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协议书
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协议书
甲方:**市XXX学校(盖章)
乙方:
(签字)
本校体育场地、设施实行免费开放。为保证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的正常开展,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凡进入学校进行体育锻炼期间,应承诺做到以下几点:
一、遵守学校关于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的各项制度和规定,在学校规定的时段、范围、项目中进行体育锻炼。
二、履行入校登记手续,持“健身卡”(办理健身卡必须实事求是为居委会提供真实材料)入校进行体育锻炼,未成年人须在监护人带领下进入校园进行体育锻炼。
三、严禁健身人员将车辆(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汽车等)驶入校园;严禁携带宠物进入校园进行体育锻炼;严禁酗酒者进入校园进行体育锻炼。
四、举止文明,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扔垃圾,校园内禁止吸烟,自觉维护学校的环境卫生和绿化。
五、爱护本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械和花草树木,对故意损坏器材、破坏公物的要照价赔偿。
六、在体育健身过程中健身人员要保管好个人财物,并做好自身伤害安全保护,不做危险动作,不滋事斗殴。
七、本校对入校健身人员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不承担任何经济赔偿及法律责任,自签订协议书之日起生效。
二零一三年
月
日
第二篇:武汉市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现状分析
武汉市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现状分析
江 伟1,薛兴华2(1.中南民族大学体育部,武汉430074;2.黄淮学院体育系,河南驻马店463000)
摘 要: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教育系统体育场地占全国总数的65·6%,武汉市则达到75%,但开放力度不够,其中经营性场地设施极少且管理不够完善。为此,应将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科学管理和合理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建立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规范和制度。关键词:武汉市;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
中图分类号: G 818·
1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5409(2009)01-0175-03
一、问题的提出
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前提基础,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必备条件,在促进人民健康、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充分利用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克服我国体育场地设施相对不足的困境显得非常重要。在全国现有850 080个体育场地中,体育系统有18 481个,占全国总数的2·2%;教育系统558 044个,占65·6%。可以看出教育系统体育场地在全国范围内占有很大比例,这些场地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湖北省教育系统所属标准体育场地设施占全省标准体育场地总数的71%,而由于武汉市高校众多,武汉市教育系统标准体育场地设施占全市标准体育场地总数的75%,这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比较特殊的。因此处理好这些体育场地设施的关系,充分利用这些场地设施的功能,不仅关系着学校体育的快速发展,也直接关系着武汉市全民健身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和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笔者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研究了武汉市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现状,并在第五次场地普查数据的基础上对这部分场地设施的使用、运营、对外开放等情况进行了调研。
三、结果与分析
1·武汉市高校体育场地设置的总体现状
据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武汉市高校共有标准体育场地832个,占地2 120 277·91平方米,非标准体育场地188个,占地355 721·7平方米;在标准体育场地中有808个属于国有经济成分, 22个属于民办高校(私有经济), 2个属于集体经济;在高校所属的标准体育场地设施中有31种体育场地设施(地掷球场、划桨训练房、健身房、举重房、篮球房、排球房、攀岩场、乒乓球房、体育舞蹈房、棋牌房、室内轮滑场、室外轮滑场、台球房、体操房、田径场、田径房、武术房、游泳馆、羽毛球房、篮球场、排球场、室外网球场、室外游泳池、体育场体育馆),数量最多的是篮球场有414片,其次为排球场142片,再次是室外网球场78片、体育场29个、田径场24片、体育馆15个、足球场15片,其他类型的场馆则相对较少。2·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分布特征
武汉市781万人口的人均体育场地占地面积为1·8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424万人口)人均1·4平方米,远城区(357万人口)人均2·2平方米。江北地区(江岸、江汉、桥口、汉阳4区)人均0·9平方米。江南地区(武昌、洪山、青山3区)人均1·9平方米。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武汉市体育场地设施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的状况,在高校云集的江南地区人均体育场地占地面积明显高于江北地区。
武汉市高校的体育场地主要分布在65所高校中,其中分布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楼院的有3个,分布在老年活动场所的有3个,分布在校园的有821个,另外是分布在其他地方的场地。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主要分布在校园内的分布特征给体育场地设施的充分利用带来一定障碍,由于我国的高校不像国外的一些高校没有围墙和大门,都是用高高的围墙和壮观的校门围成的象牙塔,校园管理也是处于半封闭或封闭状态。这样周围的社区居民要想使用环境优美和设施相对完善的校内体育场地设施就要费一番功夫了。不过目前大部分的高校有部分体育场馆是对外有条件开放的,并且正在逐步规范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
3、高校体育场地近年发展情况
图1是武汉市高校近十年来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情况,从1994年到2003年基本上是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的,但是2002年标准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数量明显低于2001年和2003年。这也说明体育场地的建设在某些方面受政策的影响,例如教育部以及省市里每隔几年的教学评 估等不但影响高校其他方面硬件的建设,也直接影响着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各高校每当教育部评估前都会加大对本校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这表明各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短时间内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完全的正相关,但是长期来看其明显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呈同步增长。
4·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资金来源
如图2所示,在武汉市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资金来源中大部分属于单位自筹,占67%,财政拨款占26%,社会捐赠为2%。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高校的建设资金大部分来自于自身的投资,这些资金主要来源于高校每年的学费收入和上级拨款等。5.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情况
高校除了体育场地相对较为充足外,非体育专用的空地也相对较多,且环境优雅、绿化充分,是进行体育活动、休闲的理想场所。周围企事业单位职工、退休人员在余暇时来此既可健身,又能感受知识殿堂的文化熏陶。高校体育资源的空间特征对群众锻炼来说,具有其他标准的体育设施不可比拟的优势。由图3和图4可以看出,在武汉市高校所属标准体育场地设施中,对外全天开放的只有5%,部分开放的有4%,不开放的占91%;在非标体育场地设施中,对外全天开放的只占8%,部分开放的有9%,而不开放的体育场地设施则占83%。这说明目前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在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中并没有发挥其重要作用。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相对完备,条件优于一般社区的体育设施,在不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活动之余,对外有条件地开放体育场地设施,既可以缓解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又可以增加学校的收入和运营资金,因此,采取灵活措施针对目前武汉市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运营现状和社会的需求现状,对外开放部分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6.武汉市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经营状况
武汉市高校所属标准体育场地的运营性质属于公益性的有826个,经营性质的有6个。所有体育场地设施的经营收入只有48·4万元。如表1所示,在设备条件相对较好的体育馆中高校有15座,分别属于武汉大学、武汉科技职业学院、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但是这些体育馆中没有一座是完全对外开放的,部分开放的只有三个,分别是武汉大学宋卿体育馆、武汉科技职业学院体育馆和华中农业大学体育馆,其中武汉科技职业学院和华中农业大学体育馆是免费开放的,没有经营收入。从表中可以看出经营收入最高的也就是每年4万元,说明这些体育馆的经营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体育馆没有得到合理的使用,其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另外从每周参加活动的人数上来看只有两个体育馆是每周最多5 000人,其他一般都是2 500人以下,这也说明了这些体育馆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或者在经营管理上不够科学。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武汉市高校体育场地总数为1 020个,体育场地设施所占比例较大,其中篮球场地最多,其次为排球场地,网球场地设施建设近年有了快速发展,室外网球场就有78片。由于高校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高校体育场地主要集中在校园内,因此武汉市高校的体育场地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这是武汉市体育场地分布的不均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但是其增长并不是稳定的逐年增长,一些年份其场地建设力度反而没有往年高,这也说明体育场地的建设在某些方面受着当局政策的影响。武汉市高校体育设施开放力度不够,只有小部分的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武汉市高校体育场地设施主要是属于公益性的,经营性的体育场地设施很少,经营管理也不够完善。2·建议
首先在加大高校体育场地建设力度的同时协调与其他系统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关系,使其符合武汉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长期规划,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一定要经过科学论证之后方可进行;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可以多方筹资,采取多种方式募集资金。特别是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投融资模式来进行,将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对外开放结合起来,纳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范围,建立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规范和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实现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工作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列入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各校开放体育设施工作的积极性,通过规范来指导协调各校的开放工作;建立科学的管理运营机制,加强管理,充分利用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有力条件,积极发挥其作用,实现有条件的对外开放。一方面可以提高场馆利用率,另一方面在价格合理的前提下有所创收,以便更好的服务于社区。国家及地方政府应继续完善相关法规,促使和监督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有序开放和规范经营;学校也应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加大法规贯彻力度,采用适合的经营管理方式,提高体育场馆设施开放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EB/OL].http: //www·chinasfa·net/tyjs/3tycg/20050128-1·htm.[2] 刘 芳,苗耀祥.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可行性及对策的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1999(1): 10-13.[3] 张 强.浅论高校体育资源共享[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9): 112-114.[4] 张永保,席玉宝.高等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情况与经营管理方式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 2007(6): 56-58.
第三篇:永春仙夹中心小学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总结
永春仙夹中心小学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总结
学校作为运动场地开放的学校,一年来,学校在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的基础上,坚持将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充分发挥了学校体育运动场地等设施的社会效益,推进了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学校和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和村民的精神文明的建设,赢得了本镇特别是学校周边群众的广泛好评。现将今年我校运动场地对外开放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开放落实。
校园开放作为实事工程,学校非常重视,召开了“校园开放”的专项会议。认真学习了关于做好学校场地开放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对于开放时间、开放场地、管理人员均作了细致安排;针对学校的财产安全、健身人员运动安全、体育设施及场地的管理与维护、外来人员的接待与管理、与村委和近邻的联系等工作,做了重点讨论。
开放校园之前,学校还自查了校园内安全设施的情况,及时维修和增添,为开放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
二、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做好实事。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总务、德育、教导主任等参与,组成了场地开放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制订了《校园场地开放制度》。由分管副校长负责场地开放的总体协调与安全工作,总务主任负责开放的具体安排以及体育设施、场地的维护和管理,德育教导负责学生假期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这样对场地开放活动的安全、管理等各项工作进行了具体细化,大家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协调合作,保证了学校对外开放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本校师生:周一——周五 六月至十月:2:00至6:00 十一月至五月:2:00至5:00(二)本镇居民(含学生):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 六月至十月:上午7:00——10:00 下午4:00——7:00 十一月至五月:上午8:00——11:00下午1:00——4:00 以上时间学校校园均向居民开放,让周边群众每天都能享受到学校的场地资源,安全、有序地开展健身活动。
三、以人为本,服务社区,共建共享。
学校为规范管理,每一个进入校园健身的群众均需实名登记,进出入时间也由门卫做好相应记录。
节假日期间,除了附近居民外,许多学生也成为了活动的常客。为了更好地做好场地开放工作,学校尽量替来健身活动的人员着想,制定便民措施。如将场地开放时间在学校网站公布,方便健身人员选择安排。
特别是每年暑假,学校每天均有居民来校进行健身活动。自运动场地开放以来,学校共接待健身活动的居民已近上千人次。
学校开放工作得到了社区及周边居民的肯定,他们一致希望学校能长年坚持下去。
学校正是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学校的场地变得热闹起来了。学校将一如既往地把场地开放工作坚持下去,进一步完善开放工作的管理制度及各项措施,用好场地,把校园开放工作搞得更好,让社区和周边群众更加满意。
2017年1月12日
第四篇:社会体育问题之体育场地设施问题
体育社会问题之体育场地设施问题
一、体育社会问题现状
体育场地设施是实施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全民健身计划”以及发展体育产业重要的硬件条件。1949年以前。中国体育场地设施少得可怜,全国只有体育场地设施4 982个。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共有85万多个体育场地,属于大、中、小学等教育单位的占到总数的65.6%。其中,位于居民区周边或交通便利的市区,向公众开放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学校所占的比例,仅有29.2%。为盘活和整合现有的国有体育场馆资源,2001年,国家提倡中小学校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向市民免费开放。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形成的空间窄小,经济迅速增长但无力顾及社会发展是造成我国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且大量流失等问题。
历史的原用造成体育场地偏少,设施落后。由于人口骤增,社会和学校不重视体育活动,兴建新的城市建筑时,往往侵占学校或公共体育场地。多年来,蚕食体育场地已成为几乎无法禁绝的社会问题。而这个问题不仅贻害当今在校青少年学生;还将殃及子孙后代。
二、体育场地设施问题产生原因
人口的急剧增加形成的空间窄小,经济迅速增长但无力顾及社会发展是造成我国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且大量流失的根本原因。虽然中国体育场地设施自1991年已增长到 538 256个,增长了 108倍。从 1969年到 1990年的 20年中增长了 454 961个,增长了约 5倍。其发展速度令人叹服。然而,体育场地设施赶不上人口发展的速度,赶不上城市建设的步伐,更赶不上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其严重情况已经引起人们的忧虑。在前40年中,全国就有 63 738个体育场馆被侵占或挪作它用,约占总数的1/9名存实亡的体育场地设施为数也不少。侵占、流失的速度越来越快,近几年已经超出了建设的速度。据1983年对24个省市不完全的统计就有505万平方米的体育场地被蚕食。最遭殃的还是工矿企业和学校的内部体育设施。
三、体育场地设施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北京市酒仙桥的电子城,清河的纺织城,东郊纺织工业区过去都曾有过辉煌的体育经历,如今方圆几公里内再也找不到一处像样的体育设施。上海市有相当多的学校在“螺丝壳里做道场”。北京城区844所中学,只有250块室外场地,22座室内体操房,1588所小学只有742决室外场地,70%的中学、53%的小学没有体育设施。新建小区中的学校大多未能达到国家计委《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朝阳区新建的小区中配建中小学用地面积不足的占50%,全区338所中小学拥有环形跑道的学校仅10所、在我们调查的14个小区中就有3所学校在马路上胡同里上体育课。1994年卢元镇等人调查了北京市14个居民区,其中共有少年活动站120个,但有固定活动场所的仅 86个,平均每9965.2名学生拥有一处活动场所;小区内共有老年人活动站107个,仅有固定活动场所88个,平均每532.1名退离休人数拥有一处活动场所(其中含单位及系统所有的)。某区街道系统到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场地设施,新建的20个居民区无一处公共文体设施。因此.78.6%的居民区十部刀30%的居民群众对本区的文体活动设施是“不满意”或“极不满意”的。其中有74%的居民认为小区公共文体活动设施严重不足、场所面积太狭窄和设施陈旧,55W,的人认为小区公共文体活动设施治安不好、管理不善或卫生条件太差。在居民区公共文体活动设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有 1/4的居民在小区公园、有1/5的居民在马路k、有1/8的居民在阳台上锻炼身体。不少文体活动只得在居委会办公室内进行。江苏省无锡市扬名、溪南等八个居民片区共有5万居民,体育场地设施的总面积仅为 2 174 m,平均每人只有 0009 6d。其中
盛岸、山北两片为 0。即有3、4万居民没有体育活动空间。
四、体育场地设施问题所造成的危害性
由于严重缺乏公共文体活动设施,迫使居民自发组织夜生活,有50%的居民集中到绿化带闲谈、玩耍,在路灯下玩棋,在立交桥下跳舞,在马路边打拳,在房檐下打扑克,有的青少年在楼区便道上踢球,有的孩子蹲书摊,读不健康的书籍。群众反映“居住条件好了,活动空间少了,高档文化体育场馆多了,大众化的场地不见了,只好在家打麻将了”、由于居民正常的、有组织的文体活动不能得到满足,这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体育场地设施问题的解决方法
我国《体育法》的颁布对保护体育场馆起了重要的作用,同年开始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下决心解决好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与保护,国家并采取了体育彩票的收入兴修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措施,这些都有利于体育场馆的管理,也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能否真正落实的关键。因此,严格执行和实施我国体育法,以保障我国体育场地设施问题的改善。具体措施如下:
1、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我市体育设施建设步伐。体育场地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位置。一方面是进行体育锻炼、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竞赛和开展社会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要条件和场所,是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体育场地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随着我市新区建设步伐加快和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体育场地设施应以更快速度、更高标准全面展开。按照《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将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规划企业、学校、街道和居住区时,将体育场地设施纳入建设规划。要尽快建成集训练、竞赛、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体育场所。满足体育事业发展和全民健身需要。
2、整合体育资源,加快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体育部门的体育设施充分发挥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群众健身和发展体育产业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坚持向群众开放,发挥体育场馆设施的多功能作用,使每个场馆成为区域性的健身中心,满足人民群众健身、休闲、娱乐的需要。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为群众健身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3、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和维护。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切实抓好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的落实。对全市健身路径的使用管理,按照县区和社区“属地管理”和“谁受赠谁管理”的原则,严格执行体育行政部门与受赠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体育设施建设,确保本地区体育设施建设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严禁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确因城市建设改造需要迁建体育设施,应按体育设施先建后拆的原则,做到拆建平衡。
4、进一步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财力保障是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前提。近年来,县财政与体育彩票公益金共同投入,加大健身路径送下乡投入力度,取得
了较大成效。除继续确保健身路径送下乡资金投入外,还要建立村级健身苑和篮球场建设、小康体育村建设的投入机制,落实体育器械维护维修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对于大型体育场馆和区域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以及专项体育场所建设与修缮,要以项目为龙头,做到财政资金投入足额到位,从而为全县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逐步改善我县体育基础设施落后面貌,为全县人民提供优良的健身环境和条件。
第五篇:教学场地设施及体育安全制度
阳光幼儿园教学场地设备器材及体育运动安全管理制度
1、大型玩具要安放在平整的土地或草坪上,利于教师照顾器械上活动的幼儿,方便幼儿上下器械。
2、大型玩具构造要简单合理,钻爬器械不能封闭过于严密,道路不要过长,以利于教师观察幼儿活动情况,防止出现意外。器械表面要光滑,无棱角,坚固耐用。
3、教师要在选择体育项目时先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和所掌握的体育项目情况。
4、活动前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讲清活动规则,提出注意事项。
5、幼儿穿戴合体的衣物、鞋子。
6、要根据幼儿特点,掌握活动时间,遵循动静交替的原则。
7、照顾好体弱儿及动作不灵活的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