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有效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课题中期评估发言稿
《小学生**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课题中期评估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某某小学的某某,今天由我代表我校《小学生**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组作中期评估小结发言,恳请专家指导。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一点研究,但也还存在一些困惑与不足。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汇报小结。一、一年多时间的研究概况
我们自确定了课题研究主题后,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大家都能够积极参与研究、理论学习、课堂实践、总结提高。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具有创新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法,阅读能力的培养更关系到学生语文多种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升。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也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为此,课题组对研究项目进行各方面研讨,明确研究方向,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形成研究成果。我们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为主,进行了课堂实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爱上阅读,会阅读,并从阅读中收获知识与快乐。二、一年多时间以来的研究成果
一年来,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通力合作,进行探索与实践,定期开展课题研究交流活动,及时进行总结,形成文字等,令课题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可喜的成绩。
(一)初步确定了小学各学段阅读指导目标
在课题实施初期,我们就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并将《课标》中有关阅读的总体目标进行了分解细化,形成了各年段指导目标。
第一学段(一----二年级)
指导教师从阅读材料的推荐、阅读时间的安排、阅读方式的指导三个具体层面,对学生进行正确引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学段(三----四年级)
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为方向,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1)运用迁移规律,由课内指导课外,把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2)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阅读;
(3)指导精读、略读、快速阅读相结合,提高课外阅读效率;(4)强化自主阅读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三学段(五----六年级)
以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情感的体验、丰富的积累、趣味的熏陶、个性的发展为培养目标,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如何引领学生独立阅读,形成较强阅读能力;(2)如何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个性化阅读需求;(3)如何进行主题性阅读,并书写阅读感受;
(4)如何珍视学生读书体验,通过实施多元化的阅读评价,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初步探索了基于教材的导读教学流程及有效指导策略 我们课题组立足于编者意图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教材中的这类课文进行了教学实践和研究,初步构建了:“单篇→多篇→整本书”的教学流程,具体为以主题方式进行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如:爱国主义主题、热爱生活、人物相关主题。
(三)初步构建了三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课型 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进行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的研究,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初步构建了三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型的一般模式。
1、书目推荐课:此课程一般安排在每学期阅读课的第一课时,主要向学生推荐本学期的必读书目,让学生了解学期阅读计划。其教学流程为:激趣导入,创设阅读情境——介绍书籍,了解书目作者——走进故事,分享精彩内容——唤起期待,提出阅读要求。
2、阅读欣赏课: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或是品读整本书,或是品读精彩章节,或是品析写作手法等。其教学基本流程为: 整体感知——选择内容——品读分享——总结提炼——拓展迁移。
3、阅读方法指导课:结合各年段的阅读目标,阅读方法指导课的教学各有侧重,其基本流程为:提出教学目标——介绍阅读方法——选用范文引路——当堂练习巩固。
除了以上课型,目前还有“读书交流课”“ 读写结合课”“班级读书会”等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
(四)探求了小学各学段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途径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研究,我们认为小学各学段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有以下途径:
1、提供丰富书源。如:开展班级图书漂流活动、建立班级图书角、建立家庭书架等。
2、落实阅读时间。
(1)校园内把学生的阅读时间化整为零,充分利用早到校时间、课前几分钟、作业完成之后的时间进行阅读。
(2)家庭里倡导每天20-30分钟的亲子共读。(3)开展假期阅读活动。
3、营造阅读氛围。想让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还要善于在班级和家庭营造阅读的氛围。
4、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家校联手指导,课题组成员运用美篇向家长推荐阅读书目与方法。
(五)初步形成了阅读的多元星级评价方式 为了让孩子们的阅读活动更加行之有效,我们课题组通过一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阅读的多元星级评价方式。
1、自我评价与成长,用打卡的方式完成阅读任务。
2、家长监督与评价,利用家长微信群家长在群里推介学生读书激励。
3、同伴互助与评价,在班级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展示。
4、教师引领与评价,进行读书心得评比与在《小溪流》《鼎城教育》《科教新报》上推荐。
三、存在的困惑与不足 我们的课题研究至今,还存在如下困惑与不足:
1、在阅读教学流程中,“拓展延伸”环节实践还不够。在阅读交流指导策略研究方面,教给孩子的阅读策略有所欠缺。
2、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的基本模式还没全部完成。
3、对于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到底包括哪些读书方法,如何指导还不够明确。
4、虽然制定了各项评价指标,但评价标准的合理性、可操作性以及实效性如何,还需跟进研究。
四、后段的设想
我们后段将开展以下大型研究活动:
1、以教材为蓝本,加强阅读方法指导的力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并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并进一步细化落实。
2、着眼于课堂,继续深入研究实施课型,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同行点评—专家引领—反思提炼”等步骤,构建“读书交流课、读写结合课、班级读书会”三种课型的基本模式。
3、优化评价方式,关注课题实施过程中,评价的合理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使得评价最终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性阅读。
我们这个课题拟定于2020年3月结题。
最后,我想说,我们某某小学是非常重视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的,会尽最大可能支持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保障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展开。从人、财、物上加大投入,注重过程性管理,做好资料的收集、分析与整理,搞好成果的总结与推广工作等,真正做到位。我们相信在各位专家悉心的指导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把我们这个课题做好!
感谢各位专家对我们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谢谢大家!
第二篇: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重庆市渝北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课题“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策略研究”
中期报告
一、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关于本课题我们历经了第一准备阶段的磕磕绊绊、第二实施阶段的摸索探究。本学期,到了课题研究第三阶段了,也就是到了进一步深化、完善实践的操作阶段。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
(一)强化理论学习
1.在开展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中,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学习名家先进的教育理念,探讨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
2.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标准中关于学习习惯养成的具体目标。3.阅读教育类专辑,撰写论文,并已形成成果集。
4.在学校的安排下,配合大队部,各班积极传阅文明礼仪手册,开展学文明礼仪,习文明礼仪活动。
5.各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学校自主创编的《小学生一日常规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礼仪规范》、《小学生守则》,各班制定积极制定以培养学生养成文明礼仪好习惯的队会方案,召开主题班队会,效果良好。
(二)行之有效的实践研究活动
1.本课题确立以后,课题组分别对低、中、高年级学生进行了行为习惯问卷调查,分析成因,找出问题所在,对症下药,与大队部联手,制定相应的活动措施。
2.活动育人是教育的规律,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积极利用学生群体中的优质资源,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监督管理作用,每班每月评选“文明之星”、“劳动之星”、“学习之星”等评选活动。每期进行“环保宣传”、“爱绿护绿”、“文明从我做起”、“大家学礼仪”等活动,激励导行,也为学生提供获得品尝成功的机会,促进文明礼仪行为养成。
3.尝试个案跟踪研究,让学生在矫正中转变不良行为。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学校里部分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养成的一时难以改变,不良习惯根深蒂固,一时难以改变。实践中,我们关注这部分孩子,积极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规律对他们进行矫正研究,几位课题组的老师选出五位学生进行自主发展困难学生帮扶活动跟踪研究,从选择具有共性的个案、建立档案、原因分析、采取相应地措施,观察记录,引导学生在矫正中转变不良行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4.优化家长资源,让学生在家校合力中养成良好文明礼仪习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习惯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习惯如何,以及家长对学校活动认可与支持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学校、班级、家长的密切联系中,成了家长委员会,本着沟通、理解与支持,是实践中的又一尝试。
5.每学期确定一个月为“文明礼仪活动月”,活动月中我们开展了“请使用文明语言”、“弯弯腰,捡起一片纸”、“上下楼梯靠右行”等活动,目的是在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寻求方法,将教育规范细化、深化。
6.教师言行育人,教师要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教师身份,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为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做好榜样。课堂育人,发挥个人学科的育人功能,知识传授与德育结合。发挥主题班队会的育人功能。阵地育人,利用学校黑板报、特色园地、升旗仪式、雨露广播、红领巾监督岗,校外德育基地,校报校刊、图书室、心理咨询室、知心信箱等。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方面的教育引导,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不良文明习惯,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
(三)家校和谐协作,齐心开展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
学校是教育主要的实施机构,但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合一体,紧密配合,才能形成教育工作的合力,实践证明,学校德育工作由单一化向社会化转变,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一条极其有效的途径。我校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大力加强宣传工作,把行为规范的内容和要求,通过家长学校或家长会、致家长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请家长竭力配合、耐心指导、正确评价学生行为。家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在校外受到的不良影响就会大大减少,校内教育就更加有效了。
二、阶段性成果
通过小学生礼仪行为教育与学习生活有机结合,深化学生对文明礼仪认知。达到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文明礼仪观念,老师在上好每一节文明礼仪课的同时以身作则,让礼仪深入学生的心中,让同学们从心中认同文明礼仪教育。首先,结合学校“学礼仪,做文明小学生”的活动,有计划地完成“礼仪行为教育”专题班会。其次,为各班树立“礼仪标兵”,通过树立榜样来推动小学生礼仪行为教育不断深入。再次,开设了学校礼仪教育指导站,对小学生礼仪行为进行指导。同时,再结合各班实际,制定相关的文明礼仪规范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学生行为。最后,以学校为中心,通过向家庭、社会的延伸,细化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礼仪内容,实现学校德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实践与研究,我校《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策略研究》课题开展顺利,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其中礼仪行为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当然在课题研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现就具体问题归纳如下:
(一)实施过程中对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以实践活动为主,加之专业理论水平的原因,只是浅尝辄止,未能对课题所依附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所以下阶段会作为重点进行研究探索。
(二)开展单项活动和课题阶段性的工作总结不到位
单项活动开展后,多数时候无法及时有效的总结经验,或者无法将开展的各个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导致阶段性工作开展无法顺利进行。影响了研究进度。
(三)一些主客观因素导致研究存在局限性
由于时间,场地、人员、家庭等主客观原因,导致活动往往只能利用个别班级,并且在学生在校期间开展,从而影响了活动的实效性,有部分家长不理解、不支持,学校研究经费短缺等原因,从而导致活动的研究成果具有局限性。
(四)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加大了礼仪行为教育难度
现在社会不良风气对小学生的影响非常严重,从活动中感受非常明显。下课时上厕所拥挤打闹;每到放学时就能看见互相拥挤推搡,大声叫喊、嬉笑打骂的学生们;一些学生在放学路上破坏公共设施、损坏花草树木、随便丢弃垃圾;校园外学生望见老师远远的就跑开;极度缺乏公德心和礼仪常识。
四、解决的思路
1.对上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修正方案。可进行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的建立,解决家庭教育跟不上的问题。“自主化班级管理”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主体,他们是班级的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通过研究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在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中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知行的统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明确存在的问题,梳理课题研究的经验
3.继续深化完善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汇总工作。
五、经费保障
为切实保障课题研究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学校大力支持课题研究所需费用,保证开题论证、过程研究、结题鉴定的各项费用及时到位,保证外出学习、购置书刊、资料采集、会议研讨、论文结集等各项经费如期支付。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经费,旨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习惯养成教育的德育特色。主要支出:组织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市区级培训;组织学生开展养成教育系列活动等;编撰印刷了《回兴小学文明礼仪校本课程》。
第三篇: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
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
作者
新余市渝水区第三小学
黄雪琴
邮编
338025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次成败在考试,一生成败在读书。”这些名言都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知识需要积累,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一个语文素养高的人,必定是一个爱读书、会读书、读过一定数量的书,并且从书中获益良多的人。所以,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效果显著:
一、为学生推荐优秀课外阅读内容。
只有教育学生读好书,才能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美的感染和陶冶,才能认识真、善、美,才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教师要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书,可以读,哪些是坏书,不可以读,为什么,并不断提高他们鉴别什么是真正的美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1、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推荐引读。一般地说,小学生最喜欢读内容是紧张离奇,曲折有趣的童话、寓言、故事、小说等图文并茂,篇幅短小的作品。从年龄上说,低年级学生较喜欢读配有插图的童话、故事,高年级学生则较喜欢读历史题材的传记、小说等,从性别上说,女生喜欢读童话、民间故事为多,男生喜欢读科幻小说、历史故事、人物传记。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从满足其喜读欲入手,向学生推荐引读。
2、结合课文学习推荐选读。由课文的内容学习去引导学生选读与课文内容学习相关的书籍,不仅可以巩固课堂学习内容,而且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老师可根据节选的课文或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向学生推荐读物。如我在教学完老舍的《草原》之后,给学生推荐一些描写自然风光、雅俗共赏的文章,让学生阅读。
3、我在教室里成立“好书推荐”专栏,向学生推荐好书。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有效方法。阅读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千篇一律的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教师应根据文本的特点,给学生传授最为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以提高阅读效果。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的阅读四字诀是:一“想”、二“画”、三“写”、四“读”。
1、想,即想象。无论读什么样的文章,甚至是一个小故事、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读后闭上眼睛想一想,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画,即勾画和绘画。就是边读边按要求画出有关内容,或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加深理解,根据阅读内容,描绘出表述的物象。如学习古诗只要借助绘画,效果更佳。
3、写,即仿写和摘记。就是照某个精彩片断或句子仿写一下,以加深理解;边读边记文中的佳词佳句,不断积累素材。
4、读,即精读。好文不厌百回读,在读这类文章时要熟读精思,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和作者同悲同喜同爱同恨,读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它是学生主动积极地从事阅读活动的心理动力。学生学习阅读兴趣浓厚,阅读积极性就高,精力就投入,思维就活跃,阅读效果也就越来越好。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胜好奇,喜欢表演,乐于表现自己。因此,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时要针对学生实际因势利导,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1、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读。充分利用教材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搭建一个和谐且有意义的朗读平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角色,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教师如果能够带领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并与学生一起朗读、表演,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2、角色扮演,使学生爱读。喜欢表演是学生的天性,针对这一特点,在创设情境、感情朗读的基础上相机诱导,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表演的乐趣,学生会越来越爱读。我在教学《将相和 》一文时,通过情景剧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学生在融入文本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表演才华表现得淋漓尽致,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3、激发欲望,使学生多读。小孩大都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老师可利用这一点来诱导学生阅读。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完一个生动有趣故事后,特意告诉他们,这故事是从《安徒生童话》里看到的,激发学生课后去找这本书来读。下次故事会,读了这本书的孩子就成了主讲者,主动讲述自己学到的故事,这样为学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欲望。
四、巩固和扩大阅读效果。一方面结合教学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持久。我的做法有:
1、办班级图书角。让学生走近图书,让图书靠近学生。我号召学生和自己一起把自己家里的好书捐献到班级图书角。规模不大的图书角可以为同学们提供了良好的课外阅读园地,创设课外阅读环境。成立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制定严格的借阅制度。
2、建立读书兴趣小组。组织一部分平时在课外阅读中表现较突出,取得效果较好的学生,建立读书兴趣小组,通过兴趣小组的活动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和动用知识的能力,再让这部分学生到自己的班级中带动其他同学,使班级的整体阅读水平有所提高。
3、创办班级“百草园”读书交流展示角,学生可以自由地把自己的读后感、引用经典名句的习作粘贴到上面进行交流。
4、开展阅读手抄报制作比赛。把个人的读书心得反映在自办的报纸上,从版面设计到稿件组织都亲力亲为。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把学生的阅读、写作、画画、书写各种能力融于一体,在自我参与中受教育,使学生整体素质、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例如以“小小书生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竞赛活动,增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总之,促进学生“阅读”的教学途径还很多,教师要根据教材及学生特点去摸索、探究,让阅读感悟叩开语文学习之门,使学生在阅读中享受乐趣,习得知识,陶冶情操,获得发展,更多地体会语文的魅力!
第四篇:《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中期评估
报告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执笔:王颖玲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语)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区语文阅读教学。正如杨再隋指出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段话讲的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研究的目标: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1、已制定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在校内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向全体教师发放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研究策略课题解读》。
2、充分利用网络教研资源优势。课题中心组利用得天独厚的教研网络,为参研人员提供学习资料,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题培训,要求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修养和课堂教学水平。
3、以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为依托,听课、评课、说课活动在校园内轰轰烈烈地展开着,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着有效教学方式、有效指导方式、有效学习方式。为了促进课题研究不断深入,课题中心组将定期组织各子课题组之间的交流活动,坚持开展教师听、评、献课活动,坚持抓好课前精心设计,课堂务求质量,课后深入反思几大环节。
4、课题组根据研究目标与方案,各项研究任务正在启动和准备过程中。
(1)通过E-mail向教师征集教研活动内容
一线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教研的内容应当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教研活动针对各类课型(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上好研究课、展示课。
(2)建立资源库,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我们将以“阅读有效性”公共教育博客、小学语文QQ群组等载体为交流平台,将语文教师们潜心研究、精心开发的课件,编制的试题,设计的教学,撰写的心得等放在网上,使老师们的成果能够彼此交换,使它的作用和使用范围被无限放大,从而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为教师们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较充足的时间保证和资源保障。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年来的课内课外互动的阅读教育实践活动,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素质的提高,推动了学校的各项工作,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语言交往能力明显提高,班级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也捷报频传。
教育教学是需要不断学习和感悟的专业,而阅读是保证教学之水常活的氧气。在班级里我们开展了读书小组活动,并以填写读书小组收获表格、抄写优美词句或就某一篇章写读后感等方式进行积累,在早读开展每日一读,在一些语文课前我也给他们进行段落朗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开学初,学校图书室进行自愿申办图书卡,班级学生踊跃参加,近半数的学生办理,远远超过规定名额。
课内外的阅读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表能力。在平时的语文课里我注重指导,以朗读PK、挑战高手等方式,激励学生的朗读热情。班级在年级朗读比赛中荣获第2名。
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提高教学质量,我也不断地给自己充电,给自己加压。积极撰写各类论文、教案和课后记,踊跃投稿,其中作品《把课堂还给学生》发表在《小学教学参考》。此外,我还抓住每一次的听课机会,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教师,与她们共同探讨教学中出现的疑问,并及时解决它。
课内外的阅读是相互影响的,特别对作文教学的影响尤为重要。我们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作文教学上,鼓励学生多看多想多写多练多改作文。
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控制学生,而是通过课文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始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语文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当学生学会了“渔”法后,我们便不再是教学“舞台”的领舞者。孩子们自发的学习态度,将引领他们在学习的空间自由翱翔。
语文教育一头联着课堂,一头联着生活。两头热,两头相联,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王颖玲:《把课堂还给学生》发表在《小学教学参考》2008.1 《我给同学画像》市教育学会论文二等奖
陈燕:小学语文美文诵读三等奖 2007年(教育局)
小学教师演讲比赛二等奖2008年(教育局)
小学教师演讲比赛特等奖2008年(金城镇政府)
五、后一阶段研究设想
三、下一步打算
1、积极筹备开题论证会,请教科室领导、专家指导工作,在众多的课题研究结合点中找准抓手,斧正目标。
2、加大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力度,使研究工作务实、有效、高效。
3、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广度、有深度、有效度、有力度。
4、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指导方法——阅读行为标准的确立与作用。
1、注意到一个前提: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着力于一个保障:让学生有“米”可炊。解决途径有三:一是班内利用学生拥有书籍建立图书馆;二是学校挤出资金购买;三是积极与校图书馆联系,开放校图书馆
3、明确四个要求:
(1)、讲清读的方式精读、略读、跳读、浏览读、美读、研究读等的选择性使用。(2)、学会划、圈、点。
(3)、不动笔墨不读书,要边读边思考。(4)、多摘录、多写体会。
4、尝试做到六个一:
(1)、用好一本好词、好句、好段摘录本和一本读书笔记本。
(2)带着一个主题去搜索读。(3)、读一本(篇)写一篇。(4)、每天必看至少一页书。
(5)、每天至少与人交流一次读书内容或感受。(6)、一本好书(好文)反复读。
第五篇:市回中“高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指导策略研究”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高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指导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汇报
商丘市回民中学 课题组
商丘市回民中学语文组的课题《高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指导策略研究》于2014年9月被立项为商丘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编号为:L142306102。半年年多来,在各位专家、领导、同事的指导帮助下,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开展顺利,已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概况
一、本课题研究内容
我们进行的是课例研究,我们的课例研究以高中语文新课标为指导,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我们课例研究的对象是课堂、学生、教师。
1、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激发诵读兴趣,研究诵读策略。(每年一次古诗文课本剧汇报演出,每学期一次经典古诗文诵读赛事活动。)
2、探索出古诗文的教学方法和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形成古诗文课堂诵读教学基本模式。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总目标:旨在通过“以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方式让学生获得传统文化的熏陶,让经典古诗文中华夏民族的智慧、胸怀、积极的人生理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学生的心里,让他们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具体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寻找易于提高学生兴趣和热情的诵读形式,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对古诗文的感受力,深化热爱祖国的情感。从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养料,成为古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吸取借鉴古诗文精华的同时,以期能净化灵魂,升华情感,培育人格。
2、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整合古诗文校本教材课程,探索出古诗文的教学方法并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既有能体现古诗文韵律美和涵蕴美的艺术性,又有能应对高考古诗文阅读迁移和解题能力的实用性。
3、集结一套以古诗文诵读为核心的校本教材,包括课本剧视频、优秀教案、朗诵会图片及其他文字资料。意义:
中国是诗的国度,上下五千年的古诗词文化泼墨了华夏辉煌的历史文明,荟萃了人们的生活与智慧,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盛衰荣辱。《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搞好古诗词教学,对于传承中华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有着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让学生有计划地阅读一定数量的名篇,通过自己的鉴赏探究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提高古代诗文语言的感受力,进而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本课题研究的定位:工作即研究,成果即成长。以问题为先导,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实干为保障。
四、本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采取分工合作方式开展研究。定期召开课例研究交流会。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剖析,及时解决。不定期在网上,展示研究过程,分享研究成果。
二、课题研究进展
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5-2014.9)
1、成立课题研究组,明确分工,申请立项。搜集整理关于经典古诗文诵读的讲座,明确经典诵读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
2、学习研究计划和相关材料,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各成员确定各自的研究侧重点。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4.10-2015.4)
1、课题开题,在理论学习、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确立了课题研究内容,明确了研究思路,在各位专家、领导、同事的指导帮助下,进一步完善了研究方案。
2、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3、举行课题研究展示课,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对课题全面实施研究。(1)、课题组定期给课题组成员印发培训资料,在备课组活动时间开展学习。
(2)、课题组不定期给课题组成员发放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供课题组成员自学。
(3)、课题组不定期请专家指导工作,培训课题组成员。本校课题专家张建礼、王新立、程黎、赵巧芝老师均指导过我们的课题组工作。
4、积极外出参加学习培训活动。
5、资料收集整理,建立档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5-2015.6)
任务:按既定的方案组织实施、开展各项研究活动,并分阶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不断完善实施方案,改进研究与实验工作。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整理资料,完成课题总结报告。
2、做好课题结题准备工作。
3、迎接专家验收课题结题。
三、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成果 本课题研究已有以下初步成效:
1.实验教师对课例研究的本质、研究模式、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有了更深的认识。
2.实验教师对高中语文古诗文诵读的驾驭能力有了提高。3.实验教师的古诗文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提高。
4.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教研意识,坦诚合作的课题研究团队。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实验教师的具体成果初步统计:
课例研究资料 30份,教学设计25 份,教学案例30份,教学反思 18份,课件52个,实践活动音频视频资料8份,论文22篇。
四、课题的后续研究
1、继续开展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内容,及时收集各种资料,为课题组结题工作做好准备。
2、组织课题组老师积极参加课题活动等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积极撰写课例研究报告和论文等,为最终形成的古诗文诵读校本教材,古诗文诵读研究论文集努力加油!
3、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通过典型古诗文诵读课例的研究,用心归纳“高中语文古诗文诵读的一般模式”,形成可推广和交流的经验和 成果,在学校逐步推广应用。
4、继续争取学校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及帮助,争取学校的经费支持,不断调动课题组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克服工作中的不足和困难。
商丘市回民中学
“高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组
2015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