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课堂始终存在教师单方灌输的弊端,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难以激发,最终教学实效必将有所偏差。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肩负着许多改革的重担。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策略、教学结构,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学为中心,准确把握教学转变的关键点,融入情感教育,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主观能动性;有效性;以学为中心
现阶段我国小学生群体接受的课程数量繁多,身心早已疲倦不堪,对于各类知识内容感知动力自然下降。为了快速落实“以学为中心”的语文课程改革方案,教师应该尽量将注意力投射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上,定期与学生交流学习上的困难,并联合最新技术设备和教学经验,为活跃课堂气氛做足充分的过渡准备工作。相信坚持下去,小学生既有语文知识结构会得到更为科学的改善,为其日后的学习、工作提供较为丰富的指导性建议。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大力实施新课改方针的核心动机。
一、以兴趣主导课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没有教师干扰学习的情况下,学生有时候便会跟随自己的兴趣学习,背诵儿歌、童谣中的语文诗词,这种完全以兴趣为主导的学习行为,教育效果最好,最值得被教师应用。未来几年,语文教师可以兴趣为出发点,挖掘语文教材中可能吸引学生的知识点,经过网络加工、多媒体课件修饰、实践活动教育模式编辑,进而形成一种新的学习模式。这里面的学习任务是通过一个个思考命题、一个个实践活动任务诠释、演绎的,并不会给学生过大的学习压力,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乐趣。
二、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
人文素养是小学生步入学校、社会后形成的最初思维、行为意识,这个意识是不断变化的,可能一件小事就能改变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因此,人文素养元素的引入对小学语文教师优化教育环境有很大帮助。教师可以突出“情感”主题,比如在阅读、分析教材中的一篇故事性课文时,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到故事中,从情感角度出发,解读这个角色之所以做出这种行为的原因,回过头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如何,怎样对待身边的人。借故事中的人物教导学生,更易被学生接受。
三、学习习惯的精心培养
由于自身思维形式的限制,小学生在提问过程中基本上只会涉及单个字词的含义、解释等简易问题,教师要做的就是提供足够大的思考空间,及时采用竞技比赛、精神激励等手段引导学生,至于学生回答正确与否不宜要求得过分严格。另外,为了避免学生产生不必要的放松心态,教师有必要通过作业督促学生进行课程预习和问题设置,令其自然地对世间万物产生好奇并进行深度思考,并运用提问卡形式加以完整记录,最终交由指导教师一一回答和科学评价。
四、有效性语文知识交流和实践课堂的布置
第一,尽量在课文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使其自行构建语文知识体系。小学语文指导教师有必要时刻督促学生提前查阅、整理课文背景材料,同时在课堂上利用小组探究交流形式进行文章内涵逐层拆解,最后将结果公布对比,并最终由教师予以客观评价和全面鼓舞。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引导者,结论不宜提前预设,要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力图令其从中追求属于自己的领悟。
第二,激励学生在文章阅读后自由自主地表达观点看法,同时维持自身观点的客观、健康、创新特性,实际上便是小学生对于特定课外内容最为独特真实的感官结果。涉及课堂上的一切问题,都将借助学生思维方式予以系统化挖掘整理,同时教师会在关键时刻予以线索供应,确保学生能够各抒己见,维持课程讲解进度的流畅和现场探究交流的氛围。这样不但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积极意识,同时确保其能够全面提取和清晰化表达不同文学知识,最终过渡转化成为课堂真正意义上的主体。
为了贯彻小学语文“以学为中心”的规范化教育管理,相关指导教师有必要充分彰显人本教育的特性,结合小学生群体的发展特征,进行丰富样式的课堂探究活动,使得小学生体会到语文知识的独特趣味性,课后能自主利用网络、图书馆渠道拓展个人思维空间,最终成为思想独立、坚强勇敢、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秀玲.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评价导向性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2]陈海云.小学作文教学与评价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3]杨舟.新课程背景下小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10.[4]程瑞雪.提高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目标上下位联系有效性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第二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优秀课堂教学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优秀课堂教学
钟晓敏
摘要:本文论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这一理念的发展,内涵和重要性,并进一步阐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优秀英语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英语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英语课堂
如今,英语已经逐渐成为全国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在中国,英语已经普及到幼儿教学,说明英语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自然,优秀的英语教学也成为英语教师们要努力的方向。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帮助学习者能够自如地运用英语和他人交流。课堂教学仍是目前我国中小学生主要的外语获得方式。中学英语教师不仅是学生外语输入资源提供者,而且是外语输入质量的控制者,对外语教学活动起着关键的作用。英语教师如何构建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优秀课堂教学,以促进师生互动,实现语言交际功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发展历史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影响最深的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和希腊心理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5—4世纪),他们都强调个性的重要性。两千多年后的17世纪,英国人John Locke提出了体验教学法。两百年后,一些欧洲的教育家开始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J.S.Bruner首次明确地提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他认为“学习是学生积极的创造性活动”。20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Carroll等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认知教学法。1982年,英国教育学家Corder,提出外语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他主张外语教学“不能迫使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而应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澳大利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家David Nunan在1988年发表了专著《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置:第二语言学习研究》,书中详细阐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方法。美国学者Elaine Tarone和George Yule在1989年也出版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著。此后,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学习过程不是线性的,而是循环的、连续的、复杂的、自然的。研究还表明,当学习者处于相互支持的环境中时,学习效果就会得到提高。在这样的环境中一起学习,学习者会有一种归属感,并能控制学习过程,让人感到安全、信任(McCombs,2003;McCombs &Whisler,1997)。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涵义
通过查询资料及网上搜索,发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涵义五花八门,最终有这么一个定义为广大学者接受:
The perspective that couples a focus on individual learners(their heredity,experiences,perspectives,backgrounds,talents,interests,capacities,and needs)with a focus on learning(the best available knowledge about learning and how it occurs and about teaching practices that are most effective in promoting the highest levels of motivation,learning,and achievement for all learners).This dual focus,then,informs and derives educational decision-making.(McCombs,B.L.&Whisler,J.S.,1997:9)
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重要性
从发展历程来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是基于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固有缺陷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从教学效果来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此,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推广和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一条重要途径。
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优秀英语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向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
1.要使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就不能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教师不应该以他们所教的技能和教材覆盖的章节为中心,也不应该灌输给学生大量的事实知识,并要求学生在考试时再现这些知识。而应该首先考虑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消息:如学生的需要、目前的知识水平、天资、兴趣、社会地位、语言能力等。深入了解上述信息后,教师就会明白自己到底应该教什么,学生有能力学会什么内容并从中获得最大的收益。(McCombs,2001)因此,教学必须提供合适的教学材料。除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外,教师在选择教学材料时还应注意材料的趣味性、适用性、实用性和文化性。教师应尽量避免选择那些太复杂的学生无法理解的内
容。以前的教学方法过于死板,读死书的人很多,实践能力太弱,老师应该推崇孔子的“应材施教”方法,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布置相应的作业,才能让学习好的学生更好,学习差的学生更容易进步。
2.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教师应该认识到:学习必须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上,第一,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McCombs,2001)。应该在很大程度上能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做出反应,建构自己的知识(Stroh & Sink,2002),他们应该通过做来学,而不是被动地坐着听。师生互动很重要,若再像以前那样单单只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太乏味,学生不肯动脑,依赖性太强,对学习帮助非常小。第二,学生应能够共同学习。老师必须尽量不去孤立学生,不要求学生单独学习,而是要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学习。
3.教师要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并坚信每位学生都能学好。教师应该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优点和能力,相信他们都能学好。教师不要指望所有的学生都在同一水平线上,部分学生可能会高于平均水平,部分正好与平均水平齐平,部分会低于这一水平。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既要让他们树立信心,也要他们加强对学习的使命感,尤其是对后进生,要降低要求,但又不能让他们太落后于整体。
五、小结。
显然,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虽然重在学生的自主能力,但同时也强调了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过程中的作用。把教学指导建立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上,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对于集体学习环境下如何化解个人差异的负面影响,而突出群体共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三篇:谈如何提升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谈如何提升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生物技术制药是高等院校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其中的课程成绩是由期末考试成绩和课堂成绩组成。其中课堂成绩是该课程非常重要的一环。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成绩评价体系,能充分调动本科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使本科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尽快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并发表自己的看法。针对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制定一套科学完整的课堂成绩评价体系,提升以学生为主题的课堂教学,能有效提升生物技术制药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物技术制药 学生为主体 课堂成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b)-0191-02
生物技术制药是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针对生物工程专业制定的一门选修课。生物技术制药是指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生物技术为主要手段来研究如何制药[1]。在社会、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生物技术制药将永远是“朝阳产业”[2]。对于生物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学好生物技术制药对其未来在制药企业、高等院校及医药公司等相关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是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因此如何提高本科生对本课程的兴趣至关重要。我们在生物技术制药的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一套较为科学的课堂成绩评价体系,使学生的成绩不仅仅只是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而是能综合体现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不再是枯燥的接受理论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这种教学改革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改善了教学成果,同时也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沟通。现行生物技术制药成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成绩评价体系是以学生最终的卷面考试成绩为依据,根据卷面成绩的高低,判定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情况[3]。这种评价体系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对这门课的掌握情况,也为任课教师给定分数提供了直接简单的判定依据,简化了任课教师的工作,而且在将来的教学检查、教学评估中也能够将学生的成绩与成绩给定过程对应起来,不会出来卷面成绩与给定成绩偏差太大的现象。但是,这种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学生会认为平常是否参与课堂学习无关紧要,只需要考试之前突击复习就可以考出好成绩,因此大多数学生平时上课旷课,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学生虽然拿了高分,花费了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但是突击学来的知识属于短暂记忆,部分学生为了拿高分不惜在考试的过程中抄袭身边同学的卷子,导致虽然考了高分,但是并没有真正掌握这门课的讲授内容,有些学生甚至马上期末考试了,连上这门课的老师是谁都不知道,因为他们知道即使平时不去上课,考前突击一样能考出好成绩,殊不知考前突击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消化课本知识,只是死记硬背,考完没几天也就把所学的内容还给课本,在未来工作中需要这门课的理论知识时,反而什么都不会了。所以这种评价体系严重挫伤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助长学生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获取高分的行为。
(2)学生平时不愿意去上课,出勤率低,直接导致了任课教师备课以及上课过程中产生懈怠的思想。这样确实减轻了任课教师的工作压力,减少了任课教师备课的时间,但是同时也导致任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掌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课本上的知识是否真正的掌握,不利于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掌握哪些是学生不容易理解,需要重点解释的。这就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零交流及零沟通,严重影响教学工作,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3)教学效果的评价不真实,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如果学生对生物技术这门课的理解只是我要考高分,或者我只要不挂科就行,势必造成学生最关心的只是期末考试成绩,而对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漠不关心,难以真正掌握知识点;教师也更多的是关心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对于这些理论知识对学生以后工作的指导意义漠不关心,这样很难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对教学的改进和发展没有指导意义。生物技术制药课堂成绩评价体系的建立
我们在分析现行的仅依据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价体系后,根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完整的课堂成绩评价体系。首先我们为班级同学建立一个QQ群,班级的班长作为该班级的通讯联络人,随时与任课教师保持联络,下节课的讲授内容会通过QQ群提前告知学生,其次我们上课的时候要求学生每5个人为一个小组,课堂坐座位的时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然后我们将整堂课划分为三个具体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表?F以及其他一些因素,例如考勤情况、遵守课堂纪律等情况,给出具体的课堂成绩,最终设定课堂成绩为100分,占这门课总成绩的30%。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课前复习阶段(30分)。
生物技术制药是学生的选修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所以在每节课结束的时候学生可以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布置一道思考题,然后学生在课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下节课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上交书面的小组讨论结果,每个人的讨论结果的第一段是小组讨论出的整体意见,第二段是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这样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也能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一段小组的讨论意见,最高分为15分,最低分为0分,第二段是学生自己对这个问题发表的看法,最高分为15分,最低分为0分,以此了解学生对于上节课内容的理解程度。
通过该阶段的考核,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做到在倾听别人提出观点的同时,又能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感受到在书本中所学的内容不再是枯燥的死记硬背,而是能够在现实中有所应用,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的兴趣。
(2)课堂学习阶段(10分)。
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会通过QQ群提前告诉学生,在理论课的教授过程中设置提问环节,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给予相应的分数,最低为0分,最高10分,每节课至少让50%的学生有机会回答问题,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给出相应的分数。
通过该阶段的提问,让学生学会课前预习,课堂思考,不再是一堂课下来只有任课教师在讲,学生没有任何发言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对积极性,让整堂课的节奏交给学生把握.(3)课后理论提升阶段(60分)。
对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的主要培养要求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生物技术的科学理论、工程设计等,掌握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新技术研究以及新产品的开发,所以独立思考对于该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求对每一个章节内容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对该章节内容中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展开讨论,每个小组制定一个PPT,认定其中一人作为主要汇报人进行汇报,主要汇报人要每次更换,轮流一次后重新开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作为主要汇报人,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对于PPT内容不做过多要求,制药是学生感兴趣的且与生物技术制药相关的内容都可以。这个阶段主要是考察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我们将一多半的分数放在这个阶段,主要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明白他们才是这门课的主角,让学生学会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4]。
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数在给定时,如果学生无视课堂纪律,有迟到、早退以及旷课等行为,视情况可以给予该部分0分。生物技术制药课堂成绩评价体系实施的效果
新的评价体系避免了学生只重视期末考试成绩,养成考前突击,考后还给书本的弊端,通过近几年我们的积极实施,取得了完美的教学成果。
(1)细化的课堂成绩给定方案,每个环节分数的给定有理有据,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让学生主导课堂的进度,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任课教师的热情,基本杜绝了学生只靠期末考试定天下的投机取巧心理。使学生在培养学习兴趣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方面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2)新的课堂成绩评价体系,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并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应对学生随时可能提出来的问题。该评价体系建立初期会对任课教师产生一些压力,随着方案的实施和逐步完善,收获了一定的成果,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成就感,使教改体系良性循环。
(3)?n堂成绩的给定有效提高了学生才是课堂主题的认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发挥学生的主管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变成自己的理解,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对于生物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就业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结语
生物技术制药是今年发展较快的一个领域,要求生物工程专业全面掌握生物技术制药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只看期末考试成绩容易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并不适用于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只有通过制定合理的成绩考核体系,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生物技术制药的精髓。我们通过不断的探索,总结出了较为合理的课堂成绩评价体系,在老师们的不懈坚持下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成绩。为了保证更合理的成绩评价体系,我们还将继续坚持探索更为合理科学的成绩评价体系,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题这个思想始终不变,我们认为只有学生主动去学习了,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 李静.21世纪生物技术和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现状研究[J].神州(上旬刊),2013(8):36.[2] 董文政,张仕.生物制药业何时是艳阳天[J].中证网,2010(7):10-14.[3] 翟文杰,吴亚红.生物化学综合实验课程成绩评价体系建立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8):121.[4] 李卫芳,王秀海,俞红云,等.本科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成绩评定体系的构建[J].生命的化学,2015(1):136-139.
第四篇:以课堂教学为载体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中华风骨
特克斯县乔镇中学
莫冰洁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承载着优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家乡情结、大爱无私、关爱弱者的优秀道德品质。我们语文教育者应深刻挖掘出教材中的精华传授给我们的下一代以滋养他们的灵魂,塑造中国人的风骨和情怀,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在我们这偏远地方的乡镇中学,孩子们在家里用母语与父母交流,文化氛围比较薄弱,中国古典文化与学生的生活相距遥远,枯涩难懂。少数民族的孩子学习汉语尚且为难,古典文学文化就更难了。所以我校语文组今年开展了《在文化氛围比较薄弱的少数学校如何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少数民族孩子的文言教学,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老师们在课堂上深度挖掘了文本的价值,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理解作者。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提升孩子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如张琳老师的古诗课堂《水调歌头》,在优美婉约的配乐诵读后,学生们自由表达“我能理解你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因为人生在世很多事不由我们主宰,悲欢离合在所难免。我们不妨豁达一些,在心里默默祝愿亲人吧。”……马亚萍老师的《五柳先生传》的授课中,问题精当,层层深入。由小组讨论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对陶渊明是怎样看的?能激发学生充分与陶渊明进行对话,正确理解陶渊明先生的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美好情操。巴刚老师的《陋室铭》授课中大量的背景和刘禹锡诗词的介入,加深了学生对刘禹锡风骨个性的了解。在富有文学味的课堂中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位安贫乐道、高洁傲岸、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古代思想家、文学家。《春酒》是我们这一学期的重点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教材。于是我们进行了集体备课,分别由莫冰洁老师和张龙老师执教。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风俗,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的老师带领孩子们读出了中华民族以及作者琦君寄寓在文中的丰富的内涵。在这两节课中,学生们沉醉在《春酒》中,沉醉在春酒的香甜里,沉醉在民风的淳朴里,沉醉在母亲的贤惠里。尤其是张龙老师最后以一副春联结课。上联由老师出:“春酒留香蕴乡情”,下联有学生自由对,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这样的课堂传统文化的氛围很是浓厚,学生们沉浸在其中,不由自主地受着传统文化民俗民风的熏陶感染。
当然每一堂课都是有遗憾的,课堂教学就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比如马亚萍老师的《五柳先生传》中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其实每个人的心理都有一个世外桃源,都有对现实的不满,但是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还是比较完善的。所以我们不能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而应该积极入世,在各行各业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巴刚老师的尽管很有文学味但是《陋室铭》的仿写却没有到位。其实完全可以放开学生的手脚模仿写出自己风格和个性的铭志文。5月份在伊宁市六中的七年级组的墙报中就能看到学生们的富有特色的《教室铭》、《吃货铭》、《学子铭》、《老人铭》、《考试铭》等。再说张龙老师的《春酒》课中,学生基础较好,完全可以深挖到“寻根情结”、“家国情结”的深层次上来。
所以说“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乔镇中学语文组的老师们将不断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不辍探索的脚步。深挖传统文化文本的内涵,以培养我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优秀的道德情操,养成其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培养有中华风骨新一代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第五篇: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改理念认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简单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想的过程与结果,被当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之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构建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自主
自主,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生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现实,它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其重要特征是已具备了将学习的需要内化为自动的行为和趋向,实现自主性发展。学习目标由学生自主确定,问题自主解决,知识自主感悟,方法自主探究。由学生自主主宰的课堂,必将激发学习动机,并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高质量的学习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课堂。为达此理想,我们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本环节设置“课前自学”和“课内自学”两个阶段。
1、课前自学: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基于此,课前自学步骤要求学生在上课前一天或前几天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主动开展搜集资料、访问社区、上网查询、制作模型、画示意图、查字典、预习课文等自主活动,并自觉在课本上用各种颜色画记号,作标记,进行初步学习或“尝试”练习。
2、课内自学:
课内自学阶段以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课前自学,在课堂上进行二次自学,梳理自己弄懂弄清楚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没有弄懂;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哪个地方是重点,哪个地方是难点;哪些问题能自己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同学在小组内或者在课堂上老师帮助自己解决等等。其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形成对新知识的初步认知。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再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生成新的认知。
二、合作学习。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的互动观是一种先进科学的互动观,是对现代教学互动理论的发展。注重的是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培养的是一种学习能力,一种终身制的学习能力,主要表现在学生与学生合作,教师与学生合作。引导学生之间相互提问,指导,检查,启发,鼓励,监督。总体是实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召开和谐竞争,互相合作”教学策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还可能是编剧或评论员。建立在完全平等、民主教学关系基础上的课堂,将极大地激发师生教学相长、和谐奋进。本环节主要包括“小组合作”和“分组合作”两个步骤。
1、小组合作:就是以“小组活动”形式为主,将学习任务分配给小组内每个同学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活动中能主动学习,动手动脑动口,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有效认知”。学生的头脑“不是要被装满知识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小组合作就是要求教师随时“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在具体的实践探索活动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掌握知识,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2、分组合作:即教师将本节课学习任务平均分到各个小组内,学生根据小组讨论情况,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讨论、分析等,充分发挥小组同学的集体智慧,结合其它小组的研究情况,把自己组没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使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小组内有不同的答案,找出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方案和措施;也使同一个问题在全班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达到“多元交流”,实现对本节所学知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有机结合。
三、学习型,即由教为主变为学为主,由个体学习为主变为合作学习为主,使课堂变为学堂,真正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由传统的被动、单调、封闭的教学模式,向主动、多元、开放型教学模式转变,促使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使学生通过潜在的积累和体验获得知识的最大化。
在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构建过程中,遵循学生“精学多练,学练结合”的原则归纳提炼出课堂五步法。
1、是感知自学。先由教师给学生提供自学纲领、实验器材等学习材料,确定学习目标,提出明确的学习指令和要求,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学什么和怎样学。
2、是探究合作。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建设,提高交流合作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使学习困难在小组内得到解决。
3、展示。
心理学实践表明,反馈的及时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大胆发表见解。本环节结合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学生自由展示自己的所学、所思、所得,设置三个平台:基础知识展示平台、能力技巧展示平台、延伸升华展示平台。
⑴、基础知识展示平台:主要在小组内同学之间对所自学的基础知识互相展示、互相切磋,达成共识。
⑵、能力技巧展示平台: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共同参与课堂交流,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研讨问题的学堂的过程。课堂上小组与小组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对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反复研讨,围绕一个个问题,顺着教材的思路,师生、生生频频互动,一个个展示,直至达成共识,形成知识体系。
⑶、延伸升华展示平台: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本节知识学习与掌握情况,在自己小组或其它小组以及全班同学中展示和交流。如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以课堂活动形式展现,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通过形式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达到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新知识生成之目的。
4、拓展巩固。展示后给学生留出一定的反思时间,让学生进一步回味感悟,并设计适当的变式训练题目,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拓展。
5、反馈矫正。通过采取书面考试、提问、观察、展示、练习等多种形式进行反馈矫正,确保堂堂清。
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不同,我们初步形成了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综合课四种课型,并在全校范围内全面推行,不仅发挥好教师的支架作用,并且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