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天柱山生态学实习报告

时间:2019-05-14 16:41: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环境科学——天柱山生态学实习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环境科学——天柱山生态学实习报告》。

第一篇:环境科学——天柱山生态学实习报告

天柱山生态学实习报告

储学长

指导老师:赵老师

1实习概况

1.1主题

天柱山生态学实习。

1.2时间

201?年10月19日~201?年10月22日。

1.3地点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天柱山风景区。

2实习地自然概况

2.1基本情况

地理位置:东经116°21′-32′,北纬30°41′-48′,主峰天柱峰海拔1488.4m,次主峰天池峰1450m。

2.2天柱山自然气候

由于天柱山地处中亚热带北缘,沿江湿润气流受大别山所阻,与山区上空冷空气相遇,直接影响天柱山气候变化,它平均降雨量在1900毫米以上,全年云雾为180天,无霜期为235天,年平均气温9.5℃,(7月份平均气温20℃,元月份平均气温-2℃。)正由于山上空气湿润,余量充沛,水源丰富,所以天柱山植被繁茂,线条柔和,物产丰富。[1]。

2.3土壤

天柱山为花岗岩侵入体。400m以下黄红壤,400-850m为黄棕壤,850m以上山地棕壤,还有耕作形成的水稻土(800m以下),少量草甸土。

3实习目的

从课堂理论学习走向真实的自然生态,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加深对山地生态系统组成和结构的特点、山地生态系统在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各层次中生物和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加深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影响的认识。掌握一些生态学的野外研究方法,培养实践和科研能力。

4实习内容

4.1天柱山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的结构与垂直分布特征

通过群落外貌和观察、调查,认识天柱山植物群落的类型、结构,进一步理解地形、地貌、海拔高度以及人类活动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群落结构、外貌和分布的影响。

4.2植物分类基本技能与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

了解植物分类的基本术语,有关工具书及检索表的使用;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方法;认识50种以上高等植物。

4.3植物群落的野外调查方法

掌握植物群落常见的野外方法,包括样方法、样线法的应用、“点-四分法”测定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

4.4其他的生态学原理

除上面的内容外,掌握一些可以见到的生态学基本原理,如:同种植物在不同生境下形态的差异;自疏与自然整枝现象;等等。

5实习步骤

一、分二段采集标本和讲解:茶庄~天柱山庄;天柱山庄~山顶(天池峰)。比较两段植物群落组成的种类差异(主要是木本),分析与环境的关系。

二、观察(目测法)沿途群落外貌和结构的差异(结构差异主要是乔木种类组成、群系、群丛组成);辨识茶庄~天柱山、天柱山庄~山顶的群落组成,命名群系、群丛名称。

三、压制标本、检索定名。

四、在天柱山庄附近选择合适的地段拉样方。

五、实习准备

(1)工具:安徽植物志、海拔计、地质罗盘仪、GPS定位仪、枝剪

2、标本夹

3、尼龙绳、采集带

2、吸水纸、标签、白纸、白板笔、标杆、样方绳、钢钎、砍刀、卷尺、记录本、记录板、照相机、望远镜、野外调查表。

(2)每大组一套标本采集与压制工具,海拔计、地址罗盘仪、望远镜各一个;每小组一套植物群落调查工具。

6实习收获

6.1采集和鉴别的天柱山植物名录(附录一)6.2用样方法调查植物记录的数据(附录二)

6.3天柱山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特征及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不同海拔高度木本植物种类的差别。

6.3.1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特征

在茶庄(约500米)以下,植物群落主要为常绿阔叶林。由于[3]乱砍滥伐, 以及人类长期经济活动的影响, 破坏了原有的常绿和落叶阔叶林, 现在可以见到的只是零星散生, 或在沟谷中尚能见到有小块的常绿树种。主要有栲、苦槠、青冈栎、小叶青冈栎、石栎、具柄冬青等。山脚下地势平坦的地方还有农田,种植了水稻等农作物。

在茶庄至天柱山庄路段(约500米至900米),我们遇见的植物群落主要是混交林,既有常绿树种,也有落叶树种。有常绿树种(栲、石栎、苦槠、青冈栎等)+麻栎、栓皮栎、茅栗、白栗等。其他的常绿树种:大叶冬青、豹皮樟、檵木、山矾、红茴香等;其他的落叶树种:盐肤木、黄檀、檫木、枫香、黄连木、响叶杨等。乔木并不多见,以灌木为主有大量的毛竹林。在海拔大约650米以下,有马尾松的分布,但到了650米左右,渐渐出现了黄山松,越往上,马尾松越少,马尾松开始向黄山松过渡。

在天柱山庄(约900米)以上,则主要是落叶阔叶林。主要树种有亮叶桦、灯台树、雷公鹅耳枥、金缕梅、野漆树、山合欢、八角枫、葛萝槭、盐肤木、短毛椴;林下灌木有:伞形绣球、水马桑、山胡椒、野鸦椿、山楝、山鸡椒;常绿灌木:冬青、格药柃。

南坡,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为黄山松林,少量杉木林,落叶林仅分布于沟谷,林下灌木主要是茅栗、短柄枹,也有满山红、映山红、野山楂、白檀、蜡瓣花、伞形绣球,常绿灌木有胡秃子、格药柃、柃木。

在1200米以上,主要植物群落是针阔混交林。局部平缓地区或山谷有山地矮林的分布,种类有水马桑、紫珠、黄山栎、其次有三桠乌药、大柄冬青、棱角山矾。矮林下草本植物丰富,有落新妇等。局部岩石裸露的陡坡出现以小叶黄杨为优势种的山地常绿灌丛。有的地方有高山草甸分布。

在山脚~1200米有杉木分布,一些地方可见松、杉为优势种的森林群落;700~1000米有大片的人工柳杉。檫木、杉木林。

周葆华教授[2]等也在天柱山黄山松群落特征及其环境功能评价的研究结果中指出,从科的地理成分来看, 天柱山黄山松群落种子植物区系属于温带类型的有14 科, 占总科数的29.78 %;属于热带类型的有16 科, 占总科数的34.04 %。天柱山黄山松群落种子植物区系属于热带分布类型的科略多于温带分布类型的科。从而得到结论:天柱山植物区具有明显的过渡地带性, 该群落介于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之间。

6.3.2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特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根据登山沿途中植被种类的变化情况粗略来看,天柱山植物群落呈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

天柱山主峰海拔为1488.4米,气温每百米下降0.5℃左右[1]。山顶与山脚温差约为六七度。山地气候地区的气流遇山抬升,易成云致雨,故降水随高度上升而增多;但达到一定高度后又减少,该高度称降水最大高度。坡向对降雨的影响表现为迎风坡雨量多于背风坡。特别是高大山脉两侧,雨量的巨大差异造成植被景观的很大变化。在湿度(水汽压和相对湿度)方面,水气压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多数情况下,山地上部因气温低、云雾多,相对湿度高于下部,但冬季高山区也有相反情况,山顶冬季云雾较少而相对湿度小。山谷和盆地相对湿度日变化大,夜高而昼低,午后最低。山顶相对湿度日变化一般很小。风速随山地海拔升高而增大。[4] 气温、降水量、风速、湿度等都是造成植物群落呈垂直分布的特征。

木本植物优势种组成受海拔梯度影响明显, 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升高而呈下降趋势, 总体上灌木的丰富度比乔木高, 且乔木树种与灌木树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存在明显差异, 乔木树种在海拔较高地段丰富度较大, 而灌木树种则是在海拔较低地段丰富度较大。6.3.3不同海拔高度下木本植物种类的区别

大约从1200米开始一直到山顶,温度逐渐降低,温度增大,风力增强,云雾多,土层浅薄,故林木一般生长比较低矮,种类也比较单纯,树冠往往展开呈伞状,分枝多,在风力强劲的山顶,树木又往往形成旗形。[3]

6.4相似植物之间的异同及辨别

6.4.1山橿(Lindera reflexa Hemsl)、山鸡椒(Litsea cubeba(Lour)Pers)、山胡椒(Lindera glauca(Sieb.et Zucc.)Bl)、红果山胡椒(Lindera erythrocarpa Makino)

同:将叶片碾碎或将枝条折断,能闻到樟脑的味道 异:山鸡椒叶片狭长,形如鸡爪。

红果山胡椒靠近叶柄处的叶片边缘有一平缓的下沿。山胡椒与山橿都是阔卵形的叶片,但是细辨不一样。山胡椒比山橿的叶片稍厚,且更光滑。根据资料显示,山胡椒资料单叶互生,阔椭圆形至倒卵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被白色柔毛,纸质,羽状脉,侧脉每侧(4)5-6条;叶枯后不落,翌年新叶发出时落下。

而山橿叶互生,通常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有时为狭倒卵形或狭椭圆形,长(5)9-12(16.5)厘米,宽(2.5)5.5-8(1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或宽楔形,有时稍心形,纸质,上面绿色,幼时在中脉上被微柔毛,不久脱落,下面带绿苍白色,被白色柔毛,后渐脱落成几无毛,羽状脉,侧脉每边6-8(10)条;叶柄长6-17(30)毫米,幼时被柔毛,后脱落;冬芽长角锥状,芽鳞红色;

红果山胡椒

山胡椒

山橿

山鸡椒

6.4.2格药柃(Eurya muricata Dunn)、黄丹木姜子(Litsea elongata(Nees)Hook.f.)、山矾(Symplocos caudata)

同:叶片都是深绿色、革质、椭圆形。

异:格药柃边缘有细钝锯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或淡绿色,两面均无毛,中脉在上面凹下,下面隆起,叶柄长4-5毫米。

山矾边缘具浅锯齿或波状齿,有时近全缘;中脉在叶面凹下,侧脉和网脉在两面均凸起,侧脉每边4-6条;叶柄长0.5-1厘米。山矾与格药柃相比是叶片较薄。

黄丹木姜子:树皮灰黄色或褐色。小枝黄褐至灰褐色,密被褐色绒毛。这是与其他两种最为明显的不同之处。并且黄丹木姜子的叶片与其他两种稍不一样,叶片为长圆形、长圆状披针形至倒披针形。

格药柃

山矾

黄丹木姜子

6.4.3蜡瓣花(Corylopsis sinensis Hemsl)、金缕梅(Hamamelis mollis Oliver)

同:叶片都是基部歪斜,呈不对称状。

异:金缕梅的嫩枝、芽、叶片上都被有星状绒毛,而蜡瓣花则没有。

金缕梅

蜡瓣花

6.4.4总结

通过植物间的异同对比和细致的观察,可以了解每种植物的特点。如叶片的形状,是全缘或是锯齿状边缘;是狭长的披针形或是阔卵形。有被绒毛或没有。枝条上是光滑的还是有皮孔,是暗红色还是灰褐色等等。通过这些细节的对比,不仅可以有效准确得辨识出植物的种属,还可以通过归纳总结学习植物的分类,如具有某种特征的归为某属。

学习要讲究方法,提高效率,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多最全的知识。

6.5天柱山植物资源的价值粗略认识

6.5.1中药资源

天柱山盛产中药材, 是一个天然的中草药库。野白术,天麻,党参, 丹参,黄芪, 贝母,柴胡,半夏,何首乌,天南星以及百合五味子、桔梗等。天柱山的茯苓也是很有名气的, 它在畅销国内外。还有可以作为食用的如石耳及蘑菇等。[3]

根据资料搜索,在沿途中见到的蜡瓣花、山胡椒、前胡、叶下珠、龙葵、算盘子、博落回、淡竹叶、天名精、一点红等植物都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例如博落回在临床上可以用来治疗各种炎症。前胡能散风清热,降气化痰。用于外感风热、肺热痰郁、咳喘痰多、痰黄稠粘、哎逆食少、胸膈满闷。淡竹叶性味甘淡,能清心、利尿、祛烦躁,对于牙龈肿痛、口腔炎等有良好的疗效,民间多用其茎叶制作夏日消暑的凉茶饮用。6.5.2林木资源

在组成天柱山的植物区系中, 可以看到一些属于第三纪以来的古老孑遗植物, 如蕨类植物中的蛇足石杉、紫其、芒其等;裸子植物中的银杏、水杉、柳杉、三尖杉、粗榧等。这些植物的存在,进一步说明,天柱山植被区系的丰富和起源的古老。也足以证明,在第四冰川期,天柱山植被没有遭到北方大陆冰盖的影响。[1]

7实习建议

一、两个班级总共有将近九十人,只有三个带队老师,每个组有将近三十名同学,导致部分同学听不到老师的讲解。天柱山的部分山道较狭窄,同学们都拥挤围在老师的周围比较危险。建议多配几名老师带队,缩小每一组的规模,确保能让每一名同学都能听到老师的讲解过程。

二、在沿途辨识植物时和考试之前的准备过程中,我和很多其他同学会出现辨认不出反复出现和讲解过的植物,例如白檀等。个人认为是因为在老师的讲解过程中仅仅注意了它的名字、特征和采集标本,并没有将老师所说的和实际结合起来,没有仔细观察植物。建议有的同学不仅要注意记录,还要仔细观察、识记。

参考文献

[1]天柱山责任编纂委员会.天柱山志[M].社会文献出版社, 1992, 12 [2]周葆华, 于世金.天柱山黄山松群落特征及其环境功能评价[J].地理研究, 2008, 27(2):261 [3]蒋木青, 陈仁钧.安徽天柱山植被资源初步考察[N].安徽师大学报, 1983(2)

第二篇:天柱山生态学实习报告doc

天柱山生态学实习报告

作者姓名:陈同学 指导教师:赵老师

1、天柱山实习概况

1.1、实习单位:安庆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1?级环境科学专业 1.2、实习时间:201?-10-19——201?-10-22 1.3、实习地点: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天柱山国家旅游风景区

2、实习地自然概况

2.1、地理位置

位于安庆市潜山县西部的天柱山,又名潜山、皖山、皖公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万岁山、万山等。为大别山山脉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或称余脉)。一般指潜山县境内以其主峰天柱峰为中心的山地,有时也指其主峰。据1980年航空测定,主峰海拔为1488.4米,规划保护区面积为333平方公里,风景区面积为82.46平方公里,东经116°21′-32′,北纬30°41′-48′,中纬度偏南,距海较远;皖西大别山南侧,紧靠沿江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2.2、地理资源

天柱山属大别山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山体主要由万山岩体组成,他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多为花岗岩、混合花岗岩、二长片麻岩所构成。[1]山体由变质岩及花岗岩侵入体组成,山麓则分布着少量第三纪红色岩、页岩覆盖在古岩的侵蚀面上,山势受垂直节理控制,多悬崖峭壁。在生物地理气候的综合影响下,土壤呈垂直分布规律,200-400米为黄红壤,400-800米为山地黄棕壤,800-1100 米以上为山地棕壤,1100米的良药坪以上为草甸土。[1]

2.3、植被特征

由于特殊的地理地势及相关的气候影响形成了植物群落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过渡带,植物资源丰富。天柱山北坡海拔1100m以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群落组成种类较多,优势种不明显。天柱山南坡由于人为影响,主要为黄山松和少量杉木林,海拔1100m以上,局部缓坡地或沟谷中有山地矮林分布,在局部岩石裸露的陡坡,出现以鱼鳞黄杨为优势的山地常绿灌丛。[2] 2.4、植物资源

天柱山上大部分是次生林,1958年建立天柱山林场,便营造了大片人工林。北关寨八千亩竹海,铜锣尖千亩杉林,良药坪和南关寨大片苍松。天柱山有野生种子植物130科,526属,991种(不含种下分类单位),分别占安徽省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79.76%、58.57%、39.67%;全国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 38.56%、16.44%、3.63%。其中被子植物占总种数的98.18%,包括双子叶植物 109科、415属、813种;单子叶植物15科、99属、160种;裸子植物仅占总种数的1.82%,含有安徽裸子植物的所有科类。[2]其中珍稀、孑遗植物多种。一级稀有的水杉;二级稀有的银杏、香果树;二级濒危的大别山五针松;二级渐危的天女花、天麻、[1]黄连等。孑遗植物蛇足石杉、紫萁、芒萁、青钱柳、枫香、粗榧等。其中鱼鳞木,天女花,娃娃鱼被称为“天柱三宝”,舒席,石耳,板栗,天柱剑毫等为天柱特产。

2.5、气候资源

天柱山的垂直气候相差很大,海拔40米的山脚到1485米的山顶,高低差达1445米,形成了垂直气候带,极端最低温度山脚与山顶温差为-10℃。[2] 由于天柱山地处中亚热带北缘,沿江湿润气流受大别山所阻,与山区上空冷空气相遇,直接影响天柱山气候变化,平均年降雨量在1900毫米以上,全年云雾为180天,无霜期为235天,年平均气温偏低,在9.5℃左右,年较差也偏小,一般为22.3℃[1]

3、实习目的

从课堂理论学习走向真实的自然生态,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加深对山地生态系统组成和结构的特点、山地生态系统在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各层次中生物和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加深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影响的认识。掌握一些生态学的野外研究方法,培养实践和科研能力。

4、实习内容

4.1、天柱山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的结构与垂直分布特征

通过群落外貌和结构的观察、调查,认识天柱山植物群落的类型、结构,进一步理解地形、地貌、海拔高度以及人类活动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群落结构、外貌和分布的影响。

4.2、动植物分类基本技能与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

了解动植物分类的基本术语,有关工具书及检索表的使用;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方法;认识50种以上高等植物。

4.3、天柱山植物生活型分析

对采集和记录的植物,按照Raunkiaer生活型系统进行天柱山植物生活型分析,掌握生活型分析的方法;理解天柱山植物生活型与环境的关系。

4.4、植物群落的野外调查方法

掌握植物群落常见的野外调查方法,包括样方法、样线法的应用、“点-四分法”测定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

4.5、群落中物种频度的调查、计算与分析

进一步理解频度的概念,通过实测数据验证Raunkiaer频度定律;掌握Raunkiaer频度计算方法,理解群落中不同频度种的数量与群落状态关系。[ 4.6、其他的生态学原理

除以上内容外,掌握一些可以见到的生态学基本原理,如:同种植物在不同生境下形态的差异;自疏与自然整枝现象;等等。

5、实习步骤

5.1、日程安排

10月19日10:20到达天柱山茶庄,步行到达天柱山庄,沿路辨识植物 10月20日上午从天柱山庄出发至山顶,沿途辨识植物,下午学习压制标本 10月21日上午拉样方进行群落调查,下午进行植物识别考试。10月22日进行总结,收拾行装返校。

5.2、准备工具

安徽植物志、海拔针、地质罗盘仪、GPS定位仪、枝剪2个、标本夹3个、尼龙绳、采集袋2个、吸水纸、标签、白板、白板笔、标杆、样方绳、钢钎、砍刀、卷尺、记录本、记录板、照相机、望远镜、野外调查表。

5.3、分二段采集标本和讲解

茶庄-天柱山庄;天柱山庄-山顶(天池峰)。比较两段植物群落组成的种类差异(主要是木本),分析与环境的关系。

5.4、观察和辨识

观察法(目测法)沿途群落外貌和结构的差异(结构差异主要是乔木种类组成、群系、群从组成);辨识茶庄~天柱山庄、天柱山庄~山顶的群落组成,命名群系、群丛名称。

5.5、压制标本、检索定名

5.5.1、标本压制步骤

1、从数株同一植物中选择各器官最完整的植株做标本,尽量选择那些具有完整枝叶,如有花果实则选择较为完整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的枝干做标本。在压制标本时应先去残叶,适当疏掉一些过密的枝条和过繁的花、叶、果。如果10朵大花聚集在一起时,一般只留4~5朵为宜,不过应留一小段花、果、叶梗,以表明原来的生态情况。要使一个立体实物变为平面时,则要剪去1/2或2/3才不致堆积。在吸水纸前必须整形,即将标本的枝、叶、果、花展开平放,避免重叠。由于此次制作的是主要是腊叶标本,因此为了方便日后观察,可将部分枝叶翻转,以此制作较为全面完整的植物标本,并尽量使标本既保持自然状态,看上去又很美观。

2、在标本夹上铺上吸水纸数张,将夹着植物标本的对折吸水纸放在上面,压制前,把对折吸水纸打开,检查与矫正花、叶的位置,把少数叶片和花翻过来,以便对他们作全面观察。摆正后,将吸水纸对折对折合起来,上面再铺几层吸水纸,就可再放另一份植物了,这样一层层加上去,放齐。最后,将标本夹用粗绳捆紧,压上几十公斤重的大石块,置通风处。并在以后的时间内多次换干纸,在此基础上再仔细加工整理标本。

5.6、样方调查

在天柱山附近茶庄选择合适的地段拉样线进行群落物种频度的调查,用“点-四分法”测定森林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每小组拉一个样线(30m),统计样线处的物种(木本),将全班数字合用,用调查数据计算物种频度,根据频度定律分析所调查群落的结构和状态。每小组测“点-四分法”的10个点数据,计算森林群落的数量特征。

5.7、将采集和记录的全部物种汇总进行生活型分析。

6、实习收获

6.1、记录并制作了天柱山植物部分名录(见手抄本附件一)6.2、植被垂直分布特征

我们乘车从山脚到达茶庄,沿途看见在海拔100-200米地势平坦,因为水热条件较好,土层较厚,是因此是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的人工植被。在海拔200-400米处,由于长期砍伐,成片的常绿阔叶林已不多见,大多是散生的常绿阔叶树。

茶庄位于海拔500米处,我们在此处下车,开始步行上山,此时我们能够更清晰的看到植被的变化。海拔400-800米处我们看到的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并以落叶阔叶树为主。由于人为原因,大部分地区已被马尾松和灌木丛替代,但仍有少量的常绿和落叶树种。如青刚栎、石栎、枫香、檫木、黄连木、响叶杨、麻栎、栓皮栎等。草本植被有鼠鞠草、牛蒡、博落回以及延羽卵果蕨、狗脊蕨,风丫蕨等。

海拔800-1100米处为落叶阔叶林带,开始出现一些新的物种,主要为黄山松和杉木等,有少数阔叶林树种散生。落叶灌木有茅栗、短柄枹,阔叶箬竹、满山红、山胡椒、山鸡椒、野山楂、映山红、白檀、黄檀、山橿、伞形绣球、野鸦椿等。落叶阔叶林有野漆树、金缕梅、山槐、青皮槭、灯台树、四照花、八角枫、雷公鹅耳枥等。常绿灌木有胡颓子、具柄冬青、黄丹木姜子、格药柃等。草本植物有野古草、中华金心蕨、蓬蘽、山莓等。

海拔1100-1400米为山地矮林带。树种不多,有水榆花楸、黄山杜鹃、山冬青、蜡瓣花、川榛、槲栎、乌药、白檀、山橿等。

在天柱山山上,马尾松林面积最大,从山麓一直到海拔700多米都有分布,主要原因可能为人为活动因素的干扰,近些年环保措施得力导致其生长为优势种杉木在海拔900以上皆有分布。800米以下则分布着大片毛竹林。

由此可见,天柱山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主要为植被的垂直分布特征。天柱山在自然植被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由于地势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由山脚到山顶的分布规律是: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反映了该区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向暖温带气候过渡的特征且山地的垂直分异特征明显。

6.3、根据样方法调查,制作物种频度分布图(调查表见附件二)6.4、“点-四分”法(调查表见附件三)

由点-四分法附表可以看出,通过“点—四分”法测量的该段山坡,从基部周长方面分析,分布的植物种种类较为单一乔木多为黄山松和杉木,并且其周长大小也有一定的差距,较符合正态分布特征,因此其乔木层在各生长阶段分布较为均匀;从点到植物的距离分析,该段山坡植物的疏密度有一定的差别。造成这两方面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方面是由于该地区土壤中积淀层多为砂质土壤不利于其他乔木的生长,并且山上的气候也对某些植物的生长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导致黄山松成为优势种;另一方面是由于人类长期对植物群落的干扰所致。

6.5、实习感悟

在天柱山的这三天眨眼间就过去了,三天里,我们跟着老师在山道上穿梭,老师一一对见到的植物进行介绍、讲解。这一路我们既看到了远处的美景,也近距离接触认识了一些植物,更为生命的画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短短几天的经历却分外充实美好。生活中那些每天看到不以为然的植物,其实也有着属于它们的不为我们所知的世界。每一片叶子都有它独特的脉络,每一棵小草都有它特有的花朵,而每一朵花都有独属它的美丽故事。我们就像认识新的朋友一样认识它们,叶脉,叶茎,枝干乃至叶片上的绒毛,都是我们认识它们的途径。我们可以通过手感受它们的质感,用眼睛分辨它们的轮廓,用鼻子捕捉它们的味道......植物,是我们得以生存的根本,在久远的远古,是植物带给人类色彩的认知,生命的延续,舒适的环境。身为环境科学专业的我们更应该认识它们,爱护它们,实现它们独有的价值。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们也可以更清晰的认识到学习,并不是一味的照本宣科,更应该活学活用,学习加实践加检验才能更好地掌握一门知识,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丰富的阅历会使所学所知沉淀下来,变成真实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知识,不再是一纸空谈。

在这三天中我们不仅认识了一些植物,了解了它们的一些简单的特征,还学习了怎样压制植物标本,拉样方调查生物群落等。通过实践我们获得了很多,不仅仅是知识,还这几天愉快相处的美好记忆。在这段时间中,虽然不停的上山下山,使身体有些疲累,但心情却一直很愉悦,山中清新的空气非常怡人,同学们之间相互帮助,团结一致的相处也让人心旷神怡。这一次实习无疑会成为人生中一次难忘得美好。

7、实习建议

三天的时间里我们从山脚走到山顶,看到了很多的植物也分别认识了它们,但是对一些形态相近的物种并没有充分的区别认识,只能大致的分辨,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实习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植物分类学并未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只能在依据老师老师提到的特点勉强认识辨别。因此我建议我们出发前应该做好前期工作比如说通过图书了解植物的主要识别特征,识别植物的一些简单方法,以及一些简单的植物分类学名词,比如说看到一个植物,你可以通过观察叶片的材质,是否有绒毛和独特的味道等来初步区分,还可以观察叶片花序的形状,像是什么是椭圆形叶片,什么是倒卵形叶片,什么是伞形花序、伞房花序之类最基本的专业名词,我们也应当提前了解。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老师叙述植物特点的时候更好的观察和记忆植物特征。另外每队有30人左右,而带队老师只有一个,加之山道狭窄,人员分散,导致距离老师较远的同学并不能很好的听到老师的讲解,所以建议老师可以携带一个便携扩音器可能效果会更好。或者可以利用晚上的时间教给大家自由的分组讨论和交流,以促进学习。

参考文献

[1]天柱山志编辑委员会编, 天柱山志[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2, 12.[2]张震, 徐丽, 安徽天柱山种子植物区系研究[N],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9(1)

第三篇:天柱山实习报告

天柱山见习报告

学生姓名张三

学号

专业名称

天柱山见习报告

目录

天柱山见习概况.........................2

见习地人文地理自然概况.........................2见习目的...........................2

见习内容...........................3

见习步骤...........................3见习收获...........................3

见习建议...........................4天柱山见习概况

见习单位:安庆师范学院11级旅游管理专业

见习时间:2013.11.18

见习地点:安徽省天柱山国家旅游风景区

见习地人文地理自然概况

安徽天柱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西部,安庆市潜山县境内,地处东经116°25′,北纬 30°45′,主峰天柱峰海拔1485 m, 也因主峰如柱倚天而得名。又名皖山、皖公山,有“江淮第一山”、“古南岳”之称。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了一首赞美天柱山风景奇秀的诗“江上望皖公山”(皖公山即天柱山),诗云:“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天柱山坐落于大别山南麓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交汇处,主要山体距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城西北9公里。风景区总面积333(主景区82.46)平方公里,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全山有45峰、17岭、18崖、14岩、25洞、86怪石、18瀑、17泉、7关寨、2寺观、有植物119科、1000种以上。

天柱山的山体由变质岩及花岗岩侵入体组成 ,山麓则分布着少量第三纪红色岩、页岩覆盖在古岩的侵蚀面上,山势受垂直节理控制 ,多悬崖峭壁。由于特殊的地理地势及相关的气候影响形成了植物群落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过渡带 ,植物资源丰富。天柱山北坡海拔 1100m 以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群落组成种类较多, 优势种不明显;天柱山南坡由于人为影响 , 主要为黄山松和少量杉木林,海拔 1100m以上,局部缓坡地或沟谷中有山地矮林分布,在局部岩石裸露的陡坡,出现以鱼鳞黄杨为优势的山地常绿灌丛。

天柱山属花岗岩峰丛地貌,地质遗迹丰富,是全球瞩目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重要地段,还拥有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2011年5月5日批准)、全国文明森林公园、中华十大名山等称号。2005年9月,经专家评审,国土资源部批准天柱山为国家地质公园,面积135.12平方公里。2011年9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天柱山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见习目的1.通过见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与与人合作的能力。

2.模拟导游活动,锻炼在实际导游活动中的口才、胆量等能力。

3.组织集体活动,增进班集体同学间的团结合作能力,在登山途中互相扶持照应,互帮互助,增加班级的凝聚力,拉近了同学间的距离。

4.组织积极健康的健身活动,增强了同学们的体质,为接下来的酒店见习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身体基础。

见习内容:

1.旅游大巴车上模拟导游活动,进行景区概况介绍,文娱活动表演等。

2.景区内景点详细导游讲解。

见习步骤:

主要见习活动过程:

11.18日早上七点半在安庆师范学院新校区南门前集合,将每班同学分成两组,每组分派两名同学负责各组同学的安全以及组织工作。八点乘车前往天柱山南大门,路上开始模拟沿途导游活动。首先,同学们集体演唱了班歌《爱 因为在心中》,接着开展了天柱山以及省内外的各景点的知识有奖竞答活动,然后表演了精彩的文娱节目,最后分别进行了潜山县概况的介绍。然后抵达天柱山南大门组织下车集合。

下车后,开始分别进行天柱山各个景点的详细导游讲解,上午依次经过:佛光寺、霹雳石、猪头石、天蛙峰、飞来涧、六月雪、振衣岗、象鼻石、观景台、神秘谷、皖公神像、逍遥宫、迷宫、龙宫、天池峰、天柱峰等景点。正午十分到达天柱峰顶,进行休息进餐,并且进行了集体拍照。下午一点左右清点各个小组人员后,组织下山以及接下来继续经过的景点的讲解活动。下午分别经过的景点有:拜月台、仙人洞、青龙背、青龙轩、潜龙窟、西关寨、莲花峰、南山八卦阵、左慈炼丹房、炼丹台、炼丹湖、仙桃石、天柱晴雪等景点。下午三点左右,到达天柱山庄外休息一段时间后,继续下山,回到下车位置的天柱山南大门,集合清点人数登车返回安庆师范学院新校区南大门。返程路上,同学们进行了休息调整。晚上六点左右返回新校区,见习结束。

见习收获:

1.实地观赏了天柱山奇伟瑰丽的自然景观,对各个景点的了解更加深入具体,使今后的天柱山景点的导游讲解更加详细生动。

2.导游讲解活动实战演练,锻炼了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对接下来的安徽导游资格证考试面试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3.锻炼了同学们的体魄,多参加户外活动有益于同学们的身心健康,为我们的大学生活注入了积极的正能量。

4.增加了班级成员间的凝聚力,有益于班级建设。

在这短短一天的天柱山景区见习中,我亲身体验了模拟导游,带团登山并且进行景点讲解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景区见习对专业知识的巩固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与理性认识的升华。这一天的见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

神,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惊叹与热爱之情。我们学会了团结合作、互帮互助,也提高了我们的随机应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使我们的专业知识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一天中,我们是以小组为单位,由老师带队为我们的讲解情况进行打分评价,我们负责具体的景点讲解。我们一边仔细认真地为老师同学进行景点讲解的同时,还要照应整个小组团队的安全等问题。老师一路上认真的聆听我们的景点讲解,为我们的精心准备评上认可的分数。几乎一整天我们都在路上走着,这对人真是一种巨大的考验,既考验我们的记忆力,又考验体力还要靠耐性。

通过这次见习,我们进一步理解了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进行了良好衔接。我们认真准备、收集整理了有关于天柱山景区各个相关景点的导游词。在具体实践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建构得更加牢固,学到了许多无法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在带队登山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组织安排好一个团队的集体活动的不易。

这次见习还让我们牢固地树立了一个思想,书本上的知识都是死的,实践的过程是活的。我们的课本是不可能将所有景点的信息全部表达出来的。我们坚信,导游景点讲解活动还是得要离开课本,真正走近景点,便也就走进了景点。此次景点见习活动除增长了我们的实践经验外,还培养了班级成员间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景点讲解过程中小组成员间分工明确,大家共同努力,通力合作,共同促进,共同提高。在携手迈步时,不仅收获了知识经验,更增进了相互了解,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

见习建议:

通过这次见习,总体说来,班级各成员见习已基本完成了既定目标,但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本次见习准备时间较短,部分准备工作未能做的更好,以至于有些景点的讲解没有同学准备,而某些景点则有多个同学同时都准备了。在见习的过程中,我们还暴露出了一个大问题,就是集体活动的人员安全问题还存在安全隐患,未能及时准备医药箱等应急药物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以至于有同学出现被蜜蜂蜇商而无法尽快医治。最后,由于同学们参加的户外集体活动较少,以至于少数的同学未能正真融入到类似的集体活动中来,仍然以小团体活动。

第四篇:天柱山实习报告

天柱山生态学实习报告

吴同学

指导老师:赵老师 天柱山实习概况

实习单位:安庆师范学院1?级环境科学专业 实习时间:201?.10.19-201?.10.22 实习地点:安徽省天柱山国家风景区 天柱山自然概况 2.1 天柱山简介

天柱山在长江北岸、安徽省潜山境内,又名潜山、皖山、皖公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万岁山、万山等。它为大别山山脉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或称余脉)。一般指潜山县境内以其主峰天柱峰为中心的山地,有时也指其主峰。1980年航空测定,主峰海拔为1488.4米,规划保护区面积为333平方公里,风景区面积为82.46平方公里,中心位置(天柱峰)地理座标东经116°27′,北纬30°43′。

其主峰高耸挺立,如巨柱擎天,因而称为天柱峰,山也就此得名。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了一首赞美天柱山风景奇秀的诗“江上望皖公山”(皖公山即天柱山),诗云:“奇峰山奇云,秀木含秀气。清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

1982年天柱山被国务院首批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11年5月5日,国家旅游局正式授予天柱山5A级旅游景区称号,主景区82.46平方公里,全山有45峰、17岭、18崖、22洞、86怪石、18瀑、17泉,其自然景观雄厅灵秀,兼容并蓄;人文景观纷呈荟萃,历史悠久。2011年9月18日02时50分,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挪威召开的世界地质公园评审大会上传来消息,中国政府提交的安徽天柱山地质公园申报资料及联合国专家组实地考察报告,得到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执行局和与会专家评委认可,安徽天柱山地质公园正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荣膺“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称号。

纵观天柱山,奇峰凌云,巍峨峥嵘;断崖绝壁,雄浑厚重;怪石林立,状人状物;奇洞异景,妙趣横生。天柱峰犹如石笋,拔地入云,顶天立地;千丈崖斧劈刀削,险峻无比,神仙难攀;天柱松,鹰松,探海松,五妹松,虬龙松等奇松仪态万千;混元霹雳,八戒念经,皖公神像,神猫逼鼠,双狮戏球,太白观海等石今人惊叹大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巧工天成的神秘谷,更是神秘莫测,客观存在长450多米,由洞穴和山谷构成,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洞谷个联,人行其间,时而左右盘旋,时而上下迂回,时而步道断踪,时而另开洞天。其中“胖见愁”,“弃明投暗”,“神龙见尾不见首”等景观乃天柱山独有。而呼之欲起的“仰天大佛”,倾宇难得的“天柱晴雪”,一喊三回的“翠华回音”等奇景异象尤为绝妙。还有主峰佛光,西关雪霁,南关雾淞,东关云海,望岳亭晚霞,可谓绚丽非凡,无可名状。“真是画工须搁笔,更无名画可留传”。天柱山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28度,是避暑休闲,旅游观光的理想胜地。

2.2 地质特征

天柱山属大别山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山体主要由万山(地质界惯用天柱山别称)岩体组成。万山岩体的组分:中细粒混合花岗岩、中细粒混合二长花岗岩。麓则分布着少量第三纪红色岩、岩覆盖在古岩的侵蚀面上,势受垂直节理控制,悬崖峭壁。物地理气候的综合影响下 ,土壤呈垂直分布规律,200-400m为黄红壤,400-800m为山地黄棕壤,800-1100m以上为山地棕壤,1100m以上为草甸土,它是山地草甸植被下发育形成的一种土壤。

2.3 山貌成因

由于花岗岩的水平、垂直、斜交等节理非常发达,其组织和疏密程度又易多变,冷热的频繁交替和雨水的长期侵蚀,使岩体不断延纹理碎裂、崩解,从而形成了山峰的奇形怪状。

2.4 植被特征

由于特殊的地理地势及相关的气候影响形成了植物群落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过渡带,物资源丰富。天柱山北坡海拔 1100m 以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群落组成种类较多,优势种不明显;天柱山南坡由于人为影响,主要为黄山松和少量杉木林,海拔 1100m以上,局部缓坡地或沟谷中有山地矮林分布,局部岩石裸露的陡坡,现以鱼鳞黄杨为优势的山地常绿灌丛。

2.5 植物资源

安徽天柱山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30科,526属,991种(不含种下分类单位),别占安徽省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79.76%、58.57%、39.67%;全国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 38.56%、16.44%、3.63%。其中被子植物占总种数的98.18%,括双子叶植物 109科、415属、813种;单子叶植物 15科、99属、160种;裸子植物仅占总种数的1.82%,含有安徽裸子植物的所有科类。由此看出天柱山种子植物在安徽省和全国均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1] 2.6 气候资源

天柱山的垂直气候相差很大,海拔40米的山脚到1485米的山顶,高低差达1445米,形成了垂直气候带,年平均气温山下梅城为16.3℃,山顶为8℃,极端最低温度山脚与山顶温差为-10℃。属于典型季风亚热带气候,上山下气候呈明显的差异,差 20 d左右的物候期,年降雨量1900 mm,平均气温为 14、6℃~16、6℃,相对湿度为78%,云雾多达180 d,无霜期135 d。实习目的

从实践中加深对课堂、书本知识的理解;

掌握植物的采集、压制、标本制作、种类鉴定等基本操作; 培养独立工作和与人协作的能力;

走出课堂,体验生态多样性并在自然中加深对学习的兴趣。实习内容

4.1天柱山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的结构与垂直分布特征

通过群落外貌和结构的观察、调查,认识天柱山植物群落的类型、结构,进一步理解地形、地貌、海拔高度以及人类活动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群落结构、外貌 和分布的影响。

4.2动植物分类基本技能与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

了解动植物分类的基本术语,有关工具书及检索表的使用;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方法;认识50种以上高等植物。

4.3 植物群落的野外调查方法

掌握植物群落常见的野外调查方法,包括样方法、样线法的应用、“点-四分法”测定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

4.4 其他的生态学原理

除以上内容外,掌握一些可以见到的生态学基本原理,如:同种植物在不同生境下形态的差异;自疏与自然整枝现象;等等。实验步骤

5.1分二段采集标本和讲解

茶庄~天柱山庄;天柱山庄~山顶(天池峰)。比较两段植物群落组成的种类差异(主要是木本),分析与环境的关系。

10.19日:乘车至茶庄,后由茶庄(海拔500m)出发沿茶庄至马祖段之间的石梯小路进行生态学考察,沿途听老师介绍周围植物的名称特征及部分植物所具有的药用功效,记录植物名称、特征和周围生境,并采集部分植物进行标记后妥善保存用于制作标本。

10.20日:上午由天柱山庄(海拔960米)出发至天池峰顶,沿途记录途中部分植物名称、特征和大约的海拔高度。

5.2 观察和辨识

观察法(目测法)沿途群落外貌和结构的差异(结构差异主要是乔木种类组成、群系、群从组成);辨识茶庄~天柱山庄、天柱山庄~山顶的群落组成,命名群系、群丛组成。

把两天认识的植物作比较,发现海拔升高后植物品种出现变化。如珍贵物种安徽杜鹃,它只生长在在高海拔地区。

5.3压制标本、检索定名

10.20日下午在老师的指导下先通过植物各种特征在植物志上确定植物具体名称,再进行植物标本的压制,步骤如下:

1、从数株同一植物中选择各器官最完整的植株做标本,尽量选择那些具有完整枝叶,如有花果实则选择较为完整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的枝干做标本。在压制标本时应先去残叶,适当疏掉一些过密的枝条和过繁的花、叶、果。如果10朵大花聚集在一起时,一般只留4-5朵为宜,不过应留一小段花、果、叶梗,以表明原来的生态情况。要使一个立体实物变为平面时,则要剪去1/2或2/3才不致堆积。在吸水纸前必须整形,即将标本的枝、叶、果、花展开平放,避免重叠。由于此次制作的是主要是腊叶标本,因此为了方便日后观察,可将部分枝叶翻转,以此制作较为全面完整的植物标本,并尽量使标本既保持自然状态,看上去又很美观。

2、在标本夹上铺上吸水纸数张,将夹着植物标本的对折吸水纸放在上面,压制前,把对折吸水纸打开,检查与矫正花、叶的位置,把少数叶片和花翻过来,以便对他们作全面观察。摆正后,将吸水纸对折对折合起来,上面再铺几层吸水 纸,就可再放另一份植物了,这样一层层加上去,放齐。最后,将标本夹用粗绳捆紧,压上几十公斤重的大石块,置通风处。并在以后的时间内多次换干纸,在此基础上再仔细加工整理标本。

5.4 拉样线调查

10.21日上午在天柱山附近茶庄选择合适的地段拉样线进行群落物种频度的调查,用“样方法”测定森林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选定某处山坡测量其坡度、坡向并在其上拉一条30米长的样线,记录样线周围一米以内的植物物种和数量。

5.5将采集和记录的全部物种汇总进行生活型分析。实习收获

6.1 记录并制作了天柱山植物部分名录(见手抄本附件一)6.2 植被垂直分布特征

过程中的植物调查了解到天柱山植物群落中木本植物的种类相对最多 ,木本植物中,又以灌木植物种类最多,其次为乔木植物,竹类植物最少主要为山竹主要分布于海拔900米以下。天柱山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主要为植被的垂直分布特征。天柱山在自然植被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由于地势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由山脚到山顶的分布规律是: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反映了该区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向暖温带气候过渡的特征且山地的垂直分异特征明显。

天柱山海拔400米以下:由于长期砍伐,成片的常绿阔叶林已不多见,只有散生的甜槠、苦槠、青冈栎、石栎、香樟、紫楠、大叶冬青、厚皮香、崖花海桐以及棕榈等常绿阔叶树。[3]

天柱山海拔400---800米: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并以落叶阔叶树为主。由于人类活动大部分地区已被马尾松和灌木丛代替,零星散落常绿和落叶树种苦槠、石栎、枫香、黄檀、黄连木、檫木、茅栗等。以及草本植被博落回、海金沙、狗脊蕨等。灌木植物菝葜、野珠兰等。

天柱山海拔800---1100米:自天柱山庄向上植被类型主要为落叶阔叶林,南坡目前主要为黄山松和杉木林等,有少数阔叶林树种散生。落叶灌木有茅栗、短柄枹、箬竹、满山红、山胡椒、山橿、映山红、白檀等。常绿灌木有冬青、格药柃等;北坡有金缕梅、雷公鹅耳枥等落叶阔叶林。灌木有伞形绣球、野鸦椿、格药柃等;草本植物有野古草和蕨类贯众等。

天柱山海拔1100米以上:此处属于山地矮林带。种类有水马桑、紫珠、水榆花楸、蜡瓣花、具柄冬青、山矾、川榛、灯笼树等。

6.3 根据样方法调查记录(调查表见附件二)6.4 实习体验

实习在三天后就结束了,有不舍也有领悟。

记得刚上山时对一切都很新鲜,对实习也异常期待,随着一路的讲解前进,兴奋逐渐被专注所替代。植物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属于植物的不同世界,有一叶五针的日本五针松,有歪歪扭扭的狗尾松,有笔直壮丽的黄山松,仅是松树便给人以不同的视觉享受。我很喜欢散发着幽香的香附,它还是一种中药,可以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还有那趴在山体上的双蝴蝶,很漂亮,可以治 蛇毒,却也预示着附近有蛇出没,看来相生相克的现象无处不在啊。还有商陆,可以治理土壤锰污染,与我们专业也息息相关,真是一个不错的植物。有一种植物很可爱,叫糯米团,老师用它的叶片在同学背上作画,竟然不会掉。还有六月雪,听名字就很有故事,它是不是像窦娥一样含有冤情,却原来,它的花在六月盛开,像雪一般,故得此名。路途很精彩,却也非常累,到天柱山庄时,那已经精疲力尽了。

时间缓缓流过,第二天了。原以为不会登上山顶的遗憾在逐步登顶的劳累中烟消云散。这次登山所遇的植物和昨天已大不相同了。随处可见的短柄枹和茅栗让我有些分不清。还有那金缕梅和蜡瓣花,有毛没毛实在难休难止。观其叶片,纸质革质,左右对称,对生附生,取其果实,碾其叶片,闻其味道,求知之路,可谓无涯。这一路我们的见识在增长,情谊也在增长,满载欢声笑语的旅程是我此生难忘的风景。在有人累了时会有同学拉一把手,有谁没听到老师的讲解会有同学细心告知,脉脉温情在无声流溢。下午我们围在一起,听老师将标本的制作,很有意思。这一天,很充实。

日落日升,又是一天。我们在上午重温了近两天认识的植物,又找了一处斜坡拉样方。匆匆忙忙,下午就要考试了,到处是扎堆的小伙伴在做着测试前的复习,加油同志们。

回校了,下山路弯弯绕绕,很是颠簸,心也不甚平静。三天来,每日走得汗流浃背,我却觉得酣畅淋漓。组里的老师很幽默,一路走来,收获好多知识和外号。在奇石陡阶中,我们留下一张张照片。山中不觉岁月流逝,这几天真是很美好。实习建议

实习结束了,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在为这次实践称赞的同时,也需要关注一些不足。因为师生比例关系和道路的狭窄,使得一些同学距离老师较远而听不到老师的讲解。我认为老师可以就常见物种做一个植物介绍发给同学们,这样就可以人人掌握第一手资料。老师如果担心有资料会消退学生积极性可以在每日晚间发至群里,这样同学们就可以就采下植株自行辨析。这样不仅可以复习,还可减轻老师负担。

参考文献 [1]沈显生,张小平.安徽省种子植物多样性的研究[J].植物研究,1997,17(4):413420.

[2]杨持,第二版,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3]天柱山志编辑委员会编,天柱山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12.201?-10-30

第五篇:环境生态学实习指导

实验教学大纲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研室

(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方向)

贵州大学 二OO 七年八月

《 CAD技术及应用 》实验教学大纲............................................................................................1 《环境生态学》实验教学大纲.......................................................................................................3 《 矿物学及岩石学 》实验教学大纲...........................................................................................5 《 古生物地层学 》实验教学大纲...............................................................................................8 《遥感技术应用》实验教学大纲...................................................................................................9

《 CAD技术及应用 》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CAD技术及应用

CAD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课程编号:0810100004 课程性质:院级公共课必修 课程设置类别:非独立 课程总学时:40 实验总学时:20 实验总学分:

实验周学时:

适用专业及年级: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方向、06级 先修课程:CAD技术及应用理论教学 大纲主撰人:唐波

一、实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上机实习属该专业所开课程《CAD技术及运用》的组成部分。《CAD技术及运用》是一门应用软件教学课程,课堂讲授介绍了相关软件的基本知识、各项功能、命令操作及处理专业图件的技巧,要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熟练的使用该软件还得通过上机实习这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这也是安排本课程上机实习的目的所在。

拟通过上机实习,学生应掌握:○1AutoCAD操作环境、命令构成、常用命令及其执行过程、图形的编辑修改、成果输出;○2利用AutoCAD处理绘制专业图件的方法及技巧,如:绘制地形地质图、剖面图、柱状图的技能。

二、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1.上机教学目的

通过上机实习使学生对课堂讲授的内容加以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其上机动手能力。

2.基本要求和内容安排(1)基本要求

熟悉AutoCAD的操作环境及相关命令、工具。掌握利用AutoCAD绘制不同类型地质图件的过程、方法。

(2)内容安排 共七次上机。

实验一:AutoCAD操作环境及相关命令的熟悉; 实验二: 图层操作、管理及使用; 实验三:辅助作图工具的使用

(一); 实验四:辅助作图工具的使用

(二); 实验五:地形地质图的绘制; 实验六:地质剖面图的绘制; 实验七:地质柱状图的绘制

三、主要仪器设备

计算机、CAD软件

四、实验教学方式

教师指导、上机操作

五、实验考核方式

1、实验图件;

2、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的40%。

六、推荐实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中文AutoCAD实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环境生态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cology 课程编号:0810106242 课程性质:限选课等

课程设置类别:集中性综合设置课程 课程总学时:50 实验总学时:4 实验总学分: 实验周学时:1

适用专业及年级: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方向、06级 先修课程:环境科学基础 环境化学 大纲主撰人:刘鸿雁

一、实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之一,它是生态学的一个新兴分枝学科,属于应用生态学的范畴。环境生态学是用于加强环境科学专业和非生态学专业大学生的生态学教育而开设的一门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知识体系的重要构成之一。环境生态学研究的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生态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以及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环境生态学研究任务的特色就是充分重视人文精神,特别是人的科学素养、道德伦理观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本课程的教学,主要把实习在田间野外,在教学实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熟悉一些基本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加深对一些生态现象的理解,借助贵阳生态的优越条件,做一些生态物种的调查与试验,并写出实习报告。

生态学野外实习是生态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将生态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步骤。通过野外实习,1.掌握各种植被类型的基本特点,地带性的变化规律,并确立植被的地带性思想; 2.实地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等的相互关系); 3.熟悉西南亚热带的主要植物物种;

二、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1、认识南方亚热带森林植被中主要群落的基本特点,物种组成及其生存环境和规律。

2、完成实习报告:采取不限定题目的方式,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实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现象和问题独立进行分析,探讨解决方法,找到答案。

学时:4学时

三、主要仪器设备

野外实习

四、实验教学方式

1、实习指导教师讲授

2、实习小组实地调查,独立完成外业、内业全部工作

五、实验考核方式

1、主要以实习报告为主进行实验考核

2、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15%

六、推荐实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王如松,现代生态学的热点问题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王焕校,污染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2000

3、李振基,生态学,科学出版社, 2000

4、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李博,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 矿物学及岩石学 》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矿物学及岩石学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课程编号:0810105201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设置类别:非独立 课程总学时:60 实验总学时:30 实验总学分:

实验周学时:

适用专业及年级: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方向、06级 先修课程:矿物学及岩石学理论教学 大纲主撰人:张铮

一、实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与《矿物学及岩石学》课程配套进行的实验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对理论讲授的内容进行验证,进而达到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深化。其目的在于:

1、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操作技能,培养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

2、矿物学及岩石学实验是验证性实验,验证所学理论、巩固所学知识并加深理解。

3、正确认识和鉴定自然界常见的矿物、岩石。

二、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 矿物的形态

1、通过实习熟识矿物常见的单体形态和集合体形态;

2、通过同种晶体的理想形态与实际晶体对比,认识它们在几何形态上的异同,认识晶面花纹;

3、分析给出的矿物形态标本。

实验二 矿物的物理性质

(一)光学性质

1、通过实习熟识矿物常见的光学性质;

2、观察和描述给出的常见矿物标本的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

3、理解矿物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之间的关系。实验三 矿物的物理性质

(二)力学性质及其它物理性质

1、通过实习熟识矿物常见的力学性质及其它物理性质,理解各种性质的概念;

2、观察和描述给出的常见矿物标本的解理、断口、裂开、硬度、比重和磁性等;

3、了解矿物成分、结构与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实验四 自然元素矿物、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

1、掌握两大类矿物的化学成分与形态、物性之间的关系,了解产状、用途、结构和物性的关系;

2、掌握主要矿物的主要鉴定特征。实验五 氧化物与氢氧化物、卤化物

1、掌握两大类矿物的化学成分、物性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2、掌握主要矿物的主要鉴定特征。

实验六 硅酸盐

(一)(岛状、环状、链状硅酸盐)

主要从形态、解理、颜色等方面掌握主要矿物的手标本鉴定特征。实验七 硅酸盐

(二)(层状、架状硅酸盐)

1、掌握层状、架状结构的硅氧骨干与矿物形态、物性的关系;

2、掌握矿物的主要鉴定特征。实验八 碳酸盐、硫酸盐、其它含氧盐

1、掌握各类矿物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特点;

2、掌握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以及它们的鉴定特征。实验九 岩浆岩

(一)(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

1、观察描述各类岩石的主要岩石代表,了解并掌握各类岩石的基本矿物共生组合和主要的结构构造;

2、学习岩浆岩手标本的描述方法;

3、逐步学会独立地鉴定岩石,正确的给岩石定名及编写岩石鉴定报告。实验十 岩浆岩

(二)(酸性岩、碱性岩、脉岩、火山碎屑岩)

1、通过观察各岩类常见的岩石类型,了解并掌握各类岩石的基本矿物共生组合和主要的结构构造。

2、逐步学会鉴定岩石的方法,观察与描述方法。实验十一 沉积岩

(一)(粗碎屑岩、中碎屑岩)

1、掌握碎屑岩的结构特征及描述方法;

2、掌握常见碎屑岩岩石类型的基本特征;

3、认识岩石的矿物组成,估计百分含量;

4、认识几种常见岩石类型,掌握砂岩的分类,学习岩石定名方法;

5、学会碎屑岩手标本的观察与描述方法。实验十二 沉积岩

(二)(细碎屑岩、泥质岩)

1、观察与描述手标本;

2、认识几种常见岩石,正确定名。

实验十三 沉积岩

(三)(内源沉积岩)

1、学习观察和描述碳酸盐岩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2、掌握碳酸盐岩的分类及命名原则和主要岩石类型;

3、鉴定几种常见的主要岩石类型,参观硅质岩和其它内源沉积岩。实验十四 变质岩

(一)(区域变质岩类)

1、掌握各类岩石的基本特征,物质组合及结构构造特征;

2、掌握各类岩石的分类命名原则、定名方法及描述方法;

3、了解各岩类的原岩建造。

实验十五

变质岩

(二)(碎裂岩、混合岩、蚀变岩类)

1、掌握混合岩的基本特征,学会区别基体与脉体;

2、掌握混合岩的分类命名原则;

3、了解碎裂岩、蚀变岩形成的岩石类型及特征。

三、主要仪器设备

1、主要造岩矿物标本;

2、岩浆岩岩石标本;

3、沉积岩岩石标本;

4、变质岩岩石标本;

5、放大镜、条痕板、小刀、玻璃、盐酸等。

四、实验教学方式

本课程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在实验前应复习理论课程相关内容,预习实习指导书,实验报告由学生独立完成。

五、实验考核方式

以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及其在实验中的表现作为考核依据

六、推荐实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结晶学与矿物学》,潘兆橹主编,地质出版社,2001 《岩石学》,路风香主编,地质出版社,2004 《 古生物地层学 》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古生物地层学

Palaeobiology and Stratigraphy 课程编号:0810102088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设置类别:非独立 课程总学时:72 实验总学时:12 实验总学分:

实验周学时:

适用专业及年级: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方向、06级 先修课程:古生物地层学理论教学 大纲主撰人:

一、实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实验课程的目的旨在室内教学结合实验室化石标本和教学模型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主要古生物化石种类的鉴别方法,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能在野外工作中,能鉴定常见化石种类。通过实验,熟悉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安排12学时的教学实验。通过8学时的室内化石观察、化石鉴定,要求学生识别化石及化石类型、掌握各门类古生物化石鉴定的基本结构和构造,形态功能特点,及古生物种类产出的地层和分布时代,了解和识别各个时期重要(标准)化石的特征。通过4学时的野外剖面观察,熟悉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方法;掌握地层划分的原则。

三、主要仪器设备

1、主要造岩矿物标本;

2、岩浆岩岩石标本;

3、沉积岩岩石标本;

4、变质岩岩石标本;

5、放大镜、条痕板、小刀、玻璃、盐酸等。

四、实验教学方式

本课程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在实验前应复习理论课程相关内容,预习实习指导书,实验报告由学生独立完成。

五、实验考核方式

以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及其在实验中的表现作为考核依据

六、推荐实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杜元生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古生物地层学实验指导《遥感技术应用》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遥感技术应用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课程编号:081010314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限选 课程设置类别:非独立 课程总学时:36 实验总学时:10 实验总学分:

实验周学时:

适用专业及年级: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方向、06级 先修课程:遥感技术应用理论教学 大纲主撰人:刘沛

一、实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根据《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认识和掌握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对遥感图像分析有所了解。

要求学生做到:

(1)严格按实验室操作规程操作,实验过程中严禁玩游戏;

(2)学生必须认真做好实验预习,独立进行实习操作,并做好结果记录;(3)学生应根据每项实验目标要求,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按实验指导书操作;(4)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二、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ENVI基本功能(2学时);

实验二.全色影像和影像叠合显示(2学时); 实验三.影像地理坐标定位和配准(2学时);

实验四.基于影像自带几何信息的地理坐标定位(2学时); 实验五.多光谱遥感影像分类(2学时);

三、主要仪器设备

台式电脑,ENVI遥感处理软件。

四、实验教学方式

集中教学方式。每人一台电脑单独操作。

五、实验考核方式

1、参加并完成实验可得基础分60分,报告格式占10分,内容完整性占20分,语言流畅性占10分。

2、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

六、推荐实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本教研室编《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实验指导书。

北京星图环宇科技有限公司等编《ENVI遥感影像处理专题与实践》(内部)

下载环境科学——天柱山生态学实习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环境科学——天柱山生态学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天柱山实习报告 2

    1 天柱山实习安庆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天柱山实习报告 2012—2013学年 课程名称 :生 态 学班 级:环科一班姓 名:XXX 学 号:XXXXX 第 1 页 共 1 页 2 天柱山实习天柱山实习......

    环境生态学调研报告

    环 境 生 态 学 调 研 报 告 姓名:谢君 班级:环艺一班 学号:201102015125 指导老师:曹灿景 对济南市小清河进行的调查:近些年来,济南面临着许多的生态与环境的问题,比如植被覆盖......

    生态学实习报告

    生态学实习报告 一、前言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习,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加我们的......

    生态学实习报告

    生态学实习实习时间:2009年5月25日星期一—2009年5月27日星期三 实习地点:室内实习C区310教室室外实习小珠山 实习目的:了解海洋生态系统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的生活,从......

    生态学实习报告

    生态学实习报告 农学113班莫鸿塔1131100329 一、实习目的:通过观察杨武鸣下渌村的生态农业发展状况,了解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问题,明确农业生态模式的实践意义和作用。 二.实......

    生态学实习报告

    广州生态多样性的保持、发展、管理与环境影响 08环科1关XX08140200XX关键词:广州生态恢复、生态多样性、环境影响、评价 摘要:广州市位于珠江入海口,为淤泥质冲积平原,滩涂面积......

    生态学实习报告格式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生态学实习专题报告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生态学年级:2007级 指导教师:范海兰 教师职称:讲师二OO九年十二月一、实习目的 二、实习时间 三、实习地点 四、实习......

    生态学实习报告

    生态学实习报告 罗安秀 一、实习时间:2011年6月20日 二、实习地点:雅安二郎山 三、实习目的:通过在二郎山的实习,让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培养我们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