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休学证明书-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休学证明书
兹有学生,学号,班级 ,学院,学科,攻读博|硕士学位研究生,因 不能继续坚持学习,经学校批准,自 年 月至 年 月休学。在休学期间不得私自报考其他学校,并于休学期满按照下列注意事项的规定办理复学或继续休学等手续,学校不再另发通知,特此说明。
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 年 月 日
注 意 事 项
1、复学申请日期: 年 月 日前。
2、研究生休学总年限累计不得超过一年。
3、休学研究生如需复学,应在规定日期内将“复学申请书”(在本证书反面)及相关材料(医院健康检查证明、休学期间情况报告等)挂号邮寄所在学院,经学校审查后发给通知;休学研究生如需继续休学,也应在规定日期内将本证明书及有关证件挂号邮寄所在学院,重新办理休学手续,住本市学生可亲自来校办理有关手续。
4、休学研究生休学期满,既不申请复学,也不申请继续休学,一律作自动退学论处。
5、休学研究生因故需要退学的,可以提出退学申请,在所属学院办理退学手续。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复学申请书
兹有学生,学号,班级 ,学院,学科,攻读博|硕士学位研究生,现休学期满,能够继续学习,特此申请复学,请予批准。
校医院(保健科)诊断意见(选签):
指导教师意见:
所在学院意见:
研究生院意见:
说
明
(一)休学研究生申请复学时应缴验如下各项资料:
1、复学申请书。患病休学申请复学者,还需缴验县以上医院最近全身健康检查及X光透视结果,并取得所患疾病已经痊愈,可以坚持学习的证明。证明书上须贴上本人照片,经加盖骑缝公章方为有效。
2、因事休学申请复学者,须附缴本人休学期间情况报告。
(二)休学研究生申请复学,经过学校复审后发给复学或不给复学的通知。在未接到批准复学通知以前,勿来校,以免徒劳往返。
第二篇: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封面)
西安理工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研究报告
课程名称:课程代号:任课教师:论文/研究报告题目:完成日期:2014年4月日 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号:姓名:
成绩:
第三篇: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
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
1论文用字、编辑、打印、用纸及顺序 1.1 论文用纸、页眉、页边距及字数 a 论文用纸
论文用纸一律为A4(210㎜×297㎜)70g复印纸; 博士学位论文封面使用蓝色150g平面特种纸制作; 普通硕士学位论文使用白色157g铜版纸制作;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使用浅蓝色150g轧纹特种纸制作;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使用浅绿色150g轧纹特种纸制作。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使用土黄色150g轧纹特种纸制作。b 页眉
论文从第一页(摘要)开始到最后一页,每一页的最上方有页眉。页眉用5号楷体,居中排列,页眉之下划一条线(单线,线粗0.25磅)。页眉以各章节名称与“西安理工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或“西安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字样交替标示。奇数页页眉为章节名,偶数页页眉为“西安理工大学博士(或硕士、工程硕士专业、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c 页边距
论文页边距设置采取以下方式:上边距:2.5cm;下边距:2.1cm;左边距:2.1cm;右边距:2.1cm;装订线:0.5cm;页眉:1.5cm;页脚:1.5cm。d 字间距和行间距 论文字间距设置为:标准。论文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磅。1.2 论文用字、编辑与打印
论文一律使用简化汉字,全部打印清楚,少量中、英文无法打印的文字符号可允许手写,但须清晰整洁。正文、摘要用字为小四号宋体。不得使用不合规定的简化字、复合字、异体字或乱造汉字。论文采用双面复印。
论文编辑软件要求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1.3 论文顺序
论文顺序依次为封面、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前言、主要符号表、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在校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等评价情况。主要符号表和附录可按需列入。论文的封面、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及主要符号表的规范 2.1 封面
论文封面按照研究生部统一要求,参照给出的格式制作(见文后附录A、B、C)。
论文题目要做到确切、恰当、鲜明、简短,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题目中所用的词语应考虑到检索时可以提供特定的实用信息(如关键词)。论文题目字数要求在25字以内。若题目语义未尽可用副题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副题应处于从属地位,一般可在题目的下一行用破折号“——”引出。2.2 中文摘要
论文摘要由题头、摘要正文、关键词、资助申明等部分组成。题头格式为:在摘要页的左上方顶格,按行逐次向下排列的顺序为:论文题目、学科名称(或工程领域)、研究生姓名(研究生签名)、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签名)。论文题目、学科名称(或工程领域)、研究生、指导教师均采用四号宋体加粗;正文选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三个字应用宋体小四号加粗。
中文摘要约500-800字左右,论文摘要一般包括:论文的目的和重要性;采用的研究方法;完成哪些工作;获得的主要结论。用句应精炼概括,并有本论文的关键词3-5个。
摘要的最下方写上(若没有可不写):本研究得到XXX基金(编号:□□□)的资助。
中文摘要格式详见附录D。2.3 英文摘要
摘要前也需题头,要有导师和研究生的签名(英文或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按照“名前姓后”的顺序书写。论文题目(全部用大写字母)、Abstract、姓名均选Arial 四号加粗。正文内容选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
英文摘要撰写要求如下:
(1)用词应准确,使用本学科通用的词汇;
(2)摘要中主语(作者)常常省略,因而一般使用被动语态,应使用正确的时态并要注意主、谓的一致,必要的冠词不能省略;(3)“Key words”一词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加粗,关键词按相应专业的标准语写出;
(4)中、英文摘要的内容须一致。英文摘要格式详见附录E。2.4 目录
(1)目录中章、节号均使用阿拉伯数字,如第1章则为1,其余分层次为1.1及1.1.1等几个层次,其中“.”号用半角;(2)目录中应有页号,页号从正文开始直至全文结束;(3)目录页号另编;
(4)页号在页下方居外侧排列。2.5 前言
前言的内容可包括研究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本研究课题范围内,国内外已有文献综述;理论依据和试验设备条件等。2.6 主要符号表
(1)全文中常用的符号及意义在主要符号表中列出;(2)符号排列顺序按英文及其它相关顺序排出;(3)主要符号表页号另编。3.论文正文的规范
正文是一个逻辑严密、论述准确、结构合理、内容充实的整体,一般应包括研究背景、主体研究内容及过程、结论等部分。作者可视具体研究内容分为若干章。全文应与参考文献紧密结合,重点论述作者本人的独立研究工作和创造性见解。论文不得模糊作者与他人的工作界限,参考或引用了他人的学术成果或学术观点,必须给出参考文献,严禁抄袭、占有他人的成果。3.1 正文的层次格式 正文的层次格式如下: XXXX(三号粗黑体,居左,单倍行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论文字间距设置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磅)1.1 XXXXX(小三号粗黑体,居左,单倍行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论文字间距设置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磅)1.1.1 XXXX(四号粗黑体,居左,单倍行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论文字间距设置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磅)a.XXXXX(小四号粗黑体,固定值 20磅)(1)XXXXX(小四号宋体,固定值 20磅)3.2 研究背景及意义
论文的研究背景是整个论文的基础,研究背景及意义的内容和要求为:(1)清楚、严谨地论述国内外关于本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水平及存在的问题;
(2)明确论述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3)论述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3.3 论文的主体研究内容 论文的主体一般包括: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试验结果分析等。论文主体应力求准确、完整、清晰、通顺、实事求是、简短精炼。3.4 结论
结论要求简明扼要地概括论文所得出的若干重要结果,包括理论分析、模型建立及运算等结果,着重介绍作者本人的独立研究和创造性成果及其在本学科或工程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结论要明确、精练、完整、准确。在结论中可以提出建议,进一步的研究设想、仪器设备的改进、尚待解决的问题。3.5 插图、表格、公式 a 插图
(1)所有插图按章编号,如第1章的第1张插图为“图1-1”,所有插图均需要有中、英文图题(图的说明,中文用五号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五号,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图号与图题间应空1个字距,在图的下方居中标出;
(2)一幅图如有若干幅分图,均应编分图号,用(a),(b),(c)……,按顺序编排;
(3)插图须紧跟正文,特殊情况需延后的插图不应跨节;(4)图形符号及各种线型画法须按照现行的国家标准;
(5)坐标图中坐标上须注明标度值,并标明坐标轴所表求的物理量名称及量纲,应均按国际标准(SI)标注,例如:kw,m/s,Nm…等,但对一些示意图例外;(6)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
(7)图中用字为小五号宋体;
(8)使用他人插图须在图题正下方注明出处(用五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b 表格
(1)表格序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如第3章第1个表的表序表示为“表3-1”,并需有中、英文表题,(表的说明,中文用五号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五号,字间距设置为:标准);(2)表格序号和表题间空1个字距,必须置于表格上方居中排列;(3)表格的设计应紧跟正文。表格较大,不能在一页打印、需要转页排时,只需在续表上方居中注明“续表”,续表的表头应重复排出。若为大表或作为工具使用的表格,可作为附表在附录中给出;
(4)表中各物理量及量纲均按国际标准(SI)及国家规定的法定符号和法定计量单位标注;
(5)使用他人表格须在表格正下方注明出处。c 公式
(1)公式均需有公式号;
(2)公式号按章编排,如第2章的第3个公式序号为“(2.3)”;(3)公式中各物理量及量纲按国际标准(SI)及国家规定的法定符号和法定计量单位标注。禁止使用已废弃的符号和计量单位;(4)公式中用字、符号、字体要符合学科规范。3.6 致谢
(1)致谢中主要感谢导师和对论文工作直接有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谢辞应谦虚诚恳,实事求是。作者的家属及亲朋好友等与论文无直接关系的人员,一般不列入致谢范围;
(2)致谢中还应感谢提供研究经费及实验装置的基金会或企业等单位和个人。3.7 参考文献
(1)一律用五号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五号),字间距设置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磅;
(2)参考文献一般应是实际查阅过并对论文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文献,一般不应间接使用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
(3)引用他人的学术观点或学术成果,必须列在参考文献中;(4)参考文献在整个论文中按出现先后依次列出,并在引用处右上角标注,标注符号为【X】;
(5)参考文献中论文的书写顺序为:序号,作者,论文名,杂志或会议名,卷号,期号或会议地点,年,页号。
4.论文的附录,在校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及社会评价等部分的规范 4.1 附录
附录一律用小四号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字间距设置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磅; 内容包括
(1)正文中过长的公式推导与证明过程可以在附录中依次给出;(2)与本文紧密相关的非作者自己的分析,证明及工具用表格等;(3)在正文中无法列出的实验数据。
4.2 在校学习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及社会评价等
在论文的最后,应附学员本人在校学习期间所发表的论文,获得的专利,获奖、鉴定及工程实践的社会评价及有关资料(一般只写目录清单即可)。一律用小四号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字间距设置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磅;
西安理工大学学位办
第四篇:西安理工大学论文排版格式
200×届××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水利水电学院毕业论文排版规范
一 页面设置:纸型为16K,标准16K版芯。上边距:2.5cm;下边距:2.1cm;左边距:2.6cm;右边距:2.1cm;装订线:0.5cm;页眉:1.5cm;页脚:1.5cm。奇数页眉内容为:200×届××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偶数页眉的内容为:×××(作者姓名):××××(论文题目),均采用仿宋五号居中。页码从正文开始编排,在页底居中。二 排版格式
(1)中文摘要
①中文题目三号黑体加粗居中,段前12磅,段后18磅。
②居中打印“摘要”二字(小三号黑体),字间空一字符,段前12磅,段后12磅。
③“摘要”二字下打印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④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小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小四号宋体),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2)英文摘要
①英文题目三号Arial字体,首字母大写,段前12磅,段后18磅。
②居中打印“ABSTRACT”(小三号Arial字体,段前12磅,段后12磅),换行打印英文摘要内容(小四号Arial字体,行距20磅)。③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留四个空字符。
④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KEY WORDS”(四号Arial字体),其后为关键词用小写字母(小四号Arial字体),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3)目录
目录二字为小二号黑体,居中打印;下空一行为章、节、小节及其开始页码(小四宋体)。章、节、小节分别以第1章、1.1、1.1.1等数字依次标出,如下错位排列(行距20磅)。
第1章 水利水电学院
1.1 水利水电学院 1.1.1 水利水电学院
(4)正文.第一章为“绪论” ×××(作者姓名):××××(论文题目)
每章标题以三号黑体加粗居左打印,段前段后各17磅; 节以小三黑体加粗左起打印,段前段后各13磅; 小节以四号黑体加粗左起打印,段前段后各13磅; 换行后以小四号宋体打印正文。
致谢和参考文献标题格式采用章的标题格式,内容与正文一样,行距采用20磅。如下例:
第2章 黄河流域水资源概况
2.1黄河流域水资源概况
2.1.1 黄河流域
(5)图
图题采用中文,放在图的正下方居中,中文字体为五号宋体。引用图应在图题右上角标出文献来源。图号以章为单位顺序编号。如图2-3,表示第二章的第三张图。(6)表格
论文的表格采用逐章为单位顺序编号,如表3-6,表示第三章的第六个表格。表内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标注单位。表题和表内字体和字号为五号宋体,表题在表的上方居中。(7)公式
论文中重要的或者后文中须重新提及的公式应注明序号并加圆括号,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行,居中排列。公式序号按章顺序编号(如:式(1.1),式(1.2)„),序号排在版面右侧,且距右边距离相等。(8)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并按如下格式著录:序号
著者,书名(期刊),200×届××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出版社,出版年顺序列出。
如:[1] 周金萍,王冉等编著.《MATLAB 6 实践与提高》.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1月第1次印刷
三、毕业论文装订格式
第一
封面 第二
任务书
第三
中文摘要
外文摘要 第四
目录 第五
论文
①正文 ②致谢 ③参考文献
第六
附录 第七
封底
四 论文均采用单面打印。
注:没有特别规定的部分,行距采用20磅
五 外文翻译的排版格式与正文一致。
第五篇:西安理工大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及
西安理工大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及字号规格:
1、标题(黑体,小二,)
2、副标题(黑体,小三)
3、所在院系及个人姓名(宋体,小四)
4、摘要(宋体,五号)
5、关键词(宋体,五号)
6、正文的结构:(小标题,黑体,小四)(正文文字,宋体,小四)
导语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
第二部分,分析问题;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
结语
7、参考文献(宋体,五号)
页面设置:按照下面的范例进行。即是说,同学们撰写好的社会调查报告替代下面的社会调查报告,采用复制、粘贴的手法。于是,页面设置不需要再设置就行。
弘扬科学发展观构建库区安全家园(标题)
——来自三峡腹地2004年暑期“三下乡”的专题调查报告(副标题)
重庆大学文学院 刘杨云、周涛、陈昌翠、孙振营、黄小波、向钊(报告人)摘要:由于三峡工程的实施,本来十分脆弱的库区生态环境又一次受到极大冲击,致使该地区成为全国生态环境极度敏感区。身为库区腹地唯一一所高校的大学生,我们有义务关注库区社会发展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去唤醒民众增强环境意识,在生产和生活中,自觉地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库区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三峡库区;自然灾害;科学发展观;安全家园;调查报告
“弘扬科学发展观,构建库区生态家园”特色服务团是重庆三峡学院2004年暑期“三下乡”的重点团队,由12名成员组成,其中有两名副教授、一名硕士研究生和9名大学本科生。这次“三下乡”活动主要围绕“弘扬科学发展观,深化库区自然灾害治理,构建库区安全家园”科研课题展开各项活动。由3名专业老师带队在三峡库区的万州、云阳、奉节、巫
溪、巫山等区县进行。
我们怀着满腔的热情走遍了三峡库区多个区县,总行程历时42小时左右,总行程达1500多公里,到各区县实地调研历时20天,回校整理资料22天,共42天。对三峡库区腹地的生态问题,如滑坡、泥石流、地塌、危岩、酸雨、干旱、暴雨以及面、点污染源的情况进行调研。收集到了一系列关于库区自然灾害对库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直接威胁的典型案例以及库区政府、社会及民众在自然治理过程中的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例。举行了系列有关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的大型研讨会。在万州、云阳、巫山、奉节、巫溪等县的环保局、农业局、林业局、国土局、县团委等单位举办了五场专题报告会、研讨会、座谈会、调研会,时达20多小时,录音12盒,收集了30多万字的文字材料,采集图片1800多张,摄像带长达180多分钟。考察了库区各区县重点的、有特色的退耕还林工程。搭建了四个大学生“三下乡”特色实践基地,作为常年定点科技服务的平台。为今后“三下乡”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平台。(导论)
一、三峡库区自然灾害严重阻碍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提出问题)
第一,自然灾害面临的状况
三峡库区自然灾害频繁、种类繁多,既是全国自然灾害的高发区,也是多发区,其危害十分严重。在三峡库区5300多公里岸线中,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库岸总长440多km,需实施工程防护的库岸139km。大体来说,库区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有危岩、滑坡、崩塌、泥石流、水土流失、暴雨、干旱。
1、危岩。由于三峡库区山高坡陡,地质复杂,大部分区县危岩都比较突出。其中,万州、云阳、巫溪、奉节、巫山尤为明显。在万州区城市上方绵延30多公里危岩群,其垂直下方就坐落着密集的城市建筑群,对人居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巫溪县城四周就被凤凰山危岩带、磷肥厂危岩带、南门湾危岩带和海螺湾危岩带四大危岩带围困,严重威胁了巫溪县城人居环境。
2、滑坡。万州至秭归是三峡库区沿江形成的集中滑坡带。目前已查明库区有各类崩塌、滑坡体2490处,其中直接威胁人类生产生活的有1475处。在调查中还发现在奉节、巫山等地还发育有岩溶形成的大型谷滑坡还在不断增加。库区腹地最大的城市万州就坐落在由三大滑坡体系构成的坡断面上,2004年9月5日凌晨,万州铁峰山脉受暴雨影响,突然出现3平方公里的山体滑坡,一座500多人居住的场镇变为废墟,造成1人死亡2人失踪,民房垮塌800余间,正在修建的万开高速公路受到严重破坏,2000多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
3、地塌。重点分布在水库周边区域,包括人居地。由于水位上升,水体对库岸的冲刷和蔓延,导致占库岸总长度的2/3的泥质库岸出现严重的垮塌、下陷,严重威胁着人居安全。奉节、巫山、云阳尤为明显。在巫山县大宁河与长江交汇处,因水位上升,江水、库水冲刷导致库周泥质库岸下陷,引起整个村庄整体下陷,导致房屋跨塌。处在双江与长江交汇处的云阳县莲花乡一村民家的房屋也因为地陷而垮塌,导致人员受伤,财产损失严重。
4、泥石流
三峡库区5。4万多km2的范围内,主要集中在云阳一秭归一带。重点分布在奉节、巫山、巫溪、云阳、巴东等地区。泥石流沟多达3700多条,面积占本地面积的1/3,道路的畅通度仅占全年的2/3。长达80多公里的奉巫路,因泥石流而出现阻断交通的就有近20多处,导致本来交通就不发达的巫溪更难与外面沟通。
5、水土流失
三峡库区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据调查统计,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达65%以上,年土壤侵蚀总量约2。11亿吨(不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据库区统计,以较强度侵蚀为主,面积占总面积的42。2%,较强度侵蚀和极强度侵蚀近50%。水土流失是导致中、下游地区河床淤高的主要原因。水土流失加重的原因是不合理或过度开发土地资源,使地区处于过度开垦→水土流失增强→耕地面积减少→产量下降→强力开垦的恶性循环中。
6、暴雨、干旱
三峡库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既是全国暴雨多发中心,也是全国干旱的多发区。每年7-9月既是干旱时节,也是暴雨的多发季节。每次暴雨时间极短,但危害极大,不但可以摧毁建筑物,还能威胁人身安全,对社会、经济、人居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2001年6月29日,巫溪县中鹿乡降特大暴雨,降水达200多毫米,造成全乡交通中断,多处房屋跨塌,直接经济损失达136。15万元。2004年9月5日,重庆开县由于连日强降水,遭遇了二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造成包括该县城在内的五十五个场镇全部受灾,受灾人口达八十多万人,已有十六人在洪灾中丧生,二十六人失踪,一百六十八丧失。
二、三峡库区自然灾害治理面临的严峻问题及导致自然灾害严重的原因(分析问题)第一,三峡库区本身生态环境的脆弱。
三峡腹地位于大巴山系的东西走向,大巴山系下是南北走向的巫山山系,再加上武隆山系,这样东西板块的冲击就形成褶皱地形结构。在外力作用之下,由于长期的水流冲刷,致使地壳支离破碎,导致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同时,三峡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长江河谷地带降雨量丰富,降雨集中,时有暴雨出现是区内触发滑坡产生的重要因素,水系发达,河流水网的剧烈切割,为库区崩塌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又提供了条件。
因此,要加强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建设,只有库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保护才能真正的使自然灾害的发生得到有效抑制。
第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库区部分滑坡和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由于人口的压力,对耕地进行过度开发,致使土地的复耕系数达到200%,导致植被破坏,引起了滑坡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奉节县环保局副局长郑明太在专题报告中一针见血的指出,由于新县城的修建,城镇化发展,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很差,所以容易过度采伐,导致环境的破坏,还有山上乱开采煤矿,一下暴雨就容易出现山体滑坡,非常危险。
第三,三峡库区本身的地形条件决定了人类活动的区域分布主要集中在自然生活条件较好的低谷、河坝地带,而该地区又是滑坡、泥石流集中威胁地区,致使库区自然灾害对人居
环境的威胁十分严重。
第四,由于三峡工程的修建,三峡库区的移民大规模的迁建和基础设施复建进一步破坏了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
因此而引起的水土流失面积相当于三峡库区泥石流引起的水土流失量的一半。云阳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汪光学认为,云阳老县城坐落在一个大的滑坡体上,所以整个县城需要搬迁。在新县城建设的十年中,十分注重自然灾害的治理。但是,这样大规模的迁建确实也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也引起了国家各级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重视。
第五,治理资金严重不足,在治理工作中处于被动的地位。
在调研各区县中,每一个县的国土部门都反映资金是阻碍治理的最基本的问题。云阳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汪光学在讨论中认为,作为我们三峡库区二期地灾治理存在的最大的问题,第一是资金的问题,因为国家40个亿,切块包干到重庆和湖北两省市,但是原来规划的项目也比较多,要包干使用。这个包干使用就把整个投资固定死了,虽然灾害很严重很大,对于这一块,现在还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由于库区腹心地带很多都是国家级贫困县,部分县长期处在严重的财政赤字状况下,即使能发现问题,但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淘汰五小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巫溪县县委副书记王开秀认为,巫溪县是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几乎没有工业基础。而自然灾害又特别频繁。1987年的县城南门口一起特大型滑坡导致104人死亡。2003年7月大宁河对面发生巨石滚落,压跨了居民房屋,导致2人死亡,9人受伤。所以说,巫溪县的自然灾害非常严重,又由于本身经济落后,县内移民少,申报的项目少,通过国家批准难度很大,很多项目只能搁置。我们地方政府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六,技术力量薄弱,缺乏专业人才。
由于三峡库区是一个十分贫困的地区,严重缺乏专业性技术人员,治理工作没有技术保证。巫溪县国土局地环站站长吴青冬说,现在治理工作除了资金以外,最缺乏的就是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了。国家规定勘测、治理、监测都需要甲级以上资格认证,但是,巫溪县目前最高才达到丙级。巫溪穷,愿意来的人不多,没有办法,很多时候我们只有用一些土方法来治理。
三、对策及建议(解决问题)
第一,加大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深化库区自然灾害治理
1、拓宽资金来源,加大资金的投入。
(1)加大库区各级地方财政对环境保护的拨款比例,确保自然治理资金充足;(2)建立三峡库区环境保护基金(或环境保护投资公司)进行市场化经营管理,确保三峡库区环境保护、自然灾害的治理有稳定资金来源;(3)发行库区环保建设债券,吸引民间资本用于自然灾害治理。
2、加大环保管理力度。
建议中央重点支持和资助三峡库区自然灾害治理,逐步提高环境标准,强化环境标准的实施监督,使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环保投资比例逐年提高。各级地方政府及大型企业行政负责人必须对分管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按照生态环境保护及自然灾害治理目标落实各项措施,由上一级行政负责人和上一级环保部门定期检查考核,维护并力争改善本单位、本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第二,建立和完善环保的法律法规制度,为库区自然灾害治理提供法律保障
1、颁布一套针对三峡库区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综合整治法规。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规律,针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特点及自然灾害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适应库区开发需要、控制并逐步改善库区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贯彻、实施并补充、完善现行的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行政规章、政策措施,形成一套针对三峡库区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综合整治法规。
2、合理实施环保奖惩制度。
对库区自然灾害治理有绩效的先进集体或个人给予精神上,物质上的表扬,并对其先进事迹大范围的宣传教育,进而提高民众的生态意识。反之,对环境造成恶性破坏影响的集体或个人给予严厉的批评,罚款。态度不端正,行为更加严重的则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
3、合理规划库区环境保护,建立可持续发展规划体系。由环保,自然灾害相关专家根据库区不同地方的不同情况规划出一套有库区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方案,并落实到地方政府,在正确的规划指导下,紧密联系民众共同参与库区环境的防御和保护。
第三,建立三峡库区自然灾害多极化预警预报系统
在面临自然灾害直接威胁的重要人居区和其他重要地方,要建立自动预警系统,在条件有限的地区,区县、乡镇、乡村和民众要组成自然灾害预报“土法”系统,传授相关自然灾害知设,学会识别自然灾害将要来临的状况,在自然灾害治理上,做到群策群力,构建良好的预防反映体系及应急反映体系。
第四,调整库区产业结构,发展库区生态经济
1、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生态农业之路。库区农业种植结构不尽合理,在发展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时,开发选育适合库区地质的经济作物,如药材、经济林木的种植,发展草食畜牧业,提倡规模养殖,适度发展渔业,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2、深度开发库区生态旅游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长江三峡抚育了多少中华儿女,蕴藏无数中华民族文化,形成了有三峡库区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靠着悠久的库区历史文化,再加上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库区当地政府应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大资金上的支持,发展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线,带动长江各支流旅游业的发展,如开发大宁河、长滩河支流一带的溶洞、峡谷等景观,带动库区经济的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