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5-14 13:58: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是一项既重要又艰巨的工作。通过观察认识了解事物,才可能反映事物。而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就要具有正确细致的观察力,所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不仅是小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他们智力的基础。没有观察力也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性的思维。小学生的口语、文字表达能力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观察事物和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忽视了培养观察力这项工作。

当然,学生年级有高低,年龄有大小,智力有差异,性别有不同,爱好不一致。要针对这些情况,去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并使他们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是存在着一定困难的。如果不在教学中做大量细致、艰巨的工作,如果不能抓住小学生的特点,按照规律办事,那是无法达到目的的。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必须针对他们的特点,注意积极引导。有一次,自习课上我们发现大部分男同学放下作业不做,却围在肖小同学的桌前,争着看一只用彩色纸粘糊起来的小灯笼。当时虽处于寒假前的紧张复习阶段,但我们看到这正是引导学生具体观察的好机会,于是就和大家一起观察起来。为了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上来,我们就布置孩子们在第二天下午带来剪刀、胶水、色纸等,教他们亲手做这样的灯笼。这样一动手,孩子们对灯笼的构

造就比较清楚了。一只只五颜六色的灯笼做成了,同学们甜蜜蜜地欣赏着,心满意足了。就在这样的时刻,为了使他们的感性认识再产生一个飞跃,我们又鼓励学生根据这只灯笼的构造进行改制,做出有独创性的灯笼来,在中队会上进行展览,并选出十只制作新颖、精致的,在放寒假前送给军烈属。这样,促使学生们进行再观察,把观察活动提到又一个新的高度。

引导学生观察,并要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就必须注意学生年级的不同,智力上的差异,年龄、性别、爱好上的差别。

对人物的观察,要求他们能说出人物的高矮、身体的胖瘦,年龄的大小;高年级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观察比较复杂事物,加强进行对人物的观察,不仅要他们观察外貌特征,而且要注意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情。还要求他们逐步学会抓住事物特征进行快速观察的本领,在观察过程中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每次观察后,不但要学生们进行口头表达,而且结合作文让他们用文字表达出来。

对同一个年龄中,年龄、性别、爱好不同的,智力存在差别的学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使他们各得其所,逐步提高。

学生周克勤文字表达能力相当差,但很爱好模鱼,一有机会就让他谈摸鱼“经”,有时遇到星期假日,还和他一起出去摸鱼,在摸鱼的过程中,引导他对鱼进行观察,并有目的、有意图地引导他观察与鱼有关的水、草、泥、虫等,事后让他将谈的、所做的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徐立明比较粗心,有时早上起床把左脚上的鞋穿到右脚上也不介意。平时对周围的事物也常是视而不见,见而不细,针对这种情况就

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引导他观察,逐步改掉他粗心大意的毛病。有一次,他拾到一只铅笔刨,高兴地来到办公室:“老师,这是我拾到的,交给您。”“捡到了什么?”“捡到了一只铅笔刨。”“什么样的铅笔刨?”“小青蛙铅笔刨。”“什么颜色?”“青蛙身上的花纹有淡绿的、深绿的。”“是新的,还是旧的?”他仔细看了一下接着说:“是旧的,刀片起毛了,生锈了。”这时我满意地接过铅笔刨,表扬他对铅笔刨看得仔细,能流利地回答老师的问话,鼓励他今后继续发扬拾金不昧的精神。

由于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积极引导,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学生观察事物能力提高较快。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应积极创造条件,有目的、有步骤地加以具体指导。

利用图片、模型、实物、幻灯等进行直观教学,给学生观察的机会。例如课文中所讲到的稻、麦、瓜、菜、豆、葵花籽、山芋、萝卜、苹果、梨以及青蛙、蜻蜓、莹火虫、蝉和蝉蜕等等,除了利用现成的挂图外,我们还有目的、有重点地把一些实物带到课堂上结合课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有一次,把一只苹果和一只梨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先看苹果、梨的表皮,知道各是什么颜色。同手模,了解光滑程度。接着用刀将苹果、梨切开,比较核的大小、皮的厚薄,然后用小刀一人分给一块,让他们通过嘴来分辨滋味。最后要求大家说出苹果和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课外,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实物模型、图形。我们平时注意让高年级学生中爱好美术的同学,每人备一张8K纸大小的硬纸板,在上面刻个宽二寸、长三寸的方孔,并用芦苇、树枝做好支

架或搞些简单的静物写生或看景写文,透过方格取一局部景色,通过观察再进行描写。

我们还根据农村不同季节的特点,搞一些有意义的校外活动,为学生创造观察的条件。春天,组织孩子看选种、浸种、催芽的全过程;夏天,有计划地组织孩子到沟渠里、大河里游泳。有时还组织孩子粘“知了”、钓鱼;秋天,组织割青草、采集树种和中药草、拿棉花;冬天让大家搞液体结冰试验,看猪油、火油、盐水、糖水、水等哪些先结冰,哪些不结冰。

平时,我们还注意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建议学生家长给学生观察的机会。如让学生自己洗衣服、叠衣服、补衣服,了解衣服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让他们喂鸡食、拿蛋,逐步了解每只鸡的外形、神态以及每只鸡下的蛋的大小、颜色、月只数等。在走访中了解到不少小朋友在鸡窝旁挂个小本本,并划上表格、列上日期、鸡号、鸡别、当日表现、是否下蛋等项目,每天都作详细记录。总结出公鸡每天叫七遍,每遍跟时钟只有十分钟左右的误差。哪些鸡子晚上迟迟不进圈,说明次日很有可能要下雨。

我们还注意和课任老师取得联系,使同学们有更多对具体事物进行观察的机会。

要使学生坚持对具体事物的观察,要保持学生观察的兴趣,提高观察的效果,就必须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的效果。我们重视着重在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上下功夫,观察的方法一般来说可分为:由近及远、由远到近、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由外到内、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由易到难、由表及内等。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逐步将这些方法教给学生。

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是教会学生观察方法的一个重要手段。例如结合五册中的《三味书屋》,让学生学会从前到后、从左到右的观察方法;结合九册中的《长城》,教给学生由远到近、从上到下观察事物的方法;结合《桂林山水》,教给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的方法;结合《黄河象》的插图教给学生用比较法进行观察的方法。注意在观察具体事物的过程中,加强边观察边指导,是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的有效措施。

在观察具体事物的过程中,加强边观察边指导,也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先进行一两种观察方法的指导,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的增长,逐步对一般的观察方法进行综合运用。

在教学《长城》这课时,同学们看看图十分风趣地说:“我们到了长城啦!”我们就抓住这句话借题发挥:“同学们,第二幅图中长城顶上是哪些人?”这一问,象在热油锅里撒了一把盐,大家纷纷议论开了:“是参观的人。”“有工人、有农民、还有解放军叔叔。”“还有外国朋友。”朱华山同学说:“还有我们少年儿童。”洪海同学没等朱华山同学把话讲完就接上来说;“有小红旗那个地方的人最多,就是我们五甲班全体同学。那个个子高高的,就是我们的唐老师。”这时,课堂气氛更热烈了。“唐老师正准备让摄影师给我照相呢。唐老师连忙理了理胸前的红领巾又从口袋里摸出小镜……”张红同学一连串说了许多,同学们还要讲。老师认为时机成熟了,就用启发的口气说:

“大家可以利用课后时间写一篇《参观长城》的文章,看谁想象丰富,写得生动。”话音刚落,同学们立即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第二天一篇篇生动有趣的作文送到了老师的手中。在观察了蟹以后,有一位女同学写下了这么几句:“快爬吧,千万别碰上那倒霉的破棉花,它会把你缠得不可动弹的。你赶快钻到那堆温稻草里去,湿稻草后面有一个小洞洞,你可以穿过洞,爬到后面的小河里去。织割青草、采集树种和中药草、拿棉花;快,快呀!穿过洞的时候,可千万别再发出丝丝的吐沫声了,一定要悄悄地爬过去,你的孩子在焦急地等着你呢。” 由于我们平时注意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学生养成了观察习惯,在观察的时候能够抓住人物主要特征

教会了观察的方法,学生写起文章来就生动形象了。学生祁建湖在《盛夏的中午》一文中,没有提到一个“热”字,只是抓住不同事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反映来描写,读了以后,确给人以身临夏天中午的感觉。他在文章中是这样写的:中午,火球般的太阳,故意向我们靠近了许多,树叶儿差点儿烤焦了,蝉儿实在忍受不住就拼命地大声呼救着。我用毛巾擦了一下脸上的汗水,端着自己吃剩下来的一点点饭菜“狗狗狗”地叫着,可总不见我心爱的“小花”。哪儿去了呢?我便家前屋后找了起来。噢,它还在老榆树下仰着头,张着嘴,红舌头挂在外面,随着急促的喘气而不停地动着。我把饭送到它嘴边,他摇摇头,好象在对我说:“快拿把扇子给我扇点儿凉风吧。” 学生唐继红原来写作水平较差,观察能力得到培养以后,观察细心,写作的兴趣浓厚。例如对猫,他不但注意了解课本上、报刊上登

载过的有关的猫生活习性外,而且还特别注意观察猫的其他一些生活习性。比如猫不吃糖果、不吃豆子和部分豆制品;不象狗爱跟主人远行;不爱在泥泞的路上行走等等。

学生平时观察的事物多了,就会用一事物形象地描写刻画出他事物来。我们让学生改写《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有个学生为了写小女孩瘦弱,不是用常规的“面黄肌瘦”“骨瘦如柴”之类的词儿,而是这样写的:“……她蜷缩着身子,手里还抓着一大把火柴筹,倒在马路上再也不动了……这时,我仿佛看到这位小姐姐根根可数的肋骨,跟搓衣板差不多的胸脯” 在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方面,我做了些工作,积累了一些材料,收到了一些效果。但这仅仅是开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二篇: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必须关注学生情绪、情感、性格等诸多情性因素,只有把情与知两个客观过程有意识地统一于教学活动中,才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冷冉先生“情知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情意与认知相统一和交融的过程,不仅要有学习的愿望,还要有学习的能力。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学生的心在动。小学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以我手言我心”。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要想使学生“言”之有“物”,就必须教会孩子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只有不断的发现生活中的趣味、奥秘,学生才能笔下生辉,语文教学才能生活化,立体化。

一、引发兴趣,使学生愿意观察

冷冉先生曾说:“从学生的心理过程分析,学习的一个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的过程;另一个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的过程。教学中,我们既要看重第一种过程,即认知过程,更不可忽略了第二种过程,即情绪、性格过程。只有充分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习更为有效。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组元的主题是“细心观察”。教材编排了四篇课文:《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找骆驼》,课文分别从不同角度阐释了“细心观察”的重大发现,让学生大开眼界。学习的过程中,在有趣的学习内容吸引下,孩子们个个“欣欣然”。为了将这种情绪延伸开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养成观察的习惯,在教学《花钟》一课后,我布置学生与老师一起写“观察日记”,但是不强求文字量,只要记录每天你“观察了什么?他们什么样?”即可。为了勾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引导他们自觉自愿的观察,变“要我观察”为“我要观察”,我做了以下几项引领。

1.共议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本学期开学,学校搬进了新的教学大楼。为了净化空气,我从同事处寻来一盆蟹爪兰,养在我的办公桌上。本以为它是一种耐旱的植物,可仅一周没浇水,大大小小的叶子就落了七八片,其他的叶片也无精打采的。一捏盆里的土,干得连一点水星都没有,我连忙浇了两大杯水。第一天没多大变化,叶子又掉了两片;第二天,蟹爪兰的叶子舒展多了,而且一片叶子也没掉;第三天、第四天,每天都有变化„„一周后,两个叶片连接的地方竟长出了高粱米粒般的“小红叶”;半个

月后,小叶子竟长得指甲大了。一天,我把那盆蟹爪兰端到了教室,同学们和我围在一起,我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讲给同学们听,再让他们说说自己的观察。老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共同畅谈观察体验,这种融洽的教学关系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2.读好的观察日记,让孩子们续篇

任何新学习的发生,都依赖于激活已有的情知贮存。三年级上册四单元的口语交际是“我的发现”。口语交际课上,我鼓励学生们将平时在生活中的发现进行了交流,有观察金鱼的、有观察自家养的乌龟的、有观察牵牛花的,在学生们争先恐后的表达之后,教师把准备好的观察日记《七星瓢虫》出示出来,并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当读到精彩之处——“我用木棒把七星瓢虫掀了个仰面朝天”后戛然而止,让孩子们续说,这种“吊胃口” 的办法,大大刺激了学生想象,同学们纷纷把曾经的观察经验嫁接、结合,兴味盎然。

3.利用周边资源,激发兴趣

指导学生将观察融于生活。教学“细心观察”这一单元时,我们学校正在铺塑胶操场,随着工程的进展,操场每天都在起变化,坐在教室里,看着几天之间操场由黑变红、变绿、画上了跑到线,想象着过些日子就可以在那上面奔跑,孩子们格外有兴致,不知不觉之间学生观察的兴趣提高了。

二、教会方法,引导学生“会”观察

没有严格要求就没有教育。三年级小学生的观察作文往往杂乱无章,如何使这种“杂乱”变得有序,我有意训练观察方法。对观察规范的训练,既有进入首篇课文学习时观察方法的集中强化,更有后期的一以贯之;同时突出年段的内容训练重点,致力于习惯养成。1.改进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每个人都有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心理需求,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更强烈些,我们应鼓励学生对观察对象做出个性的反应。

那天,我把那盆养了两个月的蟹爪兰拿到班级,同学们一窝似的拥向了讲台旁,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看,刚长的植物叶子真是紫红的!”“哎,长大的一些叶子外圈还是紫红的,但里面已经有些红绿了”„„我顺势而导,你们都观察了它的颜色,形状你们注意了吗?顿时教室安静下来,我托着花盆在班级走了个遍。“刚长出的叶子像大米粒。”坐在后排的曹芊芊说。“我觉得更像红豆,只是扁扁的”中间

沈怡辰接着说。“像小指甲盖”“我看长大一些的叶子像眼镜蛇的头”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不像,蛇的头是圆的,而叶子是扁的”“不对,眼睛蛇遇到攻击对象的时候,头就是扁的,而且竖起来,向前面探着,你看!蟹爪兰中间那竖起的叶片不就是这样的吗?”对啊!眼前的一节连一节叶子的样子正是这样。同学们那超乎寻常的想象力让我大吃一惊。

2.教给观察方法,培养观察习惯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绝不是随着学生的意,想怎样就怎样,而是在掌握基本正确的观察方法、表达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有个性、有创意的再现。因此,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必需的。

在执教三年级上册《14 蜜蜂》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对法布尔的试验“蜜蜂能辨别方向”这一结论进行了解,首先引导学生研讨: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出这一结论的,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做了标注。“捕捉20只蜜蜂,做上记号,带到很远打开盒子,放飞„„”“刚回到家,蜜蜂‘飞回两只’”;“第二天,又飞回15只”,“20只蜜蜂飞回17只”。随着学生的发言,我依次将相关动词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把“20只”、“15只”、“17只”这些数量词用红笔标注出来。我再进一步引领:作者是怎样观察到的?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作者留心观察”、有的说“作者观察仔细”、还有的说“作者观察不仅仔细,而且按顺序观察”。学生在这样的阅读理解中,对观察方法“有顺序,看仔细”有了形象的认识。

3.进行观察日记的写法指导,培养学生观察习惯

我校学生有写“成长日记”的历史,它侧重的是学习生活中的事件记录,但写观察日记却是要注意观察事物本身。为了使刚上三年级的孩子学会写观察日记,我结合学过的课文,提出观察要求: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看仔细。其中,只要达成三点要求就是A。在教学中,强调要写好观察日记,首先要找好观察对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有目的观察。开始,学生观察日记只写了寥寥几笔,而且没有重点;但两周下来,学生就能抓住特点观察了;两个月后,学生已经能够将观察日记丰富成习作了。

三、体验成功,让学生爱观察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观察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识活动。要让学生拥有观察的兴趣,并将这种兴趣延伸到习作教学之中,教师就应时

常创造学生展示观察成果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

1.提醒观察点

孩子们往往只会把焦点集中到某一具体事物上,但表达起来又三言两语。小孩子对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缺乏关注,这就要求教师在捕捉观察点上加以指导,提醒观察。比如,上课预铃响了,同学们还在交头接耳,我故意走到门口站住,歪着头,瞅瞅这个,看看那个,皱着眉头,还不住的摇了摇头。同学们陆续安静了下来。我再走进教室,登上讲台。同学们顿时挺直腰板。我问道:你刚在看到了什么?这时孩子们就从学生、教师、教室三方面讲了起来,自然地侧重人物的表情、动作、教学环境。

2.精心组织写作活动

陶行知老先生认为:生活即作文。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把多彩的生活再现出来。包括观察日记,情境再现,家务写实等活动。只有增强学生写作的实践性,趣味性,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写作水平才有可能提高。

3.组织竞赛活动

特定的情境,往往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看,让学生想,让学生闻,让学生嗅,全方位了解身边的人,真正做到我叙我见,我写我事,我抒我情,我手写我心。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动机,可组织各种竞赛活动,如听记作文整理,看图写作文,现实作文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第三篇:小学科学教学观察能力培养

小学科学教学观察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观察习惯

小学科学教学就是为了让小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来搜寻身边的有趣现象。在他们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文化修养。无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小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所听、所看、所闻、所想,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从而增加自己的科学素养。所以培养小学生勤于观察,善于动脑的能力,不只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那么教师要怎么做才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呢?首先,教师要注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比如说带领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的大自然,走到热闹的街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们观察身边事物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提问相应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花儿会有不同的颜色呢?为什么轮胎要是圆形的呢?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观察思考,在锻炼他们观察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独立分析事物的能力,能够引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对科学知识的渴求。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中,将细心观察作为一种爱好,即使不是在课堂上,即使没有他人引导,也可以引发自己对生活现象的思考,不断增长自身的见识。

2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收集大量的信息,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但是观察具有主观性和目的性,并不是单一的,它可以通过眼睛感知事物的颜色特征,可以通过耳朵感知事物的声音方位,通过手指感受事物的温度形状。对于小学生来说,要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就要综合发展他们的感知能力,包括视觉、听觉、触觉、感觉等。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小学科学的时候,能够从表面入手,不断启发他们更深层次的道理,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文化水平。比如在学习环境污染如防范治理的时候,首先可以在上课时放一段环境污染的小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内容,并讨论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然后在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提问,问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见这种现象,要怎样才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通过这样由浅入深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并锻炼好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回答问题时还可以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锻炼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好奇心重,教师在进行科学教育的时候,可以抓住学生的特点,通过利用学生喜欢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组织合作能力。在实验中,教师首先要示范正确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好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加强学生的记忆力。其次就是要讲解好仪器的使用方法,增加实验的安全性减少资源的浪费。最后就是示范完成后,要让学生结组进行探究实验,在检验学生观察力的同时,还能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增加小组之间的协作能力。教师不只要做学习的引导者,还要做学生安全的负责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的同时,还要锻炼学生的独立能力。

4观察要面面俱到

因为观察能力包括观看、聆听、触摸、感受等多种因素。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更具体,更精确的观察,要通过不同感官,引起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兴趣,通过学生们面面俱到的观察,才能够更好地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比如在学习“学习认识水”时,学生们虽然都很了解水,但是确不能够完全知道水的特点,只能将认知水平停留在对饮用水和日常生活需要的水上面。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采用实验的方法,在容器内分别装上糖水混合物、白醋、和纯净水,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区分。学生根本看不出哪个容器里面装的是什么,就要让他们通过嗅觉,对这三种液体进行分辨,就可以找出白醋,还可以通过品尝找出糖水,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感官,从而加强了学生全方位观察物体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5结束语

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方法是不同的,不可以一味根据传统方式进行教育,要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新鲜的方法为学生创造便于观察的学习氛围和方法,要锻炼学生在不同环境下对身边新奇事物的观察能力,要加强观察力的锻炼,从而为小学科学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小学生科学水平的进步。

第四篇:浅谈小学生作文观察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作文观察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鲁迅先生说过“如要创造,第一要观察”,要让小学生写出言之有物的作文,必须在作文教学中,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观察客观事物与现象,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为作文存贮素材,积累素材。

一、善用契机,增表达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活动中的观察,应该说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调动以视觉为主的各种感觉器官去认识,摄取和储存多种多样富有特征的、具有表现力的客观事物与现象的活动。好奇是孩子的天性,甚至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偶发事件也可充分加以利用,积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如在一个夏日的下午,我正在上语文课,在炎炎烈日下,教室里很热,学生也睡眼惺忪。忽然,一只小鸟从窗口飞了进来,一边扑着翅膀,一边还喳喳地叫着。于是,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转移了,个个神采飞扬,目光随着小鸟的飞行而移动......我稍作思考,便马上停止讲课,让学生尽情地观察小鸟,几个学生马上就关上门窗。我便与学生一起来观察小鸟的飞行与停歇,还有小鸟的样子,以及鸟儿的叫声。过了好一会儿,学生打开窗户,小鸟便离开了教室。我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情景,并注意言之有序,然后让学生立即把它写下来。学生便饶有兴致地写出了生动的作文《小鸟飞进了教室》《可爱的小鸟》。

二、亲近自然,引源头活水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把学生带到社会中去,带到大自然中去,对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实地观察是最重要的途径。每次观察的训练点教师都应心中有数,指导观察时才能具体、细致。可以带着学生走出校门,去游览周围的群山,观察乡间的河流,去参观工厂、博物馆等,让学生在观察中、摄取反映现实生活的人、事、景、物,引发学生灵感,激发作文热情。一次,学生在写《美丽的鲜花》一文时,很多学生便想知道我是从哪儿找来的那么多美丽的鲜花(因为我们镇上没有鲜花店),于是,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带领他们去参观了学校承包出去的一块学农基地,那里已经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我们还访问了正在忙着育花的老人,参观了他亲手培育的花圃。在有目的、有条理、有重点的指导和观察下,学生便写出了一篇篇生动的习作《美丽的鲜花》《鲜花丛中的老爷爷》。

学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后,我引导学生:“你们看我们的家乡美吗?你们想不想去仔细观察一下,把我们家乡的美找出来呢?”孩子真有些迫不及待呢!我们一爬上学校后面的那座大山,站在高山上,孩子们争着讲自己看到的美景。“老师,你看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好像一条绿色的巨龙”“老师,家乡的小河多明亮啊!”“老师,家乡的田野多美啊!”这时我又顺时引导“家乡的确很美,你们能按‘群山——田野——小河——村庄’的顺序,把家乡的美景再现出来吗?”孩子们雀鸟般高兴地回到教室,写出了《美丽的家乡》。

写校园中的一处景物的作文,我同学生一起在校园里,叫他们从远处观察花园中那开得最艳丽的“一串红”,然后再带他们走近观察,并告诉他们,可以按“茎——叶——花”的顺序仔细观察,同时还要展开想像。孩子们通过有序的观察和大胆的想象,一边看一边说,当他们提起笔来习作时,笔下就能真实、生动地轻松地再现美景。

凡是属于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观察的对象。教师应教育学生养成随时注意观察自己周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从生活中挖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源泉。例如:平常教师要教学生留心观察自己生活中的人、事、景、物,自己居住的小院,放学回家所经过的田野,赶集时的所见所闻,以及街道、车辆和行人等等,这些都应是观察的对象。

三、开展活动,酿巧妇之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增大学生的素材库存量,对学生习作大有裨益。

游戏与活动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参加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各种感官的充分投入,使学生的观察能获提真切的、强烈的感受。而且,这样的观察,学生更具有主动性,教师适当指引,使学生观察实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正向迁移。如在做“拔河”这个游戏时,学生发现咱们三、四年级两个组的一样多,可四年级的学生却输给了三年级,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启发大家边思考边观察。学生便恍然大悟:原来四年级的同学没有做到用力同步,大个子认为自己力量大,准赢,小个子的认为自己力气小,使不了多大劲,便不注意;而三年级的小朋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当然能胜过四年级。再让学生想一想,这个游戏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就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除此以外,我们还常开展“乒乓球比赛”“主题辩论会”“演讲比赛”“体操比赛”和“野炊”等活动。在活动之后,学生都能写出生动具体又有独见的观察作文。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创设情景、设计情节指导学生观察。如用几个玩具娃娃,让学生利用它们进行观察、想象,创作童话,编写故事。另外,还有表演观察,组合观察等方式。实践证明,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观察力,对于学生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计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特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一起去留学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这里提出我的几点方法,望同仁指正。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批改小学数学作业的几种策略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11-04-01 08:50:40

这是一篇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作业论文,小学数学论文的文章。批改作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用得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用得不好,也会流于形式,甚至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这里介绍几种批改作业的策略,供同志们参考。

(一)分项评价一篇好的作业是多……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

小学数学论文范文|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与生活的接轨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一、数学情境与生活接轨

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日常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1)每盘放3个,9÷3=3(盘);(2)每盘放9个,9÷9=1(盘);

(3)每盘放2个,9÷2=4(盘),多1个;(4)每盘放4个,9÷4=2(盘)多1个;

(5)每盘放5个,9÷5=1(盘)多4个。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的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二、数学理解与生活接轨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

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老师28人,小朋友150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人。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1、全买团体票:(28+150)×20=3560元

2、不买团体票:28×30+150×15=3090元

3、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8+2)×20+(150-2)×15=2820元 通过不同的方案的比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三、日常生活“数学化”

孩子们的知识应该是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在今天的“课堂超市”环节中,这一切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我先出示了文具价目表:篮球95元/个,排球50元/个,之后出示了一个数学问题,“买4个排球和6个篮球共要多少钱?”。这样的数学问题,没有用新教材的学生一般的解题思路只有这一种“95×6+50×4”,可是使用了新教材的孩子们却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法:(1)95×6+50×4;(2)(95+50)×4+95×2;(3)(95+50)×6-50×2

通过“课堂超市”展示,使我们的数学走进了生活,使我们的孩子们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了孩子的思维开放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何乐而不为呢?为了使数学更接近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教育使命。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萍乡经济开发区登岸小学:肖 丹 联系电话:***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的音乐教育既不是为了培养作曲家,也不是为了培养演奏家,......

    小学科学教学观察能力培养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观察能力培养研究 绥德二小 高艳妮 一、教师要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意识 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仅仅依靠课本上的知......

    小学科学教学观察能力培养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观察能力培养研究 一、教师要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意识 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仅仅依靠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运用新的教......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能力 西乡县城关镇中心学校曾霞 [摘要]课前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益的有效途径。培......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初探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初探鹏辉小学蔡丽娟阅读教学课堂实践不外乎借助听说读写之手段进行字词句段篇的语文训练。因此我们的研究策略是:多听——夯实语文基础;多说——练就语......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学习成绩的好坏。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而是采用的“灌输......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论文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和培养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其也对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标准,要求小学生必须掌握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而在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当中,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