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五 陈情表(第一课时) 学案

时间:2019-05-14 14:1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五 陈情表(第一课时) 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五 陈情表(第一课时) 学案》。

第一篇: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五 陈情表(第一课时) 学案

7*陈情表(课时1)学案

1.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少时师事著名学者,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表”就是“ ”,又称“表文”,是臣子给君王的上书用来陈述衷情。“表”的基本特征是“ ”。我国古代臣民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汉代则分成“章”“奏”“表”“议”四类,主要是内容上的分工不同,即刘勰说的“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章叫做“疏”;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类文章又统称为“表”。2.阅读课文第1段,给下列句子加线的字注音。

(1)臣以险衅()(2)夙遭闵凶()()(3)行年四岁()

(4)祖母刘悯臣孤弱()(5)终鲜兄弟()(6)门衰祚薄()

(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8)茕茕孑立()()(9)常在床蓐()

3.阅读课文第2段,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1)逮奉圣朝()(2)除臣洗马()(3)猥以微贱()(4)责臣逋慢()(5)则刘病日笃()4.阅读课文第3段,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1)犹蒙矜育()(2)本图宦达()(3)过蒙拔擢()

(4)宠命优渥()(5)岂敢盘桓()(6)更相为命()

5.阅读课文第4段,给下列句子加线的字注音。

(1)臣密今年四十有四()(2)臣生当陨首()6.阅读课文第1段,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含义。

(1)臣以①险②衅③,夙④遭闵⑤凶(①介词,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通“______”,__________。)

(2)生孩六月,慈父见①背;行年②四岁,舅夺③母志(①加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3)祖母刘悯①臣孤弱,躬亲②抚养(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4)九岁不行①,零丁②孤苦,至于③成立④【①古今异义,古义是__________;今义是不可以。②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古今异义,古义是__________;

今义是表示另提一事,或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④古今异义,古义是_________;今义是(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5)既无伯叔,终鲜①兄弟,门衰祚薄②,晚有儿息③(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6)外①无期②功强③近之亲,内④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⑤孑⑥立,形影相吊⑦(①名词作状语,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名词作状语,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

(7)而刘夙婴①疾病,常在床蓐②(①___________。②通“_____”,_________。)

1.令伯 谯周 奏表 动之以情

2.(l)xìn(2)sù/mǐn(3)xíng(4)mǐn(5)xiǎn(6)zuò(7)jī/qiǎng(8)qióng/jié(9)rù

3.(1)dài(2)xiǎn(3)wěi(4)bū(5)dǔ

4.(1)jīn(2)huàn(3)zhuó(4)wò(5)huán(6)gēng 5.(l)yòu(2)yǔn

6.(1)①因为②坎坷③祸患④早时⑤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2)①自己,我②经历的年岁③强行改变(3)①悲痛、怜惜②亲自(4)①不能走路,这里是说柔弱②伶仃孤独的样子③直到④成人自立(5)①没有②福分浅薄③子(6)①在外面,这里指自己一房之外的亲族②穿一周年孝服的人③勉强④在内(即家中)⑤孤单的样子⑥孤单⑦安慰(7)①缠绕②褥垫子

1.阅读全文,梳理文章的结构。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2.读完全文,说说李密在《陈情表》中向晋武帝陈述了什么情感,目的是什么?请结合课文句子作答。

陈述了自己的亲情、孝情、忠情。

以情感人,目的是让晋武帝答应他的要求,可以辞官不做。

3.作者在文中主要讲了自己家庭的不幸,请概括作者都有哪些不幸,并分析这样写的原因。“慈父见背”“舅夺母志”是一不幸;“少多疾病,九岁不行”是二不幸;“孤弱”是三不幸,表现为“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这既是祖母躬亲抚养作者的原因之一,也正是下文作者“区区不能废远”的原因,可谓一笔双关。

4.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李密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情感?

①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②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5.作者对朝廷恩遇抱着怎样的感情?

感激不尽,而又身系祖母疾病,进退狼狈。

6.这篇文章为后世提供了众多的惯用语,一直流传至今,你能说出哪些成语出自本文吗? 有“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草结”等。

1.下列加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臣以险衅(xìn)

常在床蓐(rù)B.猥(wěi)以微贱

命优渥(wò)

C.岂敢盘桓(huán)臣洗(xiǎn)马

D.逮(dǎi)奉圣朝

更(gēng)相为命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夙遭闵(mǐn)凶

臣逋(bǔ)慢

终鲜(xiǎn)兄弟 犹蒙矜(jīn)育

日薄(bó)西山

宠除

有所希冀(yì)

过蒙拔擢(zhuó)

门衰祚(zuò)薄

2.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险衅:指命运不好;凶:不幸)(见背:离开我;背,背离、离开)(鉴:借鉴)(息:子)D.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3.下面均是出自本课的成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乌鸟私情: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传说小鸟能反哺老鸟。近义成语有“舐犊情深”等。

B.茕茕孑立:孤独无依的样子。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近义成语有“孤苦伶仃”等。

C.气息奄奄:形容人即将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即将灭亡。近义成语有“奄奄一息”等。

D.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用日落比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近义成语有“风烛残年”等。

4.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慈父见背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B.急于星火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当侍东宫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D.无以终余年 愿乞终养

5.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

A.非臣陨首所能上报。B.而刘夙婴疾病。C.今臣亡国贱俘。

D.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6.下列对各句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说自己的舅父是个凶狠、无礼义廉耻的人。B.历职郎署,本图宦达——目的是说自己本想在仕途上发达,但能力差,没有升上去,自己错蒙皇上抬举。C.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意在说明祖母对自己恩深似海。D.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表明自己虽然暂时还不能为皇帝出力,但将来一定为皇帝效命。7.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说起张飞张翼德,人人都知他是一个武艺高强,威猛无比,脾气暴躁,急于星火的莽汉;其实这只是《三国演义》中的文学形象,历史现实中的张飞却是一个胆大心细的饱学之士。B.四川芦山这场地震,摧毁了她的房屋,埋没了她的家产,吞噬了她的亲人,只剩下她和怀中的幼子,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是党和政府帮她走出困境。C.这座掩映在苍松翠柏中的古庙,处处显露着它的老气横秋,庙门的颜色早已剥落,四周的墙垣也已倾颓;簇簇的瓦菲在屋顶招摇,声声鸦鸣在空中流过,侧面四周的松柏,苍者愈苍,翠者愈翠。D.前两年,那些产品单一,工艺落后,缺乏创新,而几乎陷入朝不虑夕境地的企业,如今在政府创新基金的支持下,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终于起死回生。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并序》)

(2)闾阎扑地,__________________;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__________________,彩彻区明。(王勃《滕王阁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9.根据例句,仿写两句话,组成排比句。

读李密《陈情表》,不堕泪者必不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什么?孝心是黄香夏扇枕席,冬暖被褥的体贴;孝心是__________________;孝心是__________________。

10.下面是一段赏析《陈情表》的文字,在语法、用词等方面有不当的地方,请找出并修改。

文笔简捷流畅,语言生动形象,也是《陈情表》的最大特色。诸如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形容孤苦无依,用“星火”形容形势急迫,用“奔驰”形容迫不及待,用“狼狈”形容进退两难,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形容垂危之状,都异常生动形象。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恰切的思想感情,提高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这些富有生命力的语言,还被人们至今引用,可见影响之深远。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陈情表》原文,省略)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

(摘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jiào,改嫁。②烝烝:zhēng,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品格好,资质高。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明言教何碎 碎:琐碎 B.从事白其书司隶 白:报告 C.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 援:D.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 密:靠山 暗中 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李密有才干的一组是

①奉事以孝谨闻

②周门人方之游夏 ③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④有暇则讲学忘疲 ⑤乃迁汉中太守

⑥数使吴,有才辩 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从很小就懂得尽孝道。他幼年丧父,母亲何氏再嫁,年仅几岁的李密深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至忧思成疾。

B.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个名副其实的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C.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个仅次于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司空张华对他的这个见解很是信服。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1.【2017年高考天津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2)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4)复道行空,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5)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2.【2015年高考湖北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

(1)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3)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4)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李密《陈情表》)(5)三径就荒。(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岩扉松径长寂寥。(孟浩然《夜归鹿门歌》)(7)群山万壑赴荆门。(杜甫《咏怀古迹》)(8)遥岑远目,献愁供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A 【解析】B项,逋读bū;C项,冀读jì,D项,逮读dài。2.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鉴”:察。3.A 【解析】A项前后矛盾,“乌鸟私情”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舐犊情深”比喻父母对子女的热爱。4.D

5.B 【解析】本题考查判断文言句式的能力。B项是被动句,其他为判断句。6.D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说明舅舅是个专制家长式的人物。B项中的“能力差”属误解。C项 重在说明祖母现在很需要陪伴。7.D 8.(1)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2)钟鸣鼎食之家 云销雨霁(3)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9.孝心是江革负母逃难,行佣供情怀;孝心是杨香不顾安危,力搏猛虎的勇敢;孝心是田世国亲身救母、捐献肾脏的壮举。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解此类题目要把握住两点:一所写句式和例句要形式一致;二要构成排比句。

10.①“简捷”应改为“简洁”(搭配不当);②在“通过”前面加上“文章”或“作者”(缺主语);③“表达了恰切的思想感情”应改为“恰切地表达了思想感情”(语序不当);④“提高”应改为“增强”(搭配不当);⑤“还被人们至今引用”应改为“至今还被人们引用”(语序不当)。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1.D 【解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根据文本第三段中“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一句,可见圣人“舜、禹、皋陶”与“凡人”相对,“简雅”与“碎”相对,可知A项的“碎”为“琐碎”之意,此法可称之为“结构推断法”。B项中的“白”字在古汉语中有“告诉”“禀告”“报告”之意,如《孔雀东南飞》一文中“便可白公姥”即“告诉、禀告”之意,通过联想推断法,可判定B项是正确的。C项根据“孤立无援”一词,可初步断定其为“靠山”之意,代入原文,李密想“内转”却反“迁汉中太守”,可知“靠山”一意正确。D项将“暗中”一意放入原文是不正确的,赐宴饯别何以要偷偷摸摸,暗中行事?可知D项有误,“密”在动词之后,指李密。2.A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从文本中找出表现李密有才干的选项,对于直接还是间接没有要求。①表孝顺,④表治学勤奋,⑤表不受重用。这三项均与“有才干”无关。3.D

4.(1)(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

(2)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他的另一个名字叫虔。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改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感恋双亲,思念至深,以至忧思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因孝顺和恭敬而闻名。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在祖母身边,夜里不脱衣睡觉,为祖母端饭菜、喂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饮食或服用。(李密)有空闲的时间他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

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征召他担任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迈,无人奉养,于是没有接受任命。于是上奏章说: ……(《陈情表》原文,省略)

晋武帝读了李密的《陈情表》后,说:“李密这个名士,不是徒有虚名。”于是收回对他的任命。后来祖母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后,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有一次)司空张华问李密:“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说仅次于齐桓公。”张华问其中的缘故,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侯,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与魏国抗衡,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此可知他俩的成败原因是一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具体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这些水平高的人)相互之间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琐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能和孔明水平相当,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说得好。

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他曾在写给别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希望能调回京城任职,可是他在朝中没有靠山,于是被调任汉中太守,自认为失去了很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时,皇上下诏命李密赋诗,李密在诗的末章说:“人们也都说过这样的话,有因才会有缘。(当官的人)皇宫中如果没有有权势的朝臣做靠山,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君主在上,心里是清清楚楚的,这话怎么能这么说呢!”武帝对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了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在家中。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李赐、一个叫李兴。

1.(1)羁鸟恋旧林(2)樯橹灰飞烟灭(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4)不霁何虹(5)申之以孝悌之义

【名师点睛】名篇名句的复习策略是:一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与片段突击相结合。复习时,注意效率;二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三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意思;四要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圈点勾画,边诵边写。

2.(1)不亦君子乎(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兰泽多芳草(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5)松菊犹存(6)惟有幽人自来去(7)生长明妃尚有村(8)玉簪螺髻

【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知明”“兰泽”“是以”“惟有”“幽人”“玉簪”、“螺髻”,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名师点睛】考生必须熟练识记高考大纲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做到认读细心,记忆耐心,默写专心。这样才有可能记住了诗文,又不写错别字。另外考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题干如果是要求考生选填,考生切不可自作聪明全部填上,应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诗句来默写。

第二篇:《陈情表》第一课时[范文]

青年教师过关课教案

教学班级:高二7班 教学时间:第五周星期四第一节 教学内容:《陈情表》第一课时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表”等有关文体知识。

2、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教师点拨,正确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把握文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意作者的处境和在文中表露的情感。教学重点:

正确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把握文意。教学难点:

注意作者的处境和在文中表露的情感。教学方法:

诵读法,启发点拨,合作探究。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教师点拨,正确翻译课文第一自然段,积累文言词语,把握文意。

2、感悟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语:

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在古代,忠的思想也占据着人们的心灵,这就造成了有些人在忠与孝前的矛盾心理,到底孰轻孰重,如何选择呢?下面就让我们从李密的《陈情表》中寻找答案。

二、知人论世:

1、作者及背景介绍(多媒体显示):(1)作者简介

李密,西晋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

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其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2)背景简介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2解题:

体裁: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已见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

“陈”是陈述的意思,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三、整体感知:

1、听录音熟悉课文,注意划线字的读音。险衅(xìn)行(xíng)年四岁 祚(zuò)薄(bó)应(yìng)门之童 猥(wĕi)以微贱 床蓐(rù)陨(yǔn)首 责臣逋(bū)慢 日笃(dǔ)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

2、字词回顾:

险衅:命运祸患,指命运不好 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祸患 见背:婉辞,指长辈去世 成立:成人自立

废离:停止侍奉,离开 期功:期,jī期功,指近亲 逋慢:有意回避,怠慢上命 盘桓:犹疑不决的样子

四、分析段落,掌握重点字词

1、学生齐声朗读第一段。

2、找学生结合注释说出自己所理解的本段内容大意,并指出本段中的重点字词。

3、让学生分句翻译,教师根据情况讲解,并强调重点文句。通 假 字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闵,通“悯”,忧患

九岁不行,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蓐,通“褥”,草席子 词 类 活 用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状,在家之外 内无应门五次之童。名-状,在家里

夙遭闵凶 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凶丧之事 古 今 异 义

(1)九岁不行。古义:不会行走。今义:不可以,不中用。

(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

(3)至于成立。

古义:到;今义:另提一事。

特 殊 句 式 固 定 句 式

而刘夙婴疾病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4、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后作答。

(1)问题: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它包含了哪些内容?

(2)问题: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语言特点及作用是什么? 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横的方面:(外、内)(3)本段所述之不幸,共有几个?试一一列举之。

四个不幸。即六月丧父;四岁母嫁;九岁不行;祖母疾病缠身。

(4)问题:哪些语句可见祖孙的相依为命?哪些词语直接写其凄苦? 零丁孤苦、夙婴疾病、茕茕孓立、形影相吊(5)作者陈说一家不幸,其目的何在? 让武帝对自己由恼怒峻责化为同情怜悯。

(6)假如你是晋武帝,你会同意李密的请求吗?

五、课堂练习略

六、课堂小结:

有人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述孝情情真意切。

七、布置作业:

1、根据注释,试翻译全文。

2、根据对全文的理解,试背诵全文。

3、根据你对“大爱”的理解,联系实际,写一则短文《我心中“大爱”》。

板书设计:

课后思:

指导教师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

第三篇:陈情表教学案2

《陈情表》导学案

预习案

课前预习

1、填写并识记《金榜》知识,了解文章中部分实词、虚词。

2、初步了解作家生平及写作背景。

3、阅读全文,结合注释,熟悉文章大意。

教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鉴赏本文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 含义。

4、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掌握作者陈情的内容、陈情的艺术,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5、背诵全文。

6、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阅读《世纪金榜》“走近作者”及“相关知识”

二、课文感知

1、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俪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故在朗读时更应充满感情,从中体会作者对祖母的尽孝之情,对晋武帝尽忠之情,以及身处两难境地的无奈之选。

校正读音。

衅 夙 闵 祚 茕 孑 蓐 逮 逋 笃 擢 渥 桓

2、请概括段意及作家在写各段时的思想感情。

三、具体研习

思考1:从第一段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作者都有哪些不幸的遭遇?请用原文回答。

思考2:面对祖母的养育之恩,陛下的龙恩,在文中李密又是如何陈述自己的窘迫之境的?

思考3:在陈述完自己的种种无奈之情后,是否应该向晋武帝提出一个解决的办法以供参考呢?

四、合作探究

(一)面对这样一个并不仁慈的新朝新君,如若陈情不当,随时可能招来灭顶之灾,但是李密最终还是成功了,他是怎样说服晋武帝的?

(二)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认为李密的这种行为是出于孝,还是借故不做官,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主观题,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

五、写作启示

如何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范文赏析:

2004年陕西省高考满分作文:父亲很土,却很快乐

父亲总说我们这一代的孩子很可怜,不会玩,不会乐,不像他们那会儿,一身土却快 乐幸福得不得了。―――题记

父亲是地地道道从陕北长大的,虽说进城当国家干部也十几年了,可父亲仍乐意并保持着在农村时的思维方式,在儿时的思维方式:避开尘杂,追求最自然的本质。因而父亲 总在家乡饭、农村、农民上找到自己的快乐幸福。

(一)父亲不喜欢吃山珍海味,不喜欢吃上千元的大宴,不喜欢正儿八经地坐在茶楼里品茶,不喜欢扎着领带穿着西装陪人喝酒。父亲说,这样的生活总不是个味儿,其实一点也不快乐。父亲喜欢吃大碗大碗的羊肉面,喜欢吃半个拳头大的羊肉萝卜馅饺子,喜欢吃钱钱饭,还要放盐喝稀饭,喜欢吃刚煮好的撒了盐的大土豆,喜欢吃陕北的南瓜子„„母亲总说父 亲很土不会享受,可父亲说过着农民般的日子,就是他最大的快乐幸福。

这就是父亲的思维方式,追求的不在于所谓的品质,而在于回忆中的那份快乐幸福!

(二)父亲不喜欢坐高级的小轿车,不喜欢整天坐在电脑电视前无休止地娱乐,不喜欢躺在按摩椅上舒服地看报纸,不喜欢扎堆儿没完地闲聊。父亲说,这样的生活看似悠闲,其实并不自在,谈不上快乐幸福。父亲喜欢在周末自己骑上摩托车到郊县的农间地头走一走,爬上小小的土堆,盖着帽子先舒坦地睡个午觉,随后望着无际的麦田自在地哼上一曲。到 处走走,到处看看。有一次,父亲受邀尝到了刚摘下的新鲜柿子,回家乐道了一晚上。

这就是父亲的思维方式,不追求所谓的情调,只聪明地在大自然中汲取快乐幸福!

(三)父亲不喜欢冠冕堂皇的客套话,不喜欢勾心斗角的为官之道,不喜欢虚情假意的迎来送往。父亲说,这样的生活在有些人看来也许挺风光,可那是个空壳,一点也不快乐幸福。父亲喜欢和农民打交道,高兴和家门口炸油条的聊聊地里的庄稼,乐意从车上下来帮老汉推上一截子架子车。周末到农民家坐炕沿儿上吃碗汤面条儿更是常有的事。叫几个农民朋 友到家里美美喝上几杯,更能让父亲高兴好几天。

这就是父亲的思维方式,不追求所谓风光,只在跟农民的最朴实的交谈中快乐着,幸 福着!

父亲有着最朴实自然的思维方式,因而才有了自己最舒心的快乐幸福。祝老爸永远快 乐、幸福!

第四篇:陈情表 第一课时说课稿

《陈情表》说课稿

一、说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掌握词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二、说教材:

首先,《陈情表》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另外三篇分别是《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这四篇文章都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抒情散文,都围绕着一个“情”字,所以这个“情”字是解读这四篇文章的关键。

其次,本文叙事,说理,始终贯穿着作者的真情,古人云:“读《出师》不哭者不忠,读《陈情》不哭者不孝”可见,本文在中国古代散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根据本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疏通文句,归纳本文需要掌握的几个实词、虚词,强调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鉴赏本文叙事、抒情和说理融为一体,层层推进,措辞委婉的写作技法。这是重点所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忠”“孝”的含义。这是难点所在。

三、说教法:

高二的同学阅读文言文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积淀,因此可采用整体感知,分步落实,引导品味鉴赏的教法。具体到本课来说,则采用导读、点拨的方法,在引导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真挚感情和体会为文之妙。

四、说学法:

1、预习法。布置预习作业:(1)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意,在此基础上力争熟读成诵。(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多义字、古今异义词和活用的实词。(3)划出读不懂的词句。

2、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针对文章内涵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一来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二来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导入新课(3分钟)

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一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出师表》同学们都很熟悉,借此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以情动人这个重要特点。

第二环节 范读正音 朗读指导(10分钟)请学生推荐代表朗读本文,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依据。

第三环节 检查预习效果:(15分钟)让学生提问读不懂的词句,然后互相解答,教师订正。2 用幻灯片打出本课该掌握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让学生解释意义和用法。引导学生们逐段归纳大意(边点拨、边订正、边板书)

板书:一 身世孤苦,二忠孝难全三打消疑虑四愿乞终养

祖孙相依进退狼狈求得体恤尔后尽忠

以上为整体感知,初读文意环节。

第四环节 细读第一段,分层理解。(15分钟)

1.设问:找出概括作者坎坷命运的语句。明确:“臣以险衅,夙遭闵凶”8个字。

2.设问:“生孩六月——至于成立”一段文字说明了什么?可从下文中找出答案。明确:“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3.设问:“既无伯叔”一直到段末又说明了什么?也可从下文中找出答案。明确:“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4.设问:你能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不幸身世的两个字吗?明确:孤苦。作者叙述自己孤苦的行文给你什么感受明确:凄切动情作者如何凄切动情地叙述自己的不幸身世,用意何在?明确:以情感动晋武帝,为自己不出仕摆出理由。可见叙事、抒情和说理融为一体。第五环节课堂小结(2分钟)

第一段:孤苦之情可从两方面来看: 身世凄苦,祖母抚养恩深似海;人丁衰微,作者尽孝责无旁贷,可谓祖孙相依为命

第六环节 布置作业(1分钟)背诵第一段

板书设计

陈情表

身世凄苦,祖母抚养恩深似海

孤苦之情

人丁衰微,作者尽孝责无旁贷

第五篇:必修五3教学案教师

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人生”复习教学案

七中郑春莲

复习目标:

1、识记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2、结合语境推断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翻译重要句子并掌握其技巧。

第一课时 稳扎稳打抓基础

《报任安书》

一、指出并解释古今异义

1、所谓强颜耳(厚颜无耻;今义:勉强装出笑容)

2、下流多谤议(负罪受辱的处境;今义:下游或卑鄙龌龊)

3、所自树立使然也(立身处世;今义:建立)

4、念父母顾妻子(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5、意气勤勤恳恳(诚恳;恳切;今:勤劳而踏实)

6、南面称孤(面向南。今义:方位名词与“北面”相对)

7、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落入,沉没;今义:)

8、恨私心有所不尽(自己的心愿,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

9、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不一般;今: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

10、仆以口语遭此祸(言论。今:谈话时所用语言与书面语相对)

二、指出并解释词类活用

1、非有剖符丹书之功(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笔写)

2、流俗之所轻也(轻,形容词用动词,轻视)

3、衣赭衣,(第一个“衣”:穿,名词作动词)

4、乃赋离骚(赋,名词用作动词,穿)

5、所谓强颜,曷足贵乎(贵,形容词意动用法)

6、太上不辱先(辱:使动用法,使受辱;先:形容词作名词,先人、祖先)

7、审矣,何足怪乎(怪,形容词意动用法)

8、倡优畜之中(倡优:名词作状语,当作倡优)

9、声闻邻国(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三、特殊句式

1、素所自树立使然也(判断句)

2、李斯,相也(判断句)

3、古人所以重施弄于大夫者,殆为此也(判断句)

4、与蝼蚁何以异(介宾倒装)

5、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恐怕„„吧?)

6、韩非(于)囚秦(介词省略)

7、声闻邻国(介词省略)

8、灌夫受辱于居室(状语后置)

9、至激于义理者(被动句)

10、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被动)

11、韩非囚秦(被动句)

12、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动句)

四、指出并解释通假字

1、及以至是(通“已”,已经)

3、被箠楚受辱(通棰,木杖)

2、其次剔毛发(通剃,剃发)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通磨,磨灭)1

5、见狱吏则枪地(通抢,碰撞)

6、幽于圜墙之中(通“圆”)

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通“抵”)

8、网罗天下放失旧闻(通“佚”散失)

9、则仆偿削辱之责(通“债”,债务,指下狱受腐刑)五、一词多义

1、及以至是(通“已”)

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

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来)

4、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连词,以致)

1、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

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姑且)

3、且西伯,伯也(连词,再说)于

1、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向)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词,比)

3、幽于圜墙之中(介词,在)

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然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这样)

2、然此可为智者道(连词,然而)

3、阙然久不报(„„的样子)翻译句子

六、翻译句子

10、及罪至罔加(通“网”,法网)

11、曷足贵乎(通“何”,什么)

12、其次诎体受辱(通“屈”,弯曲)

13、关木索(通“贯”)

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拿)

6、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因而)

7、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

4、且适南冥也(副词,将)

5、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且,表递进)

5、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

6、无益于俗(介词,对)

7、室西连于中闺(介词,和,与)

①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②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③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④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第二、三课时 一心一意练阅读

一、课内语段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1.对下列句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称道。.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赋:铺述,这里指创作。.C.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责:责任。.D.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诚:确实,实在。.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②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B.①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②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C.①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 ②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D.①近自托于无能之辞

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3.选出加点字古今意义都不相同的一项()①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②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③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④仆窃不逊 ⑤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⑥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

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司马迁“愤而著书”的思想的一组是()①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②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③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④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⑤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⑥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5.下列陈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司马迁列举了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受辱的事例,说明受辱者能在逆境中发愤图强,获得成功。

B.司马迁“就极刑而无愠色”,身受腐刑却能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C.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同时又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 的见解。

D.从上述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隐忍坚强的性格和沉郁悲痛的感情,进而想见他的为人,理解他,敬佩他,并为他一掬同情之泪。答案:1.C责(zhài)〕通“债”。指下狱受腐刑。

2.D(A①通晓②四通八达B①于是②却C①思想观念②说D的)

3.C(①倜傥:洒脱,风流。②非常:句中指“不寻常,不一般”;今多指“十分”。③发愤:句中指“抒发愤懑”,今指“决心努力”。④不逊:不谦虚。⑤网罗:句中指“从各方面搜寻招致”,今一般用于搜寻人才。⑥句中特指“腐刑”,今指“死刑”。)4.C(①是讲拥有财富、尊贵而姓名埋没的人很多。⑤是讲《史记》的创作目的。⑥是讲俗人不能理解自己。)5.B(从文中“则仆偿前辱之责”可知,“不以为辱”的说法是不恰当的。)

(二)阅读《渔夫》,完成下列各题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6、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憔悴()餔糟()歠醨()汶汶().......三闾()鼓枻()莞尔()濯缨()....

7、下列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A.颜色憔悴,形容枯稿 枯稿:枯瘦 B.新沐者必振衣 新沐:刚洗完澡 C.而能与世推移 推移:推进移动

D.宁赴常流而葬于江鱼腹中耳 常流:经常流动

8、选出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颜色憔悴 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B.形容枯槁 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C.圣人不凝滞于物 凝滞:拘泥,执著。今指知道变通。D.何故深思高举 高举:行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举起。

9、下列对“而”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父莞尔而笑(连词,表修饰)B、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连词,表因果)C.何不 其泥而扬其波(连词,表承接)D.涵淡彭湃而为此也(连词,表因果,因而)

10、翻译下列句子。

(1)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2)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

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

4(3)何故沉思高举,自令放为?

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4)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

6、qiáo cuì bū chuî lí mén lǚ yì wǎn zhuï

7、A 点拨:B项 洗头,C项 变化,D项 江水。

8、C 点拨:凝滞:今指①停止流动,不灵活;②凝聚

9、B 点拨:连词,表转折。

二、真题在线——强化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赵良淳,字景程,丞相汝愚曾孙也。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浮湛冗官二十余年。考举..及格,改知分宁县。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至甚桀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咸淳末,除知安吉州。良淳至,.日与僚吏论所以守御之备,悉举行之。时岁饥,民相聚为盗,所在蜂起。或请以兵击之,良淳曰:‚民岂乐为盗哉?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命僚属以义谕之,众皆投兵散归,其不归者众缚以献。有掠人货财诣其主谢过而还之者。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尝语人曰:‚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其言恳恳,足以动人,人皆倒囷以应之。已而范文虎遣使持书招降,良淳焚书斩其使。大兵至,军其东西门。先是,朝廷遣将吴国定援宜兴,宜兴已危,不敢往,乃如安吉见良淳,愿留以为辅。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已而国定开南门纳外兵,兵入城呼曰:‚众散,元帅不杀汝。‛于是众号泣散去。良淳命车归府,兵士止之曰:‚事至此,侍郎当为自全计。‛良淳叱去之。命家人出避,乃闭阁自经。有兵士解救之,复苏,众罗拜泣曰:‚侍郎何自苦?逃之犹可求生。‛良淳叱曰:‚我岂逃生者邪?‛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

(节选自《宋史〃赵良淳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未尝干人荐举 干:请求 .B.初以荫为泰宁主簿 荫:功绩 .C.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 尚:盛行 .D.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 身:自己。.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荫,指因祖先有功劳或官职而受封得官。

1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良淳关心百姓疾苦的一组是(3分)①民岂乐为盗哉 ②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 ③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 ④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 ⑤其言恳恳,足以动人 ⑥人皆倒囷以应之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①是赵良淳对百姓为盗的态度,②是赵良淳对百姓为盗原因的分析,⑥是富人们的反应。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良淳具有良好的素养和才干,他身为丞相赵汝愚的曾孙,自小师从同乡饶鲁,养成立身处事的操守,出仕后,他在所到之处都以干练而有治理才能著称。B.赵良淳主管分宁县时多方改变当地不良习俗。他一方面礼尊敦厚孝顺的人,力求为百姓树立榜样;一方面对极为桀骜不驯者绳之以法,习俗因此稍有变化。

C.赵良淳主管安吉州时善于解决聚众哄抢事件,当时正值粮荒,抢劫之事频繁发生,他不同意以武力镇压,命令僚属晓以大义,以致有人交还了抢掠去的财物。

D.赵良淳面临危难时能够舍生取义。在安吉防守战中,吴国定打开南门让敌兵涌入,良淳见大势已去,让兵士逃生,令家人出避,自己却不愿逃命,自杀而死。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D项让士兵逃走的是进城的敌兵,不是赵良淳。

1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

答案:赵良淳见吴国情绪激昂地高谈阔论,料想他可以任用,向朝廷请示后,留下他来防守安吉。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译出大意给2分:“大言”、“意”、“戍”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答案:众人仍守在四周不走,赵良淳太声呼喊说:“你们想作乱吗?”众人流着泪出去,他再次上吊而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译出大意给2分;“环守”、“尔辈”、“投缳”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行吟阁遐想 黄秋耘

前几天,翻出一张旧照片,是我自己拍的武昌东湖旁边的行吟阁。这张已经开始有点褪色的照片,引起了我一段深沉的回忆。

五年前的初春,我因事去广州,路过武汉。在一个大雪后的晴天,我前去东湖,在行吟阁和屈原纪念馆一带盘桓了大半天。

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屈原,我有一种‚旷百世而相感‛的特别感情。从少年时代起,我......就爱读《离骚》,每读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时候,总是‚唏嘘而不可禁‛。不过,我真正理解屈原的精神和《离骚》的真谛,还是在直接受到闻一多先生的教诲以后。

说起来,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北平清华大学读书,闻一多先生主讲的《楚辞》是我最喜欢的功课之一。闻先生上课是不拘形式的,别的教师都在日间上课,他偏偏把课程排到晚间。我还记得,每当华灯初上,或者皓月当头,他总是带着微醺的感情,步入教室,口里高吟着:‚士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可为真名士!‛接着,他就边朗诵,边讲解,边发挥。时而悲歌慷慨,热泪纵横;时而酣畅淋漓,击节赞赏。与其说闻先生是以渊博学识、翔实的考证、独到的见解吸引着我们,毋宁说他是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沉的悲悯情怀感动着我们。1935至1936年间,敌人的铁蹄已经越过了长城。那时候,几千里锦绣河山,几十座繁荣城市,都已经遭受践踏。旧时在那些暂时还没有沦陷的国土上,南瞻北望,又何处不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艰难的岁月跟屈原的时代是多么相像啊!因此,闻先生的孤愤高吟、长歌当哭,就更容易引发我们的共鸣同感了。有时候,我甚至感觉到:在闻先生的灵魂里就活着一个屈原,他好像就是屈原的化身。

且说我那天来到了行吟阁畔,东湖两岸,积雪茫茫,素裹红装,江山如画,四顾无人,万籁俱寂,连几里外水鸟振翅的声音都听得到。我参观过屈原纪念馆之后,又在矗立湖滨的屈原像前凭吊一番。我仿佛看到这位项上挂着花环、腰间佩着长剑、足下穿着芒鞋的古代诗 人,披发伫立,蹙额低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我又仿佛看到穿着破旧的长袍、飘拂着长髯、背着双手的闻一多先生,昂首仰天,血脉偾张,作狮子吼:‚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想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后来这两个形象就合而为一,何者是屈原,何者为闻先生,我都分不清楚了。....我无意以古人喻后人,以后人比古人,但一接触到与屈原有关的事物,总是情不自禁地联想起闻一多先生的风貌。的确,他们虽然相隔两千多年,但无论是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贞,还是斗志的坚强,死事的壮烈,都是颇有些相似的。因此,漫游之余,我又忽生遐想:闻先生是湖北人,且曾几度寓居武昌,假如在行吟阁上,屈原馆中,另辟一室,陈列先生的衣冠遗物、著作手稿以及金石创作,使这古今两位伟大的受国诗人相得益彰,也许不见得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吧。作为一个景仰闻一多先生的学生,我是殷切地期望着的。15.作者在行吟阁畔产生了哪些“遐想”?请简要概括。(6分)

答案:①想到屈原的形象和诗句。②想到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和诗句。③想到在屈原馆中另辟闻一多纪念室。(意思答对即可)

16.结合原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1)作者对屈原“旷百世而相感”,“相感”的是什么? 答:⑴忧国忧民的情感,九死不悔的精神。(2)引发作者对屈原“相感”的因素有哪些? 答:⑵①少年时代爱读《离骚》,感慨不已。② 青年时代聆听闻一多讲授《离骚》,加深了对屈原精神的理解。③五年前瞻仰屈原纪念馆,心灵再次被触动。(意思答对即可)17.屈原与闻一多的形象在作者心目中“合而为一”,原因是什么?(4分)

答:因为二人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贞、斗志的坚强、死事的壮烈,都是相似的。

(意思答对即可)

18.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6分)答案:(1)特征:秀美,宁静。

(2)作用:以秀美的山河烘托两位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以宁静的环境衬托作者激荡的内心世界。(意思答对即可)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出佳作

积累课内写作素材:

司马迁《报任安书》

1、写作素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角度点拨:价值取向决定生死的价值

2、写作素材:

A、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司马迁)

B、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

角度点拨:①人才多磨难,英雄苦人多;②屈辱自古有之;③“隐忍”还要有所“行”

3、写作素材: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司马迁)

角度点拨:①忍常人之不能忍者,方能为常人之不能为;②给自己一个活下的理由;③人生要有理想和目标 屈原《渔父》

4、写作素材: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角度点拨:①直面现实、百折不回者的人才可称“精神贵族”;②不辱没平生志向、气节是生存选择的原则;③理想的王国不容玷污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5、写作素材:

A、1926年3月18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当时北京各界为反对日本政府侵犯中国主权,前往段祺瑞执政府请愿。刘和珍等热血青年倒在了执政府的枪口下。B、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

角度点拨:①爱国不分性别;②面对危难敢于挺身而出的人,才是民族的脊梁;③民族大义高于一切;④戕害爱国者是自掘坟墓的行为

6、写作素材: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角度点拨:①觉醒才能斗争;②斗争才能换来和平;③“忍”具有一定的劣根性

7、写作素材: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鲁迅)

角度点拨:成功需要付出代价 〔英〕培根《论厄运》

8、写作素材:

A、斯多葛派哲学的名言:“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以下为培根的言论)

B、塞尼卡曾说:“真正的伟人,是像神那样无所畏惧的凡人。”

C、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D、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决非没有希望。E、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周国平《直面苦难》

9、写作素材:

A、没有浪漫气息的悲剧是我们最本质的悲剧,不具英雄色彩的勇气是我们最真实的勇气。在无可告慰的绝望中,我们咬牙挺住。我们挺立在那里,没有观众,没有证人,也没有期待,没有援军。我们不倒下,仅仅是因为我们不肯让自己倒下。我们以此维护了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周国平)

B、人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周国平)角度点拨:①尊严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②惟有坚持才可走出苦难的荒原

10、写作素材:

A、一个人只要真正领略了平常苦难中的绝望,他就会明白,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做作。

B、不要对我说:苦难净化心灵,悲剧使人崇高。默默之中,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何必用舞台上的绘声绘色,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角度点拨:①苦难是最真实的感受,没有美化和粉饰的必要;②苦难净化心灵

下载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五 陈情表(第一课时) 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五 陈情表(第一课时) 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必修2课时教学案

    历史必修2课时教学案 编号:5 编制者:王秀娟 使用时间:09年2月日 班级:姓名: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 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五教案:7 陈情表5篇

    7陈情表李密 一、教学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 1 、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 、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 、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

    《陈情表》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陈情表》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陕西省佛坪县中学王宝杰辑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

    苏教版必修五《陈情表》教案1

    苏教版必修五《陈情表》教案1 [第一种]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 骈散结合形象生......

    必修五专题二总结教学案(精选五篇)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能素养总结教学案(二) 【构建目标】 1.积累迁移语文基础知识(词语的音、形、义、用),形成语文基础能力。 2.重点句子和语段的赏析感评。 3.专题内涵升华。 【构......

    《陈情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白城市普通高中教学大奖赛教学设计 《陈情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积累一、二段出现的重要文言知识及成语,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2、品读课文,在......

    陈情表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

    《陈情表》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充分诵读课文,为背诵课文打基础。 2、体会文中所蕴涵的浓重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悟至爱亲情。 3、体会文章的语言,感悟文章的诗意美......

    第一课时:世界文化之旅教学案

    第一课时:世界文化之旅教学案 一、温故知新: .说出与老师交往与沟通的基本准则二、呈现学习目标: .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理解不同文化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三、 学习流程: 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