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为中心的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19-05-13 00:1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项目为中心的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项目为中心的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第一篇:基于项目为中心的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项目为中心的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内容摘要】基于项目为中心的设计课程能与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在基于项目为中心的设计课程教学环节中有两个关键要素,一是围绕课堂教学,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二是围绕学生进行合理高效的课程项目管理。二者科学合理的安排,方能确保设计课程顺利进行。

【关键词】以项目为中心的课程设计 课程项目管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是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帮助学生主动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因此,通过设计项目完成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知识,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这类课程通常被称为“以项目为中心的课程”,引导学生结合课堂上的项目设计,掌握并灵活运用相应的理论知识是此类课程教学的关键。

一、根据项目设计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而教学环节设计的合理与否决定了最终的教学成果。以项目设计为主的课堂教学,其侧重点及内容、方法与步骤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变、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实践更加趋于真实,通过教学实践,颇受学生欢迎。下面笔者以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为例加以分析阐述。

(一)案例解析

以项目设计为主导的教学课程中,案例解析与介绍是关键环节。因学生尚未掌握相应的设计理论、方法与步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通过成功的案例分析,详尽地介绍设计的程序、方法、步骤及涉及到的关键性专业理论知识。案例解析包括理论阐述、设计解析与小组讨论三个步骤。

第一,理论阐述是设计课程的开始,也是基础阶段。教师应结合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简要、精炼地阐述所涉及的理论,让学生在进行项目设计之前有一个大体的概念,不至于在设计时茫然下笔、不知所措。

以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为例,教师在进行理论阐述时,应包含各空间设计的主要功能、辅助功能及常规流线布局形式等。在这部分理论讲解中,可将整个空间划分为若干个功能空间,如起居室、卧室、书房等进行分开讲解,使学生的知识框架更加清晰。但并不是指教师将所有的空间功能全部阐述完毕后,再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可以结合学生的听课及接收状态进行分讲。

第二,设计分析是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方法,对于设计作品要有分辨优劣设计的能力,这是项目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教学中用来进行分析的作品应有优劣之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分析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观看不成功的案例,结合前面的理论阐述,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挑选出不合理之处,下一位学生的观点不能与上一位学生的观点雷同,直到所有学生都对此案例无异议为止,并且让学生记住这些设计的不足,在将来的设计中避免类似错误的出现。之后再让学生观察优秀的设计案例,与前者相比较,说出作品的成功之处和应该如何借鉴。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要以启发式为主,让学生将所掌握的初步理论知识与设计分析相结合,学会评价设计作品的好坏,以建立自己的设计审美及评判标准。

第三,小组讨论是最吸引学生、能使学生之间碰撞出设计火花的关键环节。第一步是情感归纳,可将平时兴趣相投的学生分为一组,因居住空间设计任务不太繁重,因此,小组以三人左右为宜。志同道合的学生在沟通协商时容易达成一致意见,有利于日后设计进程的顺利展开。第二步是空间归纳,即将小组成员集中围坐成一桌,方便讨论。

前期学生组合结束后进入关键环节。首先,教师应将设计项目进行总体介绍,包括用户需求、住宅面积、户型尺寸、现场照片等详尽资料。其次,教师布置讨论题目,开始分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分别参与到每一组的讨论中,以推进每组的讨论进程。再次,在小组讨论结束后,由小组成员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公开陈述。这是模拟项目投标过程中的讲标程序,既锻炼了学生的陈述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讨论,也加深了小组成员对方案内容的印象,使得研究内容能够更加深入人心,为日后的深化设计打下良好基础。这种模式可以迅速让学生投入到课堂设计中,同时通过项目明确成员各自的任务,增强小组成员的凝聚力,使得每个成员都能大胆发挥自我想象力,发表个人意见,并使学生初步接触团队合作设计模式。

以案例解析作为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可以使学生了解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关键问题:

1.熟悉项目内容,了解设计任务,知道设计程序及预测最终设计效果。

2.初步熟悉小组合作模式及明确自我设计任务。

3.锻炼独立思考与勇于表达自我意见的思维模式,同时使学生自我表述能力及独立设计能力得到锻炼。

(二)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进程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让学生对设计课程先建立理论体系,通过教师讲解及成功案例图片分析介绍,被动式灌输给学生,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这种模式可以使知识体系较为完善,并且容易得到拓展与延伸。但是设计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性为主,传统教学模式获得教学成果较慢。如进行居住空间设计时,往往不需要十分深奥的长篇理论知识,设计者只需掌握相关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就可在短期内进行初步方案设计,这样的设计项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而以设计项目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正是按照项目进程安排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对于关键知识点的深入研究。

在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就是按照客户需求研究――设计任务分析――空间设计――用户沟通――完善设计的流程来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学生所应掌握的知识体系和设计技能完全按照项目的流程来进行,虽没有系统的理论体系,但依据设计流程依然可以掌握相关知识,快速完成实际项目。

(三)材料市场与施工工地调研考察

在以项目为中心的设计课程中,材料市场的调研非常重要。这里的材料调研主要指项目设计中所涉及到的材料,包括天花板、墙面、地面的基础材料与饰面材料等。根据项目设计内容,进行实地材料市场调研,可以使学生快速直观地认识材料,使得项目设计更加完善与合理。对施工工地的考查、直接了解相关施工工艺,可以使学生的设计更加真实可信,而非天马行空、任意想象。

以上提到的案例解析、教学进程、材料市场与施工工地调研考察,是以项目为中心课程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环节,缺少任一环节都将失去该教学模式的特色,且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课程项目管理

教学过程中,课程项目进展会遇到很多难题。例如由于各组成员能力不同,会产生小组进展速度不一的情况,从而影响整体进度;学生过分依赖网络及其他外援方式,使设计项目产生大量抄袭现象,失去原创设计的意义;临近结束,学生突击完成设计任务等。这些问题需要教师适当采取相应措施以有效缓解。

(一)确立设计节点与定点汇报

初次设计进程应由教师掌握学生的设计节奏,结合教学学时确定设计节点,并明确规定在每个设计节点学生应完成的设计任务,以及所应提交的设计内容。经小组讨论协商后,确定本小组在该设计节点所提交的设计内容,并选派成员进行阶段性汇报。汇报是全班统一进行,一方面确保班级整体设计统一,不至于最后突击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定点汇报使各小组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二)成员合作管理

除了对项目进程进行管理之外,对成员之间的合作也应进行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常会遇到以下问题:

1.某些学生过于懒散,做事拖拉影响项目进度。

2.小组成员实力相差过大,会使某些学生产生依赖思想,出现能者多劳,工作量不平衡的现象。

3.某些学生主动性不强,能力较弱,在小组中滥竽充数。

4.小组成员关系生疏,沟通时易产生分歧。

针对以上问题,在分组之初教师应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平日相互熟悉或住在同一寝室的学生宜分为一组,这样便于沟通,确保项目完成时间。

2.小组成员应根据个人专业水平自行成组,不至于出现成员之间专业水准相差悬殊,使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无事可做,从而失去学习机会。

3.小组成员目标应一致,大家为同一目标而努力,以确保设计项目顺利进行。

总之,成员合作管理的关键就是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使其对设计项目产生兴趣,保有激情,以确保设计任务顺利进行。这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与学生沟通,做到对每组成员的整体水平与设计目标熟悉掌握,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结语

当今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存在着设计能力不足、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与实际设计项目严重脱节等问题。以项目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正是从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着手,让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在学习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实际动手设计能力,以符合设计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如果前期的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也能进行相应的改革,则今后设计专业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程相脱轨的现象会大为改进。

(注:本文系哈尔滨师范大学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项目“《居住空间设计》的探究性学习课程建设”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2015-2-012)

参考文献:

[1]李洪海,高炳学.以项目为中心的设计课程管理[J].艺术与设计,2010(4).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王文娜)

第二篇:实践中心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实践中心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 学校最重要的产品应该是课程,而学生则是课程的用户,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课程建设。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质量严重落后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尽管国家层面已经开始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振兴计划,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但是效果依然不明显。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加强高职实践中心课程理论研究的同时,必须深入扎实地推进实践中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实践中心课程教学设计。

关键词 实践课程 教学设计 理货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079-02

基金项目:安徽省卓越物流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2013z_ljh060)和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等职业院校整体教改研究与实践”(2014zdjy170)。

一、研究岗位职业技能标准,确定学习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任务就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生命力、吸引力、竞争力就在于它精确瞄准社会所需的职业岗位,培养学生熟悉职业以及操作和动手能力,也就是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人们常说的“首岗适应”能力。下面以物流管理专业理货岗位“仓库理货作业环节”为例,研究实践中心课程教学设计。

通过在物流仓储、商贸流通等企业的调研与亲历,并且访谈相关理货员工,在分析物流商贸类企业理货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之后,确定理货作业环节的主要职业技能标准为:(1)根据入库单、出库单正确检查与核对货物信息;(2)准确制作残损品报告单;(3)合理、科学地安排货物存放方式;(4)准确制作理货清单;(5)准确分拣并分类集中出库货物等。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根基础”,就是使学生树立对“工作”的正确认识。从分析学生和合格职业人的差异出发,技能学习本质上就是把合格职业人的“技能点”细化,通过逐步弥补这种“差异”,让学生学会这些“差异”的“技能点”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从“偶尔做正确一件事”到“一百遍正确地做一件事”的成长过程。

二、研究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活动

根据已经确定的理货岗位职业技能标准,通过分析理货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对理货岗位学习内容进行选择,设计学习活动,解决职业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即“听得懂、不会做”问题。

以“仓库理货作业环节”为例,设计“理货操作学习活动”如下。

1.活动目标

通过模拟真实的仓库环境,让学生充当理货员进行实习,使学生学会仓库理货作业流程,能够独立完成仓库理货作业操作,掌握仓库理货单证缮制和审核。

2.活动准备

实训环境:理实一体化物流实训室

实训货物:若干品种、类型、数量的货物。

实训设备:托盘等

空白单据:残损单、理货单、出库货物交接单等

学生分组:若干

实习时间:6学时

3.具体任务

需要编制、提供完整的案例情境,例如,一批货物需要入库、出库,要求理货员完成如下工作任务:A接收;B制作残损单;C拣出货物、正确堆码;D制作理货清单;E残损包装的拆装与重新包装;F理货过程信息化操作。

4.操作过程与活动记录

5.活动评价

学生理货岗位职业技能评价的方式采用三方评价体制。学生自评、小组成员评价、教师评价权重分别为30%、30%、40%。考评满分100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69分为及格,70-79分为中,80-89分为良好,90分以为优秀。

三、校企协同创设学习性岗位,开展企业岗位实践

通过模拟真实工作情境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理货岗位职业技能,初步了解理货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要求。但是,学生在模拟环境下所习得的职业技能还不能等同于工作能力,还需要顶岗实践锻炼。在模拟环境下偶尔能够做对事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能够在真实工作岗位上正确地做无数遍才能完全胜任岗位工作任务的复杂性与创造性。因此,职业院校必须与企业协同创设学习性岗位,让学生在企业相应岗位进行顶岗实践。通过物流企业“学习性岗位”建设,逐步将企业生产岗位转换成合适的“学习性岗位”,实现企业岗位的教育教学功能,把毕业生艰苦的后成熟期内所学的内容提前到大学的顶岗课程学习阶段来进行系统工作技能训练,培养综合工作素养,有效地促进从学生到工作的过渡。

下面就是理货顶岗的教学设计――企业岗位实践操作指南。

1.岗位工作目标

在仓储企业理货员岗位上,让学生充当理货员,在工作中学习,掌握理货作业流程,会进行理货作业操作,掌握仓储理货单证缮制与审核,能够正确地制作残损单和理货清单,能够正确地拣出货物并正确堆码,熟练进行残损包装的拆装与重新包装,能够熟练地进行理货过程信息化操作。

实现岗位工作目标,关键是要将物流企业理货这个生产性工作任务经过教学设计,转换成学生的学习性工作任务。

2.工作任务

仓储企业现有一批包装规格长宽高50*40*30CM的货物56箱要入库,其中有一个包装有损毁,该包装内装有8个货物,需要拆装后,将8个货物重新包装后把货物拣选出来,放置在出货区等待出货。

3.工作要求

①在货物入库前,仓储理货员为其办理接收手续。包括核对货物的名称、品种、数量、规格、等级、型号以及重量等;

②制作残损单;

③利用学习过的托盘货物堆积模型,将55箱货物堆码在指定区域的托盘上;

④制作理货清单;

⑤将破损的包装拆装后,掏出8个货物,重新包装后将货物拣选出来,放置在出货区域;

⑥理货过程中的包装计量单位转换的信息化操作。

4.工作过程(略)

5.工作评价

工作评价的方式采用三方评价体制,学生自评、小组成员评价、企业师傅评价权重分别为25%、25%、50%。考评满分100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69分为及格,70-79分为中,80-89分为良好,90分以为优秀。学生企业理货岗位工作评价表如下:

四、开展检查评估,进行总结与反思

学生企业理货顶岗工作评价,主要包括知识运用评价、工作行为评价、工作表现评价与工作态度评价等。知识运用评价,主要是指学生在理货工作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及掌握运用程度进行评价,强调熟练运用知识的水平与能力。工作行为评价,主要是通过观察学生在企业理货顶岗期间、自然状态下的行为,对学生理货工作中的动作准确性、协调性、有效性、系统性、创新性及自动化程度等进行评价。工作表现评价和工作态度评价,是职业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状态下,学生在理货岗位工作中的工作态度与表现,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职业认同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

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理货工作完成情况,正确地分析自己的理货工作能力和理货工作程式化、全面性、整合性,认识自己发现理货工作问题并使用合理、正确的方法进行研究和创造性处理的水平。

学生理货顶岗实践完成后,要求学生开展的积极的反思。在完成理货顶岗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到了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还有什么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请同学们运用工作过程中的事例解释理货的基本原理和规则。学生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自主地对这些未知产生出好奇心、探究欲、琢磨劲。进而,渴望获得新知,进行资料搜集,试图解决。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职业素养正是在这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中逐步提高。

学生在项目活动与顶岗实践过程中,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并尝试着解决实践活动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对遇到的问题如何处理、对突然出现的危难如何应对、对事物现象背后本质的思考等,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途径和多样化方法手段,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工作体验和人生感悟,从而产生创造性活动,知识正是在如此这样的运用过程中转化成为智慧。

第三篇:以 “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二、以 “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以 “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是围绕如何有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而实施的一种设计,是数学学习理论和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是教师提出创意和决策的过程;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的过程,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科学的计划性和有序的系统性,而不是一般的教学经验和案例;是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检测、反馈、修正及再实施的认识深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特别讲究科学性和创造性。

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结构教师是教学系统的中心,教师是主动,教师利用讲解,媒体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知识灌输对象。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手段。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结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知识意义建构主动建构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教学媒体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主动认知工具。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 由于“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不论是从理论基础还是从实际的设计方法上看,都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要想理解和掌握“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并不困难,只需了解以教为主ID和以学为主ID的理论基础,再把前面所介绍的有关以教为主ID和以学为主ID的具体设计方法与步骤结合起来,并加以适当的补充就可以了。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灵活选择“发现式“或“传递—接受”教学分支;

(2)在“传递—接受”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同时也可采用其他的“传递—接受”策略(甚至是自主学习策略)作为补充,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3)在“发现式”教学过程中也可充分吸收“传递—接受”教学的长处(如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和促进知识的迁移等);

(4)便于考虑情感因素(即动机)的影响:在“情境创设”框(左分支)或“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框(右分支)中,可通过适当创设的情境或呈现的媒体来激发学习者的动机;而在“学习效果评价”环节(左分支)或根据形成性评价结果所作的“教学修改”环节(右分支)中,则可通过讲评、小结、鼓励和表扬等手段促进学习者三种内驱力的形成与发展(视学习者的年龄与个性特征决定内驱力的种类)。

由于具有两个分支(右分支对应“传递—接受”教学,左分支对应“发现式”教学),所以显然它应能支持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这两类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此外,由于这两个分支既有公共部分又可相互跳转,因而还可方便地实现双主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要求。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具体教学策略,例如“合作学习”策略还可进一步细分为“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等不同子策略,“自主学习”策略也可进一步细分,加上有些策略之间可以相互跳转且有多条不同的出口通路,因而上图能够适用于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况。

第四篇: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作者:曾海波

来源:《职业·下旬》2013年第05期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在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中,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开展与实施,并以车刀体设计制作为例,讲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而且也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能力。

关键词:“学”为中心 模式 设计 实施

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多数都是高考落榜或者中考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多数对理论课很厌烦,导致了在应试教育中的失败。他们来到职业技术学校后,学校如果继续用原来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效果达不到教学的要求。

因此,职业技术学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快速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也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

一、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增长学识。这一过程,如果离开学生这个主体,便变得没有意义。正如宋玲在《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一书前言中说:“老师一直都是绝对的权威,而我们这些学生曾经做过的、最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当我拿着参考课程标准并以教科书为蓝本设计出的教学方案走进课堂时,整堂课几乎都是我在唱独角戏,提出的开放性问题时常引来一片难以忍受的沉寂。”这段话,是一个学生成长成为老师后,对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生动描述。

以“学”为中心,教师要树立学生是主体的思想,把规定的教学内容,对应教学对象——学生,进行创新性设计。正如萝卜白菜,既可以炒食,也可以煲汤,既可以切丝,也可以切片,最终目的是让我们能消化吸收营养。反之,如若学生对所学内容听不懂,且脱离实际,他们就会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课堂睡觉。曾有一位学者提出“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首先要解决学生上课睡觉的问题”,这不无道理,解决学生上课睡觉的问题就是必须围绕学生去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挖掘其自觉学习的潜力。

二、以“学”为中心,教师要主动转变教学观念

古语云:“活到老,学到老”。老师也是教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教亦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所谓的教学,是为促进学习者内部学习过程而设计的一系列外部学习事件,教学是经过一系列设计的,旨在引起、激发和支持学习者学习的事件。

教师如何使“传递”的内容更有效,这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部分,传统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略学生学习的接受情况,以“学”为中心能更好让学生掌握知识,如表1所示两种不同教育模式对比。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教师应该认识到:学习必须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设计,而不是以教学为中心而去设计的。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教学只不过是一种手段。做教育者首先要在思想上进行改变,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进行有效设计。以“学”为中心是以小组课堂形式,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形成自我学习,相互讨论的学习方式,如图1所示。

传统以教师为中心课堂 以“学”为中心课堂 图1 课堂组织形式

以“学”为中心形式的教学课堂与传统教学不一样,它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利用行为导向教学,注重在“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只有通过不断改变教学手法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图2所示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在讨论问题的情景。

图2 讨论问题

三、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

一般的教学模式都是由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方法。但若要提高职业技术教学的质量,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模式,小组成员先单独练习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然后再以团队形式完成任务,最终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通过此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认真对待任务,就像在企业一样,尊重劳动成果,把教学方法的改革作为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如表2所示。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并不是以完整不变的形式来表达所有步骤的实施情况,而是根据任务的难与易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等进行合理的设计。通过合理的设计,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新的情景中,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达到更高层次的发挥。

四、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实施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由分组,合作完成车刀体加工的任务,在拓展训练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机夹式车刀体的制作,小组成员体现团结协作精神,实施时运用头脑风暴法,重视发挥集体的智慧,积极确定加工工艺。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和指点后,学生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加工过程中能相互探讨、交流技术,起到了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效果。

教学安排开展的顺序不一定是机械刻板、一成不变的,也不是每一堂课都必须提供全部教学事件。现以加工车刀体任务为例,做出实施过程的安排,如表3所示。篇二:以 “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二、以 “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以 “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是围绕如何有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而实施的一种设计,是数学学习理论和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是教师提出创意和决策的过程;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的过程,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科学的计划性和有序的系统性,而不是一般的教学经验和案例;是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检测、反馈、修正及再实施的认识深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特别讲究科学性和创造性。

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结构教师是教学系统的中心,教师是主动,教师利用讲解,媒体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知识灌输对象。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手段。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结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知识意义建构主动建构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教学媒体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主动认知工具。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 由于“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不论是从理论基础还是从实际的设计方法上看,都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要想理解和掌握“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并不困难,只需了解以教为主id和以学为主id的理论基础,再把前面所介绍的有关以教为主id和以学为主id的具体设计方法与步骤结合起来,并加以适当的补

充就可以了。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灵活选择“发现式“或“传递—接受”教学分支;

(2)在“传递—接受”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同时也可采用其他的“传递—接受”策略(甚至是自主学习策略)作为补充,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3)在“发现式”教学过程中也可充分吸收“传递—接受”教学的长处(如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和促进知识的迁移等);

(4)便于考虑情感因素(即动机)的影响:在“情境创设”框(左分支)或“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框(右分支)中,可通过适当创设的情境或呈现的媒体来激发学习者的动机;而在“学习效果评价”环节(左分支)或根据形成性评价结果所作的“教学修改”环节(右分支)中,则可通过讲评、小结、鼓励和表扬等手段促进学习者三种内驱力的形成与发展(视学习者的年龄与个性特征决定内驱力的种类)。

由于具有两个分支(右分支对应“传递—接受”教学,左分支对应“发现式”教学),所以显然它应能支持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这两类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此外,由于这两个分支既有公共部分又可相互跳转,因而还可方便地实现双主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要求。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具体教学策略,例如“合作学习”策略还可进一步细分为“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等不同子策略,“自主学习”策略也可进一步细分,加上有些策略

之间可以相互跳转且有多条不同的出口通路,因而上图能够适用于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况。篇三: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是何克抗教授在1998年提出的。他在深入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研究所出现的忽视教学目标分析、忽视教师主导作用以及过分强调学习环境设计而忽略自主学习设计等偏向后,提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1)教学目标分析

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

在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目的是要从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总教学目标出发,逐步确定出各级子目标并画出它们之间的形成关系图。由形成关系图即可确定为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所需的教学内容。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目的,如前所述,是为了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由于主题包含在教学目标所需的教学内容(即知识点)之中,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得出总目标与子目标的形成关系图,即意味着已经列出为达到该教学目标所需的全部知识点,据此即可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

(2)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关注学习者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中智力因素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分析。

(3)学习情境创设

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而同化与顺应离不开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经验与表象,情境创设则为提取长时记忆中的这些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不能激发联想,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内容,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

(4)信息资源设计与提供

信息资源的设计是指,确定学习本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本主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应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如何去获取(用何种手段、方法去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等问题,如果学生确实有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以帮助。

(5)自主学习设计

自主学习设计是整个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和随机进入教学法等。根据所选择的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应作不同的设计。

(6)协作学习设计

设计协作学习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整个合作学习过程均由教师组织引导,讨论的问题皆由教师提出。合作学习环境的设计通常有两种不同情况:一是学习的主题事先已知;二是学习主题事先未知。多数的合作学习是属于第一种情况,但是第二种情况在教学实践中也会经常遇到。

(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和学生本人的自我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

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

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

这一步应设计出使学生不感到任何压力、乐意去进行,又能客观地、确切地反映出每个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

第五篇: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计算机网络课程是大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科计算机网络课程不应注重抽象的理论和算法,而应以基础知识为出发点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应用基础知识解决简单的网络问题;理工科计算机网络课程应以通信技术原理的讲解为重点,积极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网络集成设计、软硬件开发以及施工等各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188-01

计算机网络目前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网络课程逐渐成为大学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形势下,怎样使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得到准确的定位,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使计算机网络课程充分发挥其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的作用,成为目前大学教育所需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问题分析

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属于交叉学科,同时涉及到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其包括的技术概念十分丰富,教学过程中往往没有准确的目标定位,在教学以及实验项目的选择方面也存在问题。此外,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存在困难,在知识应用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认为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涉及到的理论及计算比较复杂,学习难度较大,然而这些理论及计算都缺乏实用性,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合理设置教学目标。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分别包括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员以及网络基本应用。网络基本应用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具有较好的掌握,能熟练应用搜索工具以及网络资源,具备基本网络连接与设置的能力,可使简单的网络问题得到解决;网络管理员要求学生需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包括图形图像处理、网页制作以及网络管理等,具备从事网络维护管理以及网站建设等工作的能力;网络工程师要求学生掌握网络集成以及网络编程等知识技能,能在网络规划设计以及网络产品开发维护等工作中展现能力。计算机网络课程应结合文、理科学生的学科特征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其中,文科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网络基本应用以及网络管理员培养,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知识。理科计算机网络课程应以网络管理员以及网络工程师的培养为目标,对其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具有更高的要求。

(二)科学设计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的知识需求以及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合理性以及科学性。文科教学内容应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因素,合理安排一些计算机网络应用知识技能的讲解,例如图形图像工具以及网页设计工具等。理工科教学内容可在网络理论及数据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增加计算机以及网络体系结构的内容,采用科学的讲授方式进行教学。可将路由器以及服务器的配置技术讲解为重点,进行网站建设等知识的适当补充。

(三)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应注重多媒体技术以及工具软件的充分利用,其目的在于降低理论知识的抽象性,促进学生的理解。例如:可以动画的形式展现端口的数据传送以及域名解析等,帮助学生理解。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任务驱动以及案例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选择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并且关注学生的兴趣,例如可采用VLAN划分、安全设备配置以及网络拓扑等案例。教师教学过程中,也应注重课程间的交叉融合。例如文科生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在讲解网络检索以及网络共享等内容时,可与传播学以及电子商务等相联系,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理科生的教学也是如此。此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十分重要。教师可以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开展教学,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环节的实施,可采用虚拟实验手段,从而弥补实验设备的缺陷。这主要是因为高校受限于经费,实验设备的更新滞后。虚拟实验手段的采用,即将虚拟机软件安装在计算机上,由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实验操作。但是,综合实验平台的构建十分重要,学校应设法构建综合实验平台,加强服务器、路由器以及交换机等试验设备的配备,为实验环节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除此之外,应配备专职实验教师,为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专职实验教师与理论教师密切合作,可有效提高学生计算网络课程的学习水平,并且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结语

总之,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应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好工作,既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实验平台,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华强.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浅探[J].无线互联科技,2012(05).[2]赵娜.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2012(23).[3]张宏.高职学生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研究[J].软件导刊,2013(07).[4]陈兵,钱红燕,燕雪峰.高等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研究与改进[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12).

下载基于项目为中心的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项目为中心的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在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中,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开展与实施,并以车刀体设计制作为例,讲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技......

    产品造型设计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1.教学环节多元化(1)量身定制的项目教学项目化教学一般采用虚拟项目或真实项目。对于产品造型设计课程而言,产品考虑的现实因素非常多,虚拟项目无法让学生获得足够的锻炼。产品......

    项目课程的教学设计探讨

    高职教育教学参考第九辑 项目课程的教学设计探讨 王 伟 叶 颖 (1.广州市电子信息学校广东广州510091 2.广东省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广州510500) 【摘要】本文结合一个项目课程......

    高校创业类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高校创业类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鼓励大学生创业已成为摆在政府和各高校面前的十分重要的课题,然而当前高校创业类课程在授课上还存在诸多不足。本文意在通过探讨高校创......

    《绩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绩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吴蕊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州) 摘要:《绩效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因此有必要建立包括案例教学、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

    通用技术课程的项目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通用技术课程的项目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一、项目研发背景 通用技术是一门新课程,迄今在北京开课只有两年,对于课标、教材以及授课的模式和方法,任课教师都在努力地学习和探索中。......

    礼仪学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

    礼仪学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 礼仪学这门课属于修养课,这样的教学性质决定了在课程讲授时不应简单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而着重在于行为的养成,也决定了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不应是单一......

    展示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基于市场需求的展示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对展示设计专业人才和以及这些人才对专业知识需求的增长,政府、高校、协会、国外教育机构与团体,甚至一些会展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