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货物出关须知
关于货物出关时要注意的问题
根据国家货物出关时的法律法规,围绕着货物出关时如何获取最大利润,降低报关费用,降低报关时存在的风险及报关时所需的手续这三个目的,通过田总与赖经理的交流了解到以下信息:
一,产品必须分类,例如:钢铁件,自制件半成品和机电产品必须分类 二,裸装件和包装件必须分开(裸装件可分类报关)三,报关时需按分类的产品进行报关
① 产品与小的部件要归类,如:产品名称,状态,说明书,照片 ② 化工类产品需明确产品性能,材料,用途,命名
③
丙酮属于国家禁止出口有毒化工物品,需办理出口许可证(证件办理有待咨询),如证件无法办理,需用其他产品代替
四,货物出口时必须分清哪类产品需有HS海关编码
五,分类时必须了解哪些产品的退税率是17%,哪些产品是15%......产品必须向退税率高的产品靠拢。此类产品必须和海关事先打好招呼,办理相关手续 六,关口集装箱换车费用:
9~10米长的货车:800元/天,押运:600元/天 小车:400元/天,押运:300元/天
七,大批设备需明确产品名称,付款方式,货物付款最好采用TT付款方式而不用信用证支付(因信用证支付软条款太多,货物滞留在海关时间太久费用太高,如使用信用证付款则信用证所描述的产品要明确)
八,所有的自制件和产品都要提供原产地证明书和品质证书(在企业所在地办理:在检验检疫局办理。)九,大批货物出关时必须提前将所有的货物清单及明细交给外运公司以便于他们提前了解哪些货物需要HS编码,哪些货物的退税率会更高,而且可以了解货物品名和信用证上的货品名是否一致,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开支和手续
十,货物出关前要先进行数量上的汇总并做好总体货物出关的策划工作
第二篇:货物出入库须知
货物出入库须知
为规范冷库的正确使用,确保冷库内所有商品质量不出问题,保证所存储产品符合质量要求,特定订本条例。
1、解冻、变质腐烂的商品不准入库,解冻货物须速冻后达到入库标准方可入库,如私自入库出现货物解冻·变质腐烂现象,责任自负,市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2·货物入库时须按以下标准存放,存放货物时地面须放置垫板,货物离冷库墙面30公分,离排管30公分,如不按此标准存放货物,出现任何变质、腐烂等现象责任自负,市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3、库内存放货物时需码放整齐,货物不得挤压隔离网,如造成隔离网损坏的需承担相应的维修费用。
4、货物入库时,有轻微解冻现象,须到市场办公室签订承诺书方可入库,否则不予入库,如私自入库,库内货物出现变质腐烂等现象,市场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5、货物出库后,应及时装车或并垛处理,在库台摆放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以免妨碍库台交通,影响他人出入货物。
6、所有畜牧产品须凭检疫证明方可出入库,严禁储存病死或死因不明动物及无检疫证明的畜产品,若私自入库造成不良后果的由本人依法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与市场方无关。
7、货物出入库时,应及时关闭库门,防止库温升高,不及时关闭库门者发现一次罚款200元。
8、为保证库内温度时,出入库时,严禁拉停风机,否则发现一次罚款200元。
9、以上制度望广大经营户自觉遵守,相互监督,欢迎举报,一经落实对举报者按罚款的50%给予奖励。
第三篇:航空货物托运须知
航空货物托运须知
一、托运
托运国内货物凭本人居民身份证或者其它有效证件,填写货物托运书,向承运人或其代理人办理托运手续。如承运人或其代理人要求出具单位介绍信或其它有效证明时,托运人也应予提供。托运政府规定限制运输的货物以及需向公安、检疫等有关部门办理手续的货物,应随附有关部门的准运证明。
托运国际货物,托运人所交运的货物必须符合有关始发、中转和目的地国家的法律、法令和规定以及有关航空公司的规定。交运货物前,托运人必须自行或委托代理人办妥海关、卫生检疫等出境手续。托运人托运鲜活易腐物品,应当提供最长允许运输时限和运输注意事项,订妥舱位,按约订时间送机场办理托运手续。
因运输条件或者货物性质不同而不能在一起运输的货物,应当分别填写托运书。
为确保航空运输的安全,机场货运安检部门有权对收运的货物进行安全检查。
二、包装、标志
货物的包装应当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不致损坏、散失、渗漏,不致损坏和污染飞机设备或其它物品。货物包装内不准夹带禁止运输或者限制运输的物品、危险品、贵重物品、保密文件和资料等。精密、易碎、怕震、怕压、不可倒置的货物,必须有相应防止货物损坏的包装措施和指示标志。托运人应当在每件货物外包装上标明出发站、到达站和托运人、收货人的单位、姓名及详细地址。托运人使用旧包装时,必须除掉旧包装的残旧标志和标贴。
活动物、鲜活易腐物品、贵重物品等特种货物的包装应符合航空运输对各种货物的特定要求。
三、体积和重量
货物重量按毛重计算,计量单位为公斤,尾数四舍五人。每张航空货运单的货物重量不足1公斤时,按l公斤计算。贵重物品,计量单位为0.l公斤。
非宽体飞机载运的货物,每件货物重量一般不超过80公斤,体积一般不超过40X60X100厘米。宽体飞机载运的货物,每件货物重量一般不超过250公斤,体积一。般不超过100X100X140厘米。每件货物的长、宽、高之和不得小于40厘米。
轻泡货物按每6000立方厘米折合一公斤计量。
四、声明价值
托运国内货物,毛重每公斤价值在人民币20元以上的,可办理货物声明价值,按规定交纳声明价值附加费。每张货运单的声明价值一般不超过50万元人民币。
托运国际货物,毛重每公斤价值在20美元以上的,叮办理货物声明价值,按规定交纳声明价值附加费。
五、货物运输变更
托运人对已办妥运输手续的货物要求变更时,应当提供原托运人出具的书面要求,个人有效证件和货运单托运人联。要求变更运输的货物,应是一一张货运单填写的全部货物。
六、查询
货物托运后,托运人或收货人可在出发地或目的地向承运人或其代理人查询货物的运输情况,查询时应出具货运单或提供货运单号码、出发地、目的地、货物名称、件数、重量、托运日期等内容。
七、押运货物
托运人托运需特殊照料的活体动物,价值昂贵的货物,需要采取防护措施和注意看管以确保安全的货物,应派人押运。
押运人须事先与机场货运部门联系,定妥吨位,购好机票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货物送到机场货运部门办理托运手续。
押运员要自行办理乘机手续。
八、保险
托运国内货物,托运人可委托承运人或其代理人办理货物国内航空运输险。托运国际货物托运人可自
行到保险公司投保,承运人及其代理人暂不受理国际航空运输险。
若投保货物在运输中发生损坏、丢失、保险公司将按保险条例给予赔偿。
九、责任和赔偿
由于承运人的原因造成货物丢失、短缺、变质、污染、损坏、承运人按照有关规定受理赔偿事宜。
十、危险品运输
危险货物的国内运输必须符合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有关危险货物航空安全运输的管理规定。危险货物的国际运输必须符合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及承运人的有关规定。
欲知详情,请洽:6022935-8262(国内业务)
6022936-8255(国际业务)
本须知参照《中国民用航空货物国内运输规则》CCAR275TR-R,和国际航空运输部分条款。本须知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抵触的,以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准。
第四篇:解读鲁迅《出关》
解读鲁迅《故事新篇》之《出关》 青牛摇步、黄袍浮落、白口袋摆荡、白发飘零、老子身单影只慢慢没入滚滚黄尘中,这样一个孤独的寥落的离去背影,撩动了多少读者的心,搅起了多少学者的争议啊。我细细品读鲁迅先生的《出关》,在他留给读者阔大的余地里慢慢解读着老子这个角色。
鲁迅先生在《海燕》上发表了此文后引起了诸多争议,对于《出关》,外界有三种解读:一是借此攻击傅东华先生,二是影射作者自己坠入孤独和悲哀中,三是通过对老子这个人物的漫画式描写,来批判道家的虚无思想。在细看鲁迅自己对《出关》做出的解读后,我对作品的理解更偏向于后面两种。
鲁迅先生是否定《出关》乃是作者自况这个观点的。我觉得文学作品是作者苦心酝酿的内在心理反映,每个人物的设置都能寻到作者本身的思想状态。西出函谷的老子,在荒诞无理而又关系错综复杂的世界里浸淫了无尽的孤独感,这对于一生深受国乱民愚的折磨,沉浸于家贫且人情淡薄的现实痛苦中的鲁迅是深有同感的。“呆木头”在原文中多次出现,孔老相争时,孔胜老败,老子似“呆木头”在师生之论中毫无缚鸡之力相驳;在被关尹喜请上关讲经时,也似“呆木头”一样对官僚相嗤毫无“有为”之势。这个漫画化了的“呆木头”的意义就在于真实地展现了在现代社会中伟大和严肃的人物滑稽可笑的形象,展示出他们最尴尬最孤独的处境。在这幅滑稽可笑的“呆木头”的漫画里不仅仅包含着作者嘻笑怒骂的嘲讽,同时也包含着作者对于意义不被发现、追求不被理解、崇高不被尊重的刻骨的悲凉,这不仅仅是老子的悲哀,同时也是鲁迅自己作为一个思想者的悲哀。
少年时期的鲁迅家贫父早亡,让他感到世态的炎凉;青年时代的理想幻灭,使鲁迅对非凡的人物倾心推崇,对凡人和庸人则怀着深深的怀疑和鄙弃;晚年的鲁迅对左翼阵营本身的失望,使他对自己生命和工作无休止的反思。鲁迅一直努力成为非凡的大人物,追求精神的斗争和伟大的现实理想,这成就了一位文字圣斗士,但也造成了萦绕他一生的孤独感和悲哀感。好比《出关》中的老子,孔子也来请教,守关吏也要他“讲学”,鲁迅生前的学生众多,学者友人不少,且在左翼文化界有“旗手”地位,但在师生间,与官僚间和社会上繁杂的关系中,也让鲁迅先生生出虚无感和孤独感,不难发现老子是有作者本人的影子的。而且,孤独和悲哀也是常常弥漫在鲁迅众多的小说、散文和部分杂文中,这个一生拿着笔和荒诞现实斗争的战士,怎么会不忧虑有一天会被人民抛弃,会被迫无奈出关避世呢?
鲁迅所在的斗争年代,一切以斗争为中心,正如他在孔老相争中说道:“老,是尚柔的;儒者,柔也。孔也尚柔,但孔以柔进取,而老却以柔退走。这关键,即在孔子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一事无大小,均不放松的实行者,老子则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事不做,徒作大言的空谈家。”这充分体现了作者急于进取,斗争到底,要“有所为”。
《庄子·田子方》记载,孔子见老子时说他“掘若槁木”。可见,作者在创作时,还是对于老子的形象有所美化,老子喜怒不形于色,处处忍让孔子,却也不动声色地用暗喻为难孔子。而孔子在得道后却不再来,也不再叫老子先生,背地里还要玩花样了。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里堕落成一种利用关系,老师在失去价值后便失去了学生的尊重和敬畏,收到学生的虚伪奸猾的排挤和打压。《出关》中彰显的现代社会颠倒了的庸俗师生关系,于为人师表的鲁迅先生来说是无法接受的。这样荒诞的毫无理性秩序的现代社会让鲁迅百般无奈和急于寻求人性回归的正途。而道家老子处处“无为”的消极思想,让群众的思想更加陷入堕落和被动的局面。孔老相争,也是学派之争。学术间的分歧演变成了利益之争,在崇尚“百家争鸣”的现代社会却存在着阴险狡诈的排除异己,这荒诞的社会演变成人人抛弃礼仪和友爱,抛弃师生、文人之间脉脉的温情,为了私利处处行凶。这于鲁迅而言,是毛骨悚然的现实,逃避不得,老子骑着青牛出了函谷关,却消不掉路途上未知的凶险和惶惶阴暗的人心。道家虚无思想只能疗慰内心,无法治愈社会的荒诞。
老子出关路上的纠纷,着实生动再现了庸俗官吏无知而装作尊重知识分子的虚伪嘴脸。这边毕恭毕敬地作揖问候,那边签子手用签子刺洞,撅嘴相待;这边诚心邀请老子上关讲学,那边不懂文书的官吏们东倒西歪地倒头睡觉;这边极力相邀老子留关多时讲学,那边将老子编写的讲义丢到充公什物的架子上。在这样一群没有素养的官吏面前,老子仍然表现得十分被动:想翻墙却翻不过去,逼得被迫去关上讲学,最后还要写讲义。作者对老子徒作空言,不敢反抗的无为思想深恶痛绝。关尹喜也说他:“心高于天,命薄于纸。”这也是对文化人的一种讥讽,追求的理想比天还高,但是命途却如此柔弱不堪。老子代表的文化人,在那样荒诞的社会中,一无所用,反而会被官僚利用,被出版商剥削,这在讽刺社会的同时,也有对于文化人的同情,鲁迅也对世风日下的深感无奈和悲凉。无论老子的避世想法是经过深思熟虑还是尊崇时势以求自保,他都不能正面现实现存标准做出相应的批判,帮助迷茫的世人建立起友爱、有序、正义、尊重知识的理性社会思想。
鲁迅先生说:“《出关》,其实是我对于老子思想的批评,结束的关尹喜的几句话,是作者的本意,这种‘大而无当’的思想家,是不中用的,我对于他并无同情,描写上也加以漫画化,将他送出去。”其实,本文正是没有将老子的形象彻底“漫画化”,才致使读者们对此文见解不一,个中也处处留有作者本人经历的身影,他不信奉“无为”思想,但对文中人物是身怀同情和感同身受的。荒诞的现实社会,让作者无能为力也深受其害,他急于“斗争”,追求“有所为”,这也是鲁迅先生对未来的殷切希望。
第五篇:读《出关》有感(推荐)
知识与权势——读《出关》有感
谭静
编者按:这是2013级汉语言文学基地班本科学生谭静交给我的《鲁迅导读》的作业,我觉得她下了功夫,认真读书,有自己的见解,所以在我的公众号上推送,以给其他学生一些启示。推送的文章基本保持了原文风貌,我只加了“知识与权势”的标题(原文题目为《读<出关>有感》),对正文做了个别地方的修改。
《出关》当年的发表引起了很大的争议,鲁迅自己在《<出关>的“关”》中说得很清楚(见《且界亭杂文末编》)。争议和“左联”及当时上海的知识群体有关系,也反映了那时知识分子与权势之间的各种纠葛。鲁迅否定了攻击某一个人,也否定了这是自况。那么就告诉我们,这样的理解是不得《出关》要领的。
谭静同学从知识与权势的关系角度,发现了鲁迅反思落后社会运行的密码。鲁迅的反思是一个现代人的反思。我们现在求知的人或许都知道,然而就是无力抗拒权势,甚至连写文字的勇气都没有。鲁迅思想遗产要继承下去,在当代社会有些难度,甚至对文学院的学生也是如此,然而一旦学生醒悟了,他们就会自觉进入鲁迅思想,并深深感到鲁迅于现代人及其社会的重大意义。
《出关》是鲁迅《故事新编》里的一个故事,写于1935年12月。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可以很轻松地读出鲁迅是通过改写这个历史故事在讽刺一些社会现象,感觉还蛮有意思的。而决定写这个故事是因为鲁迅通过老子的视角把中国历代人民眼中的大圣人孔子,塑造成一个看似知书达礼、理悟性高,却追求官位、背地里还会玩花样的俗人。这让我不禁想到中学历史书里面写鲁迅是反孔教的新文化运动健将之一,又想到蒋老师在上课时说鲁迅的国学素养是很高的,鲁迅并不是反所有中国传统文化,鲁迅是基于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因素才劝告青年少读中国书。后来,我又读了几遍《出关》,越读越感觉《出关》通篇都在讲“知识”与“权势”两个词。那么,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究竟是什么态度呢?鲁迅想在《出关》中表达“知识”与“权势”的什么关系?
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鲁迅对孔子的态度。其实这个问题在上过蒋老师的课后再联系自己以前对鲁迅的一点了解,就已经知道鲁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持扬弃态度的,特别是当时中国大部分人国学素养好而外国知识却欠缺、国家还处在亡国灭种的危机的情况下,鲁迅更是认为中国大众多了解外国、少学些国学比较重要,所以对孔子的态度要客观,不能盲目更随崇拜。不过我觉得虽然大概知道是这样,但可以通过阅读鲁迅本人的文章,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鲁迅对孔子的看法。
在《出关》里面比较重要的出场人物有四个:老子、庚桑楚、孔子和关尹喜。孔子的形象开头就说了,是一个看似知书达礼、理悟性高,却追求官位、背地里还会玩花样的俗人,这是颠覆了孔子这个文化名人的形象的;老子呢,《史记》里他是看出周衰于是离开周的有远见之人,在《出关》里他则是心中有大道,然而对现实很多事情却无能为力的人,他离开不是看出周衰,而是因为他明白“硬的早掉,软的却在”,所以为了不和孔子迎面干上,他不做“牙齿”做“舌头”,决定早早离开这是非之地,然而偷跑却被关尹喜发现,被强拉去讲课著书。老子的无为之道,看似他不愿意“为”,其实就他那“呆木头”的性格,也有点难“为”的意思,所以他即使心里不舒服,还是得著书。庚桑楚这个人物的设置感觉除了让他引出老子对孔子的看法外,就是为了和孔子做对比的,庚桑楚的学识、悟性均不如孔子,为人没有孔子那么沉稳、守礼,而是有点莽撞、不耐心,但他是老子的忠实追随者,孔子要“上朝廷”,庚桑楚却是要和老子走“流沙”的。关尹喜呢,《史记》里他是让老子出关前写下《道德经》识才识宝之士,而在《出关》里,他表面上重视老子,让老子讲课著书,实际却有压榨读书人的知识财富的意味在里面,账房先生都说 “交卸了的关官”和“还没有做关官的隐士”才会看内容价值高却艰涩难懂的《道德经》。鲁迅特地指出这两种身份的人才看《道德经》,暗示正当值的关官也就是关尹喜是不看的,所以关尹喜并不是历史上赏识老子和《道德经》的人,他只是想如压榨百姓的民脂民膏一样,压榨老子的学问价值而已,所以结尾他把《道德经》放在堆着充公的盐、胡椒、布等东西的架子上。这四个人物形象里都有着现实的人的影子,是实实在在的俗人,而不是让人尊敬的历史名人。这让我想到我为了了解鲁迅对国学看法而借的《鲁迅国学文选》里的一篇文章——《古人并不纯厚》,这篇文章发表于1934年4月26日,与《出关》的写作时间也就隔了一年多的时间,在这篇文章里,鲁迅认为古今人心的好坏,是很难比较的,今人认为古人比较纯厚,是后人特别是后来的权势者经过挑选古人的作品文字后,选择性地让今人看见,今人才觉得古人纯厚的。那么《出关》把这些个历史上评价比较高的人物形象塑造得那么像俗人,是有让读者破除个人崇拜的原因吧。
接下来是第二个问题:鲁迅想在《出关》表达“知识”与“权势”的什么关系?在看《出关》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老子向学问多的孔子解惑时,用了好理解的白话文,而向关尹喜这种学问较低的权势者及其学问更低的部下讲课时,用了晦涩深奥的文言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想了很久也不明白,只能把《出关》拆解成孔子和老子的交集与关尹喜和老子的交集上下两部分来分析,看看是否有结论。
上半部分是孔子两次拜访老子,孔子和老子面对面时说的话与《庄子?夫六经,先王之际也》里孔子和老子面对面时的对话差不多,只是前者为白话文,后者为文言文而已:孔子疑惑自己精通六经却没有主子用他,于是向老子问“道”,老子说万物自有变化规律,要顺道而行,孔子三个月后再次拜访老子,对老子说自己想通了,只有当自己要处在变化之中感受变化时,自己才能去教化别人。从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知道,孔子代表的是热衷走权势道路的文人之流,希望通过政途教化他人,而老子代表不慕权势不入世的文人之流;在孔子第二次离开后,便与《庄子?夫六经,先王之际也》里描述的不同了,老子在孔子不在的时候对庚桑楚说孔子是要“上朝堂”的,而老子自己是要走“流沙”的,两个人不是同路人,而孔子已经知道如何得道了,不需要老子了,老子却知道孔子的底细,所以老子认为孔子不但不会再叫老子先生,还会在背地里对老子玩花样。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孔子悟道之后是否会做出背后对恩师老子玩花样的事,是老子推测的,并不是孔子真的做了的,所以这一段可以理解为走权势道路的文人之流对可能会而不是一定会对付不走权势道路的文人之流。没有权势的老子认为自己不能硬碰硬,否则会像牙齿一样掉落,所以自己应当远离这是非之地,代表着走两种道路的文人之流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下半部分是老子想偷偷翻墙出关,却被关尹喜发现,被关尹喜的手下野蛮地带到关上大厅,于是老子不得不给关尹喜那一帮代表权势的人讲学著书。这一段对老子没有走直通关口的大道而是想偷偷翻墙出关的奇怪行为有了解释,因为见多识广有远见的老子预料到自己会被权势之流控制行动,会被权势之流压迫讲学著书,直到自己一肚子学问被压榨了才能出关。这有种“知识”是被“权势”操控、“知识”要为“权势”服务的意思在里面。而老子是最先被探子发现了,这里有种“知识”是被“权势”监视的意味。老子交稿离开后,关尹喜等权势之流聚在一起看“战利品”《道德经》,毫无尊重地肆意谈论老子,甚至关尹喜还笑着说了自己对老子私生活的臆测,他们还商量着等老子知道流沙的苦乖乖回关之后,怎样再次让老子著书。从这里可以看出,权势者表面尊重学者,实际认为自己可以拿捏学者,可以压榨学者的知识财富。
所以我想老子之所以对关尹喜等权势之流说难懂的文言文,是因为他知道关尹喜等人对他的不尊重与压榨,而老子对孔子说易懂的白话文,是因为他那时候还觉得孔子是个好的(以我目前的智力只能解释成这样了,虽然还是觉得这答案有点肤浅)。
不过通过上面的分析,鲁迅想在《出关》表达“知识”与“权势”的关系就比较清晰了:热衷走权势道路的文人之流在没走权势道路之前对不走这条道的学者是尊敬有礼的,但一旦走上权势之路后,有可能背地里会对不走这条道的学者玩花样;而学者只有知识没有权势,没办法奈何权势者,反而要受权势者的监视、操控与压榨;知识很难独立,要受权势的左右,学者要么远离是非之地,要么只能随波逐流。
为了读懂《出关》我翻了不少书,其实在没找资料之前我对庚桑楚、关尹喜是没什么印象的,对老子的印象也就是他写了本《道德经》并且是道家代表而已,所以托《出关》的福,恶补了点关于国学的知识,收获还是挺大的。在分析《出关》的时候,也明显感觉到鲁迅构思的精巧之处,更佩服也更喜欢鲁迅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