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主角地位
浅谈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主角地位
单位:新华区焦店镇井营小学 作者:聂俊萋
时间:二零一零年十月
浅谈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主角地位
新华区焦店镇井营小学 聂俊萋
论文摘要
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阅读教学发挥它真正的作用,显示其画龙点睛的主角风采,使语文教学达到最完美的境界。关键词
兴趣 阅读个性化 拓展课外阅读 重视读写
新课改走到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师已切身体会到教学语文已不单单是靠一张嘴、一本书就能满足学生求知需要的。我个人认为在语文教学中,阅读的地位与作用至关重要。语文教学的成败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阅读教学是否有效落实。因此,切实重视和加强阅读教学,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与责任。
人人皆知,一部好的电影,离不开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尤其是好的演员。剧中的主角更是重头戏,身肩重任。要演技好、实力强,全身心投入剧情,才能驾驭剧本。并引领其他配角一起成功完成演绎。可见,主角的表演在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演的好坏决定着影片的成功与否。我个人认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就好比电影里的主角一样重要。语文教学的成败,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阅读教学是否有效落实。因此,切实重视和加强阅读教学,是我们每一位语文
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阅读教学方面,我认为第一个要关注的问题是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就情感态度而言,首先是强调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在低年级这一点尤其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并且,因为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不可想像,学生对阅读毫无兴趣,仅凭毅力去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40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纵然完成,也只是事倍功半。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有乐趣才会喜欢。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呢?一是内容的选择,如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等。二是形式多样化,比如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三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这样以来,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得到了美的享受,表现了自我,获得了成功,就一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就一定会喜欢阅读。
二、阅读要个性化
在学校语文教育中,要特别重视个性阅读,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
中的主体地位,学会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新知识的背景中,从而激发其求知欲望。同时,在阅读教学中,还应该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性,尊重学生个人情感的体验,鼓励学生不千篇一律,而是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因人而异教弟子交友接人之道:子夏为人宽厚随和,孔子对他说,可以交往的才交往,不可交往的就不往来;子张为人偏狭苛刻,孔子告诉他,既要与贤人为友,也要接纳普通人。可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多重要。做人尚需如此,教学上更为重要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当然更重要的是还要使自己的语文课上得有灵气,文似看山不喜平,教学同样如此,总是一副不变的面孔,总是一种教学路径,老师一张嘴学生就知道下一句话准是什么,长此以往,再好的学生也会厌倦的。所以,教师应该在每一节课上都要下工夫,上出特色来,关键之处要学会精心设计,给学生空间,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地思考、参与到教学中来,激起他们思维的波澜。往往,教师巧设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像一把金钥匙,能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犹如一根导火索,能引爆学生的思维,同时为学生树立了提问榜样。显然,这样的问题设计必须具有多维性、思辨性、信息性、趣味性。如教学《一只贝》,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后,我提出疑问:“谁来说说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贝?”学生回答:“这是一只可怜的贝,因为有一颗石子钻进了他的壳内,那是颗十分硬的石子,无论如何不能挤碎它,又带着棱角,它只好忍受着内在的折磨。”“我体会到这是一只备受折磨的贝。”“我体会到这是一只很坚强的贝。”我体会到这是一只丑陋的贝。”“我体会到这是一只可敬的贝。”“我体会到这是一只坚持不懈的贝。”“同学们理解的很深刻,也很独到。那么,朗读这段话,你想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我要读出可怜的语气。”“我要读出敬佩的语气。”“我要读出既可怜又可敬的语气。”“此时此刻,这只贝在你心里还是丑陋的吗?”“我觉得它是美丽的。”“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你想到些什么?请写下来,写好的同学不用举手,直接站起来读。”“我想到了两句诗:‘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想到了海军将领邓世昌,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想到了雷锋,他做了好事不留名,值得我们学习。”“我想到了叶欣护士长,她把灾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我想到了清洁工,他们拿着很少的钱,给我们带来干净的街道。”听了孩子们的一番话,我很欣慰,是呀!多难得呀!孩子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仅从贝的处境去思考问题,还能想到自己生活中许多像贝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多有个性的理解呀!
三、拓展课外阅读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为了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师讲。”课内学到的知识要在课外去巩固,课内培养的能力要在课外得到发展。因此,语文教学中还要特别重视课外阅读,作为教师应该做好指导,如:定期推荐一批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尤其要推荐经典作品及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作品,如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一系列有效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可以晨读晚诵,每天早晨学生一到校立刻开始自由晨读,早读铃响之后,学生利用10分钟时间集体诵读
诗文,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提高诵读效率。每天放学前,教师布置给学生适量的诗文诵读内容,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进行诵读。还可以指定一批必读书目,定期开展读书会,并指导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组织办小报,开展读书竞赛活动,诵读活动,展示读书笔记活动等,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能延伸到课外,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还要注意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指导。台湾杨茂秀的一首诗《如何看一本故事书》给了我一些有益的帮助,归纳起来有这样几点:1.看书先要前后乱翻一下。2.随便选一页放声朗读一下。3.第二遍遇到不认识的字去查字典。4.第三遍看要跟别人讲讲,不要怕错。5.记住就讲,想不起就掰,碰到一个朋友就掰一次。6.三次以后那故事就是自己的了。浅显易懂,给学生推荐读后会有很大的启发,受益匪浅。
四、重视学生的读写实践
阅读教学,“读”是最基本的活动。“以读为主,以学生为主”,历来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活动,学生非亲自多读不可。叶老有句耐人寻味的话:“教学语文课本和文学课本,几个重要的项目里面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就领会了它的思想感情;读得好,就可以受到很好的语言教育,因为课本里的语言是近乎规范的。”如果我们能认真把握教材,适时适度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在写话训练上及时扶他们一把,降低写作坡度,架设阶梯,就能让学生攀上树去,摘到果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还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课文中的很多片段有的修辞精
彩生动;有的细节描写精细;还有的段落结构清晰„„只要在写法上有独特的文章都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点进行仿写训练,让学生切实从精彩的范文中受益。作为教师在这一点教学上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打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时,就会产生各种情感体验,积累的语言材料会从他们的言语仓库里迸发出来,就会文思泉涌,有了情感的参与、情感的渗透、情感的润滑还怕写不出情真意切的文章来吗?
在教学《三峡之秋》一课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后,我及时指导学生积累美言佳句,并在美丽的语言熏陶下及时出示背诵提示,让学生在感情投入的状况下背诵下来,加上这篇课文还是一篇很好的习作范文,所以在总结了作者的写作特点、方法后,我开始教给学生写作法,并结合课后小练笔“写家乡的一处景物”,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我采取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一开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恰当的运用电教手段,并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示了三峡之秋的美丽景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结束课时,三峡之秋的视频演示,伴着柔和美妙的音乐,加上我与学生动情的旁白真实的再现了课文的内容,既在整体感知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再次用美景感染了学生,使他们感情得到了升华。
总之,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应以人为本,也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魏书生不是说过:“教师要真诚的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
须把学生当作演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所以,本着语文教师的职责,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应切实的把阅读教学落到实处,发挥它真正的作用,显示其画龙点睛的主角风采,使语文教学达到最完美的境界。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小学语文教学》
第二篇: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同时却是一个难点。“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弄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分析解决的对策,有利于我们教师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利于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
1、不注意观察积累,感觉无物可写,无事可写。
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作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没有积累的习惯和写作的兴趣造成的。当然,这也是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决定的。但有些同学经历的事也不少,在家里家外,课上课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许多事情经历了,可到作文的时候,一片朦胧,没有鲜明的印象。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一旦布置写作文,学生的第一反映就是愁眉苦脸地说“写什么”。老师们抱怨学生“一写作文就满脑子都是空白,半天写不出一篇象样的作文来”,也就是这种原因。
2、教师重形式和技能,忽视素材的指导。
作文教学,教师总是花比较多的力量用在指导学生怎样写上,然后布置一篇篇的练习,让学生写。而学生面对一次次的作文,总是为“写什么”而伤脑筋,不知不觉中对作文产生了一种惧怕心理。无奈之下,拿出一大叠作文选,按要求改头换面,抄抄写写,或者是把以前写过的材料搬来炒炒冷饭。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教学偏于形式,自然把作文看成一种特殊的事,跟实际生活不怎么切合,于是学生自然要叹无内容之苦。”命题作文的内容不切合学生的实际,教师很少或忽视如何把学生的视野引向身边的生活、引向社会,从生活中得到感受和启发。很多学生会自如地写一篇很好的日记,但却不会写也很害怕写教师命题的作文。学生经常被动地去写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很难在心理上形成写作的兴奋状态,学生作文兴趣受到了限制,更不用提写作的主动性了。
3、内容思想性要求过高,成了“千篇一律”。
以往的作文教学,我们教师总是过高地看重作文内容的思想性。当然,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有意义的好人好事自然可以引导学生去写,但是学生没有那么多的生活体验,没有那么多的生活题材可以挖掘。于是“让位子、推车子、抱孩子、捡票子、收谷子”等“五子”现象屡见不鲜,成了“千篇一律”的作文。更有甚者,构建“空中楼阁”,借助优秀作文来完成。这不但抑制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在思想上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虚伪”的感觉,与老师所期望的结果适得其反。
4、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缺少的不是具体的生活,而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自我体验.要使作文成为学生自主的活动,首先要让作文融入学生的生活。学生初学作文感到无话可说,兴趣索然,这是因为他们还不懂得从生活中收集作文的材料。其实,孩子们的生活内涵是很丰富的,家庭、学校中每天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情,有让人高兴的,有令人难忘的,用小学生的眼光和语气把这些事情写下来,就会是一篇感情真挚的作文。
学生和家长上公园时会看到许多吸引人的,奇异的植物和动物,每天上学的路上,都可以观察到周围丰富多彩的景色。还有在校园内开展的各类活动等等,都是很好的写作材料。我们引导学生把这些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录下来,学生以后写作时就会有平有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了。
如在春天来临之际,为了让学生写好《春天来了》,我特意带领学生到小溪边、田野里、果园里等去“找春天”,让学生去观察、体会,并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于是,“小溪边的柳树发芽了,柔软的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欢迎我们„„”、“田野里一片嫩绿的麦苗,像绿色的地毯一样„„”、“我完全沉浸在这花的世界、花的海洋中„„”也从三年级学生的笔下悄然出现了。教师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实地观察、体验生活,才能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5、以教材内容为媒介,读写结合,提高兴趣。
在兴趣的指导下进行写作训练会事半功倍,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读写结合,达到练笔的目的。让学生学完文章后,在缩写、扩写、续写、改写、写读书笔记等多种教学环节中,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从中找到作文的乐趣。比如,在学完《不合群的小蝌蚪》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青蛙蝌蚪的特点,引导学生以青蛙妈妈的名义写一则“寻儿启示”,这即提高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又达到了巩固课文内容的目的。再如,在学完《黄山奇石》一课后,引导学生去阅读课外书籍,收集有关的材料,写导游词。也可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介绍黄山的另外几绝,学生的兴趣较高,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写作的水平。
古人有“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之见解,把写作与阅读、积累结合起来,实际上这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方法。
6、加强课外练笔,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为。”如果将作文局限于课堂,显然是不够的。课堂作文多半为命题作文,学生不管有无作文的动机、需要、材料,都必须完成,这就容易使学生失去作文的兴趣,甚至会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
课外练笔则相对不受限制,学生可以自由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自己的愿望、爱憎、好恶,陈述自己的观点。由于课外练笔不受命题作文和写作方式的限制,因而比较灵活,学生只要有了需要、有了材料、有了写作动机,就可以提起笔来自由写作。它的范围很广,方式很多,如观察笔记、读书笔记、生活札记、随笔、随感,还可以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练习,这样就能全方位、多侧面地发展学生的写作兴趣。
7、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的进步提高是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的,这时教师的评价标准也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只是例行公事地在总评时写上“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意思连贯、想象丰富”等类似的苍白无力的评语,对于学生而言,则一点收获也没有。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学生作文中一两个形象的词语,一两句鲜活的句子,给予表扬和肯定。与其写一些毫无用处的评语,还不如写上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你在进步非常快!”、“写得棒极了,如果多看课外书,会有更大的提高!”、“看到你写的作文,简直是一种精神享受!”学生看到老师对他的肯定评价,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就对写作充满了信心。
以上,只是从几个方面谈了改变现状的策略。当然,在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和写作能力的方法,如重视引导学生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等等,使写作成为学生心灵的乐园。
第三篇:“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根本地位
阅读是学生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只有加强阅读实践,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和说写表达,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养成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高度重视阅读。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贯穿到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去,使学生能在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读中感知、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应用。古今名家下笔得心应手之乐,得力于“读”的可谓数不胜数。韩愈的《师学论》、《答李翊书》,柳宗元的《与韦中立论师道书》均语重心长地历数了“读”对“写”的作用。有人曾向欧阳修询以为文之法,回答是“唯岁读而勤之,自工”;有人向鲁迅问作文秘诀,回答是“多读,多看而已”。我们很多教师苦于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那不妨从“读”开始,让学生多读以积累语言,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
细心的教师会发现,课标版九年义务教育的小学语文教材,每篇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第一题为“朗读课文”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连“积累运用”里也都有“读读、背背”。“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好的文章,有声音节奏之美,光是看,很难得其情味。放声读一读,其情味往往就在轻重徐疾之中。例如:
1 这句话老师说过多遍。
2 这句话老师说过多遍。
3 这句话老师说过多遍。
这三句话的意思,如果用心读一读,便可看出,即便是字面完全相同的句子,其意思未必是完全相同的,甚至是大不相同。读例1,重音落在“话”字上,意思便是“这句话已经说过多遍”;读例2,重音落在“老师”上,意思便是“老师”说过多遍;读例3,重音落在“说过”上,意思便是“说过的遍数很多”。至于课文和课文以外的文章,篇篇都有个语言环境,其中的句子、段落,无不为整篇文章的主导思想或感情基调所浸润。粗粗一看,不解其中味,细细一读,拍手大为称奇,这样的体验和实践多了,好些语言就会内化为自我语言的一部分。当有了这个內在的语言建构,再去接触新的言语对象时,自会有一触即明。
现在,教改春风早已吹遍神州大地,但我们有些教师的语文课堂仍然是教师“包打包唱”,一篇课文,讲了几个课时,似乎面面俱到,巨细无遗了,期间除点缀式地以“喊叫”方式出现的齐读或轮读以外,真正用于教学生读、引导学生读的时间究竟占了多少呢?事实上,往往花了几个课时讲一篇课文,学生获得的不过是大概的內容和故事情节,根本谈不上“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美国教育家哈罗德,泰勒说得好:“教师的存在只是为学生做好读书的准备,而书要靠他们自己去读。”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大多出自名家之手,从语言方面来说,是炉火纯青,各具风格的,只因老师讲得太多,又不曾讲出味道来,只因为学生用口、用心读得太少,或者只停留于形式化的齐读,结果正如狼吞虎咽地吃掉了一盘又一盘的山珍海味,却不知道那山珍海味究竟是什么滋味。
读课文必须抓住课文的关键。读,不能盲目地读,不能无所用心地读,要有收获。要不断提高读的效果。一篇课文的教学,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必须选择有助于词句训练的。有助于挖掘文章主旨的,有利于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内容作为重点来读。读的方式要多样,或教师引读、范读,或学生自读。学生的读,又有集体读、分组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特别要多采用默读、小声读,要尽量扩大学生读的面,使学生课文读得熟,读出感情。另外,教师应指导学生朗读时的停顿、重音、语调、语势、节奏等技巧,不断提高读的质量.
第四篇:浅谈复述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浅谈复述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学校:刘峁塬小学姓名:何政财电话:***
【摘要】:复述课文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了解复述课文的方法,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学生能熟练复述课文,至少说明他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对部分内容记忆了,发散自己的思维去思考了,敢于站在同学们面前表达了。
【关键词】:复述课文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由此可见,复述课文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那么,什么是复述课文呢?复述课文,就是对所学课文的内容进行完整而连贯的叙述,它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口头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打破原来的知识体系,用新的语言材料,按照一定的要求,通过“口头”或“笔头”把课文内容重新表达出来。它不同于简单地、机械地背诵原文,也不是介绍课文大意。复述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掌握、积累和运用语言材料的一种重要手段。
复述课文一般有一下几种方法:
一、抓关键词语的方法:
最佳单的方法就是连接每一段的段意。可先用抓中心句的方法概括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再把概括出的意思连缀起来。如果没有明显中心句的段落则先用“抓关键词语”的方法,明确每一段的段意。然后将段意连贯起来。(所谓关键词语,就是点明中心或对文章的上下内容起重要连接作用的词语。)其次是列成小标题。即把文章按层次或情节列成小标题。每一个小标题都是文章内容的一部分,然后围绕小标题有层次地进行复述。这样就降低了复述的难度。
二、板书复述法。
利用板书复述。板书,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提纲挈领地在黑板上写的文字或画的图表。它是“知识的浓缩”,能明文路,揭重点,显联系,示内涵,同时又是课文的缩影。在新课教学接近尾声时,学生对文章内容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记忆。此时让学生按照板书的引领复述课文内容。降低了复述的难度,学生不至于丢东忘西。
三、提纲复述法。
运用提纲复述。为了让学生在复述课文时做到说话连贯,有条理,有顺序,引导学生编写提纲,然后让学生按照编写的提纲复述课文。如复述《詹天佑》,指导学生列出提纲:文章大致写了三方面内容:
1、勘测线路。
2、开凿隧道。
3、设计“人”字形线路。这样学生就更容易复述了。在这一编写过程中,学生无疑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主要的是理清了课文的文路,分清了主次,把握了重点。而编写的提纲则成了学生复述的“谱”,心中有了“谱”,说起来就“八九不离十”了。
四、创造性复述的方法。
创造性复述是指改变文章的叙述人称或叙述顺序,发挥学生的合理想象和联想对课文进行的复述。创造性复述要求较高。它不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充实内容,发展情节,更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形象。让学生经常练习创造性复述,有利于发展创新能力和提高读写水平。
1.改变体裁。
比如将课文中的古诗改用散文的形式进行复述。在复述时,要着重描绘诗歌的意境。如复述古诗《钱塘湖春行》时,要想象出“春色满钱塘”的景象,进行具体的叙述:从游览的地点说到初涨的湖水、远天的垂云;从莺燕衬托春意到地面上的绿草如茵春花似锦;从游不
够的湖东景色到最钟爱的白沙堤。景出来了文意自然体现。
2.改变人称。
如《蟋蟀的住宅》,复述时可以改用第一人称;以蟋蟀的身份去复述。
3.补充情节。
《去年的树》一文,写鸟儿对大树的真挚情谊,是学生体会“信守诺言,珍爱友情”的可贵。在指导学生复述的时候让学生补充故事情节,使复述趣味性增强,有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5.刻画人物。
主要是具体讲述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如复述《穷人》时,可以抓住文中桑娜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进行丰富和完善人物形象。
学生能熟练复述课文,至少说明他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对部分内容记忆了,发散自己的思维去思考了,敢于站在同学们面前表达了。一堂语文课让学生做到这些,你还用愁你教的语文成绩不高么?
参考文献:《少年天地(小学)》2003 09期
第五篇:浅谈经典国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浅谈经典国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摘要:国学经典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传统文化当中的精髓。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国学经典不同于当初的国学经典。小学语文当中大部分都在提高国学的比例,想必国学在小学生的学习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国学经典被很多人认为是小学的启蒙教学,已经在被现代人慢慢接受了。
关键词:小学语文;国学经典;传统文学
国学经典是我们的传统文学,但是在过去的学习当中,语文教材当中却没有出现过国学的踪影。随着新课改的来到,教育部开始提倡国学的学习,并且在小学语文当中还专门多出了一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何为国学经典,指的是在中国文化发展当中起到了很大作用的传统文学,比如说孔夫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老子》等我们耳熟能详的书籍。所以这样看来小学语文当中是不可以缺少了国学的地位,它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学经典能够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出一把力
小学语文的学习讲究的是勤快,学生如果自己在学习上面不努力的话,就算老师怎样教也教不好。一些家长喜欢让自己的孩子学习一点西方的文化,比如说西方的乐器、西方的语言。但是一味的去学习西方的文化而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话,就是崇洋媚外的行为了。语文的发展就是从国学经典中来的,没有传统的文学何来今天的语文呢?我们的国学经典是值得我们中华儿女骄傲的遗产,小学期间的学生是培养记忆力的时间段,家长和老师们都在想办法提高他们的记忆力,学习国学经典其实是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力的增长。
例如,小学时候会学习到儒家经典学派的代表作《论语》当中的一些内容,它不像是古诗一般那么的长,但是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却并没有减少。语文的本质是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情商,情商主要是指人们控制情绪、耐受挫折、筑牢意志等方面的品质。所以学生在学习当中想要学以致用的话,必须关注自己的情商和道德的发展程度。国学经典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一条捷径,在传统的国学当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那些都是古人通过长期的实践得来的人生哲理,以书面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现在的学生能够在国学的熏陶之下变得更加的优秀,说明了国学经典是在小学语文当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并且塑造了比较高尚的人格魅力。
二、国学经典帮助学生培养了良好的文学素养
文学素养并不是天生得来的,是学生通过后天的努力,慢慢一步一步培养出来的,没有文学素养的学生,就像是手无寸铁的老人一般。语文的学习是要通过考试来检验的,考试讲究的是当场的发挥,像是写作,在考场上面是没有可能让学生现场翻阅素材的,所以国学经典在一定程度上面帮助了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文言文是学生们头疼的事情,不为别的,就是因为学生看不懂,也听不懂,但是我们传统的国学就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的。为了让学生学习好国学,老师们会让他们学习好文言文,将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记好,这些过程都是隐约在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功底。
在学习国学经典的时候,可以增加学生的文言文知识,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快人一步。由于现在的时代发展,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脑的网络,小学生当中也随之出现了问题,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对传统文化漠不关心、与外界无法交流……想要将学生从网络中拉出来的办法就是让他们专心学习,与家长一起将学生拯救出来。学生在学校的时候通过阅读和背诵大量的国学经典,可以进一步的将学习提升到另外一个层次,比如说研究古典文学。在近代鸦片战争期间,我国国人由于西方文化的入侵,开始提倡复兴传统国学,所以有了今天的国学教育。学习国学是为了继承和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随着教育的改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学经典呈现在大众的眼前了。中国传统的经典当中有一个是小孩从小熟悉的东西――《三字经》,小学生对于三字经可以说是已经朗朗上口了,在短时期内,学生能够做出这样的记忆,会使得他们对背诵越来越感兴趣。小学生其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多次朗诵文本来背诵,说明他们的记忆力在国学经典的学习当中已经得到了提高。
三、在小学阶段开展国学教育的策略
汉字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的最主要标志之一,它也是形成国学经典的基础。所以在学习国学的时候,首先要求学生欣赏汉字的魅力,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汉字、体会汉字、了解汉字,从而深刻的发现汉字的魅力所在,也可以为学习国学经典埋下伏笔。小学语文的课本中出现的全部都是汉字,并且大家都知道小学的学生学习第一步就是拼音,然后学习识字。从甲骨文时期开始,我们的汉字就开始演变,一步步的变成现在的简体字,我们不难看出简体字中一个字具体的含义。仓颉造字的方式其实是有规可寻的,有的是根据音造字,有的又因为形造字。国学经典并不是一小部分的文?W,往大了说它就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部,虽然前人的思想可能会有落后,但是大部分的东西还是属于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的。
中国文学史上还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唐诗宋词了,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的灿烂遗产。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中,古诗词是占了较大的比重,其实有的家长也会在孩子读书之前让他们熟读唐诗三百首。学生熟悉了唐诗宋词之后,在某些方面可以提高他们的国学素养,那个时候的学生说话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静夜思》是李白的经典名作,也是小学生们最喜欢的一首诗了,读起来朗朗上口,其中蕴含的哲理也是显而易见。在传授完这些经典国学之后,学生能够深切的感受到古人当时的心境,也会为诗人那个时代的思乡情怀所打动。
不得不说我们中国人的智商是很高的,在一定程度上现代人还比不上古人,比如成语,短短的四个字,蕴含着无限的道理,古人将这些都浓缩在了成语之中,还有的就是一些典故,让我们现代的教育学者都感到汗颜。言归正传说回我们的国学经典,要想在小学大面积的开展国学教学的话,只有教师悉心的去培养学生,让他们早日爱上国学经典。
国学之所以叫做经典,一定是有道理的,在几千年前或者几百年前的人生道理,到现在了同样适用。在小学当中国学教育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它不比任何一个部分弱,当然不仅仅是要在小学阶段提倡国学的重要性,还要将国学的教育普及到每一个层面。要让我们的学生学习好国学,在以后才能够一代又一代的相传下去。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普及国学经典,还要重视起国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