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习题:第5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Word版含答案

时间:2019-05-14 15:04: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秋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习题:第5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Word版含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秋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习题:第5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Word版含答案》。

第一篇:2018年秋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习题:第5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Word版含答案

第三篇

第五单元

第2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

(2016·江苏卷)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1~2题。

1.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B)A.山地针叶林带

C.高山苔原带

2.阿尔泰山南坡(D)A.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

C.此时季节为冬季

B.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 D.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B.高山草甸带 D.冰川带

解析:此题组考查了学生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及对区域地理特征的掌握能力。由材料信息可知,教授站在高山草甸带;阿尔泰山的南坡主要为针叶林;山上也存在山地牧场;根据“花草相映”可判断此时应为夏季,阿尔泰山南坡的降水主要为来自大西洋的西风。

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3~5题。

3.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C)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4.城市P是在某原料基地建立的新工业中心,该原料是(B)A.非金属

C.棉花

B.有色金属 D.石油

5.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C)A.灌溉条件较差

C.气温较低

B.日照时间太长 D.土壤盐碱化严重

解析:第3题,甲地区是河西走廊,这里水源充足,有地下水和冰雪融水,加之光照充足,有利于农业发展。第4题,城市P是金昌,是以镍矿发展起来的城市。第5题,丙位于湟水谷地,这里海拔高,气温低,不利于农业发展。

(2018·合肥高三质检)位于新疆天山南麓的哈密盆地年均降水量35.3mm,年蒸发量3089mm。这里河沟水量少、渗漏大,出山口后消失于山前平原地区。下图示意哈密盆地绿洲不同时期地下水埋藏深度年内变化。据此完成6~7题。

6.哈密盆地绿洲3~7月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C)A.气温升高,冰川融水量增多 B.山地阻挡,迎风坡降水增多 C.农耕季节,灌溉用水量增加 D.风力增大,地下水蒸发增加

7.应对哈密盆地绿洲地下水位变化的有效措施是(A)A.修建河沟防渗工程,推广根灌技术 B.营造河流上游人工林,涵养水源 C.采取人工增雨措施,缓解水源不足 D.建设灌溉机井,开采深层地下水

解析:第6题,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较易。从图中可以看出,3~7月,哈密的地下水位是不断下降的。气温升高,冰川融水量增加,下渗量也会增大,因此地下水埋藏深度会变浅,A项错误;山地迎风坡降水增多,下渗量也会增大,地下水位会上升,B项错误;3~7月,正是哈密农业生产的旺季,大量抽取地下水灌溉农田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C项正确;春、夏季风力比冬、春季要小,且风力主要影响地表水的蒸发,对地下水的影响不大,因此D项错误。第7题,本题考查应对地下水水位变化的措施,较易。由于该地的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因此修建河沟防渗工程可以有效防止地下水蒸发,而农业上采取根灌措施可以节约农业用水,减少抽取地下水,A对;在哈密这样十分干旱的地区营造人工林,因树木生长过程中吸收大量地下水,反而有可能使地下水位下降,B错;人工增雨需一定的气象条件,而哈密气候干旱,难以满足人工增雨作业的要求,C错;抽取深层地下水会进一步导致地下水位下降,D错。

哈密地处新疆东部,煤、铁、铜等资源丰富,日照充足,全年多大风。2014年1月27日,作为疆电东送”战略第一个工程的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直达输送)输电工程正式投入运行。回答8~10题。

8.“疆电东送”最有利于新疆哪种新能源的就地转化(B)

A.煤炭

C.核能

B.风能

D.地热能

9.在哈密±800千伏换流站建设时对设备安装最不利的因素是(C)A.地基不稳

C.强劲的风沙天气

B.水资源严重短缺 D.科技力量不足

10.哈一郑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投入运行,对郑州最直接的影响可能是(D)A.扩大了经济生产规模 B.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C.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 D.降低了用电价格

解析:第8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能源状况,较易。煤炭属于常规能源,A项错误;新疆距冬季风源地近,尤其在一些山口地区,风大,风力资源丰富,风能属于新能源,B项正确;核能属于新能源,但从我国目前核电站分布来看,全部位于我国东部能源缺乏地区,C项错误;新疆地热能资源并不丰富,且地热能发电量小,D项错误。第9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工程建设的因素,较易。换流站设备安装肯定会选择在地基比较稳固的地方,A项错误;换流站设备安装工作不需要水资源,B项错误;新疆多沙漠,多大风,因此,风沙天气多,对工作人员和设备安装工作会造成一定影响,C项正确;换流站设备安装不属于高新技术行业,D项错误。第10题,本题主要考查能源调配对区域的影响,难度中等。由于电力变得较为充足,工厂开工率足,扩大了生产规模;由于能源结构的改变,以煤为主要能源的产业萎缩,以电能为主要能源的产业得到发展,产业结构发生改变;由于电能属于清洁能源,不排放任何废弃物,因此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但这些都属于间接影响,A、B、C项错误;由于电能供应更加充足,所以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导致用电价格下降,D项正确。

根据下图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以及你对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了解,读图回答11~13题。

11.请判断顺着箭头所指的方向,下列过渡合理的是(B)A.平原—高原—高大山脉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干旱—半干旱—湿润

D.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一熟

12.导致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自然景观东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A.水分条件由东往西逐渐变干 B.水分条件由东向西逐渐变湿 C.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减 D.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增 13.西北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B)A.水土流失

C.环境污染

B.土地荒漠化 D.湿地破坏

解析:第11题,从沿海向内陆,水汽难以深入,气候越来越干旱,植被从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过渡。第12题,自东向西水汽难以深入,气候越来越干旱,所以影响因素是水分,第13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又加上过度放牧、过度垦殖和采伐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得荒漠化问题严峻。

二、综合题

14.(2016·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2)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答案:(1)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

(2)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距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

解析:第(1)题,影响工业区位的自然条件主要是资源、土地、地形等方面。但是,对于风电场来说,风力资源是主导因素,图中的经纬度信息提示学生应从地理位置、气候类型的角度说明风力资源的丰富度。其次,设问中的“大型”两字,以及图例中的沙漠和戈壁,提示学生应从地形和用地成本的角度分析其有利的方面。第(2)题,工业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区位两个方面,自然条件应说明气候、地貌的恶劣性对于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社会经济区位则需要从交

通、市场需求和市场距离等角度展开分析。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15年6月21日新华网电 上海与喀什之间的农业合作化正在深化,继续推进“疆果东送”计划。近日,“2015上海·喀什宣传周”系列活动—新疆喀什特色农产品展销会暨上海西郊国际特色农产品端午大联销在沪举行。

(1)与上海相比,说明喀什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

(2)喀什附近盛产长绒棉。简要评价该地区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3)简述在喀什兴办棉纺厂的优势区位条件。

答案:(1)喀什纬度位置较高;深居内陆,位于我国西北边疆;周边接壤国家较多。(2)有利条件:地处暖温带,热量充足;地处内陆,光照充足;有高山上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源;绿洲位于盆地边缘,地势平坦。不利条件:降水稀少,水资源不足。

(3)地价便宜;接近原料产地;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政策优惠;靠近中亚,国际市场广阔。解析:第(1)题,从图中喀什所在的经纬度可知,喀什位于西北内陆边境地区,纬度高于上海。第(2)题,评价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要从有利与不利两个方面,综合考虑西北内陆地区的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等条件。第(3)题,喀什附近棉花产量大,为棉纺织工业提供原料,且比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劳动力价格低廉,有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持等。

第二篇:2018年秋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习题:第5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 第3课时 课时作业 Word版含答案

第三篇

第五单元

第3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跨海大桥,大桥的主航道位置采用隧道形式,确保不影响前往广州和深圳港口主航道船只的通行来往。2013年5月6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首节沉管安装到位。根据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港珠澳大桥中部(图中A处)建设成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C)A.缩短通行距离

C.便于大型轮船通行

B.加大桥面宽度 D.减小施工难度

2.下列有关香港和澳门的叙述,正确的是(D)A.香港与经济特区珠海相邻 B.澳门被称为“购物天堂” C.香港和澳门都濒临黄海 D.香港和澳门都有发达的旅游业

解析:第1题,港珠澳大桥中部(图中A处)建设成海底隧道,主要是确保不影响前往广州和深圳港口主航道船只的通行来往。第2题,香港与深圳毗邻,澳门与珠海毗邻,共同濒临南海,被称为“购物天堂”的是香港。

“吹沙填海”是在一定的海域打桩后,用沙袋将该海域圈围起来,再用工程船的压力泵及管线将圈外海底的泥沙和海水一起“吹”进目标圈,淤积成陆。下图为某海域“吹沙填海”施工现场图。读图完成3~5题。

3.选择“吹沙填海”区域的主要条件是(C)

A.该海域风浪小

C.位于浅海区域

B.近海河沙丰富 D.距离陆岸较近

4.“吹沙填海”中沙袋最主要的作用是(D)A.圈定填海范围

C.运输设备,方便施工

B.抵御海浪侵蚀 D.过滤海水,滞留泥沙

5.我国在南海适度填海造岛的积极意义是(C)①增加国土面积,扩大领海范围 ②巩固国防,保卫南海权益 ③建加工工业基地,减轻土地压力

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填海造陆的区位因素,较易。根据题意,“吹沙填海”是先在该区域打桩,用沙袋圈围起来,因此圈围后,该填沙区域受外界海域的风浪影响就非常小,因此选择的海域并不是自然状态下的风浪较小,A项错误;选择的海域远离陆地,因此与河沙无关,B项错误;位于浅海区域,打桩圈围、吹沙的工程量小,C项正确;如果距离陆岸近,直接从陆地运输砂石造陆造价要低得多,因此D项错误。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吹沙填海”中沙袋的作用,难度中等。填海范围并不主要是由打桩圈围来决定的,而是由浅海区域面积大小来决定的,因此A项错误;沙袋中沙粒之间的结构比较松散,因此抵御海浪侵蚀的能力非常低,B项错误;“吹沙填海”主要是利用工程船将圈外海底的泥沙和海水一起“吹”进目标圈,沙袋与运输设备、方便施工无关,C项错误;因为沙袋中沙粒结构松散,透水性好,因此“吹”进目标区域的海水会渗透进入外界海洋,泥沙则被滞留,D选项正确。第5题,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的影响,较易。将一些无法供人类居住的小岛建设成可供人类居住的岛屿,可获得以此岛屿为基点,半径为12海里区域的领海权。我国在南海适度填海造岛,增加了我国国土面积,①正确;近些年来,我国在南海的权益不断受到其他国家侵害,因此建设这些人工岛,部署必要的军事设施,有利于维护我国在南海的权益,②正确;这些人工岛面积普遍都比较小,因此对减轻我国土地压力几乎没有意义,③错误;通过建设人工岛,扩大岛屿面积,可以安置更多基础设施,利于改善驻岛居民的生活条件,④正确。综上所述,C项正确。

宜兰县位于台湾省东北部,主体为兰阳平原,三面环山,一面朝海。宜兰全年多雨,台湾俗谚“竹风兰雨”就是描述新竹多风而宜兰多雨的现象。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着长约23公里,高约10米的沙丘,台湾俗谚“龟蛇把海口”中的“蛇”就是指海岸连绵的沙丘。下图为台湾省局部地图。读图完成6~8题。

6.宜兰多雨的原因是(C)①三面环山、东面向海,多地形雨 ②秋冬之际,东北季风影响大 ③春季气温回升快,以对流雨为主 ④6月中旬到秋末多台风雨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①③④

D.②③④

7.下列关于图中四处的说法,不可信的是(D)A.甲处温泉是该地重要景点 B.乙处坡度陡且易发滑坡 C.丙处两县以山脉为界 D.丁处河流少因为沟谷少

8.沿海的沙丘对兰阳平原的影响是(B)A.多沙尘暴

C.减少降水多沙尘暴

B.增加洪灾 D.加剧盐碱化

解析:第6题,宜兰县位于台湾省东北部,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明显,东北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降水多,②对。宜兰主体为兰阳平原,三面环山,东面朝海,处在东北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①对。春季受锋面雨带影响,多锋面雨,③错。6月中旬到秋末,即夏秋季节,多台风影响,带来充沛的降水,④对。所以C对。第7题,台湾处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所以甲乙处应该有温泉,是重要景点,A可信。乙处的公路呈之字型,说明此处坡度很陡。在板块交界地带,岩石破碎,山体松动。该地处于迎风地带,故容易发滑坡,B可信。丙处两县交界,且河流从此界线向两侧分流,说明此界为山脊线,故两县是以山脉为界,C可信。丁处位于山地的东北风和东南风的背风地带,降水少,故河流比较少,而不是因为沟谷少的原因,D不可信,选D。第8题,台湾俗谚“龟蛇把海口”中的“蛇”就是指海岸连绵的沙丘。兰阳平原降水充沛,而沿海分布着高约10米沙丘。这些位于沿海高高的沙丘,会阻挡了洪水入海,从而导致兰阳平原洪灾增加,B对。湿润地区植被覆盖率高,风沙少,A错。沙丘对水汽阻挡作用弱,不会减少降水,C错。区域降水多,有入海通道排盐,没有盐碱化问题,D错。

(2017·苏锡常镇模拟)下图为“台湾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从1950年到1989年,该地区城市发展的特征是(B)A.东部地区发展快,西部地区发展慢 B.从分散到集中,出现城市群 C.大城市增长快,中小城市增长慢 D.中部地区城市发展最快

10.图中大河的河口处均没有形成大城市,其主要原因是(C)A.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 B.台风频率高,易形成风暴潮 C.河流短促湍急,航运条件差 D.泥沙淤积严重,不利于建设港口

解析:第9题,结合图表材料可知,该地区从1950年到1989年,城市数量逐渐增加,尤其是中小城市增长速度较快;就地区而言,北部和西部城市发展速度快;此外,该地区的城市发展,从分散到集中,出现了以台北、台中、高雄为中心的城市群。第10题,城市选择在河流入海口处布局,一方面是为了获得丰富的水资源,另一方面是为了具有便利的水运条件;台湾岛的河流短促、水流急,航运条件差,故在河口处均没有大城市分布。

(2017·北京卷6~7题)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A)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12.内蒙古(B)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解析:第11题,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和分布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甲省级行政区的其他及未利用地比重大于60%,远远超过内蒙古和贵州,可排除川、滇两省级行政区,B、C错;西藏的牧草地面积远多于居民点和工矿用地,D错。第12题,本题主要考查内蒙古地理环境的特征,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水域面积小,河流稀少,水能资源贫乏,A错;受降水由东向西递减的影响,内蒙古植被从东到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规律,东部森林覆盖率大于西部,B正确;应根据城市化发展的需要确定城市建设用地比例,而不是因为地势平坦就大幅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加之内蒙古地理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C错;内蒙古其他及未利用地比重虽然比黔少,但其土地面积远大于黔,因而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不比黔少,D错。

13.下列关于我国内地、香港、澳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香港交通、旅游业非常发达,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成为东西方文化的荟萃之地 B.上图信息所示,澳门的面积不断扩大,是由于珠江口泥沙淤积和填海造地双重因素造成的

C.香港和澳门间的“港澳跨海大桥”的建成,更加强了两地的联系,促进了两地的合作与发展

D.内地有丰富的资源,港澳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应将香港和澳门建成大型的重工业基地 解析:香港、澳门面积狭小,人口密集,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不适宜发展重工业。

二、综合题

14.(2016·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台湾省与福建省隔海相望,省内80%人口的祖籍是福建。两岸“三通”的启动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加深了两岸的经贸往来。目前福州、厦门等地已建成多个台商投资区。

说明台商投资区集中在福建省福州、厦门等城市的原因。

答案:地域文化相同(台商回乡投资多);距离近(有港口、运输成本低);政策鼓励。解析:台商投资区集中在福建省福州、厦门等城市的原因主要从地缘相近、语言风俗习惯等文化相似、侨乡(台商的思乡情结)、政策鼓励等方面去分析。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位于华北平原的河南省,常住人口9400多万。“传统农业大省”正快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由“中国粮仓”变为“国人厨房”、“世界餐桌”。2014年,河南夏粮总产量达到313亿千克,位列我国17个粮食主产省首位,郑州市在国内最大粮食批发市场基础上,建立了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同时,在中央提出实现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以后,郑州市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综合工业城市,是中国重要的有色冶金工业基地、食品工业基地、大客车生产基地、煤炭工业基地、建筑和耐火材料基地以及纺织工业基地。下图为河南省简图。

(1)读图描述河南省的地势特征。简述在地形因素影响下,河南省城市和铁路的分布特征。(2)云台山红石峡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焦作市修武县境内,以独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被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上图为红石峡景区景观图(岩石主要为浅海相红色砂岩),推测形成该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河南省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4)试分析郑州市布局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的有利区位条件。

答案:(1)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城市数量少、密度小,铁路网稀疏;东部平原地区城市数量多、密度大。铁路网密集。

(2)在浅海环境接受沉积;形成红色砂岩(沉积岩);经地壳运动发生隆起抬升(地壳上升);再经流水侵蚀、切割形成该景观。

(3)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气候条件优越;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政府大力支持。

(4)郑州位于华北平原,邻长江中下游平原.近东北平原等粮食主产区,粮食商品来源丰富;郑州位于东部人口稠密区,该区域粮食消费量大;郑州地处东西、南北交通枢纽(京广、陇海铁路交会地),交通运输便利;郑州是河南省省会,信息、金融、仓储等服务条件好。

解析:第(1)题,地势特征主要从地势起伏状况(如西北高、东南低)、地势高低(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来叙述。读图结合图例可知,河南省地势西部高(1000米以上),东部低<200米以下)。由于西部地区海拔高,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所以城市和铁路分布较稀疏,密度小。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有利于城市建设和交通运输线路布局,所以密度大,数量多。第(2)题,地质作用形成主要从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红石峡谷属于流水侵蚀地貌,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浅海相红色砂岩属于沉积岩,主要为外力沉积作用形成的。由于后经侵蚀,所以经过地壳运动发生抬升(低处沉积,高处侵蚀)。所以该地貌形成的过程为,先沉积形成砂岩,然后地壳运动,抬升,受外力侵蚀形成峡谷。第(3)题,河南省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自然条件可以从气候、地形方面描述,河南省主要位于淮河以北,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南部只有很小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发展粮食生产。由图示等高线来看,东部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平原面积广大,耕地面积大。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劳动力与国家政策方面考虑。读材料“常住人口9400多万”说明劳动力资源丰富;“郑州市在国内最大粮食批发市场基础上,建立了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说明国家政策支持。第(4)题,郑州市布局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的有利区位条件主要结合工业区位因素考虑。从粮食来源、粮食消费、交通运输等角度进行分析。从粮食来源看:郑州位于华北平原,邻长江中下游平原,近东北平原等粮食主产区,粮食商品来源丰富;从消费市场来看:郑州位于东部人口稠密区,该区域粮食消费量大;从交通运输看:郑州地处东西、南北交通枢纽(京广、陇海铁路交会地),交通运输便利;另外,郑州是河南省省会,信息、金融、仓储等服务条件好。

第三篇:八年级地理上册1.1疆域(第2课时行政区划)课后习题

第2课时 行政区划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很多事物,都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读下面的汽车牌照图片,完成第1~2题。

1.四幅汽车牌照属地中,纬度最低的是()

A.甲 A.甲——长沙 C.丙——贵阳 B.乙

C.丙

D.丁

2.关于四幅汽车牌照属地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的行政中心,正确的是()B.乙——济南 D.丁——杭州

我国航空航天事业迅猛发展,2016年3月30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22颗北斗导航卫星,2017年4月20日又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读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布图,完成第3~4题。

3.文昌、太原、西昌、酒泉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分别是()A.陇、琼、川、晋 C.琼、晋、川、陇

B.陇、川、琼、晋 D.琼、陇、滇、冀

4.下列城市,属于四大发射基地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的行政中心的是()

A.三亚 B.大同 C.成都 D.敦煌

5.下列省区的名称与简称对应正确的是()A.河北省——冀 B.陕西省——晋 C.福建省——皖 D.广东省——广

6.2016年春晚,为了真正体现东西南北中,全民大联欢,央视特别设置了东、西、南、北四大分会场。节目开始前,小刚想知道四个分会场(福建泉州、陕西西安、广东广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所在省区的简称,请你告诉他()

A.①桂、②闽、③晋、④内蒙古 B.①粤、②闽、③秦、④内蒙古 C.①浙、②粤、③秦、④内蒙古 D.①粤、②浙、③甘、④内蒙古

7.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中,全部位于热带的是()A.云南省 C.台湾省 B.广西壮族自治区 D.海南省

B.云南省 8.小明在下列省级行政区域沿国界线作地图旅行,他发现邻国最多的是()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黑龙江省

读下图,完成第9~10题。

9.在上图5个省级行政区域中,北回归线穿过的有 A.①② A.①②④ C.①②⑤ B.③④ B.②③④ D.③④⑤

C.②⑤

D.①④

()10.在上图5个省级行政区域中,有两个简称的有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一集《脚步》一播出,便引起巨大反响,片中介绍了我国许多不同地方的美食。结合下图完成第11~12题。

11.以下美食与分布地的连线正确的是()A.蓝田裤带面——山西省 B.房县小花菇——湖北省 C.乐山豆花——重庆市 D.清炖跳跳鱼——江苏省 12.广东省的潮州春卷属于()A.川菜 B.湘菜

C.粤菜

D.闽菜

13.下列为北回归线穿过的我国四个省区轮廓图,这四个省区按自西向东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C.③④②① B.②①③④ D.②④③①

14.某杂志封底注有“广告经营许可证 甘工商广字62000040000××号”字样,以下四地,可能为该杂志广告经营许可证登记地的是()A.西安 C.兰州()B.西宁 D.银川

15.小李同学的家乡,每年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他的家乡可能处在下列四个省级行政区域中的A.甲或乙 C.甲或丙

16.读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B.乙或丁 D.丙或丁

(1)写出数码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名称。①

,②。

(2)写出数码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简称。③

,④。

(3)写出数码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的行政中心名称。⑤

,⑥。

(4)⑦⑧⑨中,东西跨经度最多的是

(写出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

(5)用字母A、B分别在图中表示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的位置。

探究创新17.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8年春节期间,家住哈尔滨的哈小明收到了来自广州的好友张林的邀请,张林邀请哈小明一起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假期活动。张林知道哈小明是一名地理爱好者,在信中有意地考考哈小明,告诉他,参加假期活动的地方在一年中有两次立竿无影现象的某一城市。

哈小明接受了邀请,并参加了假期活动,与张林、马旭、华振强、刘凯四名同学分在了一个小组。

材料二 下面是哈小明、张林、马旭、华振强、刘凯居住的城市和要参加假期活动的地点分布图。

(1)在信封上的收件人地址中,表示范围最小的行政区域是。

(2)张林邀请哈小明参加假期活动的地方位于图中的 地(填字母)。

(3)哈小明接受了邀请后,做好了初步的准备,哈小明准备的下列物品,必要的是

,不必要的是(填序号)。

①御寒的衣服 ②旅游鞋 ③学习用品

(4)在一次小组活动中,马旭说:“哈小明的家乡太阳升起的时候,我的家乡正是满天星斗。”马旭的说法可信吗?

。如果可信,他的家乡应该位于图中的 地(填字母)。

(5)刘凯说:“我的家乡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濒临渤海和黄海。”那么刘凯的家乡位于图中的 地(填字母)。其省级行政中心是

(填城市名称)。

(6)华振强说:“我的家乡轮廓像一个四边形,与河南省相邻。”华振强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是。

答案:

1~2.1.A 2.B 甲图中的“琼”是海南省的简称,行政中心是海口;乙图中的“鲁”是山东省的简称,行政中心是济南;丙图中的“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简称,行政中心是南宁;丁图中的“闽”是福建省的简称,行政中心是福州。四省级行政区域相比较,纬度最低的是海南省。

3~4.3.C 4.C 第3题,文昌位于海南省,海南省简称琼;太原位于山西省,山西省简称晋;西昌位于四川省,四川省简称川或蜀;酒泉位于甘肃省,甘肃省简称甘或陇。第4题,海南省行政中心是海口,山西省行政中心是太原,四川省行政中心是成都,甘肃省行政中心是兰州。5.A 河北省简称冀,陕西省简称陕或秦,福建省简称闽,广东省简称粤。

6.B 陕西省简称陕或秦,广东省简称粤,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福建省简称闽。7.D 8.A 9~10.9.D 10.C 图中轮廓依次代表云南省、甘肃省、湖北省、广东省和陕西省,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和台湾省。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中,5个省级行政区域有两个简称,分别是云南省(云或滇)、四川省(川或蜀)、甘肃省(甘或陇)、陕西省(陕或秦)、贵州省(贵或黔)。11.B 12.C 13.B 我国被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自西向东分别是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14.C 甘是甘肃省的简称,该省区的行政中心是兰州。15.A 16.解析 本题以中国省级行政区域轮廓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以及空间分布等知识。我国跨经度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为内蒙古自治区,重庆市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

答案(1)青海省 四川省(2)陕或秦 湘(3)合肥 福州(4)内蒙古自治区(5)见下图。

17.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的相关知识。第(1)题,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乡(镇、民族乡)三级,在三级行政区划中,乡(镇、民族乡)级别最低,表示范围最小。第(2)题,南、北回归线上每年太阳直射一次,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第(3)题,参加活动的地方纬度低,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高,御寒的衣服没有必要;因为要参加活动,携带旅游鞋、学习用品是很有必要的。第(4)题,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之一就是时区的差异,相邻的两个时区相差一小时,东边的时刻始终比西边的时刻早。第(5)题,C为山东省,濒临渤海和黄海,行政中心是济南。第(6)题,山西省的轮廓像四边形,与河南省相邻,简称“晋”。

答案(1)新发镇(2)E(3)②③ ①(4)可信 B(5)C 济南(6)晋

第四篇:七年级地理下册7.4欧洲西部第2课时教案

《欧洲西部》(第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及相关资料分析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特征,理解欧洲农业以传统的畜牧业为主的原因;记住欧洲西部地区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本区的气候特点,归纳总结出欧洲西部发展传统畜牧业的优越条件,明确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有重要影响的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归纳、对比及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教学重点】

(1)欧洲西部农业、旅游业等人文方面的重要特征;(2)畜牧业与园艺业发达,与当地气候的关系;(3)欧洲西部发达的旅游业。【教学难点】

运用气候资料,说出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特点,理解其对畜牧业和园艺业的影响。【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课前准备】

搜集欧洲西部的著名景点资料、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共2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欧洲西部圣诞节餐桌上的美食。你知道圣诞节欧洲人的餐桌上都有些什么吗? 学生:羊排、牛奶、葡萄酒„„

教师:食物的构成和我们国家有很大的不同,你知道为什么吗?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 1 继续来探究欧洲西部,一起来解开这个谜团。

环节二:新知学习

学习任务一:发达的农牧业 活动一:气候与农业

(一)教师:展示欧洲西部气候分布图,提出问题:1.说出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西部的分布。学生读图回答: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

教师:2.说说鹿特丹夏季气温和降水量的特点,分析对农作物的生长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学生:鹿特丹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不利于农作物的后期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教师:展示欧洲西部的牧场,指出这里草场广布。

教师:读课文内容,找出欧洲西部人文条件对畜牧业的促进作用。

学生:欧洲西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对肉类及奶制品的需求量大,因此一些国家重点发展了乳畜业。荷兰、丹麦等是世界著名的乳畜生产大国,产品大量出口。

小组合作探究:

多数欧洲人爱吃牛肉、喝牛奶,餐桌上常见牛排、奶油、乳酪。议一议,这种饮食习惯与当地农牧业生产有何关系?这种消费需求对乳畜业的发展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展示成果:欧洲人的饮食习惯受到当地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因为欧洲西部的大西洋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雨多雾、日照少,不利于农作物的后期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因而畜牧业发达。欧洲西部人口众多,这种消费需求又会进一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活动二:气候与农业

(二)教师:展示欧洲西部气候分布图,提出问题:1.说出地中海气候在欧洲西部的分布。学生:南部的地中海沿岸。

教师:2.说说罗马夏季气温和降水量的特点,分析对农作物的生长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学生:罗马夏季气温高,但是缺乏降水,有利于水果中糖分的累积,不利于农作物的旺盛生长,是亚热带和耐旱植被的分布区。

小组合作探究:

观察地中海气候区的树木的特点,说说这与当地的气候有什么关系?

展示探究结果:地中海气候区的树木根系发达,树皮较厚,叶片具有蜡质层,能适应夏 天的干燥高温,减少水分蒸发,特别耐旱。

教师:展示法国葡萄园及葡萄的采摘、葡萄酒的加工等图片。

点拨:近年来,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这里的蔬菜、花卉、水果等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园艺业基地。

学习任务二:繁荣的旅游业 活动一:著名的景点

开心一刻:相声《爆笑解读世界地理》

教师:相声说得固然可笑,但你知道欧洲西部有哪些著名的景点吗?下面我们就出发去欧洲西部看看那里的秀丽风光。

教师:播放视频,说出视频中欧洲西部的著名景点有哪些? 学生:说出视频中所看到的著名景点。

教师:展示欧洲西部部分著名旅游景点图,对应相关景点。学生:完成相关内容。拓展延伸:

峡湾

峡湾形成是由于冰川侵蚀河谷所致,冰川由高山向下滑时,不仅从河谷流入,还将山壁磨蚀,成为峡谷。当这些接近海岸的峡谷被海水倒灌时,便形成峡湾。峡谷在寒带地方较为常见,像北欧的挪威便是以峡湾特多而闻名。接近大西洋的挪威沿岸,在被冰川形成峡谷后,被大西洋的海水倒灌而成为峡湾。

活动二:现状与前景

教师:出示2012年全世界接待国际旅游者最多的国家和全世界国际旅游创汇最多的国家图。

学生:欧洲西部是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均居世界前列,旅游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教师:欧洲西部的旅游业以方便快捷著称。这里交通发达,旅游设施完备,多数国家使用统一货币——欧元。目前,欧洲西部各国都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开发建设,并注意旅游资源的保护,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活动:我来当导游

1.设计欧洲西部的旅游路线。规则:分成六个小组,每组设计一条欧洲西部的旅游路线,要求选择4个国家进行旅游(见“附录:欧洲西部主要的旅游活动”),并在地图上画出旅游路线。

2.小组派代表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所设计的旅游路线和主要景点。教师:期待同学们的精彩展示„„ 环节三:课堂检测

读图“欧洲西部某城市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气候特征是(C)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降水均匀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当地人们利用该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生长的特点,大力发展(A A.畜牧业 B.林业 C.种植业 D.渔业

3.欧洲旅游业发达,游览凯旋门应该去(D)A.意大利威尼斯 B.英国伦敦 C.德国慕尼黑 D.法国巴黎 环节四:总结升华 用板图小结所学内容。)【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在于让学生了解掌握欧洲西部农业的特点和欧洲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以图为引导,层层深入,通过开展学生旅游路线的设计和展示等学生活动来组织教学,将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增强合作和团结精神,体现了新教材中以学生活动贯穿教学的思路,符合新课标当中提出的“体现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

第五篇:七年级地理下册7.5极地地区第2课时教案

《极地地区》(第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出极地地区主要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资料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极地科考的历程,感悟科学精神。【教学重点】

极地地区主要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教学难点】

极地科学考察的价值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极地地区的资料、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共2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南极泰山站和德国诺伊迈尔Ⅲ南极考察站图。你知道这是什么奇特的建筑吗? 学生:极地科学考察站。

教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了解人类在南极科学考察的情况。环节二:新知学习

学习任务一:考察极地 活动一:难忘的科考记事

教师:出示极地地区科学考察资料。

北极地区的探险与科考

◎ 1831年:英国探险家约翰•罗斯和詹姆斯•罗斯到达北极。◎ 1909年:美国探险家皮尔里成为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人。

◎ 1957〜1958年:环绕北极的国家建有54个科学考察站,北极考察进入正规化、现代化阶段。

南极地区的探险与科考

◎ 1895年:挪威海员博尔赫格列文克第一次登上南极大陆。◎ 1904年:南极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阿根廷奥长达斯站建成。◎ 1911年:挪威探险家罗阿德·阿蒙森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 1959年:阿根廷、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共同签署了《南极条约》。学生:20世纪以来,人类的极地活动从自然探险进入了科学考察阶段。活动二:巨大的科考价值

教师:读课文,找出极地地区在哪些方面具有科学考察价值。

学生: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为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教师点拨:近年来,人们在极地地区开展了对大气臭氧层空洞的观测和海冰变化的研究,为人类了解自然界的真实面目,研究地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奠定了基础。

小组合作探究:

请列举实例,说说极地科学考察活动具有怎样的科学价值。展示探究结果:

学生甲:气象研究价值: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例如,南极大气层中臭氧空洞的发现与研究等。

学生乙:冰川研究价值:南极冰盖、海洋和陆地沉积物中的全球古环境信息和丰富的淡水资源。

学生丙:地质研究价值:极地地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油气资源等。学生丁:海洋研究价值:极地地区有着特有的海洋生物等。教师:展示南极地区资源图,找一找南极地区主要的资源。

学生:有磷虾、海豹、企鹅等生物资源,还有煤、铁、锰等矿产资源。活动三:中国科考在行动 教师:展示南极地区的中国科学考察站图,认识中国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学生:1985年2月建长城站;1989年2月建中山站;2009年2月建昆仑站;2014年2月建泰山站。

提出思考问题:极地考察站的房屋,为什么会这样设计?

(1)房屋的墙板采用“夹心”式,中间是保温材料。窗户较小,且多为双层玻璃,玻璃夹层间几乎为真空。

学生回答:为了防寒保暖。

(2)房屋地基很深,下面为立柱,房屋通常高出地面1〜2米。房屋朝不同方向开门,还设有天窗。

学生回答:防止积雪掩埋;便于采光。

教师点拨:为了更好地适应极地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小组合作探究: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中山站位于长城站的什么方向?

教师:结合上册所学经纬网的有关知识,点拨读图技巧。学生回答:东南方向。

2.四个科学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哪一个? 学生回答:长城站。

3.科考站的建站时间为什么选择在2月?

学生回答:2月,为南极洲的暖季,有极昼现象,气温较高,风速较小。

教师:展示北极地区的中国科学考察站图,认识北极地区的中国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于2004年7月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建立,是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

教师补充:中国邮政于2014年11月20日发行《中国极地科学考察三十周年》纪念邮票1套2枚。

学习任务二:保护极地 教师:播放视频:《我是冰川》。通过观看视频,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冰川在大量消融。活动一:努力查摆问题 教师:全球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由于人类活动,极地地区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读课文内容,找出极地地区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学生:极地地区的冰川、海冰消融速度加快;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燃油泄露,以及人类对极地动物的过度捕杀等。

教师:这里己不再是一片净土。拓展延伸:

臭氧层空洞

臭氧层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最高的地方,是地球的一个保护层,太阳紫外线辐射大部分被其吸收。臭氧层空洞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大量减少的空域。

对人类的影响:增加皮肤癌患病率;损害眼睛,增加白内障患者;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等。

活动二:各国积极行动 教师:出示相关资料。

材料一:1959年12月1日,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材料二:1991年制定了《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材料三:各国科考人员不断强化环保意识,保证科考器材、日常用品等全部使用绿色环保产品。考察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等,除极少部分就地处理外,大部分都带出极地。

教师:为了保护南极大陆这一片净土,我们能做的事情有很多„„ 学生:节约用电、节约用纸、不污染环境、拒食野生动物等。环节三:课堂检测

1.读“我国南极地区四个科学考察站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四个科考站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B.2月份是南极地区建站的最佳月份 C.南极地区冰雪覆盖,几乎没有矿产资源 D.四站中,长城站所处的纬度最高

2.下列关于“保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的做法,正确的是(C)A.大规模的开发南极矿产 B.积极开发南极的渔业资源 C.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 D.作为人类废弃垃圾的理想填埋场 环节四:总结升华 用板图小结所学内容。【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一系列的地图、图片、文字,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各种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读图技能的要求,也体现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和追求。课堂中能够用一些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如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教学过程中以实图等感官冲击,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下载2018年秋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习题:第5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秋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习题:第5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Word版含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第三节课时作业含答案

    一、选择题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图,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回答1~2题。1.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因素是(  )①接近煤炭产地 ②水源充沛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

    七年级地理第18周第二课时导学案

    【当堂达标训练】班级:姓名: 1.下面的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2、下列自然现象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A、昼夜长短的变化B、四季变化C、昼夜现象D、昼夜交替现象3、某人没有出......

    第2单元美食天地 第1课时-教案

    第2单元 美食天地 一、输入和编辑文本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按零起点的要求编写,符合农村实际。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灵活地使用信......

    第5单元探索宇宙课时练习

    2.太阳系的组成? 《探索宇宙》课堂练习《未来家园》课堂练习 答: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彗星、流一.填空题 一.填空题 一.填空题 星体、星际物质及围绕行星运转......

    2017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中图版.

    《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降水。 2.了解降水量的测量及工具、单位。 3.会读、会画降水量柱状图。 4.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章世界地理第节拉丁美洲与巴西课时作业-课件

    拉丁美洲与巴西 一、选择题 读某大洲沿60°W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示地区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 B.地形单一,平均海拔高 C.地势起伏大,......

    2014年秋期七年级政治第六课第2课时

    2014年秋期七年级政治第六课第2课时合作带来共赢 一、 学习目标 1.理解在学习方面学会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意义。 2.知道学会竞争的正确方法。 3.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 二、探究......

    2014年秋期七年级政治第一课第2课时(大全)

    2014年秋期七年级政治第一课走近新同学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时间_______ 一 学习目标 1、懂得走近新同学的办法。 2、知道让别人认识自己的好办法。 3、学会与新同学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