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计量管理工作调研思考
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计量管理工作调研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
网
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计量管理工作调研思考2010-06-29 18:47:06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计量管理工作调研思考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计量管理工作调研思考(2)
**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于一身,**船舶配套工业集中区位于**市一市六县区,其中**市**区、**区、开发区、**市、**市沿江、沿河一带最为集中,目前有150多家船舶修造与装备重工制造企业,2006年拥有200万载重吨的生产能力,辖区内既有**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这样的产值大户、利税大户,又有近两年飞速发展的振华港机、熔盛重工这样的世界级的大型装备机械制造企业,还有如亚华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这样的民营发展的后起之秀,还有2008年产值在100亿元的船舶配套加工企业。在如此众多的船舶修造及重型装备制造企业中,近两年民营船舶制造企业异军突起,支撑起**装备制造业的半壁江山,可以说,船舶工业及其配套产业已成为**市重要的区域经济版块。
一、调研基本情况
在今年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展观,紧扣“扎实保增长,全面达小康”的工作目标,对**特色产业的计量管理进行了调研,对计量管理基础较差的企业进行了帮扶。为了更加深入了解**船舶配套产业计量管理状况,凸现计量工作的基础作用,2009年春节刚过,我所就在市局机关和**计量所的大力支持下,选出精干人员组成调研与帮扶小组,在平潮、五接、天生港等以船舶配套产业为特色的工业园区内的企业进行了调研。调研组深入企业内部,查阅企业计量台帐,现场查看企业计量器具管理使用情况,宣传计量法律法规,帮助企业建立计量管理台帐,完善企业计量管理体系。到目前为止,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调研组通过实地调研与摸底,共完成近40家船舶修造企业的计量管理调研与帮扶工作。
二、企业计量管理工作现状
与近几年**造船与装备制造行业发展速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企业的计量管理基础工作却是参差不齐,大型企业如中集顺达、中远川崎、中远船务、振华港机等计量台帐完整,制度完善,有专职或兼职计量管理人员,计量设备周期检定、校准工作做得比较好。而集中在沿长江支流九圩港和通扬运河船舶工业集中区的船舶配套生产企业,计量工作却几乎是空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认识上的差距
近几年船舶工业集中区发展迅猛,但计量行政管理部门监管工作、计量基础工作对企业重要性的宣传工作没有及时跟上,企业内部计量管理工作的缺失,造成企业计量管理滞后。在认识上,企业不懂计量或不愿在计量方面投入的现象比比皆是:有一大型新兴重工制造企业和一大型船舶配套加工企业,他们的负责人就跟我们讲:“我们没有计量器具!”(其实企业厂门口有一台80吨电子汽车衡),该重工制造企业还拒绝我们进行的计量监督检查。另一规模较大、起步较早的原国有企业改制的民营企业老总表示,办厂几十年,从没听说过计量管理与计量器具!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搞不清楚什么是计量器具,反映出企业对计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存在相当差距。
2、管理上的差距
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反映在企业计量管理上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计量器
具的配备上偷工减料,有些必备的计量器具(如经纬仪、水准仪)相互借用情况较多,有的涉及到人身安全的工作场所如舱段内喷吵、刷漆等部位应配备的可燃气体测爆仪也不愿配置,现场焊接用的钢瓶上的氧气表、乙炔表配备少,且损坏现象严重。对用于焊接质量检查用的射线探伤机也缺配严重;二是管理层面上,部分企业无专兼职计量管理人员,大部分企业计量器具无台帐,强检与依法管理计量器具没有按期检定,不检、逃检、少检、拒检情况较为严重。对于国家要求的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如汽车衡、氧气表、乙炔表、集中供气站用的压力表、钢卷尺、测爆仪等检定率相当低,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如经纬仪、水准仪、射线探伤机、焊条烘箱、焊机用的电流、电压表,电工用的万用表等几乎没有进行检定或校准。
3、质量控制方面的差距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就造船、钢结构焊接质量控制过程向企业进行了咨
询,特别是焊接质量检验用的射线探伤机的配备向企业进行了调查。企业的质量控制主要还是依赖外部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验,企业内部的质量控制还是凭经验。在这种情况下,造船企业很少配备生产过程自使用的质量控制设备,也不配备相关的专业人员。对于行业内部组织的检查或认证,采取外检一部分应付或相互借用计量器具敷衍了事,影响了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如何更有效地引导企业加强自律,从标准计量、质量检验、特设检验等方面加强管理,从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品牌效应入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企业、服务企业,把企业做大做强,是摆在我们质监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调研取得的成果
这次调研活动,我们近距离接触了企业,了解了企业的需求。在企业的积极支持与大力配
第二篇:如何加强企业计量管理工作
如何加强企业计量管理工作
计量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目前计量管理工作以延伸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之中,直接为生产、经营提供计量保证。企业计量工作除了要做好量值传递,计量器具准确之外,还必须深入到生产和经营中,为企业的生产工艺,产品质量,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各个环节服务,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计量工作的监督、保证作用,同时可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科学化管理。
1.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计量管理体系,发挥计量保障作用
企业要使生产有条不紊,实现科学化、标准化、高效益,就必须狠抓计量这项基础工作。企业计量管理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企业计量工作的基本保证。企业必须设立厂级职能机构,在厂级领导直接领导下,发挥职能作用;要统一管理全厂计量技术工作。计量技术机构和管理机构组织在一起,这样才能有利于加强企业计量管理。加强组织管理的同时不能忽视计量技术管理,计量技术管理是计量管理的重要组成,在加强计量技术管理管理过程中,建立健全企业计量标准和配套设施,合理配备计量器具,提高计量室的技术条件和环境条件,正确进行量值传递,保证量值准确一致。各种计量技术文件齐全,做到规范化,对原材料进厂、企业经营计划、新产品设计和开发、加工装配、产品检验、设备更新、售前售后服务要进行技术鉴定。企业应建立各项计量制度,主要包括计量管理制度,计量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计量工作制度等。各项计量制度需要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相适应,在工作中需要不断的修订和补充。
2.加强计量知识学习培训,提高员工计量意识和技术水平
计量人员的素质高低,是决定计量工作成败的关键。提高计量人员素质的目的是为了加 强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计量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产品质量所反应出的问题又要求计量保证这个基础超前,促进计量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和提高计量人员的素质、品德素质、知识素养,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技术进步的需要。要认真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和ISO10012标准,贯彻《国防计量监督管理条例》,加强计量人员法律、法规和计量知识的学习,提高计量人员法制意识和知识水平,开展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提高计量工作技术含量。跟踪和掌握测量设备发展新动向和新测试技术的应用,一方面要收集和学习别人的先进计量测试手段,一方面结合本企业计量需要搞一些革新和研究。要从以前的单一的计量器具检定,走向研究计量测试方法和研制专业计量测试器具,走向为产品研制的全过程提供计
1量保证。企业应有计划的组织对员工的培训,定期组织员工开展实际操作技能比武,并通过培训提高在岗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对员工进行培训。企业应有计划的引进计量专业人才,进一步加快对新设备和新技术的消化吸收。
3.健全和完善计量管理制度
制定和完善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要求的计量管理制度,计量设备和器具管理制度,计 量数据档案管理制定,各类计量人员岗位责任制和计量工作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奖惩相结合,“违章必究”。这样做既调动了企业内部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又充分发挥了计量在企业生产中诸多方面的保障作用。对测试设备和计量器具进行正确的周期性检定与日常的维护和技术改进等工作。对测试设备和计量器具管理,做到从申购—购买—验收—入库—领用—建档—建账—检定—流转—停用—报废等各个环节有明确的制度规定,随时保证测试设备和计量器具处于受控状态。抓好计量数据档案管理,保证每一台器具以及由其产生的数据,使用人员进行一一对应,记录、存档,出现问题方便溯源,及时进行处理,减少企业的损失。对企业计量的各个环节按月进行绩效考核,评出对企业产品质量提升、节能降耗、节约成本优秀的环节和最差环节,并对相关责任人实行奖惩。
4.量传准确是核心,单位统一是基础
计量工作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的统一和量值的正 确可靠。为了保证量值传递的准确性,企业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以生产、经营、产品质量水平等实际情况为基础来确定是否建立计量标准,同时要兼顾量值传递工作及时、方便、实用等因素,建立满足本企业量大面广的在用计量器具的检定、修理和生产过程中计量测试需要的计量标准即可,不要盲目追求高精度。对于使用量不大,准确度高且计量标准昂贵,技术条件和环境条件要求高的项目,企业一般不必建立计量标准,其计量器具可按就地就近、经济合理的原则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被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确保量值准确一致。量值传递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而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技术保证,量值准确一致的另一个前提就是计量结果必须具有“溯源性”。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计量器具的示值和测量结果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同时其量值能够自下而上溯源,直至国家最高计量基准。由此可见,没有量值传递就无可溯源,更谈不上统一量值,所以在产品研制和生产全过程中的所有测量设备,都必须达到量值准确,所有文件、资料、图纸、记录数据等都应用法定计量单位,并按规定格式和要求书写表达。在量值传递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检定规程,防止由于检定方法不同而造成结果的不一致。计量标准必须定期检定,周检合格率要达到100%,从而确保工作用计量器具量值的准确一致。
5.发挥计量数据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
计量数据管理为加强企业管理,搞好计量工作,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物资消耗,改善经 营管理,保证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维护顾客利益,维护企业自身利益,均起着重要作用。计量数据管理是一个全面联动的过程,是一个动态体系,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计量数据管理工作能否做好,将会直接影响企业各个方面的工作。如果计量数据缺乏准确性和可靠性,必将造成领导者在决策上的失误;企业要进行量值传递,必须对计量标准和使用中的计量器具检定的数据进行严格管理,否则就无法保证量值传递的准确可靠;如果在工艺过程方面的计量数据没有进行有效管理,那么在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厂到工艺过程控制直至成品出厂的全过程,就有可能出现质量问题,就不能将产品的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不能确保企业的质量声誉;能源、物资进出厂方面的计量数据,关系着节能降耗和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安全、环保方面计量数据,关系着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身体健康。因此,只有控制好每一个环节,才能全方位推动计量数据管理工作的开展。
计量数据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内采购、设计、工艺、质检、计量、能源等诸多部门。对于这样一项涉及面广的管理工作,必须建立起管理网络。企业全部计量数据管理工作,均由企业计量管理部门直接管理,是不可能管好全部计量数据,计量数据管理应实行统一领导,合理分工。计量数据管理工作应在企业领导的领导下,由企业质量管理信息中心归口负责,具体管理工作应由各有关部门负责实施,由企业计量部门对计量数据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实施监督。企业各种计量数据的管理分工一般可按企业内部日常业务分工进行。要做好计量数据管理应达到“五性”(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公正性、有效性),“三化”(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要求。企业能否充分发挥计量数据的重要作用,是衡量企业计量数据管理工作好与差的标准之一。因此,企业应最大限度地运用已取得的计量数据,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素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服务。
中国人民
解放军第四八一二工厂
质量管理处
郑业永
2013年4月7日
第三篇:企业实践发展观调研汇报
企业实践发展观调研汇报
企业实践发展观调研汇报
为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导和促进我区非公有制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区工商联于4月初开展了非公有制企业科学发展集中调研活动。这次集中调研活动分2个调研组进行,由区工商联驻会领导班子成员带队,邀请企业家副主席和非公有制企业代表人士参与。调研组深入全区非公有制企业和行业商会,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走访、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式,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我区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状况及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先后召开企业家座谈会3次,参加座谈的企业家105人,深入走访企业36家,对产值销售达到3亿以上的非公有制企
业发放企业调查问卷。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对非公有制企业科学发展工作是重视、支持的,非公有制企业自身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但还有不少内部和外部的问题与障碍,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危机的形势下更是困难不少,更需要坚定信心,增强科学发展意识,取得各方面的支持、帮助。现将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非公有制企业的总体概况
目前,全区登记注册非公有制企业2903家,其中个体工商业户10056户,从业人员52860人,注册资金亿元,其中个体工商户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12%。外商投资企业法人36家,同比增长%,投资总额万美元,注册资金亿元,同比分别增加%、%。非公有制企业仍是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但是,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大气候的影响,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产能释放和市场需求减弱,资金占用增加,资
金供应紧张,从去年9月份以来我区的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海运企业生产和经营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经济效益和盈利水平明显下滑。所以,如何引导、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应对危机、科学发展、顺利“过冬”是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工商联组织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和迫切任务。
二、工商联在非公有制企业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近年来,普陀区工商联组织积极发挥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特点和优势,在引导和服务非公有制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进行教育培训。近几年来举办各种教育培训活动30余期,培训人员达3000余人次,二次组织非公企业30余人参加中央党校培训,组织20名非公企业赴香港理工大学为期一周学习培训。会同区委党校和嘉兴学院开设非公企业经济管理大专班和本科班,全区有270名非公
人士参加大专班、有150名非公人士参加本科班。有30多名企业家赴清华、浙大等全国重点高校参加高级工商管理企业总裁mba研修班学习,接受现代经营理念的熏陶。总之,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培训考察活动,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家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科学发展的精神实质以及如何在自己的企业实现科学发展.搞好宣传表彰。近年来,区工商联加强与新闻媒体和有关部门的合作,大力宣传表彰非公有制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方面的先进典型事迹.,浙江恒大建设集团、浙江凯虹集团、舟山海洲水产被舟山市委统战部评为第一届舟山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浙江海中洲旅业、普陀区方信投资公司等13位企业家被普陀区委、区政府评为第一届普陀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浙江海中洲旅业、普陀区方信公司、浙江和润集团被舟山市委、市政府评为第二届优秀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区工商联紧紧抓住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这一契机,大力宣传非公有制经济在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展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树立非公有制企业家的良好社会形象。今年4月与区技术监督局联合组织举办普陀区水产企业加工企业联盟标准《酥香鱼排骨生产技术规范》推广会,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建立交流平台。通过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召开主席会、企业家俱乐部、研讨会,举办培训班,组织学习考察等,为非公有制企业家相互切磋、相互交流、解惑释疑、促进发展建立了平台,提供了机会。企业家俱乐部主席实行轮流主持,每次俱乐部举办会议、活动,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应邀参加,听取意见,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家们愉悦了身心,增进了了解,分享了快乐,交流了经验,解决了困难,促进了发展。
开展切实服务。坚持服务立会、服务兴会的宗旨,积极为会员企业开展融
资、信息、维权、商务等多种服务。近几年来,我会与金融和上级有关部门进行联系,取得支持,先后为会员企业提供连保贷款、政策贷款、信誉贷款等各项贷款服务,有效缓解了会员企业的融资难题,增强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后劲和非公有制企业度过难关的信心。
争取各方支持。围绕非公有制企业科学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工商联组织一是直接协调有关方面给以支持、帮助;二是通过调查研究、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途径,就有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近年来,区工商联向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提交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提案、议案30多件,在今年区政协三届三次会议上,我会作了题为《普陀水产业加工现状和发展对策》的会议发言,受到各方面的关注。
三、非公有制企业自身实现科学发展的探索
坚持管理转型。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这种家族式企业管理正在成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瓶颈,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家开始寻求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科学的决策方式和管理模式,即打破家族式管理方式,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聘请职业经理人来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改变了公司初创时期董事长、总经理一肩挑,管理靠经验,经营一人说了算的传统模式,提高了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坚持科技创新。调研中发现,越是科学发展观贯彻好的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受的影响越小,或不受影响,保持快速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家都能把企业经济利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统一起来,树立与企业员工共建共享的企业文化理念和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如浙江海中洲旅业在金融危机不减人反
加薪,使1200多名员工享受了每月加薪60多元的待遇。受到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波及,今年海中洲饭店客房入住率从的90%以上,降低至82%左右,公司虽然在经营上面临着一定的压力,但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的理念,不但不裁员而且为员工加薪。海中洲旅业有限公司旗下共有包括海中洲饭店、海中洲旅行社以及上海、杭州、北京等地的“分号”在内的9家企业。公司为此增加支出近百万元。
勇担社会责任。一是积极参加光彩事业和社会主义新型渔农村建设,全区有207家非公有制企业参与了光彩事业和社会主义新型渔农村建设,投入资金 2600万元,和41个社区结对。二是扶危济困,回报社会。在去年的抗震救灾中,全区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累计捐款达758万元。其中,捐款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和个人1家,50万元以上的2家,10万元以上的14家。
四、影响非公有制企业科学发展的
主要问题
1、科学发展观念还不够深入。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老板特别是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主不善于学习政治、学习政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足、学习不够,以人为本的意识不强,创新能力较弱,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还没找到,企业的发展离科学发展的要求还相距较远。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的企业主还搞不清楚“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没按政策要求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的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低于3%,%的企业主对“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节能减排指标不清楚,节能减排意识不够。http://
2、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多数非公有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没有摆脱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如管理制度不完善,用人机制不健全,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端管理人才匮乏,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等。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部分企业
家担心采用现代化的企业组织形式,会发生“权力异化”,也就是担心创业者自身会逐渐失去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因此当一代非公有制企业家退休或是离开企业之后,他的继承人采取的方式往往是“分家”,把一个本来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肢解开来,令人惋惜,做百年老店、建立完善的现代化企业制度,在很多企业的领导层中还没有形成共识。
3、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的主要表现是融资渠道少,贷款成本高、期限短、效率低。究其原因,从体制上看,当前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歧视”现象.从制度上来看,一是非公有制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信用评价体系不健全,非公有制企业信用贷款因担保问题尚未解决而难以运作;抵押贷款因部分非公有制企业未能解决房产、土地等相关证件而被搁置。二是各商业银行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往往集中力量抓大客户,而对额度小、频率高的非公有制企业贷款
缺少兴趣。三是融资渠道狭窄。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整体发育不够充分,非公有制企业融资主要靠银行贷款、民间借贷,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还相当困难。从非公有制企业自身来看,非公有制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偿债能力弱;加上经营管理相对落后、财务制度不够健全,财产抵押实力不足,信用基础相对缺乏,加大了银行放贷的风险,缩小了自身融资的可能。由于银行融资困难,目前部分企业高息从民间集资,甚至铤而走险借高利贷以度难关,加大了企业风险。
4、当前状况令人担忧。由于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区的非公有制企业遇到了不曾有过的寒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海运、船舶修造、水产出口、外贸订单等都受到了程度不同的冲击,并且正在向其它行业延伸。
五、进一步促进我区非公有制企业科学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强教育引导。一是教育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要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想方设法,迎难而上,争取主动,化危为机。二是教育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深对科学发展观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求、根本方法1 2 下一页
第四篇:学校践行科学发展观调研思考
学校践行科学发展观调研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学校践行科学发展观调研思考2010-06-29 18:55:43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学校践行科学发展观调研思考学校践行科学发展观调研思考(2)
按照州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做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调研工作的指示和要求,我校认真开展了详细具体的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在学习活动中,我校的调查研究工作分四个重点,由校党委委员分头开展调研。校党委书记、校长**负责联合办学的调研;校党委副书记侬孝芬负责教学改革 的调研;副校长邱丽克负责科学管理(制度建设)的调研;副校长**负责招生就业的调研。调研工作于4月15日-4月27日期间开展,采取召开座谈会、中心组学习及主题教育等多种形式进行。
二、具体调研情况
(一)联合办学
1、联合办学的基本情况。我校创办于1958年8月,1997年被省教委评定为“省合格中专学校”,2004年4月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部级重点中职学校”。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105人,专兼职教师72人。办学50年来,共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万人,其中,学历教育万余人,非学历教育万余人。目前,我校已发展成为一所集计算机、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经济管理、电算化会计、信息管理、营销、文秘、法律、旅游等二十一个专业的财经类职业学校,学校现有资产10600余万元,在校生3600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500余人。
2008年4月以来,经文山州人民政府,经与云南财经大学多次协商,达成了依托我校开展的“州校合作办学”协议。按照协议,云南财经大学与文山州人民政府合作办学项目,依托我校组建“云南财经大学文山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文山学院”);建设地点及建设规划用地为文山县城南三角塘,用地面积为1350亩,其中首期征地500亩;学校建设以财经类为主,兼有法律、工业、旅游、文化及生物工程等特色专业共同发展的全日制本专科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文山学院用两年时间建成并达到规模,中远期规模为在校生10000人。其中高职本科7000人,高职专科3000人;另有2000—3000人的中职中专学生;文山学院力争于2009年开始招生及教学,规模为高等职业教育本科2个班100人。按照云南省财经大学与文山州人民政府合作办学协议书的规定,文山学院合作项目模式为股份制合作办学,采取招商投教的办法筹资。
2、联合办学的基本经验。
(1)高瞻远瞩,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好时机顺势而发。当前,正是中、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大好时机,党中央、国务院,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采取一系列政策支持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文山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尤其是把职业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来抓。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会议精神,文山州委、州人民政府已对贯彻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意见和改革的具体目标:调整教育结构和配置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层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我州已于2007年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每年的初中毕业生在5万人以上;按照州教育发展规划,到2012年,全州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规模达
万人以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规模与普
通高中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抓住这个时机发展职业教育是有广阔前景的。
(2)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迎难而上,开拓进取,自强不息。我校对联合办学的市场前景及可行性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撰写了项目分析报告,积极主动向州委、州人民政府及主管局州财政局请示、汇报。多次与云南省财经大学沟通联系,进行项目自荐,以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精神最终促成了州校联合办学。
3、联合办学存在的问题和困难。(1)主动参与意识不强。部分教职工对联合办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虽然对联合办学持肯定态度,但担心合并后影响切身利益,害怕合并后失掉原有的办学传统和局部利益等,因而对联合办学持观望态度,在思想上与党委不一致,行动上不够积极主动。
(2)受客观条件限制。如联合办学必要的项目启动资金、校园硬件建设、教学资源配置等问题,都是学校单方面力所不能及的。
(3)经验积累不足。在我州开展州校联合办学并没有太多的成功先例可鉴,如学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合并后的管理及教学运行等,都有待于在实践中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
4、解决问题、困难的思路和措施。(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参与联合办学的意识。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应该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引导全体教职员工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和机遇意识,充分认识到联合办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思想上和党委保持一致,支持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2)多方面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联合办学的支持。争取政府在联合办学相关政策上
第五篇:落实科学税收发展观调研思考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对改革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发展规律和执政理论认识的飞跃,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的基本原则,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税收工作是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税收发展观,做好税收工作,对于支持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科学税收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税收发展观,是指以经济与税收的相互关系为出发点,把组织收入工作建立在执行税收政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通过税收与经济、管理与服务、治税与治队、改革与发展协调推进、促进税收事业的全面进步,进而更好地为“五个统筹”服务。我们认为,科学税收发展观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税收工作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是落实科学税收发展观的前提,没有正确的政绩观,就不能落实科学税收发展观。正确的税收工作政绩观就是税务机关领导干部要坚持用政治观点、群众观点、发展观点、实践观点、全面观点来指导、推进税收工作。税收工作最大的政绩在于严格执行税收政策,依法组织税收收入,与时俱进,创新规范管理。尤为重要的是税务机关必须始终坚持从经济到税收的指导思想。在税收工作中,按照“有税尽收、无税禁收”的要求,逐步缩小税收与税源的差距,真实地反映经济状况,使税收收入的规模、速度、结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保持税收与gdp的同步协调增长。
第二,要树立正确的税收人才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国税事业发展的依靠力量,国税事业兴衰的关键都是在人,要牢固“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优化队伍结构,加大干部培养力度,建立选贤任能,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竞争激励机制,造就充满生机活力的干部队伍。
第三,要树立科学的税收管理观。税务机关要把提高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作为税收管理的主攻方向,引进流程再造理论和精细化管理理念,稳步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完善管理机制,不断提升管理效能。
第四,要树立坚定的税收法治观。要以税法为准绳认真执行国家的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将依法管理与依法监督结合起来,既要切实维护国家税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又要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积极营造良好的税收法治环境。
第五,要树立现代的税收服务观。税收服务将逐步成为税务机关的法定义务,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把税收服务作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道德意识上升为履行法定义务的法律意识,依法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法律责任追究。通过服好务,体现“以纳税人为本”的要求。
二、当前国税工作与科学税收发展观之间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政绩观念扭曲。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政绩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税收事业的成败。应该说,当前国税事业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好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各级领导的科学决策和正确引导。但同时也应当看到,近年来,由于税收改革的频繁进行,不少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税务部门领导,对待工作业绩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偏差,形成了种种错误观点。一是唯税论。长期以来,我国对税收实行的是计划管理,完成税收任务历来是税务部门的“中心”工作和第一要务,更是考核税务部门领导干部政绩唯一标准,自上而下一级考核一级,以任务完成情况论英雄,以收入数字多少定奖惩,于是有些税务机关领导干部一味追求这种“显性”政绩与“暂时”政绩,为完成收入而不考虑实际税源,不顾税收政策执行“过头”,对税源经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这样就导致税源萎缩的地方不得不采取预征预借、收“过头税”等办法完成收入计划,而税源充足的地方一旦完成了计划,则有税不收,甚至截留税款、转移入库。这些不仅直接影响了税收收入的质量,也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还造成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税务机关领导因完不成任务而常常坐“冷板凳”,而经济发达地区的领导干部则因任务完成好而得到提升,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心理失衡。二是唯上论。信奉“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上级不注意”,认为只要上级满意就是最好的政绩,于是追求这种“邀功”政绩,工作未干就闭门造车,精心总结经验,哗众取宠,谋取一时的轰动效应,以引起上级关注,甚至追求“虚假政绩”,填假数字,报假情况,骗取上级领导一时的信任和青睐。三是迷茫论。不少基层领导对一轮接一轮的税收改革无所适从,导致把握不准工作前进方向,分不清工作轻重主次,工作创新意识不强,仅停留在一般水平,疲于应付,在处理完成任务与规范管理,严格执法与强化服务矛盾的过程中求稳怕乱,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开展工作,认为“现在保持稳定就是政绩”。四是短视论。不愿从解决税收
工作中的基础性问题做起,认为上规模大的项目才是政绩,看不到默默无闻抓基础工作也是惠及长远的潜在政绩。
政绩观念扭曲无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税收计划管理方式仍在沿用,税务部门不得不将注意力放在完成任务上,至于税收能否真正起到促进和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则是次要任务。二是传统的政绩考核方式仍在沿用。对领
导干部的工作业绩缺乏统一规范的综合量化指标考核,很大程度凭上级领导的个人喜好、主观印象来判断,很难对一个干部作出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
(二)人员素质堪忧。一是人员结构老化。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2001年底,全省国税系统干部年龄在25岁以下的比例不到5%,甚至有部分县市干部年龄在25岁以下的比例仅为2%;干部年龄在35岁至45岁之间的比例较高,达到56.7%;离退休人员占在岗正式人员的22.3%。人员的老化,干部年龄结构不够合理,造成工作上的不思进取,不图创新,缺乏活力。二是领导者素质不强。随着管理方式的变革,相当一部分基层领导干部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钻研业务不深,掌握政策不透,操作电脑不会,造成外行领导内行。三是整体素质偏低。从思想素质看,在少数国税干部身上,存在着政治理论修养不深、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较为严重等问题;从文化素质看,存在“高学历、低能力;高文凭、低水平”的问题,以**市为例,到2003年底,全系统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高达97.2%,但绝大多数人的学历都是在参加工作以后,通过函授、委培等途径取得的,虽然学历教育在提高干部的文化层次上有一定效果,但由于某些办学机构把关不严,导致部分人员的学历“含金量”不足,而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人员的第一学历仅仅是初中,甚至是小学;从业务素质看,整体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差异明显,通晓税收法律知识、计算机知识和财会知识的人员比例不高,“通才”和“专才”奇缺,既懂执法程序、又懂税收法规,既能查清帐目,又能说服对方的“能人”太少,计算机、公务员在线人才奇缺。四是创新能力太差。大多数国税干部观念落后,思想保守,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动应付的多,自主创新的少。
究其原因,一是以往“进人”门槛太低,大量素质低下的人员涌进来,造成人员基数大,而国税系统需要的大量高素质人才却因名额限制无法进入,造成各种专业人才奇缺。二是分配制度不合理,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的现象十分普遍,能者多劳不能多得,活力不足,激励不够,挫伤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工作积极性。三是教育培训考核不严,尽管近几年加大了干部职工的培训力度,但对培训效果没有严格考核检验,使培训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提升素质的作用。
(三)管理质量与效率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征收管理失序。ctais上线后,征管工作虽然实现了由管户制向管事制的转变,由手工操作向信息化管理的转变,但对税收的源泉控管则明显弱化,日常基础管理环节相当薄弱,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由于职责不清,职能缺位,造成税源管理失控。实行集中征收后,保留的农村基层分局,名义上履行管理职能,实际上只负责催报催缴和代为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领购发票等工作,完全放弃了对纳税人的日常管理,导致纳税人户籍不祥,登记不实,管户不清。二是由于ctais软件的自身缺陷,导致税源控管乏力。纳税评估岗形同虚设,无法产生案源,传递给税收稽查岗位,这就给纳税人逃避税务机关的监控提供了可乘之机,致使漏征漏管屡查不绝。三是由于对政策的错误理解造成税源控管缺乏。增值税起征点提高后,部分国税干部错误的认为免征就是免管,于是就放弃了对不够起征点的纳税人的管理。四是信息数据失真,导致信息管理失效。一方面由于国税部门尚未建立起与地税、工商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国税机关所掌握的仅仅是在ctais中所反映的孤立、静止的信息,无法对纳税人的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判断。另一方面,基层国税部门为了片面追求机上征管考核质量,提高“五率”,在数据输入微机前,就事先进行了人工处理,制造该登记的不登记,并人为制造假申报、假停业,使相当一部分纳税人游离于ctais监控之外,导致信息数据失真,从而大大削弱了微机的监控作用。
2、行政管理失范。一是机构设置不规范。缺乏明确的设置依据与标准,往往是以加强管理为名,自搞一套,随意性大,以至于今年设,明年撤,机构时常处于变动之中,不仅带来一系列人员调整、职能调整的麻烦,而且使纳税人无所适从,影响国税部门在社会上的声誉。二是激励制度尚未建立与完善,制约干部发挥工作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在大多数干部政治前途渺茫的情况下,如何激励干部还没有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的办法,人员苦乐不均、分配不公已经成为国税事业发展的严重掣肘。三是行政管理透明度不高,政务不能实行完全公开,财务经费支出结构性矛盾突出,公用经费,尤其是招待费用和车辆费用支出过大。
(四)规范执法的体制、机制、人员素质还有差距。第一,执法体制不配套。尽管国税部门是自上而下垂直管理的,但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仍需接受当地政府领导,且方方面面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再加上现行财政体制“各管各”,在这种情况下,使国税部门听命于各级党委政府,难以独立执法,以至于行政干预执法。同时现行税收管理体制存在的不足,也迫使少数国税机关为任务而执法,甚至“靠税吃税”。第二,执法机制不健全。在管理机制上,税收征管机构设置不统一,职能交叉或遗漏,税收征管基础设施跟不上,税收信息化协同不够,共享程度不高,影响了执法的质量和效率。在监督约束机制上,业务工作制度缺乏衔接,协调性差,各执法环节存在一些“空隙”,在各工作系列内部也缺少严密系统的制约与监督。执法责任制落实不力。在执法保障上,办案经费不足与装备落后问题突出。第三,执法人员素质没保障。少数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不高,许多人员的执法业务素质亟待提高,执法素质的缺陷,导致在执法过程中难免出现执法走样,造成执法偏差的情况。
(五)税收服务体系建设跟不上形势。近几年,国税部门越来越重视税收服务,尽管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来强化服务,但总体上收效甚微,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纳税人的要求,问题在于:一是管理出位。纳税人只被当作国税机关的被管理者来对待。优化税收服务并没有当作税务行政的主要内容,完成收入任务是硬指标,税收服务则是软指标。二是保障失位。税收服务应该贯穿于税收征管的各个环节,并且需要有效的计划和组织来保障实施。但长期以来,办税服务厅成为主要的服务场所,并没有专门的服务机构进行统一管理,税收服务没有保障。三是监督缺位。税务机关没有纳税服务考核评价体系,纳税服务很大程度取决于行政领导的自身觉悟与管理水平。四是内容错位。社会化服务与税收服务不分,税务代理机构与税务机关“明脱暗不脱”,推行强制服务,获取部门利益,而税务机关提供的服务还处于较低层次,纳税人并不能得到真正需要的服务。
三、进一步做好国税工作的措施
上述五大问题,在树立和落实科学税收发展观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逐步予以解决,当前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改进和完善考核办法。促进领导干部形成正确的政绩观,首先是要改进收入考核办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将更多地依靠税收,在履行税收收入职能过程中,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将税收计划由指令性、行政性改为预测性、指导性计划,并体现一定的弹性,弱化行政考核,强化依法治税,破除单纯考核收入数量的旧体制,将依法治税与税收计划统一起来,强化税收征管和执法质量的考核,加强对税收执法行为的监督。其次,要完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做到全面、客观、公正。所谓全面,就是在考核一个地方的工作时,对干部进行定性和定量双指标考核。不仅要看税收任务的总量,还要看税收增长的质量和效率;不仅要考核税收收入,更要考核税务管理;不仅要考核物质文明建设,还要评价精神文明建设等。所谓客观,就是既要看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能动性,也要看客观条件的优劣;既要看上级党组织的认可度,也要看群众的满意度;既要看领导班子集体的作用,又要看领导成员在集体领导中发挥的作用。所谓公正,就是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办事,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不断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将政绩考核结果向群众公布,听取群众意见。
(二)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一是改革进人机制,规范“入口”。以后进人一律通过公务员考试选拔择优录用,改普遍招考为分类录用,在公务员招考中重点扩大稀缺人才,专用人才(计算机、法律、文秘)的招收比例,改善队伍素质结构。二是健全分流机制,疏通出口。适当放宽内退条件,对工作能力差,不适应工作岗位的,不分年龄界限鼓励其内退,保留基本工资待遇,对需要分流的人员一律实行买断工龄制,减少国税系统人员基数,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三是改进考核机制,建立科学的量化考核办法,尽可能排除人为因素,做到客观、公正评价干部职工的工作业绩。同时设立专门的督办考核机构,有专人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实实在在的考核督促。四是完善培训办法。在培训对象上,以中青年干部、业务上的新手、生手为主;在培训内容上,大力开展税务稽查、财务会计、计算机应用、法律法规、应用写作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岗前培训和应用培训;在培训方式上,可采取网上办学、委托办学、联合办学等方法,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努力提高培训质量、效率和效果;在培训考核上,要建立培训必考的制度,采取闭卷考试方式,学什么考什么,把考试成绩与工作考核奖惩挂钩。
(三)强化税务管理。税收工作将逐步实行无计划管理,把考核目标多元化、内在化,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与新时期治税思想相贯通的税收管理体系,通过定岗、定责、定标,逐层细化,逐个量化,推行全员岗位目标责任制,完善岗责体系,明确岗位职责,按照专业化管理要求,科学进行业务重组,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并制定规范、明晰、流畅、高效的税收征管流程,建立各种信息传递制度,确保业务流程中各项工作的规范运转和各岗位间的紧密衔接,形成良好的征管格局;开发研制,建立起较为实用的计算机综合目标量化考核税收管理系统,实现税收管理过程的信息化与自动化。要建设新型征管模式,实施以信息化为依托的“征、管、查”三分离的征管改革,全面推行“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征管格局,理顺申报、征收、管理、稽查等工作环节,严格收入监控。要夯实税源基础,通过实行税源户籍管理责任制,建立和完善税源管理部门协调机制,做到户籍管理专业化、规范化。要强化重点税源监控,利用ctais信息技术建立重点税源的数据库,指定专人实行分户跟踪动态管理。
在内部管理上,要改革分配办法,推行能级管理,按照“三考一定”的思路,即通过考试、考评、考核,确定能级,将干部的能级与收入挂钩,彻底打破平均主义,改传统的按人头分配为按能级分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庸者少劳,少劳少得;懒者不劳,不劳不得”。要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利用网络等媒介公开人事、财务等涉及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确保干部职工的知情权。
(四)严格税收执法。一是要把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作为保证税收执法质量的根本,加强执法人员的素质培养,特别是要加强业务培训,严格实行持证上岗。二是要完善税收执法工作机制,重点抓好“三个环节”。在征收环节,通过推进多元化申报方式,加快征管信息化建设,实现税收执法的网络化管理;在管理环节,通过加强对税收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以制度约束方式来突出管理质量考核,切实夯实管理基础;在稽查环节,努力实现稽查程序的规范化,按照职责分离,相互制约,密切配合的原则进一步规范稽查执法行为。三是要健全税收执法监督机制。对内,重点加强对税收执法行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事前监督重在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确保执法的依据合法;事中重在强化过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和执法的随意性,包括全面推行执法责任制、认真执行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制度、抓好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等工作;事后监督必须注重责任的落实,通过开展税务执法检查,落实税务行政复议制度等。同时,要进一步抓好“两权”监督,强力推行执法责任制,在国税系统内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执法监督体系。对外,要通过完善税务执法公示制、聘请社会税收执法监督员、加强信访、投诉举报管理等形式,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强化税收执法考核。要根据规定设立税收执法考核指标,如偷、逃税处罚率、税务保全强制措施执行率、税务违法案件移送率等指标,逐步代替单纯的税收任务完成情况考核,进一步健全税收执法考核机制,此外,还要完善奖惩措施,将质量考核与实施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激励机制等结合起来进行。
(五)优化税收服务。要从根本上优化税收服务,必须从机制上建立有效的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的税收服务体系,将税收服务从口号性要求变为制度性要求,从被动性要求变为主动性行为。一是要创新税收服务机制。税收服务与征管工作的联系紧密度越来越强,要积极构建服务机构与服务体系。当前,要抓住起征点调整后,机构进一步收缩,农村管理人员“富余”的机会,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建立服务机构。根据服务工作的需要,在市州局设立“税收服务管理科”,加强对全系统税收服务工作的指导、协调与检查,在县市局设立“纳税人服务中心”,在办税大厅设立“税收服务岗位”。同时建立纳税服务责任制和服务工作考评制度,从组织上、体系上,保证税收服务工作的系统化、长期化。二是要整合现有办税岗位。将目前单一办理某项涉税业务的“一岗一责”整合为可办理所有涉税业务的“一岗多责”,推行“一窗式”服务,变多个窗口为一个窗口对外,让纳税人在一个窗口就能办理不同涉税业务。三是要更新服务方式。要进一步完善办税服务功能,包括公开办税规则、简化办税手续,如推行税法公告制、首问负责制、纳税提醒制。并积极探索多元申报方式,最大限度地方便纳税人;要大力推行维权服务,切实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申辩权、受尊重权以及对税收活动的监督权,如通过推行公开办税,实行“阳光服务”,开通办税服务“绿色通道”,实行贴近式服务;开展送政策下户,实行“零距离服务”等方式,进一步强化税收服务功能。四是要改进服务手段。要充分利用金税工程、办公自动化等手段,借助先进信息化技术改进传统税收服务手段,发挥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的优势,搭建电子平台,使纳税人从繁杂的办税事务中解脱出来,最大限度地享受方便、快捷、高效的税收信息服务。如,可尽快建立计算机税收法规信息库,设立税法知识查询热线,设置纳税信息电子触摸屏。同时,要制止强制性税务代理,让税务代理与税务机关彻底脱钩,使税务代理健康有序发展,不断完善社会化税收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