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学习报提纲归纳
历史学习报提纲归纳
一、重点问题
1.有人认为焚书坑儒是一种极端野蛮残暴的做法,也有人认为这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你的意见如何?
P
32.如何评价历史人物?P3
3.清朝时中央和西藏的关系有了什么变化?P3
4.如今的长城已经失去了防御功能,为什么还要保护长城?P3
5.闭关锁国政策带来的危害对今天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对外科技文化交流时有何启示?P
36.殖民主义的两面性P3
7.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改革的对比P3
8.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它们能够给我们哪些启迪?P3
9.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P3
10.国共两次合作的比较P3(相同点,背景,合作方式,地位,任务,政治,范围,结果,建立标志)P3至P
411.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P4
12.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p4
13.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屡败的原因?P4
14.从中国人民的 英勇抗战,能感受到怎样的民族精神?P4
15.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P4
16.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P4
17.公元与民国的纪年的换算P4
二、问答题部分
1.西周严格的等级制度中,诸侯这个级别是通过什么制度得到的?他对周天子有什么义务?这种做法有何作用?P6
(2)。这个等级制度中,哪些属于贵族?国人暴动、主要 是由哪个等级发动的?
(3).春秋时期,展开争霸是哪个等级的人?是什么导致春秋争霸的形势出现?你能举出当时著名的三位霸主吗?而在战国时期,展开百家挣鸣的哪个等级的人?
(5)春秋时期的哪个诸侯国分裂为战国时期的赵魏韩?请列举当时著名的两个战役.2.张骞通西域的两次时间目的是什么?那时的西域指的是现在的什么地方?p6
(2)丝绸之路与张骞通西域有什么关系?
(3)请你由东向西写出这条路线经过的主要地名,该路线的开通,反映了西汉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4)这条路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这条通道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还有价值吗?
3.结合对孔子核心思想的理解,谈谈为构建和谐社会该怎样做?P6
4.材料一 卫鞅的话 材料二 资治通鉴的一段话(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他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这一理论署哪家学派?
(2)有人说,变法的卫鞅最后被车裂而死,变法失败,请你说说。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
(3)北魏孝文帝他做出什么决定做什么?
(4)请你概括他改革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在社会生活方面凌洁下来的成果非常突出。请举例两个、(5)谈谈你从商鞅和孝文帝身上学到什么?
5.(1)“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愛之一”此话是谁说的?是什么意思?P8
(2)它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
(3)两宋分别与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因为战争而和议?
(4)有人认为三个和约都是百害而无一利。请谈谈看法、(5)元朝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6)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表现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7)明长城是在古长城的基础上进行修筑的,请问明长城东西起止各是哪里?你如何看待明长城?
(8)清政府民族特点是什么?这些建筑起到什么作用?
6.材料一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材料二 唐太宗曰“设官职,以为民也。当择贤人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哉”
材料三 太宗谓公卿曰“朕终日孜孜,非但忧伶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受富贵”P8
(1)
(2)
(3)
(4)材料一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什么问题?请说出他的哪句名言反映了他的这种看法? 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用人原则是什么?他在位时用了几个贤人? 结合材料三,评价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的实质/ 成吉思汗主要事迹?是谁在哪一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元朝?元朝在我国历史
上有哪些贡献?
(5)依据所学的知识,请你简要谈谈评价古代帝王的方法/
7.(1)你如何看待武则天的“无字碑”行为?如果请你撰写墓志铭,你会写些什么?P8
(2)文成公主远嫁的是今天哪一少数民族?她的行为起到什么作用?
(3)元朝时设立了什么机构,使吐蕃诸部正式置于中央府的管辖之下?
8(1).清列举唐朝时为我国对外交往作出突出贡献的两位高僧及他们交往的国家。为了塑造更优秀的自我,你应该继承和弘扬他们哪些精神?P8
(2)郑和七下西洋航行有怎样的积极意义?
(3)闭关锁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结合我国古代外交政策的变化及当代当前中国的对外开放,谈谈看法。
9(1)开凿语隋炀帝时期的大运河南北两端各是哪里(今地名)P8
(2)_自古以来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评价褒贬不一,请你谈谈你的看法。P8
(3)开元通宝和交子分别出现在什么时期?
(4)交子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渐渐南移的现象,请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P9
10.有人说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其主要特点就是强化君权,平定叛乱,消灭分裂与抗击侵略结合起来P9。
(1)请列出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2)清袭明制,什么是清朝君主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请问此机构设置于什么时期(皇帝)?这个机构的名称是什么?
(3)戚继光和郑成功抗击外来侵略的典型人物,他们可以获得什么赞誉?请分别写出简短的解说词。雅克萨之战的作战双方是哪两国军队?结果如何?
(4)请列举出二例清朝时期为平定叛乱,消灭分裂所作的努力、(5)从明清时期维护统一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1.请列出南昌起义的三个领导人物、P10
(2)南昌起义事件发生时工作重心在哪里?有何失误?
(3)根据井冈山会师的事件,结合材料所学的只是指出该事件产生的影响.(4)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中共工作重心发生了什么转变?试分析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12材料 毛泽东的 长征P10
(1)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金沙水拍云崖暖,是指红军长征途中的什么事?使红军在长征途中由被动化为主动主要得益于党的哪次会议?
(3)红军长征之难,主要指什么?
(4)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5)红军长征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13.(1)造成大陆于台湾分离的因素。P1
1(2)我国在统一问题上采取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提出的背景是什么?剧此我国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
(3)南北战争同两岸关系相比是否有相似之处?美国南北问题的解决对今天两岸的解决有什么现实意义? 14詹天佑和侯德榜的主要成就是什么?这两人的爱国行为有何相似之处?P11
(2)5.4爱国运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结合实际,说说你将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表达爱国热情?
15(1)魏源编写的作品是什么?编写的目的是什么?天演论的译者是谁?书中提出的进步观点是什么?他的做法为哪一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P11
(2)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以其为指导思想的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
(3)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什么?这一运动为哪一思想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 ?
(4)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这一历程变现出的趋势是什么?
16、(1)1924—1927年的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国共合作取得哪些成就?P1
1(2)1936—1937年间,国共两党是怎样由对立状态走向联合实现第二次合作的?合作结果怎样?
(3)结合当前国内的政治形势,谈谈你对两岸统一问题有什么认识?
17.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为什么提出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并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P1
2(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大意义是什么?P1
3(3)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对西藏地区的关怀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
(4)结合当今西藏**事件,请你谈谈对西藏问题的想法P13
18(1)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中共在革命和建设两个时期是如何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P1
3(2)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党在革命和建设探索过程中产生了哪些理论精华?
(3)中共八大在建设道路探索中有何重要地位?
(4)大跃进的原因及后果,中共中央是如何调整纠正的?
(5)上述问题,对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19(1)邓小平和林肯在国家统一问题上,两人的重要举措分别是什么?P13
(2)上述问题,谈谈你对维护国家统一的认识?
20.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成就说明了什么?P13
(2)毛泽东与尼克松会见,两国签署了什么文件?会见表明两国关系发生怎样变化?
(3)以上外交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我国始终坚持正确的外交原则。请列举这一原则的名称和具体内容。
21.党和政府提出了不承若放弃使用武力。为什么中国政府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坚持上述方针?P13
(2)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两个方面?
(3)海峡两岸一定能够实现统一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22.我们的党实施什么政策让十三亿农民一年之内就解决温饱问题,让中国14个沿海城市在三年内变成金山?提出什么构想并在何处成功运用,使中国人民洗耻的?P13
(2)深圳的倔起得益于中共中央什么政策的成功实行?有同等性质的特区还有哪四个?P1
4(3)描述邓小平视察南方的影响。
(4)请用一句话概括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地位。
23珍妮机的出现引发了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这变化被称为什么?P1
5(2)蒸汽机的发明者是谁?它的出现把人类带进了什么时代?
(3)在爱迪生纪念币上写着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你认为这项发明是什么?
(4)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发展,但必须预防环境污染,请你为此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3英国于1689年通过的法律性重要文献是什么?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报法不久通过哪一部重要文献?P15
(3)拿破仑说我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抹去了这一切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不会被人们忘却。。拿破仑所指的 东西 是什么?它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4)1954年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是什么?
24.权利法案反映了该国确立了哪种政治体制?P15
(2)人权宣言颁布于哪次资产阶级革命中?列出这次革命中的大事。
(3)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是谁执政期间颁布的?
(4)上述三个文件对欧美社会发展起了怎样作用?
25(1)美国内战前存在两种不同经济形式是什么?双方斗争焦点是什么?P15
(2)林肯竞选的主题反映了林肯什么主张?P16
(3)美国内战中林肯政府为了扭转战局颁布了哪些法令?
(4)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林肯为什么会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
26(1)请列举欧洲亚洲改革浪潮中的典型史实,并总结他们的共同影响?P16
(2)形成两种不同命运 指的是什么?你认为造成两种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我国现阶段的改革能从中得到什么借鉴?
27(1)俄美日在19世纪中期面临的任务是什么?P16
(2)他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的?
(3)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世界局势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8(1)慕尼黑会议上签订了什么协定?这是英法实行什么政策的体现?这一政策对以后的局势有何影响?P17)
(2)”我不知道你们国家是否从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你们的国家 主要指哪些国家?
(3)捷克外长的话后来应验了吗?请举例说明。
29..(1)苏俄指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了挽救危机,苏俄振幅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有何特点?P17
(2)斯大林模式经济上具有怎样特点?产生什么消极影响?
(3)面对经济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什么对策?这一对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对以上问题探究,能得出什么启示?
30(1)罗斯福讲话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情况?P18
(2)为对付这次危机美国采取什么办法?中心措施是什么?
(3)德国为消除经济危机走上了什么道路?
(4)指出二战爆发的原因、31.(1)一战后帝国主义建立的国际关系无法解决当时面临的经济问题。这一 国际关系体系 指的是什么?P18
(2)概括德日意三国,英法美三国在经济上重新组合的共同原因?
(3)指出德日意三国,英法美三国最终演变为哪两大军事集团?这两大军事集团给世界带来的重大影响分别是什么?
32(1)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是哪一次?有何特点?P18
(2)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3)中国为什么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请你为中国应对危机提合理化建议、33.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具有哪些特点?P18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影响。
34.(1)人们将孙中山和华盛顿并称“东西两国国父”的共同原因是什么?P19
(2)概括指出孙中山、华盛顿对各自国家做出的杰出贡献?
(3)华盛顿后的美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孙中山后的中国仍然是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国家,请简要分析当时中国未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原因。
35.(1)归纳经济危机带来的直接影响?P20
(2)假如你失业了,你有何想法?
(3)你认为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而不去救济贫民?这种做法反映了什么问题?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金融危机的特点。
36.美国黑人祖先原先生活在哪一大洲?P20
(2)美国首都是以华盛顿的命名的,你知道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主要贡献吗?
(3)奥巴马为什么崇拜林肯?
(4)奥巴马一上任就遭遇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后,波及全世界。这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为解决金融危机你认为奥巴马会仿效美国历史上哪个总统?这位总统是怎样面对经济危机的?其特点是什么?
(5)2001年12月,中国历史艰难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如今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你认为中国积极投身全球经济的做法是否错误?为什么?
37.材料一 北美贸易协定中的农牧条款正式生效。。P20
材料二 西班牙发生不法分子焚烧华商鞋店事件。有人打出标语。。。。
(1)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请结合明清以来正反两面的史实,分析我国假
入WTO的历史必然性。
38.材料一关押在船舱的黑奴 巴以冲突 9.11事件材料二 一个和字贯通天下,和谐大国关系是建设和谐世界的关键P
21(1)非欧美的商路通常被称作什么?马可。波罗离开威尼斯来到中国,后根据他的见闻口述著述成一本什么著作?商路和马可波罗这两事件反映了人类文明交流的哪种方式?
(2)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简要归纳历史上影响“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
(3)据材料二,请你以近现代法德两国关系为例,论证和则两利,斗则两败?
(4)请你谈谈你心目中和谐世界是怎样的?P22
39.秦皇 指谁?他于哪一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为了巩固统一,他又创立了一套什么制度?P22
(2)汉武指谁?为了加强思想上的统一,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3)1684年,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清朝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4)邓小平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其中。中国政府于哪一年对香港恢复行驶主权?澳门又于哪一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40商鞅在土地制度上是怎样改革的?这种改革对秦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P22
(2)在1950年颁布了什么法令,开展土地改革?为什么说这次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3)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运动和另一个什么运动中的胡跨风现象?给农业造成了怎样危害?
(4)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势的一种什么经济体制?这中经济体制最先在我国哪个地方实行?
(5)结合当前农村实际谈谈你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议。
41.有人说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40.50年代美国崛起的历史,经历了这样几个关键事件两次改革,两次大战。还有经济上革命。分别说明这些关键事件及对美国经济政治发展的影响。P22
42.请用历史事实说明为什么 9世纪无疑是英国的世纪?P22
(2)1876年世博会在美国举行的双重意义是什么? 一个美国时代即将到来得益于当时正进行的什么革命?
(3)英美崛起共同说明了什么?对中国有何启示?
(4)金融危机学爱的上海世博会为什么会得到全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
(5)2010年,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行,请从世界局势与中国国内局势两方面说说这次世博会举办的背景。
43.(1)近代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民主代替专制、以法制代替人治的渐进过程p22
(2)法制建设对资本主义国家度过经济难关,巩固资产阶级统治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请举例一典型事例说明。
(3)近代社会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什么事开启了近代中国政治上的民族化?
(4)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开创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是什么?
(5)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是在哪一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请举出这一时期指定的一部重要法律。
(6)民主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怎样?
44.1康熙对待东西文化的态度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根据材料概括这种不同P24
2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可不可以作为研究康熙的主要依据?为什么
3有人认为是阎崇过人的学问成就了康熙过人的业绩,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45.1材料反映出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是什么?P24
2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党的那次会议上做出的?中国农村改革指的是什么?
3请举出1980年建立的经济特区并说说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1978~~~2007年的经济变化数据说明了什么?
46.1材料一中列举的美国展品属于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同时,此次世博会也是为了纪念100年前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哪一重大事件?P24
2对比1876年世博会上中美两国的展品,你意识到了什么?中国获得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说明了什么?
3.2010年世博会在中国上海隆重举行.如果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区设立以科技革命与中国为主题的专栏,请你向中国展区负责人推荐两项最令国人骄傲和自豪的科技成就,并说明推荐理由?
比较秦皇汉武说说导致秦亡汉兴的原因.P24
48香港被割占和回归你有什么感受.P24
49.1世界连为一体的起点是什么事件为标志的P24
2面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国家之间联系加强的局面,西欧国家建立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这一组织的名称叫什么?这一组织对成员国的权利义务有哪些规定?而哪一组织的建立又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3世界政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前提是两极格局的结束.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结束的标志是什么?目前一超多强局面中一超指的是哪国?
4中国这样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第二篇:历史提纲(精选)
1.近代中国主要矛盾与历史任务: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
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个任务。相互关系: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有利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人民解放。
2.反侵略战争失败原因:社会制度腐败,经济技术落后(重要原因)。
3.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实际上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但是具有一定的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4.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但是缺乏实现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5.太平天国失败原因:小农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宗教色彩浓厚,片面的对待中国传
统文化,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分开来。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鼓舞和推动了当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6.洋务运动:目的: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内容: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
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历史作用: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知识使人们开阔了眼界。这一切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失败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依赖性,腐朽性。
7.戊戌维新运动: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1.要不要变法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意义: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本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许多新主张。失败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表现在三方面: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其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再次惧怕人民群众。评价:戊戌维新运动作为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竟失败的这么快,这不担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戊戌维新的失败再次暴露出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与顽固,“戊戌六君子”流血的教训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此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就进一步发展了起来。
8.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评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统治的君主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一次思想解放。促进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社会风俗等发生等新的积极变化。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这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教训: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出路。
9.三座大山: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10.民主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既艰难处境:发展受到阻碍:首先是外国资本压迫,其
次是官僚资本的排挤,再次是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最后是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特点:第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他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第二,在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比重大。第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第四,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第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民族资产阶级是带有两重性的阶级。
11.新文化运动:基本口号:民主和科学。民主:既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制度也
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科学:狭义是指自然科学而言,广义是指社会科学而言。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是无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存在弱点:第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第二,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第三,那是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发展到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的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了。
12.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是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态度对待中国,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13.五四运动:历史特点: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五四
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正是因为五四运动具备了上述新的历史特点,他也就成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14.简述五四运动: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同年五月四日,北京大学等北京
十几所学校的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集会,随后举行示威游行。学生的爱国行动收到北洋政府镇压,从6月5日起,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先后自动举行罢工进而推动商人罢市,学生罢课,随后,这场反帝爱国运动扩展到20多个省区,100多城市,迫于人民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与6月10日罢免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等,6月28日中国代表也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
15.中国中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1.提供了坚强的领导核心2.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3.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联系,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就焕然一新。
16.党的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
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17.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会议还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18.中国革命新道路:内容: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
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19.1928年12月井冈山会议:毛泽东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
法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一个名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力。1929年4月,兴国会议: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的利益使之不受侵害。
20.左倾错误:第一次: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第二次:1930
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第三次;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错误。原因: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理清,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主要原因)共产党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21.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
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2.长征精神:内容: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
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原因: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23.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
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4.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效的情况下,为
了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依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
25.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
作战对象。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在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实行过若干有利于抗战的政策。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也进行过大规模的调整,只是机构膨胀的情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26.整风运动: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最主要任务),反对宗派主义以
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意义: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思想路线,在全党内范围确立了起来。
27.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原因: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是分不开的。基本经验: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在全民族团结奋斗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未来。
28.坚定认为,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毛泽东指出:我们必须打败
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一个在美帝国主义指挥之下的反对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在这种时候,如果我们表示软弱,表示退让,不敢坚决的起来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就将变成黑暗世界,我们民族的前途就会被断送。毛泽东又指出:我们能够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而蒋介石发动的战争的反人民性质,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在这方面我们站着优势。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29.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内容: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再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两个务必思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的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的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30.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第一,建立管饭的统一战线。(两
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有时还包括与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联盟)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31.建国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第三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学习提纲
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学习提纲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是: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中国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经济上,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并引导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文化上,废除封建买办文化,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理论阐述
为了驳斥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宣传,向全党和全国人民阐明共产党对于中国革命及其前途的全部见解,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关系重大的问题,更好地指导抗战和中国革命,毛泽东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他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独创性经验,于1939年底1940年初先后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毛泽东指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步走,第一步进行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中国民主革命在五四运动以后已经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历史特点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当中,科学分析了中国和世界形势,准确划分了整个历史时代,鲜明指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正确指明了国家革命的前途和方向,进而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进行的战略思想:第一步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如此划分的原因有四:一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二是第二阶段社会主义革命需要第一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相当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物质准备;三是不同性质的革命都有自己特定的任务和时间,只能由一个革命到另一个革命;四是反帝反封建需要发挥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作用。第一步是建立具有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的新中国。第二步是建设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社会。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而终极的前途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开端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五四运动对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蓬勃兴起,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干部上做了准备。因此,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革命路线
全党同志必须紧紧地掌握党的总路线,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说,这个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充当领导者。这就是说,由参加这个革命的人们所组成的统一战线是十分广大的,这里包括了工人、农民、独立劳动者、自由职业者、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从地主阶级分裂出来的一部分开明绅士,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民大众。由这个人民大众所建立的国家和政府,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无产阶级领导的各民主阶级联盟的民主联合政府。这个革命所要推翻的敌人,只是和必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些敌人的集中表现,就是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4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313页。
行走路线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路线。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完整的科学表述。
这条总路线包含了以下方面的内容:一是革命的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它的根本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革命的对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是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是领导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五是革命的具体步骤。基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六是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它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但它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只有认清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才能正确领导中国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为党的各项工作确立了总的指导方针。在这条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并为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和条件。
前言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总的来说所谓“新“主要含义指: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革命理想(社会主义)。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必须拥有一个新的救国阵营,有一场新的、来自人民群众的民主革命,这样,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开始了。
背景
1.近代中国的国情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
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割占和强行租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及干涉行政和司法等,使中国丧失了许多主权和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地位。同时,通过索取战争赔款、控制海关税收、倾销商品及垄断财政金融等手段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逐渐丧失经济上的独立而不得不依赖和受制于帝国主义列强。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决不是为了给中华民族带来文明和发展,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因为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又因为中华民族资本有先天的不足,民族资本中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占了很大部分,工业的比重不高,它所经营的,主要是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技术和设备等方面,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相勾结,利用其政治、经济特权和其他方面的优势,极力阻止和排挤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外国资本、本国官僚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多重压迫,不仅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而且也不可能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也没有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重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革命的转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自从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起了一个新的变化。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十月革命不仅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觉醒,也促进了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觉醒,并且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使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对推动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每一次都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都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期待新的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新的革命,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产生。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3.国际环境
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世界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这是转变的时代条件。
4.经济条件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欧美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互相厮杀无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5.政治条件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随着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到了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工人阶级的壮大,开始形成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会力量。
6.思想条件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民主主义思想的深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深入传播。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这个转变的转折点,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从此,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精神:爱国,民主科学,追求真理勇于解放)
指导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以独创性的内容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突破了世界近代史上的革命要么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要么是社会主义革命两种模式,创造了第三种革命类型,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新课题;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以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国家为中间站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构想,解决了经济落后国家在夺取政权后,如何建设新国家,创造条件,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难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转变论。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如何进行共产主义运动,如何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为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架起一座桥梁,打开一个通道。
经过
第一阶段(1919-1927)
这一阶段被称为“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为国民革命时期,其中1926-1928年为北伐战争时期。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并直接促成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拥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此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发起工人暴动,反抗北洋政府统治。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民党与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促成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1927年,在国民党右派的破坏和中共内部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下,接连出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宣告失败。
第二阶段(1927-1937)
这一阶段被称为“土地革命“时期。
由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开始,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后,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开辟了以井冈山为代表的无数农村革命根据地,并成功粉碎国民党数次“围剿“。1933年由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开始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在此期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并虎视眈眈、不断向南推进。中共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战;而国民党为了稳固政权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最终导致国土沦丧。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第三阶段(1931-1945)
这一阶段被称为“抗日战争“
时期。
1931年9月18日,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时期。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代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独立,极大地提高了国际地位。中国在此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第四阶段(1945-1949)
这一阶段被称为“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进行重庆谈判,签订关于和平建国问题的协定(即“《双十协定》“)。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战争最终获得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除台湾、西藏以及港澳以外全部的大陆领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香港和澳门分别于1997、1999年回归祖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性质
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无产阶级将“三民主义“取代的革命斗争,也是中国社会制度进步的象征。
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其中,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是最主要的革命对象。官僚资本指四大家族及军阀控制的资本。
胜利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历史意义
建立民主政权
首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近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又凭借坚船利炮,把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是却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中国人民为了自由、民主、独立和统一整整奋斗了一个世纪,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国际影响
其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帝国主义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从而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的后方基地变成了反帝斗争的前哨阵地,大大增强了世界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力量。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大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遭到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它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也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推翻三座高山
最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只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人民才顺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旧中国的统治。由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被公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同志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所形成的这些基本结论,成为中国人民的巨大精神财富。
基本经验
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敢于斗争。
正确方向
首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它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自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80年的时间内,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都是没有停止过的。但是,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来抵御帝国主义,只是在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起来,中国人民才有了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它是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在于它能够在实践中为人们认识真理开辟道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独立自主地来思考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成功地使其具有了为中国人民所理解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形式。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深深地扎下根来,并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转化为对中国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伟大的物质力量。可以说,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正确的领导
其次,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时刻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先进政党的坚强领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任何反动势力也没有可能战胜的伟大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尽管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也经历过重重的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的结论,是他们基于自己的切身体会所确认的伟大真理。
广泛统一战线
再次,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是极其残暴和凶恶的,同时,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因此,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这一点,并且坚持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另外一条重要的经验。
历史必然背景
最后,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曾经实验过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但是,它们最终都失败了。事实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28年来的经验时,所指出的:“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我们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武器,团结全国除了反动派以外的一切人,稳步地走到目的地”。这是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与列宁主义的保持高度统一
樊小峰、嬴嘉丽在“正确认识中国文化在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中的重要地位”一文中认为:“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帝国主义统治最薄弱的环节首先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与‘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一致性,也正体现于“图难于其易”“避实就虚”等原则。因为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指导原则,在本质上都是‘图难于其易’
和‘避实击虚’的体现”。这就是说“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和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在指导原则上是高度一致的。而从这点上说,“农村包围城市理论”正是对列宁主义的科学应用。王明左倾主义的“城市中心论”则是在用列宁主义的教条反对列宁主义的本质。
注意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胜利的事件是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高中人教版课本《历史二》相关课时有明确说明)
新民主主义革命完全胜利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注意是“完全胜利”)
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之时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此时可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而1949年建国初期,当时只是完成了反帝和一部分反封的任务,因为当时中国尚有未解放地区,并且封建土地所有制也并没有完全废除。
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时间应该是1956年底的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时。当时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完成,开始迈进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第四篇:历史期末提纲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0-13课)
第十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的成立一、五四运动(无产阶级)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
2、爆发:1919年5月4日,以北京学生为主,6月初以后以上海的无产阶级为主。
3、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性质)、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誓死力争”。
4、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5、结果:取得初步胜利。表现:(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林等卖国贼,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意义: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 上海
内容: 1)党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2)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3)选举出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和总书记为陈独秀。
意义: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中国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十一课北伐战争
1、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时间:1924年5月地点:广州的黄埔,人事: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意义: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北伐胜利进军(1926-1927)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开始事件:1927年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北伐先锋: 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美称
主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结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北伐胜利原因:1)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正确的战略方针。
3)将士英勇作战 4)工农群众的支持。
3、国民革命运动的结果: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4、败因:①客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②主观:中共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
5、南京国民政府: 1927年4月南京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十二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 周恩来、贺龙、朱德等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建军节)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进军。结果: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作用: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井冈山会师:1928年,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
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意义: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壮大。
4、两次起义的共同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得到的教训是:必须把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入农村。
第十三课红军长征(战略转移)
1、原因: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从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出发--突破湘江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挢--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
一、红
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3、胜利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
内容:解决博古等到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长征途中:①赤水河--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②金沙江--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6、胜利的原因:遵义会议的召开(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红军将士英勇善战;
7、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百折不饶,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十四课 难忘九一八
1、九一八事变:
经过: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炮轰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
影响: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陷,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
2、西安事变:
(1)背景:A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B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C张、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进攻红军,并要蒋联共抗日。D蒋介石坚持剿共
(2)目的:逼蒋联共抗日。
(3)和平解决的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第十五课 “宁为战死鬼 不作亡国奴”
1、卢沟桥事变:
时间:1937年7月7日,又称七七事变。
影响:标志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
英雄壮举: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在指挥作战中壮烈殉国。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3、南京大屠杀:
背景:日军发动了“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经过:1937年12月底,日军占领南京,六周内,屠杀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启示:正视历史,面向未来,以史为鉴,警惕日本军国主义
第十六课 血肉筑长城
1、抗击日军的三次重要战役:
(1)平型关大捷:山西平型关,八路军115师——是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2)台儿庄战役:山东台儿庄,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的最重大的胜利。
(3)百团大战: ——彭德怀,A原因: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增强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B简单经过: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猛烈攻击,取得辉煌的战绩。(见书83页表格)。
C意义;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2、中共“七大”的召开:
(1)主要内容: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A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B明确抗战胜利后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2)意义: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3、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八年抗战取得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胜利的原因:国共两党的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行全民族抗战。
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A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B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十七课 内战烽火
1、重庆谈判:
(1)蒋介石邀请毛泽东重庆谈判的目的: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
(2)毛泽东谈判的目的:为了争取国内和平,也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谈判的结果:国共双方签定了《双十协定》。
2、内战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
3、转战陕北:1947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在毛泽东,周恩来领导下,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3、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
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严重的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第十八课 战略大决战
1、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
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陈毅曾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三大战役的胜利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统绐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第十九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张謇是创办的实业:大生纱厂
2、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a.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发展水平落后;b.发展不平衡。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沿海沿江发达,广大内地落后
3、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2)辛亥革命的推动第二十课社会生活的变化1、19世纪初,轮船、火车在近代相继传入中国。(中国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凇沪铁路)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3、1872年上海创办了《申报》
4、1897年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
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因为:清朝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经济落后,军备废驰,指挥 失误,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力量强大。
2、抗日战争中国胜利,因为: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或人民战争路线),坚持敌后抗战,对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爱国华侨的支持。
第五篇:美国历史提纲
美国历史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美属北美十三块殖民地:
是指英国于1607年至1733年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建立的一系列殖民地。每个殖民地都建立并发展了自治体制,从属于英国,但相对独立自治,由英王特许,赋予政治自治权利,但不能占据议会席位。居民大多数是拥有自己土地的独立农民。这些殖民地最终成为了美利坚合众国独立时的组成部分。
殖民地民族成分十分复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处于商业资本主义阶段。
与亚非殖民地不同,殖民地不存在异族统治问题,是英国主权范围的延伸。
2.五月花号公约:
前往北美洲新英格兰殖民地的102名英国清教徒在上岸之前,为了建立一个大家都能受到约束的自治基础,41名成年男子在上岸之前签订了一份公约,这份公约被称为《“五月花号”公约》,签署人立誓创立一个自治团体,这个团体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成立的,而且将依法而治。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份重要的政治文献。
这也创立了美洲殖民的主要思想之一,即在同一个社会里的所有公民有自由结合的权利,并可以通过制定对大家都有利的法律来管理自己。
它的意义几乎可以与英国的《大宪章》、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等文献相媲美。美国几百年的根基就建立在这短短的几百字之上,信仰,自愿,自治,法律,法规……这些关键词几乎涵盖了美国立国的基本原则
3.大陆会议:
1774年至1789年英属北美十三个殖民地以及后来美利坚合众国的立法机构,共举办了两届。英属北美十三个殖民地代表会议。1774年9月5日在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1775年独立战争爆发后,第二届大陆会议于5月10日在费城召开,通过以武力对抗英国的宣言,建立由华盛顿任总司令的“大陆军”。从此大陆会议成为革命政权机构。1776年7月,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成立美利坚合众国。1781年大陆会议的作用被邦联政府所替代。
4.独立宣言:
《美国独立宣言》,为北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颠王国独立,并宣明此举正当性之文告。1776年7月4日,本宣言由第二次大陆会议于费城批准,当日兹后成为美国独立纪念日。宣言之原件由大陆会议出席代表共同签署,并永久展示于美国华盛顿特区之国家档案与文件署。《独立宣言》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前言,阐述了宣言的目的;第二部分阐述政治体制思想,即自然权利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第三部分历数英国压迫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条条罪状,说明殖民地人民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拿起武器的,力争独立的合法性和正义性;第四部分,也就是在宣言的最后一部分,美利坚庄严宣告独立。
独立宣言表达的是一种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要求和愿望。独立宣言包含多名开国元勋之基本理念,其中若干日后获编入美国宪法中。此宣言为美国最重要的立国文书之一。
5.美国联邦宪法: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通称美国联邦宪法或美国宪法。它是美国的根本大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1787年5月,美国各州(当时为13个)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同年9月15日制宪会议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9年3月4日,该宪法正式生效。后又附加了27条宪法修正案。《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授予各州的权力、强调宪法和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以及宪法本身的批准问题。宪法确立了分权原则、制衡原则和限权政府原则等。
它是美国的根本大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该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强调联邦的最高地位,确立了三权分离的原则,某种意义上来说标志着美国建国。6.联邦党:
联邦党是在1792年到1816年期间存在的一个美国政党。由美国首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成立。联邦党是美国在1801年之前的执政党。主张增强联邦政府的权力。主要的支持者来自新英格兰和一些南方较富有的农民。其竞争对手为民主共和党。联邦党是后来辉格党和共和党的前身。
7.英美第二次战争:
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是美国与英国之间发生于1812至1815年的战争。是英国和美国之间的一场不分胜负的战争,是美国独立后第一次对外战争。美国正式向英国宣战,但是英国军队的50%兵员是加拿大的民兵。同时,美洲印地安部落由于种种原因也卷入了战争。1812年6月18日,美国向英国宣战。1812至1813年,美国攻击英国北美殖民地加拿大各省。1813年10月至1814年3月,英国在欧洲击败拿破仑,将更多的兵力增援北美战场。英国占领美国的缅因州,并且一度攻占美国首都华盛顿。但是英国陆军在美国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战场、尚普兰湖战役、巴尔地摩战役、新奥尔良战役中多次遭到挫败,并且海军也遭受败局。1815年双方停战,边界恢复原状。
8.门罗宣言:
1823年12月2日,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向国会提出了由约翰·昆西·亚当斯拟定的国情咨文,咨文中有关外交方面的主要内容被称为“门罗宣言”,即后来被称之为“门罗主义”。其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三个基本原则:即“反对欧洲国家再在美洲夺取殖民地”原则、“不干涉”原则和“美洲体系”原则。《门罗宣言》成为美国用来反对美洲以外的国家干涉美洲事务的工具,阻止和进一步排斥欧洲列强势力在西半球的政治影响,使美洲和欧洲“脱离接触”,从而为美国在西半球的扩张扫清道路。
9.密苏里妥协案:
美国独立以后,南方的种植园经济和北方的资本主义经济发生矛盾。
1790年,南北双方的统治者就为新州变为自由州还是蓄奴州的问题达成一个协议,规定在北纬39度43分处划一界线,线以北为自由州,线以南为畜牧州,以后新州加入合众国都照此办理。可是到了1820年,在国会讨论密苏里加入联邦问题的时候,南北双方又发生了争吵。后来,南北双方签订了一项协议,规定从马萨诸塞州画出一个缅因州,作为自由州加入合众国,而密苏里则作为蓄奴州加入合众国;并且将蓄奴州和自由州划分改为北纬36度30分为分界线,这条线以南的领土允许奴隶制存在,线以北的领土禁止奴隶制。这个协议表明,北部的资产阶级向南部的种植奴隶主做了让步,因此这个协议被称为“密苏里妥协案”。但是,由于南北双方这一制度的根本矛盾没有解决,所以妥协只能取得暂时的平衡。
密苏里妥协案是1820年美国南部奴隶主同北部资产阶级在国会中就密苏里地域成立新州是否采取奴隶制问题通过的妥协议案。该妥协案虽使南北之间的尖锐矛盾暂时缓和,但是北方工业制度和南方种植园制度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最终导致美国内战。
10.堪萨斯内战:
1854-1859蓄奴论者与反蓄奴论间为争夺堪萨斯州控制权而进行的小规模内战,是美国内战前夕西北地区奴隶主和自由民的冲突。1854年国会通过了《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后(所谓平民主义原则),密苏里州的奴隶主和北方的自由民加紧向堪萨斯移民。1856年堪萨斯出现了两个政权:奴隶主领地政府和自由民政府。后演变为堪萨斯内战:奴隶主袭击了自由民的定居地劳伦斯;自由民约翰布朗袭击了该地区的奴隶主。1856年6月-9月间,堪萨斯发生了数次激烈战斗,200余人死亡,损失200万美元。这是美国内战的预演,对之后南北战争由重要影响。
11.废奴运动:
在1861年,美国独立后,美国的林肯当选总统,南方诸州种植园主实行奴隶制,黑 人奴隶是种植园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广大劳动人民和黑人,则要求废除黑人奴隶制。为了废除农奴制,甚至爆发了南北战争,这是人类近代史 反对奴隶制的一次最重要革命。整个战争进行了四年,林肯发布了解放黑人奴隶的 法令,随着南北战争的胜利,奴隶制在美国才得以废除。(废奴运动是美国历史上一次 具有进步意义的群众性的民主运动,它打击了南方的奴隶制,实现了美国的统一。更重要的是,摧毁了世界上最大的奴隶市场,为最终废除奴隶制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12.宅地法:
美国国会1862年通过的一项土地法。1862年5月由美国国会通过。北部联邦政府为了吸引普通民众参加以反对奴隶主的斗争,而把西进过程中占领的大量土地提供给私人使用。规定凡连续耕种国有土地5年的农户,或21岁为美国公民或已递交入籍申请者,只需缴纳10美元的证件费,即可获得160英亩国有土地的所有权。该法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西部垦殖农民的土地要求,确立了小农土地所有制,从而为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它的实施也鼓舞了西部农民反对南部奴隶主的斗争,遏制了奴隶制种植园向西扩展,使大批贫苦百姓获得土地,从而加速了美国西部开发的进程,使西部地区人口大量增长。
13.美西战争:
美西战争是1898年,美国为夺取西班牙加勒比海殖民地、控制加勒比海而发动的战争。19世纪末,美国西部开发殆尽,开始向太平洋地区扩张。1898年4月25日,借口美舰“缅因”号在西班牙殖民地古巴哈瓦那被炸沉,向西班牙宣战,不到3个月,西班牙被迫求和。12月签订《巴黎和约》。古巴宣布独立。美国于1901年强迫古巴接受实际上将古沦为其保护国的《普拉特修正案》,作为附录载入宪法。美西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标志美国作为主要军事力量的倔强,使美国陷入远东的复杂问题,使敢于与美国军事力量抗衡的欧洲列强得到警告,标志着美国要更多参予世界事务。
14.门户开放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1898年是由美国首先提出来的。当时美国正在进行与西班牙争夺菲律宾的战争,未能参与对中国海湾港口和“势力范围”的争夺。
它的主要内容是:在整个中国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它的主要精神是利益均沾,机会平等。不论是在哪个列强的势力范围内,不论是否在中国内地或沿海地区都实行这个原则。影响:它标志着美国已经形成自己独立的侵华政策。是美国侵华行动的“里程碑”。同时,它受到列强的普遍欢迎,由此而使得列强在侵华步骤上取得暂时的一致。避免了列强因在华利益的相互抵触而使得列强间本以十分尖锐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也由此而使得列强由争夺在华利益而转化为在这个问题上相互合作。
15.美国独立主义外交: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长期奉行的不与欧洲大国结盟、不承担任何义务的外交政策。美国独立初期,首先考虑发展本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把活动主要集中在美洲大陆,在对外关系中避免卷入欧洲的政治和军事冲突,不承担国际社会的政治、军事义务,不与外国、特别是不与欧洲大国结盟。孤立主义是建国初期的美国在处于弱势地位的形势下,一种成功与明智的选择,它为新生的美国赢得了发展时间,扩展了空间,为十九世纪中后期美国的稳步、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6.冷战:
是指美国和苏联及他们的盟友在1945年至1990年代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冲突和竞争。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导致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冷战又分为战争时期冷战和人际关系间的冷战。世纪 60 年代后,由于两大阵营的分化或瓦解,冷战主要表现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全球争霸。20 世纪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德国统一、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原来意义上的东西方冷战也宣告结束。
17.杜鲁门主义: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的国情咨文,美国支持自由国家抵御“极权政体”的观念,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急剧转变,被认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和美苏盟友关系的结束,也标志着美国作为战后第一大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文中,攻击苏联是极权国家,要求国会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经济援助,抵制极权政体强加的侵犯行动。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
18.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冷战”一部分,扶持西欧各国对抗苏联,促进美国称霸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以建立自己的全球经济体系。影响:欧洲经济的快速发展,恢复战前水平,稳定了欧洲政治局势,减少不满,促进了欧洲一体化。
19.美国两党制:
1847年美国著名画家汤姆斯·纳斯特绘制的一幅象与驴压跷跷板游戏的漫画,“象”代表共和党,“驴”代表民主党。这幅漫画的寓意是美国由两个政党一上一下轮流执政,共和党和民主党人看了这幅画,不但没反对,相反还赞赏。他们解释说,大象稳重,毛驴倔强。从此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党徽便分别为象和驴。每逢大选之年,两党的支持者也常常举着“象”、“驴”的标牌来进行竞选宣传,“象驴之争”便由此而来。
所谓两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者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是指一国内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政治制度,并不是说实行两党制的国家内只存在两个知政党。美国是总统制国家,两党制主要表现在总统选举上,竞选获胜的政党为执政党,失败者为在野党。两党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有利于推动国家的渐进性改良,而不至于破坏政局的稳定性。
20.杰斐逊: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美国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第三任美国总统。他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776年,作为一个包括约翰·亚当斯和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内的起草委员会的成员,起草了美国《独立宣言》。此后,他先后担任了美国第一任国务卿,第二任副总统和第三任总统。他在任期间保护农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从法国手中购买路易斯安那州,使美国领土近乎增加了一倍。他被普遍视为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同华盛顿、林肯和罗斯福齐名。
21.汉密尔顿:
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宪法的起草人之一,财经专家,是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是美国政党制度的创建者,在美国金融、财政和工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政党相争而决斗丧生。汉密尔顿一般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财政部长。他生前没有实现的理想,几十年后被同样出身寒微的林肯所继承并实现:林肯宣布废除奴隶制,并通过战争打败南方,使得美国走向了工业化的道路。
22.美国大陆扩张: 19世纪初,美国才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就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大规模向西部扩张领土。大陆扩张是美国早期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美国与西欧国家不同,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是争夺海外殖民地,而美国的殖民扩张主要对象是与本国相毗邻的西部地区,一共有五次浪潮。美国在扩张过程中提出“地理预先决定论”。美国除直接掠夺和吞并印第安人的土地外,还通过战争和强行购买等手段兼并了英国、西班牙、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和墨西哥的大片领土。在19世纪40年代建立了新帝国。
23.购买路易斯安那:
1802年西班牙割让路易斯安那给法国,法国正在欧洲大陆忙于同反法同盟交战,财力物力消耗巨大。同时,法国担心英美联合,腹背受敌,加上法国派往加勒比镇压起义失败,海地独立已成必然,路易斯安那对于法国的价值也没有原来大。1804年美国派出门罗与法国外长谈判,以6000万法郎成交,相当于1英亩仅4美分意义:使美国领土面积增加近乎一倍,为美国进一步进行大陆扩张奠定基础
24.印花税法 英国向北美殖民地直接征收印花税的法令。1765年开征此税,规定在北美殖民地的所有商业单据,法律文书,报刊,书籍,证件等各类印刷品都必须贴有“税资付讫”的印花。这一经济掠夺行径是激起北美人民反英抗税高潮的主要原因。美国殖民者拒绝执行印花税法案,他们还拒绝购买英国的商品。这使英国商人付出沉重的代价,迫使他们要求政府终止印花税法案。英国国会最终在1766年取消了这部法律。美国殖民者也就立即结束了针对英国商品的禁令。但英国仍宣布国会有权在帝国范围内直接征税。
25.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国)对抗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共产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又称越共)的一场战争。
最先开始援助越南的美国总统是艾森豪威尔;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林登·约翰逊将战争扩大。在尼克松执政时期,美国因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越南人民军(北越军)和越共游击队最终打败了越南共和国军(南越军),统一了全越南。
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最后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失败。越南战争是冷战下的一次实战。最后美国因为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渐将美国国防军撤出越南。越南人民军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最终推翻了越南共和国,统一了越南全国。
26.斯科特案判例
斯科特诉桑福德案全称德雷德·斯科特诉桑福德案,简称斯科特案)是美国最高法院于1857年判决的一个关于奴隶制的案件,该案的判决严重损害了美国最高法院的威望,更成为南北战争的关键起因之一。南北战争后《美国宪法》增加了《第十三修正案》、《第十四修正案》和《第十五修正案》,从而废除了美国的奴隶制,并规定非裔美国人具有平等公民权。黑人奴隶德雷德·斯科特随主人到过自由州伊利诺伊和自由准州威斯康星,并居住了两年,随后回到蓄奴州密苏里。主人死后,斯科特提起诉讼要求获得自由,案件在密苏里州最高法院和联邦法院被驳回后,斯科特上诉到美国最高法院。
内容
即便自由的黑人也不是《美国宪法》中所指的公民,所以斯科特无权在联邦法院提起诉讼。1.斯科特不能因为到过所谓自由准州威斯康星就获得自由,因为在威斯康星准州排除奴隶制的是《密苏里妥协案》(Missouri Compromise),而制定《密苏里妥协案》超出了国会的宪法权力。2.斯科特不能因为到过自由州伊利诺伊就获得自由,因为他一旦回到密苏里州,他的身份就只受密苏里法律支配。
27.美国国会
美国国会是《美国宪法》规定的立法机构,位于国会大厦。根据《美国宪法》,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其中立法权力归国会;行政权力归美国总统;司法权力归美国联邦法院。国会由经直接选举产生的参议院议员与众议院议员组成,每个议员代表其选区内的选民,但是作为一个整体,国会议员代表整个国家的选民,通过立法来规范政府与人民的行为。
28.华盛顿
乔治·华盛顿,1775年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时殖民地军的总司令,1789年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其同时也成为全世界第一位以“总统”为称号的国家元首),在接连两次选举中都获得了全体选举团无异议支持,一直担任总统直到1797年。他也是一名共济会成员。
华盛顿早年在法国印第安人战争中曾担任支持大英帝国一方的殖民军军官。之后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率领大陆军团赢得美国独立,他拒绝了一些同僚怂恿他领导军事政权的提议,在1783年回到了他在维农山的庄园回复平民生活。1787年,华盛顿主持了制宪会议。会议制定了现在的美国宪法。1789年,他经过全体选举团无异议的支持而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他在两届的任期中设立了许多持续到今天的政策和传统。在两届任期结束后,他自愿放弃权力不再谋求续任。由于他扮演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中最重要的角色,华盛顿通常被称为美国国父。
二、简答
1.欧洲殖民地到达美洲以前北美印第安人的基本社会形态和生活状态
a.各类印第安人组成为数众多的部落集团,从事采集,打猎,游牧,农业等生产活动,北部——爱斯基摩人,阿留申人:海象海豹。西部沿海:渔业。加洲:野果:达科他人:野牛。b.西南东南:农业西部父权,东部母权c.有陶器瓷器,农业精耕细作
d.氏族是社会的基层单位——组成胞族——组成部落 e.具有原始社会的民主,成年男女享有平等选举权 f.培育出了玉米.马铃薯.木薯.可可.烟草.棉花
2.美独立战争以前英对北美新殖民地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内容:
1、英国调整对北美殖民地政策的第一个举动,是1763年10 月以国王名义宣布在北美建立4个新的行政管理区,将大片西部土地保留给印第安人,由英国军队执行西部地区的法令
2、英国的第二个重大决策是在北美保留常备军,并在殖民地税收上做维持驻军的文章
3、引发更大反抗风潮的是为增加岁入而向殖民地征税的措施
4、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对英国政府的上述改革和调整是否具有正当性、合理性的截然不同观点
5、英国对北美的抵制和反抗采取的应对措施
6、殖民地利用英国的宽大和乏力,使抵制和反抗逐步升级;“波士顿倾茶事件”后,英国采取了四项高压措施 影响:
在1774年以前,英国试图采用比较平和与慎重的方式推行“新殖民地政策”,无意施行殖民地人士所指斥的那种“暴政”;1774年的四项高压措施固然带有压迫性,但这种压迫不是反英运动的原因,而是其不断升级的结果。如果倒因为果,将“新殖民地政策”笼统地定性为“殖民压迫”,并视之为反英运动的基本导因,是对北美独立战争的起源做过于简单的理解。
3.美建国的真正时间在什么时候。为什么? a.1789.4.30,第一届国会.总统选举产生,联邦政府正式成立为建国真正时间 b.1776.7.4,独立日,《独立宣言》表达的“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十三个”,并不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宣言,且在独立日时并未生效不具有法律效力。《邦联条列》生效也不能标志建国,因为北美还没有真正的权力机关,邦联国会不具有权力权威
c.而1787美国宪法中提到,采取联邦制,中央与各州取得某种权力平衡,强调联邦的最高地位,联邦是唯一主权单位,代替了《邦联宪法》,真正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政体形式,组成形式等。
4.联邦党和反联邦党的主要政治分歧表现。
A.两派之争体现的是工业利益与农业利益之争,联邦权与州权的争夺,大政府与小政府主义之争,政府组织力量与个人自由之争。两派对于英法两国看法不同:联邦党亲英。对于《外侨法》和《惩治叛乱法》也有争议: B.反联邦人:
1)倾向于小型共和国,或民主政府,实现公民的权利
和自由,宗教信仰的依托是长治久安的办法,实施公民教育,遏制奢靡风气,大国会衍生派系争夺,不支持联邦。
2)支持共和政府,能管辖更多公民和国土,能控制党 派争夺,支持强有力联邦政府,精英政府,贵族政治,中央集权,发展制造业,合众国银行,保护色彩关税等
5.试用典型案例,说明美国建国后的领土扩张主要有哪些手段。
A.金钱购买:通过谈判,将法国从西班牙夺来的路易斯安那地区以1500w美元的价格买得,凭借的是法国当时入侵海地失败,欧洲战场战争贫乏,缺乏资金。B.武力进攻:18c初,西班牙本土被法国占领,美国人大量迁入佛罗里达,1814年,美国大规模进军佛罗里达。1819年签订条约,以500w美元购入佛罗里达。C.两者结合:1846年,美国通过一系列挑衅手段,最后向墨西哥宣战。1848年美国与墨西哥签约,美国象征性支付1500w美元,包括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地区的近140w平方公里土地。1853年,1000w美元购得美墨边境10w平方公里土地。
D.战争获得夏威夷
6.为了赢得内战胜利,林肯总统颁布了解放黑奴的宣言,请简要归纳宣言的内容及意义。内容:
自1863年起,凡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一州之内,为人占有
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以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不作任何压制行为 意义:
a.立即解放少部分奴隶,为最终废除全美奴隶制度预先铺路 b.象征北方人既要重整联邦又向废除全联邦奴隶制度的目标,鼓
励了黑人解放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更多黑人参与到北方军的作战中。c.使负责南方军队生产,备粮等后勤准备的黑奴起身逃脱,抑制 了南方军的攻击力,引起了混乱。军事上,北方军得到了有利的局势。d.国际:赢得了他国民意的支持 e.美国民主体现,赢得尊重。
7.简述威尔逊“十四点计划”的主要内容。A.签订公开合约,杜绝秘密外交 B.平时和战时海上航行绝对自由
C.取消一切经济壁垒,建立贸易平等条件 D.裁减军备到同国内安全相一致的最低点
E.公正处理殖民问题,在决定一切有关主权问题时,应兼顾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殖民地政府正当要求
F.外国军队撤出俄国,并保证俄国独立决定其政治发展和国家政策,欢迎它在自己选择制度下,进入自由国家的社会 G.德军撤出比利时,恢复其主权H.德军撤出法国,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I.调整意大利疆界 J.允许奥匈帝国境内各民族自治
K.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领土予以恢复
L.承认奥斯曼帝国内的土耳其部分有稳固主权,达达尼尔海峡永远开放为自由航道
M.重建独立的拥有出海口的波兰,国际条约保证其政治经济独立和领土完整 N.根据旨在国家不分大小,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设立国际联合机构。
8.简述“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和世界的意义。
美国:
a.经济回升,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脱离危机影响 b.联邦政府权力明显增强
c.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巩固了资本主义
d.避免了法西斯上台,通过改革挽救了危机,借鉴了社会主义 长处 e.强化了金融监管,防止了金融风险
f.基础设施得到很大的提高,交通水利设备等各方面得到很大提高 g.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工作制度的完善 世界:
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模式,供其他国家借鉴,迎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B.资本主义国家对于经济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增强
9.美国是个多种族的国家,种族主义一直是这个国家的敏感问题,内战是否解决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
独立后到内战前的80年间,围绕着黑人奴隶制问题引起了一场全国性的大辩论,一个时期成为了全美国的头号问题,最后通过内战虽然把奴隶制废除了,但黑人问题并没有解决。奴隶制废除, 作为一个合法的奴役黑人体制被清除了, 但是其奴役思想并没有随之而消失。在某些特定时期, 可能会激化, 变成社会痼疾。在重建时期, 自由民在名义上还受到联邦保护的情况下, 他们的许多正当的活动和要求, 包括行使选举权, 都被南方 的权贵和反动势力说成是“阴谋”和“叛乱”。一批白人种族主义者, 特别是三K 党人不惜采用极其残酷的手段杀害那些敢于要求实现合法权利的自由民和普通的无辜的黑人。据约翰逊估计, 重建时期被杀黑人也许有5000 人。重建后, 南部的自由民仍被非法剥夺了选举权,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 世纪上半期。在1920 年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通过以前, 大量的黑人妇女及其组织支持妇女选举权, 但当修正案通过想马上实施时, 却面临着种族歧视。“黑人妇女想要获得选举权, 必须要交300 美元的税, 还要通过考试, 之后她们被要求从头到尾的解读联邦宪法。但是白人妇女则不需要这样做。”由此可见, 第十九条修正案使妇女获得的选举权,仅仅是白人妇女的 选举权, 黑人妇女是被排除在外的。内战和重建结束后,随着南北合流和美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诸黑人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日益严重,终于引发了本世纪50-60年代那场震撼世界的黑人民权运动。
50-60年代的民权运动,在暴力和非暴力的合力作用下,美国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在法律上和一定程度在实际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黑人革命风暴迫使美国统治阶级从法律上取消了种族隔离的种种规定,黑人的政治,经济,教育处境同过去相比确乎有了不小改善。
但谁都无法否认,美国的种族歧视至今依然存在,美国黑人并没有得到真正解放,所谓的美国黑人问题这一痼疾仍远未根除。
三、论述题
1.从英在北美殖民地的性质、北美居民的地位角度论述独立战争爆发的内在原因。
1.首先,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宽松统治,使其得到迅速充分的发展,社会自主性趋于成熟,难以继续接受管辖
2.殖民地在政治上早已实现有序管理,积累了丰富经验 3.自身防卫能力的提高,居民的信心
4.共同体意识,共同心理素质 5.自由民主的思想,要求权力平等
性质地位:是与英国本土地方政治单位平行的政治实体,北美居民权利和利益受法律保护,不存在异族统治问题,政治管理宽松,经济相对严厉。自治意识不断强化,英国对殖民地发行纸币有所限制,“暴政”和“奴役”只是一种可能的威胁,并不是现实,而新殖民政策的出台,加重了美国居民的抵制情绪,要求争取更多自由空间而采取的积极行动
2.除内战外,美国政府保持了长期稳定,试从美国政党制度论述美国政局稳定的内在原因。
a.美国政党内部组织非常松散,几乎没有一个共同意识形态指导,均无固定纲领,只在竞选的需求和适应民众要求提出竞选纲领,对成员不具有约束力 b.两党政治,两党执政,多党并存,由势均力敌的民主党和共和党通过竞选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因此,防止了国家的一党专制独裁,体现了民主公平的原则,同时也防止多党制带来的不确定性,有助于民主宪政制度的稳定。
c.组织上,两党均无所谓严格党籍,成员主要依据当时两党的执政方针来选择投出自己手中的选票,更能体现当时人民的主要需求 d.在全国和地方均有常设组织机构,委员会之间没有直接领导关系,主要是筹集经费,团结选民,开展竞选。e.以选举为纽带结成的松散式政党组织,能有效防止党派利益进一步强化,防止政党将党派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防止专制统治者依靠政党推行专制统治。符合民主的思想。
3.美国独立后,两种经济猪制度并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后来的内战不可避免。除此以外,请从美国宪法的原则和基本精神角度论述美国内战的必然性。原则:
A.制宪会议召开的面临多种力量的斗争,围绕: 1)邦联所面临的困境
2)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的目的何在
3)强调财产权,将其与人的才能、德性甚至本质联系起来,是这一 时期社会精英的共同思想
B.制宪会议代表倾向于建立一个“平衡的政府”,这种平衡至少包含三个层次 :中央权力机构之间、中央权力与州权之间、政府权力和人民权力之间 C.制宪会议中争论最激烈的问题是: 1)关于蓄奴制问题
a.黑奴是公民还是奴隶主的财产 b.宪法对蓄奴制既肯定又稍有保留
2、关于联邦制问题
a.宪法对联邦权和州权采取列举办法,并未说明联邦权力至上还是州权至上 b.宪法对最棘手的问题采取妥协解决办法
c.宪法并非根据多数原则制定,制宪精英担心自由受到民主的威胁 d.妥协预示着各派力量对参议院的争夺
e.宪法的实施不会一帆风顺,宪法与“独立宣言”比较而言,应是一种倒退
精神:
A.南北双方的斗争从联邦建立起就始终没有停止,根本冲突在于经 济利益。在各项关税政策上,南北双方的立场都大相径庭
B.伴随美国领土扩张,如何处理西部土地问题被摆在了合众国面前。斗争的结果是一系列妥协案。关税问题和领土问题的核心都是蓄奴制问题。南北方妥协的结果不是皆大欢喜,而是各怀不满,双方的不信任加深 C.宪法并未解决南方有无权力抵制联邦甚至脱离联邦问题
1)最高法院的违宪审查权,加强了联邦的权力,但并未使州权论者偃旗息鼓 2)1857年的斯科特案判决
3)共和党的成立标志着美国社会正式分裂的开始
4.冷战结束后,恐怖主义出现并逐步成为世界公害。请结合美国外交政策谈谈恐怖主义产生的背景、主要表现和国际危害。背景
1.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冲突让位于种族的与宗教的以文化价值为分界线的冲突。这种冲突是孕育国际恐怖主义的温床;
2.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帝国,它的单边主义政策引起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弱小的不发达国家的不满与仇恨;
3.西方文化价值与东方文化价值的冲突是造成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催化剂;
4.全球化使经济不发达的穆斯林国家愈益贫穷,伊斯兰恐怖主义是阿拉伯国家从石油聚敛的金钱与赤贫的政治与文化落后的穆斯林国家结合而生的怪胎;
5.美国亲以色列的中东政策激发起阿拉伯国家的反美与反犹情绪,这种反美与反犹情绪在原教旨主义中找到了极端的反映;
6.有些穆斯林国家教育极不发达,对青少年的教育大部分由宗教学校免费提供,而这种宗教学校正是灌输原教旨主义和圣战思想的基地,正是驱使穆斯林青年追从宗教狂热的基地。
主要表现
恐怖主义是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至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
攻击“合作者”是用以恫吓人民,削弱人民跟国家的合作关系。美国独立战争、爱尔兰、肯尼亚、阿尔及利亚及塞浦路斯的独立战争都采用过这个方法。攻击知名度高的象征目标是用以撼动目标国家的反恐活动,使其人民趋向两极化。基地组织在2001年9月用这些方法袭击美国。这种袭击也用以吸引国际的注意力以争取支持,如1970年的道森机场劫机事件及1975年荷兰的南摩鹿加人质劫持事件(具体例子)
暗杀
1995年11月以色列总理拉宾在集会上被犹太极端分子刺杀身亡。
劫持人质
2002年10月莫斯科重大劫持人质案。爆炸伦敦“77”地铁爆炸案。
劫持交通工具
美国“911”事件。
武装袭击
1997年9月开罗市中心博物馆武装袭击案。
生化武器
1995年日本东京地铁的沙林毒气案,美国炭疽邮件事件。
当前,世界恐怖主义又出现了一些新动向。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一些国家的国内经济和社会秩序受到冲击,意识形态型恐怖主义有恶化趋势;恐怖组织的小型化、分散化和草根化趋势也比较明显;网络恐怖主义等从概念成为现实;恐怖组织与跨国组织犯罪的关系也更加多元、复杂。危害
恐怖主义威胁着全人类的安全,但最感头痛的还要数向来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国人,他们四处忙着反恐怖,而自己也屡屡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目标。仅本·拉登一人,就让美国人寝食难安。
跟黑社会相比,恐怖主义对国家、社会的危害要大得多,它不仅有组织、有制度,更因带有政治目的导致了极端与疯狂。再加上恐怖主义的存在与民族、宗教矛盾以及复杂的国际形势密不可分,这也注定了反恐怖斗争的复杂与艰巨。主要的危害有:影响周边国家的安全;严重破坏了各国的民族和睦,引发社会动荡;极大地阻碍了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一些国家世俗政府形象,造成政局动荡、社会不安;破坏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等等。美国国务院5日发布了2009全球恐怖主义形势报告,强调“基地”组织对美国造成威胁。另外,美国国务院在报告中将古巴、伊朗、苏丹和叙利亚列入了“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
论文:
恐怖主义势力的全球扩散与美国的外交政策有密切关系。虽然本·拉丹已经在2011年5月被美军击毙,但其领导的“基地”组织仍以“反美主义”为圭臬:反对美国庇护以色列,反对美国在阿拉伯国家驻军,反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斯兰世界发动“十字军东征”。美国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之角等地频繁发动无人机战争,造成大量无辜平民死伤,这给“基地”组织更有力地招募人员提供了口实。
5.美国在冷战时期先后卷入了一系列的局部战争,使举具体案例说明美国介入的背景,战争大致的经过及其影响。朝鲜战争 背景
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分别派军队进驻朝鲜半岛,以三八线为界,将朝鲜划分为南、北两部分。随着半岛形势发展,苏联主张双方从半岛撤军,并于1948年底撤出全部军队。从1947年9月开始,五角大楼逐步倾向于放弃朝鲜半岛。军方认为朝鲜半岛没有战略价值。当时,美国政策战略重点在欧洲,随着美苏在柏林对峙,欧洲局势紧张。美国急需加强驻欧军事力量,以维护在欧洲的优势地位,因此在亚洲的所有行动仅限于“防守”。另外,当时的美国政府严格奉行低税收、低赤字的均衡预算政策,在此情况下只能确保重点,即欧洲。因此,自美军进驻半岛以来,国会在向半岛驻军拨款问题上便争论不休,致使当地驻军的经费和装备供给严重不足,后勤出现危机。最后美国军方高层批准撤军,并于1949年6月撤出在半岛的全部驻军,仅留下部分军事顾问。
在战前,美国对朝鲜半岛局势的估计还比较乐观,认为目前还不会爆发战争。艾奇逊甚至还在1950年1月发表演讲的潜台词就是:美国不会为避免南朝鲜的“陷落”而使用武力。
如果历史按此逻辑发展下去,美国将放弃朝鲜半岛。但是,随着朝鲜战争爆发前几个月国际形势和美国国内政治发生变化,美国对朝鲜半岛政策也发生了转变。历史发展进程在这里拐了一个弯,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探究。
首先就是美国认为,不在朝鲜采取行动将危及它的全球战略。美国认为此次北朝鲜进攻背后必有苏联的支持和指使,必须予以反击,才能防止苏联在欧洲和中东等地的“军事冒险”。同时,美国认为必须采取行动,才能向依赖美国保护的盟国显示强大力量,否则其盟国可能会屈服于苏联的压力,西方阵营将崩溃。既有深刻的反共历史文化背景,又有争夺世界霸权的现实
因素,还与美国当时国内政治 形势密不可分.(当时冷战已经开始,中国加入共产主义阵营已经让美国恼火。美国的思维一向比较直接,他把世上所有的冲突都看作是共产主义和他所代表的自由世界之间 的冲突。朝鲜枪声一响,美国立刻认为是共产主义开始武力扩张了,如果失去了南朝鲜,接下来就是日本,然后也许就轮到美国了,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介入朝鲜战争。)
此外,杜鲁门政府这么做也缘于其受到国内压力。美国1949年从朝鲜半岛撤军前后亚洲局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蒋介石战败,逃往台湾,以参议员麦卡锡为首的国会议员及众多媒体,群起指责政府因政策失误才“失去”中国。杜鲁门意识到,如果不能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南朝鲜“陷落”,国会就可能弹劾他,民主党的执政地位就保不住了。于是,朝鲜战争就成了他转移国内政治压力的一张牌。
最后,美国出兵朝鲜还与杜鲁门总统的性格特别是他的历史观有密切关系,有些历史学家甚至认为这是决定性的因素。杜鲁门早年经历坎坷,形成了坚定、果敢、喜欢挑战的性格。心理学家认为,这种性格影响了他在1950年所做的决定。
此外,杜鲁门早年形成的历史观也决定了对朝鲜半岛局势的认识。从1934年起,他作为国会议员积极倡导美国中立。后来日本偷袭珍珠港,他内心里为自己早期的立场感到可耻甚至有罪恶感,而美国没有领导各国反对侵略是错上加错。当他一听到朝鲜半岛发生战争的时候,马上就将此次战争与上世纪三十年代发生的事件联系在一起。
战争大致经过 2.1 战前南北对峙 2.2 战争爆发
2.2.1 朝鲜人民军突袭韩国2.2.2 联合国军参战2.2.3 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回应 2.3 联合国军反击
2.3.1 仁川登陆 2.3.2 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 2.4 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 2.5 相持与谈判
2.5.1 第一次停战谈判2.5.2 双方妥协2.5.3 喋血岭与伤心岭2.5.4 上甘岭战役
2.5.5 夏季进攻战役 2.6 空战
2.6.1 苏联秘密介入 2.7 核武威胁 3 停战
版本2
一、北朝鲜进攻,南韩败退
二、麦克阿瑟仁川登陆力挽狂澜、北朝鲜败退
三、麦克阿瑟轻敌追击,中国参战。
四、麦克阿瑟判断错误,认为是面对的不是中国主力,结果一、二次战役损失惨重,大踏步后撤至清川江。
五、第三次战役收复汉城,李奇微赴任,美军转入战略反攻。
六、第四次战役防守反击,战役目标仅完成一半,李奇微找到志愿军后勤供给不足的命门
七、李奇微逐步推进至三八线北,中国新入朝主力参战。
八、第五次战役,彭老总战术打法僵化,被抓住破绽,损失惨重,双方互有胜败,战线稳定在三八线
九、和平谈判,确定以军事分界线为边境。志愿军回国
影响 韩国
韩国经济在战后遭到严重破坏,李承晚在战后仍然以统一为目标,不重视经济发展,不断计划随时再和朝鲜方面开战。朝鲜和韩国的领导人进行过几次会面谈话,但碍于双方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方面的根本差异,并没有产生什么实际的进展。
朝鲜
由于朝鲜发动的统一战争遭到了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抵制,朝鲜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1945年—1950年和平建设时期所积累的社会财富消失殆尽。这次战争使朝将中国牵连进来,将中国捆绑进了朝鲜的战车至今尚未脱离。此战为随后20多年朝鲜的迅速发展奠定基础。但由于朝鲜经济是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一环,结构单一,因此在苏东剧变后日益艰难、经济崩溃。在金日成死后,他的儿子金正日独裁权力巩固。朝鲜人民的生活条件依然十分艰苦。国际社会包括中国、韩国不断对朝鲜提供经济援助。
逃亡者
自从朝鲜战争结束以来,朝、韩两国人民中不断有越境逃至对方者。1990年以来,由于朝鲜经济困难,形成了北方逃南者超过南方逃北者的趋势。美国
美国几乎与中国和苏联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爆发全面战争。此外,战争促进了美军内部的民族融合。苏联
战争对苏联的影响就十分复杂。一般认为苏联是最大赢家,] 战争令中美爆发直接冲突,而苏联未正面介入。战争削弱美国实力,把美国超强的国力军力从欧洲铁幕一线的争夺转移到朝鲜战争的泥潭,为苏联争取时间在二战后的废墟上治疗战争创伤,发展国防尖端技术,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日本 日本虽然没有参战,但是,战争期间美军在日本大量的物资采购,对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奠定日本之后成为经济强国的基础。中国
苏联从1952年起开始大规模援助中国大陆建设全面的工业基础,这些援建项目以及1954年定下的几十个工业项目被合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重点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开始了独立自主门类齐全的工业化建设道路,借助苏联的技术成功制造出核武器。
朝鲜战争的结果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获得巨大威望,中国人的自信心大大增强。
其他影响是,美国公开保护台湾,使中共失去了攻占台湾的机会;也间接让日本经济重新崛起,使日本免于二战的惩罚。
台湾
对当时迁移到台湾的国民党政权而言,朝鲜战争的爆发延迟或阻碍了人民解放军攻台。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战使得美国认识到台湾对牵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将台湾重新纳入防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