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时政热点:题材扎堆是“雷剧”的温床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年时政热点:题材扎堆是“雷剧”的温床
有关基层公务员涨工资方案是如何规定的?这是大家都在关注的事情,特别是公务员。下面一起了解下基层公务员工资调整的最新消息。
“在2014年,国务院对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养老保险制度出台了政策,今年6月底前,各地工资调整一定要落实到位。”5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做出上述表示,这意味着在今年6月底前,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将调整。据人社部消息,按全国平均水平计算,月人均实际增资在300元左右。
那么,公务员工资到底高还是不高呢?其实,公务员工资一点都不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为什么老百姓会认为公务员工资都很高呢?实际上都是被部分贪官所“欺骗”了,他们确实有钱,不过都不是正当所得。真正的普通公务员就只有两三千一个月,且无其他福利,对于一个有家庭有妻儿的公务员来说,那点微不足道的工资要支撑起一片天,实属不易。因此,我们不应戴上“有色眼镜”看待公务员涨工资,特别是基层公务员。
最近,备受关注的机关事业单位涨工资终于有了明确的说法,全国在6月底前调整到位,人均实际增资300元左右,且向基层公务员倾斜。究竟如何向公务员倾斜,究竟如何体现? 基层公务员强烈期盼此次公务员涨工资能够有效体现向基层倾斜的原则,目前,在基层尤其是偏远的贫困乡镇,一边是人员老化现象严重,真正能够干活尤其是具有专业知识的年轻人才少之又少,导致少数的专业人才工作量大,责任也大。一边是在基层偏远乡镇,工作人员尤其是按工龄、职务发工资的年青公务员,工资可谓低的可怜,不说养家糊口,连养活自己都很难,这极大挫伤了乡镇年轻公务员的积极性和留下来继续工作的信心和热情。
在此之前舆论呼吁公务员尤其是中西部基层公务员涨工资,这些基层人员工作条件差,任务重,但工资却很低,导致基层人才大量流失,影响基层政府的行政效率,就社会的舆论来看,支持涨工资向基层公务员倾斜的呼声更高一些。
因此,公务员涨工资向基层倾斜不仅是工作付出公平的体现,更是吸引和保障年轻公务员到基层工作,保持基层公务员群体知识年龄等结构稳定、合理。
近日,2015有关退休年龄和退休工资的最新规定发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新政策新内容。
退休年龄的延长,以此提高养老金给付门槛的确是随着人口预期寿命延长而出现的必然趋势。网络传:中央关于退休年龄延5用10已敲定,备受关注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步伐渐行渐明朗,关于2015新的退休年龄和退休工资规定详情如下:
首先,从2015年开始,1965年出生的女性职工和居民应当推迟1年领取养老金,1966年出生的推迟2年,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女性65岁领取养老金。
其次,从2020年开始,1960年出生的男性职工和居民推迟6个月领取养老金,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男性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
退休工资新规定
基本工资工人按照工人资格定:
随国民经济增长:10年工龄2000元,15年工龄2300元,20年工龄2500元,25年工龄2800元,30年工龄3000元,40年工龄3500。
工龄工资(含工龄):
随着工龄的增长,每年30元。工龄工资的实行这不仅是对老工人的照顾问题,更重要的是鼓励终身从是工人,有利于工人队伍的建设和工人队伍的稳定。
工作工资:
所得补贴按照实际按劳取酬原则;主要是鼓励工人多干活,特别是年轻工人精力充沛,他们多劳动多生产,并得到应有的报酬,不仅是心理的安慰,也是对他们的鼓励。
绩效工资:
月份及年奖金(取代职称工资)。这部分奖金,只能占工资的10%左右。大家推荐竞比实绩,每年年奖金,不终身制。每个工人积极努力年年有希望。主要是激励工作出成效,优质优得,不仅要激励多工作,更要激励劳动人民。
特优津贴: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若全体工人公认的特别优秀工人,无名额限制,县市以上部门高标准考核认定,象领国务院津贴领县/市政府津贴,不终身制。主要是对那些在劳动工作在有特殊研究成果,并得到很好的推广,可根据影响范围的大小确定等级,或者说是以国家及,省级,地市、县确定不同的标准,使那些有才华的工人得到应有的报酬,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工人的退休金:
按照工龄,每工作一年100元。依此类推工龄10年的退休金是1000元。参加工作20年的退休金是2000元,参加工作30年的退休金是3000元,工龄40年的退休金是4000元。不分高级工,中级工,还是普通工人。退休金一律平等。公务员也要不分职位高低一律平等。和工人的退休金一样。三年以内执行完成。
养老保险:
一般来说要交满15年,到退休的时候才能终生享受养老金,所以想拿养老金的人请务必在自己退休前15年就开始交。如果到退休年龄交养老保险不满15年,那等到你退休的时候国家会把你的个人帐户上存8%的养老金全部退给你。那单位给你交的21%到哪里去了?国家把单位为你交的21%的钱全部划到国家的养老统筹基金里了。
收入证明 收入证明范本
退休新政策的下发,作为公民的我们自然只能接受,我们更应该的是去学会理解,学会保护自己的利益。原标题:2015年时政热点:题材扎堆是“雷剧”的温床
第二篇:时政热点:“更新”是城市的新陈代谢
时政热点:“更新”是城市的新陈代谢
作者:罗铭
伴随城市化率逐步提高,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社会矛盾突出、生活品质下降等“城市病”开始凸显。为解决这些问题,城市研究领域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城市更新”概念,其重点在于通过对城市资源的调整、整合和更新,提供创新制度并引入金融支持,使城市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实现城市的永续利用。
城市更新,是城市的新陈代谢。它让一座城市始终拥有可以聆听的故事,可以感知的温度,可以安放的生活。
没有割断与当前和未来的联系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美国人似乎从来不属于城市;而尽管从文化和环境的角度抨击城市,却从未能阻挡美国人离开乡村和小城镇,融入大都市的脚步。因为城市曾经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国民经济的重心和发动机。因为城市始终是创新中心和决策中心,并激发人类的想象力,是当代这个愈发全球化的社会里体现国家意志之所在。
自1961年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出版以来,随着该书成为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经典名作,世界也越来越关注美国在城市更新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新近出版的《美国城市史百科全书》,为这种关注提供了新的研读文本。
这本书的词条,既包括美国的大城市,也包括大城市的建设者;既包括争夺城市空间、形象认同和生存空间的不同群体,也包括城市建筑、开放空间和文化活动所展示出的不同意象。
从纵向看,这本书的时间跨度主要涵盖了过去150年的美国城市史。之所以选择这一时间段,是因为这一时期集中反映了美国城市的发展变化——正是在这一个半世纪中,美国从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并进而向后工业时代过渡,美国城市也因之不断调整。
焦点主要集中在20世纪,因为在这个时期,美国发生了最剧烈的变化,从更多的农村转移到主要的城市定居。这对当下正在经历快速转型的中国是很有参考价值的,许多曾经出现在美国的问题,如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城市公共服务缺口的弥补、城市环境的恶化等,也成为当代中国城市面临的巨大挑战。本书对美国城市史的介绍和研究,无疑为我国走向城市国家、解决城市问题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从横向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涉及许多方面,跨越多个学科。300多名撰稿人来自美国各地的大学,以及公司和政府机构,跨越包括建筑、规划、社会学、环境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在内的多种学科。他们从各自的研究兴趣出发,对城市的某个侧面展开研究。尽管研究领域各异,但撰稿人都将自己的研究对象放入城市进程中,在城市为何增长和城市如何增长的大框架下开展探索。
尽管这是一部关于历史的百科全书,但同时也没有割断与当前和未来的联系。它在整合既有学术成果的同时,也吸收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词条既包括传统的学术课题,也包括新兴的研究热点。城市间竞争、公共服务的起源以及城市内部的社会流动这些曾经的热点话题均在书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而新兴课题同样如此。对于城市历史的研究,离不开对于当今世界的理解,因此女性城市经验、城市中与性别相关的制度和规则等话题,以及垃圾处理、疾病防治等城市环境问题,也出现在书中。
尽管有其他作品与这本书内容相似,但通过对城市历史学科的总结,这部百科全书似乎找到了一个独特的领域。
可以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更新后的伦敦仍是伦敦
在一个充满梦想的大时代,城市无疑是诞生奇迹之所。而散布于城市中的城中村,在看似黯淡的表象之下,也蕴藏着城市的活力,只是需要智慧的治理和合适的更新。好的城市更新项目就像一朵朵从城市中开出的希望之花,彰显城市的独特魅力。城市更新的参与者,不论是政府监管机构、投资商,还是经营者,都可以从中受益,城市也可以通过有序的更新和改造提高自身的活力。
秦虹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1988年迄今,一直从事住房与房地产理论和政策研究,主持和参与百余项国家部委及地方科研课题。他与高和资本执行合伙人苏鑫合著的《城市更新》,从规律、经验和制度三个维度,回溯了城市更新的历史,考察了大量鲜活的案例,其独特之处在于有机结合了社会问题的解决和商业模式的探索。
书写的起源是2017年9月,两位作者作为城市更新课题组成员,赴英国伦敦考察调研,看到了一个具有2000年历史的伦敦在城市更新下正焕发着新的活力。伦敦市在18世纪初就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1939年的伦敦市人口达到了800万,之后的30年间下降到了660万。但过去的10年,是伦敦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2015年伦敦市人口再次超越800万,达到了860万,创历史最高纪录。人口增长最主要的原因是国际移民的增加。伦敦市长预计,到2050年,伦敦市人口将达到1100万。古老如伦敦,如何消化巨量的人口,而依然保持迷人魅力?这是值得人们探究的。
当然,课题研究始于伦敦,但不止于伦敦,其他研究对象还有法国、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的城市,中国台湾也是其中的一个研究样本。
这本书记录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成果之一:文脉不断,伦敦才依然是伦敦。
世界各国各地区城镇化过程的开始时间、发展速度和已达到的水平存在着悬殊差距,但世界城镇化过程并非没有一般规律可循。从发展阶段看,城镇化大体经历了“城市化—大城市郊区化—城市更新”的发展过程,但这三个阶段之间并非存在完全清晰的划分界线,城市化、郊区化、城市更新在城市发展的某一时段可能同时进行。从发达国家的
发展历程看,城市更新呈现如下规律:由拆除重建式的更新到综合改造更新,再到小规模、分阶段的循序渐进式的有机更新;由政府主导到市场导向,再到多方参与的城市更新;由物质环境更新到注重社会效益的更新,再到多目标导向的城市更新。
再以伦敦为例。泰晤士河北岸是伦敦发展充分成熟的地区,25个左右的塔吊,基本都是区域的更新项目建设。比如在一个酿酒厂原址上改造成的建筑事务所,由旧厂房改造而来的新设计公司。千年城市要焕发活力,唯有持续不断地更新,但变化可以是翻天覆地的,城市的文脉却不能变,这是更新之后的伦敦仍是伦敦的关键所在。
成果之二:成功的更新总是特别注重城市遗产的价值。
在英国人的价值观里,建筑、音乐和文学是同等重要的艺术载体。英国的古典建筑往往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从城堡到教堂,从酒店到住房,从办公楼到公共建筑,英国建筑因为其风格独特、保存完好而成为人们生活和记忆中美好的一部分。而在这些传统建筑之间,混杂着许多新式建筑,或独立成楼,或混成一体,新旧建筑之间,古老的美与现代的美相映成趣,绝大多数是协调完美的,虽然少数也不尽然。这种新旧结合的表现形式实际是城市更新要彰显城市遗产价值理念的表达。旧有建筑是城市的基因,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脉,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只有充分“尊重”它们,才有成功的“更新”。
成果之三:城市更新要平衡政府、投资人、民众三者的需求。
政府是城市更新的规划决定者,投资人是主要实施者,民众是最重要的受益者,成功的城市更新要形成三者共同参与的机制。如政府要制定因时制宜的法律法规,实施灵活的弹性规划管理,利用财政资金提供多元支持,构建多主体合作的体制机制,执行多种政策优惠的新区制度,采用独特的城市更新管理框架等。除此之外,伦敦的管理理念还有其特别之处。例如,用视角走廊管理建筑高度,而不是遵循僵硬的建筑规范;用少建停车场和收取拥堵费的办法解决市中心的交通拥堵,而不是拆房拓宽马路、破坏城市原貌;采取灵活积极的政策支持城市更新,充分发挥社会捐助、公益基金的作用,而不是政府包办;决策采取政府、社区、投资者相互协调平衡的办法,而不是由一方的利益决定,虽然损失了效率,但可以获得共识和共赢。
成果之四:城市更新彰显设计的力量。
城市更新一定会对城市的原貌有所改变,这些改变涉及形状、颜色、功能等,这些改变是否成功,要看设计的功力,通过设计来表达城市更新投资者的理念和愿景,再用新的材料和方式予以实现。所以成功的城市更新无处不显示艺术、创新、创意的贡献。在伦敦,处处可以看到城市更新中体现创意的设计。如河边的座椅一改单调款式,而被设计成彩色波浪形的、扬帆的帆船形的、弯曲手臂形的,与河的流动和游人的向往相互映衬;住宅被设计成全玻璃透明的,在现代建筑材料的装饰下增加了街道的美感;废弃的塑
料瓶做成艺术品对外展示,处处提醒人们节能环保的理念;公共建筑的屋顶都是设计成可以观光的,体现城市是属于每一个居民的价值观;路口的建筑多是流线形状的,广告设计几乎是与建筑融为一体而难以分开的,绿色景观如同是自然天成的。在伦敦,专门设有创意产业局,创意产业为伦敦提供了50万个工作岗位,所创造的财富仅次于金融服务行业。没有创新、创意,不会有成功的城市更新。
中国的城市更新也已进入有机更新的新阶段。从传统的物质层面、拆旧建新式的城市更新,发展到承载新内容、重视新传承、满足新需求、采用新方式的反映新时代要求的城市有机更新。在新的发展阶段,要实现我国城镇化从重数量的外延式扩张转变到重质量的内涵式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这本《城市更新》是有价值的。“美丽东京”的含义在于每一处的“规整”
那么,城市究竟更新成什么样子才是好的?在很多人心目中,东京是理想城市的模样。三岛由纪夫钟爱的东京艺术酒吧,白洲正子刮目相看的古董店,令谷川俊太郎流连忘返的美术馆,仿佛从明治时代穿越过来的匠人店„„东京每块细小的方寸中都蕴藏着美感,却不过分强调。
不同于其他旅行指南,《d设计之旅:东京》以“旅行”为切入点,深入采访当地的匠人、音乐家、摄影师、艺术家、独立店主、资深生活家,捕捉当地人文、建筑、美食、民艺等易被忽视的设计细节,展现日本47地独特的美好生活方式。书中所选的每一处,无论是咖啡馆、町宿、料理店,都是当地人花了很长时间去创造出来、蕴含独特个性和风格的东西,也是会一直存在流传下去的东西。
作者长冈贤明,是“长效设计”(Long-lifedesign)的提倡者,倡导从“旧物”里提炼出“新美感”,他认为长时间可以保存的物件,是带有情感色彩的东西,而不是带有时代肤浅烙印的一瞬间。
但东京是一座“美丽城市”的含义,还不仅仅在于设计出来的魅力与历史的遗迹,还有东京每一处“规整”所叠加累积出来的整体印象。比如,车行道与人行道的分界线高低有别,马路上的白线画得平直整齐,这些都是放眼望去对这个城市的直观感受。电动扶梯的台阶缝隙里没有垃圾、干干净净,扶手上也毫无污迹、一尘不染,这些都是游人在亲身接触时能够体会到的细节。就连东京的玻璃建筑的表墙所映出的景色,都不会因为不平整而出现歪斜。东京站、丸之内一带的规整程度,恐怕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找不出能与之匹敌的地方了。
东京没有美到可以做成明信片的风景,但东京的美好似光洁水润的肌肤,来自于对“细胞”的保养。日本人使用土木工程与建筑技术对建造与维护城市的精度追求,与精密机械技术中对精度的追求如出一辙。打磨好每一个细节,再经年累月地保持整洁和细心呵护,无数这样的心血凝聚在一起,就成了东京这座城市。
这对于日本人来说或许是一件普通的事,在世界看来却极不平凡。或许,这才是城市更新最终与每个人的关联处。(罗铭)
第三篇:公务员面试热点:“传销扎堆儿燕郊”是因执法者不作为
面试热点http://
公务员之路,从华图起步 面试热点http://www.xiexiebang.com/mianshi/msrd/
公务员之路,从华图起步
第四篇:2015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职务消费是个筐
新华网重庆8月21日电(“新华视点”记者杜放、何宗渝)出门坐豪车、宴请上档次、休闲进会所、热衷高尔夫„„近年来,一些国企高管以职务消费为由,不落腰包行腐败之实。
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强调,“要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按照职务设置消费定额并量化到个人的做法必须坚决根除”,显示了中央整治国企高管职务消费的决心。
专家认为,杜绝“不落腰包的腐败”,不能仅仅指望国企高管加强自律,更要强化制度保障。
职务消费成名目,衣食住行玩享特权
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投资3亿元建设高尔夫球场“秦岭壹号”供企业自用及经营,被国家土地督察责令限期整改;中粮集团公款支付打高尔夫球费用,被中纪委通报;深圳个别国企公款购买10余张高尔夫球卡,且将持卡作为班子成员的一种待遇„„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国有企业以“职务消费”为名,频频与高尔夫球“联袂出演”,刺激着公众的神经。
国企高管的职务消费,本是因履行工作职责时发生的由企业承担的消费性支出,合理也合规。但现实中,一些国企高管打着职务消费旗号,在衣食住行玩等方面享受特权,奢侈消费,频频上演“不落腰包的腐败”。
从近期纪检监督部门和媒体公布的情况来看,所谓“职务消费”的种类五花八门:为领导班子成员配备公务接待消费卡,在机场设立贵宾厅,超标配备公车,奢华接待宴请„„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特别是公务用车和业务招待,占到职务消费的大头。以A股252家国有背景的上市公司为例,仅2012年年报公开的招待费就达65.25亿元;山东省32户省属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总额中,近一半为公务用车费用;华润集团70家下属企业超标购车90辆,最高单价超过200万元。
更令人瞠目的是,中石化原总经理陈同海的职务消费一度高达每天4万元,以至于陈同海案发后,国企高管的职务消费腐败被称为“陈同海漏洞”。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刘澄调研发现,目前一些国有银行支行行长每年的职务消费仍高达几百万、上千万元,防堵“陈同海漏洞”依然任重道远。
职务消费成“大箩筐”,名目百出数额成谜
“职务开销是客观需要,但不少企业负责人不是以合理支出为标准,而是在财力范围内设置能花的最大值,或者巧立名目多花、乱花。”某直辖市国资部门负责人坦言,国企高管职务消费名目繁杂,“怪象”频发:
--脱离实际,能花就花。一些国有企业的职务消费标准缺失,造成数额放大层次升高,严重脱离实际需要。如三峡集团在巡视中就被发现办公用房面积过大、超标购置公务用车、公务消费铺张浪费等问题。
--名目百出,数额成谜。国企高管职务消费分散在差旅、招待、采购等多个环节,但一些企业没有明确职务消费的具体名目和额度限制,使职务消费成了“大箩筐”,什么都往里面装。“一次业务招待、一次车辆维修、一次外出考察,花费动辄数千元、数万元,谁知道吃的什么、修的什么、看的什么?谁敢有异议、谁会去查呢?”一位国企财务人员说。
--巧借名目,违规报销。国企高管职务消费大多采取事后报销,缺乏对应的监督。如中远集团原副总经理徐敏杰被查出利用职务之便,违规报销个人费用;招商证券被查出违规报销,涉案金额达1464万元;广西个别国企高管将妻女外出旅游费用冠以“学习考察费”之名进行报销。
--按级定额,费用“包干”。一些国企为限制高管的职务消费,设定了额度上限。这种做法在一定时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导致“花得多不会受惩罚、花得少不会受奖励”的“怪象”,一些人还通过虚假发票套取未花的额度,职务消费成为贪腐的“马甲”。
即使从上市国企必须发布的财报来看,职务消费依然“说不清、道不明”。如中国铁建在2012年财报中被曝出超过8亿元招待费,事后8人受处分。今年年初发布的2013年财报中,十余家国企干脆将招待费“归零”,或不再公布这一项目;相对应的是,打着“其他管理费”名目的开支却明显增长。
明确职务消费名目,建立规范监管问责机制
部分国企高管的违规职务消费行为为何难绝?上海一位检察院办案人员表示,职务消费可通过多种会计手段,伪造成公务所需,事后又难以核算追回,比常见的贪污受贿更具隐蔽性,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早在200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颁发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在此基础上,财政部等部门在2012年又出台了《国有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行为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央金融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管理暂行办法》,对公款装修、公务用车等12种行为作出禁止性规定。
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则强调,除了国家规定的履职待遇和符合财务制度规定标准的业务支出外,国有企业负责人没有其他的“职务消费”。刘澄认为,这表明国企高管职务消费问题已引起中央高度重视,也提醒国企高管不能存在侥幸心理、想方设法规避问题,而应该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要杜绝“不落腰包的腐败”,不能仅指望国企高管加强自律,关键是建立起规范有效的制度监管机制,强化制度的约束力。“从企业层面来
看,要进一步完善职务消费的名目、标准和额度限制,特别是要从源头上对职务消费进行预算控制,强化内部监督以防止职务消费被转移到其他会计科目,并公开职务消费信息;对监管部门而言,要进一步加大审计监察力度,对违反规定的职务消费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位国企高管因为职务消费过多而被问责,甚至连通报批评都没有。”刘澄提出,应该从法律层面强化对职务消费违纪行为的约束,通过设定职务消费上限,将超出一定额度的违反规定的职务消费行为列为职务犯罪甚至贪污,将更具威慑力。
文章来源:陕西人事考试网(http://sa.offcn.com?wt.mc_id=br4383)
第五篇:公务员时政热点:顺风车遇冷是坏事吗
gwy.wendu.com
公务员时政热点:顺风车遇冷是坏事吗
自“郑州空姐事件”后,顺风车终于于近日“重新上线”。据媒体报道,整改后的“滴滴顺风车”并没有受到市场的待见。有乘客表示“顺风车重新上线第一天,等了半个小时接单的却是一辆‘货拉拉’的货车,司机载着我和另外一单(一盒樱桃)!”
事实正如俗语所言:“信任就像一面镜子,一旦它破碎了,就无法修复了。”管理上的不善,必然得承受消费者的质疑,顺风车受冷落是必然的。然而,这样的过程也未必是坏事。对行业发展来说,也许“返璞归真”反而能“稳步前行”。
无论是“网约车”还是“顺风车”,基于都是早期的“共享出行”概念。可惜,顺风车业务的发展,并未像许多人所预计的那样,通过提高闲置资源的利用率,为乘客带来优质的服务。低门槛的准入机制,不严格的双向评价体系,让不少顺风车司机开始觊觎背后的“特殊的利益”。
用豪车注册“顺风车”,为的是“找妹子”;叫工作车注册顺风车,为的是“赚外快”;用网约车注册“顺风车”,为的是“抢生意”。不良注册行为的涌入,让顺风车在逆风中曲折前行。最后出现“天人共愤”的犯罪现象,也是恶意积蓄的结果。
其实回头看,在出事之前,顺风车用户在滴滴用户中,也只占14%。如今回归到不信任的状态,行业热度得到冷却,那些抱有幻想的投机司机也会在道德的审视和制度的审查中被淘汰出去,建立严苛认证机制也没有了反对的声音,这对顺风车发展来说,应是好事。
当然,顺风车业务的发展不能建立在一个又一个悲剧之上,强化认证机制,身份验真漏洞仅仅是最初的手段。实行视频监管、录音取证、GPS监控,并让乘客有更多的评价机会,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出现。同时,转变思路,积极吸收能长期服务的安全可靠的司机,并加强行为约束和教育,用优质的服务转变消费者的印象。
进一步来说,除了在服务利益上给予支持,是否应该在道德层面加强辅助性的鼓励?顺风车业务的本质还是“顺路捎带需要出行的人”,提供服务与谋取收益也是不同的。所以,对长期从事顺风车服务,主动帮助需要出行乘客的司机,给予更多的道德奖励,让参与顺风车业务的好司机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好评,在口碑与车费间寻找到平衡点,这也是有必要的。
近日,有关滴滴司机骚扰乘客的新闻屡有出现。手机约车的基本前提是平台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若安全问题得不到遏制,基本信任得不到稳固,也很难打破目前这种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