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科技教育培养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开展科技教育培养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的研
究》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一、对本课题研究的认识
2012年11月,桦甸市金沙乡中心小学校承担了科技教育研究课题《开展科技教育培养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的研究》的任务。
本课题旨在从农村青少年本身的实际出发,通过有效的方式、途径,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增强科技创新的意识,提高科技实践能力。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桦甸市金沙乡中心小学已圆满完成了该课题的研究任务。
二、研究工作的具体过程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全力支持课题研究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安排有科教经验的皮彦君主任具体主持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接着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选拔优秀的骨干教师担任实验教师,按教师个人特长进行具体分工,同时还建立完善的课题制度,如经费保障制度、人员奖惩制度等。
2.分析整合学校资源,搭建科技实践活动平台
近年来学校非常重视硬件建设,被评为“吉林省科技教育教育示范校”。校园环境、景物设计按科技教育要求设计:创建“一馆、二室、三廊”即科学探究馆、学生科技作品展览室、学生科技操作室、科技知识学习走廊、科技发展信息长廊、科普知识移动宣传廊等。充分发挥板报、壁报、宣传橱窗在科技教育中的作用,让每一块墙壁都能“说话”。在内容上,把学校科技教育的特点、目标成果展现出来,及时反映科技信息,普及科技知识。在形式上,建立班级科技角、班级黑板报、科技宣传橱窗,创办学生科普知识手抄报、学校校报开辟《科海扬帆》专栏。
加强学校图书资料建设,购买科普读物《科学发明.发现》《神奇自然》《十万个为什么》等2000余册。年年增订《小学科技》《小小爱迪生》《少儿科技博览》《发明天地》等科技期刊,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搜集、筛选、整理、运用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形成。校外、校内为学生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研究的开展搭建好了平台,使科技教育活动课这一新课程的亮点真正亮起来。
3.抓好教师培训,加强教研力度
在课题研究的期间,采用网络主题教研、发放学习材料、专题培训讲座等形式定期举行专题学习,定期举办课题研究情况分析会,并带动全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我们采取了每周集体教研的方法,每学期召开科技教育活动汇报课、研讨课。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参加市教研中心组织的各种研讨学习活动,及时研讨教研中出现的问题,相互交流经验,开拓思路。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业务水平提高了,思路开拓了。
4.开发管理平台,建立课题研究网站
为了使课题研究实现过程管理、高效管理和科学管理,我们组织骨干教师开发了该课题的专题研究网站―“一路同行”。该网站设立了“课题概况、课题研究、在线研讨”等栏目,为课题的实效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平台有利于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科学评价,我们要求实验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保留研究资料,教师每做完一个步骤就可以及时上传到自己的文档里,这样课题组就随时可以监控每位实验教师研究到了哪个阶段,同时可以随时进行过程指导。到最后也能保证研究成果的真实完整。
5.开展系列活动,深化科技教育
为使科技活动经常化,我校根据学生年龄和知识能力水平制定了“五个一”活动。内容是:读一本好的科技书;做一件小制作或搞一个小发明;知道或了解一个科学家的故事;参加一次科技考察活动;高年级学生学会设计一个科技作品,低年级学生会画一张科幻画。
拓展家庭辅导。充分发挥家长、家庭的科技教育作用。一是建立家庭科技角。家庭科技角可以如此尝试:建立“庭院花园”。学生和家长一起,利用家庭中的庭院,种植一些花草,在花草的培植过程中,研究它们的成长过程,成长规律,书写一些观察日记等,掌握有关植物的知识。有条件的家庭,建立家庭科技创作室,订阅一些科技类报刊。二是充分利用家长、家庭的科技资源培育学生科学素养。学生在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的活动中,许多的发明创意,都可以在家长的直接指导下完成。
6.立足主阵地,确保科技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堂教学是现代学校中的最基本形式,是培养创新人才、开发创新能力的最主要途径,要把科技教育的渗透作为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校确定:①在教学目标确立上突出科技教育。各科教师认真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科技教学因素,必须把科技教育纳入教学目标之中。②在教育内容上渗透现代科学技术。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小学生加强科技启蒙教育,并编写科技教育校本教材《金小科技》《科学探究》。③教学手段上要采用现代教学媒体。我校在教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初步实现教学媒体现代化,为推进科技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运用校园网、闭路电视、有线广播三条现代科技信息传递网络,把光、电、磁技术广泛运用于小学教学过程中,扩大教学信息的传递量,提高科技教育质量。④拟定了《科技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方案》,建立“科技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评价体系,制定《科技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实验学生科学素养评价表》和《桦甸市金沙乡中心校教师个人年度科技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特色指标考核表》。
三、研究工作的成效
1.培养了学生实践观察的能力
在综合活动课上,教师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了观察能力。源于对豆油加工的好奇,有的班确立了综合实践课题《走进豆油加工世界》。在实验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走进金沙“大豆榨油坊”,参观了大豆生产加工的整个制作过程,拍摄了自己想要的照片资料,并就心中的疑惑向专业人员进行了咨询,从中获得了不少乳品生产加工知识。
2.培养了学生实践协调的能力
科技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协调发展。我们把“红领巾中药、蔬菜试验田”分给了各个班级,孩子们经过辛勤劳作,收获了一些中药材、蔬菜。针对收获的蔬菜,同学们展开讨论,最后商定:一部分留给学校食堂,另一部分送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中药材卖给药店,用得来的钱换取春季更新换代的种子,同时去体验一下与药店老板讨价还价的感觉。于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拓展性主题:感恩社会―走进敬老院,感受生活―我是小商贩,在孩子们的精心设计下应运而生。
3.培养了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
在桦甸市金沙乡中心小学校“学生科技操作室”里锛、凿、斧、锯、手钻、电钻、木刨、台虎钳……一应俱全,这便是为学生搭建了动手实践的平台。语文课上学生们学习了《赵州桥》《詹天佑》。他们就根据老师讲解的知识,在操作室里用泡沫块粘制了大小不同的“赵州桥模型”。用高粱杆内芯连接了“人字形铁路模型”。学生们上数学课看到老师在黑板上画图时,一会儿拿直尺,一会儿拿圆规,一会儿又用三角板,很是麻烦。几个同学在操作室里研究设计,动用了各种各样的工具、锯胶合板、打孔、刻标尺,磨光,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制作成了三种“多功能组合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每学期我校都举办一次“小学生科普知识竞赛”,竞赛试题包罗万象,天文、地理、环保、健康、自然科学……例如,①地球上出现最多的自然现象是什么?②人的一生大约要喝多少吨水?③为什么要拒绝吃野生动物?④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动脑思考,去图书室翻阅相关资料,上网搜集,询问家长、老师,圆满完成答卷,这样的活动让他们在实践思考的大道上脚步越来越坚实。
4.培养了学生实践创造的能力
学生除了在学校进行发明创造外,还与家长一起研究创造。有的学生开始用黄泥雕塑各种各样的人物或动物,后来采用石膏雕塑秦始皇兵马俑,更有创意的是改变用桐木做飞机机身材料难取、不易制作、也容易折断的缺点,采用当地的条扫麋子杆、水蒿杆、姜不辣杆做飞机机身材料,材料硬度好,容易制作。学生会主动涉猎课本以外的科普读物了,学会发明创造了。
四、丰硕的研究成果
务实的课题研究,丰富了科技实践活动,为桦甸市金沙乡中心小学校学生打开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广阔世界。
学校成为“桦甸市特色办学先进集体”。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吉林省国防科技体育先进单位”、“吉林省青少年航模活动示范校”、“吉林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吉林市科协系统先进集体”、“吉林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首批七巧科技示范校”、吉林市首届“小牛顿科学实验”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称号。教师参加教学大赛有10余项获科研成果奖,学生60余人次分获省、市科技竞赛活动一、二、三等奖。在吉林市首届科技教育讲坛会议上和2012年第九届中日友好科技创新研修会上,皮彦君老师和段福成校长做过两次典型经验交流,其做法在全市得以推广。
五、研究工作的体会及反思
要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学校领导要加强重视,保障实验的人力、物力投入。②学校要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校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③学校要主动争取专家的指导,为教师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帮助。④与更多单位结成共建关系,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搭建平台。⑤从社会中聘请校外指导教师,建立校外指导教师联系手册。⑥与家长建立有效的联系,吸引家长参与活动。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发现小学生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的研究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由于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在一些具体环节中还存在着不足。有些师生因思想观念的限制而没有完全“活”起来,部分活动的课题内容受到局限,没能深入到更深层面。所以,要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继续巩固研究成果,力求比过去做得更好。
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稳固研究网络,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我们将继续在课题组负责人段福成校长的领导下,在分管领导魏强副校长和课题组负责人皮彦君主任的带动下,定期活动,以活动推动课题的深入发展。
2.加强科研力量,扩充课题组成员
由于学科和研究范围的扩大,课题组人员必须扩充。要精心挑选人员,把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科研基础好的教师吸收进课题组,使研究不断深入。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深深体会到,如果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就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就能把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掘出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篇:加强科技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加强科技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下午好。
今天由我们学校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科技展示活动。首先非常感谢局德育办给了我们学校这次宝贵的机会,这既是对我们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的肯定和认可,也是对我们今后工作的一种鼓励。更得感谢局领导和各个学校的领导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到我们建国小学,肯请各位领导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建议。
在这里我把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汇报给大家。
一是我们学校李校长本人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充分认识科技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多次在班子会议和教师工作例会上强调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李校长把她的这种理念和认识渗透到平时的工作安排中也渗透给我们全体教师。在我们校形成了重视科技教育活动的风气,学校不仅有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科技辅导员还定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科技教育工作,总结科技教育工作的经验。
二是主抓教学工作的领导给这项工作配备了优秀的教师作科学课担任科技活动辅导员。几年来校长舍得投入资金,让科技辅导员参加省、市级各级科技培训,每次培训前朱校长都叮嘱老师多学、多看、多记,学到省、市级学校的长处,可以说培训工作提高了广大辅导员教师从事科技活动的水平和能力,为我们校科技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涌现出像李振国、候叔伦、秦砚名等校级优秀辅导员,还有李尧华、隋瀛、宋立华等一批班级科技教育优秀教师。这些教师积极热情主动的参加到科技活动中来,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为我们科技教育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带领学生在历次国家和省举办的科技创新大赛中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三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调动了全校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我们成立了校级科技活动小组、班级活动小组积极组织学生定时、高质量的活动保证每次活动按计划、有内容、有步骤、有作品积累。在这里得感谢我们局德育办,为我们争取机会,努力创设条件让我们各个学校积极组织我们学生参加省、市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科幻画、航模、海模、车模竞赛等科技创新活动和创新大赛等。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活动,增长了学生的科技知识,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具有了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一个有创新意识的大脑,一双会创造的巧手。通过科技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科技素质,增强了创新意识,为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中小学科技教育。
目前,我个人认为中小学科技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普遍存在着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和探索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较薄弱。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还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
1、拓宽中小学科技教育途径,全面实施中小学科技教育。一是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课堂教学是进行中小学科技教育的首要途径,是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技意识的主渠道,其他学科同样是进行科技教育的主渠道。以学生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经历过、感受得到的科技成果与产品为主要内容,通过学科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我国乃至世界高新科技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让学生充分理解现代科技与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密切关系。学生掌握了必要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增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科技教育内容。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科技教育的主要途径,三是我们还想积极开发科技类校本课程。
2、以学校各类教育活动为载体,有意、有机地结合各类教学和各类教材中潜在的科技因素,使学生在学习本学科内容的同时也有效地接受了一些科技内容的教育。科技教育不是单独组织的一种教学形式,我个人认为学校抓科技教育应该像抓中小学德育工作那样,把科技教育渗透到所有课程之中,善于挖掘不同课程中所蕴含的科技教育课程资源,这项工作我们将结合学校的角色教育课题开展挖掘课程资源中的科技教育课程资源。
以上是我工作中的粗浅认识。可以说像我熟悉的市一中、外国语、光华、解放、临城小学都有各自的特色,我们将多向各学校学习使我们校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发挥出我们学校的作用,使我市的科技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三篇:《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一、课题提出背景及意义:
多年来,‚哑巴英语‛一直遭受的大家的批评。这几年,随着英语教学的发展,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社会上各种英语口语培训班风靡一时。作为一个合格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通过浏览国外互联网网站、各种外国报刊、书籍搜集处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以此提高口语能力的这种学习能力是必不可缺的。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旨在通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以迎合小学生性格心理特征为起点,致力寻求适合小学生心理、思维特征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和模式。实现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适合各自特点的主动学习方法的教学目标。力求从根本上为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探索一条切实可行、效果明显的活化教材,情趣化的教学道路。
鉴于上述情况,本课题研究立足于:
一、在校园内创设英语氛围,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需要;
二、引导学生从各种渠道搜集英语信息,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提高口语能力,特别要注重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学生乐于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情感交流。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要通过说来表情达意,从而达到学习本学科的目的。
小学阶段属于英语学习的预备阶段,小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基
本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知识,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可是英语毕竟不是我们的母语,加上缺少浓厚的语言氛围,很多学生对英语是‚想说爱你不简单‛,对之敬而远之。通过问卷调查和平时的教学,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仅仅会读课文中的句子、词语或模仿造些句子、对话,根本无法将所学的词句加以整和,形成语言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出来,导致出现在交际场合就张口结舌,不会说的现象。更有些学生怕学、怕说英语,甚至讨厌英语。然而,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要通过说来表情达意,从而达到学习本学科的目的——交际。可目前却产生了英语‚说‛的最终目标和现实中学生不敢说、不愿说的矛盾。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态度。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和谐的‚说‛的氛围,为学生淀积‚说‛的素材,为学生创造‚说‛的情景和空间,为学生将来更好地‚说‛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二、理论依据
英语口语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只有通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深化思维、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与创造能力。要掌握英语,必需拥有大量的输入(即听和读),才可以保证较好,较正确的输出(即说和写)。即‚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规律,应当抓‚说‛。无论从语言的发展或学习语言的自然规律或用语言交际所采取的形式来看,说的能力的培养即口语训练在语言教学与研究中都显得特别重要。海姆斯的交际人种论认为说话是一项‘需要技能的工作’,因此,本着‚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在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没有 理由不把说的能力的培养即口语训练臵于首位。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
学生的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综合语言的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
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体发展基础上,其中语言
知识和语言技能是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
能力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达到学习
总体目标必须由‚说‛得以体现。我们以赞可夫的发展教学论为指导思想,相
信每位孩子都有发展空间,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为他们的英语能力的发展奠基,以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和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为研究指导,在教学中根据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学生实际开展各种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和谐,积极的氛围中学习,求知
欲得到激发,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及顽强拼搏的毅力得到锻炼。
三、课题的界定
‚说‛是提高学习能力的一方面,在研究中还要结合其他各法与‚说‛结
合,如:听、读、写等,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英语素质。这种素 质和能力又以‚说‚来表现。这种能力包括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流利地用英 语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技能,熟悉英语的语言习惯,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具 备一定的文化意识,同时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课题就是要 通过研究,打破农村的小学生不会在生活中使用英语的‚哑巴英语‚现象,让 学生能轻松‚说‛英语。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使教师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能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
主学习、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注意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学生的学习需
要。改变传统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2、通过研究进一步端正教师教育思想,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优化教
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造就一支精于教书,强于科研的师资队伍,努力体现
我校特色,实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目标。
3、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将口语训练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并开展丰富
的活动,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树立学生‚说‛
的信心,检测学生‚说‛的效果,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调查我校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现状。
2、自然实验法:以调查分析的结果为依据,探索在学科教学中提高
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具体有效的方法。寻找一条在本学科教学中
培养学生习得语言能力、运用语言的有效途径。
3、观察法:在教学中,对学生习得语言能力、运用语言的学习情况
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给予相应的指导,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4、文献法:查阅有关英语口语方面的书籍资料等,进行研究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六、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试行阶段(2012.3-2012.4)制定申报、立项确定课题组成员对相关文献理论进行了学习和研究。参加开题培训,组建课题小组,确定研究人员,开好课题会,拟订课题方案,实行调查研究,分析调查情况,确定研究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第二阶段贯彻实施阶段(2012.5-2013.7)通过去蒙山学习培训之后开始计划,贯彻实施方案,落到实处。制定阶段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作好口语
测试和教学反思,及时进行阶段总结,撰写经验文章。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2013.8-2013.9)对课题进行总结提高汇报,全员分工合作收集资料积累数据和案例分析报告,教学设计等资料进行整理装订成册。
进行课题总结,撰写经验文章及课题实验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之下,本课题才得以有保障,有指导,有计
划,有条不紊的开展。在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做了以下这些工作:
(一)、健全课题组成员,建章立制,保证课题有序开展
1、组织理论学习。本课题属于课堂教学研究,适合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但又要有理论知识作指导。因此课题组经常组织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用
科学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由于英语教师一人教学几个班,时间
很紧,因此,我们要求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来钻研课题研究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作好学习笔记,通过自学,教师们都基本掌握了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所要用到
的有关理论知识。
2、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坚持每月开展集体课题研究一次,分析和总结前段
时间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商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制
定好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做好相应资料的收集和课题档案。研究教师坚持每 周写学习笔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用科学的理论知道我们进行研究。
每学期至少要写五篇以上的教学案例和教后反思。同时,研究教师还要上好课
题研究课,随时准备接受课题组的专项调研。
(二)、加强研究过程的监控和实施,提高‚说‛的能力
1、开展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你对英语的兴趣),学习习惯(你认为怎样才能把英语说好),学习策略(你在家经常听录音学英语吗),学习要求(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英语教学活动),并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进行
分析研究,我们发现这些农村孩子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由于环境和学习
条件的限制,不少同学既爱英语又怕英语,很想学好可又不知从何入手,特别
是‚听‛不懂,‚说‛不出。由此可见,英语学习在这帮农村娃的学习生活中很
有潜力和空间,可在‚听‛与‚说‛之间卡了壳,关键要靠老师在这方面的指
导,比如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英语活动,如:每节课上,我们要求教
师用英语和学生交流,每节课规定有口语交际的时间,即Free
talk,或复习学过的话题,或综合运用对话体系进行语言的整合,这样不仅创设了和谐的教学氛围,而且通过这种日积月累,润物无声的渗透,大大提高了学生说的兴趣和说的信心。
2、以课堂为主阵地,听说并重,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农村的孩子缺少良好的说的氛围,回到家中几乎不可能用英语与家 长交流。因此,英语课堂成了英语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同学们听英语,说英语,能用英语交际的最佳时段。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杜绝用汉语组织教学,要保证英语氛围,课前必须保证五分钟的口语交际。教师要依据新课标,把握好教材,能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营造真实的交际情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兴趣去说,能感觉到英语就在身边,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课堂上我们也发现一些孩子能自己按教师的要求说英语,可是听不懂别人的表达,或是过一会儿才明白别人在说什么。这正应了一些教育专家们分析的,学生要先将听到的英语翻译成汉语,再把汉语转化成自己理解的内容,当然反应慢了。这也正说明了学生听的太少,缺少良好的听的习惯和较高的听的能力。因此,课堂上我们不仅仅要求学生说,还要求学生听,以听促说。要让学生听懂,教师的发音首先要准。每个教师在课前必须先听录音,纠正好自己的读音,确保发音正确,然后再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一人回答其他人没事干的情况,当一位学生说时,教师还要设计好相应的问题,请其他同学带者问题去听。在做听力题时,尽量不要听一句译一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提高听的能力。、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提高师生听说能力。教师的听说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说能力。让学生能‚听‛会‚说‛,首先要让教师能‚听‛会‚说‛。我们中心校邀请了县教研室教研员黄藐来校指导教师上课,讲座,真
正做到理论与实际联系,理论指导实践。
3、巩固课内,延伸课外,积极落实并提高说的能力、跟踪调研,及时进行阶段总结,撰写案例反思和经验文章,在反思中谋求进步,在进步中求得提高。每学期,由教导处和课题组安排,对每个年级的英语教学进行阶段调研,及时发现问题,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共同探讨这些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商讨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反思自己教学中该如何改进,被调研的教师要写好反思,课题组也要写好调研总结。每次集体备课就是我们课题组的一次研讨会,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的课题组会每周一次,而且富有意义。(2)、鼓励教师外出学习,还积极上好课题研究课和公开课,在学生中,我们也积极开展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通过活动产生强烈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的好胜心,产生学习上的动力。同时,宣传发动学生积极征 订《少儿英语报》,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大家学习,开阔学生眼界,丰富课外知识。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我们积极进行培优补差,每学期开学初,我们就在班上摸底,列出培优补差计划,做到让每个学生做好自己能做到的事,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又巩固了知识。
八、实验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从最初成立我们英语课题组立项到本课题转入实施,大家经历了从一开始不知该从何处下手进行课题研究,到后来有条不紊地开展扎扎实实的课题研究的过程,这过程虽然没有专职课题研究人员那么富有专业的技术含量,但我们大家都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一线普通教师所具备的潜质。在这近一年的研究中,大家懂得
了要想把课题搞好,首先要建立一支好的团队,一支大家彼此间信赖、担当、宽容与协作的团队。虽然成员和课题负责人不在同一单位了,但我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努力,正是在这样的团队研究中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研究资料,积累了一些成功的做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九、实验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对本校英语教学的影响:
我校五六年级学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英语素质比赛。
本次比赛与之前的口语测试相比较来看,学生的口语水平相对较高。选手们用自己清晰的语音,优美的语调,精彩的表演展开角逐,本次比赛在一定程度
上激发了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欲望,提升了孩子英语口语表达水平。
(二)对本校学生学的影响:
在这个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们整体的英语口语环境学习观念发生了积极的转变,创设英语口语环境的习惯已基本养成。
(三)对教师教的影响:
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十、研究的成果
1、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在实践和研究中,老师们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钻研教材,互相交流经验,积极探索课件的制作,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通
过研究课、观摩课、优质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我们青年教师,在实践中收益非浅。随着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在教育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教师素质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
2、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首先,学生们对英语也有了很大的兴趣,对英语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有了
进一步的认识。由不喜欢到爱上了英语,由不爱说到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一些学生还改变了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回家及时预习新知,复习旧知识,并
能跟录音读课文,‚听‛、‚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其次,‚说‚的能力提高带动了学习总成绩的提高。经过这几年的研究和训
练,同学们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历次考试中,我校英语教学成绩均排在 中心校前列。开创了农村英语教学的新局面,为叫小教育锦上添花。各年级英
语成绩在历次抽测或统考中均名列前茅,并且成绩遥遥领先。
第三,在‚说‛中提升了学习能力和英语素质。
第四、在课题中期研究过程中,在教研室等有关专家和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课题组经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 黄所超 老师所撰写的论文《村级小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及对策》和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均获得市二等奖,获得上思县六年级学生毕业质量检测英语科市级二等奖及上思县中小学教师‚教学能手‛大赛英语科县级一等奖; 刘星辰 老师所撰写的论文《学习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均获奖; 陈慧彬 老师所撰写的论文《略论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语言》获市一等奖和《浅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言训练》获市三等奖,获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学技能大赛奖; 江妹珍 老师所撰写的论文《浅谈农村小学生学习的难点及对策》、《以感情为纽带,积极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获区级一等奖; 黄小梅 老师获防城港市第六届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比市级三等奖及全区远程项目学校中小学课堂教学反思评比活动区级二等奖。
十一、存在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
(1)缺乏必要语言环境。我们学校深处农村,学生是在汉语单
一、地方方言多种的环境中学习英语的,除了每周有限的几节英语课外,很少有接触英语的机会。课内学生的一点听说训练也难以在课外得到复习巩固。这样的英语语言环境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
(2)教师口语水平偏低。教师的口语水平偏低,语音语调不准确,不能很流利自如地用英语教学,这对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是很不利的。
(3)班级学生人数过多。培养听说能力必须通过大量的反复练习,每个学生都要有足够的听说实践机会。然而实践反映班级人数过多就难以组织有效的口语训练活动,使学生开口实践的机会少,口语的能力自然难以提高。
(4)听英语的机会太少。说英语的能力必须建立在大量的听英语的实践基础之上,而学生由于教师的口语水平较低,电化教材设备和资料较差等种种的原因,学生听英语的机会少,这直接影响了说的训练。
(5)心理障碍的影响。由于英语基本功不够扎实,如语音语调不够正确规范,词汇、句型、语法不够熟练,朗读、背诵等基本功不到火候等,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以致形成心理障碍,怕说错,说不好,遭人讥笑,被批评。因此学生开口难,连贯叙述更难,越怕越不敢说,越不说就越不会说,导致恶性循环。
十二、研究后的一些思索:
英语教学中的‚说‛是渗透在每节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又是延伸在英语课
堂教学之外的,它需要滴水穿石般的毅力和耐力,这是对每位教师和学生的考
验。虽然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研究中,我们也有很多的困惑:如在教学
中我们怎样最小化地避免两极分化,真正做到让每位学生参与到‚说‛的行列;
怎样做到听、说的完美结合,让学生不仅能说出自己所想,还要能正确,快速
地听懂别人在说什么;怎样在农村的英语教学中做好家校配合,为学生提供更
广阔的英语学习天地、更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更优质的学习环境„„,太多的问
题值得我们去思索和探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题的研究虽
然拉下了帷幕,但我们的奋斗的脚步不会停止,我们仍会一如既往的做好英语
教学中‚说‛的研究这项常规教学工作,力求小学英语教学的最优化,全面提
高小学生的英语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欧阳俊林 《英语教学论》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2、苏承志 《英语交际能力与策略》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舒白梅 《现代外语教育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4、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有效备课—小学英语》 主编
付丽芳
光明日报出版社
6、《英语教学法》
胡春洞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陕西省商南县试马镇中心小学汪仁忠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如今人类已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社会交往范围日益扩大,交往活动日益频繁,口语交际能力成为人们整体结构中的重要素质。
小学语文修订版《大纲》把原大纲中的“听话、说话”修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仅是提法上的改变,更是认识上的升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沿着“口语交际”的方向继续推进,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能力的高低影响人的一生,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人才培养的需要。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课程标准》要求相差甚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生活中满嘴土语、方言,普通话表达能力极差;
2、课堂上有的学生胆子小,怕说错话,不愿表达;
3、部分学生虽然具有初步的交际能力,但口语表达不规范,说不完整,无逻辑,词不达意;
4、交际时忽视自己的言谈举止,文明礼貌,表情神态;
5、教学中,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
6、检测考试中缺乏对学生口语表交际能力的科学、合理的考察,导致学生对口语交际不重视。
7、农村孩子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学生见识少、语言环境较差、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
8、现在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孩子生活中很多事多是父母包办,因而孩子缺乏与外界交际的机会,父母对子女交际能力要求不严。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着力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尤为重要,势在必行,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与学科教学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我们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严峻课题。在广泛调研,深入论证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一项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交际交流的素养。”结合我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在学生已有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条线同时进行研究,共同探讨出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和
途径,得出培养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好方法,并在我校范围内推广应用。通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课题研究,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学科带头人,在校内形成教学研究浓厚氛围,为“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作出应有贡献。
二、文献查新综述
我们也收集了很多同类学校有关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课题的研究成果,在如何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现有的研究成果在“应该做”上取得了高度的共识,但在“做什么”和“如何做”方面则尚有不同看法或薄弱环节,并且我校县级课题《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已经结题。我们期望通过研究,在现有师资水平、硬件设备、软件资源基础之上,对兴趣的激发、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评价等课堂教学新策略、新手段和新方法方面作出自己的阐述,走出一条既有特殊性(适合本校)又有普遍性(向兄弟学校推广)的路子。
三、课题的界定与理论依据。
1、课题的界定。
口语是谈话时使用的语言。交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是指交际者出于某种社交需要,运用连贯的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社交活动。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语言活动,它具有及时性、流动性、现场性、综合性等特点,是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生存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结合体。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每个说话者都是根据自己所处的情景,讲话的动机以及与对方的关系来调整自己说话的方式,这种在口语交际中体现出来的能力就是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综合性。它包括良好的语音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语言组合能力、得体的举止谈吐能力。相对于听说能力而言,口语交际更强调双向互动的特点,是信息交流与人文关怀的统一体。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基于农村学生见识少、语言环境较差、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等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研究策略,培养他们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2、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正确把握”口语交际“的目标和内容,研究口语交际的教学方法,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意义重大。
(2)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
本研究以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规范训练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环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元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意义建构。
(3)现代语言学认为,交际的过程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是交际双方在特定的语境里,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语言手段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而进行的思想情感的交流,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重视交际双方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组织形式进行。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一)研究的价值
1、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和广泛的实践研究,探索科学、合理有效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形式,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这门学科的兴趣。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行规范学生语言的训练,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研究,以点带面,总结推广,探索一系列有关的口语交际训练方法、策略,构建农村学校口语交际课的新思路、新模式。
(二)研究目标
按照“服务教学,培养能力,改进方法”,的指导思想,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与学科教学特点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教育质量提高,以实现改进口语表达能力教学方法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为目标。
五、研究思路:
1、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口语表达教学中的使用水平和效率,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
2、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组织、管理、测评机制与相关制度,聘请省、市、县专家为课题把关、定位,为课题指导顾问。
3、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口语交际与学科特点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教师创设情景,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示范点播,学生学习提高,师生信息反馈,反复加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互相口语交际互评提高。
六、试验周期与步骤
(1)做好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2)确定课题组成员。
(3)课题研究计划
①课题申报,立项阶段:2011年9月-10月组织学习理论,提出课题思路,做出课题计划,向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申报课题。
②研究与试验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11月。
③2012年11月,形成最终成果,撰写出经验论文和结题报告,收集整理课
题研究资料、分类归档。做好结题准备工作,申请结题。
七、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系统研究,具体实践,探索出解决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差的方法和途径,得出培养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好方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教师口语交际教学方法的大胆创新,以充实我校口语交际教学研究成果,并在我校范围内推广应用。
子课题:
1、如何创设学生口语交际的情景氛围
2、如何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3、如何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4、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
(1)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2)家庭中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3)社会实践活动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5、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1)如何理解他人表达的意思
(2)如何准确人表达自己的意思
(3)如何准确的组织自己的语言
(4)如何文明、得体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6、如何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进行评价
7、如何巩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8、如何使用好口头语和书面语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统计分析法 :对通过多种方法所获得的数据与资料进行分析,以得出莫种看法与结论的研究方法。
2、文献法:进行理论基础搜索和学习研究,了解科研前沿的动向获得新情况,全面正确的掌握国内有关口语研究成果,研究动态,发展历史和现状,了解口语教学最新理论、手段的研究方法。
3、行动研究法:
(1)培养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实践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方法,通过实践后的感受、感想,使他们体会到口语交际应用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观察社会现象,并对典型现象进行审视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师生掌握表达、辩论、即兴演说的方法。
(3)采用让学生倾听后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4)培养学生先读后述,提高学生复述能力。
(5)凭借图画或事物的观察,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4、个案探究法。做好各科有关教师、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掌握的一手资料,对典型案件做追踪研究。
5、经验总结法。认真总结实践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发现的问题,收集整理,加以分析、归纳、总结,进而得出正确结论。
九、课题研究的条件可行性分析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通过近年来对学生“口语交际”的关注,时常在思考,不断实践、摸索,创新口语交际的“面孔”,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研究操作起来更为轻车熟路。
学校教育科研的诸多课题具有相通性与共性。学校承担的县、市级课题的申报和研究,三个县级课题已结题,一个市级课题正在结题中,已具备较为专业的理论素养和开展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县级课题《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结题,为省级课题《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及分工
1、领导小组组长:程朝瑞
副组长:陈族林熊晓亮
成员:何娟张金来查达学汪仁忠田增曹世芳
2、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长: 汪仁忠
成员: 田增张广詹红霞何娟杨宁张金来
田淑玉张宝周党杰苏小玲万丽刘金莲
李文雅董立庆康华才聂进翰李先华查达学
刘爱琴曹世芳高琴徐海英李育志齐改琴
荆勇何改霞陈妍姚莹艳张亮王先进
杨家莹章晓燕田芳章媛王秀凤刘敏霞
3、顾问指导: 教研室支部书记:包尚友
十一、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研究,整理出一套实用的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堂实录,教学反思,教学心得,总结出课堂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好方法。
2.通过课题研究,收集各种反映研究过程的文本,将课题组成员撰写的教研论文,各类工作总结,结题报告等编辑成册存入学校档案。
3、探索怎样上好口语交际课的方法
十二、课题研究主要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小学生提高表达能力的500个口语交际故事》
3、《口语交际能力构建研究》
4、《帮你认识新课程》
第五篇:小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开展情况小结
《小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开展情况小结
北蔡镇中心小学
(一)课题介绍
围绕学校“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素质教育实验校的创建与推进为平台,逐步开展《小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在学校原有自主教育特色的基础上,通过新课程方案的全面实施,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德育工作、评价体系构建等内容的实施,多方面全方位、全开放、全过程地开展课题研究,使学生“学习主动、活动自主、生活自理、服务自觉”,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自主能力,进一步深化学校特色创建,努力提升学校内涵和办学水准。
(二)主要措施
开发学校课程,凸显课题研究亮点。学校从原有基础现状出发,整合有效资源,制定自主教育课程建设方案,依托德育、语文、体育、科技等学校传统特色项目,自主开发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为重点目标的校本课程,已开发完成的校本教材总计14本。校本课程开发采用项目负责制,如:德育校本课程系列开发实行“德育校本课程年级组长项目负责制”等,以项目化运作的流程和方式,确保了校本课程开发扎实有效。
开发与建设的校本课程由教导处、德育室负责实施,依据上海市课程计划要求,在基础性课程规定的课时以外,每学期初教导处将校本课程授课时间排入学校总课表中,以各年级组为单位,根据学生特点,在课程库中进行课程内容选择。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师生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体现参与性、生活性与探索性,充分呈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渗透,抓实课题研究重点。学校着力构建较为完备的课程体系,在学科教育中渗透主体教育,致力于探索并构建“主动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即:注重以学为教的教学理念、注重趣味多样的教学手段、注重个体差异的层次教学、注重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校每学年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为主题,组织各学科教师开展各类教学竞赛和骨干教师教学展示交流活动。如:听课评课专题讲座,专题说课比赛,现场出卷技能比赛,专题教学案例评比,专题论文比赛等,通过竞赛展示活动提高教师备课、说课、评课、出卷、撰写论文、演讲等多方面能力,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与学生同步发展。
参与实践体验,丰富课题研究内涵。学校将专题教育与主题教育实践相结合,在对学生实施分年级、分主题的德育专题教育课的同时,抓住有利教育契机,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寓教于乐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体验,培养学生养成学习主动、活动自主、生活自立、服务自觉等综合素质。如:涉及语、数、英、综合各学科的“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欢乐周实践活动,通过自编自导自演儿童剧、自组团队合作对抗赛、“Enjoy English!Enjoy Festivals!”节日文化探究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自我实践,为学生搭建展现自主能力风采的舞台。又如:抓住百年校庆教育契机,以“感恩北小”为主线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定计划、采访调查、撰写报告、设计方案、撰写心得,设计校徽、制作小报等活动方式感悟体验学校百年文化,为学生提供自主教育、自主发展的广阔天地,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思维的主体和成长的主体。还如:家庭中,孩子们成为自主自立的家庭CEO,学会一门生活技能,让自己更自立;做一回小当家,招待亲朋好友;当一回家庭理财师,合理购物,精打细算;争一枚孝敬章,感恩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情。再如:社区中,学生们利用雏鹰假日小队形式,开展“携手空巢老人,共度快乐新春”、“微笑天使在行动”等主题教育,学生自定活动计划,进行走访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制作贺卡礼物,编排节目,举行联欢会,成立文明礼仪督察队,协助协管员维持交通秩序,设计活动小报……这一系列的社会实践,增强学生自主服务社会的意识。
开展课题研究,提供课题研究保障。依据素质教育实验项目,确定学校重点研究子项目若干:子课题《小学生自主能力评价的研究》、语文学科《小学生自主作文能力的培养》;数学学科《小学数学几何知识学习设计的研究》;英语学科《基于网络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信息技术学科《基于网络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体育学科《趣味田径》校本课程的开发;德育学科《新上海人中民工子女家庭养成教育实践研究》;少先队《红领巾社团文化的探究与研究》等,并成立相应的重点子项目课题研究组。研究过程中,各课题组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时刻关注项目实施工程中发生的情况和存在问题,不断调整、完善目标和计划,提高实施成效。
构建评价体系,检测课题研究成效。区级子课题《小学生自主能力评价的研究》正在实施中,学校初步构建了以培养学生自主生活、自主服务、自主活动、自主学习为主要方面,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最终目标的评价内容体系。从三维目标的不同角度,制定低、中、高不同年龄层次的培养目标和评价内容,坚持评价内容的全面化。坚持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的评价原则,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自主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进步与变化。并以“学生成长记录袋”为实施自主能力评价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方式,每学期学校开展一次“晒成长档案袋,秀领巾真风采”活动,展示学生成长收获足迹。
(三)现阶段的收获
1、规范管理,促进教科研有序开展。紧扣我校龙头课题《小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让教师人人参与科研,形成了“以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为主导,教研组、备课组为中介和桥梁,课题组为主体”的三级教科研网络。学校制定《北小教科研管理工作制度》,使用《课题研究管理手册》,强化课题研究的流程管理。学校每一学期制定总课题研究计划,根据总计划,各子课题负责老师已制定了自己的子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并对各自的具体活动进行了安排,并初步实施。学校各级子课题15个,在实施过程中,各子课题组负责人认真填写《课题研究管理手册》,确保每次活动有内容有记录,课题组老师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并整理汇总,收集了不少第一手资料。规范的课题管理,促进了课题的有序开展,为下阶段的课题研究提供了保障。
2、利用网络,丰富教科研交流形式。如:学校更新了校园网,开通了校本研修主题论坛,以学科课题组负责人发帖,教师跟帖形式参与讨论或参与评课或交流实验情况,论坛开设仅四周老师们发表的帖子就多达100余篇。又如:在校园网上还建立了教师个人博客和个人课堂改进计划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平台书写教师日志、课改案例、交流互动、进行网络教科研。再如:在校园网上创设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推荐“名师课堂”自主学习指导网站,建立“书海拾贝”好书推荐,开展学生学习好方法、好书大家谈体验交流活动。建立学生个人博客,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作业上传、好文发布等交流互动。3、09年3月开展了“我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探究”教师征文活动和“我对学习方法的探究”学生征文活动,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很积极,参与面广。共有67篇优秀文章发布于“浦东新区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网”,其中教师优秀论文17篇,学生优秀文章50篇,“新区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网”专门设立了北蔡镇中心小学专题网页介绍和发布我校师生的文章,这也是对我校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上所做工作的肯定。4、09年4月进行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家长、学生、教师的调查问卷,做好了问卷的统计工作,并撰写了调查报告。问卷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我校开展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研究进行了调查,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数据和信息。
(四)下阶段工作设想
1、部分老师的教学思想还没有彻底扭转,课堂中“满堂灌”的现象没有了,但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时间还没有达到1/2。还存在老师讲的多,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少的问题。因此,学校将组织全校老师进行教育理论学习,组织定期开展研究课,针对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更新、不断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2、在探究性学习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应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的,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在探索性学习中要关注弱势群体,怎样使他们得到充分的发展等等。在下阶段我们将围绕这些方面继续深入研究,通过开发探究型系列校本课程加以实施,如:一年级《我的家庭、我的社区》校本课程、二年级《我的班级、我的学校》校本课程、三年级《我的家乡》校本课程、四年级《我们的城市》校本课程、五年级《我们的世界》校本课程。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探究途径习得知识,逐步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3、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目前本校新上海人中农民工子女比例为35%,其中一至三年级的比例分别为:57%、52%、48%。大部分新上海人中农民工子女具有吃苦耐劳、质朴坚毅等特点和优势,但同时由于受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生活习惯等诸因素影响,在文明礼仪、生活卫生习惯等方面的意识和水平与城市学生有一定差异,如何让这些新上海人中农民工子女养成良好习惯,适应城市学校的学习教育环境,已成为学校热切关注的新课题。因此学校将从《新上海人中民工子女家庭养成教育实践研究》这项课题研究入手,积极调查研究并分析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好习惯养成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有效促进良好习惯养成的方法和途径,切实为新上海人中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也为学校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办学品质,实现内涵发展奠定基础。
北蔡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