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析历年真题看考研数学备考趋势
分析历年真题看考研数学备考趋势
此时,对刚刚考完试的考生来说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长时期的痛苦复习终于熬到了头,到了放松自己的时候。忧的是初试结果还是未知数,虽然考试结束但依然处于焦虑的等待中。其实对于所有考完试的同学来说,最为关心的是考试成绩,对于数学来讲,最终的成绩与自己的预期偏离最小,不太容易出人意料。所以可以放心过春节了,一切都等到新年伊始再来考虑。
对于2012年即将参加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的考生来说,又多了一次对考研战场的了解机会。每一次的考研考试真题都给下一次参加考试的考生提供了很多的信息,比如命题老师命题特点的进一步展示,比如考题难度的分布,比如考点的分布特点等等。对这些同学来说,分析2011年真题难度及考点分布有助于调整复习方向,把握复习深度。
2011年考研数学一至数学三真题整体难度属中等偏下,无偏、难、怪题,符合教育部发布的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查目标的要求:系统地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具备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像能力、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三份试卷的题目可知:数学一与数学二有八道题目相同,数学二与数学三有六道题目相同,数学一与数学三有八道题目相同。这显示出三个卷种在相同考试内容上的趋同性与上一年度基本相同。从命题人及阅卷老师的角度来说,这样做省去了很多麻烦;从考生角度来说,在复习时省去了对教材知识的甄别。
数学一试题中的客观题所考查大多属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但并不是一步就能做出题目的,而需要一些简单的技巧辅助。如果说题目与答案是两个质点,两个质点间的连线就是解题的过程,而考研题目的解答都不是直线可以完成的,至少需要转一两个小弯才能看到达到目标的曙光。如果说有直接就可以达到目标的题目,那应该属解答题的第一个,即求极限的问题。这个题目完全可以使用按部就班的方法赚得10分,极其轻松,但对于考试来说这种题目区分度不大,只能作为检测研究生必须拥有的基本数学素质而设,这样的题目不会多。
证明题一向是考生最为发怵的题目,今年没有考必须使用中值定理的题目,而是不等式及数列收敛性的证明(数学一第18题,数学二第19题)。这个题目来源于北大数学分析的配套习题集,即使如此,也不能算是难题。使用中值定理或函数单调性都可证明不等式,数列收敛性的证明需要用到第一步得到的不等式及数列收敛准则一。完全不超纲。
对数学一的同学来说,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的内容是其区别与数学二数学三的考生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个部分往年都是考查的一个重点,但今年却仅以一个填空题考查了曲线积分,这算是一个小变化。
数学一真题中概率统计的选择题(第7题)设置了小小的障碍并将之与高等数学中函数的微分联系起来,考查考生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及基本方法的应用及跨科目综合性题目的应对。概率论的解答题(第22题)为求给二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及其函数的分布问题,以及其数字特征的求取,这在复习大全中有完全类似的题目出现,如果仔细阅读过此书,相信做此题不在话下;数理统计的解答题是最经典的最大似然估计及估计量的数字特征,这在复习大全中都有讲解及例题。
五个线性代数题目注重基本概念,题目形式也很常见,既考查基本概念又辅之以相应技巧。复习大全中都有相应涉及,如求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第21题,在该书中就有与之完全类似的例题。
总之,2011年真题带给我们的信息就是数学的复习要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但不能局限于“三基”,而要在此基础上掌握并熟练运用方法技巧解题。
考研征程中,漫长的复习时间、巨大的身心压力,卷帙浩繁的复习资料,错综复杂的知识点,还要抽出时间来选择院校专业、联系导师或者往届研究生,让太多的考研人疲于奔命,而且稍不留神就会失败,成为考生心中永远的痛!
为了帮助考生避免这种可能出现的遗憾,帮助考生花最少的时间与精力去获得最大的成功,不仅组建了各学科教研中心,针对学习方式和辅导资料进行了长期有效的研究,同时成立了专门的考研VIP中心,推出了“彩虹卡高级辅导系统”,通过2大核心课程体系、10大服务体系、100多项超值服务、365天贴身管家式的全程跟踪辅导,帮助考生分别从资料选择、院校专业报考与信息解析、定期测评督促、一对一辅导、无障碍选课听课等方面规划学习,以达到帮助考生明确目标、避免歧路、最大限度地节约时间、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投入考研的目的。(来源:考研教育网)
第二篇:复旦大学历年考研真题
复旦大学新闻学研究生考试历年真题(-)714新闻基础
一、名词解释(8'*3)
1新闻要素
2信息娱乐(infotainment)
3《二十世纪之支那》
二、简答(12'*3)
1《传媒的四种理论》
2群体具有很大的作用,其影响传播过程的手段和方式。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新闻法制的特点
三、论述(30'*3)
1什么是“软实力”和“国家形象”?结合近年我国国际传播的实际,说明„„(才过一天我就忘了麽)
2什么是媒介间议程设置?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媒介议程设置有何特点?
3邹韬奋的生涯
820新闻实务
一、简答(10'*4)
1新闻价值和新闻政策的关系
2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新闻的加工有哪些手段
3新闻记者应该如何妥善运用自己的实名微博
4采写批评性报道的注意事项
二、论述(25'*2)
1我国报纸应该如何报道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结合实例或实际,论述新闻敏感的内容和培养途径
三、操作(30'*2)
1将通讯改写成消息,500字以内,制作主体类标题。给出的材料是中央巡视组巡视之后的反馈,一首一尾外加主体是十个组分别的反馈情况。
2根据给出材料写500左右的评论,需要有评论标题。
材料如下:
大学新生到校先交免责协议
东莞理工城市学院:协议是宿舍文明约定
南方日报讯(见习记者/靳延明记者/吴少敏)昨日,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5000多名新生完成报到,他们踏入校园的第一件事,就是与校方签订《学生管理与学生自律协议书》。协议书明确:“学生本人对自杀、自伤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
进校园先交协议书
一个月前,来自潮州的李军收到录取通知书,发现一同寄来的还有《学生管理与学生自律协议书》。协议书第三章第二十七条共列举了5种由学生承担责任的情况,其中第5项协议规定,学生本人对自杀、自伤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
这位大一新生很反感:“这个就相当于学校给你提供吃、住的场所,但不顾你是否健康成长。我们在学校出事了,学校难道没有一点责任?”在14日和昨日开学报到的两天里,5000多名新生同时把这份由学生与家长签订好的协议书交给校方。
条款引起学生热议
不久前,在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一名男生因求爱不成而在宿舍里刀捅女生。为此,协议书引起了新生的议论。一名新生说,“我觉得怪怪的,觉得学校缺乏人文关怀,只会用冷冰冰的协议来推卸责任。”一名新生家长对这项规定表示不满,他说,自己把孩子送到这里,是希望学校有个安全的环境,让家长放心,放手让孩子成长,“如果孩子在学校出事了,我们第一反应会找学校要说法,毕竟我们信任这个学校,才将孩子送到这里。”
不过,也有学生表示理解,因为大学生自杀和自伤可以由很多因素造成,例如感情问题、家庭问题、人际问题等,这些因素不一定全是学校造成的。大学生过了18周岁就成年了,有对自己负责的义务。大部分学校会提供心理健康咨询,但有些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咨询。这些同学如果有自杀、自伤行为,就应该自己负责。
校方称签协议早存在
记者就此事采访了校方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协议的意义类似“温馨提示”,是对学生的文明约定,目的是告知新生在宿舍需要注意的事项,从而实现要求自律的目的。例如,学生不遵守宿舍纪律,攀爬阳台而掉到楼下受伤,那就要自负责任了。
该负责人表示,这份协议书的条款存在多年了,并非针对不久前发生的“情伤事件”。事实上,没有这样一份协议书,学生违反了纪律,也会受到相应处罚,而学校要负起的责任,也不会因为这份协议书随意地推卸。
此类条款是无效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记者,这样的条款并非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一家独有,很多高校都存在类似的“自杀免责”条款,而实际上此类条款是无效的。
熊丙奇说,“签订协议书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教育方式,可见对学生教育的方式多么简单、粗暴,这与家长让孩子签订不犯错误协议书,有何差别呢?”
2007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5分*8)
1.新闻本源 2.“第四种权利” 3.受众 4.新闻体制 5.创新扩散理论 6.《知新报 》 7.《修正报纸条例》 8.《大众生活》
二、简答题(15分*3)
1、新闻传媒与社会舆论之关系
2、什么是客观性报道及所体现的客观性报道原则?说说它对目前中国新闻实践有什么意义?
3、简述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的三个重点。
三、论述题(第一道30分,第二道35分)
1、简要叙述《申报》的发展史,并评述它在新闻史上的地位?
2、什么是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说说新闻传媒业的资本运作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影响?
2006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4题×5分,共20分)
1、《钦定报律》
2、新闻选择
3、传播模式
4、奥斯邦
二、简答题(3题×20分,共60分)
1、简述我国新闻媒介的运行模式及其理论依据。
2、试论美国“议程设置”和我国“舆论导向”之不同。
3、简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确立的中共党报理论的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2题×35分,共70分)
1、“食品安全”是近年来的报道热点,比如金华毒火腿事件、阜阳婴儿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啤酒甲醛事件等等。请选择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个案,运用新闻传播学理论对媒介报道做对比分析,并阐述你对大众媒介的社会角色、社会责任的认识。
2、试述中国近代报业(自1815年至1911年)发展的基本脉络,并举出各个发展阶段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报刊。
2005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信息
2、舆论
3、《大清报律》
4、《中国报学史》
5、《我们关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谈谈你对新闻娱乐化的理解。
2、分析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
3、写出5份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名称,并简述之。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
1、论作为社会现象的新闻。
2、阅读以下材料,以《论媒体》为题作文。我国首次全国国民阅读倾向调查显示,从闲暇时间对媒介的利用看,人数最多的是电视,其次是报纸、杂志、图书和广播,对录音制品、录像制品及计算机的利用,也有相当多的人。休息日人们对各种媒介的接触机会小于工作日,但长时间利用媒介的人增多。虽然上网的人数不多,但是上网的时间却远远高于对书报刊的使用时间。绝大多数人认为,在当代社会中,读书的作用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重要。从读书的目的看,男性偏重实用性和开阔眼界、满足兴趣爱好,女性偏重提高个人修养、满足与人交往和应付考试。此次调查的内容涉及各阶层人员对各种媒体的购买、使用情况和趋势。
3、试述梁启超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2004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媒介公共性
2、新闻法规
3、大众传播
4、文化工业
5、《报纸条例》
6、《每周评论》
二、简答题
1、技术在新闻传播媒介形态的变化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2、简要介绍传播学四大奠基人和侧重研究方向。3、1945-46年间《新华日报》和《大公报》就和战问题的两次交锋?
三、论述题
1、论述效果研究的三大阶段。2、1942年整风运动后,《解放日报》做了哪些改革?
3、阅读下面的材料,以“论新闻”为题作文。
材料一是《南周》原来报道过的 “金元宝”事件,2000年山西一地区金矿爆炸,负责人为防事情暴露,给记者行贿,从而导致11名记者被处分,四名新华社记者,为此,新华社着重强调记者职业道德。
材料二是今年5月《纽约时报》的4个版的因为虚假新闻的道歉,一记者在四年任期内造30多篇假新闻,《时报》声誉降至历史最低点,从而导致正负总编同时辞职。
根据材料写一篇“论新闻”的评论。
2004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单考生)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硬新闻
2、新闻法规
3、廉价报
4、传播学的三大分支
5、《中国报学史》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新闻传媒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2、什么是议程设置?
三、论述题(每题45分,共90分)
1、结合中国新闻传媒发展现状,阐述竞争对新闻传媒业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2、经过1942-1945年的党报整风与改革,中共确立了党报工作的优良作风是什么?请结合实际谈谈在当今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扬光大这些优良作风。
2003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7个×5分)
1.媒介即讯息 2.弱效果理论 3.黄远生的四能 4.热血日报 5.劳动界 6.新闻真实性
二.简答(4个×10分)
1.某航空公司一飞机失事,若你是《人民日报》;《申江服务导报》;《南方周末》记者,你将怎样组织报道重点且说出原因。
2.传播的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的异同?以及由此看出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3.清末的重要新闻法规? 4.舆论在民主社会的功能。三.论述(3个×25分)
1.利用新闻媒体的社会角色和运行机制分析香港《东周刊》刊登女星裸照事件并发表看法。
2.论述新闻把关人理论。材料提供俄国家杜马禁止发表有关车臣战争等反恐新闻和莫斯科人质劫持事件的新闻。
3.论述五四时期《新青年》的发展过程。
2002年新闻与传播理论试题
一、填空(10 分)
1.舆论的特点是。2.信息的特点是。3.传播学的三大分支是。
4.关于传播结构(过程)研究的主要模式有。
5.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关于传播效果研究的主要理论有。
二、名词解释(20 分)、硬新闻 2、新闻体制 3、宣传 4、媒介即讯息 5、实地调查法
三、简答(20 分)、怎样理解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2、何谓“两个环境”理论?试概述其要点。
四、论述(50 分)、何谓受众的细分?当前我国的新闻媒介该如何应对受众的分层化趋向? 2、关于信息流程的研究有哪些主要成果?试联系新闻媒介工作实际,简述其启迪意义。
2002年中外新闻事业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30分)
1、《遐迩贯珍》
2、《大清报律》
3、奥斯邦
4、北岩爵士
5、哈瓦斯通讯社
6、KDKA电台
二、简答题(30分)
1、邹韬奋主编过哪七个报刊?请简介之。
2、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的重点内容有哪几个方面?
3、为什么发展中国家要开展争取建立世界传播新秩序的斗争?
三、论述题(40分)
1、试论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舆论宣传上的历史功绩。
2、试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刊的衍变过程。
2001年新闻传播理论试题
一、填空(10分)
大致有受众的特征、宣传的三要素、传播学里的四中调查方法等
二、名词解释(20分)
1、把关人
2、接近权
3、新闻选择
4、舆论
5、硬新闻
三、简答(20分)
1、简述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
2、简述传播学中的议题设置理论及其在媒体中的运用
四、论述(50分)
1、新闻媒介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媒介在影响舆论中的作用
2、试述因特网的兴起对传统传播学理论的冲击和影响,如何面对因此带来的一系列变化。
2000年新闻传播理论试题
一、填空
二、名词解释(20分)
1、软新闻和硬新闻
2、合理想象
3、沉默的螺旋
4、议题设置
5、新闻学
三、简答(20分)
1、非语言传播的特点是什么?
2、生产力的发展对新闻事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四、论述(50分)
1、现代报纸进入市场展开竞争,对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有无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如果有,是什么?
2、论述从自由主义传播理论发展到社会责任理论的过程,这一过程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有无积极意义?如果有,请说明。
2000年中外新闻事业史
一、填充题(每空格1分,共30分)
1、出下列论著的作者:《新闻学大意》____________,《实际应用新闻学》_________,《敬告我同业诸君》_________,《韬园文录外编》_________,《塞上行》___________,《燕山夜话》________,《党的组织与党的出版物》_________,《论出版自由》_______,《红星照耀中国》_______,《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_________。
2、上海《申报》创刊于_______年,1932年起进行改革,由______主编的副刊_________,发表了鲁迅的许多作品。1934年11月,该报总经理_______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3、新记《大公报》的“四不”方针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创办了__________通讯社和__________报,1937年1月它们分别改名为_________ __________
5、写出以下国家现有的主要通讯社名称;俄罗斯__________,古巴___________,印度_________,印度尼西亚_______,埃及________,朝鲜_________,日本_________,西班牙____________。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大江了》案
2、“竖三民”
3、《火星报》(俄国)
4、李普曼
5、有线电视网(美国)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建立国际新闻新秩序”的口号怎样提出来的?它有何重要意义?发展中国家为此进行了哪些斗争?
2、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党报理论有哪些重要发展?
1999年新闻与传播理论试题 一:填充(每格一分)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主要是由_____决定的 2 以办报方针分,报纸可分为_____、_____、_____ 3 新闻选择的主要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 大众传播的四大社会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 受众接触信息、通常会产生选择性的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舆论 2 新闻体制 拉斯韦尔的5 W模式 4 两级传播(二段流程)三:简答题:(每题6分)1 新闻与宣传有何关系? 2 如何理解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3 媒介社会责任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4 麦克鲁汉理论要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题15分)简述人类社会新闻传播媒介的演变过程,阐明现在新闻事业产生的重大意义 2 结合中国当前社会现实,论述受众在新闻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美国有关传播效果的研究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举例说明其主要成果对中国当前大众传媒时间的启迪意义.1999年中外新闻事业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论出版自由》
2、时务体
3、《新莱茵报》
4、《热血日报》
5、“新华军”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与《东西洋每月统记传》的异同。
2、简介美国的四大广播电视网
3、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问题是何时提出的?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五四时期《新青年》的发展历程。
2、评论1956年新闻工作改革的经过,重点和收获。
第三篇:2013年考研数学真题分析
2013年考研数学真题分析
2013年考研已经于1月6号落下帷幕,教学研究中心对真题进行分析,发现今年考试题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是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的难度适中
2013年的试题总体延续了最近几年试题的特点,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基础分占的比重比较大,除了数一的第19题稍微有点难度,其余的试题都是非常基础的,整体来看,数二、三比12年的试题要略微简单.第二是知识覆盖面很大,没有超纲试题。可以说三份试卷将考纲规定的大部分内容都网络进去,比较全面考察了大纲所要求的知识点,像数二、三大题考旋转体的体积,涉及到绕Y轴旋转,以前很少涉及到,13年涉及到了,所以要求考生复习必须全面。
第三点是重点比较突出。比如说高等数学中的极限这是个重点内容考察了,积分部分数二、三考查了二重积分的计算大题,小题都涉及到了,小题也涉及到曲线积分,这是重点,这都是往年一般的规律,像线性代数的方程组、二次型考查到了,线代第一个选择题在暑期特训营讲过的原题,数二、三的第一个大题和《基础训练550题》上的题目只是改了个别数据,比那个题目还要简单。数二解答题16题考查数列极限存在性,也是最近几年考查的热点.第四点是题型的重复率非常高.概率的重点还是放在随机变量和统计部分,特别是数三,连续四年没有考统计大题,所以在冲刺的时候,给考生建议过,点估计可能会考大题。几年题型的重复率达到95%,都是把以前的考试题修改之后重新考查.第五个特点是同一性。这三份试卷当中相同的题目很多,这也是这些年命题非常重要的特点,数学一和数学二是相同的,数学二和数学三也是相同的,甚至数学
一、数学
二、数学三都相同的题目比较多,这是带有规律性的,所以要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公共部分内容要按照相同的要求复习。
第五个特点综合性。这个题目的综合性,有的题目综合性太强了,涉及的知识点太多.像数二、三第15题,方法简单,但是涉及到的知识点非常多,有无穷小的比较,有罗比达法则,有积化和差等等。
第六个特点是计算量大,虽然今年证明题都涉及到了2个,但是除了中值定理的相关证明之外,剩下其实属于计算型证明题,大部分都是计算题,计算量有点大,像数一第19题,数二15、19题计算量多非常大,考查考生的运算能力。
从以上分分析,对14届考生,在备考的时候,一定要抓重点,既然题目难度不大,所以在复习的时候,基础一定要打牢,复习一定要全面,另外对常见的题型一定要加强训练,最后对真题要反复做,争取将10-15年真题要能够独立做出来。
第四篇: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特点及趋势分析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特点及趋势分析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前全日制定制班 中公教育“天天向上”-每日一练系列活动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汇总 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QQ群:230294417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特点及趋势分析
——中公教育 刘英英老师
2000——2013年的十四年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走过了漫长的演变之路。在此中公教育专家通过对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的研究与分析,总结出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的变化情况,使考生能够全面把握国家公务员考试讯息,深入了解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出题特点。
根据国家公务员申论试卷的改革情况,可以将国家公务员考试演变进程分为两个阶段。2000-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是统一试卷,从2010年起,国家公务员考试试卷进行了全面改革。大纲中明确提出两类考生、两类试卷的划分——省级与市级分开命题,试卷的主题亦有所不同。这意味着国家在笔试环节对不同职位的公务员进行了能力要求上的区分,以便更有针对性地选拔人才。
一、历年申论真题分析(一)申论主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题材从选择范围来看主要包括五大方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但是从历年真题来看,又有明显的侧重点。
2000-2009年这一阶段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主题更偏重于经济领域,尤其是2003-2009年几乎都围绕经济问题而命题。宏观经济领域更是命题者的偏好所在,如“三农”问题、耕地保护等。从2010年以来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的主题不再偏向经济,而是将视角更多地关注于社会、生态与文化建设领域,关注于如何实现经济与其他方面协调发展。另外,2010年以后省级与市级采用了两套试卷,其试卷主题也存在差异。总体来看,省级的主题选择趋于宏观,而市级相对而言更偏重于考查具体问题。此外,近几年申论主题越加关注于精神文明领域,文化建设亦是当前党和政府的工作侧重点之一。
据此,我们也许可以洞察到国家公务员考试主题选择的方向与趋势:申论主题的材料通常由某一或某些事件入手,而后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进行论述和挖掘,以小处而观大局。这些事件的社会影响必须是比较广泛的,因为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所考的主题视角较为广阔,所反映的问题必须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并对当前和未来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深度性和持久的影响力。过于敏感具体、低层次、只涉及一时一地的问题以及无关全局和长远的观点和事实,都不会成为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的选择。
为了体现政府立场和政策方针的指向性作用,申论主题的选择一般会与当前国家与政府所倡导的理论政策、大政方针以及主流价值观相一致。因此,增强对这些内容的认知度有助于把握备考方向。(二)给定材料
给定材料是申论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命题人进行选取并加工组合而成。材料不是命题人员随意选取的,而是有一定的出处和源头,命题人会将从各处集成的内容进行加工和整理,形成一篇有逻辑、有思想、有深度的申论材料。从最近几年的申论真题可以看出,申论给定材料有以下特点:
1.材料来源的广泛性。给定材料主要来源于权威性报刊杂志、各大主流媒体网站的新闻报道、专家的著作以及政府重要文件报告,但也会根据出题需要选取较为冷门的学术论文和网站转载,材料时效性并不强。
2.申论材料形式的多样性。申论材料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类型多种多样。根据材料的性质和表现特点,可以把几种常见的材料归结为事件阐述型、采访记录型、数据列举型、政策文件型、理论分析型和图表解释型六种。
3.内容综合性。给定材料在描述对象上可分为国内材料和国外材料。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涉及的主要是国内问题,有关国外内容的材料一般是以提供经验或教训的作用而出现的。就所占比重来说,国内材料占主要地位,但是国外材料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申论考试的载体,申论材料不会一味地讲故事,也不会一味地阐述道理,而是巧妙地将事例与分析结合起来,将所要表达的观点穿插在事例中。分析型材料可以是政府文件、国家政策、权威评论,也可以是作者自身的观点或呼吁。这种事例与分析相融合的方式,既让材料富有理论高度,又显得有血有肉、丰满完整。(三)作答要求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要求并没有脱出申论考试的一贯题型,还是以归纳概括类试题、综合分析类试题、应用文写作类试题、提出对策类试题、文章写作类试题为主。最近几年不断有新题型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作答难度。
二、命题趋势分析
通过对申论真题试卷的分析,我们可以预测在以后的申论考试中还将继续紧跟大政方针和时事热点,在题型设置上还将会有创新,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做充分准备。(一)紧跟大政方针和社会热点
在重要政策的大背景下,申论命题通常选取某一角度或某一方面的问题,更有针对性,更加具体化。主题及选材会在紧扣国家大政方针的前提下,与国家的政策走向共同前进。比如十八大报告和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些新政策和新提法,都是申论主题所青睐的,同时还有社会热点问题考生都应该多加关注。(二)题目表现形式不断创新
国家公务员考试年年有变化,其中题目的创新算作一大可观之处。近三年接连出现了编者按、观点反驳题、宣传手册、启示型分析和词句阐释等新颖的题目形式。新题型极易成为每年考后的焦点讨论话题,然而虽然每年题型都有变化,推陈出新之作不断出现,但万变不离其宗,从中发掘总结出答题的必备原则才是王道。1.抓准题型本质是关键。题型的创新是有限度的,题型的内涵不会跳出归纳概括、综合分析、提出对策、应用文写作以及文章论述五大类型题的范围。新题型往往是一种类型题在形式上的变化,其实质是不变的。“编者按”即为应用文写作题,“观点反驳题”即是评论型分析题等等。只要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将之归于根本,就不难梳理答题思路,组织答案了。
2.锁住给定材料是根基。给定材料是客观存在的,每道题目都要基于给定材料的内容而设置。无论题型如何变化,都少不了对给定材料范围的限制,答案也是或明或暗地体现在材料当中。因此,考生对此要明确——答案并非毫无凭借。(三)题量会趋于稳定
往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都是四个大题,其中第一题分两个小问,第一题两问各10分,第二、三题20分,第四题作文40分,而2013年的考试,无论是省部级还是地市级,试卷结构都变成了五个大题,即第一题不再分为两个小问,而是拆分为两个单独的大题,且分值较往年有大幅调整,第一个题目为15分,第二个10分,第三题20分,第四题20分,作文变成了35分。总的来说,题量没有变化,而是分值有了变化,从分值的变化可以看出命题人现在越来越重视对材料解读的基本功,也志在破除广大考生“唯作文论”的观念。
中公教育专家提醒考生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要重视材料阅读,重视思维分析。● 备考指导
备考专题:国考笔试备考专题 2014国考考情分析 辅导简章:2014国考新课程(面授)国考网校课程 特别关注: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汇总专题 辅导教材:201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新大纲教材
来源 泰安中公教育 关键词 2014国考
申论备考
第五篇:内蒙古历年申论真题特点及命题趋势分析
内蒙公考交流群:215483820华图网校:http://v.huatu.com/
内蒙古历年申论真题特点及命题趋势分析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阳光灿烂大地宽广的草原上,即将展开2014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考试。有志于此的广大考生们此时也该收敛心神,踏上备考之旅了。在公务员考试路上,唯有吃透历年真题,把握真题特点与命题者的思维,而后加强对真题的实战演练,方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008年以来,内蒙古公务员考试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2014内蒙古公务员申论考试,华图教育专家参考2007-2011年5年间的7套申论真题,为大家解析内蒙古历年申论真题的发展情况及未来的变化趋势。
(一)主题集中于经济和社会
内蒙古申论的题材从选择范围来看,始终没有超出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为: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文化方面、社会方面、生态方面。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在7次申论命题中,题材的倾向性较强,以社会主题和经济主题为主。
【命题趋势】
申论考试的题材选择无外乎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生态五方面,根据多省公务员考试和自主命题的不同,其题材也各有所异。浏览2007-2011的真题,我们可以看到,凡是内蒙古自主命题的申论都偏重于社会主题,比如2007年的“大学生自主创业”、2008年的“兰州牛肉面限价”、2009年上半年的“大学生村官”以及2011年的“扶贫工作”,都是与社会问题紧密相关的,更贴近百姓生活。而三次多省公务员考试的主题都更偏向于经济方面,土地资源、水资源、煤炭资源的考查更趋于宏观视角。2012可能自主命题,但又不排除多省公务员考试的可能,因此华图教育专家认为,从社会和经济两方面都极有可能进行考查。
但考生切忌掉以轻心,在平时复习时仍要全面掌握五大方面的各种主题,要以经济、社会为主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复习。
(二)题量以三、四道为主
从内蒙古近几年的考试情况来看,呈现三题模式与四题模式相互交替之势。2007年、2008年以及三次多省公务员考试的题目都是四道试题,而2009年上半年“大学生村官”以及最近一次的2011年“扶贫工作”这两套试卷分别出现了三道题的情况。
【命题趋势】
从全国各地的申论考试情况来看,四道申论试题属于主流的命题方式。内蒙古申论考试的题目数量较为稳定,通常是三道或四道,而四题的情况居多。
华图网校资料下载库:http://v.huatu.com/news/list_1999_1.html
内蒙公考交流群:215483820华图网校:http://v.huatu.com/
华图教育专家认为,考生对此不必过于担心,即便是四道题,按照正常速度和答题要求作答即可;如果试卷有三道题,每道题的分值便有所上升,考生在作答时要注意审清题目要求,一不能偏题、二不能因字数不够而失分、三不能答案混乱,书写答案时要尽量逻辑清晰、要点全面、结构完整,保证每道题都拿到自己满意的分数。
(三)题型重概括和分析
归纳概括题的比重大于一般省考申论试题的分值比例。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内蒙古区考自主命题的试卷当中。以2007年为例:
【示例】假如上述给定的材料是你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获取的信息,请你概括出“大学生自主就业过程中”所反映出的主要问题。(30分)
要求:归纳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篇幅不超过500字。(2007·内蒙古·第一题)
内蒙古2007年考查的是“大学生自主创业”主题,一共四道题目,上述示例是其中第一题,考查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通常在四题试卷中归纳概括题的分值会在20分以下,但此题居然达到了30分,使得作文分数只占了35分。
另外提醒考生需要注意的是不仅归纳概括试题倍受重视,综合分析也经常受之青睐。举两个例子:
【示例一】资料八用“尴尬”一词来形容兰州牛肉面“限价令”,从给定资料来看,这个“限价令”的尴尬之处体现在什么地方?(25分)(2008·内蒙古·第二题)
【示例二】就给定资料4中“大学生村官”易福被辞退一事,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顺畅,不超过400字。(30分)(2009上半年·内蒙古·第二题)
【命题趋势】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归纳概括题和综合分析题的比重都是比较高的,因此考生要在备考过程中注意加强对这几种类型题目的训练和掌握,在分值较重的部分多投入些精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它题型就不必关注,考生们在多管齐下的同时有所擅长,才能增加更多的获胜希望。
(四)语言规定更细致
2011年的招录简章对试卷形式及答题语言做了明确的规定:
“笔试试卷提供蒙汉两种文字试卷,选择蒙古文试卷的考生必须用蒙古文作答,选择汉文试卷的考生必须用汉文作答;对同一科试卷出现两种以上文字的按零分处理。报考蒙汉兼通职位的考生,笔试必须选用蒙古文试卷并用蒙古文作答,面试时必须用汉语回答。对不按规定语言、文字答题的按零分处理。”
【华图提醒】
命题要求更明确、严格,考生要倍加注意自己语言的选择,答题时的语言务必符合规定要求,千万不要因一时马虎而导致出现零分的后果。
华图网校资料下载库:http://v.huatu.com/news/list_1999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