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儿园晨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时间:2019-05-14 14:07: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幼儿园晨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幼儿园晨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第一篇:提高幼儿园晨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提高幼儿园晨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

幼儿园的体育活动是为发展幼儿体能、促进幼儿生长发育、提高其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而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0—6岁年龄阶段的儿童,其身心发展正处于迅猛时期,适度的体育活动对幼儿来说极其重要。他除了健身价值外,还对幼儿各个方面能力的提高以及个性的发展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晨间体育活动作为幼儿入园的第一道门槛,既是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基础,又是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延伸,更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把握好了、就会给幼儿一日生活带来一个良好的开端,并能让休息了一整夜的大脑和肢体重新活跃起来,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来面对新的一天的学习和生活。

但就目前我园晨间体育活动的现状来看,由于教师的组织、活动、场地、器械等安排的策略不当,晨间活动的低效行和无效性任然存在,其表现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的组织形式大部分缺乏创新性、多样性,“放羊式”或“警察式”活动多,有明确活动目的的少;

2、指导方法上教师会出现两个极端,要么规定、要求多多,要么对幼儿不闻不问,而幼儿模仿性学习行为多,自主探索性学习、创造性行为少;

3、场地的使用率不高,活动安排不当,因此经常会出现在硬质地面上有幼儿不停的跳或追赶,而导致幼儿摔伤跌倒;

4、晨间体育活动器械的使用上教师往往偏于外观好看、现成的器械,使运动流于表面,只是形式上的热闹却没有得到运动的目的;

5、教师对晨间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也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有的认为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大,幼儿早晨来园时间不确定,教师不好组织;有的认为晨间体育活动要与家长交流,这样就会忽视幼儿活动情况也就容易出安全事故,还是少开展或者小范围活动为宜。

综上所述要让晨间体育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有效手段,让幼儿在有限的场地、有限的时间、有限的器械下得到最佳的锻炼,真正体现晨间体育活动的价值,就必须提高认识,合理利用时间、科学安排和丰富活动内容,从而提高晨间体育活动的有效性。

二、理论依据:

(一)理论支撑:

1、陈鹤琴先生认为“健康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要强身先要注意幼年的儿童。“幼儿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

2、《幼儿园实施纲要》指出: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参与。幼儿通过体育锻炼,不仅锻炼了身体,并对促进幼儿独立生活与活动能力的发展,促进智力发展有重要意义。

3、体育运动对幼儿生理机能的影响:幼儿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促进其骨骼、肌肉系统的发育;能使大脑和神经系统得到锻炼,从预防医学角度出发,可把体育锻炼当做是一种增强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手段;体育活动对心血管体统和呼吸功能都有影响。

(二)概念界定:

1.晨间体育活动:是指幼儿早晨来园到早操这段时间内约25——30分钟,教师为促进幼儿的正常发育,增强体质,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和技能而组织进行的户外体育活动。本课题所述的晨间体育活动主要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体育锻炼,如:自主活动、集体游戏、玩大型器械等

2.有效性:是指教师有效利用晨间活动的时间组织幼儿参加体育活动,使幼儿通过锻炼提高了身体运动技能,增强了体质,提高了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等。在本课题研究中,有效性主要包括无效变有效和低效变高效这两个层次。它包括合理组织和安排晨间体育活动、科学规划我园现有的活动场地、对活动进行评价等等。

3.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本课题将以提高幼儿晨间体育活动的有效性为宗旨,在重新审现在幼儿园晨间活动的现状,反思教师和幼儿行为的基础上,形成适应我园晨间体育活动的实际,能够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一套较为系统的科学组织晨间体育活动的有效性策略。

三、研究目标:

1.丰富幼儿园晨间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形成一系列幼儿园晨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指导策略。

2.提高幼儿参加晨间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增强幼儿的体质,培养幼儿的体育活动能力。

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对幼儿晨间体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形成开放、多元的幼儿园晨间体育活动特色。

四、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

2、研究对象:大、中、小各两个班幼儿

3、研究时间:2009年3月——2010年11月

4、研究内容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主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以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针对我园晨间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

1、优化晨间体育活动的组织模式

在以往晨间体育活动可以说没有什么组织模式可言,老师们基本都是一筐器械在场地上,幼儿随意拿着玩,到了时间收拾一下器械就走人了。但是现在我们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对场地安排、人员安排、器械选择等研究,对晨间体育活动形成一定的组织模式,既能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有便于老师的组织和管理。

2、晨间体育活动的设计策略

晨间体育活动它与幼儿一般的户外体育活动又相同但也有其特殊之处即我们通过晨间体育活能动更充分地考虑和兼顾幼儿的不同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给予幼儿更多自由选择运动项目和运动器械、自由结伴的机会,更好地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主性和目的性等社会性发展,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影响。那么,为了满足幼儿的这些发展需要我们可以结合主题进行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的内容如打破班级年级的界限活动,可以按分区域活动等,采用各种有效的内容让幼儿进行锻炼,最终达成目标。

3、活动中的有效干预和适时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晨间体育活动,作为一个特殊的体育活动教师在活动时不用规定幼儿一定要玩什么,怎么玩、和谁玩,因此,幼儿在活动中就有更多的自主权,也更愿意参加活动。因此教师的随机教育更显得重要,教师要善于发现、敏感地察觉幼儿的需要,把握时机,及时以适当得方式加以引导。并通过观察记录、个案分析等途径使我们的晨间体育活动能有效进行。

4、晨间体育活动的评价

评价不是划分幼儿的优劣和我们课题实施的优劣手段,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改进我们的晨间体育活动,使之更适合每个儿童的发展。因此我们课题的评价的重点主要是幼儿参加晨间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对教师的评价重点在于提高对晨间体育活动的认识和切实地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

六、组织分工:

1、研究人员:朱俊

顾晔、朱莉 施敏芳 佘艳红

周全芳

徐蕾

张建兰 邹素华 蔡娟英 周莺娟 陆九一 马建文 江芸

2、组长:朱俊

全面组织管理 副组长:顾晔

组织协调、相关理论研究

员: 徐 蕾

组织协调

张建兰

资料收集

周全芳

实验班教师

资料收集

邹素华

实验班教师

课题网站管理 马建文

课题网站管理等 江

理论研究 陆九一

理论研究 周莺娟

活动研究

蔡娟英

实验班教师

活动研究

施敏芳

实验班教师

活动研究

佘艳红

实验班教师

活动研究

实验班教师

活动研究

七、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09年3——4月)

1、撰写方案

2、对我园晨间活动现状分析

3、专题学习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09年5月——2010年9月)

以大中小三个班级各两个班为实验班,进行实施。通过对晨间体育活动的内容、模式的研究,形成策略。并能够以点带面,带动中班年级一起开展研究,最终希望能带动全园,扩大研究成效。同时,不断完善和调整研究方案,取得更佳的效果。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0年11月)

1、文字、照片、影像资料汇总等

2、撰写研究报告

八、课题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

2、具体活动方案及相关过程资料。

3、有关研究内容的论文、随笔、反思等资料成册

4、活动相关影像成果资料。

第二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摘要: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教师只有在课前对教材认真钻研、思考,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有效预设课堂问题等,才会有精彩纷呈的有效课堂教学;“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此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改变教师“只见教材、教案,不见学生”的倾向;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运用水平,关注课堂评价细节,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只要有了这种强烈的责任感,才会关爱学生,才会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尽全力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效率才会提高。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2001年新课程改革大潮席卷中国大地,在全面实施新课程后,课堂教学状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但目前仍有很多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课堂始终笼罩在传统讲授式、灌输式的阴影下,可谓是“穿着新鞋子,走着老路子”。为使学生学得“扎实”,教师拼命地“细细讲评”,学生被动地、无奈地“听练”,真是“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总的说来,在课堂上,师生做了很多的“无效劳动。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下面浅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点

《中国教育报》曾刊登一篇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描述:一位历史老师讲公开课,极其成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得这样好,请问您备课用可多长时间?”他回答道:“可以说这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但是要问直接备课的时间,那我告诉您,只有十几分钟。”

这位老师的回答,让我们感到:有效备课——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有效!

什么是备课,顾名思义,备课就是为上课做准备。而在教学实践中,备课往往被曲解成了备教案,写教案成了备课的全部。绝大多数教师将20%的精力用在钻研教材上,将80%的精力用在写教案上,殊不知没有有效的课前准备,就没有有效的课堂实施,也就没有有效的课堂教学。

我觉得钻研教材是备课的重中之重,每个教师要善于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要学会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不仅要用好现有的课本,更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备出有效、高效的课,自有这样老师上课时心里才有底,也便于老师在讲课中遇到问题,该肯定的敢于肯定,该否定的敢于否定,也才会有精彩纷呈的有效课堂教学。如果在钻研教材时,缺少了广度,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没有拓展,没有延伸,那就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吸取的信息量少。鉴于此,有效备课不仅需要教师不断“充电”,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也需要有效的备课方式。

法国启蒙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卢梭这样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这又提醒我们不能简单的把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全盘托给学生,还要注意对自己的教学设想进行艺术化的处理。

《落花生》中,教材只是让学生明白“要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不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样一个道理。我在备课过程中并没有就教材讲教材,而是站在时代的高度,赋予老教材以新的涵义,在课堂上随机开设了一个“实话实说”栏目,让学生辩论你是要做像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做苹果那样的人。从学生精彩的辩论中感到,学生对做人的理解是深刻的,并且富有时代感,他们在向我们展示着心目中理想的自我形象,而且每一个都是那么鲜活,充满着朝气。

当然,有效的备课方式很多,关键是教师要投入热情,善于总结和创造。开辟出一条“备而能用,有利于教,有利于学”的有效备课之路,让教师得以成长,让学生得以受益。

二、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注点 “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泰勒语)”有专家指出:“考察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

新课程提出“以学论教”的观点。“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交往状态、思维状态、达成状态等。从活动到状态,意味着要反对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提倡和追求有效教学;从过程到情境,意味着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预设,更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生成,关注教师的实践性智慧。以此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改变教师“只见教材、教案,不见学生”的倾向。

“差生一开始的状态差可能是假性的,就像近视一样,时间长了,也就变成真性的了,无法再矫正过来了。所以我想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状态,学习状态,成长状态。学生是不是对学习充满热情,对自己充满自信,他的人生态度是不是乐观,精神面貌是不是积极向上,这才是学校教育要着重关心和塑造的。”我觉得这是非常经典的论述,我想只要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良好的,对他的学习结果就不需要苛求。

三、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必需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教育手段。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运用水平,关注课堂评价细节,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中央电视台每年的青歌赛我一直都很关注,对歌手我倒是没有太多的印象,把中心放在了评委身上。一个不经意的镜头推向了 赵易山老师,他担任大赛视唱练耳的评委,赵易山老师绝对外表并不是有多么出众,他的样子并不是属于帅气型的,但他的和蔼可拘的笑容与温柔、舒服的语言,让每一位选手都得到心灵的慰籍。

为什么那么多选手与观众,还有他的学生,特别迷恋他的话语,因为他的话语充满了爱的灵光与智慧的温暖。每位选手听到了他的点评之后,都不会感到被忽略与自卑,比如:“你已经唱的很完整了,这是一个歌唱人的基本修养,你已经做到了,非常好。如果放松一下、不那么紧张,你一定会把这个曲调的感觉唱的很完美,我相信你会做的更好。”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话语。而一句嘲讽与攻击的恶语,往往就毁灭了一个艺术家的诞生。

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语言是学生学习信心的催化剂。课堂上,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扬,因此,教师评价语言中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和鼓励,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好,勇敢地站起来读吧!”“老师相信你一定是我们班声音最响亮的同学!”“请你把你的想法写在黑板上好吗?”。这些激励性的话语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学生们也正是在这些语言中体会到自信的快乐,他们大声地读,快乐地读,向老师展示着“我能行。”老师的一句句激励的话语,唤起了学生心中的憧憬,点燃了学生自信的火花。

当然,教师评价语言的激励性也要适而有度。评价语言使用不能公式化,例如:不论学生回答的好坏,总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激励性评价语言表扬:“你真棒”“你回答得真好!”“老师很喜欢你!”“你真了不起!”弄得听课老师和学生心里都不是滋味。奖赏要与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他们无愧于接受这个奖赏。如果对他们解决了一些过分容易的任务而大大赞扬,尤其在中高年级,则不仅难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反而会增加他们的自卑,因为这会被同学认为是无能的标志。所以,赞扬要适而有度,只有客观的、恰到好处的表扬鼓励才显得可贵,才能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学习内在的、长久不竭的动力。

四、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必备前提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于教师自身素质要求的最好诠释。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的自身素质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即:师德和学识。我们应从这两个方面不断进取,不断超越,实现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作为一名教师,不管学校工资待遇如何,生活环境如何,顺不顺心,都应该对所教的学生负责。不要因为个人原因,影响了学生的发展。要么不教,要教就要教好。只要有了这种强烈的责任感,教师才会关爱学生,才会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尽全力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效率才会提高。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教育工作者永远的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只要有信念,相信一定会在这条路上创出辉煌。

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则是教学的生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教学的低效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我们学校的领导及大多数老师都已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将此作为校本研究的重点。一学年来,我们欣喜地发现,在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多了;探讨如何提高课堂质效、培养学生能力的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老师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学,注重教学的有效生成;更加注重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当然,这种改变还不够显著,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制约课堂有效性提高的因素和行为。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活动的指南,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目的、随意的教学,是注定不能成功的教学。成功的教学是从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开始的。我们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很注重教学目标的设计,他们善于将课标中大的教学目标细化为小目标,使之的操作性更强,指导性更明确。依据这样的教学目标,他们有效地设计了教学环节,保证各个教学环节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因而他们知道在课堂中哪些内容应该精讲,哪些内容应该深讲,哪些内容学生可自主学习。这样的课堂有效性自然就高。

相反,我们有些老师对什么是教学目标还不是很清楚,对教学目标的功能认识也不够,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比较随意,没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这样的课就可能偏离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的老师教学目标的制定形同虚设,与课堂教学脱节。

只有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并依据课时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才能确保目标不虚设、过程不落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有保证。

二、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上课总免不了设问和提问。设问是搞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活跃学生的思维,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很好的认知基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著名教授肖川老师就主张在课堂中要“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以问题引导教学的进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而进行学习”。他的学生是这样评价他的课:“肖川老师上课之时,常常讲述正酣之际,猛然打住,突然发问,本来抱着来轻松听课的心情猛地紧张起来,思维高速运转如同因特尔公司最新版的奔腾处理器,开始讲述时思维还显混乱,语调也结结巴巴,但讲着讲着思路逐渐清晰,似乎对所提问题有了一种新的理解,顿时有豁然开朗之感。”由此可见提问的艺术和功效。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也有一些老师对问题的设计却不尽人意,常常是问题很随意或很生硬,不能起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或是提的问题太大,不利于学生思考;还有的是问得过于简单,对学生思维构不成挑战。这样的问题与其问,不如不问。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即时教学活动和学生思维状况,从不同的角度以相应的方式提出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有效地进入课堂活动状态,减少无效教学行为的产生。

三、关于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多媒体进课堂趋于正常化。由于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创造出一个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且信息量大,课堂容量高,因而受到不少老师的青睐。在我们学校,上课使用课件的老师也比比皆是。相当一部分老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能正确意识到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因而他们能将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但在使用中也有些老师走进了以多媒体代替板书、代替思考、代替实验、代替学生活动的误区,老师成了电脑操作工和解说员。我曾经听过这样的课,课堂上老师从头到尾一字板书都没有,所有的东西都在多媒体体课件中。虽然老师有时会提醒学生要记些笔记,但多数学生记笔记的速度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特别是基础差的同学。而且,人的记忆需要多重刺激才会牢固,一晃而过的刺激远不如老师一笔一划在黑板上写出来的字、画出来的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深刻,容易出现“当时清楚,过后模糊”的现象。著名学者朱正威教授就曾严厉批评过此现象,并形象地比喻这种课留给学生的印象“尤如一江春水向东流”。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发展的关系,该板书时还是要板书,挂图、模型等传统简单实用的教学手段也不能抛弃,不能一个U盘、一台电脑就完事。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结合,互相取长补短,更好实现有效教学值得讨论。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策略

一、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提高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现代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目标的有机结合。它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让学生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不仅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而且注重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二、优化选择和组合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优化选择和组合。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素质培养具有最直接、最稳定影响的因素。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新课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自信,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坚持做到如下三点:

第一,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包括:独立人格的空间,即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都有人格独立性的一席之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因为某个学生性格孤僻而歧视他;独立思维的空间,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生能回答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回答,学生不能回答的,也要循循善诱,不能包办代替。

第二,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选择是多方面的。一是认知过程中的选择。掌握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让他把相关材料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他得以超越现象,发现规律和联系,使信息不致于流失,从而获得新的领悟。二是参与过程中的选择。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做到人人参与,双向交流,教学共振,听、说、读、写相结合,论(讨论)、演(演示)、作(操作)、板(板书)相统一。

第三,给学生一个展现的机会。一是展现个性,如开设“学科沙龙”;二是展现能力,如编导课本剧;三是展现学业成果,如举办小发明、小制作展等,让学生在得到展现的满足中认识、规范、评价和发展自我。

总之,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其独特性,因而,不注重个性差异,没有对学生个体独特性的培养和发展,是显示不出高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

三、活用教学方法,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不仅涉及到课堂上的知识传递,技能的形成,而且关系到课堂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态度、课堂教学情感等诸多方面。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课题。其实,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低效问题,大多不是学生引起的,而恰恰是教师的不适当的设计或者不适当的引导而形成的。优化教学方法必须注意,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体现:一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如认知领域的目标,一般说来,只要求达到识记、了解层次的,可选用讲授法、介绍法和阅读法等;要求达到理解、领会层次的,可选用质疑法、探索法和启发讲授法等。二要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因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长处,同时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如选用讲授法就要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发现法则要努力克服费时费力等缺点。否则就会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三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即使是同样的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不同,具体内容不同,所要求的教学方法往往也不一样。例如,同是为了培养操作能力,理化生学科一般采用实验的方法,而音体美学科则常用练习的方法。四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进行。一方面要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以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另一方面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并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四、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犹如春风扑面而来,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教师为达到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反思让我们清醒,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表面上热热闹闹,学生也非常活跃,但这样的参与往往流于形式,而其有效性究竟如何,对学生的发展作用究竟有多大,都需要引起人们的思考。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应着力于以下几点:

首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程标准中渗透着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真正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点。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内容。

其次,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旁观者,被动接受者,他们的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再次,教师应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虽然不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但积极参与引导、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通过示范(边讲边说以及演示)、中介(帮助学生把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和指导(给学生提供线索和反馈),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要把自己当做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加强教学的互动性,营造教学的和谐性

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改变以往教师—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教师应该做的是如何使各种互动方式有效地运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加强教学互动性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是绝对权威,不能以尊长的姿态与学生交往,而应以平等的姿态加入学生的交往。二是教师要建立多层次的互动,因为在教学中的互动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每一方面的层次都会对教学产生影响,充分利用多层次的教学互动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三是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的互动性,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证。

第三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常州市武进区戴溪小学课题组 执笔:许建生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学说,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说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

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我们认为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经过长达10年研究形成的报告及叶澜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讲效益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学的优劣也应从效益角度来衡量。在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展开的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有很多精彩的教学范例。但为何教师学来学去学不像?为何浮华落尽,涛声依旧?个中原因有很多,但关键是:如何应对各种新课改理念做到融会贯通,逐步形成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如何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我们不禁自问:我们的教学有效吗?我们的教学有哪些不合理的存在?进而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据此,我们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方案,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我们的研究目标是:1.通过理论学习和总结反思,寻求符合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支撑。2.改变教师偏重于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努力实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基本理念,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操作策略。3.改变学生偏重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

二、研究过程与措施

(一)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2003年12月申报,2004年2月批准为武进区级备案课题,2004年3月启动研究,2005年11月通过武进区教研室中期评估,并被推荐为常州市级立项课题,2007年1月结题。主要过程如下:

1.第一阶段(2004年3月~2004年6月):组织准备阶段。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收集文献资料。进行本校 “课堂教学低效因子”的摸底调查,形成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较系统的理论构想并制订了具体的研究计划。

2.第二阶段(2004年9月~至今):行动研究阶段。(1)推进备课改革

首先,我们作了两个层面的改革。一是在全校推行了校级领导随堂听课制度。由教导处每周统一安排校级领导和中层分组听课,对被听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摸底、指导。对优课教师加以表彰和鼓励,对差课教师继续跟踪指导,以听课来促进教师认真备课。二是在课题组改进了备课的设计和过程。首先是改变备课的格式,在教案的内容栏里增设了“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这样两块,显然这是与本课题紧密相关的。其次,以往的校内教研活动常常是执教者独立备课,呈现的是一种个人的努力。为了加强指导,进一步提高研究课的质量,我们实施了合作备课。由一名课题组骨干成员和一名一般组员组合成对,提前对教材和教法进行切磋指导。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是富有成效的。

(2)改进研讨课 为了使研讨课真正获得研讨的价值。我们采用了专题研讨、一课多教、同课异教等研究的策略。

①主题研讨。课题研讨有了明确的主题,才能充分发挥研讨的价值。主题的选择可以从教师普通关注的问题入手,然后加以提炼而成。如语文教学的研讨主题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关注学情”、“课堂问题的设计”、“朗读训练的多层性”等。主题的设定者可以是课题组长,也可以是执教老师。我们一般围绕一个主题研究一个阶段,开出几堂研讨课,从而使教师对此既有理性的深度思辨,又积累了一些感性的操作经验。

②一课多教。一般来说,我们要求研讨课都有一个试教的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设计,然后才能推出比较成熟的课。如陆敏雅老师执教的数学研讨课《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就试教了三次。这种对一堂课的反复研究,体现了我们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也有力地提升了我们对教材及课堂的把握能力。

③同课异教。同一篇教材,由不同的教师来教,称为同课异教。如陈新红和徐玲老师,师徒俩对《牛津小学英语5A Shapes》的同课异教也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她们对教材共同钻研,又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来执教,体现了她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体现了她们对教学个性和学生特点的正确把握。

(3)提倡互动评课

评课是实验教师理论素养的体现,它需要教师用理性的眼光来观察,用内化的理论来阐述。为了促进每位教师都能积极参与评课,我们要求听课教师听课后撰写一份评课稿或提纲。在评课中,我们除了先请执教者说课,还主张向执教者质疑,问他的设计思路、问他的设计意图、设计理念。这种积极互动的评课氛围常常感染着每一位参与的教师,无论对执教者还是评课者,都是一种激励,一种历练。

(二)研究的措施 1.健全组织,完善方案。

学校首先聘请了市区有关教科研专家作指导。同时,成立了由黄勇校长任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黄勇校长亲自担任该课题组长,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采用自主报名,择优录用的方法,保证了人员素质。课题组对研究方案的设计进行了反复修改和完善,并组织了对课题组成员的专题培训和辅导,形成共识。

2.制订常规,严格制度。建立一系列教科研规章制度,将科研、教研工作紧密结合,规定课题组成员每月撰写二页理论学习笔记、二篇教学反思,每学期设计一份好教案、上好一堂研究课、写好一篇研究论文。落实教科研奖惩制度,调动课题研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构建平台,以研促研。

我们努力构建各种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以此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促进课题组成员不断提升专业水平。(1)学习的平台。①学专业书籍,丰富教师的学养。学校购买了大量与课题相关的教育书籍,并分必读书和选读书提供教师阅读。②组织外出听课,增长教师的见识。除了参加市、区安排的教研活动,我们还有计划地安排研究教师赴浙江、杭州、镇江、无锡等地聆听名师新课堂、新理念,并要求撰写心得,在实践中移植。(2)交流的平台。①戴小课题管理网站(http://www.wjdxxx.net/ktgl)自05年9月建站以来,早已成了课题组成员热心建设和乐于交流的心灵家园,至今我校课题组成员学习和撰写的文章近1300篇,校外注册用户三百多位。②我们定期组织课题沙龙活动,反映存在的真实问题,请骨干力量进行解疑和指导。(3)展示的平台。我们开展了说课、上课、评课的系列评比活动,还陆续邀请了市、区教研室等有关专家、领导莅临指导。我们邀请兄弟学校的行家、领导参加我们的课题研究,和我们共同探讨研究的主题。06年5月督导评估专家组对我校14位青年教师的课评价有12节优秀课。

三、解决问题的目标和策略

(一)对低效教学的理性反思与追因分析。

课堂教学的有效情况,显然包括负效、无效、低效、高效这几个层面。根据对我校近几年课堂教学的观察,我们感到有许多课堂属于低效教学的范畴。

现象是:1.对教学目标理解模糊或表述不清;2.教学内容把握不够精当;3.教学结构呈现过度的教师主导特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4.缺乏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狭窄;5.课堂评价浮于表面,缺乏评价的策略研究;6.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究其原因:1.学校教研氛围平淡。尽管教研活动正常进行,但研究的圈子较小,研究内容常浮于表面,缺乏研究的深度和坚持力。2.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行为缺乏适当的理论指导。3.教研的要点和抓手十分模糊。部分教师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主动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但缺乏方法的推敲和策略的研究,特别是对学情估计不足,以致课改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面对如此现状,我们感到本课题的研究肩负着一种强烈的责任。如何依托课题团结一批教师,解决一些问题,拓展一些发展的空间?我们感到:必须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抓起,从帮助教师克服以往的教学弊病抓起,从教师执行的每一堂课抓起。

(二)寻求本课题研究的核心理念。

“有效教学”是一个大课题,相关的教学理论也是不胜枚举。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务必理清研究的思路,寻求一个具有统率意义又简洁明了的核心理念。综观有效教学的各种论述,我们把关键字定位在“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八个字上。

“以学定教”,反映教的依据是学,即把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学”不是静态的学生,而是发展的学生,是差异的学生。我们要兼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即教的起点,学生的发展目标即教的方向。有了起点和方向,教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做到以学定教。实践“以学定教”,务必非常重视学情分析以及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寻求适合学情的教学方式。

“以教促学”,反映了教的目的。第一,教不是单纯的教,而是促进教学互动的教,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持续提高的教;第二,“以教促学”更高层次是指向于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策略性地改变教师的教,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第三,针对小学生不同学段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以教促学”强调创造性地教,顺应学情地教,不任意拔高教学的要求。

(三)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1.关注设计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题研究中,往往有教师抱怨自己多么优秀的教学设计,但教学效果却不够理想。理性地反思这一现象,往往能得到许多启示:

(1)合理的教学期望 教学期望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构想。过高或过低的教学期望都是不符学情的,往往导致全局的失败。首先,教学期望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其次,教学期望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再次,教学期望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把握住教学的基点和训练的梯度。

(2)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教学内容分散,教学过程便不能深入。教材是选择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但教材不等同于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应从学科价值观的高度出发,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从教材中精选出教学内容,并做出适当的信息处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施有效的教学。

(3)优化教学结构

安排教学结构包括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安排。优化教学结构,应综合考虑这样几个因素:一是学科特点和学科教学理念;二是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三是体现课时特点和课时目标。其中学生是最活跃和核心的因素。优化教学结构,着重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顺序和学习方法,体现教学设计的策略。

(4)兼顾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是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统一,两者的联结点在于学生。学生是课堂舞台的主角,只有让学生活动起来,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教学设计应该是一种弹性设计,它兼顾到预设的计划性和生成的可变性。如果说教案是教师的课前设计,那么课堂就是教师的现场设计。具备这二度设计,课堂才是科学的、艺术的。

2.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过去观察一堂课,可以说教师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从何时起,学生成了我们听课关注的主要对象,这是一种理念的进步。但在实践中我们更清晰地发现了许多不令人意的地方:如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大、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差、良好学习习惯得不到落实等等。我们课题组对这一难题组织了多次专题讨论,进一步转变观念,正视现实,寻求对策,并坚持在实践中分析总结,使这一现象得到了逐步改观,现总结如下:

一是要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教师常常习惯性地充当了权威的角色,无形中降低了学生课堂主体的意识。二是要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变成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三是要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明确能力培养的目标、途径和方法,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四是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要求,贯彻落实。五是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拘一格,因材施教。

3.关注教师调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能否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控制、主导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1)教师的自我监控是实现课堂有效调控的前提。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创造活动。其行为主体之一的教师是具有理性反思和行为调控能力的职业人。自我监控的过程表现为设问这样四个问题:①我在做什么?②我为什么做?③我做得怎样?④我将做什么?第一问是指教师的外在行为;第二问是指教师的内在动机;第三问是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估;第四问是即时的教学打算。自我调控的有效性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在理性价值观的指引下展开的。

(2)对课堂的微观调控是实现课堂有效调控的重点。好的教学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需要教师适时地应用微观调控的技术。首先,教师应充分而合理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学习,让学生的眼动起来,手勤起来,耳灵起来,口读起来,脑活起来,逐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其次,教师应关注教学的进程作适当调控,如对有效资源的开发,对问题深层的引领,对思考方向的纠偏等。再次,教师应适度调控好教学的节奏变化。一是尊重学生的注意规律,使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二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为了实现系统效果的最优化,这就要求教师灵活把握“因学设教,顺学而导”的调控策略。有时顺水推舟,不露声色;有时旁敲侧击,迂回前进;有时抓住机遇,生成资源;有时主动出击,积极控制。

四、实践成效分析

1.营造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

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校园人,校园文化建设不在于外在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一种涵盖了学校教师共性与个性的校园精神文化。通过课题研究,许多教师对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了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目前我校有常州市级骨干教师1名,武进区学科带头人1名,校级学科带头人3名,校级骨干教师8名。一批朝气蓬勃、求真务实、锐意创新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他们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通过学习交流、外出听课等活动,教师对新课程逐步有了自己的认识,在宏观上能够用辩证的目光来看待传统与现代、封闭与开放、学科与课程、教与学等关系,在微观上能够恰当地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内涵和要求。结合课改实践,课题组成员勤于总结,不断反思,撰写了许多有质量的课题论文、随笔反思。自2004年2月以来,我校课题组成员获奖或发表的区级以上文章达152篇,其中获武进区一等奖以上和刊物发表文章达122篇。我们从中选编了二本课题论文集、二本随笔反思集和一本优秀教学设计集。

其次,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许多教师不仅在心目中有了自己的好课观,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因子,明确了自身努力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变得驾轻就熟,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戴鸿老师的好课观是“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她的语文课简约而丰实,学习氛围热烈。她执教的《秋天的怀念》一课获得了片教导主任评优课一等奖。吴宏伟老师追求语文教学的“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课堂教学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他多次承担区级、片级公开课,且每次都有创新的设计。邵琴老师,原来是一名较普通的老师,且胆子较小。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可以说每堂研讨课都十分出色,课堂教学十分贴近学生,精巧而富有美感。上半年督导组的有关专家听了她执教的三年级语文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赞不绝口。李彩芳、陆敏雅、陈新红、黄明洁、徐剑等年轻教师,均在课题研究中脱颖而出。

3.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了明显的转变,由此带来的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沟通,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的差异得到了尊重,学习的空间得到了拓展,学习的潜能得到了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步形成。

四、问题和思考

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长期的追求。为此,我们付出了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

1.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上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在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从学校整体层面看,师生教学方式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

2.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进步和发展的平台,但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文素养也始终是制约课题深入实施的瓶颈。如何进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的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我们将继续立足于学校实际,加强师资培训,特别是注重对青年教师的跟踪指导,把握课改的脉搏,进一步推陈出新,为构建戴小新教育而努力工作。

第四篇: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着重对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效性进行了探讨。从教学目的、师生角色定位、教学模式及相应的评估体系几方面探讨了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问题。

Abstract: The current paper centers itself on the issue of how to impro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Taking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standpoint, It first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Then,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of improv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from aspects such as correct understanding, the roles played by both the teachers and language learner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odes, as well as the assessing system.关键词: 有效教学 角色定位 教材定位 多媒体技术 评价策略 一.引言

在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长、学生都对英语学习寄予了厚望,但结果往往并不令人满意:学校觉得英语教育长久以来没有明显的起色;教师则埋怨自己兢兢业业,投入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结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社会,如各用人单位,抱怨中国学生英语学了好多年,却听不懂,说不好,得了“聋哑病”,就连大学毕业生不能胜任其理应承担起的各种任务,如口语交际、洽谈业务等等;而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则经常抱怨英语学习太苦,费时费力,兴趣颇淡,成绩不如人意。我国目前的中学教学所面临的这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一切表明,中学英语教学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这里所指的“效果”应当既包括效率(efficiency)又包括效果(effectiveness)。D.Gardner 和L.Miller(1999)曾经指出,“效率是对教学结果(output)和教学成本(cost)之间关系的衡量,效果则是预设目标(preset goal)的实现情况”。教学最终一定要实现一定的目的,这一目的实现了,教学过程即为有效果。也就是说教学不仅要有效果,而且应当讲求效率。D.Gardner 和L.Miller(1999)曾指出,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无论是对于教学管理还是教学过程都至关重要,它既意味着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也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和调整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那么,目前国内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着重做些什么样的调整,来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呢?

二、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1.正确理解“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明确师生的角色定位

教学有效性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明确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各自承担的角色,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良性互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对广大的高中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P.Medgyes和L.Pyan等人的观点,精通外语是体现外语教师职业信心的根基,尤其在交际语言教学中,教师更需要有较高的语言水平,才能应对任何交际产生的困难。一名语言教师应在知识、技能、态度及其相应的语言水平和应用能力上具有较高的水平。同时,对外语课堂教学和课程的变化能做出快速的反应。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和关系等都将发生较大的转变。新课标要求老师有新理念和施行新理念的操作能力。较好的英语课应采用多种创设情景,充分用足英语教学本身的真实情景进行教学以及利用英语本身和上下文创设情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交际活动,在情景中把知识点化难为易,在情景中操练学生,提高语言实践的质量。如可采用以下流程:创设实用情景精点语言知识全面训练技能互动交际养成思维能力开始新的有效交际。努力在多信息、快节奏、高密度、勤反复上做好文章,真正使有限时间的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最优化。

社会建构理论认为,每个人一出生就在积极建构自己的意义世界,并且都有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而教师则在这一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为学习者的意义建构起引导作用(M.Williams和R.L.Burden, 1997)。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教师要在以下方面引导学生:

1)目标。即明白自己为什么学英语和想学什么的问题。只有清楚了这两个问题之后,学生才会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2)策略。即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逐步探索自己的学习策略。

3)效率。即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不断总结自己学习的经验和教训,促进将来更加有效的学习。4)评价。即对自己的学习定期进行评估,看自己是否已经完成既定学习目标。

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现状和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大胆用英语发表自己的看法、记日记等方式使学生培养起经常反思自己的日常学习,并不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的学习习惯;通过定期让学生对其学习进行自评、互评的方式加强学习方法的交流和营造一种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进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有效性。教师的主导作用自始至终都是围绕着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进行的。只有学生和教师两者的作用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并实现了有机的结合与互动,新形势下的中学英语教学才会更有成效。

3.清楚教材的地位。

2005年版《牛津高中英语》必修教材在江苏省的全面实施和启用,它具有贴近现代生活,展现强烈的时代气息、蕴含科技荟萃和人文情怀的特点,旨在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在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的同时,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提高学生英语素养。新教材这些特点要求广大英语教师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之余,还要注重新理念下相应的更新的教学方法。新教材的主编王守仁先生曾说过“教材上有的并不一定要全教;教的不一定要求全会;会的并不一定全考。”这就明确告诉我们教师,不能一切唯都以教材为中心,教材只是一个蓝本。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一个度,活化教材,以实现学生英语学习最近发展区。如对于英语程度较好的学生在完成教材内容之余,教师要对新教材全新的、多源化的、原汁原味的英语环境,可以进行拔高和拓展。如教模块四第二单元sports events时,可以补充介绍奥运的历史,北京申奥的宣传片,伦敦申奥宣传片,北京办奥运的利弊等等。在授课时借助一切可利用的素材、媒体和其它教具,完成语言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把课堂变成与学生情感交流、潜能开发、思想沟通、精神共享、个性发展的大舞台,这本身就是一种“隐性教材”。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接触英语的渠道越来越多,我们教师应该明白,教材有“显性教材”与“隐性教材”。

3.构建科学而合理的新评价策略

传统的中学英语评估模式是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基础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掌握一门语言既要掌握该门语言的形式或结构,又要掌握该门语言的单词和语音”(T.Hedge,2002)。基于这样的认识,在传统的中学英语评估体系中,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估重于对学习过程本身的评估,对语言形式的正确性的测试重于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测试,出现了测试作用“被无限放大,实际上成了学生外语使用能力,甚至是整个外语教学的唯一评估手段”(束定芳,2004)的局面。在建构主义模式下,由于强调学习者在意义建构过程中的主体性,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其教育评估发生了从只注重结果到注重教学过程的转变和由以测试为唯一手段到包括测试在内的多种评估方式的转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注重体现学生在评估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由于传统的评估都是由教师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的,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而往往会出现教师的评估结果与学生的实际不相符的情况。现在,由于采用了以定期写学习小结、自评和同学互评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评估过程中来,相对而言,评估就就更全面、更切合实际,更加有效。2)注重形成性评估,即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估,而不仅仅停留在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上,如对课堂参与和配合情况,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外学习效果的情况等等进行评价,并结合各方面情况形成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总体评价。

3)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因此,教学测评也应该体现这一变化,不仅通过出统一考卷的方式对学生对于具体语言形式的准确性进行测评,还应对其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的运用能力进行综合测评。

如果说,中国有悠久的应试教育传统,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喜欢考试,那么设计一系列科学的、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要求的、能够考出学生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的测试也未尝不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否则,教学目标改进了,教师和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已经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了,但测试还停留在老路上,中学英语教学则必然地会经历一些不必要的反复,导致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其成效也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英语教学也在逐步向更高的阶段发展。研究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实效是中学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但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本文仅就教学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环节中的教学目的、师生角色定位、教学模式和评估体系进行了探讨。但是,有了好的想法,其效果如何还有待具体的实践的考验。其它问题,如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以及教师评估的一致性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年龄特点、性格特点与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关系问题,以及教学评估的具体操作问题都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陈国华:“谈英语能力标准的制定”,《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晨梅梅等:《探索与变革:转型期的英语教学》,商务印书馆,2004。

廖锦超: “基于网络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外语电化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刘润清:“关于英语教学大纲改革—从分离式教学大纲到统一的课程标准”,《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刘润清、戴蔓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扬凡:“对外语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几点思考”,《外语界》,2003(2)。

Gardner.D.and L.Miller.2002.Establishing Self-Acc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Hedge, T.2002.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Richards.J.C.and T.S.Rodgers.2000.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Williams M.and R.L.Burden.2000.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崔允漷 《教学实施策略》 现代中小学教育

第五篇:提高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问策略研究.

问得有理、问得有法

——提高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问策略研究在实施新《纲要》的今天,构筑理想的课堂是我们老师所要研究追求的。那么如何来构筑理想的课堂?如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觉得教师在

课堂上的提问很关键。为此本文通过“提问前的两项准备”、“提问时的三项策略”,以及“提问后的四种跟进措施”,形成提高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问教育策略,首先来谈谈提问前的两项准备

一、精心设计提问,做好提问前的两项准备 1.精心设问,巧妙启发。

教师在设计一节集体活动时,不仅是备内容,备问题,更是备孩子。在设计 提问时要学着考虑把内容和孩子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另外设计问题,要紧紧

围绕教学目的,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2.面向全体,因人而异。

为了引发和引导幼儿的主动探究,我们引导教师在提问时,应遵循面向全体 幼儿以及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面向全班每一个幼儿的,要使每个幼儿都能感觉到这 个问题是教师向我提出的,从而愿意参与问答活动。但也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的层次问题。

二、那么何为有效提问的三项策略呢? 1.创设情境,循序渐进。

也就是说教师的发问要由浅入深,创设相应的活动情境,启发幼儿联想,引 发想象,让幼儿有选择地运用现有知识进行分析和重组,形成一个“问题链”。2.多项设疑,多元开放。

何为多元开放性问题?简单的理解就是教师提的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有效 与无效的关键也在于此。3.有效追问,激发联想。

我们在教学中要适当保留语言空白,解放幼儿的嘴巴激发幼儿头脑中的鲜活表象,让幼儿自由想象构思后,用话语尽情表达。

最后说说有效提问的四项跟进措施,它们分别是 1.学会控制等待。2.接纳幼儿观点。3.适时反馈评价。4.积极鼓励引导。

有了这四项的跟进能增强幼儿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幼儿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问答活动。

四、成效与分析

(一从幼儿方面看:促进了幼儿的思考,激发起求知欲望。

(二从教师方面看:促进了师生有效互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操作策略,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

下载提高幼儿园晨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幼儿园晨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性的研究策略1

    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西旸幼儿园吴三琴 摘要:《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区域活动也在发生着变化,我们更多地思考:如何发挥区域活动在对幼儿个......

    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 晨间游戏活动

    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 晨间游戏活动 设计思路: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动作发展差,需要大量的练习。为了使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及跑、跳、投掷等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为幼儿准备了一些自......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摘要] 当前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出现了“新倾向”、“新问题”。课堂教学调查分析中发现,常态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依然普遍......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本站推荐]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新课程下的新理念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的和方法都要有进一步的提高,现在课堂教学不......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要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提升初中生的课堂活跃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切实提高初中语文......

    农村初中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策略

    农村初中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策略 摘要:初中物理是一门和人类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科目,对初中生而言学好物理这一学科,对提升其综合实践能力极为有利。然而,在现今农村初......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枣碧乡中心学校 陈劲松 如今的有效教学真是一个热门话题。那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呢?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的阅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