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教学案
《世界的地形》)
教学目标:
1、理解等高线概念,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
2、了解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方法。
3、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某地的地形部位,初步学会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4、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重难点:
1、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2、学会从地形图上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关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运用,训练读图能力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演示法 观察法 对比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明的爸爸是肥城医院的一名医生,他作为一名志愿者随队到舟曲救灾,小明在为爸爸搜集舟曲资料时,发而他却怎么也看不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师:要帮助小明,我这节我们就学习《看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
(一)了解等高线地形图
1、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P30填空:地图上的______和_____分别表示陆地和水域,绿色代表平原。白色代表冰川。(2)、阅读课本P30-P31的图2-
38、图2-
39、图2-40、图2-41对比四幅图找出其区别。
2、小组交流: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通过讨论,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在图2-40等高线地形图中用笔描出400米的线,教师强调这条线上各地的海拔高度均为400米。
1、在地图上,将 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高线。
2、把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
3、用等高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叫。
【教师精讲点拨】图2-38地形鸟瞰图能表达地面起伏、山地、平原、水体等,但不能说明海拔高度和山体后面的起伏状况。图2-40等高线地形图、图2-41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就能清楚的表达地面的起伏变化和海拔高度。【等高线地形图的辅助理解方案】
方案一【转入多媒体演示】(有条件的可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高线绘制的过程)
注意观察绘图人线来绘制等高线地形演示过程中,解释个性化修改
员是如何利用等高图的? 等高距的概念。现了舟曲的等高线地形图,然懂,我们能帮他吗?(师出示(小黑板画图1)
们必须学会正确判读地形图,地形图》。
方案二【形象演示】(没多媒体的让学生伸出左手,手背向上平扣在线,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用粗的墨水描蓝了,表示水顺着山相当于陡崖。把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的地形。这样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
可用方案二)
桌面上。用笔在手背上画等高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缝相当于山谷。在指头缝之间谷流下了。小指和拇指的外侧等高线图,握住拳头就是立体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就可以一目了然了。演示时,师生共同参与,边指部位,边提问,边回答,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和想像力,加深学生对地表形态的辨别能力,以此来突出重点。
紧接着展示山体模型,指认不同部位的地形和展示一张复杂的地形图,判读地形。指图要准确到位,问题要精妙,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以此来突破难点。
【探究结论】如果要准确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首先要了解两个概念:等高线(等深线)。学习任务
(二)1、自主学习:猜一猜A、哪个坡度缓?缓坡、陡别?
2、小组交流: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1、山峰、鞍部、陡崖的2、山谷、山脊处的等高线有何不同。【教师精讲点拨】
1、判读山顶和鞍部的方法: 个性化修改
B两处哪个坡度较陡?坡处的等高线有何区
等高线特点。
归纳: 山顶:山顶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闭合; 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
2、判读山脊和山谷的方法
归纳:
3、判读陡崖的方法
归纳:陡崖处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探究结论】 缓坡处等高线稀疏; 陡坡处等高线密集。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假如,星期天我们践活动,需要登上山顶我们应选择甲乙哪条个性化修改
全班同学到牛山进行综合实(如图),为使登山更省力些,路线?为什么? 2、8月10日,小明的爸爸随医疗队经过一天的艰难跋涉,终于到了舟曲的A地,他们要就被泥石流困在B地受伤的村民。请你们组设计一条从A地通往B地的安全道路。
3、等高线密集和稀疏对河流的流速有什么影响?
4、瀑布容易在山地的什么部位形成?
四、总结梳理 归纳方法:
1、判读山顶和鞍部的方法
归纳: 山顶:山顶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闭合 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
2、判读山脊和山谷的方法
归纳:
3、判读陡崖的方法
归纳:陡崖处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个性化修改5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1、下图所示与名称搭配正确的是()
2、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高线上注记的高度是海拔高度 B、等高线上注记的高度是相对高度 C、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平缓 D、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陡峻
3、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在同一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不同 B、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 C、等高线闭合的地方,表示的是山峰
D、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地方,表示的是山谷
4、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
A、洼地 B、谷地 C、鞍部 D、脊部
5、读下图完成问题:
甲
个性化修改
(1)三个村所在位置的地形名称是:
王村地处 ;余村地处 ;李村地处。(2)以张村为基点,丁山的相对高度约是 米。(3)图中河流甲的流向是。
六、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后反思】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
。【教后反思】
第二篇:2.3 世界的地形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了解陆地上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熟悉各种地形的世界之最
3、了解海底地形的结构,学会看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来判断各种不同的地表形态。
4、通过读图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地理事物的能力。
5、通过指导学生看地形图,培养学生判断地势高低、坡度变化及辨别地表形态的能力。教学重点
弄清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观观念,掌握陆地地形的划分及其特征,会看等高线地形图 教学难点
在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辨别方向,量算距离。分析地势变化;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断山谷、山脊、悬崖、鞍部等地形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引入教学
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陆地地表高低起伏,形态各异。你认为我们这儿的地表起伏如何?你对哪里的地形感兴趣?为什么?
一、陆地地形
首先向学生讲解和地形相关的两个概念:海拔和相对高度,而后结合板图理解 展示五种地形景观图
设问:你知道这些有差异的美丽图片分别代表了什么地形吗?
(过渡)从地表景观来看,五种地形的地表形态的起伏各有差异,那么,我们应如何描述各种地形的特征呢?
(从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方面)展示表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下表:
地形类型
平原 高原
海拔高低
主要特征
共同点
地面起伏状况
山地 丘陵 盆地
将全班学生分成五大组,并将每组依次命名为五种基本地形名称。而后展开自述,全面细致的说出自己的特征。并设问:学校所在地以什么地形为主?
学生观察地图册P13-14,结合P28文字,思考:世界上陆地上高大山脉主要分布在哪两大地带?分别是由哪些山脉组成?
引导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上熟悉主要山脉的位置,并强调: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最高大的山脉
引导学生熟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最大的高原、最大的盆地的位置。(过渡)了解了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你想知道深不可测的海底地形的样子吗?
二、海底地形
学生阅读图2-37,回答海底地形的种类,教师重点讲述大陆架、大洋中脊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识别大陆架。
(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重点,教师点拨
(作业布置)用橡皮泥自制五种基本地形模型
第2课时
(复习导入)陆地地形有哪些种类?海底地形有哪些种类?
(过渡)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地表起伏状况,在地图上是如何反映出来的呢?
一、学看地形图
学生阅读地图册上的“地形鸟瞰图”,提问:你能从这幅地图中看到哪些地理事物?你能读出这些地理事物所谓海拔高度吗?能看到各地的坡度起伏吗?
继续阅读图2-45,并和图2-46比较,讨论:这幅图与上幅图相比,有什么明显不足?(过渡)用什么方法可以将地形的地表起伏变化表示在平面上呢?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等高线地形图表示?
先讲解等高线的含义,而后结合板图加深理解,强调: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 ;各条等高线不相交;等高线上的所有点海拔都相等,相对高度都是0 学生回答P39活动第1题
(过渡)等高线地形图不但能反映各地的海拔高度,而且能反映出地表的坡度起伏 学生观察图2-50 思考: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排列的疏密有什么关系?(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学生口答P9活动2(过渡)等高线不仅能反映出坡度的起伏,而且还能反映出不同的地形和山体部位类型。结合投影,讲述如何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不同的地形类型。(先看海拔,再看相对高度)引导学生阅读P39图2-49,指导学生如何辨认山脊、山谷,而后介绍陡崖、鞍部山峰等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P39图2-46,思考: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明显的不足?(线条太多,看起来费劲)
(过渡)较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因为曲线太多,看起来费劲,没有色彩变化显得单调。如果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那么看起来直观清晰,这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结合图2-46和2-47,指导学生如何阅读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并得出结论: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代表山地和高原、或丘陵
(小结巩固)学生小结,教师点拨 板书设计
第 三节 世界的地形
一、陆地地形
二、海底地形
三、学看地形图
四、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反思
第三篇:第2课时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教学案(
第2课时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教学案(备课人
方小红 2011、12、26)
一、考纲指要
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Ⅱ)
2. 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右手定则.(Ⅱ)3. 自感现象(Ⅰ)4. 日光灯(Ⅰ)
二、命题落点
1.正确理解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的变化率的关系。2.应用右手定则判断切割磁感线导体电势高低。3.切割长度变化时感应电动势的计算
4.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时感应电动势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
1、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计算——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n(感应电动势计算的普遍规律,无论B变化、S变化,还是B、S都变化)t(2)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3)产生感应电动势的若干情景
①部分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平动切割 —— EBlv
平动切割
B
转动切割 旋转切②部分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匀速转动切割 —— E12Bl 2
2③矩形线框在匀强磁场中的匀速旋转切割——EmnBS(转1/4周E④磁感应强度B的变化——EnSnBS)
B t⑤磁感强度B和面积S都变化——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解. 典型例题
【例1】单匝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转轴垂直于磁场,若线圈所围面积里磁通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3所示
A.线圈中O时刻感应电动势最大
B.线圈中D时刻感应电动势为零 C.线圈中D时刻感应电动势最大
D.线圈中O至D时间内平均感电动势为0.4V 【例2】如图7所示,平行金属导轨的间距为d,一端跨接一阻值为R的电阻,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于平行轨道所在平面。一根长直金属棒与轨道成60°角放置,且接触良好,则当金属棒以垂直于棒的恒定速度v沿金属轨道滑行时,其它电阻不计,电阻R中的电流强度为
【例3】如图17-13所示,有一夹角为θ的金属角架,角架所围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强度为B,方向与角架所在平面垂直,一段直导线ab,从角顶c贴着角架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求:(1)t时刻角架的瞬时感应电动势;(2)t时间内角架的平均感应电动势?
自我提高:
1、AB两闭合线圈为同样导线绕成且均为10匝,半径rA=2rB,内有如图10所示的有理想边界的匀强磁场,若磁场均匀减小,则A、B环中的感应电动势之比εA∶εB=____,产生的感应电流之比IA∶IB=____。
2、如图14,边长l=20cm的正方形线框abcd共有10匝,靠着墙角放着,线框平面与地面的夹角α=30°。该区域有磁感应强度B=0.2T、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现将cd边向右一拉,ab边经0.1s着地。在这个过程中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多少?
课后作业
1.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线圈中的磁通量变化越大,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 B、穿过线圈的磁通量越大,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越大 C、线圈放在磁场越强的位置,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越大 D、线圈中的磁通量变化越快,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大
2、穿过一个电阻为R=1的单匝闭合线圈的磁通量始终每秒钟均匀的减少2Wb,则:
A、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每秒钟减少2V B、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是2V C、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每秒钟减少2A D、线圈中的电流是2A
3、在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线不平行),下面叙述正确的为:
A、对给定线圈,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EntBSEnsEnBt的基础上(线圈平面与磁感t,及改写形势B、对给定的线圈,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磁感应强度的变化 B成正比
SC、对给定匝数的线圈和磁场,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面积的平均变化率t成正比
D、题目给的三种计算电动势的形式,所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都是t时间内的平均值
4.与x轴夹角为30°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为B(图1),一根长l的金属棒在此磁场中运动时始终与z轴平行,以下哪些情况可在棒中得到方向相同、大小为Blv的电动势
A.以2v速率向+x轴方向运动
B.以速率v垂直磁场方向运动
5.如图2,垂直矩形金属框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为B。导体棒ab垂直线框两长边搁在框上,ab长为l。在△t时间内,ab向右匀速滑过距离d,则
6、有一个n匝线圈面积为S,在t时间内垂直线圈平面的磁感应强度变化了B,则这段时间内穿过n匝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量为,磁通量的变化率为,穿过一匝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量为,磁通量的变化率为。
7、如图4所示,前后两次将磁铁插入闭合线圈的相同位置,第一次用时0.2S,第二次用时1S;则前后两次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之比。
8、一架飞机以900Km/h的速度沿水平方向飞行,该处地磁场的竖直分量 为0.5×10T,飞机的双翼共长12m,则机翼两端间的感应电动势为________V-4
第四篇:地势和地形教学案2
第一单元 第7课时
课 题:地势和地形
一、教学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实用地图提取地理信息。
二、教学重点
地势、地形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复习旧知)
1.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 高 低,呈 状分布。2.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 米以上,号称。3.我国的地形类型有、、、、。4.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 三大平原: 5.连线题:
A.青藏高原 ①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B.内蒙古高原 ②崎岖不平,石灰岩广布 C.黄土高原 ③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D.云贵高原 ④地面平坦,一望无际
(二)自学指导(阅读P27—30页找出下面内容)。
1.我国是一个多 的国家,山地的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高原
面积约占全国的,这两种地形的面积约占全国的 %,主要集中在我国的 地区。总的来说,山区在发展、和 等方面优势较大,部分水热条件较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但是,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不便,建设难度较大。
2.在我国,山区包括、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3.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在开发利用山区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的发生。
(三)问题导学 1.我国的五种地形?
2.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五、归纳记忆。
六、当堂检测。
1.构成我国地形骨架的是()
A.高原 B.盆地 C.丘陵 D.山脉 2.从郑州往东走,你知道属于哪个地形区()
A.黄土高原 B.太行山区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3.我国各类地形中,面积最大的是()A.平原 B.山地 C.高原 D.盆地
4.下列地形区中,位于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和昆仑山之间的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 B.黄土高原和横断山脉 C.柴达木盆地和内蒙古高原 D.塔里木盆地和云贵高原
七、作业布置。
1.我国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不同走向的山脉纵横交织,构成了我国地形的。
2.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呈 状分布。3.我国四大盆地中,面积最大的是 盆地,海拔最高的是 盆地,纬度最高的是 盆地。
4.山脉往往是其它地形的天然分界线,如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之间以 山脉为界,塔里木盆地和青藏高原之间以 山脉为界。5.位于我国地势第三阶梯上的地形主要是()
A、高原和山地 B、山地和丘陵 C、高原和盆地 D、平原和丘陵 6.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我国于下列哪个国家的交界处()A、尼泊尔 B、阿富汗 C、印度 D、不丹 7.属于我国二、三阶梯界线的山脉是()A、昆仑山 B、大兴安岭 C、喜马拉雅山 D、长白山
8.没有沙漠、戈壁和绿洲分布的盆地是()
A、四川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准噶尔盆地 D、塔里木盆地 9.长江、黄河发源于我国的()
A、第一阶梯 B、第二阶梯 C、第三阶梯 D、第一和第二阶梯交界处 10.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A、1/3 B、1/2 C、2/3 D、1/4 11.下列不属于山地灾害的是()A、崩塌 B、滑坡 C、泥石流 D、海啸
12.为我国第一大平原,有着广袤黑土地的是(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成都平原)
第五篇:七年级地理第18周第二课时导学案
【当堂达标训练】班级:姓名: 1.下面的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2、下列自然现象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B、四季变化C、昼夜现象D、昼夜交替现象
3、某人没有出行却能坐地日行八万里,此人的位置应当在A、赤道上B、回归线上C、极点上D、无法判断
4、下列哪些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A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时间冬季比夏季晚B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C极地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D我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
5、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A.日月星辰东升西落B.各地的昼夜交替现象
C.一年中,学校操场上旗杆影子的长短和方向随季节发生变化
D.济南球迷上午9:00观看美国当地时间20:00举行的NBA篮球赛
6、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北半球是冬季B、此时南半球是夏季C、此时南半球白昼最长D、此时赤道上昼夜平分
7、下列关于学校所在地5月1日昼夜长短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昼长夜短B昼短夜长C昼夜等长D不确定
8、右图为山东某地春秋分和冬至日、夏至日正午射入窗户的太阳光线,其中表示冬至日的光线是()
A.1B.2C.3D.没有
9、下列节日时,我国昼夜长短相差较大的是()
A三八妇女节 B五一劳动节 C七一建党节D九月十日教师节
10、唐僧在取经的途中遇到了危险,被妖怪施法后藏在一枯井中,孙悟空向观音求救,观音告诉他:一年中只有一天阳光会直射到井底,到时不救,恐有难亦。请问是在我国什么地方的什么时间()A.23.5°S—冬至日 B.23.5°S—夏至日 C.23.5°N—冬至日D. 23.5°N—夏至日
1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当地球公转到一日为日,北极圈内出现现象。2)、3月21日前后,地球公转到夜状况,国庆节时,地球运行在点至点之间。圣诞节时,太阳直射点离(纬线)最近。3)、当地球运行到C点时,太阳直射_____(纬线),时间是月日前后,此时北京昼夜长短情况是___。4)、地球公转到D点时,全球昼夜长短情况是: 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地区:。
5)由图可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而且它的空间指向。
12.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地理坐标:A,B,C,D。(2)位于热带的点。
(3)冬至日以上四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4)以上四点中最冷的是点。(5)位于南半球的点是。
13、读右图回答
(1)在图上画出地球公转方向
A点节气为日期是前后。(2)地球运行到D点时,太阳直射在上。
(3)当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地球运行到_____点。今天地球运行到两点之间。当地球运行到点时,北京昼夜等长
14、读图回答: 自3月21日至6月22日
(1)读甲图,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A、B、C、D四段中的________段。(2)读乙图,此时段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箭头的代号是_______。(3)此时段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
七年级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