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历史第一课教案
高一历史第一课教案
导语:历史,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一历史第一课教案。欢迎阅读!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通过探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通过教材学思之窗、史料解读、问题探究的方式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结合“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理解宗法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通过夏商的政治制度的学习,认识我国进入阶级社会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世界的文明古国。
知识点1 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朝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禹自己也转化为夏国王。我国开始有了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禹死启继,自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从此进入了“天下为家”的时代。
2、夏商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
商朝的行政管理制度比夏朝有了进一步发展,表现在:
(1)继续沿用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国王统率大小官员治理国家。
(2)中央:设有参与商王决策的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3)地方:封侯、伯。他们既是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也是商朝的高官,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影响:
夏商早期的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的影响。
1、既然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但又为什么说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一种历史进步?
这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说的。王位世袭制是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实行的一种权力继承制度,它是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发展的必然结果,标志着“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为“天下为家”的奴隶社会所代替,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学思之窗:《史记·殷本纪》记载:商朝国王汤甚得民望,贤士伊尹渴望辅佐他,汤很赏识伊尹,提拔为相,“任以国政”,助汤灭夏取得天下。汤死后,伊尹继续为相,先后辅佐汤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太甲。太甲继位后荒淫暴虐,被伊尹流放。后来太甲终于悔过自新,伊尹将他迎归,太甲变成一个有为之君。
从以上记载,你能否看出商朝的相权力有多大?再同秦始皇等皇帝专制中央集权情况相比,有什么不同?
商朝时,相的权力之大甚至可以超越国王。但是到了皇帝专制中央集权情况下,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丞相对皇帝负责,臣服于皇帝之下。
1. 禹建立夏朝,死后,其子启登上王位。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B、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C、是历史的倒退 D、是私有制产生的必然产物
2、“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文中的“大道”是指
①禅让制
②世袭制
③公有制
④私有制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从材料中的“天下为家”来看,社会已发展到“家天下”的奴隶制;再结合“大道既隐”判断,“大道”是指已逝去的原始社会的制度。
3.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孔子这句话
中的“礼”的主要含义是
A.礼仪
B.政权
C.风俗
D.政治制度
【解析】意思是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制度而稍有变化,周朝又继承了商朝的制度而略有调整。说明夏商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知识点2 西周的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后,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分封制。周武王时期进行大分封,周公东征后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分封。
(1)主要内容:一是周王把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二是被封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三是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2)影响: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拓了边远地区,巩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成为了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盛国家。
(1)原因: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具有很大的独立性。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2)表现:春秋时期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争战,周天子无法控制;战国末年,周王室大部分土地被秦国吞并,完全失去分封大权。
1、《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这段材料反映了
A.西周初年的分封制
B.西周末年周王室的衰落
C.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D.战国时期的群雄并立
[解]本则材料反映了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通过材料可看出周天子对诸侯具有强大的控制力,因此B、C、D错误。A [评]解答材料选择题最关键之处就是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依据信息进行选择,材料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予,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
——《孟子· 告子》
材料三: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
——《左传》
请回答:
材料一中所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根据材料二概括出诸侯有何义务?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何关系?
材料三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该制度在周初巩固了统治,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统治,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周初的分封制。
保护周王室;忠于职守,保卫封地;定期觐见天子,向天子述职。诸侯服从天子。
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分封制崩溃。
生产力的发展。知识点3 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宗法制是西周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密切相关。
2.宗法制的特点
(1)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继承,其余子分封。
②构成了“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的等级制度。
③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构成统治阶级,士以下的平民和奴隶是被统治阶级。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3.影响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深化·拓展】 材料
请回答:
1.分封制的特点
2.依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参考答案】
1.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把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与“国”密切结合。
保证各级贵族享有“世卿世禄”的特权
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2.《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
宗法制以什么纽带?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3、西周推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 A、巩固奴隶制统治
B、确定王位继承人
C、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D、确立财产的分配、地位的高低
开拓学习新视野
1、夏朝“家天下”的开始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
──《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
宗法制和分封制并非中国所特有,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其它地区也存在过,如欧洲的查理曼帝国就实行过分封制,但中国和西方的分封制,在时间和社会性质上有所不同:在时间上,中国的分封制早在公元前11世纪处于奴隶社会的西周时期即已出现;而欧洲国家的分封制处于中世纪时期,时间上远远晚于中国。在形式上,西方的宗主和附庸之间互有义务,但是附庸对宗主的宗主没有义务,宗主对于附庸的附庸也没有支配权,即所谓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而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则认为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更是天下人的共同主子。诸侯及其属民都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即所谓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政治制度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可结合学生生活中所知知识逆推分封制、宗法制的来源及特征,如家族内的相关情况、社会上的等级情况等。理解能力强的同学,要上升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高度去理解本节内容。即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
4、阅读下列材料: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中国封建的等级制度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
——《中国历史纵与横》
请回答:据材料,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
提示: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亲贵合一、裙带作风、反智主义等。
本课测评 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2.分封制和宗法制对西周的统治起了什么作用?
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既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1.探究活动
2.请分析,上面西周的封侯共有几类?与课文中所述是否相同?同时思考,当时西周统治者为什么要这样做?
:西周所封诸侯共有三类:同姓王室、异姓功臣和先代贵族。与课文中所述相同。当时西周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安抚人心,加强自己的统治。
第二篇:高一历史第一课学案
高一历史第一课学案
本课重点:铁犁牛耕的出现和发展,小农经济的产生。
本课难点:小农经济的产生原因、特点。
学法指导:按照学案的要求在书中圈出重点,找出疑点,课堂上着重讨论疑难问题。提前做好学案。完成考一本选择题。
学习目标:识记铁犁牛耕的发展过程,重要的耕作方法,灌溉工程和工具,理解小农经济的产生原因、特点、地位。
基础知识梳理:______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_____和____的国家.3 原始农
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________.4 最早的松土工具是______.5_____时期,出现了少量的青铜农具.6 ____时期,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7_____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8 西汉____推广的耦犁到东汉时已经推广到____.9朝以后,____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10 ___时期,___出现了_____.我国耕犁已经相当完善.11 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____已经使用.西汉时赵过推行_____.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_____.12 ______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______.13 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______,汉朝的__,____,____.灌溉工具有曹魏的____, 唐朝的___,宋朝的明清时期的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有_________其中那时农民生产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15 从_____到_____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16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问题探究:
请总结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特点。
堂检课测:《考一本》的习题。
热点链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着眼点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请同学们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如何实现温总理提出的目标。
第三篇:高一历史开学第一课
高一历史预习学案一
编制人:
使用时间:
如 何 学习历 史
一、高中历史学习简介:
教材:必修一
政治文明历程
必修二
经济成长历程 必修三
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教材
教材编写:在初中通史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专题式的知识整合,深度、广度加大,相应地,难度也加大。
基本内容: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文学、艺术)、社会生活 会考:严格、认真对待;知识改变命运
史学观点:文明发展史观、全球史观;人文发展观,当代史观
精神价值观: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开放合作、包容、创新竞争、合作共赢
二、鉴于同学们在初中的学习情况以及历届同学学习历史的误区进行调整与安排,以便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通史学习的基础上,理清中外历史发展脉络:
1、中华文明发展线索:注意时间顺序
2、世界文明发展线索:高一历史预习学案一
编制人:
使用时间:
三、基本学习方法与步骤:
1、认真阅读导读内容,明确本书讲述人类历史的政治史的内容;每一单元每一节课的引言部分,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同样要重视理解。
2、目录分析,理解各单元之间的关系: 一、二单元:讨论古代政治制度,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罗马为例,分别讲述中外古代政治制度的建立和早期发展。三、四、五单元:讨论近代政治制度与相关实践,讲述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创立、巩固及其向全世界(以中国为例)扩展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同时讲述社会主义政治构想的产生及其在俄国和中国的实践。六、七单元:讨论现当代政治制度与政治格局。一方面介绍中国现当代政治建构,另一方面展现当代世界的多极化政治格局。
3、教材阅读,加强阅读、分析、理解材料以及组织整合概括、比较能力的培养:
(1)从引言入手,了解概况。
(2)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针对各标题下的内容进行概括,提炼出中心思想,提出问题。
(3)理解各标题之间的关系。
(4)与课后的练习题进行有机的联系
阅读教科书,基本原则就是要做到——看书的“五化”,即问题化:自己看书的时候,以节为单位,把每一节所讲的内容首先给问题化,这样,看书就有了目的性,自然就有了效率;数字化:自己在看书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对于相同类的问题要进行归纳,到底是几个问题,把它弄准,然后用数字给它固定下来;重点化:把问题数字化的同时还必须有一个主次的分别并对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掌握与理解;要点化:把重点问题要点化;熟练化:对于自己归纳的要点,最好能用自己的话(但绝不是口语化)复述下来,形成自己的知识。反复记忆,达到熟练程度。
四、基本要求:
每位同学需准备:课堂笔记本(用于当堂笔记和课后巩固)、改错本(写出出错的原因、答题思路)、作业本(巩固提升)
五、做好初高中衔接,重新定位
我们相互合作,共同进步!
第四篇:高一教案第一课
第一课
把人往好处想 莎车县第一中学
赛丁 ·司马义
授课老师
授课班级:高一(23—24)班 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明白:当今社会上虽然有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但人与人之间就应该要多一点信任,少一点怀疑,好人毕竟是多数。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把人和事往好处想会得出一种结论。往坏处想则会得出另一种结论。我们应该要学会把人和事往好处想,给身边的人多一份信任,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无限的美好。
2.加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逐步积累学习经验,丰富学习手段。3.在课文学习和真实交际中,扩展听说读写和语言交际能力。特别是读写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体会小燕的思想感情.2.通过课文学习掌握常用词语:
顺心、埋怨、根本、至少、凭、认为、不翼而飞、叙述、作对、3.通过课文学习掌握常用句型
„„将„„
„可„可
凡是„„总„„
让„„才„„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把人往好处想于人于己都有好处的道理。
2.通过对话,回答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记叙文有六大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并让他们领悟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手段 新课改教材预备级
五、课时安排:
5课时
六、课前准备
(1)课前准备: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阅读课文。
(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
第一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学生初读课文,能够基本理解课文大意,并进行简单的回答问题。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课文中的疑难点(字词句)3.学生能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练习1,3)
(二)初学课文导入
导入一:同学们,如果某一天你们家里人都外出了,很晚才回来。你们只好一个人在外边的餐厅吃饭。当你们吃完饭要付钱的时候,突然发现,口袋里的钱不见了….这时你会怎么做?
(老师:我们现实生活中是有很多的骗子,大家为了金钱、利益而你骗我,我骗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就越来越少了。人与人渐渐疏远了。一个人要过得温暖开心就需要相信别人和被别人相信。有信任,才会有快乐和幸福的感觉.只有信任才会交到真心的朋友,有信任,人与人之间不再冷漠,不再自私,不再随时防备,社会才会和谐,生活才会更 加充满阳光。)
导入二:古代有一则成语叫“邻人偷斧”,话说有人丢了一把斧子,怀疑邻居偷了,于是越看越象。直到斧子在柴房被找到后,再看邻居,才怎么看邻居也不象偷斧之人了。这人为什会有这种的心理呢?(虽然社会上有一些骗子,但是我们要明辨是非,不能把好人也当成坏人。面对陌生人要提高警惕,但对于身边的人,我们应该对他们信任一点,真诚待人,不要成天想着他是不是在骗人。
人无完美,都是有优点有缺点的。当我们怀疑一个人时,只去看他的缺点,久而久之,满眼都是他的不是,优点也常常被埋没了,我们也常常会因为这样的误解而伤害到某个人;而如果我们尽力去看他的优点,那随着交往深入,我们必然会发现他许多优点,虽然他不那么完美,但是也不可憎。可见,遇到问题时正确对待人和事于人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把人往好处想。
二、初读课文
1.方法和任务:
初读课文、小组内解决疑难字词句并讨论交流初读感受。2.预设问题:
(1)小燕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什么事?
(2)当发现自己丢东西时,小燕的看法是怎样的?(3)丈夫和她的看法一样吗?为什么?(4)小燕的包是不是真的被人偷了?
(5)包被送来了以后,小燕的思想上有了什么样的改变?
3.各小组汇报,主要的收获和未解决的问题。在大班里解决课文中的疑难点。(包括生字,生词、句型)
教学提示: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学生先讲体会,不在乎语言的正确与否,不必求全,有多少说多少。
三、朗读课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进行领读、抽读、齐读)
四、复述课文
1.方法和任务:要求学生能够复述课文主要情节,先在小组内复述,然后小组再推选代表在全班复述。
2.复述要点:文件包被放在自行车的后架上—经过热闹的农贸市场----发现小包不见了----小燕认为包被人偷了——丈夫认为小燕自己掉到哪儿了——包被小女孩送来——小燕认识到了自身的毛病
五、小结本节课的学习
六、布置课外作业:
(1)进一步熟读课文,达到能完整复述。(2)写一段你对“小燕”的看法。七: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深化课文学习
教学目标: 1.联系作者描写的故事情节,认真把握人物的特点,理顺文章的条理。
2.掌握文章的结构
一、检查预习情况:
二、深学课文导入
记叙文六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同学们已经初步读懂了这篇课文,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课文《把人往好处想》,进一步分析和学习这篇课文。
三、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小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小孩? 3.小燕为什么改变了对社会的看法?
4.如果你是小燕,你发现包丢了时,会怎么想?
5.这篇文章反映了当前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 方法和任务: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得出的答案由小组代表在大班汇报。鼓励进行组间的讨论
四、小结文章的结构
1.故事的六个要素 时间:春天的一个下午 地点:回家的路上
人物:小燕、丈夫、小女孩 起因:文件包不见了
经过:小女孩给小燕送来文件包
结果:小燕认识到的自己的问题,改变了思想 2.理出本文的线索
文件包:
丢文件包——文件包被送来——小燕改变了对社会的看法
五、课内练习:
5、做教材中练习第5、6题。
六、课外延伸:
作业:1.完成练习四
2.练习八的第二和第三题
第三课时
强化训练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等形式,进一步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2.体会文中各个人物的对话风格和性格特征。3.查缺补漏,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一、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模仿造句)
二、复习课文导入
今天我们通过同学们的表演,再次重温课文内容。请大家分角色朗读,再体会一下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等一会儿我们还要看一下同学们精彩的课本剧表演。好,我们先来完成第一个任务。
三、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文中人物对话
1、方法和任务:要求学生在合作基础上完成,角色和旁白等任务分配由自己协商决定,通过抽签方式到大班汇报。
2、活动提示:为增强竞争性,提高参加活动积极性,教师提议建立临时评委会,结合大班意见,给各朗读小组评分,登记成绩。
四、学生自编课本剧表演——把人往好处想
1、导入。师:第二个任务是课本剧表演,我们看一下哪个剧组的同学准备的最充分,表演得最感人。大家欢迎!
2、方法和任务。学生在小组成员组合或班内自由组合,安排情景(一位女生扮演小燕,一位男生扮演丈夫,一个学生扮演小女孩。分角色感悟课文内容。)
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活动提示:一般推选两到三组表演即可,要求观众对表演小组在对话语气和语体、态度和情绪、对话内容是否完整等方面进行观察,评选出最佳表演小组。参加表演学生均应记入成绩。
五、延伸拓展
导入。师:通过刚才的表演,我们看到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很好,对人物的心理特点把握得也很准确,下面请结合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预设问题:类似小燕的问题在你身上出现过吗?请说出来让大家听一听。
六、作业:⒈根据情景写一段话(练习四)
2.完成练习二
七、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真实交际
教学目标:
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一、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二、复习课文导入
教师鼓励学生从教材的学习中跳出来,联系生活实际讲真话,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预设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要是遇到了不顺心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由于你的判断正确或失误,造成了什么样的结果?请在小组中说说。
1、方法和任务: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或写出列提纲,并小组集体讨论修改后,推选代表大班发言。
2、活动提示:为增强竞争性,提高参加活动积极性,教师提议建立临时评委会,结合大班意见,给各朗读小组评分,登记成绩。
三、课内练习
1.课外阅读:练习十
四、作业
复习本课所学内容
五、课后小结
第五课时
当堂写作
教学目标:
1.讲述自己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写一篇以“信任”为话题的作文。2.作文体现记叙文的六大要素。
3.修改自己的作文,大班宣读,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一、导入:老师讲一篇有关信任的故事“打赌”。
二、现在请同学们以“信任”为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三、方法与任务:
让学生先撰写写作提纲。
活动提示:教师在批改作文时有好的作文应该在全班朗读,并计入学生成绩册。
四、布置作业:
1、预习下节课所要学的内容,熟读课文,查寻相关资料。
五、课后小结
第五篇:《高一语文第一课》教案
《高一语文第一课》教案 教学目标:
一、明确语文的重要性
二、语文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语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大家读过都德的《最后一课》这篇文章吧,有谁能说说里面讲得是什么内容?(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和对他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其中的教师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同样,在中国,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的孩子也不能学汉语,老师只能教日语。日本想从思想上禁锢中国的下一代,以达到完全控制中国的目的。由此可见,语文有多重要,掌握了我们祖国的语言,就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语文的重要性和怎样学好语文!为什么要学语文?
第一,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工具。
英语也是语言学科,自然与语文有着密切的联系。政治、历史、地理同样离不开语文。即使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似乎与语文风马牛不相及了,其实,如果语文基础太差,要理解那些公式定理也非常困难。所以,在所学课目的排名中,语文通常排在第一位!第二,语文是一个人一生中离不开的工具。
不管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都是不可缺少的。它将制约着你事业的发展和生活的质量。比如人际交往、写文件、定合同,这些都离不开语文。
第三,因为高考要考语文。
虽然我们天天在批判“应试教育”,然而,既然高考还存在,我们就无法逃避它,而不管你是不是喜欢它。全国的高考方案有很多中,但不管是哪一种方案,语文都是主要考试科目。所以,我们不仅要学,而且必须学好它。
第四,学习语文可以陶冶你的情操。
“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学语文可以提高你的生活品位,使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唐代荆洲长史韩朝宗才华横溢,李白非常钦佩,做文道:“生不羡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有文采的人,往往得到众多红颜的追慕,此不必细表。有文采的妙处,还可从下面的对比中来发现。《还珠格格》中小燕子最常用的句式:我好喜欢好喜欢你哟!除了连用两个好,并无其他的妙处,用于表述爱情的美好徒显苍白和肉麻。紫薇表达感情则是:山无陵,天地合,才敢与君绝,这里化用乐府民歌《上邪yé》中的“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陵”指山峰ling),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多么有诗情话意。这都是学好语文的妙处。我到过农村许多学生家里,在春节的时候,很多门户上都贴“招财进宝“四个字,很一般,但有一次,我却发现有了不同,贴的是:门对青山摇钱树,户迎绿水聚宝盆。怎样,语文的档次就出来了。第五,语文是一门很好玩的学科。
语文这门学科乍看很简单,因为是母语,大家从小就接触它。然而,如果你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字、词、句、篇、语、修、逻、文,里面有无穷的乐趣在等待着你去探讨。怎样学好语文? 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语文学科,兴趣最重要。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学语文很枯燥,没有兴趣。这里,我给大家讲讲语文的趣之所在。
1、音趣。我们通常被电影精彩的对白和大师的朗诵所折服,其关键就在他们把语文的音韵之趣娴熟吧的驾御。在这里,我举一个例子,请大家共同来揣摩。(1)、“年三十的晚上,我被你们赶出了周家的大门。(《雷雨》)。
2、字趣。语言文字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的细微变化都会幻化无穷的乐趣。(1)发生在周总理身上的一件事。有外国记者讥讽到:真是对牛弹琴!周总理礼貌的回敬:对,牛弹琴!一字未改,标点一变,面目全非!(2)歧义之趣。叔叔亲了我妈妈也亲了我。(3)两人对骂:甲:你放狗屁!乙:你放屁狗!甲:你狗放屁!虽然粗俗,但的确让人忍俊不禁。(4)、一和尚与施主的对话:(和尚):茶,敬茶,敬香茶;坐,请坐,请上坐。(6)字的多义性和模糊性。话说古代有一位算命先生,号称赛神仙,他所卜算的事情那真是灵验无比,可以说是算无遗策。一日,有某同窗好友四人,要去进京赶考,但是对自己并无多大信心,于是相约来到这个算命先生那里来算一卦,只问一个问题:“四人中有几人考上”。赛神仙听完了四人的生辰八字,简单履历,慢悠悠伸出了一个手指。四人想要再问,赛神仙把伸出的那个手指摇了又摇,说“天机不可泄漏”。于是,四人满怀狐疑地走了。过了不久,只听到赛神仙的门前是鞭炮齐鸣,原来,是四个人来感谢赛神仙了。且不说在这四人中终有几人考上,几人落榜,单说这四个人又送给“赛神仙”一个匾:“神算子”。待四人走后,赛神仙的小徒弟悄悄地问赛神仙说:“你怎么算得那么准啊?”赛神仙笑道:“我怎么会错呢,要知道我是赛神仙啊!”
请问,赛神仙这一根指头是什么意思?四人中到底考上了几人?是因为赛神仙是赛神仙就不会错了吗?(其实一根指头的解释涵盖了所有的可能性,最多是“一起考上了”,其次是“一人没考上”,再其次是“一半考上了”,再其次是“一个没考上”。四人在事后,自然会往相对的意义上靠,所以赛神仙就不会错了。)
3、句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寥寥两句,颇含哲理,道尽人世沧桑。
4、篇趣。好文章多了,脍炙人口的有,《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现代美文》大家就可见精妙文章的妙处。介绍王勃的《滕王阁序》成篇故事。事
信。指信念。每位同学都要坚定学好语文的信念和决心,丝毫不能动摇。一是你们都能学好语文,这不是信口开河。同时,我还要特别提醒和告戒大家,语文学科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永无止境,要对自己有十分高的要求。有两句诗可以佐证:“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说的是纵然有司马相如那样优美的文笔,也有无法准确表达感情的时候。无独有偶,在画界也如此。“世上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方。指方法。学习语文没有捷径,但绝对是要讲方法的。方法因人而异,但原则是需遵循的。古人讲:工夫在诗外,很适合现在语文学习的现状。综观近几年来的高考,我们不难发现,要从课本中寻找到高考试卷的标准答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也就是说,学习语文要灵活,不能死板,要以教材为参照,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原指写文章的最佳状态,引用到这里就是指学习语文的感觉,只要有了这种感觉,你的语文水平也就真出来了。补充说明
1、我的课堂风格:民主、开放、个性
要求大家:主动投入,参与讨论,大胆提问,适时笔记。
2、我的训练方法
《语文作业本》课后完成。基础知识每周一练。作文训练,单周一篇随笔,写在随笔本上;双周一篇作文,在作文课当堂完成。坚持摘抄。内容比如:名言名句、诗词、优美文段、新颖的观点等等。
3、其他规范 课堂笔记做在课本上。作业本2本,一本写作文,一本抄写和默写。随笔本一本。读书笔记本一本。(总共四本)黑色水笔、红色笔、铅笔各1支。考试、作文、作业一律用黑色水笔工整书写。(目的:规范要求,养成习惯)课后作业
你在新学期有什么新设想?语文的弱项在哪里?什么原因?想怎么解决?有什么困难需要老师帮助?对老师有什么要求?(结合你的情况,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谈谈。写在随笔本上,我阅读后回复)(目的:进一步摸底,以便因材施教)最后送大家当代语文教育家李镇西的一句话:“追求永远不会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