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谈

时间:2019-05-14 14:03: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谈》。

第一篇: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谈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谈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的改变传统观念、注重教学创新,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构建良好创新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在素质教育中,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特别是在初中数学这门学科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还需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讲解推理证明、函数图像,导致学生对数学充满了厌倦,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有效改善这种现象,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创新元素,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在提高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一)教师的教学思想落后

教师的教学思想,指导着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本身具有创新思维,才能使其开展的教学活动具有创新性,从而服务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当代初中教师的创新教学意识不足现象仍然十分普遍,落后的教学思想使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存在困难.受到传统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的影响,一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不能适应社会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认识不到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教师仍然将学生中考成绩的提高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目标,一切从成绩出发,无视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更有教师持有创新无用论,认为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可以正确解题才是王道.诸多的落实教学思想,使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佳.(二)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足

初中学生本身所具有的创新意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趋向于等待答案,而并非探索答案.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普遍认为,教师是提供答案的重要人物,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不管自己是否可以回答,教师都可给予正确的答案,并为学生讲解解题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的头脑越来越懒惰,不愿意自主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也不期待自己可以从其它角度对数学问题进行解答.创新的源泉被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足,让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难度再一次提高.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

(一)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树立创新意识.教师的创造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意识.主要体现在教师要走出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做法,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起主导作用;教师要走出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做法,在教学活动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要走出过于强调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的做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空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点到圆的距离”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总结两点之间的距离是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长度,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由此引出问题:点到一个圆的距离是什么呢?学生第一反应会说:点到圆心的距离.教师接着问学生:圆心是?A的一部分吗?学生又说:过这一点的切线长度.教师提示:距离都是最短的.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答案了.这样引导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而前提在于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其次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见.说起创新,很多教师认为就是脱离教材,让学生随意想,想法离奇的就是创新,这是对创新认识的偏见.其实,只要是学生的新发现、新角度,都可以看成创新.创新不是说这个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别人是否提过,而在于这个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对这名学生来说是否新颖,如果是新颖的那就是创新。

(二)构建良好的创新场景

受以往的教学观念影响,教师往往给人一种严肃、古板的形象,而课堂也显得十分僵硬,这就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新环境下,教师应该积极的改善这种现象,构建良好的氛围,为学生打造一个轻松的创新场景,这样才会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单纯依靠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当学生对知识点有所疑惑时,教师应该耐心的去引导学生,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怎么去总结,这样学生才能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例如对于内接三角形的概念,有的学生很容易理解错,这时教师可以给出学生这样一个例题:在圆O上,任意选择A、B、C三个点,将这三个点依次连接起来,能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对于这一问题,学生往往会先画出一个圆,然后选择三点,连接起来,这时学生会容易发现得出的图形是个三角形,此时教师将内接三角形的概念引入其中,这样学生通过实例探究,就会加深对其的理解。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而言,仅仅是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相应的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讲解“角的认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事先设置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分别用2、3、4、5根火柴拼出一个图形,并且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拼出一些图形,这时有的学生会考虑将火柴折断,分成好几节,进行图形拼凑,有的学生会考虑和其他学生合作拼接出更多的图形,这无形中就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当学生拼出图形后,教师可以用两根火柴组成一个角,问学生这是个什么图形?与其他图形有什么区别?在学生仔细的观察中,教师将角的知识引入其中,这样学生就能通过实践理解角的知识。

(三)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但因为涉及面较广,同样也具有开发性。在课堂教学中的复习课、练习课等课堂环节中,教师要善于针对同一种题型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学科知识,促使学生掌握多种解题思路,或者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够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达到做题中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在这一环节中,大部分学生往往只能提供课本教材中给出的答题思路,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够另辟蹊径给出不同答案,这就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与鼓励了。

参考文献:

[1]覃海兰.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7)

[2]马丽华.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8(5)

第二篇: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课题阶段总结

上传: 朱志明更新时间:2013-1-11 8:00:2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经过实验研究,构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和方法,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面对知识经济对教育的挑战,江主席指出:“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努力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中央号召教育迅速从传统的圈子里走出来,努力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造性人才需要。

造就民族的创新素质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主战场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是历史赋于我们的责任。

所以,我选定了“创新意识培养”研究课题,经过实验,在这一阶段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理论假设和构想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的理解是: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质疑问题、多向交流的过程中,通过提问,交流、争辩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创新意识。这样培养的学生具有敏锐的把握机会,敢于付诸于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具有积极地改变自己,积极地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具有积极发现问题,发现真理的心理取向,即创新意识。课堂教学应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由此产生的因变量为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在数学课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提问,相互争辩。

(1)使学生在不断提问,交流,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

(2)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3)使学生不断提高质疑的水平,不断加强思考深度,逐步达到有创见的质疑。

这样的课堂是和谐、民主、蓬勃的,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三、实验过程

1、学习教育理论,提高认识

研究组织确立以后,为了提高研究水平和研究方法,我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自修教程》中的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策略与方法。首先学习了“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它使我明确了培养创新精神是知识经济的需要;培养创新精神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精神是推动学生成才的需要。接着我学习了《关于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理论》。明确了什么是创造力。知道了创造力是每个人都有,只是水平不同罢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不是说现在就要求学生去搞发明创造。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基础知识,只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为他们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作准备。

创新意识的含意是什么?创新意识,自言其说,意识是一种意向,一种愿望。创新意识是指积极发现问题,发现真理的心理取向。“在科学的道路上,只有第一名,没有第二名,第二名就是最后一名”。因此,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边学习边对我选定的课题从各个方面进行讨论论证,即包括该课题研究的意义、基础、起点,也包括学校的重视程度和研究者的能力,并对研究过程、结果进行了设想。

2、设计研究方案

有了前面学习、讨论的基础,接下来就开始设计研究方案。

四、实验的作法体会

1、创设情境,启发诱思,激趣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创新意识培养”研究中,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探求出了多种多样的创设情境,启发诱思,激趣导入的新课的方法。例如: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低段常用游戏,故事导入,通过竞赛、小品、猜谜语、讲故事等,融教学于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愉教乐学,中段教师常用创设生活情境导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创设现实生活情境或模拟现实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创新意识培养。高段教师常常用设置悬念导入:教师提示矛盾冲突,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创新意识的培养”。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还可用声像传情导入:通过课件、幻灯、播放录音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思维启示,潜意默化培养创新意识。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我一方面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

3、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孩子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说的真不错,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就请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回答:对于一般性问题,就请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回答: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就请暂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回答。这样所回答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高一些,同学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4、运用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问题开始。教学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课堂提问应是师生互问,生生互问。例如:低段教师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当学生了解了元、角、分的一些知识后,提出“关于人民币知识还有很多,谁能把你了解到的人民币的其它知识告诉同学们呢?”问题一经提出,一个个小手举得高高的,一个学生说:“我知道壹佰元人民币对着阳光看,有条金属线,如果没有是假钱。”另一个接着说:“人民币印有几种不同的文字,是供少数民族看的。”„„学生了解的课本外知识可真不少,有的是教师和成年人都不曾知道的。如果不给学生创造这样一个表现的机会,岂不太可惜了。

学生经常在提问、交流、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发展。

五、研究效果

转变了教师的观念。

学生观:不仅仅是看学生听课认不认真,作业做得如何,更主要的是看学生的心理活动怎样;看学生是否喜欢数学课;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完全调动起来。

质量观:重视纵向评价,淡化横向评价。

教学观:转变师生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六、下一阶段的任务

总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依赖于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心理发展规律,把开发智力、发展智力和培养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引入到教与学的全过程。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师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富有创新精神的创造氛围,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索和创新的开放性和选择性的最大空间;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和发挥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为成为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所需要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其次,兴趣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是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创新、发展思维、激发主动学习的原动力。而学生的兴趣总是在他们的创造欲望得到充分满足时才能进入最佳状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

二、培养创新能力的措施——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精心谋划,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方向与教师不一致时,教师不要要求学生跟着教师走,而应服从于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充分尝试,并通过各种途径去思考、探索获得结论,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利于学生通晓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在活动中如果学生的行动和思维发生障碍时,教师应及时启发和引导,保证活动顺利开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活动的乐趣,体会问题的发生和形成过程。每次数学活动都围绕一个或几个主题展开,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认真观察,不断探索、思考,从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证实结论,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良好途径。归纳和类比思维是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经常利用归纳、类比思维来解决观察到的现象,无异于给学生的创新能力插上了翅膀。

三、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知识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经说过,他是“站在巨人的肩上”,这说明牛顿的伟大成就是在学习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要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让学生系统掌握数学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并知道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本条件,也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发展智力和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数学这门学科系统性很强,由很多概念和规律组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类比、抽象、概括、总结与归纳活动,把有关的知识纳入一定的知识体系中,把知识点连结成面,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学生在掌握了科学性和规律性的知识之后,智力就会得到相应发展,创新能力也会提高。

四、培养创新能力的素材——教材

仅从数学教学课本上看,其每一章、每一节甚至每一页上的内容都可以成为创新教育的素材,都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因为无论

从概念的引入、规律的发展、公式的推导,还是解题方法的设计与改进,无不包含着“创新”这一思维过程。因为对数学问题的“思想化、抽象化、形象化”的处理,充满着创新;各种规律的发现、公式的推导均是创新的结果;对数学例题、习题的分析与解答是学生最佳也是最主要的创新实践。因此用好用全教材,从教材中挖掘创新教育的素材,不仅是现实的也是可行的。只要我们从主观上重视起来,充分利用好我们手中的传统武器——课本,那么创新教育将不再是令人生畏、高不可攀的“珠穆朗玛”。

五、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战场——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师生交往的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并且尽可能的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的发现学生的的个性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善于发问、思考,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习惯,学生自己能看到、能做到的,鼓励学生自己去看、去做、去创新,长期坚持,学生良好的习惯就会形成,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发展。

六、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设疑

科学创新,贵在置疑,创新往往是从“置疑”开始。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往往只是一个数学技巧而已,而提出一个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新的问题,都要有

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鼓励学生善疑多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要精心设计各种形式的问题,创设各种问题情境,给学生造疑,使学生欲答不能,欲罢不能,促使学生存疑、质疑,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七、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探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材内容的挖掘上、组织教学的形式上、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下功夫,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境界,从而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的发现和探索,使学生的思维灵活、多变,从而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敞开大门。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的各种线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和性质时,我们可以利用猜想—实验—假设—检验—修正的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巧解妙算”等都有益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技能、方法去分析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分析教材,研究学生的学,设计出最佳的教学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第四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希望小学杨志伟

2011年10月20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摇篮,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教学,不断创新,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索,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创新的意识

陶行知提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小学生往往喜欢教师这个人而喜欢上他的课,因此教师应走下“师道尊严”的圣坛,放下架子,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愉快还给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用真诚的爱心与学生交朋友,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给予他们热情的鼓励和帮助,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的师生关系。多鼓励、表扬学生,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让学生真正地处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情感环境中,毫无顾忌地利用自己的天赋,发挥潜能,大胆想象,大胆质疑,大胆猜想,敢于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让每个学生在全部数学活动中,保持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乐观情绪,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创新的潜能,为创新提供保证。

二、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创新意境,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热情

只有入境,才能生情。这里的“情”是创造之情。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借助语言、录像、图片、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运用游戏、讨论、操作等方式来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激发学生创造兴趣,激活创造思维,展示创造才干。

例如: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设计了一个问题:下面各数能被3整除吗?42、86、75、186、10002500001题目一出示,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只有186能被3整除,这显然受到了前一章“能被数的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影响;还有的回答前几个数很顺利,到第五个数10002时哑口无声,只能埋头苦算,此事教室里很安静,与刚才热闹的课堂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趁势说:“这样算太慢了,你们随便说个数,说多大都可以,老师马上就能知道它能否被3整除。”于是一个想难倒老师的念头产生了,许多学生高举小手,其中一个学生说“98900”,我马上做出判定,有的学生不相信,在练习本上验证,结果和我说的一样,紧接着我问:“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想!”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一下子进入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铺设了大道。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学生创造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学问,学问,要学必须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是开路先锋,问是深耕之犁。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学生能提问,这是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在探索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精于分析问题,巧于解决问题。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使学生敢想敢做,这样才能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

四、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引发创新意识

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来“听”科学。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随之展开思维活动,自然使全体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很容易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动手操作符合儿童由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思维发展规律。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正方体的认识时,可放手让学生利用准备好的正方体,通过动手操作自己发现正方体的特征。这种学生自己发现新知的方

法,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五、鼓励学生求新立异,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有求异,才会创新。有创新,人类才会进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例如简算:25×24,可以25×4×6,也可以25×8×3,还可以(25×4)×(24÷4)......学生是有创新潜能的,他们喜欢标新立异,喜欢当众说出不同的见解。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完全会说出多种思路,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就会更强烈。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六、加强小组合作,增进交流,提高创新意识

合作交流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通过沟通信息能够开阔学生的思路,还可以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和协作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我先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然后提出挑战性的问题:“长方体的表面积由几个面组成,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各个面之间有什么联系?”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接着小组动手剪、拼课前准备的学具。学

生自主探索规律,小组内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并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规律。整个教学过程向学生提供了观察、猜想、实验、操作、交流等活动的机会。还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创新的精神。总之,学生的创新活动是在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进行的,在教师的期待、激励中学生才能大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在小伙伴的合作交流中,学会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的亲和、互助的环境中培养了学生创新的勇气,乐于创新的热情,敢于创新的精神,才能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从而使学生获得有效持续的发展。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茅塔小学饶楚华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归根结底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时代的要求,促使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些体会。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激发创新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让学生机械模仿转变为引导学生探索与创新,要让创新真正走进课堂。首先,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微笑带进课堂,通过教师的言语、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感到老师是可亲可爱的。其次,教师要热爱学生,坚持教学民主,在课内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与老师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前提下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同时,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独创精神,对学生的新发现,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也要及时给予肯定,要允许学生学生说错、做错,允许学生随时改变自己的说法和做法,鼓励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只有在这样的宽松环境中,才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二、重视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创新精神。

学生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他们创新精神的表现。

例如在教学应用题:“有 25 块棱长是 0.6 米的正方体大理石,每立方米大理石重 2.5 吨,如果用载重 4.5 吨的汽车一次运往工地,运走这些大理石至少需要多少辆汽车?”同学们的解答是: 2.5 ×(0.6 × 0.6 × 0.6)× 25 ÷4.5=3(辆),我也认同了这种解法,正要讲下一题时 , 有个学生提出疑问 : 如果 25 块大理石用 3辆汽车一次运完,由于 25 ÷ 3 的商不是整数,又不能超过汽车的载重量,那么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只能把一块或一部分大理石锯开来,分装在这 3 辆汽车上,而这在实际运输中是不太可能的。所以至少用 3 辆汽车来运是不对的。听了他这种讲法,我感到很惊喜,想不到这位学生能以事实说话,不迷信老师,不迷信题目,不盲目吸收,能独立思考,而且讲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这正是创新精神的表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质疑,并积极地与他们一起探索,去发现更广阔的新天地。

三、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开发创新潜能。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时,教师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别人没想到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

例如应用题“服装厂要做 1200 套服装,计划 30 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的套数是原计划的 1.5 倍,实际完成任务用了多少天?”同学们的列式是 1200 ÷(1200 ÷30 × 1.5)=20(天),我肯定了这种解法的同时,又问:动动脑,还有别的解法吗?通过鼓励求异,学生能积极动脑,认真思考,也有的分小组展开热烈的讨论。过了一会,有位学生举手回答了另一种解法:因为生产的总套数不变,实际的工作效率是原计划的 1.5 倍,那么,反过来计划时间是实际时间的 1.5 倍,列式是 30 ÷ 1.5=20(天)。太妙了,多么富有创造性的思考呀!我就对这位同学进行了特别的表扬和鼓励,并给他记了一次创新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开发了创新的潜能。

四、设计开放性题目,培养创新能力。

开放性题目通常不具有定向的解题方法,答案往往不固定或者条件不完备,能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有利于思维的开拓和深化。同时,开放性题目由于各个要素的开放性,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索与创新。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小虎家养了 18 只母鸡,五月份下了 450 个蛋,比四月份多下了 36 个。”让学生自己选择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列式计算。学生经过充分思考能提出以下问题:(1)四月份下了多少个蛋? 450-36=414(个);(2)两个月共下了多少个蛋?

450-36+450=864(个);(3)五月份比四月份平均每只多下几个蛋? 36 ÷18=2(个);(4)五月份平均每只下几个蛋? 450 ÷ 18=25(个);(5)四月份平均每只下几个蛋?(450-36)÷ 18=23(个);(6)

四、五月份平均每只下几个蛋?(450+450-36)÷ 18=48(个)。如此训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得到了深化和提高,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并且达到了发散学生思维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又如:“新华书店,学校,体育馆在同一条街上,新华书店离学校有 300 米,体育馆离学校有 500 米,新华书店和体育馆相距多少米?”由于三者所处位置不同,解法也完全不同。一种理解:学校在中间,列式是 300+500=800(米),另一种理解:新华书店在中间,列式是 500-300=200(米)。像这类题目,突破了常规思考方法,学生根据现实生活,以自己的理解去解题,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想象、创造的空间,有利于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把握知识传授与创造能力培养的结合点,通过适时适度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将来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打好扎实的基础。

下载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山东省利津县利津镇第二中学:刘新书“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创新能力是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培养 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利用新课程标准为教师和学生创造宽松......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当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创设情境,挖掘学生的......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定稿)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创新,从而为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注入新的活力。要培养出创新型学生就要从小抓起,而小学数学对学生创新思维......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科组黄小斌)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三点明确指出:倡......

    培养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

    培养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造性、创造能力的基础。提问是创造性思维的诱因和动力。早在30年代,陶行知先生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版)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2-5-6) 摘要: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之际,对学生进行......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想要在物理教学中融入创新,首先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做出转变,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