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性的研究
提高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性的研究
柳营新村幼儿园毕瑾张莉
摘要:
教学反思的有效性应体现出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以及帮助教师获得新的理解力特点,凸现教学效率的提高。本研究在分析了目前教师反思中存在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行动对策,旨在帮助教师从不愿反思走向主动反思,然后再从主动反思走向有效反思,从而帮助教师的专业水平得以较快地提高,真正做到教育以人的发展为本。
关键词:
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教学反思
一. 问题的提出
1. 国内外关于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动态
反思能力的教育思潮首先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教师教育界兴起,之后迅速波及并影响到世界范围内的教师教育界,培养反思型教师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任务。但是研究者对教学反思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研究者对反思的内容、反思的水平、如何培养反思型教师等方面的理解均有所不同。
《论教师的教学反思》一文探讨了教学反思的内涵,并构建出教学反思的多维的、动态
1的、发展的心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教师教学反思的特点。
《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中反思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一文认为反思对教师专业化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反思能力包括教学反思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两部分。反思能力与教学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教师的背景变量对教学反思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和教学效能感有
2不同程度的影响。
2. 目前教师教学反思现状
在实践中要想真正实施“以人发展为本”的理念并非易事,教学反思,是架在先进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之一,“教学反思”已成为目前使用率颇高的时髦词汇,但若静心分析则不难发现,就目前我园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反思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误区,尽管教学反思本身没有错,但过度的反思,为了反思的反思,形式化模式化,套话连篇等现象,则需要我们予以高度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考,所以,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如何将反思的结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以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二. 概念的界定
1.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是一种通过提高教
3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2.有效教学反思:指的是教师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过程。反思的有效性体现在两个递进的层次上:一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二是教师获得新的理解力,包括新的信念的形成,反思能力的增强以及价值观
4与态度的优化,等等。
三. 研究目标 1 Richard D.ParsonsKimberlee S.Brown 郑丹丹译《反思型教师与行动研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Margaret E.Gredler张奇等译《学习与教学——从理论到实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 3 靳玉乐《反思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年李彦花《我国教师教学反思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等
1. 通过本课题研究,帮助本园教师学习掌握有效教学反思的技能。
2. 探寻园本培训的新方法。
3. 探索本园在帮助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管理模式。
四. 研究内容
1. 了解本园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分析原因。
2. 了解本园教师对教学反思的看法。
3. 帮助教师寻找较适合的反思切入点(反思的广度),不仅要善于抓住某个教育问题的一般的基本框架,而且不会遗漏有关的重要细节和主要因素。
4. 帮助教师尝试寻找反思的关键点(反思的深度),尝试能够深入到教育事物的内部,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及核心部分,抓住事物的关键所在。揭露事物的根本原因(包括事物的近因和远因)。
5. 寻找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提高管理的效能,引导教师关注反思的有效性(反思的效
度)。
五.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收集、查阅国内外有关反思性教学及有关有效反思的研究成果。
2. 行动研究法:主要研究本园教师在反思中的行为状况。
3. 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观察、谈话等进行
4. 经验总结法: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总结。
5. 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以积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典型的反思案例等。
六. 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2007年2月——2007年4月)
1. 集有关教学反思研究的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
2. 撰写研究方案。
3. 申请立项。
4. 作者的学习与培训。
(二)实施阶段
(2007年5月——2008年6月)
1. 确定研究重点,分步实施。
2. 整理教学反思的反思案例(根据反思的深度、广度及效度进行)。
3. 初步形成园本培训途径之一。
4. 初步形成幼儿园帮助教师专业成长的管理方式。
(三)总结阶段
(2008年6月——2008年9月)
1. 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 汇编有关研究案例集。
3. 研究成果的运用。
七. 研究对象
本园17名教师。
八. 研究结果
(一)对提高教学反思有效性的认识
1. 教师自身因素对提高反思有效性的影响
(1)教师对教学反思的认同感
教学反思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自觉对已有的教学事件进行审视、梳理、再认识和再思考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思想层面予以真正的重视,而不是胡乱应付,流于形式。
(2)教师的理论水平的学习与运用对反思有效性的影响
教育实践是一个不断予以调整改进的过程,因而教师就不仅需要课堂教学所需的知识技能,而且还应具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开阔视野,才能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做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才能提高反思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3)教师的反思技能对反思有效性的影响
如何较全面地看待教学中的问题,如何关注教学中出现的重要细节及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如何把握问题的本质与核心部分,即问题的关键等,将会直接影响教学反思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2. 幼儿园的教学管理对教师有效反思的影响
教学管理作为幼儿园管理中的重要部分,理应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载体——教学反思,应该得到管理层的重视和具体的指导,只有这样,教师的反思积极性才能得到激发,反思的能力得到加强,教师的业务水平才能得到更快的提高。
(二)提高有效反思的要点
1. 善于观察
反思内容的是否适宜、反思角度的是否恰当等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的能力,如何观察、如何将最有反思价值的对象记录下来,就需要教师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要有敏感的感受能力,并且能够在所观察到的内容里进行有效的筛选。
2. 反思的范围
(1)教学前——边预设边反思。
(2)教学中——边教学边反思。
(3)教学后——将反思付诸行动。
3. 反思的注意点
反思的切入点与反思的关键点,即反思的广度与深度将直接关系到反思的效果,因此,学习如何去发现、整理、分析与归纳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如何结合理论知识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是进行有效反思的关键之一,因为反思的有效性应体现出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使教师获得新的理解力,从而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提升,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
(三)提高反思有效性的指导策略
1. 个别指导策略
(1)面对面的交流
在日常工作中进行直接的指导。如在与教师交流听课心得时对教师提出反思建议或是根据教师制定的近期发展目标对教师的实践操作提出建议。
(2)书面交流
为每位教师建立专业成长档案,根据教师的所撰写的反思文章进行书面的指导,而且每隔一段时间,会有较综合的针对个人反思中所存在的长处和不足进行书面反馈,同时教师也会作相应的书面回应。
2. 集体指导策略
(1)教研组共同进行有效的反思(一课多研制)
根据教研组成员的共同存在问题进行反思型研究。教研组成员共同设计活动内容、分别尝试教学、共同反思,帮助教师对二期课改的精神有进一步的理解。
(2)全园性的学习交流活动
学习相关理论和文章——加强学习和交流,将新理念落实到教育行为。进行园内《有
效教育反思大家谈》交流学习活动。
对话反思——开展故事会研讨活动,教师们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与讨论主题有关的案例的反思与大家共同分享,交流成果并寻求和收集到更好的解决方法,开扩了教师的思维。
群体反思——教研组教研活动的展示无不体现了反思在教研活动中的作用,展示活
动敞开了教师的心胸,真诚地正视自己的工作现状。
微格反思——运用一些现代化技术,拍摄一些照片、制作幻灯片等,把案例形象、直观地展示在教师面前,共同寻找反思的切入点和所反应出的关键问题,学习如何有效地进行反思。
3. 互助学习策略
(1)教师间相互即兴反思
创设良好的氛围,使教师相互间能坦诚相见,互相交流教育教学活动的得与失,为她人提供宝贵的教学经验。
(2)行政组织多种形式的反思经验的交流
尽可能让教师交流自己感触最深的反思体会,交流较成功的反思文章,将一些反思视角较独特、反思内容较实在、能够抓住关键的好文章和大家一起分享,让每一位教师能感受到进步的喜悦。
4. 成长激励策略
行政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组织交流活动,请教师或者谈较成功的反思案例或者制作成幻灯片向大家介绍有效的反思,并且帮助教师将写得较好的反思案例进行投稿,努力提供交流的平台,激发教师的反思热情和掌握反思技能;此外,我园还将此项工作列为园内的日常业务考核内容之一,目的是激励教师不断反省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九. 研究成效
(一)教师反思能力得到加强
(1)教师从不愿反思向主动反思转变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与实践,园内教师对于反思已不再感到恐惧,反思正逐渐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教师不仅觉得现在是有内容可反思,而且在行政和工会的努力下,幼儿园开始形成一种相互真诚、有效沟通、彼此开放的“家”的氛围,教师能够坦然面对现实,敢于说出教学上的困惑,并愿意采纳别人的建议。教师开始在反思文章中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园长也把真情实感流于笔端,并进行不断地鼓励和帮助,促使教师付诸于行动,当教师体验到反思对自己的成长价值后,就变得愿意反思了。
(2)教师从主动反思逐渐走向有效反思
行政除了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和反思技巧的同时,增强对教师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效果的监督力度,让教师在“做”中领会反思的内涵,如在看了教师的反思后,及时到教学现场看反思的结果是否有所体现,以此让教师逐渐意识到并习惯反思不是走形式,而是为了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还利用园内的教研和业务学习活动,让教师有一个思想碰撞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提倡教师用不同的视角看同一个问题,通过多角度的分析,有助于提出建设性的调整意见。
(二)加强有效反思成为园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
如何引导教师对幼儿的学习状态进行分析,如何在二期课改理念下选择教材、运用教材,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这些曾经困绕我们的难题在我们帮助教师有效反思的过程中渐渐明朗起来,我们有计划、有步骤的边学习、边实践的方法正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而教师反思的质量的提高不也正是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么,教师不仅学习分析自己,而且还学习分析幼儿,相信只要持之以恒,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十.讨论与思考
虽然教师的反思能力得到加强,但不可否认,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师的反思内容零散而不系统
教师反思内容存在反思的问题比较分散、零碎,没有形成合力,教师常常会出现这次反思这一问题,下次反思又换成那一问题,结果好多问题的反思就缺乏深度,对问题就缺少连贯的深入思考,因此反思的效果不明显,也因此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改进就显得较滞后。
(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缺乏思考导致教师的反思深度不够
对于幼儿出现的状态,教师往往不能作更深的分析,如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一些教师往往无法根据幼儿的特点准确地归纳或将问题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一针见血地概括出本质问题。因此教师应不断地汲取教育教学的理论源泉,勤于思考探索,力求通过自身的学习和亲身体验,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将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教学魅力,从而有效提升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三)反思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缺乏持久性
由于教师对于问题本质的把握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能力的差异,可能导致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指导的实效性上的差异,而教师往往因为反思缺乏系统性,所以容易出现有时候反思并不能直接对教育教学工作起指导作用;其次,由于人原有的思想观念、习惯做法,仅靠一、二次反思是决不可能改变的,是需要自己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提醒、不断地实践去改变的,而我们的教师在这方面显然缺乏持久性,主动性不够,因此,我园的教师在领会、实践二期课改精神中显得步子不够大、速度不够快。
十一.主要参考文献
1.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 靳玉乐《反思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年
3. RichardD.ParsonsKimberleeS.Brown郑丹丹译《反思型教师与行动研
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
4. Margaret E.Gredler张奇等译《学习与教学——从理论到实践》。中国轻工业出
版社,2007年
5. 李彦花《我国教师教学反思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等
第二篇: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研究
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 要:地理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区域性等特点,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就是权威,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课堂模式造成了地理课堂的低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倡导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采用多样化、趣味化的方法让学生喜欢地理,从而高效地学习地理,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分析了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途径
有效的高中地理课堂必须是学生充分参与的课堂,而要想实现学生的充分参与,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在教学上下功夫。要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为有效的课堂奠定扎实的根基;要考虑地理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善用趣味导入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还要引导学生将地理学习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有效课堂的升华。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有效课堂的前提
1.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新课程理念对地理教学的要求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并且也明确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理念都充分地体现了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正确定位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处的位置,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转变观念,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进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创造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环境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学会学习比什么都重要。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精心设计学法渗透过程,通过读图分析、信息采集、讨论探究、自学归纳等灵活多变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发挥他们主体作用的课堂环境,以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探究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到我国农业的基本国情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查资料、分析、对比、讨论等自主学习形式得出结论。通过学生自学能够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有效性。
二、趣味化的导入,是有效课堂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可以采用极富趣味的话语对高中地理知识进行全面统一的讲解、说明,确保课堂导入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借助著名景观进行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眼球
例如,教师在讲解旅游文化时,可以积极借助教室的教学工具进行课堂的导入工作,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所要讲解的旅游文化以幻灯片的方式播放出来,并用生动的语言对之进行讲解,向学生展示著名而充满玄幻的埃及金字塔、展示美丽壮观的印度泰姬陵以及雄伟壮阔的法国埃菲尔铁塔等,通过视听说的有效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兴趣,进而有效提高学习质量。
2.利用问题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人教版高中地理课本中,涵盖着大量“世界之最”的地理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进行趣味课堂的导入。例如,在进行海洋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世界上最深的海是哪个?最深的湖是哪个?它们分别有多深?如何形成的?通过趣味性问题的提问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有效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
三、趣味化的课堂内容,是有效课堂的关键
1.趣味化故事,激发学生好奇心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兴趣时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学科本身就具有趣味性的特点,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优势,能够深入文本挖掘潜在的趣味性知识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加工整合,那么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将会有极大帮助。比如,在学习《全球性大气环流》一课时,可以先给学生讲述二战期间有人巧妙利用西欧地区天气变化由西向东发展的规律,不仅成功地躲避了德国法西斯的空袭,还用大雾作掩护对德军进行反击,使德军损失惨重的小故事。这个故事不但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学习上来,而且可以使学生对本课的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认真备课,善于挖掘每节课的趣味点,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多媒体展示,加深学生印象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地理知识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出来,通过具体的图片、声音、录像等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利用,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课堂的活跃度,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海洋文化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文中的“死图”变活,让静止的海洋流动起来,让课本中的海洋鱼类游动起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趣味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印象,进而有效提高教学有效性。
四、生活化的情境,是有效课堂的催化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教学的要求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教学理念就要求地理教学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学过分依赖课本,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主张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生活体验,教师如果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地理教学,将会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人口的数量变化》时,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在城市或者乡村人口的变化进行分析,进而得出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在这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获取知识的实践者,只有当学生自己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等得出的知识得到认可时,才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感受和愿望,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要体现这一点,地理教学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无疑是最有效的。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尊重学生,必须在课堂开始之初就吸引学生眼球和注意力,必须增强课堂趣味性,让学生乐于上地理课,必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最终让有效课堂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刘静.谈如何更好地进行高中地理教学[J].学周刊,2011(20).[2]朱延华.浅析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时代,2013(06).(作者单位 福建省仙游县园庄中学)
第三篇:提高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问策略研究.
问得有理、问得有法
——提高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问策略研究在实施新《纲要》的今天,构筑理想的课堂是我们老师所要研究追求的。那么如何来构筑理想的课堂?如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觉得教师在
课堂上的提问很关键。为此本文通过“提问前的两项准备”、“提问时的三项策略”,以及“提问后的四种跟进措施”,形成提高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问教育策略,首先来谈谈提问前的两项准备
一、精心设计提问,做好提问前的两项准备 1.精心设问,巧妙启发。
教师在设计一节集体活动时,不仅是备内容,备问题,更是备孩子。在设计 提问时要学着考虑把内容和孩子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另外设计问题,要紧紧
围绕教学目的,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2.面向全体,因人而异。
为了引发和引导幼儿的主动探究,我们引导教师在提问时,应遵循面向全体 幼儿以及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面向全班每一个幼儿的,要使每个幼儿都能感觉到这 个问题是教师向我提出的,从而愿意参与问答活动。但也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的层次问题。
二、那么何为有效提问的三项策略呢? 1.创设情境,循序渐进。
也就是说教师的发问要由浅入深,创设相应的活动情境,启发幼儿联想,引 发想象,让幼儿有选择地运用现有知识进行分析和重组,形成一个“问题链”。2.多项设疑,多元开放。
何为多元开放性问题?简单的理解就是教师提的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有效 与无效的关键也在于此。3.有效追问,激发联想。
我们在教学中要适当保留语言空白,解放幼儿的嘴巴激发幼儿头脑中的鲜活表象,让幼儿自由想象构思后,用话语尽情表达。
最后说说有效提问的四项跟进措施,它们分别是 1.学会控制等待。2.接纳幼儿观点。3.适时反馈评价。4.积极鼓励引导。
有了这四项的跟进能增强幼儿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幼儿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问答活动。
四、成效与分析
(一从幼儿方面看:促进了幼儿的思考,激发起求知欲望。
(二从教师方面看:促进了师生有效互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操作策略,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
第四篇:如何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提高农村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阶段小结
内容提要:现今,落实新课程标准成为国家新一轮课堂改革中的热点问题。长期以来,在我国教育中,我们过分注意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教学形式的变更,而对学生的“学”的角度研究却关注甚少,而本课题“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就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初中的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广泛。在传统的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出的学生可能拥有丰富的知识,但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学生的学习活动基本上是理解记忆,缺少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仅仅停留在对关键要点的记忆上,很难产生广泛的迁移。而“探究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本研践究运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为期两年多的教学实,针对中学化学教学,提出了“讨论·探究·创造·评估”四位一体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及中学生认知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又能使学生拥有丰富的知识,产生对知识广泛而灵活的迁移,对于当前化学学科的教学模式起到了丰富和发展作用,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模式,倡导探究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途径。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化学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在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化学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化学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化学、从生活到化学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结合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它是一个开放性的课程,能给予各类学生一个个性发展的空间,通过对探究性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策略研究,希望能实现以下目标:
(1)初步探索符合化学学科特点的“探究——发现——创造”的教学模式,并形成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应用策略,同时能将应用于化学教学实践,并对教学产生实效。
(2)通过化学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初步探索在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一般途径和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注重密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
2.研究具体内容
(1)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和促进学习发展的探究性教学模式操作模式以及实施的一般策略与方法。
(2)从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入手,初步探索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般方法。
(3)适当选择2—3典型个案例研究,以探究性教学为主线,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与处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与的能力,并最终能独立提交比较完整的研究报告,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
三、研究取得的成果与分析
(一)初步建立了符合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需要的“讨论·探究·创造·评估”化学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程标准》提出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化学课程应该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化学教学之中。怎样才能实现上述的教学要求呢?通过分析,可以将上述要求总结为如下四点: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拓展与创造,总结与提高。为实现这种过程的教学,课题组通过研究,总结出“讨论·探究·创造·评估”四位一体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
1.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突出“四个”环节:
⑴讨论:运用讨论式教学作为进行教学过程、探究知识的手段与背景模式。
⑵探究:将《课程标准》中的科学内容用探究教学的形式让学生获取。⑶创造:让学生对探究的成果(包括结论和方法)进行应用、拓展、创造,使知识活化。
⑷评估: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评价,积累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探究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可见,“讨论·探究·创造·评估”四位一体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四个方面,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同时做到四种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教学、创造教学、评估反思教学。在一节化学课中,如果能同时做好这四种教学,就可以说是一节符合《课程标准》精神的好课。
2.要科学处理“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是按照探究——创造——评估的流程进行的,而流程中的每一部分的实施都要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来进行。讨论式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是教学的背景。
(二)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营造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探究的欲望。
课堂探究性学习应注意营造宽松的氛围,注意问题的提出方式,让学生能不受拘束地思考。课堂探究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要看有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握探究的层次和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程度,教师要尽量做到以下“五要”:
1.要起指导和推进作用。
在探索过程中要及时鼓励学生,特别为学生在阶段性活动取得成果时,要予以充分地肯定或表扬。
2.要尽可能地“放手”。
只有“放手”才能完全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方能被广泛地调动起来,思维在广泛的交流中得到激活,为全班学生共同研讨打下基础。
3.要舍得“主导”与师尊。
教师只要舍得“主导”,放下师尊,学生才感到无压力,处于平等环境,才不怕犯错误受责,大胆猜想探究,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思考,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
4.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
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难免要出现错误,当出现错误时,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者不予追究,而是要抓住矛盾,深入分析,寻找错误原因,研究正确的解决办法。
(三)、科学把握化学探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关键在于建构符合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需要的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
化学探究性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做教学活动的主人,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认识到学生是个性鲜明、积极活跃的认识与发展的主体。化学探究教学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因此,必须坚持五个策略,才能确保化学探究性教学模式操作地科学性和有效性。
1.自主备课策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首先要进入“探究”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备课的过程应成为教师探究的过程。备课的探究思路是: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值得指出的是,探究性教学要求我们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不是完全根据教材要求确定教学目标;探究性教学要求我们根据教学目标,拟定课堂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是完全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探究性教学要求我们以课程的理念备课,不是以教材的理念备课。这是因为探究性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重视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掌握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2.恰当导引策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当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时,教师除了应予以必要的指导外,及时鼓励和表扬,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因为此时的鼓励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动力,能起到助推器的作用,能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心理学家认为,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要。当学生经过探究解决了一个问题时,他能从中体验到一种成功感,这是一种强有力和令人愉快的情绪体验。学生一旦有了这种体验,他就会产生再次体验这种情感的愿望。因此,在化学教学设计环节,一节优秀的课必须重视导引环节的设计。3.科学设问策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要针对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容易出现的差错。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
(四)初步形成了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类型与实施技术
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坚持“以活动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其关键就是要创造出适合学生的真实活动,让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实现人格的主动发展。因此,探索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形式、方法以及活动实施技术时,都应以此为出发点和立足点。
1.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四种活动类型 ①以课题探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习者自身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跨学科探究过程。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包括自然问题的探究和社会问题的探究两大类。而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的核心是课题研究,即模仿和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的课题,通过调查、测量、文献资料搜集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和事实材料,运用实验、实证等研究方法,对课题展开研究,解决问题,并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
②以社会考察为基本形式的体验性学习活动。
体验性学习活动是在社会情景和生活情景中进行学习,并包含着社会交往。通过接触社会,使学生形成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体验与感悟以及反思与批判,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为目标。参观、考察、访问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活动方式。社会考察、参观和访问的内容一般涉及本地区的历史和文化遗产、现实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
2.组织和开展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技术
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学生在课程的开发角色需要加以重视和强调,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放性的集中体现。
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建构主义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从这个意义上看,探究性化学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成性评价的操作,协调探究性学习以及接受性学习之间的关系等关键问题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
1.探究式教学全面开展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如何更好地实施探究式教学我们认为关键是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①教案是动态的,教材是资源,教师是教材的处理者
教材中有很多课题值得探究,教师应该根据探究课题的价值把握探究的度。对每一个要求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该进行深入、彻底的研究,全面考虑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形、提出的疑问。此外,对学生提出的有益问题要顺应学生自身的求知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发现学生身上的生长点。
②让更多问题的提出来自于学生而不是教师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自己意义的建构者,教师只是指导者。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提出问题的机会而不是提出问题给学生去思考,应该走“问题来源于学生——学生来解决问题——学生发现新问题”的道路。不是教师要给学生什么,而是学生需要教师给他们什么。
③重视探究过程,淡化探究结论
通过师生合作完成了某些探究课题,得出一些新的结论,这固然可喜,但重要的并不是记住这些结论,而是体验探究的过程,掌握探究的方法。本探究课题要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分析出影响结果的可能因素,学会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从中发现有用的信息。
④适当开启窗口,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以发展的空间
当教师和学生进行探究结束时,教师就为学生关闭了一扇窗口,此时,教师应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启另外一扇窗口,以适合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
2.如何把握化学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学习之间的关系 在探究性教学初期,要让学生逐步接受,在某些环节并不排斥老师用最简捷的方式使学生能尽快获得新知,然后逐步深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在探究性教学中,要避免学生的探究流于形式,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教师要及时予以引导,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高屋建瓴统观大局,每一步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发现某些动态予以调整解决。
3.如何组织化学探究性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一般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对大班教学来说,教师无法关注到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通过关注小组的学习,可以将关注面扩展到全体学生。在农村中学,学生整体素质较低,将优秀学生分布到各组,可以使优秀生所拥有的知识、能力化作合作学习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应,促进教师的教学;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必须运用科学有效的策略进行监控和引导,强化参与面与参与度,注意要求学生做好个人合作学习记录及小组讨论记录,并进行评价,强化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组织教学、课堂监控应不断改进、调整,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
六、课题组丰硕的教学成果
两年的课题研究和课改实验,我校针对初中化学教学探索出了“讨论·探究·创造·评估”四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两年实施探究式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了创新精神。我校的化学教学成绩也有较大的提高,同时,还促进教师加深了对新教材的研究,更新了观念、与时俱进,我们每位课题组成员在自己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自身素质和科研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受到领导、教师的一致好评。
课题的研究虽然已经接近尾声,但相信我们的研究并没有结束,化学学科的课堂探索和发现之路仍然期待着我们去开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课题组的所有成员一定再接再厉,我们将在这条探索和发现之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走下去,力争每一步都走得精彩。
提高农村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阶段小结(总结阶段)
团结学校:包立伟
第五篇:如何提高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
如何提高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
我园幼儿园教师教学队伍从年龄到专业水平上,都有很大的差距,为了使反思成为每个人的习惯,帮助每位幼儿园教师教学在反思中实现自我发展,我们在管理和实践两个方面都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手段。
一、对幼儿园教师教学实施三级管理,促进不同水平幼儿园教师教学的发展
为了提高不同水平幼儿园教师教学的反思能力,我们以工作年限为基本划分依据,对幼儿园教师教学实施三级管理。工作5年以下的为一级幼儿园教师,对她们的培养目标是“帮助她们顺利胜任幼儿园教师教学岗位,成为合格幼儿园教师”;工作5~15年的为二级幼儿园教师,对她们的培养目标是“帮助她们熟练把握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正确判断儿童发展水平,确定适应的指导策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逐渐发展为稳定的成熟型幼儿园教师”;工作在15年以上的则为三级幼儿园教师,对她们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帮助她们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不断向研究型幼儿园教师教学方向努力”。年限的划分只是一个相对的标准,最后由幼儿园教师教学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发展需求来选择接受哪一级的管理,并可以在工作的实践和适应中进行再次选择和调整。
对幼儿园教师教学进行分级管理后,我们进一步提出,不同级别的幼儿园教师在反思时应有不同的侧重,比如:
一级幼儿园教师的反思重点是“依据幼儿的表现判断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适宜、有效,并提出改进措施(是什么)”;
二级幼儿园教师的反思重点是“能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客观的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为什么)”;
三级幼儿园教师的反思在二级幼儿园教师基础上强调了“幼儿园教师通过判断活动价值、分析幼儿行为表现,制定有效指导策略(怎么办)”。
我们把撰写反思笔记纳入幼儿园教师教学日常工作,这样反思就成为幼儿园教师教学每日的必做工作,也逐渐成为幼儿园教师教学的工作习惯。同时由于不同水平的幼儿园教师教学在反思时有不同的明确的要求,有利于增强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的目的性和指向性,也就提高了反思的实效,较好地促进了幼儿园教师教学的发展。
三级管理下提高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具体做法如下。
做法1
我们在指导一级幼儿园教师教学做反思笔记时,首先是以培训的方式帮助幼儿园教师教学明确反思的基本格式,然后让幼儿园教师教学用这样的格式结合自己的工作写反思笔记。幼儿园教师教学最初写笔记时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不知道反思什么,所反思的内容可供今后积累、借鉴、运用的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组织一级幼儿园教师一起讨论:“到底什么是值得积累的?反思什么是对我们今后工作和自身发展有帮助的?”为了避免讨论结果的空洞、抽象,我们会为一级幼儿园教师提供一些比较好的笔记,这样幼儿园教师教学在发现别人优势的过程中,也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然后幼儿园教师教学再结合实践写。出现个别问题个别沟通,出现典型问题就集体讨论。通过这样的反复交流和研讨,一级幼儿园教师教学会逐步增强“依据幼儿表现判断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适宜、有效”的意识和水平,并向二级幼儿园教师发展,逐渐关注“影响教育行为是否适宜的原因”,并尝试改善。
做法2
在结合幼儿园教师实践对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进行指导时,我们首先是从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计划入手。因为我们一、二级幼儿园教师基本上是先交计划的,这样我们在幼儿园教师教学实施计划之前,对幼儿园教师教学想做什么活动、想怎么上这个活动就能有所了解。有两种情况是需要我们有目的进班指导的:一种是幼儿园教师教学的活动设计得较好、想得比较全面;一种就是计划中问题很明显,但幼儿园教师教学中自己意识不到、也很难讲通的。不管是哪种情况,我们都要在活动结束后和幼儿园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1.如果是前一种情况,我们交流的重点会放在和幼儿园教师教学一起挖掘活动的亮点,帮助幼儿园教师教学理解这个活动好在哪里,并进一步探讨怎样做可以更好。2.如果是后一种情况,我们交流的重点会放在对出现问题的分析上。由于这样的沟通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所以幼儿园教师能比较好地认识到问题的存在。通过和幼儿园教师教学一起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和改善措施,可以引导幼儿园教师尝试将研究幼儿、研究学科、研究教育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经过这样面对面的交流,幼儿园教师教学写反思时就会言之有物,写反思的过程,也就成了再思考、再提高的过程。
做法3 3.对于水平相对较高的幼儿园教师,我们则采取团队研究和适时引领相结合的办法,对一个问题进行集体反思。由于大家水平接近,可以形成较为浓郁的研讨氛围,在这个氛围之下,相互质疑,进行思维碰撞。如果出现争执不下的情况,业务干部会介入讨论,或者请大家回到实践中验证到底怎么做更合适。有了这样一个集体反思的过程,幼儿园教师教学再自己进行反思时就会更深入,采取的措施对实际工作的帮助也会更大。
二、摸索反思的方法,为幼儿园教师教学的反思提供支持
教育家杜威曾经提出:幼儿园教师教学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对自己教育实践中经验、信念、知识以及自身优劣势的分析,当你着手于分析、反思这些问题时,你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从某种程度上讲,反思是应该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分析幼儿园教师在反思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问题意识不强”。所以要成为一名反思型幼儿园教师,首先就要成为善于发现问题的幼儿园教师。
在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可以反映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因此基于问题的反思性实践可以引领幼儿园教师在专业发展上进行系统、深入的自我学习和提高,更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但是在现实工作中,抓不准或抓不住问题是幼儿园教师在进行反思性实践中感到最为困惑的地方,那么在进行反思时幼儿园教师应该如何发现或选择问题呢?通过摸索我们认为,可以尝试从一个目标、两个方面、三个重点入手。
1.对目标的预期和实践构成了反思的空间
作为幼儿园教师,无论是在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中,还是在随机教育中,他的行为都应该是富有一定教育意图的,这也就是我们说的目标,因此以目标为引领,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反思的空间。在实施行为之前,这个目标是幼儿园教师预设的,是期望能达到的。但行为实施之后,有些时候实际结果会与预期的相吻合,也有些时候实际结果会与预期不相符。无论是哪种情况,现实与预期之间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差距,这就构成了我们反思的空间。
2.幼儿发展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反思的两个方面
活动后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映射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幼儿发展状况,一个是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因此以预期目标为出发点,并回归于目标的有效实现的反思活动,可以从幼儿发展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两个方面来进行。
在反思幼儿发展的时候,可以考虑这样一些问题:
*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纳?
*是否拥有适度的自主空间?
*是否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幼儿园教师教学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在反思幼儿园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研究幼儿的能力:是否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
*研究学科的能力:是否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
*研究教育的能力: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结合目标的制定和对达成情况的分析展开的层层深入的反思,不仅可以引领幼儿园教师教学不断思考如何更好进行活动设计和指导策略的制定,以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而且还引领幼儿园教师教学不断分析自身行为的闪光点(比如创新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指导策略以及瞬间产生的教学灵感等)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从而推动幼儿园教师教学在螺旋式反思性实践的开展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3.目标、策略和效果是反思的三个重点
反思幼儿的发展和幼儿园教师教学的专业发展只是让我们找到了反思的方向,但无论从哪一方面展开反思都要有具体的落点。在任何教育情景中,能反映幼儿发展和幼儿园教师教学专业成长的行为、现象很多,大致整理一下,与目标、策略和效果有关的可以涵盖其中的绝大多数,因此,目标、策略和效果可以成为反思的三个重点。
(1)反思目标,可以考察幼儿园教师教学把握幼儿原有经验和领域关键概念的水平。
因此活动后对目标的反思,就是在反思幼儿园教师教学对领域关键概念把握和对本班幼儿的经验水平的了解是否适宜、准确。而通过对目标的不断反思,幼儿园教师可以有效地提高研究学科、研究幼儿的能力。
(2)反思策略,可以考察幼儿园教师教学对幼儿个性特征、学习特点和对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技巧的把握及运用情况。
活动中指导策略是否适宜有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不管如何复杂都要取决于两方面:一个是策略的制定要符合、适合学习者的需要;另一个是幼儿园教师教学应具备将头脑中预想的策略转化为具体行为的能力。
做到前一点要求幼儿园教师教学要充分了解幼儿的个性特征和学习特点,特别是要关注到每个孩子是如何学习的,这是建立在日常对幼儿的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幼儿园教师教学做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个案观察。所以站在这一层面来反思活动中的策略,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分析判断: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认为的对幼儿的了解是否能真实地反映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我们的了解中“想当然”、“也许是”、“差不多”的成分有多少?如果我们能很明确地回答这些问题,那么我们对幼儿的研究必然是深入而实际的。
而要做到后一点则需要幼儿园教师教学有教育学理论和教学技巧、经验方面的支持。如果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较为丰富而扎实,则可以在活动中不断绽放“智慧的火花”,产生“教学灵感”,这些都有助于更高效地实现目标。反之,预想的策略再完美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而已。所以通过反思在活动中实施策略的情况,将“灵感”进行及时的记录、整理,将“失误、不足”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有助于幼儿园教师教学对自身在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中反映出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判断,并加以探究和剖析,从而促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更上一层楼。所以反思策略的直接成效就是提高了我们研究教育的能力。
(3)反思效果,可以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这里的效果就是围绕既定目标实施预期策略的实际情况,是活动结束后的第一感受,所以在反思的步骤上,对效果的反思(通俗地讲就是“活动上得怎么样”)很容易成为反思的起点。因为通过对效果的反思,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和再次感受其中的精彩,而这些都将引领我们做进一步的思考。
如果活动是成功的,我们要在反思时把活动中促使预期目标达成的策略、做法,包括闪烁着智慧光芒的随机教育等详略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如果活动尚有不足,则要回到前面所提及的对目标和策略的反思上,在反思中找到需要完善和提高的地方,并在不断的反思性实践中提高自身研究学科、研究幼儿和研究教育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