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时间:2019-05-13 00:1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第一篇: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作者:曾海波

来源:《职业·下旬》2013年第05期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在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中,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开展与实施,并以车刀体设计制作为例,讲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而且也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能力。

关键词:“学”为中心 模式 设计 实施

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多数都是高考落榜或者中考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多数对理论课很厌烦,导致了在应试教育中的失败。他们来到职业技术学校后,学校如果继续用原来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效果达不到教学的要求。

因此,职业技术学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快速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也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

一、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增长学识。这一过程,如果离开学生这个主体,便变得没有意义。正如宋玲在《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一书前言中说:“老师一直都是绝对的权威,而我们这些学生曾经做过的、最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当我拿着参考课程标准并以教科书为蓝本设计出的教学方案走进课堂时,整堂课几乎都是我在唱独角戏,提出的开放性问题时常引来一片难以忍受的沉寂。”这段话,是一个学生成长成为老师后,对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生动描述。

以“学”为中心,教师要树立学生是主体的思想,把规定的教学内容,对应教学对象——学生,进行创新性设计。正如萝卜白菜,既可以炒食,也可以煲汤,既可以切丝,也可以切片,最终目的是让我们能消化吸收营养。反之,如若学生对所学内容听不懂,且脱离实际,他们就会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课堂睡觉。曾有一位学者提出“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首先要解决学生上课睡觉的问题”,这不无道理,解决学生上课睡觉的问题就是必须围绕学生去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挖掘其自觉学习的潜力。

二、以“学”为中心,教师要主动转变教学观念

古语云:“活到老,学到老”。老师也是教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教亦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所谓的教学,是为促进学习者内部学习过程而设计的一系列外部学习事件,教学是经过一系列设计的,旨在引起、激发和支持学习者学习的事件。

教师如何使“传递”的内容更有效,这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部分,传统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略学生学习的接受情况,以“学”为中心能更好让学生掌握知识,如表1所示两种不同教育模式对比。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教师应该认识到:学习必须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设计,而不是以教学为中心而去设计的。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教学只不过是一种手段。做教育者首先要在思想上进行改变,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进行有效设计。以“学”为中心是以小组课堂形式,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形成自我学习,相互讨论的学习方式,如图1所示。

传统以教师为中心课堂 以“学”为中心课堂 图1 课堂组织形式

以“学”为中心形式的教学课堂与传统教学不一样,它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利用行为导向教学,注重在“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只有通过不断改变教学手法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图2所示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在讨论问题的情景。

图2 讨论问题

三、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

一般的教学模式都是由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方法。但若要提高职业技术教学的质量,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模式,小组成员先单独练习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然后再以团队形式完成任务,最终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通过此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认真对待任务,就像在企业一样,尊重劳动成果,把教学方法的改革作为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如表2所示。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并不是以完整不变的形式来表达所有步骤的实施情况,而是根据任务的难与易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等进行合理的设计。通过合理的设计,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新的情景中,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达到更高层次的发挥。

四、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实施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由分组,合作完成车刀体加工的任务,在拓展训练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机夹式车刀体的制作,小组成员体现团结协作精神,实施时运用头脑风暴法,重视发挥集体的智慧,积极确定加工工艺。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和指点后,学生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加工过程中能相互探讨、交流技术,起到了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效果。

教学安排开展的顺序不一定是机械刻板、一成不变的,也不是每一堂课都必须提供全部教学事件。现以加工车刀体任务为例,做出实施过程的安排,如表3所示。篇二:以 “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二、以 “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以 “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是围绕如何有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而实施的一种设计,是数学学习理论和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是教师提出创意和决策的过程;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的过程,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科学的计划性和有序的系统性,而不是一般的教学经验和案例;是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检测、反馈、修正及再实施的认识深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特别讲究科学性和创造性。

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结构教师是教学系统的中心,教师是主动,教师利用讲解,媒体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知识灌输对象。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手段。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结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知识意义建构主动建构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教学媒体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主动认知工具。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 由于“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不论是从理论基础还是从实际的设计方法上看,都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要想理解和掌握“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并不困难,只需了解以教为主id和以学为主id的理论基础,再把前面所介绍的有关以教为主id和以学为主id的具体设计方法与步骤结合起来,并加以适当的补

充就可以了。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灵活选择“发现式“或“传递—接受”教学分支;

(2)在“传递—接受”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同时也可采用其他的“传递—接受”策略(甚至是自主学习策略)作为补充,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3)在“发现式”教学过程中也可充分吸收“传递—接受”教学的长处(如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和促进知识的迁移等);

(4)便于考虑情感因素(即动机)的影响:在“情境创设”框(左分支)或“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框(右分支)中,可通过适当创设的情境或呈现的媒体来激发学习者的动机;而在“学习效果评价”环节(左分支)或根据形成性评价结果所作的“教学修改”环节(右分支)中,则可通过讲评、小结、鼓励和表扬等手段促进学习者三种内驱力的形成与发展(视学习者的年龄与个性特征决定内驱力的种类)。

由于具有两个分支(右分支对应“传递—接受”教学,左分支对应“发现式”教学),所以显然它应能支持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这两类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此外,由于这两个分支既有公共部分又可相互跳转,因而还可方便地实现双主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要求。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具体教学策略,例如“合作学习”策略还可进一步细分为“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等不同子策略,“自主学习”策略也可进一步细分,加上有些策略

之间可以相互跳转且有多条不同的出口通路,因而上图能够适用于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况。篇三: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是何克抗教授在1998年提出的。他在深入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研究所出现的忽视教学目标分析、忽视教师主导作用以及过分强调学习环境设计而忽略自主学习设计等偏向后,提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1)教学目标分析

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

在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目的是要从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总教学目标出发,逐步确定出各级子目标并画出它们之间的形成关系图。由形成关系图即可确定为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所需的教学内容。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目的,如前所述,是为了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由于主题包含在教学目标所需的教学内容(即知识点)之中,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得出总目标与子目标的形成关系图,即意味着已经列出为达到该教学目标所需的全部知识点,据此即可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

(2)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关注学习者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中智力因素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分析。

(3)学习情境创设

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而同化与顺应离不开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经验与表象,情境创设则为提取长时记忆中的这些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不能激发联想,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内容,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

(4)信息资源设计与提供

信息资源的设计是指,确定学习本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本主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应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如何去获取(用何种手段、方法去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等问题,如果学生确实有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以帮助。

(5)自主学习设计

自主学习设计是整个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和随机进入教学法等。根据所选择的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应作不同的设计。

(6)协作学习设计

设计协作学习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整个合作学习过程均由教师组织引导,讨论的问题皆由教师提出。合作学习环境的设计通常有两种不同情况:一是学习的主题事先已知;二是学习主题事先未知。多数的合作学习是属于第一种情况,但是第二种情况在教学实践中也会经常遇到。

(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和学生本人的自我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

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

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

这一步应设计出使学生不感到任何压力、乐意去进行,又能客观地、确切地反映出每个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

第二篇:以 “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二、以 “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以 “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是围绕如何有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而实施的一种设计,是数学学习理论和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是教师提出创意和决策的过程;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的过程,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科学的计划性和有序的系统性,而不是一般的教学经验和案例;是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检测、反馈、修正及再实施的认识深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特别讲究科学性和创造性。

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结构教师是教学系统的中心,教师是主动,教师利用讲解,媒体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知识灌输对象。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手段。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结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知识意义建构主动建构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教学媒体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主动认知工具。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 由于“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不论是从理论基础还是从实际的设计方法上看,都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要想理解和掌握“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并不困难,只需了解以教为主ID和以学为主ID的理论基础,再把前面所介绍的有关以教为主ID和以学为主ID的具体设计方法与步骤结合起来,并加以适当的补充就可以了。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灵活选择“发现式“或“传递—接受”教学分支;

(2)在“传递—接受”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同时也可采用其他的“传递—接受”策略(甚至是自主学习策略)作为补充,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3)在“发现式”教学过程中也可充分吸收“传递—接受”教学的长处(如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和促进知识的迁移等);

(4)便于考虑情感因素(即动机)的影响:在“情境创设”框(左分支)或“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框(右分支)中,可通过适当创设的情境或呈现的媒体来激发学习者的动机;而在“学习效果评价”环节(左分支)或根据形成性评价结果所作的“教学修改”环节(右分支)中,则可通过讲评、小结、鼓励和表扬等手段促进学习者三种内驱力的形成与发展(视学习者的年龄与个性特征决定内驱力的种类)。

由于具有两个分支(右分支对应“传递—接受”教学,左分支对应“发现式”教学),所以显然它应能支持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这两类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此外,由于这两个分支既有公共部分又可相互跳转,因而还可方便地实现双主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要求。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具体教学策略,例如“合作学习”策略还可进一步细分为“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等不同子策略,“自主学习”策略也可进一步细分,加上有些策略之间可以相互跳转且有多条不同的出口通路,因而上图能够适用于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况。

第三篇: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在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中,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开展与实施,并以车刀体设计制作为例,讲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而且也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能力。

关键词:“学”为中心 模式 设计 实施

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多数都是高考落榜或者中考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多数对理论课很厌烦,导致了在应试教育中的失败。他们来到职业技术学校后,学校如果继续用原来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效果达不到教学的要求。

因此,职业技术学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快速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也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

一、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增长学识。这一过程,如果离开学生这个主体,便变得没有意义。正如宋玲在《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一书前言中说:“老师一直都是绝对的权威,而我们这些学生曾经做过的、最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当我拿着参考课程标准并以教科书为蓝本设计出的教学方案走进课堂时,整堂课几乎都是我在唱独角戏,提出的开放性问题时常引来一片难以忍受的沉寂。”这段话,是一个学生成长成为老师后,对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生动描述。

以“学”为中心,教师要树立学生是主体的思想,把规定的教学内容,对应教学对象――学生,进行创新性设计。正如萝卜白菜,既可以炒食,也可以煲汤,既可以切丝,也可以切片,最终目的是让我们能消化吸收营养。反之,如若学生对所学内容听不懂,且脱离实际,他们就会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课堂睡觉。曾有一位学者提出“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首先要解决学生上课睡觉的问题”,这不无道理,解决学生上课睡觉的问题就是必须围绕学生去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挖掘其自觉学习的潜力。

二、以“学”为中心,教师要主动转变教学观念

古语云:“活到老,学到老”。老师也是教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教亦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所谓的教学,是为促进学习者内部学习过程而设计的一系列外部学习事件,教学是经过一系列设计的,旨在引起、激发和支持学习者学习的事件。

教师如何使“传递”的内容更有效,这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部分,传统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略学生学习的接受情况,以“学”为中心能更好让学生掌握知识,如表1所示两种不同教育模式对比。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教师应该认识到:学习必须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设计,而不是以教学为中心而去设计的。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教学只不过是一种手段。做教育者首先要在思想上进行改变,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进行有效设计。以“学”为中心是以小组课堂形式,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形成自我学习,相互讨论的学习方式,如图1所示。

传统以教师为中心课堂 以“学”为中心课堂

图1 课堂组织形式

以“学”为中心形式的教学课堂与传统教学不一样,它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利用行为导向教学,注重在“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只有通过不断改变教学手法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图2所示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在讨论问题的情景。

图2 讨论问题

三、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

一般的教学模式都是由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方法。但若要提高职业技术教学的质量,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模式,小组成员先单独练习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然后再以团队形式完成任务,最终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通过此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认真对待任务,就像在企业一样,尊重劳动成果,把教学方法的改革作为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如表2所示。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并不是以完整不变的形式来表达所有步骤的实施情况,而是根据任务的难与易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等进行合理的设计。通过合理的设计,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新的情景中,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达到更高层次的发挥。

四、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实施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由分组,合作完成车刀体加工的任务,在拓展训练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机夹式车刀体的制作,小组成员体现团结协作精神,实施时运用头脑风暴法,重视发挥集体的智慧,积极确定加工工艺。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和指点后,学生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加工过程中能相互探讨、交流技术,起到了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效果。

教学安排开展的顺序不一定是机械刻板、一成不变的,也不是每一堂课都必须提供全部教学事件。现以加工车刀体任务为例,做出实施过程的安排,如表3所示。

五、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成效

1.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中,学生在一体化教室中,以不同方式进行学习,教师不再单一把知识讲授给学生,而是让他们在课堂上出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过程中很好地完成实际任务,达到自主学习效果(如图3所示)。

图3 学生在进行操作 图4 学生讨论加工工艺

第二,学生适应共同学习。教师一般不提倡学生单独学习,而是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一起学习,互相探讨、交流观点、提供反馈,促进彼此共同进步的学习机会(如图4所示)。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融为一体,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

2.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

以“学”为中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与学的良好互动,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理论和技能知识,同时也能把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在一起(如图5所示)。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良好的秩序,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展示自己的成果。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更能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的协作能力、交际能力和工作规划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意识到自己的价值。

3.多方面评价学生

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心、爱护、鼓励学生,并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人格,以此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只靠书面测试,应通过多种途径去评价学生,突破传统评价方式,重结果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以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位一体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图6所示为学生自检、互检和教师检测的情景。

图6 检测工件

评价中应尊重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图7所示是学生作品展示。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充分地发挥本身技能,达到教学目的。

第四篇: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实施流程

您了解您教学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吗?您有反思过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吗? 您会备课了吗?您能从学生主体出发,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吗? 当您拿到一个课题准备备课时,您首先应该做些什么?您应如何思考,按照怎么样的路径来实施科学高效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老师们都有这样一种共识:课堂教学一定要改变以“教”为中心、“满堂讲、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要优化教学全过程,打造“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传统的接受学习转向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问题学习、合作学习等。这种认识很到位,但是,如果我们不把这种认识落实到课堂中,这种理念充其量只是一种唯美的“空中楼阁”,并不能根本地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所以最到位的认识必须与教学实践对接。怎么对接?就是实施教学的行为主体之一线教师们,首先要积极 地响应和行动,从教学设计这个环节起就要从学生主体出发,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教学设计往往停留在“形而上”的条条框框,很多教师不知道怎么样处理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理清教学过程,不知道如何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开展教学设计。所以,信息技术学科亟需一种系统性的教学设计核心体系结构来促进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

这几年,笔者对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过程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并通过大量课堂观察,梳理出了教学设计中的典型问题和课堂教学常见问题。经过多轮实践论证,提炼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实施流程”,现把这些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供一线教师

交流、参考和反思。

教学设计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1.结构层面问题

(1)教学设计流于形式,机械填充已有教案结构。(2)教学设计思路不清,教学过程没有内在逻辑。

(3)教学设计看上去很美,不能转化为课堂教学实践。2.教材处理和教学目标确定问题

(1)没有真正弄清楚这节课到底要教些什么、学生应该有哪些方面的发展。(2)唯教材是论,不敢或不知道如何对教材进行处理。

(3)没有根据学生基础和需求对教材进行适当增补、删减、重组、置换或整合。

(4)对本课要教什么、怎么教不明确,导致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定位发生偏离。(5)三维目标层次不清晰,文字描述抽象、泛泛而谈。3.教学方法选择和设计问题(1)没有真正理解“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分层学习”、“自主学习”等方法的本质涵义,只是觉得这些方法“理念新”、“时尚”,具体在课堂实施时却偏离方向,流于形式。

(2)教学方法的选择没有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3)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得更好”等角度出发来选择教学方法。

(4)个别教师根本没有思考过“教学方法”这个问题,上课采取放羊式教学,把任务布置给学生后,教师就撒手不管,让学生“自生自灭”。

4.教学内容设计问题

(1)教学设计关注了教师的教,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课堂,对学生思考、体验、自我认知设计得不够。

(2)对一些操作想当然,没有精心备课,布置给学生的任务教师自己并没有认真操作,从而缺少了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估,导致教学内容不够精细。(3)教学导入如同“鸡肋”,可有可无,没能引发认天口冲突、激发学习动机。(4)教学环节连接生硬,没有“软着陆”过渡,也没有形成知识逻辑。(5)忽略对教学细节和课堂管理等的考虑和设计。5.课件问题

(1)课件设计华而不实、喧宾夺主。

(2)PPT代替学生思考,留白-的空间和生成性不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1)没有清晰的课堂逻辑和执教思路,教师教得糊里糊涂,学生听得糊里糊涂。(2)学生看似完成了一个个任务,实质并没有真正建构知识。

(3)课堂中学生并没有获得持续性学习支架,也没有学习方法的自然形成过程。

(4)教师讲得太多,把学生当成被不断灌输的容器,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的感受和反应。教学没有取合,没有生成,学生已经会了的内容还在拼命讲。

(5)教师代替学生思考,代替学生操作,导致学生懒得思考,体验和实践时间过少。(6)追求教学形式,忽视实效。

(7)学生学习兴趣不大,教学效率低下。(8)“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分层学习”、“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流于形式。

(9)教师无效语言太多,问题表述、课堂语言不够清晰简洁,无针对性,占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10)教师成为一个PPT播放者。(11)部分教师采取“放羊式教学”。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实施流程到底该如何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下的实施流程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开展教学设计。笔者建议教师们按照实施流程中的十二个步骤认真开展您的教学设计。刚开始实施时也许您会觉得烦琐,或者当您遇到问题时,您试图略过一些步骤。这时,请您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只有经历痛苦又丰富的思考和科学的实施过程,您才能真正感受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实质,体会到学生发展的幸福感。

当然,您在具体备课时不一定要把每一步的推进过程都写下来,您可以用这样的思考路径,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来理清思路。当然,这十二个步骤不是完全顺序执行,在思考、设计过程中往往需要循环往复、综合起来统筹考虑,需要教师通过不断推敲、反复论证、多重积累,最终理清思路,形成科学高效的教学设计。

第一步:确定教学设计起点拿到一个课题要开展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应该做什么?建议大家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先问自己三个问题:一是学生为什么要学这个内容,学了有什么用?二是对于这个内容,学生原有的基础是什么?三是这节课中,我希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怎样的发展? 第二步:处理教材和确定教学内容深入研读教材,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这节课中什么内容对学生是有价值的?二是学生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什么内容上?三是什么内容对学生的生活和今后的发展是有意义的? 在此基础上,再次审视教材,明确“教什么”、“教什么更好”、“教什么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有所发展”这三个问题,对教材进行增补、删减、重组、置换、整合等,从而形成系统的教学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教材中已经过时的、学生已经会了的内容,不要让学生以学习新知识的方式重复学习。

第三步:制定教学目标时.各维度应思考的问题知识与技能(学什么)。即学生要了解的知识和初步掌握的技能是什么?学生要理解的核心知识和重点掌握的技能是什么?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怎么学)。即创设怎样的学习体验环境,用什么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学习的欲望?学生应经历什么样的学习过程,才能逐步深入地获得新知、掌握技术、形成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实现知识建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么感悟、怎么体验、怎么培养态度)。即这节课学生能体验、感受、感悟到什么?这节课能培养学生认知事物的什么态度?这节课可以塑造学生什么样的价值观?这节课能培养学生什么兴趣? 第四步: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应考虑的问题

第一,这节课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第二,这节课中,学生会遇到什么样的理解难点或操作问题? 第五步:确定教学方法应考虑的问题要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有兴趣学、主动地去学?用什么方法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学生被灌以知识?用什么方法去突破学生的理解难点或操作问题?看似学生都会的内容,采用什么方法使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进一步发展、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原先知识结构的不足?如何让学生有成就感、愉悦感?如何让学生感受学习这节课的意义和价值? 温馨提醒:选取的方法不要流于形式,应真正能提高课堂效率、实实在在地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学习。

第六步:建构教学过程总体逻辑结构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有一个逻辑清晰的执教思路。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想方设法把握和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使学生在思维推进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知识结构,对于没有内在联系的一些“结构不良的知识”,则要通过精心的设计来建立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情感。基于此,首先请教师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学生应通过“什么样的素材或活动”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二是怎样的教学步骤能推进学生逐步理解知识、主动参与课堂、实现意义建构?三是课堂结束后学生的头脑里应形成怎么样的知识逻辑结构? 建议可通过以下四种教学过程总体逻辑建构的方法来理清上课思路一(1)串行逻辑结构建构法 核心思想:在挖掘知识点之间内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有关联性和递进性的序列问题或任务把知识点串接起来,学生在对一个个自然产生的问题和任务的解决和探究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层层递进,实现对知识的主动理解和意义建构。

(2)螺旋逻辑结构建构法

核心思想:通过“入境一出境一再入境”的教学模式,螺旋式递进、呈现知识序列和维度,使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逐步建立知识结构,促进思维发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入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定的情境中完成任务,明确初步的知识。出境是指离开刚才特定的情境,提炼、总结出技术思想、操作规律和方法。再入境是指学生在这些技术思想、操作规律和方法的支撑下再在新的情境中独立地完成任务,进一步梳理和稳定知识结构,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网格逻辑结构建构法

核心思想:在科学组织教学内容、构建知识点之间序列关系的基础上,精心构建一节课的整体逻辑,把它作为一级网格,再把组成一级网格的各逻辑要素分解成相对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次级逻辑网格,依此类推,逐级分解,以多级网格体系推进学生全覆盖建立知识结构,并在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支撑下独立解决问题。

(4)并行逻辑结构路径建构法

核心思想:以开放性任务为明线,把课堂的知识点内隐在任务中,每个学生按照各自对任务的理解,齐头并进,殊途同归,完成任务;同时,在完成任务的个体体验中,在与其他同学的对比交流中,在一个“学生教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提升学生”的互动学习共同体中建立、优化认知结构,实现认知的跨越式发展。

第七步:教学设计撰写

根据前面对各个问题的思考和教学过程总体逻辑思路撰写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准备教学素材、整理学生任务。

第八步:教学设计完成后建议反思的问题

(1)这样的执教思路是否足够清晰?在课堂实施时学生能听明白吗?(2)我会不会讲得太多?学生会不会思考得太少、动手得太少、体验得太少?(3)有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吗?这样的设计是否会代替学生思考?(4)学生上课时会感到愉悦吗?有兴趣吗?(5)这样的设计在课堂实施后,学生能否用所学技术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6)我有没有非常认真地操作过所有的课堂任务?(7)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预估到了吗? 第九步:完善教学设计

根据反思再次完善教学设计、课件和学生任务。第十步:上课实施

按照教学设计开展教学。

第十一步:课后反思供您参考的问题(1)是否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2)学生上课兴趣怎么样?他们有没有进行真正深入的思考和主动学习?(3)学生出现的哪些问题是自己预设不足而导致的?(4)各环节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5)课堂的结构、任务的设置、时间的分配是否需要调整?(6)哪些细节问题因为没有考虑到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浪费学生时间?(7)哪些学生没有完成任务?原因是什么?(8)知识点讲解、语言表述等是否简洁、清晰、易懂?(9)课堂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第十二步:形成教学设计终稿

根据课后反思再次完善教学设计,形成教学设计完成稿。

第五篇:《“以学习者为中心_参与式教学”模式介绍

“以学习者为中心〃参与式教学”模式

一、“参与式教学”核心理念

参与式教学就是指在课堂上,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主体能动性,积极地开展交往和互动,通过活动达到认识共振,思维同步,情感共鸣,创造性地完成教学目标的教育实践活动。

“参与式教学”强调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最有效的方式达到学习、培养的目的。这种方法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参与式教学”主要提倡小组合作、提问、学习游戏和学习活动、实物教学四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相比,其具有实践性、创新性、开放性、双向性、趣味性、反馈及时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强调“教”与“学”双向互动,教学相长;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作用的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主导性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导”为主,具体来说就是“导学、导思、导做”,导出方法,导出规律。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即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创新,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目的。

二、参与式教学备课要求

坚持主备课。全面实施主备课制,写好主备课教案,着力提升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为课堂教学改革保驾护航。主备课教案内容除常规框架之外,重点要做到六备:

l、备知识点。主备教师要参阅教参、教案、教辅,深挖教材知识点。集体讨论时,要对知识点是否挖掘透彻进行定性评价。

2、备技能训练题。主备教师要参阅教参、教案尤其是教辅,编制具有典型性、综合性、开

第二步:写作铺垫 第三步:范文展示

第四步:写作指导、好词佳句积累 第五步:组内讨论交流,确定写作内容 第六步:学生习作 第七步:展示习作、点评(二)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1、数学复习课六环节模式 第一步:导入,明确复习目标

第二步:发放复习提纲,布置复习任务; 第三步:学生自主作业; 第四步:合作学习,解疑。第五步:复习效果交流展示

第六步:巩固运用,互练互测(兵练兵)。

2、数学新授课六环节模式 第一步:导入

第二步:发放自学提纲,布置自学任务; 第三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第四步:合作学习,解疑; 第五步:探究结果交流展示; 第六步:巩固运用,知识拓展。

(三)科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1、科学课综合学习五步教学模式 第一步:发放复习提纲,布置复习任务; 第二步:学生自主作业;

第三步:两两交流、解疑(兵教兵); 第四步:组内帮教,组间交流、解疑。第五步:复习效果交流展示

第六步:巩固运用,互练互测(兵练兵)。

2、科学课探究学习五步教学

第一步:创设探究情景、导入学习内容 第二步:发放探究提纲、明确探究任务 第三步:研读文本、合作探究 第四步:交流展示、质疑解疑 第五步:综合运用、拓展延伸

(四)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四环节模式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第二步:明确任务,合作探究 第三步:讨论交流,质疑辩论 第四步:知识建构,迁移发展

五、作业呈现方式 l、自学笔记

自学笔记,指学生在每一节课中从进入自学直至展示交流结束过程中对知识点探究结果的记录。记录的内容应包括自己独立探究的结果与倾听别人展示交流结果的记录。自学笔记是学生的

66、教师角色

“以学习者为中心〃参与式教学”模式,要求更多的是把时间还给学生,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成为一种摆设,让课堂形成一盘散沙。教师应该在小组工作、交流展示等各环节中运用课前的知识储备及时给予点拨、指正,保证每一堂课学生学习的质量。

7、反馈形式

“以学习者为中心〃参与式教学”课堂学习的反馈形式应该不拘一格,可以通过板书、绘画、歌曲、诗歌、快板、演讲、朗诵、小品……不同形式来演绎,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附:

12种拓展学生思维策略

一、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至少3秒钟。

二、向全班学生精心设计好开放式问题,允许学生先有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与同伴或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一起讨论。

三、提出后继问题

四、不作评判

五、使全班同学参与,请一名同学作总结。

六、是全班同学参与,开展调查活动。

七、鼓励学生在班上相互问问题。

八、故意提出异议以激发争辩。

九、请学生剖析他们的想法。

十、请不同的学生回答问题。

十一、请学生提问题。

十二、让学生知道别人对他们的期望。

问题:

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职责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告诉学生知识或给他们做讲座,而应为他们创设一个能够鼓励他们通过讨论得出自己见解的场景。

如果儿童已具备了自己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问将会是教师可以采用的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有效的使用这种方法,教师将能帮助儿童发展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有创造力的思考者和解决问题的好手。

通常情况下可划分为:

开放式与封闭式在现代课堂上都占有一席之地。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在问学生这两类问题之前应提前计划好他们将提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时候提,并知道自己提问题的目的。

提问

根据不同的目的提问:

一、控制型提问

提问时被当作一种惩处或控制学生的方式被使用(用来羞辱学生、恐吓学生…这种提问会降低课堂效率…消极的。)

二、无目的型的提问

在课堂上被教师未经思考而随意使用,所提的问题没有任何目的。

(只是为了完成教学时间的一种方法…不注重学生回答问题中反馈出来的信息,不利用这些信息帮助学生学习,也不利用这些信息来拓宽学生的思维)

三、评价型提问

用抢答检查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对知识掌握情况。(评价学生的工具,是一种合理提问)

4、表达型提问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事物的看法、见解。

(学生有机会独立思考时间,是儿童内心世界的主要途径)

5、探索型提问

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要接受学生的所有回答)

6、交流型提问

学生相互之间问问题,小组讨论、方式讨论一个主题。

(是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的主要途径)

小组工作作为一种学习途径

小组工作优点

1、让学生在没有威胁的环境下,提出自己的想法,掌握学习内容。

2、帮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优点和不足。

3、允许学生担任不同角色的经验。

4、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5、给教师提供巡视课堂,检查个体学生学习情况的机会

6、减少对教师的依赖,靠自己来思考问题,努力寻找获取信息的各种渠道。

7、有效的把握教师语言翻译成自己的语言或更通俗的语言,对其他成员的理解很有帮助。

8、教师在任务区别不是很明显的情况下,根据小组成员的不同情况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

9、从不同的侧面获取更大的教育效果,一种有效策略

10、对学习起很大的激励最用

下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方法训练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设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章 以方法训练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导语】教学设计的“中心”或者“灵魂”并不是已经非常成熟的理论体系,仍然有非常大的可探索的空......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提问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cn“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提问模式 作者:李 娟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11期[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最常用且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本文......

    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改理念认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简单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

    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模式

    “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优质护理服务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场所,个体的重要支持者。人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与其有着共同文化、信仰、生活方式的其他成员生活在一起......

    以教学为中心 以质量求发展

    依托教研 重抓教学 提升质量 夏镇中心小学教学工作先进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受领导的委托,我非常荣幸的作为教学先进单位的代表,向大家汇报一下夏镇中......

    基于项目为中心的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项目为中心的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内容摘要】基于项目为中心的设计课程能与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在基于项目为中心的设计课程教学环节中有两个关......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解决实际问题 论文摘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就是以实际问题为中心,解决实际问......

    以群众为中心

    习近平心系群团工作:以群众为中心 与群众心贴心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密切关注群团组织工作。十八大以来,他多次在不同场合就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工作做出指示,也多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