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历史提纲

时间:2019-05-14 14:24: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课历史提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课历史提纲》。

第一篇:第一课历史提纲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2、1949年10月1日下午,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斗争。4、1951年,阿沛?阿旺晋美同中央人民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1951年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

第二篇:历史提纲(精选)

1.近代中国主要矛盾与历史任务: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

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个任务。相互关系: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有利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人民解放。

2.反侵略战争失败原因:社会制度腐败,经济技术落后(重要原因)。

3.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实际上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但是具有一定的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4.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但是缺乏实现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5.太平天国失败原因:小农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宗教色彩浓厚,片面的对待中国传

统文化,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分开来。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鼓舞和推动了当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6.洋务运动:目的: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内容: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

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历史作用: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知识使人们开阔了眼界。这一切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失败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依赖性,腐朽性。

7.戊戌维新运动: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1.要不要变法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意义: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本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许多新主张。失败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表现在三方面: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其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再次惧怕人民群众。评价:戊戌维新运动作为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竟失败的这么快,这不担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戊戌维新的失败再次暴露出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与顽固,“戊戌六君子”流血的教训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此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就进一步发展了起来。

8.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评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统治的君主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一次思想解放。促进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社会风俗等发生等新的积极变化。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这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教训: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出路。

9.三座大山: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10.民主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既艰难处境:发展受到阻碍:首先是外国资本压迫,其

次是官僚资本的排挤,再次是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最后是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特点:第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他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第二,在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比重大。第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第四,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第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民族资产阶级是带有两重性的阶级。

11.新文化运动:基本口号:民主和科学。民主:既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制度也

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科学:狭义是指自然科学而言,广义是指社会科学而言。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是无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存在弱点:第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第二,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第三,那是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发展到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的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了。

12.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是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态度对待中国,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13.五四运动:历史特点: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五四

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正是因为五四运动具备了上述新的历史特点,他也就成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14.简述五四运动: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同年五月四日,北京大学等北京

十几所学校的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集会,随后举行示威游行。学生的爱国行动收到北洋政府镇压,从6月5日起,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先后自动举行罢工进而推动商人罢市,学生罢课,随后,这场反帝爱国运动扩展到20多个省区,100多城市,迫于人民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与6月10日罢免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等,6月28日中国代表也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

15.中国中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1.提供了坚强的领导核心2.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3.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联系,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就焕然一新。

16.党的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

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17.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会议还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18.中国革命新道路:内容: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

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19.1928年12月井冈山会议:毛泽东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

法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一个名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力。1929年4月,兴国会议: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的利益使之不受侵害。

20.左倾错误:第一次: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第二次:1930

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第三次;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错误。原因: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理清,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主要原因)共产党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21.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

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2.长征精神:内容: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

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原因: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23.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

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4.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效的情况下,为

了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依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

25.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

作战对象。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在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实行过若干有利于抗战的政策。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也进行过大规模的调整,只是机构膨胀的情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26.整风运动: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最主要任务),反对宗派主义以

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意义: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思想路线,在全党内范围确立了起来。

27.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原因: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是分不开的。基本经验: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在全民族团结奋斗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未来。

28.坚定认为,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毛泽东指出:我们必须打败

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一个在美帝国主义指挥之下的反对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在这种时候,如果我们表示软弱,表示退让,不敢坚决的起来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就将变成黑暗世界,我们民族的前途就会被断送。毛泽东又指出:我们能够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而蒋介石发动的战争的反人民性质,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在这方面我们站着优势。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29.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内容: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再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两个务必思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的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的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30.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第一,建立管饭的统一战线。(两

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有时还包括与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联盟)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31.建国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第三篇:历史第一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建立以长安为都城的隋朝,改年号为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2、589年,50万隋军渡过长江天堑,一举灭亡江南的陈朝,结束分裂局面,南北重新归一。

3、开皇年间,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他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人才,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倡导节俭,使隋朝在较短的时间内便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4、隋文帝死后,隋炀帝统治隋朝。

5、618年春,隋炀帝在江都(江苏扬州)被部下杀死。几个月后,李渊(唐高祖)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6、626年,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成为唐朝的第二个皇帝。他以贞观为年号。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7、唐太宗从隋朝的兴亡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训,懂得了“为君之道”,明白了怎样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他遵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古训,基本上做到了广开言路。

8、唐太宗的话:“舟所以此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主如船,百姓如水,水既能使船安稳地航行,使船沉没。

9、唐太宗把魏征比作自己的一面“镜子”。魏征去世,李世民失去了这面“镜子”,感到非常悲痛。

10、唐太宗采取一下政策治理国家: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简法轻刑,修订法律。

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

11、唐太宗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贞观年间(627-649)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局面,历史上成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辉煌的政绩也使唐太宗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

12、门下省(审议)

皇帝

户部

刑部

13、隋文帝的年号是开皇。

14、隋朝和唐朝均建都长安。

第四篇:历史期末提纲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0-13课)

第十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的成立一、五四运动(无产阶级)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

2、爆发:1919年5月4日,以北京学生为主,6月初以后以上海的无产阶级为主。

3、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性质)、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誓死力争”。

4、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5、结果:取得初步胜利。表现:(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林等卖国贼,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意义: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 上海

内容: 1)党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2)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3)选举出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和总书记为陈独秀。

意义: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中国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十一课北伐战争

1、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时间:1924年5月地点:广州的黄埔,人事: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意义: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北伐胜利进军(1926-1927)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开始事件:1927年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北伐先锋: 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美称

主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结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北伐胜利原因:1)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正确的战略方针。

3)将士英勇作战 4)工农群众的支持。

3、国民革命运动的结果: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4、败因:①客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②主观:中共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

5、南京国民政府: 1927年4月南京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十二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 周恩来、贺龙、朱德等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建军节)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进军。结果: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作用: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井冈山会师:1928年,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

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意义: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壮大。

4、两次起义的共同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得到的教训是:必须把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入农村。

第十三课红军长征(战略转移)

1、原因: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从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出发--突破湘江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挢--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

一、红

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3、胜利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

内容:解决博古等到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长征途中:①赤水河--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②金沙江--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6、胜利的原因:遵义会议的召开(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红军将士英勇善战;

7、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百折不饶,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十四课 难忘九一八

1、九一八事变:

经过: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炮轰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

影响: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陷,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

2、西安事变:

(1)背景:A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B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C张、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进攻红军,并要蒋联共抗日。D蒋介石坚持剿共

(2)目的:逼蒋联共抗日。

(3)和平解决的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第十五课 “宁为战死鬼 不作亡国奴”

1、卢沟桥事变:

时间:1937年7月7日,又称七七事变。

影响:标志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

英雄壮举: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在指挥作战中壮烈殉国。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3、南京大屠杀:

背景:日军发动了“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经过:1937年12月底,日军占领南京,六周内,屠杀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启示:正视历史,面向未来,以史为鉴,警惕日本军国主义

第十六课 血肉筑长城

1、抗击日军的三次重要战役:

(1)平型关大捷:山西平型关,八路军115师——是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2)台儿庄战役:山东台儿庄,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的最重大的胜利。

(3)百团大战: ——彭德怀,A原因: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增强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B简单经过: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猛烈攻击,取得辉煌的战绩。(见书83页表格)。

C意义;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2、中共“七大”的召开:

(1)主要内容: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A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B明确抗战胜利后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2)意义: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3、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八年抗战取得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胜利的原因:国共两党的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行全民族抗战。

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A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B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十七课 内战烽火

1、重庆谈判:

(1)蒋介石邀请毛泽东重庆谈判的目的: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

(2)毛泽东谈判的目的:为了争取国内和平,也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谈判的结果:国共双方签定了《双十协定》。

2、内战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

3、转战陕北:1947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在毛泽东,周恩来领导下,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3、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

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严重的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第十八课 战略大决战

1、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

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陈毅曾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三大战役的胜利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统绐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第十九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张謇是创办的实业:大生纱厂

2、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a.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发展水平落后;b.发展不平衡。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沿海沿江发达,广大内地落后

3、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2)辛亥革命的推动第二十课社会生活的变化1、19世纪初,轮船、火车在近代相继传入中国。(中国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凇沪铁路)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3、1872年上海创办了《申报》

4、1897年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

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因为:清朝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经济落后,军备废驰,指挥 失误,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力量强大。

2、抗日战争中国胜利,因为: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或人民战争路线),坚持敌后抗战,对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爱国华侨的支持。

第五篇:美国历史提纲

美国历史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美属北美十三块殖民地:

是指英国于1607年至1733年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建立的一系列殖民地。每个殖民地都建立并发展了自治体制,从属于英国,但相对独立自治,由英王特许,赋予政治自治权利,但不能占据议会席位。居民大多数是拥有自己土地的独立农民。这些殖民地最终成为了美利坚合众国独立时的组成部分。

殖民地民族成分十分复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处于商业资本主义阶段。

与亚非殖民地不同,殖民地不存在异族统治问题,是英国主权范围的延伸。

2.五月花号公约:

前往北美洲新英格兰殖民地的102名英国清教徒在上岸之前,为了建立一个大家都能受到约束的自治基础,41名成年男子在上岸之前签订了一份公约,这份公约被称为《“五月花号”公约》,签署人立誓创立一个自治团体,这个团体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成立的,而且将依法而治。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份重要的政治文献。

这也创立了美洲殖民的主要思想之一,即在同一个社会里的所有公民有自由结合的权利,并可以通过制定对大家都有利的法律来管理自己。

它的意义几乎可以与英国的《大宪章》、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等文献相媲美。美国几百年的根基就建立在这短短的几百字之上,信仰,自愿,自治,法律,法规……这些关键词几乎涵盖了美国立国的基本原则

3.大陆会议:

1774年至1789年英属北美十三个殖民地以及后来美利坚合众国的立法机构,共举办了两届。英属北美十三个殖民地代表会议。1774年9月5日在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1775年独立战争爆发后,第二届大陆会议于5月10日在费城召开,通过以武力对抗英国的宣言,建立由华盛顿任总司令的“大陆军”。从此大陆会议成为革命政权机构。1776年7月,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成立美利坚合众国。1781年大陆会议的作用被邦联政府所替代。

4.独立宣言:

《美国独立宣言》,为北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颠王国独立,并宣明此举正当性之文告。1776年7月4日,本宣言由第二次大陆会议于费城批准,当日兹后成为美国独立纪念日。宣言之原件由大陆会议出席代表共同签署,并永久展示于美国华盛顿特区之国家档案与文件署。《独立宣言》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前言,阐述了宣言的目的;第二部分阐述政治体制思想,即自然权利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第三部分历数英国压迫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条条罪状,说明殖民地人民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拿起武器的,力争独立的合法性和正义性;第四部分,也就是在宣言的最后一部分,美利坚庄严宣告独立。

独立宣言表达的是一种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要求和愿望。独立宣言包含多名开国元勋之基本理念,其中若干日后获编入美国宪法中。此宣言为美国最重要的立国文书之一。

5.美国联邦宪法: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通称美国联邦宪法或美国宪法。它是美国的根本大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1787年5月,美国各州(当时为13个)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同年9月15日制宪会议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9年3月4日,该宪法正式生效。后又附加了27条宪法修正案。《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授予各州的权力、强调宪法和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以及宪法本身的批准问题。宪法确立了分权原则、制衡原则和限权政府原则等。

它是美国的根本大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该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强调联邦的最高地位,确立了三权分离的原则,某种意义上来说标志着美国建国。6.联邦党:

联邦党是在1792年到1816年期间存在的一个美国政党。由美国首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成立。联邦党是美国在1801年之前的执政党。主张增强联邦政府的权力。主要的支持者来自新英格兰和一些南方较富有的农民。其竞争对手为民主共和党。联邦党是后来辉格党和共和党的前身。

7.英美第二次战争:

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是美国与英国之间发生于1812至1815年的战争。是英国和美国之间的一场不分胜负的战争,是美国独立后第一次对外战争。美国正式向英国宣战,但是英国军队的50%兵员是加拿大的民兵。同时,美洲印地安部落由于种种原因也卷入了战争。1812年6月18日,美国向英国宣战。1812至1813年,美国攻击英国北美殖民地加拿大各省。1813年10月至1814年3月,英国在欧洲击败拿破仑,将更多的兵力增援北美战场。英国占领美国的缅因州,并且一度攻占美国首都华盛顿。但是英国陆军在美国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战场、尚普兰湖战役、巴尔地摩战役、新奥尔良战役中多次遭到挫败,并且海军也遭受败局。1815年双方停战,边界恢复原状。

8.门罗宣言:

1823年12月2日,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向国会提出了由约翰·昆西·亚当斯拟定的国情咨文,咨文中有关外交方面的主要内容被称为“门罗宣言”,即后来被称之为“门罗主义”。其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三个基本原则:即“反对欧洲国家再在美洲夺取殖民地”原则、“不干涉”原则和“美洲体系”原则。《门罗宣言》成为美国用来反对美洲以外的国家干涉美洲事务的工具,阻止和进一步排斥欧洲列强势力在西半球的政治影响,使美洲和欧洲“脱离接触”,从而为美国在西半球的扩张扫清道路。

9.密苏里妥协案:

美国独立以后,南方的种植园经济和北方的资本主义经济发生矛盾。

1790年,南北双方的统治者就为新州变为自由州还是蓄奴州的问题达成一个协议,规定在北纬39度43分处划一界线,线以北为自由州,线以南为畜牧州,以后新州加入合众国都照此办理。可是到了1820年,在国会讨论密苏里加入联邦问题的时候,南北双方又发生了争吵。后来,南北双方签订了一项协议,规定从马萨诸塞州画出一个缅因州,作为自由州加入合众国,而密苏里则作为蓄奴州加入合众国;并且将蓄奴州和自由州划分改为北纬36度30分为分界线,这条线以南的领土允许奴隶制存在,线以北的领土禁止奴隶制。这个协议表明,北部的资产阶级向南部的种植奴隶主做了让步,因此这个协议被称为“密苏里妥协案”。但是,由于南北双方这一制度的根本矛盾没有解决,所以妥协只能取得暂时的平衡。

密苏里妥协案是1820年美国南部奴隶主同北部资产阶级在国会中就密苏里地域成立新州是否采取奴隶制问题通过的妥协议案。该妥协案虽使南北之间的尖锐矛盾暂时缓和,但是北方工业制度和南方种植园制度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最终导致美国内战。

10.堪萨斯内战:

1854-1859蓄奴论者与反蓄奴论间为争夺堪萨斯州控制权而进行的小规模内战,是美国内战前夕西北地区奴隶主和自由民的冲突。1854年国会通过了《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后(所谓平民主义原则),密苏里州的奴隶主和北方的自由民加紧向堪萨斯移民。1856年堪萨斯出现了两个政权:奴隶主领地政府和自由民政府。后演变为堪萨斯内战:奴隶主袭击了自由民的定居地劳伦斯;自由民约翰布朗袭击了该地区的奴隶主。1856年6月-9月间,堪萨斯发生了数次激烈战斗,200余人死亡,损失200万美元。这是美国内战的预演,对之后南北战争由重要影响。

11.废奴运动:

在1861年,美国独立后,美国的林肯当选总统,南方诸州种植园主实行奴隶制,黑 人奴隶是种植园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广大劳动人民和黑人,则要求废除黑人奴隶制。为了废除农奴制,甚至爆发了南北战争,这是人类近代史 反对奴隶制的一次最重要革命。整个战争进行了四年,林肯发布了解放黑人奴隶的 法令,随着南北战争的胜利,奴隶制在美国才得以废除。(废奴运动是美国历史上一次 具有进步意义的群众性的民主运动,它打击了南方的奴隶制,实现了美国的统一。更重要的是,摧毁了世界上最大的奴隶市场,为最终废除奴隶制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12.宅地法:

美国国会1862年通过的一项土地法。1862年5月由美国国会通过。北部联邦政府为了吸引普通民众参加以反对奴隶主的斗争,而把西进过程中占领的大量土地提供给私人使用。规定凡连续耕种国有土地5年的农户,或21岁为美国公民或已递交入籍申请者,只需缴纳10美元的证件费,即可获得160英亩国有土地的所有权。该法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西部垦殖农民的土地要求,确立了小农土地所有制,从而为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它的实施也鼓舞了西部农民反对南部奴隶主的斗争,遏制了奴隶制种植园向西扩展,使大批贫苦百姓获得土地,从而加速了美国西部开发的进程,使西部地区人口大量增长。

13.美西战争:

美西战争是1898年,美国为夺取西班牙加勒比海殖民地、控制加勒比海而发动的战争。19世纪末,美国西部开发殆尽,开始向太平洋地区扩张。1898年4月25日,借口美舰“缅因”号在西班牙殖民地古巴哈瓦那被炸沉,向西班牙宣战,不到3个月,西班牙被迫求和。12月签订《巴黎和约》。古巴宣布独立。美国于1901年强迫古巴接受实际上将古沦为其保护国的《普拉特修正案》,作为附录载入宪法。美西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标志美国作为主要军事力量的倔强,使美国陷入远东的复杂问题,使敢于与美国军事力量抗衡的欧洲列强得到警告,标志着美国要更多参予世界事务。

14.门户开放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1898年是由美国首先提出来的。当时美国正在进行与西班牙争夺菲律宾的战争,未能参与对中国海湾港口和“势力范围”的争夺。

它的主要内容是:在整个中国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它的主要精神是利益均沾,机会平等。不论是在哪个列强的势力范围内,不论是否在中国内地或沿海地区都实行这个原则。影响:它标志着美国已经形成自己独立的侵华政策。是美国侵华行动的“里程碑”。同时,它受到列强的普遍欢迎,由此而使得列强在侵华步骤上取得暂时的一致。避免了列强因在华利益的相互抵触而使得列强间本以十分尖锐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也由此而使得列强由争夺在华利益而转化为在这个问题上相互合作。

15.美国独立主义外交: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长期奉行的不与欧洲大国结盟、不承担任何义务的外交政策。美国独立初期,首先考虑发展本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把活动主要集中在美洲大陆,在对外关系中避免卷入欧洲的政治和军事冲突,不承担国际社会的政治、军事义务,不与外国、特别是不与欧洲大国结盟。孤立主义是建国初期的美国在处于弱势地位的形势下,一种成功与明智的选择,它为新生的美国赢得了发展时间,扩展了空间,为十九世纪中后期美国的稳步、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6.冷战:

是指美国和苏联及他们的盟友在1945年至1990年代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冲突和竞争。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导致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冷战又分为战争时期冷战和人际关系间的冷战。世纪 60 年代后,由于两大阵营的分化或瓦解,冷战主要表现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全球争霸。20 世纪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德国统一、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原来意义上的东西方冷战也宣告结束。

17.杜鲁门主义: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的国情咨文,美国支持自由国家抵御“极权政体”的观念,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急剧转变,被认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和美苏盟友关系的结束,也标志着美国作为战后第一大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文中,攻击苏联是极权国家,要求国会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经济援助,抵制极权政体强加的侵犯行动。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

18.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冷战”一部分,扶持西欧各国对抗苏联,促进美国称霸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以建立自己的全球经济体系。影响:欧洲经济的快速发展,恢复战前水平,稳定了欧洲政治局势,减少不满,促进了欧洲一体化。

19.美国两党制:

1847年美国著名画家汤姆斯·纳斯特绘制的一幅象与驴压跷跷板游戏的漫画,“象”代表共和党,“驴”代表民主党。这幅漫画的寓意是美国由两个政党一上一下轮流执政,共和党和民主党人看了这幅画,不但没反对,相反还赞赏。他们解释说,大象稳重,毛驴倔强。从此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党徽便分别为象和驴。每逢大选之年,两党的支持者也常常举着“象”、“驴”的标牌来进行竞选宣传,“象驴之争”便由此而来。

所谓两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者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是指一国内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政治制度,并不是说实行两党制的国家内只存在两个知政党。美国是总统制国家,两党制主要表现在总统选举上,竞选获胜的政党为执政党,失败者为在野党。两党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有利于推动国家的渐进性改良,而不至于破坏政局的稳定性。

20.杰斐逊: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美国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第三任美国总统。他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776年,作为一个包括约翰·亚当斯和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内的起草委员会的成员,起草了美国《独立宣言》。此后,他先后担任了美国第一任国务卿,第二任副总统和第三任总统。他在任期间保护农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从法国手中购买路易斯安那州,使美国领土近乎增加了一倍。他被普遍视为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同华盛顿、林肯和罗斯福齐名。

21.汉密尔顿:

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宪法的起草人之一,财经专家,是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是美国政党制度的创建者,在美国金融、财政和工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政党相争而决斗丧生。汉密尔顿一般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财政部长。他生前没有实现的理想,几十年后被同样出身寒微的林肯所继承并实现:林肯宣布废除奴隶制,并通过战争打败南方,使得美国走向了工业化的道路。

22.美国大陆扩张: 19世纪初,美国才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就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大规模向西部扩张领土。大陆扩张是美国早期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美国与西欧国家不同,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是争夺海外殖民地,而美国的殖民扩张主要对象是与本国相毗邻的西部地区,一共有五次浪潮。美国在扩张过程中提出“地理预先决定论”。美国除直接掠夺和吞并印第安人的土地外,还通过战争和强行购买等手段兼并了英国、西班牙、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和墨西哥的大片领土。在19世纪40年代建立了新帝国。

23.购买路易斯安那:

1802年西班牙割让路易斯安那给法国,法国正在欧洲大陆忙于同反法同盟交战,财力物力消耗巨大。同时,法国担心英美联合,腹背受敌,加上法国派往加勒比镇压起义失败,海地独立已成必然,路易斯安那对于法国的价值也没有原来大。1804年美国派出门罗与法国外长谈判,以6000万法郎成交,相当于1英亩仅4美分意义:使美国领土面积增加近乎一倍,为美国进一步进行大陆扩张奠定基础

24.印花税法 英国向北美殖民地直接征收印花税的法令。1765年开征此税,规定在北美殖民地的所有商业单据,法律文书,报刊,书籍,证件等各类印刷品都必须贴有“税资付讫”的印花。这一经济掠夺行径是激起北美人民反英抗税高潮的主要原因。美国殖民者拒绝执行印花税法案,他们还拒绝购买英国的商品。这使英国商人付出沉重的代价,迫使他们要求政府终止印花税法案。英国国会最终在1766年取消了这部法律。美国殖民者也就立即结束了针对英国商品的禁令。但英国仍宣布国会有权在帝国范围内直接征税。

25.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国)对抗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共产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又称越共)的一场战争。

最先开始援助越南的美国总统是艾森豪威尔;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林登·约翰逊将战争扩大。在尼克松执政时期,美国因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越南人民军(北越军)和越共游击队最终打败了越南共和国军(南越军),统一了全越南。

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最后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失败。越南战争是冷战下的一次实战。最后美国因为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渐将美国国防军撤出越南。越南人民军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最终推翻了越南共和国,统一了越南全国。

26.斯科特案判例

斯科特诉桑福德案全称德雷德·斯科特诉桑福德案,简称斯科特案)是美国最高法院于1857年判决的一个关于奴隶制的案件,该案的判决严重损害了美国最高法院的威望,更成为南北战争的关键起因之一。南北战争后《美国宪法》增加了《第十三修正案》、《第十四修正案》和《第十五修正案》,从而废除了美国的奴隶制,并规定非裔美国人具有平等公民权。黑人奴隶德雷德·斯科特随主人到过自由州伊利诺伊和自由准州威斯康星,并居住了两年,随后回到蓄奴州密苏里。主人死后,斯科特提起诉讼要求获得自由,案件在密苏里州最高法院和联邦法院被驳回后,斯科特上诉到美国最高法院。

内容

即便自由的黑人也不是《美国宪法》中所指的公民,所以斯科特无权在联邦法院提起诉讼。1.斯科特不能因为到过所谓自由准州威斯康星就获得自由,因为在威斯康星准州排除奴隶制的是《密苏里妥协案》(Missouri Compromise),而制定《密苏里妥协案》超出了国会的宪法权力。2.斯科特不能因为到过自由州伊利诺伊就获得自由,因为他一旦回到密苏里州,他的身份就只受密苏里法律支配。

27.美国国会

美国国会是《美国宪法》规定的立法机构,位于国会大厦。根据《美国宪法》,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其中立法权力归国会;行政权力归美国总统;司法权力归美国联邦法院。国会由经直接选举产生的参议院议员与众议院议员组成,每个议员代表其选区内的选民,但是作为一个整体,国会议员代表整个国家的选民,通过立法来规范政府与人民的行为。

28.华盛顿

乔治·华盛顿,1775年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时殖民地军的总司令,1789年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其同时也成为全世界第一位以“总统”为称号的国家元首),在接连两次选举中都获得了全体选举团无异议支持,一直担任总统直到1797年。他也是一名共济会成员。

华盛顿早年在法国印第安人战争中曾担任支持大英帝国一方的殖民军军官。之后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率领大陆军团赢得美国独立,他拒绝了一些同僚怂恿他领导军事政权的提议,在1783年回到了他在维农山的庄园回复平民生活。1787年,华盛顿主持了制宪会议。会议制定了现在的美国宪法。1789年,他经过全体选举团无异议的支持而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他在两届的任期中设立了许多持续到今天的政策和传统。在两届任期结束后,他自愿放弃权力不再谋求续任。由于他扮演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中最重要的角色,华盛顿通常被称为美国国父。

二、简答

1.欧洲殖民地到达美洲以前北美印第安人的基本社会形态和生活状态

a.各类印第安人组成为数众多的部落集团,从事采集,打猎,游牧,农业等生产活动,北部——爱斯基摩人,阿留申人:海象海豹。西部沿海:渔业。加洲:野果:达科他人:野牛。b.西南东南:农业西部父权,东部母权c.有陶器瓷器,农业精耕细作

d.氏族是社会的基层单位——组成胞族——组成部落 e.具有原始社会的民主,成年男女享有平等选举权 f.培育出了玉米.马铃薯.木薯.可可.烟草.棉花

2.美独立战争以前英对北美新殖民地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内容:

1、英国调整对北美殖民地政策的第一个举动,是1763年10 月以国王名义宣布在北美建立4个新的行政管理区,将大片西部土地保留给印第安人,由英国军队执行西部地区的法令

2、英国的第二个重大决策是在北美保留常备军,并在殖民地税收上做维持驻军的文章

3、引发更大反抗风潮的是为增加岁入而向殖民地征税的措施

4、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对英国政府的上述改革和调整是否具有正当性、合理性的截然不同观点

5、英国对北美的抵制和反抗采取的应对措施

6、殖民地利用英国的宽大和乏力,使抵制和反抗逐步升级;“波士顿倾茶事件”后,英国采取了四项高压措施 影响:

在1774年以前,英国试图采用比较平和与慎重的方式推行“新殖民地政策”,无意施行殖民地人士所指斥的那种“暴政”;1774年的四项高压措施固然带有压迫性,但这种压迫不是反英运动的原因,而是其不断升级的结果。如果倒因为果,将“新殖民地政策”笼统地定性为“殖民压迫”,并视之为反英运动的基本导因,是对北美独立战争的起源做过于简单的理解。

3.美建国的真正时间在什么时候。为什么? a.1789.4.30,第一届国会.总统选举产生,联邦政府正式成立为建国真正时间 b.1776.7.4,独立日,《独立宣言》表达的“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十三个”,并不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宣言,且在独立日时并未生效不具有法律效力。《邦联条列》生效也不能标志建国,因为北美还没有真正的权力机关,邦联国会不具有权力权威

c.而1787美国宪法中提到,采取联邦制,中央与各州取得某种权力平衡,强调联邦的最高地位,联邦是唯一主权单位,代替了《邦联宪法》,真正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政体形式,组成形式等。

4.联邦党和反联邦党的主要政治分歧表现。

A.两派之争体现的是工业利益与农业利益之争,联邦权与州权的争夺,大政府与小政府主义之争,政府组织力量与个人自由之争。两派对于英法两国看法不同:联邦党亲英。对于《外侨法》和《惩治叛乱法》也有争议: B.反联邦人:

1)倾向于小型共和国,或民主政府,实现公民的权利

和自由,宗教信仰的依托是长治久安的办法,实施公民教育,遏制奢靡风气,大国会衍生派系争夺,不支持联邦。

2)支持共和政府,能管辖更多公民和国土,能控制党 派争夺,支持强有力联邦政府,精英政府,贵族政治,中央集权,发展制造业,合众国银行,保护色彩关税等

5.试用典型案例,说明美国建国后的领土扩张主要有哪些手段。

A.金钱购买:通过谈判,将法国从西班牙夺来的路易斯安那地区以1500w美元的价格买得,凭借的是法国当时入侵海地失败,欧洲战场战争贫乏,缺乏资金。B.武力进攻:18c初,西班牙本土被法国占领,美国人大量迁入佛罗里达,1814年,美国大规模进军佛罗里达。1819年签订条约,以500w美元购入佛罗里达。C.两者结合:1846年,美国通过一系列挑衅手段,最后向墨西哥宣战。1848年美国与墨西哥签约,美国象征性支付1500w美元,包括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地区的近140w平方公里土地。1853年,1000w美元购得美墨边境10w平方公里土地。

D.战争获得夏威夷

6.为了赢得内战胜利,林肯总统颁布了解放黑奴的宣言,请简要归纳宣言的内容及意义。内容:

自1863年起,凡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一州之内,为人占有

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以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不作任何压制行为 意义:

a.立即解放少部分奴隶,为最终废除全美奴隶制度预先铺路 b.象征北方人既要重整联邦又向废除全联邦奴隶制度的目标,鼓

励了黑人解放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更多黑人参与到北方军的作战中。c.使负责南方军队生产,备粮等后勤准备的黑奴起身逃脱,抑制 了南方军的攻击力,引起了混乱。军事上,北方军得到了有利的局势。d.国际:赢得了他国民意的支持 e.美国民主体现,赢得尊重。

7.简述威尔逊“十四点计划”的主要内容。A.签订公开合约,杜绝秘密外交 B.平时和战时海上航行绝对自由

C.取消一切经济壁垒,建立贸易平等条件 D.裁减军备到同国内安全相一致的最低点

E.公正处理殖民问题,在决定一切有关主权问题时,应兼顾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殖民地政府正当要求

F.外国军队撤出俄国,并保证俄国独立决定其政治发展和国家政策,欢迎它在自己选择制度下,进入自由国家的社会 G.德军撤出比利时,恢复其主权H.德军撤出法国,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I.调整意大利疆界 J.允许奥匈帝国境内各民族自治

K.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领土予以恢复

L.承认奥斯曼帝国内的土耳其部分有稳固主权,达达尼尔海峡永远开放为自由航道

M.重建独立的拥有出海口的波兰,国际条约保证其政治经济独立和领土完整 N.根据旨在国家不分大小,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设立国际联合机构。

8.简述“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和世界的意义。

美国:

a.经济回升,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脱离危机影响 b.联邦政府权力明显增强

c.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巩固了资本主义

d.避免了法西斯上台,通过改革挽救了危机,借鉴了社会主义 长处 e.强化了金融监管,防止了金融风险

f.基础设施得到很大的提高,交通水利设备等各方面得到很大提高 g.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工作制度的完善 世界:

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模式,供其他国家借鉴,迎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B.资本主义国家对于经济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增强

9.美国是个多种族的国家,种族主义一直是这个国家的敏感问题,内战是否解决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

独立后到内战前的80年间,围绕着黑人奴隶制问题引起了一场全国性的大辩论,一个时期成为了全美国的头号问题,最后通过内战虽然把奴隶制废除了,但黑人问题并没有解决。奴隶制废除, 作为一个合法的奴役黑人体制被清除了, 但是其奴役思想并没有随之而消失。在某些特定时期, 可能会激化, 变成社会痼疾。在重建时期, 自由民在名义上还受到联邦保护的情况下, 他们的许多正当的活动和要求, 包括行使选举权, 都被南方 的权贵和反动势力说成是“阴谋”和“叛乱”。一批白人种族主义者, 特别是三K 党人不惜采用极其残酷的手段杀害那些敢于要求实现合法权利的自由民和普通的无辜的黑人。据约翰逊估计, 重建时期被杀黑人也许有5000 人。重建后, 南部的自由民仍被非法剥夺了选举权,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 世纪上半期。在1920 年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通过以前, 大量的黑人妇女及其组织支持妇女选举权, 但当修正案通过想马上实施时, 却面临着种族歧视。“黑人妇女想要获得选举权, 必须要交300 美元的税, 还要通过考试, 之后她们被要求从头到尾的解读联邦宪法。但是白人妇女则不需要这样做。”由此可见, 第十九条修正案使妇女获得的选举权,仅仅是白人妇女的 选举权, 黑人妇女是被排除在外的。内战和重建结束后,随着南北合流和美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诸黑人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日益严重,终于引发了本世纪50-60年代那场震撼世界的黑人民权运动。

50-60年代的民权运动,在暴力和非暴力的合力作用下,美国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在法律上和一定程度在实际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黑人革命风暴迫使美国统治阶级从法律上取消了种族隔离的种种规定,黑人的政治,经济,教育处境同过去相比确乎有了不小改善。

但谁都无法否认,美国的种族歧视至今依然存在,美国黑人并没有得到真正解放,所谓的美国黑人问题这一痼疾仍远未根除。

三、论述题

1.从英在北美殖民地的性质、北美居民的地位角度论述独立战争爆发的内在原因。

1.首先,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宽松统治,使其得到迅速充分的发展,社会自主性趋于成熟,难以继续接受管辖

2.殖民地在政治上早已实现有序管理,积累了丰富经验 3.自身防卫能力的提高,居民的信心

4.共同体意识,共同心理素质 5.自由民主的思想,要求权力平等

性质地位:是与英国本土地方政治单位平行的政治实体,北美居民权利和利益受法律保护,不存在异族统治问题,政治管理宽松,经济相对严厉。自治意识不断强化,英国对殖民地发行纸币有所限制,“暴政”和“奴役”只是一种可能的威胁,并不是现实,而新殖民政策的出台,加重了美国居民的抵制情绪,要求争取更多自由空间而采取的积极行动

2.除内战外,美国政府保持了长期稳定,试从美国政党制度论述美国政局稳定的内在原因。

a.美国政党内部组织非常松散,几乎没有一个共同意识形态指导,均无固定纲领,只在竞选的需求和适应民众要求提出竞选纲领,对成员不具有约束力 b.两党政治,两党执政,多党并存,由势均力敌的民主党和共和党通过竞选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因此,防止了国家的一党专制独裁,体现了民主公平的原则,同时也防止多党制带来的不确定性,有助于民主宪政制度的稳定。

c.组织上,两党均无所谓严格党籍,成员主要依据当时两党的执政方针来选择投出自己手中的选票,更能体现当时人民的主要需求 d.在全国和地方均有常设组织机构,委员会之间没有直接领导关系,主要是筹集经费,团结选民,开展竞选。e.以选举为纽带结成的松散式政党组织,能有效防止党派利益进一步强化,防止政党将党派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防止专制统治者依靠政党推行专制统治。符合民主的思想。

3.美国独立后,两种经济猪制度并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后来的内战不可避免。除此以外,请从美国宪法的原则和基本精神角度论述美国内战的必然性。原则:

A.制宪会议召开的面临多种力量的斗争,围绕: 1)邦联所面临的困境

2)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的目的何在

3)强调财产权,将其与人的才能、德性甚至本质联系起来,是这一 时期社会精英的共同思想

B.制宪会议代表倾向于建立一个“平衡的政府”,这种平衡至少包含三个层次 :中央权力机构之间、中央权力与州权之间、政府权力和人民权力之间 C.制宪会议中争论最激烈的问题是: 1)关于蓄奴制问题

a.黑奴是公民还是奴隶主的财产 b.宪法对蓄奴制既肯定又稍有保留

2、关于联邦制问题

a.宪法对联邦权和州权采取列举办法,并未说明联邦权力至上还是州权至上 b.宪法对最棘手的问题采取妥协解决办法

c.宪法并非根据多数原则制定,制宪精英担心自由受到民主的威胁 d.妥协预示着各派力量对参议院的争夺

e.宪法的实施不会一帆风顺,宪法与“独立宣言”比较而言,应是一种倒退

精神:

A.南北双方的斗争从联邦建立起就始终没有停止,根本冲突在于经 济利益。在各项关税政策上,南北双方的立场都大相径庭

B.伴随美国领土扩张,如何处理西部土地问题被摆在了合众国面前。斗争的结果是一系列妥协案。关税问题和领土问题的核心都是蓄奴制问题。南北方妥协的结果不是皆大欢喜,而是各怀不满,双方的不信任加深 C.宪法并未解决南方有无权力抵制联邦甚至脱离联邦问题

1)最高法院的违宪审查权,加强了联邦的权力,但并未使州权论者偃旗息鼓 2)1857年的斯科特案判决

3)共和党的成立标志着美国社会正式分裂的开始

4.冷战结束后,恐怖主义出现并逐步成为世界公害。请结合美国外交政策谈谈恐怖主义产生的背景、主要表现和国际危害。背景

1.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冲突让位于种族的与宗教的以文化价值为分界线的冲突。这种冲突是孕育国际恐怖主义的温床;

2.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帝国,它的单边主义政策引起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弱小的不发达国家的不满与仇恨;

3.西方文化价值与东方文化价值的冲突是造成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催化剂;

4.全球化使经济不发达的穆斯林国家愈益贫穷,伊斯兰恐怖主义是阿拉伯国家从石油聚敛的金钱与赤贫的政治与文化落后的穆斯林国家结合而生的怪胎;

5.美国亲以色列的中东政策激发起阿拉伯国家的反美与反犹情绪,这种反美与反犹情绪在原教旨主义中找到了极端的反映;

6.有些穆斯林国家教育极不发达,对青少年的教育大部分由宗教学校免费提供,而这种宗教学校正是灌输原教旨主义和圣战思想的基地,正是驱使穆斯林青年追从宗教狂热的基地。

主要表现

恐怖主义是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至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

攻击“合作者”是用以恫吓人民,削弱人民跟国家的合作关系。美国独立战争、爱尔兰、肯尼亚、阿尔及利亚及塞浦路斯的独立战争都采用过这个方法。攻击知名度高的象征目标是用以撼动目标国家的反恐活动,使其人民趋向两极化。基地组织在2001年9月用这些方法袭击美国。这种袭击也用以吸引国际的注意力以争取支持,如1970年的道森机场劫机事件及1975年荷兰的南摩鹿加人质劫持事件(具体例子)

暗杀

1995年11月以色列总理拉宾在集会上被犹太极端分子刺杀身亡。

劫持人质

2002年10月莫斯科重大劫持人质案。爆炸伦敦“77”地铁爆炸案。

劫持交通工具

美国“911”事件。

武装袭击

1997年9月开罗市中心博物馆武装袭击案。

生化武器

1995年日本东京地铁的沙林毒气案,美国炭疽邮件事件。

当前,世界恐怖主义又出现了一些新动向。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一些国家的国内经济和社会秩序受到冲击,意识形态型恐怖主义有恶化趋势;恐怖组织的小型化、分散化和草根化趋势也比较明显;网络恐怖主义等从概念成为现实;恐怖组织与跨国组织犯罪的关系也更加多元、复杂。危害

恐怖主义威胁着全人类的安全,但最感头痛的还要数向来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国人,他们四处忙着反恐怖,而自己也屡屡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目标。仅本·拉登一人,就让美国人寝食难安。

跟黑社会相比,恐怖主义对国家、社会的危害要大得多,它不仅有组织、有制度,更因带有政治目的导致了极端与疯狂。再加上恐怖主义的存在与民族、宗教矛盾以及复杂的国际形势密不可分,这也注定了反恐怖斗争的复杂与艰巨。主要的危害有:影响周边国家的安全;严重破坏了各国的民族和睦,引发社会动荡;极大地阻碍了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一些国家世俗政府形象,造成政局动荡、社会不安;破坏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等等。美国国务院5日发布了2009全球恐怖主义形势报告,强调“基地”组织对美国造成威胁。另外,美国国务院在报告中将古巴、伊朗、苏丹和叙利亚列入了“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

论文:

恐怖主义势力的全球扩散与美国的外交政策有密切关系。虽然本·拉丹已经在2011年5月被美军击毙,但其领导的“基地”组织仍以“反美主义”为圭臬:反对美国庇护以色列,反对美国在阿拉伯国家驻军,反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斯兰世界发动“十字军东征”。美国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之角等地频繁发动无人机战争,造成大量无辜平民死伤,这给“基地”组织更有力地招募人员提供了口实。

5.美国在冷战时期先后卷入了一系列的局部战争,使举具体案例说明美国介入的背景,战争大致的经过及其影响。朝鲜战争 背景

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分别派军队进驻朝鲜半岛,以三八线为界,将朝鲜划分为南、北两部分。随着半岛形势发展,苏联主张双方从半岛撤军,并于1948年底撤出全部军队。从1947年9月开始,五角大楼逐步倾向于放弃朝鲜半岛。军方认为朝鲜半岛没有战略价值。当时,美国政策战略重点在欧洲,随着美苏在柏林对峙,欧洲局势紧张。美国急需加强驻欧军事力量,以维护在欧洲的优势地位,因此在亚洲的所有行动仅限于“防守”。另外,当时的美国政府严格奉行低税收、低赤字的均衡预算政策,在此情况下只能确保重点,即欧洲。因此,自美军进驻半岛以来,国会在向半岛驻军拨款问题上便争论不休,致使当地驻军的经费和装备供给严重不足,后勤出现危机。最后美国军方高层批准撤军,并于1949年6月撤出在半岛的全部驻军,仅留下部分军事顾问。

在战前,美国对朝鲜半岛局势的估计还比较乐观,认为目前还不会爆发战争。艾奇逊甚至还在1950年1月发表演讲的潜台词就是:美国不会为避免南朝鲜的“陷落”而使用武力。

如果历史按此逻辑发展下去,美国将放弃朝鲜半岛。但是,随着朝鲜战争爆发前几个月国际形势和美国国内政治发生变化,美国对朝鲜半岛政策也发生了转变。历史发展进程在这里拐了一个弯,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探究。

首先就是美国认为,不在朝鲜采取行动将危及它的全球战略。美国认为此次北朝鲜进攻背后必有苏联的支持和指使,必须予以反击,才能防止苏联在欧洲和中东等地的“军事冒险”。同时,美国认为必须采取行动,才能向依赖美国保护的盟国显示强大力量,否则其盟国可能会屈服于苏联的压力,西方阵营将崩溃。既有深刻的反共历史文化背景,又有争夺世界霸权的现实

因素,还与美国当时国内政治 形势密不可分.(当时冷战已经开始,中国加入共产主义阵营已经让美国恼火。美国的思维一向比较直接,他把世上所有的冲突都看作是共产主义和他所代表的自由世界之间 的冲突。朝鲜枪声一响,美国立刻认为是共产主义开始武力扩张了,如果失去了南朝鲜,接下来就是日本,然后也许就轮到美国了,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介入朝鲜战争。)

此外,杜鲁门政府这么做也缘于其受到国内压力。美国1949年从朝鲜半岛撤军前后亚洲局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蒋介石战败,逃往台湾,以参议员麦卡锡为首的国会议员及众多媒体,群起指责政府因政策失误才“失去”中国。杜鲁门意识到,如果不能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南朝鲜“陷落”,国会就可能弹劾他,民主党的执政地位就保不住了。于是,朝鲜战争就成了他转移国内政治压力的一张牌。

最后,美国出兵朝鲜还与杜鲁门总统的性格特别是他的历史观有密切关系,有些历史学家甚至认为这是决定性的因素。杜鲁门早年经历坎坷,形成了坚定、果敢、喜欢挑战的性格。心理学家认为,这种性格影响了他在1950年所做的决定。

此外,杜鲁门早年形成的历史观也决定了对朝鲜半岛局势的认识。从1934年起,他作为国会议员积极倡导美国中立。后来日本偷袭珍珠港,他内心里为自己早期的立场感到可耻甚至有罪恶感,而美国没有领导各国反对侵略是错上加错。当他一听到朝鲜半岛发生战争的时候,马上就将此次战争与上世纪三十年代发生的事件联系在一起。

战争大致经过 2.1 战前南北对峙 2.2 战争爆发

2.2.1 朝鲜人民军突袭韩国2.2.2 联合国军参战2.2.3 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回应 2.3 联合国军反击

2.3.1 仁川登陆 2.3.2 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 2.4 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 2.5 相持与谈判

2.5.1 第一次停战谈判2.5.2 双方妥协2.5.3 喋血岭与伤心岭2.5.4 上甘岭战役

2.5.5 夏季进攻战役 2.6 空战

2.6.1 苏联秘密介入 2.7 核武威胁 3 停战

版本2

一、北朝鲜进攻,南韩败退

二、麦克阿瑟仁川登陆力挽狂澜、北朝鲜败退

三、麦克阿瑟轻敌追击,中国参战。

四、麦克阿瑟判断错误,认为是面对的不是中国主力,结果一、二次战役损失惨重,大踏步后撤至清川江。

五、第三次战役收复汉城,李奇微赴任,美军转入战略反攻。

六、第四次战役防守反击,战役目标仅完成一半,李奇微找到志愿军后勤供给不足的命门

七、李奇微逐步推进至三八线北,中国新入朝主力参战。

八、第五次战役,彭老总战术打法僵化,被抓住破绽,损失惨重,双方互有胜败,战线稳定在三八线

九、和平谈判,确定以军事分界线为边境。志愿军回国

影响  韩国

韩国经济在战后遭到严重破坏,李承晚在战后仍然以统一为目标,不重视经济发展,不断计划随时再和朝鲜方面开战。朝鲜和韩国的领导人进行过几次会面谈话,但碍于双方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方面的根本差异,并没有产生什么实际的进展。

 朝鲜

由于朝鲜发动的统一战争遭到了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抵制,朝鲜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1945年—1950年和平建设时期所积累的社会财富消失殆尽。这次战争使朝将中国牵连进来,将中国捆绑进了朝鲜的战车至今尚未脱离。此战为随后20多年朝鲜的迅速发展奠定基础。但由于朝鲜经济是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一环,结构单一,因此在苏东剧变后日益艰难、经济崩溃。在金日成死后,他的儿子金正日独裁权力巩固。朝鲜人民的生活条件依然十分艰苦。国际社会包括中国、韩国不断对朝鲜提供经济援助。

 逃亡者

自从朝鲜战争结束以来,朝、韩两国人民中不断有越境逃至对方者。1990年以来,由于朝鲜经济困难,形成了北方逃南者超过南方逃北者的趋势。美国

美国几乎与中国和苏联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爆发全面战争。此外,战争促进了美军内部的民族融合。苏联

战争对苏联的影响就十分复杂。一般认为苏联是最大赢家,] 战争令中美爆发直接冲突,而苏联未正面介入。战争削弱美国实力,把美国超强的国力军力从欧洲铁幕一线的争夺转移到朝鲜战争的泥潭,为苏联争取时间在二战后的废墟上治疗战争创伤,发展国防尖端技术,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日本 日本虽然没有参战,但是,战争期间美军在日本大量的物资采购,对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奠定日本之后成为经济强国的基础。中国

苏联从1952年起开始大规模援助中国大陆建设全面的工业基础,这些援建项目以及1954年定下的几十个工业项目被合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重点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开始了独立自主门类齐全的工业化建设道路,借助苏联的技术成功制造出核武器。

朝鲜战争的结果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获得巨大威望,中国人的自信心大大增强。

其他影响是,美国公开保护台湾,使中共失去了攻占台湾的机会;也间接让日本经济重新崛起,使日本免于二战的惩罚。

 台湾

对当时迁移到台湾的国民党政权而言,朝鲜战争的爆发延迟或阻碍了人民解放军攻台。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战使得美国认识到台湾对牵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将台湾重新纳入防御体系。

下载第一课历史提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课历史提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三历史提纲

    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一、文艺复兴 1、时间及地点:14世纪前后,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 2、根本原因: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经济基础) 3、实质:新兴的资......

    八下历史提纲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第1课中国人站起来了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内容:①通过了《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历史街区调研提纲2015

    历史街区调研内容 一、概况 1. 史料 1.1 名称 1.2 概要 1.3 保存人 1.4 存放地 2. 位置 2.1 所在城市(村镇) 2.2 周边 2.3 区域交通 3. 规模 3.1 人口规模 3.2 占地规模 3.3......

    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人教版)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阶段特征:繁荣与开放。制度创新: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繁荣的社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开放的社会:遣唐使、玄奘西......

    历史学习报提纲归纳

    历史学习报提纲归纳一、 重点问题1. 有人认为焚书坑儒是一种极端野蛮残暴的做法,也有人认为这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你的意见如何?P32.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P33. 清朝时中央和西藏的......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学习目标: 知道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也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 一.师生共同回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 【知......

    高一历史第一课学案大全

    高一历史第一课学案 本课重点:铁犁牛耕的出现和发展,小农经济的产生。 本课难点:小农经济的产生原因、特点。 学法指导:按照学案的要求在书中圈出重点,找出疑点,课堂上着重讨论疑......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精选合集]

    青龙中学政治复习资料(1——5)课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 ★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也是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更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P2】 ★2.怎样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