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池州市村村通公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5篇

时间:2019-05-14 14:3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调研报告-池州市村村通公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调研报告-池州市村村通公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篇:调研报告-池州市村村通公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池州市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调研报告

一 现状

“十一五”池州市“村村通”工程建设的总目标任务是2967.4公里。其中贵池区1030.3公里,东至县1018.4公里,石台县479.4公里,青阳县417.36公里,九华山风景区21.8公里。自从二00六年开始(其中青阳县作为全省11个试点县,于05年率先实施村村通工程)至目前为止,全市村村通公路建设已有两年时间,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建设累计完成1454.91公里,占目标任务的49%,其中2005年青阳作为试点县完成173.91公里,2006年完成435公里,2007年完成846公里。

今年市政府又把计划建成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500公里,列为22项民生工程之一,必将为农村公路建设事业带来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 问题

在不断总结“十一五”前两年我市村村通公路建设所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应清醒看到村村通公路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我市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建设任重道远,总体进度在全省处于滞后(芜湖市已提前完成“村村通”任务)位置,全市目标任务完成不及一半,除青阳和九华山外,东至、贵池依然形势严峻,经济欠发达的县区存在问题尤为明显,特别是石台更不容乐观。

1、建设资金问题

“村村通”工程配套资金需求越来越大。

一是去年的“7.10”洪灾和今年年初雪灾对“村村通”基础设施的严重毁坏,高速公路、铁路、市政重点工程建设所带动的水泥、石子等主要原材料价格的不断攀升,以及从去年以来的物价上涨趋势,持续走高,缺口资金进一步加大,给“村村通”工程建设增加了资金不足的压力。以调研的东至及石台两县为例,就路面工程而言,去年4月份每平方米砼(18cm厚)是43元/m2,今年同期价格为54元/m2,上升11元/m2, 按3.5m宽、18cm厚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计算,一公里村村通仅路面一项增加费用达3.85万元。那么,按当前(08年4月份)造价,贵池区完成今年的216.2公里村村通工程将增加造价832万元,东至县完成180.2公里,将增加造价693万元,石台县完成91.7公里,将增加造价353万元。这无疑对资金本已十分短缺的村村通工程建设更是雪上加霜。二是今后实施的项目,大多基础条件差、工程造价高、地处山区、经济贫困、线路偏长的项目,配套资金筹措更加困难,难度更大。

“村村通”工程配套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建设资金是村村通公路建设的核心问题,两年来,虽然按照省厅要求,农村公路建设按时序进度完成,但在配套资金上却存在着较大的缺口,从建设资金运转来看,全市大部分地区主要靠省补资金,如修建3.5米宽、18厘米厚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目前,仅成本就至少需要17万元/公里,如再加上整修路肩,就至少需要18~20万元/ 公里,而省里每公里只补助12.5万元,尚有7万元左右的缺口资金难以落实,上述费用不包括路基工程的费用,如果要考虑路基,费用将会更高。

资金短缺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直接影响了农村公路建设速度和质量,存在着很大的质量隐患;农村公路村村通项目附属工程不能及时到位,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同时也有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建设单位欠施工单位,施工单位欠材料供应商,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不但影响今后农村公路建设,还会影响社会稳定。

2、基层债务问题

农村公路村村通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是广大农村百姓千百年来的梦想与祈盼,群众热情之高前所未有。村村通工程建设被当作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上级把它当作对基层的各级领导干部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村民把它当作对干部满意程度的最低要求,处在中间的镇村基层领导压力之大超过想象。许多村不论有无条件都争先上马,使本已稀缺的资金资源显得更加紧张,路基这一块是由村里自己解决的,经济条件不好的村要东挪西借,只得欠下一屁股债。对经济条件差的乡村,群众修路的激情超过一定程度就会成为一股压力,他们会比较,横向比,纵向比,比邻近的村,比周围的乡镇,到了不建誓不罢休的地步,甚至越级上访,压得基层领导不堪重负,而乡镇一级政府作为村村通工程的项目业主,筹集资金的能力非常有限,无配套资金或配套资金较少或配套资金迟迟不得到位的情况下,开工一条路就得欠几十万元,如石台县仙寓镇、七都镇去年就分别欠 工程款189万、277万元。为了躲避债务,许多乡镇主要领导到了年底处于东躲西藏的地步,为了修村村通工程,许多贫困地区的基层领导基本上处于“年初跑资金,年底躲债务”的状况。

3、工程质量问题

由于资金缺口较大以及大规模建设导致项目管理难以跟上,尤其人才与技术适应不了大建设、大发展的需求,使工程质量的监管难以得到保证,技术管理力量跟不上总体规模偏大的建设管理工作需求,导致质量、安全隐患增多,除了村村通公路的主体质量之外,还有道路的边沟、排水等附属设施的质量更得不到保证,有的路基、路面和构造物标准过低,造成路面过早破坏,抗灾能力弱,不仅“畅”的问题没有解决,“通”的问题也得不到保证。

4、路网规划问题

从全市已修的村村通公路来看,普遍存在着“断头路”的现象,村村通公路的综合使用效益大打折扣。如我市的青阳县,作为试点地区,虽然村村通的任务已完成接近90%,但还有至少40%左右的人口处于交通困难的状态,许多行政村只通不联,行政村与行政村、行政村到居民集中居住点,到国省干线公路还没有连接,没能真正形成干支线联网畅通。因历史的原因,村镇规模小、集聚密度低,使真正受益人口还不太多,还没有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农民出行难、运输难问题,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交通的要求还相差很远,路网结构还需要很长时间进行优化和完善,建设任务还很艰巨。

5、村道管养问题 目前,我市已建成的村村通公路已全部投入使用,不少线路已经通上了班车。但是,管养工作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受资金和人员的制约,许多通村公路基本处于无管养的状态,失养严重。这种重建轻养的现象,不仅使农村公路达不到“畅、洁、绿、美、安”,而且会缩短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据调查研究,养护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农村公路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不养护或养护较差的农村公路不到5年,养护工作跟不上,还带来的一定安全隐患,直接影响农村公路建设的初衷。

6、干群关系问题

农村公路建设目的是繁荣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但由于村村通工程配套资金由地方自筹以及前期的路基工程由村民投工、投劳、投资解决,少数地方村级经济薄弱,再加上我市广大农村群众经济条件差,有的村背上了沉重的债务,群众的热情有所降低,农村中青状年大多外出打工,留下来的是老人、妇女、儿童,投工投劳很困难,靠广大农民群众一事一议筹资难度更大;少数地方,道路的线形选择不能兼顾多数群众和村民的需求;无偿或廉价征地、拆迁等等现象,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二、原因

1、财力投入不足

农村公路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既需要一定的人力,更需要相当的财力。2006年起,我市的“村村通水泥路(油路)”工程全面启动。其中,省下达公路建设计划时要求地方县区配套资金每公里不低于1万元,而由于我市地方财力有限,特别是贫困县财政仍处于保工资、保运转的状态,属吃饭财政,没有过多的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若按规定,短期内完成资金配套任务确有难度;县区财政承诺的补助资金拨付缓慢,甚至难以兑现;农村公路建设比较固定的资金来源只有拖拉机等小型机动车养路费一项,不仅资金量小,而且逐年萎缩;随着免征农业税和农村收费项目的减少,村级自有资金日益匮乏;一些尚未实行“一事一议”制度筹集公路建设资金的村,只是靠村民自发捐款远不能满足实际建设需要。

2、认识不够到位

产生上述问题,也有思想认识上的原因,没有把村村通公路建设提升到政治高度,没有真正理解农村公路建设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没有真正认识到建设农村公路就是实践“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没有摆正农村公路建设与国省干线公路建设之间的关系。也许有些人认为,建国省干线公路能反映出一个地方政府的实绩,可是农路建设的特点是项目小、点多、面广、战线长不能从直观上看出一个地方政府的实绩,这自然就不把它当成一项形象工程。

另外,广大的农民群众普遍认为农村公路建设是交通部门的事。原先一提到建桥、修路,就认为是交通部门的事。但是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政策就不能这么理解了,因为农村公路是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是直接服务于农村、惠及农民的大好事,中央一再强调农村公路建设 的事权责任是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中央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是起引导和扶持作用,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实施的关键还是要靠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村公路建设所需征用的土地及拆迁赔偿、建设资金的筹集和安排、养护经费的落实和实施、工程的施工组织、质量和安全等的管理和责任均在地方人民政府。所以,在农村公路建设中交通主管部门除了接受政府所交办的具体工作外,主要还是负责行业管理和技术培训等工作。

3、机制不够完善

农村公路乡、村道管理养护机制缺失,改革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快速推进,里程大幅增长,但管理养护滞后问题十分突出,养护管理机制严重缺失,建好的乡村公路无人管养。重建轻养现象较为突出,存在管护责任不明确、管护资金没落实、管护措施不到位、管护制度不明确等方面弊端。其主要原因,一是资金无来源。按照国办发〔2005〕49号文件,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经费由市县两级财政补助及县级小机养路费提取,而我市绝大多数乡村财力不济,管理养护资金筹措渠道狭窄。二是机构不健全。受编制约束,部分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农村公路管理站无法设立。三是责任不落实。受机构和资金的影响,日常管养工作没有专人负责。四是监管难到位。农村公路点多线长面广,单靠监管部门的力量无法实现有效的监管。

三、建议

1、加大投入 今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其中要求“2008年国家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和“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地方各级政府应以此为契机,加大村村通公路建设的投入,使更多的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结合中央的要求,确保我市今年的农村公路建设投资比去年有大幅度增长。

2、多方筹措

村村通建设相对滞后与困难的县区,应结合省、市下达的计划,将本级财政安排使用的扶贫、以工代赈等资金分配给具体农村公路项目。由地方财政部门与地方交通部门联合下达本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计划,以捆绑的方式使用资金。这样不仅能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也便于地方交通部门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

对地方配套资金,建议由市、县、乡(镇)共同承担,不能单靠一级政府承担,这三级政府如果有一级政府配套资金不到位的话,其余的两级政府是无法承受的,并实行专款拨付目标责任制,使已承诺的配套资金能按时足额到位。

在今后农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问题上,建议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把配套资金的筹措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如:市与区县、区县与乡(镇)签订目标责任状,根据建设里程将各级财政应配套的数额签到目标责任状中去,作为一项硬指标考核,减少等、靠、要的思想。

3、适当倾斜

我市各县区差别较大,经济基础参差不齐,农村公路村村通建设应结合县域经济特点,结合地形地貌的差异,统筹考虑,对财政比较困难、村村通建设难度较大的贫困县、山区县,如石台县、东至和贵池部分山区等要进行适当的政策倾斜、重点扶持、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山区农村公路,山高路长,路基工程量大,而沿线居民少,筹资更为困难,经济基础薄弱,除了省补资金以外,应加大市、县两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

4、确保质量

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事关农村公路的安全畅通,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不高,但是质量要求绝不能降低。如果在质量上出了问题,“民心工程”就变成了“伤心工程”。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一定要处理好质量与进度的关系,“宁可慢一点,也要好一点”,决不能留下质量隐患。要认真履行好行业管理职能,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制。要充分发挥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5、合理规划

村村通工程的规划既要符合科学性,又要达到实用性,计划要周密细致,对不该建的路坚决不建,一定要建的项目一个不能少,要加强与规划部门联系,结合新农村的规划,把居民集中居住点要搞清楚,才能编报计划,决不能盲目编报,每个项目要多调研,多论证,总之,村村通公路建设一定要做到“规划先行,宁慢勿乱”。

6、管养并重

加强领导,完善养护管理体制,在农村公路养护上,要牢牢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与各部门、各乡镇联合探讨,签定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书,明确责任,并以此作为年终考核目标。按照国办发〔2005〕49号和皖政办〔2007〕7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现状与发展要求,必须加快管理养护体制和机制改革步伐,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组织机构,确立稳定长效的管理养护资金来源,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根据划定的各级养护路段,建立严格的分级负责制和分段包干养护责任制。除上级交通部门安排的养护资金外,县、乡、村每年应安排必要的养护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同时,可通过采取管养结合、村民承包养护等多种养护方式,降低养护成本。

第二篇:林业发展中存在问题调研思考

科学发展观是在认真总结我国建国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创立的科学理论,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们林业部门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使林业充分发挥“三大”效益。下面我就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谈一点体会,着重是林业发展过程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一、关于对林业“三大”效益的思考

大家都知道,林业具有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生态效益重点保障国土安全所发挥的效益。社会效益重点是林业为广大国民和社会提供优良的工作,居住、生活条件和环境,提供优良休闲、旅游条件和环境,为国民提供一系列的林业产品等等,所体现的效益。我们现在所说的林业经济效益是林业提供直接产品的价值效益。其实不然,林业的经济效益应该是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林业提供的直接经济效益,林业直接经济效益应该包涵森林、林木、林地所提供的一切产品的效益。包括林产品、林副产品,森林衍生产品(森林药材、森林食用菜等等),木材加工利润,从事林业生产活动的劳务报酬等。但是,我们现行统计方法和统计制度对林业经济效益即林业产值统计很不全面,很不完整。我们现在统计的林业产值是反映了林业直接经济效益的一部分。对林业的木材一次、二次加工利润,对森林、林地所产出的部分产品,如森林药材、森林食用菜、茶叶、从事林业生产活动的劳务报酬没有或者很少统计。所以,统计的林业产值低,林业产出率低,严重影响了林业的作用和地位。其实,林业的经济效益大头应该包涵在林业的生态、社会效益之中。林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不是空洞的,不是虚拟的。林业的生态、社会效益应该有一个量化的体现,一片森林一片林木,应该有一个为生态、社会的经济效益。只是我们现在没有对林业生态,社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做评估。还没有制定法律依据。对林业生态、社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还没有建立评估办法和机制。既然林业经济效益充分体现在林业发挥生态、社会效益之中,这就是要思考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林业发展目标。林业发展的重点是什么?落脚点和目标在哪?这涉及到林业发展的根本方针、政策和指导思想的调整和统一。

二、关于对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思考

大家知道,我国制定森林法规定:森林实行采伐限额管理制度。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实行不尽合理,制约林业发展。采伐限额制度没有区别地区、地类、森林和林木类别,一味管死。森林、林地、林木应该根据用途划分两大类。一类划为生态公益林,把大江、大河两侧和源头、大、中水库的周边坡度陡峭、生态脆弱的地类划分为水土保持、水源涵养、自然保护区等发挥生态公益性的公益林。对生态公益林要大幅度提高生态补偿标准,或者逐步实行国有化,加强管理,管严、管死,使充分发挥生态公益林的生态、社会效益。另一类对低山、丘陵、湖滩、河滩地划分为商品用材林,大力发展用材、经济林,薪炭能源林、工业原料林。对这一类取消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放开、搞活。现在实行的森林采伐限额制度,造成有权栽树、无权伐树,使谁栽谁有成了空话。一个企业、一个个人、一个农户,栽下一片用材林、工业原料林、薪炭能源林,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采伐,有林木经营和所有权,没有处置权。从严格意义上说,享有林木所有权应该就有林木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力。所以,我们的林权上所享有的林木所有权由于受到采伐限额制度的限制,这种所有权不全面、不完整、不彻底。譬如,某个企业在某个江湖滩地为企业生产发展一万亩杨树,到十年后,企业生产急需要一次性采伐,这种一次性采伐对生态没有任何影响,但是,由于受到采伐限额指标和限额制度的约束,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和愿望,这就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制约林业发展。所以,要使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必须要改变当前实行的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根据林业的用途和类别分类指导,区别对待,该管严的管严,该搞活的搞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关于林业发展中的机制、体制的思考

林业的机制、体制效益不尽合理,不尽完善,譬如,林业规划设计、林业资产评估、评定,应该从政府职能中剥离出来,实行企业化、公司化、市场化运作,林业勘察规划设计,林业资产评估和项目论证评定采伐不属于政府职能。现在我们职能上全部包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对某个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对某个资产进行评估,同时,又是自己审批,这不利于政府的公正性、规模性和科学性,应该在政府职能之外设置和组建企业化、公司化的林业规划设计,资产评估机构。实行市场化运作,把不属于政府职能全部剥离,这有利于林权制度改革,有利于林业改革和发展。

第三篇:关于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调研报告

关于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调研报告

关于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调研报告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了解全镇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工业企业目前的运行情况,为推动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按照镇党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本人从9月初开始,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重点企业及部门,查阅有关资料等形式,对我镇工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镇明后年经济发展有利条件

近年来,我镇坚持“工业兴镇”战略,理清工业发展思路,努力构筑发展平台,全面推进工业化,工业经济已经

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危机以来,我们更加注重提高企业服务质量,创新工作方式,落实方针政策,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化解危机,确保经济和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1、经济危机的影响正逐渐减弱。经过一年的努力,全镇企业大部分已渡过危难期,企业普遍从恢复期走向增长期。

2、重点企业的支撑优势更加明显,对经济发展贡献份额越来越大。现代工程机械可完成挖掘机5000台,销售额超35亿元,2010年计划完成挖掘机7150台,销售额近50亿元;日本电装今年只完成销售亿元,明年计划完成销售亿元。全镇现有工业销售超千万元企业150多家,其中超亿元企业36家,五千万至一亿元企业 33家。这些企业的工业销售总额已占全镇总量的90%以上。

3、资产重组取得明显成效。我镇重点重组的资产有政府资产、企业资产和不符合产业规划的资产。在区主要领

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世韩重工150亩土地已成功进行分割,75亩土地留给高新金狮电动车,户管到我镇后2010年可新增销售2亿元,其余75亩土地已分别分割给3个急需土地的企业,也可新增销售亿元以上。奥威纺织40亩土地及2万平方米厂房由于产业原因在政府牵头下已全部转让给江苏领航科技,明年也可新增销售亿元。近2年,我镇已成功将企业闲置资产实行重组和转让10多起,效果都很明显。

4、部分招商企业经过长时间等待和准备,已即将项目建设,将成为明后年新的经济增长点。即将开工的项目有美国特雷克斯项目、维尔利环境工程项目、昌隆机床项目、博爱市政项目、中新图锐科技项目等。

5、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招商引资或有突破。随着京沪高铁火车站、西绕城高速机场路道口等重点项目建设,加上外环高架通车,我镇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同时我镇还有部分早期拆迁的土

地存量,加上全市机械重工业如小松工程机械、常林工程机械、黄海客车等一批项目西迁,对我镇机械加工水平的提升和新机械项目落户都有积极的作用。

6、全镇产业更加清淅,产业优势日益突出。我镇主要产业为工程机械、煤矿机械、车辆零部件的生产与配套。这些产业作为国家鼓励类产业,形势好,发展快,前景广阔。

7、现代服务业发展欣欣向荣。汽车4s城已有雷克萨斯、雪弗莱、海马3个品牌落户建设,多个品牌洽谈;艺博园入注的文化产业企业越来越多;幸福小城、东渡青城、河海房产3个房地产项目也全面启动建设;新建的丽园路一条街、瀛平路一条街刚投入使用店铺就一租而光。全镇商业、餐饮业、房产业、文化产业发展都很顺利和繁荣。

工业经济已经成为增强我镇综合实力,提升统筹协调发展能力,推动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要用足用好以上优势条件,为在全区新

一轮招商引资大潮中进位争先确保应有地位,把工业经济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提供强劲的动力和坚实的保障。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看到优势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再加上土地资源短缺等体制因素,我镇实现工业经济增长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1、园区规模企业普遍处于经济危机恢复期,有些企业产品生产量不足,大部分企业没有扩大生产或大规模技改的能力和计划,这对我镇经济自然增长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企业有:霓达摩尔科技、电装喷射系统、博格思众机电、劲达机械等。

2、原镇属老企业相对稳定,但普遍产品传统,生产工艺落后,无创新意识,无发展意识,无开拓意识,因循守旧,逐步拉大了与园区企业的差距。主

要表现企业有:二机机床、恒业轴瓦、宏丰金属、后肖灯饰等。

3、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明显,有些中小企业没有发展的空间。特别是有些租赁企业产品前景好,技术含量高,成长速度快,急需土地建设厂房,但受土地指标的影响一直未能如愿。这些企业一旦在周边武进、钟楼等地区找到土地,已会立即迁走,使我镇成为标准的产业孵化基地。表现企业有:好迪机械、盛得液压、艾邦机械、常欣电子等。

4、新开工项目严重不足,一批预计开工的项目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开工,甚至有的项目已经放弃投资。预定开工而一直没有开工的项目有常宝钢管、特雷克斯平台、美特倍零部件、立达纺机等;一直开工而又没有土地指标导致不能开工的项目有:大正恒固混凝土、联丰镜面辊、莱森机械、中新图锐、宝蕾曲轴、元泰混凝土、优宝电气、昌隆机床、常欣电子、维尔利环境、城市照明处、机电产业园拆迁企业安置区等。这

些企业不能开工或不准备开工,将直接造成我镇2年之内没有明显的经济增长点。

5、招商引资信息不足,招商项目基本没有,招商大项目更是难上加难。特别是原来看好的项目信息现在均无投资愿望。如大江钢业、通光华银光缆、恒天不锈钢、中天水泥等。今年的项目招商形势是近几年最差的一年。

6、自营出口企业出口量明显下滑。全镇44家自营出口企业,负增长企业达25家,占57%。今年完成全年自营出口目标难度很大。

7、原材料价格下跌造成企业同等产品产量但销售总价下滑。今年受国际大环境影响,企业不仅受需求下降的影响,还受价格下跌影响,使产销增幅明显低于往年。

尽管经济增长面临着来自市场等阻碍因素的影响,但从整体上看,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仍然向好。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科学发展理念,始终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创新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更加自觉地顺应国家的宏观调控,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被动中取得主动,就一定能逆势而上,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明年经济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开局之年。为此,我们要更加坚定信心,主动迎接挑战,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推进科学发展。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搞好企业调查和调研,千方百计继续为企业排忧解难,抢抓机遇,加快经济发展。

2、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为新建项目做好服务工作,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充分利用闲置资土地和厂房,继续做好资产重组工作和厂房出租工

作。

4、积极组织企业交流,充分利用商会、纳税人之家、女企业家协会、工会等组织进行园区企业内的企业互动,积极构建企业相互协作和配套的平台。

5、继续抓好户管转移和小企业的管理工作,确保全镇大小企业的服务、安全等工作有专人定点负责,同时做到财源不漏失。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精神,继续抓好规模骨干企业运行,使其进一步发挥支撑作用;继续抓好新增长点培育,使其进一步发挥扩增量作用;继续抓好政策措施落实,使其进一步发挥保障作用。要在促进经济进一步企稳回升的同时,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深化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构建具有特色的支撑未来发展的现代产业群,及早谋划明年经济工作并做好相应准备,力争起好步、开好头。

第四篇:本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

重庆市涪陵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

2009级新闻2班 张璐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继20世纪80年代沿海发展战略、90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目前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成形成,即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前中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存在问题 对策

区域经济是各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大城市为中心、发展水平相近地区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加强,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区。西部地区为发展落后的经济区域。

从西部大开发取得的进展看,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4年里,国债投资及其带动的投资达7000亿元人民币,五大标志性工程:生态环境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两线工程进展顺利。东部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资加快了西进步伐。产业结构正在调整,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都出现可喜发展的势头。各省市区内的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水利、县乡道路、农村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推进很快。重庆、成都、西安等城市建设突飞猛进。

但是毕竟作为西部地区,各方面的基础都比较落后。比如资金方面、设备、人才等方面。涪陵作为重庆市重点的经济区域这几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各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作为涪陵重点产业的榨菜也在这几年走向了全国化的经济步伐,进一步的促进了涪陵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在看到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除少数中心城市外, 本地区从整体上尚未形成真正适合民营企业正常运作的投资环境软环境首先表现在中西部人们思想观念的保守程度比东部民营经济起步时更为严重;其次表现在中西部特别是西部体制僵化, 尤其是一些政府部门的管理政策随意性大和投资法律保障差。

(二).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推动机制如没有形成畅通、有效的信息渠道而导致项目转移的盲目性;(三).资本市场不完善, 资金严重缺乏即使如此, 为了追求高利润率,主城地区有限的资金还在不断向沿海地区流动, 使得本地区的资金更为缺乏。

(四).主城地区国有经济比重过大 这是本地区经济停滞落后的一个主要原因。

(五).本部地区人才市场不完善, 使得科技人才资源和软资源严重缺乏人力资源是一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高增值性的特殊资本资源, 一个地区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同该地区的生产效率呈正相关关系。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大中专毕业人员的分布很不平衡, 主城地区最多、本地区最少, 这同重庆经济发展水平东高西低的情形相吻合。此外, 本地区的交通、通讯与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没有形成一套合理的利益分配原则等也是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重庆位于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该地区土地资源辽阔,各种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特殊农业虽然有良好的先天条件,但是由于地区原因,当地经济发展的相当缓慢。

深入研究,重庆地区发展存在很大的问题.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拉大

从1985年到2005年,重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仅仅从325.24元增长到2809.32元,年均增长仅118.29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城乡收入差额从487.16元上升到了7434.67元;城乡收入之比从2.50:1扩大到3.65:1,城乡收入差距逐步加大。

2.农村消费结构简单,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别大

2005年重庆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142.42元,其中食物支出1130.35元,恩格尔系数达52.77%,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和服务上支出为95.96元和95.78元,分别占总支出的4.47%和4.48%;而同期城市,恩格尔系数仅为36.4%,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和服务分别占总支出9.85%和6.77%。

3.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城乡居民社会福利差别较大

(1).保障水平低,覆盖面小。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较低。2004年重庆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共有229万人,覆盖率9.4%,低于总体小康10%的最低标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处于停顿状态。2004年全市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仅1.6%;农村社会救济面较窄。至2004年,重庆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共4900人,享受定期救济人数共49.83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2.1%,而同期城市居民享受定期救济的百分比为8.9%;农村失业保险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而同期城市居民领取失业保险的百分率达到了80.96%。

(2).保障机构不健全,管理不科学。由于农村面积大,相关管理部门的分支机构只到县乡一级,农村基层没有专门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同时,在社会保障基金筹集与支付、风险防范等方面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管理手段落后。

(3).农村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落后,严重制约城乡差距的缩小

农村基础设施上,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严重老化,目前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44.2%;少数行政村不通公路,有部分村未通水泥路,道路交通状况恶劣。社会事业上,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许多农村小学和初中的教育经费仅为城镇小学和初中的33%和85%,教学设备、师资力量远远低于城镇水平;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设备老化、陈旧,药品供应不足,缺乏重大疫情的预防预警机制。

重庆地区城乡发展不协调的原因

(一).城乡发展政策及制度的影响

改革开放前,为迅速恢复和发展我国工业产业,国家实施了一整套城乡隔离的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政策;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差别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政策等。这些政策影响了农村地区农民的增收和致富,阻碍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造成农村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呈弱质性。

改革开放后,国家虽然放宽了城乡居民的流动政策,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农民的社会保障几乎处于空白,绝大部分农民仍以土地为唯一保障,大量进城务工农民依然持有土地,使得农村土地无法集中发挥规模优势。而且,在国家“优先发展东部地区和有条件地区”的政策引导下,重庆农村成为经济发展的盲点,与快速发展的城市地区距离进一步拉大。

(二).资金投入的不平衡

由于农村的资金投资回报率远远低于城市,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在向农村进行资金输出时总是极其慎重。首先,在政府方面,政府的资金投入以吸引外来资金、发展地区经济为目的。与农村相比,城市对外来资金更有吸引力、回报更快,因此政府在进行决策时总是偏向于向城市建设投入大量资金,比如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而对农村的投入则相对较少。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例,2005年重庆市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为1261141万元,其中向农村投入总资金为34966万元,占投资总额2.8%,而向城市投入的总资金达1226175万元,占总投资的97.2%。其次,在社会资金方面,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环境使城市地区无论在投资环境还是在产业选择上都具有吸引社会资金的绝对优势,同时,由于政府资金流向的导向作用,社会资金必然向城市地区聚集,产生资本的聚集效应,造成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三).农村产业格局的落后

由于长期“以农哺工”政策的影响,农业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实施困难,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弱,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太大改变;农民占有耕地面积有限,重庆地区人均仅0.89亩,农产品产量不高,商品率极低,无法转化成农民的有效收入;土地大多呈小块状分割,无法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农业的现代化与城市工业化、现代化脱节,无形中拉大了城乡差距。

(四).区位特点和人口结构的特殊

重庆地区的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成层性明显,农村较多集中在山区,农田大部分在25°坡地以上,交通、通讯、耕作极不方便,生产成本较高,农民增收难。同时,重庆地区总人口共3169.1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达2351.88万人,占总人口的74.21%,1:3的城乡人口比例让重庆的城乡协调发展成为经济社会的一个“难题”。

(五).“大城市、大农村”是重庆特有的“二元经济结构”真实写照,表现为重庆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低,城区难以拉动县区经济发展;另外,在西南各大城市中,重庆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并不突出,还难以成为真正的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

加强重庆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加强政府对农村的政策、资金支持。制定相关社会保障政策,为迁入城镇或进城打工的农村居民设立社保基金,让他们安心的融入城镇并将手中土地让出,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创造条件;改革户籍制度,消除人口流动受阻的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专项基金,改善农村道路交通、农田水利设施,加强基础教育和外出就业的职业培训,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为农村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在环境;同时,向农民提供小额商业贷款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化和效益高的产业化农业,培养农业、农村自身的“造血”功能。

加快推进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通过“三化”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村发展。“解决农民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在农村和农业之外”,因此应通过工业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改造传统的工农产业,创造更多的新型产业,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农民同等享受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成果。同时,加快城市化的步伐,通过城市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带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合理架构梯度式辐射模式。重庆地域较广,都市圈的辐射作用非常有限,因此,应大力促进县城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秀山、彭水、巫溪、云阳等这些渝东南和三峡库区较贫困的县城。一方面通过县城第三产业的发展顺利实现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另一方面通过县城的发展建立起中心城→卫星城→县城→农村这样一个梯度式辐射模式,从而实现大城市带小城市,小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模式。

充分挖掘农业的产业潜力,促进农民增收。重庆由于特殊的地形和农业特征,不可能像平原地区一样大量种植粮食作物,实行机械化种植和收割。因此可以发展适应本地特点的烟草、柑桔、花椒等经济作物,同时延长产业链,实行农产品的深加工,就地转化农产品和劳动力,促进当地农民增收。

另外,对于发展较为贫困的地区,可以采用发展相关旅游业来带动经济的发展。

1.政府加强管理 管理部门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充分考虑当前和前瞻性,制定出区域性农家乐发展规划。在产品开发、经营管理、基础设施和资金、人员的培训上,政府应加大支持的力度,提高农家乐产品的质量和经营水平。

2.加强产品开发 其一 增加本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类型。乡村旅游的内涵很丰富,不仅局限于农家乐,可结合本地区资源条件开发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其二 增强产品开发深度,特别是提高产品的文化品位。最能体现旅游产品特色的是文化,立足本色、本土,深度开发文化含量高的民风、民俗、民情,是未来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3.扩大客源市场 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主要限于本地

区市民,除了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本地区更多的消费者,同时加强与周边旅游景点的结合旅行社的合作以吸引本地区外的游客,开拓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

4.积极正确的引导农民 从可持续发展以及发挥乡村旅游业的社会效益的角度上,农户企业应是政府重点护持的对象,政府应尽可能保护农户的利益,除了乡村旅游政策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培养农户的竞争力,使他们最终具有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秀山,孙久文.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陈永奎.论城市化与城乡协调发展.西北民族大学学报[J],2005

3.孙旭玉.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问题.山东社会科学[J],2006

4.王丽梅,张士强.缩小城乡差距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改革与战略[J],2006

5.姜长云.我国城乡发展不协调及其深层次的原因.经济研究参考[J],2006

6.商秋艳.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路径选择.北京科技大学学报[J],2006 7.邹统钎.乡村旅游发展的围城效应与对策[J].旅游学刊2006

第五篇:村村通调研报告

关于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的调研报告

根据总行拟实施农村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通过发挥电子渠道功能拓展县域蓝海市场,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结合上级行有关开展农村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研究的指示精神,**支行就农村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的总体情况、主要模式、存在问题、规划建设等内容展开了调研。现将调研综合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

对总行拟实施农村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全行上下非常重视,在接到上级行通知后,我行成立了“村村通”工程调研领导小组。**支行成立了由行长任组长,分管行长任副组长,个人金融部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村村通”工程调研领导小组。

二、农村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总体情况。一是我行没

有农村物理网点,农村没有布放ATM机、农村安装POS机12台、转账电话125部、网上银行756户、手机银行958户、短信通856户、汽车移动金融服务等电子渠道研发、布放、服务和使用情况。二是****面对没有农村网点的实际,积极与农村超市实施“渠道嫁接”布放POS机、转账电话的基础上,以金穗惠农卡为载体,依托农村超市,实施银行与农村超市强强联合,利用转账电话进行小额现金支取,有效延伸金融服务到乡村社区,达到了不出村支取养老金的目的。一是进行新农保代理超市的筛选。该行取得“新农保”代理资格以后,与县劳动局、乡劳保所共同对乡镇的超市进行筛选,将符合条件的确定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 1

保险定点服务单位”,设计制作了统一的服务标识铜牌。同时,对联合超市的服务人员进行了培训。二是加大自助设备布放力度。与超市达成协议后,该行对乡镇驻地、日营业额***元以上、具有代理兑付能力的超市,安装了转账电话,对日销售收入***元以上的超市安装POS机,满足了“新农保”资金存取需求,初步搭建了县域电子化服务平台。三是利用转账电话全面开展依托超市的养老金兑付工作。为激发超市的积极性,提升超市的服务意识,该行还联合当地社保部门对代理超市进行动态管理,建立了准入和退出机制,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三是新农保中心在对符合养老金发放条件的农民进行养老金发放时,通过我行金穗惠农卡代理发放,直接将养老金由新农保帐户转入农户的惠农卡中,农民可随时支取。对于行动不便或有其它原因不能自己领取养老金的农民,在其签订授权书后可由他人替其在指定网点领取。四是****为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局安装9台POS机,两台安装在劳保局收费大厅,解决乡镇劳保所到大厅缴费问题,我行代理的7各乡镇各安装一台POS机解决各乡镇收费上交问题。五是建立起劳保局和乡镇政府劳保所主导、**协助的组织模式,我行将劳保局和乡镇政府劳保所主导作用之下,积极配合,努力搞好新农保工作。通过“三农”服务部建立流动服务组,配合政府开展新农保代理业务。我行负责为每个协保员配备一部转账电话,每个符合条件的人都可以到协保员处领取养老金,协保员通过转账电话为参保人提供服务。**“三农”服务部定期进行检查,实现新农保养老金安全发放。六是我行利用现有的宣传手段,配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行新农保宣传工作。配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作新农保宣传手册、折页,同时着重利用我行的代

理网点进行宣传。我行的金穗惠农卡是针对于农民的产品,其本身就具有比较高的优惠政策。我行在实现新农保金穗惠农卡一卡通后,将保留其原有的优惠政策。同时对于满足条件的农民,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发放农户小额贷款,推进农业的业务发展。

三、当前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和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情况。当前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较差、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低,****没有农村网点对小额农户发放贷款由于手续复杂交通不便等原因,贷款覆盖率很低,在农村信用社、邮电局有网点,现在两家都发放农户贷款手续较简便,大部分较好客户都在此落户,存款占有份额更低,由于交通问题农村客户几乎不到县城存取款,部分外出打工户使用**卡,但是由于取款不便也部分转存到当地信用社或邮电局。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户金融需求比较多,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几万元贷款已不能解决农户需求。

四、农村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主要模式。我行正在开展实施“村村通”工程,主要是惠农卡+转账电话或POS机模式,对新农保进行小额支付,解决农村客户取款难的问题。兑付网点到**取款较远,有一定的困难,在路途当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五、农村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成本收益分析。****的实际情况,通过成本收益分析测算每台转账电话每年能盈利1000元。截至3月31日,我行成功发卡**张,累计收缴养老保险金 ***万元,发放基础养老金***万元,财政预算股留存余额***万元,支出户余额**万元,布放**个支付点,累计支付***万笔金额***

万元,网点绑定银行卡存款余额***万元,并完成了对网点支付人员的培训、转帐电话的安装调试工作,通过近期的运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劳保部门的高度评价,人行也对我行的做法进行了调研并进行了通报,我行在农村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六、农村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是“村村通”是新生事物,没有统一的操作规程。

2、转账电话连线银行服务器较慢,又是老断线需要解决。

3、农村电子设备较多离县城较远需要配备交通工具。

4、离城较远兑付网点需要解决取款问题。

5、没有统一的代理结算手续费率。

七、下一步发展战略。

1、积极宣传新农保

利用现有的宣传手段,配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行新农保宣传工作。配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作新农保宣传手册、折页,同时着重利用我行的代理网点进行宣传。金穗惠农卡是针对于农民的产品,其本身就具有比较高的优惠政策。我行在实现新农保金穗惠农卡一卡通后,将保留其原有的优惠政策。同时对于满足条件的农民,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发放农户小额贷款,推进农业的业务发展。

2、为新农保业务提供支持

在新农保服务窗口标准化建设、设备投入、劳动保障事务所

办公设备及以后日常运作费用等方面将倾尽所能进行全方面的支持。

3、健全业务管理制度

建立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健全的操作规程,确保社保资金汇划安全、及时、准确地办理,定期向社保资金管理部门提供所需的各项信息,并接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检查和监督。

4、完善业务风险防范机制

根据我行内部风险控制机制,结合社保业务特点,从规章制度、业务管理、操作流程等方面不断完善并加强对业务代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环节的控制,切实防范各类风险的发生。

5、畅通的问题投诉受理渠道

保证畅通的问题投诉受理渠道,在第一时间内对出现的问题情况进行处理。

6、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我行承诺,在此项目合作过程中,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我行内部的相当规定,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向第三方披露有关信息和凭证。对各级经办人员违反保密规定,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失的,必将着重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国家有关机关依法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我行采取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检查的方式,通过业务环境保密检查、文档安全保密检查、业务系统保密检查、信息传递保密检查等专项检查工作,查找安全隐患,堵塞管理漏洞。

下载调研报告-池州市村村通公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调研报告-池州市村村通公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地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研

    关于石家庄大瓷炉太阳能企业调研报告 第1页,共 6页 关于石家庄大瓷炉太阳能企业调研报告 关于石家庄大瓷炉太阳能企业调研报告 摘要::在中国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中......

    卫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报告

    荔波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 解决在改革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报告 县人大办: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各项改革政策的有序推进,人才、经费、人才激......

    卫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报告

    荔波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 解决在改革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报告 县人大办: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各项改革政策的有序推进,人才、经费、人才激......

    2016村村通农村公路调研报告

    2016村村通农村公路调研报告 一、现状 目前,镇镇村公路总里程是50.4公里,宽度为4.5米,其中乡道12公里,村道38.4公里,柏油路50.4公里,已损坏影响出行40公里,从2016年开始至今,全镇村......

    村村通农村公路调研报告

    一、现状 目前,镇镇村公路总里程是50.4公里,宽度为4.5米,其中乡道12公里,村道38.4公里,柏油路50.4公里,已损坏影响出行40公里,从2005年开始至今,全镇村村通公路建设已近有十年时间,......

    关于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不否认公司的领导兢兢业业的工作,员工辛苦的为公司努力着,但是同样都意识到了,公司发展遇到瓶颈,这无非就是制约公司发展的诸多因素的总称。因公司......

    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解决就业方面发挥了大型......

    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站推荐]

    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们是在物质技术基础低下的条件下起步的。目前发达国家的生产技术基础比我们优越得多,它们的方向是朝着高新技术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主导化、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