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学习为中心的乐学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
创建“以学习为中心”的乐学课堂
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进入近现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借鉴国外教学模式和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吸取外国教学模式之所长又具有我国特色的教学模式,可谓雨后春笋。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效教学模式有:“指导——自学”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目标——导控”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等。此时的有效教学开始朝着建构多元化、情境化、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方向发展。人们更加关注教学实践的丰富性和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
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安徽铜都双语学校“三模五环六度”模式,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讲学稿”课堂教学,文汇中学的“自然分材”模式等。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多而杂乱,研究成熟的尚不多见。
二、研究价值
柏墩中心小学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现有教职工40人,在校学生960多人,是桂花镇的窗口小学。学校80%的教师年龄在45周岁以下,他们既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又对工作充满激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我校的学生留守儿童多,他 1
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距很大;显然,学生的基础差异,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教改,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2009年,我校在进行“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实验时,发现在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班额过大,每个班人数在50——60之间,学生的活动很难组织;二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章法,随意性太强;三是部分老师“穿新鞋走老路”,喧宾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致使课堂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四是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学习任务的落实,教学过程过于死板;课堂气氛沉闷;五是少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和学生有效沟通,有时导致师生冲突,对教学带来极大的影响;六是在新课程实施中,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内化”的效果,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七是2000后的孩子,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渴望展示自己,而我们的课堂没能够给孩子提供足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从而造成部分学生滋生厌学情绪。
在问题面前,我们认识到,时代在进步,科学在迅猛发展,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校只有与时俱进,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高效教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真正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此背景下,学校结合咸安区教育局课改精神,确立了创建“学习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希望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为我镇或我区课堂教学改革做出成绩并提供借鉴。
三、课题研究目标与突破方向
(一)课题研究目标
1、确立现代课程意识,优化课程实施过程,增强课程育人功能;走进新课程,确立新理念,打造新教育,实现新突破,形成办学特色。
2、打造智慧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加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创新步伐,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操作步伐,坚持依法治校,坚持教育科学发展观,争创咸安区课改样板学校。
3、构建高效的智慧课堂,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突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
4、实现师生的解放。真正做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二)、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
首先,要研究什么是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与旧课程有什么区别,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效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评价、课堂要求、以及管理等。
2、研究教材与学情
首先要研究教材,因为教材是渗透新课程理念的载体,是新课改 的表形物,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创造的理论基础。其二,对学生进行具体分析,要分析学生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
3、研究学法。
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首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4、研究教法。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师要组织、引导、启发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运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快乐、高效、合作地学习。
(三)课题研究假设
1、通过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通过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3、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让课改执行力得到提升。
(四)课题创新之处
1、构建独具我校特色的高效的开放课堂。
2、构建开放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评价标准及高效课堂的制度保
障等。
四、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一)研究思路
1、将四五六年级确立为实验年级,进行课堂教学模式实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重点探索小学构建高效的乐学课堂的教学模式。
3、由教研组长组织学科教师进行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课程标准》、主体教育论、素质教育理论、多元智力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理论等是我们需要广泛涉猎的理论营养。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理论学习、课题思想的实践,教学过程的检查、评价等活动,检验研究成果,探讨和修订研究重点和方向。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总结。
4、教育调查法:根据实验需要采用问卷、访谈、测评等形式进行调查分析、寻找高效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对教学效率影响的规律。
5、个案研究法:通过年级个案、班级个案、个体个案的追踪分析,研究高效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成效。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3年10月——2015年6月,共分为四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理论学习,了解“以学习为中心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开放课堂的四个特点:自主、探究、高效、快乐。
第二阶段:(2014年元月-----2014年6月)尝试摸索开放式课堂的教学模式并初步形成一定模式。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学论教”,初步制定出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总体方向的“柏墩小学乐学课堂教学评价表”。积极开展新模式研究课活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
第三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实验年级的老师加强学习和交流,组织课题研究组与实验年级的老师每周开一次实验研究会,找问题,想措施,及时调整,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课堂模式管理办法。
第四阶段:(2015年元月-----2015年6月)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理论体系的形成。邀请专家讲座、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改进实践模式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求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依据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组织开展人人上达标课活动,表彰先进,深化完善。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教学改革中表现突出的年级组、优秀班级和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进一步深化完善我校课堂教学模式。
六、课题组成员
1、执行领导机构
①成立领导小组:
顾
问:余义坤
组
长:顾怀强
副组长:易金萍
刘娜
② 成立研究小组:
组
长:易金萍
刘娜
副组长:章凤
廖茉莉
邱林海
陈玲
教研团队成员:
(语文组)董卫国 刘红波 张国庆 胡兰田 赵晨芳 万悦
(数学组)顾怀强
陈晓
金晓荣
王靓
陈雅琪
七、课题研究所需的保障条件
1、智力保障。邀请课改专家作讲座,联合教研片联校互动促课改,邀请省市优秀教师来我校上示范课,配置课题研究所需的学习资料,组织部分班主任、课题组教师到先进学校观摩学习等。
2、制度保障。制定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制定教研激励制度。3、物质保障。设置专项研究经费,及时配备课题研究中所需的各种教学辅助工具。
八、参考文献或资源
【1】赵连根.从“有效教学”的“瓶颈”问题出发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J].上海教育科研,2007(2);
【2】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266;
【3】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学
出版社,2007:4;
【4】张刘祥,金其生.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5】山东昌乐“271”课改模式理论学习与课堂教学观摩。
2013年10月--2015年6月
第二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1.2.8模式”农村初中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界首市大黄中心校
一、课题名称
“1.2.8模式”农村初中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没有自己的特点,没有自己东西的改革是没有生命的,再好的模式也不能照搬照抄,必须结合本校实际,形成自己的东西,大黄中心校是一所乡镇中学,这里的经济欠发达,人民生活并不富裕,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较多,留守儿童占一定比例,这些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爷爷奶奶,他们文化水平较低,平时关注的是孩子的衣食住行健康,但在学习上却很少过问,更不说检查辅导孩子的学习了。日久天长,这些孩子养成了拖拉懒散,学习怠慢的坏习惯。为此,全校上下统一思想,迎难而上,带着课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多次学习杜郎口经验,学习他们的“三三六”教学模式,让大家切实感受课改的必要性,同时在研讨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中一个“5+35+5,1.2.8”的教学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应运而生。
三、目标和目的
“1,2,8”教学模式,即一个目标,两个互动,八个环节。一个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著名教育家科尔曼发现:成绩来自学生自
身,而课改首先要解决怎样让学生学进来。学生一旦养成了好的习惯,又有学习能力,不想让他成功就办不到。
“5+35+5”即课堂的后5分钟是老师给学生布置自学任务,可以出示小黑板或印发预习提纲,课堂的前5分钟是老师检查预习笔记和自学情况,可以动用学科小组长。
两个互动,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新课改是好,但不能流于形式,有的课堂看似轰轰烈烈,实质上学会的寥寥无几,这样的课改必定会失败。虽然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但教师不可不问,在几学期的课改实践探索中发现,凡是低效的课堂,不是因为学生,而是教师没有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在课堂上无事可做,怎能不乱呢?基于此,导学案的编写非常关键。真正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教改,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我们先后进行了《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以课程为载体,建立生命课堂的研究》、《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化生教学模式的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学质量明显攀升。2011年,我校在进行《1.2.8模式”农村初中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课题实验时,发现在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章法,随意性太强;二是部分老师“穿新鞋走老路”,喧宾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致使课堂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三是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学习任务的落实,教学过程过于死板;课堂气氛沉闷;四是在新课程实施中,“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内化”的效果,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问题面前,我们认识到,时代在进步,科学在迅猛发展,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处在教育改革风浪口中的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高效教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确实改变“鸠占鹊巢”现象,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 的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真正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四、八个环节具体是:
(1)课前检查;各组学科小组长配合任课老师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和自学情况约5分钟;(2)合理分组:把任务分解为几个部分,把学生不易理解的,易错的,需拓展的和重点内容给每个小组分配好,讲好要求,目的是明确重难点问题,进行深化教学约2分钟;(3)自主学习(4)讨论交流:小组讨论分配的任务,小组成员发表个人见解,相互交流,达成意见,确定展示的方式,做好展示的准备,约8分钟。(5)展示成果:每位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每一位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中都会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约15分钟。(6)测评反馈:针对本节内容,准备一些典型的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并由学生讲评,对课堂进行反馈和巩固约8分钟。(7)评价总结:学生点评,总结本节主要内容,收获,也可教师总结,约2分钟。(8)布置任务:教师以小黑板或预习提纲的形式出示自学任务,让学生知道自学任务,怎么学,用多长时间等,约5分钟。
五、课题界定与理论支撑
1、课题概念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计划或模型,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也就是各种教学活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组成的具有动态性的过程,从微观的教学活动的角度看,它具有变化性,从宏观的过程角度看,又具有比较稳定的过程形式。一种教学模式由几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实施的教学活动组成。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经过网上资料搜集和文献查阅,国外的有效教学思想较为系统,表现为重视教学效率和寻求有效教学方法(模式)与途径,先后形成以下教学模式:夸美纽斯总结确立的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教学形式;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遍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教育派”提出的以“学生”、“经验”、“活动”为中心的“指导——发现”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安徽铜都双语学校“三模五环六度”模式,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讲学稿”课堂教学模式,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等。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多而杂乱,研究成熟的尚不多见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 的教学效率。
3、理论依据
(1)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意味着三层含义。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绪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第三,关注学习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高效教学的相关理论。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高效课堂符合新课改理念:
A、紧扣“教”与“学”,真正实现了“两个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转变。
B、围绕的就是自主、合作、探究。
C、诠释的是“师”与“生”的关系:实现师生相长。D、从传统到高效的教学比喻:传统课堂抱着学生走,高效课堂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
六、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本课题实验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成果:
1、以课题研究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通过研究与实践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以课题研究促进我校教师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优化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总结出初中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框架,使各学科教师的教学都有章法可循,使教学过程科学化,合理化。
3、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4、实现人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和教师的解放。真正做到教师
乐教,学生乐学。
七、课题的研究内容
1、研究课题所反映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首先,要研究什么是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与旧课程有什么区别,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其次,要研究高效课堂的特点、基本模式、评价等。
2、研究教材、学生和教学设备。首先要研究教材,因为教材是渗透新课程理念的载体。其二,对学生进行具体分析,要分析学生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学习兴趣、情感等。其三,是研究学校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验材料的准备等。
3、研究学法。在教学实验过程中,重点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构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态势。探究学习应从提出问题、形成假设、整理资料、作出结论、验证结论五个步骤加强研究。
4、研究教法。
①主体参与有效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定论,重要的是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②教学目标具体化。三维目标必须具体才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③教学过程实践化。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过程,语文实践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也包括情感的体验,兴趣的培养。
④教学评价多元化。教学目标的多维决定了教学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过程与方法,只有多元的教学评价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才有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
八、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是从课程研究到学科课堂教学进行试验,课题研究要在
教学活动和课堂教学中进行和实践,而且要通过教学活动和课堂教学的开展来不断地进行总结。因此,根据课题的特点和需要,鉴于前人已有此类模式成功的经验,我们主要采取先继承再生成的方法,还包括实验法、测试法、访谈法等来开展课题的研究。
1、先继承。按照高效课堂模式要求,我校将利用半年时间进行高效课堂的“临帖”,因为没有“临帖”,就不会有“破贴”,这个阶段叫继承。
2、再生成。第二个阶段叫批判与生成,在前人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嫁接生成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课堂。最终打造出我们自己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九、课题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3年10月——2017年12月,共分为五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调研、动员、组织学习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
1、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组织召开教学改革讨论会,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
3、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新课程理论、教改动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话教改,谈困惑。
第二阶段:初步探索实践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12月)
1、学校成立《新课标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并开题,各科组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
2、各子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改革实践,上研究课。各子课题组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
3、学校为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条件,在校园网上建专题学习空间,增添学习资料、加强科组教研学习的力度以提供智力支持等。
4、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学论教”,初步制定出能指导课
堂教学改革总体方向的“界首市大黄中心校课堂教学评价表”。
5、积极开展新模式研究课活动,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各子课题组研究课等。
第三阶段:深入实践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12月)
1、各子课题组全面、深入地开展课改研究。子课题组成员加强相互听课和研究。各子课题组负责人要带头上模式研究课,课题组每周要推出至少两节组内模式研究课,并及时评课、总结、改进、调整。
2、每个年级设1个教学模式改革生本实验班,实验班的各科教学都要按各科的新模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实验班老师加强学习和交流,课题组组织实验班老师每周开一次实验研究会,找问题,想措施,及时调整。
3、对生本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纵向跟踪对比研究,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进行横向定期对比研究。
4、学校定期开展新模式验收课活动。
5、学校组织校级公开研讨课、请市优秀教师上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家讲座、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改进实践模式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求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6、各子课题组初步总结形成本学科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体系。
第四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12月)1、各学科在全校全面开展新模式的课堂教学。各班各学科都要按各子课题组总结出来的课堂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
2、各子课题组及时总结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每周开展两次交流研讨会,推广经验,改进不足。
3、加强学习和交流,积累经验。学校每周组织两节校级示范课,推广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使各学科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4、依据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组织开展上达标课活动,全面推
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第五阶段:总结深化阶段(2016年2月—2017年12月)1、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课题组及时总结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
2、课题组及时总结推广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学习简报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3、课题组对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总结,结合学校实际,总结出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十、课题的组织管理人员。
组 长:魏克
副组长:张东峰 谢剑 马颖信 刘贺才
成 员:杨学伟 崔凤强 王超 刘提 聂慧 刘月环
曹丽 李艳平徐博 董军 唐磊 郭魁
十一、实施机构及成员。
教导处→七、八、九年级各年级组长→课题组成员
十二、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论文、案例、科研总结等。
界首市大黄中心校 2013、10
“1.2.8模式”农村初中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界首市大黄中心校 2013、10
第三篇:以“学”为中心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以“学”为中心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摘 要:随着国家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与国际交流的拓展,教育事业作为评价国家软实力的标准之一,也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年来,国家也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最显著的就是引进了杜威“做中学”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也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运用的教学模式之一。具体阐述了现有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应该怎样将以学为中心的理念融入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物理课堂中。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以“学”为中心要求的不仅仅是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围绕学生为主体来展开教学,更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他们的学习需求出发来使用一定的学习方式。由于初中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时候,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外部世界的渴望也更加强烈。从他们的角度来看,物理课程是一种新的学习科目。因而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就必须以启发他们的思维为出发点,并且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多方面地开展物理教学。况且物理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所以以学生为主体也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在本文当中,我将分析现有的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而后结合自己对于以“学”为中心的理解和对物理课程的实践为基础来阐述具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存在的问题
如今国家需要的建设人才不是那些只会书本知识,而实践能力却远远不够的人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某些教师由于教育理念没有及时更新,采取的仍然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整堂课可以说是教师自己的表演舞台,学生仅仅处于观众的地位。在这种方式下,许多学生的创造力和参与度都不能够有效提高,因而也就导致了高分低能的学生出现。对于物理教学来说,有些教师仅仅是将书本知识片面传达,没有结合到具体的实验和实际生活,从而脱离了教育发展服务于现实的目标。
二、以“学”为中心的物理课堂
1.创设情境
任何教学模式如果想要起到它所被期望带来的作用,那么它就需要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并且还需要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结合。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来说,它需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针对初中生来说,他们已经有很大的探索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因而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的实用性的特点,与生活紧密结合。创设情境便是既能够从视觉和听觉调动学生的感官感知能力,又能够激发他们的潜在求知欲的。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应用一些器材进行辅助作用。比如,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动画或者小视频,也可以使用挂图增加直观性,也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所不理解因而渴望去明白的现象。在探索从哪个阶段减弱噪音更有效时,可以让学生开始讲话,而后分别从说话者的源头、中间空气传播的阶段以及接收信息者这三个方面展开。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索欲望,从情境出发也能够有效达到教学目的。
2.提出问题
教与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这也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所以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由于课堂有太多的可变因素,学生又具有不可控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就要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有一定了解。运用到具体的物理教学中则需要教师的指引,比如,在对于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学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水杯,一杯热水如果不盖住杯盖的话,我们会发现会冒出很多的白气,而如果将盖子拧紧的话就会发现杯盖上有很多小水珠,这是为什么呢?以这种大家都很熟悉的现象提出物理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又能够激发他们的参与度。
3.自主探究
可以说自主探究环节是以“学”为中心的模式的关键部分,这便是要求学生直接主动参与的部分。在已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之后,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学生可操作的器材来促使他们主动探究。比如,在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时,可以事先准备一些温度计,在课堂上选择小组协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进行示范性操作,而后再促使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让他们互相督促,而后再以小组汇总的方式总结错误操作的类型以及出现的原因,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文是结合我对于初中物理课堂的认识以及以“学”为中心这一教育理念的理解来展开的。我首先论述了在如今的教学中仍然存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其脱离实际,而后又分别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和自主探究这三个方面来阐述了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当中的具体应用。由于个人认识有限,不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的认识,不过还是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尹树龙.以“学”为中心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与案例分析[J].中学物理,2015(12).[2]胡军.以活动为中心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构建[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9(30).?编辑 韩 晓
第四篇: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改理念认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简单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想的过程与结果,被当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之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构建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自主
自主,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生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现实,它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其重要特征是已具备了将学习的需要内化为自动的行为和趋向,实现自主性发展。学习目标由学生自主确定,问题自主解决,知识自主感悟,方法自主探究。由学生自主主宰的课堂,必将激发学习动机,并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高质量的学习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课堂。为达此理想,我们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本环节设置“课前自学”和“课内自学”两个阶段。
1、课前自学: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基于此,课前自学步骤要求学生在上课前一天或前几天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主动开展搜集资料、访问社区、上网查询、制作模型、画示意图、查字典、预习课文等自主活动,并自觉在课本上用各种颜色画记号,作标记,进行初步学习或“尝试”练习。
2、课内自学:
课内自学阶段以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课前自学,在课堂上进行二次自学,梳理自己弄懂弄清楚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没有弄懂;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哪个地方是重点,哪个地方是难点;哪些问题能自己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同学在小组内或者在课堂上老师帮助自己解决等等。其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形成对新知识的初步认知。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再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生成新的认知。
二、合作学习。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的互动观是一种先进科学的互动观,是对现代教学互动理论的发展。注重的是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培养的是一种学习能力,一种终身制的学习能力,主要表现在学生与学生合作,教师与学生合作。引导学生之间相互提问,指导,检查,启发,鼓励,监督。总体是实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召开和谐竞争,互相合作”教学策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还可能是编剧或评论员。建立在完全平等、民主教学关系基础上的课堂,将极大地激发师生教学相长、和谐奋进。本环节主要包括“小组合作”和“分组合作”两个步骤。
1、小组合作:就是以“小组活动”形式为主,将学习任务分配给小组内每个同学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活动中能主动学习,动手动脑动口,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有效认知”。学生的头脑“不是要被装满知识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小组合作就是要求教师随时“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在具体的实践探索活动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掌握知识,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2、分组合作:即教师将本节课学习任务平均分到各个小组内,学生根据小组讨论情况,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讨论、分析等,充分发挥小组同学的集体智慧,结合其它小组的研究情况,把自己组没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使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小组内有不同的答案,找出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方案和措施;也使同一个问题在全班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达到“多元交流”,实现对本节所学知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有机结合。
三、学习型,即由教为主变为学为主,由个体学习为主变为合作学习为主,使课堂变为学堂,真正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由传统的被动、单调、封闭的教学模式,向主动、多元、开放型教学模式转变,促使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使学生通过潜在的积累和体验获得知识的最大化。
在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构建过程中,遵循学生“精学多练,学练结合”的原则归纳提炼出课堂五步法。
1、是感知自学。先由教师给学生提供自学纲领、实验器材等学习材料,确定学习目标,提出明确的学习指令和要求,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学什么和怎样学。
2、是探究合作。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建设,提高交流合作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使学习困难在小组内得到解决。
3、展示。
心理学实践表明,反馈的及时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大胆发表见解。本环节结合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学生自由展示自己的所学、所思、所得,设置三个平台:基础知识展示平台、能力技巧展示平台、延伸升华展示平台。
⑴、基础知识展示平台:主要在小组内同学之间对所自学的基础知识互相展示、互相切磋,达成共识。
⑵、能力技巧展示平台: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共同参与课堂交流,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研讨问题的学堂的过程。课堂上小组与小组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对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反复研讨,围绕一个个问题,顺着教材的思路,师生、生生频频互动,一个个展示,直至达成共识,形成知识体系。
⑶、延伸升华展示平台: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本节知识学习与掌握情况,在自己小组或其它小组以及全班同学中展示和交流。如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以课堂活动形式展现,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通过形式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达到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新知识生成之目的。
4、拓展巩固。展示后给学生留出一定的反思时间,让学生进一步回味感悟,并设计适当的变式训练题目,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拓展。
5、反馈矫正。通过采取书面考试、提问、观察、展示、练习等多种形式进行反馈矫正,确保堂堂清。
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不同,我们初步形成了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综合课四种课型,并在全校范围内全面推行,不仅发挥好教师的支架作用,并且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条件。=======================
第五篇:课题研究实施方案2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意义
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解决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课题研究实施方案2。养成注意观察,善于发现,敢于质疑,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形成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思维模式。
二、研究目标
过实验研究出适合于北方冬季使用的,用于降低室内空气干燥度,使室内空气湿润、清爽、宜人的加湿器。
三、研究内容
利用废旧物品开发出适合北方冬季使用空气加湿器。
四、研究方法
实验法
五、研究步骤
首先考虑的是用什么原理来实现其目的,为了使水与干燥空气融合,有三种方案。其一是让水自然挥发,既然靠自然挥发那么挥发的表面积要大,所以占地面积大,加湿效果慢不理想。其二是使水气化或蒸发,这种办法就得对水进行加热,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使水产生气化或蒸发,这种办法加湿快,但加湿量无法控制,另外一旦加湿器里的水气化完后,这种方法容易产生火灾,所以这个方案不可取。其三是使水产生雾化,用什么机理使水雾化呢,用超声波的方法对我来说是难以实现的,它牵扯的各方面的知识理论,规划方案《课题研究实施方案2》。用空气动力也可以使水产生雾化,这就使我产生了灵感,那么用一个旧电吹风做动力就能达到其目的。用废弃的可乐瓶做储水器,瓶盖上开一个小孔用来滴水,水滴滴到电吹风的某个部位,用电吹风流动的空气射流就把水滴给雾化,用这种方法就达到加湿的目的,而加湿量也可以调控。经过长时间的潜心思虑和反复研究,在我爸的指导和帮助下,我终于设计制作出一个“自动加湿器”。
制做工具:电吹风、废弃可乐瓶、细方木棍、铁钉、手电钻、锯子和薄铁片
制作方法:
1、储水器的制作
我先把废弃可乐瓶瓶盖打上一个小孔,小孔里面塞上棉球,要塞的非常紧,瓶底用剪刀剪去,把瓶盖螺紧,然后把瓶内注满水,观察瓶盖上的棉球的滴水状况,约5~6秒钟滴一滴即可,若水滴滴得快,把棉球塞得紧一点,若水滴滴得慢,把棉球搞得松一点,这样储水器就大事告成
2、加湿器箱体制作:
首先把细方木块锯成12块约200mm长的木条,用小铁钉合成一个立方体,在顶面和两端面钉上大小合适的木板,上顶板中间开一个直径约80mm的园孔,这个孔就是为放置储水器而设计的,在箱体两端面各开一个与电吹风管大小相近的圆孔,其孔距底板的距离视电吹风的大小而定。该孔就是为架设电吹风而设计的。
3、电吹风的改制
首先把电吹风的风罩取下,拆除加热装置,把开关上加热的接线用电烙铁焊下(最好是旧电吹风),在风罩防尘网上端打一个直径为6mm的孔,然后把风罩再装回电吹风主体上,而10mm的孔就是为了水滴滴到防尘网上,让水滴散开。
4、加湿器组装
把电吹风插入箱体,用铁片和木螺钉固定牢固,把改制好可乐瓶放置在直径约80mm的园孔上即可。
5、加湿器调试
把组装好的设备放置在一个空地上,接通电吹风电源,开启电吹风(用冷风档),把储水器加满水,水滴开始向电吹风防尘罩上滴水,水滴被电吹风的射流雾化,若雾化效果不理想,调整水滴的滴入方向,水滴应滴到防尘网的后部,不应滴到防尘网的前部,为此整套加湿器就制作完成。
6、优点
(1)该加湿器简单易制作,利用现有的旧电器和废旧物品就可实现。
(2)加湿器工作可靠,操作方便。
(3)加湿器体积小,占地面积小。
(4)加湿量可调控,储水器取、装方便等优点。
7、关键词:超声波、气化、蒸发、射流、雾化、自动加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