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不等式的解题方法

时间:2019-05-14 13:3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二讲 不等式的解题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二讲 不等式的解题方法》。

第一篇:第二讲 不等式的解题方法

高 考 实 战 不等式

第二讲 不等式的解题方法

一、拼凑法 例1:

二、分离法

三、定义法

高 考 实 战

四、条件法

不等式

五、比较法

六、综合法 高 考 实 战 不等式

七、数学归纳法

总结提高

1.一般在证明不等式的题目中,首先考虑用比较法,它是最基本的不等式的证明方法.比较法一般有“作差比较法”和“作商比较法”,用得较多的是“作差比较法”,其中在变形过程中往往要用到配方、因式分解、通分等计算方法.2.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过程中,所用到的依据一般是定义、公理、定理、性质等,如基本不等式、绝对值三角不等式等.高 考 实 战 不等式

3.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关键是对原不等式的等价转换,它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所需条件为已知条件或一个明显成立的事实(定义、公理或已证明的定理、性质等),从而得出要证的命题成立.4.所谓“综合法”、“分析法”其实是证明题的两种书写格式,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证明方法,并不像前面所用的比较法及后面要复习到的三角代换法、放缩法、判别式法、反证法等是一种具体的证明方法(或者手段),而只是两种互逆的证明题的书写格式.高 考 实 战

一、绝对值不等式

不等式

第二讲 不等式的专题训练

二、不等式

三、单调性 考 实 战 不等式

四、线性规划

高 高 考 实 战

不等式

五、恒成立的问题

第二篇:4-5第二讲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第二讲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日期________得分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

1.设P则P、Q、R的大小顺序是()

A.P>Q>RB.P>R>Q

C.Q>P>RD.Q>R>P

解析:即PR;

又,即R>Q;

故有P>R>Q.故应选B.答案:B

2.已知a>2,b>2,则a+b与ab的大小关系是()

A.a+b>abB.a+b

C.a+b≥abD.a+b≤ab

解析:解法一:∵a>2,b>2,∴a-1>1,b-1>1,∴(a-1)(b-1)>1,即ab-a-b>0,∴ab>a+b,故选B.解法二:a2,b2,0

1a111

2,0b2,01

a1

b1,即0ab

ab1,0abab,故选B.答案:B

3.若实数x,y适合不等式xy>1,x+y≥-2,则()

A.x>0,y>0B.x<0,y<0

C.x>0,y<0D.x<0,y>0内

解析:x,y异号时,显然与xy>1矛盾,所以可排除C、D.假设x<0,y<0,则x<1.y

∴x+y

又xy≠0,∴x>0,y>0.答案:A

4.若a,b∈(0,+∞),且

a≠b,M

()

A.M>NB.M

C.M≥ND.M≤N

解析:∵a,b∈(0,+∞),且a≠b,N ,则M与N的大小关系是 MN,故应选A.答案:A

5.已知a,b,c∈R,a+b+c=0,abc>0,T

A.T>0B.T<0

C.T=0D.无法判断T的正负

解析:∵a+b+c=0,∴(a+b+c)=a+b+c+2ab+2bc+2ac=0,即2ab+2bc+2ac=-(a+b+c)<0,∵abc>0,∴上述不等式两边同除以2abc, 2222222111,则()abc

111a2b2c

20,故选B.得Tabc2abc

答案:B

6.已知a,b,c,d都是正数,S

()

A.S<1B.S>1 abcd,则有abcabdcdacdb

C.S>2D.以上都不对

解析:S>

答案: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后的横线上.)

7.某品牌彩电厂家为了打开市场,促进销售,准备对其生产的某种型号的彩电降价销售,现有四种降价方案:

(1)先降价a%,再降价b%;

(2)先降价b%,再降价a%;

(3)先降价1(a+b+c+d)=1.abcdabab%,再降价 %;22

(4)一次性降价(a+b)%.其中a>0,b>0,a≠b,上述四种方案中,降价幅度最小的是________.解析:设降价前彩电的价格为1,降价后的彩电价格依次为x1、x2、x3、x4.则x1=(1-a%)(1-b%)=1-(a+b)%+a%·b%,x2=(1-b%)(1-a%)=x1,ababx31%1%22

211ab% ab%,

4x41ab%1ab%a%b%

a%b%x1x2,x3x1a%b%0,2

x3x1x2x4.答案:方案(3)

28.已知|a+b|<-c(a、b、c∈R),给出下列不等式:

①a<-b-c;②a>-b+c;③a

9.函数

y的最大值为________.解析:函数的定义域为

[1,6].y212

≤[212]22]3515.y2≤15.由题意知y00y1即x

时等号成立.答案

10.已知x+2y+3z=

解析:

22

x22y23z2322≥3x 

(3x2yz)22228318,则3x+2y+z的最小值为________.17

当且仅当x=3y=9z,等号成立.∴(3x+2y+z)≤12,即

x=-yz时,171717

为最小值.答案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11、12题13分,13题14分,写出证明过程或推演步骤.)

a2b2c2

11.(2010·浙江自选模块卷)设正实数a,b,c,满足abc≥1,求a2bb2cc2a的最小值.a2b2c22[a2bb2cc2a]≥

abc,a2bb2cc2a解:因为 222abcabc所以≥1,a2bb2cc2a3

当a=b=c=1时,上述不等式取等号, a2b2c2

所以的最小值为1.a2bb2cc2a

12.(2010·江苏)设a,b是非负实数,求证:a+b+b).33

证明:a+b+b)=(a-a-b

2232

ab当a≥b时当ab时,a3b3

a2b2≥0,a3b3a2b2.评析:证明不等式,常用方法是作差比较法.13.已知x,y,z是正实数,求证:

分析:注意到所证不等式的特点,可考虑构造向量,使用柯西不等式的向量形式证明.证明:∵x,y,z是正实数,令

aabab,222,b2

x2y2z2≤[(yz)(xz)(xy)],yzxzxy

当且仅当xyz时,等号成立,即xyz≤2

x2y2z2

()xyz,zyxzxy

x2y2z2xyz≥.yzxzxy22

评析:使用柯西不等式时,既要注意它的数学意义,又要注意它的外在形式.当一个式子与柯西不等式的左边或右边具有一致形式时,就可以考虑使用柯西不等式对这个式子进行缩小或放大.

第三篇:赛达数学解题方法精讲

SAT数学解题方法精讲

解答SAT数学考试需要大家有更多时间来练习,那么如何更加快速有效地掌握SAT数学解题方法来搞定SAT数学题目呢?下面小马过河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SAT数学解题方法。小马过河国际教育

中国学生在SAT数学考试中丢分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没有读懂题干。所以,建议所有考生在备考初期先将OG中的所有数学题做一遍(因为在真正的SAT考试中,中国考生做数学部分题目的时间一定是有富余的,故此阶段做题不用计时)。该过程应该在半个月内完成。

这个过程中,考生遇到生词可以查词典,然后记在题目旁边。

对于提问部分句子很长的题目,考生甚至可以把提问翻译成中文,整理在题目旁边,这样,便于加深印象,同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培养阅读长句的能力。

如果极个别知识点(如概率、排列组合等)高中数学课还没有讲到,考生大可不必花大量时间自学该知识点,这样太浪费时间。

把题目分类标记好即可,等到考前一个月(到时许多知识点学校里已经讲过了)再做数学部分题目的扫尾工作。

题目做完之后,为了最后冲刺阶段复习的便利,考生可以自制excel表格,录入数学题目中出现的术语(如质数、合数;奇数、偶数;中位数、众数等等),然后把术语按照字母顺序排列(后期做题过程中遇到新的术语,可以随时添加进excel表格,电子版材料比手写的单词本修改、增删更方便);另外,把题目中遇到的重要、常见表达方式进行整理,如倍数表达法、比例表达法等等。

以上就是关于SAT数学解题方法的全部内容,包括了审题、答题和词汇的记忆等内容。大家可以在自己备考SAT数学考试的时候,进行适当的参考和借鉴之用。

第四篇:不等式的证明方法习题精选精讲

习题精选精讲

不等式的证明

不等式的证明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难点,证明方法多种多样,近几年高考出现较为形式较为活跃,证明中经常需与函数、数列的知识综合应用,灵活的掌握运用各种方法是学好这部分知识的一个前提,下面我们将证明中常见的几种方法作一列举。

注意a2b2ab的变式应用。常用2a2b2ab22(其中a,bR)来解决有关根式不等式的问题。

1、比较法

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最基本的方法,有做差比较和作商比较两种基本途径。已知a,b,c均为正数,求证:111111 2a2b2cabbcca

2证明:∵a,b均为正数,∴111b(ab)a(ab)4ab(ab)0 4a4bab4ab(ab)4ab(ab)

22(bc)(ca)1111110,0同理4b4cbc4bc(bc)4c4aca4ac(ac)

1111110 2a2b2cabbcca

111111∴ 2a2b2cabbcca三式相加,可得

2、综合法

综合法是依据题设条件与基本不等式的性质等,运用不等式的变换,从已知条件推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2a、b、c(0,),abc1,求证:a2b2c21

32a22b22c22ab2bc2ca

证:3(a2b2c2)1(abc)2∴3(a2b2c2)(abc)2(ab)2(bc)2(ca)203 设a、b、c是互不相等的正数,求证:a

证:∵ b4c4abc(abc)a4b42a2b2b4c42b2c2c4a42c2a2∴ a4b4c4a2b2b2c2c2a

2∵

∴ a2b2b2c22a2b2b2c22ab2c同理:b2c2c2a22bc2ac2a2a2b22ca2b a2b2b2c2c2a2abc(abc)知a,b,cR,求证:

2a22b22c222a2(abc)22

2证明:∵ab

222ab2(ab)a2abb(ab)22即ab(ab)22,两边开平方得a2b222ab(ab)22

同理可得

b

c

(bc)2

c

a

(ca)三式相加,得 2

a

b2

c2

a2(abc)

1(1)(1)9

xy5x、y(0,)且xy1,证:。

11xyxyyxyx

(1)(1)(1)(1)(2)(2)52()

xyxyxyxy5229 证:

6已知a,bR

11

1,ab1求证:11.ab9

a,bR,ab1

11

2着一个不等式ab.策略:由于ab说明a,bR,ab1的背后隐含ab44ab

2

111ab1211

而 11111189.ababababab1ab

证明:a,bR,ab1ab。

411119.ab

3、分析法

分析法的思路是“执果索因”: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探索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已成立的不等式。

7已知a、b、c为正数,求证:

2(ababcab)3(abc)2

32(证:要证:即:c28

ababcab)3(abc)23只需证:2abc3abc

成立∴ 原不等式成立

ababc∵ cabab3cab3a、b、c(0,)且abc1,求证ab3。

证:

ab3(abc)3即:2ab2bc2ac

2∵2abab2bcbc2acac即2ab22(ab)(bc)(ac)2∴原命题成立

换元法实质上就是变量代换法,即对所证不等式的题设和结论中的字母作适当的变换,以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

4、换元法

ab(1a2)(1b2)1b19,求证:。

证明:令a

sin

k

k bsin

k

k

左10:x

sinsincoscossinsincoscos

2cos()1∴ ab(1a)(1b)

1y21,求证:2xy2

xycossin2sin(

证:由xy1设xcos,ysin∴)[2,2]

2xy2

4.abbcac

11知a>b>c,求证:

证明:∵a-b>0,b-c>0,a-c>0∴可设a-b=x,b-c=y(x, y>0)则a-c= x + y, 原不等式转化为证明

114

xyxy

即证(x

11xyxy

y)()4,即证24∵2∴原不等式成立(当仅x=y当“=”成立)

xyyxyx

12知1≤x+y≤2,求证:

≤x-xy+y≤3.

证明:∵1≤x+y≤2,∴可设x = rcos,y = rsin,其中1≤r≤2,0≤<2. ∴x-xy+y= r-rsin2= r(1-

sin2),∵

≤1-

sin2≤

32,∴

r≤r(1-

sin2)≤

r,而

r≥

12,32

r≤3∴

≤x-xy+y≤3.

13已知x-2xy+y≤2,求证:| x+y |≤

2,0≤

<2.

证明:∵x-2xy+y=(x-y)+y,∴可设x-y = rcos,y = rsin,其中0≤r≤∴| x+y | =| x-y+2y | = | rcos+2rsin| = r|14解不等式解:因为(5sin(+ractan

12)|≤

r≤.

5xx1>

12,+

x)2(x1)2=6,故可令 5x = sinsin

+

x1=6 cos cos,∈[0,2

则原不等式化为 由∈[0,cos

所以sin

2

]知cos>0,将上式两边平方并整理,得48 cos2+46 cos

-23<0

解得0≤cos<

28224

-x≤

所以x=6cos2-1<

24472447

}.,且x≥-1,故原不等式的解集是{x|-1≤x<

1212

15:-1≤

x2

2.证明:∵1-x≥0,∴-1≤x≤1,故可设x = cos,其中0≤≤.

x2

-x =

cos2-cos= sin-cos=

-x≤

2sin(2.

3),∵-≤-≤

4444,∴-1≤

2sin(-

2)≤2,即-1≤x4

增量代换法

在对称式(任意互换两个字母,代数式不变)和给定字母顺序(如a>b>c)的不等式,常用增量进行代换,代换的目的是减少变量的个数,使要证的结论更清晰,思路更直观,这样可以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16a,bR,且a+b = 1,求证:(a+2)+(b+2)≥

证明:∵a,bR,且a+b = 1,∴设a =

252

+t,b=

-t,(tR)

112

+t+2)+(222522

∴(a+2)+(b+2)≥.

则(a+2)+(b+2)=(-t+2)=(t+

52)+(t-

52)= 2t+

252

252

利用“1”的代换型

已知a,b,cR,且 abc1, 9.abc17策略:做“1”的代换。

证明:

5、反证法

反证法的思路是“假设矛盾肯定”,采用反证法时,应从与结论相反的假设出发,推出矛盾的过程中,每一步推理必须是正确的。18若p>0,q>0,p+q= 2,求证:p+q≤2.证明:反证法

假设p+q>2,则(p+q)>8,即p+q+3pq(p+q)>8,∵p+q= 2,∴pq(p+q)>2. 故pq(p+q)>2 = p+q=(p+q)(p-pq+q),又p>0,q>0

111abcabcabc3bacacb32229



abacbcabcabc. p+q>0,∴pq>p-pq+q,即(p-q)<0,矛盾.故假设p+q>2不成立,∴p+q≤2.

19已知a、b、c(0,1),求证:(1a)b,(1b)c,(1c)a,不能均大于

4。

证明:假设(1a)b,(1b)c,(1c)a均大于4

(1a),b均为正∴

(1a)b1

1(1a)b24

2(1b)c11(1c)a1(1a)b(1b)c(1c)a111

(1b)c24222222222同理∴

33

22不正确∴ 假设不成立∴ 原命题正确

20已知a,b,c∈(0,1),求证:(1-a)b,(1-b)c,(1-c)a 不能同时大于。

证明:假设三式同时大于

∵0<a<1∴1-a>0 ∴

(1a)b

1a)b

1142

21a、b、cR,abc0,abbcca0,abc0,求证:a、b、c均为正数。

abc0a、b、c两负一正

证明:反证法:假设a、b、c不均为正数又 ∵ 不妨设a

0,b0,c0又 ∵ abc0∴ c(ab)0同乘以(ab)∴ c(ab)(ab)即

acbcab(a2abb2)0,与已知abbcca0矛盾

∴ 假设不成立∴

6、放缩法

放缩时常用的方法有:1去或加上一些项2分子或分母放大(或缩小)3用函数单调性放缩4用已知不等式放缩 22已知a、b、c、d都是正数,求证:1<

a、b、c均为正数

bc

abcbcd

dcda

a

<2.

dabccd,证明:∵

b

abcd

bbc

<,abcababcd

cbcd

d

abcddcdadcd,a

abcd

aa

<,dabab

将上述四个同向不等式两边分别相加,得:1<

bc

abcbcddcda

a

<2.

dab

3nN

*

2(n11)1,求证:

2



1n

2n

1。

证明:∵

2k1n

21

2(kk1)

1k

2kk

2kk1

2(k1k)

1



1n

12(21)2(32)2(nn1)

2n1

1

2(21)2(2)2(n1n)

2(n11)

判别式法

222

yxyz2yzcosA2xzcosB2xycosC。ABCxz24A、B、C为的内角,、、为任意实数,求证:

证明:构造函数,判别式法令

f(x)x2y2z2(2yzcosA2xzcosB2xycosC)

x22x(zcosBycosC)(y2z22yzcosA)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4(zcosBycosC)24(y2z22yzcosA)4(z2sin2By2sin2C2yzcosBcosC2yzcosA)

4[z2sin2By2sin2C2yzcosBcosC2yz(cosBcosCsinBsinC)]

4[z2sin2By2sin2C2yzsinBsinC] 4(zsinBycosC)20

无论

y、z为何值,0∴ xRf(x)0∴ 命题真

构造函数法

构造函数法证明不等式24 设0≤a、b、c≤2,求证:4a+b+c+abc≥2ab+2bc+2ca. 证明:视a为自变量,构造一次函数

f(a)= 4a+b2+c2+abc-2ab-2bc-2ca =(bc-2b-2c+4)a+(b2+c2-2bc),由0≤a≤2,知

f(a)表示一条线段.又f(0)= b2+c2-2bc =(b-c)2≥0,f(2)= b2+c2-4b-4c+8 =(b-2)2+(c-2)2≥0,可见上述线段在横轴及其上方,∴

f(a)≥0,即4a+b2+c2+abc≥2ab+2bc+2ca.

n≤|m|·构造向量法证明不等式根据已知条件与欲证不等式结构,将其转化为向量形式,利用向量数量积及不等式关系m·|n|,就能避免复杂的凑配技巧,使解题过程简化.应用这一方法证明一些具有和积结构的代数不等式,思路清晰,易于掌握. 25 设a、b∈R,且a+b =1,求证:(a+2)+(b+2)≥

22

证明:构造向量m=(a+2,b+2),n=(1,1).设m和n的夹角为,其中0≤≤. ∵|m| =

(a2)2(b2)2

,|n| =

2n= |m|·,∴m·|n|cos=



(a2)2(b2)2

2·cos;

n另一方面,m·

所以

=(a+2)·1+(b+2)·1 = a+b+4 = 5,而0≤|cos|≤1,(a2)2(b2)2

≥5,从而(a+2)+(b+2)≥

构造解析几何模型证明不等式

如果不等式两边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与图形建立联系,则可根据已知式的结构挖掘出它的几何背景,通过构造解析几何模型,化数为形,利用数学模型的直观性,将不等式表达的抽象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加以解决.

26设a>0,b>0,a+b = 1,求证:

2a1+2b1≤2.

≤2.这可认为是点

证明:所证不等式变形为:

2a12b1

A(2a12b1)到直线 x+y = 0的距离.

2a1)2+(2b1)2= 4,故点A在圆x2+y2= 4(x>0,y>0)上.如图所示,AD⊥BC,半径AO>AD,即有:

≤2,所以

但因(2a12b1

2a1+2b1≤22.

第五篇:解题方法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正确、准确的抄写,不可多抄,不可漏抄,注意标点符号的规范,若看拼音写的汉字不会写,应写上一个同音字,切不可空着。

2、填词:(以现代文语段积累中的内容为主)

(1)反义词;

(2)递进关系:题目中如果出现有“乃至、甚至、不仅„„而且„„”等词要仔细分析所选词语的表意程度的深浅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要关注待选词语和比喻、拟人对象的对应关系

3、修改病句

找准主谓宾:确定动词,动词之前发出行为的人或事物为主语,动词之后承受行为的人或事物为宾语,发现是否缺主语、缺宾语或主宾、动宾搭配不当(详细方法见病句强化训练资料)

补充:(1)句中有多个主语,只有一个谓语动词时,考虑主宾搭配不当,方法为为每个主语寻找一个合适的谓语动词

(2)当句中有多个宾语,却只有一个谓语动词时,考虑动宾搭配不当,方法为为每个宾语搭配一个合适的谓语动词

4、排序还原:①主语一致,同一句中的不同分句的主语应是同一个;

②语境一致,主句和备选句所营造的氛围或感情基调应是一致的;

③句子结构一致,当选项中各个分句的结构已经一致的时候,短句前,长句后;

④考虑逻辑顺序,找准中心句(观点句),区别材料句,按照总分总、总分或分总、时间、空间、思维的顺序排列

5、选题:分析主题,抓住关键词,然后分析主题类型

(1)类似“武汉发展”的主题,则划分小方面,每一个小的方面就是一个选题

(2)已经是个小范畴的主题或是具体的一个活动了,则在关键词的后面加上“意义、目的、原因、益处、弊端”等词构成选题。

6、活动设计题:表现形式为“以„„为内容|主题开展„„”,常见的活动方式有:

(1)亲自体验解决问题:查资料、采访、主题班会

(2)竞赛活动:演讲、诗歌朗诵、作文竞赛、书法比赛、辩论

(3)展览类:书抄报、展板、黑板报

(4)讲座类:知识座谈、讨论会、名家讲座、交流活动

(5)趣味活动类:对联、灯谜、成语接龙

7、口语交际:表态(是否同意观点),针对矛盾点提出合理解决方法或指出采取正确态度的好处,提出请求要说明目的,礼貌委婉,注意称谓

8、材料分析概括题:找出所有材料的共同点也就是都谈到的问题,一般来说在所有材料中都反复出现的词或短语就是关键词,或所有材料中信息量最小的一则就是所有材料的共同信息。

9、材料选择题:指明每一则材料的主旨内容,符合主题要求的就是合适的材料。

10、图表分析:首先了解图表调查的内容或目的(题目中会告知),然后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得出各自结论(展现在草稿纸上),接着结合题目中告诉的图表内容或目的将横纵向结论提炼整合起来为最终结论,将最终结论同横纵向结论相比较进行检查

二、文言文阅读

(1)解释加点字:提倡首选组词法,即首先联系这个词或字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当组词法无法译出该词时,则选用意译法,尤其关注词类活用、通假字、使动、意动、一词多用等现象。

(2)翻译句子一定做到逐字翻译,表意流畅,语气正确。

(3)分析人物形象时可以根据分值确定要点的个数,从文中找到人物的所有行为,逐一分析,然后进行整合,切不可将同一要点反复陈述。

三、现代文阅读一

(一)常见加点词语品析

答题格式: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比较删去前后意义上的差别(删去某词后句子的意思是„„,有这个词句子的意思是„„);

C.删去后语境有何变化(选用:①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②与事实不符;③太绝对了;④是作者的一种猜测)

加点词类型:

1、表推测,说明结论或说明对象的特点、某方面的作用不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2、从时间上限制,说明结论或说明对象的特点、某方面的作用在一定的时间段成立,在别的时间段不一定也是如此,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3、从范围上限制,说明结论或说明对象的特点、某方面的作用在某一范围内成立,在别的范围不一定如此,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4、表信息来源,说明结论或说明对象的特点、某方面的作用是根据某一方面的信息总结得出的,在其他方面不一定也成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5、表约数,说明数量无法确切获得,是估计得出的,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6、表程度,表明说明对象的作用大小(比如处于首位)

(二)筛选题:从文中确定关键词或中心句作答

(三)选择题:一定将每个选项涉及的内容都还原到文中去,不凭印象作答

(四)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答题格式:此句用何种方法表明了此句的说明对象的何种特征(说明文常用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引名言等);

此句用何种论证方法表明了何种论点或观点,对中心论点起到了何种作用,在文中起到了总结,总起,过渡、强调,使形象、通俗易懂等作用(议论文)。

四、现代文阅读二

(一)筛选信息:除特殊要求外,一般不能用原文回答。筛选信息的过程其实是概括的过程。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

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

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一般来说,中心句往往表现为评价性、议论性的语句,还要注意文中的过渡句或过渡段。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

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

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

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例如朱自清的《春》,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除了①②自然段为“盼春”,⑧⑨⑩自然段为“送春”,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为什么说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呢?③自然段写春草,④自然段写春花,⑤自然段写春风,⑥自然段写春雨,⑦自然段为写迎春。将其统而摄之,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从各个侧面描写着春天,所以我们可以将③至⑦自然段内容概括为“绘春”。

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

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

5、若问某一文段大意。

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的答题格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6、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1)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2)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②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二)题型:回答某个词语的含义或解释文中某个行为产生的原因,方法:既要结合语境答出其字面含义,还要答出精神实质。

(三)分析景物或环境描写作用,方法:指出此句为描写某人或某物的(何种)生长或生活环境,衬托出了某人或某物的何种特点,说明此句起到了铺垫作用。此类题目一定要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具体作用为:

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和景物、场景)作用:交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

(四)品味加点词,方法三部曲:解释词义,表现了谁的什么情感或特点,有没有使用修辞手法,如有,其作用是什么(比喻手法则为本体体现了喻体的什么特点,拟人手法则为被比拟事物体现了比拟事物的什么特点,对比、反问、排比等突出或强调该对象的××特征,增强了气势),若此句为作者的评价型语句还需加上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的分析语句:(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五)点评句子,方法:具体分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内容上)怎样表现了某人或某物的什么特点或感情,(语言上)产生了怎样的效果(要从三方面考虑)

(1)结构上,常起(选用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全文,开启下文;C总结上文的作用);

(2)写作手法上,常有(选用A开篇点题;B为后文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F、衬托;G、渲染;H呼应、照应;I对比;J象征;K先抑后扬;L预示性作用等特点)。

(3)内容上(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

(六)题干中如出现此类表述时,请一定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请具体分析„„、怎样在字里行间体现„„

(七)评价文中人物的行为,方法:先指出这个行为是什么,再说明这种行为的意义(利或弊)或指出正确的行为应是什么,答题格式为:①评价;②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

(八)说明文章的寓意,方法:联系文本,联系生活,即人生应像文中的某物或某人一样具备什么样的精神,总之要上升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高度。

(九)问在文中某一具体情境下你的感受、体验、做法。

A、指出这一具体情境下蕴含着的思想意义,道理;B、结合文中具体的事例谈你的感受、体验、做法,并说明理由;C、总结你的观点。

(十)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

A、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五、作文

1、作文技巧要牢记,提示变成“为什么”,材料中间找原因,原因排队成文章,事例之后要分析,分析方法很简单,假设、因果都可以,开头、结尾和文中,反复点题很要紧。

2、作文审题是首先将提示语变成“为什么”或“怎么样”的问题,然后分析材料提供了什么原因或条件来回答这个问题,作文中一定要有事例支撑,一定要结合观点分析事例,最后还可以联系实际。

3、作文基本结构:(1)首段点题(2)事例论证(3)例后分析(4)例问过渡(5)事例论证

(6)例后分析(7)联系实际(选用)(8)结尾点题

4、升级技巧:事例写如何,论证写原因

下载第二讲 不等式的解题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二讲 不等式的解题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经典解题方法

    1、配方法 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

    解题方法(5篇)

    1.函数思想: 把某一数学问题用函数表示出来,并且利用函数探究这个问题的一般规律。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数学方法。2.数形结合思想: 把代数和几何相结合,例如对几何问题用代数方......

    一般数学解题方法

    初中数学解题方法之我见 1、配方法 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

    高考不等式解题详解[大全五篇]

    高考数学不等式解法不等式这部分知识,渗透在中学数学各个分支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因此不等式应用问题体现了一定的综合性、灵活多样性,对数学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起到了......

    证明不等式方法

    不等式的证明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难点,题型广泛,涉及面广,证法灵活,错法多种多样,本节通这一些实例,归纳整理证明不等式时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1比较法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最基本方法......

    不等式证明若干方法

    安康学院 数统系数学与应用数学 专业 11 级本科生论文(设计)选题实习报告11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科研训练2》评分表注:综合评分60的为“及格”;......

    不等式选讲高考题

    不等式选讲高考题 1. (2011年高考山东卷理科4)不等式|x5||x3|10的解集为 (A)[-5.7](B)[-4,6] (C)(,5][7,)(D)(,4][6,) 2. (2011年高考天津卷理科13) 已知集合AxR|x3x49,BxR|x4t,t(0,......

    专题:不等式选讲(精选五篇)

    专题:不等式选讲 1、已知函数f(x)log2(|x1||x5|a). (Ⅰ)当a5时,求函数f(x)的定义域; (Ⅱ)当函数f(x)的定义域为R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设a,b,c为不全相等的正数,证明:2(abc)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