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03:1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共)》。

第一篇: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共)

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意义 语言是人的重要能力之一,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言是人类籍以交流思想、互通信息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工具。“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同时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回复到它那里去”(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所以必须抓紧这一“黄金时段”,促进幼儿的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对应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书面语言的视觉感知辨别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并要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而语言教学活动是幼儿习得语言经验的主要渠道,那么提高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的背景。

鉴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存在着“负效”、“无效”“、低效”、“高效”几种情况,我们悉心分析研究了我园近年来语言教学状况,发现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明显存在着造成教学低效性的一些问题:一是教师们缺乏对语言教学活动内容特点的研究与掌握,表现为所有语言教学活动呈现一种模式的现象,譬如将谈话活动与讲述活动混为一谈。二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环节中,忽略幼儿成为流畅阅读者的策略预备能力了设计的环节,缺失了对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三是教师大 都将语言活动教学与幼儿认读汉字割裂开来。四是教师不注重幼儿对语言和语法的敏感性。五是语言教学活动目标不明确,大而笼统,缺乏针对性,缺乏可操作性,没有幼儿能力发展目标。

二、课题的界定

所谓“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时间内组织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发展与优化提高达到的程度。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从幼儿的角度来讲,时间、结果、体验是考量幼儿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

三、本课题在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有效教学研究是国家十五课题,中小学开展得比较好。但在幼儿园可以说是一个空缺,针对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研究还并不多见,尚未见成熟的见解,而这正是本课题所关注的。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论与策略》。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丛书。

(三)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四)袁 坤.培养反思力。

(五)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标

(一)研究内容 1.教材处理的有效性; 2.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 3.教学活动策略的有效性; 4.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5.语言活动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6.语言活动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7.主体参与的有效性; 8.知识建构的有效性; 9.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10.幼儿发展的有效性。

(二)研究目标

在实践中探究、反思、总结有效的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策略和解决途径,积累有效的第一手研究素材和成果,为今后的语言教学活动的实践及各学科领域教学活动实践提供一些可供学习研究和参考的教学案例、课例与模式。

六、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采用了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实验观察方法、经验总结法等。

七、研究的过程与措施

(一)课题研究设计 在现行幼儿园阶段教育的语言教学活动中,开展有效教学研究,下设2个子课题,它们分别是: 1.语言教学活动提问有效性策略研究。2.语言教学活动反思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二)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研究过程 前期准备阶段。一是走进班级听课,进行观察与调研,对我园常态语言教学活动实况作进一步 的了解、分析与评价;二是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对国内外该课题研究的状况进行了解,对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作初步论证,形成立项报告与初步的研究方案。行动研究阶段。一是根据前期对语言教学活动的调研与分析,根据自身存在的迫切的主要的问题,根据“有效、优化”的原则,确立行动研究突破口,即优化语言教学活动提问有效性,提高语言教学活动效益的主打做法(优化策略);二是根据确立的优化策略,分年段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语言教学活动行动研究;三是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对教师的语言教学活动提问进行定量的分析,作好阶段性总结,并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与发展,做出相应的研究调整与改进;四是撰写课题中期报告,邀请有关专家作中期评估。

八、研究成效分析

(一)教师们的教育理念有了提高。明确了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提高了教师语言教学活动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意识及语言教学活动反思的分析意识;促进了教师的教育行为及技能的提高;促使教师学会了积累,养成了写教学日记、教学随笔、教学反思的习惯;促使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促使教师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支持教师学会主动地发现和解决自身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师幼有效互动,增强了语言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提高了一线幼儿教师驾驭教材及教学活动的能力;促进了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教师们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策略有了提高。1.教师们语言教学活动提问有效性策略有了提高

(1)设计文本中有利于幼儿联想、想象的问题,促进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如中班的尚老师,在语言教学活动《春天的电话》中,向幼儿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春天的一个夜晚,突然想起了雷声,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听见了,会反生什么事情呢?”

(2)设计开放式问题,促进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让幼儿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发展其扩散思维的能力。如,大班田老师在《梨子小提琴》语言教学活动中,提问幼儿:“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等判断分析性问题;中班尚老师提出的“如果你是小蛇会说什么,你会用什么办法?”等假设性问题以及创造性问题等等,引发幼儿掌握概念,进行判断、想象和推理,以促进幼儿多项思维能力的形成。

(3)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促进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如,中班梁老师在语言童话《想飞的小象》教学活动中,在活动的重点、难点处预设问题,促进幼儿经验的提升。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小象有什么本领?它最后还想飞吗?为什么?”

(4)设计具有双向性的问题,促进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如大班朱老师在童话故事《小小设计师》语言教学活动中,出示了两张名片,让幼儿观察,鼓励引导提问:“看到这两张名片,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问题要提?”幼儿说:“我想知道名片上都有什么?他们是怎样设计的?颜色可不可以不用白色,设计成多彩的?是不是什么形状都可以?人和人见面时为什么要互送名片?老师你有名片吗?我为 什么没有?”等等。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以教促思”,让幼儿学会学习,不仅授以“鱼”,而且授以“渔”。

(5)设计程序性的问题,促进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如在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语言教学活动中,将“故事中都有谁?”“小蝌蚪分别问了哪些动物?”“他们是怎样说的?”“最后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改为“小蝌蚪为什么问了那么多动物都没有找到妈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样的问题,引导幼儿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从而加深幼儿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6)设计整体性问题,促进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如,教师巧用破题法,提出“听完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故事里都讲了什么?狐狸和狮子没听音乐前他们在干什么?小动物听到了这么美妙的音乐,它们又有什么想法?音乐把森林变成了什么样的森林?从自己喜欢的颜色中挑出一种能和音乐相匹配的颜色,为什么?”等问题,积极鼓励幼儿去联想,去想象,力求做到文内文外融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幼儿自然运用语言去表达真实思想的效果。

(7)设计幼儿质疑的问题,促进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如:大班田老师在执教童话故事时,让幼儿自主阅读、生发问题。幼儿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后,在田老师的鼓励下,提出了他们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故事的名字为什么要叫《梨子小提琴》呢?”“为什么狐狸听了音乐后,不去抓小鸡了?狮子不去抓小兔子了?它们为什么要去听音乐呢?”(8)设计面向全体幼儿的问题,促进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如大班董老师执教的散文《春雨的色彩》语言教学活动中,采用“八面骚扰法”从教学目标出发,问幼儿“春雨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董老师追问:“想一想、说一说春雨还会落在哪里,引起什么变化? ”老师接着又问:“春雨的声音好听,本领也不小,那谁能说说春雨是什么样子的呢,像什么?”

2.教师语言教学活动反思的技能有了提高

(1)反思语言教学活动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过去是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提出的教育目标。现在是从幼儿学习的角度提出的学习目标,把幼儿作为主体。采取了布卢姆ABCD编写学习目标的方法,编写了认知目标:学习“黄澄澄”、“金灿灿”、“红彤彤”“五颜六色”等词汇,认识汉字︰果山、树林、花园、田野;技能目标:会用恰当的词汇,连贯的语言描述秋天颜色;情感目标:理解文本,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使目标制定的行之有效。

(2)反思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例如,我园中班刘老师在教诗歌《家》时,注重了情感目标的达成:一是在导入时采用了谈话的方法,为幼儿营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了幼儿想学诗歌的欲望。二是在学习诗歌时,采用了观察发现法,为幼儿提供了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图片教具。如: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以及蓝天、树林、小河、泥土等图片,启发幼儿匹配图片,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了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三是关注每一个幼儿,追求提问的有效性,为每个幼儿创造开口说话的机会,使其体会成功的喜悦。例如,刘老师问幼儿: “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孩子们发言积极,思维活跃,不同层次的幼儿都有话可说,有话敢说。

(3)反思语言活动过程设计的有效性。如一位老师在反思语言教学阅读活动—— 俄罗斯童话故事《拔萝卜》时写到:一是活动方案语言学习的设计体现了全语言教学的理念。二是语言阅读活动教育目标的设计体现了全语言教学的理念。三是活动过程设计的有效性是永恒的追求。①导入环节的设计,运用了激趣、迁移法,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想说、敢说、能说的语言环境。②幼儿自己初步整体感知、识别图片,理解故事内容的环节的设计,运用了感知发现法,让幼儿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去讲述、去想象、去感悟。③图文对照,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讲述,引进新的阅读经验的环节,运用了图文对照法,提示幼儿发现季节有什么变化?人物有什么变化?谁是你最先看到的人物?谁是你最后看到的人物?请你给他们排个顺序,以理清文本的脉络,积累、学习新的阅读经验。④重点阅读,开展活动,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环节的设计,运用了突出重点法和朗读体验法、分组讨论法、排图阅读法、幼儿自主阅读法相结合的方法,深化了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使活动达到了高潮。⑤结束环节的设计,运用了朗读法,让全班幼儿齐诵《团结力量大》这支童谣,再次升华了文本情感。总之,这次活动设计环环相扣,脉络清晰,有主有次,重点突出,是全新教学理念的架构和体现。

(4)反思语言教学活动的过程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语言教学活动 的有效性,一直是我们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围绕教学目标服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使教学活动流畅、有效。如大班刘老师设计的看图讲述活动《贝贝的一天》的教学环节新颖,有创意。第一个环节听音乐,提要求;“把自己一天最想做的事画出来”。第二个环节老师让幼儿感知讲述对象时,将文字与图画相结合,且太阳的形状、光芒、颜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四个时间词和四幅图片的巧妙结合,充分显现出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让人耳目一新,极大地调动了幼儿讲述的兴趣,也符合幼儿认识汉字的特点。接下来让幼儿将8幅图片按出示的时间顺序加以排列,并用句式“因为„„所以„„”讲出自己的理由,幼儿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说得流畅而连贯。这个环节是开放的、自主的,摆法不一,但都合情合理,孩子们都能自圆其说,充分显示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第三个环节是引进新的讲述经验,老师示范性地讲述了一段话,并将承接词及承接句式:“先„„接着„„然后„„最后„„”引进了讲述活动,使幼儿讲的言之有序,且避免了语病的出现。第四个环节是扮角色迁移环节。幼儿们有的扮警察,有的扮厨师,还有的„„幼儿们不仅装扮成他们的模样,还用新的讲述经验讲述他们一天的工作、生活。整个过程环环相扣,脉络清晰,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廖绿叶

2012.6.18

第二篇:《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三星口乡总校 杨佳颖

一、研究背景: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活动的形式来帮助幼儿学习语言。在有效的语言教学活动中,要求我们教师糅合多种儿童发展因素,允许多种儿童语言和其它方面发展有关的符合系统的参与,从而促使幼儿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刺激和强化作用下,产生积极地运用语言与人、事、物、交往的需要、愿望和关系,在生动活泼的操作实践中动脑、动嘴、动手,成为主动探求并积极参与作用的语言加工创造者。那么如何通过有效、高效的语言集体教学活动形式来挖掘作品的价值与作用,如何让孩子在语言教学活动中主动积极地去建构相关的知识,促进语言及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是我们幼教工作者迫切需要研究的话题。有效教学理论作为“新课改”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问题,要想达到教学有效性,就要加强教学的预见性和计划性,为有效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在幼儿园强调有效教学,可以使我们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关注课堂教学的时效,关注教学的设计与改进,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园是一所以“语言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多年来一直注重语言文学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在“幼儿园绘本教学”、“幼儿园故事教学策略研究”、“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指导”等方面进行过较为系统的研究和实践,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的教学经验。幼儿园有不少老师在多年的语言文学教育中开始形成各自个性化的教育特征和教学风格,部分教师在市级教学评优和语言教学公开展示活动中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由于教师能力的差异,教师的实践智慧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部分年轻教师和非正规幼师毕业的教师对语言教学特征及其操作规律、指导策略仍然不能全面把握,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低效化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问题:

1、重形式,在组织语言教学时,有些教师会忽视文学作品的内在品质,单纯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目标不明确;

2、轻体验,有些教师把活动的重点放在让孩子朗诵或复述上,活动中让孩子反复地机械地背诵,方法单一,忽视语言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孩子学习兴趣不高;

3、教学形式单一,受传统教育的习惯影响,在组织语言教学活动时,有的教师对讲述活动、故事教学、诗歌教学等都有一套惯有的教学模式,活动中不去关注孩子的需求,不去关注孩子的参与情况,不去推敲提问的设置,师幼缺乏互动,幼儿主体性体现不够,活动效果较差。因此,为了提高我园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高效,不断优化我园语言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努力使“教学有价值、教学有效果、教学有效率、教学有魅力”,我园把《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策略的研究》作为幼儿园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关于“语言教学活动”的含义。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是指以集体活动形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实施语言教育,帮助他们获得倾听、表述、欣赏、阅读等语言经验,促进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使他们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得到发展。

2、对“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理解。

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能够有效地促进孩子发展。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策略研究是指对从语言活动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形式、教学反思等诸多方面进行有效性探索与研究。

三、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课题的研究价值就在于以“有效性”为切入口展开研究,促使教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语言教学目标,促使教师运用新的理念和方法来指导幼儿语言教育活动,通过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师的指导能力,促进师幼互动,同时也促使教师从多方面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样一方面在追求教与学双边互动过程中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全语言教育观念。即提倡开放式的语言教学,将传统的“师传生受”的语言教学过程转变为教师和儿童合作学习的过程。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四、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是“在某种意义上的约定俗成的通例,它阐明有关最有效地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方法规则。从规范性和处方性角度考虑,有效教学理论关心的是促进学习而不是描述学习。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理论主要研究“怎样教”的问题。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3、认知学习理论

学习过程是信息的接受和使用的过程,学习是主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学上主张给学生最充分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沿着仔细规定的学习程序,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

4、“全语言”理论

“全语言”理论认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从经验中获得,并非经由成人的刻意教导而来。语言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幼儿熟练地使用语言,能与人沟通。幼儿在语言发展过程中,是扮演主动的角色,积极建构自己的理解。

五、本课题研究思路:

1、研究的目标:从幼儿的需要和特点出发,以“优化语言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有效性”为主旨,以“凸显幼儿园语言教育特色,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为目标,从语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反思等方面有效性策略研究入手,探寻激发“趣”、引发“行”的有效方法与相关教育策略,促使教师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育方式方法,反思传统习惯的教育模式,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教育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建构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高效率课堂教学策略的机制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和能力。同时,通过课题研究激发孩子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引发孩子在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主动探求并积极参与语言表述和交流活动,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述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并促使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2、研究内容:根据我园自身特点和教师需求,我们主要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目标制定有效性策略研究、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组织策略有效性研究、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提问有效性策略研究、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评价有效性策略研究四方面进行重点研究。以“教学诊断”的形式,对语言教学活动的目标、教法学法、提问设计、活动评价进行诊断分析,促使活动不断趋于优化,从而实现活动的有效性。

3、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案例研究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

六、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自2015年9月开始启动,规划到2017年12月完成,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2015年9月):规划设计阶段,主要工作:

组建课题组,落实人员分工,设计课题研究计划、方案,确定研究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报相关部门审批、立项。

第二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12月):开题研究阶段,主要工作: 根据课题的设计方案,对课题研究的各项内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探索与研究,积累相关的资料,随实验的进行,不断修改完善研究方案,使方案更具操作性。举办语言教学的观摩活动、语言中心组研讨会等。第三阶段(2017年3月——2017年10月)深入研究阶段,主要工作:(1)将初步实验的情况编制各种表格,收集积累各项资料数据,进行研究分析。

(2)汇总小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写成实验研究的中期报告,并进行中期成果展示活动。

(3)在中期总结的基础上,各子课题的研究针对实际情况再作调整进行深入研究。

第四阶段(2017年11月—2017年12月)结题总结阶段,主要工作:

整理资料、分析研究,撰写实验报告,举办结题报告会。

七、课题研究基础:

1、课题前期研究的基础分析。语言活动是我园的教学特色,在语言教育方面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这几年,我园购买了好多相关的语言教育方面的书籍,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习,老师对小中大语言教学的目标、活动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在县级组织的语言评优及公开展示活动中,我园老师组织的语言教学活动均能得到大家一致好评,所撰写的多篇语言教学论文在省、市、先发表或获奖。

2、课题研究的清晰度分析。

课题在目标、内容上都非常明确,思路清晰。由于课题是一个从理念转变为实践的过程,其中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教学活动来进行探究和验证,本课题操作性强,是课题研究获得成功的规划保证;另外,我园课题研究运行机制科学化、规范化,我们有科学规范的教科研制度,有较稳定的经费保证。我园多年来以科研促教研,教科研氛围浓厚,连续几年被评为“总校级先进教研组”,因此说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课题研究实践经验。

3、研究人员的条件分析。

参与课题研究与实验的主要承担者为总校级教科研先进个人、幼儿园领导、教研组长和青年骨干教师,其中有一半以上是县级和总校级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有一位教师是中学高级教师。他们有着强烈的上进心,在教科研方面勇于探索、勤于创新,有较强的课题实践经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同时,我园还有完善的科研制度,专门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并准备聘请相关的专家担任指导顾问。

4、经费保证:领导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学校将为课题组提供研究经费,在业务培训、资料收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保证经费的落实。

第三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摘要: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教师只有在课前对教材认真钻研、思考,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有效预设课堂问题等,才会有精彩纷呈的有效课堂教学;“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此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改变教师“只见教材、教案,不见学生”的倾向;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运用水平,关注课堂评价细节,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只要有了这种强烈的责任感,才会关爱学生,才会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尽全力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效率才会提高。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2001年新课程改革大潮席卷中国大地,在全面实施新课程后,课堂教学状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但目前仍有很多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课堂始终笼罩在传统讲授式、灌输式的阴影下,可谓是“穿着新鞋子,走着老路子”。为使学生学得“扎实”,教师拼命地“细细讲评”,学生被动地、无奈地“听练”,真是“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总的说来,在课堂上,师生做了很多的“无效劳动。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下面浅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点

《中国教育报》曾刊登一篇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描述:一位历史老师讲公开课,极其成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得这样好,请问您备课用可多长时间?”他回答道:“可以说这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但是要问直接备课的时间,那我告诉您,只有十几分钟。”

这位老师的回答,让我们感到:有效备课——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有效!

什么是备课,顾名思义,备课就是为上课做准备。而在教学实践中,备课往往被曲解成了备教案,写教案成了备课的全部。绝大多数教师将20%的精力用在钻研教材上,将80%的精力用在写教案上,殊不知没有有效的课前准备,就没有有效的课堂实施,也就没有有效的课堂教学。

我觉得钻研教材是备课的重中之重,每个教师要善于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要学会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不仅要用好现有的课本,更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备出有效、高效的课,自有这样老师上课时心里才有底,也便于老师在讲课中遇到问题,该肯定的敢于肯定,该否定的敢于否定,也才会有精彩纷呈的有效课堂教学。如果在钻研教材时,缺少了广度,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没有拓展,没有延伸,那就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吸取的信息量少。鉴于此,有效备课不仅需要教师不断“充电”,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也需要有效的备课方式。

法国启蒙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卢梭这样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这又提醒我们不能简单的把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全盘托给学生,还要注意对自己的教学设想进行艺术化的处理。

《落花生》中,教材只是让学生明白“要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不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样一个道理。我在备课过程中并没有就教材讲教材,而是站在时代的高度,赋予老教材以新的涵义,在课堂上随机开设了一个“实话实说”栏目,让学生辩论你是要做像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做苹果那样的人。从学生精彩的辩论中感到,学生对做人的理解是深刻的,并且富有时代感,他们在向我们展示着心目中理想的自我形象,而且每一个都是那么鲜活,充满着朝气。

当然,有效的备课方式很多,关键是教师要投入热情,善于总结和创造。开辟出一条“备而能用,有利于教,有利于学”的有效备课之路,让教师得以成长,让学生得以受益。

二、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注点 “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泰勒语)”有专家指出:“考察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

新课程提出“以学论教”的观点。“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交往状态、思维状态、达成状态等。从活动到状态,意味着要反对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提倡和追求有效教学;从过程到情境,意味着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预设,更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生成,关注教师的实践性智慧。以此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改变教师“只见教材、教案,不见学生”的倾向。

“差生一开始的状态差可能是假性的,就像近视一样,时间长了,也就变成真性的了,无法再矫正过来了。所以我想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状态,学习状态,成长状态。学生是不是对学习充满热情,对自己充满自信,他的人生态度是不是乐观,精神面貌是不是积极向上,这才是学校教育要着重关心和塑造的。”我觉得这是非常经典的论述,我想只要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良好的,对他的学习结果就不需要苛求。

三、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必需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教育手段。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运用水平,关注课堂评价细节,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中央电视台每年的青歌赛我一直都很关注,对歌手我倒是没有太多的印象,把中心放在了评委身上。一个不经意的镜头推向了 赵易山老师,他担任大赛视唱练耳的评委,赵易山老师绝对外表并不是有多么出众,他的样子并不是属于帅气型的,但他的和蔼可拘的笑容与温柔、舒服的语言,让每一位选手都得到心灵的慰籍。

为什么那么多选手与观众,还有他的学生,特别迷恋他的话语,因为他的话语充满了爱的灵光与智慧的温暖。每位选手听到了他的点评之后,都不会感到被忽略与自卑,比如:“你已经唱的很完整了,这是一个歌唱人的基本修养,你已经做到了,非常好。如果放松一下、不那么紧张,你一定会把这个曲调的感觉唱的很完美,我相信你会做的更好。”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话语。而一句嘲讽与攻击的恶语,往往就毁灭了一个艺术家的诞生。

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语言是学生学习信心的催化剂。课堂上,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扬,因此,教师评价语言中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和鼓励,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好,勇敢地站起来读吧!”“老师相信你一定是我们班声音最响亮的同学!”“请你把你的想法写在黑板上好吗?”。这些激励性的话语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学生们也正是在这些语言中体会到自信的快乐,他们大声地读,快乐地读,向老师展示着“我能行。”老师的一句句激励的话语,唤起了学生心中的憧憬,点燃了学生自信的火花。

当然,教师评价语言的激励性也要适而有度。评价语言使用不能公式化,例如:不论学生回答的好坏,总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激励性评价语言表扬:“你真棒”“你回答得真好!”“老师很喜欢你!”“你真了不起!”弄得听课老师和学生心里都不是滋味。奖赏要与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他们无愧于接受这个奖赏。如果对他们解决了一些过分容易的任务而大大赞扬,尤其在中高年级,则不仅难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反而会增加他们的自卑,因为这会被同学认为是无能的标志。所以,赞扬要适而有度,只有客观的、恰到好处的表扬鼓励才显得可贵,才能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学习内在的、长久不竭的动力。

四、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必备前提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于教师自身素质要求的最好诠释。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的自身素质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即:师德和学识。我们应从这两个方面不断进取,不断超越,实现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作为一名教师,不管学校工资待遇如何,生活环境如何,顺不顺心,都应该对所教的学生负责。不要因为个人原因,影响了学生的发展。要么不教,要教就要教好。只要有了这种强烈的责任感,教师才会关爱学生,才会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尽全力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效率才会提高。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教育工作者永远的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只要有信念,相信一定会在这条路上创出辉煌。

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则是教学的生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教学的低效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我们学校的领导及大多数老师都已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将此作为校本研究的重点。一学年来,我们欣喜地发现,在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多了;探讨如何提高课堂质效、培养学生能力的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老师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学,注重教学的有效生成;更加注重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当然,这种改变还不够显著,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制约课堂有效性提高的因素和行为。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活动的指南,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目的、随意的教学,是注定不能成功的教学。成功的教学是从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开始的。我们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很注重教学目标的设计,他们善于将课标中大的教学目标细化为小目标,使之的操作性更强,指导性更明确。依据这样的教学目标,他们有效地设计了教学环节,保证各个教学环节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因而他们知道在课堂中哪些内容应该精讲,哪些内容应该深讲,哪些内容学生可自主学习。这样的课堂有效性自然就高。

相反,我们有些老师对什么是教学目标还不是很清楚,对教学目标的功能认识也不够,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比较随意,没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这样的课就可能偏离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的老师教学目标的制定形同虚设,与课堂教学脱节。

只有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并依据课时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才能确保目标不虚设、过程不落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有保证。

二、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上课总免不了设问和提问。设问是搞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活跃学生的思维,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很好的认知基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著名教授肖川老师就主张在课堂中要“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以问题引导教学的进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而进行学习”。他的学生是这样评价他的课:“肖川老师上课之时,常常讲述正酣之际,猛然打住,突然发问,本来抱着来轻松听课的心情猛地紧张起来,思维高速运转如同因特尔公司最新版的奔腾处理器,开始讲述时思维还显混乱,语调也结结巴巴,但讲着讲着思路逐渐清晰,似乎对所提问题有了一种新的理解,顿时有豁然开朗之感。”由此可见提问的艺术和功效。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也有一些老师对问题的设计却不尽人意,常常是问题很随意或很生硬,不能起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或是提的问题太大,不利于学生思考;还有的是问得过于简单,对学生思维构不成挑战。这样的问题与其问,不如不问。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即时教学活动和学生思维状况,从不同的角度以相应的方式提出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有效地进入课堂活动状态,减少无效教学行为的产生。

三、关于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多媒体进课堂趋于正常化。由于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创造出一个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且信息量大,课堂容量高,因而受到不少老师的青睐。在我们学校,上课使用课件的老师也比比皆是。相当一部分老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能正确意识到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因而他们能将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但在使用中也有些老师走进了以多媒体代替板书、代替思考、代替实验、代替学生活动的误区,老师成了电脑操作工和解说员。我曾经听过这样的课,课堂上老师从头到尾一字板书都没有,所有的东西都在多媒体体课件中。虽然老师有时会提醒学生要记些笔记,但多数学生记笔记的速度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特别是基础差的同学。而且,人的记忆需要多重刺激才会牢固,一晃而过的刺激远不如老师一笔一划在黑板上写出来的字、画出来的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深刻,容易出现“当时清楚,过后模糊”的现象。著名学者朱正威教授就曾严厉批评过此现象,并形象地比喻这种课留给学生的印象“尤如一江春水向东流”。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发展的关系,该板书时还是要板书,挂图、模型等传统简单实用的教学手段也不能抛弃,不能一个U盘、一台电脑就完事。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结合,互相取长补短,更好实现有效教学值得讨论。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策略

一、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提高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现代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目标的有机结合。它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让学生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不仅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而且注重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二、优化选择和组合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优化选择和组合。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素质培养具有最直接、最稳定影响的因素。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新课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自信,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坚持做到如下三点:

第一,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包括:独立人格的空间,即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都有人格独立性的一席之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因为某个学生性格孤僻而歧视他;独立思维的空间,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生能回答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回答,学生不能回答的,也要循循善诱,不能包办代替。

第二,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选择是多方面的。一是认知过程中的选择。掌握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让他把相关材料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他得以超越现象,发现规律和联系,使信息不致于流失,从而获得新的领悟。二是参与过程中的选择。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做到人人参与,双向交流,教学共振,听、说、读、写相结合,论(讨论)、演(演示)、作(操作)、板(板书)相统一。

第三,给学生一个展现的机会。一是展现个性,如开设“学科沙龙”;二是展现能力,如编导课本剧;三是展现学业成果,如举办小发明、小制作展等,让学生在得到展现的满足中认识、规范、评价和发展自我。

总之,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其独特性,因而,不注重个性差异,没有对学生个体独特性的培养和发展,是显示不出高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

三、活用教学方法,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不仅涉及到课堂上的知识传递,技能的形成,而且关系到课堂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态度、课堂教学情感等诸多方面。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课题。其实,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低效问题,大多不是学生引起的,而恰恰是教师的不适当的设计或者不适当的引导而形成的。优化教学方法必须注意,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体现:一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如认知领域的目标,一般说来,只要求达到识记、了解层次的,可选用讲授法、介绍法和阅读法等;要求达到理解、领会层次的,可选用质疑法、探索法和启发讲授法等。二要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因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长处,同时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如选用讲授法就要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发现法则要努力克服费时费力等缺点。否则就会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三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即使是同样的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不同,具体内容不同,所要求的教学方法往往也不一样。例如,同是为了培养操作能力,理化生学科一般采用实验的方法,而音体美学科则常用练习的方法。四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进行。一方面要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以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另一方面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并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四、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犹如春风扑面而来,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教师为达到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反思让我们清醒,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表面上热热闹闹,学生也非常活跃,但这样的参与往往流于形式,而其有效性究竟如何,对学生的发展作用究竟有多大,都需要引起人们的思考。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应着力于以下几点:

首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程标准中渗透着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真正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点。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内容。

其次,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旁观者,被动接受者,他们的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再次,教师应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虽然不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但积极参与引导、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通过示范(边讲边说以及演示)、中介(帮助学生把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和指导(给学生提供线索和反馈),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要把自己当做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加强教学的互动性,营造教学的和谐性

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改变以往教师—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教师应该做的是如何使各种互动方式有效地运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加强教学互动性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是绝对权威,不能以尊长的姿态与学生交往,而应以平等的姿态加入学生的交往。二是教师要建立多层次的互动,因为在教学中的互动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每一方面的层次都会对教学产生影响,充分利用多层次的教学互动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三是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的互动性,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证。

第四篇: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性的研究策略1

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西旸幼儿园吴三琴

摘要:《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区域活动也在发生着变化,我们更多地思考:如何发挥区域活动在对幼儿个体构建和群体互动的更大作用。区域活动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设置各种区域,为幼儿提供各种丰富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意愿选择内容,宽松、自由的进行活动

【1】的教育方式。它能让幼儿通过主动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的发展。

幼儿在活动中“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 ;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促进儿童在不同的水平上获得相应的发展。

关键词: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指导

现如今,学前教育者都了解区域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它将幼儿的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的活动形式,对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各种丰富而有意义、有趣而又符合幼儿能力发展的材料。即要考虑到材料的趣味性,又要适合幼儿的发展。从而纷纷地去创设区域组织幼儿参与区域活动。可是如何创设一个科学地、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区域活动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到的。一下我将谈谈自己对如何有效地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的看法。

一、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实际发展水平合理设置区域

教师在设置各种区域的时候,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比如小班年龄的孩子喜欢单独活动,而他们又很容易受其他孩子的影响,带动性很强;而小班的孩子也是进入幼儿园不久,这需要创设一种很温馨、很快地融入这个集体的环境;所以在小班教师我们就可以创设娃娃家,让孩子们去体验家庭的各种角色;小班幼儿刚刚入园不久,让他们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融入集体,这除了教师给予他们更多关爱与温暖,还需要更多情感的抚慰;所以我觉得在小班创设一个娃娃家,让他们体验各种家庭角色,达到安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小班年龄的孩子喜欢玩平行活动,所以在创设区域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提供多份的相同材料,及足够大的空间。小班幼儿的动作处于关键期,自理能力都还比较弱,所以教师就可以在班级里设置一些以生活区,让他们练习抠纽扣、穿衣服、折叠袜子等生活自理活动,通过活动来锻炼孩子们的自理能力,也是让他们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班幼儿社会性交往水平开始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社会为中心转移,他们已不再满足于自己玩,而是开始喜欢找同伴一起玩,有强烈的参与同伴活动的愿望。他们会联合起来玩同一个玩具,即使是玩不同的玩具,在玩的过程中也会主动地把自己的发现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分享。但由于他们的社会行为规则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因而他们的交往很容易发生冲突,告状、“战争”是常有的事。中班幼儿的交往还出现“强强联合、弱弱相对”的现象,即能力强的幼儿常常在一起玩,并一起

很快进入活动,而能力弱的幼儿虽聚在一起,但无从开始,结果是能力强的幼儿玩得津津有味,能力弱的幼儿却面面相觑。所以在创设区域活动就要想到,能够让他们合作完成的。

二、提供丰富且有层次的材料

幼教师创设根据创设区域的性质投入相应的材料,是幼儿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丰富、有效的材料可以提升幼儿的活动兴趣,推动幼儿的想象,充实了活动内容。在材料的投放中,真实材料与废旧材料相结合,材料必须要是安全、卫生、美观、实用的。区域活动材料丰富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开阔思维,更加自信、大胆。幼儿存在个别差异,每个孩子间的发展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区域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为不同能力、不同兴趣的幼儿提供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因此,我在区域活动投放材料时,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使材料“细化”,【2】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区域

活动中,我们所投放的材料应具有层次性、情趣性、挑战性、多样性,材料要多于孩子,让孩子能更多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还要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需求。如,中班活动室里的生活区,主要是通过该活动,让孩子们学会用筷子,教师投放了筷子,还有各种夹的材料,小颗黄豆、大点的饺子及各种食物,要是控制不好的可以先尝试夹大的,如此以来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及能力进行选择。让幼儿在和区域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做到“玩中学,学中玩”。使区域活动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活动乐园。

三、活动规则的培养

有些活动规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要求幼儿在活动中务必要遵守,对于这类规则,我们可以在活动前就向幼儿提出来,比如:使用玩具时需注意的卫生、安全问题,活动结束后的整理、归放。活动中遇到问题应开动脑筋想办法等等。区角活动规则往往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逐步完善、逐步到位的。在自然活动中形成规则。在小班的孩子经常会带一些自己的玩具到幼儿园,当区角活动时,他们就在一起玩玩具,有时是玩自己的,有时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着玩。过了一段时间,通过老师和孩子一起讨论,班上就逐渐有了一个全体认定的规则:无论是谁,不一定要将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但是在玩别人的玩具时,一定要事先征求别人的同意。在解决问题中建立规则。幼儿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着帮忙解决问题,而应当引导幼儿自主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建立起相应的活动规则。比如:在建构活动中,孩子们玩的很尽兴,可到最后却没有多少作品展示,这是为什么呢?当我把问题抛给幼儿后,得到了多种答案。有的说:“我搭了一间漂亮的房子,但被别人捣乱推倒了”,有的说:“收玩具时我们自己拆掉了”还有的说:“我快搭完时,自己倒下来了”等等。“那怎么才能让老师看到你们的作品呢?下次玩的时候你来告诉我好吗?”经过多次玩后,孩子们把发现告诉了我:“玩的时候搭牢一点,建房子时在旁边建一条路,别人就不会不小心踩坏了。不要有太多人挤在一起,以免撞坏。”在大家的建议下,孩子们掌握了保护作品的方法,同时玩活动的规则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

四、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教师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可以促进幼儿快乐完成活动。很多教师存在误区,认为区域活动不是正式的活动,在组织安排幼儿进行活动的时候活动性比较大,比如孩子们刚进入区域玩起了医院银行的活动,可是还在们刚分配完角色没多久,刚有点状态准备投入活动的时候,老师看看时间正式的活动的时间到了,就急急忙忙地让孩子们收拾、整理退出活动。如此以来,孩子们并没有获得活动的快乐,也没有体验到活动成功结束的成就感;那直接就降低了孩子们对区域活动的积极性。在创设区域的时候一定要想到该区域是适合几个人玩的,所以在场地上选择也要考虑到大小。如,在中班设一个表演区,除了一个舞台,是不是可以留出一些空间放道具和小观众们的座位,表演区显得更具有趣味性,激发孩子们兴趣。建构主义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儿童是通过自己主动的努力活动和外界相互作用,不断获得丰富经验,从而实现自我建构和发展。“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教室既是幼儿学习的地方,又是幼儿进餐,活动的地方。空间小给我们区域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很多难题,在开展区域活动之前,我们充分考虑到空间小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设置区域,创设区域环境,合理投放区域材料。

(1)充分利用好地面空间。在室内外地面上画上各种图形和格子、字母、数字等。例如:在“春天来了”主题活动中,我们用绿色的线条在地板上进行区隔,创设了“小花园”“ 小池塘”等活动区域,将运动区域设置在了室外,在地面画上了格子,贴上写有数字的小花,幼儿可进行跳跃运动。

(2)充分利用好墙面,让墙饰成为孩子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以往,墙饰多是老师的事情,墙饰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装饰美化教室,孩子很少参与墙面装饰,他们与墙饰很少产生互动。本学期,我们布置主题墙饰时,主要以幼儿参与为主,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让他们与环境产生互动。例如:在“红彤彤的年”主题活动中,我们的主墙面就是老师和幼儿一起完成的。老师将主墙面设计成了新年的背景,由幼儿自己制作窗花、灯笼装饰而成。

(3)充分利用好橱柜、桌面及窗台、废旧材料等,做好隔断,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区域活动环境。根据幼儿活动的需要和特点布置成封闭的、半封闭的、开放的活动环境,使活动不受干扰的完整进行,也能满足不同个性幼儿的需要。如在“周围的人”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利用隔断,把教室创设成一个个工作单位的环境,其中有开放的面包房,也有较封闭的邮电局等,让幼儿的活动既能独立开展又能相互联系。

(4)充分利用好教室上空的空间。空间布置主要是通过吊挂各种具有教育性和装饰性的物品实现的。例如: “在春天来了”主题活动中,我们在屋顶挂了几根绳索,将孩子们和家长自制的花、柳树吊挂起来。这样,不但装饰了环境,而且推进了主题的进展。

五、教师适时的介入与指导

幼儿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与指导。在区域材料投放到位之后,老师要做到适时、有效的介入,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让这些材料到每个孩子的手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用;通过老师的指导,使孩子的能力有进一步地提高。

活动前的指导

教师创设好一个区域,材料也投放到位了,那重点就是孩子玩区域活动;这里,在孩子们还没进入活动之前,教师要给予活动前的指导,要介绍该区域的主题、玩法、配备材料、及活动时的注意事项等等;孩子们了解怎么玩了,也才会更有信心地进去活动。

活动中的指导

在活动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老师应当适时介入,给予帮助,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只是对孩子指导要留有余地,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所以教师在幼儿们活动时一定要注意观察,观察材料的投放是否能激发幼儿活动兴趣,材料的投放是否适宜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材料的数量是否充足。重点观察幼儿的活动、探索情况。如,幼儿当前的兴趣需要是哪些;分析幼儿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了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把握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特点和个性差异等。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理解幼儿不同行为的合理性,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安全的活动环境。以观察、鼓励为主,当孩子。老师作为一个共同参与者,与幼儿共同商讨对策,鼓励、引导幼儿自己想出解决的办法。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

【3】子自己的活动。

活动后的指导——评价

在每次的区域活动中,老师有效地给予评价,是提升孩子经验的重要环节;让幼儿明白什么是老师所期待的、什么是老师赞赏的,从而对会发自内心地要求自己活动时表现出良好的反应。区域活动的目标在于发展个性,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引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要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和智慧,对幼儿的讨论和交流起到引领、支持、整理、提升的核心作用。应该能有效引发积极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1】 教师要做出评价,这就需要老师对整个活动活动了解,并且及时地做记录。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活动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善于捕捉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契机和评价信息,能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随机调控,使评价环节成为区域活动的“热点”、“高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区域活动的评价中,我一般从这几个方面来思考评价幼儿的活动:第一、引导幼儿回顾与反思。通过回忆自己今天玩的材料和做过的活动,引导幼儿初步学会反思自己的活动,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第二、引导幼儿分享与交流。能引发同伴间的分享交流,根据自己的操作经验理解并进行判断,促使幼儿从同伴的交流讲述中获得信息。第三:引导幼儿迁移经验运用经验。教师在引导幼儿表述经验、展示经验的同时,应能以隐性的方式帮助幼儿进一步迁移整理经验、迁移经验、提升经验,激起再次探索活动的欲望。

同样的区域每次活动的重点都会有所不同,每个幼儿在相同活动中表现也会不一样,同样的幼儿在不同的区域活动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讲评时方法不能不可单一,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1、教师评价、幼儿评价相结合教师通过对幼儿区域活动情况的观察,抓取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在集体面前进行讨论,在民主平等的前提下,让幼儿都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可以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展开讨论;也可以是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与大家一起讨论。不管哪种讨论,目的主要让幼儿通过讨论思考,充分、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总结出大家较认同的学习方法,积累各种经验。

2、成果分享

把幼儿在活动中,生成的作品,展示给大家欣赏,通过自我介绍,将制作的方法、过程告诉大家,和大家分享成功的快乐,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发展幼儿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总之,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需要我们教师花更多的心思去开展更多新颖、有意义的区域活动,满足我们幼儿的各种需要和兴趣。让我们活动室里的每个角落都变成孩子们心中的乐园,让他们尽情的玩耍着、探究着,不经意间获得各种生活经验,最终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红;有关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思考[J];期刊;2011.08.15

[2]曹丽莉;对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年09期

[3]冯耀辉;幼儿园主题区域活动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

第五篇: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研究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研究

【摘要】幼儿教育对于人的一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良好的幼儿教育能够极大的促进幼儿将来的发展。在幼儿教育中,语言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故此,对幼儿园的语言教育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对幼儿园的教学改革有着现实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进行简要的分析与研究。【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育;有效性;质量 前言

随着我国幼儿园教育的不断改革,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那就是逐渐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故此,在幼儿园的教育中,一些新兴的管理理念引入其中。如以下几种教学方式在幼儿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第一是合作的学习方式,第二是探究学习法,第三是体验学习法等。无论老师在幼儿教育中采取何种教学方式,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有效性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1、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设计的活动目标针对性不足

(1)活动目标低于幼儿的基础水平

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幼儿语言教学目标的确定,第一是幼儿语言的发展具备着哪些潜力,第二是语言的发展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第三是语言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否具备。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所面对的对象是幼儿,老师在制定教育活动目标时,一定要组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假如在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未能将幼儿的发展规律考虑进去,要么是迁就了幼儿语言的自然发展,要么是脱离了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对幼儿抱有更大期望值,这两种方法都对幼儿语言的发展较为不利。在幼儿语言的发展中,对幼儿实行语言教育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就一定要考虑到幼儿语言的发展规律。也就是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幼儿语言的学习水平能力,第二是注意不同语言发展的特征,第三是每一个幼儿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与特点,所以要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教育活动目标。然而许多幼儿老师在制定教育活动目标时,都未能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有着较好的掌控,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所要掌握的语言能力也没有相应的了解。故此,老师所制定的教育活动目标往往难以适应幼儿的语言水平。大部分情况下,老师为了提升幼儿的自信心,在制定教育活动目标时,往往较为容易,幼儿很容易就能够完成老师的教学目标,这样就会使

[1]

得任务的挑战性不足。

案例:(1)儿歌欣赏活动

(2)“贺年卡片”活动目标

首先,让幼儿学习儿歌,让他们对儿歌进行欣赏,掌握儿话音。

其次,通过让学生对空心字进行“认”、“读”、“涂”的方式,来让学生制作贺年卡片。

最后,让幼儿学会祝福语,感受祝福的美好体验。

维果斯基曾经提出一个理论——最近发展区,就是老师在讲述新的知识的时候,一般要建立在幼儿原先的知识水平上,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提升;或是在一个高层次上来进行系统的优化;也可以是学生旧知识与旧经验的重新转化的产物。不管是认知目标还是情感目标,亦或者是技能目标都要遵守这个理论。首先,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学念儿话音是他们应该要掌握的一项语言技巧,所以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就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要训练他们对完整的句子进行表达。而因为许多幼儿老师未能很好的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进行掌控,没有了解幼儿语言的发展阶段,所以使得所指定的活动目标未能与幼儿的已有知识水平相结合,忽视了对幼儿的新经验进行相应的拓展。其次,通过让学生对空心字进行“认”、“读”“涂”的方法来制作贺年卡片,老师采取这种方法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涂字的方法以便让学生在游戏中来进行识字。然而,幼儿天性好玩爱动,很多幼儿虽然在涂字游戏中感受到了乐趣,但是涂字一旦完成之后,就会东奔西跑,活动目标显得较为简单。老师在制定活动目标时,其具体的活动方式其实是为其服务的,如果所制定的目标不符合幼儿现阶段的语言知识水平,那么就难以有效的达到活动目标。

通过调查研究表明,许多幼儿老师在教育活动目标偶的制定时,基本上都是采取课本上或者是参考书上的一些活动目标。这些活动目标通常是由我国的一些权威的教师或者教育专家所进行编写的,都是经过了不断的实践研究分析以及不断的推敲,其制定的目标有效性较强。但是许多幼儿老师对课本上的教育活动目标很少进行二次设计,没有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制定活动目标,从而使得活动目标脱离了幼儿的实际水平。还有一些幼儿老师在制定教育目标时进行自主创新,但是其所创新的教育活动目标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所提出的活动目标不具备挑战性。这样就不利于幼儿的语言学习,故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幼儿进行全面的掌握,要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从而使得制定的活动目标更具挑战性。

(2)制定的活动目标忽视了不同类型语言的要求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活动,都有着其特有的教育价值,然而在许多幼儿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对不同语言活动类型进行了解,未能掌握其目标要求,这样就使得一些活动类型的[2]

目标有所缺失。

案例:老师开展谈话活动,题目定为“如果我是孙悟空”,老师开展这个活动主要是确定自己班级的学生能够连贯将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本领给表现取来,此外,还开展讲述活动,题目定为“住所的变化”。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老师开展谈话活动主要是为了提升幼儿的对白交谈能力,而开展讲述活动主要是为了对幼儿的独自构思能力以及独自表达能力进行相应的培养。但是在上述的两个案例之中,幼儿教师所开展的活动忽视了这两种活动的特殊性。1.2老师所选择的活动内容较难

不同的活动内容对幼儿的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能够传递不同的生活经验。语言教育活动也能够起到这种作用,通过各种各样的语言教育活动,让幼儿在不同的知识领域获得不同的发展,此外,还能够让幼儿掌握一些生活上的经验。经过观察发现,在大部分幼儿园中,开展语言活动的内容大多来自于生活。与此同时,活动的内容大多与其他领域的内容相互联系,具有整合性。幼儿教师采取这种方法其实有其好的一面,然而,也正是如此导致了语言活动内容较为复杂,老师在内容的选择时,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导致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有所降低。

在对活动的内容进行选择时,老师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在制定语言活动内容时,要注意把握内容的难度,不能太过复杂,也不能过于简单,要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达到活动的目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幼儿老师在活动内容的制定时,没有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者是已有的语言知识水平,从而使得活动的内容过于复杂,幼儿难以对活动的目标进行理解,这样一来,活动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案例:老师开展“漫画讲述”这一活动,内容选自《父与子》中的其中几个片段。

首先,幼儿在看图描述的能力不够,在活动中,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对漫画发生的内容进行讲述,幼儿在对于漫画中的人物特征能够有着较好的描述,但是在讲述漫画之间的故事发展情节,幼儿的表达不够连贯。

其次,幼儿对漫画的创作背景或者是漫画中所表述的一些生活性的经验不够了解,幼儿对卜劳恩的漫画作品没有很好的了解,这样就使得幼儿不是特别理解漫画中的真正内涵。

老师采取漫画讲述这一活动的本意是好的,但是没有以幼儿的原有的知识水平为基础,导致幼儿在活动中对活动的内容不够了解,从而使得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1.3活动的形式忽略了语言互动

(1)老师针对语言活动的提问相对较少

[5]

[4][3]

在幼儿教师实施教育活动时,提问是其中的一项最为基本的教学方法,但是提问对老师开展教育活动组织有着重要的影响。老师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运用提问这一教学方法,那么就要将语言教育活动的一些重点以及难点要很好的体现出来,也就是要有针对性的提问。不管是幼儿教师课前预设好的,还是在上课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都要围绕幼儿的语言发展。

在许多幼儿园中,幼儿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都较为简单,不需要幼儿思考就能够得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就不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挥,难以达到提升幼儿创造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常会采取以下几种类型的提问方式,第一是是否问题,第二是追问,第三是假设,第四是反问,这几种类型的问题其实非常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开发,反而会使得幼儿养成一种猜测的不良习惯,他们往往会对答案进行胡乱的猜测。这就要求老师在提问时,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不要使用一些反问或者假设的问题,以防止幼儿养成一种测出正确答案的不良习惯。

(2)活动的形式没有考虑到幼儿之间的语言互动

语言活动形式,既可以是全班的集体活动,也可以是一些小组活动,还可以是几种形式交替使用。不管采取哪种活动形式,最重要的是要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在许多幼儿园中,幼儿老师通常会采取大组的集体活动来进行语言教育,没有将幼儿之间的语言活动考虑进去。例如,老师开展谈话活动,题目定为“胆小先生”,老师让幼儿对此进行讨论,让他们说出自己在家怎样更勇敢的话题,这就是采取集体教学的形式。幼儿都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所以都迫切需要在大家面前勇敢的表现自己,然而因为课堂的时间受到了限制,老师难以让每一个学生来表现自己,那么在幼儿进行表述的时候,其他的幼儿因为迫切想要表现自己所以未能仔细的聆听,从而使得活动的秩序较为混乱。

这种情况下,老师就需要让幼儿先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注重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的环境,这样才能够使得活动的有效性有着极大的提升。

2、提升活动有效性的主要对策 2.1提升语言领域知识

老师提升专业性的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幼儿语言的发展规律,第二是对于不同类型的语言活动特征要有所掌握,能够知道其相匹配的课程知识。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有着属于其自身的一套理论知识体系,故此,需要老师加强对这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有助于今后的语言活动的开展。

2.2幼儿园园长要提升“有效性”意识 [6]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园长是实施活动的重要任务,园长对教学方向的掌握能够对幼儿园的课程取向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故此,要想使得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质量有着进一步的提升,就需要园长提升“有效性”的意识,组织幼儿园的有效性研究,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使教育活动具有“有效性”,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第一,老师的自我反思。老师要将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进行积极的反思。教师通过自我反思,能够极大的提升自己对语言领域的学习,能够了解到自己教学的不足之处。要想进一步提升老师的反思能力,不仅需要老师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幼儿园的大力支持。幼儿园要为老师进行反思提供一个较好的环境,为老师提供充足的空间以及实践,使得老师不会受到其他杂事的影响;为老师提供反思平台,定期在园内召开老师的反思活动,让各幼儿教师进行相互交流与讨论。此外,还要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通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性进一步提升,这样也会使得教育活动的有效性进一步增强。2.3建立语言教学资源库

首先,要为建立阅读室,为幼儿提供较为丰富的阅读材料,在幼儿处于语言敏感期的时候,让他们能够接触其他类型的语言材料。在我国,许多幼儿园都设有专门的阅读室,但是大部分都是当做摆设,未能为幼儿提供阅读机会。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将阅读室充分的利用起来。

其次,将幼儿教师的活动教案进行分类,以方便其他幼儿教师学习。老师通过学习其他的教师的优秀活动案例,取长补短创作属于自己的语言教育活动。

最后,将各幼儿的性格与特点进行分析,建立属于他们的语言发展水平成长记录,以作为幼儿教师今后的教学依据,从而使得语言教育活动的开展更加有效性。结语

综上,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活动,幼儿教师一定要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来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确定语言活动目标时,不能将活动内容设置的较难,也不能过易,要根据幼儿的现有语言知识水平来设定;与此同时,进行活动目标的确定时,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这样能够有助于幼儿的更好理解。从而更好的促进语言教育活动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参考文献】

[1]李沛.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分析[J].时代教育,2016,(14):256.[8]

[7]

[2]乔亚军.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的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05):205.[3]汤雅黎,邓李梅.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教学策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0):141-142.[4]王丽荣.论通过建立语言教学资源库以提高幼儿园语言教育有效性的措施[J].新课程学习(下),2014,(02):7.[5]郑艳晖.增强农村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的行动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7):69+81.[6]蒋盈.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的课堂观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7]宋婷婷.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8]李令.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问题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下载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要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提升初中生的课堂活跃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切实提高初中语文......

    提高幼儿园晨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提高幼儿园晨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 幼儿园的体育活动是为发展幼儿体能、促进幼儿生长发育、提高其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而开展的教育......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常州市武进区戴溪小学课题组 执笔:许建生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西方比较有影......

    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着重对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效性进行了探讨。从教学目的、师生角色定位、教学模式及相应的评估体系几方面探......

    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活动有效性策略研究(五篇)

    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活动有效性策略研究 [摘要]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学情分析是有效教学活动的基......

    提高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问策略研究.

    问得有理、问得有法 ——提高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问策略研究在实施新《纲要》的今天,构筑理想的课堂是我们老师所要研究追求的。那么如何来构筑理想的课堂?如何来......

    教学语言有效性研究研讨活动总结

    沂南县第二实验小学于3月10日—4月10日举行了“自主发展课堂”——之“教学语言有效性研究”研讨活动,本次研讨交流活动历时一个月,共67节课,现场录像58节,讲课教师从刚毕业的年......

    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研究

    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 要:地理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区域性等特点,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就是权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