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大丰区新丰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温馨提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沉着冷静,相信自己。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侣鱼虾而友麋鹿 ..A.小学而大遗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2.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3分)()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C.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D.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我校110周年校庆时,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B.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C.杰出的流行音乐创作者努力将严肃音乐的表现力与通俗音乐的积极因素相互交融,巧妙嫁接多种艺术元素,拓宽流行音乐的表现内涵和审美空间。
D.村庄改造在保护“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传统民俗、民居得到了保护,农村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传统、接受熏陶。4.下列语句中,选出语言最得体的一项(3分)()
A.面对徐悲鸿的邀请,齐白石辞谢道:“谢谢您的厚爱,我只不过是一个60多岁的老头子,您的不情之请,恕难从命。” B.淮海路上一家手机经销店正在搞让利促销,我过去垂询了一下几款名牌手机的价格,发现并没有便宜多少。
C.毕业之后,学生感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D.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的一项是(3分)()
A.史铁生,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一篇抒写人生感怀的优美散文。
B.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其《念奴娇·京口北固亭怀古》被推为豪放词派的典范。
C.朱自清是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其散文《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作家,因剧本《龙须沟》的创作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明彻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 给,乃勤力耕种。时天下亢旱,苗稼焦枯,明彻哀愤,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秋而 大获,足充葬用。
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明彻有粟麦三千余斛,而邻里饥馁,乃白诸兄曰:“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及高祖镇京口,深相要结,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明彻亦微涉书史经传,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
太建四年,征为侍中、镇前将军,会朝议北伐,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总统众军十三余万,发自京师,进逼寿阳,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春三十里,顿.军不进。诸将咸曰:“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明彻曰:“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于是躬擐甲胄,四面疾攻,城中震恐,一鼓.而克,景和惶惧遁走,尽收其驼马辎重。
会周氏灭齐,九年,诏明彻进军北伐,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兵救之。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拔军。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及至清口,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寻以忧愤遘疾,卒于长安,时年六十七。
(节选自《陈书·卷九·列传第三》)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不图久
图:考虑,计议
B.去寿春三十里
去:前去 ..
C.四面疾攻,城中震恐
疾:迅速
D.知事不济,遂从之
济:成功 ..8.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各句均直接表现吴明彻果决明断的一组是(3分)()①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
②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
③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
④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
⑤吾知其不敢战明矣
⑥知事不济,遂从之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⑥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大旱之年仍获得丰收,这是吴明彻每天辛勤耕作的结果。
B.吴明彻把自家存粮分与饥馑的乡邻,盗贼闻说后就躲开了。C.吴明彻统兵作战,虽异常果决勇猛,但也做不到常胜不败。D.吴明彻精通书史经传,又以英雄自许,因此深得高祖赏识。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5分)
(2)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4分)
三、古诗词鉴赏(8分)
11.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
(宋)方回
蕨拳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注】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
(1)第一句中“欲动”二字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4分)
(2)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2)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3)
,作《师说》以贻之。”(4)驾一叶之扁舟。(5)诵明月之诗。(6)人间如梦。(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8)
,用之如泥沙?
五、文本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还 乡 路遥
天还没有明时,高加林就赤手空拳悄然地离开了县委大院。
他匆匆走过没有人迹的街道,步履踉跄,神态麻木,高挑的个子不像平时那般笔直,背微微地有些驼了;失神的眼睛深陷在眼眶里,没有一点光气,头发也乱蓬蓬的像一团茅草。整个脸上像蒙了一层灰尘,额头上都似乎显出了几条细细的皱纹。
早晨的太阳照耀在初秋的原野上,大地立刻展现出了一片斑斓的色彩。庄稼和青草的绿叶上,闪耀着亮晶晶的露珠。脚下的土路潮润润的,不起一点黄尘。高加林在路上摇摇晃晃地走着,走几步就站下,站一会再走……
离村子还有一里路的地方,他听见河对面的山坡上,有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说话,其中一个男孩子大声喊:“高老师回来了……”他知道这是他们村的砍柴娃娃,都是他过去的学生。
突然,有一个孩子在对面山坡上唱起了信天游—— “哥哥你不成材,卖了良心才回来……” 孩子们都哈哈大笑,叽叽喳喳地跑到沟里去了。
这古老的歌谣,虽然从孩子的口里唱出来,但它那深沉的谴责力量,仍然使高加林感到惊心动魄。他知道,这些孩子是唱给他听的。唉!孩子们都这样厌恶他,村里的大人们就更不用说了。
他走不远,就看见了自己的村子。一片茂密的枣树林掩映着前半个村子;另外半个村伸在沟口里,他看不见……
他忍不住停下了脚,忧伤地看了一眼他熟悉的家乡。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但对他来说,一切又都不一样了……
就在这时,许多刚下地的村里人,却都从这里那里的庄稼地里钻出来,纷纷向他跑来了。他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村里的人们就先后围在了他身边,开始向他问长问短。所有人的话语、表情、眼神,都不含任何恶意和嘲笑,反而都透着真诚。大家还七嘴八舌地安慰他哩。“回来就回来吧,你也不要灰心!”
“天下农民一茬子人哩!逛门外和当干部的总是少数!”
“咱农村苦是苦,也有咱农村的好处哩!旁的不说,吃的都是新鲜东西!” “慢慢看吧,将来有机会还能出去哩。”
亲爱的父老乡亲们!他们在一个人走运的时候,也许对你躲得很远;但当你跌了跤的时候,众人却都伸出自己粗壮的手来帮扶你。他们那伟大的同情心,永远都会给予不幸的人!高加林忍不住热泪盈眶。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掏出纸烟,给大家一人散了一根。
人们问候和安慰了他一番,就都又下地去了。
当高加林再迈步向村子走去的时候,感到身上像吹过了一阵风似的松动了一些。他抬头望着满川厚实的庄稼,望着浓绿笼罩的村庄,对这单纯而又丰富的故乡田地,心中涌起了一种深厚的情感,就像他离开它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才回来……
当他从公路上转下来,走到大马河湾的岔路口上时,腿猛一下子软得再也走不动了。他很快又想起,他和巧珍第一次相跟着从县城回来时,就是在这个地方分手的——现在他们却永远地分手了。他也想起,当他离开村子去县城参加工作时,巧珍也正是在这个地方送他的。现在他回来了,她是再不会来接他了……他坐在一块石头上,身上像火烧着一般烫热。他用两只手蒙住眼睛,头无力地垂在胸前。他真不知道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呀?他嘴里喃喃地说:“亲爱的人!我要是不辜负你就好了……”泪水立刻像涌泉一般地从指缝里淌出了……
(选自《人生》,有删改)
13.请简要概括第三段画线部分所描写景物的特点及其寓意。(4分)
14.在还乡的过程中,高加林的内心经历了哪些变化?(4分)
15.小说叙写村里人对高加林的问候和安慰有何作用?(6分)
16.请探究标题“还乡”的丰富意蕴。(6分)
六、文本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时间
沈从文
①一切存在严格地说都需要“时间”。时间证实一切,因为它改变一切。气候寒暑,草木荣枯,人从生到死,都不能缺少时间,都从时间上发生作用。
②常说到“生命的意义”或“生命的价值”。其实一个人活下去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不过占有几十个年头的时间罢了。正仿佛多数人的愚昧与少数人的聪明,对生命下的结论差不多都以为是“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是活个几十年”,活下去等待死。
③生命的意义解释得如此单纯,“活下去,活着,倒下,死了”,未免太可怕了。因此次一等的聪明人,同次一等的愚人,对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找出第二种结论,就是“怎么样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既然更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然而生活得失取舍之间,到底就有了分歧。这分歧一看就明白的。大概言之,聪明人要理解生活,愚蠢人要习惯生活。聪明人以为目前并不完全好,一切应比目前更好,且竭力追求那个理想。愚蠢人对习惯完全满意,安于现状,保证习惯。在世俗观察上,这两种人称呼常常相反,安于习惯的被称为聪明人,怀抱理想的人却成愚蠢家伙。
④看出生命的意义同价值,原来如此如此,却想在生前死后使生命发生一点特殊意义和永久价值,心性绝顶聪明,为人却好像傻头傻脑,历史上的释迦,孔子,耶稣,就是这种人。这种人或出世,或入世,或革命,或复古,活下来都显得很愚蠢,死过后却显得很伟大。历史上这种人可并不多。可是每一时间能产生一个两个,就很像样子了。这种人自然也只能活个几十年,可是他的观念,他的意见,他的风度,他的文章,却可以活在人类的记忆中几千年。一切人生命都有时间的限制,这种人的生命又似乎不大受这种限制。
⑤事事物物要时间证明,可是时间本身却又像是个极其抽象的东西。无形,无声,无色,无臭,要说明时间的存在,还得回过头来从事事物物去取证。从日月来去,从草木荣枯,从生命存亡找证据。所以我们被提问到生命意义同价值时,没有一个人敢说“生命意义同价值,只是一堆时间”。
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个真正明白生命意义同价值的人所说的话。能说这话的是个伟人,能理解这话的也不是个凡人。因为说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同懂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异途同归,完全是为事实皱眉,却胆敢对理想倾心。
⑦他们的方法不同,他们的时代不同,他们的环境不同,他们的遭遇也不相同;相同的是他们的心,同样为人类向上向前而跳跃。
17.请解释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18.根据全文,归纳概括出三种不同的人对“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所下的结论。(6分)
19.作者在文中一直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却用“时间”作题目,你认为是否恰当?为什么?(8分)
七、作文(7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常怀感激之心,这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一种境界。当你饥饿难耐,放学回家,一进门发现妈妈已经为你准备好一桌可口的饭菜;当你为一个学习问题挠耳抓腮,百思不得其解。老师精妙的启发点拨,让你豁然开悟;当你跑得气喘吁吁追上一辆公交车、司机把已经关上的车门重新为你打开„„面对这些司空见惯的小事,你在意过吗,动心过吗?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自拟标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不得抄袭、套作。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1.【答案】D 【解析】例句,侣:当作伴侣,友:当作朋友,均为意动用法;题中A项,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B项,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C项,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D项,意动,以„为鉴; 2.【答案】A A项是通感,其余三项都是拟人。3.【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句式杂糅,应改为“让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或者“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宾至如归的感觉”。C搭配不当,“拓宽„„内涵”不搭配。D中途易辙,在“传统民俗”前加“使”。故选B。4.【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项,“不情之请”,指不合情理的请求,谦词。用于自身,句中说的是“您的„„”,错误。B“垂询”敬辞,不能用于自身;D“责成”一般用于上级要求下级做某项工作,这里说学生会“责成”学校领导,不当。5.【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第六句与第三句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第六句“旺盛的生殖力”与第三句“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存在因果的关系;紧跟着第四句提到“将这种生命力转移”,自然紧跟在第三句后面;第一句是第四句的目的,而前面所说的内容是第二句和第五句的原因。6.【答案】 B(应为《念奴娇·赤壁怀古》)7.B(去:距离)8.C(①吴明彻对天诉说自己的苦楚③是高祖的行为⑥被情势所迫,不能体现果决明断)9.D(吴明彻只是“微(稍稍,稍微)涉书史经传”,并非精通)
10.(1)吴明彻于是去拜见高祖,高祖特地亲自为他走下台阶迎接,拉着他的手坐在一起,与他商讨当世的根本大事。
(“诣”“ 降阶”“ 执手”“ 当世之务”各1分,句意1分。)(2)诸将都说:“坚固的城池还没有攻下来,强大的敌援又在附近,不知明公怎样定计?”(“咸”“拔”“审”“安出”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
吴明彻,字通昭,是秦郡人。吴明彻幼年成为孤儿,他本性最孝,十四岁那年,因感慨父母去世却没有坟地埋葬,家中又穷得无力筹办,就努力耕种。当时天下严重干旱,禾苗庄稼焦枯,吴明彻哀痛悲愤,每次到田里都大哭流泪,仰面向天诉说苦楚。到了秋天获得大丰收,足够满足生活及安葬之用。
到侯景侵犯京城时,天下大乱,吴明彻有粟麦三千多斛,但邻居乡人却饥饿不堪,于是就对各位兄长说:“现在草寇盗贼横行,人人难以考虑长久,为什么有这么多粟麦却不和乡邻共同分吃?”于是按人口平分,自己分得的这份跟邻居分得的同样多。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就躲避走开了,靠这些粟麦活下来的人有很多。
等到高祖镇守京口时,高祖十分诚恳地与吴明彻邀约相交。吴明彻于是去拜见高祖,高祖特地亲自为他走下台阶迎接,拉着他的手坐在一起,与他商讨当世的根本大事。吴明彻又曾略微涉猎过一些史书经传,很有一股英雄自许的气概,高祖非常赏识他。
太建四年,天子征召他为侍中、镇前将军,适逢朝廷商议北伐大事,公卿官员彼此意见不同,吴明彻力排众议,朝廷最终决定北伐,吴明彻自请出征。总领各路军马十三余万,从京城出发.进军迫近寿阳,齐派遣大将军皮景和领兵数十万来救援,在距离寿阳三十里的地方,停兵不进。诸将都说:“坚固的域池还没有攻下来,强大的援兵又在附近,不知明公将怎样定计?”吴明彻说:“行军作战贵在快速,可是他们却搭建军营停止前进,自失锐气,我断定他们不敢作战,这是十分明显的了。”于是亲自穿戴盔甲,指挥四面急攻,城中军民震惊恐惧,擂鼓冲锋一次,就打下来了。皮景和惊慌恐惧奔走逃遁,(吴明彻)缴获了他的全部骆驼马匹和军用物资。
适逢周氏灭掉了北齐,太建九年,朝廷下诏书命令吴明彻进军北伐,吴明彻行军至吕梁,北周的徐州总管梁士彦率部抵抗,吴明彻多次打败了他,梁士彦于是退兵守城,不敢再出战,北周派遣上大将军王轨领兵救援梁士彦。吴明彻的将领们听说了,非常恐惧,纷纷议论撤军。这时恰逢吴明彻苦于背部患了严重疾病,估计这次北伐成功不了,于是依从了建议,当退到清口时,官兵都已溃散,吴明彻力穷势迫,只好就擒。不久因忧愤交加而得病,死在长安,这年他六十七岁。
11.(1).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蕨芽欲展未展的形状和充满生命活力的情态。(2).①这两句言浅意深,写作者荡舟缓行,细细观赏三百里青溪的优美风光,表现了作者陶醉其间的喜悦之情。②夹岸桃花不仅是青溪的实景,也是暗用《桃花源记》的典故,把家乡比作世外桃源的仙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12.浪遏飞舟 虽有槁暴 余嘉其能行古道 举匏尊以相属 歌窈窕之章 一尊还酹江月 赢得仓皇北顾 奈何取之尽锱铢
13.①特点:斑斓,鲜亮,干净。(3分)②寓意:预示新的一天开始,生活总要向前。(1分)
14.失落、迷惘——难堪、愧疚——感激、自责——悔恨、懊恼。(每点1分)
15.①与上文孩子唱歌的嘲讽形成鲜明对比;②减轻了高加林还乡的心理负担;③表现庄稼人的善良、宽厚与真诚;④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文章的主旨。(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16.①重新回到家乡;②重回农民的生存、生活状态;③归复良知和淳朴的情感;④找回做人的本质。(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17.(4分)这些人在活着的时候不能被人理解,在世人眼中,他们“为人却好像傻头傻脑”;(2分)但是他们“心性绝顶聪明”,他们的观念、意见、风度、文章,“可以活在人类的记忆中几千年”。(2分)
18.(6分)(1)多数的愚昧人与少数的聪明人,活个几十年;(2分)(2)次一等的聪明人与次一等的愚人,怎么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2分)(3)真正明白生命意义和价值的人(或伟人),珍惜有限的时间充分利用短暂的时光,为人类向上向前发展而努力奋斗。(2分)19.(8分)恰当。(1分)因为:(1)不同的人对生命意义和价值所下的结论虽然不同,但都离不开时间。(答出“一切存在严格地说都需要“时间”。人从生到死,都不能缺少时间”或者“一切人生命都有时间的限制”也可)(2分)(2)在作者看来,人们对生命意义的观念不同,实际是对时间的观念不同。(1分)(3)一个真正明白生命意义的人,最懂得时间的珍贵并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去做对人类发展有益的事情。(2分)(4)所以用“时间”作题目,更利于表现主题。(2分)
第二篇:江苏省如皋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7~2018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
语 文 试 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及课文内容理解(18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黄公望的风格竟是因为他不 ▲ 形成风格,仿佛在绘画之外,对山水、对人世,他有那么多的爱与追求,有那么多的宽容大度,因而笔墨的自在、布局的 ▲,在他的杰作《富春山居图》中都到了令人 ▲ 的地步。A.刻意 灵活 叹为观止
B.故意 空灵 叹为观止 D.故意 灵活 高山仰止 C.刻意 空灵 高山仰止
2. 下列诗句中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描写,按时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②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
③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④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画中的荒寒并未流于死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绚烂有失于天真,雕琢远离于古拙,市井易流于欲望,狂动易滞于表象。在荒寒中,画家摆脱了外在的牵绕,而玩味其内在的趣味。
①就是要极力去除那些妨碍自然原样呈现的因素 ②其实表现的是中国画家对生命的理解 ③表现不食人间烟火的超然物外情怀
④中国画之荒寒境界并非只是借深幽之山水来逃避现实 ⑤而以此表现生命的热烈
⑥他们之所以热衷于选择冷寒的对象
A. ②⑥①③④⑤ B. ⑤④③②⑥① C. ②④③⑥①⑤ D. ⑤⑥①④②③
4.阅读右边的漫画,对其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只有围绕中心,才能走出自己的道路。B.只有经受磨练,才能迎接更大的挑战。C.只要拥有雄心壮志,就一定能够摆脱生活厄运。D.只要足够勤奋努力,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出贡献。
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两句,以声衬寂,笛声悠扬哀婉,既是喟叹人生如晨星一样易逝,又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
B.“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垂”“涌”二字一静一动,活化逼真,无“垂”表现不出平野阔之静,无“涌”表现不出大江流之动。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句运用借代、比喻、夸张等手法,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呈现出赤壁一带有声有色的如画景致。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句运用典故,情感浸透于述说,事理隐藏于历史,借古人仓促用兵导致失败的教训来提醒朝廷。
6.下列有关《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二》的内容,阐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重逢》选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复活》,文中写了作为陪审员的贵族聂赫留朵夫,与被其始乱终弃的安娜十年后的监狱重逢。
B.《墙上的斑点》是英国意识流作家伍尔夫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主人公看见墙上的斑点,然后以此为线索,引发意识的流动,产生一系列幻觉和遐想。
C.《秦晋崤之战》选自《左传》,故事生动曲折,情节错落有致,主要由王孙满哭师、蹇叔观师、弦高犒师、秦军败师和晋公释囚等故事套合而成。
D.《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文中描写了冯谖弹铗而歌,焚券市义,营造三窟的事迹,展示了一位深谋远虑,具有远见卓识的战国奇士的风采。
二、文言基础知识及文言文阅读(26分)
(一)7.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3分)(▲)
A.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游览)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座、所).. 凌万顷之茫然(越过)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加速)..B.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竟)萦青缭白,外与天际(边际)..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长久的)六国互丧,率赂秦耶(都)..C. 纵一苇之所如(任凭)苏子愀然,正襟危坐(端正).. 故为之文以志(记)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更加)..D.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思慕)胜负之数,存亡之理(道理).. 后秦击赵者再(两次)杳不知其所之也(远)..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九牛坝观抵戏记
彭士望
①树庐叟负幽忧之疾于九牛坝茅斋之下。戊午闰月除日,有为角抵之戏者,踵门告曰:“其..亦有以娱公?”叟笑而颔之。因设场于溪树之下。密云未雨,风木泠然,阴而不燥。于是邻周氏之族、之宾、之友戚,山者牧樵,耕者犁犊,咸停释而聚观焉。
②初则累重案,一妇仰卧其上,竖双足承八岁儿,反覆卧起,或鹄立,合掌拜跪,又或两肩接足,儿之足亦仰竖,伸缩自如。间又一足承儿,儿拳曲如莲出水状。其下则二男子、一妇、一女童与一老妇,鸣金鼓,俚歌杂佛曲和之。良久乃下。又一男子登焉,足仍竖,承..一梯可五级,儿上至绝顶,复倒竖穿级而下。叟悯其劳,令暂息,饮之酒。.
③方登场时,观者见其险,咸为股栗,毛发竖,目眩晕,惴惴唯恐其倾坠。叟视场上人,皆暇整从容而静,八岁儿亦斋栗,如先辈主敬,如入定僧。此皆诚一之所至,而专用之于习,惨淡攻苦,屡蹉跌而不迁,审其机以应其势,以得其致力之所在;习之又久,至精熟不失毫.芒,乃始出而行世,举天下之至险阻者,皆为简易。夫曲艺则亦有然者矣!以是知至巧出于至平。盖以志凝其气,气动其天,非卤莽灭裂之所能效。此其意,庄生知之,私其身不以用于天下;仪、秦亦知之,且习之,以人国戏,私富贵,以自贼其身与名。庄所称伯昏瞀人临千仞之蹊,足逡巡垂二分在外,吕梁丈人出没于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之间,何莫非是?.其神全也。叟又以视观者,久亦忘其为险,无异康庄大道中,与之俱化。甚矣,习之能移人也!
④叟因之重有感矣。先王之教,久矣夫不明不作,其人恬自处于优笑巫觋之间,为夏仲..御之所深疾。彼固自以为戏,所游历几千万里,高明巨丽之家,以迄三家一巷之村市,亦无..不以戏观之,叟独以为有所用。固哉,王介甫谓鸡鸣狗盗之出其门,士之所以不至!患不能致鸡鸣狗盗耳,吕惠卿辈之谄谩,曾鸡鸣狗盗之不若。鸡鸣狗盗之出其门,益足以致天下之奇士,而孟尝未足以知之。信陵、燕昭知之,所以收浆、博、屠者之用,千金市死马之骨,而遂以报齐怨。宋亦有张元、吴昊,虽韩、范不能用,以资西夏,宁无复以叟为戏言也。悲夫!
注:(1)彭士望(1610—1683年),字躬庵,一字树庐,南昌(今江西南昌)人。(2)抵戏:古代一种技艺表演,类似今天的摔跤,也泛指杂技。
(有删改)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叟悯其劳,令暂息 悯:哀怜 .B.屡蹉跌而不迁 迁:升迁 .C.为夏仲御之所深疾 疾:痛恨 .D.以迄三家一巷之村市 迄:至于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除日”,一般指农历年最后一天,俗称“年三十”,又称“岁除”“除夕”。但文中指的是戊午闰月的最后一天。
B.“金鼓”,古代军队作战时离不开金鼓,如鸣鼓而攻、鸣金收兵;亦泛指金属制乐器和鼓。文中指的是后者。
C.“仞”是古代表长度的单位,相当于七尺或者八尺。古代表长度的单位还有丈、寻、锱、铢等。文中指瀑布的高度。
D.“优笑”,指古代以戏谑为业的艺人,他们的动作滑稽可笑,又称为“俳优”“优伶”。文中指角抵戏帮的艺人们。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角抵戏帮主来为树庐叟表演,树庐叟笑着点头答应,这场表演吸引了很多村民观看,让观众看得胆颤心惊。
B.角抵戏表演惊险万分,场外观众都吓得两腿发抖,头发直竖,目眩头晕,就连场上的八岁儿也不例外。
C.作者所说的“习之能移人也”,既指表演者平日里的训练提升了技艺,也指观众长时间观看惊险表演,也不再害怕了。
D.表演者和世人都只将角抵戏当作一种娱乐,然而作者认为角抵戏和“鸡鸣狗盗”一样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技能。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患不能致鸡鸣狗盗耳,吕惠卿辈之谄谩,曾鸡鸣狗盗之不若。(3分)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六国论》)(4分)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4分)▲ 12.请根据第③段,简要概括表演者取得成功的原因。(3分)
▲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5题。
洛中晴月送殷四入关
刘希夷
清洛浮桥南渡头,天晶万里散华洲。晴看石濑光无数,晓入寒潭浸不流。微云一点曙烟起,南陌憧憧遍行子。欲将此意与君论,复道秦关尚千里。
注:①刘希夷,初唐诗人。殷四:诗人的同乡晚辈。②濑:从沙石上流过的急水。③憧憧:往来不定的样子。
13.请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3分)
▲ 14.颔联中“晴月”有怎样的特点?诗人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4分)
▲ 15.尾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8分)
(1)蚓无爪牙之利,▲,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2)一肌一容,尽态极妍,▲,而望幸焉。(杜牧《阿房宫赋》)(3)▲,望美人兮天一方。(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乐》)
(5)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6)至于夏水襄陵,▲。(郦道元《三峡》)(7)▲,则不复也。
(《论语》)
(苏轼《赤壁赋》)
③
②
①
(辛弃疾《永遇(8)▲,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五、现代文阅读(27分)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7分)
①世界不能选择。我们用眼睛跟随极端的严冬那沾满血迹的骇人的行列,直到它走过去。春天不能抑制,任何力量都不能使鸟儿悄然,不能阻止大野鸽的沸腾,不能滞留美好世界中丰饶的创造,它们不可阻挡地振作自己,来到我们身边。无论人们情愿与否,月桂树总要飘出花香,绵羊总要站立舞蹈,白屈菜总要遍地闪烁,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大地。
②那些强者将跟随冬天从大地上隐遁。春天来到我们中间,银色的泉流在心底奔涌,这喜悦,我们禁不住。在这一时刻,我们将这喜悦接受了!变化的时节,啼唱起不平凡的颂歌,这是极度的苦难所禁不住的,是无数残损的死亡所禁不住的。
③多么漫长漫长的冬天,冰封昨天才裂开。但看上去,我们已把它全然忘记了。它奇怪地远离了,像远去的黑暗。看上去那么不真实,像长夜的梦。新世界的光芒摇曳在心中,跃动在身边。我们知道过去的是冬天,漫长、恐怖。我们知道大地被窒息、被残害。我们知道生命的肉体被撕裂,零落遍地。所有的毁害和撕裂,啊,是的,过去曾经降临在我们身上,曾经团团围住我们。它像高空中的一阵风暴,一阵浓雾,或一阵倾盆大雨。它缠在我们周身,像蝙蝠绕进我们的头发,逼得我们发疯。但它永远不是我们最深处真正的自我。我们就是这样,是银色晶莹的泉流,先前是安静的,此时却跌宕而起,注入盛开的花朵。
④生命和死亡全部不相容。死时,生便不存在,皆是死亡,犹如一场势不可挡的洪水。继而,一股新的浪头涌起,便全是生命,便是银色的极乐的源泉。
(节选自劳伦斯《鸟啼》)
17.请根据第①小节,简要概括春天的特点。(2分)
▲ 18.文中用第一人称“我们”来叙述,有什么作用?(2分)
▲ 19.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的含意。(3分)
▲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0~23题。(20分)
废墟上的雄鹰和蝴蝶
迟子建 ①在墨西哥城国民宫观看壁画大师里维拉的作品,那斑斓的色彩,汹涌澎湃的气势,立刻让你觉得你与大手笔相逢了。这数十米长的巨幅壁画,向我们展现的是20世纪40年代以前墨西哥民族历史的风云画卷,画面上刀光剑影,战马、铠甲、长矛、弓箭、炮火、枪支,硝烟,向我们讲述了不同时代的血雨腥风。相比于这些充满了战争意味的壁画,我更喜欢二层回廊的几幅作品,那里有头戴花冠的神灵,染布和造纸的妇女以及持锹种玉米的男人。环绕着他们的,是火山、庙宇、水渠和树木。这些风景和人物,好像沐浴在晚霞中,给人无以伦比的安详感。
②那一瞬间,两个里维拉站在了我面前,一个是拔剑怒吼的斗士,一个是柔情似水的诗人。
③里维拉不仅仅因为他的壁画在墨西哥家喻户晓,还因为他的第三任妻子,也就是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和热爱的著名画家——弗里达·卡洛。
④弗里达·卡洛出生于墨西哥,6岁时患小儿麻痹,18岁遭遇车祸,一根钢柱刺穿了她的骨盆,全身十多处骨折。这次事故造成的恶果,使她一生经历了大大小小三十多次的手术。然而病床和轮椅并没有囚禁她,卡洛奇迹般地站了起来。她在自己的蓝屋中作画。蓝屋是卡洛的出生地,也是她的死亡地。卡洛的作品,大多诞生在这里。蓝屋外的墙壁是一色的海蓝色,花园里生机盎然。这亘古常青的海蓝色和这绿树红花的花园,对比起卡洛伤残的一生,总让人有些压抑和忧伤。
⑤展厅里有很多幅卡洛不同时期的照片,她那几乎连成一体的漆黑浓重的一字眉、深沉明净的大眼睛、似笑非笑的唇角、微翘的下巴,看上去是那么的坚毅、高贵而冷艳。卡洛因为不堪病痛的折磨,依赖上了烈酒、香烟和麻醉品,它们像火焰一样为她照亮了画布时,也让她的身体经受了一次又一次静静的焚烧,将她无声地推到了悬崖边。同行者中,有人在寻找那幅几乎成为她的代表作的《断裂的脊柱》,可我不想再看刺中卡洛的钢柱,不想看她的眼泪和遍布于身的钢钉,因为已看到的画作中,她那裸露着的滴血的心脏,身上横插着的箭矢,以及那哀怨而不屈的眼神,已深深刺痛了我。
⑥1954年,她画了《生命万岁》。画面是剖开的西瓜,汁液旺盛,鲜浓欲滴,那些满月、半月和锯齿形的刀痕,触目惊心。与其说这是一幅静物画,不如说这是卡洛的一幅自画像。她的一生,正是这样,刀痕累累,鲜艳夺目。辞世的最后一天,卡洛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我希望离世是快乐的,我希望永不再来。”
⑦卡洛是不会再来的。她和她的作品,带着鲜明的个性色彩,无法模仿和复制,已成传奇和经典。卢浮宫收藏的首位拉美画家的作品,就是卡洛的自画像《框架》。卡洛的作品尖锐、深刻、如梦似幻,法国超现实派领袖布鲁东称卡洛的作品充满了超现实的意味,可卡洛说:“我不是什么超现实派,我画的只是自己,我所经历的一切。”这句掷地有声的回答,可以看出卡洛确实是一个桀骜不驯的天才。这也说明,任何的流派,对于天才的双足来说,都是可笑的小鞋。
⑧里维拉和卡洛,是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在我眼里,他们就是废墟上的精灵。里维拉为了复兴墨西哥文化,在废墟上翱翔,以强健的翅膀,搏击出一片幽深广阔的艺术蓝天;而卡洛置身“废墟”上,在蓝屋里曼妙起舞,浅吟低唱„„
(有删改)
20.请简要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 21.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的含意。(4分)
▲ 22.卡洛画作具有怎样的“个性色彩”?请结合全文概括。(6分)
▲ 23.探究标题“废墟上的雄鹰和蝴蝶”的意蕴。(6分)
▲
六、作文(9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人生中有很多考试,每个人的试卷不尽相同,答案也不尽相同。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 语文学科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语言文字运用及课文内容理解(18分)
1.(3分)A(刻意:用尽心思;故意:存心,有意识地。灵活:不呆板,不拘泥于固有模式;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往往指人或思想。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高山仰止:指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2.(3分)B(①端午节 ②元宵节 ③重阳节 ④七夕节)
3.(3分)B(⑤句与首句形成对比,引出话题“中国画中的荒寒”。④③②句进一步阐释“中国画中的荒寒境界”,④③句与②句形成对比。⑥①句探求“中国画家热衷于选择冷寒对象的原因”。)4.(3分)B 5.(3分)C(没有“借代”。)
6.(3分)D(A.应为“玛丝洛娃”;B.意识流小说没有明显的线索;C.应为“蹇叔哭师、王孙满观师”)
二、文言基础知识及文言文阅读(26分)
7.(3分)C(A.速:招致;B.际:交会;D.数:命数,命运)8.(3分)B(迁:改变)9.(3分)C(锱铢是重量单位)
10.(3分)B(“八岁儿”亦“暇整从容而静”)
11.(1)(3分)担心不能招致鸡鸣狗盗之徒倒也罢了,只怕吕惠卿之流的献媚奉承和巧言欺骗,甚至连鸡鸣狗盗之徒都不如。
评分建议:“致”、“曾”、句意通顺,各1分。
(2)(4分)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而被杀,邯郸成为秦国的郡邑,可惜它使用武力却不能坚持到最后。
评分建议:“洎”、“诛”、“为”、句意通顺,各1分。
(3)(4分)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实际上未曾消逝;月亮时圆时缺,都能月亮本身终究没有增减。
评分建议:每句两分,意对即可。
12.(3分)(1)心志专一(矢志不渝)(2)刻苦训练(反复练习)(3)聚精会神
评分建议:一点一分,意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3.(3分)(1)交代送别的地点和时间,写出了晴月明亮的特点。(2)照片应题目。(3)为下文的送行作铺垫。
评分建议:一点一分,三点满分,意对即可。
14.(4分)皎洁、明亮。(1分)诗人用了衬托手法(或侧面描写)(1分),通过描写石上急水闪闪发光(1分)与路上行人往来不定(1分)来衬托出这一特点。评分建议:一点一分,四点满分,意对即可。
15.(4分)(1)洛中晴月送人远行,表达了对离人的依依不舍之情;(2)前途尚远须早行,表达了对晚辈的谆谆教诲之意。
评分建议:一点两分,两点满分,意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6.(1)筋骨之强(2)缦立远视(3)渺渺兮予怀(4)烽火扬州路
(5)猥自枉屈(6)沿溯阻绝(7)举一隅不以三隅反(8)征蓬出汉塞
五、现代文阅读(27分)
(一)17.(2分)(1)不可抑制,不可阻挡。(2)不以人情为转移。
评分建议:一点一分,两点即满分,意对即可。
18.(2分)(1)能够更好地表现内心感受。(2)能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感同身受。
评分建议:一点一分,两点即满分,意对即可。
19.(3分)“它”指缠在我们周身,逼得我们发疯的冬天;“真正的自我”指涌起银色晶莹泉流的春天;这句话表明了客观世界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冬去春来的自然规律势不可挡。
评分建议:一点一分,三点即满分,意对即可。
(二)20.(4分)(1)内容上:写出了里维拉作品的不同风格,表达了作者对画家的崇敬之情。(2)结构上:承接上文对壁画大师里维拉作品的描写,引起下文对里维拉和卡洛的介绍。评分建议:一点两分,两点即满分,意对即可。
21.(4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表现出卡洛确实是一个桀骜不驯的天才,(1分)她的作品不受任何束缚,不会被那些流派的模式所限制。(2分)评分建议:手法一分,含意三分,意对即可。22.(6分)(1)充分表现自我;(2)充满超现实的味道;(3)表现不屈的精神;(4)具有墨西哥民族风格。
评分建议:一点两分,三点即满分,意对即可。
23.(6分)(1)“废墟”,既指画家里维拉所要复兴的墨西哥旧文化,也指卡洛所遭受的不幸和她残缺的身体。(2)“雄鹰”指里维拉。里维拉为了复兴墨西哥旧文化,像“雄鹰”一样在废墟上翱翔,表现了里维拉的爱国情怀和深刻的民族性。(3)“蝴蝶”指卡洛。卡洛遭受不幸,身体残缺仍坚持创作,像“蝴蝶”一样在蓝屋奋斗,表现了卡洛的坚强勇气和不屈精神。
评分建议:一点两分,三点即满分,意对即可。
六、作文(70分)
24.参照2017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判分。
第三篇:河南省濮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连部分
第Ⅰ卷 阅读题(9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大范围雾霾日按期主要出现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由于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雾滴提供了吸附和反应场所,加速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冷空气来临,风速增加,雾霾逐渐消散。研究表明,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发展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2009年11月3-8日的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具有显著阶段性特征,是一次持续时间长、阶段性特征明显的雾霾混合性天气。本次持续性雾霾天气的第一阶段是霾阶段,该阶段PM2.5浓度增加是影响雾霾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因素;第二阶段是大雾阶段,该阶段相对湿度增大是导致能见度下降的重要因素,在持续性大雾天气的静稳条件下,导致PM2.5浓度累积增加;第三阶段后,由于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大雾天气结束。可以看出,雾霾过程能见度的变化和相对湿度、PM2.5浓度、温度、风速的变化具有很好的阶段性对应关系。相对湿度与能见度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负相关线性关系。由于温度决定了相对湿度的水平,因此温度与能见度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相对湿度与能见度的关系;而从整个过程来看,PM2.5与能见度是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在第一阶段PM2.5对能见度影响的速率要明显高于第二阶段,而在第二阶段中,PM2.5对雾霾能见度的影响水平几乎保持不变。风速与雾霾能见度是正相关的线性关系,从整体上看,风速越大能见度越好,而从风速对能见度影响的线性趋势上看,第一阶段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速率要大于第二阶段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速率,第三阶段能见度随着风速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反映出风速对雾霾过程能见度的转好有重要的作用。
以北京为例。研究发现:无论是年均水平还是月均水平,霾日都要远远高于雾日,说明霾天气比雾天气对北京的影响更为严重。从月际变化上来看,大雾天气月变化十分明显,更集中于10-12月份;而霾天气在各月差异相对较小,除8-10月份的其他各月均有较多霾天气出现。从空间分布来看,雾霾天气在北京东南及城区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北京西北部雾霾发生频率最低、强度最小。城区和东南地区是霾天气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而大雾天气虽然在东南发生频繁,但是大雾强度在城区相对较弱,在城区的西北和西南大雾强度最大。
雾霾天气频繁发生,对城市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农业生产等带来的影响日益显著,极易酿成雾霾灾害。同时,由于大部分严重的雾霾天气一旦形成往往很难消散,此类持续性雾霾天气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往往尤其严重,并容易带来较强的社会负面影响。2011年,雾霾天气第一次入选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反映出社会公众对雾霾天气关注程度的进一步提高。雾霾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是雾霾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性工作,对于雾霾防灾减灾和雾霾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读秀网《雾霾天气的影响及对策》)
1.下列对于雾霾天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雾霾频繁发生对城市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农业生产等一项较大。
B.雾霾天气的大范围出现,主要是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造成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
C.雾霾天气迅速形成污染的重要环节是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和颗粒物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生成的相互作用。
D.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最后的消散往往受到冷空气入侵的影响,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气象条件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从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的雾霾天气过程来看,雾霾过程能见度的变化和相对湿度、PM2.5浓度、温度、风速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阶段性对应关系。
B.在持续性雾霾天气的真个过程中,PM2.5与能见度是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在第二阶段,PM2.5对雾霾能见度的影响水平几乎保持不变。
C.北京的雾霾天气有以下特点:霾日多,雾日少;霾日分散,雾日集中;雾霾天气中,大雾在东南地区发生频繁,但强度在城区相对较弱。
D.在持续时间长的雾霾混合性天气的全过程中,相对湿度、低温度与能见度保持稳定的负相关线性关系,风速与雾霾天气能见度的关系则成正相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尽管雾霾天气在北京东南及城区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但是雾天气和霾天气对这些地区的影响却有着明显不同。
B.大部分严重的雾霾天气一旦形成,往往很难消散,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很大,容易写出雾霾灾害。
C.雾霾天气入选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体现了民众关注度的提高,也可以反映出政府关注民生、直面问题的工作态度。
D.频发的雾霾天气极易酿成雾霾灾害,如果对它的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那么,这将对我们开展防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皮龙荣,字起霖,一字季远,潭州醴陵人。淳祐四年进士。历官主管吏部架阁文字,授..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资善堂直讲。入对‚请以改过之实,易运化之名,一过改而一善著,百过..
A.皮龙荣敢于直言上谏。他向皇上请求用改正过失的实际行动,取代运行教化的虚名,获得皇帝认可并晋升官职,其后也多次因谏言获得皇帝嘉许。
B.皮龙荣尽责于皇子教育。他先后担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资善堂直讲、太子宾客等教育皇子的官职,还劝谏皇帝要在宫中用自己的言行教导忠王。
C.皮龙荣屡次被同僚弹劾。景定四年,皮龙荣因被曹孝庆弹劾而罢官;咸淳元年,皮龙荣以旧职做负责祠庙祭祀的官,又先后被陈宗礼、林拾弹劾。
D.皮龙荣有才略且性格刚直。皮龙荣精通《春秋》,且著有三十卷文集,还曾任度宗的老师;他不肯屈从于贾似道,也不同意柳岳封赠谥号的请求。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天下岂无廉者,愿陛下崇奖之以风天下,执赏罚之公以示劝惩。(5分)(2)帝偶问龙荣安在,贾似道恐其召用,阴讽湖南提点刑狱李雷应劾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1分)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意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8.“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5分)
9.“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是“,?”
(2)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促和个体渺小的两个语句是“。”
(3)《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余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连个语句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4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20分)
叩土问土 石红许
(1)那一堵堵泥土筑造的高大墙壁,一扇扇镶嵌其上排列齐整的窗户,像历史老人从宋
说点感谢之类的甜言蜜语,怎么过意得去?
(10)土是土楼的总导演,以灰黄的色泽把土楼梳妆打扮成展示地方文化的主角,将一方山水演绎得异常灵秀、耐人寻味。土是古代八音之一,难怪作家陈世旭说,土楼像埙一样,是一首凝固的土的古歌。
⑾土,原来还是一首歌。
⑿我悄悄登上洪坑村的一座四层土楼,一层一层漫步,顺手摸一摸土墙、拍一拍木质扶栏,深深呼吸土楼散发的古老气息,仿佛有哪一间小土房是为我设置的、一直在那里等我斯斯文文走进去。我觉得,这样才算真正贴近了土楼,贴近了古老的文化。在土楼的回廊上,我的脚步尽量迈得很轻很轻,生怕不小心弄痛了她的肌肤,惊醒了她的梦境。我想,不晓得在土楼睡一宿是什么感觉,土楼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滋味,听说“土楼的夜晚特别短”,是真的吗?
⒀我相信,至今仍然生活起居在土楼里的人,是一群幸福的人。土是辽阔的地平线,在这里,它一改常态,挺立腰杆,呵护子民。住在四面环土的屋檐下,与土为邻,与自然融于一体,接地气,通天脉,人一定觉得很踏实、舒适、安逸、清净、宁静。
⒁面对土楼,我对土的理解,如绵绵松软的土壤经过时光的过滤,在慢慢升华。(1)简析第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6分)
①土楼像埙一样,是一首凝固的土的古歌。(3分)②生怕不小心弄痛了她的肌肤,惊醒了她的梦境。(3分)
(3)文章最后一段,作者面对土楼,说对“土”的理解,在“慢慢升华”。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认识。(8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20分)
尘封的时光 李培俊
姥爷死于1948年10月18日,这个日子准确无误,不容置疑,因为,姥爷死后第三天,人民解放军大举攻城,没怎么费劲便解放了郑城。解放郑城,姥爷和姥姥功不可没,他们事先绘制了敌32师的布防图,秘密送至攻城部队,战役才如此顺利。
但是,姥爷却死于郑城解放前夕,没有看到郑城解放。对于姥爷的死,大致有这么两种说法:一说,在敌32师任作战参谋的姥爷绘好郑城布防图后,借夜色掩护出城,前往解放军驻地。出城不久,即与情报处长花雨楼相遇,被严刑拷打致死。一说,是在传送情报途中,与我军侦察员发生误会,误认为是32师的特务,被乱枪打死。
不管哪个版本,姥爷都算得上解放郑城的英雄,是革命的有功之臣。可在郑城烈士陵园的纪念碑上,却没有姥爷的名字,好像把他给忘了。这让郑城人十分不平。人们对姥姥说,民政局的人是吃干饭的?姥爷是为咱郑城牺牲的,纪念碑为什么不刻姥爷的名字?姥姥面无
抚着我的头发,说,妞,其实,你姥爷该死,你知道吗?我用枪指着你姥爷的时候,从他眼神里看到了软弱,看到了绝望,他不想离开这个世界了。因为这个世界上有我,有他爱着的人。失去了这个世界就失去了我,他不想失去我啊„„可我不想让你姥爷当叛徒,当罪人,在他即将下跪的那一刻,我射出了那颗子弹,保住了他的名节„„姥姥还说,妞,答应姥姥,替姥爷守住这个秘密,行吗?啥时都不要说出去„„
当天晚上,姥姥走了。像放下千斤重负似的,姥姥走得了无牵挂,走得安详坦荡。(1)小说突出了姥姥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2)在文中,姥爷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3)分析文章划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4分)
①姥姥面无表情,木然看着别处,轻描淡写地说,算了算了,陈谷子烂芝麻了,还提这一嘴干啥。
②像放下千斤重负似的,姥姥走得了无牵挂,走得安详坦荡。
(4)小说结尾姥爷临终的秘密出人意料,但前文有多处铺垫或暗示,请找出来,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6分)13.名著阅读。(5分)
《家》中高老太爷死后,瑞珏的产期到了,陈姨太借口“血光之灾”,要瑞珏去城外生孩子,接下来瑞珏这样了,觉新什么表现,请简述之。(不超过100字)
第Ⅱ卷 表达题(60分)
四、写作(60分)
14.请以“珍惜”为题目作文。立意自定,写一篇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700字左右。(60分)
高一语文期末(A)考试参考答案
12.(20分)(1)(4分)①挚爱姥爷。姥姥一直守护着姥爷的坟茔;②安详坦荡。几十年来,姥姥过得平静、安闲,淡泊名利;③深明大义,忠于革命事业。为了送出情报,保住姥爷的名节,忍痛向姥爷开枪。④自尊、爽快。断然拒绝领取抚恤金,拒绝给姥爷迁坟。(2)(6分)姥爷作为文中的一个次要人物,结构主要起到一个穿插情节的作用,为我们展示一个敌后隐蔽战线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从侧面突出了姥姥这个主要人物;在表现主题上表现了敌后战争的残酷。
(3)(4分)①运用了语言和神态描写的手法,表现了姥姥的隐忍,不想让人再提起那让人伤心的过往。②运用了比喻、夸张的表现手法,表现了姥姥把存了一辈子的话说出之后的解脱,表现了姥姥的坦诚和坚强。(其他合理说法亦酌情给分)
(4)(6分)①郑城人为纪念碑上没有姥爷的名字鸣不平时,姥姥却轻描淡写地说算了。②姥姥力阻民政局迁坟,拒绝收下抚恤金。③姥姥对我说,揭开姥爷的谜底,她和姥爷都不会安宁。④姥姥对郑城地下党负责人隐瞒了姥爷的所有临终细节。(4分)效果:多处铺垫或暗示使情节发展既出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故事显得起伏跌宕而又严谨真实,增强了本小说故事和人物的艺术感染力。(2分)(其他关于效果的说法合理亦给分)13.(5分)(示例)觉新流着泪答应了长辈陈姨太等的要求,让瑞珏到城外去生孩子,还要过一座桥,瑞珏只好搬到一个城外阴暗潮湿的新居。后来瑞珏在城外难产而死,但是张嫂等最终也没让觉新进月房,觉新因未能见上瑞珏一面悲痛欲绝。14.(60分)作文评分可参考2016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文言文译文:
皮龙荣字起霖,又字季远,潭州醴陵人。淳佑四年进士。历任官职为主管吏部架阁文字,升迁宗学谕,授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资善堂直讲。入朝奏对,请求“用改正失误的实际行动,取代运行教化的虚名,一处失误改正了那么一处优点就突出了,一百处失误改正了那么一百处好的地方就融合成一片了。”升迁秘书郎,升任着作郎。入朝奏对,顺便提到真德秀、崔与之的廉洁,龙荣説:“如今天下难道没有廉洁的人?希望陛下给予他们很高的奖励来教化天下,实行公正的赏罚来表明劝善惩恶的态度。”皇帝认为説得对。征召进京,升迁侍右郎官兼资善堂赞读。又升迁吏部员外郎兼直讲。入朝奏对,説:“忠王的学业,希望陛下在宫中用自己的言行教导他。”皇帝赞赏采纳。升迁将作监兼尚右郎官,秘书少监兼吏部郎中,宗正少卿、起居郎兼权侍左侍郎,兼给事中,吏部侍郎兼赞读,封醴陵县男。升迁集贤殿修撰、提举太平兴国宫。召见,晋为刑部侍郎,加官宝章阁待制、荆湖南路转运使,代理刑部尚书兼翊善。景定元年四月,拜授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进封伯爵。代理参知政事兼太子宾客。二年,拜授参知政事,仍兼太子宾客,封寿沙郡公。三年,罢免出任湖南安抚使,判潭州。四年,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因右正言曹孝庆弹劾被罢免。咸淳元年,以旧职做祠禄官。殿中侍御史陈宗礼、监察御史林拾先后弹劾,削夺一级官阶。有一天,皇帝偶然问起皮龙荣在哪里,贾似道怕他被召见任用,暗地指使湖南提点刑狱李雷应弹劾他。李雷应到任,011-
第四篇:2015-2016学年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5年秋季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
第1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古代社会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出行者常常三年五载不得回归,甚至在出行中出现问题,因而中国古代人特别重视离别,对离别有一种特别特殊的感受。三年五载乃至更长时间的离别,不知中间会发生多少故事,会有多少凶险,于是,一种祭祀路神、祈求平安的仪式出现了,这就是路祭,古人称之为“祖”或“道”,或“祖饯”。
祖饯活动的形成,据东汉崔寔记载,与黄帝之子有关。《文选》李善注:“崔寔《四民月令》曰:祖,道神也。黄帝之子好远游,死道路,故祀以为道神,以求道路之福。”祭祀路神的仪式是比较复杂的,第一步是“委土为山”,第二步“伏牲其上”,第三步“酒脯祈告”,最后“乘车躐之”。这四步的顺序都是固定的,它的意思分别是:面对路障、供奉牲醴、祈告平安、毁掉路障。祭祀的目的在于对前行路途上的障碍进行清扫,祈求行人平安。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代社会最初的送行侧重于“祖道”,也就是祭祀路神。在这一活动中,供奉牲醴也即“酒脯祈告”是必备的重要形式。“酒脯祈告”活动之后,释酒祭路,饮酒壮行。在这一活动中,出行者成为祖道活动中的重要角色,而对出行者的关切
也就成为祖道活动中的重要内容,由此,引发了祖道活动中的另一功能:饯送。
《诗经》中具有完整意义上的祖饯诗,应推《邺风》中的《泉水》。这首诗为饯别而作,其内容侧重于“祖”,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祖饯”诗含意并不完全相同。那时的人们,纵使言“饯”,也重在“祖”的意义。毛传在《泉水》篇的传文中说:“祖而舍軷,饮酒于其侧曰饯,重始有事于道也。”元人许谦在《诗集传名物抄》卷二中对《邺风·泉水》进行疏解,解释魏晋之前的人在进行祖道活动中的心态:“軷,谓祭祀道路之神。軷,本山行之名。道路有险阻,故封土为山象,伏牲其上。天子用犬,诸侯羊,卿大夫酒脯。既祭,处者于是饯之,饮于其侧,礼毕,乘车轹而去,喻无险难也。”可见,祖道的意义确实重在“祖”。
虽然重在“祖”,但确实也含有浓重的“饯”意。在这样的活动中,酒精的力量会给人的情绪带来一定的反应,而出行又是如此重要的活动,对于未来的未卜就可能在酒精的力量下引发激动情绪,渐渐地,话别、伤离、不舍、激励等等情绪逐渐注入祖道活动中,于是,祖道的内容渐渐丰富起来。
周秦以来,离别时送人以言,作为一种“仁人”“君子”的表现,是得到人们认可的。久而久之,这种临别赠人以言就形成了一种规范或曰传统。当临别“赠人以言”以“作诵”“作颂”的形式出现时,送别诗便随之产生。《诗经·大雅·崧高》中有“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便是对临别以诵诗形式“赠人以言”的情形的精
确记述,而《诗经·大雅·烝民》的“四牡骙骙,八鸾喈喈。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则是对送别诗艺术性的评判,是对“作诵”所起的安慰行人的价值的肯定。临别“作诵”可以称为中国古代送别诗的滥觞。
(节选自吴淑玲《古代送别诗的成长历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人重视离别,是因为当时社会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出行之人三五年不能回归,自然在出行中都会发生一些故事,遇到许多凶险。
B.祖饯活动的形成与黄帝之子有关,据崔寔《四民月令》说:“祖,道神也。黄帝之子,好远游,死道路,故祀以为道神,以求道路之福。”
C.从祭祀路神的目的“清扫路途上的障碍,祈求行人平安”而言,古代最初的送行侧重的并不是离别的感伤,而是祭祀路神。
D.《诗经》中就有祖饯诗,如《邺风·泉水》就是为饯别而作,其内容侧重于“祖”;《诗经·大雅·崧高》中有对临别以诵诗形式“赠人以言”情形的精确记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出行出现了一种祭祀路神、祈求平安的仪式,这仪式就是路祭,它又被称之为“祖”、“道”、“祖饯”。
B.祭祀路神的仪式先后有固定的四个步骤:“委土为山”、“伏牲其上”、“酒脯祈告”、“乘车躐之”。因活动的重要角色是出行者,整个活动以饮酒壮行为中心展开。
C.祖道活动的第一个功能是祭祀,第二个功能是饯送。这两个功能虽不能并驾齐驱,但是却和谐地统一在祖道活动中。
D.中国古代送别诗的内容是从最早的路祭活动发展而来的,临别“作诵”成为中国古代送别诗的滥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元人许谦在《诗集传名物抄》卷二中对《邺风·泉水》的疏解可以得知,古人祭祀路神的“牲醴”是有讲究的,即“天子用犬,诸侯羊,卿大夫酒脯”。
B.供奉牲醴是祖道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形式。“酒脯祈告”之后还要释酒祭路,饮酒壮行。在活动中,出行者自然是重要角色。
C.祖道活动内容的丰富离不开酒。酒精的力量会给人的情绪带来一定的反应。话别、伤离、不舍、激励等等情绪随着酒逐渐注入祖道活动中。
D.从《诗经》可以看出,周秦时期临别赠人以言的做法作为一种“仁人”“君子”的表现,得到了普遍认可,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规范或曰传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B.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C.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D.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5、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岁在壬戌。壬戌,属干支纪年,甲乙丙丁等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等十二个符号叫地支。
B.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因斗宿和牛宿相距较近,古人常其并列在一起。星宿是汉族民间信仰和道教崇奉的星神。
C.白露,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天气转凉,《礼记》说:“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D.羽化,传说成仙的人能飞升,像长了翅膀一样。相传古代修道士修炼到极致,跳出生死轮回、生老病死,是谓羽化成仙。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写自己在辽阔的江面泛舟,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而行,毫无阻碍,简直是远离人世,飘飘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
B.客人的“悲”是从箫声中体现出来的。作者借助了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C.客人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产生了兴亡之感。
D.大自然是个无尽宝藏,可以作为人的精神寄托,所以作者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如“清风、明月”;该取的就要取,如“非吾所有”。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西江月·黄陵庙 [宋]张孝祥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注】这首词是作于宋孝宗乾道四年秋,词人离开长沙改任湖北荆州时,途经黄陵山下,遇风阻所作。
8、词的开头两句写出了湖光秋色的什么特点?传达出词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9、南宋魏了翁盛赞张孝祥的词作极具豪迈气势,这首词是如何体现“豪迈气势”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是诗人真诚的自我表白,“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则表达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景物的渲染烘托表现荆轲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的悲壮情怀和坚定意志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乌桕红叶醉山秋
高旭洲
①秋天最美的风景,莫过于红叶。有人说红叶是挂在树上的红铃铛,人们倾听它秋天的吟唱,有人说红叶是栖息在树枝的红蜻蜒,人们欣赏它美丽的飞翔„„
②大别山的红叶,除了枫叶之美以外,更让我难以忘怀的却是乌桕树叶。每到秋天,山坡上,田野中,山垸边,溪水旁„„乌桕叶红红地灿烂,照耀心中的一片片天地。
③我从小生活在大别山一个叫小溪冲的山垸里,童年的往事一次次被乌桕树叶点亮,美好的记忆让我陶醉畅想。每到深秋,山野的美景总会让幼稚的童年产生许多遐思。特别是当油桐叶落了之后,山上的草木也开始枯黄之际;当秋风吹过山谷,溪水失去激情的飞奔,炊烟也显得袅袅无力之时;在明净的蓝天之下,看田地的庄稼收获之后,还未耕作的荒凉土地中,看一片片乌桕的叶子红了,它给予我新的期待和希望!
④路边的野菊睁开了眼睛,五彩缤纷地点缀在山野之中。秋风轻拂,野菊摇曳多姿,是在为红叶起舞么?闻一阵阵馨香扑鼻而来,忧郁的心灵就有了欢欣。陆游诗曰“乌桕赤于枫”,霜降过后,走进乡村,漫步田野,最惹眼的是乌桕红叶。当枫树还是穿着绿袍的时候,乌桕却穿上了大红袄,橘红、祧红、紫红、土红、酡红,绚丽多彩,流光闪亮。红叶的美景给深山增添渲染的色彩,熟悉的记忆,熟悉的风景,在弯曲的山路上蔓延时光的变幻。一棵棵,一片片一望无际的红红黄黄的彩色景观,如今吸引了多少游者的目光,作为大别山秋季旅游的亮点,乌桕红叶渐渐被世人所认识,奇境奇观也在人们眼前展现。
⑤但有谁知道,乌桕红叶对于一个山里娃的价值。它不仅仅是一种欣赏,或一道景观所能言语的。童年是伴随着山里的一草一木长大的,故乡的乌桕树有我太多太多的回忆。田埂地边遍布的乌桕树,从我有记忆开始,那时还是大集体劳动,无论是插秧还是锄小麦,母亲总是背着幼小的我参加劳动,有时实在太累,便将我放在田地边、乌桕树旁。春夏间的乌桕树上往往有许多毛毛虫,常常爬到身上痒痒难受,身上成片的红班常常刺骨的疼。乌桕叶青青时是有毒的,我们常常不懂事拿在手中玩耍,或者放在身上搓揉,也常是满身肿疼和奇痒。
⑥只有秋天的乌桕树,能够放飞着我们童年的梦幻和遐想,一棵棵,一片片乌桕树叶开始由绿变黄变红,一阵阵秋风过后,遍地的彩色叶片美不胜收,我们总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采撷红叶或捡拾起地上飘落的美丽的叶片,一串串串连起美丽的彩旗,再用竹杆高高挂起,让彩旗在风中飞舞;抑或扛着彩旗在田野比赛奔跑。红叶燃烧着我们童年的一个个梦想。
⑦深冬,乌桕叶落了,乌桕籽从黑色的躯壳里渐渐地显露出了出来,枯秃的乌桕树,稀疏而零落的叶片已遮蔽不了满树的银子样白白的颗粒,那耀眼的光芒,诱惑我们好奇的目光,这父辈们纷纷上树,用柯刀(注:一种刀具)柯下白白的乌桕籽,母亲在地下捡拾银子样的乌桕颗粒,成筐成箩的乌桕籽,送到合作社去卖,白白耀眼的光芒,像一张张欢喜的笑脸,至今在梦里荡漾。
⑧我们捡拾着田埂地边还有许多没有柯下的或没有捡拾的乌桕籽,那是我们捡拾的快乐与希望。乌桕耔是上好的化工材料,相当好卖。我们将它送到合作社去,就会卖得几角或几块钱,那时几角钱就能购得成把的糖果和纸笔,我们常常为捡拾乌桕籽兴高采烈。每每放学回家或节假日,我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到大人们已经捡拾过的地方去捡拾我们的欢乐和书本纸笔。乌桕树又成了我们童年欢乐的见证。
⑨我家兄弟姐妹七人,家中生活一直很困难,父亲为了解决吃粮问题,毅然辞去县里工作,但仍然没有解决粮食问题。大集体时我家也成了缺粮大户,除了上山捡拾山货外,乌桕籽也成了我们学费的来源之一。我们兄弟姐妹七个如果仅靠父母挣一点工分,怎能生活?更谈不上供我们读书,如果没有大山的赐予,我们的生活又是怎样?一切都不敢想象!
⑩人们常说霜叶红如二月花,深山的乌桕叶在我心中,要比霜染的枫叶更美。深秋的乌桕林里,一片片奇观招引城里人不尽的惊奇之时,而身为大山的儿子的我,面对一片片心中难忘的红叶,不仅仅感叹乌桕树给予人们的美景,而且早在心里将乌桕树当成故乡的一部书,用我一生的情感去读去品。
(11)故乡因了红叶,天空更明亮,生活更灿烂,梦想更美丽。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情感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在我心中,故乡记忆里的乌桕叶是秋天最美的风景,我对它有着深厚的情感。
B.乌桕叶留给我童年的记忆,只有小时候拿在手中玩耍或在身上搓揉,结果弄得满身肿痛和奇痒。
C.作者快乐的童年生活与乌桕籽密切关联,印象最深的是捡拾乌桕籽到合作社去卖,购买糖果和纸笔,获得了许多的欢乐。
D.我家兄弟姐妹七人,生活很困难,父亲辞工仍没有解决问题,捡拾乌桕籽就是我们学费的来源。
E.在我心中,乌桕叶不仅仅给人以美景,更是故乡的一部书,值得我用一生的情感去读去品。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四自然段景物描写的特色。(6分)
(3)文中写到“人们常说霜叶叶红如二月花,深山的乌桕叶在我心中,要比霜染的枫叶更美”,作者为什么这样说?(6分)
(4)文章的标题是《乌桕红叶醉山秋》,有人认为应改为《故乡的乌桕树》。你认为哪个标题好?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三十岁的汪涵
我的户籍名是汪建刚,你可以把它的含义理解成“一个刚强的建筑工人的子弟”。
我的名字的来由,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母亲生我在苏州,那可是名传遐迩的人间天堂。
我奶奶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于是总免不了前往江南第一名刹寒山寺,拜拜菩萨,祈求平安,寻求问题的答案。家里要添丁了,自然是一件大事,奶奶去拜拜菩萨是很自然的。拜菩萨的过程中,为了使菩萨能答应自己的请求,她会许下一个愿,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父亲说,许愿有很多的学问和技巧。菩萨每天都要接到很多人间呈递的申请报告.人们的心愿各式各样,或求升官发财,或求六畜兴旺,或求金榜题名,或求伸手不被捉等等。但是,这么多请求,菩萨怎么记得住呢?这就要看申请人对菩萨许愿够不够虔诚,或者够不够奇特了。够虔诚、够奇特的许愿,菩萨才能记住;记住了,才能满足你的请求。
曾经听说过一个真假莫辨的传说,说是在泰国,有一位女士在菩萨面前许愿:如果菩萨能让她中当期的六合彩大奖,她将在菩萨面前跳一次脱衣舞。
诸位,这个愿许得够生猛吧!没过几天,六合彩开奖了,许愿的女士果然中了大奖!当晚她就买来很多黄色的绸缎,做成很大的帷幔,把自己和菩萨围了起来。没过多久,帷幔中就传出了悠扬的音乐„„阿弥陀佛。
诸位看到这里,如果认为菩萨是为了开洋荤,才答应那位女士的请求,那就大错特错了!菩萨什么没见过?况且对于菩萨来说,早已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了。所以,诸位千万不要误会。其实佛是通过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很根本的佛理,那就是有欲求就要舍得。试问没有大舍,何来大得呢?所以说,许愿真是极有讲究的,其中学问非浅。
闲话休叙。奶奶在寒山寺的菩萨面前许愿以后,母亲就平安地生下了我,而且,把我生了一个极其可爱的模样(有儿时照片为证)。我出世以后,奶奶给我取了一个名字,据我猜想,那名字里一定是玄机暗藏。而爷爷却说它不够响亮,就给我另取了一个名字,那就是上面所说的“建刚”,和哥哥的名字“建平”两相呼应。
从此,我就带着“建刚”这个名字,在尘世中浑浑噩噩过了二十一年。现在回想起来,从婴孩到成年不久的那些岁月,我走过的路并不平坦,其间多病多灾,直到有一天——
改革开放以后,湖南的广播电视事业一天比一天发达。1995天,湖南文艺广播电台成立了。当时我正巧在湖南广播电视学校读书,为了丰富课余生活,同时为了身上的钱包到了月底仍然不会瘪下去,我和几位室友决定到文广去应聘客座主持人。
我们几个运气不错,全体都被聘上了。但是一到上节目的时候,我就碰到了问题。
他们说.我的名字不合适。
当时电台的大牌主持人,流行用单名,例如“潘峰、洪涛、海波、柴静”等等?名字个个简洁响亮。我们这一拨聘上的同学,恰好也是取的单名,只有我和另外一位同学例外。而那位同学的复名,也相当符合当时的流行趋势。他叫卓麓山,用“麓山”二字做播音名,听起来就很舒服。“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麓山。”哇噻,这名字多NB!
但是很不幸,我的名字不好用。我开口一说“大家好,我是建刚”,一听就差几个档次。如果哪天心情不好,还很有可能说成“大家好,我是‘见鬼’”。
不行,这名一定要改!
那些天比较寒冷,我的心也随着名字问题的浮现而变得寒冷起来。我一气之下,就说:“干脆我就叫汪寒算了。”但是他们说,汪寒好是好,就是太冷了,不如再改改。我想了一会儿,说:“那就叫汪涵吧!涵是内涵的涵,又不冷,又透着一股子文化味。”
就这样,汪涵诞生了!
阿弥陀佛,自从那次把名字一改,不只是巧合还是菩萨保佑,我的一切都变得顺利起来。其中的奥秘,让我在后来的好长时间里百思不得其解。
每个人都有灵光闪现豁然开朗的时候。
(节自汪涵自传《三十岁的汪涵——仅此而已》)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建刚的含义是一个刚强的建筑工人的子弟,因为“我”不想成为建筑工人,所以在二十多年后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汪涵。
B.文中举泰国一位女士在菩萨面前许愿后来成为现实的故事,是为了表明不管你许的什么愿,只要奇特就能变成现实。
C.“我”出世以后,取的第一个名字并不是建刚,是因为爷爷认为之前的不够响亮,就给我换了一个建刚的名字。
D.“我”从婴孩到成年的那些岁月,走过的路并不平坦,其间多病多灾,这些和名字有关。自从改名汪涵后,一切就变得顺利起来。
E.“我”改名汪涵是因为当时的电台主持人流行用单名,“汪涵”简洁响亮,听起来舒服,并且这个名字透着一股子文化味。(2)作者在文中写了自己的奶奶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和泰国女士许愿的传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6分)(3)本文是一篇自传,有哪些特点?请简要作答。(6分)(4)汪建刚改名汪涵,你是否同意他的做法?请你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生活说明理由。(6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临近年底,12306购票网站验证码的识别难度大,难住了购票旅客。铁道部门对此__________,既不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也不修改验证码设置,的确令人费解。
②在巴黎气候大会上,中国代表在发言中提出作为排放大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__________,并已积极开展行动。
⑤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客观分析了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认为亚洲金融危机或全球金融危机重演之说,实乃__________的夸张之辞。
A.无动于衷
当仁不让
骇人听闻
B.安之若素
责无旁贷
危言耸听
C.无动于衷
责无旁贷
危言耸听
D.安之若素
当仁不让
骇人听闻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故都的秋》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以及对故都之秋的向往眷恋之情。
B.陆蠡在沦陷的上海坚守着自己的文化工作岗位,日本侵略者逮捕他后,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C.《别了,不列颠尼亚》把末代港督乘坐皇家游艇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历史背景中,塑造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D.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作为组织材料的主线,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有广度又有深度,生动地展示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郁达夫的文学活动贯穿了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的几个重要革命时期,__________,以至描写革命风暴的到来。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也是一个跟随时代一道前进的作家。他的作品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部分精神面貌。在艺术上,则侧重于表现自我,带有较浓重的主观色彩。
A.从最初表现青年的苦闷开始,逐渐扩大到反映劳动人民的不幸
B.最初反映劳动人民的不幸,后来扩大到表现青年的苦闷
C.从最初表现劳动人民的不幸开始,逐渐扩大到反映青年的苦闷
D.最初表现青年的苦闷,后来扩大到反映劳动人民的不幸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一贯有朴素的美,他巧妙地运用比喻,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画面的色彩淡中有浓。如写静态的荷花,连用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是写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写②;“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是写③。这些词语全无奇异之处,却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此时此境、此景此物的审美特征。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17、仔细观察下边的一幅漫画,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1)请你简要介绍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0字,3分)
(2)入冬以来,我国华北、东北等地增添许多“霾愁”。请你为治雾霾拟写一条公益广告。(不超过20字,3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60分)
一位学生拜见大师,大师问他:“在人群中有一个人永远不会抛弃你,你知道他是谁吗?”
“是谁?”学生问。
“你!”大师回答。
“你在一生里会遇到很多问题,你知道谁能给你答案吗?”大师问。
“谁?”学生问。
“你!”大师回答。
“你在一生里会遇到很多困难,你知道谁能为你解决那些困难吗?”大师问。
“不知道。”学生回答。
“你!”大师回答。
要求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符合记叙文的要求;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与解析:
1、A(部分概括成了全体:“出行之人三五年不能回归”“发生一些故事,遇到许多凶险”都不是全部)
2、B(“整个活动以饮酒壮行为中心展开”与原文不符,“饮酒壮行”是重要内容,中心应该是“祭祀路神”。见文中“供奉牲醴也即‘酒脯祈告’是必备的重要形式。‘酒脯祈告’活动之后,释酒祭路,饮酒壮行”可知)
3、D(时间有出入。这里说“周秦时期”,而原文说“离别时送人以言,作为一种‘仁人’‘君子’的表现”,是“周秦以来”的事;但“这种临别赠人以言„„形成了一种规范或曰传统”不是“周秦”这个时间段的事,而是“周秦以来”“久而久之”形成的)
4、D(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5、C(白露,指白茫茫的水气)
6、D(选项颠倒了“该取”与“不该取”的内容,文中作者认为:不该取的不取,如“非吾所有”;该取的就要取,如“清风、明月”)
7、(1)箫声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音凄切、婉转、悠长,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或按课文注释“如同不断的细丝”)。(“慕”1分,“余音”1分,“绝”1分,“缕”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
(2)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伙伴,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起用葫芦做的酒器互相劝酒。(“侣”“友”,意动用法,各1分;“渔樵”“属”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
8、词的开头两句写出了湖光秋色的清爽、开阔的特点。(1分)词人以“满载”和“平铺”相对把浩然的湖光和明朗的秋景一并写出,视野极为开阔。(2分)湖光秋色交相辉映,令人心旷神怡,表面写景,实则融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1分)传达出词人行途中的欣喜之情。(1分)
9、月光明净,秋江千里,境界开阔,善用夸张。(2分)“波神留我看斜阳”想象奇特,巧用拟人,化江面遇风浪的愁事为赏景的乐情。(2分)下片前两句直接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明天的期待,而将眼前的“**”看轻、看淡,豁达豪迈的胸怀跃然纸上。(2分)
10、(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2)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3)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1、(1)B项,3分;D项,2分;C项,1分;A项、E项,0分。(B项,概括过于绝对,“乌桕叶留给我童年的记忆”不只有春夏间的“满身的肿疼和奇痒”,秋天的乌桕树还“放飞着我们童年的梦幻和遐想”;D项,与原文不符,第⑨自然段可知,乌桕籽只是“我们学费的来源之一”;C项,概括不全面,第⑥自然段可知,乌桕红叶燃烧着我们童年 的一个个梦想。且“乌桕树又成了我们童年欢乐的见证”中的“又”说明欢乐见证不止这一种)
(2)①运用衬托的手法,先用写“路边的野菊”之美衬托乌桕红叶之美,构成了美丽的秋景图。②运用拟人手法,如“路边的野菊仿佛是睁开了眼睛”,有引用,如“陆游诗曰‘乌桕赤于枫’”。③运用对比手法,“当枫树还是穿着绿袍的时候,乌桕却穿上了大红袄”,将乌桕与枫树对比,突出乌桕叶比枫叶红得更早、更绚丽(说明:枫叶红而乌桕叶更红是衬托,枫叶绿而乌桕叶已红就是对比)。④绘形绘色,注重色彩描绘,表现红叶的奇景奇观。(每答对一条2分,答对3条即可给满分)
(3)①乌桕叶不仅仅是观赏或欣赏一道风景,还承载着我许多记忆,我对它有至深的情感,难以忘怀;②乌桕叶给我带来期待和希望;③乌桕叶燃烧我童年的一个个梦想。④乌桕叶落了,捡拾乌桕籽给我们换来书本纸笔,是我们快乐童年的见证。
(4)【观点一】《乌桕红叶醉山秋》好。理由:①在标题特点看,红叶是秋天最美的风景,以红叶为题既突出了重点,又有诗情画意,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阅读兴趣;②从内容上看,文章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描摹红叶之美,并赋予了红叶更深的内涵:是期盼,是希望;是燃烧的梦想,是欢乐的见证;③从主题上看,文章通过赞美红叶以及追忆与红叶相关的童年往事,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期盼,主题更突出;④结
构上看,文章以红叶开篇,又以红叶结尾,主体部分都与红叶密切相关,结构严谨。
【观点二】《故乡的乌桕树》好。理由:这个标题看似普通,却能很好地统摄全篇内容。文章不仅仅写了乌桕红叶,也用大量文字写了乌桕籽,以乌桕树为题,思路更清晰,与全篇内容更切合:①故乡的乌桕树有我童年的回忆。②乌桕树能放飞我们童年的梦幻和遐想。③捡拾乌桕籽能够给我们换来书本纸笔。④乌桕树是我童年的伙伴和欢乐的见证。(观点鲜明,能概括至少三点理由,给满分8分。答对1点给3分;答对2点给5分。)
12、(1)C项,3分;E项,2分;D项,1分;A项、B项,0分。(A改名和“不想成为建筑工人”没有关系,“不想成为建筑工人”于文无据;B不是为了表明许愿“只要奇特就能变成现实”;D“我”之前“多病多灾”“和名字有关”表述不太确切)
(2)①写奶奶对佛教的虔诚侧面表达出奶奶对孙儿的无私的爱;②阐述了一个佛理,那就是有欲求就要舍得;③为“我”在以后的事业中一天天发展作了铺垫。
(3)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给人以真实感;②插叙有关神话传说,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③语言简洁平实,富有诙谐色彩。
(4)【观点一】同意。①随着时代的发展,名字也应迎合当时取名的风气;②满足职业的要求,为了事业的发展,为自己取一个艺名也是可取的;③改名属于个人私事,别人无权干预。
【观点二】反对。①长辈给孩子取的名字,包含着长辈对孩子的希望,不应随意改动。②名字的改动,抹去了那时的时代印记;③现实生活中,随意改动名字,会给自己带来一系列的麻烦。(观点鲜明,能概括至少三点理由,给满分8分。答对1点给3分;答对2点给5分。)
13、C(A无动于衷: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安之若素:对于危困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时。B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当仁不让: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托,不谦让。C骇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危言耸听: 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14、D(A搭配不当,“以及”改为“并且表达了”;B结构混乱,应改为“他被日本侵略者逮捕后,献出了„„”;C搭配不当,“塑造了„„历史意义”应为“突出了„„历史意义”)
15、A(根据“青年的苦闷”和“劳动人民的不幸”的关系,可以排除BC,再根据下文的“以致”的表述,可以排除D)
16、【示例】①淡月照耀下花朵晶莹闪光;②绿叶衬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③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5分,意对即可,但大意必须是唯一的,符合上下文逻辑)
17、(1)【示例】雾霾遮天蔽日,仍有许多企业“任性”超标排放。环保督查部门揪出了违法企业。(3分)
(2)【示例】①保护环境,驱散雾霾,让天空更蓝,大地更绿。②蓝天拥有清新的空气,人类才能享受美好生活。③生命和蓝天相拥,人类与生态共存。④节能减排,还我碧水蓝天。(3分)
第五篇:河南省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洛阳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2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袅娜(niǎo).荫庇(yīn)横槊赋诗(shuî)义愤填膺(yīng)...B.主簿(bù)嫉恨(jì)
妖童媛女(yuàn)靡室靡家(mí)....C.驯鸽(xùn).帷裳(shāng)否极泰来(pǐ)如椽大笔(chuán)...D.涸辙(hé)裨益(bì)混混沌沌(dùn)旁稽博采(j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点缀 无精打采 B.勖勉 夙兴夜寐 C.嬉游 冯虚御风 D.贻误 责无旁代 急不遐择 惠风和畅 岌岌可危 放浪形骸 沧海一栗 杯盘狼藉 销声匿迹 背道而驰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近代欧美船运公司侵入我国,一叶知秋,波商帮迅速停止了传统的沙船贩运业,转而 经营....轮船运输业,甚至组成了 ▲ 航运表团。
②每晚六时许:城市的马路上来往的车辆不绝如缕,一些马路志愿著站在路口,面带微 笑地....提醒那些准备“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人:为了您的安全,请遵守交通规则!
③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④“将兵之道,身先士卒”,也许,正是将帅们高山仰止的人格魅力,才使得-一批批科技专....家云集麾下,扎根戈壁,为中国航天披肝沥胆,奉献终生。
⑤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老人建国初随丈夫甘其昌将军回到江西老家,当时农村条件极为艰苦,她却安之若素,在乡村教师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为乡亲们办了很多好事。....⑥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加大对干细胞研究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关键技术研发及临床研究上给予重点扶持,完全有理由相信,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倚马可待。....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丑内丑的类型。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5分)
本报讯(记者蒋培玲)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 “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 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城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 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备注:二十四节气依次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署、大暑、立秋、处暑、白菰、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1)把这则新闻压缩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个字。(2分)(2)给二十四节气下定义,不超过60字。(3分)
二、古诗文阅读(41分)(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成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邀,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理若穴,尺寸千里,攒簇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缘白,外与天际,四望如 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悠悠乎与灝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
(1)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4分)(2)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4分)
(3)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 禅山记》)(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风雨 《诗经•郑风》
巩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肢。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注】①喈喈鸡叫的声音。②君子:丈夫。③夷:通“怡”,喜悦。④胶胶:鸡叫声。⑤瘦(ch6u):病愈。
12.赏析诗中的景物描写。(6分)
13.诗歌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8分),(1)总角之宴。,不思其反八《诗经•氓》)
(2)怨灵修之浩荡兮。,谣琢谓余以善淫。(屈原《离骚》)
(3)明明如月,?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枉用相存。(曹操《短歌行》)(4)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不能喻之于怀。(王義之《兰亭集序》)
④
⑤
①
②
③(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苏轼《赤壁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4分)
爱尔克的灯光
巴金
傍晚,我靠着逐渐黯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年前的故居。我认识它们,就像认识我自己。巍峨的门墙代替了太平缸和石獅子,那一对常常做我们坐骑的背脊光滑的雄狮也不知逃进了哪座荒山。然而大门开着,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我望着那同样的照壁,我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我仿佛
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
“长宜子孙”,我恨不能削去这四个字!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被摧残了,许多有为的年轻心灵被囚禁了。许多人在这个小圈子里面憔悴地捱着日子。这就是“家”!“甜蜜的家”!这不是我应该来的地方。
我高兴地来,痛苦地去。汽车离站时我心里的确充满了留恋。但是清晨的微风,路上的尘土,马达的叫吼,车轮的滚动,和广大田野里一片盛开的菜子花,这一切驱散了我的离愁。我不顾同行者的劝告,把头伸到车窗外面,去呼吸广大天幕下的新鲜空气。我很高兴,自己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
忽然在前面田野里一片绿的香豆和黄的菜花中间,我仿佛又看见了 一线光,一个亮,这还是我常常看见的灯光。这不会是爱尔克的灯里照溢来的,我那个可怜的姐姐已经死去了。这一定是我的心灵'的灯,它永远给我指示我应该走的路。
1941年4月(有删改)
15.下列说法中,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我望着那同样的照壁,我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奇异的感情”是离家者归来看 见熟悉的一切的激动心情。
B.“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写了黑暗来临、灯光亮起的感觉,也引人了痛苦的回忆。” C.“但是这‘意外,却毫无怜悯地打击了年轻的心”,“意外”,指偶然,姐姐的偶然而死对自己的打击十分沉重。“意外”加引号,表示突出强调偶然性。
D.“但是清晨的微风,路上的尘土,马达的叫吼,车轮的滚动,和广大田野里一片盛开的菜子花,这一切驱散了我的离愁”,具有象征意味,表明了我到新世界去的决心。
E.巴金的小说《家》中的人物原型很多取自他自己的人生经历,觉新的叛逆热情、觉慧的善良懦弱、鸣凤的以死抗争、梅芬的善良温顺、瑞珏的善良厚道、高老太爷的专制,都带着自己“家”的影子。^ 16.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长宜子孙”四个字,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几个字含义的理解。(4分)
17.这篇散文中,作者写到了哪几种灯光?分别有着怎样的象征意义?(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2分)
蔡元培却选择了辞职。1912年蔡元培就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7月2 日,为抵制袁世凯独裁,向袁当面请辞。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7月3日,因抗议,勋复辟,向黎元洪提出辞职,后复任校长。1919年北京市小学以上各校教职工要求政府以 现金发薪而罢课,教育部未能及时应对,蔡元培与其他各大专院校校长耗名辞职。1920年1月8日,蔡元培再度辞职,直至教育部及北京政府对教职工所提要求完全承认才复职。1928、1929那两年,蔡元培几乎月月在写辞职信:请辞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请辞国民政 府监察院院长,请辞中央政治会议委员,请辞国民政府委员„„有人统计,蔡元培一生辞职有24次之多,其中为北大辞职7次。
我们由蔡元培的生计及态度可以试图接近这位圣贤的心地。著名哲学家杜威曾说:“拿各国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哈佛、哥伦比亚等等,其中在某些学科上卓有贡献的不乏其人;但以校长身份,领导大学对一个民族对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蔡元培的贡献可谓大哉。恩格斯曾称赞但丁:“封建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我们看蔡元培在传统与现代中国转折中的位置,庶几近之。
(有删改)
1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蔡元培一生为国家社会服务,地位不可谓不高,但他没有谋私谋家,常常捐助公益事业,接济困难亲友学生。在其旅居香港之时资助广东籍诗人廖平子。
B.蔡元培不为官场习气所染,自食其力,公派留学无法实现之时,放下身段做家庭教师,还通过同乡同上海商务印书馆商洽,为该馆著文编译。
C.蔡元培不仅是一位敎育家,更是一位以国事为念的国士,每每遇到**、罢工、政变之事,他都能以实际行动表明态度,追求正义不趋附强权荣华。
D.各国名大学的校长在学科上往往卓有贡献,但能领导一个民族产生时代转折的,蔡元培几乎是唯一的;他在这一方面的地位甚至可以与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相提并论。
19.文章说“蔡元培可谓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人”。分析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20.文章标题是“蔡元培的富贵”,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标题内涵的理解。(5分)
五、写作(60分)
21.从小学到现在,我们背诵了大量的古诗文,其中,有很多古人对于家园的描写。古人笔下的家园是怎样的?它们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