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岗敬业是师魂 润物无声收赞誉 —— 敬业主题心得体会
爱岗敬业是师魂 润物无声收赞誉
—— 敬业主题心得体会
教师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必须具备爱岗敬业精 无私奉献的精神,必须具备淡薄名利,超然物外的气度,必须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师德,师魂。
我曾浅薄地认为爱岗敬业可能就是为了工作要加班加点牺牲休息时间,为了工作放弃或忽视亲情和友情,为了工作带病的身体于不顾而忘我投入的表现。可在经历了十几年工作后的点点滴滴,目睹了身边的人和事,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敬业,敬业不是加班加点,敬业不是任劳任怨。敬业是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种精神享受的人生体验。它表现在工作中就是勤奋和主动,就是节俭和意志,就是自信和创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中的显著特点,是社会对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教师的崇高风范。教育家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教师要有一颗对事业执著的心,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教坛十几载风雨,我备尝苦辣酸甜,也深深认识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体会到“教师”的光荣所在,也深刻认识到要当好一名教师,就必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我用心、用情、用智慧,耕耘在教育这块热土上。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但仅有爱,又绝不是一位好教师。”这是我中学时一位老教师常说的一句话。几度寒暑,几番辛苦!老师总是在每天完成超负荷的工作,处理完繁多的教学事务和琐碎的家务后匆匆睡下,待清晨早早起来再进行自己的学习。由于劳累过度,老师晕倒在了她最钟爱的三尺讲台上。医院要求马上住院治疗。可老师考虑的却是:“我休息了,那一班孩子怎么办?孩子们可不能一日没有老师呀!”她又带病重返了深爱的岗位。
在老师的榜样带领下,走出了师专大门之后,我踏上了祈盼已久的“舞台”。当我面对着一张张天真纯洁的笑脸,看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情和爱便融进了我的生命,我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我所挚爱的教育事业之中。“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懂教育的教师”,这是我为自己立下的座右铭。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曾经有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是啊,只有至爱之心,才能叩开希望之门,用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田,用情去打开学生的心扉。从初一到初三,我就对每个学生实施爱心工程,塑造着温馨的集体。
十九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我不断努力下,为因父母不和,而喜爱调皮捣蛋、打架骂人,甚至时常夜不归宿、旷课逃学的孩子,重新找到家的温暖时;当我费尽心血,让父母离异,性格抑郁的女孩,能够与正常孩子一起听课、写作业,看着他母亲那泪花涌动的目光时,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正展翅腾飞„„当每个学期学生们都把先进班级、先进中队的奖状贴到墙上,露出满脸的欣喜;当学生们捧回省、市级作文大赛的一块块奖牌,一本本证书与我共同分享时,我仿佛看到了一粒粒小种子成功地从坚硬的岩石缝隙中探出了脸庞;一条条小船顺利地驶入他渴望已久的大海。这才是我最大的欣慰,这才是为人师表的自豪,我愿将爱心化春雨,润物细无声!
身为教师,有时为了事业我们不得不亏欠自己的亲人;为了学生我们不得不忽略了自己的孩子;为了爱,我们有时不得不选择失去爱。几度风雨,几番辛苦!在我的心中屹立于三尺讲台的教师已不再只是一种职业,不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一种情感,一种热爱孩子、热爱未来的情感;是一种事业,一种启迪人类的心灵,引导人从蒙昧走向进步的事业,我欣慰的是青春无悔,事业长存!我愿终生从教,无怨无悔!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记得带171班初一的冬天,我儿子摔断胳膊住院治疗,迫不得已我请了一星期假。班里同学每天有人打电话询问我儿子的病情以及我到校时间,我倍感自己的重要。儿子出院,我当天就到校上课。真觉得班里离不了自己。当然,有付出有回报,我的敬业也得到校领导的肯定,家长的赞誉,以及学生的爱戴。在初三中考中取得了保送生人数遥遥领先的优秀成绩。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我们教师最平凡的人生、最真实的写照;但是无私奉献,育人成才对我们来说却是最壮丽的事业。每当我走向讲台的时候,我的心中就涌起阵阵骄傲,因为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这三尺讲台上,我的理想插上了翅膀,青春焕发了活力,生活充满 2
了希望。如果说我们的爱是为了普天之下的所有孩子,那么,我们的情则是为了实现孩子那充满幻想的未来。十九年的时间如白马过隙,转瞬而逝。回望来路,艰辛与收获并存,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显赫的社会地位,也没有丰厚的经济报酬,我们的确很平凡,平凡得如殷殷碧草;我们确实很普通,普通得如同漫漫黄沙,然而我们共同支撑起共和国的脊梁却是如此的坚韧,我们共同铸起教育的丰碑却是如此的永恒,为了振兴清徐县的教育事业,传承人类文明的圣火,我愿用无尽的爱去谱写无悔的追求!用无私的奉献,诠释平凡而又伟大的事业!
集义乡初级中学
闫守梅
2014.4.18 3
第二篇:敬业奉献 润物无声
敬业奉献
润物无声
——泰安六中语文教师王丽华事迹简介
王丽华,1987年7月工作,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泰山区第十一届政协委员。毕业分配到上高乡任教至1995年8月;1995年9月通过考试调入泰安六中任教至今已25个春秋。
工作以来,秉承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用自己的一颗爱心耕耘在三尺讲台;信奉“教师是个良心活”真诚面对每一个学生;践行孔子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奋斗在教学第一线,20多年来无怨无悔,她敬岗爱业,25年如一日,学校哪里需要哪里去,从不挑三拣四,中途接班多次。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伊始,担任初四三、四班(新校区)语文教学的徐老师晕倒在讲台上,生病住院无法继续上课,此时离同学们学业水平测试不到四个月,到了总复习的关键时刻,为了不影响同学们的升学,也为了徐老师能安心治疗,王丽华老师又在已有初三两个班(老校区,共150人)的基础上毅然主动接下了初四一个毕业班的教学任务,从此,她每天奔波在两个校区里,由于课时多,特别是初四训练多、测试多,她几乎每天晚上备课、批改试卷到深夜,一直到学生学业水平测试,不管刮风下雨、无论天气炎热,从没有给学生落下一节课,她的敬业奉献也感染了学生,所教三个班均取得优异成绩,得到了学校领导、家长学生肯定称赞,被学校评为“特殊贡献先进个人”,成为泰安六中学习的榜样。
教师是个常教常新的职业,她从不肯停下学习的脚步,读教育理论之书,读孔子、读苏霍姆林斯基、读魏书生,明白了教育是“有教无类”、教育是“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教育是“商量商量再商量”;读语文专业之书,有选择吸收每位专家思想的精髓,在课堂上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给学生以知识的充实和心灵的震撼。于漪老师的激情、魏书生老师的自由、李镇西老师的民主„„都能在她的课堂上看到,她边教边学,边学边教,潜心钻研教材教法,落实素质教育,熟知中学语文的教学特点和规律,懂得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始终走在教学研究的前列,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那就是:注重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注重基础的夯实,突出能力的培养,教法灵活,课内课外融会贯通,让学生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学习、应用语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愿学乐学,所教班级课堂气氛活跃,思维积极,学习主动,语文能力强、素养高。教育教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使她获得了泰安市教坛英才、泰安市骨干教师、泰山区语文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全国创新写作观摩课一等奖等多项称号,《泰安日 报》“岱下名师”推介,泰山区名师培养对象,多次担任泰山区教学能手、语文优质课评选、教师选招的评委,承担远程研修指导、泰山区新教材培训任务,先后主持了国家级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实验》、省级课题《初中语文“以学为主”语文教学实验》(已结题,实验报告获省级优秀成果一等奖)、市级课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流程》(已结题)。
自1999年9月担任语文教研组长以来,带领全组成员立足课堂,以生为本,锐意改革,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多次获得区、校级先进教研组称号。近几年,伴随着泰安六中新校区的投入使用,师资匮乏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作为教研组长的她依然挑起了培养青年教师的重任,开展“青蓝”工程,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胜任本学科的教学。
伴随着“高效课堂”活动的深入,她又主持六中语文组探索出了“ 主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即创设情境导入——整体感知——“主问题”探究(提“主问题”——小组交流整合——全班交流整合)——解决“主问题”——拓展延伸——课堂小结,现已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并加以推广。
一位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反思,工作之余,她从不忘把自己的感悟、反思记录下来,其中《启之发之 以情导情》《作文批改的四个“一”》《让语文课活起来》等多篇文章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通讯》、《泰山教育》上;撰写论文《追求语文课堂教学“律动美”》《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写好课后轶事》等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一等奖;参与编写了《新课标语文精品读本》(副主编)《有效上课》《新课程初中语文读本》《初中语文总复习开窍》《素质教育新教案》《初中古诗文同步精解》《语文综合能力训练》等书籍。
25年中,担任班主任工作19年,19年风风雨雨,19年酸甜苦辣,19年的摸爬滚打也让她摸索出了一套“班主任快乐工作法宝”:一是走出“改变学生”的误区、二是拥有一颗平和的心、三是多想办法,少埋怨环境。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用”的,追求“润物细无声”教育无痕境界,“儒家”“道家”“法家”齐上阵,“防患于未然”,实现班级管理“逍遥游”。“优秀班主任”是对她工作的肯定,家长、学生背后的一声“好”是她一生的荣誉。
泰戈尔说:“果实的事业是尊重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罢,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王丽华老师就像一片绿叶,精心呵护着每一朵花,在这教育的园地中。
第三篇:师爱如水,润物无声
师爱如水,润物无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师爱如水,润物无声》。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是优美的语言?是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经验?许多教育家在谈到他们的体会时,都说,其实,只有一个字:爱。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是石,能敲出学生希望之火;师爱是火,能点燃学生熄灭的灯;师爱是灯,能照亮学生夜行的路;师爱是路,能引导学生走向辉煌的黎明!在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路途中,只有师爱相随,才使老师们永远有使不完的劲,永远有用不完的法,永远有饱含温暖的激情。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曾经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的,“上善若水”,教师的爱就是“善利万物”的水。当其为雨露,则润物无声;当其为云霞,则遮天蔽日;当其为瀑流,则一泻千里;当其为湖海,则博大沉静。“大音希声,大爱无痕。”教师的爱,就是这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如水大爱。
十多年前,怀揣着美丽的梦想,我踏上了这条充满希望的育人之旅。一路走来,虽曾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但更多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多年的辛勤耕耘,默默守望,使我深深的热爱着教师这一平凡而充实的职业。早晨,当黎明的曙光洒进教室,我静候在三尺讲台旁,聆听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那是天底下最动听的乐章;黄 1
昏,批着最后一抹夕阳,我目送学生们安然的离去,充实的一就这样流逝,我便感到:这就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与安慰。
身处变幻多姿的风云时代,面对商业社会的种种诱惑,我也曾有过内心的迷茫,也曾向往过三尺讲台之外的世界。然而,当清晨走进校园,面对一个个标准的队礼,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早”;当跨进宽敞明亮的教室,看到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眸;当课间跟孩子们泡在一起,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我又是那么激动,那么满足,始终丢不下承诺,离不开那无邪的笑靥。正是对孩子们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让我坚守信念,挥洒青春与汗水,收获心灵的洗礼。
我深深知道,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我们成就的是学生,奉献的是自己。但是,对教书的选择,今生我无怨无悔。我将用自己一生的爱默默耕耘,去托起明天的太阳!
爱就是责任,爱就是奉献。让我们用爱悄悄洒满校园的每个角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我们发出铮铮誓言: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桑;任凭青春流逝,容颜憔悴,我会永守心中这盏信念之灯,用如水之师爱,铸不朽之师魂!
谢谢大家!
第四篇:师爱无痕润物无声
师爱无痕润物无声 单位:
姓名: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封丘县第一初级中学李瑞敏
师爱无痕润物无声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
封丘县第一初级中学李瑞敏
爱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最有效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的爱胜过千万次的说教。所以,从当班主任的第一天起,我就想,只要我能够给学生留下一些温馨的记忆,只要跟我在一起的时光是他们生命中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只要他们是快乐的,我就是幸福的。
一、言传身教 以班为家
很多时候,我总是把自己的班比喻成一个家,我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家”的主人,也都能自觉地去为这个“家”付出自己的努力。为此,我还精心组织了一次“我们是一家人”的主题班会。首先,我播放了《我们是一家人》的歌曲,而后,我还动情地朗诵了歌词: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缘才能相聚/有心才会珍惜/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福就该同享/有难必然同当......听着歌词,学生们也都融入了温馨的氛围当中,爱的种子,家的概念也在悄无生息中播撒在了学生心田。之后,我又特别制定了一条班训:“走进七(10)班,七(10)班是我的,走出七(10)班,我是七(10)班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责任感。当然,要想形成良好的班风,班主任平时的言传身教也是非常重要的。曾经的很多次,总是我捡起地上的纸屑;总是我整理讲桌上的物品;总是我擦掉地上的污渍;总是我把一个个饮料瓶装进垃圾袋里......而现在,这一切都由学生替我做了。每天,当我走进教室,看到整洁的地面、干净的黑板、整齐的桌凳、明亮的玻璃,心中总会升腾起些许的欣慰和感动。我相信,只要班主任从心底里爱这个家,爱这个家里的每一个成员,这个家就一定是温暖的、和谐的、充满正能量的。
二、真诚关爱温情感人
李镇西老师说过:“一个日子,一个孩子,就是教育,善待每一个日子,呵护每一个孩子,就是教育的全部。”所以,我用心去关爱着我班的每一个学生,给他们真诚、给他们信任、给他们信心、给他们温暖、生病时给他们买药;冬至时让他们回家吃饺子;平安夜时给他们分苹果;回家没钱时给他们路费......我相信,心灵总是会感动心灵,爱心总是会传递爱心的。真的,不知不觉中,班里出现了许多让人感动的场景:有人受伤时,会有搀扶的双手、小心的呵护;有人问题时,会有耐心的讲解、真诚的鼓励;有人生病时,会有关切的眼神、细心的照顾......后来的许多次,学生也给了我很多感动:一个棒棒糖,一张小贺卡,一根蜡烛,一个苹果,一块月饼,一贴暖贴......虽然,在我们看来,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礼物,但每一份礼物可都是孩子们一颗颗真诚的心呀!我真的希望,班里的这种感动会一直延续下去。就这样,你感动着我,我感动着他,每一天都发生着感动别人和被别人感动的事情。
三、理解尊重静等花开
教育家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和理解学生,谁掌握了这把钥匙,谁就获得了教育上巨大的成功”。是啊,对于那些后
进生而言,他们缺少的不正是老师对他们的理解、尊重和静心等待吗?其实,无论学生学习怎样,他们都是一朵朵可以绽放出无穷美丽的花朵。只是,更多的时候,我们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到他们花开的时刻罢了。记得有一次,一位学生家长打电话跟我说:“李老师,今天我儿子背会了一篇英语短文,他说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告诉你......”放下电话,我心里忽然有一种负罪感。这个学生,我本来已经想放弃了,可后来想了一下,还是在周五放学的时候,给他写了一个字条,想做一下最后的努力。字条是这样写的:“胜过昨天就是进步,战胜旧我就是自新,相信自己,就能创造最美的风景!”有时,老师对后进生的关爱真的会成为转化他们一剂良药;老师对他的鼓励,真的会有无穷的力量;我也真的没有想到:他能这么快就背会了本学期以来的第一篇英语短文,并且,还那么急切地想把这一消息告诉我。那一刻,我惭愧极了,在以后的许多天里,我都在反省:对于后进生,我所能做的不是放弃,不是把学生逼到死角,更不是穷追猛打和喋喋不休,而应该是怎样让自信的种子在他们心中发芽,让进取的秧苗在他们心中成长,给他们雨水,给他们阳光,静心等待他们花开的灿烂!
四、携手并肩花香满园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需要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没有任课老师的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班主任真的是孤掌难鸣、寸步难行。所以,很多时候,我会帮数学老师提前分发试卷;会帮语文老师检查学生作业;会在英语老师没来的时候,提问学生英语单词;会在每一位老师上课之前提醒学生预习老师上节课所讲的内容......一份耕耘,总是会有
一份收获,只要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一年来,我们班得到了所有任课老师的好评和学校领导的认可,在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和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本学期的期中考试中考取了年级总分每一名,本人也被年级和学校推荐为优秀班主任。如今的我,每天都能呼吸着沁人心脾的馨香;感受着静等花开的幸福;体验着教育工作者的快乐!
总之,作为班主任,我没有想过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成名成家,我只是想,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去召唤学生,去编织梦想,去放飞希望;我只是想,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幸福着学生的幸福!
第五篇:润物无声师爱无痕(定稿)
润物无声师爱无痕
——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后进生的转化
摘要:我们知道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后进生的转化乃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分析把握后进生的不同特点,把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断的开拓探索,让爱温暖后进生的心灵。从而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关键词:班主任后进生转化素质教育
一个班的学生大致可分为三类:优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作为班主任,最头痛的是后进生的教育,这是凡做过班主任工作的老师的共识。那么,如何做好这一工作呢?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润物无声爱就没有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的教育将会使只是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样”。因此我觉得要润物无声,让爱温暖后进生的心灵。
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个小故事以及小小的经验。
去年我任教五年级的班主任,班级里有个别智力较差的学生,是正常情况。如班上一个乔**的学生,上课经常走神,作业拖拉,差错多,基础差,每次测试成绩总是不及格,家长也经常批评她,时间长了,她慢慢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背上了思想包袱。然而接到这个班后,我先全面了解了班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后,针对乔**的情况,对她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察,发现她接受知识慢,思路跟不上老师讲解的速度,再加上基础较差,导致学习上十分吃力。
了解基本情况后,我鼓励她说:“你上课不认真听讲,是影响你
学习的主要原因,从现在开始,你上课时要打起精神,认真听讲,但老师讲课时你无法全部听懂,在课后不懂的地方要积极提问,懂了再做作业,错误就会减少。为了帮助乔**尽快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我还找了班上一个成绩好的女同学帮助她。每天,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她进行辅导,弥补以前的知识,常常和她说,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学习知识文化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来提高她的学习兴趣。经过精心细致的辅导,她增强了学习信心,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学习成绩也有了热提高。在一次单元考试中,她考了68分,事后,她对我说:“吴老师,这一次我终于及格了,谢谢你。”
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点滴进步,老师应及时表扬和鼓励,使他们逐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案例分析:
一、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情感的纽带。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也就是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通过和学生接触,我充分认识到了“爱心”在师生关系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教师的爱应该洒向班里的每个学生,而不应仅对优秀生关怀备致,对后进生不闻不问。由于种种原因,后进生往往对教师有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对老师时时戒备,处处设防,甚至恶言相向。古言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消除师生之间的情感障
碍,达到心理相容,学生那紧闭的心扉才可能向教师敞开。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关怀,用师爱去融化他们心灵的坚冰,点燃他们心中自尊和进取的火花,引导他们一步步上进。
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语言负载丰富情感。
后进生虽然缺点多,但他们也同样希望受到师生的尊重和老师的表扬。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他们取得进步、获得成功时,及时肯定、衷心祝贺,借此增强其自尊心,确立其自信心,强化其正确行为,并促使其将这种优势或进步迁移到其他方面,对后进生提要求须经过慎重周密的考虑,循序渐进地一步一步提出,使他们每前进一步都能产生成功后的情绪体验,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从而使他们更加满怀信心地去实现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如此不断深化,将逐步变后进生为先进。
三、用“耐心”去培育学生坚强的意志。
对后进生, 它还需要细致入微的耐心和坚持不懈的恒心,才能取得成效。因为后进生也有上进求好的愿望,但缺乏毅力和自制力,在进步过程中,往往经受不信外界不良的影响而出现反复。而班主任对后进生在前进过程中所出现的反复,要以最大的耐心冷静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鼓励他们继续进步。帮助学生改变缺点,需教师的长期努力,要反复、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同时加以严格要求,用教师的耐心和恒心,促其养成坚强的意志,才能使学生的毛病标本兼治。
四、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
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乔**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编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自己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然而,班主任在教育和转化后进生中起主导作用,但一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必须树立良好的班风,使后进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为此,在班里开展各种活动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安排成绩优秀同学与后进生同桌,提醒、督促后进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当“小老师”辅导学习,帮助改进学习方法。
(二)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如学雷锋做好事,朗读、讲故事比赛,知识竞赛,硬笔字比赛和游戏抢答等,使后进生融进欢乐愉快的集体生活之中,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表现才能的机会和舞台。
(三)争当“红花少年”、“文明学生”和“改正一个缺点,为班级争光”的活动,在班中发扬了正气,抑制了歪风,形成一个比先进、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班风。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后进生感到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逐渐消除了自卑心理,克服了孤僻性格,振作精神,树立起同班集体一起争取进步的自信心。
班主任是为学生规划人生,为集体设计蓝图的人。这就要求班主任应该通过自己的言行让学生感受到爱,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真心真意地热爱、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用爱心去感化学生、教育学生。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转化后进生需要一个过程,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转化后进生的经验千条万条,核心就是多给后进生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愿: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前进”。
参考文献:
《给教师的一封信》苏霍姆林斯基(苏)
《大教育论》夸美纽斯(捷克)
《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
《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郑雪 易法建 傅荣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