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4 13:57: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篇:《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课《北京的春节》。教材简析:

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使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民风民俗习惯。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详略得当,反映了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腊月、蒜瓣、饺子、杂拌儿、万象更新”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3、学习和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学习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实物灯笼等。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资料。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听喜庆的音乐响起来;看,红红的狮子舞起来。来,说出画面的内容„„

听着喜庆的音乐,看着这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大声地告诉我,这是什么节日?

2、请你回忆一下,过春节时,你都喜欢干什么?

3、揭示课题。

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

民俗。(板书:6 北京的春节:强调“北”的笔顺。)

4、读课题。

二、扫清障碍、整体感知

1、请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课文很长,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并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检查反馈

我们先来看一看文中的词语,大家掌握了没有。(1)出示第一行: 腊月 初旬 除夕 元宵

指名读,这些词语又有什么特点?本文就是按照这样的时间顺序写了北京春节一个多月里的民风民俗。出示第二行:饺子 榛子 栗子 风筝

这些词语又有什么特点?对,都是轻声,所有后面的字要读得又轻又短。领读,指名读,齐读。

出示第三行:杂拌儿 玩意儿 零七八碎儿

一看就知道这些词语都是儿化音,儿化音怎么读?指名读一个,提示:后面的“儿”只做卷舌的动作,音不要读出来就可以了。指名读(两生)

出示第四行:正月 间断 分外 万象更新

指名读,这些词语中都有多音字,你能读准吗?齐读。(2)在本课要求会写的14个生字中,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范写一个生字,“熬”提示间架结构,学生书空,练写两遍。强调姿势,展示学生作品,评价。

(3)那么,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热闹、喜庆、团圆„„)

三、理清思路

1、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师: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时间之长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堪称之最。

2、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都写了哪几个重要的日子?用笔圈出来。

(1)指名说,出示课件。(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2)这些时间的词中,你发现了什么?

(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这就叫“言之有序”。(3)在这些日子的描写当中,老舍先生把什么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又把什么内容写的比较简略呢?

作者为什么这样有详有略的设计呢?等学完课文,你就会领略到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四、深入详写片段,感受民俗,体会表达方法 1、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最热闹的是哪一天?(除夕)认真读这一自然段,勾画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2、汇报交流,相机指导。

除夕(1)师:准备过年,大人们忙碌,孩子们欢喜,除夕来临,就更加热闹了。出示第七自然段,你能说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吗?(除夕真热闹。)

对,一看就知道,这段话围绕着那个句子写的?(第一句话)指名读这个句子,我们叫它“总起句”,这段的结构就是“总分”的段落结构。

(2)那么,除夕这一天到底有多热闹呢?人们有哪些活动,你从哪些词句的描写中感受除夕的热闹啊?指名说,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热闹”的氛围。

★人们的活动: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你能结合句子说说你的感受吗?

(课件出示)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①从“除非”、“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中你感受到怎样的民俗文化内涵?(吃“团圆饭”这一民俗饱含着浓浓的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指名读出人们对除夕吃“团圆饭”的重视,读出浓浓的亲情。(回家的迫切)看图片,说感受。再读这个句子,引读,齐读。

②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守岁”吗?(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说传说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的夜里出来害人,他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从此得病。病好之后,聪明机灵的孩子,却成了痴呆疯癫之人。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这就是“守岁”。后来“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③引读本段:

师:同学们,除夕真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

生: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师:这也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

生: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师:这还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

生: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老舍先生抓住除夕时人们的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除夕的热闹!

★其实用上我们的五官感受,也能体会到除夕的热闹。这一天

你看到了——色 闻到了——味 听到了——音

师:从味道到色彩到声音,作者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无不体现出除夕的热闹,也让你我感受到了老舍观察的细腻。除夕可以说是春季中的高潮,让我们再次齐读,读出除夕的喜庆、团圆、热闹来。

五、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同学们,刚才我们充分领略了老北京除夕的热闹,那除夕这天,你们家是怎么过的呢?你能仿照老舍先生总分的构段方式,说一说你们家过除夕的情景吗?

开头就是“除夕真——”

小结:是啊,热闹的除夕,处处洋溢着喜庆,诉说着团圆的故事。

六、总结,引起下节课学习内容

同学们,在老舍先生眼中,除夕只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除此之外,还有腊

八、腊月二

十三、正月初一,元宵节等,它们又会给人们什么样的感受呢?下节课再学习。

第二篇:《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番禺区傍西小学 何宝钜

【教材简析】

《北京的春节》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开篇课文,本组围绕“中华民风民俗”选编了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单元训练重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展现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语言表达朴实简洁,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传统文化。

3.学习并运用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学习并运用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构图,整体感悟。

1.反馈生字情况。2.合作完成思维导图。3.创设情境,整体感悟。

三、研图,精读感悟。

1.引出研学问题:老舍先生是怎样把北京春节的特点写出来的? 2.借助思维导图体会作者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3.学习“元宵”部分,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预设一: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式,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对比朗读,体会语言的重复。

预设二: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式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对比朗读,体会语言的简洁。预设三: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体会“留白”的写法。4.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总结写法。

四、用图,内化感悟。

1.草绘思维导图,形成写作提纲。2.写一个片段。

五、研学拓展。

1.比较阅读: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冰心的《童年的春节》和丰子恺的《过年》。

第三篇:北京的春节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北京的春节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播放童谣:)

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3、检查字词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快速读文,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并板书“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细读课文,了解习俗

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找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询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同桌合作填写表格。

3、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重点写了哪几个时间段?其中哪些部分写的详细哪些部分写的简略?(时间顺序详细写腊

八、除夕、正月初

一、元宵)

四、小练笔

1在以上详写的四个时间段中,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元宵节)

2、除夕和元宵节这两天中你更喜欢哪一天,找出相应的段落,试着把热闹喜庆的气氛读出来。并结合自己过年的实际选择其中一项写下来。

第四篇:《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

崔 征

(课件播放歌谣《过了腊八就是年》))

导入:刚才那首俏皮的歌谣,让我们不禁想起了老舍先生笔下的《北京的春节》。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分别介绍了北京春节的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指名回答)上节课我们感受了北京腊月的忙碌,这节课让我们走进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看一看又是怎样的一番热闹景象。

一、精读课文,了解风俗

A、除夕

1.自读课文第7自然段,找出除夕的特点。(热闹)。你从哪里看出“热闹”?

2.用课本上的句子回答。写香味的是:指名读:你能把这香味读出来吗?评价:你们闻到这酒肉的香味了吗?再读-男生齐读师:这就是浓浓的年的香味呀!写颜色的是:写了哪些颜色?这色彩、这景象让人一下感受到过年的—喜庆。指名读:能通过朗读把喜庆传递出来好吗?多喜庆呀!女生一起读 写声音的是:引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联系你们的除夕夜,在这灯火通宵的夜晚除了鞭炮声还可能有什么声音?(歌声、笑声、谈话声等)写团圆的是:指名读。“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除非、必定,说明什么?说明人们很重视春节这个传统节日。

写团圆的是:指名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谁知道什么是守岁?(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传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团圆饭也好,守岁也罢,这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年的人情味儿所在。

3.闭上眼,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这热闹团圆的除夕之夜吧!过年喽,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播放《恭喜恭喜》,听着这喜庆的爆竹声,听着这欢快的音乐声,你似乎看见了什么样的除夕场景?回忆起怎样的除夕画面?(指名发言,说说除夕的场景)

4.是呀 除夕真热闹啊!让我们再来体会体会。

除夕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因为„„(指名答)“家家„„年画。” 除夕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因为„„(指名答)“除夕夜„„日夜不绝。”“这一天,„„守岁。”

除夕还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因为„„(指名答)“在外边„„团圆饭。” 师:一句话一番景,老舍的语言就是简炼。

5.齐读课文,用声音和表情把除夕的热闹表现出来。

B、正月初一

除夕就这样热热闹闹的过完了,接下来便是初一。

1、自读第8自然段,找出正月初一的特点:“悠闲”

2、课文中都写了正月初一有哪些快乐的事?指名答。

最快乐的是?(逛庙会)逛庙会,这也是北京老百姓过年的一个传统风俗。谁知道什么叫庙会?(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就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这时的庙会又得名为“庙市”,成为中国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人们的需要,又在庙会上增加娱乐性活动。于是过年逛庙会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过年内容。)

3、下面,我们就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庙会的部分,带我们逛一逛北京的庙会。

4、正月初一的人们休闲的逛庙会,除夕时人们忙碌而热闹的准备着,这让我们感到正月初一的景象和除夕-----截然不同。你们的感受和老舍先生的一样。

5、让我们齐读8、9自然段,让我们把自己和老舍先生的感受读出来。

C、正月十五元宵节

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

1.自读课文11、12自然段,找出元宵节的特点?红火而美丽

2.找出描写灯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指名读)自由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1)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2)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师(出示课文插图)引读——同学们看课文的插图,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让我们回到课文,再读读这些句子,读出元宵的红火、美丽,读出这浓浓的年味。

3.老舍先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排比句式写了各形各色的花灯。你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写写你看到到的花灯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强调句子的完整性。)

在这红火而美丽的元宵节,家家户户、男女老少观灯赏月品元宵,心情多么舒畅,怪不得老舍先生由衷赞叹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二、读想写说,升华感受

今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到北京的春节那浓浓的年味。在老师看来,这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就是„„在你看来,这年味是什么呢?同学们,拿出你的笔,把你的感受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吧!(全班好句子接龙)教师点评:通过你们的表达,老师知道你们每个人已经对课文有了自己的理解„„

三、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引导学生从

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

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3.对比写法

阅读课后28-29页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第一段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表达了作者对过年的特殊感受——不特别喜欢过年。同样是写过年习俗,本文与课文中老舍先生笔下的北京的春节感受截然不同。

第二段作何通过回忆的方式,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闽南老家除夕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展示了老家过除夕的风俗习惯。同样是写除夕,老舍先生各用了一句话写“做年饭”“吃团圆饭”,本文和上一篇短文却对此进行了生动、详尽的描写。)

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在以后的习作中,要善于灵

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P27课后练习题1.2.3题。

五、板书

北京的春节

除夕——热闹

正月初一 ——悠闲

正月十五 —— 红火而美丽

第五篇:《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北京的春节》

第二课时

和政路小学 董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品读句子、感情朗读、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进一步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引发学生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并完成课堂内的小练笔。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并且独立完成课堂内的小练笔。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课件出示古诗《元日》,孩子们为了减轻下午上课的疲劳,我们先来读首古诗顺便回忆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这篇文章中老舍先生按照时间的顺序为我们展现出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和喜庆,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作者使用详略得当的写法,使文章能够突出重点。谁还记得老舍先生在这篇文章当中详写了哪四大部分?

2、教师相机板书,腊八,除夕,初一,元宵。

3、教师:上节课在学习“腊八”这一部分时,我们归纳出当天人们要进行的主要民俗活动有?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4、教师:通过这两项详写的民俗活动,我们初步感受到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北京城的热闹,北京人的忙碌。同时我们还总结出了一个三步读书法,(师出示课件,生齐读复习)这节课我们就用咱们的读书法继续学习剩下的三部分内容。

二、深入阅读,体会气氛:

1、提问:小孩小孩你别急,过了腊八就是年。辞旧迎新的除夕紧跟着小年的脚步到来了,除夕的特点是?

2、提示读文:孩子们拿出你们的笔,一边读,一边在文中勾画出除夕那天,作者主要写了哪民俗活动呢?

3、指生个别回答,师相机板书。

4、这些民俗活动中,你从哪儿最能体会出老舍先生笔下除夕的热闹?

生个别回答,师进行指导。

5、既然除夕这样热闹,那我们应该如何用我们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呢?指名个别读,全班齐读。

6、我们了解了内容,体会了情感,接下来我们要来看看,除夕的热闹,老舍先生到底是怎样表现出来的?(看板书,引导孩子们归纳写法:感官描写)是啊,聪明的老舍先生,运用了他的全身的器官去感受了除夕的热闹。那在热闹的除夕中就迎来了最有意思的春节的第一天,正月初一。

7、指导品读“正月初一”。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

〈1〉.师提问:正月初一是不是也如除夕那般热闹呢? 〈2〉.它有点不同,我们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是截然不同。(生读相关内容)

〈3〉.“休息”指的是什么?你找到了到底人们是怎么休息的吗?

〈4〉.同桌合作,运用三步读书法,商量出初一的休息活动中,作者主要写到的民俗活动是什么?同时想一想,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些?〈5〉.生个别回答,师相机板书。生分享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

〈6〉.孩子们你们喜欢的这些也是老舍先生同样喜欢的,那我们替他想象一下这样的庙会上可以看到哪些场景呢? 〈7〉.孩子们,咱们试试把刚刚的想象融入朗读中,看看能不能把老舍先生所写的初一的好玩给读出来。今天我们尝试一种新的读法,问答读,游戏读,场景模拟读。〈8〉.可是作者在描写这一段内容时并没有像我们刚才那样加入想象,加入声音,他只是将这些热闹的情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像这样没有展开具体描写,只将活动简单介绍,简单勾勒的写法我们把它叫做白描。瞧,老舍先生在文章中既有生动的描写感官,也有勾勒式的白描,这需要我们的想象用我们的体会去将他的文章内容补充的更加饱满,这样的写法值得我们借鉴。这样的热闹,这样的快乐从初一一直延续到元宵节。

8、指导品读“元宵”。

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它的高潮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接下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看看元宵节有哪些活动,老舍先生最喜欢哪一种活动,你最喜欢哪种活动?

〈1〉.生个别回答,师相机板书:挂花灯,放花炮,吃元宵。〈2〉.出示课件,齐读。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挂花灯的。从课件上红色词语,感受老舍先生用词非常的严谨丰富,同样一个意思变换着不同的说法,这也体现出北京人的语言特色,京味儿浓,变化丰富,他们很少重复用词。

〈3〉.随着正月十九的到来,北京的春节也接近尾声了,人们紧接着要投入到新的一年红红火火的日子中去了,那么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北京的春节究竟有哪些特点呢?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语句研读,创设情景读,结合生活体验,深入走进北京人的春节,感受人们的欢乐和浓浓的民俗风情,了解文章的写法。]

三、拓展阅读,领悟表达特点:

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比较它们与课文的不同。[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中作比较,体会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积累技巧,增强写作技能。]

四、课堂小练笔:

1、同学们,咱们家乡的春节同样是热闹喜庆的,想想其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某个时刻,写一个精彩的片段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2、作品展示,点评。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进行练笔。]

五、作业:

课后继续完成练笔,同桌交换修改。

六、板书设计:

6.北京的春节

时间 腊八 除夕 正月初一 元宵节 民俗 熬腊八粥 做年菜 走亲戚 挂花灯 泡腊八蒜 贴对联 逛庙会 放花炮 放鞭炮 吃元宵 吃年饭

守岁

感受 热闹 喜庆 欢乐 团圆

下载《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吴川市黄坡大岸小学:李少梅 教学目标: 1、 2、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引发学生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2个课时)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6课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14个生字,识记字形,读准字音。准确理解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大全

    《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1、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老北京春节习俗的?作者主要介绍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老北京的春节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六年级《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六年级《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六年级《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反思《北京的春节》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课。这篇课文描绘的是春节的......

    北京春节教学设计

    落实“20+20教学模式”: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

    6、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精选五篇)

    北京的春节 第一课时 主备人:吕文清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

    课文《北京亮起来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会认“幕、临”等15个生字,会写“烁、煌、辉”3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结合重点词句感受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教学重点、难点】1、掌......

    北京亮起来了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篇材料)

    12 北京亮起来了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 认识13个生字,会写烁、夺、勾、三个生字。 2. 通过看图、想象、理解“夜幕降临、灯光闪烁、金碧辉煌、光彩夺目、雄伟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