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学院.
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学院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张琪安
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理念是当今重大时代命题和理论创新成果,高校质量工程和和谐校园建设已成为社会的关注热点和高校的战略重点。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构建和谐高校的基本要求。只有坚持发展的全面性,才能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为和谐高校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撑;只有坚持发展的协调性,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规模结构与质量效益等关系,才能有效地减少和化解各类矛盾,为和谐高校建设提供良好环境;只有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使和谐高校建设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当前高校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成为建设和谐高校的严重障碍,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途径,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仍需通过发展去解决。
和谐基层学院则是科学发展观在高校基层教学单位实践的核心要点,是大学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也是学院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其建设的核心是环境和谐、发展协调。结合正在组织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联系到基层教学单位的实际,本人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有了一些认识和思考。那么,学院环境和谐、发展协调的主要内涵是什么呢?我们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哪些问题、把握哪些原则呢?以下是个人的理解。
一、环境和谐
一是管理环境的和谐。这是和谐基层学院的前提。要加强制度建设,健全议事规则,规范工作程序,以制度管人,依章治学院;加强学院党政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特别是作风建设,多学习理论和深入师生,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正确认识和认真处理好学院行政、党总支、院长、院长负责制、党政联席会议、院务会议、二级教代会等几者之间的关系,体现集体领导、分工负责、重在落实。
二是人际环境的和谐。这是和谐基层学院的基础。和谐不但包括师生个体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学校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包括学校与社会的和谐等。所以,在构建和谐的进程中,一定要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和文化氛围,为每一位师生员工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要从长远动态的眼光看待今天的合作,多换位思考,多沟通交流,搞好学院领导班子内部的和谐团结;倡导人性化的合作共事之风,互帮互助,促进教职工之间关系的和谐;言传身教,人心思进,促进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不怕事多,理顺情绪,搞好干群之间关系的和谐;注意身心健康、情感顺畅的个体和谐。
三是发展环境的和谐。这是和谐基层学院的关键。要重视内部发展环境的和谐,首先要确保人心稳定,特别要关心青年教职工和困难生、问题生以及就业压力大的毕业生的思想工作。要重视外部发展环境的和谐,要以工作成绩争取学校的关心;主动加强与地方的紧密联系;重视校友资源及其作用的发挥;发挥网页建设和外宣工作的功效。
四是文化环境的和谐。这是和谐基层学院的载体。要重视显性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和谐,要争取学校对校园基础设施和谐建设的支持;相关宣传媒体和阵地可开设“和谐校园大家谈”栏目。要重视隐性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和谐,特别要突出政治方向、科技文化和艺术活动,不断加强健康、高雅、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把握时代性、体现主旋律,弘扬正气、典型引路,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发展协调
一是办学理念的协调。这是发展协调学院的要点。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紧紧依靠教职工办学;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突出内涵建设和质量工程;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重视继承办学传统,又突出创新工作思路;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提倡鼓励科学研究,努力拓展社会服务;处理好领导作用与群众作用的协调,注意挖掘和发挥每一位教职工的潜能和积极性。
二是目标定位的协调。这是发展协调学院的焦点。要注意办学规模与办学质量的协调,特别要注意多层次办学的实际,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注意育人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目标的协调,特别要重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计划、课程建设、毕业生就业等工作;注意学院发展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的协调,特别要重视做好将学院规划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的工作;注意不同学科、专业和学系的发展方向的协调,特别要做好思想观念、人才引进、工作重点与之相适应。
三是重点工作与常规工作的协调。这是发展协调学院的重点。要处理好教学建设与教学工作的协调,在确保教学稳定规范的前提下突出专业建设;处理好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的协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推动科研工作;处理好师资建设与人事工作的协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做好各项人事工作;处理好学风建设与学生工作的协调,以学风建设为抓手做好学生工作;处理好社会服务与成教工作的协调。
四是党政工作的协调。要贯彻落实好学校明确的基层学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要建立完善学院党政沟通协调机制和决策监督机制;坚持党政工作应是合作前提下的各有侧重,建立健全既有利于行政开展工作,又有利于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党政分工协作议事规则和运行机制;重视学院党、政主要领导的协调,多往工作考虑,多从人性尊重考虑。
总之,要充分利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契机,共同努力建设环境宽松、人心向上、发展协调的和谐基层学院,使之成为全院师生生活、工作、学习的美好家园。
第二篇:科学发展观农村教育和谐构建特色校园
科学发展观农村教育和谐构建特色校园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鹤壁市山城区石林乡中心学校校长李振明
遵照中央关于认真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精神,根据山城区教育局党的统一布署,结合石林乡农村教育的现状,我们石林乡教育总支,中心学校在全乡作了统一安排,提出具体的学习讨论调研,查排办法。
乡中心学校在深入学习,讨论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组织了乡中心学校全体成员,于十一月十六日至十一月二十六日,共一个半周的时间对全乡所属三所初中,八个中心小学和十个教学点进行调研,汇总情况如下:
一、全乡教育现状
石林乡位于鹤壁市山城区东边,北邻安阳东邻汤阴,南接 楼,西邻老区,地理位置独特,自然形成三道河沟,习惯称作,中沟,南沟,北沟,全乡辖行政村39个,总人口39000余人,全乡初级中学三所,(其中区管一所乡管二所)中学在校生1586人,全乡完全小学15所,教学点8个,在校生2522人,全乡在岗教职工257人,新分见习生
人
二、科学发展观对我们的启迪
近年来在山城区教育局直接领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石林乡教育事业,取得了较为长足的发展,教育质量,办学条件,基础设施,师资水平,普照程度都有较大的进行的提升。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深入学校的课堂和管理。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树立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的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更重大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实践的总结,也是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思想,理论基础,只有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才能领到其真谛,只有领会了其中精化,才能运用科学的手段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进行实践进行改革。和谐的校园需要科学的构建,只有科学地发展农村教育才能和谐地构建特色的农村校园。
三、调研活动内容:如何办好成乡结合地区的农村教育
1、农村教育面临的社会现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知道渴求,生育观念的更新,农民生育子女的数量越来越少,对子女的期望越来越高,特别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意识,前所未有的高涨。许多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上更好的学校,受更好的教育。他们不再满足现有农村学校的教育模式,他们向往市区的寄宿制学式,他们甚至不用打工换来的血汁钱,交择校费。邻近市区的村小受冲击较重,如我乡,柳江中心校原有学生160余名,本学期只有50余名,三村学校也是由原先百余学生转到如今40来名学生,罗庄学校百余名全部流失,到周边的私学或办学效益好的学校就读,乡属二所中学学生流失也相严重,个别年级目前只有4名学生。
2、学生流失的原因。造成个别学校学生流失的原因诸多,但分析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知识意识提高,对学校的办学条件要求标准提高,二是许多农民出外打工,无法照顾子女的学习和生活,把孩子送到全寄宿制学校,一是家长省心,免得接送时误工,二是省得对学生的作业辅导,而大部分家长无能力对子女进行家庭作业辅导,三是市区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师资队伍,管理模式都比较优越,四是农村学校自身存在不足,硬件不硬,软件不挺。五是公办学校与私立学校教学管理,授课时间,在校时间的差异。
3、问题剖析
(一)公办学校办学优势
①公办学校与私立学校办学条件的对比,就目前石林地区小学的办学条件,公办学校优于私立学校。
②公办学校教师工资待遇和私立学校三分之一左右。③公办学校实行义务教育两免一初经费财政划拔私立学校靠收学费发放工资和正常开支。④公办学校的校长和教育大多数受过正规教育培训,有较高的职称和较高学历。
(二)私立学校的长处
①私立学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他的建立目的,主要是通过办学获取经济上的利益,从某种意义上是公办学校的补充。
②私立学校的管理模式是完全校长负责制,从某种角度上说他适应了现代人的子女就学的心理,保证了学生充足的在校时间,教师从早到晚一跟到底。③教师实行优胜劣汰制,学校有权解雇教师。
④私立学校教师年青化,知识化,有竞争意识,有紧迫感有危机感。
4、个别学校学生流失给我们的警示。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从市边学校向市区学校流走从办学条件中差的向办学条件好的学校流走,从村小向中心小学流走,学生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此下去不用几年一些学校就会没有生源,学校将不复存在。
5、农村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要想让农村的中小学得到巩固发展,使农村教育运应时代的要求满足人民学知识学文化的需要,就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考虑农村办学方向从根本上改变老一套办学模式,实事求事,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统筹规划,实行全乡教育,实行全乡教育一体化,具体设想有二。
思路一,科学布局,实行新一轮资源整会
依据石林乡的自然地理环境在石林乡三道河沟沿线分别建三所千人规模小学,实行走读寄宿两制相结合,中沟小学分别招收,现有的温沟中心校石林中心校,马村中心校的服务境内学生,以石林乡政府为中心校东西辐射,学生人予计为1400名左右,北沟小学,对时丰两寺望台东中间地为中心,分别招收现有的柳江中心校,寺望台中心校时丰中心校辖区学生,予计人数1200名左右,南汤以耿寺村北为中心分别招收苗庄中心校,耿寺中心校所辖地区学生,予计人数1100名左右。
学校规模占地面积予计30-50亩,管理模式按市区学校进行,这一设想于2009年8月份已由区教育局上报这一规划者能实现,将彻底改变石林乡的教育面貌,彻底根除学生流动现象,为石林乡的人才培养奠定百年基业。思路二,依然现状科学发展
1、在部分学校实行午餐供应,解决远途小学生中午饭难的问题。
2、对生源严重不足的个别学校进行布局调整,或全校节省教育资源。
3、优化校的领导班子,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每年对全乡校级领导进行综合评仨。对不称职的同志,提出警示劝退,免职。积极发现人才,学校领导步,实行意制,全乡校长,实行轮调制,推活全乡教育这盘棋,充分挖掘内在潜力,另管理要有新跨越,新发展,从2008年中秋我乡实行校级领导任课制,制订了石林乡校级领导管理办法,办法明确规定正副校级的任课时数,并列入考核。
4、充分利用职称晋 升,评优表先等工作促进教育教学工作,职称评审晋升工作关于每个教师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系教师之间的团结,学校整体的和谐,职称评审要公开,公正透明,学校制定的条件,标准,要适合本校实际。通过职称评审推荐,促进学校工作的发展。在评造先进,表彰先进方面要实事求是,要克服评职称,论文,优质课,样样争,职称评过样样松,个别人职称评定前工作像头牛,职称评过滑如猴,学校管理人员要充分调动和发挥高职称人员的作用,不能职称高,水平低工资拿得多,工作干的少,要创品牌学校,出名师效应学校要树立典型,树立榜样,对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要给予荣誉和地位,经济政策也要倾斜。
5、利用效工资杠杆,托动学校感体工作车轮。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具体措施,也是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义务教育教师的关心,对于依法保障和改善义务教育教师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提高教师地位,吸引和鼓励各类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促进教师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乡各中小学要根据上级绩效工资的级精神,符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分配方案,方案要向如下几方面倾斜,一是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同进,二是工作成绩(考试成绩)突出的同志,三是学校教育教学骨干力量,四班主作工作成绩显著,五是积极参与学校中心工作,精心服务于学生学校的同志,六是出满勤满点,埋头苦干的同志。
6、强化乡中心学校对下乡中小学的监管,形成常规的管理秩序。教育发展处于所有发展的基础性地位,劳动者的素质的提高取决于教育整体水平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发展的的质量,正如我们的国家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一样,我乡的发展同样的决于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劳动者的素质最根本的就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学生的质量,学生质量取决于学校的办学条件。在学生的整体素质中首先的思想素质即思想品德道德情操,道德修养。在此基础上能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创造更好更多价值就是文化知识水平。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培养。如何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如何评价一个教师传道授业的能力,如何判断一个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用什么方法评判,纵向横向如何对比,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质量检测。提倡素质教育如何摆脱应试教育,多年来人们一直再探索,试图改变考试这种古老而传统的审判形式,而直到今天也没有找出更科学的路径,考试的结果是对平时教学工作突绩的部分显现,高考是一根引导办学方向无形的指挥掍,他引导无数的莘莘学子为此拼搏奋斗。人生学生生涯是一种接力赛,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每个环节需要努力拼搏,小学教育达场接力赛中,有着起跑线的重要作用。抓好小学基础教师是我们农村教育工作者的天职,乡中心中学校对所属的教育教学质量适时行监管理检测,事必然,责无傍待。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解决学生流走的法宝,只有教学质量过得硬,学校才能办得好,才有社会声誉,有了社会声誉的学校,还愁引不来学生吗!
第三篇:构建和谐企业论文和谐企业论文: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构建和谐企业论文和谐企业论文:
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和谐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指导方针,也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迅猛发展,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来引导和调节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竞争力,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制定“十一五计划”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
会发展全局。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也一再强调,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大大丰富和拓展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与精神要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考虑当前实际,又考虑长远发展;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一)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二、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意义
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对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经济全球化使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企业的发展不可能脱离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体系这个大环境,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企业作为具有很强经济活力和社会影响力的社会细胞,理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将和谐文化理念主动融入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实现企业自身的长期稳定发展,真正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伟大实践的重要使命。
(二)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要基于科学发展观建设企业文化,不仅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既要促进企业内部的和谐,维护员工权益,增加员工福利,做好安全生产和劳动保障工作,增强员工的安全感和稳定感,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员工个人价值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既要发展循环经济,降低对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又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回报社会型企业。
(三)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发展趋向的体现。现代企业管理理
论来源于企业实践,又指导企业实践。高度重视人的价值,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掘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文化力来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广大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成为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发展的趋向。
(四)这是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处理企业内外部各种关系,创造和谐氛围,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有利于增强广大职工搞好企业的信心、决心,激发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协调好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树立良好形象,打造企业品牌,实现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三、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基本思路
科学发展规为和谐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确立了标准。企业在深刻学习和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企业文化,为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明显的导向、凝聚、约束、激励、融合、辐射、纽带作用,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和成功的核心。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也正是要求企业要秉承“以人为本”的价值观,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发动人、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和塑造人。
卡耐基管理模式的创始人安德努·卡耐基很早就说过:“带走我的员工,把我的工厂留下,不久后就会长满杂草;拿走我的工厂,把我的员工留下,不久后我们还会有个更好的工厂。”由此可见,员工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也正体现了这一点。这就要求企业要尊重员工的各项权利,重视员工的发展需求,做到年资、岗位与人员的相互适应和彼此促进,把员工满意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鼓励员工干事业、支持员工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激发与凝聚员工的热情和智慧,从而实现员工的社会价值和人生目标,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企业发展中除了企业内部员工外,客户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客户最终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模式、营销模式及竞争策略。“以客户为中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应是企业的根本宗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实现企业和社会的科学发展,企业迫切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确立以客户的需要为核心的理念,向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与忠诚。
(二)要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企业哲学 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其强调发展不是单一的经济运行过程,而是全面发展的过程。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其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企业与社区、企业内部发展与对外协调等的和谐有序。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综合要求,其强调保持人
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社会人文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也为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提供了强大理论支持。而企业哲学是企业全体员工所共有的对世界事物的最一般的看法,主导和制约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就是要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企业哲学,成为促进企业健康成长和发展壮大的文化支撑。这就要求企业既要重视当前的发展和眼前的利益,又着眼长远,重视远期利益,要摒弃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只顾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正确协调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短期与长期、局部与全局、牟利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真正促进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要争取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对我国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对企业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企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企业全面发展包括企业的体制、机制、产品、技术、营销、供应、协作、公关、人事、财务、文化、信息等都得到全面发展。如片面追求生产规模发展、片面追求营销发展、片面追求赢利水平发展,这些倾向都有悖于全面发展要求,都不利于和谐企业文化的建设,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2.企业协调发展要求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生产单元都能围
绕企业奋斗目标自觉履行职责,不扯皮推诿,不拖后腿,薄弱环节得到及时消除,各方面发展保持平衡状态。对外,企业要与供应商、分销商、服务商、顾客、社区、政府、竞争对象及自然环境都能友好相处,协调发展。
3.企业可持续发展就要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
(四)要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企业是构成这个有机整体的单元。社会的和谐离不开企业,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企业在创造和追求利润最大化、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应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安全生产、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及资源等。这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既能够实现企业自身的和谐发展,又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目标是相一致的。
何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已经包含着很强的社会责任。客户与企业之间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关系,是企业发展的基本矛盾。如果企业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势必会做出违反企业社会责任的事情。因此,树立、落实和强化企业的社会
责任意识,是引领企业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重要力量。企业只有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深入人心,建立讲责任、求和谐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形成企业社会责任的长效机制;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文化,发展循环经济,解决环境问题,企业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只有真正做到依法诚信经营,关心和保护劳动者权益,热心公益事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才能真正赢得社会的尊重,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和影响社会文化的改良和提升。
四、结语
建设和谐企业文化,打造和谐企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既是一个现实的课题,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让我们共同努力,充分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把培育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EB/OL].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7507/6429844.html.2007-10-25.[2]侯贵松.企业文化怎样落地[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3]罗长海.企业文化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金思宇.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EB/OL].http://article.sinoec.net/reason/culture/Article_32086.html,2008-6-7.[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企业和谐文化建设———在“中外企业文化2007太原峰会”上的讲话
[EB/OL].http://,2007-11-14.[6]刘燕.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企业文化建设思考[J].企业经济,2006,(5):140-142.[7]屈燕妮.论和谐社会中的和谐企业文化建设[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6,(3):42-44.[8]李玉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文化建设[J].商业研究,2007(,1):196-199.
第四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构建和谐矿区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构建和谐矿区
为做大做优平安三矿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三矿第一次代表
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5月26日)
吴智明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中共鹤壁煤电三矿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了。这次大会,是在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省人民学习贯彻省八次党代会精神,全矿广大员工学习贯彻公司首届党代会精神,广大员工以吴邦国委员长、徐光春书记视察鹤煤集团为巨大动力,精神振奋,意气风发,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干劲,努力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自觉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团结带领广大员工,振奋精神、团结一致,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围绕安全生产,努力构建和谐矿区,为提前实现公司“六年双百亿”的奋斗目标、做大做优平安三矿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共鹤壁煤电三矿委员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煤电三矿成立以来的主要工作和基本经验 三矿1956年建井,1958年投产。1973年11月和1988 年5月先后召开过两次党代会。这次党代会是鹤壁煤电三矿1999年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党代会。五十年来,三矿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在这半个世纪里,三矿历届党委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艰苦创业、励精图治、求真务实、奋发图强,聚精会神谋发展,高度重视抓稳定,抓好党建作保证,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为鹤煤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煤电三矿成立以来,三矿党委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推进了三矿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促进了三矿各项工作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经济总量不断增长。1999年到2006年,年产量平均达到了131万吨以上,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利润由2133万元到5491.9万元,增长2.57倍,是经济发展最快时期;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经营总值由10008.8万元到22760万元,增长了2.27倍;职工年平均收入由0.92万元增长到2.06万元,增长了2.24倍。
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组建了丰达公司,实现了主辅分离;“三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用人和分配机制不断完善,坚持在采掘一线实行了工资与绩效挂钩的分配办法;实施了岗位效益薪酬制度;坚持开展了干部的民主评议和末位淘汰制度,加强了班子建设。通过“三项制度”的改革,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三矿各项事业的发展。
安全水平持续好转。坚持党的安全第一思想,时刻把安 全工作看作是职工最大的福利,企业最大的效益。坚持管理、培训、装备并重的原则,切实加强全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加大了安全投入,大力开展质量标准化工作,夯实了安全基础,提高了矿井的防灾抗灾能力;严格安全管理,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贯彻“十六项安全理念”,加大了隐患排查和责任追究力度,较好地避免了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坚持和深入开展 “文明单位”、“文明煤矿”的创建工作,2003年、2004年率先在公司荣获河南省 “文明单位”和全国煤炭系统“文明煤矿”称号,矿容矿貌有了很大改观;遵循“三贴近”原则,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根据形势和发展的需要,每年都开展一些主题教育,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广大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事创业氛围日益浓厚;深入开展了“三德”、“三观”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了“文明职工”、“五好家庭”、“孝星”评选和“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提高了职工的综合素质;强力推进了企业文化建设,坚持弘扬了“团结奋进、务实创新、严细管理、科技兴矿”的企业精神,把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形成了矿、区队、班组、个人的愿景目标,学习型、知识型、文化型企业正在逐步形成。
和谐矿区建设整体推进。坚持以创建“文明煤矿”和企业文化建设为动力,不断改善职工工作、生活环境,矿区面貌大为改观,职工住房状况明显改善,收入不断提高。从1999年起,先后完善了50亩地职工居住区的配套设施、建起了5栋楼的“一枝花”小区、2栋楼的大湖小区和1栋楼的开发 区小区。鼓励干部、职工在福田小区购房244套,使职工住房紧张的面貌有了很大缓解。另外,矿每年还拿出一定资金对工人村的危旧房进行修缮,保证了困难职工的基本住房条件;工会开展小家建设和地面达标建设,建成了一批“模范职工小家”,改善了职工的工作和学习环境。2001年公司在我矿召开小家建设现场会,推广了我们的经验;对工业广场进行绿化、亮化、美化,不仅增添了矿区的文化气息和时代感,也增强了职工的自豪感;对旅馆化楼重新进行了粉刷、厕所进行了改造,更换了床和衣柜,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我们建立健全了信访稳定机制、设立了职工意见箱和“回音壁”、实行了“矿务公开”和罚款仲裁,开展了记“民情日记”、家访谈心和领导干部参加班前会活动,多渠道沟通思想、化解矛盾,较好的保证了职工的民主权利;利用不同的节日,走访特困户、军烈属、老干部、退休职工,开展送温暖活动,每年用于救济的款项达10多万元,使特困和遭受意外的职工家庭生活有了一定保证。扎实有效的措施构建了和谐平安矿区,为三矿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党建水平全面提高。三矿党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确立了“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和指导思想,在深入开展“三讲”、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1416工程”、“创先争优”、“两比三争”等活动的同时,结合三矿实际在党员中开展了“党员干部身边无四违”、“党员学雷锋、人人做好事”、“党员质量标准化示范岗”、“党员升井不空手”、“党员义务劳动”、“党员民主评议”、“党员量化考核”、“党课教育”等一 系列行之有效的党员教育和党内监督活动,保证了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党组织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基层党支部由1999年的29个,增加到37个;党员队伍不断壮大,1999年至今,7年间发展党员318名;坚持了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重视了干部、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完善选人和用人的机制,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同志被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各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力不断增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预防职务犯罪、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纠正不正之风等工作,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取得成效,减少了大的经济案件发生;建立健全了《党委工作暂行条例》、《党委会议事规则》等一系列制度,形成了“十个一”的党委工作目标。党建工作基本步入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矿党委多次被集团公司党委命名为“五好党委”,被省国资委命名为“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
回顾成立煤电三矿七年来走过的风雨历程,有艰难、坎坷和压力带来的困扰,也有希望、机遇和成功带给我们的信心和动力。面对亚洲金融**带来的巨大压力、面对“非典”带来的严峻挑战,我们依靠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依靠全体党员的表率作用,依靠全体干部职工的群策群力,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扭亏脱困为目标,内抓管理,外拓市场,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战胜了一个个困难,闯过了一道道难关,逐步摆脱了困境,经济出现了恢复性增长的态势。总结七年来的工作,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主要是:
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引领职工保持适应时代发 展的新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七年来,我们坚持用科学的理论引导人,认真向全体员工贯彻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视员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和形势教育,引领职工理解改革、适应改革、支持改革。从“解放思想转观念”、“两个根本性转变”大讨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刻理解,到经营理念的不断创新,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教育员工,让每一个三矿人都明白,只有紧跟时代潮流,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思想不断解放,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实践也使广大员工深刻认识到,改革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一如既往、循序渐进地深化各项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把企业做大做优,最终惠及员工。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让员工更多地享受发展成果。发展是硬道理。多年来,我们坚持改革,产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在为国家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矿井面貌不断变化,员工收入不断提高、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改善,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实践证明,只有发展才能解决企业前进中的各种矛盾,只有发展才能给员工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只有发展企业才有凝聚力和竞争力,才能在任何复杂的情况下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坚持以搞好安全为前提,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良环境。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搞不好安全,其它工作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定不移地大搞质量标准化,抓好员工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严格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各项责任制,加大投入,狠反“四违”,不断增强矿井的抗灾能力,持续改善安全生产状况,努力构建本质安全型企业。
必须坚持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我们按照公司“有制度按制度办,没有制度建立制度,制度不完善,修订完善制度,让制度管人管事”的管理理念,不断建立和完善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加强管理,发展质量才能提高。
必须坚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动力,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七年来,我们坚持以创建学习型、知识型、文化型企业为目标,始终把先进文化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大力宣传企业精神,引导员工确立美好愿景,精心培育学习型组织,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努力提高各项工作的执行力,促进了管理水平的进步,矿容矿貌和员工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必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充分挖掘人力宝贵资源。多年来,三矿能保持持续快速的发展,是全体员工艰苦奋斗、努力工作的结果。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建设一支团结干事的领导班子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因素。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感召力,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形成良好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只有造就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能为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安全提供智力支持和组织保证。
必须坚持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矿党委坚持以党建“1416工程”为载体,结合实 际制定目标,开展工作,聚精会神抓党建,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的自身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结出新成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实践证明,衡量企业党组织是否先进,要看其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我们必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不动摇,充分发挥党委、党支部和党员作用,为三矿的稳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和政治保证。
煤电三矿成立以来的七年,是全矿上下思想解放、精神振奋、改革发展意识全面增强的七年;是三矿安全、生产形势最好、职工群众得实惠较多的七年;是矿区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七年;是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党的先进性得到保持和发展的七年。七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七年,三矿党委紧紧依靠上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团结带领全矿党员干部职工,同心同德,奋力拼搏,战胜了种种困难,不断取得改革发展的新胜利。七年来,广大员工始终与企业同甘苦、共患难,即使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和“非典”,也做到了人心不散、信心不减、和衷共济、共渡难关,充分体现了三矿人百折不挠、永不言败、勇往直前、敢于胜利的精神风貌。在此,我代表矿党委,向关心支持三矿发展的上级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向全矿党员干部职工家属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我们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从整个煤炭行业宏观上看,国家严格了小煤窑的整治力度,加大了对资源型企业的支持投入,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受资金、市场、人才、和环境的制约,我们三矿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还存在很大压力。随着开采 水平的延伸,开采条件日趋复杂,不仅限制了产量的提高,也给安全管理带来更大压力;生产发展受制约,和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形成反差,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增加,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加之,我们部分党员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个别支部战斗力不强,少数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有待提高等问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展望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我们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改革和科学进步为动力,以企业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矿区为支撑,以提高职工群众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保证,万众一心,继往开来,为把三矿建成一个以煤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现代化矿井而奋斗。
按照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我们的奋斗目标是: 加强经营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加快新副井建设,搞好采掘接替,保证产量稳定在年产130万吨以上,争取有所提高;严格管理,节支降耗,开源节流,深挖内潜,保证利润年年完成公司下达的计划;安全上要加大投入,加强培训,严格责任,狠抓落实,保持行业安全最好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拉长产业链。
集体经济要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要求,通过资源整合、资本运作、产品结构调整、扩大生产规模等途径,提升管理水平,扩大经营规模,在未来五年,争取每年以8%的总量递增,继续在公司保持领先水平。员工收入不断增长,群众生活更加富裕。通过加强管理,实现高产高效,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员工的收入不断提高;充分利用国家对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等优惠政策,鼓励职工购房,使员工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逐步增加旅馆化楼的文化娱乐设施,使单身职工的学习和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员工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先进性更加突出。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不断深化党建“1416工程”,创新工作思路,扎实基础工作,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在公司保持领先地位,力争创建更高的荣誉。
三、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工作
1、坚持改革,加强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加强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企业有更好的效益,通过改革和加强管理,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最终实现员工收入的不断增长。
要不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用人、分配机制,积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坚持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让广大员工更多的享受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健全完善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用人制度,积极推行公开招标和竞争上岗,鼓励员工岗位成才,岗位奉献;继续深化医疗、社保、后勤等方面的配套改革。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全面规范和提升管理水平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提升 产量、保证质量、增加品种、提高售价,实现增收;通过优化设计、改革工艺、材料包干、招标审计、修旧利废、效能监察、严格考核等手段,节支降耗,降低成本;要大力实施全方位精细管理,完善各岗位工作标准,不断拓展安全、质量、财务、管理、廉政、群众、行为、服务、营销、准军事化等文化,健全机构,完善考核办法,狠抓落实,切实抓出实际效果。
2、坚持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努力构建本质安全型企业。优化整体安全质量,实现本质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前提。要加强全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技能;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继续坚持按需投入,大力开展质量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加大对瓦斯和水患等重大安全隐患的查处力度,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原则,开展好职工喜闻乐见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创新和加强群众安全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三员”和家属协管会的作用,实现群防群治,为安全生产筑牢防线。
3、用愿景目标激励员工,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深刻认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在打造“用愿景目标激励人、用先进理念引导人、用有效制度规范人、用量化考核帮助人、用和谐环境改造人、用不断学习提高人”鹤煤文化体系的过程中,提高员工素质,提升企业形象。
大力弘扬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和根基。“团结奋进、务实创新、严细管理、科技兴矿”的企业精神,是三矿人的无形资产和工作总结,是三矿人巨大的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了三矿人顾全大局、爱岗敬业、实事求是、热 爱科学、艰苦创业的优秀品质。要进一步把培养和弘扬三矿企业精神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切实把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凝聚到企业发展的目标上来。
用愿景目标激励员工,努力打造一流团队。团队是具有共同理想信念的员工,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的集合。全力打造一流的团队,是实现我们各项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平安、富美、和谐、发展”是我们三矿人的共同愿景,高度概括了我们的未来目标和核心价值,是我们共同奋斗的宏伟蓝图和精神动力。通过共同愿景的不断实现,让全体员工得到更多的利益,让共同愿景深入人心。我们要激励员工为实现共同愿景努力工作,为三矿的发展多做贡献。
4、努力构建和谐矿区,让广大员工安居乐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近期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推进协调发展,培育和谐文化,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团结友爱、公平正义、稳定有序、生活殷实的和谐矿区。
激发员工活力,构建和谐矿区。职工群众是推动企业发展、构建和谐矿区的主体。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是我们党的群众工作方针。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争取把我矿办成三级煤矿安全培训基地;工会要开展经常性的劳动竞赛、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提高员工综合素质;要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和女工工作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动员和带 领广大员工建功立业;要切实搞好民兵武装、退离休、统战和计生工作,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发挥他们的整体效能。
加强“三德”教育,构建和谐矿区。要贴近改革发展、贴近安全生产、贴近职工群众,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加强理想信念、形势任务和政策法规教育,大力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深入开展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三德”教育,开展好“五好家庭”、“好矿嫂”、“孝星”等评比活动,使矿区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巩固和扩大文明单位、文明煤矿、文明窗口、文明小区创建成果,力争员工住宅小区都能达到文明标准;要重视劳模、生产骨干的选树和培养,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不断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维护稳定局面,构建和谐矿区。要健全完善信访稳定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合力。进一步落实稳定工作责任制,开展好记“民情日记”、家访谈心、职工思想脉搏解析卡和结对帮扶活动,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化解各类矛盾,理顺各方情绪,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矿区社会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法治教育,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好企业的生产、工作秩序和矿区的社会治安,扎实推进和谐矿区建设。
关心员工利益,构建和谐矿区。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我们要树立员工利益高于一切、造福员工重于一切的观 念,千方百计改善员工生产、作业环境,提高劳动保护水平,做好职业病防治,切实提高员工身体健康水平;要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力争员工人均年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真正实现企业发展、员工富裕;用好国家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政策,尽快使员工住房条件有较大改善,让员工安居乐业。
5、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全面建设新型现代化矿井的重要保证。我们必须坚持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把党的先进性融入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中,融入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安全的具体实践中,不断改进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努力把全矿党组织建设成为新型现代化矿井的坚强政治领导核心。
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灵魂。要坚持召开党建工作研讨会,不断加强对新时期党建工作的研究和探讨;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学以致用、勇于实践。近期,要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八次党代会和公司首届党代会精神,以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好“讲正气,树新风”和学“江选”活动为重点,把广大党员和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三矿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实际行动中。要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各项基础工作,紧紧围绕党委“十个一”的工作目标开展工作。即:围绕一个中心:安全生产;狠抓一个关键:干部作风;夯实一个基础:支部建设;发挥一个优势:思想工作;突出一个主题:勤俭建矿;强化一个职能:监督保证;加强一项工作:文化建设;抓好一支队伍:职工队伍。倡导一种 精神:奉献精神;落实一个目标:企业愿景。为发展三矿打牢思想政治基础。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按照“四化”方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建设新型现代化三矿的根本大计。要充分发挥党校、政校、党课的作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要全面贯彻落实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相结合,切实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能力、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深入开展以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为主要内容的“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着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增强各级领导班子整体素质和领导能力;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各级领导班子工作制度、议事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理顺工作关系和工作程序,形成民主、团结、和谐的坚强领导集体。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继续坚持“哪里有党员,哪里就要有党组织”的原则,在新建经济组织的同时,同时建立党组织,配强配好党支部书记,要开展好“五好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基层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要把加强党员先进性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在广大党员中大力倡导“十先进、十体现”,即学习上要先进,体现在素质上;政治上要先进,体现在信念上;思想上要先进,体现在品质上;工作上要先进,体现在业绩上;纪律上要先进,体现在自律上;作风上要先进,体现在效率上;团结上要先进,体现在力量上;宗旨上要先进,体现在追求上;形象上要先进,体现在反响上;廉洁上要先进,体现在评价上。进一步健全完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要搞好组织发展工作,重点吸收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生产经营一线优秀员工特别是优秀青工入党,不断巩固党的基础;要深入开展好党员安全岗、党员质量标准化示范岗、党员升井不空手、党员量化考核等“创先争优”活动,发挥“一个支部一个战斗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臶”的作用;要健全落实民主评议党员和处臵不合格党员制度,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逐步实行党务公开,建立健全党内情况通报、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激发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热情;要关心爱护党员和基层干部,特别是要帮助生活困难的党员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激发他们为党、为企业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反腐倡廉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章,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五条八不准”和“八荣八耻”的要求,通过反腐倡廉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深入落实,切实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以优良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落实好党员领导干部下井跟班、包保区队、参加区队班前会和义务劳动制度,切实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牢记“两个务 必”,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对有利于发展的事情、职工群众受益的事情,抓住不放,一抓到底,真正做到说一句算一句、句句兑现,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
反腐倡廉事关党的事业和企业生存发展,绝不能有丝毫忽视和放松。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坚持标本兼治、注重治本的方针,大力营造清正廉洁的环境和风气;要加强理想信念、从业道德、党的传统、干部作风、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使党员干部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道德观念,自觉做到务实清廉;要建立健全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强化对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权力使用的监督,健全监督程序,完善监督措施,从源头上堵塞腐败的漏洞;要把党内监督与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要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工作,使腐败分子没有藏身之地。
同志们,这次大会明确了今后几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提出了做大做优平安三矿的历史任务。实现这一任务,既面临着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我们一定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牢记“两个务必”,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倍加珍惜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三矿的宏伟事业推向前进。
半个世纪以来,几代三矿人艰苦创业,谱写了三矿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面对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面对全矿员工和家属的殷切期盼,我们更感到了自己肩负的任务,重大而艰 巨,神圣而光荣,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省八次党代会和公司首次党代会精神,万众一心,奋发图强,为做大做优平安三矿、全面建设新型现代化矿井而努力奋斗,共同创造我们更加幸福的生活,努力开辟我们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五篇: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构建和谐社会
精选范文: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构建和谐社会(共2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二者是内在统一的。我们应辩证理解二者的统一关系,无论是作为一种社会状态,还是一种价值目标,和谐社会建设都要靠落实科学发展观来实现。
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传统的发展观用经济的发展来代替社会的发展,以经济总量的增长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在这种发展观念的支配下,为了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惜高投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对立之中。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而社会要和谐,首先就要发展。这是因为:第一,只有经济的发展,才能为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有序提供物质前提。第二,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和谐现象归根到底只能通过科学发展来解决。现在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似乎公平和效率是对立的,要讲效率就要牺牲公平,而讲公平就要否定效率。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效率不仅包括经济效率还包括生态效率和社会效率,相应的公平也是经济公平、生态公平和社会公平的统一。和谐社会的建设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只有科学发展才能保证社会和谐。
科学发展观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要求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而这也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揭示了和谐社会内在的价值取向。
第一,它揭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目的。和谐意味的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就必须反对“物本”的倾向。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确立“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一信念,从而把异己的客观力量变为人自主活动的条件,和谐的实现才有可能。
第二,它揭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依靠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所以,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切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和当家作主的地位。而要确立人民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反对“民本”的错误观念。“民本”思想是英雄史观的体现。在“民本”观念中,人民只是客体而不是主体,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持其统治而加以利用的工具,只能导致“官”和“民”的二元分化。
第三,它揭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最终归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日益分化,形成了各种利益博弈的局面。利益的分配要讲规则,而规则的确定不能单从经济效益着眼,还要考虑生态的成本和社会的成本,不能使少数人享有发展的成果,而使大多数人背负发展的成本。资源和环境都是全社会的,为社会全体成员所共有。并且人民群众是生产劳动的主体,所以,发展的成果应由广大人民群众共享。这就需要关注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体现社会公平,使社会安定和谐。
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也正是和谐社会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当今存在的诸多不和谐因素,如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就是片面的、不协调的、不可持续的发展造成的。所以,只有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能化解这些矛盾,达到和谐社会建设的目的。
第一,全面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就是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建设造成的。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必须提倡全面发展。正因为如此,以胡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着眼于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始终注意“四位一体”的协调统一,而不能顾此失彼,搞“单打一”。第二,协调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条件。目前依然存在的诸如城乡二元结构、各个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粗放式的发展方式等,使速度、结构和效益不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的矛盾突出。要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要解决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促进结构合理、机制顺畅、和谐平衡发展。第三,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保证。人与社会的和谐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不仅因为自然提供了人类生存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而且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与子孙后代的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72页,人民出版社,xx年10月第2版)因而,科学发展观提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正确处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认为只有人与自然友好相处,保护生态环境,才能保证发展世世代代永续进行。否则,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环境不再适合人类的生存,使生产不能正常进行,也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和谐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构建和谐社会(共2篇)]篇一: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心得体会
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心得体会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构建和谐社会(共2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可以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
本目的是为了人,必须反映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最高价值主体,把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作为最高价值理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价值引导。
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基本准则。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揭示,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方法。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其内涵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统筹兼顾的思想,为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科学发展观,而针对目前我校构建和谐校园同样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学校的稳定,更有利于目前我校快速发展的在思想方面的问题的解决。我们海南师范大学在最近两年取得了学校办学历史上最辉煌的成绩:从升格师范大学到桂林洋新校区破土动工再到去年的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取得“优秀”,这一件件的大事无一离得开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思想,正是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在省委的领导下,在省政府的支持下,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思想,不冒进,不退缩,稳扎稳打,大步向前,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对于我个人来说,要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起到入党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
篇二:学习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
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心得体会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可以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
展的在思想方面的问题的解决。我们海南师范大学在最近两年取得了学校办学历史上最辉煌的成绩:从升格师范大学到桂林洋新校区破土动工再到去年的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取得“优秀”,这一件件的大事无一离得开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思想,正是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在省委的领导下,在省政府的支持下,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构建和谐社会(共2篇)]导思想,不冒进,不退缩,稳扎稳打,大步向前,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对于我个人来说,要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起到入党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