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性学习文学采风教案1
综合性学习《文学采风》教案1 教学要求:
明确我国是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到处蕴藏着宝贵的文化遗产,到处流传着古老的传说,活跃着新的民间创作。不管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总会听到在群众中流传的民歌、民谣、传说、故事、谚语、歇后语等。通过文学采风,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民间吸取文学营养。教学内容:
一、有关知识:
民歌民谣:民间文学的一种。民间口头流传的诗歌或歌曲。在口头流传中不断经过集体加工。初期民歌创作往往与音乐密不可分,有的还与舞蹈、音乐三位一体。种类繁多,按内容和功能分类,大致有劳动歌、仪礼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和儿歌等。常用比兴、夸张、重叠、谐音、双关语等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作家和诗人创作的源泉之一,中国的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以及词、曲等体裁,也大都来源于民歌。民谣指民间歌谣,多指时事政治有关的。民歌和民谣的区别在于:可以唱的为歌,只说不唱的为谣。如陕北的“信天游”:《东方红》:说东方你就一个红,说太阳你就一个升。说中国出了一个毛泽东,他是人民大救星。青海的“花儿”:《花儿与少年》:春季里那么到了这,水仙花儿开,水仙花儿开,绣呀阁里的女儿呀,踩呀踩青来呀小呀哥哥,小呀哥哥,小呀哥哥呀搀我一把来。贵州民歌:《摘菜调•幺妹儿进菜园》:清哎早起来,轻轻儿把门开哎。幺妹儿走出来,幺妹儿去摘菜也。走哎进幺妹儿的菜园中塞,咿呀呀嚯塞,哎呀呀嚯塞。青的青的青菜,硬是逗人爱。青菜白菜韭菜菠菜,冬瓜南瓜黄瓜苦瓜,茄子豇豆莴笋海椒。哎呀七呀 哎呀八呀,咿„„也„„吃都吃不完!
传说:长期在民间流传而形成的,带有某种传奇色彩和幻想成分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自然相貌的故事。有的则纯属幻想虚构。人物和事件的传说,大都是颂扬、赞美的,反映人民的理想和愿望;自然景物的传说,则近于优美的叙事散文。例:《冬笋的来历》:冬笋是现在人们比较常见的一种菜肴,然而大家却不知道,以前的人们不知道有冬笋这种东西。传说从前有一个人叫孟忠,他是一个大孝子。有一年冬天特别冷,他母亲得了重病,躺在床上有好多天没吃东西了。一日,母亲对孟忠说,想吃笋子,这可难住了孟忠,大冬天的,天上还飘着雪花,上哪儿去弄笋子呢?孝顺的孟忠来到楠竹林里,看见一棵棵高大的竹子,一愁莫展,哪有什么笋子啊!没办法,孟忠急得抱住竹子哭了起来。孟忠的孝心感动了一位路过竹林的仙人,仙人于是告诉孟忠,要他扒开脚下的土,就会有笋子。孟忠听了仙人的话,就用手一点一点地扒土,手扒出了血,但为了母亲能吃到笋子,他一点都不觉得疼痛。果然,一会儿就扒到了笋子。孟忠高兴极了,急忙拿回家剥了壳煮好给他娘吃,他娘吃了笋子后,病就慢慢的好了起来。由此,人们就知道了冬天地下也有笋子,并且因为是在冬天发现的,所以一直到现在都还叫做冬笋。
故事: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经过很多人不断地修改加工而形成的文学样式。其特点是:故事性强,情节生动;口语化,朴素明快;想像奇特丰富;常用夸张、比喻,艺术感染力强。内容来自民间,反映的多是民间生活。有的还带有神话或幻想情节,充满神奇色彩。如我国有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教材上的《黔之驴》、《杞人忧天》、《杨布打狗》、岳飞的故事、包拯的故事等。
谚语:在群众中间广泛流传的固定语句,大多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经验,用通俗简单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如:“人多力齐推山倒,众人拾柴火焰高”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谦虚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歇后语:是有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象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象“谜底”,是真意所在。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部分常常不说出来,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歇后语。如:“大海里捞针——无出寻”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失去权力)”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八月十五的月亮——年年圆”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吃冰棍拉冰棍——没(化)话” “ 吃了二十五只老鼠——百爪挠心”
二、准备工作
(一)分组:将全班同学按民歌民谣、传说、故事、谚语、歇后语五项内容分成五个小组,分别进行一项内容。
(二)制定实施计划:内容:民歌民谣或传说或故事或谚语或歇后语。对象:当地年岁较大、阅历较丰富的人,或自己熟悉的人。时间:寒假或暑假。方法:提问式。
(三)需要物品:笔记本、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
三、试题样式
探究文学采风,回答问题:
(一)现代许多杰出的作品是在什么基础上创作出来的?
(二)每一个省的群众都流传着自己的民歌民谣,并形成自己的特色,请写出四个省具有代表本省特色的民歌民谣体裁。
1.2.3.4.(三)从已学过的课文中用“故事”的形式把它写出来。
(四)你知道多少谚语和歇后语?每类请写出四条。1.谚语:① ② ③ ④ 2.歇后语: ① ② ③ ④ 中考连接:
[05湖北省黄冈市]综合性学习与探究(10分)
亲爱的同学,你在《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中,一定会被家乡的山山水水、民俗风情所陶醉,也一定会有许多惊喜的新发现吧!下面就请带我们走进你的家乡——武穴。
1.走进家乡名胜古迹:假如在这次活动中你被选为“走进家乡名胜古迹”活动小组的组长,要带领全组同学编一本反映家乡风光的读本,你计划怎样完成这个任务?请写出你们小组的主要活动过程,并给这个读本拟一个新颖、恰当的书名。(4分)读本书名:《 》
活动过程:⑴
⑵
⑶
2.介绍家乡特产:在活动中,你一定品尝了不少家乡特产,那么,请你介绍一种自己最喜爱的家乡特产,并给它拟一条广告词,让它走出武穴,名扬天下。(3分)特产名称:
广告词: 3.探寻家乡节日风俗:假如你是“探寻家乡节日风俗”活动小组的成员,在展示课上,以家乡端午节为例,展示你组探寻的收获。(3分)有关端午节的习俗: 有关端午节的故事:(答案:
(一)是文学家、艺术家到民间去搜集文学艺术的创作素材创作出来的。
(二)1.陕北的“信天游”2.青海的“花儿”3.安徽的“花鼓”4.贵州的“摘菜调”
(三)《杨布打狗》:杨布穿着白衣服出门,穿着黑衣服回家。他的狗只看衣服,不看人,因对杨布“迎而吠”。正如杨朱说的,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人,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结果往往出错。
(四)1.①“人多力齐推山倒,众人拾柴火焰高” 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③ “谦虚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④“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2.①“大海里捞针——无出寻” ②“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③ “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失去权力)” ④“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中考连接:1.如《风景这边独好》⑴收集名胜古迹的相关信息;⑵实地采访,拍摄名胜古迹的相关照片;⑶整合信息,编写读本。(4分,每小点1分,意近即可)2.山药(酥糖、豆泡等)参考示例:山药,山药,美味佳肴,人人需要!(3分,名称1分,广告词2分,能突出产品特点,言简意明,富有创意即可)3.家家门窗插艾叶、菖蒲以示辟邪。赛龙舟,吃粽子,乡亲们一般都会吃新麦发粑,小儿胸挂五彩线袋装的红蛋。(2分,体现家乡端午节特点即可)屈原投江、白蛇娘娘喝雄黄酒显原形。(1分,故事与端午相关,表述正确即可))
第二篇:语文版七下综合性学习文学采风
综合性学习:文学采风
①飞机上作报告——空话连篇。②春雨贵如油,点滴无白流。③老鼠进书房——咬文嚼
一、在《文学采风》的综合性学习中,同学们收集到下面一些材料,请你按要求答题。
字。④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⑤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描述贵州雨多、山多)。⑥茅台酒的出名有一段神奇的故事。1915年,茅台酒厂家把茅台酒送往巴拿马世界博览会去参展,博览会的美国赞助商见到茅台酒黄色的土罐罐,觉得太难看而拒绝接受,中国代表一气之下将一瓶茅台酒摔碎在地上,顿时散发出芳香、令人飘飘欲仙的酒味,并充满了大厅,各国代表为之倾到。结果茅台酒获得了博览会金牌。
1. 请写一条你收集到的材料,并注明类别。
①材料: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②类别: 谚语
2.把上面的资料进行分类。(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序号)(2分)
(1)谚语类2/4(2)歇后语类:1/3(3)民谣类: 5(4)故事类: 6
3.从谚语、歇后语、民谣、故事中任选一类说出其特点,并举一例作简要分析。(3分)
答:特点:生动、形象。如“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寥寥二句,既说出了贵州地区冬季雨天多晴天少的天气特色,又反映出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的地形状况。
二、综合性学习与探究
亲爱的同学,你在《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中,一定会被家乡的山山水水、民俗风情所陶醉,也一定会有许多惊喜的新发现吧!下面就请带我们走进你的家乡——晋江。
1.走进家乡名胜古迹:假如在这次活动中你被选为“走进家乡名胜古迹”活动小组的组长,要带领全组同学编一本反映家乡风光的读本,你计划怎样完成这个任务?请写出你们小组的主要活动过程,并给这个读本拟一个新颖、恰当的书名。(4分)读本书名: 《风景这边独好 》
活动过程: ⑴收集名胜古迹的相关信息;⑵实地采访,拍摄名胜古迹的相关照片;⑶整合信息,编写读本。
2.介绍家乡特产:在活动中,你一定品尝了不少家乡特产,那么,请你介绍一种自己最喜爱的家乡特产,并给它拟一条广告词,让它名扬天下。(3分)
特产名称:
广告词:(答案略)
三、综合探究。(6分)
探究文学采风,回答问题。
⑴我国古代有采风的制度和传统,有专门的官员负责到民间搜集民歌,了解民俗风情,请说出两部与此相关的我国古代文学作品。(2分)
①
《诗经》
② 《汉乐府》或 《乐府诗集》
⑵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到处蕴藏着宝贵的文化遗产,到处流传着古老的传说,请概括写出你所了解的一个传说或民间故事。(4分)
如四大民间传说或一些神话故事,要求要写出故事的名称、人物和故事的梗概。举例:女娲补天:因共工怒触不周山,天出现了一个窟窿,地出现了裂缝,大火和洪水肆虐,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女娲目睹这一切,用了各种方法,经过一番辛劳整治,终于补好了天,并战胜了许多的灾害,让人民过上了安乐的生活。
(3)你知道多少谚语和歇后语?每类请写出四条。
1.谚语:① “人多力齐推山倒,众人拾柴火焰高 ② “谦虚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四、学习探究。(7分)
泉州电视台闽南语频道(四套)正在热播“炮泉州俗语”节目,闲间三客围绕一个主题择取数个俗语进行讲解,插科打诨,趣味横生,令人大饱眼福和耳福。俗语有直白的,有含蕴的。现在,让我们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探究一下。
⑴俗语顾名思义就是通俗或粗俗的惯用语,如形容讲普通话掺杂方言的俗语是“鸡母屎半黑白”,也有文雅的,如“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劝告人们学艺要不断练习。请根据语境写出适当的俗语。3分
①:胡屠户道:“不要失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痴心妄想)来!”
吴敬梓《范进中举》
②齐仰之:那„„半夜三更来找我有何贵干?
陈毅:无事不登三宝殿
(没有重要的事不敢来麻烦)嘛。
沙叶新《陈毅市长》
③: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人的一份儿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
”(做事要早计划早安排),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朱自清《春》
⑵探究下列两个俗语的含义及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4分 ①纸包不住火。比喻,坏事总要暴露的。
②小孩偷拿针,大汉偷扛杉杉。
对比,小时候不学好,长大必将做坏事,甚至犯罪。
五、民俗节日探究。(7分)
民俗节日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同学们伴随着这些节日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而对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那么,让我们一起去熟悉它,探究它,从而增进了解,获得知识。
⑴了解民俗节日。(2分)
请用线段将下列相关内容连接起来。
民俗节日
民俗活动
饮食文化 春节
赏月
包粽子 清明
踏青
吃润饼 端午
舞狮
尝月饼 中秋
赛龙舟
吃团圆饭 ⑵品评民俗节日。(3分)
请结合⑴⑶题提示的内容,说说我国民俗节日的特色。
特色: ①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②民俗活动与民俗饮食相结合。③民俗活动形式丰富多彩。④文化色彩浓厚。
⑶探究诗句内涵。(2分)
下列诗句所表现的共同的文化内涵有哪些? ③“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2.歇后语: 飞机上作报告——空话连篇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③汨罗沉没一流恨,湘楚常怀千古羞。
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答:
①诗句内容与民俗节日相关。②描述民俗节日活动、节日气氛。③表现不同节日的不同特色。(答出两点即可)
第三篇:《文学采风》说课稿1
《文学采风》说课稿1 《文学采风》综合实践活动课说课课例设计
一、教学理念我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力求与时俱进,力求站在时代课改的前沿,切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以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实践活动为主阵地,力求做到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质疑”、“探究”的创新精神。
二、说教材
1、说课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采风》。
2、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①从整个初中语文教材来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比七年级《语文》上册要求更高,基本与单元课文有勾连,要求充分利用文本资源。综合实践学习《文学采风》是体现利用文本资源的有效途径。②从教材的本身来看,第三单元选取风格各异的四篇童话,其情节曲折跌宕,形象生动,童趣十足,主题健康积极,引导这生把握童话中蕴涵的人文思想,达到熏陶,纯洁心灵、陶冶情操的目的。《文学采风》安排在第三单元其目的力求传承人文思想。充分认识到我国是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到处蕴藏着宝贵的文化遗产,到处流传着古老的传统。其中闪耀着人文思想的光芒。通过“文学采风”启迪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创造美,从生活、民间去吸取文学营养,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思想的洗礼。
③从写作的角度来看待“文学采风”,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炊”。针对学生写作文无活可说这一现象。通过“文学采风”活动使学生初步明白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文学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采风是积累写作素材,积累生活的一项重要手段。
三、说教法语文教师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构建开放有活力的课堂必须让学生把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此次“文学采风”活动,要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合作能力,发展探究精神。从知识到能力,过程和方法、态度和价值观三个难度进行教法设计。做到“扶”“放”有序。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小组合作为方法,以探究问题为核心,实现学生创新意识全面发展。和实现语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
四、说学法叶圣陶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教学生学”。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探究。紧扣“文学采风”发扬学生自主和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但教师必须制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标准,其标准如下:①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②在活动中能否发现问题和整理资料。③在活动中能否积极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④学习成果归总、汇报。这样,学生就会有的放矢置身于综合性学习之中,根据评价标准实现自主探究学习。
五、教学目标的确定本单元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文学采风》其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了解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吸取民间文学的营养;二是引导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丰富写作素材。综上所述,我特从知识的衍生,能力的培养,发展品德教育等方面,确定活动目标:①了解我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②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③通过采风锻炼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能力,从民间吸取文学营养。④赏析民间文学。⑤培养学生对中华民间传统文学的感情和关注,为民间文学的明天开一剂药方。
六、活动的重难点的把握难点:此次活动力求体现语文课改精神,力求出现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组织能力,体现合作、探究、质疑的自主学习。重点:初步了解民间文学中的民歌、民谣、传说故事、谚语、歇后语等概念的含义。用生动语言描述民间故事。
七、活动方案设计根据单元教学重难点和活动教学目标要求。特制定活动方案如下:①采风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就内容、对象、时间、方法等制定出详细的实施计划。利用双休日,采访年岁较大、阅历丰富的人。②搜集的范围尽可能宽一些,民歌、民谣、传说、故事及谚语、歇后语等都在搜集之列。③对搜集来的资料要进行鉴别,和加工整理最好把其中的民间,民谣等编辑成册。④各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合作,开展民间文学知识竞赛,“文学采风”故事大赛。
八、活动程序安排过程整个活动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充分准备、周密安排
1、确定研究时间:XX年4月——5月(一个月的时间)
2、人员组合,分工:根据学生自愿报名和学生之间的推荐分成若干小组。确定小组长,每组5个人。并进行明确分工。
3、争取学校和家长的支持。
4、器材准备:笔、笔记本、照像机、摄象机、录音机等。
5、教师做好充分安排。内容指导:初步了解民间文学的概念,收集民间文学知识,鉴析民间学;要求学生明确文学采风什么,向谁采,怎么采。方法指导:怎样对材料鉴别、筛选和整理,要去精取精、去伪求真。组织安排小组合作。第二阶段——积极投入,展开文学采风①举行民间文学知识竞赛,举行了民间文学阅读欣赏会,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民间文学,为文学采风作好知识储备。②编制“采风”记录表姓名班级小组时间采风内容:采风内容感慨与设想
③小组开展活动,主要采集民歌、民谣、传统故事、谚语、歇后语等内容。小组开展活动可形式多样,但必须目标明确,内容单一,不求全。凸现地方特色。填好采风记录表。④交流信息、整理信息。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撰写的采风日记进行整合,整理出合格的信息。第三阶段展示“文学采风”硕果累累。①由小组整理好的童话,传说等内容交到老师处并编撰成《文学采风》集。②小组把调查日记,照片等资料整理编撰成《文学采风》资料集。③举行文学采风故事大赛,提升学业生对传统文学的认识和品味。
九、总结组织学生从认知方面总结文学采风的得失与收获;从情感方面总结文学采风的得失与收获等两个方面进行总结。使学生懂得明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这样,让学生既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又体会到活动的艰辛。既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又使学生从道德品质上得到升华。
第四篇:文学采风
灌园活动策划书
———文学采风
一. 活动主题:走进自然,开阔眼界;丰富情感,提升审美
二. 活动目的:让学生亲近美丽的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在活动中开拓学生视野,增长知识,感受同学情,师生爱,培养美好的情感,锻炼学生意志品质,提高作文写作兴趣。本次文学采风活动要让学生感受连云港民俗文化,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城市的美好感受,同时也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在秋意盎然的季节里放飞心情。
三. 活动地点:暂定
四. 活动时间:暂定
五. 活动流程:早上在食堂门口集合,清点人数后出发,到达
目的地后,听从安排活动,结束后,清点人数,回校。写活动小结。
六. 活动方案:
1.物品准备:a随车物品,遮阳用品、休闲衣服、运动鞋、饮用水、个人食品,少量钱。b笔和笔记本。将秋游所见、所闻、所想,随时记录下来(回校后再整理、书写)。c每人准备一只垃圾袋:活动中将果壳、食品包装、报纸等杂物装入垃圾袋。d怕凉的学生带上坐垫或报纸。
2.具体活动要求:
a、此次活动为舒适型户外郊游活动,请酌情考虑自身身体状况参加。b、为中途补充水分和营养,请带足饮料和开水,自备干粮比较好。c、保管好随身物品,特别是照相机、包。d、活动结束后学生每人写一篇游记或活动作文。
八.活动注意事项
(一)安全教育:
1.排队行走安全:一切行动听从指挥,紧跟队伍,不掉队,在队伍中行走不喧哗,不拥挤,不吃东西。
2.游玩安全:
(1)不玩水,不去湖边玩耍,不攀爬石头,树木;
(2)不践踏草丛、爱护花草;不做危险游戏;
(3)在部长视线范围内活动,不得随意离开,有事离队要请
假并结伴而行。
(二)文明教育:
1.在来回路途中要注意交通文明,不乱穿马路,走人行道和斑马线。
2.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卫生文明:不乱丢废弃物,扔在自己带的塑料袋里,离开休息地,要搞好卫生。
3.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语言文明:不讲脏话,不大声喧哗;如有游客询问要热情地回答。
4.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行为文明:不追跑打闹、不损坏公共财物,在游玩过程中做到文明、安全。
九、特别声明:
1、此次活动为舒适型户外郊游活动,请酌情考虑自身身体状况,×日前,不能参加的学生请发短信或电话通知。联系人:××,电话××××。
十.预算:各自准备
主办:校 团 委社团联合会 承办:灌园文学社
第五篇: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学案
学案
课题:文学部落 课时:
姓名 :
班级:
日期:
知识要点
文学常识的要点是:基本篇目所涉及的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说明文,议论文,新闻,对联等的相关常识。
知识结构
1. 古诗文类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或〈〈诗三百〉〉共305篇,是儒家经典之一。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史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
墨子,名翟,春秋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弟子著有〈〈墨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世称“亚圣”,强调“民贵君轻”,著有〈〈孟子〉〉。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观沧海〉〉〈〈龟虽寿〉〉等乐府诗,与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人称“卧龙”,著有〈〈出师表〉〉。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诗人,山水田园诗的创始人。作品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
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世称“王右丞”,苏轼赞其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被称为“诗史”,人称“诗圣”。
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作品集是〈〈白氏长庆集〉〉。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代小说家,著有〈〈聊斋志异〉〉。2. 中国古籍作品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儒家经典;“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又称〈〈左氏春秋〉〉,相传为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主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3.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
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有小说集〈〈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现代著名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作品有〈〈春〉〉,〈〈背影〉〉。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童贞,母爱,大自然”是她作品的主题。4. 外国作家作品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代表作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威尼斯商人〉〉等。
莫泊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巨匠,课文有〈〈我的叔叔于勒〉〉。
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有《买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方法总结
文学常识的学习方法主要有:一,分类法。即把众多的作家,作品分成古代,现代,外国三方面进行归纳。二,网络法。即对一个作家来说,将其名字——篇名——名句,形成一个知识网,对作品多的作家可将其作品罗列,涉及其他方面的知识点也可加以归纳。三,表格法。即对一大类作家,作品列表对照。(注,文学常识记忆的内容较多,且今后会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考察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对各种知识的驾驭能力,方法上更应灵活把握。)
典型例题
例一,(2006,重庆中考)文学常识填空。
让我们走进名人,去感受文学的魅力: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身居茅屋,却心系天下,留下了〈〈 〉〉这一不朽诗篇;前苏联著名作家()身残志坚,不懈奋斗,写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世界名著;现代文学巨匠鲁迅虽嫉恶如仇,却有天真的童趣,〈〈 〉〉这一回忆童年的散文,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思路解析:这道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以填空的形式考查学生对中外著名作家作品了解和识记的情况。解答此类题关键是平时对国内国外重要作家作品要了解,并加强记忆,这样临考时才能应答自如。
答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奥斯特洛夫斯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例二,(2005,山西中考)下列对联各写的是一位课本中的古代作者,请在括号内写出其姓名。
1.豪气压群山,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
仙才媲众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2.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
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思路解析:此题以对联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常识积累。做此类题目时注意抓住对联中的关键词。如1中的“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可以联想到李白让高力士为他脱靴子,杨贵妃替他捧砚的故事,由此可以断定该联写的是李白。2中“大明湖畔”“漱玉词”可以联想到宋代的女词人李清照曾生活在大明湖畔,她的词集名为〈〈漱玉词〉〉 据此可知此联写的是李清照。例三,(2005,烟台中考)选择题,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收诗305首,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C。在古代,“江”指长江,“河”指黄河,今天的“江”“河”则是泛指河流。D。“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不惑” 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
思路解析:本题涉及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两个知识点,扣住了鲁迅,〈〈诗经〉〉,古代的地域和文化知识,是一道典型的考题。解答本题可采用正确项排除法,A,B,C项中说法都是正确的,D中的表述有误,“而立”是指“应该成家立业”之意,“不惑”是“不迷惑”的意思。
中考预测练习
1、某班图书角藏有:①《朝花夕拾》②《子夜》③《白毛女》④《包法利夫人》⑤《羊脂球》 ⑥《昌黎先生集》⑦《范文正公集》⑧《女神》等文学作品。“拓展式”研究性学习小组想研究鲁迅、郭沫若、韩愈、莫泊桑四位作家的作品,借书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 ①⑧⑥④
B ①⑧⑥⑤
C ①②⑥④
D ②③⑦⑤ 2、常识填空。(1)《
》被鲁迅先生称作“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 ______。(2)你最喜欢的一个我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名字是_____,它的寓意是 ___________ 3.下面两副对联所指的作家分别是谁,请将姓名及其主要作品集填在括号里。(1)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2)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远,唯有几篇新乐府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边,尚有三庙旧祠堂
()()4.同是写“乐”,《醉翁亭记》勾勒出一幅
图,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则借题发挥,发
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
5.与欧阳修齐名的宋代文学家,你还知道谁?写出两个,并写出他们的代表作:
6、选出说法有错的一项。
()
A.《望天门山》《渭城曲》《春夜喜雨》都是唐朝诗人写的诗歌。
B.《出师表》中的“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C.成语“一鼓作气”、“扑朔迷离”、“讳疾忌医”分别出自于《曹刿论战》、《口技》、《扁鹊见蔡桓公》。D.《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7、“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朝赵翼的这首诗中,“李杜”指的是唐朝的和,“风骚”原来是指《
》里的《
》和()的《
》。8.新闻结构有五分,即
,,。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消息必不可少的。
9、小说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______ 环境描写和______ 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是为
服务的。
10、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可分为__________ 说明文和___________ 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