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的法律问题

时间:2019-05-14 13:1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的法律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的法律问题》。

第一篇: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的法律问题

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的法律问题

最近接连处理多起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笔者发现,房地产经纪机构的不规范操作和房屋交易双方的法律风险意识淡薄是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令人深思。本文将重点分析其中几个较为普遍发生的法律问题,希望对广大房屋交易双方有所借鉴和启迪。

一、房屋中介结构操作不规范 1.委托合同签订不规范

一般来说,房地产经纪机构应当与房屋买卖交易双方分别签订委托合同,但是,在实践中,房地产经纪机构往往与房屋买卖双方一同签订一份合同,多称为“房屋买卖委托合同”或“‘房地产买卖契约’补充协议”,将房屋买卖合同与房屋买卖委托合同的内容混在一起,内容约定多含糊不清、“缺斤少两”。2.逃避居间义务

房地产经纪机构在南京市房产交易市场办理产权证时不在《南京市房地产买卖契约》(现变更为《南京市存量房买卖合同》)上签字盖章,不如实将双方的权利义务反映在合同上,逃避居间义务。这样一旦发生纠纷,买卖双方经常会就房屋买卖合同是否成立以及如何履行发生争议。

根据市政府办公室2007年7月12日转发市房产局《南京市存量房网上交易管理办法》规定,从2007年9月1日起,本市主城区存量房实行网上交易管理,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也一同实行。存量房实行网上交易,买卖双方签订《南京市存量房买卖合同》后,如需贷款的要先将贷款资料提交银行初审,其他交易程序基本没有变化,只是将原来手工填写的(《南京市房屋权属登记申请书》存量房交易类)改为从网上打印。由房地产经纪机构促成交易的,由经纪机构提供打印服务。如房地产经纪机构无法提供上述打印服务,则不具备合法的房地产经纪资质。

在此,提醒广大房屋买卖双方对房地产经纪机构的不规范操作提高警惕,选择正规的房地产经纪机构,以免自己的权利被非法侵害。

二、房屋买卖合同的内容不完整

如上所述,房地产经纪机构通常没有以居间人的身份协助房屋买卖双方签订房屋买卖合同,而是与房屋买卖双方一同签订一份房屋买卖中介合同,对中介费用(即报酬)的计算方式和支付方式作了明确约定,而对房屋买卖合同的具体内容语蔫不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和目前的实践操作,一般来说,二手房买卖合同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住所、标的、价款、履行期限、地点、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的方式、合同生效、中止、终止或解除条款、合同的变更与转让和附件等8项内容。房屋买卖合同中应明确房屋的位置、产权归属、面积、结构、格局、装修、质量及附属设施等;房屋的物业管理费用及其他交费状况和房屋相关文书资料的移交。其次,价款是合同中最重要的条款,合同中应主要写明总价款、付款方式、付款条件、如何申请按揭贷款、定金、尾款等。双方还要明确按国家规定缴交各自应当缴交的税费和杂费;如果双方另有约定,则应当在合同中明确这一约定。再次,合同中应写明合同签订的期限、支付价款的期限、交付房屋的期限等。交房时间、条件、办理相关手续的过程亦应在合同中明确写明。支付价款的方式,应明确以现金还是支票支付,付款是一次付清或分期交付以及缴纳定金的时间、数额、分期付款的步骤、时间和数额等。

在此提醒购房者,房款的支付时间应当与房屋的交付步骤相协调,有效地控制风险,避免出现房款已经全部支付但售房人尚未履行全部义务的情形,否则,一旦售房者违约,购房者将难以得到救济。笔者曾碰到房屋买卖双方约定总房价包括装修和附属设施,但是在房屋交付前买卖者较房款全部交付给售房者,待交房时发现房屋内的装修和附属设施被一洗而空,此时售房人早已“失踪”。

三、房屋买卖合同补充协议的效力不确定

在房屋买卖过程中,经常发生合同签订后一方反悔不愿买房或者购房的情形。但是,买卖双方常常对是否解约不签订书面的协议。这样一旦发生纠纷,买卖双方是否解约以及哪一方存在过错较难认定。这样,房屋中介人员的证言就起到较大的决定性作用,但是房屋中介人员很难保持中立的状态,而且是否愿意作证也存在疑问。

在此,笔者建议,房屋买卖双方应当在房屋买卖合同中对补充协议的效力作出限制,明确约定只有签订书面的补充协议,才具有法律效力,从而减少争议的发生。

开发商逾期办理房产证,购房者应当如何向开发商主张违约责任?

案情简介

2005年4月12日,原告章国强与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签订《上海市商品房预售合同》,该合同约定:(1)原告章国强购买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开发承建的“天隆城小区”12号楼三单元b2003室商品房1套,房屋建筑面积87.97平方米,总房款暂定为502000元;(2)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应在办理了房地产初始登记手续、取得《新建商品房房地产权证》后,于2005年12月31日前将房屋交付给原告章国强使用。如被告逾期交房,原告章国强有权按已付房价款的0.3?,按日计算追索违约金;(3)原告章国强认可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在取得《新建住宅交付使用许可证》后即具备该房屋的交付条件,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应在房屋交付后90天内取得“大产证”。

嗣后,原告章国强向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实际支付总房价款504528元。2005年12月30日,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未履行交付房屋的义务,直至2006年4月1日才取得《新建商品房房地产权证》,于4月3日履行了交付房屋的义务,但被告在交付房屋时未取得房屋大产权。2006年4月4日,原告与被告双方结清了自2006年1月1日至同年4月3日期间的违约金。直至2006年11月14日,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才取得房屋的“大产证”。

原告章国强认为,2005年4月12日,其与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签订了《上海市商品房预售合同》一份,该合同约定,其向上海强隆地产公司购买商品房1套,房屋总价款为502000元(实际支付504528元),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承诺于2005年12月31日交付房屋,交付房屋时须办理房地产初始登记手续,取得《新建商品房房地产权证》(即“大产证”)。但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却在2006年11月14日才取得房屋的“大产证”,其逾期办理产权证的行为已构成违约,理应根据购房合同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双方当事人在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原告章国强于2006年3月24日依法向上海市浦东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承担逾期办理产权证的违约金20260元。

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认为,双方签订的购房合同属实,本公司虽违约在前,但违约金的计算期间应从2006年1月1日计算至2006年4月3日。因为双方在购房合同中已约定房屋交付的标志为取得《新建住宅交付使用许可证》,故该约定印证了其交房并不需要“大产证”。而且本公司已将上述违约期间的违约金支付给原告,可以证实本公司已经承担了违约责任。更何况,双方已在2006年4月3日办理了房屋交接书,故本公司不存在违约事实,原告向法院提起的诉讼请求没有法律事实和法律依据,故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章国强的诉讼请求。

法院判决

上海市浦东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双方当事人签订的《商品房预售合同》系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合同约定的内容符合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该合同合法有效,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在本案中,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未按合同约定在规定的期限内取得房屋的大产权,其交付房屋的条件存在瑕疵,故其行为构成违约,理应根据购房合同中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鉴于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已在办理“大产证”期间向房地产管理部门提交了相关的手续材料,但违约金计算的数额应扣除双方约定的给予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90天的宽限期及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先前已支付的违约金。据此,上海市浦东区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5条、第111条、第112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向原告章国强偿付逾期办理房屋大产权证违约金16208元。

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不服一审法院作出的判决,遂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其上诉后认为,本公司根据购房合同的约定,取得《新建住宅交付使用许可证》后即已满足了房屋交付的条件,故不应承担取得《新建住宅交付使用许可证》至取得房屋“大产证”期间的违约金。可见,一审法院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错误,故请求二审法院依法改判,驳回原告章国强的诉讼请求。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上诉人上海强隆地产公司与被上诉人章国强于2006年4月3日签订《房屋交接书》后即交付了房屋,现被上诉人章国强向上海强隆地产公司主张自2006年4月4日起至同年h月13日止的违约金。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双方当事人签订的《商品房预售合同》是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合法有效,双方均应恪守履行。在本案中,原告章国强按合同约定支付了房价款,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亦应当按合同约定交付房屋,取得房屋的“大产证”。按双方购房合同中的约定,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应当在房屋交付后90天内取得“大产证”,但其未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取得“大产证”,属违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由于合同仅约定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不能如期交房的违约责任,对其不能如期取得“大产证”的违约责任未作约定,因此本案的违约金不应按合同约定的方式计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8条是针对买受人未取得房屋权属证书(即“小产证”)作出的规定,而本案是约定“大产证”取得时间上的违约,前提条件略有差异,故可按原告章国强已付购房款总额,从交房后第91天起算至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取得“大产证”时止,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计算。至于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关于其取得《新建住宅交付使用许可证》后已经满足房屋交付的条件、己方没有违约的上诉理由,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另外,原审法院所作出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酌情向原告章国强偿付违约金16028元的判决不当。

据此,二审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53条第1款第(二)、(三)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8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8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上诉人上海强隆地产公司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向原告章国强偿付自2006年7月2日起至2006年11月13日止期间的违约金(以504528元为基数,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金融机构逾期贷款利息计算)。

争议焦点

开发商逾期办理房产证,购房者应当如何向开发商主张违约责任?

律师点评

本案是一起购房者与房地产开发商约定交房与取得房屋“大产证”相分离的纠纷案件,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房地产开发商逾期办理“大产证”是否构成违约以及如何承担违约责任?

一、在本案中,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逾期取得房屋“大产证”,其行为构成违约,理应承担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首先要明确的是,这里所指的违约,并不是指被告强隆地产公司与原告章国强已经自行解决的违约部分,而是指被告强隆地产公司是否因逾期办理“大产证”构成违约?在司法实践中,不动产权属证书是享有不动产物权的凭证,对内容真实、符合法定条件的物权,登记机关在办理登一记后,应当给权利人颁发不动产权属证书,一旦发生产权争议,权属证书可以用作确权的证据。因此,不动产权属证书是对财产拥有或交易事实的确认,它原则上是公开的正式的法律文书,可供公众查阅,起到向社会公众公开所有权的作用,故其具有直接表征所有权的能力。在我国,实行的是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制度。在商品房买卖法律关系中,买受人在接受房屋后,虽然拥有了房屋的使用权,但房屋的所有权并不随着房屋的交接而转移,出卖人在产权登记以前对房屋仍拥有所有权。如果出卖人此时将已交付的房屋抵押或再次出售,房屋原来买受人的权益就会受到侵害。因此,买受人在房屋交付后,应立即办理产权登记手续,领取房地产权证书。而房屋出卖人须交付房屋并保证房屋所有权转移给买受人,这是房屋出卖人最基本的一项义务。据此,房屋出卖人应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方法交付房屋。房屋的交付包含实物交付和权利交付。所谓实物交付,是指出卖人将房屋腾空交付买受人占有、使用。所谓权利交付,是指房屋出卖人将房产证交付买受人,并协助实现房产转移登记。在实务操作中,房屋买卖一般都是先交付后办理过户手续,而且交付和办理过户手续之间需要一段时间。

综上,在本案中,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在对原告章国强履行交付房屋义务的行为中,实物交付与权利交付是相分离的。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在实物交付与权利交付时都应按约履行,才能被认为完全按约履行义务,否则就需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因此,本案中的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认为其履行了实物交付义务就是按约履行了义务,不应再承担违约责任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履行的只是实物交付义务,权利交付的义务并未按约履行,因而是不适当履行合同的行为,其应对不按时不适当履行权利交付义务的行为承担逾期交付的违约责任,即在本案中,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未按购房合同约定的时间取得房屋的大产权证,其逾期取得房屋“大产证”的行为构成违约,理应承担违约责任。

二、在本案中,被告逾期办理房屋大产权证构成违约,应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计算违约金。

在本案中,一、二审法院判决一致认为,合同约定交房后90天内办理“大产证”,是给予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的宽限期,如果要追究其违约责任,应当扣除这一宽限期。现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在此后再逾期办理“大产证”,其行为违反了双方购房合同中约定的期限,其行为构成违约,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但本案存在的问题在于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对此应承担何种形式的责任以及其违约责任应当根据何种标准进行计算? 在本案中,一审法院判决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承担原告章国强违约金16208元,而根据二审法院的判决,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应当给付原告章国强违约金14303.37元,比一审判决的违约金数额少了1724.63元。出现这一差别的原因在于,一审法院是按照当事人合同约定的计算违约金的方法加以确定的,而二审法院在认定合同有效,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逾期取得“大产证”是一种违约行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这一基础上,又鉴于当事人在合同中对逾期办理“大产证”的违约情况应如何承担违约责任没有作出明确约定的情况下,二审法院参照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8条的规定,即“由于出卖人的原因,买受人在下列期限届满未能取得房屋权属证书的,除当事人有特殊约定外,出卖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标的物为尚未建成房屋的,自房屋交付使用之日起90日??合同没有约定违约金或者损失数额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已付购房款总额,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计算。”

综上所述,在本案中,双方当事人对于逾期办理房屋大产权应如何承担违约责任未作出明确约定,二审法院根据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依法判决被告上海强隆地产公司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计算违约金是正确的,亦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二手房买卖中的几个法律问题研究

近两年,全国不同的地区均出现了房地产热,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第二次房地产热。而二手房市场的逐渐成熟是推动这次房地产热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二手市场的形成使房屋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生活用品,而逐渐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商品,商品的有序流转又加速了二手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相对于一手房来说,二手房交易中形式的多样性和交易手续的繁杂性决定了其复杂性。笔者想就二手房买卖中存在的几个法律问题谈一点自己的意见,并求教于方家。

二手房买卖的几种表现形式。

1、买卖双方均为一次性付款购房。指二手房卖方以一次性付款方式购得原始房屋,而二手房买方也欲以一次性付款方式购房。由于交易中房权证的过户及房款的交付都不存在任何不便之处,因此此种交易为二手房买卖中最简单的方式。只要结清房款,办理好房权证过户手续就可顺利完成交易。

2、卖方以一次性付款方式购房,买方欲以银行按揭方式购房。由于卖方采用一次性付款方式购房,其持有房权证。买方以按揭方式购房,需先与提供按揭的银行签订贷款协议,经与按揭银行合作的评估机构评估后,确定买方贷款额度及年限。买方需将非贷款部分的房款交由房屋中介公司托管。在房产过户后,卖方可收到此款项。买方持房权证到银行办理按揭手续,所贷款项将由银行一次性转入卖方账户。交易完成。

3、卖方以按揭方式购房,买方欲以一次性付款方式购房。当房产是由卖方以银行按揭方式购买时,必须先付清卖方的购房贷款余额,将房权证由银行赎出,才可将房权证拿到房产交易中心办理过户手续。与第一种方式相比,多了一道赎证手续。

4、买卖双方均以银行按揭方式购房。此种形式是二手房交易中最繁琐、也较常见的形式。首先卖方需到按揭银行将房权证赎出(在卖方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与买方协商,由买方出资代为赎出。如买方也无力一次性支付余款,则可通过融资机构的介入来解决)。其次,买方与为其提供按揭的银行签定贷款协议,经与按揭银行合作的评估机构评估后,确定贷款额度及年限。买方需将房款中的非贷款额交由中介公司托管。同时,持房权证到房产交易中心办理房产过户手续。过户后,卖方可先收到非贷房款部分,在买方到银行办理完按揭手续后,所贷款项将由银行一次性付给卖方。由于该方式手续繁琐,一般都需要中介公司介入,协助办理赎证及房产过户手续。值得一提的是,近前几年各银行开始推出的转按揭业务大大简化了此类交易手续,也促进了二手房市场的发展。对此问题后文将专门述及。

二手房买卖中卖方的风险。

由于卖方在交易中占有较为主动的地位,其风险相对于买方较小。卖方的交易风险最有可能出现于买方以按揭方式购房的交易形式中。即上述的第2和第4种交易形式。

由于买方欲以按揭方式购房,若不办理房屋抵押,提供按揭的银行不会发放贷款。这就要求卖方在尚未得到房款的情况下将房产过户到买方名下,由买方持房权证办理抵押登记手续,然后在银行发放贷款后将房款付清。从房产过户到银行发放贷款一般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而这对卖方来说是存在一定风险的。要有效的规避风险应当做到:

通过房屋中介公司交易。卖方将房权证交给中介公司,由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员陪同双方到房产交易中心办理房产过户手续,发下的新证仍由中介公司掌管,再由中介公司陪同买方办理房屋抵押登记手续。由于房权证一直由中介公司保管,到不了买方手中,能够有效地避免因买方违约而给卖方带来的风险。

贷款应当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划入卖方开立的账户,而不经买方之手。

3、签订一份完备的《房屋买卖合同》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要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违约责任和违约金的计算方法,一旦买方违约,能够有效地通过法律救济。

二手房买卖中买方的风险。

相对于卖方来说,买方在交易中的风险更大一些。因为在任何一种交易方式中,买方都需要预付一部分房款,若付款后卖方反悔或买方根本就是遭遇欺诈,则会给自己带来重大损失。尤其是在卖方以按揭方式购房的交易形式中,买方有可能先行垫款为卖方赎证,此间风险更大。而要避免风险也应做到:

1、通过房屋中介公司交易。买方将预付款交给中介公司,由中介公司陪同卖方到银行赎证,赎出的房权证由中介公司保管而不到卖方手中。

2、应当签订一份完备的合同,要使用定金条款并约定违约金。

3、由于是二手房,买方在接房时一定要查明该房屋的物业费、水电热气费、有线电视费等费用是否已在交付前结清,否则后患无穷。

谈谈中介方面临的法律问题。

中介公司在二手房交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些复杂的交易要想没有中介公司的参与而顺利完成是不可想象的。中介公司也不是近年才出现的新鲜事物,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近年二手房市场的繁荣为中介公司提供了一片广阔的活动天地,所以房屋中介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了出来。但由于法律法规的不配套和监管措施的不力,使得中介公司良莠不齐,交易双方吃“黑中介”之亏的事例经常见之报端,严重影响了中介公司的形象,致使人们买房卖房都不愿意通过中介。但不通过中介的房屋交易出现纠纷的机率又较大,从而影响了二手市场的正常发展。近年法律法规的出台以及主管部门对中介市场的大力整治,使其规范了许多。但一个市场的成熟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的,需要所有的中介公司共同努力,依法经营,并切实维护自己的权益,才能保护自己的市场并使其有序发展。

笔者认为,中介公司应当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远离恶意竞争。一个地区的二手房市场并不是一块无限大的蛋糕,人人都想吃一口。价格战是中介公司经常采取的竞争手段。中介公司一般收取房屋成交价1%至2%的佣金,为争市场,中介公司不惜将佣金压得更低。但微薄的利润不足以维持此类中介公司的生存,只有以其他方式寻求利润,所以就出现了一系列的暗箱操作以赚取非法利润。但这种短视的违规行为只会坑人害己,损坏了中介公司的形象,扰乱了二手市场的秩序,影响了二手市场的发展,这恐怕是所有的中介公司都不愿意看到的。

2、规范合同文本。目前并没有完全适用于二手房交易的格式的中介合同和买卖合同。而一份规范完备的中介合同和买卖合同无论对中介方还是买卖双方均是非常重要的。中介公司应当委托律师制定一份能够切实维护自己权益又不侵害交易双方利益的中介合同,更应当根据交易的不同形式,制定出与之适用的房屋买卖合同。因为交易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对中介公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保持自己市场保有量和扩大业务范围的保证。

3、如何对付“甩中介”的行为。暗箱操作不允许,约买卖双方见面又可能出现买卖双方甩开中介私下交易的情况,这是中介公司最为头痛的。这种情况只有通过签订完备的中介合同来避免。应当在合同中约定甩开中介私下交易的违约条款,约定惩罚性违约金,这是有合同法依据的。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中介公司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关于转按揭的一点思考。

由于交易双方均以按揭方式购房的交易方式的普遍出现,为二手房的交易平添了许多复杂性。如上述第4种交易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银行适时地推出了转按揭业务。

所谓的转按揭,就是转让住房抵押贷款的行为。但我国目前推出的转按揭业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转按揭,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原借款人(卖方)提前偿还银行贷款,与银行解除债权债务关系,撤销抵押登记;二是新借款人(买方)申请二手房贷款,以所购住房作为新贷款的抵押担保,办理抵押登记。

可见,目前的转按揭业务包括四个环节:原债务的偿还、新债务的建立、原有抵押担保的撤销和新抵押担保的建立。目前这四个环节相互独立。如果能将某些相关环节连结起来,无疑能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其实完全可以这样做:一是实现新旧债务的连结,可以考虑在原有借款合同不变的基础上,银行、卖方、买方签定补充借款协议,将卖方的债务转移给买方。二是抵押担保随债务一并转移,在房屋产权过户的同时办理变更抵押登记,将抵押人由原借款人更换为新借款人,改变先注销旧抵押登记再办理新抵押登记的做法。这是真正意义的转按揭,即债务的转让,其有合同法上的依据,也是香港和国外的通行做法。另外银行应当推出跨行转按揭。目前开办跨行转按揭的症结在于一定时期内原贷款抵押担保悬空,因为房屋产权过户之前,原贷款银行要撤销抵押权,否则不能转让,而只有等到办妥新的抵押登记,新贷款银行对买方发放了贷款,买方才能支付房款给卖方,卖方才有钱偿还原贷款,由于新旧贷款由不同银行发放,原贷款银行无法确保新贷款用于偿还原贷款,所以不愿意在卖方未还清贷款的情况下撤销抵押,致使转按揭无法顺利操作。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行的办法是银行之间签订合作协议,新贷款银行承诺将售房款划入卖方在原贷款银行开立的账户上,确保用于优先归还银行贷款,以避免因抵押担保不落实给银行贷款造成损失。但即使如此,这种非真正意义上的转按揭业务的推出,也大大推动了二手房市场的发展。此业务虽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存在不少差距,离借款人的要求也还有一定距离,但毕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随着政府主管部门和金融部门对此业务的不改进和完善,必将刺激二手市场的进一步繁荣。

第二篇: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

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

1.房地产经纪机构的不规范操作和二手房交易双方的法律风险意识淡薄是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2.委托合同签订不规范

房地产经纪机构应当与二手房买卖交易双方分别签订委托合同,但是在实践中,房地产经纪机构往往与二手房买卖双方一同签订一份合同,多称为二手房买卖委托合同或房地产买卖契约补充协议,将二手房买卖合同与二手房买卖委托合同的内容混在一起,内容约定多含糊不清。

3.逃避居间义务

1)房地产经纪机构在深圳市房产交易市场办理产权证时不在《深圳市房地产买卖契约》(现变更为《深圳市存量房买卖合同》)上签字盖章,不如实将双方的权利义务反映在合同上,逃避居间义务。

2)这样一旦发生纠纷,买卖双方经常会就二手房买卖合同是否成立以及如何履行发生争议。

3.二手房买卖双方对房地产经纪机构的不规范操作提高警惕,选择正规的房地产经纪机构,以免权利被非法侵害。

4.合同的内容不完整

1)二手房买卖合同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住所、标的、价款、履行期限、地点、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的方式、合同生效、中止、终止或解除条款、合同的变更与转让和附件等8项内容。

2)二手房买卖合同中应明确二手房的位置、产权归属、面积、结构、格局、装修、质量及附属设施等;二手房的物业管理费用及其他交费状况和二手房相关文书资料的移交。

3)价款是合同中最重要的条款,合同中应主要写明总价款、付款方式、付款条件、如何申请按揭贷款、定金、尾款等。

4)双方还要明确按国家规定缴交各自应当缴交的税费和杂费;如果双方另有约定,则应当在合同中明确这一约定。

5)合同中应写明合同签订的期限、支付价款的期限、交付二手房的期限等。交房时间、条件、办理相关手续的过程亦应在合同中明确写明。

6)支付价款的方式,应明确以现金还是支票支付,付款是一次付清或分期交付以及缴纳定金的时间、数额、分期付款的步骤、时间和数额等。

5.二手房买卖合同补充协议的效力不确定

1)在二手房买卖过程中,经常发生合同签订后一方反悔不愿买房或者购房的情形。

2)买卖双方常常对是否解约不签订书面的协议。这样一旦发生,买卖双方是否解约以及哪一方存在过错较难认定。

3)二手房中介人员的证言就起到较大的决定性作用,但是二手房中介人员很难保持中立的状态,而且是否愿意作证也存在疑问。

4)二手房买卖双方应当在二手房买卖合同中对补充协议的效力作出限制,明确约定只有签订书面的补充协议,才具有法律效力,从而减少争议的发生。

深圳律师:黄华(12年律师经验)

律师咨询:132,4296,6417(免费)

执业律所:广东蛇口律师事务所(中国首家律所)

律所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创业路海王大厦A座14层

第三篇:代理词(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

代理词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

XX律师事务所接受被告(反诉原告)王某的委托,指派我作为其代理人,依法出庭参加诉讼活动。通过开庭前对本案的调查了解并结合刚才的法庭调查,现针对本案争议的问题,结合相关规定,提出以下代理意见,供合议庭参考:

一、原、被告于2010年11月14日签订的《二手房买卖合同》真实有效。从合同签订的主体、内容、标的及意思表示来看,完全符合合同有效的法律要件。本案原告(反诉被告)系具有完全民事能力的法人,被告(反诉原告)系具有完全民事能力的自然人,对标的房屋的买卖意思表示真实,合同条款的约定不存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情形,而且在合同签订的当日被告即交付定金50万,说明合同成立生效后已经开始履行。

二、关于对《二手房买卖合同》变更的认定。

合同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对合同的内容进行变更,包括但不限于标的数量的增减、价款的变化、履行时间、地点、方式的变化等。在本案中,《二手房买卖合同》存在两次重大变更:

(一)2010年12月6日原、被告双方签订的《二手楼交易资金监管协议》应当认定为对原合同中购房资金监管条款的变更。

原合同中约定2010年11月30日前监管首期款500万,但是原告(反诉被告)提供的证据《二手楼交易资金监管协议》签订的时间为2010年12月6日,金额为100万,该协议签署的主体为原、被告双方。原告(反诉被告)签署协议的行为即是对首期监管行为的认可,虽然时间、金额与原合同约定不符,但是这份协议是原被告双发共同签署的,可以认定为对原合同的协议变更。(案例中原告提供的《关于限期履行合同义务的通知函》具体的时间不详,如果在2010年12月6日前则对前述行为认定不造成影响,若在2010年12月6日后由于是单反变更也不具变更效力)

(二)2011年3月1日原、被告双方签订的《二手楼交易资金监管补充协议》应当认定为对原合同中购房款支付方式的变更。

原合同约定的购房款支付方式是首期款加银行贷款,2011年3月1日原、被告双方达成一致签订《二手楼交易资金监管补充协议》,变更购房款支付方式为一次性现金支付,并且将监管的首期款100万的截止日期由2011年3月6日修改为2011年4月6日。这一系列行为足以认定为对原合同履行方式的变更。

三、被告(反诉原告)按照约定履行了相应的合同义务。

合同签订后,被告(反诉原告)于2011年11月14日交付定金50万,于2010年12月3日取得截止日期为2011年1月31日的银行贷款授信1850万,2010年12月6日监管首期款100万。截止2010年12月6日前述三项金额正好等于标的房产的转让价格2000万元,至此合同义务履行完毕。

在2011年3月1日原、被告双方对原合同进行变更后,被告(反诉原告)于2011年3月3日又向银行监管购房资金550万,此时监管资金共计650万,当日原、被告双方签订《垫资赎楼业务合同》,由小额贷款公司借款1300万给被告(反诉原告)。小额贷款公司在情况说明(见证据X)中也明确表明愿意为被告(反诉原告)垫资1300万,并按照行业惯例在原、被告双方签订《深圳市二手房买卖合同》的同时进行放款。由于买卖合同具有双务和同时履行的特征,所以被告约定在签订《深圳市二手房买卖合同》的同时支付购房尾款合乎交易习惯,并且小额贷款公司的承诺也说明了被告(反诉原告)具备支付能力。

综上所述,被告(反诉原告)在合同签订及变更中按约履行了合同义务,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积极促成合同目的的达成。

四、原告(反诉被告)的行为构成违约。

合同签订后,标的房产解除抵押的时间一直处于不确定状态,原告(反诉被告)也没有用实际行动积极消除标的房产的权利瑕疵。被告(反诉原告)在2010年12月6日履行完合同关于价款支付的义务,而原告(反诉被告)一直到2011年2月28日才解除标的房产的抵押,懈怠履行标的权利瑕疵的担保义务。

被告(反诉原告)在原合同变更后按约履行了合同义务,并于2011年3月7日致函原告(反诉被告)要求配合办理签署《深圳市二手房买卖合同》并办理过户,原告(反诉被告)非但未予回复和配合而且还在2011年3月25日将标的房产抵押给某银行,并办妥抵押借款手续。由此可见,原告(反诉被告)的行为

表明其没有诚意履行合同义务,导致原合同的目的无法实现,构成根本性违约。依据《合同法》第九十四条规定,被告(反诉原告)可以要求解除合同。

五、原告(反诉被告)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依据《合同法》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原告(反诉被告)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支付违约金400万,并且返还定金50万元。

综上所述,原告(反诉被告)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对于被告(反诉原告)的催告置之不理,擅自将标的房产抵押,导致原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构成根本性违约,依法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请法庭支持被告(反诉原告)的正当请求,使其权益得到保障。以上是本代理人的代理意见,请法庭充分考虑。

XX律师事务所

律师:

XX年XX月XX日

第四篇: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有关法律问题研究

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有关法律问题研究

班级 08法学一班 姓名 蓝静学号 080303114

【摘要】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发育阶段,市场管理机制的不健全,相关立法的不完善,商品交易行为的不规范,导致近年来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日益增多。因此,我认为对涉及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有关法律问题的研究就显得越来越有意义和价值。本文就商品房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商品房认购协议、商品房的质量、等几个较具代表性的涉及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界定和阐述。

【关键词】 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法律问题

当今社会,房地产业已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支生力军,但是,蕴含着巨大商机的房地产业的同时也因为法律、法规等制度性的缺陷而潜伏着陷阱与危机,加之购房的种种环节又纷繁复杂,处于弱势一方的购房者的合法权益易于遭到侵犯,因此消费者如何规避购房风险和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如何把购房置业变成双方共赢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本文仅就几个较具代表性的法律问题谈点个人的见解。

1.关于商品房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的问题

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开发商为了使自己的商品房从众多竞争对手的商品房中脱颖而出,热销快销,开发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美化粉饰自己的产品,甚至不惜展开广告大战,以致广告宣传渲染的美好图景与日后建成楼房的真实面目相去甚远,购房人往往在入住后发现上当受骗,由此引发的纠纷在全部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解决这类纠纷,关键在于要明确商品房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的法律性质以及它成为要约应具备的法定条件。

1.1商品房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的法律性质及其界定

依据我国《合同法》第15条的规定,商业广告原则上是一种要约邀请,没有订入合同中的广告、宣传资料不能作为合同条款,在法律上无约束力,如果将商品房销售广告一概笼统地认定为“要约邀请”.那么当购房者受到虚假广告的误导而购买房屋并最终遭受损失时,其所受损失就只能通过请求开发商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弥补,或者是根据广告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广告商或者开发商发布虚假广告的责任,而无法使自己的损失得到全面补偿。这对购房者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

针对上述问题,最高法院《解释》第3条对商品房的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的法律性质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商品房的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为要约邀请,但是出卖人就商品房开发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所作的说明和允诺具体确定,并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订立以及房屋价格的确定有重大影响的,应当视为要约。该说明和允诺即使未载入商品房买卖合同,亦应当视为合同内容,当事人违反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这一规定明确了开发商制作的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只要符合相应的条件就要作为要约来处理.即使它们未纳入合同,也要作为合同条款的一部分,若开发商不遵守,将承担违约责任。最高法院这一解释无疑保护了广大购房者的合法权益。也有效遏止了某些开发商为谋取暴利,利用虚假广告兜售商品房的不法行径,最终有利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1.2商品房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成为要约应具备的法定条件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4条以及最高法院《解释》第3条的规定,商品房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的内容符合以下三个条件时.应认定为要约。

(1)商品房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所说明和允诺的对象限定为开发商开发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如小区会所、停车位、电梯、绿化等。

(2)商品房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所作说明和允诺具体确定。所谓“具体确定”,是指广告的内容是特定的,如允诺规划区内将建游泳池、小区绿化率达到90%、送5万装修等。而像小区“具有欧洲园林式风光”、“具有热带雨林般的休闲会所”等类似宣传,因为其描绘太笼统,不能认定为具体确定,所以不视为要约。

(3)商品房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所作说明和允诺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订立以及房屋价格的确定有重大影响。实务中,主要是对“重大影响”如何认定的问题。通过一个案例来分析如何认定这个“重大影响”,李小姐在房展会上看到一张房地产项目的广告,标题十分醒目:“买三居室送价值5万元精装修。”于是非常心动,并当场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但销售人员提出合同是公司的标准合同,改起来很麻烦,况且老客户见了没法解释,送装修的事情可以写在收据上,李小姐也同意了,等李小姐收房时发现房内除白墙和水泥地面外没有任何装修,开发商称:合同中并没有说明送什么装修,这些就是送的装修。在本案中,开发商在广告中写的“送5万元精装修”,内容具体确定,应视为合同的内容,开发商应予履行,在商品房交易中,李小姐正是因为信赖这些宣传广告具体确定的说明和允诺才下决心与开发商签订合同的,这些内容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订立起到了重大作用。

1.3面对开发商的宣传广告的防范和对策

(1)面对广告中美丽的承诺,尽量要把广告内容中的说明和允诺写进正式合同,头脑一定要保持清醒。

(2)看房选房人要细心注意合同文本中是否有诸如“售楼广告的承诺一切以本合同为准”、“沙盘模型不作为交房标准”等条款,这些约定以后会对购房者不利。

(3)购房者要保留楼盘房价等资料是十分必要的,保留证据在将来可能因此产生纠纷的情况下为自己主张权利提供证据,以便取得法律的支持。

2.开发商“一房多卖”的问题

所谓一房多卖是指房地产公司将出售后的商品房再次出售,将出售后的商品房抵押给银行或将抵押后的商品房再出售的行为。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来分析这个问题:杨女士与某房地产开发商签订了一份商品房预售合同,购买该开发商的一套三居室,同年11月1日交房,合同签订后,杨女士当即支付首付款10万元,约定剩余房款在交房前付清,但当杨女士在11月1日去交付剩余房款时却被告知该套房屋已被他人买走,并办理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杨女士要求房地产公司双倍返还首付款,但该公司只愿意返还首付款。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一房二买的案例,涉及房屋买卖过程中的惩罚性赔偿责任。法律意义上的惩罚性赔偿是指法庭判决的赔偿数额超过实际的损害数额的一种“附加”赔偿。合同法第113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都规定了这个原则,在最高院《解释》

第8条、第九条中,又明确了规定了商品房买卖中适用惩罚性赔偿的五种情况,其中一种就是在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因此,在本案中杨女士可以请求房地产公司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该公司承担已付购房款一倍以下的赔偿责任。

2.1 产生“一房多卖”的原因

在房地产经营中,造成商品房“一房多卖”的原因可分为两种:一种原因是管理上的疏漏,如有的房产公司人员进出频繁,售楼人员之间或是售楼人员和融资人员之间没有及时沟通楼盘的销售或抵押情况,致使商品房“一房多卖”,还有一种是房产公司为了自身的利益明知故犯,造成商品房“一女二嫁”,如有的房地产公司在同他人签订商

品房买卖合同后,见房价上涨,又以卖出之房再与第三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由此造成“一房多卖”。

2.2 对开发商“一房多卖”的防范及对策

(1)因为开发商获取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是购房者获得产权的前提,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或《认购书》之前应当仔细审查开发商必须提供的各种文件。

(2)交付定金之后,《认购书》在开发商和购房者之间形成了初步的约束,但是这种约束并不像购房合同那样有效,只是起到督促双方认定购房合同的作用,不能保障购房者一定能够买到自己相中的房子。因此在签订《认购书》之后应该约定尽快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3)签订购房合同之后及时进行预告登记备案,这样及时开发商一房二卖,也可以保障已经进行登记备案的合同受到保护,该合同的购房者可以获得房产证。

(4)尽管办理了登记备案手续可以保证不会有第二个购房者获得产权证,但是开发商可能利用手中的《国有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设定抵押,为自己换取现金,也可能不及时提供相关的文件,遇到这样的情况,购房者往往也很难办理产权证,因此,购房者应当及时办理产权登记。

3.关于商品房迟延交付的问题

商品房交易中由于买卖合同的标的物为不动产,其不可预测的风险多,因而屡屡发生开发商迟延交付的情况,并由此引发纠纷。这在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中属于比较常见的类型。开发商迟延交付商品房的原因很多,既有自然现象的因素,如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几级以上的台风,导致施工不能如期进行:也有人为的因素,这里既包括政府行政行为方面的原因,也包括购房者无故拒绝受领房屋等原因,但更多的还是开发商本身的原因,如资金短缺、审批手续欠缺、与代理销售人之间产生矛盾、建设行为不规范等。涉及商品房迟延交付,关键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对迟延交付的认定,二是迟延交付的责任承担。

3.1 对商品房迟延交付的认定

商品房买卖(预售)合同中一般都会约定房屋交付使用的时间,但对以何种方式交付,一般未作约定,以至经常引发对是否为迟延交付的争议。最高法院《解释》第11条第一款规定:“对房屋的转移占有,视为房屋的交付使用.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根据这一规定,在当事人没有约定时,对商品房的交付使用应以对房屋的转移占有,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交钥匙”作为标志。最高法院《解释》所规定的“交付使用”是一种有权占有事实状态,并不必然产生房屋所有权的变动。

在实践中,开发商在迟延交付时,往往以合同中约定的不可抗力为理由,拒绝承担违约责任。如何认定“不可抗力”,在司法实践中也是比较困难的,开发商常常以不能贷款、天气恶劣、材料运输困难、技术难题、政府颁发新的法规、市政配套设施的安装迟延等各种理由来拖延交付时间。我认为是否构成不可抗力,应该具体分析:对以自然现象为表现形式的抗辩理由,若影响交付的自然现象属惯常气候现象,开发商能够预见,抗辩理由不成立;若气象专家认为或者从普通人的观念看来,该自然现象的发生足以导致延期施工,则可认定该抗辩理由成立。若在施工中遇到的苦难和技术问题是开发商在建造房屋之前就可以预见的,即使是不能克服的,那也是开发商在建造房屋的过程中需要承担的风险,不属于不可抗力,因此开发商不能将此风险转移给购房者。若因政府行政行为导致,那么应当视为不可抗力,抗辩理由成立。

3.2 商品房迟延交付的责任承担

迟延交付商品房属于迟延履行商品房买卖合同,开发商当然要承担违约责任。责任承担的依据是:首先,如果双方对违约金有约定,应首先适用约定。

其次,若双方无约定,应根据我国《合同法》和最高法院《解释》来确定。合同法第113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该条采取的是可预见性与可得利益应当赔偿相结合的原则。商品房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商品,座落的地段、归属的种类以及交易的时间不同,其价值大不相同。为此,最高法院《解释》第17条将合同法的上述规定进一步具体化,规定:“逾期交付使用房屋的,按照逾期交付使用房屋期间有关主管部门公布或者有资格的房地产评估机构评定的同地段同类房屋租金标准确定,”这一规定与《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是完全相符的。审判实务中,往往采取对比法确定可得利益损失数额,也就是通常所讲的守约方在相同条件下所获取利益来确定应当赔偿的可得利益损失。

4.关于面积误差问题

在预售商品房买卖中,合同约定的商品房面积与实际交付的房屋面积发生差异是经常会碰到的情况,往往会引起购房者与开发商发生纠纷,一般来说,这种纠纷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实际交付的面积减少,而且房地产开发商隐瞒情况,仍按原面积收取购房款,第二,实际交付的面积扩大,房产开发商要求多付房款,而购房者不愿承担或以此为由要求退房。

众所周知,房屋造价较高,如果面积发生差异,其价格也会发生差异,而购买预售商品房时,由于商品房尚未建成,施工、设计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商品房建成后实际交付面积与合同约定面积发生差异,这是正常的。由于预售房屋的特殊性,所以法律是允许存在正常合理范围内的误差,出现这种误差,不能认定开发商违约,可由购房者与房产开发商根据原合同价格多退少补进行结算。

现实中的做法,一般是如果购房者与开发商在合同中有明确的规定,则人民法院应该在查明事实后,根据双方约定的条款处理,如果购房者与房产开发商在合同中没有对面积发生差异如何处理加以约定,则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如果双方对面积是否有差异或者差异的大小有争议,则可要求人民法院委托鉴定机构对此作出鉴定,在差异确定后,可由双方先行协商解决,如果不能解决的,则应当考虑差异面积是否在正常合理的误差范围内。有时消费者对商品房的面积如何计算,不清楚时,应找到1995年9月8日建设部《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试行)》,该规则对此有具体规定,如果消费者对面积有疑虑,可以自行委托权威部门进行监测。但事后处理不如事先预防,减少纠纷的可能性是双方都希望的,所以在购买预售商品房时,应尽量对约定面积有个正确预测,让它更接近实际面积,并且,在合同中对实际面积与合同预定面积出现差异后的处理办法加以明确约定。

5.关于逾期办理房产过户手续问题

5.1逾期办理房产过户手续的原因

由于我国实行房屋权属登记制度,《房屋产权证》是所有人对房屋享有所有权的合法证明,房地产的转让必须要进行登记,进行过户,变更产权,履行所有权登记手续时房屋转让中的法定要求。购房者在购买房屋并办理入住以后,最关心的就是何时能够取得房屋产权证书,因为只有该证书才能证明购房者是房屋合法的所有人,其权益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实践中,许多购房者从入住到取得相应的房屋产权证书,都经过了很长

时间,有的甚至一拖几年都办不下来。分析其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房地产开发商原因,“五证”不全。开发商在销售楼房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商品房销售许可证。如果该五证中缺少任何一证,都不可能办到产权证。有的开发商在销售的时候五证不齐,对购房者说正在办理过程中,购房者最好不要买这样的房屋。如果一定想买的话,就要到房屋管理部门调查开发商所说的是否属实。要是开发商没有办理或者是被房管部门拒绝了的话,购房者最好不买这种房;擅自改变使用性质。开发商虽已取得五证,但私自更改了房屋的使用性质。例如,房管部门批准的是住宅楼,而开发商却当作商业楼销售,去办理产权证书的时候,当然是办不下商业楼的产权证书,此时开发商想重新申报更改房屋用途是很困难的,受损失的自然是购房者;出售被抵押的房屋。开发商取得五证,并已取得大产权证,但开发商已将该房屋抵押给了别人,同时出售该房屋,购房者要是购买了这种房屋,所面临的风险就更大了,如果开发商不能及时履行到期的债务,抵押权人要求实现抵押权的话,购房者肯定是没有产权证书了,甚至连居住权都没有了,最后购房者只能是通过诉讼来要回所付的房价款。

(2)购房者自身的原因,购房者没有交足应付的房价款,开发商就不会去办理过户手续,购房者也就办不下产权证书了。另外,购房者没有及时提供应交的文件材料。

5.2逾期办理房产证的防范和对策

(1)熟悉办证程序,及时办理产权。办理房地产权证件过程具体包括初始登记、转移登记等过程,其中初始登记只能由房地产开发商办理。即经过房屋土地管理部门审查、勘验、审核、测绘、审批后,确权完成,开发商取得俗称的“大产权证”。然后,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转移登记,根据法律规定,购房者应当在商品房交付之日起90日内申请办理产权证。

(2)购房前,要认真审核房地产开发商预售商品房具不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已交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2.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3.按提供预售的商品房计算,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资金的25%以上,并已经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向城市、县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预售登记,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3)购房者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明确开发商是办理初始登记还是办理房产证书。实践中,因为条款约定不明而产生歧义,是大量办理房屋产权证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购房者在签订合同时,如果同开发商协商由开发商去办证的,最好要在合同中注明,开发商办理完初始登记后,还负有为购房者主动办理房屋权属证书的义务。

(4)寻求专业的房地产经纪机构进行咨询、代理由于房地产价值大,各种手续、程序繁多,购房者房地产知识及法律知识有限,故寻求专业机构咨询和办理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投资风险,获得理想物业,不能不说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购房者可以委托专业经纪机构了解市场行情,以及签约、过款、办证等一整套手续。规模大的经纪机构一般信誉较好,操作比较专业和规范,对行业的选择、购房手续的办理及售后服务有较为充分的保证。因此在购房时,应尽量选择规模大的经纪机构。

6.关于商品房的质量问题

商品房的质量关系到买受人今后的生活环境质量甚至生命财产安全,加之价格昂贵,因而购房者对此极其关注。然而,某些开发商为了牟取巨额利润,不顾购房者的切身利益,购买质量低劣、价格低廉的建筑材料,甚至偷工减料,将开发成本降至不能保证质量的地步,商品房交付使用后,发生墙壁开裂、屋顶渗水、排水管道不畅等其他质量问题,因此时常引起开发商与购房者之间的冲突。

6.1 商品房出现质量问题,购房人应该如何应付?

根据《合同法》第61条、第62条、第111条、第153条、第154条、第15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60条、第61条、第62条,最高院《解释》第13条等规定,当房屋出现质量问题时,合同中有约定按约定办,没有约定的,按照下列方法处理:

(1)因房屋质量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买受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

(2)房屋交付使用后,在保修期内出现质量问题,在未严重影响正常居住适用的情况

下,出卖人应当承担修复责任,出卖人拒绝修复或者在合理期限内拖延修复的,买受人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他人修复,修复费用及修复期间造成的其他损失由出卖人承担。

6.2 如何避免购买到有质量问题的商品房?

(1)首先,购房人应注意选择商品房的建造地址。因毗邻工厂、铁路、排污河的商品

房即使内部结构布局完善无缺,也不能给购房人以舒适怡然的入住感受。

(2)其次,选择信誉良好、资金雄厚的开发公司及同样条件的施工单位建造的商品房,千万不能贪图标价低而退而求其次,接受滥竽充数的开发商及施工单位,否则会因小失大。

(3)再次,亲自实地查看,开发商为了追求销售利润,常常会做出名不副实的宣传及

承诺,购房者应实地调查研究,或请教内行人士一同查验,注意墙面、地面、门窗开合、下水管道、楼盘布局等。

参考文献

[1] 高富平黄武双.房地产法学[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杨超.购房大讲堂[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3]周德田 康建灿.如何购买放心房[M],北京: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4]沈萍.购房维权百姓法律读本[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第五篇: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办案小结

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办案小结

最近接连处理多起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笔者发现,房地产经纪机构的不规范操作和房屋交易双方的法律风险意识淡薄是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令人深思。本文将重点分析其中几个较为普遍发生的法律问题,希望对广大房屋交易双方有所借鉴和启迪。

一、房屋中介结构操作不规范

1.委托合同签订不规范

一般来说,房地产经纪机构应当与房屋买卖交易双方分别签订委托合同,但是,在实践中,房地产经纪机构往往与房屋买卖双方一同签订一份合同,多称为“房屋买卖委托合同”或“‘房地产买卖契约'补充协议”,将房屋买卖合同与房屋买卖委托合同的内容混在一起,内容约定多含糊不清、“缺斤少两”。

2.逃避居间义务

房地产经纪机构在南京市房产交易市场办理产权证时不在《南京市房地产买卖契约》(现变更为《南京市存量房买卖合同》)上签字盖章,不如实将双方的权利义务反映在合同上,逃避居间义务。这样一旦发生纠纷,买卖双方经常会就房屋买卖合同是否成立以及如何履行发生争议。

根据市政府办公室2007年7月12日转发市房产局《南京市存量房网上交易管理办法》规定,从2007年9月1日起,本市主城区存量房实行网上交易管理,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也一同实行。存量房实行网上交易,买卖双方签订《南京市存量房买卖合同》后,如需贷款的要先将贷款资料提交银行初审,其他交易程序基本没有变化,只是将原来手工填写的(《南京市房屋权属登记申请书》存量房交易类)改为从网上打印。由房地产经纪机构促成交易的,由经纪机构提供打印服务。如房地产经纪机构无法提供上述打印服务,则不具备合法的房地产经纪资质。

在此,提醒广大房屋买卖双方对房地产经纪机构的不规范操作提高警惕,选择正规的房地产经纪机构,以免自己的权利被非法侵害。

二、房屋买卖合同的内容不完整

如上所述,房地产经纪机构通常没有以居间人的身份协助房屋买卖双方签订房屋买卖合同,而是与房屋买卖双方一同签订一份房屋买卖中介合同,对中介费用(即报酬)的计算方式和支付方式作了明确约定,而对房屋买卖合同的具体内容语蔫不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和目前的实践操作,一般来说,二手房买卖合同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住所、标的、价款、履行期限、地点、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的方式、合同生效、中止、终止或解除条款、合同的变更与转让和附件等8项内容。

房屋买卖合同中应明确房屋的位置、产权归属、面积、结构、格局、装修、质量及附属设施等;房屋的物业管理费用及其他交费状况和房屋相关文书资料的移交。其次,价款是合同中最重要的条款,合同中应主要写明总价款、付款方式、付款条件、如何申请按揭贷款、定金、尾款等。双方还要明确按国家规定缴交各自应当缴交的税费和杂费;如果双方另有约定,则应当在合同中明确这一约定。再次,合同中应写明合同签订的期限、支付价款的期限、交付房屋的期限等。交房时间、条件、办理相关手续的过程亦应在合同中明确写明。支付价款的方式,应明确以现金还是支票支付,付款是一次付清或分期交付以及缴纳定金的时间、数额、分期付款的步骤、时间和数额等。

在此提醒购房者,房款的支付时间应当与房屋的交付步骤相协调,有效地控制风险,避免出现房款已经全部支付但售房人尚未履行全部义务的情形,否则,一旦售房者违约,购房者将难以得到救济。笔者曾碰到房屋买卖双方约定总房价包括装修和附属设施,但是在房屋交付前买卖者较房款全部交付给售房者,待交房时发现房屋内的装修和附属设施被一洗而空,此时售房人早已“失踪”。

三、房屋买卖合同补充协议的效力不确定

在房屋买卖过程中,经常发生合同签订后一方反悔不愿买房或者购房的情形。但是,买卖双方常常对是否解约不签订书面的协议。这样一旦发生纠纷,买卖双方是否解约以及哪一方存在过错较难认定。这样,房屋中介人员的证言就起到较大的决定性作用,但是房屋中介人员很难保持中立的状态,而且是否愿意作证也存在疑问。

在此,笔者建议,房屋买卖双方应当在房屋买卖合同中对补充协议的效力作出限制,明确约定只有签订书面的补充协议,才具有法律效力,从而减少争议的发生。

陈召利

下载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的法律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的法律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催告函(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

    催告函林某某先生、福州某某房产代理有限公司: 我与你们双方于2005年10月29日签订了《房产买卖经纪合同》(以下简称《合同》),合同当事人三方为,甲方:林某某,乙方:龚某某,丙方:福州某......

    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疑难问题解答

    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疑难问题解答摘要:本文就目前二手房买卖合同中的相关疑难问题,结合北京市法院的处理情况,做了简要的回答。1、一房多卖情形下,多个当事人均要求履行合同的,怎......

    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例_1

    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例 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例 湖北省法院民一庭民事调解书 上诉人(原审被告)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孝感市分行(以下简称孝感建行),住所地湖北省孝感市城站路1......

    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办桉小结

    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办案小结 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办案小结 作者:陈召利 主页:www.xiexiebang.com 最近接连处理多起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笔者发现,房地产经纪机构的不规范操......

    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例范本(优秀范文5篇)

    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例 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孝感市分行诉广州市拓业集团有限公司返还购房款纠纷案 湖北省法院民一庭民事调解书2004〕鄂民一终字第59号 上诉人(原审被告)中国......

    买卖合同纠纷大全

    买卖合同纠纷 代理意见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 四川易通律师事务所受本案被告成都市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以下简称:XX三分公司)的委托,指派我作为其代理人参与本案诉......

    二手房买卖居间合同存在的法律问题

    二手房买卖居间合同存在的法律问题 相关案例: 某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向法院起诉张某某,索要十万五千元居间服务费,张某某则辩称要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某认为原告是从事......

    二手房买卖居间合同存在的法律问题

    二手房买卖居间合同存在的法律问题某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向法院起诉张某某,索要十万五千元居间服务费,张某某则辩称要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某认为原告是从事房地产经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