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专题节目特点
从《新闻调查——一只猫的非常死亡》分析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
《新闻调查》栏目作为《焦点访谈》的延伸于1996年开播,之所以叫做《焦点访谈》的延伸版是因为作为中国新闻深度报道节目的一面旗帜,《焦点访谈》的节目是长短限制了节目报道的深度,《新闻调查》就是对《焦点访谈》的补充,下面将以节目《一只猫的非正常死亡》分析《新闻调查》节目的特点。
一、选题与立意的特点
作为新闻类节目,对于节目的选题必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在本例中《新闻调查》选材了最近发生的并且在网络上反应影响较大的“虐猫”事件进行报道,从中得知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的基本属性是新闻。
从立意上分析,作为一个新闻专题或者说是新闻深度报道,它的时效性有限制,当一个新闻事件被人们所熟知的时候只有通过一个新颖的立意才能引起广大受众收看的兴趣。在网络和其它媒体的报道中,将矛头均指向了虐猫者将他们口诛笔伐,而这些虐猫者也没有在媒体中露过面。《新闻调查》从节目的一开始便引出了主题:“一只猫死去了,但是人类行为的动机究竟是什么,是仇恨?是利益?是欲望?所有的猜测远没有停止。四月初,我们前往虐猫事件的发生地,并且见到了三位当事者,我们试图通过采访来接近虐猫事件的真相。”整个节目的立意都透露出了新颖的角度,从介绍虐猫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入手,最后将落脚点放在了人为什么要虐猫,最后开始了对于人类心灵、人性的反思。
二、设置悬念
悬念是电视节目以及影视剧创作中常用手法,因为悬念是兴趣不断地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在本片中节目的编导有意的设置了几个悬念。
第一个悬念:网络上出现虐猫事件,激起广大网友的愤慨,那么图片、视频作者是谁做的?通过这个悬念的设置引出了杭州银狐科技公司的Gainmas Guo,黑龙江萝北的医院的一名药剂师王某以及找到了萝北县广电局的李某,三个事件的当事人。
第二个悬念:当事人在网上刊登出检讨书,之后便消失在网络中,他们为什么参与这件事,他们又是怎样的人?之后引出了对于当事人王某同事、领导的采访,从他们的口中得到当事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为人处事以及对于王某的那一段采访。第三个悬念:仇恨是王某参与拍摄的动机,而广电局李某的动机又是什么呢?通过这一步引出了对于李某的采访,我们得知李某的动机是出自于利益,并且更加知道了李某在日常生活中的热心。第四个悬念:Gainmas Guo是不是幕后的黑手?从对Gainmas Guo的调查首先调查出了Gainmas Guo并非虐猫的幕后操作者,但又引起了恋足群体。通过设置的悬念有两个用意,第一可以引起广大受众对节目的兴趣,同时还可以通过悬念的设置可以引出节目的下一个线索。
三、节目结构
《新闻调查--一只猫的非正常死亡》所采取的节目结构为叙事性结构,具体的可以划分为因果式线性结构,它属于因果式线性结构中的结果-→原因型。本结构首先向受众介绍了事件发生的起因与发展,然后进行逐步的调查从而分析出了这起事件的发生原因。
在《一只猫的非正常死亡》节目中,主持人在演播室通过简短的导语:两个月前当一个穿高跟鞋的女子,踩死猫的全过程当视频和图片的方式出现的时候,引起了数万网民的强烈的义愤很声讨,网民们自发的组织起来,通过搜索引擎的方式发起了寻找,他们找到了三位当时人,但两个月过去了,当事人却并未在媒体出现过,他们的真正动机是什么?带着关于动机的疑问,记者开始了调查。最后通过寻找与调查的不断深入,记者首先找到了当事人的同事、领导,从侧面了解当事人日常生活的行为,之后直面当事人,询问动机。得出了仇恨的宣泄、利益的驱动、内心深处某种隐秘的欲望,三种结论。最后节目在提出人们应该怎样化解仇恨,应该怎样权衡利益,应该如何满足欲望的 问题中结束并且升华。
四、采访特点:
该节目作为一个新闻专题节目并且是一个深度调查的报道,节目采访的特点是层层深入。记者一点点的接近到主人公动机的事实。
在节目中也有一个细节,记者柴静所问问题中出现最多的词语是:为什么?什么?也就是说揭露事物内在的本质,将公众不知道的东西传播出去就是这个节目最大的特点。
同大多数“新闻调查”栏目中节目定位一样,《一只猫的非常死亡》是一期深度访谈节目。这期节目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由一只猫死在一双高跟鞋下铺陈开来,但并没有就事论事,而是通过约谈包括网友、调查者、当事人朋友及同事、当事人在内的各种涉事群体,敏锐地抓住各种线索,并顺着读者的求知欲,层层深入地将整个事件全方位、多角度地依次展开,将整个事件的全貌剥笋式地依次展现在读者面前。节目开始之前,作品通过幕后解说及一系列蒙太奇镜头的剪接,向观众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悬疑,在概述节目表 现主题的同时,用一连串的问号吸引观众的视线。在节目开始后,主持人柴静以简洁的语言概述了事情的起因及发展,并代替观众,对当事人虐猫行为的最初动机发起了质疑——“是仇恨?是利益?是欲望?”整迎合了观众心中的疑问,这种“你们想知道的,正是我们所要去努力探求的”手法,起到了暗示观众“本次节目的展开将按你们心目中的疑窦而行”,使后者进一步被绑定在电视机前,欲罢不能。
先以一段动物的镜头,讲述“每天都有很多动物死去,有的死于人为,有的死于自然,有的死于意外,然而,从没有像这只猫的死亡,激起了人们强烈而广泛的关注。它,死于一双高跟鞋”,一段欲扬先抑的镜头表现及幕后解说,将一只猫的非常死亡以一种震撼人心的方式推上前台,更激起了人们对于事件发生前因后果的求知欲。节目往纵深发展,基本是循着解说+蒙太奇镜头的方式介绍事件发展,当介绍到网友的愤怒时,适时切入网友“鹊桥不归路”、“小青”和“追尾巴的猫”三人的视频片段,借他们的口发言,讲述第一时间看到此事的感受,为此事在网络上的迅速传播开来埋下了伏笔。节目选择的这些网友代表无疑是成功的,对他们的采访,为情节的层层展开准备了很好的过渡。例如接下来的线索搜寻的表现上,当被主持人问及“那么多线索,你怎么去找”时,网友小青回答道“我也不知道,但睡了一觉,第二天起床时已经有很多线索了”,极言网络人肉搜索效率之高,也在同时为下文线索的进一步展开做了很好的铺垫。针对有着网络技术的网友“鹊桥不归路”的视频采访,由视频分析查到网站“crash world”,进而查到域名,查到注册人,查到注册人所在地、网购记录,甚至姓名、职业、车牌号等私人信息,更进一步将网上搜索由浅入深的过程进行还原,可以说,网友“鹊桥不归路”代表着技术派,与网友“小青”“追尾巴的猫”等感性派相比,他们更了解怎样利用网络进行搜索,充当着人肉搜索生力军的作用。节目选择采访对象,显然是考虑到了这点,一种充当情绪的感染者甚至煽动者,一种充当搜索的生力军,两者的结合,更有利于全方位还原事件真相,这是节目成功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线索继续深入,从网络悬赏到事件发生地突破性的发现,摄像机镜头也随之不断变换。这里捎带提一句,摄像机镜头紧跟叙事发展,对情节的渲染与推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当镜头难以采到所需影像时,一些象征性的影像也可以拿来作为弥补。例如谈到虐猫幕后黑手时插入的游戏“CS”图像,例如提到50万网络货币悬赏虐猫者时,利用了一个“恐怖提刀者”的Flash动画形象,极言网友的愤怒。镜头语言的使用,也是我们必须要去掌握的。在线索继续深入,虐猫者所在地及其身份逐渐清晰的同时,节目插入了另一条平行线索——虐猫的另一位当事人,萝北县广电局李某的浮上水面,为下文情节的顺势展开做了铺垫。
循着已经查证的线索,节目组来到萝北县,并没有急于试图采访虐猫者王某,而是先从外围着手,对王某的同事进行采访,这种叙事手法,类似于《红楼梦》第四回中对于凤姐儿出场的描述,“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通过王某同事对王某平日待人处事态度的描述及对王某此举的不相信和不理解,营造了一种类似于结构势能的动力场,为下文对王某的采访,刻画一位心理抑郁者内心的矛盾及人性的复杂埋下了伏笔。
王某身边的人大谈其平日的与人为善,然而王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通过一位王某平日较为信任的院长,节目组终于得以联系到了王某,这里仍旧不忘设一伏笔,那就是在于院长的电话交谈中,记者注意到的王某的情绪失控,并针对这一点求证了院长,得到了院长的肯定回答。“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通过对两类王某身边人的采访,相信观众已经预感到王某其人的复杂内心及虐猫本身性质的不简单,为情节的进一步展开及主题的深入刻画进行了铺垫。
通过院长的撮合,王某终于答应在宾馆见上记者一面,当天晚上,在与王某的交谈过程中,记者描述了一个细节——王某看到电视台一个惯于虐猫的节目,把自己关在卫生间,泣不成声。这种细节的描写,对于此事的中心人物王某的刻画,显然是大有裨益的。它让观众初步认识到网友曾一度深恶痛绝的“大恶人”,其实
也是一个有着自尊与羞耻感的普通女人,她残忍行为的背后,一定有着不为人知的原因,无形间,更增添了观众对于深入了解王某的期待,而这,也分明在无形间给记者随后的采访提了很高的要求。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记者柴静在采访时的表现。为了拉近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也为了能使王某饱受刺激的情绪得以平抚,柴静陪她了一整晚,与她聊天,并针对王某的境况,适时将一些以往采访中接触到的抑郁症患者的情况介绍给她,我们无从得知两人卧谈的更多细节,但显然,记者的努力得到了很好的回报,在次日的采访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王某与记者的谈话已经变得几近于融洽,对于记者哪怕稍显尖锐的提问,王某也能做到推心置腹,这其中无疑有记者努力的结果。
记者的提问从头天晚上看到新闻时的表现说起,谈到王某的真实感受,继而谈到道歉信,再进而谈到王某对自己病态心理的剖析,并通过插叙王某同事对其平日不惯于宣泄情绪的习惯予以刻画,进而针对此事,向王某发问,结果发现,王某为了“不把自己的不愉快带给别人”,而选择了默默承受痛苦。而人的情绪总是要得到宣泄的,这是心理学上的基本常识,于是,记者自然而然地将话题引向很可能作为一种异样情绪宣泄方式的虐猫事件上,通过排除“为了钱”等假设,让王某自己说出自己的虐猫行为只是一种发泄,并说出“小动物只是一个替代品”,且接受了记者“把猫当成自己仇恨的人”这一理解。记者的出彩之处就在于,她能够在不亢不卑之间,循序渐进、逻辑竟然而又不乏人情味地完成一场与采访对象的另一种交锋,在不断的试探甚至碰撞中坐怀不乱,胸有成竹地挖出自己想要的结论,这是为我所佩服的,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的。
对王某的采访结束了,但反思还远没有结束。节目的一个出彩处,便是在对王某的采访后同时采访了以前对王某恨之入骨的网友“小青”和“追尾巴的猫”,她们谈了自己之后对于王某态度的转变,由“可恨”转为“可怜”,一个汉字的转变,却宣告了一种仇恨向理解的过渡。而最为出彩的,笔者认为是对王某上司姚院长的采访,他没有局限于自己的情绪,而是将此事升华为对人性的一种思考——把从动物的关爱引申到对人的关爱,多一份对别人的关心与理解,会避免人与人之间产生更多的仇恨,而我们的社会,也就从根本上铲除了仇恨驱使下极端方式发泄的土壤,自然也就避免了虐待小动物的悲剧再次发生。此言如此精辟深刻,完全可以代替主持人其后的总结性言论,这种效果,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精心选择采访对象的重要性。
b对于王某的采访结束了,观众的另一个疑问便随之显现——王某的“上线”,广电局的李某为什么要组织这场拍摄呢?针对这个疑问,节目组通过有关渠道,采访了李某。这里还设了一个小小的悬念,就是作为事件当事人之一的李某一直在躲避媒体采访,他能否接受新闻调查节目组的采访呢?答案居然是肯定的,并且在采访开始时,在回答记者的这个疑问时,他回答说,自己接受新闻调查的采访,是因为新闻调查的节目定位“适合他的出现”,这是句很模糊但又很有味道的话,让作为观众的我不由得对这位虐猫“帮凶”的心路历程产生了几分好奇,而这种开头也似乎预示了采访的顺利。在对李某的采访中,记者先是质问李某此举的动机,得到了后者坦率的回答——一不必耗费过多精力,二不违法,并坦诚自己只是为了“挣一点零花钱”。记者顺势追问,当时知道此举是否有风险,并进一步假设如果此举违法李某的选择,得到后者否认的回答后,记者从道德层面上追问,李某却坦诚《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没有此项,数问数答间,已经将李某为“利益关系”而不惜钻法律与道德空子的投机形象成功刻画出来。记者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借助虐猫录像中小猫的麻醉状态进一步追问,刻画出了李某既想对小猫“尽量减轻痛苦”而又为取悦客户“尽量残忍”的矛盾心理,暗喻了李某内心的复杂。此时,柴静最出彩的提问出现了,针对李某坦诚的为“利益关系”而做出此举及至对虐猫惨状的麻木,柴静发问道“利益会让一个人丧失感觉吗?”短短的一句发问,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问出了每位观众的心声,让人大喊痛快!面对坦诚得有点咄咄逼人的采访对象,而有勇气问出这种尖锐而不失体面的的问题,我想,这便是瘦弱的柴静能赢得许多观众的原因之一吧。
交锋仍在继续。面对这种突然尖锐的提问,李某显然有些招架不住,转而将球踢回——“你说呢?”“我不知道,所以我想问你。”柴静毫不示弱。“那我也得请教你。”李某的声音已经有点颤抖了,显然,他已经为面前这个瘦弱女子所突然迸发的正气所慑服。这个问题尽管没有得到解答,但笔者认为,它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多半,至少,李某坦诚的辩白不再那样的理直气壮,他多半已经开始真正检讨起自己的所作所为,而不是仅限于对自己偶然倒霉的哀叹中了。而记者也没有拘泥于此处死缠烂打,而是剑锋一转,提出了大多数观众都想提出的问题——“这种(利益至上的)原则,如果是发生在人和人身上,你也会用这个原则吗?”得到了后者否定的回答,李某说自己做人也有底线,柴静抓住这个“底线”,进而追问“那你的底线是什么?”李某答道不会出卖朋友,不会做对不起朋友的事。柴静进一步尖锐提问“你为什么把朋友之间的这种提问看得比利益还重要?”这一环套一环的尖锐提问,显然把对方问懵了,在试图进一步踢球回来失败的同时,做出了“如果为利益什么都不顾,那么也就没有利益可谈了”的回答。这一节刀光剑影的较量,惟妙惟肖地给我们刻画出一个惟利益至上的世故圆滑的“坦诚者”,不能不让人拍手称快。
为了印证明显和媒体形象相悖的李某的自诩,记者采访了李某的同事,发现其在单位的形象确实很阳光——不仅与人为善,而且乐于助人,对弱者更是不吝爱心与同情。这一点在采访中得到了李某轻描淡写的承认,记者的最后一个问题,是网络上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也代表了广大网民的心声——“不能善待动物的人也不能去善待人”,并质问李某对这句话的看法,李某的几乎可以称之为富有哲理——“不是说所有关爱人的人都能关爱动物,也不是说所有关爱动物的人都能关爱人。”区区两个回合,更加深刻地刻画了人性的复杂。
针对对李某的采访,记者同样采访了网友“小青”与“追尾巴的猫”,前者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后者认为这是观念的问题——有人可以对人好,但认为动物不值得对它好。节目顺势插入一段针对当前其实十分盛行的虐待动物事件的短视频,拷问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针对社会上一种“屠宰与虐杀并无实质分别的” 观点,节目借网友小青之口,道出了应持的观念——你可以为生存而杀死动物吃掉它们,但你却不能侮辱他们的尊严。节目的第三节,化名Gainmas作为已知的第三位当事人,自然而然地成为节目的剑指。且因为郭某一直被疑为虐猫事件的幕后黑手,将其放在最后压轴,也是节目的必然选择。在与郭某偶遇并对其进行采访时,郭某从一个商人的角度辩称虐猫一事并非来自这个网站,事实是否如其所说?节目组不厌其烦地求证了最先发现线索的网友“鹊桥不归路”及李某,都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新闻调查为求证而如此不惜成本,在对真相负责的同时,也让人似乎明白了其在央视为何不太受某些重视效益的高层欢迎的原因了,呵呵。言归正传,既然郭某可能与虐猫无关,节目针对之前线索,适时提出一个问题——他是否与种种踩踏网站有关?带着这个疑问及杭州记者找出的与郭某相关的“中国恋足前线”这一网站,并进一步查出郭某至少和这一网站涉及的刻录及贩卖虐待小动物的光盘有关。在采访中,郭某承认自己与中国恋足前线的关系,但对该网站涉及的光盘的刻录及贩卖予以否认,通过与记者的问答,及知情网友“小青”的介绍,节目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为人所知但规模庞大的灰色人群——恋足者,何其发展到极端状态下蜕变而成的以踩踏小动物为乐的群体,并进一步深入揭示这种畸形需求下发展而成的巨大的产业链。
然而,新闻调查毕竟不是科普节目,它没有理由自虐猫的线索一路走来,却戛然止步于对一种恋足现象的介绍。节目在临近结尾时,将整个的虐猫事件予以总结升华,通过各种当事人及政协委员之口,表达了对于出台一部《动物保护法》的渴求,立法,在蒙太奇的镜头转换中,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诉求。
之后,节目意味深长地对三位当事人在事发前后截然不同的处境分别进行了对比,并以郭某为代表,细致描写了此事对他生活的改变之大之剧,进而引出评论界对于虐猫事件是否已由“虐猫”变为“虐人”,发人深省。此处出彩的一笔,是起初人肉搜索的主力干将“鹊桥不归路”对被自己搜出并公布身份的郭某表示了歉意,且呼吁所有朋友停止对已知错的当事人停止人生攻击,其所代表的一种宽容的趋势,让人们在趋于理性的同时看到了希望。节目的最后,以主持人柴静站在当初虐猫现场的独白而告终,在对事件发展整个过程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她进一步指出,当初所谓的恶魔,其实只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希冀借此进一步呼吁宽容、理解与和解,正如柴静所说“猫死去了,但生活还要继续。”
针对采访中遇到的种种“怪像”,记者进一步提出“该怎么样去化解仇恨?怎么样权衡利益?欲望满足的界限究竟在哪?”继之以一个空镜头作为结尾,给意犹未尽的观众留下了充分的思考空间,这种手法,值得我们的学习借鉴。
第二篇:新闻节目策划
《追踪》栏目策划书
一、调研分析
每天都会有新的新闻事件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我们也必不可少的要去关注身边所发生的事。深入百姓生活,了解身边事。讲述他的故事,折射你我的心,一段故事,一段感动。让受众在做不出户的情况下了解社会上发生的新闻事件。
二、节目名称
《追踪》
三、节目定位
访谈类节目(在晚间播放)
四、栏目宗旨
挖掘社会事件,了解新闻背后的故事,讲述新闻事件的真相
五、节目内容定位
电视新闻节目的主创人员必须保持前卫先锋的创作理念,了解受众需求,不断推出受众所欢迎的电视新闻节目。挖掘社会上的新闻事件,进一步跟踪报道,了解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给观众讲述真实的人间故事,用故事感动观众,用故事教育百姓,传播知识。《追踪》是一档符合广大群众需求的新闻节目。
六、口号
时事追踪,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
七、节目长度
20-25分钟一期
八、节目播出方式
周日晚上8:30,每周一期
九、节目性质
深度报道
十、节目来源 网络、报纸上更新的新闻,每日发生的最新事实;对新闻事件在网上论坛上的讨论
十一、节目风格样式 《追踪》作为访谈类节目,节目风格是轻松活泼的,以聊天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发人深省
本期节目策划
一、本期话题
11岁红领巾自杀向说问罪
二、本期主题
通过对11岁红领巾自杀事件的剖析呼吁人们多给孩子一些爱,加强孩子的心理教育,关注孩子心里的健康成长。
三、节目流程
Part1:节目开场后,先由主持人以新闻时事将本期节目主题引出来,观看一段关于这个新闻时事的视频
注:有利于观众更加了解整个新闻时事
Part2:邀请第一个嘉宾心理教育学家丁女士上场,让心理教育学家对
整个事件简单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第一个请心理专家是要让专家对后面所有嘉宾的谈话都有了解,后面的总
结更加结合现实,更加有说服力有深度。同时也可以对现场其他嘉宾的谈
话做及时的分析。同时请专家来是为了让整个节目更有说服力
Part3:邀请自杀的孩子的姑姑何燕飞到现场,询问何燕飞一些
问题:①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12月10号(事发当天)那天发生了什么吗?
②在你心中小华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③从小华遗书中话,有没有让你觉得他恨你?你觉得她恨你,吗?
④如果可以的话,你多陪陪她,你觉得后果会不会一样呢?注:请小华的姑姑到现场时为了跟好的再现小华的死因,同时亲人死去的场景
会更令人感动,更能触发观众的深思。对何燕飞的问题也是层层深入,引
导触和说出多陪陪小华就有可能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从而表现主题——
关爱孩子
Part5:现场电话连线学校的教务主任窦主任。让窦主任说出学校的观点,激发家长与学校的矛盾。主持人总结校方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①这个电话连线时整个现场都可以听到的。
②只用电话连线而不请校方的人到现场,是为了避免双方矛盾太激烈导致
现场秩序失控。
Part6:主持人结束电话连线,同时请何燕飞到长线休息。就着整个谈话过程与教育心理学家讨论11岁红领巾自杀要想谁问罪。直指主题教育过程中不论是家长还是学校要更注重心里健康的教育。
四、人员安排
主持人:方舒
教育心理学家:(饰)丁克
何燕飞:(饰)丁春霞 窦主任:窦飞
摄像:何锐郑砚
制作:何锐
第三篇:新闻节目策划书
新闻节目策划书
一、节目名称:校园新看点
二、播出时间:每天晚上6:30
三、播出长度:10分钟
四、节目内容:
1.第一板块:内容提要
2.第二板块:新闻报道
3.第三板块:新闻简讯
4.第四版块:新闻回顾
5.第五板块:天气播报及生活小提示
以下是以某天进行具体阐述:
1.内容提要:a.艺考开始各地学生在我校考试b.大四学生即将毕业去向及就业调查c.大三考研学生学习生活d.学生学车热潮概况e.学生宿舍安全及卫生情况f.学校各饮食处卫生调查g.针对上课出勤情况及学生学习态度h.春天校园里景象i.篮球赛开赛
2.新闻报道:a.艺考开始各地学生在我校考试b.大三考研学生学习生活c.学生学车热潮d.学生宿舍安全及卫生情况 e.春天校园景象(以上采用画面报道方式)
3.新闻简讯:播报一些简短的文稿或采用游动的字幕简讯来显示不重要的新闻
4.新闻回顾:对重要的新闻进行简短的回顾
5.天气播报及生活小提示:播报所在地区及周边的天气情况,穿衣
提示等等
6.节目结束
五、节目来源:
1.记者的现场采访资料
2.我校重大事情的概况
3.学生反馈
4.资讯:收集
六、制作方案:
1.片头:制作带有黄冈师范学院特色的节目片头,有醒目的字幕
2.片花:可适当穿插一些片花,例如音乐配合带有学校特色的画面,用时不超过10秒,可以将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新闻间隔开,节目更具有层次感
3.内容提要:简短的播报重要的新闻,六条以内,一分钟左右即可。主持人一男一女,采用交替播报的方式, 同时穿插新闻的画面及图片
4.字幕:同步字幕出现在每条新闻的播报中,整版字幕用于节目开始的节目名称。字幕还应在节目中作为对新闻中人物的介绍及每条新闻的标题及节目结束之后全体工作人员,工作内容的显示
5.主持人:一男一女,具有主持人的基本素质,形象良好,精神饱满,一定的应变能力
6.配音:辅助新闻的播报。一方面播放新闻画面一方面进行准确清晰的配音
7.编辑:文稿的校对,节目音乐画面长度的控制,字幕等
8.节目结束:采用当日新闻精彩的花絮以及音乐想配合,还应打上工作人员及广告赞助商
第四篇:广播电视新闻节目
第六章广播电视新闻性节目
第二节电视新闻性节目
一、电视新闻的诞生、发展与成熟
(一)电视新闻沿革
1、诞生:二战前(模仿广播新闻)
1936年11月2日,BBC正式播出,世界电视业正式诞生
1936年,BBC转播英王乔治六世加冕典礼
1938年9月30日,直播了英首相张伯伦从慕尼黑谈判归来的实况,是世界上第一次实况转播的新闻事件
1939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成为第一个在电视上出现的总统2、二战后的发展与成熟
40-50年代:(未能完全从广播新闻的模式中走出)
1948年8月15日,CBS开办了第一个电视新闻节目
1949年,NBC新闻节目开播
60-70年代:(各种新闻模式发展起来)
深度报道,杂志性节目,调查性报道
也是纪录片的发达时期
70年代初,电子新闻采集系统ENG(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开始使用,由摄、录分体向摄录一体机转变
80年代末90年代初,SNG(Satellite News Gathering)系统开始应用
1980年6月1日,美国CNN(Cable News Network)建立,是世界第一家开办24小时全新新闻频道的电视公司。
(二)中国的电视新闻
初创时期(1958-1965):
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试播,9月2日正式开播。
开办初期,各节目比例:
电影:75%戏剧转播:15%
1959年底:
故事影片:50%戏剧转播:30%
纪录片、科教片、《新闻简报》等:20%
“电视纪录片时代”,“微型电影院”
挫折期(1966—1976):电视新闻处于低弥时期
发展期(1977-1990)
1978年1月1日,北京电视台(78年5月1日改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正式创立(1976年试播)。
80年代新闻的变化:
1、题材更广泛,内容更丰富。
2、时效性增强。(导语变化)
3、报道深度增加,节目类型增加
如评论类节目《观察与思考》1980年7月开播
4、批评类报道出现
5、社会新闻进入电视
繁荣期(1991-)
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开播,是我国电视 进入栏目化的标志
1994年4月1日,《焦点访谈》开播,迅速进入“舆论监督”领域
1995年4月3日,《新闻30分》开播
1996年5月17日,《新闻调查》栏目问世,是调查性深度报道栏目
(多次整点播出,重点新闻流动播出,早、中晚的结构框架,现场直播)
90年代后新闻拍摄强调深化主题的要素:
1、抓拍有含义的细节(信息含量大)
2、典型的运动
3、典型的场景和最能说明问题的场景
4、记录经典镜头和关键镜头
5、画面拍摄要强调“我在场”意识
6、电视新闻中强调事件化、冲突化、个人化
2000年后电视新闻节目的新发展:
1、重大事件的直播报道
2、电视新闻报道话语权的适度扩大
3、新闻频道的开播
2003年5月1日,央视新闻频道开播,全天24小时播出。“这是央视的一大步,也是中国的一大步”。
4、本土化民生新闻的热播
2002年,《南京零距离》开播,带动了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大发展。
二、电视新闻的影响力
1、改变了新闻报道的方式,活动的画面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2、改变了新闻报道的定义,经过选择的流动影像表达了一种思想与情感;
3、改变了新闻与公众的关系,鲜活的画面赋予受众参与的权利。
三、电视新闻的定义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正在:
电子新闻采集系统(ENG)
电视直播,现在的新闻现在报道。
发现:
(1)过去发生事情现在刚刚发现;
(2)新的事实、观点、见解的发现。
四、电视新闻节目形态
(一)消息类电视新闻
特点:迅速及时、简明扼要,是新闻报道的骨干,天天见面,影响力大。如《新闻联播》 消息类新闻在报道上的特点:快、短、活。
1、快:时效性
实现时效性的手段:
1)第一时间的快速反应;
2)编排手段
3)技术手段
(1)直播。
(2)口播报道
(3)飞字幕
4)报道手段
要善于变结论式报道为进程式报道。在事件还没有最终结果的情况下随时报道最新进展,可以使观众始终保持对事件的猜测和对新闻报道的期待,从而将他们吸引住。
2、短,短消息时间在1分30秒以内,含1分30秒;长消息时间在1分30秒至4分钟之间,含4分钟。
3、活,主要体现在形式上。
(二)专题类电视新闻
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深入报道某一重大新闻事件、社会现象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又为广大观众所关心的人物等题材的新闻报道形式。
1、专题新闻。如网络诈骗
2、专题报道。如“动车事故”
3、电视新闻调查。如“虐猫事件”
4、电视专访。如“与神话较量的人
特点:
新闻性:具备新闻的基本要素。
重要性:重大题材、热门话题等。
专题性:内容详尽全面。
专题类电视新闻涉及内容包括新闻背景、新闻评论、新闻调查、舆论监督、民意调查等;有日播的专题和周播的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
如:日播的专题节目:环球视线、新闻1+1,法治在线;
周播的专题节目:新闻调查、《面对面》、《新闻周刊》《世界周刊》等
(三)评论类电视新闻
评论者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表示意见和态度的电视新闻节目。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形式:评论员评论、电视论坛、电视述评、编后话等。
特点:新闻性、社会性、政论性、指导性。
1、《焦点访谈》模式
2、说新闻式评论
3、沙龙式新闻评论
4、家常式新闻评论
(四)杂志型电视新闻栏目
1、板块组合式:即在一个统一的栏目名称下,把形态不
一、内容各异的多个小栏目经过精心编排,组合而成的播出节目形态。如慈利县电视台《慈利新闻》,由《今日时政》、《城乡见闻》、《要闻点击》、《百姓声音》、《互动话题》、《社会万象》、《城管聚焦》、《创卫视点》等板块构成。
2、事件组合式:即在每期节目中播出几则深度报道,通过记者或主持人的点评串联,而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的杂志形态的新闻栏目。如:CBS《60分钟》
第三节广播新闻性节目
近几年广播界出现了系列台、专业台。
广播——窄播
广播指没有特定的传播指向,面向全体听众的节目播出。
窄播指有比较专门的传播指向,在一定范围内面向特定听众的节目播出。
我们要从为听众服务、提高收听率出发,精心编排综合性节目、专题性节目和对象性节目,扩大节目的兼容性,来统一“广播”与“窄播”的矛盾。
二、广播新闻的分类与特征
(一)消息类广播新闻——信息传播
例:《新闻和报纸摘要》(中国之声早间06:30-07:00直播),分国内要闻、媒体介绍、国际新闻、今日天气、简讯五大部分。国内要闻及时、充分,常常是独家报道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大活动,宣传中央的大政方针、中央各部委的工作思路、部署,完成中宣部下达的重大典型宣传任务以及重大新闻事件。
特点:短小精悍,体现大信息量。
(二)专题性新闻节目
北京新闻广播《记者视线》:一档以深度报道为特色的新闻专题节目。通过记者调查,注重挖掘新闻事件与社会、与各方利益群体的关系,并向公众分析这些内在联系的深层社会意义。2007、2008中国广播影视大奖日前在哈尔滨举行盛大的颁奖会,由郑州人民广播电台创作的新闻专题《父子农民工的DV情》喜获大奖。
(三)新闻评论性节目
《新闻纵横》(中国之声早间07:00-09:00直播)诞生于1994年,终身享有“中国新闻名专栏”荣誉。2009年12月改版为2小时综合新闻节目,聚焦昨日热点新闻,提示今日重要事件,并继续保留舆论监督功能。
广播评论:《善待民工才能够缓解民工荒》
(四)板块新闻节目
江苏全新闻调频广播《新闻早高峰》节目,共90分钟,分为三个半小时,每半小时单元均由“提要——新闻节目段——广告”组成,推动节目波浪式前进。
三、广播新闻的体裁与形式
(一)口头播讲
1、播音员播读各类新闻体裁的广播稿件(播读式)
新闻报道(消息、通讯、特写、新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等);新闻评论(本台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述评、编者按等)
2、记者、编辑或节目主持人等广播工作者向听众讲述事实或评价事实(谈话式)。
3、人物讲话。指新闻人物、与新闻事件有关的人物(当事人、目击者、知情人)、新闻发布人、英雄模范、专家学者、行家里手以及各类负责工作人员的讲话、演说等。㈡ 音响报道: 凡是有新闻事物实况音响并经常伴有新闻解说的,均可称为音响报道。它包括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各种体裁。
按播出手段的不同,分为现场直播、录音报道和配乐广播三种。
A 现场直播:利用无线电传输技术,将新闻现场录制的语音、音响等同时空的传递给听众。可分为:
① 实况转播 ——是一种被动式的报道。
② 现场报道 ——是一种介入式的报道。
其中直接在现场播出的属于现场直播,在现场报道时录了音,以后经过剪辑再播出的属于录音报道范畴。
什么样的题材适合于现场报道呢?
一是事实引人,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必须有较强的新闻性。
二是场面集中,新闻事实单一而有层次,展开的场面比较集中、明确,便于记者现场观察、采录和述说。
三是正在发生,新闻事实处于“现在进行时”中。
四是音响典型,新闻现场具有能说明新闻事实的典型音响。
五是可以进行公开报道,不涉及保密等问题。
B、录音报道:一般是指通过放送实况音响与广播工作者的语言叙述相结合的录音,报道新闻事实或发表新闻评论的广播形式。在运用大量现场音响时,一定要注意音响的逻辑性,也就是要把握好每个音响的前后顺序,时间顺序。目前常见的录音报道体裁有下列几种: ① 录音新闻
② 录音通讯
③ 录音访问
④ 录音特写
⑤ 录音剪辑
⑥ 录音评论
C、配乐广播
这是一种根据文字稿件(包括各种新闻体裁)的需要,在播音员播读时配以相应的音乐、音响效果(包括有人模拟、扮演文中有关人物讲话)的广播形式。
只配音乐的称为“配乐广播”;既配音乐又配音响的称为“配音广播”。
配乐广播与录音报道的区别
1、录音报道的音响素材是现场实况或相关真实音响,是完全真实的,而配乐(音)广播的音响则是借代来的;
2、配乐(音)广播中的音响只起烘托渲染的辅助作用,报道若去掉这部分仍可独立成章。而录音报道的音响则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去掉它,报道则成断章残篇,失去新闻报道的价值。
第五篇:广播新闻节目
广播节目分类
广播节目的分类是复杂的问题,关键在于分类标准的确定。如果以内容划分,有新闻性、文艺性、社教性和服务性节目;以收听对象划分,有少儿节目、青年节目、农村节目等等;以播出技术方式划分,有直播节目和录播节目;以播讲人活动方式划分,有主持人节目和非主持人节目;按节目来划分,有自办节目、联办节目、交换节目、转播节目等等。在上述各类划分之间,又有综合、交叉。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午间半小时》,就是一个融新闻、知识、服务于一体,主持人形式,安排充分考虑不同对象的一个综合性板块节目,很受听众喜欢,成为中央台的名牌节目。
这里我们按照内容划分法,介绍新闻性节目、文艺性节目、社教性节目和服务性节目。一般电台编辑部机构设置通常也以此为依据,这种划分简洁、明了、实用。
一、新闻性节目:
在这类节目中,集报道各种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的新闻。新闻节目是广播电台的台柱子,广播电台被成为新闻单位,根本原因就是它能迅速、大量地传播新闻信息,从而在听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听众调查情况来看,对新闻节目的收听率高于其它各类广播节目的收听率,对重大新闻的获知,广播强于报纸、电视,成为主要的信息渠道。人们认识广播电台首先是从其新闻节目开始,并通过新闻节目质量如何,来判断一家电台办台水平。因此,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看,各家电台一向都是十分重视新闻节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好新闻节目,想尽办法提高新闻质量。近几年,在我国广播界出现了系列台、专业台,如经济台、文艺台、交通台、体育台等。无论是何种台,新闻性节目始终是电台的主体,只不过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像文艺台就是以有关文艺方面的新闻信息为主罢了。这里我们谈到了系列台和专业台也就涉及到了广播窄播的问题。这里所说的窄播其实是与“广播”相对而言的。这里所说的“广播”不是广播电台意义上的广播,而是指没有特定的传播指向,在广阔的范围内,面向全体听众的节目播出。它内容广泛、听众面广,所以称之为“广播”。所谓“窄播”是指有比较专门的传播指向,在一定范围内面向特定听众的节目播出。它内容相对收缩集中,听众面比较窄,所以称之为“窄播”。
一家电台节目设置编排出发点是为广大听众服务,争取获得较高的收听率。为此须从“广播”和“窄播”两方面同时入手,编排好不同类型、不同对象、不同特色的节目。
前面已经提到“广播”的内容广泛些,听众面大些,但是听众的层次和需要很复杂,很难让所有的节目满足广大听众的需要,真可谓众耳难调。而且听众的随意性、流动性较大,这样以来
会影响收听率。而“窄播”正好弥补了“广播”这方面的缺陷。“窄播”节目特点、内容与听众需要一致,所以,这部分听众群体相对稳定。如电台办的“股市行情”、“股市沙龙”之类的节目,就是专门为股民朋友服务的,满足他们对股市方面的需要,而股民朋友的确都是这些节目不折不扣的忠实听众。听众收听稳定,无疑会大大提高收听率。假如为了照顾广大听众,把有关股市内容的节目编排前线简短些,实际结果是一边觉得陪听,而另一方面却觉得听得不过瘾,广大听众和股民听众都不是很满意。当然,如果一家电台的节目都是由各“窄播”节目组成,收听率也不会很高。
总之,我们是从为听众服务、提高收听率这点出发,来统一“广播”与“窄播”的矛盾。要精心编号综合性节目和专题性节目、对象性节目,努力扩大节目的兼容性,各专业台如音乐台、交通台、经济台等兴起,为解决“广播”与“窄播”的矛盾提供了新办法。
新闻节目种类较多,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出发点不同,因而有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产生不同的新闻节目。
以题材划分,有政治新闻节目、经济新闻节目、文教新闻节目、体育新闻节目、社会新闻节目等。
以节目形态划分,有综合新闻节目、专题新闻节目、新闻分析节目、简明新闻节目等。以地域划分,有国际新闻节目、国内新闻节目、地方新闻节目等。
以节目时间长短划分,有大型(30分钟以上)、中型(10到20分钟)、小型(10分钟以下)的新闻节目等。
以播出时间划分,有早晨新闻节目、中午新闻节目、晚间新闻节目、整点新闻节目、半点新闻节目等。
关于广播新闻节目的具体内容,将在第三节里进步论述。
二、文艺性节目:(学生自己看了解内容)
文艺性节目分类也是多方面的。一般有两种分类法,每种都有其特点和实践意义。
1、按艺术种类分类:
1)音乐节目:播送各类音乐作品和器乐作品,音乐会、演唱会、音乐只是和音乐知识和音乐教育专题,音乐界有关的新闻等。
2)文学节目:这类节目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的朗诵、播讲、评介、欣赏,文学界动态等。
3)戏曲节目:各地方戏曲演唱,戏曲知识介绍,以及剧目、唱腔、戏曲工作者评价等。
4)曲艺节目:电台经常播放的有关相声、快板书、评书、山东快书、河南坠子、京韵大鼓、苏州评弹等。曲艺的主要艺术手段是说和唱,因此与广播结合的相得益彰。
5)电影和话剧:通常以录音剪辑的形式播出。
6)广播剧:为广播特有的艺术形式。它是由多种声音组合的,专门诉诸于人们听觉的戏剧品种。
2、按照节目的主要功能分类:
1)报道型:报道文艺界最新动态、文艺工作者和有关作品情况等等。
2)欣赏型:以播送各种样式的文艺作品为主,其主要功能是向受众提供欣赏和娱乐。
3)知识型:讲授文艺的理论与创作,文艺的知识和技艺,提高听众的审美情趣和鉴赏水平。
4)服务型:着眼于为受众提供文学艺术方面的咨询和服务,解答各种问题,并根据听众的要求专门编排某些节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趣味性和参与性。
5)评介型:主要评介文学艺术作品、文艺工作者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常常是将艺术评介与艺术欣赏、知识介绍结合起来广播,形式活泼生动。
6)综合型:兼有上述各类的特点,即有内容上的综合,又有功能上的综合。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文艺节目《今晚八点半》,从内容上讲有音乐、歌曲、戏曲等等;功能上讲有报道文艺界最新动态,有文艺知识介绍、有各类文艺作品欣赏、评介,有为听众服务的点歌节目等。它各种成分灵活运用,有机结合,信息量大,节奏快,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听众的多种方面需要。
三、社教性节目:
就教育本身而言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思想品德、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另一类是科学文化的各种知识、技能的教育。对此广播都可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服务型节目:
广播的服务性节目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一条信息,或一二专题或一个独立集中的专门节目。基于这点,服务型节目可以分为两大类:单项服务性服务节目和综合性服务节目。单项性服务节目,内容单一集中,且所要报道的内容听众有所心理准备,收听目的明确,服务的功能显著、直接,如电台办的“天气预报”、“广告节目”、“交通信息”“股市行情”、“外汇牌价”、“市场价格”等等。这些节目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便利。综合性服务节目,服务内容丰富多样,听众层次广泛,形式也灵活多变,有电台安排的,有听众自我参与的,如电台办的“听众信箱”、“投诉热线”、“生活备忘录”、“某某服务台”等等。听众从这类节目中获得了多方面的服务,也培养了许多经验。
以上我们介绍了广播的新闻性节目、文艺性节目、社教性节目和服务型节目和服务性节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广播的板块结构、主持人形式的普遍运用,这四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