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股民股票被盗卖,证券公司应当赔偿范文
股民股票被盗卖,证券公司应当赔偿
仇少明律师
一、案情简介
1996年11月18日,周某王某在甲地A证券营业部填写了开户登记表,开办了深圳证券账户和上海证券账户。同日,A证券营业部通过与王某签订指定交易协议书,成为王某的证券指定交易代理商。王某取得了自助式磁卡MAC,开始进行股票交易。截止1999年8月5日,王某的股票账户上尚有丰乐种业500股、吉发股份1210股、国投原宜400股、格力电器3200股。
同年8月7日至29日,王某赴乙地出差,29日返回甲地。8月30日,王某到A证券营业部的综合柜台,称其在乙地出差期间用磁卡划卡要操作自己的账户时,电脑总提示密码错误,要求查询。经综合柜台查询,王某的账户密码已于8月6日被清密,账上的所有股票也于同日被全部卖出,成交金额 84090.60元;同日,有人以王某的名义填写了一份大额取款预约单,预约取款8万元;同月9日,有人从王某的账户内取现金8.3万元。
经查,大额取款预约单和取款凭条上填写的姓名是王某本人,填写的身份证号和证券账户也都是王某所使用的,但字迹不是王某或其妻书写的。
王某以A证券营业部违规操作致其遭受财产损失为由,要求A证券营业部赔偿损失。A证券营业部则以每一笔业务都是严格按照规程操作,8.3万元是王某自己取走的为由,拒绝赔偿。双方为此酿成纠纷,王某遂提起诉讼。
二、本案解析
本案双方争议的焦点是,清密、出卖股票和提取资金是否为上诉人王某所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因此本案中王某应就以上行为”非其本人所为”承担举证责任。为此王某向法院提交了不是本人签名、预约提款和取款之日本人都不在宜昌的证据,以上的证据与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收集的公安机关笔迹《鉴定结论》能相互印证,因此应当认为王某已经尽到举证责任。
而A证券营业部则应就其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不存在过错承担举证责任。依据A证券营业部执行的《代理业务操作规程》的规定,客户办理清密,必须由客户持本人身份证及股东代码卡并填写清密申请书,由操作人员认真审核后方可办理。而本案中A证券营业部不能提供清密申请书来证明自己的主张,而且取款凭条上既不附有王某的委托书,也没有代理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这足以说明A证券营业部的主张不成立,且其未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清密,在办理大额取款预约及取款业务过程中,还存在着对证件审查不严的过错。
三、判决结果
A证券营业部赔偿王某资金损失8.3万元、自1999年8月9日至2000年10月9日止的利息2173元(按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年息2.25%计算),并酌情赔偿王某差旅费、误工费损失500元,合计85673元,限本判决生效后10日内履行。
四、专家点评
本案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证券公司没有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导致股民股票被盗卖、保证金被提取的股票纠纷案。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是证券公司代理买卖证券过程中的义务和法律责任问题。
一、证券公司与客户的法律关系分析
客户委托证券公司代为进行证券买卖形成委托代理关系。据此,证券公司应承担忠实义务和妥善保管义务,严格按照投资者的委托买卖指令或其他要求进行活动,并要求投资者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二、证券公司代理客户买卖证券所应承担的义务
(一)证券公司的查验义务。
证券公司有义务查验投资者的股东帐户卡、资金卡、身份证。
证监会《关于健全查验制度防范股票盗卖的通知》中明确规定:“证券经营机构在接受投资者委托时应当仔细查验其身份证、股东帐户卡等证件,一旦发现伪造的证件或有冒领的情况应立即停办有关手续、冻结资金帐户并迅速通知证券主管机关和证券交易所”;还规定“证券经营机构在办理投资者提款手续时应当认真核对身份证、股东帐户卡和资金卡,原则上要求由本人提取,并在核对其帐户后,由提款人在取款凭证上签名,对大额提款应由证券经营机构的业务负责人签字后方可提取”。
在本案中,签名人不是王本人,证券公司没有记录代理人名称,更没有查验被代理人的授权委托书了。没有完全尽到其查验责任,从而造成损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二)证券公司的安全保障义务。
证券公司在接受客户买卖证券的委托后,对客户交付的资金和证券便负有妥善保管的义务。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第四条规定:证券公司应该保证客户及证券公司资金的安全、完整;第九条规定:证券公司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杜绝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客户委托管理的资产及客户托管的证券等行为,确保客户资产的安全完整。
本案中证券公司没有履行其安全保障王某账户股票及资金安全义务,从而导致导致股民股票被盗卖、保证金被提取,成为法院判决的主要依据。
三、证券公司的损害赔偿责任
《证券法》规定证券公司违背客户的委托买卖证券、办理交易事项,以及其他违背客户真实意思表示,办理交易以外的其他事项,给客户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并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民法通则》也规定了未履行义务而造成的损失应该赔偿。可见,因证券公司的过错或没有尽其义务给投资人造成的损失,证券公司有义务进行赔偿。
本案中王某的损失主要是因证券公司的过错造成的,所以法院判决证券公司赔偿王某是适当的。
第二篇:【股票入门】股民如何进行风险控制
【股票入门】股民如何进行风险控制
【核心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这是我们每一个不管是已经入市还是还未入市但对股市少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的警示条语。可见风险控制对于我们入市股民来说是多么重要。
我们都知道,证券公司里贴着,身边的人提醒着。但即使如此,我们已经入市的股民朋友在操作股票的时候并没有把它放在头等位置去考虑和提防,这里面或许有种种原因,但结果就是我们往往在操作股票的时候因此而造成股市的失利。在这里我们将针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一些阐述,希望能在我们股民朋友后期的操作中派上用场。
在股市有一个定律叫墨菲定律,墨菲定律里面说到: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选择,而其中一种会导致灾难,那么必定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而墨菲定律要告诉我们的是,容易犯错误时人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论多发达,事故都会发生。而且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越高明,面临的麻烦就会越严重。所以,我们在事前尽可能的想得周全和全面一些,而如果真的发生不幸和损失,那就笑着面对吧。关键在于总结经验和教训,而不是掩盖事实。
因为我们都知道对于事实进行掩盖在很多时候是会造成更大的损失的,就像古代带兵打仗的将军,如果谎报战败的军情,它会带来战场上更大的失利。因为面对事实,我们将能解决已有的过失,而掩盖事实不仅问题得不到解决,只会带来更大的问题。
而对于股市中的风险控制,我们有很多技巧,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结合软件指标进行组合运用来防范。如图
1图1
在图1盛世赢家软件(可百度免费下载)中我们可以看到红圈圈出来的地方,这是弘历软件中的特色指标趋势王,当实线为绿色的时候,则代表大的行情是呈下降趋势的;而当主线变紫的时候,则代表股市中期行情可能即将来临,而一旦如果和图中一样,红色K线占上紫线则代表中期行情的确立,而这个时候也是风险较小的时候。
当然,这只是进行风险控制的方法之一,因为它结合了软件,所以会比较方便。风险控制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比如,对股票进行止损位的设置等等。
所以,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关键是这都会受股民的风险意识、对风险的敏感度以及股民自己的心态等因素的影响。当股票下跌时,很多股民朋友往往会成为风险的爱好者,他们在这个时候不是不知道风险的存在,而是因为心态的因素造成不必要的更多的损失。
股市有风险,也就已经表明要我们的每一位入市者都要把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也希望我们的方法以及经验能给我们的股民朋友以借鉴。
第三篇:证券公司应当遵守哪些财务监管指标
证券公司应当遵守哪些财务监管指标?净资本指标对证券公司风
险管理有哪些意义?
【时间:2008年06月26日】【来源:广东局】【字号:大中小】
摘自《证券知识读本》(修订本)周正庆编著
财务监管指标是监控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方面。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其功能、业务范围不同,财务监管指标的内容和核心也有所不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主要是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之和)不得低于其风险资产8%。对保险公司的监管主要是对偿付能力的监管,即保险公司应当具有与其业务规模相适应的最低偿付能力,保险公司实际偿付能力额度等于认可资产减去认可负债的差额。就证券公司而言,其财务监管指标的核心是净资本(Net Capital)指标。
我国对证券公司财务监管指标的规定,经历了逐步调整、丰富和充实的过程。l996年6月中国证监会颁布《证券经营机构股票承销业务管理办法》,首次提出了证券公司净资本概念。同年lo月颁布的《证券经营机构证券自营业务管理办法》规定了自营业务规模指标。l998年出台的《证券法》规定了对外负债与净资产的比例和流动负债与流动资产的比例两项财务指标。l999年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关于加强证券经营机构股票承销业务监管工作的通知》规定了承销业务规模指标。2000年中国证监会调整了证券公司净资本的计算规则。2001年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关于证券公司担保问题的通知》规定了证券公司对外担保规模指标。同年12月中国证监会颁布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规定了净资本额、净资本充足率、负债比率、流动比率等四项风险监管指标及其预警标准。
2005年修订的《证券法》,授权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对证券公司的净资本,净资本与负债的比例,净资本与净资产的比例,净资本与自营、承销、资产管理等业务规模的比例,负债与净资产的比例,以及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等八项风险控制指标作出规定。同时规定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对净资本或者其他风险控制指标不符合规定的证券公司,可以采取包
括限制业务活动直至关闭公司等监管措施。《证券法》确立了证券公司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制指标体系的法律地位,有助于提高证券公司规范经营和风险控制意识。
所谓净资本,是根据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和资产的流动性特点,在净资产的基础上对资产等项目进行风险调整后得出的综合性风险控制指标。净资本指标反映了净资产中的高流动性部分,表明证券公司可变现以满足支付需要和应对风险的资金数。通俗地讲,净资本是假设证券公司的所有负债都同时到期,现有资产全部变现并偿付所有负债后的金额。
净资本指标的主要目的是要求证券公司保持充足、易于变现的流动性资产,以满足紧急需要,抵御潜在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营运风险、结算风险,保证客户资产的安全;并且在证券公司经营失败、破产关闭时,仍有部分资金可以用于处理公司的破产清算事宜。
如何科学计算净资本,准确、全面反映公司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技术问题。随着市场的发展,证券公司业务范围、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以及有关政策、制度的变更,证券公司净资本的计算方法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1996年中国证监会《证券经营机构股票承销业务管理办法》规定的净资本计算公式是:
净资本:净资产-(固定资产净值+长期投资)×30%-无形及递延资
产-提取的损失准备金一证监会认定的其他长期性或高风险资产
2000年中国证监会《关于调整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规则的通知》对净资本计算公式进行了调整。其计算公式是:
净资本=∑(资产余额×不同的折扣比例)-负债总额-或有负债
2001年中国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规定,综合类证券公司的净资本不得低于2亿元,经纪类证券公司的净资本不得低于2000万元。证券公司净资本不得低于其对外负债(不包括客户存放的交易结算资金和受托投资管理的资金)的8%。证券公司流动资产余额不得低于流动负债余额(不包括客户存放的交易结算资金和受托投资管理的资金)。综合类证券公司的对外负债(不包括客户存放的交易结算资金和受托投资管理的资金)不得超过其净资产额的9倍。经纪类证券公司的对外负债(不包括客户存放的交易结算资金)不得超过其净资产额的3倍。
《证券公司管理办法》还规定,证券公司出现下列情况,必须在3个工作日内报告中国证监会,并说明原因和对策:(1)净资本低于中国证监会规定金额的120%,或者比上月下降20%。(2)净资本低于证券公司对外负债的10%。(3)综合类证券公司流动资产余额低于流动负债余额的l20%。(4)综合类证券公司对外负债超过净资产的8倍。(5)经纪类证券公司对外负债超过净资产2倍。证券公司因突发事件无法达到规定的要求时,应在1个工作日内报告中国证监会,并说明原因和对策。中国证监会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暂停其部分证券业务直至责令其停业整顿。
应当看到,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公司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证券公司创新业务的开展,以及新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现有的净资本计算方法已经不能准确、充分反映证券公司流动性风险。借鉴境外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的经验,研究制定新的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方法和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监管规则,建立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和规模与其净资本等风险控制指标和内控水平动态挂钩的新机制,进一步完善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已经成为证券公司监管的客观需要。
第四篇:怀孕期被辞退怎么赔偿
怀孕期被辞退怎么赔偿?
问:我在一外企上班三年,现在怀孕4个月了,公司却要辞退我。我该怎么办,单位应该怎样赔偿我?
北京市劳动法首席律师解答:
拒绝,先和单位协商,能协商的协商解决,不能协商的可以找律师帮助你们提起劳动仲裁。
相关法律常识:
辞退 辞退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解除所属单位职工职务的法律制度。辞退的分类
1.预告性辞退 预告性辞退是指企业在辞退职工时,按照法律的规定提前30天通知职工或支付代替通知金的方式辞退职工的行为。主要有以下情形:
(1)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位另行安排的工作;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双方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2.过失性辞退是指企业在劳动者有过错的情况下,无须提前30天通知,而即刻辞退职工的行为。依据我国劳动法规定,过失性辞退主要有以下情形: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单位违反以上规定,违法辞退的,要承担违法辞退经济补偿的责任。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四十八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
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五篇:“自主学习”应当被证伪
“自主学习”应当被证伪(徐江
人民教育2013-10)
“被自主”的自主学习
首先,我们要界定本文所说的“自主学习”榜念是有适用范畴的,它仅仅指在语文课阅读教学过程中面向学生而谈的“自主学习”,而不是泛指其他方面的“自主学习”。当确定了这样的范畴之后,就可以做出判断了——“自主学习”是一个充满悖论的概念,甚至说它是一个伪命题,人们并没有对它进行明晰的解释。正因为它自身的悖论性,导致今天的阅读教学课程改革行动盲目,效果不佳。
当下,人们在使用“自主学习”这个概念时,无论是字面含义还是教学实际,在思想意识中表述着这样的理念:“我”(即学生)是主体,要独立、自主、主动地进行学习。许多教者都在高喊这样的口号——“把课堂还给学生”。
但是,仅用“自主学习”来概括基础教育中学生学习的所有形态,是不恰当的。对于基础教育中的学生课堂学习,一概强调“自主学习”,年段愈低愈不宜,悖论性愈强,破坏性愈大。
让我们举一些简单的例子吧!
比如说,当下的课堂里,无论是解读《记念刘和珍君》,还是解读《六国论》,是解读《鱼我所欲也》,还是解读《伟大的悲剧》,等等,这都不是作为学生的“我”所能“自主”的,甚至也不是教者所决定的,而是教材及教学秩序所规定的。实际上,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被人们称之为“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也都是教者让“我”自主,是教者指导“我”自主,是教者以各种方式规定着“我”的“自主学习”。
甚至教者设计好“导学案”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它去做,连同最有自由度、最有主观色彩的文本内涵分析问题都有固定的引导。比如解读人教版课文《老人与海》,各地高中生在教师相关学案的引导下,都在研讨着相同的问题——桑地亚哥老人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硬汉形象。
我们到河北省滦南县的初二语文课堂上,听初二学生讨论课文《斗鲨》。它是冀教版的初中教材,与人教版《老人与海》的内容基本相同。我们发现初二的学生就相关问题的分析回答与高二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基本相同。
无论是高中学生还是初中学生,他们都没有人追问“为什么老人拥有1500 1 磅的大马林鱼到头来却成为一副鱼骨架标本”,一个冬天的生活资料得而复失,这个“寓言”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道理?
我们不必苛责初二的学生不去思考这个问题。但高二学生思考与初二学生相同的问题确实应该反思。
高中生所谓的“自主学习”,尽管课堂讨论氛围活跃,答案也都正确,但学生明白的道理却没有升华。这种所谓的“自主学习”有何意义?
“自主学习”,它应该被证伪。
学生本身不能“自主”他们的学习活动,却要他们去“自主”。所以在“自主”的过程中,学生只能“自主”已懂或能懂的。而这些已懂或能懂的是用不着再花费时间去“自主”的,而不懂的、需要学习的是无法强求“自主”的。
当我们让不具备“自主学习”条件的学生大搞“自主学习”,而且年龄段较低的学生也在搞,这不是很滑稽吗?他们统统都是在“被自主”。
我们目前所说的“自主学习”本来就不是“自主学习”,大家只不过被一些舶来的概念所蒙蔽,真诚地相信并做着自己不理解、不认知的事情。正因为人们不明白“自主学习”相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充满悖论的事,而是把它当作符合方向、规律的事,所以,课改以来所谓“自主学习”花样繁多,效果却很差。“边打仗边认识打仗”的道理在基础教育中行不通,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首先要把学生所欠缺的东西教给他们,然后再鼓励他们去做尝试性实践——再教,再实践,再教,直至毕业。这本来是“学习”的规律,却被所谓的“自主学习”取而代之,“教”与“学”的和谐关系由此被打破。
解构“自主学习”
当然,“自主学习”这个概念的理念并非都是错误的,我们需要重新甄别、取舍并予以解释,乃至再创造。
1.要有“主体”意识
“我”(即学生)是“主体”,从学生角度讲,树立这种“主体”意识,是让他们明白“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关乎他们的生存发展。“学习”的概念本身意味着这个“主体”有某种“欠缺”,还没有长成,需要不断学习。学生还不是独立生活的人,社会让他们在学校接受教育,就是为了让他成为能够独立生活的人。所以,这个“主体”地位的强调,意义在于激励学生自觉地为学习成为独 2 立的主体积累条件。
从教者的角度讲,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无疑要认清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自己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的。不仅要认识到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还要认识到自己的教是由学生自身转化而发生作用的。所以,教者不只是一味地讲授而已,还要为自己所教内容如何在学生身上发生转化做促进的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留有适当的时间和设计很好的情景,鼓励、提倡学生创造性地把教者所讲内容作实践性尝试,调动、提高学生“学”之后“习”的主动性„„但绝不是简单地“把课堂还给学生”o
2.要有“主动”意识
承上诠释,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主体”地位之后,他们就应该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不论是教者讲解有关的文本,或者是教者要求学生自读文本,有了这种主体意识学生才有可能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当然,这需要不间断、不懈怠的教育与提醒。还需要说明一点,即便由教者长篇大论讲解时,学生仍然有一个主动参与的问题,这典型体现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听”,同时又能伴随“来拿”,即做必要的取舍。
3.要有“我思”意识
这一意识最能体现人们提出所谓“自主学习”的本质了。但人们并没有对此多加关注。
“我思”,这个概念并不复杂,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要做到自主思考,要把“被给予的”变成主动思考的。“被给予的”就是学生要学的,它可能是由教者讲解的,也可能是由学生独立阅读文本乃至讨论而要学的。总之,这一切都要经过学生的思索成为他们自己的。
“我思”的意识体现在学生对相似事物的分析和独立判断中。
比如,还可使用“比较法”解读《伟大的悲剧》,挪威人阿蒙森南极探险配备有耐寒的极地狗来拉雪橇,而英国人斯科特却是配备了马,结果挪威人活着回来了,斯科特全军覆没了。这说明不同的结果与不同的行军配备是有关联的。后者行军速度慢,给养携带少,遭遇厄运概率大。两相比较,斯科特的悲剧显然与所做准备不周有关。能够避免的悲剧因为思考、准备不周而未能避免,这是做事情应汲取的教训。
“我思”意识还体现在对“被给予的”进行怀疑性、批判性的追问中。文本中的东西,或者是教者讲解的东西,学生能够对它们予以思辨——是正确的吗?当下我们的学生这种意识太薄弱了。初中课文选有培根《谈读书》一文,他说:“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这样说正确吗?既然“不可尽信书上所言”是读书的原则,难道不就是要人们存有“诘难作者”之心吗?存心诘难作者以及教者有什么不可以呢?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如果有人能准确地复述我所说出的一切,并能理解我所思考的事物,然而却从来不准备有些微怀疑精神和自主意识,那么,这样的思考者是可有可无、于世无补的。”很显然,这位教育家把“怀疑”和“自主”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可以这样说——怀疑是探究的触须。对作者、教者都可以“存心诘难”,予以追问,把“被给予的”变成主动思考的,这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
对“被给予的”进行反思,很重要的思维方向就是找矛盾。比如,冯友兰先生所写《人生的境界》便有这样的矛盾。文中说有境界的人生就是有“觉解”,即一个人知道自己的行为对自己有什么意义。但冯先生在论及人生四种境界的第一境界——“自然境界”时,却说是一种“原始状态”,“不觉解”或者说“不甚觉解”。这时,我们就应该发现“自然境界”与“觉解”是矛盾的,与“境界”说是矛盾的。“自然境界”是没有觉解的境界,这个概念就近似于“四方的圆”。仔细推敲一下,“自主学习”就是“四方的圆”式的概念。因为基础教育中,学生的“学”从整体上讲就是从师而“学”,不可能是学生所能完全“自主”的。
当然,对“被给予的”进行反思,并不仅仅是找矛盾,还有审时度势、权衡利害、运用联系的思维,比如对《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进行质疑„„有了这样的“证伪”思维,学习才更有内涵。
显然,要将阅读教学臻于这样复杂的思维境界,“教”是必须重视的,学习必须在“教”上下功夫,而非把“赌注”下在让学生一味自主上。用“自主”概念来描述这种教学境界,显然会给人造成许多误解。在“主体”——“主动”——“我思”这个学习系统中,学生的学习断不能简单称之为“自主学习”吧。各种流行的自学模式的要害是没有“教”
当前语文界流行着各种体现“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实际上,对于学生来说,经过模式训练之后,并没有多少提高,因为在这样 4 的阅读教学课上,学生仅仅是知道了他们已经知道和能够知道的东西。这种教学模式基本停留在学生对文本所作表层认知的水平上。
我们观察这些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堂基本交给了学生,但却忽视了教者的“教”。
这些“自主学习”模式近似于“苏格拉底式的教育”。“苏格拉底式的教育”特别强调,不是“传递”真理,而是刺激学生探究、发现真理。
这种教育无疑是一种理想的教育,它的思想内核值得借鉴。
但是,它是否是我们基础教育所应追求的呢?甚至要不折不扣全面落实呢?比如教者不能做“学生最大的供求者”,为此有许多学校甚至规定教师讲课每节不能超过15分钟。这真是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教者只是一个“激发者”,“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学生不必“依赖”教者?
我们以为,不能这样生吞活剥学习外国的教育哲学。“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有它适应的背景,它的对象有其必备的条件。我们基础教育的阅读课教学要思考怎样正确地把这种教育思想中的合理内核吸收进来,而不是形式化、教条化地照抄照搬。
由于各种自学模式一味强调学生自主生成,实际上却没有真正生成,没有增加。比如解读《爱莲说》,在完成了文言文字句疏通之后,再经由“独学”、“对学”、“群学”、“评学”等环节,所讨论的基本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出淤泥而不染”,这是周敦颐独独爱莲的根本原因。但实际上,这种讨论已没有太多意义。这个时候,就需要教者再教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莲花能够“出淤泥而不染”?人如何以莲花为鉴“近墨而不黑”?这两个问题是解读《爱莲说》的重要问题,它们靠学生所谓的自学环节基本解决不了。它需要由教者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通过“再教”这样的环节来完成这个任务。
当下流行的自学模式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却忘掉了对教育基本原则、规律的尊重,特别是缺乏对教者在教学中应有作用的尊重。甚至可以这样说,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受了什么样的教,他们就有什么样的自学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者本身的“自主”意识非常淡漠,所以学生的“自主”意识就非常差,缺乏独立判断能力。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下中学生“独学”的实际能力是非常虚弱的。因 5 为他们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教,缺乏理性解读意识——比如面对一篇作品如何选择解读的切人点——几乎没有,或者很是盲目。如果“独学”所得浅薄,那么一群人在一起“群学”,所得也不过是浅薄的叠加。有人会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但我们认为,在学生没有良好“受教”的前提下,自学的状况不会得到太多改善。在人们趋之若鹜争相模仿所谓“自主学习”的典型课堂时,学生读毛泽东《沁园春•雪》,填写语句不通的蹩脚词,以“愚公移山”为题材,大唱老愚公“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要看“我”„„这种颠三倒四的解读,学生都说好,教师也“评”说好。
有人撒网捕鱼,无经验的旁观者看到网中的鱼伸手去抓,但鱼很滑,一挣扎就从人的手中挣脱,逃之天天。于是渔夫告诉他,把手指插入鱼鳃就稳妥了。解读文章需要找准“文鳃”,而“由果溯因”的解读思维则需要会教的教者去引导学生。没有教,学生也许能自我寻找到“文鳃”,但效率低下。试问,教者的作用不就是让学生减少找到“文鳃”的时间吗?先教后习,再教再习,再习再教„„这是教学的铁律。
所以,各种自学模式本质上都只是学生在“受教”之后的独立阅读实践,它不过是完整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是教者“再教”的基础,是教的起点而非终点。(徐 江
张斌利
张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