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14:0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小学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六台中心学校

现在的时代是飞速发展,创新的时代,科技在创新,文化在创新,经济在创新,各行各业都在创新,教育创新也是迫在眉睫,只有新的教育模式才能培养出新型的创新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潜能的开发,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育。它是一项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相衔接、相沟通才能达成的任务,但是这项任务的奠基工程无疑落在基础教育上。面临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成为新时代教育的一大主题。

几年来学校如火如荼地实施素质教育,并把创新教育作为了核心发展内容。作为一名新时的教育工作者,深知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直接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多年来,语文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走入了误区,教师教得死,学生学得死,学生按照老师设定的教学路子走,很少有思维和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也很少看到老师在课堂上鼓励那些有创造思维的学生。如今,新课标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为深化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全国教育工作者都应朝着这盏指明灯永往直前,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独立的鲜活的个体,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相应的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最大的课题。本人试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树立创新教育观念

陶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起主导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必须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弘扬人的主体性,开发人的自身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提高个体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得以体现,关键取决于语文教师能否从旧的教学观念中挣脱出来,走出“讲授式”教学和“应试式”教学的误区。“讲授式”和“应试式”教学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创造力,而且也扼杀了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教学的创造力。因此,教师应适应创新教育的时代需要,解放思想,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冲破传统教学框框,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教师的讲授要画龙点睛,能启发学生思考,关注教学过程,将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要从语言的应用,能力培养,人文性的开掘等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促进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创造力。

二、挖掘语文教材蕴涵的创新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指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愿望与态度,它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两个方面。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动力源,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创新。创新意识主要是由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等因素组成,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多质疑,使好奇心升华为求知欲。如在教《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问一问学生见过的树叶有什么形状和颜色,当学生回答树叶有“圆的”、“长的”、几种形状,“红”、“黄”、“绿”几种颜色后,板书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在“画”字下加一个着重号“.”,以唤起学生学习课文兴趣和好奇心,促使他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创造的起点是从问题开始的,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然要有质疑精神。我国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用绳子绕车轮一周,折成相等的三折,发现每段比圆轮的直径要长,因而对《周髀算经》中“径一周三”的定论产生了怀疑,终于得出了世界上最早精确到七位数的圆周率。正是这种怀疑和挑战的精神,导致了伟大的发现。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如在教学《春晓》一课,在自学的基础上,要求设问质疑,把不理解的字词或疑问提出来,这时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经过归纳,学生提出两个很有价值的问题:(1)“春眠不觉晓”,说明睡得很香,那么究竟是早上睡得香,还是晚上睡得香呢?(2)“花落知多少”,知,是知道的意思,那么作者到底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老师让大家都谈谈自己的看法,并且要从课文中找出充分的理由,有效提高了质疑精神和思维的深刻性。创新能力与人的个性品质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创新个性决定了人们能否自觉增强、提高和有效发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众多人格特性中,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独立性和意志力是创新个性的核心品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发挥语文学科的综合功能,培养学生创新品质。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多种思维。

“为创造性而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已经成为目前世界各国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创造性思维就是应用独特的,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根据小学教学实际,主要培养以下三种思维:

1.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形象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语文教学中,可利用实物、板书、幻灯、挂图、放录像、电脑等直观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训练形象思维的有效手段。同时,学生在看中观察力也得到了增强。例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教师在一个杯子里装了小半杯水,把盛了水的杯子放在讲桌上,让一个个子不高的学生把手伸进杯子试一试,够不到水,老师让他们把桌上的小石子放进杯里一些,水位升高了,这个同学再把手伸进杯子,水没过了他的手指。通过这一演示,学生们很容易地理解了乌鸦是多么聪明,同时形象思维得到发展。2.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发散思维能力是创造性思维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针对一件事提出几种不问的处理办法,可以训练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学习《狐狸和乌鸦》一课,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乌鸦嘴里的肉被狐狸骗走了,它接下去会怎样做呢?每个学生至少要替乌鸦想出两种做法。学生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想出了许多办法,大家的思维都得到了训练。让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陶行知先生是提倡创造教育的,他主张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得到充分的言论自由。比如我在教完《将相和》后问:“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喜欢机智勇敢的蔺相如,也有一部分学生喜欢勇于认错的廉颇,但有一位学生发言却与众不同,他喜欢赵王大胆任用人才。观点鲜明,记述清楚,有理有据,我及时给予了表扬:“同学们都喜欢蔺相如、廉颇,你能从另外角度看到赵王的优点,你很会思考,这是可贵的品质。”学生有新奇的见解,作为教师要及时鼓励,肯定,并帮助说明新奇在何处,以“抛砖引玉”,引出更多新奇的见解,这其实就是难能可贵的创新精神。

3.发展逆向思维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逆向思维由于朝着与人们思维习惯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因而它容易获得与众不同的理解和答案。在语文教学中,将教材里的因果系颠倒,引导学生由果溯因,进行逆向思维,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维的深刻性得到培养和训练。例如,在学生理解了《草船借箭》的内容后,让学生想一想:诸葛亮果真在三天之内造出了十万支箭,以后周瑜对他的态度会不会改变呢?这样,引导学生由果溯因,可以活跃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是新时代教育的神圣使命,也给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解放思想,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从小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多给他们广阔的驰骋想象的空间,引导他们从小善于从多角度看问题,从小养成求异和创新的思维习惯;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和方法颇多,且已成为一种趋势,为此,广大语文教师怠慢不得。

第二篇:浅谈培养小学语文创新能力

浅谈培养小学语文创新能力

【摘 要】伴随新课改的深化发展,当前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越来越受人们关注,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多年来的传统教育模式压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目前伴随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创新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所面临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小学语文作为教育中的基础课程,老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语文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一、培养小学生对与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对于学习学生有了很大的兴趣就能自主学习,也愿意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所以老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寓言故事《刻舟求剑》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阅读后有初步的了解,然后让学生去自由想象当个人找剑时的情境。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他能不能顺利找到自己的剑了?”、“用怎样的方法能够帮助他找到剑了”这样能够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老师从中进行引导,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问题的答案,生动适当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能提高课堂效率。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课堂上要摆脱老师在讲台单一的教学输出方式,打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改变老师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形象。老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合作、有爱的关系。老师尽量将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靠拢,将自己调试到教学内容所需要的状态,在课堂上老师要表现出激情、趣味和爱心,这样不但可以排除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和学习的压力带来的紧张感,活跃课堂氛围,而且愉快、轻松的课堂环境也能够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大脑在轻松的条件下才能更积极的思考。学生和老师有和谐的关系后,学生才能在老师面前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学习问题敢于争辩,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老师在课堂上多和学生进行知识的交流,在生活上和学生进行问题的沟通,老师和学生和谐、平等的相处,老师只有在和学生融洽的相处中,才会有心理的沟通,才知道学生对于学习真实的想法,方便老师对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再就是可以让学生对老师的喜爱合理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让学生更喜爱语文课堂。学生在和老师合作思考学习中,让学生主动的对知识进行探索,并在实践中懂得运用知识,在遇到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启发学生但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想象就是人体大脑通过对已有表象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改造和加工创造出来的新形象心理活动。而丰富的想象力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正处在想象力非常活跃的阶段,小学的语文教材每一章内容都是很好的想象材料,所以在教学老师要学会如何促进学生的想象力。

1.画图想象

小学语文总有很多描述性的文章,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文章描写的内容加上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用画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在画图的过程中既能对文章描写的事物有清晰的认识,也能让学生在脑海想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学习《黄山奇石》这一课文的时候,文中对“金鸡叫天都》有非常细致的描写,但是在课本上没有配图,为了让学生对作者描绘的景象有深刻的了解,让这种美能够直观的感染到学生,可以将文中的景象通过学生自由的想象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就是对“狮子抢球”、“天狗望月”、“仙子弹琴”这些奇石景象在文中只是一笔带过,学生们可以通过名字想象出他们的样子,将其画出来。这样学生对于文章有了自己的想象力,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

2.扩补想象

扩想也就课文内容表达的涵义进行拓展,或者对课文内容进行扩充。比如在学习古诗《山行》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先理解古诗描绘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然后让学生按照对诗的了解,扩充想象,写一篇写景的作文。或者对于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结尾进行续写,或者对文章结局的改编。培养学习创新思维。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促进创新

学起与思,思源于疑,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的质疑,有不同的意见敢于表达。有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相对比较幼稚,但是老师还是要表扬学生的行为,慢慢的让学生思考的程度越来越有深度,老师也可以在学生的质疑和提问中清楚学生在那些知识点上还存在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学生在主动探索去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对于学生发掘出来的问题,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合作学生进行问题的探讨,能够让学生们之间的思想擦出火花,小组合作学习也能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联系学生实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是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当尽量将语文知识和生活实际进行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比如:在学习《马踏飞燕》的时候,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观察目标和观察任务,自己选择一种方法去观察小动物,在不断的观察中才能有新的发现。学生自由对事物有了观察能力,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才能进行探索,提升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学素养,在课堂上和生活中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和关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的学生氛围中学习,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的思维进行扩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海旦.让语文课堂充满创新活力――关于培养小学语文创新能力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2:16

[2]贾林勇.独具匠心谋思路 标新立异求发展――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3)[C],2013:1

[3]周传彪.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教育教学论坛,2012,24:280-281

第三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把更新观念,树立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开发学生创新潜能,按照学生实际,因材施材,突出学生个性特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本文笔者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能力培养;开发潜能;个体

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可以预见,将来的国际竞争必定是日趋激烈。为了能使我国青少年适应这样的形势,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既已成为时代的要求,语文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在语文课程中实施创新教育,这已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一、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创新潜能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可是在课堂上,为了赶时间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总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表达:不是有限地叫两三个有能力解决的同学说说,就是当一些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卡壳”或产生“争议”时,就急于把自己预设的答案告诉学生,因而质疑成了摆设,对文章的理解也只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无数事实说明,儿童具有天然的创造欲望和潜能,他们对周围的世界的兴趣浓厚,凡事都爱问个为什么,喜欢活动,喜欢探索,这些都为我们中课堂上因势利导进行创新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我认为要想张扬学生的个性,就必须尽可能地面向全体学生,给足学生说的时间,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完成对文本独特的、多维的、深层次的理解。

二、个体差异,实施个性教育

性格差异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速度和质量。性格外向的学生对学习新的、难度较大的教材感兴趣,并且总能积极而迅速地做出回应;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课堂里反应会稍慢些,课后常花时间复习,作业认真,遵守纪律。性格独立的学生参与竞争性学习;性格顺从的学生常等待老师的布置,依赖同学的帮助;性格乐观的学生学习信心强,情感满足快,成功可能大;性格消极悲观的学生情绪体验差,容易产生退缩行为,导致学业失败……

然而,以往在课堂上,我却经常为:同一班级的学生,年龄相仿,学习同一种内容时有的学生感到太难,有的却认为太浅;有的学生理解快而深,有的却理解得慢而浅,有的甚至还似懂非懂或根本不懂等现象而出现“教有所困”。这其实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个性差异,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打破传统教学的“整体”教学观的束缚,注重整体与个体并重,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施教”,实施个别教学,充分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在实施个别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积极的差异意识,树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不断地发展宽容大度、善解人意、激励奋进的职业情感和人格魅力,保护每个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同时努力满足学生的各种心理需要。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学生:有的不善言辞,但独立思考能力却很好;有的学习成绩不佳,但动手能力却很强;有的数学成绩较差但绘画特别有天赋,等等。因此,我们应坚信“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独特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着创造的潜力。存在于学生个体的优势和特长,只要我们能善于发掘,有效利用,就能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

三、拥有特级教师的特质――会思考、能创造

每次观看于永正、顾家漳等著名特级教师的教学实录时,我总会叹服于他们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睿智:教学设计活,课文篇篇不同,内容课迥异。我曾“克隆”了于永正老师《翠鸟》一课的教学片断,效果却完全不同。在课后的反思中,我明白没有一种教学流程或方法途径是万能,可以适用于每一节课的。“他人的先进经验是可贵的,但它根植于他人的土壤。有些经验是个性化、非模仿性的,教师如不顾自己的教学实际生搬硬套,往往是劳而效微,事与愿违。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别人的教育经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是一种创造。’”正如于老师所说,只有不断反思研究课堂,力求有变化、出新意,根据知识的发展、对象的转换、条件的变化,永远备新课、上新课,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新奇感、惊异感,从而孜孜以求,学而不厌。

众所周知,教无定法。思考能让我们从习以为常的教学惯性与惰性中超拔而出,赋予教师不盲从、不盲信、不盲动的思想品质,不拘泥于某一教育理论,而是不断反思研究课堂,把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产生效益,增强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敏锐地感知力与专业判断力,才有可能在随波逐流的时势中能独树一帜,体验课堂教学的思想的尊严和乐趣。

几年来的新课程教学实践,我觉得在优化课堂教学措施的同时,我们所付出的可不仅仅是课堂上的那四十分钟,可以说教师花在课外的功夫远远大于课堂上。

参考文献:

[1]曹丽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07期

第四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虎城乡小学校谭昌明

关键词:语文课堂创新能力培养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创新素质已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着眼在树立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实现有效创新教育。

那么,怎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实施有效的创新能力培养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现浅谈一点浅陋之见。

一、鼓励质疑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口若悬河地单方面灌输知识的课堂教学形式,缺陷多,学生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这种程序呆板,形式枯燥的教学结果是;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差,独立阅读的能力难以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的课文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但任何教学方法都建立在让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教师更能了解本节课要解决问题。学生只有读懂课文才能质疑,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多问。

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还要适当地设置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寻求问题的兴趣。比如:在教学《丰碑》一课时,首先在绘声绘色描述故事情节一部分之后,留下悬念,我向同学提问:“你最想了解这个故事老师没讲出来的哪些内容吗?好奇心促使了学生去阅读课文,驱使他们精细地去思考分析。他们提 1

出了诸如以下问题:

1、为什么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军需处长怎么没有棉衣穿?

3、将军为什么什么话都没有说,就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这样的质疑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创新精神的基础,也是主动学习的最初源泉。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疑,激疑的方法很多,如:导言激疑,悬念激疑,比较激疑等等。激疑的过程也是创新教育的过程,它可以引导学生去创新。

二、鼓励争论

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引导争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问:现代社会上哪些人像苹果、石榴似的,又有哪些人像落花生似的?你想做那种人?经过一阵激烈地争论后,学生们发表了不同意见。有的说,我想做落花生式默默无闻的人,像雷锋叔叔一样生前从不炫耀自己,但无时无刻都为别人着想;有的说,我想像苹果、石榴那样把自己展示出去,让世人知道我是一个人才,我将来要当科学家;还有的说要成为有名的工程师、教师等等。通过争论,大家对落花生的现实意义有了更深一步地了解,不拘泥于课本所说的只做默默无闻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多次课堂教学实验证明,课堂争论有很多好处。从语文角度说,争论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还有利于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能力。有效地争论可以使课堂教学更真切、更生动,可以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学思想转变,形成“学生讲,学生听,学生问,学生答”的生动教学局面。

三、提倡品读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因为课文的精文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笔,只有通过读,才能体会到。而一般地朗读只能像咕咕咚咚朝嘴里倒矿泉水一样,过后只能说“痛快”,到底啥滋味,那可说不准。因而我们要教会学生品味课文,体会文章之内涵,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1、有目的地让学生品读

在语文教学中,读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掌握课文的语言文字。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设计了让学生品读课文中的重点句: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学生通过品读一次比一次有感触,一次比一次对课文思想感情了解深,很轻松地掌握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品出了作品的内涵。

2、有方法地指导学生品读

品读的方法很多。如:范读激情;接读激趣;引读会意;分角色读创意;齐读起烘托作用等等。在教学《丰碑》一课时,我教给学生依提示语读的方法,适当引导读出将军“走边喊、吼”等语气。在教学《鸟的天堂》时,我设计让同学自由小声读描写大榕树的静态描写部分,用齐读读出鸟儿活动时热闹的气氛。学生通过品读,不由自主地激发了情感,纷纷发表了具有创意的看法:有的说,读了大榕树一段的描写,不仅体会到了树大,而且体会到了树美;有的说,文中“卧”字描写好,不仅说明了榕树生长时间长,而且说明了旺盛的生命力!多么自然的感情流露。

3、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品读

听、说、读、写是语文训练的基本环节。教师不要因过多地讲解而挤掉朗读的时间,必须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读。正如品茶一样,细细地品味,才能引导学生如何品味课文思想感情,感受到枯燥文字中蕴含的丰富意境,体验文章所写的真谛。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品读,引导他们走向作品的更深去处,是语文教学升华,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环节。

四、提倡创新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接受环节中的这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使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的个性创造的特点。在语文学科中具有模糊性、综合性、间接性特点,在教学中需要学生的感觉、想象、领悟,从而理解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文外之画”、“字中之情”。这就给学生以创造的空间。而这种想象和创造不求同而求异。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营造氛围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全神贯注,积极思维,所以,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纯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一节作文活动课上,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程序:教师一走进教室便面带神秘地说:“我今天要做一个实验,名叫铁锤锤蛋锤不碎,你们信不信?”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了。有的说不信,也有的说信,大家议论纷纷。我让同学们言论了好一阵后开始了实验。请一位大力士上了讲台,只见他一锤下去,蛋就碎了。同学们纷纷说老师骗人的。这时候,我亲自操起了

锤子,对大家说:“这位大力士没做到,我却能做到。”有同学听了,马上发表高见:“蛋是熟的”,“是铁蛋„„我不置可否,高高地举起锤子锤了下去,蛋黄流了一桌,教室里又砸开了锅,一阵争论之后,一位同学大声喊道:“我知道了,是锤子不碎!”大家恍然大悟之后,我乘机介绍了我国语言文字中的歧义问题,还让大家举出了好些例子,诸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等等。然后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习作,学生们兴趣盎然,下笔都很流畅,这次作文都写得不错。所以,我觉得,只有创设轻松、愉悦、自然的环境,激发兴趣,学生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拓宽思维,才会有创新意向行动。

2、诱导想象

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创新的能力就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热情诱导学生大胆想象,给思维插上彩色的双翼。例如:学习完《峨眉山道上》后,学生们已经对课文内容和中心理解得比较透彻了,有的教师常常就此结束课文的学习,但此时继续作想象性延伸,再将全文所表达的感情立体的再现、想象,你才是理解课文的飞跃,学生的创新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地提高。这时候,让学生趁热打铁回顾课文有关描写山路的词句,仔细读认真想,让学生对此“竖”着的“天梯”立体想象后,用自己的话对天梯的险作一些想象性地补充,再用感情朗读或结合课文所提供的见闻,对铺路人的铺路过程,也用自己所联想的话引申作感情描述;总之,诱导想象的方法很多:可对原文内容多角度想象,可对课文略写部分扩充性想象,还可对文章中没有写明的内容创造性想象等等。只有诱导得法,长期坚持,小学生的丰富想象就会如清冽的山泉汩汩而出,滋润他们创造的心田。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程序呆板,教学形式枯燥的教学方法。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懈地探索、追求创新教育新路,真正挖掘所有学生的创造力,进而达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目的。语文教师应努力挖掘阅读教学中的创新点,使学生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并注重语文学科同生活、同其他学科的联系,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关键词:阅读教学、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个性化阅读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识,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把学生从对课文进行支离破碎的分析和机械重复的练习中解放出来,努力挖掘阅读教学中的创新点,使创新教育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始终,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目的。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天地广阔无垠,语文教师应树立强烈的创新意 一.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前提条件。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树立牢固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不囿于权威的课本,不迷信于老师的定论,敢于发表自己 1 独到的见解,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与他人充分讨论、交流,逐渐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

1.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孕育创新意识。

赞可夫曾经说过:“只有学生处于欢愉中,情绪高涨时,不断要求向上时,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使儿童产生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词语。”(包南麟主编,《小学语文教师》之《名人名言》,2004年第1~2期,第168页。)教师在课堂中要营造民主、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但有一种“心理安全感”,而且产生展示自我的内动力,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敢想敢说,从而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智力和创造潜能发挥出来,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时地会有他们新颖、奇特、有创造的见解出现。如在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时,课始我就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去,请你们一边观光旅游,一边把看到的美景介绍给大家,好吗?学生情绪高涨,异口同声地说:“好!”随即我展示课件,并随机引导学生进行景物介绍。学生在亲切的话语和丰富的课件刺激下,产生了愉悦感,增强了创新意识,不但准确、快速地说出了这里有哪些物产,而且诸如“美如天堂”、“人间仙境”、“奇珍异宝”等许多与众不同的想法也脱口而出。因此,只有学生处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课堂才能真正成为他们放飞心灵、展示智慧的大舞台,才能孕育创新意识。

2.创造表达、交流的机会,形成创新意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表达、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充分交流思想,发表见解,从而激活思维。交流时,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多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你说呢?”、“你认为怎么办?”、“你说得真好!”、“能不能仔细想想?”、“老师相信你能行!”等。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当一个同学的观点被老师肯定并得到表扬时,其他同学或从中有所启发,或有更新奇的想法迸发出来,大家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生怕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展现,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如我在教学一年级课文《雨点》时,让学生说说雨点还落在哪些地方?在这些地方干什么?结果学生的答案精彩纷呈。有的说,雨点落在树叶上,在树叶上溜冰;有的说,雨点落在荷叶上,在荷叶上跳舞;有的说,雨点落在树林里,在树林里“沙沙”地唱歌„„一年级的孩子能说出这么多有新意的话,真是让我佩服!学生争着发言,而创新意识也在表达与交流中趋于形成。二.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大家都很注意语文课中的基本训练„„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的训练。”(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77页。)因为只有思维能力不断发展,创新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

1.展开想象翅膀,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想象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础。语文具有较强的形象性,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极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可凭借教材中的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翅膀,翱翔于想象王国,以此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使学生思考时不局限于某一方面,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

首先,教师可在教材的空白处激发学生的想象。许多课文里都有一定的空白处,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空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我在教学《狐狸与葡萄》一课时,针对课文中“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够葡萄,但是白费劲。”这句话,有意识地激发学生想象:狐狸想到了哪些方法去够葡萄呢?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后,他们便积极思考,迸发出了创新思维的火花,有的说狐狸用石头砸,有的说狐狸跳起来够,还有的说狐狸爬树去够„„孩子们都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其次,通过续编故事,展开想象。很多课文的结尾处都意犹未尽,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去续编故事,从而培养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滥竽充数》时,我引导学生推测南郭先生逃走之后发生了怎样的事,有的学生说南郭先生回到老家,本本分分地过日子;有的说南郭先生江山不改,又跑到其他国家,靠蒙骗过日子;也有学生说南郭先生逃走之后,勤学苦练,终于练得了吹竽的好本领,又回到齐国吹 4 竽,并得到了君王的赞赏„„学生在思考时并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提出了各不相同的新观点,思维的变通性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此外,教师还可利用教材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诱发学生想象,也可让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来激励学生想象。总之,教师要调动一切可供学生想象的因素,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鼓励质疑问难,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鲁宾斯坦曾说:“思维通常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疑惑,开始于矛盾。”(鲁宾斯坦,《普通心理学原理》,1946年,莫斯科,第347页。)质疑过程,实际上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因而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培养思维的独立性,也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要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发生兴趣,才会调动其积极性,打开思维,积极进行探究,不断提出疑难。所以,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要坚持正面引导,表扬为主的原则,千万不能因为学生提出了一些幼稚的,自己不满意的问题就训斥,批评,对学生的质疑要有满意的回应,不能敷衍了事。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儿童放出好奇的眼光来问:‘这东西为什么这样子呢?’我们偶尔不大起劲,便随口回答说:‘这东西自然是这样的。’我们以为这句话并没有违背什么什么科的意思„„但是试一细想,这些随便倾吐的话多少 5 没有理性,多少缺乏情感啊!”(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0页。)叶老这句话便要告诉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因为只有求知的欲望得到满足,才可能有质疑的兴趣,才可能养成质疑的习惯,才可能逐渐形成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释疑。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要教给学生释疑的方法。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比较浅显的问题,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自我探究,自我感悟来解决。对于一些比较深刻的问题,教师应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尝试解决。其间,教师可适当点拨,在学生对一些难点“山穷水尽”时,引导他们另辟蹊径来解决问题。例如教学《草船借箭》时,有一位学生提出:“‘青布幔子’是绿色的幔子吗?”其他同学也都一脸疑惑,有的说可能是蓝色的幔子,但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因为蓝色幔子从外面能看到人影,可能会泄露军机,正当同学们不知如何解决时,我笑着说:“同学们肯动脑筋思考很好,其实‘青布幔子’是黑色的幔子。通过查词典也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此让学生充分讨论,并适当点拨,随机教给学生释疑的方法,学生可逐渐养成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能力。3.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不应采取填鸭式教学,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应教给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使思维更加灵活而有广度,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创造的机会。

多角度思考可以是反向思考,敢于对传统的,习惯的进行挑战。如教学《草船借箭》,提出如下问题:如果没有雾怎么办?如果鲁肃事先把诸葛亮要他做的一切都告诉给周瑜,周瑜又会怎样做?通过反向思考,学生能更好地体会诸葛亮知晓天文,了解人事,神机妙算。多角度思考也可以是横向思考,即教给学生能够从一事物展开对他事物的联想。如教学一年级课文《家》,可让学生进行这样的练习:蓝天是白云的家。__是__的家。__是__的家。多角度思考还可以是纵向思考,即循着问题直接指向思考。如学完《将和相》,可让学生品评这个历史故事及故事中的人物,可侧重从廉颇来评,也可侧重从蔺相如来评,还可以通过比较来综合地评。三.个性化阅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显然,《标准》中这段阅读建议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倡导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闪现创造的光芒。1.倡导个性化阅读方式。

学生因各人的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表现为不同的个性。每一个学生都有相对的优势智力领域。如有的孩子擅长用表演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有的擅长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则喜欢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便是优势智力领域的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式进行学习,当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阅读时,他们会学得主动、轻松、愉快,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才能有所创新。如我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语言家”选择了讲故事,“音乐天才”选择了唱歌,“表演家”则选择了演课本剧。这样的个性化阅读方式给他们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学得兴趣盎然。2.珍视个性化阅读感受。

在阅读中,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思想产生碰撞,自然会产生一些个人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阅读理解,激励学生发表独创的见解,珍视个性化的阅读感受,只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张扬个性,发挥个性化阅读中的创造潜能。如教学《守株待兔》时,一个学生打断别人的发言,提出:“猎人用陷阱去获取猎物不也是守株待兔吗?这有什么不好呢?”这样的质疑不拘泥于现成结论,敢于反向思维,大胆探索,教师应肯定学生的观点。当然,学生的个性体验中难免有一些局限性,这时,教师也不要轻易去否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

四.课堂延伸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不竭源泉。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教学中,我们应利用各种有利的语文教育资源,打破学科间,课内外,校内外的壁垒,使其成为一泓活水。

1.阅读教学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语文是最开放,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我们应把生活引进课堂,把课堂引向生活,联系生活经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惊弓之鸟》一文后,我引导学生举例说说在生活中见过的犹如“惊弓之鸟”一样的人或物。学生思考一会儿后纷纷举手,有一个学生说:“我家小妹刚学会走路时,有一天不小心跌倒跌疼了,之后她就不敢走路。”还有一个学生说:“‘惊弓之鸟’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意思差不多。”又如教学低年级课文《草原的早晨》,课文中有“无边无际”这个词语,如果我按词语本身的意思解释,学生可能越听越糊涂,这时,我便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有的说,大海无边无际;有的说,田野无边无际;有的说,大森林无边无际„„通过这样一说,学生们都能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了,而且孩子们说的过程本身便是学生创造的过程。

2.阅读教学同其他学科相整合。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的特点,这决定了它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打破僵硬的学科框架,注意同其他学科相整合,在整合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克隆之谜》时,可将科学、社会等常识科中学到的知识,巧妙地运用到阅读教学中,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 9 好地理解文本,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意识。又如教学描写“春天”的课文时,可以沟通语文学科同美术、音乐学科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吟诵描写春天的诗文,描绘春天的画卷,歌唱赞美春天的歌曲,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造力。五.培养创新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1.培养创新能力应立足于语文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应将语文基础的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辩证地统一起来,寓创新能力的培养于语文基础的教学之中。要让学生多背诵一些诗文和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从而丰富语言的积累,要让学生逐步掌握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如果脱离语文基础进行创新思维训练,不仅无助于打好语文基础,而且无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培养创新能力应重视思想教育。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切不可不管学生回答是否正确,理解如何,都对其感悟一味叫好,廉价表扬。如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有位学生说自己非常佩服白骨精,因为他肯动脑筋,多思考,遇到挫折和失败不灰心,自己以后要向白骨精学习。此时在肯定学生的创新想法时应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肯动脑筋,多思考固然重要,但白骨精三番五次地变形,只是为了骗得他人信任从而加害于人,他是邪恶的化身,所 10 以我们千万不能向他学习。我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感受值得珍视,但需要价值引导,必要时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培养创新能力应从“小”处着眼。小学生的一点看法,一个新观点,对于社会来说可能不具有创新性,但相对于其本身来说,它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我们应肯定它的创新性意义,保护好小学生心中那创新的“芽”。

下载小学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丰山镇中心小学—林丹 摘要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措施。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 激励 质疑 想像 活动 创 新 是 一 个 民 族 的灵魂,时代需要创新型的人才。如果语文教学多一点 培育创 造力的 意识......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 永定区岐岭中心小学 陈占培(联系电话:***)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黎永凯工作单位:瓦鲁学校联系电话:*** 摘要:创新能力是人们革除旧事物,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学校要注重从小培养学生......

    浅谈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实践,数学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教学更是责无旁贷。因此,在扎实训练学生掌握......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一、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突破首先是从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开始,思想上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窦忠爱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突破口又在于创新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长石小学 洪雷军 创新,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个性和能力特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