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教学方法创新与培养学生能力之因果
浅谈教学方法创新与培养学生能力之因果
【摘 要】“教学观念更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创造欲;启发学生自主性创新;集思广益、积极讨论;组织社会实践,进行开放性教学”,创新与培养学生能力创新之间的关系,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社会的共识,传统的过时教学方法存在“忽视启发学生思维、信息传递的单一性、重教轻学、轻情感激发、轻课外实践”等诸多弊端,以不适应现代教育,迫切要求教学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创新;学生能力;创新;因果
《课程标准》对教学方法的规定:“在教学过程中,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孤立的和一成不变的,教师应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设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求学。”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来遴选、来优化,找到最好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曾经在教学中也发挥了相当的作用,但由于存在“忽视启发学生思维、信息传递的单一性、重教轻学、轻情感激发、轻课外实践”等诸多弊端,以不适应现代教育,迫切要求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双边共同?M行并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步骤、手段的总和,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老师如何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社会的共识,新课程改革迫切呼唤新的教育理念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教学方法的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培养学生能力创新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观念更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今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终目的,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改变传统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模式,构建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教师的主导活动为辅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真正主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师生课堂角色转换。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师扮好“导”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演”,能让学生动脑、动手、动情,在主动学习中获取知识和学会本领,从而使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重视能力培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即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老师不仅要“教会”让学生“学会”,更要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有的知识体系比较抽象,只有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自学、讨论、探究、实践、研究性学习等形式积极“参与”,在师生共同活动基础上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质疑问难,激发求知。以往的传统教学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板书、学生抄板书,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也就难以达到教学三维目标。质疑问难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带着问题找答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质疑问难要把握好一下几点:一是激发学生想疑,鼓励学生敢疑;二是教给学生会疑,留出空间让学生质疑;三是引导学生善疑,激励学生乐疑。也就是说,充分挖掘知识的质疑点,寻找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巧妙地设计问题情境,制造“悬念”,挑起“争端”,以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比如:我们为什么有白天黑夜?雾霾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食品要绿色环保的?等等,波普尔说:“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因此,带着问题求知,启发学生思维,满足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二、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创造欲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发展的潜力。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自由,真正建立起创新学习的自信。教师在课堂中要利用课堂内容、课件、多媒体、音响等媒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所学的东西由好奇到感兴趣,进而才能到达创新意识的萌发过程。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地以“主人”的身分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加上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很容易让他们进入自在、自觉的精神状态,保持好奇的姿态,激发起探究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从感兴趣到赶发问,学生在创造性的学习当中,一步步培养起创新的意识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创新。
三、启发学生自主性创新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创造性思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鼓励与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启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正面的肯定鼓励,辅以适当的侧面矫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保障。教师应当教会学生正确合理地吸收别人的评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在讨论和交流中撞出创新的火花。教师的评价是一根指挥棒,要向创新的方向前进,鼓励学生的新见解、新思路和新方法,保护学生异想天开的想象力。落实到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包括朗读、叙述、提问、找关键词句等等。鼓励学生之间求知争辩,追求真理,若争辩中无法解决或者争议较大的问题,由教师出面进行讲解和引导。教师尤其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仔细地评价分析,在肯定学生提问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朝“想学”、“乐学”、“会学”的方向发展,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四、集思广益、积极讨论
学生围绕某一理论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展开论辩,以求得正确认识。讨论教学有力地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有效的多元交流、多元互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集思广益。讨论在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课下独立学习、思考,广泛搜集信息,把书本知识、社会知识和个体经验整合起来,形成自己的主观看法,在讨论上提出自己独立的看法。在讨论中,积极营造宽松的外围环境,留给学生表现的时间、空间,使学生能畅所欲言。这样,就有可能突破思维习惯,有所创见,有助于多维能力的培养。讨论可以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搜集、选择、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在信息处理过程中,要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分类、比较等思维方式,无形之中锻炼了思维能力,以及与同学之间探究合作的能力。
五、组织社会实践,进行开放性教学
开放性教学不仅打破传统教学局限于课堂、书本知识的传授,而且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培养能力创新,在实践中实现知、情、信、意、行的转化。比如:《交通道路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知识的宣传,不但法律知识能走进千家万户,而且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总而言之,在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教师的教学理念要跟上时代的需要,要有新的思路、新的理念,摆正位置,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的辅助,教师要有先进的、科学的教学创新观念,促使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并在教学中得以体现,提高教学成绩与学生的能力创新。
第二篇:会计教学方法创新与学生能力培养探析
会计教学方法创新与学生能力培养探析
李曦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摘 要 :会计教学方法与学生能力培养关系密切。教师根据专业特点,灵活运用任务驱动项目引导、设障立疑批判诱导、案例剖析 启发疏导、角色体验行为主导、声形并茂立体辅导、化繁为简图解开导等“六导”会计教学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群体协作、解惑创新、职业判断、务实从业、建立模型、分析归纳等多种能力,为社会输送新型复合型会计人才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 :教学方法;学生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F230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2-3309
(x).2011.02.21 文章编号 :1672-3309(2011)02-48-02
一、运用任务驱动项目引导会计教学法,培养学生协 作沟通能力
所谓任务驱动项目引导会计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 会计教学计划,以“任务”为主线,以“项目”为模块,以学 生为主体,精心组织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 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指导 下,采取协作学习方式,共同完成或者分工完成整个项 目。在《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 程的教学中,如果单纯按照“章—节—目”的顺序进行系 统的理论讲解,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如果把这些理论知 识设计为若干个任务,并把这些任务划分成若干个具体 的应用项目,用项目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学生一定会在 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 用。由于教师在进行任务驱动项目引导教学时,学生的学习形式通常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只有在良好的交流 协作的情况下,学生才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因此,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与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相比,任务驱动项目引导会 计教学法有三大亮点: 一是教学模式实现了由 “教师主 导”向“学生主导”的转变;二是教学内容实现了由以“知 识点”为教学线索向以“任务项目”为教学线索的转变;三 是教学方式实现了由“各自为政”向“群体协作”的转变。在此,需要注意 4 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在选取项目任 务时要紧扣实际、贴近生活;二是项目任务的难易要结合 学生实际,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三 是教师在教学时要避免两个误区,即“不闻不问”与“干预 过多”;四是项目任务结束后,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反思 总结,让学生对项目中涉及的知识进行梳理,加深印象。
二、运用设障立疑批判诱导会计教学法,培养学生解 惑创新能力
在会计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设障立疑,精心创设问 题情景,使隐于暗处的问题明朗化,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在批判中领悟,在批判中解惑,在批判中创新,这 就是设障立疑批判诱导会计教学法。“教育的目的是不仅 要使个体继承现有文化,而且能创造新文化”,“个体必须 具有独立的评判能力”,“必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1] 运 用设障立疑批判诱导会计教学法,既可以使会计专业学 生对知识整体的把握增强、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加深、对知 识内容的记忆更牢,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深思,在深思 中质疑,在质疑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教师在运用设障立疑批判诱导教学法进行会计教学 时,要把握好“三性”原则:一是平等性原则。要给学生以 “师生平等”的心理暗示,让学生敢“疑”敢“判”,大胆放飞 思想,提出创新性观点。二是多元性原则。教师在设障立 疑时,要注意问题的多层次、多角度,避免学生因问题过 于简单、过于高深或过于单一而缺失学习兴趣。三是方向 性原则。加大对会计专业学生解惑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只注重“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 这一教学结果,而更应该注重过程,做到过程与结果并 重。
三、运用案例剖析启发疏导会计教学法,培养学生职 业判断能力
案例剖析启发疏导会计教学法,是指会计专业教师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选用典型会计案 例,教师有目的、有步骤的对学生进行疏导,引导他们运 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共同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和 推理,从而培育会计专业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职 业判断能力。例如,就货币资金管理和控制进行教学时,如果单单抽象地从理论上对货币资金管理的原则、方法 进行枯燥无味的阐述,学生很难理解,其教学效果也会大 打折扣。如果我们就这一内容选取某一实际的案例,引导 学生从案例的剖析中总结出钱账分管、相互牵制的原则,这样学生既容易理解,又记忆深刻,达到了事倍功半的效 果。案例剖析启发疏导会计教学法的精髓不在于学生强 记所学内容,而是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在案例中探寻经验 和教训,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 高其职业判断能力和素质。它是一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模 式,因此,案例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能 力的培养。案例选择也就成为案例剖析启发疏导会计教 学法的关键环节。筛选会计案例要立足于充分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立足于发挥学生各自特长,立足于学生判断 能力的培养,立足于常规的理论教学,同时,还要充分考 虑到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趣味性、针对性和合理性。
四、运用角色体验行为主导会计教学法,培养学生务 实从业能力
角色体验行为主导会计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进行会 计教学时按任务划分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完成任务、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在角色演练中掌握会计技能。它是 一种以学生“行
为”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其好处是学生能 做到在“做”中“悟”,在“悟”中学。实施角色体验行为主导 会计教学法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校内模拟。即在校内进 行会计岗位角色模拟实验。比如:在存货的教学中,就可 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包括会 计、出纳、销售人员、经理、客户、银行工作人员等),让他 们在材料购买、商品卖出、存货清查等各种场景中,完成 业务流程中会计单据的传递和会计账户的处理。它是一 种通过课内实验促进理论理解的重要教学方法,可以有 效解决会计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另一种是校外 实习。即让学生走进企事业单位和会计事务所进行实习,让他们了解会计的经济活动、流程的具体操作,正确分析 和处理会计业务。比如:在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同时,安排对应的业务实习,在课程综合实验后即安排毕业实习等,形成校内与校外、实验与实习相互交错的实践模 式。” [2]
五、运用声形并茂立体辅导会计教学法,培养学生建 立模型能力
声形并茂立体辅导会计教学法是一种以多媒体为辅 助,给学生带来文、图、声、像并茂的视觉、听觉效果,立体 的、动态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即通常所说 的多媒体辅助会计教学法。会计学“具有内容复杂、图表 数据多、操作性强等特点” [3],大量的图表给会计教学带来 了一定难度,此时运用声形并茂立体辅导会计教学法的 作用十分明显。它可以增强学生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根 据会计现象建立模型的能力” [3]。在使用多媒体进行声形并茂立体辅导会计教学法 时,必须做到“三要”:一要适时把握教学节奏。由于运用 多媒体进行会计教学,信息量大且变换快,学生要做到听 课、记笔记、消化三不误有一定困难,如果教师在讲课时 不把握好节奏,有可能让学生顾此失彼。二要强化师生互 动交流。运用声形并茂立体辅导会计教学法进行教学时 师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因此,要防止由过去摒弃的“人 灌式”变成现在的“机灌式”。三要整合优化课堂资源。既 要利用现有网络上的会计教学课件,又要整合一切力量,成立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小组,研究制作 一批高质量的教学课件。
六、运用化繁为简图解开导会计教学法,培养学生分 析归纳能力
化繁为简图解开导会计教学法的关键是设计会计教 学图表。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对图表进行仔细、全面、综合和科学的设计。一是科学性 与实用性相结合。教师所设计的会计图表无论是对会计 概念的表述还是对教学内容的分类都必须科
学。二是简 明性与准确性相结合。准确是会计图表设计的生命,教师 在设计时还要追求简洁,做到以一当十,以小代大。三是 直观性与形象性相结合。会计图表直观与形象的有机结 合能加大信息刺激强度,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受。四是逻辑 性与系统性相结合。运用
化繁为简图解开导会计教学法 进行教学的一个好处是能把会计业务的内在逻辑关系简 单明了化,把零散的会计知识变得更加系统。因此,教师 在设计会计图表时,必须要做到逻辑性与系统性有机结 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参考文献 :
[1] 刘儒德.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内涵 [J].高等师范教育 研究,2001,(01).[2] 江兰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设计 [J].会计之友,2009,(19).[3] 蔡艳萍.大学会计类课程多媒体教学改革的思考 [J].大 学教育科学,2006,(02).教 育 经 济 49
本文是《经济视角》杂志正式刊出的优秀学术论文,请勿转载、抄袭或作其他用途!
第三篇: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为期5天的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培训班圆满结束,经过这5天的学习和交流,对“行动导向”教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胡革教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使我思路大开,对职业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收获很多,同时也有许多的心得体会,以下是我个人对本次培训的总结:
一、行动教学法的特点
1)教师的作用:教师在整个“行动导向”教学中起到引导、辅助的作用,是作为一个指导者、培训师来参与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中,而不是纯粹的灌输知识,是对学生行为的指导。
2)教学方法:以往的教学方法是老师作为主讲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即单向灌输教学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辅助,改变了教学主体,教学过程中是双向传递和互动。
3)效果控制:以往的教学是靠分数的高低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而“行动导向”法是靠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总结不断取得成就的体验过程,注重的是实际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单纯的分数的提高,而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作为学习的主体,整个学习过程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很有成就感的自我能力提高过程。
二、教学主体的转变
过去我们的传统教育,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抹平了学生的个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质教育,原因在于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切忌整齐划
一、统一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而且,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产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
因此,如何在学校通过教学增强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思考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这种方法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欲望,这种教学法注重的是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的堆积。
行动导向教学法更加强调素质教育,从原有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学主体发生了转变,从原来的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学主体的转变,教学的方法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整个过程中不再把学习专业知识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而是把学生“能力”的提高作为教学的目标。
1)学生能力的培养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检查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从中培养学生的忍耐力、专业能力、人格能力、动手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沟通能力。学生始终站在台前,教师在台后,教师只是学生的培训师和引路人,在过程中及时纠正和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2)对教师的要求
教学主体发生了转变,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分析学生的学情,尤其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和人格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问以及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相关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基本都能回答上,从而体验一下成功的滋味。而且,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以及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都要从层次性出发,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是至关重要的。使他们能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加以思考,并适时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最终能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且能够触类旁通。所以,和以往的教师角色不同,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作用的转变。也就是说,教师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开启学生心灵之门,帮助学生建构一生受用无穷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创造能力。
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就提高了很多,要求教师在课前积极查找资料,选择好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让学生能接受和理解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并从中获得益处。德国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有100多种,这次培训接触到的主要有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魔盒法、自由学习法、小组壮大法、旋转木马法等方法,我们教师不应该局限于这几种方法的学习和运用,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并运用于实践教学中,必然会取得极大地成功。
行动导向教学使我进步很大,学到好多知识,深刻体会到教学相长,也使我更加的了解学生,更加热爱教师这一职业。
第四篇:培养作文批改创新与学生能力
培养作文批改创新与学生能力
几十年来,学生作,教师改,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作文批改能不能创新呢?叶圣陶先生的话值得深思:“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培养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这段话为我们指明了作文批改创新的方向。作文批改创新的指导思想应该是:通过批改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因为一篇文章从构思到完稿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可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只是学生写,教师改,却不符合写作本身的规律,因此,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能力的培养,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尽管教师为批改作文整天忙得手忙脚乱,却收效甚微。那么,怎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认为学生自批互改,教师浏览批改,重点讲评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
一、讲意义,让学生重视。
就是在让学生自批互改之前,教师要讲清这样做的目的意义,告诉学生这样做是为达到“终身受用”之目的,并不是单纯为减轻教师的负担。
二、教方法,让学生会改。
首先,学生写完后,自己独立修改一至两遍,看一下是否切题,中心是否明确,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用错的标点符号等。
其次、要求学生互改时注意两点:一是既要省时又要注意质量。需“三遍法”:首遍快速浏览,勾出错字、病句;二遍慢读,从头至尾精批细改,写好眉批;三遍粗看,既检查批改情况,又酝酿批语。二是批改要抓关键,抓重点。就是看中心是否明确,段落是否分明,观点是否正确,文风是否端正,语言是否通顺,字体是否工整,标点是否恰当。(当然每次作文侧重一两个问题)
再次、批语有共同要求。要写好眉批和总批。告诉学生眉批要有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准确性;总批要简明富有启发性,具体性和建设性。总的要求是多表扬,少批评。
三、分小组,让学生互改。
可把全班学生划分若干小组,每四人一组,任命一组长,负责批改。批改时,教师将学生自己批改过的的作文分发给各小组。两人批改一本,写好眉批和总批(评语由一个写字好的执笔)。看完后,与本组同学交换,看本组其他同学批改过的,发现错批、漏批或批语不当的及时转告主批人。每个学生对自己所看的作文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给个分,有组长集中四个人的分数进行平均,然后有组长将四人的平均分写在作文本上,并分别签名。
四、勤指导,让学生改好改对。
在学生批改过程中,教师巡回加强指导,既解答学生遇到的各种繁杂的问题,又要及时指导好学生的批改。在批改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不知道批语如何写,错字、病句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等,因此,教师要随叫随到,别怕麻烦,并鼓励学生多查字典、词典、讨论或查阅手头资料,同时告诉他们,遇到问题多集思广益,不轻易下结论,批语尽量做到准确无误。
五、做笔记,让学生有收获。
批改或复阅本组其他学生的作文时,要求学生要边批边记,即把四本作文的优缺点找出来,以便与自己的作文比较。通过看、记,把妙语佳句、新颖的开头结尾、好的写作方法记下,为以后写此类文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六、写后记,让学生谈体会。
学生轮流批阅后,再发给作者,作者仔细看批改后的作文,要既看原文,又要看批语,改正错字,病句,甚至重写,然后对照笔录的别人作文的优点,写出此次作文的感受或受到的启示,以及对自己作文的修改意见。这样,使自己的作文每次都有一个升华过程。
七、再审阅,使教师心中有数。
学生写完作文后记,再次交上来,教师既看原文,又看批语,还看后记,并随时做审阅记录,为讲评收集素材。看原文以了解学生写作;看批语,以掌握互评情况;阅后记,以发现学生收益。
八、搞讲评,让学生晓之作文之理
教师经过浏览审阅,对全班学生作文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在写出讲评提要的基础上,教师要对每次作文情况作出概括总结,并抓住普遍性的问题重点讲评。讲评要每次侧重一两个重点。
上述学生自批互改,教师浏览审阅,重点讲评“八法”,体现了作文批改创新的指导思想,符合叶圣陶先生提倡的“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精神,符合“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八法”使学生得到了传统作文批改法中得不到的三个提高过程:
(一)从写到改的提高过程。即从写、批两个方面来看,评价同一文章是一个把自己和别人的作文对照、比较的提高过程。在同一个作文题目下,自己做了,又看了别人如何做的,这就从选材组材、段落安排、开头结尾、中心确定、词法句型、修辞运用上一一进行比较。指出了别人的优点就学到了别人的长处,发现了别人的缺点,就避免了自己再犯类似的错误,使学生在比较中进步,在评论中提高。
(二)从“批改”到再写“后记”的提高过程。学生改罢别人的作文回过头来再看自己的作文,品味别人给自己的批语,有一个重新看待、重新认识自己作文的过程,这就是在评价、比较过程中,在眼界比较开阔、标准比较明确的前提下,来一个回头望,来一个比较客观的自我掂量,从而写出后记,谈出体会和收获,这无疑是知识、能力提高升华的过程。
(三)从“审”到“评”的提高过程。这一过程不光是教师的工作,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归纳的过程。学生在评价别人的作文,量度自己的文章,谈了体会后,很需要教师对自己的原文,别的同学对自己文章的评价,以及自己写作后记中的体会给予订正、纠偏、评价,所以,浏览审阅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对学生原文、批改评语、后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优缺点在讲评过程中分析、归纳、综合,使学生在如何写文章、如何评价文章、如何对待别人评价等方面得到一个完整的认识和提高。这一提高的效果,只有在学生写、评、后记几个环节后才能充分显现出来。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谈的作文批改创新,与让几个尖子学生替教师判作文是截然不同的,既有质的区别,又有量的差别,这表现在:
学生自批互改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效果不同。教师让几个学生代劳判作文是看完了事,而本文让学生自批互改,是全体学生的参与,重在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学生活动面不同。这里有部分与全体的目的不同。教师让几个学生代而劳之判作文是单纯为减少教师工作量,而本文让数量之差。
心理状态不同。前者有雇佣思想,后者是主动参与,有主人翁责任感。
教师的工作量不同。前者教师可不在场,而后者在课堂上有教师的巡回指导点拨,解答疑难,并教之以方法,再加上浏览审阅,付出的多,得到的也必然多。
综上所述,作文批改创新八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符合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
第五篇: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李丽轩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在此,我谈一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有不同的兴趣点。在教育教学中把握住学生的兴趣就是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应把握住学科特点,找出学生对所授学科、章节的兴趣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最强动力。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想不让他们探持、创新都难。为此,教师应该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对所授学科的兴趣。为学生自觉主动探求知识,自觉创新打下基础。
二、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我们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而学习过程是与其他同学不断的探究、讨论、总结中完成的。这就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共同合作,才能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而且,在参与过程中学习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改进学习方法,从而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因此,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在探索过程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探索是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既然可以开发学生的空间知觉智能,又可以达到让学生自我认识,学会协调人际关系的效果,同时也为学生从生活走向学习,从学习走向社会提供了一个锻炼的舞台,从而体现教改的“人本主义”思想。因此,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四、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障。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互相进步的基础之上的,它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动手动脑,甚至分工协作。但是有的同学性格内向,不能参与到群体中来;有的同学只求独善其身,自己探索学习;而个别所应快的同学则不屑与其他的同学共同学习„„。以上现象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时时注意出现问题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应的教育,让学生清楚互相协作的重要性,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合作,从而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目的,更大的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更好更快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保障。
五、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捷径。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我们强调学生自觉主动学习,但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而且可以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随时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引导他们慢慢理解、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间接的纠正他们不规范、不正确的学法。这样学生就少走弯路,能尽快的掌握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学习的空间外,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用正确的教育、引导方法,让学生改掉不爱动手,不爱说话等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