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件(精)
大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庆劳社发〔2009〕67号
大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印发大庆市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办法的通
知
各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高新区组织人事劳动局:
现将《大庆市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日
大庆市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制度,完善就业管理和失业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劳动保障部令〔2007〕28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黑政发〔2008〕89号)及《黑龙江省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办法》(黑人保发〔2009〕19号),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就业和失业登记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对本市就业、失业人员实行统一的《黑龙江省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下称《登记证》),就业、失业人员凭《登记证》办理就业、失业登记等业务,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及其它就业扶持政策。
第四条 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实行属地管理。各级就业部门负责辖区内就业及失业登记、《登记证》审核工作。
第五条 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应建立失业人员、就业人员登记管理台账,并及时将就业登记信息录入省“金保工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失业和就业人员实行实名制网络管理。市就业部门通过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全市就业、失业登记情况。
第二章 失业登记
第六条 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下列人员应进行失业登记:
(一)年满16周岁,从各类学校毕(肄)业后未就业的;
(二)从各类用人单位就业转失业的;
(三)个体工商户业主、私营企业或民办非企业业主因停业、破产停止经营的;
(四)灵活就业转失业的;
(五)承包土地被征用并符合规定条件的;
(六)未纳入国家统一安置的复员转业军人;
(七)刑满释放、假释、监外执行或解除劳动教养的;
(八)本市农村进城务工的失业人员;
(九)其他符合规定的失业人员。第七条 失业登记需要提交的材料:
失业人员须持本人身份证、户口本、1寸免冠彩色照片1张及下列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到户口所在地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进行失业登记,填写《失业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见附件),本市农村进城务工的失业人员在户口所在地就业服务部门登记,相关材料包括:
(一)从各类学校毕(肄)业人员持毕(肄)业证书;
(二)从各类用人单位就业转失业人员持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证明;
(三)个体工商户业主、私营企业或民办非企业业主因停
业、破产停止经营的人员持工商或民政部门出具的停业废业证明;
(四)灵活就业转失业人员持《灵活就业协议书》;
(五)承包土地被征用并符合规定条件人员持承包土地被征用证明;
(六)未纳入国家统一安置的复员转业军人持复员退役证明、未安置证明;
(七)刑满释放、假释、监外执行或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持司法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
第八条 失业人员凭《登记证》享有以下权利:
(一)按规定享受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
(二)按规定享受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三)按规定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
(四)符合条件的就业转失业人员可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第九条 已办理失业登记的失业人员,应履行如下义务:
(一)主动参加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
(二)积极应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推荐的就业岗位;
(三)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保持联系,如实报告就业状况。第十条 失业人员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注销其失业登记:
(一)被用人单位录用的;
(二)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有关从业证照的;
(三)已从事有稳定收入的劳动,并且月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四)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五)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六)入学、服兵役或移居市外的;
(七)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被劳动教养的;
(八)终止就业要求,或连续3次拒绝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和不参加职业培训的;
(九)自登记失业之日起连续6个月未与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取得联系,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又无法与其取得联系的;
(十)出卖、转借或涂改《登记证》的;
(十一)失踪或死亡的;
(十二)其他处于非失业状态的。
第三章 就业登记
第十一条 劳动者被用人单位招用、自主就业或灵活就业均应进行就业登记,填写《就业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见附件)。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新招用人员(指文件下发之日后招用的人员),于录用之日起30日内组织其办理就业登记手续,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二)被录用人员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
(三)被录用人员的《就业失业登记证》;
(四)劳动保障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证件和资料。
第十三条 劳动者自主择业的,向本人户籍所在地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提交以下资料,进行就业登记。
(一)从事个体(私营)经营人员持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和《登记证》;
(二)实现灵活就业的人员持《登记证》和《灵活就业协议》。第十四条 就业部门在办理就业登记时,须在就业人员的《登记证》上注明就业情况,经办人员加盖名章,同时将就业信息录入省“金保工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第十五条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将用人单位办理就业登记情况通报相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办理用人单位参保手续及审核发放社会保险待遇时,应先查验《登记证》,对未办理就业登记手续的,应要求其及时办理。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集中审查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资料时,应核查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办理就业登记手续情况。
第四章 《登记证》发放与管理
第十六条 各级就业服务机构须应用我省“金保工程”就业登记与失业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登记证》申请、审核、发 6
放以及享受优惠政策情况网络化管理。《登记证》采用套打方式,打印方式与原《再就业优惠证》相同。
第十七条 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可申请办理《登记证》。《登记证》的申领发放程序:
(一)申请。失业人员须提供本人二代身份证、户口原件及复印件、1寸免冠彩色照片3张,到户口所在地的社区居委会提出申请,本市农村进城务工的失业人员在户籍所在地就业服务部门申请。
(二)审核。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对申领《登记证》的人员情况进行初审,审核合格的填写《就业失业登记证申领登记表》(见附件),录入省“金保工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出具相关证明,将失业登记人员有关材料上报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审核合格后,将相关材料报区就业部门。区就业部门审核合格的打印《登记证》,在《登记证》上注明享受政策情况,报市就业部门复核。市就业部门复核合格的,由各区就业部门组织发放。
第十八条 登记失业人员中的就业困难人员办证时应出具相关证明,由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审核后录入省“金保工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属于下列1-5项人员,由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公示后,相关材料报街道、区就业部门审核,合格后,由区就业部门在申请人《登记证》上标注,经办人签字。
(一)大龄失业人员指男性年满50周岁、女性年满40周岁人员,年龄计算以居民身份证为准;
(二)符合条件的残疾失业人员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三)县以上(含县级)劳动模范提供相关证书;
(四)军人配偶、烈属提供民政部门相关证明;
(五)因失去土地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提供乡镇政府出具的失地证明;
(六)零就业家庭人员提供各区就业部门核发的《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帮扶卡》原件及复印件;
(七)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提供民政部门核发的《城市低保居民综合救助优待证》原件及复印件;
(八)连续失业1年以上人员指在省“金保工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登记失业1年以上的人员,需提供社区出具的证明;
(九)单亲抚养未成年人者提供离婚或丧偶证明、子女身份证明、抚养未成年人相关证明、未成年人户口及身份证。
第十九条 《登记证》采用实名制管理,仅限持证者本人使用。已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实现灵活就业人员及从事个体(私营)的人员,《登记证》由本人负责保管;被用人单位招用的,《登记证》由用人单位负责保管。
第二十条 《登记证》编码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统一设定,证书有效期为发放之日起至退出法定劳动年龄之日止,期间更换、补发时,证件编码不得变更。
第二十一条 《登记证》遗失、损毁的,须登报声明作废,本人凭《声明》和有效身份证明,向县、区就业部门报失、申请补发。《登记证》不得转借、转让、买卖或涂改。
第二十二条 相关部门在就业扶持政策落实和失业保险金核发时,须查验《登记证》,并在相应记录栏内进行登记。
第二十三条 登记人员户籍迁移的,由其原户籍迁出社区在《失业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或《就业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上注明迁移时间和原因,随户口一同迁移到户籍迁入社区。户籍迁入社区在《登记证》上注明迁入时间,并在网上信息系统中做户籍地址变更。
第五章 行政责任
第二十四条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未及时办理就业登记手续的,按照《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劳动保障部令第28号)处理。
第二十五条 工作人员在办理失业登记、就业登记工作中推诿拖延、弄虚作假、变卖或滥发《登记证》,用人单位或个人存在租借、买卖、涂改《登记证》等行为,骗取国家扶持政策和资金的,《登记证》作废,并严肃查处,追究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实施后,原持有《再就业优惠证》、《求职证》人员,享受就业优惠政策期限未满可继续享受,期满后两证自动作废,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可申领《登记证》。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放之日起执行。大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3年2月8日印发的《大庆市再就业优惠证发放使用管理办法》(庆劳社发〔2003〕26号)及求职证相关文件同时废止。
县级就业失业登记工作及《登记证》的审核发放工作,由县劳动保障部门参照本办法执行。
附件:
1.失业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 2.就业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 3.就业失业登记证申领登记表
主题词:劳动保障
就业失业
管理办法
通知 大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2009年11月2日印发
共印20份
第二篇:大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大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大 庆 市 总 工 会文件 大庆市经济委员会
庆工联发„2006‟10号
关于印发《大庆市创建劳动关系 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会、经济计划局,高新区组织人事劳动局、工会、经济科技局,各市属企业:
为建立规范有序、公平合理、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贯彻落实•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方案‡的通知‣(黑工联字„2006‟21号)文件精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经济委员会决定,自2006年起,在全市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以下简称“创建活动”),并制定了相应评分标准。现将•大庆市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结合实际,依照方案及
1标准,积极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创建活动抓好落实,抓出实效。
附件:
大庆市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评分标准
大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大庆市总工会
大庆市经济委员会
2006年11月5日
主题词:劳动关系和谐 创建活动通知 大庆市总工会办公室2006年11月5日印发
共印300份
大庆市创建劳动关系
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方案
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新变化,保障职工合法权益,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推动企业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为构建和谐大庆奠定社会基础,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以实现企业与职工良性互动、真诚合作、共谋发展为目标,推动企业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切实维护和保障劳动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目标任务
督促全市各类企业与工业园区严格遵守•劳动法‣、•工会法‣、•公司法‣及•集体合同规定‣等法律法规,依法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树立企业诚信形象;促进企业完善经营管理,规范用工行为,改善企业用工环境,建立起劳动关系自主协调机制;保护、调动和发挥职工和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提升整体素质,做到互利、互爱、双赢,达到“共谋企业发展、共建和谐企业、共享发展成果”的目标。
三、创建标准
(一)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创建标准
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劳动法‣、•工会法‣及•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形象良好,近两年内未受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的行政处罚。
2、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劳动用工行为规范。全面执行劳动合同制度,企业依法与本单位全体职工(包括农民工)以书面形式签订劳动合同,并经过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鉴证,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签订、变更、续签、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程序合法,依法履行劳动合同。
3、建立健全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要做
到协商充分,程序合法,内容合理,可操作性强,管理规范,履约全面,建立监督检查和违约责任追究制度。
4、建立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决定工资分配机制;根据工资指导线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保障职工工资随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严格执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自觉促进低收入职工收入水平的提高,无拖欠工资现象发生。
5、建立健全工会组织。企业依照•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建立健全工会组织机构,支持工会开展工作,依法按时足额拨缴工会经费。工会活动经常化,工作规范,开展经常性的劳动竞赛、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等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
6、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厂务公开;公司制企业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建立并发挥作用;依法保障职工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开展职工文化体育活动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尊重和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益,提高职工职业技能,保障职工受教育权、发展权。
7、重视劳动保护。劳动安全设施、劳动保护条件符合规定,组织、制度、设施齐全,无重大安全和职业危害事故,高危行业安全达标,从事特殊工种人员和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职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建立“一法三卡”制度,推行•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文书‣。
8、依法参加各项社会保险。为职工办理各项社会保险,及时足额缴纳保险费,建立企业年金等补充保险制度。
9、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制度健全,劳动争议调解及时有效,民情民意反馈渠道灵敏畅通,无职工群体性事件和集体上访。
10、维护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权益。女职工的平等劳动权利、社会保障、福利待遇及特殊劳动保护待遇等依法落实,没有招用童工、损害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合法权益的行为。
(二)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的创建标准
1、园区内企业全面达到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创建标准。对不具备单独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条件的小企业,通过签订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加以覆盖。
2、园区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和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对园区内企业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开展协商,预防和调解劳动纠纷,及时化解矛盾,园区内没有发生重大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
四、表彰奖励
自2006年开始,每年对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进行一次评选和表彰,并对创建活动中成效特别突出的10户企业同时授予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标兵单位称号。
(一)对评为市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的,除授牌发证外,可免于当年劳动保障监察书面审查,在评选全市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时予以优先考虑,并在全市报纸、电视台、电台及网络等媒体上进行广泛宣传。
(二)获得“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的企业,可在企业内部或相关标识上使用“和谐企业”字样,同时该称号可作为全市各级劳动保障、工会、经委等部门举办的有关评选和表彰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
(三)获得市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或“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称号的,在同等条件下,企业可优先推荐参加省级、全国先进单位、五一劳动奖状的评选;企业工会可优先推荐参加市级、省级、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的评选;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可优先推荐参加市级、省级、全国劳动模范的评选,参加省级、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评选。
(四)对获得“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或“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称号的,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办公室将分批推荐参加省、国家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的评选。
五、申报和评审程序
(一)自查。凡参加创建活动的企业和工业园区,应结合本方案对照创建标准,进行自查、自评,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企业自查自评情况经向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报告,并进行无记名投票,综合满意率达到80%以上的,为自查合格。
(二)申报。自查合格后的企业和工业园区,应在10日内向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办公室报送自评报告、职工民主测评情况及相关材料进行初审。
(三)考核。由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各成员单位组成考核小组,深入企业和工业园区考核检查,结合评分标准进行综合测评。
(四)评审。由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对分值80分以上的企业和工业园区进行评审。
(五)公示。经评审达标的企业和工业园区,向社会公示7个工作日。
(六)命名。经公示未发现问题,授予“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称号,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七)复核与监督。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办公室每两年对市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进行一次复查,符合条件的重新确认后可继续保持称号,不符合条件的取消资格。被命名后的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若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群体性事件,无故拖欠职工工资或欠缴社会保险费,不坚持劳动合同、集体合同、职代会及厂务公开等违背创建标准的重大问题,可随时取消其称号。
六、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协调。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领导全市创建活动的开展,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办公室负责制定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的目标规划、工作方案、标准和考核办法,承担市级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沟通、资料汇总综合、评选表彰及管理等日常工作,并做好基层创建活动的推动和指导工作。
(二)严密组织实施。创建活动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应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来抓,精心组织,科学指导,加强协调,确保创建活动顺利推进。各责任单位、参评企业和工业园区要从实际出发,通力合作,认真开展好创建活动。2006年12月10日前,各县区(含高新区)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办公室将本地区自查合格的参评企业材料、各自查合格的市属企业将本企业的材料上报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工资科),以供考核。
(三)加大宣传力度。各县区、企业与工业园区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内容,在全社会特别是在企业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创建活动。要把工作重点放在非公有制企业和劳动关系比较复杂的企业,指导帮助这些企业尽快达到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标准,扩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覆盖面,切实维护职工群体的合法权益,实现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第三篇:大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大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情 况 通 报
第100期
2009年12月30日
我市组织召开创业培训工作总结表彰会
12月24日,我市组织召开了创业培训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会议由市就业局长吕向阳主持。市劳动保障局副局长于景程、副调研员王梦,创业培训教师、创业服务专家、创业服务志愿者及IYB培训班学员等12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表彰了创业培训工作先进典型,对评选出的“十佳创业精英”、10名IYB培训班“优秀班干部”、“五大功臣记者”、3名“优秀创业培训教师”和3名“优秀创业服务专家”颁发了奖杯、奖状和证书。会议举行了座谈,创业培训教师、IYB培训班学员和创业志愿者代表分别作了表态发言。
最后,于局长对深入推进创业培训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培训工作机构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展分层次、多样化的 1
创业培训和服务,让有创业愿望尚未创业的学员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对已创业的学员及时提供后续支持服务,定期组织创业培训专家队伍深入学员企业走访,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支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壮大。二是创业培训教师要牢固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是各自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大庆整体发展才能促进创业培训师资队伍成长,尽己所学,倾心相授,发挥“传帮带”的积极作用,促进创业者早日向企业家转变,支撑大庆发展的一方蓝天。三是已成功创业的企业家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增强解决实际问题、带领企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抓住一切有利机遇,切实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吸纳更多的劳动者就业,为大庆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市2009年近1万人享社保补贴优惠政策
日前,经社区、街道、区和市四级就业服务机构逐层审核,市财政部门复核,我市2009年社保补贴资金1537万元已通过审核、拨付发放,使9443名灵活就业人员享受到了社保补贴优惠政策。
我市着力抓三个关键环节保证工作顺利推进:一是科学组织安排。市劳动保障局主要领导对补贴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市就业局组织召开了相关科室长、各区就业局长及工作人员参加的专题会议,对补贴工作进行部署安排,落实责任,明确时限。工作中注重简化程序,方便百姓,提高效率。二是加强宣传协调。通过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对补贴工作进行宣传,组织各区就业局采取电话及小区公告等方式进行通知,确保灵活就业人员应知尽知;工作中及时与有关单位协调沟通,摸准基本情况,剔除不应享受补贴人员,确保补贴审核工作公平公正。三是跟踪指导监督。对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积极请示上级相关领导和部门,对各区补贴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补贴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进行。
编辑:代开发印发:吴红敏 已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纪检监察处,市委办公室,市委督办检查室,市政府督办检查室,市政办信息科,市
纪检委,市纠风办,市直机关工委,各事业单位,各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高新区组织人事劳动局,局各科室
及中心,各中、省直和市属企业劳资(人事)科(处)。
共印80份
第四篇: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闽劳社文〔2006〕96号
各设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通知的意见》(闽政
[2006]5号)精神,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印发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和能力促创业计划的通知》要求,我省制定了《福建省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和《福建省能力促创业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落实目标任务,抓好组织实施。
二○○六年四月六
日
福建省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根据劳动保障部《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福建省城镇技能在就业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按照省委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部署,围绕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和稳定就业需要,通过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以下简称为下岗失业人员)转业转岗所需技能水平,并提供相应的技能鉴定和技能岗位对接服务,以增强劳动者技能来促进他们更多更好地实现再就业。
二、目标任务
(二)2006至2010年5年内,对42.5万(每年8.5)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包括大中专毕业生、刑释解教人员、随军家属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培训后再就业率达到60%以上。逐步建立培训、鉴定和就业服务有机结合,促进技能在就业的长效机制。
三、工作内容和要求
(三)开展定向培训,突出技能训练。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结合拉动力市场需求,引导培训机构开发和设置适合下岗失业人员的专业,密切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要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负责实习指导,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用人单位岗位规范要求,在培训中以实用技能为重点,加大操作技能课时比例,强化职业技能实训,突出操作训练。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和手段如:日夜校、长短班、送教上门以及远程培训等,满足其不同需要。有条件的地区要努力建设公共实训基地,面向社会开展技
能操作训练和技能鉴定服务。逐步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为开发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提供公共服务。
(四)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提供技能水平认证服务。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有鉴定要求的下岗失业人员,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主动提供鉴定服务,对其职业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对鉴定合格的,按规定发放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要结合生产服务岗位需求和下岗失业人员特点,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工作。
(五)做好就业服务,促进技能岗位对接。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以及劳动力生产网络和公告栏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告定点培训机构的名单和培训项目信息。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对下岗失业人员广泛开展职业指导,帮助其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培训项目参加培训。继续实施“技能岗位对接行动”,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开展专项就业服务活动,加强就业信息、职业介绍、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社会保险服务等工作。
(六)建立监察评估制度。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应作为在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再就业工作计划之中,提上领导议事日程。对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情况建立阶段性总结制度,每半年和年终各地要将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进展情况(其中包括下岗失业人员参加技能鉴定、技能岗位对接等情况)上报省厅劳动就业中心,省厅就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不断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督促和指导。
四、保障措施
(七)加大工作力度,明确目标任务。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在就业培训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提高对再就业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制定专项工作计划,逐级落实目标任务,保证工作切实到位。要将再就业培训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作为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就业、培训、鉴定等机构要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推动工作。
(八)广泛发动社会,完善健全社会化的再就业培训网络。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在原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的基础上,按照“条件公开、平等竞争、合理布局、择优认定、社会公示和公布”原则,继续确定一批社会信誉佳、专业特色强、培训质量高、培训能力强、就业效果好的教育培训机构作为实施再就业培训的定点机构,并对定点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对原有定点培训机构中不能承担培训任务、弄虚作假的要限期整改,整改无效的,要取消其定点培训机构资格。
(九)完善补贴办法,健全培训效果评价机制。从各级促进就业在就业资金中切实落实再就业培训补贴资金。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提供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对一些技术技能含量较高的培训专业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通过初次技能鉴定(限公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制定工种)、生活确有困难的,可申领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所需资金由当地财政解决。进一步完善经费补贴与培训质量和促进就业效果挂钩的机制和办法,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根据培训合格率、职业资格证书取得率、就业率以及培训计划落实情况等对在就业培训定点机构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和业绩考核。
(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图书图画等多种新闻媒体和介质,广泛宣传各级政府制度的培训就业政策,宣传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培训后成功实行再就业的典型事例,形成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在就业培训的良好局面。
福建省能力促创业计划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关注的通知》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十一五”期间战略部署以及劳动保障部《能力促创业计划》的要求,结合我省创业培训实际,制定福建省能力促创业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按照省委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部署,全面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围绕国家发展中小型企业促进就业和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需要,营造为劳动者成功开业和带动就业创造更好的环境,面向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以及社会其他群体开展创业培训,增强其创业能力和经营能力。建立培训促进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长效机制。
二、任务目标
(二)2006至2010年5年内,要对5万(每年一万)有创业愿望或具备开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力争培训结束后3各月内开业成功率达到30%以上,半年内开业成功率达到50%以上,并实现1人创业平均带动至少3人就业的倍增效应。成功开业的企业中,稳定经营一年以上的比率达到80%。在全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建立社会化、开放式创业服务体系,实现开业指导、项目开发、融资服务、创业孵化、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
三、工作内容和要求
(三)实施创业培训,推广典型做法。在定点培训机构中确立一些具有资质,且能够提供创业服务的培训机构,针对劳动者自身特点和创业不同阶段的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对于有创业意愿但尚未创业的人员,重点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基本知识培训,掌握创业必备的专业知识。对于已开办企业的人员,重点开展企业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提升其经营管理能力。要广泛采用案例剖析、角色扮演、互动教学、创业者现身说法等方式,丰富培训的内容和手段。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发适用于远程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推广厦门“1+1群”和三明“真情创业”创业培训模式的有效经验做法,积极引进“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等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
(四)提供开业指导,帮助创业者掌握基本的开业技巧。要聘请一批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经营管理专家以及政府政策部门人员组建创业专家队伍,为创业者提供指导和服务,使其掌握基本的开业技巧,并能运用经营策略和国家有关政策。建立项目资源库,向创业者推荐一批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发展前景号的创业项目,指导其制定科学、适用的开业方案,帮助其成功开业。
(五)搞好创业孵化,提高创业者的实际操作能力。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依托当地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或利用部分关闭破产企业的闲置厂房,建设一批相对集中的创业市场或孵化基地,指导培训机构与项目提供单位共同为缺乏创业经验和经营场地的创业者提供一段时期的孵化,帮助其在场(基地)内完成创业见习,丰富创业体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六)开展融资服务,提高创业者的诚信意识和资金运作能力。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的政策,为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发放贷款。同时,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创业
者提供多种形式的融资服务。加强对贷款申请人的诚信教育,提高其诚实守信、按期还贷意识。跟踪了解资金使用状况,使贷款资金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
(七)加强跟踪扶持,提高创业者的经营能力。要跟踪了解学员所办企业运营和发展状况,针对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和指导。建立创业指导中心或创业者接待中心。充分利用咨询热线或网站,为创业者答疑解惑。为学员建立信息库,包括学员报名情况、培训记录、考核记录、学员创业计划书及专家评审意见、跟踪指导记录、见习记录、学员创业进展情况等。要支持创业学员自发成立创业者联谊会(或协会),加强创业交流,沟通创业信息,开展结对互助活动,实现共同发展。
(八)建立检查评估制度。能力促创业计划应作为再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烈日在就业工作计划之中,提上领导议事日程。对能力促创业计划情况建立起阶段性总结制度,每半年和年终各地要将创业培训进展情况(其中包括参加创业培训人员接受创业服务、开业成功率等情况)上报省厅劳动就业中心,省厅对实施情况进定期检查,不断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督促和指导。
四、保障措施
(九)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任务。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工作力度,切实将其作为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要内容,要结合地区实际,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强化目标考核和质量监控,以培训合格率、企业开办率、稳定经营率以及带动就业率等为重点,建立健全科学的创业培训绩效考评体系。SIYB培训重点联系城市厦门、三明要率先在提高培训质量、扩大培训规模、树立培训品牌、实行能力促创业、创业促就业上做出成绩。
(十)密切部门合作,落实扶持政策。要密切与财政、工商、税务、银行、经贸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合作,加强与企业界和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沟通与联系,共同搭建面向创业者提供服务的公共平台,使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享受到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不断改善和优化创业环境。并从各级再就业培训资金中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补贴所需经费。对持《在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参加创业培训提供一次性创业培训补贴。适当提高创业培训补贴标准,用于前期项目征集、中期理论学习和后续跟踪服务。
(十一)建立创业项目库,开发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创业项目。采取政府开发、社会征集、个人提供、有偿设计等多种形式进行项目征集。可聘用专业人员,开发一批有市场前景、适合下岗失业人员经营的创业项目,特别是社区服务业方面的创业项目;可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面向社会开展有偿征集创业方案和创业项目;可由自主创业人员个人提供创业项目。项目征集后,组织有关专家或有资质的评估公司,对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进行评估论证,将市场前景好、操作性强的创业项目,纳入项目资源库,推荐给创业人员。
(十二)建立和充实专家咨询队伍,为创业者提供信息技术服务。邀请由劳动保障、财政、工商、税务、经贸、银行等政府有关部门的专家,成功个体私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工商联等社会团体有关专家组成的创业培训专家咨询队伍。一是为学员教授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对学员制定的创业计划书进行论证和评审。二是提供就业政策、开业指导市场分析、项目论证、投资分析、开业策划、营销策划、经营管理、企业理财、房贷融资、政策规定、法律咨询等专业技术方面的咨询服务。三是针对企业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家门诊、上门服务等咨询指导。
(十三)抓好队伍建设,确保培训质量。要加强创业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吸引和吸收一些有企业管理专业背景和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加入创业培训师资队伍,逐步形成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开展SIYB培训的地区,积极组织教师参加SIYB师资培训班。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必须取得劳动保障部和国际劳工组织共同办法的教师资格证书。要加强创业培训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并通过举办专业培训、业务考察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其组织管理能力。
(十四)树立创业典型,引导全民创业。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络,以及举办创业大会、创业论坛、创业成果展示活动、编辑创业明星事迹集锦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各级政府鼓励劳动者创业和就业的政策措施,树立一批在社会上起导向作用的创业标兵。逐步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全民创业的氛围。通过实践,不断充实和完善创业服务政策,为全省创业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延伸奠定基础。
主题词:劳动 就业 技能 创业 培训 通知
抄送:各设区市劳动就业中心
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2006年4月7日印发
第五篇:青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青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青劳社〔2009〕69号
青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部分未参加社会保险的原国有集体企业固
定工有关社会保险问题的通知
各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
为解决我市部分超过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的原国有集体企业固定工社会保险问题,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人员范围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我市超过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的原国有集体企业固定工(以下简称超龄固定工),可申请补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并按规定享受相关待遇:
(一)具有本市户籍;
(二)在我市国有、县以上集体企业工作过并通过劳动部门办理了正式就业手续;
(三)在国发〔1978〕104号文件下发后(1978年6月2日)离开了用人单位;
(四)符合国家规定的连续工龄满十年以上(含军龄等视同工龄);
(五)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一直未参加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
(六)本人已超过国家规定退休年龄且未享受定期基本养老待遇。
二、保险补缴
(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
申请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超龄固定工,应以本市2008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为缴费基数,按照28%的比例,一次性补缴四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其中缴费基数的8%记入个人账户。
(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
经确认符合国家规定的连续工龄视同医疗保险缴费年限。医疗保险缴费年限男不满二十五年、女不满二十年的,以本市2008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按照11%的比例一次补足差额年限(其中,胶南市、胶州市、即墨市、平度市、莱西市按各市规定比例补缴)。
三、保险待遇
(一)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按规定补缴社会保险费后,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享受基本养老金等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三部分组成:
1、基础养老金=2008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20%;
2、过渡性养老金=2008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0.6×1.4%×确认的符合国家规定的连续工龄;
3、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120。
经审查符合条件的超龄固定工,养老保险待遇从本通知下发之月起发放,以后按政策规定执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使用的退休时间,以本通知下发时间为准。
(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符合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条件的,可从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当月起享受本市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补缴费用不补记个人账户,此前医疗费不予报销。
四、办理程序
(一)符合规定条件的本市超龄固定工,可于每月15日前向户籍所在地街道劳动保障中心提出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书面申请(《超龄固定工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申请表》见附件1),并提供本人身份证和户口簿原件、复印件。
(二)街道劳动保障中心携带本人身份证和户口簿原件、复印件及个人申请、档案等相关材料报市劳动保险经办机构确认工龄。经审查,材料齐全的,在劳动保险信息系统中确认工龄并存入电子档案,办理退休时直接从电子档案中调取;材料不齐全的,一次性说明需补充的材料,并打印《一次性补正材料告知书》。
(三)确认工龄后,街道劳动保障中心携带书面申请、身份证、代发银行存折到所在区(市)劳动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缴费、打印《原国有、集体企业固定工享受养老待遇审查表》(见附件2)及办理享受养老待遇审查手续。其中,胶南市、胶州市、即墨市、平度市、莱西市范围内人员由市劳动保险经办机构办理享受养老待遇审查手续。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一年。未参加社会保险、超过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原正式工作人员社会保险问题,参照本通知执行。本办法未涉及的其他问题,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附件:
1、《超龄固定工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申请表》
2、《原国有、集体企业固定工享受养老待遇审查表》
二〇〇九年六月三十日
附件
2原国有、集体企业固定工领取养老待遇审查表
街道劳动保障中心编号:街道劳动保障中心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