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宁波中考各学科命题意图(历史思品)
2018年宁波中考各学科命题意图(历史思品)
历史与社会思品命题意图
宁波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科试卷,在材料选用、问题编制、形式呈现、答案评标等方面体现了浓郁的学科特色,命题同时遵循“以学生为中心”、“落实核心素养”、“依据课标考纲”的理念,通过相应的命题策略,试卷呈现出以下五大亮点。
一、围绕立德树人,凸显学科价值
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是综合文科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公民素养,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本卷的命制努力通过试卷中正面素材的引导,积极健康舆论的引领,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卷共20题,采用正面的素材内容,通过选项的设置与非选择题设问的设计,引领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历史事件,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态度,树立国家认同意识,培育民族自豪感。
二、体现学科综合,落实核心素养
综合性是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科的课程性质。本卷内容涉及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我与宁波》地方课程及十九大报告主要精神,涉及面广泛,内涵丰富。试题既注重学科内的综合,又注重跨学科的综合,体现了大文科的特色。同时特别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阅读材料、解答试题的过程中,不断渗透核心素养的要求。
地理部分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注重区域地理要素的联系性、综合性,培养空间感知的核心素养。
如第2、3题,考查我国的行政区划简称,地形、气候、重要河流等分布,这是地理学科内的综合;此外,综合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内容,落实“综合思维”的素养目标。
如第16题,是地理和思品跨学科的综合分析运用。历史部分突出考查学生对史料的阅读、分析、提炼和整合,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历史脉络的梳理,着重落实“历史理解”“历史评判”“历史认同”等“历史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
如第11题是史地跨学科的综合,通过历史地图的阅读,培养时空观念;
第17通过史料阅读及分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有理有据科学评价洋务运动;
第18题引导学生从中国近现代大事年表的中获取有效信息,掌握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中的标志性事件以及对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培养学生在梳理历史脉络的基础上思考历史趋势的能力。思想品德部分则注重加强学生国家意识和价值认同,旨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意识等核心素养;
如第19题,通过典型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
三、聚焦社会热点,彰显乡土特色
聚焦时政热点,关注家乡发展,引导学生以多种视角观察世界,了解国情,关心家乡。本卷共有12题的材料直接选自国家的或宁波的时政热点。如“十九大报告主要精神”“国家科学技术奖”、“兰渝铁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塞罕坝绿色奇迹”、“宁波小微企业发展”“总书记给横坎头村的回信”等,尤其是第16题以宁波和延边建立对口扶贫协作关系进行精准扶贫为线索编制命题。
总体上看,素材选用富有时代感,地方特色鲜明。将重大时政热点话题与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巧妙联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会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立足基础考查,关注学生能力培养
学业考试以学业评价为主,兼顾选拔甄别功能。一方面,本卷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特别重视对学科的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知识覆盖面广,涉及近40个考点条目。如“法律的作用”、“比较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认清两者的危害”、“隐私权”、“公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中国地形、气候、河流”“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改革开放”、“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等。
另一方面,注重教材素材的利用,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以教材为依据设计试题。如第17题看图说史的图片资料和读文析史的文字材料以及第18题的中国近现代大事年表(部分)都直接来自教材,但注重设问的梯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归纳提炼能力、迁移运用能力等。
五、倡导多元开放,提高思维品质
开放性试题着眼于打破学生思维定势,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发挥学生想象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本卷遵循“PISA”理念,注重创设各种情境,命制形式各异的开放性试题。
如第17题的综合评史,可以提出三种不同的观点但必须有理有据。
第18题“结合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脉络,谈谈你的感想”。这两题的答案都是开放、多元的,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观点、感想,延伸、开拓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此外,本卷也试图通过试卷形式的创新,内容的丰富多样,如地图、图片、漫画、示意图、情景对话、大事年表等形式,图文并茂地呈现试题内容,力图贴近学生实际,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我们以为,一份优秀的试卷,必须从学生出发,能促进教学,既有内容广度,又有思想深度。这是我们努力追求的。(宁波教育 命题组)
第二篇:2018年宁波中考各学科命题意图(语文)(范文)
2018年宁波中考各学科命题意图(语文)
语文命题意图
一、在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深入思考中考命题导向 2016年秋季开始,全国各地中小学开始使用统编教材;去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统编教材的教学理念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导向: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理念,用阅读方法、阅读策略阅读,用阅读知识解决阅读问题,渗透PISA阅读教学理念和整本书阅读理念,规范写作行为,用写作知识写作。
如何在一份中考试卷中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如何用考试评价引领教学,这是命题组思考的核心。
我们认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很关键。我们的考试评价要引导教师和学生多读书,少做题;引导教师和学生多思考,少废话;引导教师和学生多静心,少浮躁;引导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回归语文本真;引导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为此,我们想,无论在试卷的选材、构架、设题上都要努力体现适恰性,既要适合学生,又要适合能力层次,努力追求大气、灵动,关注男女学生的公平,城乡学生的公平,努力体现语文学习的本意,铸就一份融“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于一体的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二、紧扣学科特质总体构架试卷
教、学、评应该是一个整体,相互牵制,相互制约。为此,我们紧扣学科特质构架命题思路,将教学和评价打通,在试卷的构架上,将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过程、学习目标暗含其中。积累部分重点突出传统文化的积累与渗透,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重视知识的运用;阅读部分的构架依次为:用检索阅读、分析阅读的阅读方法撬动整本书阅读;根据小说特质,抓住文本特质阅读小说;用PISA阅读理念阅读实用类文本;用连结的阅读策略读透经典文章《岳阳楼记》。写作部分将任务型表达和个性化表达相结合,真正体现写作功能。
(一)重视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渗透
第2题,古诗文名句填空和选择,考查了传统文化的积累情况;第3题,从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论语》、王阳明《寄诸弟》、《中庸》中选取了有传统教育意义的四个句子,用课内学过的文言字词的基本义帮助理解关键字,以选择题的形式,既考查学生对文言字词基本义的掌握情况,又传承了经典文化。
(二)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重视知识的运用
第3题文言字词基本释义,改变了常规识记类考法,重视知识的运用,考的是课外内容,用的是课内知识,这种有效迁移将改变教学中的死记硬背现象,会让教师、学生认识到文言文教学中教学核心知识、掌握核心知识的重要性。
(三)用检索阅读、分析阅读的阅读方法撬动整本书阅读
如何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读整本书?这是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重视并不断探索的话题,本卷中,尝试着用“检索阅读”“分析阅读”的方法,以必读名著《西游记》为考试内容,第5题通过检索目录梳理唐僧何处收谁为徒,按照先后顺序填空;第6题结合名著选段,抓住选段中的相关语句分析孙悟空的性格,并和整部名著关联,联系孙悟空离开取经团队的表现分析孙悟空的成长。
(四)紧扣文本特质,阅读文学类文本
本卷选取了对话体小说《帽子》,该文本语浅意深,耐人寻味。第7、8、9、10题,紧扣小说特质,从“小说情节”“场景暗示”“文本形式”“小说主旨”四个方面设题,检测学生阅读文学性文本的阅读水平。
(五)用PISA阅读理念阅读实用类文本 本卷选取了发表于2018年5月8日《宁波日报》的报道《“科幻世界”中的新宁波品牌》,话题富有时代特色,内容适合中学生阅读。第11题、第12题、第13题分别从“推论信息”“诠释整合”“比较评估”这PISA阅读的三个阅读层次设题,真正检测学生的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水平和阅读素养。
(六)用连结的阅读策略读透经典文章《岳阳楼记》 阅读经典课内文本《岳阳楼记》,可能出乎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意料,其实,这是文言文经典阅读的回归和守望。第14题,第15题,第16题,用“与知识连结,更懂‘记’“与篇”章连结,更懂‘情’“与材料连结,更懂‘人’””这些策略与目标一线贯穿,既要求学生扎实读经典,又引导学生课内外联读,读深文本,读透坚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信条的范仲淹。我们通过上述试题想表达:文言文教学不仅仅是干巴巴的字词句的理解翻译,文言文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学习文言文要融“文章”“文字”“文学”“文化”于一体,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感受到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从中汲取丰富而宝贵的精神养料。
(七)关注生活,重视表达,传递正能量
第19题和当下生活紧密相关,在信息交流日益便捷多元的今天,让学生思考写纸质书信有无必要的问题,纸质书信是一种传统,又是一种文化,在纸质书信渐渐退出日常生活的当下,在中央电视台的系列节目《信•中国》的感触下,思考纸质书信的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第20题以命题作文形式出现,简洁明晰,无审题障碍,直接指向写作,功能明确;题目《幸福的约束》将“幸福”和“约束”组合,有一定的思辨性,且有较大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换个角度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生活,传播正能量。
三、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具体细致,体现评价的科学合理
语文试卷中客观题和主观题兼顾,试题大多采用采点给分,采点给分表述明确;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的深度阅读,应考量阅读的深浅水平,本卷第10题采用分层赋分的方式,按照答题的思维结构层次评分:“仅从单个人角度回答,思维结构单一”为第一层,“从多个人角度回答,思维结构多点,但没有形成关联”为第二层,“从多个人角度回答,思维结构多点且关联”为第三层,这样的层次结构清晰,每一层次中再以“示例”说明,这样拟定的评分标准体现语文考试评价的科学合理性,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写纸质书信有无必要”的实用性表达,提供两个示例,相信能为阅卷评分提供参考。(命题组)
第三篇:2018年宁波中考各学科命题意图(英语)
2018年宁波中考各学科命题意图(英语)
英语命题意图
一、彰显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
试题紧扣《英语课程标准》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目标。全卷选材广泛,体裁多样,语言地道,内容充满正能量,充分体现了学科育人的特点。例如,完形填空讲述了一位将滑冰当作个人全部理想的男生在遇到挫折后重审自我、找回自信、拥抱阳光的故事,有利于考生形成正视困难、乐观向上的积极生活态度。
阅读理解A篇通过三位主人公回忆他们所亲历的好人好事,诠释了“As long as everyone contributes a little, the world will become a much better place.(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理念,有利于考生汲取满满的正能量。
二、体现核心素养的教学导向
今年宁波市英语中考试卷首次分为听力口语自动化测试(人机对话)和笔试(闭卷形式)两部分,满分为120分,其中听力口语占25分,笔试占95分,结构更为合理,要求更为全面,无论听力口语考试还是笔试,命题者都突出创设特定的语境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调整后的英语测试非常符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即培养学生的听说读看写综合运用能力,对英语教学有较强的反拨作用,使教师能充分认识到英语教学不能停留在注重记忆单词、死扣语法等知识点的层面,也不能过分重视读写能力训练而轻视听说能力培养。
三、突出以生为本的命题理念
2018年的英语主观性试题突出了两个关键词:选择性和开放性。不同学习水平和不同生活经历的学生能够自由选择与发挥。如书面表达题以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话题,要求考生在所提供的两个思维导图中选择其中一个并写一篇日记。虽然题干给出了一些提示,但并没有完全限定具体内容,而是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回忆相关的经历和感受。设题的适度开放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设题理念。
四、关注时代元素的使用
试题的命制充分体现了时代性和生活性,处处洋溢时代气息,非常贴近当前的社会生活实际。例如,阅读理解C篇是关于当下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人工智能)”的说明文,文中提及了AlphaGo(阿尔法狗)、self-driving cars(无人驾驶)等新生事物,也提到了Stephen Hawking(霍金)对人工智能的评价,还介绍了如何成为AI设计师的核心要素,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词汇运用题包括“新能源汽车”、“川航英雄机长刘传建”等信息;任务型阅读关于“Alipay(支付宝)”的操作说明以及书面表达中的社会实践话题等等,无一不跳动着时代的脉博。
五、重视思维品质的有效检测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内容,学生英语学科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特质都是值得教师去用心培养的,这在阅读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我们选择了与思维品质紧密相关的阅读题材,比如阅读理解D篇,作者针对当前人云亦云、不辨是非的信息传播现象提出了独立思考、甄别判断的要求,对激励学生拥有批判性思维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文章切入妙,蕴藉深。
我们在设计阅读题型时设置巧妙,匠心独具。除了少量的细节题,还设计了大量具有思维含量的题型,包括标题概括、价值观总结、文体判断、内容推测、写作目的推理、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等。另外还将文本内容巧妙运用于实际生活,彰显PISA理念,从而实现了对解答过程和思维层次的有效检测。(宁波教育 命题组)
第四篇:思品历史
吴忠市第三中学2015年高中阶段招生模拟考试
(二)思 想 品 德 试 题
命题人:李兴龙
一、选择题(选出每题中唯一正确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1、2014年11月19日至21日,________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这是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________大会。
A.APEC峰会 经济 B.G20峰会 经济 C.首届世界互联网 互联网 D.职业教育工作 教育 2、2015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_____若干意见》,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2年聚焦“三农”问题。
A.经济建设 B.农业现代化建设 C.文化建设 D.法治建设 3、2014年7月7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投票决定,_______正式成为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候选城市,将与挪威的奥斯陆、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一起角逐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A.北京 B.上海 C.深圳 D.广东
4、我国自行研制的_________导航系统获国际海事组织审议通过。
A.全球定位 B.北斗卫星 C.神舟七号 D.嫦娥三号 5、2013年12月7日,《环球时报》发布的全球调查显示,在国外受访者中,30.3%的认为用“自信”形容中国的国际形象最为恰当;60.0%的认为中国“已经是世界性强国”;40.8%的认为中国与自己国家上会形成“合作伙伴”或“战略伙伴”关系。下列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我国的“自信”来自于中国道路、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 ②我国已经走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跃升为“世界性强国” ③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正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公认 ④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担当了领导者的角色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小海坚信,我们伟大祖国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美好”主要体现在我国未来
①国力更加强盛 ②社会更加公正 ③经济发展更具活力 ④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右图说明
①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②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提高人口素质 ③实行计划生育对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有重要作用 ④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为:提倡晚婚、晚育、不生、优生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8、2014年6月9日,江西宜春学院在校团委办公室召开学习柳艳兵、易政勇同学先进事迹座谈会,团总支书记张峥教师在座谈会上表示,柳艳兵、易政勇同学能在凶残的歹徒面前,用自己的身体和行为保护全车乘客的安全,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 ②促进校团文化建设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④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9、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指出,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国梦。因此,我们必须长期坚持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表明
①我国已消除了民族差别 ②我国已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③我国处理
民族关系的原则是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分析题(31分)
11、观察漫画《诱惑》,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回答。
漫画中的女孩如此发展下去可能会有什么结果?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6分)
12、材料一:2013年,宁夏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65.06亿
元,比去年增长9.8%,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宁夏公有制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非公有制经济也得到快速发展。我国约有70%的技术创新、65%的国内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来自中小企业,其中95%以上是非公有制企业,提供城镇新增就业岗位70%以上。
材料二:曾有几个国家的宗教部长、专家来到宁夏考察,提出了一个问题,宁夏有回族人口200万,汉族人口400万,为什么这两个民族会团结得就像一家人一样?自治区主席的回答是得益于我区实行的一项政治制度。
请运用所学的国情知识和民族政策常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宁夏实行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材料说明宁夏为什么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
济的发展?举例说明宁夏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8分)
(2)材料二中自治区主席所说的一项政治制度是指什
么?其优越性何在?(5分)
13、请仔细观察图表,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机遇”说明中国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什么?
我国应如何坚持这一基本国策?(6分)
(2)入世十周年,我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面对“挑
战”,国家应该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6分)
三、应用与探究(19分)
14、一位农民工的心声
我到水泥厂打工已经5年了。为了多赚点钱,在粉尘弥漫的车间,我加班加点。今年4月,我感觉到胸闷气短,到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尘肺病。我找到老板,恳请住院治疗。一听要花一大笔钱,老板发火了:“厂子都快要倒闭了,哪还有钱给你治病!”我要求将工钱结清,老板只给了一部分,说剩下的等企业盈利后再补。我该怎么办?
运用法律知识回答:这位农民工的哪些合法权利被侵害了?他如何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8分)
15、材料一: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从2014年开始,我区将用4年时间,基本完成现有23.4万户农村危窑危房和土坏房改造,从根本上解决全区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其中1.4万极度贫困户住房将由政府买单。
材料二:小刘的家乡在宁夏海原县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那里交通不便,降水少,水资源极其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农民文化水平低,收入微薄,孩子们上学路途远困难大,老人看病更是困难重重,小刘想就家乡的问题向自治区政府提出自己的建议。(1)材料一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4分)
(2)你认为小刘的建议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反映给自治区政府?小刘的建议中可能包括哪些内容?(7分)
历 史 试 题
命题人:杨晓敏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2分)
1.阅读教科书“新中国土地改革”内容时,应正确掌握的知识要点是()
①开始时间:1954年9月②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③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④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⑤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2.纪录片《旗帜》从“开天辟地”、“浴血奋斗”、“建国创业”、“艰辛探索”、“历史转折”、“滚滚春潮”、“扬帆沧海”、“世纪跨越”、“发展新篇”和“阔步前行”10个方面,展示了九十多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请你判断,“艰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A.一届人大 B.中共八大 C.五届人大五次会议 D.中共十五大
3.“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土地潜力无穷尽,亩产多少在人为” 等口号应产生于()A.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4.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因刻苦学习、勤奋工作、乐于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多次立功授奖,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的是()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邱少云 D.雷锋
5.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有一个关键词注定让人们无法忘记,那就是“经济特区”。三十年来,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下列不属于我国首批经济特区的是()A.深圳 B.广州 C.汕头 D.珠海
6.下列现象能够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乡人民生活发生巨变的有()①凭票证购物 ②上淘宝网购物 ③自驾旅游 ④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潮流 ⑤低碳、绿色生活成为时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二、材料题(10分)
材料一:毛泽东主席说:“……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材料二: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阅读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事件是,为了我们的民族不再被人侮辱,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我国先后完成了和平解放 和 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为打开中国同世界各国友好外交大门,周恩来提出了 的外交原则。(4分)2.材料二中提到的“搞合作化”是指建立,同时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改造,确立社会主义。(3分)
3.材料二中提到的“今天都散伙”指的是实行了。(1分)
4.材料三中图一中造成“自然增长率低”这一失误和图二中的“入场证”显示的那个时期出现的各自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三、问答题(8分)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为建设开放宁夏、富裕宁夏、和谐宁夏、美丽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摘自宁夏新闻网2015宁夏两会专题
1.“依法治国”是我国的立国之本,1949年9月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讨论通过的 起临时宪法的作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 类型的宪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法律的颁布表明我国确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2分)2.在人民共同努力下超额完成了“一五”规划,初步奠定了 的基础,建造了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2分)
3.最早提出“改革开放”重大措施的是在中共。这次会议确立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2分)
4.1992年南方谈话后我国加大对 改革的力度,打破“大锅饭”“铁饭碗”建立 经济体制。(2分)
第五篇:八年级思品命题情况分析
2012-2013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命题情况分析
学校金山中学年级八年级学科思品备课组长盛强
一、命题的基本情况(题量、难度、区分度、科学性及创新性等)
1试题难度较低,考查基础知识全面、具体、针对性强、时代性强。以能力考查为主,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针对性强,试题灵活性强,能体现学生的心理品质与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体现出良好的思品考查度。试题导向性、指导性强。为教师的工作开展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二、命题的主要特点或优点(举例说明、分析)
1.基础知识考查全面,涉及全书内容,知识性强
2.考查范围广,面向全体学生.如选择题,很多学生得满分.3.命题设置人性化,学生有话可说,能说,4.突出了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情感的考查,三者结合密切,没有痕迹.如,第18题,答案很灵活
三、命题的主要不足或问题(举例说明、分析)
1.梯度不够,考查优生题目少,拉不开档次.如选择题.学生很多满分.2.第十八题第一问问题答案较宽带,学生可以联系的知识点较多,所以阅卷时的评分标准会有出入.四、典型情况分析(举例说明、分析)
1.第一题,时政题,还有不少同学选错,平时对时政关注不够,不太重视.教师在这方面要在平时就向学生介绍相关重大时政
2第十三题,学生审题不严造成失误.3.第十七题,学生末看清题目要求,有的学生两题全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五、对本学科命题的意见或建议
1.与中考链接好
2.形成一个命题组.对每一次考试与成绩进行精心的设计与科学规范的分析.对全县学生答题情况进行样本分析,形成一个分析数据,以科学的分析指导全县政治学科教学与应考.(此表于下学期开学前,与教导处工作计划同时上交县教研室理化生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