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批转市房产局关于开展城镇房地产普查登记工作的报告和南京市城镇(精)
批转市房产局关于开展城镇房地产普查登记工作的报告和南京市城镇房地产登记办法的通知
我市曾于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五三年期间,对城镇私有房地产进行过总登记,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产权产籍管理基础资料和制度。三十年来,全市房地产发生了很大变化,私有房屋产权的买卖、继承和房屋的拆除、改建、扩建、新建等,多数没有办理变更登记;一九五八年和一九六九年,分别对近二百万平方米的出租私房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约十一万户的私有土地宣布土地国有化后,均未及时进行产权变更登记换证;机关、部队、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房产从未进行产权登记,因机构变动、体制调整而带来的产权变换也未办理过监证;许多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一直未明确使用范围和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一些单位和个人趁机私自拆除、改建、转卖属于国家拨用的房产和代管房产,买卖或变相买卖土地的情况也相当严重。
为了准确掌握全市房地产使用分布和变化情况,保护产权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一九八一年五月全国城市房地产产权、产籍、产业管理调查会议和国家城市建设总局(82)城发房字77号《关于加强城市(镇)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拟对全市房地产进行一次全面普查登记,换发产权证。现将有关事项报告如下:
一、登记范围。凡我市城区和郊区城镇范围内的国家机关、部队(营房除外)、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房产和国家拨用房产;房地产部门直接管理的出租房产;城镇居民私人所有的房产;在城镇范围的农民私有房产和社队办公、生产、文教卫生、服务事业的房产;地处农村但隶属我市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房产,以及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均属这次普查登记范围。
二、登记要求。这次城镇房地产普查登记要求达到五清、四一致、一坚持。
五清:查清单位自管房、房地产部门出租公房和私房等各类房屋产权的来源,确认产权归属,做到房屋产权清;查清各类房屋的建筑年代、层次、结构,做到房屋结构清;查清各类房屋的实际用途,按需要进行分类统计,做到房屋用途清;查清单位和个人实际使用国有土地的情况,确定范围,做到使用土地清;查清城镇(以户为单位)常住人口的居住面积(指起居室),做到居住情况清。
四一致:房地产的管理和使用单位应分别订立制度,加强管理,做到图(房屋平面图)、档(资料档案)、卡(分类卡片和清册)与实物(指房屋)一致。
一坚持:今后城镇房地产发生买卖、赠与、继承、交换、调拨、转移、拆除、新建以及使用国有土地等变化,应坚持及时向房地产主管部门办理手续。
三、做法。
1、房地产普查登记工作是城市管理的一件大事。为了加强领导,市、区房地产部门应成立房地产普查登记办公室,作为办事机构,具体组织实施。
2、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开。全市登记工作,力争在八四年内基本结束。
3、私有房产的登记换证工作,由我局组织的专业人员按街道、居委会逐户进行。在填写登记申请书的同时,查验房产证件,审查产权。
4、各单位房地产的登记,由本单位自行组织力量,按登记办法的有关规定填报申请,并交验有关证件,经审查确认后,分别发给权证。
以上报告如无不当,请批转执行。
南京市城镇房地产登记办法(根据1998年1月22日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51号, 本文自1998年1月22日起废止)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条款精神,为健全法制,保障房地产产权人(使用人)的合法权益,及时掌握房地产使用分布和变化情况,加强城镇房地产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本市城区和郊区城镇范围内的国家机关、部队(营房除外)、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房产和使用国家拨用房产,房地产部门直接管理的出租房产,居民私人所有的房产,在城镇范围内的农民私有房产和社队办公、生产、文教卫生、服务事业的房产,以及地处农村但隶属本市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房产;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均应依照本办法办理登记。
第三条 城镇房地产应由产权人(单位)、使用人(单位)向房地产部门申请,领取“房产所有权证”、“房产使用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后,始生法律效力。
国家机关、部队、团体、学校、事业单位的房产,产权属国家所有,发给“房产使用权证”,使用单位只有使用权,没有处理权。
第四条 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在确定经界范围后,不得任意变动、增减或私自转让。
第五条 城镇房地产登记后发生转移变更时,应分别不同情况在一个月之内办理下列手续:
1、房屋发生买卖、赠与、继承、交换、调拨、固定资产转移以及其他方式转移的,应办理“转移登记”;
2、房屋改变结构、增加或减少面积,应办理“变更登记”;
3、新建房屋应办理“新建登记”;
4、房屋倒塌、焚毁或因国家建设需要拆除的应办理“注销登记”;
5、使用国有土地发生交换、调拨、转移、增加或减少面积等应办理“变更登记”。
第六条 凡申请房地产登记的,在向房地产局送交申请书时,应分别提交下列证件:
1、房产证件(包括原图契、产权证明、登记收据等);
2、买卖、赠与、继承、交换的有关协议、文约、合同、裁定、公证等;
3、新建、改建的报批文件、建筑执照、竣工图等;
4、交换、调拨、转移等的审批文件;
5、征拨土地手续、红线图,交换、调拨、转移土地的审批文件。
第七条 私有房产申请登记时,产权人应一律用户籍姓名,不得化名申请。如系多人共有,应有共有人共同申请。
产权人因故不能亲自办理登记的,可以出具委托书委托他人代理;共有人弃权的,要出具弃权书。
第八条 单位房产和使用国有土地申请登记时,应由单位负责人或指定的经办人办理。
第九条 城镇房地产登记经审查认为有必要时,予以公告一个月,公告期满无异议的,准予发证。
第十条 单位和个人在办理房地产登记时,应按规定缴纳登记费。
第十一条 现由政府代管的房产,暂由房地产部门代为登记。
第十二条 在城镇范围内单位和个人的违章建筑不予登记,更不得办理转移变更登记。
第十三条 申请产权登记,不得进行蒙混欺骗,侵占他人权益。如蒙混登记他人房产的,除扣留证件,予以注销,没收已缴税费外,并视实际情况予以处罚。
第十四条 “房产所有权证”、“房产使用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遗失或焚毁的,应登报声明作废,并报经房地产局审查后补发。
第十五条 凡超过规定期限办理登记的,处以登记费一至五倍的逾期登记罚金。逾期不办房地产登记的,城建、规划部门不得发给房屋翻改建、新建施工执照,不得办理扩大征地手续,有关上级主管部门也不得进行交换、调拨、转移等。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一九五三年五月公布的“南京市房地产登记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二篇:南京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房产局《南京市物业管理公司经营资质审批暂
【发布单位】81005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4-07-08 【生效日期】1994-07-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南京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房产局
《南京市物业管理公司经营资质审批暂行规定》的通知
(1994年7月8日宁政发〔1994〕142号)
为加强对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促进物业管理的健康发展,根据建设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对本市物业管理公司经营资质的审批作如下规定:
一、一、本规定所指的物业是指各类房屋及其附属的市政、公用设施和相关连的场地。
本规定所指的物业管理是指管理单位受物业所有人的委托,以代理经营的方式从事对物业的管理和修缮,并为使用人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二、二、物业管理公司是指按合法程序成立并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从事物业管理、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性经济实体。
三、三、南京市房产管理局是本市物业管理公司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审查全市物业管理公司的经营资质,颁发《物业管理公司经营资质证书》(以下简称《资质证书》),对物业管理进行业务指导与监督检查。
四、四、申报物业管理公司经营资质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自管、托管房屋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以上或高层写字楼、综合楼宇不少于1幢;
(二)货币注册资金不低于10万元;
(三)有固定的办公、经营场所;
(四)管理人员按下列要求配置,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平房及多层房屋不少于6人、高层建筑不少于8人;不足10万平方米不少于5人。上述人员中,房地产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在册管理人员的三分之一。
五、五、申报物业管理公司经营资质时必须交验下列资料:
(一)内资企业(含全民、集体、股份制、股份合作制)
1.物业管理公司申请资质报告;
2.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物业管理公司的文件;
3.管理章程;
4.法定代表人任命书或聘任书;
5.验资证明;
6.经营地点证明;
7.拥有或受托管理物业的证明(委托管理意向书);
8.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证书;
9.其他有关资料。
(二)外商投资企业(含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
除应提供内资企业申报审批所需的有关资料外,还需提供合资或合作项目议定书、合同等文件的副本。外商独资企业需委托本市具有对外咨询代理的机构办理申请报批事项。
(三)私营企业
1.业主身份证明;
2.申请资质审批报告;
3.管理章程;
4.验资证明;
5.经营地点证明;
6.拥有或受托管理物业的证明(委托管理意向书);
7.雇员名册;
8.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证书;
9.其他有关资料。
六、六、南京市房产管理局收到申请资质审查的报告及齐全的申报资料后两周内审核完毕,符合经营资质条件的,核发《资质证书》。
七、七、物业管理公司经营资质审查合格,领取《资质证明》后,方可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未经办理经营资质认定手续不得从事物业管理。
八、八、南京市房产管理局每两年负责审核一次物业管理公司的经营资质。
九、九、本规定颁布前,成立的物业管理公司或兼营物业管理的企、事业单位,于本通知下发后一个月内,到南京市房产管理局补办资质报批手续,领取《资质证书》。否则,不得从事物业管理。
十、十、本规定自颁发之日起实施。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广州市城镇房地产登记资料查询办法》
《广州市城镇房地产登记资料查询办法》出台
2008年10月6日,我局制定的《广州市城镇房地产登记资料查询办法》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出台,这是继200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和《广州市城镇房地产登记办法》实施后,我局为保护市民合法权益、保障房地产交易安全,规范房地产登记资料查询活动做出的积极反应。
200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和《广州市城镇房地产登记办法》相继颁布。如何实现《物权法》规定的“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可以查询、复制登记资料“的权利,已成为我局面临的迫切问题,也是关系公众切身权益的问题。我局迅速行动,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和酝酿,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的意见后,将《广州市城镇房地产登记办法》(送审稿)交市法制办审核。
《办法》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一是规定了房地产登记资料的查询范围;二是明确了查询条件;三是对如何受理查询、什么情况下不予查询作了明确规定;四是对查询结果的提供方式、形式及查无结果时如何处理予以了明确;五是规定了查询机构和查询人的保密义务以及查询时严禁的行为,并规定了各自应承担的相应责任。
该《办法》是针对我市实际情况进行的制度设计,切实解决实践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期在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同时又不损害房地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办法》的出台,将进一步完善房地产登记资料查询制度,规范房地产登记资料的查询活动,使房地产登记资料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政府行为的透明度、规范房地产市场行为、保障房地产市场的安全、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房地产登记资料查询有关问题
■哪些机构可以提供房地产登记资料查询服务?
1.广州市房地产档案馆在广州市政务中心和广州市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设立的房地产档案利用窗口
2.天河区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
3.黄埔区房地产登记交易所
4.海珠区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
5.荔湾区房地产交易登记所
6.白云区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
上述六个机构可以向社会各界提供广州市中心城区内(不含番禺、花都、萝岗、南沙)房地产登记资料的查询。
此外番禺、花都、萝岗、南沙四区及从化、增城两市的房地产登记资料可分别到这几个区和市的房地产登记交易机构查询。
■房地产登记资料的查询范围
1.房地产登记结果信息,即房地产登记簿所记载的信息
2.房地产登记原始凭证,即房地产权利设立、变更、转移、限制和消灭等事实所依据的原始文件材料
■如何查询房地产登记资料
查询人查询房地产登记资料,可以自己查询(见下表),也可以委托他人查询。
委托他人查询的,受托人应当出具载明查询事项的授权委托书和本人、委托人的有效身份证
明;不能提交委托人身份证明的,委托书应当经过公证。境外委托人的授权委托书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经过公证或认证;委托资料是外文的,应当提交经公证的中文译本。
■什么情况下不予查询
1.查询人提交的有关材料不齐备
2.查询人的查询请求不属于查询机构及其查询点的查询权限范围 3.查询的房地产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
4.查询的房地产登记资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前形成的 5.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提供查询的■查档是否要收费?
房地产登记资料的查询按照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收取相关费用。
第四篇:关于开展全市城镇“三无”人员普查工作的紧急通知
关于开展全市城镇“三无”人员普查工作的紧急通知
各县(市)区民政局有关科(室):
为准确掌握全市城镇“三无”人员情况,决定对全市城镇“三无”人员进行普查,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普查时间
全市统一普查时间:2012年3月3日至3月8日。
二、普查范围
城镇“三无”人员,是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低保收入不计算在内)、无法定赡养(扶养)人或其赡养(扶养)人无赡养(扶养)能力,且具有城镇户籍的老年人、残疾人和精神病人。普查范围具体包括:已入住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和社会散居的城镇“三无”老人、残疾人和精神病人(不含孤儿)。
三、普查内容
姓名、性别、类别、出生时间、民族、政治面貌、文化程度、身份证号码、供养方式、详细住址、身体状况、生活来源、服务情况、入住社会福利院意愿、联系方式等。
四、普查方法
以县(市、区)为单位采取自下而上采集数据的方式进行。县(市、区)民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的普查工作。普查要进居入户,与普查对象见面,认真查看户口本、身份证,仔 细填写普查登记表(见附件1),做到详细、具体、准确。普查原始数据由县级民政部门组织专人及时汇总(附件2),并上报市级民政部门。
五、普查工作要求
城镇“三无”老人、残疾人、精神病人普查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级民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挑选熟悉政策、责任心强、作风扎实的工作人员开展普查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采集有关信息资料,如实统计上报数据,防止粗心大意、虚报、漏报。对普查中遇到的问题,要本着对城镇“三无”人员高度负责的态度,妥善处理。
普查汇总表(附件2)请于3月8日前上报市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加盖市民政局公章),并发送电子邮件至jnmzflc6189@163.com。
联 系 人:韩化莉 陈照宇
联系电话:0531-66602
532附件:
1、城镇“三无”老人、残疾人、精神病人普查登记表
2、城镇“三无”老人、残疾人、精神病人汇总表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日
第五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劳动局拟订的《天津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
【发布单位】802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4-12-23 【生效日期】1994-12-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劳动局拟订的
《天津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通知
(1994年12月23日津政发〔1994〕92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同意市劳动局拟定的《天津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保障我市城镇企业职工(以下简称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根据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劳动局(关于改革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的通知》(津政发〔1993〕28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镇企业职工是指津政发〔1993〕28号及有关文件规定参加全市退休费用社会统筹的各类企业的职工。
第三条 第三条 职工达到国家规定的离退休年龄,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满10年的,从办理离退休手续次月起,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直至死亡为止。
第四条 第四条 基本养老金由社会性养老金和缴费性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社会性养老金以职工离退休时全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满15年的,离休人员按基数的35%计发,退休人员按基数的25%计发;缴费满10年不满15年的,离休人员按基数的30%计发,退休人员按20%计发。
缴费性养老金以职工个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每满一年,发给职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1%。
第五条 第五条 按照本办法离退休的人员,除基本养老金以外,每人每月发给补贴70元。另外,按照国家和我市有关规定发放的住房补贴、护理费等继续发放。
第六条 第六条 本办法实施后离退休的人员按第四条、第五条规定领取的基本养老金与70元补贴之和,低于原办法计发标准的,其差额部分予以补齐;高于原办法计发标准的,其增加部分最高不得超过原办法计发标准的20%。
第七条 第七条 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建立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制度。个人帐户的资金来源为,职工在职期间个人缴费额的50%,以及企业和职工个人月缴费工资超过全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一定比例部分的缴费额。
个人帐户中的存储额归职工个人所有,并按不低于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职工离退休时,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中的存储额连同利息一次或按月支付给本人。
第八条 第八条 本办法实施后离退休的人员的基本养老金,从离退休后的下一年起,根据市统计局公布的全市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每年调整一次。
第九条 第九条 职工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不满10年的,只发给一次性养老金,其标准为:缴费满5年不满10年的,每满1年按照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3个月发给;缴费不满5年的,每满1年按照两个月发给。但对于本办法实施后至1996年底前符合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退职条件且缴费满5年不满10年的,也可按照国发〔1978〕104号及有关文件规定按月领取退职生活费。
第十条 第十条 实行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前,职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并以区、县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审定后的《职工养老保险手册》附页中记载的年限为准;实行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后的实际缴费年限,以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核定后的《职工养老保险手册》中记载的年限为准。
实行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后,职工因失业等各种原因中断就业,凡再就业并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前后缴费年限合并计算;未再就业的,在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时,依据《职工养老保险手册》中记载的缴费年限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离休、退休、退职的人员,仍按原待遇标准执行,并按照第八条规定每年进行调整。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按照本办法计发的养老金,凡参加全市退休费用社会统筹的,基本养老金纳入统筹;70元补贴由单位在原资金开支渠道列支;70元补贴以外的住房补贴、护理费等仍按照现行有关规定执行,即属于统筹项目的纳入统筹,不属于统筹项目的由单位在原资金开支渠道列支。
参加全市退休费用社会统筹的外商投资企业,其基本养老金和全市统一规定的补贴纳入统筹。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劳动局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1994年10月1日至1994年12月31日离退休的,也按此办法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