离子反应说课稿(第一课时)

时间:2019-05-14 12:0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离子反应说课稿(第一课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离子反应说课稿(第一课时)》。

第一篇:离子反应说课稿(第一课时)

离子反应说课稿(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

1.《离子反应》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内容。《离子反应》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2.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极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而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解理论又没有学习,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个课时。第一课时讲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3.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几乎年年考。二.学情分析

① 已学习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能区分哪些物质是电解质、哪些物质是非电解质;② 已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会书写电离方程式;③ 已了解离子守恒,并能运用离子守恒进行简单的计算。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反应和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带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和唯物主义教育。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1.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五.教法分析

1、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2、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六.学法指导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积极响应新课改倡导的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互动的教学方法,在学法设计上采用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相结合,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交流的习惯。七.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是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进行分类的,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反应。[板书] 第二节

离子反应

[设问]①根据初三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

②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 ③它们电离过程可用什么式子表示? 板书]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归纳]分析得出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练习] 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属于电解质的是:

HCl气体、Ca(OH)2 固体、KNO3固体、CO2、Hg、NH3、KOH溶液、金刚石、石墨、蔗糖、酒精、硫、铝 [归纳]由上答案分析出非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讨论]学生讨论出答案后,师生共同小结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如:碳酸钙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如:CO2、SO2溶于水能导电,是由于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H2SO3能导电,所以CO2、SO2不是电解质。

(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测不出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电解质。

(5)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是非电解质。[设问] 电解质为什么能导电?

[板书]

二、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及导电能力

1、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

(引到学生回忆初中所讲的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能导电的原因)

[学生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当与直流电源接通后,离子发生了定向移动并在两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电流。

[设问] 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 P14实验1-1 让学生观察,讨论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板书]

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

[分析总结] 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的多少(离子的浓度大小)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当溶液的体积、浓度以及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单位体积内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从这些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在水中溶解时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

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比如: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之后对强、弱电解质进行进一步比较,并完成下表。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电离程度

全部

部分

溶液中溶质离子 水合离子

分子、水合离子 同条件下的导电性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 某些共价化合物 物质类型

大多数盐、强酸、强碱

弱酸、弱碱、水 强调:(1)典型的强、弱电解质要熟记。

(2)BaSO4、AgCl 等难溶于水,熔化或熔于水的部分是全部电离的,所以

它们是强电解质。

(3)强、弱电解质的根本区别是全部电离还是部分电离,而不是通过熔液的导电性强弱来确定。

[板书]

3、电解质熔液的电离

[设问]请写出HCl、KCl、Al2(SO4)3、BaCl2、NaHSO4、NaHCO3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 HCl=H++Cl-

KCl=K++Cl-

Al2(SO4)3=2Al3++3SO42- BaCl2=Ba2++2Cl-

NaHSO4=Na++H++SO42-

NaHCO3=Na++HCO3-

强调:HCO3-、SO42-、OH-等原子团,不能拆开。[总结]

强酸:如HCl、H2SO4、HNO3 强 电 解 质

强碱:如KOH、NaOH、Ba(OH)2(全部电离)

大多数盐:如:NaCl、AgNO3 弱 电 解 质

弱酸:如H2S、H2SO3、CH3COOH(部分电离)

弱碱:如NH3 •H2O、Cu(OH)2

水:H2O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

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电离: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二、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及导电能力

1、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

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

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比如: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3、电解质熔液的电离

HCl=H++Cl-

KCl=K++Cl-

Al2(SO4)3=2Al3++3SO42- BaCl2=Ba2++2Cl- NaHSO4=Na++H++SO42- NaHCO3=Na++HCO3- [总结]

强酸:如HCl、H2SO4、HNO3 强 电 解 质

强碱:如KOH、NaOH、Ba(OH)2(全部电离)

大多数盐:如:NaCl、AgNO3 弱 电 解 质

弱酸:如H2S、H2SO3、CH3COOH(部分电离)

弱碱:如NH3 •H2O、Cu(OH)2

水:H2O

4、酸、碱、盐的定义

酸:电离的时候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九.教学反思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是为了从“学会”到“会学”。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满足高一学生探索及发现的需求,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很好的融入到课堂中来。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对实验现象的好奇心,以实验探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对难点的教学更是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参与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起到引导作用,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当中由于内容的紧凑性,在时间把握上应该更注重,在探究实验中要充分“想学生之所想”,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篇:离子反应第二课时说课稿

离子反应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离子反应》,下面我将从说教学背景、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明。

一、教学背景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离子反应》位于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在中学化学中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到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从教材体系来看:他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为后面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选修4奠定了基础,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显得尤为重要。新考纲明确指出“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能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所以在教材处理上我将让学生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让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初步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过渡语】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学生为中心”,学生学情不能忽视

2、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第一课时学生已经知道“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实质”和“电离方程式”的知识,已经意识到用实验的方法去进行化学探究,但学生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储备不足,物质离子式不熟悉,所以本节课在完成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不能随意拔高难度

(2)认知基础

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我们知道高中生思维具有更高的概括性,辩证思维也迅速发

展,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前期,但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还稍弱,不能直

接给出概念或结论,需要借助一些直观的手段。

【过渡语】根据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立了以下三维目标和重难点内容: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B、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的离子方程式,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C、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辩证主义思想观

4、重、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特别是学生分不清哪些需要拆成离子式,哪些

仍然写化学式,需要借助教师归纳,并不断练习强化)

【过渡语】为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二、教法、学法

1、说教法

【过渡语】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根据这一原则我主要采用“创设问题情境法”引导学生通过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对“离子反应和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探究,针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采用教师示范,学生多过手练习,从而突破难点内容

2、说学法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验探究学习,遵循由感性----理性的认知规律

【过渡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新教材编写特点,结合实际情况,我将从四个环

节展开教学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

通过一则小故事拉开本节课的序幕“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军士们误饮了哑泉,后又喝了泉水才转危为安”,吸引学生眼球,再让学生回顾“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实质”引入离子反应的概念

(目的:从原有旧知识中生长出新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纳,吸收)

2、实验探究,获得新知(30min)

A、[创设问题情境一],让学生思考“是否有离子就能发生反应”,进行猜想,做探究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2-1】 a、向盛有2ml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KCl溶液

b、向盛有2ml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BaCl2溶液

现象:a中没有现象b有白色沉淀生成

分析:a中Na2SO4电离出的Na+和SO42-与KCl电离出的K+和Cl-混合,没有发生化学反应;b中Na2SO4、BaCl2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Na+与Cl-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而SO42-与Ba2+发生了化学反应,这个反应的实质是:SO42-+Ba2+====BaSO4

从而得出结论:“不是有离子就能发生离子反应,有些离子在反应过程中并没有参与反应”,进而引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目的:让学生学习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

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辩证主义思想观)

B、以Na2SO4+BaCl2反应为例,详细讲解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步骤,我把它总结成四个简单的字便于学生记忆,即:“写、拆、删、查”。教师强调“强酸、强碱、可溶性的盐要拆成离子式,单质、氧化物、气体和难溶物仍然写化学式”,强调学生不要忘记“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让学生练习书写“NaOH+HCl,KOH+HCl,NaOH+H2SO4,KOH+H2SO4”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发现四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是“H++OH-===H2O”教师进而提出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不仅表示一个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一类离子反应”

(目的:通过详细讲解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并练习强化,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难

点内容)

C、[创设问题情境二]让学生思考“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进行猜想,做探究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2-3】a向盛有2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NaOH溶液

b向盛有2mlNaOH稀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用滴管向试管

里慢慢加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为止

c向盛有2mlNa2CO3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盐酸

学生描述反应现象,并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分析:由上面abc三组实验得出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水或放出气体”

(目的:让学生逐渐学会用规范的化学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强化学生用化学实验的方

法进行科学探究)

3、知识应用,加深理解(5min)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设置随堂练习

(目的: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识,准确把握重难点,也可以检验出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4、归纳整理,理性提升(2min)

为强化认识,教师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四、板书设计

为求板书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我采用提纲式板书,现将板书划分为三版:

左板:

一、离子反应的定义

中板:

二、离子反应方程式

1、书写步骤

2、意义

右板:

三、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教师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设计实验、描述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主线,让学生学习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明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当然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希望各位给予批评指正。

第三篇: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赵联足 单位 :沂水县第二中学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离子反应”的相关内容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范畴。在进行本节课教学设计时,将曾经的“注重以化学知识获得为核心”这一教学思路,修改为“以学生认识素养发展为核心”这样的教学,注重化学知识认知功能的实现。关注认识发展的教学也注重对具体性知识的学习和思考,但最终目的是把具体知识作为载体和工具,来帮助学生化学认识的建构和形成。

在这一思路下,除了关注“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具体知识的落实,还要同样关注“离子反应”这一内容对于学生从微粒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更加本质的认识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促进作用,让学生能够从微观角度认识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初步建立起研究水溶液系统的思路方法。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内容。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基础内容之一,中学化学学习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离子反应,理解离子反应实质和规律,对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来看,要学习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到溶液中的反应的一般都是离子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加深对这些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离子反应理论,还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题材,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离子反应规律在物质世界中的体现,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离子反应不仅是学生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完善和巩固,也对学生后续的学习(特别是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本节课将承担的主要教学功能之一即是对学生“分类观”的完善以及“微粒观”(“离子观”)的建构。

三、学情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一方面,学生刚刚经过中考复习,对于常见酸、碱、盐溶液间的复分解反应非常熟悉,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课前测查发现,“原子”、“离子”、“分子”等概念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仅仅是一个名词,学生们还没有意识可以从微粒的角度认识物质、认识物质间的反应,因此,“微粒观”的建构将成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之一。

四、本节课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离的过程,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独立思考探究酸、碱、盐的定义。

3.通过对酸、碱、盐电离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通过离子反应的学习,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认识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关系。初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真知的学习观以及反思评价的学习方式。

【重点】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 2.电离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电解质的电离过程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

1.实验仪器:学生电源、微型导电性实验装置、导线

2.实验药品: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水溶液、硝酸钾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蔗糖溶液、酒精溶液

六、教学基本思路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分组做溶液导电性的实验,然后通过分析实验现象顺利地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再思考电解质溶液为什么导电,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为例,引出NaCl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HCl、H2SO4、HNO3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七、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观察比较、分组讨论交流、比较归纳、分析讲解、讲练结合等

第四篇:《离子反应》说课稿

《离子反应》说课稿1

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主要对电解质、酸、碱、盐的电离本质做了详细的讲解。本课时是在上一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整个第二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为以后学习化学奠定基础。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学习目标】:

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本质,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

2、掌握离子反应(复分解型)发生的条件。

3、初步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离子反应。

【重点】:离子反应(复分解型)发生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难点】:离子反应的概念和本质。

二、说教法:

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实验、讨论、启发、对比、归纳多种方法相结合。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让学生的眼(观察)、手(实验)、口(讨论)、脑(思考)处于多功能协同动作的状态,来达到牢固掌握知识,启迪思维,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由于此节课时面对的16,17岁的高中生,他们的形象思维在这一阶段还是暂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点,以直观形象实验教学为主、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探索认清事物的本质。

2、学法指导

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使学生基础知识应该扎扎实实巩固。在学习过程培养了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这节课我尽可能用实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程序

1、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概念的教学:本节课为了便于观察、分析、讨论,因为该实验无危险性,且操作比较简单,采取分组进行实验。首先我通过“魔术表演”引入课题,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奇妙。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实验,在做CuSO4、BaCl2的实验时,避免Cu2+对观察实验现象产生干扰,要求同学们按照实验报告单上的内容,将CuSO4溶液滴加到BaCl2溶液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让同学们通过对混合前后溶液中存在溶质离子的分析,从而引出CUSO4 与BaCl2反应的实质是Ba2++SO42-=BaSO4,引导学生总结出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本质,请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参加反应的离子及生成产物,并写化学用语表示出来,告诉学生这个表达式就是离子方程式。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得出CuSO4与BaCl2反应的实质是SO42-和Ba2+的反应,分组讨论,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探究Cu2+和Cl-没有参加反应,并强调在操作过程中应分别取出上层清液进行实验,不要在原试管中直接滴加,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汇报实验结果。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教学:从实验探究一可知,条件之一是生成沉淀,让学生继续做分组实验,NaOH溶液和稀HCl的中和反应以及Na2CO3溶液和HCl的实验,得出离子反应(复分解型)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

3、知识延伸:通过课后作业自主学习教材32页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教师要强调易溶、易电离的物质主要就是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的盐);

6、知识反馈:1)初中学习的实验室制H2、O2、CO2的化学反应是否离子反应,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2)教材34页第5题、第7题。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本节知识达到掌握并灵活运用。教师也可及时发现问题,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并强调,检测达标情况,及时反馈,进行调控。

7、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本节内容,构筑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8、布置作业:第9题和第10题(同时将哪些物质要拆,哪些物质不用拆的问题对学生做了归纳)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概念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讨论互动、实验探究,提高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将概念应用到具体问题中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本节课的预期目标。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研究气氛,相对开放的探究环境,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本节课通过四个探究实验,探究离子反应的定义、本质、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及发生的三个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相互交流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关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则采用学生通过离子反应的本质及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尝试着书写离子方程式,并对有关的问题做了总结。

本课教学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上进行教学设计。但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虽然课堂上已经把教学计划完成,但课中好像留给学生继续发展的空间不够充分,可互动的项目可有所增加,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联系不够紧密,这些问题有待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改善。多思考如何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立足学生的主题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离子反应》说课稿2

教材分析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属于高一课本第三章第五节,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第二课时讲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第三册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达标100%。

一、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知识方面:1、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学会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能力方面:1、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

思想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规律。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之所以这样确定教学目的,一方面是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想在学法上给学生以指导,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教法方面

本课依教材特点,采用螺旋式发展,循序渐进,探究式、问题讨论式教学。具体解决重、难点的方法如下:

1、“由旧引新,以旧带新”的方法:学生新知识的获得,必须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如果学生对新知识课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就难以理解新知识。由于上节课已学习了离子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培养目标。我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采用探究式教学,由实验复习旧知识,引出新概念,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并通过关键词的点拔,巩固了定义的外延和内涵。

2、正确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改”是教学中的难点。可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书中给离子方程式下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合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从而得出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

3.课堂上要有计划地留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练习:在此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强酸、强碱、可溶性的盐要写离子形式,再由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把一堂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一堂以实验为主的新课。既强化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三、学法方面

(1)在本节教学中我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使学生基础知识应该扎扎实实巩固。在学习过程培养了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这节课我尽可能用实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3)通过授课过程中一系列发散性的设问,使学生明确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好理论重在要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将知识真正灵活地融入脑海之中。

四、教学程序

1.谈谈实验的导入:由于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离子反应以及发生条件。这部分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讲并不难,若从定义上复习会使学生感到乏味。但对于溶液中反应本质的深入,他们还非常薄弱。故做以下两组实验:

a.盐酸,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b.盐酸,硝酸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

提问:(1)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或产生同一种气体?

(2)是离子反应?

(3)是什么离子参加反应?

结论:Ag++Cl-=AgCl↓CO32-+2H+=H2O+CO2↑

教师指出上述两条就是离子方程式。引出离子方程式的定义,指出定义中的关键字“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并且引导学生得出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某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这样导入课使学生对定义有本质理解。把学生引入主动学习的情景之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2.谈谈离子方程式书写原则: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改”是教学中的难点。书中给离子方程式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而书写第二步指出“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在离子反应中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是什么?事实上无论是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只要是酸碱盐电解质,溶于水的部分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它们之间的反应是离子之间的反应。例:CaCO3和盐酸溶液反应,CaCO3(S)=Ca2++CO32-(溶解平衡)CO32-+2H+=H2O+CO2↑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促使碳酸钙的溶解,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使反应趋于完成。但这样书写跟课本要求的方法相矛盾。在教学中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这节课教学上的一个升华点,也是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故在教学中可这样引导(1)碳酸钙在盐酸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参加微粒是离子。(2)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碳酸钙在溶液中主要以固体形式存在,故用化学式。这样同学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是不防提出这样一个问题(1)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盐酸离子方程式如何写?(2)石灰乳中加入盐酸离子方程式如何写?根据微溶物主要存在形式,在稀溶液中以离子状态,在浊液状态或固态时就写化学式。这时为了使学生所掌握知识具体化,师生可共同讨论归纳出:难溶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氧化物,单质,气体等用化学式表示。第四步“查”也不容忽视,可提问学生应查什么?可用幻灯片:判断正误(1)Fe2++Cl2=Fe3++2Cl-(2)2MnO4-+7H2O2+6H+=2Mn2++6O2↑+10H2O这两条方程式学生还没学过,但能用现有知识去判断,高而可攀,使学生既感到自己的不足,又获得学习的乐趣。查:(1)质量守衡(2)电荷守衡(3)电子得失守衡(是氧化还原反应)。这种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具体问题上找出答案,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3.谈谈练习选用:由于学生刚刚掌握了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为了巩固知识并能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安排这样一组问题:(1)Ba(OH)2溶液能否导电?(2)能否用实验来证明?学生一方面进行知识回顾,另一方面进行思维发散。让学生提出几个方案,分析,比较。然而展示实验装置并演示小灯炮发亮。(3)在此Ba(OH)2溶液中加入什么物质能使电灯熄灭?这一问题不仅巩固离子反应知识,而且使创造性思维进一步得到训练。师生共同分析提出的几个方案,如用盐酸,硫酸,硫酸钠。(4)用什么方法加入?倒入?滴入?然而按课本P74练习6实验装置并演示,请学生观察现象并分别写出离子方程式。提出盐酸,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能否都用“H++OH-=H2O”来表示?(5)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氨水和硫酸反应(B)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C)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利用这一系列扩散性问题,让学生产生多种独创性的想法,改变习惯性单纯吸收,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4.谈谈总结:对于离子方程式定义的总结,可与电离方程式定义,化学方程式定义进行对比,使定义进一步深化。对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着重是第二步和第四步一些书写过程中的注意点。说明并不是所有电解质之间都能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不在溶液或熔融状态的反应就不能表示。如浓硫酸和固体氯化钠反应,浓硫酸和铜反应,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体现事物发展规律中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

5.谈谈应用:离子反应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如:分离分析,水的净化,电镀,医药,染料,“三废”处理和生命活动中都有存在。中学阶段主要应用在离子的分离和检验。如: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和氯离子的检验。

五、板书设计(用幻灯片)

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

一、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示某一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用幻灯片)

附:巩固练习

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碳酸钙跟醋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

B.铁跟稀盐酸反应Fe+2H+=Fe3++H2

C.碘化钾溶液跟适量溴水反应I-+Br2=2Br+I

D.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Cu2++Fe=Fe2++Cu

2.采用四种不同方法鉴别K2S,K2SO4两瓶无色溶液,并写出相应离子方程式。

3.用法0.2mol·L-l的H2S溶液100ml与0.1mol·L-l的NaOH溶液300ml作用,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离子反应》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二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主要对电解质,酸,碱,盐的电离本质做了详细的讲解。本课时是在上一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整个第二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为以后化学学习奠定基础。并且,要求学生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掌握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②学会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的关键。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科学方法,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规律。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3.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我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采用探究式教学,由实验复习旧知识,引出新概念,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并通过关键词的点拔,巩固了定义的外延和内涵。

2.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书中给离子方程式下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合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从而得出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

3.通过实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顺利导出离子反应的本质和离子互换反应的发生条件,并对离子方程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由于此节课时面对的是16,17岁的高中生,他们的形象思维在这一阶段还是暂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点,以直观形象实验教学为主,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探索认清事物的本质。

2.学法指导

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使学生基础知识应该扎扎实实巩固。在学习过程培养了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这节课我尽可能用实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程序

1.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及书写步骤的教学:本节课,我采用探索式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进行分组,做Na2SO4与KCl,BaCl2的实验,要求同学们在做这个实验的同时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让同学们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得出Na2SO4与BaCl2反应的实质是SO42-和Ba2+的反应,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和书写步骤。

2.中和反应的实质:通过实验:NaOH,HCl的中和反应,和几组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引导学生得出中和反应的实质,从而加深对离子反应本质的认识。

3.最后有选择性的通过实验CuSO4和NaOH,Na2CO3和HCl的复分解反应,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这也是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离子反应》说课稿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xx县xx中学的化学教师x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离子反应》属于高一课本第一章第二节内容。《离子反应》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能够初步运用实验的手段来探究学习化学,通过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的学习,了解了化学反应常用的分类方法,在大脑中对“离子反应”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

但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离理论又没有学习,所以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电解质。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②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

③通过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使学生学

④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⑤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

③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④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离子反应、常见酸、碱、盐的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2、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有助于学生掌握离子反应。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用实验来导出问题,解决问题。新课引入用实验,知识的巩固、升华用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发挥化学实验最大作用,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上。

2、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未知到已知、由个别到一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优化教学过程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便于学生学习,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用故事导入新课。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呢?

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盐较多的水就会中毒。而万安溪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铜离子遇氢氧根离子发生离子反应生成沉淀而失去了毒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望,所以精心设计同学们熟知的故事导入新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1,由学生归纳出“离子反应”概念。

1、实验:硫酸铜与氯化钡溶液的反应。(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讨论、总结,从而得出离子反应的概念。)

2、课件展示:播放动画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

3、目的:这样导入新课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对定义有本质理解,并把学生引入主动学习的情景之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并讨论,得出“离子反应”的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1)教师设问:“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都是离子反应,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电解质溶液混合都能发生反应呢?”(学生分组实验,记录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讨论反应原理)

(2)教师设问:通过分析,反应过程中离子的数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是部分离子还是所有离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得出“离子方程式”的定义。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3)目的:通过动手实验,不仅增强了学生实验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好奇,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明白实验在化学科目中的重要地位。

2、突破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写、拆、删、查

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拆”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以硝酸银与氯化铜反应为例子,详细引导学生掌握书写步骤。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教材“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最后归纳总结)

结论:强酸、强碱、易溶于水的盐写成离子。

难溶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氧化物,单质,气体等用化学式表示。(不完整的由教师补充,然后让学生练习)

在此,使学生所掌握知识具体化。通过“引导→设问→讨论→总结→练习”五步曲,攻克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第三步“删”是书写过程中最易掌握的内容,只需认真对待就可以了。

教师设问:第四步“查”也不容忽视,应检查什么?(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最后归纳总结)

结论:检查(1)质量守衡。(2)电荷守衡。(3)电子得失守衡(若是氧化还原反应)。

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从具体问题上找出答案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

教师总结:书写四步中,“写”是基础,“拆” 是关键,“删”是途径,“查”是保证。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考试当中的热点问题。对该知识点学习过程教师要多安排一些时间,通过教师提问、学生上台书写等多种形式以达到突破重点的学习目的。

教师精心设置训练题目,学生练习并讨论,启发学生,得出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即“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3、讨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课件展示]根据提供的试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书写符合要求的离子方程式并分析其反应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归纳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变教材验证实验为探索实验。可以更加方便于所有学生观察,使众多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大教学知识的容量,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地领悟难点知识。

(三)小结:

离子反应小结。采取学生先小结,老师后总结的方式,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课堂练习:

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节课内容特点设计练习内容,该练习对本节所学内容起到巩固作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节重点知识的掌握。

我说课的内容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离子反应》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达标100%。

本节的知识顺序是: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

本节重点: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定义的引出。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依据美国布垆坶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含义;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示实验和动画模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探索研究物质和理论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情况: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在知识学习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的诸多特点。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实验现象的分析、本质的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难点的突破方法:充分运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增加实验可见度,加强感性认识;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动画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理解微观本质。

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即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的本质,解释疑惑。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限于新高一学生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以启发性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教学序: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引导探究 实验研究

引导分析 引导归纳 巩固练习

学习序:明确问题 实验研究 分析现象 形成概念 理解应用

四、教学程序:

1、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可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

演示溶液导电性实验,观察分析,同时展示多媒体教学软件,从微观领域明确溶液导电的本质———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既而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相同吗?

演示:同浓度的NaOH溶液、HCl溶液、NaCl溶液、CH3COOH溶液、NH3·H2O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观察分析,借助多媒体进一步阐明原因,从而导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演示:NaCl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AgNO3溶液与NaCl溶液混合的实验现象,观察分析,利用电脑动画从微观本质得出离子反应,为下一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作好铺垫。

2、归纳总结,形成概念

让学生归纳本节所研究的内容,同时利用软件作以小结。

当时我们把可以导电的溶液放在一个容器里,用石墨电极与灯泡还有低压直流电源连接,灯泡能够发光,说明溶液可以导电。事实上,把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加热至熔化,它们也可以导电。它们能够导电的原因是物质内有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微粒,也就是阴阳离子。我们把这种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电解质能够导电,指的是当通入电流时能够导电;但电解质的电离不需要电流的作用,我们不是要通入电流它才能电离。它电离了也不是有了电流,只是有了能导电的阴阳离子。

既然我们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换而言之,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我们就叫做非电解质。例如,酸、碱、盐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有个相同之处,就是它们都是化合物。

3、巩固练习,理解内化

下面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铜、硝酸钾溶液、二氧化碳、碳酸、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

分析:

(1)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溶于水或熔化;

(2)电解质属于化合物。单质(如铜)、混合物(如硝酸钾溶液)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电离出的离子导电,不能是发生反应的生成物的物质导电。(二氧化碳溶于水导电实际上是碳酸的导电,而不是二氧化碳的导电,故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而碳酸是电解质)

(4)酸、碱、盐和水是电解质。

答案: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

4、探究:为什么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可以导电呢?

我们看书上的图来解答这一个问题。我们以氯化钠溶液为例子。氯化钠晶体是由带正电荷的Na+和带负电荷的Cl—,通过静电按一定规律紧密地排列所形成的。晶体中的离子(Na+ 和Cl—)不能自由移动,因此晶体不能导电。当NaCl溶于水时,由于水分子的作用而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Na+与 Cl—之间的静电作用力,使Na+ 和Cl—逐渐脱离晶体表面并形成了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我们把这种在溶液中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板书:

表示电解质电离的方程式叫做电解方程式。板书:电解方程式

在黑板左边示范写HCl,H2SO4,HNO3的电离方程式。

注意强调: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HCl,H2SO4,HNO3都是酸,都可以电离出H+,我们可以对酸的本质又有一个新的认识,电离的时候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设问:NaHSO4 电离方程式怎么写?它是酸么?(酸式盐)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写出NaOH,KOH,Ba(OH)2,Na2SO4,KNO3,NH4Cl的电离方程式。(分开碱与盐两边写,请同学们把阳离子写在一边,阴离子写在一边)

检查同学答案正确与否,总结:

碱:圈出OH—,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盐: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小结: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电解质能导电,非电解质不能导电,它们的显著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酸,碱,盐,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单质(铜,铝,石墨),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黑板)酸,碱,盐的本质含义(电离)

5、提出问题:电解质溶于水后都电离成为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里的反应应该是离子之间的反应,那么离子反应是如何进行的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实验2—1。(同学描述现象)

1。第一支试管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为什么?说明了什么?(引出)(因为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所以不反应,说明了Na+、Cl-、SO42-、Cu2+离子之间不相互反应。)

2。第二支试管有白色沉淀说明了什么?(白色是BaSO4,说明了Ba2+与SO42-离子发生了反应。)

3。两根试管的溶液都是蓝色,说明了什么?(说明了Cu2+不参与反应)

4。如何证明中Cl-离子没有参与反应。(第二个试管,取上层清液加入用硝酸酸化了的AgNO3溶液)(增加实验)

5。如何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是Ba2+与SO42-发生了反应?(实验2—2第一个实验)

总结: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Ba2+与SO42-离子之间的反应,而Cu2+和Cl-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也说是这个反应的实质是:Ba2++SO42-=BaSO4↓

同样地,Na2SO4溶液与Ba(OH)2溶液的反应的实质也是:Ba2++SO42-=BaSO4↓

设问:为什么这两个不同反应物的反应可能产生同样的结果呢?

讲述:复分解反应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溶质在溶液中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虽然反应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相同的离子。比如硫酸钠、硫酸铜在溶液中均电离出SO42-,跟Ba(OH)2、BaCl2电离出的Ba2+结合,所以均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钡。像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定物质内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补充板书:离子方程式

演示实验2—2第2,3个实验,黑板上写出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小结:从上面的三个反应的实质可以看出,它们都是溶液中的某些离子之间发生了反应,使这些离子的浓度减小。电解质溶液之间的反应都是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只要有离子参加的反应都称为离子反应。我们初中的时候学过的复分解反应都可以写成离子方程式,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者生成水,我们方程一是生成沉淀,方程二是放出气体,方程三是生成水。这些也就是离子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下一节课里我们将详细学习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请同学们回去认真复习这一节课的内容。

作业:1、29页第一题做在书上

2、习题书1—4题

《离子反应》说课稿6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高中化学组的0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离子反应》,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电解质的概念;B.引导学生能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酸,碱,盐的本质;C.使学生了解到电解质在溶液中所起反应的实质。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和动画模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探索研究物质和理论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3.教材的重、难点:

(1)重点:理解电解质,电离的定义,会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的电离过程,从电离角度概括出酸,碱,盐的本质。

(2)难点: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的电离过程,对酸,碱,盐本质的理解。

二.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根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即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的本质,解释疑惑。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限于新高一学生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以启发性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在知识学习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的诸多特点。

2.学法指导

充分运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增加实验可见度,加强感性认识;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动画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理解微观本质。

四.说教学

1.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演示溶液导电性实验,观察分析,同时展示多媒体教学软件,从微观领域明确溶液导电的本质——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溶化后能导电,这样很顺利的引出电解质的概念。

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氯化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HCl、H2SO4、HNO3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2、通过上面的讨论,使学生了解到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后,即可很自然地转入到对离子反应的讨论。

3、巩固练习,理解内化

能够很快地辨别出那些物质是电解质,能够正确地书写电离方程式,能够运用定义辨别出酸,碱,盐。

4、布置作业,应用迁移

结合本节知识,课后讨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考官。

《离子反应》说课稿7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凤阳县第二中学的化学教师沈健,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离子反应》属于高一课本第一章第二节内容。《离子反应》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能够初步运用实验的手段来探究学习化学,通过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的学习,了解了化学反应常用的分类方法,在大脑中对“离子反应”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但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离理论又没有学习,所以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电解质。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使学生学

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常见酸、碱、盐的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2、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有助于学生掌握离子反应。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用实验来导出问题,解决问题。新课引入用实验,知识的巩固、升华用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发挥化学实验最大作用,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上。

2.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未知到已知、由个别到一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优化教学过程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便于学生学习,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用故事导入新课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 3

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呢?

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盐较多的水就会中毒。而万安溪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铜离子遇氢氧根离子发生离子反应生成沉淀而失去了毒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望,所以精心设计同学们熟知的故事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1,由学生归纳出“离子反应”概念。

[实验]:硫酸铜与氯化钡溶液的反应。

(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讨论、总结,从而得出离子反应的概念。)

[课件展示]:播放动画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

目的:这样导入新课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对定义有

本质理解,并把学生引入主动学习的情景之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并讨论,得出“离子反应”的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教师设问]:“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都是离子反应,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电解质溶液混合都能发生反应呢?”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讨论反应原理)

[教师设问]:通过分析,反应过程中离子的数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是部分离子还是所有离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得出“离子方程式”的定义。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4

目的:通过动手实验,不仅增强了学生实验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好奇,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明白实验在化学科目中的重要地位。

2、突破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写 拆 删 查

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拆”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以硝酸银与氯化铜反应为例子,详细引导学生掌握书写步骤。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教材“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最后归纳总结)

结论:强酸、强碱、易溶于水的盐写成离子。

难溶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氧化物,单质,气体等用化学式表示。

(不完整的由教师补充,然后让学生练习)

在此,使学生所掌握知识具体化。通过“引导→设问→讨论→总结→练习”五步曲,攻克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第三步“删”是书写过程中最易掌握的内容,只需认真对待就可以了。

[教师设问]:第四步“查”也不容忽视,应检查什么?

(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最后归纳总结)

结论:检查(1)质量守衡(2)电荷守衡(3)电子得失守衡(若是氧化还原反应)

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从具体问题上找出答案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

[教师总结] 书写四步中,“写”是基础,“拆” 是关键,“删”是途径,“查”是保证。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考试当 5

中的热点问题。对该知识点学习过程教师要多安排一些时间,通过教师提问、学生上台书写等多种形式以达到突破重点的学习目的。

教师精心设置训练题目,学生练习并讨论,启发学生,得出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即“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3、讨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课件展示]根据提供的试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书写符合要求的离子方程式并分析其反应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归纳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变教材验证实验为探索实验。可以更加方便于所有学生观察,使众多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大教学知识的容量,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地领悟难点知识。

(三)小结

[课件展示]离子反应小结

采取学生先小结,老师后总结的方式,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课堂练习

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节课内容特点设计练习内容,该练习对本节所学内容起到巩固作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节重点知识的掌握。

我说课的内容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离子反应》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离子反应》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内容。《离子反应》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极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而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解理论又没有学习,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几乎年年考。

2、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情况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2、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掌握化学离子反应的实质,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反应和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带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和唯物主义教育。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认识复分解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2、知道常见的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并会写这些物质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知道哪些物质是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并据此学会判断离子大量共存问题和常见离子的检验。

二、说教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2、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积极响应新课改倡导的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互动的教学方法,在学法设计上采用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相结合,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交流的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1、适当复习,引入正题

由于电解质等概念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非常重要,可做适当复习。并通过复习电解质溶于水后能电离成离子,介绍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引入题。

2、精心设疑,实验探究

【思考1】是否有离子就能够发生反应呢?

【学生实验探究1】

①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5ml稀NaCl溶液。

②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5mlBaCl2溶液。

观察分别有什么现象?

①无现象 ②白色沉淀,且溶液仍为蓝色

【学生思考与交流】:白色沉淀是什么?是通过什么离子结合而成的?混合后的溶液中,哪些离子个数减少?哪些离子个数没有变化?

【结论】不是有离子就能发生反应,在反应的过程中有些离子并没有参加反应,实验②的实际:Ba2++SO42—===BaSO4 ↓,由此引入了离子方程式

【思考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呢?

【学生实验探究2】

现象 生成物特征

①5mlNa2SO4+5mlBaCl2 白色沉淀 沉淀

②5mlNaOH+酚酞+适量HCl 先变红后退色 水

③5mlNa2CO3+5mlHCl 有气泡冒出 气体

【讨论后的结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或水或气体

3、逐步讲解,有详有略

【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①写:写出化学方程式:例:CuSO4 + BaCl2 ═ CuCl2 + BaSO4↓

②拆:把易溶于水又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难溶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Cu2++SO42—+Ba2++2Cl—== Cu2++2Cl—+ BaSO4↓

③删:删去方程式两边形式相同的离子。

Cu2++SO42—+Ba2++2Cl—== Cu2++2Cl—+ BaSO4↓

④查:整理方程式并检查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Ba2++SO42—===BaSO4 ↓

【略】①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上面已讲)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分组练习: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Cl+NaOH:H++OH-===H2O

H2SO4+KOH:H++OH-===H2O

讨论后的结论: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不仅可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并揭示这类化学反应的实质

4、精讲例题,规范要求

例1:CuO+H2SO4=CuSO4+H2O

例2: CaCO3+2HCl=CaCl2+H2O+CO2↑

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除了复习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一般步骤之外,还要向学生讲清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一般规则和要求,教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规范的使用化学语言。所选例题不要太多,以两个为宜,难度不宜太大,但在教材上的例题与所选的两个例题之间要有适当的梯度。

5、学生演排,集体订正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CuSO4+2NaOH=Cu(OH)2↓+Na2SO4

(2)Ba(OH)2+H2SO4=BaSO4↓+2H2O

(3)Zn+H2SO4=ZnSO4+H2↑

集体订正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同时应用反例法,能加深学生对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常见错误的印象,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减少错误的产生。

6、学生作业,巩固技能

(1)CuSO4+Ba(OH)2=BaSO4↓+Cu(OH)2↓

(2)BaCO3+2HCl=BaCl2+H2O+CO2↑

(3)Fe2O3+6HCl=2FeCl3+3H2O

(4)Cu+8HNO3=3Cu(NO3)2+2NO↑+4H2O

由于学生是初次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所布置的作业难度不宜过大,最好所讲例题类型相似,且所选物质以学生较熟悉的物质为宜。但难度也不宜太小,以让学生“跳一下,够得着”为宜。

五、说课堂教学反思

高一的学生处于个性张扬但缺少理性的时期,对于这个时期的学生要加强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并内化为自己终生受用的方法。

新课标的理念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离子符号的书写把握的还不是很好,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本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能增加太多知识,更不能增加太难的知识,尤其对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的我校学生来说。所以,学生只要都掌握了沉淀、气体、水、氧化物、单质不拆,这节课就成功了。

《离子反应》说课稿9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离子反应》。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离子反应》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内容。《离子反应》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极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而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解理论又没有学习,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几乎年年考。

2、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情况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2、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掌握化学离子反应的实质,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反应和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带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和唯物主义教育。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认识复分解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2、知道常见的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并会写这些物质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知道哪些物质是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并据此学会判断离子大量共存问题和常见离子的检验。

二、说教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2、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积极响应新课改倡导的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互动的教学方法,在学法设计上采用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相结合,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交流的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1、适当复习,引入正题

由于电解质等概念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非常重要,可做适当复习。并通过复习电解质溶于水后能电离成离子,介绍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引入题。

2、精心设疑,实验探究

【思考1】是否有离子就能够发生反应呢?

【学生实验探究1】

①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5ml稀NaCl溶液。

②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5mlBaCl2溶液。

观察分别有什么现象?

①无现象 ②白色沉淀,且溶液仍为蓝色

【学生思考与交流】:白色沉淀是什么?是通过什么离子结合而成的?混合后的溶液中,哪些离子个数减少?哪些离子个数没有变化?

【结论】不是有离子就能发生反应,在反应的过程中有些离子并没有参加反应,实验②的实际:Ba2++SO42-===BaSO4 ↓,由此引入了离子方程式【思考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呢?

【学生实验探究2】

现象 生成物特征

①5mlNa2SO4+5mlBaCl2 白色沉淀 沉淀②5mlNaOH+酚酞+适量HCl 先变红后退色 水③5mlNa2CO3+5mlHCl 有气泡冒出 气体【讨论后的结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或水或气体3、逐步讲解,有详有略【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①写:写出化学方程式:例:CuSO4 + BaCl2 ═ CuCl2 + BaSO4↓②拆:把易溶于水又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难溶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Cu2++SO42-+Ba2++2Cl-== Cu2++2Cl-+ BaSO4↓③删:删去方程式两边形式相同的离子。

Cu2++SO42-+Ba2++2Cl-== Cu2++2Cl-+ BaSO4↓④查:整理方程式并检查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Ba2++SO42-===BaSO4 ↓

【略】①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上面已讲)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分组练习: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Cl+NaOH:H++OH-===H2O

H2SO4+KOH:H++OH-===H2O

讨论后的结论: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不仅可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并揭示这类化学反应的实质4、精讲例题,规范要求例1:CuO+H2SO4=CuSO4+H2O

例2: CaCO3+2HCl=CaCl2+H2O+CO2↑

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除了复习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一般步骤之外,还要向学生讲清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一般规则和要求,教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规范的使用化学语言。所选例题不要太多,以两个为宜,难度不宜太大,但在教材上的例题与所选的两个例题之间要有适当的梯度。

5、学生演排,集体订正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CuSO4+2NaOH=Cu(OH)2↓+Na2SO4

(2)Ba(OH)2+H2SO4=BaSO4↓+2H2O

(3)Zn+H2SO4=ZnSO4+H2↑

集体订正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同时应用反例法,能加深学生对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常见错误的印象,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减少错误的产生。

6、学生作业,巩固技能

(1)CuSO4+Ba(OH)2=BaSO4↓+Cu(OH)2↓

(2)BaCO3+2HCl=BaCl2+H2O+CO2↑

(3)Fe2O3+6HCl=2FeCl3+3H2O

(4)Cu+8HNO3=3Cu(NO3)2+2NO↑+4H2O

由于学生是初次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所布置的作业难度不宜过大,最好所讲例题类型相似,且所选物质以学生较熟悉的物质为宜。但难度也不宜太小,以让学生“跳一下,够得着”为宜。

五、说课堂教学反思

高一的学生处于个性张扬但缺少理性的时期,对于这个时期的学生要加强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并内化为自己终生受用的方法。

新课标的理念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离子符号的书写把握的还不是很好,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本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能增加太多知识,更不能增加太难的知识,尤其对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的我校学生来说。所以,学生只要都掌握了沉淀、气体、水、氧化物、单质不拆,这节课就成功了。

附 板书设计

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

一、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示某一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四步:写 拆 删 查

三、对比概念: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离子反应》说课稿10

离子反应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一1专题二第二单元

第三节《离子反应》。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为切入点,引入了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并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为过渡,提出离子反应的概念,据此介绍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揭示离子反应的本质。

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习者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为掌握电解质的含义及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在初中科学中,学生已经做过溶液导电性实验,对电解质以及非电解质有了初步了解,为本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在上一专题学生已经接触了电离的初步概念,然而对于离子反应相对比较陌生,难以把握其实质。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过程中,对于“拆”这个重要步骤的学习还具有一定困难。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掌握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和学生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本人确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电解质的含义,理解强弱电解质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学会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离子反应的分析,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内在规律的意识 依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要求,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观察实验,交流讨论,归纳分析等方法,并结合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以此来实现我的教学目标。

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四、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将引入化学家阿累尼乌斯突破法拉第的传统观念提出电解质自动电离的新观念,引入本节课对于电解质的介绍。

2. 探索新知,归纳总结

接着我通过演示0.1mol﹒L-1盐酸、醋酸溶液、NaOH溶液、氨水、酒精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小灯泡亮度不同的原因,引入强弱电解质以及非电解质的概念。然后播放溶液导电性实验的动画,加深学生对电解质溶液导电的理解。再指导学生探究实验在澄清石灰水,氯化钙分别加入碳酸钠,两者均产生白色沉淀。在此基础上我将进一步提出问题在这两个反应中其余两种离子是否参与

了反应呢?学生据此进行大胆假设,并通过钠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的检验对假设进行验证,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两个反应实质上都是CO32-与Ca2+结合生

成碳酸钙的反应,进而得出离子反应的定义。

在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之后,我将继续发问:“离子反应的发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

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探究一,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探究二,大理石与盐酸的反应。探究三,滴有酚酞试剂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难溶物质,易挥发物质及难电离物质,至此,达到其中一个教学难点的突破。

3. 明确规则,掌握书写

在总结了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的基础上,我将按课本上“写,拆,删,查”四个步骤书写逐一展开讲述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着重强调“拆”字。并说明即使是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电解质,溶于水的部分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它们之间的反应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并在今后的书写中引起重视。以此实现又一教学难点的突破。

4. 学以致用,复习巩固

我将引导学生将书写的离子方程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作比较,体会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最后,我将对课堂进行小结,并布置形成性练习。

板书设计:

离子反应

一. 强、弱电解质

二. 离子反应

1.概念

2.反应条件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4.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离子反应》说课稿】相关文章:

1.离子反应的说课稿

2.化学离子反应说课稿

3.《离子反应》的说课稿

4.离子反应的条件说课稿

5.离子反应说课稿

6.离子反应教学说课稿

7.离子反应说课稿范文

8.苏教版离子反应说课稿

9.离子反应说课稿推荐

第五篇:离子反应说课稿

离子反应说课稿15篇

离子反应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凤阳县第二中学的化学教师沈健,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离子反应》属于高一课本第一章第二节内容。《离子反应》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能够初步运用实验的手段来探究学习化学,通过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的学习,了解了化学反应常用的分类方法,在大脑中对“离子反应”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但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离理论又没有学习,所以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电解质。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使学生学

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常见酸、碱、盐的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2、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有助于学生掌握离子反应。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用实验来导出问题,解决问题。新课引入用实验,知识的巩固、升华用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发挥化学实验最大作用,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上。

2.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未知到已知、由个别到一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优化教学过程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便于学生学习,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用故事导入新课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 3

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呢?

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盐较多的水就会中毒。而万安溪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铜离子遇氢氧根离子发生离子反应生成沉淀而失去了毒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望,所以精心设计同学们熟知的故事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1,由学生归纳出“离子反应”概念。

[实验]:硫酸铜与氯化钡溶液的反应。

(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讨论、总结,从而得出离子反应的概念。)

[课件展示]:播放动画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

目的:这样导入新课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对定义有

本质理解,并把学生引入主动学习的情景之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并讨论,得出“离子反应”的定义。 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教师设问]:“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都是离子反应,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电解质溶液混合都能发生反应呢?”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讨论反应原理)

[教师设问]:通过分析,反应过程中离子的数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是部分离子还是所有离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得出“离子方程式”的定义。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4

目的:通过动手实验,不仅增强了学生实验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好奇,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明白实验在化学科目中的重要地位。

2、突破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写 拆 删 查

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拆”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以硝酸银与氯化铜反应为例子,详细引导学生掌握书写步骤。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教材“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最后归纳总结)

结论:强酸、强碱、易溶于水的盐写成离子。

难溶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氧化物,单质,气体等用化学式表示。

(不完整的由教师补充,然后让学生练习)

在此,使学生所掌握知识具体化。通过“引导→设问→讨论→总结→练习”五步曲,攻克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第三步“删”是书写过程中最易掌握的内容,只需认真对待就可以了。

[教师设问]:第四步“查”也不容忽视,应检查什么?

(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最后归纳总结)

结论:检查(1)质量守衡(2)电荷守衡(3)电子得失守衡(若是氧化还原反应)

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从具体问题上找出答案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

[教师总结] 书写四步中,“写”是基础,“拆” 是关键,“删”是途径,“查”是保证。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考试当 5

中的热点问题。对该知识点学习过程教师要多安排一些时间,通过教师提问、学生上台书写等多种形式以达到突破重点的学习目的。

教师精心设置训练题目,学生练习并讨论,启发学生,得出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即“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3、讨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课件展示]根据提供的试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书写符合要求的离子方程式并分析其反应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归纳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变教材验证实验为探索实验。可以更加方便于所有学生观察,使众多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大教学知识的容量,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地领悟难点知识。

(三)小结

[课件展示]离子反应小结

采取学生先小结,老师后总结的方式,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课堂练习

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节课内容特点设计练习内容,该练习对本节所学内容起到巩固作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节重点知识的掌握。

我说课的内容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离子反应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高中化学组的0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离子反应》,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电解质的概念;B.引导学生能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酸,碱,盐的本质;C.使学生了解到电解质在溶液中所起反应的实质。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和动画模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探索研究物质和理论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3.教材的重、难点:

(1)重点:理解电解质,电离的定义,会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的电离过程,从电离角度概括出酸,碱,盐的本质。

(2)难点: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的电离过程,对酸,碱,盐本质的理解。

二.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根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即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的本质,解释疑惑。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限于新高一学生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以启发性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在知识学习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的诸多特点。

2.学法指导

充分运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增加实验可见度,加强感性认识;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动画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理解微观本质。

四.说教学

1.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演示溶液导电性实验,观察分析,同时展示多媒体教学软件,从微观领域明确溶液导电的本质——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溶化后能导电,这样很顺利的引出电解质的概念。

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氯化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HCl、H2SO4、HNO3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2、通过上面的讨论,使学生了解到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后,即可很自然地转入到对离子反应的讨论。

3、巩固练习,理解内化

能够很快地辨别出那些物质是电解质,能够正确地书写电离方程式,能够运用定义辨别出酸,碱,盐。

4、布置作业,应用迁移

结合本节知识,课后讨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考官。

离子反应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离子反应》,下面我将从说教学背景、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明。

一、教学背景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离子反应》位于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在中学化学中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到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从教材体系来看:他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为后面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选修4奠定了基础,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显得尤为重要。新考纲明确指出“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能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所以在教材处理上我将让学生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让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初步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过渡语】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学生为中心”,学生学情不能忽视

2、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第一课时学生已经知道“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实质”和“电离方程式”的知识, 已经意识到用实验的方法去进行化学探究,但学生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储备不足, 物质离子式不熟悉,所以本节课在完成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不能随意拔高难度

(2)认知基础

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我们知道高中生思维具有更高的概括性,辩证思维也迅速发 展,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前期,但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还稍弱,不能直 接给出概念或结论,需要借助一些直观的手段。

【过渡语】根据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立了以下三维目标和重难点内容: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B、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的离子方程式,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C、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辩证主义思想观

4、重、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特别是学生分不清哪些需要拆成离子式,哪些 仍然写化学式,需要借助教师归纳,并不断练习强化)

【过渡语】为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二、教法、学法

1、说教法

【过渡语】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根据这一原则我主要采用“创设问题情境法”引导学生通过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对“离子反应和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探究,针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采用教师示范,学生多过手练习,从而突破难点内容

2、说学法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验探究学习,遵循由感性----理性的认知规律

【过渡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新教材编写特点,结合实际情况,我将从四个环 节展开教学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

通过一则小故事拉开本节课的序幕“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军士们误饮了哑泉,后又喝了泉水才转危为安”,吸引学生眼球,再让学生回顾“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实质”引入离子反应的概念

(目的:从原有旧知识中生长出新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纳,吸收)

2、实验探究,获得新知(30min)

A、[创设问题情境一],让学生思考“是否有离子就能发生反应”,进行猜想,做探究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2-1】 a、向盛有2ml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KCl溶液

b、向盛有2ml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BaCl2溶液 现象:a中没有现象b有白色沉淀生成

分析:a中Na2SO4电离出的Na+和SO42-与KCl电离出的K+和Cl-混合,没有发生化学反应;b中Na2SO4、BaCl2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Na+与Cl-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而SO42-与Ba2+发生了化学反应,这个反应的实质是:SO42-+Ba2+====BaSO4

从而得出结论:“不是有离子就能发生离子反应,有些离子在反应过程中并没有参与反应”,进而引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目的:让学生学习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 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辩证主义思想观)

B、以Na2SO4+BaCl2反应为例,详细讲解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步骤,我把它总结成四个简单的字便于学生记忆,即:“写、拆、删、查”。教师强调“强酸、强碱、可溶性的盐要拆成离子式,单质、氧化物、气体和难溶物仍然写化学式”,强调学生不要忘记“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让学生练习书写“NaOH+HCl,KOH+HCl,NaOH+H2SO4,KOH+H2SO4”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发现四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是“H++OH-===H2O”教师进而提出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不仅表示一个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一类离子反应” (目的:通过详细讲解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并练习强化,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难 点内容)

C、[创设问题情境二]让学生思考“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进行猜想,做探究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2-3】a向盛有2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NaOH溶液

b向盛有2mlNaOH稀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用滴管向试管 里慢慢加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为止

c向盛有2mlNa2CO3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盐酸

学生描述反应现象,并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分析:由上面abc三组实验得出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水或放出气体”

(目的:让学生逐渐学会用规范的化学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强化学生用化学实验的方 法进行科学探究)

3、知识应用,加深理解(5min)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设置随堂练习

(目的: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识,准确把握重难点,也可以检验出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4、归纳整理,理性提升(2min)

为强化认识,教师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四、板书设计

为求板书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我采用提纲式板书,现将板书划分为三版: 左板:一、离子反应的定义

中板:二、离子反应方程式

1、书写步骤

2、意义

右板:三、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教师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设计实验、描述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主线,让学生学习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明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当然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希望各位给予批评指正。

离子反应说课稿4

各位评委:

晚上好!

我是XX班的XX。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离子反应》,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化学1专题二第二单元。教材以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为切入点,引入了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并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为过渡,提出离子反应的概念,据此介绍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揭示离子反应的本质和意义。

本节内容被安排在本专题的最后一个课时,是对溶液导电性实验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一个延续和深化。同时,也是后面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对溶液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的水解等多方面知识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因此,它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并结合《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强弱电解质的区分、掌握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在初中科学中,学生已经做过溶液导电性实验,对电解质以及非电解质有了初步了解,为本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在上一专题学生已经接触了电离的初步概念,然而对于离子反应相对比较陌生,难以把握其实质。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过程中,对于“拆”这个重要步骤的学习还具有一定困难。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掌握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针对以上内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

2.初步掌握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的分析,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比较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掌握比较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离子反应的分析,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内在规律的意识。

结合本节课知识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分析等方法,并结合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来实现我的教学目标。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适当复习,引入正题

复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明确溶液导电的本质——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提出疑问:“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相同吗?”,通过复习电解质溶于水后能电离成离子,介绍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2.探索新知,归纳总结

我将向学生提出疑问:“什么是离子反应?”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我首先通过演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小灯泡亮度不同的原因,引入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接着通过碳酸钠与澄清石灰水以及氯化钙反应均生成碳酸钙沉淀,提出疑问:“在这两个反应中其余两种离子是否参与了反应呢?”,学生据此进行大胆假设,并通过钠离子、氯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检验对假设进行验证,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两个反应实质上都是CO32-与Ca2+结合生成碳酸钙的反应,进而得出离子反应的定义。

之后,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离子反应的发生需要的条件。探究一: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探究二:大理石与盐酸的反应;探究三,滴有酚酞试剂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难溶物质、易挥发物质及难电离物质。并通过另一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的回顾,总结出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

3.明确规则,掌握书写

我将对离子反应的书写步骤“写、拆、删、查”四个步骤逐一展开。在“拆”这个步骤中,引导学生进一步复习巩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电离方程式等方面归纳总结强、弱电解质的区别。而后从胃舒平(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等生活小常识入手,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写出相应离子方程式引导学生发现四个步骤中的难点,把握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在于“拆”,并在今后的书写中引起重视。

4.学以致用,复习巩固

我将引导学生将书写的离子方程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作比较,体会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

最后,我将对课堂进行小结,并布置形成性练习。

板书设计:

离子反应

一、强、弱电解质

二、离子反应

1.概念

2.反应条件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4.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离子反应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达标100%。

本节的知识顺序是: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

本节重点: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定义的引出。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依据美国布垆坶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含义;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示实验和动画模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探索研究物质和理论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情况: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在知识学习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的诸多特点。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实验现象的分析、本质的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难点的突破方法:充分运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增加实验可见度,加强感性认识;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动画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理解微观本质。

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即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的本质,解释疑惑。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限于新高一学生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以启发性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教学序: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引导探究 实验研究

引导分析 引导归纳 巩固练习

学习序:明确问题 实验研究 分析现象 形成概念 理解应用

四、教学程序:

1、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可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

演示溶液导电性实验,观察分析,同时展示多媒体教学软件,从微观领域明确溶液导电的本质———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既而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相同吗?

演示:同浓度的NaOH溶液、HCl溶液、NaCl溶液、CH3COOH溶液、NH3·H2O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观察分析,借助多媒体进一步阐明原因,从而导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演示:NaCl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AgNO3溶液与NaCl溶液混合的实验现象,观察分析,利用电脑动画从微观本质得出离子反应,为下一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作好铺垫。

2、归纳总结,形成概念

让学生归纳本节所研究的内容,同时利用软件作以小结。

当时我们把可以导电的溶液放在一个容器里,用石墨电极与灯泡还有低压直流电源连接,灯泡能够发光,说明溶液可以导电。事实上,把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加热至熔化,它们也可以导电。它们能够导电的原因是物质内有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微粒,也就是阴阳离子。我们把这种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电解质能够导电,指的是当通入电流时能够导电;但电解质的电离不需要电流的作用,我们不是要通入电流它才能电离。它电离了也不是有了电流,只是有了能导电的阴阳离子。

既然我们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换而言之,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我们就叫做非电解质。例如,酸、碱、盐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有个相同之处,就是它们都是化合物。

3、巩固练习,理解内化

下面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铜、硝酸钾溶液、二氧化碳、碳酸、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

分析:

(1)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溶于水或熔化;

(2)电解质属于化合物。单质(如铜)、混合物(如硝酸钾溶液)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电离出的离子导电,不能是发生反应的生成物的物质导电。(二氧化碳溶于水导电实际上是碳酸的导电,而不是二氧化碳的导电,故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而碳酸是电解质)

(4)酸、碱、盐和水是电解质。

答案: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

4、探究:为什么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可以导电呢?

我们看书上的图来解答这一个问题。我们以氯化钠溶液为例子。氯化钠晶体是由带正电荷的Na+和带负电荷的Cl—,通过静电按一定规律紧密地排列所形成的。晶体中的离子(Na+ 和Cl—)不能自由移动,因此晶体不能导电。当NaCl溶于水时,由于水分子的作用而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Na+与 Cl—之间的静电作用力,使Na+ 和Cl—逐渐脱离晶体表面并形成了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我们把这种在溶液中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板书:

表示电解质电离的方程式叫做电解方程式。 板书:电解方程式

在黑板左边示范写HCl,H2SO4,HNO3的电离方程式。

注意强调: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HCl,H2SO4,HNO3都是酸,都可以电离出H+,我们可以对酸的本质又有一个新的认识,电离的时候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设问:NaHSO4 电离方程式怎么写?它是酸么?(酸式盐)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写出NaOH,KOH,Ba(OH)2,Na2SO4,KNO3,NH4Cl的电离方程式。(分开碱与盐两边写,请同学们把阳离子写在一边,阴离子写在一边)

检查同学答案正确与否,总结:

碱:圈出OH—,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 盐: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小结: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电解质能导电,非电解质不能导电,它们的显著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酸,碱,盐,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单质(铜,铝,石墨),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黑板) 酸,碱,盐的本质含义(电离)

5、提出问题:电解质溶于水后都电离成为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里的反应应该是离子之间的反应,那么离子反应是如何进行的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实验2—1。(同学描述现象)

1。第一支试管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为什么?说明了什么?(引出)(因为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所以不反应,说明了Na+、Cl-、SO42-、Cu2+离子之间不相互反应。)

2。第二支试管有白色沉淀说明了什么?(白色是BaSO4,说明了Ba2+与SO42-离子发生了反应。)

3。两根试管的溶液都是蓝色,说明了什么?(说明了Cu2+不参与反应)

4。如何证明中Cl-离子没有参与反应。(第二个试管,取上层清液加入用硝酸酸化了的AgNO3溶液) (增加实验)

5。如何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是Ba2+与SO42-发生了反应?(实验2—2第一个实验)

总结: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Ba2+与SO42-离子之间的反应,而Cu2+和Cl-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也说是这个反应的实质是:Ba2++SO42-=BaSO4↓

同样地, Na2SO4溶液与Ba(OH)2溶液的反应的实质也是:Ba2++SO42-=BaSO4↓

设问:为什么这两个不同反应物的反应可能产生同样的结果呢?

讲述:复分解反应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溶质在溶液中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虽然反应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相同的离子。比如硫酸钠、硫酸铜在溶液中均电离出SO42-,跟Ba(OH)2、BaCl2电离出的Ba2+结合,所以均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钡。像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定物质内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补充板书:离子方程式

演示实验2—2第2,3个实验,黑板上写出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小结:从上面的三个反应的实质可以看出,它们都是溶液中的某些离子之间发生了反应,使这些离子的浓度减小。电解质溶液之间的反应都是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只要有离子参加的反应都称为离子反应。我们初中的时候学过的复分解反应都可以写成离子方程式,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者生成水,我们方程一是生成沉淀,方程二是放出气体,方程三是生成水。这些也就是离子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下一节课里我们将详细学习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请同学们回去认真复习这一节课的内容。

作业:1、29页第一题做在书上

2、习题书1—4题

离子反应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

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

本节的知识顺序是: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二、说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②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③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④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3.德育目标

运用教材(如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但电解质的强弱不以溶液导电能力大小划分;导电能力弱的溶液不一定是弱电解质溶液)对学生适时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以及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教育。

三、说重点、难点

本课时的重点是对强、弱电解质的理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理解及有关概念、理论和应用。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不是物质本质上的分类。决定电解质强弱的因素复杂,教材仅仅是从电离程度不同加以区分。因此,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概念的理解、掌握是本节的难点。

为突出重点、难点,在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效果,强化对学习重点的感性认识,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对比,在不断辨别中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探究。

③通过列表类比和设计重、难点习题等,达到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即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的本质,解释疑惑。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限于新高一学生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以启发性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教学程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实验研究→引导分析→引导归纳→巩固练习

学习程序:明确问题→实验研究→分析现象→形成概念→理解应用

教学过程

[提问]同学们在家自己想办法确定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思考为什么能导电?

Nacl固体、Nacl溶液、蔗糖固体、蔗糖溶液、酒精溶液、食醋、铁丝、铜丝。

[演示]Hcl气体、Hcl水溶液(盐酸)导电性

[小结]①铁丝、铜丝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②盐酸、食醋、Nacl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追问]在盐酸、食醋、Nacl溶液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

[小结]①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②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演示]Nacl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过程(fiash模拟)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

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s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电解质应是化合物。而cu则是单质,K2so4溶液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而so2能导电是因s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so3,H2so3能够电离而非so2本身电离。所以so2不是电解质。

[电解质定义可改为]: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直接电离)导电的化合物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类比相同条件下,不同金属导电能力不同.)

[演示实验1—1]观察: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是否相同?并分析结果。

[结果]: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讲述]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

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ll;溶液的`温度当溶液体积、浓度、温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二电解质分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NaoH等(写出电离方程式)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

[归纳]强、弱电解质的比较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电离程度

完全

部分

溶液里粒子

水合离子

分子、水合离子

同条件下导电性

物质类别

强碱、强酸、大多数盐

弱碱、弱酸、水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某此共价化合物

某些共价化合物

大多数盐大多数盐中学见到的盐都是

[讨论]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cH3cooH易溶,是否属强电解质?

[小结]Baso4、caco3、Agcl虽然难溶,但溶解的极少部分却是完全电离,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cH3cooH体易溶于水,但它却不能完全电离,所以属弱电解质。因此,电解质的强弱跟其溶解度无必然联系,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布置作业]复习、预习

离子反应说课稿7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二、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离子反应,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和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基础内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中学化学学习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离子反应。理解离子反应实质和规律,对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来看,要学习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到溶液中的反应的一般都是离子反应。

只有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加深对这些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离子反应理论,还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题材,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离子反应规律在物质世界中的体现,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离子反应不仅是学生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完善和巩固,也对学生后续的学习(特别是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方案实施对象:实施本教学方案的高一学生来自漳州的一所民办高中,本校高中的生源的全面素质较强,介于一级达标校与二级达标校之间。

知识基础:在初中已经初步理解了复分解反应,在本节课前已经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会书写电离方程式,会区分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同时,在学习“常见离子的检验”时已开始试着从离子角度去看待复分解反应,但未上升到认识的高度,专题二对卤素、钠等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又接触了不少离子反应,这些都为离子反应的学习做了铺垫,本节课就是在这些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离子反应。

能力基础: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和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心理认知特点: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较薄弱,能接受并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

学生认知的困惑: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一些水溶液中的反应,并已经能够用离子观点去分析,但是思维分析过程中仍然障碍重重,比如在某些反应中不同的反应物却有相同的现象,产物也相同或相似,这些反应是否有实质性的联系呢?等等。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能区分强弱电解质,并能书写电离方程式;知道离子反应的本质,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初步培养学生解释生活常见现象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离子反应的学习,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认识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关系。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真知的学习观以及反思评价的学习方式。通过理解离子反应的原理,初步认识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通过情景的设定使学生达到爱国爱家的思想升华。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实质就是离子反应;

2。认识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3。学会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五、教法与学法:

学法: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及抽象思维,动手实验、探索验证,进行推理和综合分析,掌握基本知识,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教法: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即把学生的知识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思维为中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知规律融为一体,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理解离子反应原理。

六、教学设计反思

本教学设计预计,大部分学生都能投入到实验探究中,学生体验了过程,学习了方法,发展了能力。但还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在书写技能上会不够扎实,少部分能力较差的同学可能不会书写离子方程式。这些将在后续的学习中逐渐充实、巩固、强化。对于少部分理解仍不到位的同学,拟在课后给予特别的关注与辅导。

或许“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但是,新课程背景下如果能够根据教育教学规律,恰当引导,加强师生互动,用我们的智慧,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我相信“鱼和熊掌也可以得兼”!

离子反应说课稿8

各位评委好,我是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离子反应》,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说教材

《离子反应》这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单元课题二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说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

二、说学情

学生情况: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学生能够归纳收集自己积累的知识,结合新课标的学习和教学评价,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提出疑问,进行交流、讨论、辩论,初步具备化学知识积累研究的能力;在知识学习上学生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等诸多特点。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离子反应的含义及其产生的条件,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离子共存问题,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常见离子反应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的科学方法获取信息,并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探索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过渡:下面我再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过渡: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下面谈一下我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实验探究及自主建构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给学生带来深刻的认识,对本节课,我准备采用教师演示,学生参与的方法,体现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充分发挥实验对学生认知、情感、态度、方法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也训练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配合清晰的板书强化重点知识。

过渡: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这节课我准备分为四个环节进行,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下面我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在这一个环节首先让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电离知识进行回忆,并完成习题中关于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分类,由此开始引导学生建立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为离子的概念。然后进入我的教学第二个环节。

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温故知新,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主要分三部分,离子反应的认识,离子反应方程式及其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这三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们先看第一部分离子反应的认识。

1.离子反应

(1)探究电解质溶液中反应的实质:

引导学生思考,既然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那么溶液中电解质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从微观层面来看,具体发生了什么反应?学生通过思考,大胆猜想就是离子发生了反应,老师及时给予肯定。

(2)体会离子反应的含义:

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归纳出离子反应概念: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成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我们把这样的反应叫做离子反应。

这一部分的设计主要是和导入部分的习题形成很好的衔接,环环相扣,让学生自主发现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

其次,根据上面所学知识,老师带领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参加反应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再按照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合并,将左右端同时存在的等数离子删掉,形成最后的离子方程式。带学生回顾书写过程,总结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四步法,明确离子方程式含义。配合练习题进行书写方法巩固。

最后,请学生上台,参与到演示实验中,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生成物,总结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在这一部分设计中,发挥教师引导作用,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合作学习,主动建构理念,通过分析对比得到结论,很形象直观的突破了重难点,并通过实验培养科学的态度。

第三环节:巩固提高

这一环节给学生准备了典型的练习题,一方面通过习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检测学生这节课的掌握程度,这些练习题与本节课学习内容针对性强,如离子方程式的辨别以及离子共存问题的判断。虽然是选择题的形式,但是习题存在一定难度,学生通过练习可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运用意识,也可从中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精神。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巩固提高环节是由老师带领学生回忆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这样学生通过回忆,对知识进行巩固,提高了学习效率。

最后布置作业,作业是查阅思考总结难溶盐的特点及课后习题。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巩固练习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成功从来都没有捷径,树立他们勤奋获得成就的意识。

离子反应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属于高一课本第三章第五节,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第二课时讲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第三册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达标100%.

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知识方面:

1、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学会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能力方面:

1、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

思想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规律。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之所以这样确定教学目的,一方面是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想在学法上给学生以指导,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教法方面

本课依教材特点,采用螺旋式发展,循序渐进,探究式、问题讨论式教学。具体解决重、难点的方法如下:

1、“由旧引新,以旧带新”的方法:学生新知识的获得,必须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如果学生对新知识课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就难以理解新知识。由于上节课已学习了离子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培养目标。我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采用探究式教学,由实验复习旧知识,引出新概念,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并通过关键词的点拔,巩固了定义的外延和内涵。

2、正确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改”是教学中的难点。可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书中给离子方程式下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合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从而得出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

3.课堂上要有计划地留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练习:在此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强酸、强碱、可溶性的盐要写离子形式,再由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把一堂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一堂以实验为主的新课。既强化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三、学法方面

(1)在本节教学中我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使学生基础知识应该扎扎实实巩固。在学习过程培养了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这节课我尽可能用实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3)通过授课过程中一系列发散性的设问,使学生明确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好理论重在要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将知识真正灵活地融入脑海之中。

四、教学程序

1.谈谈实验的导入:由于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离子反应以及发生条件。这部分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讲并不难,若从定义上复习会使学生感到乏味。但对于溶液中反应本质的深入,他们还非常薄弱。故做以下两组实验:

a.盐酸,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b.盐酸,硝酸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 提问:

(1)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或产生同一种气体?

(2)是离子反应?

(3)是什么离子参加反应?

结论:Ag++Cl-=AgCl↓ CO32-+2H+=H2O+CO2↑

教师指出上述两条就是离子方程式。引出离子方程式的定义,指出定义中的关键字“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并且引导学生得出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某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这样导入课使学生对定义有本质理解。把学生引入主动学习的情景之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2.谈谈离子方程式书写原则: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改”是教学中的难点。书中给离子方程式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而书写第二步指出“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在离子反应中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是什么?事实上无论是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只要是酸碱盐电解质,溶于水的部分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它们之间的反应是离子之间的反应。例:CaCO3和盐酸溶液反应,CaCO3(S)=Ca2++CO32-(溶解平衡)CO32-+2H+=H2O+CO2↑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促使碳酸钙的溶解,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使反应趋于完成。但这样书写跟课本要求的方法相矛盾。在教学中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这节课教学上的一个升华点,也是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 故在教学中可这样引导(1)碳酸钙在盐酸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参加微粒是离子。(2)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碳酸钙在溶液中主要以固体形式存在,故用化学式。这样同学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是不防提出这样一个问题(1)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盐酸离子方程式如何写?(2)石灰乳中加入盐酸离子方程式如何写?根据微溶物主要存在形式,在稀溶液中以离子状态,在浊液状态或固态时就写化学式。这时为了使学生所掌握知识具体化,师生可共同讨论归纳出:难溶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氧化物,单质,气体等用化学式表示。第四步“查”也不容忽视,可提问学生应查什么?可用幻灯片:判断正误(1)Fe2++Cl2=Fe3++2Cl

- (2)2MnO4-+7H2O2+6H+=2Mn2++6O2↑+10H2O这两条方程式学生还没学过,但能用现有知识去判断,高而可攀,使学生既感到自己的不足,又获得学习的乐趣。查:(1)质量守衡(2)电荷守衡(3)电子得失守衡(是氧化还原反应)。这种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具体问题上找出答案,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3.谈谈练习选用:由于学生刚刚掌握了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为了巩固知识并能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安排这样一组问题:(1)Ba(OH)2溶液能否导电?

(2)能否用实验来证明?学生一方面进行知识回顾,另一方面进行思维发散。让学生提出几个方案,分析,比较。然而展示实验装置并演示小灯炮发亮。(3)在此Ba(OH)2溶液中加入什么物质能使电灯熄灭?这一问题不仅巩固离子反应知识,而且使创造性思维进一步得到训练。师生共同分析提出的几个方案,如用盐酸,硫酸,硫酸钠。(4)用什么方法加入?倒入?滴入?然而按课本P74练习6实验装置并演示,请学生观察现象并分别写出离子方程式。提出盐酸,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能否都用“H++OH-=H2O”来表示?(5)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氨水和硫酸反应(B)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

(C)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利用这一系列扩散性问题,让学生产生多种独创性的想法,改变习惯性单纯吸收,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4.谈谈总结:对于离子方程式定义的总结,可与电离方程式定义,化学方程式定义进行对比,使定义进一步深化。对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着重是第二步和第四步一些书写过程中的注意点。说明并不是所有电解质之间都能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不在溶液或熔融状态的反应就不能表示。如浓硫酸和固体氯化钠反应,浓硫酸和铜反应,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体现事物发展规律中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

5.谈谈应用:离子反应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如:分离分析,水的净化,电镀,医药,染料,“三废”处理和生命活动中都有存在。中学阶段主要应用在离子的分离和检验。如: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和氯离子的检验。

五、板书设计(用幻灯片)

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

一、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示某一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用幻灯片)

附:巩固练习

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碳酸钙跟醋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

B.铁跟稀盐酸反应Fe+2H+=Fe3++H2

C.碘化钾溶液跟适量溴水反应I-+Br2=2Br+I

D.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Cu2++Fe=Fe2++Cu

2.采用四种不同方法鉴别K2S,K2SO4两瓶无色溶液,并写出相应离子方程式。

3.用法0.2mol.L-l的H2S溶液100 ml与0.1mol.L-l的NaOH溶液300 ml作用,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离子反应说课稿10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1、认识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2、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一)知识框架

高中化学说课稿:《离子反应》说课稿模板

(二)新教材特点:新教材较旧教材相比,一其知识的衍变关系更具逻辑性,简洁明了;二是新引入了离子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分析过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三是在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教学过程安排上,较传统教学有新的、本质上的突破。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2、学习特征

3、预测困难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确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相互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2、在离子反应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质疑”、“猜测”、“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2、通过对电解质知识框架中各知识点有序的衍变分析、推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中的逻辑美。

3、通过“身边的化学”,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二)、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对策:学生的分组实验、分层次练习与小游戏相结合。

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

对策:应用实验探究和实际问题的解决类突破。

三、教学思路与教学过程

环节一:呈现科学史话,创设情境,提出问题。(3分钟)

科学史话“哑泉致哑”、“安乐泉解毒”话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带领蜀军平定南方之时,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之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

[实验探究]

步骤

现象

原因

加入H2SO4溶液

加入Ba(OH)2溶液

将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混合

环节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和交流总结(15分钟)

【活动●探究】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1、2mLNa2SO4与2mLBaCl2混合

2、2mLNa2CO3,滴加2mL盐酸

3、2mLNaOH,滴入几滴酚酞,再滴入稀盐酸

4、2mLCuSO4,滴加溶液NaOH

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有水生成

2。离子方程式

环节三: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小游戏(5分钟)

小游戏——比比谁的“反应”快

派到卡片的同学扮演卡片上的离子,没有卡片的同学扮演水分子,全班同学组成一种“溶液”。

手中离子能与“云朵”中的离子或物质发生反应的,请迅速举起卡片,比比谁的反应速度快!

卡片上的离子:

K+、H+、Ba2+、Na+、Ca2+、Cu2+、Mg2+、CO32—、NO3—、Cl—、SO42—、OH—、

环节四:螺旋上升的练习与应用,提升学习的空间。(10分钟)

练习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2)向氯化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总结:生成弱电解质的离子反应

(3)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4)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总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

练习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NaHCO3分别与少量、等量、过量的Ba(OH)2反应

关键:将少量的反应物系数定为1

(2)Ca(HCO3)2分别与少量、等量、过量的NaOH反应

实践◆应用

西江沿岸某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Ag+、Ba2+、Fe3+、NO3—,与它相邻一家工厂的污水中含有Na+、Cl—、SO42—、OH—,若单独排放都会对西江造成严重的污染。如果你是工厂的领导,为了保护西江清澈的河水不受污染,你有好的解决方案吗?说说看!

参考方案:

将两个工厂做横向联合,把两个工厂的污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使会造成河水污染的Ag+、Ba2+、Fe3+、OH—分别生成AgCl、BaSO4、Fe(OH)3沉淀,待检测达标后再排放,以防污染。

“哑泉致哑”、“安乐泉解毒”

话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带领蜀军平定南方之时,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智者,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之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

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盐较多的水就会中毒,致哑、呕吐、腹泻、最后虚脱、痉挛致死。而万安溪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一般味苦),在人体误食硫酸铜后大量饮用此泉水,其中的碱不仅中和胃酸,然后又会在肠胃中与硫酸铜发生

离子反应:Cu2++2OH—=Cu(OH)2↓

致使原来会被人体吸收的可溶性铜盐变成不溶性的Cu(OH)2沉淀

而被排出,因此有解毒作用。

四、教学反思

1、教学预案与对策:

(1)多媒体教学无法实施;

对策:利用课本图片和实验实施正常教学。

(2)学生层次有差别;

对策:低层次的学生多引导,高层次的学生加强提升空间。

(3)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

对策:自然的依据事件的大小逐级上报分级处理;人为的合理的肯定,不合理的重于引导。

2、学生主体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

3、教学效果的体现;

离子反应说课稿11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的必修本一《化学》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是贯穿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线索之一。研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其书写,对以后的学习或是进一步深造都是很有必要的。有电解质参与的反应通常情况下都能写成离子反应方程式,只有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基本知识,才能使他们理解 这些反映的实质。所以,本节内容在本章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二、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 2.通过实验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通过交流、发言、实验等磨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锤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结论”的程序,探究离子反应的本质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实验,体验了实验是学习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之善于观察,敢于实践。

3.通过讨论与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反思的习惯。发扬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分享实验探究成功后的喜悦之情。感受同学间的相互合作与取得成功的关系。

三、教学构思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设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方案及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学设想

精心设计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以精心设计实验显得尤为重要。我首先设计一个产生白色硫酸钡沉淀的实验,其次设计了一个产生白色硫酸钡沉淀的flash画面,用来揭示离子反应的实质,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一个高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然后又设计了产生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最后设计了中和反应实验,利用颜色的变化及Flash动态画面又一次激活学生的思维,体验反应的进行,最终达到了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产生沉淀、气体和水。

(三)教学方式

本节课采取的是“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即:“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交流→分析思考→获取结论” 。

(四)教学思路和过程

积极响应新课改倡导的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互动的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力争形成一个良性的、具有和谐关系的公共空间,在此空间中通过课堂师生间、生生间合作与交流,使学生作为主体主动积极参与到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学习环境中来,因此,在学法设计上采用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相结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交流的习惯。

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层层设疑,环环紧扣”,进一步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思维、学会交流合作,整个过程老师充分发挥主持人的角色。

离子反应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离子反应》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内容。《离子反应》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极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而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解理论又没有学习,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几乎年年考。

2、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情况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2、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掌握化学离子反应的实质,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反应和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带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和唯物主义教育。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认识复分解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2、知道常见的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并会写这些物质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知道哪些物质是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并据此学会判断离子大量共存问题和常见离子的检验。

二、说教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2、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积极响应新课改倡导的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互动的教学方法,在学法设计上采用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相结合,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交流的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1、适当复习,引入正题

由于电解质等概念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非常重要,可做适当复习。并通过复习电解质溶于水后能电离成离子,介绍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引入题。

2、精心设疑,实验探究

【思考1】是否有离子就能够发生反应呢?

【学生实验探究1】

①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5ml稀NaCl溶液。

②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5mlBaCl2溶液。

观察分别有什么现象?

①无现象 ②白色沉淀,且溶液仍为蓝色

【学生思考与交流】:白色沉淀是什么?是通过什么离子结合而成的?混合后的溶液中,哪些离子个数减少?哪些离子个数没有变化?

【结论】不是有离子就能发生反应,在反应的过程中有些离子并没有参加反应,实验②的实际:Ba2++SO42—===BaSO4 ↓,由此引入了离子方程式

【思考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呢?

【学生实验探究2】

现象 生成物特征

①5mlNa2SO4+5mlBaCl2 白色沉淀 沉淀

②5mlNaOH+酚酞+适量HCl 先变红后退色 水

③5mlNa2CO3+5mlHCl 有气泡冒出 气体

【讨论后的结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或水或气体

3、逐步讲解,有详有略

【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①写:写出化学方程式:例:CuSO4 + BaCl2 ═ CuCl2 + BaSO4↓

②拆:把易溶于水又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难溶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Cu2++SO42—+Ba2++2Cl—== Cu2++2Cl—+ BaSO4↓

③删:删去方程式两边形式相同的离子。

Cu2++SO42—+Ba2++2Cl—== Cu2++2Cl—+ BaSO4↓

④查:整理方程式并检查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Ba2++SO42—===BaSO4 ↓

【略】①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上面已讲)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分组练习: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Cl+NaOH:H++OH-===H2O

H2SO4+KOH:H++OH-===H2O

讨论后的结论: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不仅可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并揭示这类化学反应的实质

4、精讲例题,规范要求

例1:CuO+H2SO4=CuSO4+H2O

例2: CaCO3+2HCl=CaCl2+H2O+CO2↑

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除了复习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一般步骤之外,还要向学生讲清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一般规则和要求,教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规范的使用化学语言。所选例题不要太多,以两个为宜,难度不宜太大,但在教材上的例题与所选的两个例题之间要有适当的梯度。

5、学生演排,集体订正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CuSO4+2NaOH=Cu(OH)2↓+Na2SO4

(2)Ba(OH)2+H2SO4=BaSO4↓+2H2O

(3)Zn+H2SO4=ZnSO4+H2↑

集体订正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同时应用反例法,能加深学生对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常见错误的印象,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减少错误的产生。

6、学生作业,巩固技能

(1)CuSO4+Ba(OH)2=BaSO4↓+Cu(OH)2↓

(2)BaCO3+2HCl=BaCl2+H2O+CO2↑

(3)Fe2O3+6HCl=2FeCl3+3H2O

(4)Cu+8HNO3=3Cu(NO3)2+2NO↑+4H2O

由于学生是初次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所布置的作业难度不宜过大,最好所讲例题类型相似,且所选物质以学生较熟悉的物质为宜。但难度也不宜太小,以让学生“跳一下,够得着”为宜。

五、说课堂教学反思

高一的学生处于个性张扬但缺少理性的时期,对于这个时期的学生要加强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并内化为自己终生受用的方法。

新课标的理念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离子符号的书写把握的还不是很好,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本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能增加太多知识,更不能增加太难的知识,尤其对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的我校学生来说。所以,学生只要都掌握了沉淀、气体、水、氧化物、单质不拆,这节课就成功了。

离子反应说课稿13

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主要对电解质、酸、碱、盐的电离本质做了详细的讲解。本课时是在上一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整个第二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为以后学习化学奠定基础。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学习目标】:

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本质,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

2、掌握离子反应(复分解型)发生的条件。

3、初步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离子反应。

【重点】:离子反应(复分解型)发生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难点】:离子反应的概念和本质。

二、说教法:

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实验、讨论、启发、对比、归纳多种方法相结合。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让学生的眼(观察)、手(实验)、口(讨论)、脑(思考)处于多功能协同动作的状态,来达到牢固掌握知识,启迪思维,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由于此节课时面对的16,17岁的高中生,他们的形象思维在这一阶段还是暂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点,以直观形象实验教学为主、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探索认清事物的本质。

2、学法指导

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使学生基础知识应该扎扎实实巩固。在学习过程培养了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这节课我尽可能用实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程序

1、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概念的教学:本节课为了便于观察、分析、讨论,因为该实验无危险性,且操作比较简单,采取分组进行实验。首先我通过“魔术表演”引入课题,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奇妙。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实验,在做CuSO4、BaCl2的实验时,避免Cu2+对观察实验现象产生干扰,要求同学们按照实验报告单上的内容,将CuSO4溶液滴加到BaCl2溶液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让同学们通过对混合前后溶液中存在溶质离子的分析,从而引出CUSO4 与BaCl2反应的实质是Ba2++SO42-=BaSO4,引导学生总结出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本质,请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参加反应的离子及生成产物,并写化学用语表示出来,告诉学生这个表达式就是离子方程式。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得出CuSO4与BaCl2反应的实质是SO42-和Ba2+的反应,分组讨论,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探究Cu2+和Cl-没有参加反应,并强调在操作过程中应分别取出上层清液进行实验,不要在原试管中直接滴加,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汇报实验结果。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教学:从实验探究一可知,条件之一是生成沉淀,让学生继续做分组实验,NaOH溶液和稀HCl的中和反应以及Na2CO3溶液和HCl的实验,得出离子反应(复分解型)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

3、知识延伸:通过课后作业自主学习教材32页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教师要强调易溶、易电离的物质主要就是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的盐);

6、知识反馈:1)初中学习的实验室制H2、O2、CO2的化学反应是否离子反应,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2)教材34页第5题、第7题。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本节知识达到掌握并灵活运用。教师也可及时发现问题,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并强调,检测达标情况,及时反馈,进行调控。

7、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本节内容,构筑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8、布置作业:第9题和第10题(同时将哪些物质要拆,哪些物质不用拆的问题对学生做了归纳)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概念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讨论互动、实验探究,提高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将概念应用到具体问题中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本节课的预期目标。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研究气氛,相对开放的探究环境,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本节课通过四个探究实验,探究离子反应的定义、本质、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及发生的三个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相互交流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关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则采用学生通过离子反应的本质及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尝试着书写离子方程式,并对有关的问题做了总结。

本课教学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上进行教学设计。但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虽然课堂上已经把教学计划完成,但课中好像留给学生继续发展的空间不够充分,可互动的项目可有所增加,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联系不够紧密,这些问题有待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改善。多思考如何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立足学生的主题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离子反应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该部分内容属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第1课时包含了如下的内容:电解质、电离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通过引导学生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就已经做过了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这对于学习电解质的概念奠定了基础。并且高中生思维能力在发展,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概括能力,因此我会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分别概括酸、碱、盐的本质,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电解质、电离等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会书写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能从电离的角度重新认识酸碱盐。

【过程与方法】

通过从电离的角度重新认识酸碱盐,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中感受探究物质组成奥秘的乐趣和化学世界的奇妙。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情境创设法

(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阐述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如下四个环节,首先是第一个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可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技能作引子和铺垫。在这里我会结合学生初中所做的溶液导电性的实验提问:哪些溶液可以使小灯泡发光,哪些不可以。并请学生思考原因,借此引入本节新课“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环节二:新课讲授

导入之后就进入了我本节课的第二环节:新课讲授。

1.电解质

我会结合学生的思考的能导电的溶液,提出不仅NaCl、KNO3、NaOH的溶液可以导电,这些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也能导电,由此提出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接着我会提问学生:Cu、盐酸、CO2、BaSO4是不是电解质?针对概念中的易错易混的点进行解释和探讨,通过这一过程深化理解电解质的概念。

2.电离

在学生明白了什么是电解质之后,我会请学生思考NaCl溶液为什么会导电。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我的讲解可以得知是因为NaCl发生了电离。这一过程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如下:

NaCl=Cl-+Na+

这一过程我会通过动画的形式来进行呈现,直观的展现NaCl的电离过程,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动画中学到知识,增加化学课堂的情感体验。

3.酸、碱、盐的电离

学生明白什么是电离之后,我会请学生根据NaCl的电离方程式,写出HCl、HNO3、H2SO4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方程式,并且思考如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酸的本质。学生通过写电离方程式就可以概括得出: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同样的道理请学生试着写出NaOH、Ca(OH)2、Ba(OH)2、KOH的电离方程式,思考如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碱的本质。

从电离的角度概括盐的本质是易错的一个点,我会这样来处理:设置小组合作探讨环节,请各个小组列举熟悉的盐,思考如何从电离的角度定义盐。

部分小组根据之前的规律很可能就得出:能够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有的小组也可能会考虑到(NH4)2SO4、NH4Cl也是盐。这样通过小组之间思维的碰撞得到正确的结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要学生学为学生主动学,老师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环节三:巩固提升

我会请学生从电离的角度判断Na2SO4、Na2CO3、NaHCO3、NaHSO4是不是盐,并写出它们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方程式。

在这一环节中出现了酸式盐NaHCO3、NaHSO4,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酸式盐的电离与正盐的电离不同,酸式盐和酸式盐的电离也不相同,也是对本节课内容的拓展。

环节四:小结作业

化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最后布置作业: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实质是什么?这样的作业与下一节课的内容“离子反应”相衔接,体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是离子发生反应的关键,知识间的逻辑体现更加完善。

离子反应说课稿15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二、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离子反应,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和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基础内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中学化学学习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离子反应。理解离子反应实质和规律,对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来看,要学习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到溶液中的反应的一般都是离子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加深对这些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离子反应理论,还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题材,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离子反应规律在物质世界中的体现,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离子反应不仅是学生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完善和巩固,也对学生后续的学习(特别是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方案实施对象:实施本教学方案的高一学生来自漳州的一所民办高中,本校高中的生源的全面素质较强,介于一级达标校与二级达标校之间。

知识基础:在初中已经初步理解了复分解反应,在本节课前已经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会书写电离方程式,会区分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同时,在学习“常见离子的检验”时已开始试着从离子角度去看待复分解反应,但未上升到认识的高度,专题二对卤素、钠等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又接触了不少离子反应,这些都为离子反应的学习做了铺垫,本节课就是在这些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离子反应。

能力基础: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和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心理认知特点: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较薄弱,能接受并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

学生认知的困惑: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一些水溶液中的反应,并已经能够用离子观点去分析,但是思维分析过程中仍然障碍重重,比如在某些反应中不同的反应物却有相同的现象,产物也相同或相似,这些反应是否有实质性的联系呢?等等。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能区分强弱电解质,并能书写电离方程式;知道离子反应的本质,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初步培养学生解释生活常见现象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离子反应的学习,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认识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关系。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真知的学习观以及反思评价的学习方式。通过理解离子反应的原理,初步认识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通过情景的设定使学生达到爱国爱家的思想升华。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实质就是离子反应;

2.认识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3.学会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五、教法与学法:

学法: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及抽象思维,动手实验、探索验证,进行推理和综合分析,掌握基本知识,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教法: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即把学生的知识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思维为中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知规律融为一体,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理解离子反应原理。

六、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验改进、巩固新知→总结归纳、实践新知。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演示实验)

一、强弱电解质及电离方程式

【情境1】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cl、NaoH、Nacl、氨水进行导电性实验。

[讲述]

灯泡亮度:1、溶液中存在着自由移动的离子;

2、不同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不一样。

一、强弱电解质及电离方程式

强调: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2.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讲述]强酸、强碱及绝大多数盐溶于水后能全部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弱酸、弱碱等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强调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书写的不同

(1)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灯泡的亮度为什么会不同?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训练

在了解电解质概念的前提下,开场直接通过实验创设情景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学生顺利的认识电解质的强弱。

引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使学生清楚认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二、离子反应的特征。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过渡]

既然,大多数的酸碱盐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证明你的观点?(ppt)

[演示实验1](ppt)

1.向烧杯中加入约40mL0.1mol/L的Ba(oH)2溶液,加几滴酚酞接通电源。

2.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接通电源。请同学们大胆推测实验现象。

3.往Ba(oH)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至溶液红色恰好完全褪去,观察实验现象。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是离子参与的反应

二.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追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所有离子间是否都能相互结合?

[演示实验2]1.向烧杯中加入约40mL0.1mol/L的NaoH溶液,滴入2~3滴酚酞试液,接通电源,观察实验现象。

2.加入稀硫酸,至溶液红色褪去。

[引导探究、归纳总结]

电解质在水溶液电离出的离子不一定全部参加反应。

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

现有Na2co3、cH3cooH、K2co3

三种溶液,如果两两混和,请你分析一下它们之间能否相互反应?然后通过实验观察,证实你的判断。

1.Na2co3+cH3cooH

2.Na2co3+K2co3

3.cH3cooH+K2co3

[学生活动,典例分析]表示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书写离子方程式

Na2co3+cH3cooH---

[教师引导]cH3cooH的水溶液中大量存在的实际微粒是什么?

补充实验:利用情景1中的实验装置,补做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的水溶液的导电情况,并往其中加入情景1中的氨水。

引导学生注意,像cH3cooH这样的难电离物质、像Baco3的难溶物在水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不是离子!

这类物质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用化学式表示。

引导学生正确书写cH3cooH+K2co3离子方程式,并与Na2co3+cH3cooH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这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什么特点?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表示同一类的化学反应,而不是某一特定的反应。

交流与思考:哪些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以用H++oH-==H2o表示。(任写两个)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4页“信息提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书写要点。并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重新认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整理与归纳]

1.明确反应物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2.确定哪些微粒能够发生相互作用

3.实际参加反应或生成的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难溶、难电离物质用化学式表示

(1)学生交流讨论,利用教师的提示,设计合理实验方案。

学生感受实验现象

描述现象,解释原因

Ba(oH)2===Ba2++2oH-

H2so4===2H++so42-

Ba2++2oH-+2H++so42-===

Baso4↓+2H2o

像这样的,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离子方程式。

分组讨论,利用已知药品和已有器材进行演示实验

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NaoH===Na++oH-

H2so4===2H++so42-

2Na++2oH-+2H++so42-

===2H2o+2Na++so42-

H++oH-===H2o

未参加反应的离子在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时候做删去处理。

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Na2co3溶液或K2co3溶液能与醋酸反应,现象一样。

[投影仪](1)co32-+2H+===co2↑+H2o

(2)2cH3cooH+co32-===co2↑+H2o+2cH3coo-

[提出问题]两种的书写结果,孰是孰非?

学生猜测,设计实验

观察现象,通过醋酸溶液中添加氨水前后的灯泡亮度变化情况,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醋酸在水溶液中主要以醋酸分子形式存在

2cH3cooH+co32-===co2↑+H2o+2cH3coo-

学生活动

教师适时引导,设计恰当的实验。

引导学生深入问题的核心,触及物质研究的中心内容“实际存在的是什么”,学会理论猜想的一般顺序和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离子反应的概念,同时引出马上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开始进行难点的突破与分解。

培养学生对比、迁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由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对本节课的难点进行分解处理,实验探究,归纳总结,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不断抓住课堂的生成问题,推动课堂前进,促使学生前进。让枯燥的概念以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学生汇报,归纳总结的形式呈现。并逐步的突出重点,分解难点,自然的逐步引出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难点,逐步解决学生先前学习上的困惑。

创设情景,

纠正在摸索、探究的过程中的错误,是获取成功的重要方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让学生投入实验探究,在对实验结果交流讨论、分析推理中逐步得出结论,学生体验了探究的过程,学习了方法,发展了能力,解决了先前的困惑,突破了难点。

物质是实际存在的

物质是联系的

物质是相互转化的

方法指导,归纳总结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授人以渔而非鱼;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巩固新知

温故而知新

[交流活动]

你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探究,你对物质分类、化学反应的类型有什么新的认识?

你通过哪些方法获得了新知?

思维拓展

在本节课的学习、探究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惑未解?你认为离子反应是不是一定发生在酸碱盐之间?是不是一定在水溶液中进行?你能举出例子证明你的观点吗?你以前学过的反应中有哪些是属于离了反应的,能写出它们的离子方程式吗?

[学以致用]本专题学习的是海水中的化学,我们知道海水中存在着大量的可以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它们中许多都以离子形式存在,比如说镁(mg),请同学们在课后查阅资料,镁有哪些重要用途;并通过相互交流,运用今天所学的离子反应的知识进行理论指导,设计一套从海水中获取镁的方案。为海西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福建有着广阔的海岸线,海水提镁,大有可为!)

学生查阅资料,预习海水提镁,得出结论,巩固新知,实践新知。

学以致用,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预习的习惯,培养学生查阅收集资料的本领,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怀,完成思想升华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纲目式)

第三节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

(1)强弱电介质及其电离

(2)离子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八、教学设计反思

本教学设计预计,大部分学生都能投入到实验探究中,学生体验了过程,学习了方法,发展了能力。但还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在书写技能上会不够扎实,少部分能力较差的同学可能不会书写离子方程式。这些将在后续的学习中逐渐充实、巩固、强化。对于少部分理解仍不到位的同学,拟在课后给予特别的关注与辅导。

或许“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但是,新课程背景下如果能够根据教育教学规律,恰当引导,加强师生互动,用我们的智慧,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我相信“鱼和熊掌也可以得兼”!

下载离子反应说课稿(第一课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离子反应说课稿(第一课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离子反应》说课稿

    《离子反应》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凤阳县第二中学的化学教师沈健,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下面我从四个方面......

    离子反应说课稿

    离子反应说课稿15篇 离子反应说课稿1 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离子反应》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内容。《离子反应》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在中学阶......

    离子反应说课稿

    《离子反应》说课稿 叶承名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题目是《离子反应》中第一课时。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部分对本节课进......

    离子反应说课稿

    离子反应说课稿1 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人教......

    《离子反应》说课稿

    《离子反应》说课稿 《离子反应》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

    《指数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

    《指数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 《指数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1.《指数函数》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2.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1)知识目标:①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②......

    雷雨第一课时说课稿

    《雷雨》(第一课时)说课稿(7分钟)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雷雨》,《雷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为我们描绘了......

    金属材料第一课时说课稿范文合集

    金属材料第一课时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