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学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提分试题及答案(十)

时间:2019-05-14 15:5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中学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提分试题及答案(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中学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提分试题及答案(十)》。

第一篇:2018中学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提分试题及答案(十)

2017中学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提分试题及答案

(十)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以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苛勒 B.桑代克 C.布鲁纳 D.斯金纳

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由()构成。

A.意识和能力 B.规则和技能 C.认知和策略 D.经验和方法

3.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

A.从众 B.集体观念 C.服从 D.群体凝聚

4.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内容 B.教育质量 C.教育目的 D.教育方针

5.有时学习者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经常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这样的学习策略属于()。

A.元认知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复述策略

6.对同一问题所提的意见越新奇独特者,则其思维的()越高。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结构性

7.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道德阶段是()。

A.自我中心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8.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二是寻求发展。

A.行为矫正 B.学会适应 C.克服障碍 D.学会调适

9.苏联()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A.叶希波夫•冈察洛夫 B.斯米尔切诺夫 C.凯洛夫 D.申比廖夫

10.依照法规必须保证实施的国民教育是()。

A.高等教育 B.职业教育 C.义务教育 D.中等教育

11.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没有体现在()。

A.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 B.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达到成熟的时间不同 C.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的最佳时期不同 D.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条件相同

1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心理属于()。

A.本能活动 B.无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系统

13.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决定人们行为的最大力量是()。

A.大脑和神经系统 B.潜意识 C.环境 D.知觉和价值观

14.注视一个红色的正方形一定时间后,再将视线转到白色的背景上,就会看到一个蓝绿色的正方形,这种现象称为()。

A.知觉 B.适应 C.对比 D.后象

15.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与()。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困难的倾向 C.回避失败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1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A.原型 B.原型启发 C.问题对象 D.问题情境

17.对于缺乏毅力的学生,应特别注意培养他的()。

A.果断性 B.坚韧性 C.自制性 D.自觉性

18.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制度是实行()。

A.国家统一管理制度 B.国家和地方二级管理制度 C.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制度 D.学校校本管理制度

19.课的类型的划分根据是该节课的()。

A.教学目的 B.教学结构 C.教学任务 D.教学种类

20.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选项中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认知的需要 D.审美的需要

21.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的观点,与德育中的()精神相一致。

A.说服教育法 B.事实说服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它的管理。

23.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遵循由外而内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

24.个体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25.课堂练习时,专家型教师要求学生做作业时要安静,并把这看作课堂中最重要的事情。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27.心智技能形成理论包括哪三个阶段?

28.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9.简述我国中学课程设置的要求。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王老师的数学课教得非常出色。一些数学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一旦经他指点,不久数学成绩便有飞速的提高。他除了教数学外,还是班主任。但是,他的班主任工作进展得不太理想。有的学生数落说,王老师的全部心思都在数学上,组织课外活动、开班会,都是讲数学题。王老师偏爱数学成绩好的学生,班委会由数学尖子组成。每当遇上学生不守纪律,王老师就把全班学生训一顿,而且采取枪打出头鸟的办法,狠狠地惩罚闹事者。但这并没有改变班上一团糟的局面,看到自己的班级,王老师很无奈。他认为自己尽了力,班会没少开,课外活动经常搞,也经常找学生谈话,做思想工作,但效果总是不明显。问题:(1)从上面的材料来看,王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没有做好。请问,王老师陷入班主任工作困境的原因是什么?试给予分析。(9分)(2)从王老师的经历来看,作为班主任,除了要具有一般教师的素养外,还应具有哪些特殊的素养?(9分)

31.材料昆特女士教八年级的英语课。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个诗人。弗兰克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昆特女士朗读了那首诗,它的确很美。然而,昆特女士注意到弗兰克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后来,昆特女士问弗兰克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他说再也不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问题:(1)你认为弗兰克为什么会有上述反应?(9分)(2)为了鼓励弗兰克,昆特女士应该怎么做?(9分)

2017中学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提分试题及答案

(十)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题干是布鲁纳认知结构说的核心思想。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2.B【解析】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在学习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和使用的有关学习的方式和方法,由规则和技能两方面构成。

3.A【解析】在群体的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称为从众。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被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有助于他的决定;二是个人为了避免他人的非议或排斥,避免受孤立,因而出现从众现象。专家点拨在历年考试中,从众的概念经常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从众是社会中人们相互影响的一种表现,这在班级中也时有发生。如教师或成绩优秀的学生认为正确的,其他学生也不加思考就说是正确的。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也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C【解析】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专家点拨教育目的的相关知识是历年考试中的重要内容,多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的形式出现。重要考点包括教育目的的概念、地位、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有关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生活本位论、文化本位论),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等。

5.B【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提问是精细加工策略的一种重要方式。

6.C【解析】创造性有以下特点:流畅性、独创性和变通性。独创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方法,具有新奇性。对同一问题,提意见越新奇独特者,其独创性越高。

7.B【解析】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在该阶段,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

8.D【解析】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筒言之,这两个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达到基础层次的心理健康与高层次的心理健康。专家点拨心理辅导的目标和主要方法都是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内容,前者一般以单项选择题和辨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后者涉及的题型则比较丰富。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中,需要重点掌握的是:强化法、代币疗法、自我控制法、全身{松弛法、系统脱敏法和理性~情绪疗法。

9.C【解析】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一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10.C【解析】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11.D【解析】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达到成熟的时间不同;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的最佳时期不同。

12.C【解析】条件反射是指动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它是由信号刺激引起,在大脑皮质的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是脑的一项高级调节功能,它提高了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能力。

13.B【解析】潜意识是由弗洛伊德首先提出的,是指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与意识相对。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决定人们行为的最大力量是潜意识。

14.D【解析】在刺激停止作用之后,感觉印象仍暂留一段时间的现象,叫做后象。后象的发生,是由于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作用。

15.C【解析】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追求成功的倾向与回避失败的倾向。

16.A【解析】原型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专家点拨本题的B项较有迷惑性,但是考生应将重点放在题干所述的“事物”上,既然是事物,就不可能是原型启发,原型启发是指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产生新的设想和创意,这是一个过程。

17.B【解析】坚韧性是指一个人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不屈的精神,克服一切去执行决定。对于缺乏毅力的学生,应特别注意培养他的坚韧性。

18.C【解析】我国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体制是为了通过确立地方和学校参与课程改革的权力主体地位,完善课程管理体系,进一步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19.C【解析】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一般有两种划分方法:一种是根据教学的任务,可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另一种是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可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专家点拨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最直接的体现。在上课的相关知识中,课的类型经常以单项选择题和辨析题的形式出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经常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考生要重点记忆。

20.B【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需要层次中,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属于低一级的需要,也称为缺失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级的需要。

21.D【解析】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锻炼法与杜威所说的“教育即生活”的观点不谋而合。

二、辨析题

22.错误【答案要点】非正式群体对个体活动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既可能产生积极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作用。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性质及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一致程度。专家点拨按照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群体划分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职责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非正式群体是指学生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

23.错误【答案要点】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遵循由内而外的方式,即把教师头脑中的思维方法或思路提炼出来,给学生示范,并要求学生模仿、概括、总结,这样才可以避免学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

24.正确【答案要点】个体心理发展具有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25.错误【答案要点】专家型教师将课堂练习看作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手型教师仅仅把它当做必经的步骤。在学生做练习时,新手型教师常常要求学生做作业时要安静,并把这看作课堂中最重要的事情。

三、简答题

26.【答案要点】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主要包括:(1)时间因素。根据遗忘规律,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快,之后逐渐变慢。(2)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一般认为,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得慢,而无意义材料比有意义材料遗忘要快得多;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识记材料越多,遗忘得越快,材料越少,则遗忘越慢。(3)学习的程度。在识记材料时,如果达到恰能成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称之为过度学习。实验证明,低度学习容易遗忘,而过度学习的记忆效果要好一些。(4)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人们发现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回忆的顺序有一定的规律性。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叫做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做首因效应。这种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发生的现象叫做系列位置效应。(5)识记者的态度。研究表明人们需要的、感兴趣的事物,遗忘得较慢。另外,经过人们的努力、积极加工的材料遗忘得较少,而单纯地重述材料,识记的效果较差,遗忘得也较多。

27.【答案要点】安德森提出,心智技能的发展包括以下三个阶段:(1)原型定向。所谓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如何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2)原型操作。所谓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3)原型内化。所谓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这一过程又可划分成三个小的阶段.即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专家点拨心智技能是程序性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的一种类型,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加工外在的信息,如心算、阅读、写作等技能。心智技能的相关考点包括心智技能的概念、特点、形成阶段。

28.【答案要点】(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可通过各种专门的课程来教授一些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常用的方法有: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和头脑风暴训练等。

29.【答案要点】(1)初中课程设置的要求:①符合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②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③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④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高中课程设置的要求:①符合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②以分科为主的课程设置;③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构成课程;④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四、材料分析题

30.【答案要点】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扮演着多重角色,担负着多种责任,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班主任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1)王老师陷入班主任工作困境的原因是:①对班主任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清;②对班主任的岗位职责认识不清;③在班级管理和建设方面缺乏实践策略;④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理解不够。(2)作为班主任,除了具有一般的教师素养外,还应包含以下素质:①班级建设与管理的素养;②学生班级活动管理与指导的素养;③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与协调的素养;④协调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影响的素养。

31.【答案要点】(1)弗兰克出现上述反应的原因是:学生的表现与他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而且比较复杂。他们开始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对自我的认识产生一种成人感,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常常会过分关注自我、敏感、多疑。这些特点导致弗兰克在老师公开读他的诗时,由于老师并没有事先跟他商量,于是有了种种不情愿的表现。显然,老师的做法不符合他的心理特征,引起了他的反抗和淡漠。(2)为了鼓励弗兰克,老师应该在适当的时间内找他谈心,要坦白承认之前的错误,不应该在他没有同意的情况下在课堂上读他的诗,保证以后会事先征求他的意见。还可以介绍他参加一些关于写作的活动,激发他的写作动机,提高他对写作的兴趣。专家点拨这道材料分析题的难度较大,因为材料中并未给出明确的关键词,只能看到昆特女士在全班同学面前读了弗兰克的诗后,“弗兰克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他说他再也不写了”。要答好这一类型的题,必须结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少年期被心理学家称为“危险期”或“心灵断乳期”,这是一个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教师应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进行教育、引导和培养。

第二篇:2018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提分试题及答案(十五)

2017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提分试题及答案

(十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1776年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开始教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

2.据记载,我国的小学产生于()。

A.殷周时代

B.秦代

C.汉代

D.宋代

3.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

A.1879

B.1897

C.1789

D.1798

4.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5.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

A.S—B量表

B.斯坦福量表

C.韦克斯勒量表

D.比纳量表

6.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B.热爱学生

C.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

D.教师的责任心7.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墨子

8.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9.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A.顺向负迁移

B.逆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顺向正迁移

10.美国教育家杜威要反对的是()。

A.儿童中心论的观点

B.教师中心论的观点

C.活动中心论的观点

D.经验中心论的观点

11.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坚定

12.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13.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14.()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A.科顿

B.波斯纳

C.布鲁纳

D.布鲁巴奇

15.()是教育最古老、最基本的核心。

A.教学工作

B.教学方法

C.教学组织

D.教学策略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3.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4.简述教学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5.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下面是一位教师的教育案例:

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

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2.李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请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

(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维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四、教学设计题(根据以下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本大题20分)

材料一:21.5除以10、100、1000各是多少?用计算器计算,并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

再任意找几个小数,分别除以10、100、1000,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并在小组里交流。一个小数除以10、100、1O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材料二:

《珍珠鸟》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把它们养在一个竹条编的笼子里。笼子里有一团干草,那是小鸟又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害怕人的鸟。

我把笼子挂在窗前。那儿有一盆茂盛的法国吊兰。我让吊兰的长满绿叶的藤蔓覆盖在鸟笼上,珍珠鸟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射进窗来,把吊兰的一串串小叶照得如同碧玉。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藤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叫声。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正是它们的雏儿!

这个小家伙能轻易地由笼子里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又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子里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就是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地,它胆子大了,有时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低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摸一摸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暗下来,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吓跑它。过了一会儿,扭头看看,这小家伙竞扒在我的肩头上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皮盖住眼睛,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写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1776年康德在柯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

2.A[解析]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3.A[解析"]1879年W.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一事件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4.A[解析]外向且不稳定的气质是多血质类型的气质。

5.A[解析]世界上最著名的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

6.B[解析]教师的道德是社会对教师提出的一种特殊的道德要求,核心是热爱学生。

7.C[解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正是内发论的观点。

8.D[解析]强化物应当及时出现在被强化行为之后。

9.D[解析]“温故而知新”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促进作用,属于顺向正迁移。

10.B[解析]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儿童的发展为目的,反对教师中心论的观点。

11.C[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

12.B[解析]赫尔巴特首先把心理学做为教育学的基础,解释了教育过程中的很多概念。

13.B[解析]发现教学,也称启发式教学,一般经历四个阶段,题干中提到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是发现教学的第一步。

14.B[解析]略。

15.B[解析]教学方法是教育最古老、最基本的核心。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

(2)有利于经济有效、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3)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

(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1)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

(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四、教学设计题

[示例]

《珍珠鸟》

一、设计理念

实践“让语文教学成为有根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立足打好学生素质基础,让学生在快乐读书中积累语言,形成语感;同时,注重陶冶学生情怀,让多彩而悠久的文化、正义和爱心这些永恒的东西根植于学生心灵深处,发展健康个性,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不就能刨造出美好的境界吗?”的深刻的含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让学生懂得构建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是要以关爱、诚信为基础的,呼唤学生对他人、集体、社会付出更多的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了解内容

1.复习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出示三组词语:

(1)真好舒适温暖躲进

(2)繁茂的绿蔓娇嫩的鸣叫蓬松的球儿神气十足地站一点点挨近友好地啄淘气地陪伴

(3)信赖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根据所列词句,分层次概括课文内容。

(二)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珍珠鸟外形特点,感受小家伙的可爱与作者的喜爱

(1)课件依次出示:鸟声——珍珠鸟——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悟。

(3)学生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再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外,注重体会情感。(珍珠鸟的活泼、可爱,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

(4)指导感情朗读。

小结:作者不但写了小珍珠鸟的特点,而且运用了比喻句写出了对小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品读课文4—6自然段,体会小家伙与作者的亲密进程,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

(1)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①过渡:这小家伙挺讨人喜爱的,其实啊,它还很机灵,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4自然段。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师巡视,引导学生运用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去读课文。(读书应在书上圈圈、画画,不动笔墨不读书。)

③让表现较好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所画的一些词语,并说出自己为什么这样画,老师同时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小珍珠鸟与“我”亲近是有一个过程的。)

④品读感受课文第4自然段(按“起先——渐渐地——后来”三个层次进行,引导学生抓住加点的字词体会小珍珠鸟与“我”每靠近一步都是以“我”的呵护为前提的。)。

学习第一层次“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

a.学生自由读。

b.交流读懂的内容(小珍珠鸟胆子慢慢大了,与“我”近了)。

c.再读体会小珍珠鸟的变化。

学习第二层次“渐渐地它胆子大了,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a.师引读。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竟然”“一点点挨近”让学生明白小珍珠鸟胆子又变大了一些,出乎作者的意料)。

c.指导感情朗读。

学习第三层次“后来,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写字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a.学生自由读。

b.交流体会“友好地啄”所表达的情境,让学生明白这时的小珍珠鸟和“我”已经成了朋友。

⑤带着自己的感悟再读课文。

(2)以读代讲学习第5自然段。

①出示:“白天;傍晚。”引读。

②着重理解“再三呼唤”这个词。

③齐读第5自然段。

(3)学习第6自然段。

①过渡:小家伙每天和“我”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与“我”建立了越来越深厚的感情,直到有一天(课件出示课文中小珍珠鸟在作者肩上睡觉的画面)。

②引导学生说出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小珍珠鸟睡得这样甜,可能在做什么梦?

③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这幅温馨的画面加个题目。

④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让学生说出读时应注意什么?然后再读这一自然段。

3.诵读第7自然段,回味美好境界,理解相互信赖是和谐共处的基础。

(1)过渡:同学们,此时此刻看到这美好的画面(小珍珠鸟在作者肩上熟睡),你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这样的呼唤——课件出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2)课件出示:一组动物与我和谐相处的画面,并配乐《让世界充满爱》。

师:信赖是一种关爱,是一份宽容,是一片呵护,是彼此间的尊重,只要心中充满爱,只要我们善待身边的每一种生灵,就会看见它们美丽的奔跑和飞翔,看见它们出白天性的自由和快乐„„

(3)课件出示:仿照“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写出自己的格言。

(三)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目睹了一幅人鸟相亲的画卷,这是“信赖”创造出的美好的境界!同学们,让我们心中充满爱的情感,让爱与我们相伴而行!一起努力地去追寻世间的种种神奇境界吧!让世界多一些关爱,多一些沟通,多一些信赖!

第三篇:2014年教师资格证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

祝您考试顺利通过,更多考试资料可以访问教师资格考试网http://www.xiexiebang.com/teacher/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1939年,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A】。

A、凯洛夫B、赞可夫C、布鲁纳D、维果茨基

【答案解析】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将马克思主义与教育学结合起来,主编了《教育学》。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D】。

A、教学方法B、教师C、学生D、学习过程

【答案解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3、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B】。

A、学校的产生B、学制的建立C、教育实体的出现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二、【答案解析】根据学校教育制度常识可知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学制的建立。

4、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A】。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桑代克D、班杜拉

5、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B】。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教师资格考试C、冲动型D、沉思型

6、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D】。

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生产力

【答案解析】教育发展的水平不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故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7、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B】的特点。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个别差异性D、阶段性

8、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B】。

A、兴趣B、认知内驱力C、求知欲D、成功感

9、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C】。

A、桑代克B、贾德C、奥苏伯尔D、布鲁纳

10、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C】。

A、夸美纽斯B、亚里士多德C、赫尔巴特D、卢梭

【答案解析】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page]

11、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C】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练习法

12、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A】。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复式教学D、小组教学

【答案解析】个别教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状况相适应,因而最早出现。

13、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A】提出的。

A、德鲁克B、马卡连柯C、杜威D、布鲁纳

【答案解析】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

14、掌握学习是由【C】提出的。

A、布鲁纳B、斯金纳C、布卢姆D、艾里斯

【答案解析】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的。

15、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A】。

A、马卡连柯B、加里宁C、乌申斯基D、赞可夫

【答案解析】马卡连柯认为“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是知识直观。

考试吧:www.xiexiebang.com一个神奇的考试网站。

此说法是正确的。知识直观就是学习者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材直观信息进行加工,从

而获得感性知识的过程。知识直观是领会和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2、价值辨析观点更强调价值本身,而不强调价值观的获得过程。

此说法是错误的。价值辨析强调的不是价值本身,而是强调通过辨析、获得价值观的过程。因为价值观念是人自身的一种内在价值,不易清醒地意识。

3、国家课程在实施上具有可选择性。

此说法是错误的。国家课程侧重于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素质。在实施上具有强制性。

4、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明确确立班级奋斗目标。

此说法是正确的。班级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班级形成的基础就是要有明确的共同目标。班级目标对班级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获得学生对班级发展的认同和支持;有利于引导班级发展方向,协调班级成员间的言行;有利于激发班级成员努力进取的行为动机;还可作为设计与选择班级活动的依据以及班级实施监督与考评的标准。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奋斗目标。班级的奋斗目标一般可分为近期的、中期的和远期的三种,目标的提出应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教师应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培养目标和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制定适当的明确的奋斗目标,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page]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怎样促进迁移的教学?

【答案解析】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2、教师应如何备课?

【答案解析】

(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

(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3、简述成败归因理论。

【答案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其作用表现在:

①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②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

③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运用归因理论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4、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

【答案解析】

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就是通过学校的德育教育使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应达到一定的要求或培养规格。其主要内容有四点:

(1)培养学生逐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5、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解析】

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只有通过班主任的努力,才能使全班学生发展成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同时,班主任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受校长聘任、委托负责组织班集体,一方面班主任执行和落实校长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目标,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将班级情况随时反馈给校长,为其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3)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每班的任课老师在各方面都不同,为发挥各科老师的作用,班主任就必须对各任课老师进行协调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教育下一代是全社会的责任,应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因此就必须协调这三者间的关系,保持信息沟通、保持家庭、社会支持学校的工作。[page]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透过这个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答案解析】

(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2、昆特女士教八年级的英语课。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个诗人。弗兰克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昆特女士朗读了那首诗,它的确很美。然而,昆特女士注意到弗兰克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后来,昆特女士问弗兰克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他说再也不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

(1)你认为弗兰克为什么会有上述反应?

(2)为了鼓励弗兰克,昆特女士应该怎么做?

【答案解析】

(1)学生的表现与他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按照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而且比较复杂。他们通常完全以自己的立场,观点分析看待事物不考虑事物的客观性。过分地关注自我,过多反省,自我封闭,孤芳自赏。体验敏感,多疑。导致老师公开读他的作文时,有了种种不情愿的表现,在该同学的眼里自己的文章是一种隐私,尽管写得好也不希望拿出来公开读。显然,老师的做法不符合他的心理特征,引起了他的反抗和淡漠,害怕自己的文章再被公开读,从此不再想写好作文,表现为不再积极上进。

(2)应该争取到他的同意,可以在课堂上说:“××同学的作文这次写得很好,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找他借来欣赏一下。”这样既尊重了学生本人的意见,又不会使他觉得有压力,还可使大家欣赏到他的美文。并且还能激发他的写作动机,有助于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第四篇:2014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4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

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項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人类的教肓活动与动物的教肓活动存在本质区别,这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肓具有()

A.延续性 B.模仿性 C社会性 D.永恒性

答:C

2.决定教肓领导权和受教肓权的主要因素()

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果

C.社会文化传统

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答: D

3.当代教肓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经担任校长的帕夫雷什中学创立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作为选择,这反映了教肓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

A.顺序性

B.稳定性

C.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答: D

4.德国教肓家凯兴斯坦纳曾提出过:“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肓目的,这种教肓目的论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集体本位论

D.个别差异性

答:B

5.在学校教肓制度的发展变革中,义务教肓制度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答:D

6.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实施

C.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D.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

答:A

7.根据《基础教肓课程改革纲要》的规定,我国初中阶段课程设置主要是()

A.分科课程

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C.综合课程

D.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答:B

8.通过检测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是中学常用的评价方法,在一个测验中,衡量是否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所要测量的东西的指标是()

A.信度

B.效度

C.难易度

E.区分度

答:B

9.王老师在历史课上讲到民族英雄岳飞时,从历史事实出发,高度赞扬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受到了感染,王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A

10.衡量学生思想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准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答:D

11.班主任于老师通过委托任务和组织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肓的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实际练习法

D.情感陶冶法

答:C

12.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洋身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

A.适应

B.对比

C.联觉

D.合—

答:C

13.小球十分内向,不爱说话,无论是在陌生的环境还是在家里,都少言寡语,这表明人格具有()。

A.整体性

B.稳定性

C.独特性

D.功能性

答: B

14.让小丽先后学习两组难易相当、性质相似的材料,随后的检査发现她对前面一组材料的回忆效果不如后面一组好,这是由于受到()

A.倒摄抑制

B.前摄抑制

C.分化抑制

D.延缓抑制

答:A

15.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果的关系可以成()

A.波浪线

B.斜线一

C.U型曲线

D.倒U型曲线—

答:D

16.孙斌经常想:“人为什么是两条腿”,一天想好几次,明知没有必要却又无法控制,以致影响学习和生活,他的心理问题属于()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抑郁症

D.恐怖症

答:A

17.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在成人的指导下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斯基称之为()

A.教学支架

B.最近发展区

C.先行组织者

D.互相协助

答:B 18.晓东在解决了困扰了他许久的数学难题后出现的喜悦感属于()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效能感

答: B

19.晓颖以为做事应该尽善尽美,绝不允许任何差错,因而平时稍有失误就极为焦虑,张老师通过改变认知偏差来帮助她克服这种焦虑,这种心理疏导()

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消退法

D.合理情绪理疗法

答:D

20.刘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网络语言的危害”,形成了“拒绝网络语言”的认识,共同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并被全班同学所认可,这种品德培养方法是()

A.有效说服

B.树立榜样

C.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答:C

21.小田热爰学习,关心同学,助人为乐,组织班级同学认真学习,她的这些品质属于性格里面的哪种特征?()

A.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意志特征

D.情绪特征

答:A

二、辨析题(每题8,共32分)

22.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肓。

答:错误。德育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的品德的活动。包括四个方面: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题目对德育的理解过于片面,因而是错误的。

23.直观教学是手段,也是目的。

答:错误。直观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运用多种直观手段,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感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和原理。因此它只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或者说是一种教学原则。

24.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

答:错误: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而注意的分散是由于个体劳累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注意力无法集中的现象,是被动而消极的。

25.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答:错误。班级非正式群体是学生在活动中自发形成的,未经任何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而形成的群体;非正式群体的作用:满足学生正常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人格的独立和发展;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非正式群体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

答:(1)备课;(2)上课;(3)作业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査与评定。

27.简述德肓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学生的心理矛盾是品德形成的动力。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德育活动与交往是一种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

(4)德育过程是长期、反复、不断前进的过程。

28.简述激发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

答: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9.简述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

答:教师的能力结构是指教师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主要包括下列几方面。

(1)教师的一般综合能力。教师的一般综合能力主要指教师具备广泛的基础知识;良好的人品;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健康的身心和一定的兴趣爱好。

(2)教师的学科专业能力。教师的学科专业能力要求教师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该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和趋势;形成学科的思维方式。

(3)教师的教育专业能力。教师的教育专业能力包括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较高的教师专业能力。

四、分析题(每题18分,共36分)

30.尼克•胡哲天生没有四肢,并且很自卑和孤独,但在老师和父母的指导下,有了很大的成就。

问:请结合材料分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18分)

答:(1)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但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生理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尼克虽然没有手脚,但他的五官是正常的,并且具有大脑,这为他能够正常接受教肓提供了可能性。

(3)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环境在为人的发展中提供了现实条件,人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对象,手段和机会。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尼克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都非常好,这为他能够取得成就提供了现实条件。

(4)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与促进作用,因为学校教育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第二,学校教育由专业教师来施教;第三,基础教育处在人的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但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也不能起决定作用。

(5)人的主观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人的发展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包括:第一,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发展的内因,环境和教育是人发展的外因;第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第三,在教育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1.材料

学生A: 学习英语语法对以后学习英语帮助很大

学生B:平面几何学的好,学习立体几何就简单了,知识之间有很大联系

学生A:不光知识这样,琴也是,会弹电子琴,钢琴也学得快

学生B:可有时候也不一样,会骑自行反而影响骑三轮车。

学生A: 有意思,很奇妙。

(1)请分析材料中两位同学谈话用到的学习原理。(10分)

(2)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这一原理促进学生的学习。(8分)

答:(1)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根据是迁移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即两种学习之间相互促进。例如学习语法后对学习英语帮助很大;学习习近平面几何后对立体几何有帮助;会弹电子琴就比较好学钢琴。

一种学习对另-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也就是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例如会骑自行反而影响骑三轮车。

(2)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精选教材。根据同化理论,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是决定新的学习与保持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迁移,教师应选择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兼顾学科自身的性质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状况及年龄特征和教学的循序渐进。

第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促进迁移。结构化: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合理的逻辑联系,能体现事物的各种内在关系。一体化:教材的各构成要素能整合为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网络化:网络化是一体化的引申,指教材各要素之间上下左右、纵横交叉

联系要沟通、要突出各种基本经验的联结点、联结线,这既有助于了解原有学习中存在的断裂带及断裂点,也有助于预测以后学习的发展带、发展点,为迁移的产生提供直接的支撑。

第三,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1)依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教学安排应符合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列细节的顺序,即渐近分化原则。

2)依据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概念之间、原理之间、知识的前后连贯与单元纵横之间应体现出内在的关系和联系。

3)依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教材组织应由浅人深,由易到难,从已知到未知。

第四,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教师要善于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同时要让学生不断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鼓励同学之间开展学习方法和经验的交流等来促进学习的迁移。

更多请百度上海师范大学教师资格证培训网

第五篇: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4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从()四个方面提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要求。

A.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B.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医疗保护、司法保护 C.家庭保护、教育保护、社会保护、医疗保护 D.家庭保护、身心保护、社会保护、财产保护

2.某幼儿园的小新在十一假期期间.私自人园玩耍,导致左手手臂骨折,对于小新所受伤害,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幼儿园存在过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B.幼儿园没有过错.但要承担赔偿责任 C.幼儿园没有过错.无需承担赔偿责任 D.幼儿园存在过错.但可免除赔偿责任

3.为了回应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的挑战,我国确定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A.能力教育 B.探究性学习C.创新教育 D.合作学习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我们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有条件的地区普及()。A.学前一年教育 B.学前两年教育 C.学前两年半教育 D.学前三年教育

5.下列不属于《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要义体现的原则的是()。A.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B.尊重儿童观点原则 C.尊重儿童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权利与尊严原则

6.下列可以在学校周围设置的场所是()。A.营业性歌厅 B.网吧

C.综合性超市 D.营业性舞厅

7.在农历中,以七、八、九月为秋季,其中八月指的是()。A.孟秋 B.仲秋 C.叔秋 D.季秋

8.我国面积最大的咸水湖是()。A.青海湖

http://www.xiexiebang.com

B.鄱阳湖 C.太湖 D.洞庭湖

9.以下选项中.曲子与乐器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梅花三弄》——笛曲 B.《十面埋伏》——古筝曲 C.《汉宫秋月》——二胡曲 D.《高山流水》——古琴曲

10.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梦中追逐一只兔子而掉进了兔子洞里.随后遇到了扑克牌王后、国王等神奇的人物,从而开始了一段漫长惊险旅行的儿童文学作品是()。

A.《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B.《格列佛游记》 C.《爱丽丝梦游仙境》 D.《夏洛的网》

参考答案

1.【知识点】教育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要求。

2.【知识点】教育法律法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答案】C。

【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事故,学校不承担事故责任。

3.【知识点】教育观 【答案】C。【解析】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4.【知识点】教育法律法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答案】D。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5.【知识点】教育法律法规——《儿童权利公约》 【答案】C。【解析】《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要义体现在以下四大原则: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原则、无歧视原则、尊重儿童权利与尊严原则。

6.【知识点】教育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http://www.xiexiebang.com

【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六条,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

7.【知识点】文化素养——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答案】B。

【解析】农历以七月、八月、九月为秋季,分别称作孟秋、仲秋、季秋。8.【知识点】文化素养——教师的科学素养 【答案】A。

【解析】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青海湖位于中国青海省内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内流湖。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仅此于青海湖。太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全部水域在江苏省境内,湖水南部与浙江省相连,是华东最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三大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原为古云梦大泽的一部分。

9.【知识点】文化素养——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答案】B。

【解析】《十面埋伏》是琵琶曲。

10.【知识点】文化素养——教师的文学素养 【答案】C。

【解析】题干中描述的是《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故事。

下载2018中学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提分试题及答案(十)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中学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提分试题及答案(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