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15:0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第一篇: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市州、县(市、区)劳动保障局,长白山管委会劳动人事局,中省直各有关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吉林省劳动合同条例》将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为切实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和《吉林省劳动合同条例》,规范和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劳动合同法》和《吉林省劳动合同条例》的规定,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督促指导用人单位使用省厅统一制定的劳动合同规范文本,及时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对2007年末前招用劳动者尚未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务于2008年1月末前补签劳动合同,否则,应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对2007年末前已依法签订目前仍存续的劳动合同中的违法条款,要及时进行变更。

二、劳动保障部《关于废止部分劳动和社会保障规章的决定》(劳动保障部令第29号)决定于2007年11月9日对《劳动合同鉴证实施办法》(劳力字〔1992〕54号)等规章予以废止。根据上述决定,我省从2008年1月1日起,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不需再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劳动合同鉴证手续,劳动合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后即行生效。

三、按照《吉林省劳动合同条例》和《关于印发<吉林省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吉劳社薪字〔2007〕242号)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包括新签、续签或补签)后,须将填写完整的《签订劳动合同备案名册》,及时报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个体经济组织报所在街镇乡或者社区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备案)。

四、用人单位应当在与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之日起十五日内,出具《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并填写《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备案名册》,报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个体经济组织报所在街镇乡或者社区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备案)。

五、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要及时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参保手续或接续社会保险关系,在办理上述业务时,须向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签订劳动合同备案名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在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或减员手续时,须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备案名册》和《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办理失业登记时,须持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

六、省劳动保障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企业工资总额管理的通知》(吉劳社薪字〔2006〕431号)中原规定的企业在办理《工资总额使用手册》时,需提供的《劳动合同鉴证名册》改为《签订劳动合同备案名册》。

七、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充分发挥基层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平台的作用,督促指导其对辖区内用人单位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和《吉林省劳动合同条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劳动关系协调员要对辖区内的用人单位,特别是个体经济组织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督促指导其与劳动者及时签订劳动合同,并办理劳动用工备案。

八、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积极引导用人单位准确把握《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转变劳动用工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要加强对劳动用工的宏观监管,坚决依法查处用人单位在签订、履行、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方面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密切关注个别用人单位突击裁员等新动向,对少数用人单位恶意规避法律实施裁员的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理。

附:1.《签订劳动合同备案名册》

2.《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备案名册》

3.《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第二篇: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

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

【法规名称】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

【颁布部门】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法规文号】赣劳社规〔2006〕16号

【颁布日期】2006-11-08 【实施日期】2006-11-08 【是否有效】 有效

【效力级别】规范性文件

【批准部门】 【批准日期】

【失效日期】

【全文】 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

赣劳社规〔2006〕16号 各设区市劳动保障局:

近几年来,我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在各级政府领导重视、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经办机构共同努力下,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与监督工作得到加强。但仍然存在政策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监督和整改不到位等问题,甚至在个别地方发生新的违纪违规问题,对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以及制度的可持续运行带来了影响。为认真吸取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的经验教训,督促现有问题的整改,严肃查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违纪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与监督,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政策法规。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完整,直接关系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开展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稽核、管理使用和监督必须严格依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江西省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实施细则》、《江西省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工作实施办法》、《江西省社会保险审计实施办法》、江西省劳动保障厅等五部门《关于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规章和制度执行。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加强基金管理和监督,确保基金安全。

二、建立长效监督工作机制。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0]42号)文件的要求,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由政府部门、用人单位、职工代表和专家组成的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其职责是负责统筹、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依法对社会保险政策执行和基金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在监督委员会领导下,充分发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行政监督、有关部门的专门监督、企业职工以及新闻媒体等方面的社会监督作用。各地要加快监督委员会建立进程,建立完善监督委员会的工作制度,形成在监督委员会领导下齐抓共管的监督体系和工作机制。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建立健全基金监督组织机制、工作协调机制、监督信息机制和机构队伍建设机制,做到有基金监督机构,有基金监督制度,有岗位责任。

三、认真履行基金监督职责。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要依法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执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情况,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支付、投资、预算、决算情况,基金收入户、支出户及财政专户等各类社会保险基金银行账户情况和社会保险待遇申领、审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要建立基金监督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受理、承办、督办举报案件。基金监督机构在履行社会保险基金监督职责中,发现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存在重大问题,应当及时向本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领导报告,并按有关规定向上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对隐瞒不报的,应追究有关单位领导人责任和直接责任人责任。对违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规定的问题,要限期改正,并主动协调纪检监察部门依法查处,决不姑息。对构成刑事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不符合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条件,骗取社会保险金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责令退还;情节严重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骗取金额处以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严格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把基金管理安全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并与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和调剂金分配挂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严格缴费单位与个人的申报审核制度,依法对缴费基数、缴费人数进行稽核。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对社会保险稽核情况进行检查,也可按赣府发[2006]8号文件要求委托中介机构对企业缴费基数、人数情况进行核查,确保基金应收尽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公开社会保险登记、待遇申领手续和程序,以及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条件等社会保险信息,缴费单位、被保险人有权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查询本单位或本人社会保险缴费、待遇支付以及建立了个人账户的社会保险险种个人账户登记记录情况,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提供查询服务。社会保险基金全部纳入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贪污、截留、挤占挪用、公款私存和违规投资运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户、支出户、财政专户按规定开户,在同一个国有或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只能开设一个账户,不得多头开户。实行社会保险基金开户、核销登记备案制度。对收入户、支出户账户的增设、核销须经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五项社会保险按险种分别建账,分账核算,专款专用,自求平衡,不得相互挤占和调剂。要真实、准确地核算和反映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支出和结余,严禁人为调整收入、支出和结余。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每半年书面向本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基金监督机构汇报基金征缴、管理、支付等方面的情况,主动接受监督。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协调,及时对账,及时掌握社会保险基金的存储情况,做到账账、账实相符。各级政府财政不得用基金平衡财政预算。加强对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使用管理。资金分配集体讨论决定,做到下拨及时,不得截留。严格管理社会保险积累基金,除按规定预留必要的支付费用外,全部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在国家做出新的规定之前,一律不得进行其他投资。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立即与同级财政部门核对财政专户的有关账目,如有违规投资运营的资金必须抓紧收回,并按规定予以查处。

五、规范企业年金管理和基金投资运营。按照劳动保障部《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劳社部令20号)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劳社部令23号)、《江西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等部门关于贯彻<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实施意见、<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的要求,企业年金实行市场化管理、运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再接受新的企业年金计划,新建立的企业年金计划由具备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的机构管理运营。原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的企业年金,要在2007年之前移交给具备资格的机构管理运营。在过渡期内,合同到期的投资项目,按劳社部23号令规定执行,不得再投向禁止领域。

六、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能力建设。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加强基金管理监督队伍建设,调整充实专职和专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基金监督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认真履行职责,敢于坚持原则,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攻克难点。要建立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法规制度、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工作办法和社会保险基金监督要情报告制度,规范社会保险基金监督行为。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体现内部控制基本要求的业务、财务和信息系统等管理规程、规章、制度,制定符合国家政策要求、满足本单位管理需要的目标责任、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形成岗位职责明确、工作标准统一、业务流程规范、相互衔接、相互制约、上下内外协调、管理监督严格的工作机制。强化权利制约和责任追究,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基础建设,加强基金管理干部的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对长期在基金管理岗位上的干部要定期轮岗交流,对不适合从事基金管理工作的干部,不能安排在基金管理岗位上工作,已经在岗位的要及时调离。对调离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组织进行离任审计。

七、加大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检查的力度。管好用好社会保险基金是劳动保障部门的重要职责。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基金监督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基金监督工作力度,把现场监督和非现场业务监督、日常监督和重点监督、受理群众举报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基金监督工作档案和跟踪监督工作制度,发现一件查处一件。对屡查屡犯和新发生的挤占挪用及其他违纪违规案件,会同纪检监察机关追究党纪政纪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篇: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处理劳动关系有关问题的通知

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处理劳动关系有关问题的通知

(鲁劳社[2002]44号)

各市劳动保障局,省直有关部门、中央驻鲁单位:

为了及时处理好劳动关系中出现的问题,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根据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依法订立而未订立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与劳动者协商订立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符合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并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与其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事实劳动关系期间的工资报酬、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等按国家和省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自《山东省劳动合同条例》(以下称《条例》)实施之日起,其法律责任按照《条例》第二十九条的规定执行。此前存在的事实劳动关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条例》第二十九条中“最低工资标准”是指月最低工资标准;未订立劳动合同的时间按月累计,不足一个月的,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

二、劳动合同期满后,因用人单位原因未办理终止或续订手续,劳动者继续在该用人单位工作期间,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如果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应当办理终止手续;如果当事人双方同意继续保持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与劳动者协商订立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符合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并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与其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订立而未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视为双方之间存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关系,并以原劳动合同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三、劳动合同文本应当由双方当事人依据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共同拟定,劳动保障部门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要求提供劳动合同参考文本,并为其提供咨询服务。

四、劳动合同文本应当用中文书写。需要同时用外文书写的,中外文本的劳动合同内容应当一致,不一致时,以中文劳动合同为准。

五、用人单位与初次就业的军队转业干部、指令性安置的复退军人以及军转干部随调家属等政策性安置人员订立劳动合同,不得约定试用期,劳动者本人要求约定试用期的除外。

六、用人单位资产性质或者经营方式发生变化,是指用人单位因改制改组、合并分立、出售兼并、承包租赁等引起的资产性质或者经营方式的改变。因用人单位主体资格改变,与劳动者变更或者重新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应当合并计算为在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如果用人单位主体资格改变,且符合《劳动法》第二十六条(三)项规定的情形,用人单位应当支付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已领取经济补偿金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不再计算为今后新用人单位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工作年限。

七、劳动者因工作需要非本人原因由组织调动转换工作单位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原用人单位未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应当合并计算为调入单位的工作年限。

八、用人单位依照《劳动法》第二十六条(一)项规定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对患重病或绝症的,除执行《山东省劳动合同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外,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五十,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百。

九、2002年1月26日《山东省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停止执行前用人单位招用的劳动者,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办法》中有关终止劳动合同计发经济补偿金的规定,发给劳动者至《办法》停止执行前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个月。《办法》停止执行后用人单位新招用的劳动者,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时,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十、劳动合同被依法确认为无效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付出的劳动,未按规定支付劳动报酬的,应当参照本单位同期、同工种、同岗位的工资标准支付。

第四篇:吉林省劳动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2008年9月16日印

吉劳社就字„2008‟316号

关于印发《2008年吉林省农村劳动力技能

就业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州、县(市、区)劳动保障局、财政局,长白山管委会劳动人事局、财政局:

现将•2008年吉林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贯彻落实。

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吉 林 省 财 政 厅

二〇〇八年九月十六日

主题词:就业 培训 通知

抄报: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人事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

抄送:各市州、县(市、区)就业服务局

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2008年9月16日印

2008年吉林省农村劳动力技能

就业计划实施方案

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切实做好2008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函„2008‟23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全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实施方案。

一、技能培训指标

2008年全省技能就业计划10万人,其中:培训转移前的农村劳动力(包括农村初、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农村退伍兵、准备外出务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求职的农村劳动者)7万人,培训在岗农民工3万人。(2008 年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任务分解详见附表)

二、完成时限

2008 技能就业计划任务要在2008年12月31日前完成,纳入年末考核内容和统计年报。培训券可在翌年三月底前兑付完毕。

三、工作措施

1.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要充分运用促进就业政策,鼓励和支持各类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和用人单位开展劳务输出和农民工在职技能培训。组织动员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实行劳动预备制培训。有条件的地方要从提高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出发,充分发挥建设、煤炭、供销合作社、安监等行 业主管部门的管理优势,组织实施适合本行业农民工特点、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培训项目,促进在岗农民工提升技能和稳定就业。建筑业在岗农民工技能培训按吉林省建设厅、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转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建筑行业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的通知‣(吉建管„2008‟11号)规定执行。对与所在企业订有劳动合同的砌筑工、木工、架子工、钢筋工、混凝土、抹灰工等建筑业关键工种,开展安全生产常识、职业基础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培训。要继续将农产品经纪人、废旧物资回收挑选工的培训纳入春风工程培训计划。培训的具体操作程序、手续以及培训补贴资金的管理,培训券的兑付仍按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厅、吉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办法‣的通知(吉劳社就字„2006‟349号)和•关于调整2007劳务输出指标和农村劳动力“春风工程”培训计划的通知‣(吉劳社就字„2007‟419号)规定执行。积极开展与安监系统的在岗农民工安全培训。

2.全面落实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补贴政策。有进城就业愿望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进城务工不满6个月的农村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享受政府提供的职业培训补贴。补贴标准仍按•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办法‣执行。继续实施培训券方式兑现补贴资金,补贴办法按照•吉林省农村劳动力培训券发放管理办法‣执行。各级劳动保障和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对劳务输出培训的,培训后未实现就业和在岗农民工技能培训未达到职业技能鉴定等级的,不予兑付培训券。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严格执行政策,决不能放宽政策或超标准发放培训补贴。

3.认真落实妇女农民工和计划生育知识培训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妇女儿童保护法积极鼓励支持妇女参加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劳务输出和培训的比例。在组织农民工开展技能培训时,要增加计划生育方面的内容,讲解计划生育知识,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增强计划生育意识。

4.做好地震灾区农民工和特殊群体人员的培训工作。要把灾区转移就业劳动者纳入我省技能就业计划,享受政府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对灾区来我省从业的人员实行先培训、后就业,边培训、边上岗的政策,针对对口援助的灾区农民工用人企业制定培训计划。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在办学机构组织开展建筑工匠培训时,要主动与当地地震部门联系,增设地震知识和抗震技术培训内容,普遍增强抗震意识,提高抗御地震灾害能力。

5.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培训定点机构管理,严格按照•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办法‣的规定进行资质认定,要坚持条件,严格按照认定程序进行管理。同时,对已经认定的定点培训机构要进行动态管理和定期考核,对不具备培训资质,培训质量不高,要坚决取消其办学资质,对弄虚作假,骗取培训补贴的,要诉诸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要进一步加强本系统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和廉政制度建设,健全并落实对培训定点机构审批、培训补贴申请审核的程序控制和监督。严禁承担培训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工作人员以任何方式参与培训定点机构的经营活动,严禁各级劳动保障局、就业服务局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直接或参与举办农民工技能培训班。

四、工作要求

1.落实培训计划。要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工作的领导,把培训计划落到实处。劳务输出培训计划要落实到乡、镇,村、屯;在岗农民工技能培训计划,要落实到企业。并于9月30日前将计划落实情况报省就业服务局备案。

2.加大部门间协作。要进一步加强与建设部门和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协调与配合。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建筑行业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已经按建筑行业和省供销社提出的培训计划,下达到各市州(详见附件),请各市州在组织开展培训时,按技能培训要求,主动与当地建设部门和供销系统联系,做好技能培训的办班管理、审批、培训券发放、兑付审核等各项服务工作。

3.加大订单定向培训工作力度。继续采取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模式,让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培训机构,培训机构根据农民的需求设立培训专业,以满足农民的需求。主管培训机构部门要抓住用工量大的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焊工、计算机应用、驾驶与维修、服装缝纫与加工、建筑装饰、餐饮旅游服务等行业的同时,要加大当地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等相关技能培训。

4.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吉林省劳动保障厅网站,同时,积极向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网站、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国社会保障网、中国劳动保障科研网、全国职业培训教材网、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等主要国家网站投具有一定水平的信息稿件。以“春风行动”、“双百工程”、发展劳务经 济现场会、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为契机,进一步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地抓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宣传工作。

5.加强调查研究。各地区要结合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和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实际,结合国家相关补贴政策的出台,加强调查研究,认真研究解决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培训券”兑付、培训机构整合、培训学员的年龄结构及就业方向等诸多可以深入研究的课题。

6.建立培训补贴资金自查自纠长效机制。一是通过网络、报刊等各类媒体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社会公布农民工培训补贴审核程序及拨付办法,发布本地负责审批的经办单位、经办人员和监督电话。二是设立农民工培训补贴资金举报专用信箱,并向社会公布,认真受理核查群众反映的问题。三是定期报告工作。定期向当地政府主管领导报告培训工作进展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并及时报省农民工办。

第五篇: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处理工伤争议有关问题的通知

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处理工伤争议有关问题的通知

(冀劳社办[2005]252号)

各设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扩权县(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设区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扩权县(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为了做好工伤争议的处理工作,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2003]第375号令)、《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河北省人民政府[2004]第7号令)和劳动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等有关规定,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工伤职工劳动关系确认问题

(一)工伤职工个人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时,凡是能够提供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证明(劳动合同文本)或者提供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下列凭证材料之一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按规定受理其工伤认定申请,履行工伤认定程序,并通知用人单位在规定时限内对申请人提供的事实劳动关系证据进行举证。

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包括:用人单位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发给职工的“工作证”、“派工证”、“上岗证”等能够证明其身份的证件;职工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用人单位考勤记录(考勤表、出勤卡)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

(二)用人单位对事实劳动关系无异议或在规定时限内未提供举证材料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根据申请人提出的证据依法进行工伤认定。用人单位对与申请人的事实劳动关系有争议的,由用人单位或申请人向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同时办理中止工伤认定程序。

二、关于工伤待遇争议问题

(一)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其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工伤(亡)待遇不落实的,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可以按照规定向具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二)在我省务工的外省户籍农民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认定为工伤(亡),因工伤待遇问题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提起仲裁申请的,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立案,需要依据伤残程度确定赔偿数额的,由仲裁申请人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立案通知书到单位所在设区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伤残等级鉴定。同时办理案件中止处理审批程序,直到申请人提交劳动能力鉴定结果。被鉴定为1-4级伤残或工亡的,本人或工亡职工遗属选择一次性享受工伤保险长期待遇的,其支付标准按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意见》(冀劳社[2004]95号)执行;被鉴定为5-10级伤残的,其工伤保险待遇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和《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执行。

三、非法用工单位劳动者伤残、死亡的伤残鉴定和经济赔偿仲裁问题

(一)非法用工单位(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的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或者用工单位使用童工造成伤残、死亡的。伤残职工或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伤残童工或死亡童工的直系亲属可以依法向单位所在设区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由用工单位按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定的伤残等级和《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3]第19号令)的规定标准支付一次性赔偿金。用工单位拒绝支付一次性赔偿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按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国务院[2004]第423号令)第三十条规定依法处理。

(二)非法用工单位与伤残职工或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伤残童工或死亡童工的直系亲属就一次性赔偿数额发生争议,提起劳动仲裁申请的,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严格在法定的期限内立案受理,依法处理。需要确定伤残等级的,由劳动仲裁申请人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立案通知书到单位所在设区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伤残等级鉴定。

非法用工单位作为劳动争议一方当事人,仲裁机构可以用其经营字号、商品品牌、对外使用的称号(注明未经依法登记、备案)以及原营业执照、登记备案的名称(注明被依法吊销或撤销登记、备案)作为名称;以主要经营者(或主要投资人、直接责任人)作为代表人或负责人;以主要生产经营场所作为住所地,受理案件。

二〇〇五年十月二十日

下载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