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并购引起的资源要素流动机理

时间:2019-05-14 13:03: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企业并购引起的资源要素流动机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企业并购引起的资源要素流动机理》。

第一篇:关于企业并购引起的资源要素流动机理

【论文关键词】并购 资源流动 企业兼并

【论文摘要】并购是企业扩张和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企业并购将引起资源要素的流动。文章回顾了并购的相关理论以及企业的资源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资源及其分类予以了界定。通过与一般资源要素流破的规律进行对比,进一步揭示了企业并购引起的资源要素流动的特殊机理。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并购是企业扩张和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企业并购将引起资源在企业问流动,也将引起资源在区域间的流动,资源流动能够改变地区的资源禀赋,推动地区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从而影响区域经济结构,进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并购是否创造财富,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没有一致的结论。既有的研究大部分是从市场的、企业披露的外部信息进行研究,也有少数从企业资源和环境的微观角度开展研究。对于资源流动的研究侧重于一般资源流动的规律及其对经济的影响,说明并购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等。尽管中国企业并购的规模和数量也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新建投资一直在投资总额中占有很大比重,2003年仍高达90%。而这一指标在2000年以后的全球跨国投资中不超过20%。这一方面说明通过企业并购,避免重复建设,减少竞争和社会资源浪费,扩大生产和服务的规模,细化社会分工,促进科技进步,发挥企业和区域经济竞争优势,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现实经济中仍有很大的难度,另一方面也说明它还有着巨大的潜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流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非常普遍的现象。现有的关于资源流动的研究,主要是利用经济学和资源科学对资源流动进行一般理论性研究,也有少数学者从力的角度来探讨资源流动的本质和机制,但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流动的一般规律的分析。本文试图在资源流动一般规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企业并购引起的资源要素流动的特殊机理,作为制定投资等经济政策和企业投资战略的参考依据。

二、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

(一)并购理论

企业并购理论是企业理论、经济学以及公司财务理论中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并购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成为目前西方经济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现有的关于企业并购理论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并购动因研究和并购绩效研究。

1.并购动因研究。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企业并购的原因是多元且复杂的,仅为某个单一的原因进行的并购并不常见,大多数并购伴随着多种动因,而且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自然反映到企业并购的动因上就是一种多因素的综合平衡过程。

(1)效率理论。效率理论依据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并购有助于促使经营者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和获得某种形式的协同效应。协同效应一般包括: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和管理协同效应。效率理论在解释企业并购的动机方面是强有力的,但是并购动机到底起因于何种意义上的协同效应和效率改进,则是需要深入分析的。[!--empirenews.page--](2)信息理论。信息理论认为市场环境中的各种噪音使得理论上的强式有效市场并不存在,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的企业或内部人能够利用内幕信息,通过收购价值被低估的股票,获得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但是,在并购过程中,无论并购成功与否,目标企业的股价总会有所上升,因为并购行为本身就向市场表明,目标企业的股价被低估了。

(3)代理理论。代理理论对企业并购有两种解释:其一是并购可以降低代理成本;通过企业内部组织安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其二是管理主义认为企业管理者更关心自身的利益,总是希望通过并购来扩大企业规模以增加自己的收入。它假设管理者的报酬是公司规模的函数,所以具有利己特征的管理者进行公司合并时,其目的仅仅是为了扩大企业规模以提高自身的报酬。

(4)自由现金流量理论。自由现金流量理论认为,在对自由现金流量的使用上,股东与经理人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如果企业没有良好的投资机会时,将自由现金流量分配给股东,有助于抑制经理人的过度投资行为。[1][2][3][4]下一页(5)市场力量理论。市场力量理论认为企业的市场力量来自于不断扩大的经营规模,通过并购可以获取目标企业的优势资源,并实现低风险、低成本扩张的目的;可以减少竞争对手,增加对经营环境的控制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6)过度自信假说。Roll(1986)是从管理者的并购决策行为来解释企业并购现象的,他认为管理层的并购决策往往出于自身的狂妄和盲目乐观,充分相信自己对目标公司的“错误”估价和对协同效应的“错误”估计。该假说仅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企业并购现象的一个说法而已。

2.并购绩效研究。对并购绩效的研究集中在并购的宏观效应和微观绩效两个方面。

(1)并购的宏观效应。并购的宏观效应主要表现为:其一是并购的垄断效应;即并购将导致行业的完全或部分垄断,当然这要受到反垄断法的制约。其二是并购的产业集聚效应;即目标公司都集中于某些产业,被并购产业具有集聚的特征。其三是并购的资源配置效应;即并购在经济中主要发挥扩张和收缩两种作用,并引起现有资产的重新配置。其四是并购的经济增长效应;Barron(1999)研究认为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至9O年代的经济发展的表现得益于当时美国进行公司并购,并购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公司的创新意识,为9O年代的良好发展势头奠定了基础。在对大型跨国并购的调查中发现,跨国并购对东道国经济的发展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2)并购的企业绩效。企业并购绩效一直是并购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对企业并购绩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并购绩效评价方法和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的分析这两个方面。并购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事件研究法和会计研究法。关于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是从如下几方面来展开研究的:其一是并购支付方式与并购绩效;其二是并购行业的相关程度与并购绩效;其三是并购企业的成长性与并购绩效;其四是并购企业的持股结构与并购绩效;总之,国内外关于并购绩效的评价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究其原因,既有样本选择与研究方法的差异导致了研究口径的不同,也有选择变量的差异导致研究结果的不同。[!--empirenews.page--](二)企业资源理论

企业资源理论是既产业定位理论之后在企业战略管理领域发展起来的新兴理论。它主张企业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企业自身独特的因素,而非产业选择和定位。企业资源理论的主要思想来源于Penrose(1959)的企业成长理论、Nelson和Winter(1982)的经济演化理论。后经过Wemerfelt(1984)、Barney(1986、1991)和Peteraf(1993)等人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基本上为学术界所认可的企业理论。

与以往的经济学研究不同的是,企业资源理论试图解剖企业“黑箱”,深入探究企业内部要素的构成及运作效率,解释为什么某些企业能够获得竞争优势,进而获取超额利润。与传统的新古典微观经济学把企业视为同质不同,该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种独特资源的集合体,企业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而呈现出异质性。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拥有和控制的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模仿并不可替代的异质性资源(Barney,1991)。企业资源的异质性将长期存在,从而使得竞争优势呈现可持续性。识别关键资源并对之进行有效地开发、培育、保护和提升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Grant,1991)。

(三)资源及其分类

众多学者根据不同的研究视角对资源做出过不同的定义和分类,张伯伦(Chamberlin,1933)和罗宾逊(Robinson,1933)是最早认识到企业专有资源重要性的两位经济学家。他们认为企业独特的资产和能力是产生不完全竞争并获取超额利润的重要因素。彭罗斯(Penrose,1959)认为一个企业的资源包括其生产资料、无形资产、资本、知识、组织结构、进程等企业可以控制的所有一切。沃纳菲尔特(Wernerfelt,1984)把资源定义为与企业具有半永久性联系的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巴尼(Barney,1991)认为资源是指“企业控制的所有资产能力、组织过程、企业特征、信息和知识等等,是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效率和效益而用来创造并实施战略的基础”。他进一步将企业资源分为物质资本资源、人力资本资源和组织资本资源。格兰特(Grant,1991)则区分了资源与生产能力,认为资源是生产过程的投入要素,本身没有生产能力,是生产活动要求资源进行组合和协调。企业的资源可分为六类,即财务资源,实物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名誉和组织资源。而能力是一组资源执行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实力,能力本质上是许多相互影响的规范,并可以通过对企业活动的标准职能的分类来识别与评价。米勒和山姆斯(MillerandShamsie,1996)提出了根据可模仿障碍对资源的分类,即以产权为基础的资源和以知识为基础的资源。以产权为基础的资源是指企业拥有的合法产权的资源,包括财务资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等。以知识为基础的资源则是指企业的无形技术诀窍和技能,是默会性的知识。白钦先(2001)按资源对经济增长关联度大小,将资源划分出几个层次,即资源第一层次为自然资源(N);第二层次为制度资源(s);第三层次为金融资源(F);第四层次为人力资源(H);第五层次为知识资源(K);第六层次为信息资源(T);第七层次为思想观念资源(I);第n层次为第il种资源。张金鑫(2006)以企业资源理论为理论基础,根据资源转移的难易程度,将资源分为资产、能力和文化,并且认为在并购中这三者的转移难度大体上呈递增次序。[!--empirenews.page--]上一页[1][2][3][4]下一页

总之,有关企业资源的研究文献除了在强调企业资源的重要性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之外,采取的理论出发点各不相同,涵盖了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决策理论等各个领域。同时对资源的定义过杂,几乎所有的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企业因素都可以看成是资源。但是,这些研究成果也表明了企业资源理论的分析对象——资源、能力及知识是紧密地相互联系着的(Baney,2001),它们是相互补充而不是冲突的概念群。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比较赞同张金鑫(2006)对资源的分类法,即将企业的资源分为资产、能力和文化。本文在此基础上对资产、能力和文化做了进一步的细分,其中,资产包括企业拥有所有权的实物资产、金融资产、无形资产以及企业具有使用权的人力资本;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专门能力。对资源的分类有了清晰的框架图之后,将有助于更好地分析资源流动的机理。

三、企业并购引起的资源要素流动机理分析

(一)一般资源要素流动机理

1.具有追求高回报率的趋利性规律。这是要素流动的首要的、基本的规律,是要素流动其他规律形成的基本原因。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条件存在着差异,各地的投入一产出的总体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因而地区与地区之间要素的收益率是存在着差异的。这就导致地区间生产要素的流动是从收益率低的地区流向收益率高的地区。另一方面,在同一地区,生产要素在不同行业间收益率也是不同的,生产要素在市场规律作用下会流向收益率高的行业。

2.要素输入量的距离衰减规律。要素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的距离对要素的流动量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要素在输出过程中必须选择最佳的区位,这一选择过程是受以下因素影响的:一是要素转移的成本;输入地和输出地的距离越大,转移的成本就越大,这种成本的存在直接影响着要素的最终收益。二是信息传递的影响;信息的传递也是同距离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两地的距离越远,信息就越难以在它们之间传递。

3.要素流动的分散一集中一分散的阶段性特征。美国著名的规划学家佛里德曼在他的核心一边缘理论中,对要素转移的阶段性进行了描述,他认为要素的转移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前工业化阶段,生产要素处于分散状态,较少流动;(2)工业化初期阶段,生产要素大量流入核心区;(3)工业化成熟期阶段,核心区的要素高度集中,开始回流到边缘区;(4)空间经济一体化阶段,要素在特定的区域内全方位流动,生产要素重新处于相对分散状态。

虽然生产要素流动转移与经济发展阶段不是绝对表现出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但分散一集中一分散的阶段性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各地的发展条件各不相同,存在着少数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这些地区的要素收益率较高,生产要素便逐渐向这些地区集中。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中心地带的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使用价格逐渐提高,要素投入的边际收益率也在降低;相反,在边缘区由于经济发展条件获得了改善,要素的投入一产出率在不断地提高。当边缘区的最终收益率高于经济中心的最终收益率的时候,生产要素便会由经济中心流向边缘区,生产要素重新处于相对分散的状态。[!--empirenews.page--] 4.要素流动组合的结构合理化规律。生产要素必须按一定的要求进行组合才能发挥它们的效能。生产要素的组合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必须匹配。在数量上,各种要素必须按一定的比例投入到生产中去,不存在某一种要素短缺的“瓶颈”。才能形成最大的生产能力;在质量上,各种要素必须是相互配合的,例如,有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就必须有懂技术、能操作的人才;否则,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是无用的。生产要素的流动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要素结构不断变动的过程,这种流动如果是促进要素结构合理化的,它就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经济发展,甚至造成很大的浪费。上一页[1][2][3][4]下一页(二)并购后引起资源要素流动的特殊机理

1.是综合资源要素的流动。企业并购是以商务控制权为标的的交易,是综合资源要素的交易(张秋生)。伴随着企业并购,将引起金融资本(C)、人力资本(H)、有形物质资源(O)、知识(I,如无形资产)、能力(s,包括一般能力Y和专门能力x)等在特定环境(E)下的动态(t)流动,所以说企业并购引起的资源要素流动是综合资源要素的流动。

2.追求综合资源要素收益的最大化。企业并购的原因是多元且复杂的,仅为某个单一的原因进行的并购并不常见,大多数并购伴随着多种动因,所以说企业并购引起的资源要素流动往往不局限于追求高的回报率这么简单。由于企业并购是综合资源要素的交易,这使得企业并购具有追求综合资源要素收益最大化的特性。

3.不受距离的影响或者是受距离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并购双方在决定是否进行并购时,不会以距离的远近作为取舍的标准。近年来,跨区域乃至跨国并购有愈演愈烈之势,这进一步证明了距离对于并购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所以说,企业并购引起的资源要素的流动不受距离的影响或者是即便有一定的影响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4.是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并购后,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基于双方共同的利益,往往要进行一系列的包括金融资本(c)、人力资本(H)、有形物质资源(o)、知识(I,如无形资产)、能力(s,包括一般能力Y和专门能力x)等的互相调配,以满足合并后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所以说,与一般资源要素的单向流动相比,企业并购引起的资源要素具有双向流动的特性。

四、结论

通过与一般资源要素流动规律的对比,本文揭示了企业并购引起的资源要素流动是综合资源要素的流动;具有追求综合资源要素收益的最大化的特性;不受距离的影响或者是受距离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是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总之,与一般的资源要素流动相比,企业并购引起的资源要素流动,具有一揽子交易、移植、同化和排异并存、企业间循环利用等特殊性。

第二篇:农业资源要素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新华网北京1月31日电(记者车玉明、董峻)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31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个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是其最大亮点。

一号文件全文约12000字,从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5个方面,着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文件强调,2010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文件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强化近年来“三农”工作的好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原则和措施:

——对“三农”投入首次强调“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这一要求不仅确保“三农”资金投入的总量,更确定了比例要稳步提高。

——扩大了马铃薯良种补贴范围,新增了青稞良种补贴,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把林业、牧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首次纳入补贴范围。

——首次提出要在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拓展了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政策性资金将有更大的“三农”舞台。

——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的最高限价,允许各地根据实际增选一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补贴对象也扩大到国有农林场区职工。

——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补助资金,提高产粮大县人均财力水平,这将有利于提高我国800个产粮大县的种粮积极性,维护我国粮食安全。

文件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传递出中央对约占农民工总数60%的80后、90后农民工的高度关切。

第三篇:论基于资源与能力的企业并购

论基于资源与能力的企业并购

内容摘要:基于资源与能力的并购日益成为企业成长的重要模式。成功地实施并购,必须解决好资源与能力的选择、评价和并购后资源与能力的保持、转移扩散、发展等问题。本文从并购动因、资源与能力的价值评价、并购后的价值实现、对中国企业的意义四个部分对基于资源与能力的并购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资源与

能力竞争优势并购战略好范文版权所有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条件下,单靠企业自身资源与能力的积累,已不足以支持其继续成长。我国企业必须突破自身资源与能力的限制,借助外力打破成长的极限。并购和战略联盟都是可以选择的方法,但在现有的世界产业分工体系下,战略联盟不足以改变我国企业在世界产业格局中的地位。只有通过基于资源与能力的并购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掌控整个产业供应链,达到上述目标。

基于资源与能力的并购动因分析

并购的战略目标不是帮助企业获得短期的战术利益,而是帮助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传统的并购动因研究大都从企业并购的战略目标或经济学的角度定义。

笔者认为企业应基于资源与能力对并购动因进行分析。这种分析能帮助企业评价并购的价值,能使企业将注意力集中于那些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与能力上,能更好地发挥资源与能力的效力。

由于企业的资源与能力主要分布于企业的各项价值活动或各种联系之中,所以可以从价值活动的角度,解释基于资源和能力的企业并购的动因:

人力资源动因。并购行为的发生,可能由于被并购企业拥有并购企业想要的人力资本或管理团队或研发队伍。

技术动因。如果被并购企业拥有某些专利技术、决窍和其他技术知识或技术创新能力,而当这些技术或能力的开发成本高昂,风险过大或直接市场交易的成本过高时,企业可以通过并购获得此项资源或能力。

生产资源。被并购企业拥有一定的生产设备(或地理位置)和生产能力,并购企业可能出于规模经济或垄断或单纯生产设备的考虑,产生并购行为。

市场营销资源。被并购企业可能拥有市场份额、销售渠道或品牌等资源或卓越的营销能力,这些资源与能力可能是导致并购行为发生的原因。

高效的运作能力。被并购企业的培训系统、物流系统、采购系统、服务系统或整个企业运作系统也可以是并购行为发生的动因所在。

并购资源与能力的价值评价

在发生并购行为之前,企业首先要解决的是,被并购企业拥有的资源与能力的价值评价问题。在评价资源与能力的价值时,可以考虑以下四种理论作出分析。

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理论。不同的行业,决定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获利的关键因素是不同的。技术类行业成功关键因素是科研专家、工艺和产品创新能力、网络经营能力;制造类行业成功关键因素是低成本生产、固定资产最高能力利用率、有技能劳工、低成本产品设计、低成本厂址、灵活的生产系列产品满足顾客的要求等。这就决定了不同的资源与能力对企业成功的意义也是不同的。被并购企业拥有的某些属于行业成功关键因素的资源与能力,可能是并购的诱因。所以企业可以利用该理论对并购资源或能力进行评价。

竞争优势理论。波特认为企业最基本的竞争优势有两种:低成本和差异化。企业可以通过控制成本驱动因素或重构价值链来获取成本优势。企业可能通过正在开展的价值活动使企业更具有独特性,也可用某种方法重构价值链而增进歧异化。

企业可以从竞争优势的角度评价被并购企业资源与能力的价值。被并购企业必须拥有某些资源与能力,无论它们的作用机制如何,都必须能帮助企业获得低成本或歧异化的优势。

短板理论。短板理论认为,企业必须找出自己这个木桶边板中最短的一根,然后想方设法将其加长,长至跟其它边板一样长,只有这样,企业这个“木桶”才能装最多的水。其理论实质是要求企业找出自己最弱势的一个部分,然后采取一些措施将其增强,使企业在各个方面达到理想的平衡状态。如果被并购企业拥有的某些资源或能力恰是并购企业的弱势所在,这些弱势犹如短板一样限定了企业的成长。那么这些资源与能力就是有价值的。

核心能力理论。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是在企业资源积累的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企业特有的能力,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产。如果在获得被并购企业的资源与能力后,并购企业获得了或发展了自己的核心能力,那这些资源与能力就是有价值的。核心能力理论强调扬长避短,抓住关键。短板理论则强调要补短。有些学者认为两者是矛盾的,实则不然,扬长并不排斥补短。

企业可以利用上述理论对被并购企业的资源与能力进行评价。

并购后资源与能力的价值实现分析

资源与能力本身没有价值。被并购方的资源与能力不是企业并购的终极目标。如果并购企业在成功实施并购行为后,不能利用对方的资源建立或强化竞争优势,那么这些资源与能力对企业就没有价值。只有对被并购的资源与能力进行整合增强竞争优势,并购才算成功。

整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人力资源、生产、技术、流程、组织、文化和战略等各方面的整合。无论哪个领域的整合,实际上都牵扯到资源与能力的保护、转移与扩散以及资源与能力的发展。

并购后资源与能

力的保护由于有形的资源与能力易于观察、衡量,所以有形的资源与能力一般会得到很好的保护。如企业的财力资源、生产设备、土地等,这些资源与能力能够较多地受到法律的保护。而企业内部的隐性知识和声誉资本等无形资源与能力,不易观察和衡量,而它们可能正是被并购企业的价值所在,所以无形资源与能力的保护,尤其困难和重要。保护的主要思路就是防止或减少转移和消耗。转移与消耗的机制主要有:人才流失、消极破坏、员工动力不足、团队涣散和竞争对手诋毁等。并购前、中、后并购企业都应有充分的思想和行为上的准备,有相应的措施防止这些机制发挥作用,尤其要做好沟通和整合工作。

并购后资源与能力的转移和扩散。资源与能力必须在并购双方组织之间进行转移才能为并购企业创造价值。哈斯巴斯那和杰米森将资源与能力好范文版权所有的转移分为经营资源共享、职能技能转移和一般管理技能转移。经营资源转移的例子包括合并销售队伍,共享生产设施,使用共同的商标和品牌、办公室或分销渠道等,并购通过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创造价值。职能技能可以是生产技能、营销技能、质量管理技能、成本控制技能等。当并购双方的一方或双方能够借助对方改善自己的一般管理技能,进而增加它的竞争优势时,一般管理技能即发生了转移,并为企业创造了价值。在一般管理技能的转移中,接受方的经理会在战略导向、资源配置、财务计划、控制或人力资源管理等一般管理问题方面受到影响。在这三种战略能力转移中,最困难的是职能技能的转移,其次是一般管理技能的转移,而经营资源共享则是一种最简单直接的能力转移。

资源与能力的扩散主要指它们能在组织内部不同业务单位之间和不同价值活动之间进行复制或能够扩散到新领域。并购企业必须创造某种资源与能力扩散的条件和机制,为企业创造价值。

并购后资源与能力的发展。并购企业必须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发展资源与能力,特别是企业的核心能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资源与能力的发展可以通过整合和更新来实现。这里的整合是指资源与能力的整合,企业可以通过对现有的资源与能力进行整合,使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例如索尼的微型化竞争力产生于许多不同技能的整合。除了整合之外,企业还必须不断地更新其资源与能力。因为企业现有的资源与能力的竞争价值都可能随时间的推移而衰竭或被瞬间的结构性革新所削减。更新资源与能力需要企业具有前瞻能力和持之以恒。企业必须对开发和培育哪种新的资源与能力意见一致,负责建立新资源与能力的管理班子也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对新资源与能力持久的关注和集中力量。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学者)倾向于从企业内部的资源与能力方面寻找竞争优势的来源。而企业本身原有的资源与能力常常不能令企业家们满意。所以他们在努力发展自身资源与能力的同时,也关注其他企业内部,并试图通过并购等方式从企业外部获得竞争与成长所需要的资源与能力。这是一种趋势,也是我国经济面临的重大问题。在实施这种战略时,企业应正确地评价并购资源和能力的价值,对并购的困难要有充分的认识,做好物质和思想上的准备。并购后企业要能实现资源与能力的保持、转移与扩散及发展,否则并购行为就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艾青,向正军.企业并购的动因与理论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2

2.杨海波.基本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并购战略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3-5

3.王长征.并购整合:通过能力管理创造价值[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12

4.安德鲁•坎贝尔等,严勇等译.核心能力战略[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第四篇:企业并购

企业并购

·考情分析

本章主要介绍了企业并购的动因与作用、企业并购的类型、企业并购的流程、并购融资与支付对价、并购后的整合、企业并购会计等内容。从应试角度看,可能涉及的案例题大致两种类型,一是并购方案的制定、评价与选择(其中的合法性分析);二是企业并购的会计处理。此外本章的内容也可以与第一章财务战略中并购战略、第三章股权激励中关于公司发生合并时的处理、第六章业绩评价与价值管理中企业价值的计算等。

·主要考点

1.企业并购的动因

2.企业并购的类型

3.并购流程中的一些特殊问题的处理

4.并购融资、支付对价与并购后整合 5.企业并购会计

·相关内容归纳

【考点 1】企业并购的动因

(一)企业发展动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不断发展才能生存下去。

企业发展壮大的途径一般有两条:一是靠企业内部资本的积累,实现渐进式的成长;二是通过企业并购,迅速扩大资本规模,实现跳跃式发展。

两者相比,并购方式的效率更高。

(二)发挥协同效应

并购后两个企业的协同效应主要体现在:经营协同、管理协同、财务协同。

(三)加强市场控制力

横向并购——减少竞争对手——提高议价能力——提高盈利水平

(四)获取价值被低估的公司

(五)降低经营风险

控制风险的一种有效方式就是多元化经营。

——分析并购方案合理性的依据之一。

【考点 2】企业并购的类型

分类标志 类型 含义

1.并购后双方法人

地位的变化情况

收购控股

是指并购后并购双方都不解散,并购方收购目标企业至控股地位。绝大多数些类并购都是通过股东间的股权转让来达到控股目标企业的目的 吸收合并

是指并购后并购方存续,并购对象解散(大纲中关于这两种类型的解释错位)

新设合并

是指并购后并购双方都解散,重新成立一个具有法人地位的公司。这种并购在我国尚不多见

2.并购双方

行业相关性

横向并购

是指生产同类产品或生产工艺相近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实质上是竞争对手之间的合并。

纵向并购

指与企业的供应商或客户的合并,即优势企业将同本企业生产紧密相关的生产、营销企业并购过来,形成纵向生产一体化

混合并购

指既非竞争对手又非现实中或潜在的客户或供应商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如一个企业为扩大竞争领域而对尚未渗透的地区与本企业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进行并购,或对生产和经营与本企业毫无关联度的企业进行的并购

3.被购企业意愿

善意并购

是指收购方事先与目标企业协商、征得其同意并通过谈判达成收购条件,双方管理层通过协商来决定并购的具体安排,在此基础上完成收购活动的一种并购

敌意并购

是指收购方在收购目标企业时遭到目标企业抗拒但仍然强行收购,或者并购方事先没有与目标企业进行协商,直接向目标企业的股东开出价格或者收购要约的一种并购行为

4.并购的形式

间接收购

是指通过收购目标企业大股东而获得对其最终控制权。这种收购方式相对简单要约收购

是指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以特定价格收购股东手中持有的目标企业全部或部分股份

二级市场收购

是指并购企业直接在二级市场上购买目标企业的股票并实现控制目标企业的目的协议收购

是指并购企业直接向目标企业提出并购要求,双方通过磋商商定并购的各种条件,达到并购目的股权拍卖收购

是指目标企业原股东所持股权因涉及债务诉讼等事项进入司法拍卖程序,收购方借机通过竞拍取得目标企业控制权

5.并购支付的方式

现金购买式并购

现金购买式并购一般是指并购方筹集足够资金直接购买被并购企业的净资产,或者通过支付现金购买被并购企业股票的方式达到获取控制权目的的并购方式

承债式并购

承债式并购一般是指在被并购企业资不抵债或者资产债务相当等情况下,收购方以承担被并购方全部债务或者部分债务为条件,获得被并购方控制权的并购方式

股份置换式并购

股份置换式并购一般是指收购方以自己发行的股份换取被并购方股份,或者通过换取被并购企业净资产达到获取被并购方控制权目的的并购方式 【考点 3】并购流程中的一些特殊问题的处理

(一)根据大纲中列出的完整的并购流程,判断并购案例中缺少的环节

1.确定并购对象后,并购双方应当各自拟订并购报告上报主管部门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

国有企业的重大并购活动或被并购由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审核批准;集体企业被并购,由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股份制企业由股东会或董事会审核通过。并购报告获批准后,应当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发布并购消息,并告知被并购企业的债权人、债务人、合同关系人等利益相关方。

2.并购协议签订后,并购双方应当履行各自的审批手续,并报有关机构备案。涉及国有资产的,应当报请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审批后应当及时申请法律公证,确保并购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并购协议生效后,并购双方应当及时办理股权转让和资产移交,并向工商等部门办理过户、注销、变更等手续。

(二)其他问题

1.权益披露制度

2.国有股东转让上市公司股份

3.国有企业受让上市公司股份

4.财务顾问制度

——判断并购预案合理性的依据

【考点 4】并购融资、支付对价与并购后整合(一)并购融资

1.权益性融资(发行股票、交换股份)的含义及其优缺点

2.债务性融资(并购贷款、发行债券)的含义及其优缺点

3.混合型融资(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的含义及其优缺点

4.筹资成本分析

——判断融资方案合理性的依据

(二)支付对价

现金支付、股权支付、混合并购支付的含义及其优缺点

——评价支付对价方式合理性的依据

(三)并购后的整合

企业并购的目的是通过对目标企业的运营管理来谋求目标企业的发展,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通过一系列程序取得了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只是完成了并购目标的一半。

在收购完成后,必须对目标企业进行整合,具体包括:战略整合、业务整合、制度整合、组织人事整合和企业文化整合。

【考点 5】企业并购会计

(一)企业合并的判断

(1)企业合并的结果通常是一个企业取得了对一个或多个业务的控制权。构成企业合并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取得对另一上或多个企业(或业务)的控制权;二是所合并的企业必须构成业务。业务是指企业内部某些生产经营活动或资产负债的组合,该组合具有投入、加工处理和产出能力,能够独立计算其成本费用或所产生的收入。

(2)如果一个企业取得了对另一个或多个企业的控制权,而被购买方(或被合并方)并不构成业务,则该交易或事项不形成企业合并。企业取得了不形成业务的一组资产或是净资产时,应将购买成本按购买日所取得各项可辩认资产、负债的相对公允价值基础进行分配,不按照企业合并准则进行处理。

(3)从企业合并的定义看,是否形成企业合并,除要看取得的企业是否构成业务之外,关键要看有关交易或事项发生前后,是否引起报告主体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法律主体即为报告主体,但除法律主体以外,报告主体的涵盖范围更广泛一些,还包括从合并财务报告角度,由母公司及其能够实施控制的子公司形成的基于合并财务报告意义的报告主体。

【例】购买子公司的少数股权,是指在一个企业已经能够对另一个企业实施控制,双方存在母子公司关系的基础上,为增加持股比例,母公司自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处购买少数股东持有的对该子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根据企业合并的定义,考虑到该交易或事项发生前后,不涉及控制权的转移,不形成报告主体的变化,不属于准则中所称企业合并。

(二)企业合并类型的判断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非暂时性的,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参与合并的各方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注意】09 年评分要求:用概念解释理由的不给分。

(三)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1.合并日的会计处理

(1)合并方的确定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取得对参与合并的另一方或多方控制权的一方为合并方。

(2)合并日的确定

合并方取得对被合并方控制权的日期为合并日。也就是说,合并日是被合并方的净资产的控制权转移给合并方的日期。五个条件。

3.会计处理

原则:合并方对于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原则上应当按照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确认和计量。

掌握两点: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对于合并日取得的被合并方资产、负债应按照其在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确认,并且合并方所确认的资产、负债仅限于被合并方原已确认的资产和负债,合并中不产生新的资产和负债。

如果被合并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与合并方不同的,应当按照合并方的会计政策对被合并方有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后确认。

合并方对于合并中取得的被合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2)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包括为进行企业合并支付的审计费用、评估费用、法律服务费用等,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为企业合并发行的债券或承担其他债务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应当计入所发行债券及其他债务的初始计量金额。企业合并中发行权益性证券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费用,应当抵减权益性证券溢价收入,溢价收入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

第五篇:能源资源企业今年跨国并购成功案例

能源资源企业今年跨国并购成功案例

2009年11月09日 13:56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我要发表评论] [推荐朋友] [打印本稿]

李书福嫁女不选吉利车

· [食品]超汇烤肠疑用过期肉 肉掉地上捡起直接用

· 苹果创办人乔布斯辞世 距iPhone4s发布仅一天

· [科技]苹果公司官网证实前首席执行官乔布斯去世

· [房产]冰岛买地成新闻 黄怒波担心“事情闹大了” 

· [产业]中国400位富豪身家接近全国居民储蓄1/10 

· [房产]恒大被曝违规大范围内部认购员工七折购房

郭美美玛莎拉蒂被撞

●汉龙矿业收购澳大利亚钼矿公司55.3%股权10月19日,汉龙矿业(澳大利亚)投资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钼矿有限公司在香港签署股权认购及合作开发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汉龙矿业出资2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钼矿有限公司55.3%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并通过项目融资方式提供5亿美元资金开发澳大利亚钼矿有限公司全资拥有的世界级大型钼铜伴生矿SpinifexRidge项目。该项目有待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和中国有关政府部门批准落实。

●博赛矿业收购力拓加纳铝土矿80%股权10月10日,博赛矿业集团已与世界矿业巨头力拓矿业公司达成协议:博赛斥资约3000万美元,收购力拓公司在非洲加纳一处铝土矿80%的股权。据了解,博赛矿业集团在加纳收购的铝土矿投产于1941年,2007年力拓矿业公司收购了该矿。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力拓矿业公司因负债较多,转而变卖资产偿还债务。2009年上半年,中国铝业公司曾拟以195亿美元注资力拓矿业公司,最终未获成功。目前,博赛矿业集团在加纳进行收购的相关手续已基本完成,正在等待有关政府部门的批准。

●中石油收购新加坡石油96%股权中石油集团9月8日宣布,于9月4日截止期限已获新加坡石油公司(以下简称“SPC”)超过96%的股权,并将强制收购SPC余下股份及申请撤销

SPC的新加坡上市地位。在此之前,中石油通过其全资附属公司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新加坡公司已经在6月21日完成收购SPC45.51%股份。两项合计中石油已经持有SPC96%的股权。

●中石化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8月18日宣布,以每股52.8加元的价格成功收购总部位于瑞士的Addax石油公司,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公司进行海外资产收购最大的一笔成功交易。中石化有关人士表示,在完成对Addax石油公司普通股的收购后,中石化还要对Addax石油公司所有可转换债券和股票期权进行收购。收购完成后,Addax石油公司将成为中石化全资子公司。

●中海油中石化合资13亿美元收购美国安哥拉油田7月19日,中海油和中石化将出资13亿美元收购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旗下的安哥拉32区块油田。该收购预计在今年底完成交割,两大中国石油巨头将拥有安哥拉32区块油田的产品分成合同及联合作业协议项下20%的权益。马拉松石油公司于美国时间7月17日早上7点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公告称,已经和中石油、中石化签署了销售与购买协议,自2009年1月1日起生效。在交易完成交割后,美国第四大石油巨头马拉松石油公司,在安哥拉32区块的权益将下降至10%。

●中国五矿集团收购澳大利亚OZMinerals公司中国五矿集团6月11日宣布,其旗下的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澳大利亚OZMinerals公司部分资产的交易取得成功。墨尔本6月11日举行OZMinerals公司股东大会上,股东投票通过了OZMinerals公司以13.86亿美元的对价向中国五矿出售Sepon、GoldenGrove、Century、Rosebery、Avebury、DugaldRiver、HighLake、IzokLake,以及其他处于勘探和开发阶段的资产。

下载关于企业并购引起的资源要素流动机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企业并购引起的资源要素流动机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并购工作总结[精选]

    市某委企业并购工作情况汇报﹝2012-04-7﹞省经信委:按照今年省经信委的工作部署,我委不断强化企业并购工作,通过深入调研,加强调度,全面掌握并购企业工作动态进展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有......

    企业并购方案(大全)

    企业并购 兼并是指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出于减少竞争对手、降低重置成本、产生规模效应等动机,为达到完全控制对方的目的,而采取的各种进行产权交易和资产重组的方法。 根据兼并的......

    促进农村要素流动和制度创新

    促进农村要素流动和制度创新 西部地区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诸多矛盾,如土地的生活保障与使用权转移、农村城镇化与劳动力转移、农民储蓄与资金使用的结构错位等矛盾。......

    企业执行力要素

    企业执行力要素 1 相关系统的完善程度是企业长期执行力的保证因素 要保持和不断提高企业各业务流程的执行力,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系统,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企业运作管理系统......

    资源企业跨国并购后期运作管理析论论文

    管理问题1)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中国企业作为大股东权利行使难以保障。中国资源企业类跨国并购项目后期运作中大多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中国企业作为大股东的权利无法充分行使,造......

    企业并购接收工作

    企业并购接收工作 一、接收工作要点 1、组织资料。 包括:1)公司设立及变更的有关文件、执照,包括工商、质监、税务、环境等部门的登记材料及相关主管机关的批件。营业执照、组......

    企业并购财务动因浅析

    企业并购财务动因浅析 由于规模经济、交易成本、价值低估以及代理理论等的长足发展,使得企业并购理论的发展非常迅速,成为目前西方经济学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1) 竞争优势理......

    企业并购国内审核

    海外投资并购之境内审批浅析 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和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后,欧美众多企业走上了出售之路。这些拟出售的企业中,有很多企业拥有先进技术和知名品牌。面对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