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一语文济南第一课时教学案
初一语文教学案
第三单元 第12课 《济南的冬天》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说到冬天,北方的人们一般习惯在它的前面加上修饰词——“冰冷”或“严寒”;说到冬天,人们会想到那肆虐的北风,骇人的寒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肃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儿却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完全没有了那种寒冷,那种肆虐,那种肃杀,而是一个”温暖“的宝地,可能我们都没有在冬天去过济南,那么,就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感知济南冬天的温馨,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二、走进作者: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著名作家,现代小说家、剧作家。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其中3幕话剧《茶馆》是老舍的顶峰之作,也是共和国话剧创作的精品之一。1951年12月老舍因此获北京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1966年,老舍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
三、知识积累
1.填空《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_____》等。2.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ù____立 水zǎo ____ chéng ____清 宽chǎng ____ 【学生整理,指一生板演】
3.解释加粗字在句中的意思。①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②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引导学生学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词汇的含义,不但要了解词汇的本意,而且应该学会联系上下文加以体会】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②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四、初读感知:、分段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课文写了济南的冬天的那些景物?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3)、文章开头,作者拿三个地方冬天的气候特征和济南作比较,衬托出济南的冬天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4).从文章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幅描写济南冬天的语句画,然后自己分析。
【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教师了解学生情况,并搜集相关情况】
五、预习诊断
1、根据拼音写汉字:
Xiang()安shi()zhao()落 cheng()清 zhu()蓄
2、本文作者,字,原名,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 等。
【学生完成后及时了解情况】
六、自我小结:通过本文的预习,我有哪些收获?
七、预习质疑:
第二篇:第一课时:世界文化之旅教学案
第一课时:世界文化之旅教学案
一、温故知新:
.说出与老师交往与沟通的基本准则
二、呈现学习目标:
.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理解不同文化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
三、学习流程:
流程一:自主学习
、是一种文化习俗,文化的 和
往往通过各种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2、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有着各自的 和。
3、是一种文化。
4、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应、,呈现出
的发展局面。
5、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会有。
6、对待文化差异,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
,一种是。
流程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畅游世界
.分组展示自己了解到的各国的节日、建筑、文学、信仰、饮食习惯等,并讲解特点。
流程三:探讨与提高
.1.请举出你所知道的外来词,并思考“外来词增多,说明了中国文化没有外国文化优秀?”
2.P58页活动。说说你的看法。
流程四:检测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欢庆新年,送别旧岁,但各自的风俗习惯不尽相同。如在英国,年终之夜人们举杯高唱《辞岁歌》。在日本,除夕的年夜里敲钟一百零八下,意在驱逐恶魔。除夕之夜,罗马尼亚人在广场上竖起高大的圣诞树,搭起舞台演出各种文艺节目,这些说明了
①由于各自风俗习惯不同,有的寓意深远,有的有趣热闹
②同样的节日,受到当地传统风俗的影响,呈现出本民族的特色
③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正是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④英国人过年太枯燥,日本人最迷信,罗马尼亚人过年最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萨姆在美国一家驻中东的广告公司工作,他正在把第一年的经历告诉朋友。
萨姆:我的第一项设计——一种甜饮料的广告做得棒极了,可是我却因此丢了饭碗。
朋友:你是怎么做的?
萨姆:为了消除语言障碍,我竖了三块板子加以说明:第一块板子上描写的是一个人站在沙漠中,大汗淋漓;中间的板子是他把我们的饮料一饮而尽;第三块板子是他神采奕奕,笑容可掬。
朋友:很好嘛!除了什么差错?
萨姆:可是我并不知道阿拉伯人是从右往左看的。
从萨姆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结论:()
A、文化存在差异,语言存在差别
B、不同的国家有着各自的代表人物
c、萨姆把美国文化传播到中东
D、语言的障碍无法消除
3、一位外国朋友不知道中国人的“哪里!哪里!哪里!”是自谦词。一次,他参加一对年轻华侨的婚礼时,很礼貌地赞美新娘非常漂亮。一旁的新郎代新娘说了声:“哪里!哪里!”这位朋友却吓了一跳!想不到笼统的赞美,中国人不过瘾,还要举例说明,于是说:“头发、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都很漂亮!”结果引起了全球哄堂大笑。面对这种中西文化的差异,我们应有的态度是()
A、既可以排斥西方文化,也可以将中西文化加以沟通
B、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
c、要走向世界,必须学习西方文化才能跟上时代的节拍
D、大力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对外国文化一笑了之
(二)问答题
下岗女工兰妹到国外专家布朗夫人家里做保姆工作,开始几天,兰妹做得相当好,很令布朗夫人满意,直到有一天,兰妹照例去清理布朗夫人的卧室,却发现布朗夫人仍在休息。兰妹心想,我还是得按照计划办事,而且我打扫房间并不会影响她休息。热情的兰妹认真地干起活来。这时候,布朗夫人突然醒来发现蓝莓在她的房间里,很惊讶,马上用不是很流利的汉语叫起来:“你来干什么?请出去!”兰妹仍是一片好心,“您接着休息吧,我一会儿就打扫完了。”布朗夫人提高了嗓门,一字一顿地说:“请——你——出——去!”并且手指着门。兰妹不明白自己哪里惹了布朗夫人,怎么这种态度。她心想,不是你叫我按时打扫吗?满肚子委屈地走了。
(1)
导致兰妹和布朗夫人之间不快的原因是什么?
(2)为了避免以后发生此类不愉快的事情,兰妹应如何做?
四、知识网络(梳理本课知识,画出结构图)
第三篇:初一语文第三课蝉教学案
教学目标
1.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2.教学难点: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导入: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篇优美的散文,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吧。
二、文学常识:
1、小思简介
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卢颿。祖籍广东番禺。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1981年,以“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之论文获得硕士衔。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2、席慕蓉简介
席慕蓉,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3年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她从小酷爱绘画,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后在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任教。多次举办画展,出版画册并获奖。1981年她“从来没有刻意去做过些什么努力”的诗集《七里香》由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深得读者喜爱。
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
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
三、课文朗读:可以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
四、整体把握,问题探究: 《蝉》
1.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同学们尝试找出来,并说说对它的理解。学生探究。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
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之处,也是由蝉引发的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了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2.“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颜色”给你怎样的感受?
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
3、《蝉》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人生意义?学生合作探究,教师总结: 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从写蝉的聒噪,到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刻意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一面。然而当知道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本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令作者惊讶起来。何必这样受苦而又执著?朋友的话揭示了朴素而深刻的哲理:生活历程就是如此,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不管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而已。
第四篇:屈原列传第一课时教学案参考答案
《屈原列传》第一课时教学案参考答案
【检查反馈 导入新课】
一、文学常识:
1、纪传
十二
三十
七十
十 八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1、zhào zhuï
nào kù
jiào zī
gài juàn zhǔ
gǎo gāo hāo dá
lǘ
chāng bū
zāo chuî
lí
mì
yù
2、楚
浪漫
楚辞
骚
【自主探究 教师点拨】略 【尝试演练 合作解疑】
屈原的性格品质主要集中在忠君爱国、忧国忧民、嫉恶如仇、矢志不渝等。学生可自由发挥。
【当堂检测 拓展延伸】
1、平
原
战国
浪漫
离骚
刘向
2、zhǔ dá kù mǐ zhuï nào tuì gîu huì jiào niâ zī chù jiù juàn pī qiáo cuì bǔ chuî lí nàn
第五篇:济南的冬天教学案
2《济南的冬天》教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
1.识记作者和代表作品,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重点】
识记作者和代表作品,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学法指导】 朗读法;自主合作交流法.【知识链接】
1.走近作家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 市人。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爱上了文学。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1937年,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老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从1950年至1965年,仅剧本就写了十多部,其中影响最大的如《龙须沟》(1951)、《茶馆》(1957)。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2.写作背景 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 独之苦。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的话:‚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想北平》)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终于在1929年夏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由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济南()伦()敦.()暖和.()发jì()看.()护妇 镶.()嵌 露.()出 狭窄.()水藻.()zhù()蓄
2.文学常识: 老舍(1899~1966),原名______,字______。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现代著名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 ‚____________‛。著名作品小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和戏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话剧《___________》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3.本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由‚天气‛写起,通过济南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写济南的冬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济南冬____________ ‛的特点,赞美它是个宝地。
4.第二段开始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 ____________ 的描写。5.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____________ 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6.作者紧扣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__________ 的山,次写的____________山,再写城外____________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7.第五段是写冬天的____________,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___________之清澈、透明。
二、【合作探究】:
1.济南的冬天的总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几幅动人的图画)?
3.作者是怎样描写济南冬天的山的?
三、【达标检测】:
1.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美景。
B、文中描绘了如下几幅图画:阳光下济南全景;冬日山景;清亮的水色。C、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时,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和确切的比喻、拟人,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色,流露出自己的赞美之情。
D、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三组对比,反衬出北平、伦敦、热带三处令人讨厌的气候。
2.《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___________(体裁),本文作者:___________,名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人。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剧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中作者把济南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依次描绘了冬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济南冬天______________的特点。文中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四、【课堂总结】: 本文你学到了什么?
五、【拓展训练】: 1.你能选出下面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吗?()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B.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D.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2.本文紧扣了济南冬天的‚______‛这一特点,赞美的是___________(A、济南的冬天 B、冬天的济南 C、济南冬天的美景)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__________之情。3.《济南的冬天》作业检测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响.晴(xiǎng)安适.(shì)贮.藏(chǔ)慈.善(cí)B.B.水藻.(zǎo)温情.(qíng)澄.清(chéng)绿萍.(píng)C.发髻.(jì)镶.嵌(xiān)狭.窄(xiā)宽敞.(chǎng)D.肌.肤(jī)着.落(zháo)地毯.(tǎn)秀.气(xiù)
2.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A.沐浴着 B.对着 C.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A.睡着 B.躺着 C.放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A.吹绿 B.唤醒 C.摇醒),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 3.判断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将字母写在后面的括号里。4.A.明喻 B.暗喻
(1)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晓水墨画也许是唐代人的名画吧!()
(3)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5.解释词语 响晴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