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关古诗阅读答案

时间:2019-05-15 16:3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出关古诗阅读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出关古诗阅读答案》。

第一篇:出关古诗阅读答案

出关①

吴兆骞

边楼回首削嶙峋,筚篥②喧喧驿骑尘。

敢望余生还敌国,独怜多难累衰亲。

云阴不散黄龙③雪,柳色初开紫塞④春。

姜女石⑤前频驻马,傍关犹是汉家人。

【注】①诗人流放宁古塔县途经山海关时所作。②筚篥():军中乐器。⑧黄龙:边塞名,措指宁古塔。④紫塞:此指山海关。⑤姜女石:清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出关数里有姜女祠,祠前土丘为姜女坟,望夫石在其侧。”

14.下列对这首涛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山海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作者行至此处回望,表现出对放土的眷恋。

B.首联中的“边楼”“嶙峋”“筚篥”就写出了山海关崇山峻岭,有戍边的将士把守的情况。

C.第二句写出了边塞军乐喧闹,驿马奔驰,飞尘四起,一片热闹繁忙的关外景象。

D.第三句写出了诗人虽遭流放,但~定能在有生之年回到故乡。

E.第四句写作者因对连累双亲而自责,抒发了不忍离开故土,挂念衰亲的情感。

15.诗歌后两联是如何表达涛人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14.C.“热闹繁忙”错,应为悲凉冷落D.“相信自己一定”错,是不敢奢望能回到故乡。

15.①对比:将边塞云色浓黑,白雪覆盖的阴寒与山海关柳叶繁茂的春意对比,突出了边塞的苦寒,表达了诗人流放边塞的苦闷之情。(虚实:虚写边塞云色浓黑,白雪覆盖的阴寒,实写山海关柳叶繁茂的春意,两相对比,突出了边塞的苦寒,表达了诗人流放边塞的苦闷之情。仅答出情景关系,酌情给分)(3分)

②用典:通过写只有“傍关”的百姓是“汉家人”,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留恋之情和因发配边塞而产生的孤独、失落之感。(3分)

第二篇:解读鲁迅《出关》

解读鲁迅《故事新篇》之《出关》 青牛摇步、黄袍浮落、白口袋摆荡、白发飘零、老子身单影只慢慢没入滚滚黄尘中,这样一个孤独的寥落的离去背影,撩动了多少读者的心,搅起了多少学者的争议啊。我细细品读鲁迅先生的《出关》,在他留给读者阔大的余地里慢慢解读着老子这个角色。

鲁迅先生在《海燕》上发表了此文后引起了诸多争议,对于《出关》,外界有三种解读:一是借此攻击傅东华先生,二是影射作者自己坠入孤独和悲哀中,三是通过对老子这个人物的漫画式描写,来批判道家的虚无思想。在细看鲁迅自己对《出关》做出的解读后,我对作品的理解更偏向于后面两种。

鲁迅先生是否定《出关》乃是作者自况这个观点的。我觉得文学作品是作者苦心酝酿的内在心理反映,每个人物的设置都能寻到作者本身的思想状态。西出函谷的老子,在荒诞无理而又关系错综复杂的世界里浸淫了无尽的孤独感,这对于一生深受国乱民愚的折磨,沉浸于家贫且人情淡薄的现实痛苦中的鲁迅是深有同感的。“呆木头”在原文中多次出现,孔老相争时,孔胜老败,老子似“呆木头”在师生之论中毫无缚鸡之力相驳;在被关尹喜请上关讲经时,也似“呆木头”一样对官僚相嗤毫无“有为”之势。这个漫画化了的“呆木头”的意义就在于真实地展现了在现代社会中伟大和严肃的人物滑稽可笑的形象,展示出他们最尴尬最孤独的处境。在这幅滑稽可笑的“呆木头”的漫画里不仅仅包含着作者嘻笑怒骂的嘲讽,同时也包含着作者对于意义不被发现、追求不被理解、崇高不被尊重的刻骨的悲凉,这不仅仅是老子的悲哀,同时也是鲁迅自己作为一个思想者的悲哀。

少年时期的鲁迅家贫父早亡,让他感到世态的炎凉;青年时代的理想幻灭,使鲁迅对非凡的人物倾心推崇,对凡人和庸人则怀着深深的怀疑和鄙弃;晚年的鲁迅对左翼阵营本身的失望,使他对自己生命和工作无休止的反思。鲁迅一直努力成为非凡的大人物,追求精神的斗争和伟大的现实理想,这成就了一位文字圣斗士,但也造成了萦绕他一生的孤独感和悲哀感。好比《出关》中的老子,孔子也来请教,守关吏也要他“讲学”,鲁迅生前的学生众多,学者友人不少,且在左翼文化界有“旗手”地位,但在师生间,与官僚间和社会上繁杂的关系中,也让鲁迅先生生出虚无感和孤独感,不难发现老子是有作者本人的影子的。而且,孤独和悲哀也是常常弥漫在鲁迅众多的小说、散文和部分杂文中,这个一生拿着笔和荒诞现实斗争的战士,怎么会不忧虑有一天会被人民抛弃,会被迫无奈出关避世呢?

鲁迅所在的斗争年代,一切以斗争为中心,正如他在孔老相争中说道:“老,是尚柔的;儒者,柔也。孔也尚柔,但孔以柔进取,而老却以柔退走。这关键,即在孔子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一事无大小,均不放松的实行者,老子则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事不做,徒作大言的空谈家。”这充分体现了作者急于进取,斗争到底,要“有所为”。

《庄子·田子方》记载,孔子见老子时说他“掘若槁木”。可见,作者在创作时,还是对于老子的形象有所美化,老子喜怒不形于色,处处忍让孔子,却也不动声色地用暗喻为难孔子。而孔子在得道后却不再来,也不再叫老子先生,背地里还要玩花样了。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里堕落成一种利用关系,老师在失去价值后便失去了学生的尊重和敬畏,收到学生的虚伪奸猾的排挤和打压。《出关》中彰显的现代社会颠倒了的庸俗师生关系,于为人师表的鲁迅先生来说是无法接受的。这样荒诞的毫无理性秩序的现代社会让鲁迅百般无奈和急于寻求人性回归的正途。而道家老子处处“无为”的消极思想,让群众的思想更加陷入堕落和被动的局面。孔老相争,也是学派之争。学术间的分歧演变成了利益之争,在崇尚“百家争鸣”的现代社会却存在着阴险狡诈的排除异己,这荒诞的社会演变成人人抛弃礼仪和友爱,抛弃师生、文人之间脉脉的温情,为了私利处处行凶。这于鲁迅而言,是毛骨悚然的现实,逃避不得,老子骑着青牛出了函谷关,却消不掉路途上未知的凶险和惶惶阴暗的人心。道家虚无思想只能疗慰内心,无法治愈社会的荒诞。

老子出关路上的纠纷,着实生动再现了庸俗官吏无知而装作尊重知识分子的虚伪嘴脸。这边毕恭毕敬地作揖问候,那边签子手用签子刺洞,撅嘴相待;这边诚心邀请老子上关讲学,那边不懂文书的官吏们东倒西歪地倒头睡觉;这边极力相邀老子留关多时讲学,那边将老子编写的讲义丢到充公什物的架子上。在这样一群没有素养的官吏面前,老子仍然表现得十分被动:想翻墙却翻不过去,逼得被迫去关上讲学,最后还要写讲义。作者对老子徒作空言,不敢反抗的无为思想深恶痛绝。关尹喜也说他:“心高于天,命薄于纸。”这也是对文化人的一种讥讽,追求的理想比天还高,但是命途却如此柔弱不堪。老子代表的文化人,在那样荒诞的社会中,一无所用,反而会被官僚利用,被出版商剥削,这在讽刺社会的同时,也有对于文化人的同情,鲁迅也对世风日下的深感无奈和悲凉。无论老子的避世想法是经过深思熟虑还是尊崇时势以求自保,他都不能正面现实现存标准做出相应的批判,帮助迷茫的世人建立起友爱、有序、正义、尊重知识的理性社会思想。

鲁迅先生说:“《出关》,其实是我对于老子思想的批评,结束的关尹喜的几句话,是作者的本意,这种‘大而无当’的思想家,是不中用的,我对于他并无同情,描写上也加以漫画化,将他送出去。”其实,本文正是没有将老子的形象彻底“漫画化”,才致使读者们对此文见解不一,个中也处处留有作者本人经历的身影,他不信奉“无为”思想,但对文中人物是身怀同情和感同身受的。荒诞的现实社会,让作者无能为力也深受其害,他急于“斗争”,追求“有所为”,这也是鲁迅先生对未来的殷切希望。

第三篇:古诗答案

一部分答案

1.铁马冰河入梦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化作春泥更护花,濯清涟而不妖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挽雕弓如满月

4.①老病有孤舟②谁言天地宽③塞上长城空自许④会挽雕弓如满月⑤尚思为国戍轮台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⑦竹杖芒鞋轻胜马

5.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

6.安得广厦千万间,先天下之忧而忧

7.悠然见南山,柳暗花明又一村

8.出淤泥而不染,化作春泥更护花

9.我寄愁心与明月,月如钩,明月几时有,烟笼寒水月笼沙

10.欲济无舟楫,野渡无人舟自横,沉舟侧畔千帆过,万里送行舟

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4.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5.吴楚东南坼,白云千载空悠悠,飞流直下三千尺,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部分答案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随意一首送别诗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随意一首季节诗

三部分答案

1、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部分答案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3、形影不离 亲密无间 高山流水等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司马迁 唐 杜牧 霜叶红于二月花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0、“粉身碎骨全不怕。”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3、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2、《长歌行》中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2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6、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8、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29、“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今日若不为,此事何时了。”

30、“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3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2、“何当金络脑,快步踏清秋”

3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3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37、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

3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39、“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0、“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4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4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3、“吹面不寒杨柳风”

4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45、“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4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48、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49、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50、“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5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3、自己写,不规定答案

54、年怕中秋月怕半,男儿立志在少年

55、劳动是社会中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义务。

5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57、15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59、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60、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61、自己写

62、词语自己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3、自己选

6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6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68、山清水秀浓妆淡抹黄山大海69、170、171、172、17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7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75、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肯挤,就总会有的。76、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77、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第四篇:古诗答案

古诗答案

一、名句联句。

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7、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0、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6、人有悲欢离合,人有旦夕祸福。

二、按古诗内容填空

1、同情劳动人民的诗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站得高,看得远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的诗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形容箭法高明的诗句:“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王安石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5、《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8、《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0、曹植《七步诗》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1、李杜

诗仙

诗圣

三、连线:

野旷天低树

孟浩然《宿建德江》 万里长征人未还唐·

王昌龄《出塞》 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桃花潭水三千尺

李白《赠汪伦》 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京口瓜洲一水间

王安石《泊船瓜洲》 同到牵牛织女家

刘禹锡在《浪淘沙》 水光潋滟晴方好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四、按要求填表

《绝句》春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

诗圣 《小池》夏季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 诚斋先生

《暮江吟》秋季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诗魔

《江雪》冬季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

山水诗人(河东)

五、按要求写诗句

1、写春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写夏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写秋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4、写冬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写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6、写兰花:便是东风难着力,自然香在有无中。

7、写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8、写松树: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

9、写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0写爱国: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1、写思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2、写送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3、写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4、写长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5、写黄河: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16、写泰山: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17、写华山: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

18、写庐山: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19、写黄山: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20、写边塞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六、文言文阅读理解。

1、解释加点字的含义。穿壁:墙壁

不求偿:值,指报酬(回报)

...主人怪 :对......感到奇怪。

资给以书:借。..

2、凿壁偷光

3、(1)①他没有光看书,凿壁引光。

②他到邻家做雇工,不要报酬,只要读邻家的书。

勤奋好学

(2)在艰苦的条件下设法坚持学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3)悬梁刺骨

囊萤映雪náng 晋代车胤(ying)从小就好学不倦,因家贫没钱买灯油 供他晚上读书,在夏夜他见室外飞舞着萤火虫就捉来借光读书。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

画荻教子 说的是宋朝欧阳修的母亲教子的故事。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的)母亲性郑,发誓不改嫁,亲自教欧阳修学习。由于家里生活困难,没有办法供欧阳修跟着先生读书,只好自己当孩子的老师,用芦苇秆当笔,在沙地上写写画画,教欧阳修认字写字。欧阳修的母亲还教欧阳修诵读了许多古人的篇章。”

韦编三绝:春秋时期孔子十分好学,晚年还坚持研究《易经》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 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第五篇:读《出关》有感(推荐)

知识与权势——读《出关》有感

谭静

编者按:这是2013级汉语言文学基地班本科学生谭静交给我的《鲁迅导读》的作业,我觉得她下了功夫,认真读书,有自己的见解,所以在我的公众号上推送,以给其他学生一些启示。推送的文章基本保持了原文风貌,我只加了“知识与权势”的标题(原文题目为《读<出关>有感》),对正文做了个别地方的修改。

《出关》当年的发表引起了很大的争议,鲁迅自己在《<出关>的“关”》中说得很清楚(见《且界亭杂文末编》)。争议和“左联”及当时上海的知识群体有关系,也反映了那时知识分子与权势之间的各种纠葛。鲁迅否定了攻击某一个人,也否定了这是自况。那么就告诉我们,这样的理解是不得《出关》要领的。

谭静同学从知识与权势的关系角度,发现了鲁迅反思落后社会运行的密码。鲁迅的反思是一个现代人的反思。我们现在求知的人或许都知道,然而就是无力抗拒权势,甚至连写文字的勇气都没有。鲁迅思想遗产要继承下去,在当代社会有些难度,甚至对文学院的学生也是如此,然而一旦学生醒悟了,他们就会自觉进入鲁迅思想,并深深感到鲁迅于现代人及其社会的重大意义。

《出关》是鲁迅《故事新编》里的一个故事,写于1935年12月。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可以很轻松地读出鲁迅是通过改写这个历史故事在讽刺一些社会现象,感觉还蛮有意思的。而决定写这个故事是因为鲁迅通过老子的视角把中国历代人民眼中的大圣人孔子,塑造成一个看似知书达礼、理悟性高,却追求官位、背地里还会玩花样的俗人。这让我不禁想到中学历史书里面写鲁迅是反孔教的新文化运动健将之一,又想到蒋老师在上课时说鲁迅的国学素养是很高的,鲁迅并不是反所有中国传统文化,鲁迅是基于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因素才劝告青年少读中国书。后来,我又读了几遍《出关》,越读越感觉《出关》通篇都在讲“知识”与“权势”两个词。那么,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究竟是什么态度呢?鲁迅想在《出关》中表达“知识”与“权势”的什么关系?

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鲁迅对孔子的态度。其实这个问题在上过蒋老师的课后再联系自己以前对鲁迅的一点了解,就已经知道鲁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持扬弃态度的,特别是当时中国大部分人国学素养好而外国知识却欠缺、国家还处在亡国灭种的危机的情况下,鲁迅更是认为中国大众多了解外国、少学些国学比较重要,所以对孔子的态度要客观,不能盲目更随崇拜。不过我觉得虽然大概知道是这样,但可以通过阅读鲁迅本人的文章,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鲁迅对孔子的看法。

在《出关》里面比较重要的出场人物有四个:老子、庚桑楚、孔子和关尹喜。孔子的形象开头就说了,是一个看似知书达礼、理悟性高,却追求官位、背地里还会玩花样的俗人,这是颠覆了孔子这个文化名人的形象的;老子呢,《史记》里他是看出周衰于是离开周的有远见之人,在《出关》里他则是心中有大道,然而对现实很多事情却无能为力的人,他离开不是看出周衰,而是因为他明白“硬的早掉,软的却在”,所以为了不和孔子迎面干上,他不做“牙齿”做“舌头”,决定早早离开这是非之地,然而偷跑却被关尹喜发现,被强拉去讲课著书。老子的无为之道,看似他不愿意“为”,其实就他那“呆木头”的性格,也有点难“为”的意思,所以他即使心里不舒服,还是得著书。庚桑楚这个人物的设置感觉除了让他引出老子对孔子的看法外,就是为了和孔子做对比的,庚桑楚的学识、悟性均不如孔子,为人没有孔子那么沉稳、守礼,而是有点莽撞、不耐心,但他是老子的忠实追随者,孔子要“上朝廷”,庚桑楚却是要和老子走“流沙”的。关尹喜呢,《史记》里他是让老子出关前写下《道德经》识才识宝之士,而在《出关》里,他表面上重视老子,让老子讲课著书,实际却有压榨读书人的知识财富的意味在里面,账房先生都说 “交卸了的关官”和“还没有做关官的隐士”才会看内容价值高却艰涩难懂的《道德经》。鲁迅特地指出这两种身份的人才看《道德经》,暗示正当值的关官也就是关尹喜是不看的,所以关尹喜并不是历史上赏识老子和《道德经》的人,他只是想如压榨百姓的民脂民膏一样,压榨老子的学问价值而已,所以结尾他把《道德经》放在堆着充公的盐、胡椒、布等东西的架子上。这四个人物形象里都有着现实的人的影子,是实实在在的俗人,而不是让人尊敬的历史名人。这让我想到我为了了解鲁迅对国学看法而借的《鲁迅国学文选》里的一篇文章——《古人并不纯厚》,这篇文章发表于1934年4月26日,与《出关》的写作时间也就隔了一年多的时间,在这篇文章里,鲁迅认为古今人心的好坏,是很难比较的,今人认为古人比较纯厚,是后人特别是后来的权势者经过挑选古人的作品文字后,选择性地让今人看见,今人才觉得古人纯厚的。那么《出关》把这些个历史上评价比较高的人物形象塑造得那么像俗人,是有让读者破除个人崇拜的原因吧。

接下来是第二个问题:鲁迅想在《出关》表达“知识”与“权势”的什么关系?在看《出关》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老子向学问多的孔子解惑时,用了好理解的白话文,而向关尹喜这种学问较低的权势者及其学问更低的部下讲课时,用了晦涩深奥的文言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想了很久也不明白,只能把《出关》拆解成孔子和老子的交集与关尹喜和老子的交集上下两部分来分析,看看是否有结论。

上半部分是孔子两次拜访老子,孔子和老子面对面时说的话与《庄子?夫六经,先王之际也》里孔子和老子面对面时的对话差不多,只是前者为白话文,后者为文言文而已:孔子疑惑自己精通六经却没有主子用他,于是向老子问“道”,老子说万物自有变化规律,要顺道而行,孔子三个月后再次拜访老子,对老子说自己想通了,只有当自己要处在变化之中感受变化时,自己才能去教化别人。从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知道,孔子代表的是热衷走权势道路的文人之流,希望通过政途教化他人,而老子代表不慕权势不入世的文人之流;在孔子第二次离开后,便与《庄子?夫六经,先王之际也》里描述的不同了,老子在孔子不在的时候对庚桑楚说孔子是要“上朝堂”的,而老子自己是要走“流沙”的,两个人不是同路人,而孔子已经知道如何得道了,不需要老子了,老子却知道孔子的底细,所以老子认为孔子不但不会再叫老子先生,还会在背地里对老子玩花样。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孔子悟道之后是否会做出背后对恩师老子玩花样的事,是老子推测的,并不是孔子真的做了的,所以这一段可以理解为走权势道路的文人之流对可能会而不是一定会对付不走权势道路的文人之流。没有权势的老子认为自己不能硬碰硬,否则会像牙齿一样掉落,所以自己应当远离这是非之地,代表着走两种道路的文人之流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下半部分是老子想偷偷翻墙出关,却被关尹喜发现,被关尹喜的手下野蛮地带到关上大厅,于是老子不得不给关尹喜那一帮代表权势的人讲学著书。这一段对老子没有走直通关口的大道而是想偷偷翻墙出关的奇怪行为有了解释,因为见多识广有远见的老子预料到自己会被权势之流控制行动,会被权势之流压迫讲学著书,直到自己一肚子学问被压榨了才能出关。这有种“知识”是被“权势”操控、“知识”要为“权势”服务的意思在里面。而老子是最先被探子发现了,这里有种“知识”是被“权势”监视的意味。老子交稿离开后,关尹喜等权势之流聚在一起看“战利品”《道德经》,毫无尊重地肆意谈论老子,甚至关尹喜还笑着说了自己对老子私生活的臆测,他们还商量着等老子知道流沙的苦乖乖回关之后,怎样再次让老子著书。从这里可以看出,权势者表面尊重学者,实际认为自己可以拿捏学者,可以压榨学者的知识财富。

所以我想老子之所以对关尹喜等权势之流说难懂的文言文,是因为他知道关尹喜等人对他的不尊重与压榨,而老子对孔子说易懂的白话文,是因为他那时候还觉得孔子是个好的(以我目前的智力只能解释成这样了,虽然还是觉得这答案有点肤浅)。

不过通过上面的分析,鲁迅想在《出关》表达“知识”与“权势”的关系就比较清晰了:热衷走权势道路的文人之流在没走权势道路之前对不走这条道的学者是尊敬有礼的,但一旦走上权势之路后,有可能背地里会对不走这条道的学者玩花样;而学者只有知识没有权势,没办法奈何权势者,反而要受权势者的监视、操控与压榨;知识很难独立,要受权势的左右,学者要么远离是非之地,要么只能随波逐流。

为了读懂《出关》我翻了不少书,其实在没找资料之前我对庚桑楚、关尹喜是没什么印象的,对老子的印象也就是他写了本《道德经》并且是道家代表而已,所以托《出关》的福,恶补了点关于国学的知识,收获还是挺大的。在分析《出关》的时候,也明显感觉到鲁迅构思的精巧之处,更佩服也更喜欢鲁迅了呢。

下载出关古诗阅读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出关古诗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货物出关须知(推荐阅读)

    关于货物出关时要注意的问题 根据国家货物出关时的法律法规,围绕着货物出关时如何获取最大利润,降低报关费用,降低报关时存在的风险及报关时所需的手续这三个目的,通过田总与赖......

    古诗训练答案

    答案: 一、古诗填空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5、(孤村落日......

    古诗一答案

    古诗文默写训练题一答案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2、皆若空游无所依3、 政通人和 ,百废俱兴。 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五年级古诗测试答案

    五年级古诗测试答案 1、不识( 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遥望(洞庭 )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3、(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七、......

    古诗题带答案

    三、根据提供的情境写诗句。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不抓住今天,永......

    九年级上下古诗_答案

    九年级上下古诗练习九上 一、原文填空 1、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望江南》 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

    古诗练习及答案

    一、、古诗应用题: 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21分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

    猜古诗有答案

    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 谜语源自中国古代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