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课与评课--骨干教师专题讲座材料(写写帮推荐)
听课与评课研究
一、听课与评课的价值功能
二、建立新型的听课与评课观
三、听课的类型、原则、技术
四、评课的原则、形式及技术方法
一、听课与评课的价值功能
1、对教师
互帮互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对学校
了解教师,把握教学质量 有利于校本教研的开展
二、建立新型的听课与评课观
1、教学目标(三维目标,具体可行,符合实际)
2、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内容处理,教学程序,重难点突破,提问技巧、梯度,教学方法手段,“传统与现代冲突”学生能力培养,情感教育,重视过程的设计)
3、课堂教师教学(组织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打开学生思维通达度,课堂动态生成应变能力)
4、课堂学生的活动(全员参与性,思维的参与性)
5、教学的基本功(语言,教态,教学机智,板书,设备仪器操作)
6、教学效果(看学生现场反应,受益面大小,问题当堂解决程度)
三、听课的类型、原则、技术
(一)、听课的类型 1检查性听课(了解,督促)
2提高性听课(诊断,找问题,教师互助 3研讨课(围绕课题,围绕某教法、某一理念 4观摩课 5考评课
(二)、听课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不是完成任务来应付)
2、尊重性原则(迟到,喝酒,睡觉,接手机发 信息,交谈,问学生,座位随意,反馈不及时,片面性重“主科”轻“副科”、重“优师”轻“差师”)
(三)、听课听什么
1、听课前的准备(熟悉课标,熟悉教材,教学设想,重难点突破)
2、听什么?(教师的讲,学生的讲)
3、看什么?(学生参与,思维,情绪,应变,交往)
4、记什么?(进程,师生活动,旁注点评)
5、想什么?(有什么问题、如何产生的、怎样改进,有什么新教学思想)
四、评课的原则、形式及技术方法
(一)、评课的原则
1、客观性(实事求是,一分为二)
2、因人而异(老与新,高手与低手)
3、要具体化(理论联系实际,切中要点,避免空谈)
4、激励性(反思内化,促进发展,要听取授课者意见)
5、宏观性(教学思想,教学效率,教学态度,教学基本功)
6、因课型而异(研讨课要突出“研、争”,评优课突出“严”、观摩课突出“优、学”,检查课突出“实、促”
(二)、评课的形式
1、个别交谈
2、集中讨论
程序:授课者谈 众人谈 授课者总结谈 专家引领
3、书面评议
4、学生评议
5、辩论式评议
程序: 授课者谈 问答、辩论 授课者总结 集体评议 授课人返回听取意见
(三)、评课的技术方法
1、综合与具体相结合的分析
(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处理(3)教学程序(4)教学方法手段(5)教学基本功(6)教学效果(7)教学个性(8)教学理(9)学生主体(10)提问艺术
2、寻找特点 揭示原因 侧重某个角度放大:
如教学风格、教学理念、教学程序、情境(景)设置、学生活动等
3、诊断法
教学特点分解(目标、程序等)得与失 解决措施
听课与评课研究
---专题讲座材料
卢龙县陈官屯中学
郭宝坤
第二篇:骨干教师培训听课评课有感
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
读《关于听课和评课》有感
今天读了教务处发放的《关于听课和评课》一文,收获匪浅,让我茅塞顿开,明白了听课和评课的正确方向。
说到听课,想到了我们学校每个星期一的教研课。每次都是到了阶梯教室,才知道今天上课的老师是哪位,授课的班级是哪个年级的。等老师开课了,才知道今天授课的内容是什么。每次听课,都是漫无目的地听,只是把老师的大环节记录一下,而课堂中精彩的细节没有做详细的记录,没有在旁边及时写上评语。听课时,我们更多的关注老师设计怎样的教学情境,采取了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而对于教师所订的教学目标没去在意过……诸多问题,和文中谈到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再说评课,每次我们评论的重点都是教师的基本功如何啦,教师的教态如何啦,教师的某个设计不错啦,而没有去关心教师的目标定得合不合适,孩子们在课堂中到底有多少收获。
读了《关于听课和评课》一文后,我知道了听课者应该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这就要求我们今后在听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要提前知道哪个年级哪位老师教授哪一课,提前借来课本把这一课读一读,对文本进行熟悉,想想假如自己上这一课会制定怎样的目标,会设计怎样的环节,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只有这样,在听课时,才可以把公开课老师的设计和自己的设计对比,看看效果哪个更好,这样对自己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机会。
我还知道了,评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看看授课者教学目标是否全面、具体、适宜。还要看看教授过后达到的效果,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
总之,我会经常温习此文,利用文中教给我们的一些方法去听课、评课,让自己在听课、评课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第三篇:听课与评课
听课与评课是教师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研讨的重要措施,是最有效的、最直接的、最具体、最经常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下面是我对此粗浅的看法:
一、怎样去听课
1、听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
这个步骤老师们都知道,要想通过听课真正学点东西,就必须听课前作准备工作。首先要知道听哪位老师的课,讲什么内容,要找来课本自己去预习或者叫自己背一下课,看看此课自己是怎样去备课的,自己要如何去教,有没有疑点和难点等等。否则不了解课堂内容,不了解教学者意图,就不会有较大收获的。
2、听课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我们听课过程中,一边要听,一边观察思考、记录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看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难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设计,看学生的学是否占“主动、主导”地位,师生互动的好不好等等方面。
3、听课后要对笔记进行整理和对整个课堂进行思考
听课后,在评课前,自己要对笔记从新进行整理;并且回顾整堂课,思考自己的得与失。
二、怎样去评课
听完课后,老师们要在一起进行评课,这个阶段是教师们互相交流、研讨的重要步骤。第一、先要充分听取上课老师的讲解,听他讲整节课的教学设想、安排、目的,了解了这些情况才能对这节课做恰当的评价。
第二、评课时要营造一种学术气氛,就是以学术探讨、研究、商量的方式去相互学习。不要造成谁指责谁的局面。要帮助或吸取教师在教学中的优势和薄弱之处。探讨克服缺陷、发扬优势的措施与途径。
第三、评课应围绕“评教学思想、评教材处理、评教法运用、评学法指导、评教学过程、评教学效果”这些内容区评。
第四、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怎样算一节好课呢:即:(1)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2)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3)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4)有效的教学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5)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6)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据此,评价课堂教学应主要考察以下六个方面的指标:一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二是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三是学生的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能得到充分保障;四是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五是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六是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同一节课、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也有不同的评法,这些都是我们在听课和评课时要相互吸收,借鉴,取长补短的。
第四篇:如何听课与评课
如何听课与评课
一、听课时要分析什么?
在观摩别人课时,通过感官捕捉到的仅是组成教学过程的表面现象,还不是事物的本质。对这些现象必经过一番思索加工,即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部分到整体,从现象到本质,深化自己的认识,揣摩教者对教学过程设计的独具匠心。把认识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听课者与执教者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1、2、3、4、5、比教材处理。看执教者是怎样处理教材的,同自己的做法比,有什么不比教学过程的设计。看环节的开始、过度,使用了哪些方法和手段。自比教学方法选择。看执教者是怎样因课程、学生、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比板书设计。看板书的科学性、艺术性。
比教学基本功。看执教者说、读、写等基本技能与教学机智。同?他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己平时设计有什么不同,本课设计有什么好处,是否“巧”与“实”?
二、如何评析教师课堂上的主导作用?
1、看教师的主体意识。教学设计是以“教”为中心,还是“学”为中心。
2、看是否正确处理教材,精心设计学习目标,抓住重点和难点,为学生学习导航。
3、看是否巧设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4、看是否针对教材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组织多种形式的自学、讨论、交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并做到有效调控。
5、看是否提示知识形成过程,暴露思维,并适时适度点拨,让学生去发现规律。
6、看是否寓学法指导于教学之中,使学生学知识的同时,学方法、长智慧。
7、看是否指导学生应用知识,实现第二次飞跃。
三、如何评定授课者的思维训练?
1、看训练意识。教师课堂上训练意识如何,可以从思维训练的有意、有机、有序、有效几个方面做出评析。
2、看训练过程。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活动,大体经历这样几个阶段:思维激发—思维发散—思维收敛。
3、看训练方法。(1)看思维训练设计是否巧妙,能否诱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看思维训练能否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培养思维品质(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周密性)。
4、看思维习惯的培养。
四、如何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评数学课?
1、是否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数学活动?
2、是否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3、是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4、探索的问题是否与生活密切联系?
5、是否让学生有充分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
6、从课堂上你发现学生具备下列能力了吗?
对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能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敢于提出疑问,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
浅说如何评课
(一)评课评什么?
教学目的——明确不明确 教材把握——准确不准确 教学设计——科学不科学 教学方法——恰当不恰当 教学效果——显著不显著 教学理论——先进不先进
注意:评课不是追求结论,应就事论理。
浅说如何评课
(二)根据课型 把握特征
一分为二 评准评深(优点与不足、实事求是)
边听边记 口说有凭(做好笔记:亮点、败笔、失误、不足)巧选角度 概括提炼 理论支撑 亮点印证(就事论理、名人名家理论、挖掘亮点)鼓励为主 给人信心(一两句话点不足,要有人文观)
优秀评课稿提纲:
(一)评《怎么过六一》口语交际课
心心相印的真教育 交流真情感 培养真能力 关注真过程 实现真体验 探索真价值 追求真发展
(二)评《把夸奖送给你》口语交际课
一、课前“引导”,创设情景;
二、课中“指导”,促进发展;
三、细节“教导”,促进生成;
四、评中“教导”,促进提升。
不足:忙于教学流程,语言缺乏示范性。
(三)评《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阅读课
一、对话的课堂——师生互动多样化
二、实现的课堂——主动参与全员化
三、情感的课堂——鼓励评价多元化
四、开放的课堂——自主表达个性化
不足:情景设计不够生活化。
(四)评《明星》
解放孩子——情感的课堂
创设情境——活动的课堂 弘扬个性——开放的课堂 注重评价——创新的课堂
不足:引例太沉闷
(五)评《明星》
新课标精神照“明星” 生动活泼话“明星”
一、整合“三个课堂”
人在小课堂,心在大课堂 走出小课堂,开辟大课堂 回到小课堂,放飞大课堂
二、紧扣“三个环节”
三、构筑“三维目标” 不足:怎样给学生更大空间?
第五篇:听课与评课
说课、听课与评课
授课人:
刘萍萍老师
授课时间:2011-11-10 am
一、路东来老师回顾上节课的讲授体会 1.环节缺少过渡
(过渡语的设计)2.实例插入过少
二、刘老师讲评 1.教学程序合理 2.课件设计精美 3.课件没有单位、姓名
4.第一图片是给评委老师的第一印象,应有单位,课题,先声夺人
5.总体交代和把握较好,屏幕展示清晰,讲述时不能面面俱到,6.每一环节缺少应有的顺利过渡(内容前后颠倒)
7.图片要保持前后风格一致,特效不需要过多,影响评委注意力 8.学法和学法要分开,不可混淆。9.视频导入步骤颠倒 10.课件中出现英文,没必要
三、课堂流程
1.减少目标重点,教材目标,详说并重视教学流程(至少10分钟)
2.要想上课一样进行说课 3.播放视频时教师的语言设计 4.三维目标与课堂具体教学目标前后矛盾
5.真实上课的细节与说课语言在执行时相互转换,争强课堂真实感和感染力
6.视频和案例要用合理精炼的语言交代和过渡
7.课堂讨论问题要把可能答案详摘下面并向评委教师交代 《诚信是金》一课总结:
过渡语
课件细节
语言转换
四、金红梅老师回顾说课中的问题 1.语言不简练 2.内容不够精炼 3.教学法没有区分 4.教学过程过于简洁
五、刘老师讲评
1.教学过程写的内容过与简单
2.叫法与学法的专业术语,不能胡乱换名字 3.直观演示法不适合政治课教学 4.活动探究法没有具体操作流程
5.总结反思法中小组合作无具体活动,用于不适 6.重难点可以不写教学依据
7.教学目标应该为学习目标,目标的设定要有呈现
六、如何听课 1.教师为什么听课
相互听课,切磋教艺---------------旁观者清,发现问题 听同行的课,跨学科横向听课、听自己的课:教学语言问题
教态及口头禅问题
驾驭课堂的能力的问题
课堂效果与教案对照效果问题 2.怎样听课
进、听、看、想 1.进
第一要进入学生角色,处于学的情景,发现问题
第二要进入教者的角色,把自己的设计写在旁边,不当局外人,不要无原则的同情
第三要进入指导者的角色,居于学术高度 2.听、听教材(重难点 教材处理)听教法 听条理
听学生(要记录学生的回答及反应)3.看
看教师
精神饱满,教态自然亲切,板书合理,看学生
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气氛,学生的发言活动,学生的习惯,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的如何 4.想
课堂特色,教学目的正确与否,教学结构是否合理 3.听课记录如何记 记常规 记过程 记要点
记评析(写下自己的教学评析)记总结
4.好的听课记录标准 详略得当
要做教学点评
间评和总评
间评:用特殊符号记录听课中的问题和经典,并加上自己的见解和点评
总评:优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