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测绘工程专业地质地貌认识实习大纲
测绘工程专业地质地貌认识实习
指导书
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地测系
地质地貌学实习大纲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地质地貌实习是测绘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通过此次实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野外考察实习使学生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认识,锻炼了学生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现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二、实习内容
地层观察、岩性观察和描述、构造观察、地貌观察、野外基本技能训练、了解资源。具体内容有:
1、观察描述岩石特征(变质岩:各种片麻岩;岩浆岩:花岗岩、伟晶岩)
2、观察认识各种构造现象,如褶曲、节理、断层等,实地测量岩层产状。
3、山岭地貌、沟谷地貌认识
三、实习基本要求
1、了解实习区的地理概况;
2、基本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性特征;,3、基本掌握实习区内构造特征;
4、根据实习调查的情况编写出实习报告
四、实习方法
1、野外指导教师介绍,分组指导学生实地调查和观测,采集标本;
2、选择垂直岩层走向的线路进行踏勘(穿越法),利用自然露头和掌子面观测描述记录各种地质界线及地质现象。
五、实习地点及时间
地点:昆都仑水库
时间:2013.9.16——9.20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地质罗盘
第一节 地质罗盘的结构 第二节 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第二章 野外地质现象观察方法及内容 第一节 野外地质现象观察方法 第二节 野外地质现象观察内容 第三章 昆都仑水库地质概况
前 言
地质地貌学野外实习是测绘本科专业《地质地貌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这次实习,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训练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对课堂教学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和方法技能体系,为学习其它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实习地点定在昆都仑水库,时间为一周。实习内容和要求如下:
一、实习内容:
1、考察了解矿区几周边地区出露地层、岩浆岩、地质构造等,重点了解岩性、矿物组合特征及风化产物特点。
2、考察了解在内外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特征,以及与当地工农业生产的关系。
3、考察了解当地地下水运动规律及埋藏条件,对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二、基本要求:
1、在野外调查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应认真观察和积极思考,正确使用野外调查工具和仪器,了解地层构成、岩性特征、地质构造、区域地史与地貌类型,做好记录,并进行独立分析。
2、根据在实习中收集到的各种文献资料和观察记录,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独立编写一份实习报告。
三、实习方法与指导方式 学生分组进行实习,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深入现场,按预定的踏勘线路做实地勘察,描述、记录、研究。
希望同学在实习期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对现场地质资料的观察和收集,多看、多记、多素描、多思考,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相互交流,不断培养和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圆满地完成实习任务。
第一章
地质罗盘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等。因此必须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
第一节 地质罗盘的结构 地质罗盘式样很多,但结构基本是一致的,我们常用的是圆盆式地质罗盘仪。由磁针、刻度盘、测斜仪、瞄准觇板、水准器等几部分安装在一铜、铝或木制的圆盆内组成,如图4-1-1
(一)磁针——一般为中间宽两边尖的菱形钢针,按装在底盘中央的顶针上,可自由转动,不用时应旋紧制动螺丝,将磁针抬起压在盖玻璃上避免磁针帽与项针尖的碰撞,以保护顶针尖,延长罗盘使用时间。在进行测量时放松固动螺丝,使磁针自由摆动,最后静止时磁针的指向就是磁针子午线方向。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磁针两端所受磁力不等,使磁针失去平衡。为了使磁针保持平衡常在磁针南端绕上几圈铜丝,用此也便于区分磁针的南北两端。
1.反光镜
2.瞄准觇板
3.磁针
4.水平刻度盘
5.垂直刻度盘
6.垂直刻度指示器
7.垂直水准器
8.底盘水准器
9.磁针固定螺旋
(二)水平刻度盘---水平刻度盘的刻度是采用这样的标示方式:从零度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每10度一记,连续刻至360度,0度和180度分别为N和S,90度和270度分别为E和W,利用它可以直接测得地面两点间直线的磁方位角。
(三)竖直刻度盘----专用来读倾角和坡角读数,以E或W位置为0度,以S或N为90度,每隔10度标记相应数字。
(四)悬锥---是测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悬挂在磁针的轴下方,通过底盘处的觇板手可使悬锥转动,悬锥中央的尖端所指刻度即为倾角或坡角的度数。
(五)水准器---通常有两个,分别装在圆形玻璃管中,圆形水准器固定在底盘上,长形水准器固定在测斜仪上。
(六)瞄准器——包括接物和接目觇板,反光镜中间有细线,下部有透明小孔,使眼睛,细线,目的物三者成一线,作瞄准之用。
第二节 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一)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磁偏角的校正
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上的南北两极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点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正北方向不一致,这两方向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南北
地球上某点磁针北端偏于正北方向的东边叫做东偏,偏于西边称西偏。东偏为(+)西偏为(-)。
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计算,公布以备查用。若某点的磁偏角已知,则一测线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关系为A等于A磁加减磁偏角。应用这一原理可进行磁偏角的校正,校正时可旋动罗盘的刻度螺旋,使水平刻度盘向左或向右转动,(磁偏角东偏则向右,西偏则向左),使罗盘底盘南北刻度线与水平刻度盘0--180度连线间夹角等于磁偏角。经校正后测量时的读数就为真方位角。
(二)目的物方位的测量
是测定目的物与测者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就是测定目的物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从子午线顺时针方向到该测线的夹角)。
测量时放松制动螺丝,使对物觇板指向测物,即使罗盘北端对着目的物,南端靠着自己,进行瞄准,使目的物,对物觇板小孔,盖玻璃上的细丝,对目觇板小孔等连在一直线上,同时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待磁针静止时指北针所指度数即为所测目的物之方位角。(若指针一时静止不了,可读磁针摆动时最小度数的二分之一处,测量其它要素读数时亦同样)。
若用测量的对物觇板对着测者(此时罗盘南端对着目的物)进行瞄准时,指北针读数表示测者位于测物的什么方向,此时指南针所示读数才是目的物位于测者什么方向,与前者比较这是因为两次用罗盘瞄准测物时罗盘之南、北两端正好颠倒,故影响测物与测者的相对位置。
为了避免时而读指北针,时而读指南针,产生混淆,应以对物觇板指着所求方向恒读指北针,此时所得读数即所求测物之方位角。
(三)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
岩层的空间位置决定于其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测量岩层产状是野外地质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必须熟练掌握。
1.岩层走向的测定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
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
2.岩层倾向的测定
图4—1—2 岩层产状及其测量方法
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
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因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3.岩层倾角的测定
岩层倾角是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即真倾角,它是沿着岩层的真倾斜方向测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测得的倾角是视倾角。视倾角恒小于真倾角,也就是说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真倾角,层面上视倾斜线与水平面之夹角为视倾角。野外分辨层面之真倾斜方向甚为重要它恒与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于使之在层面上滚动或滴水使之在层面上流动,此滚动或流动之方向即为层面之真倾斜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最大读数,即为岩层之真倾角。
(四)岩层产状的记录方式
通常采用方位角记录方式,如果测量出某一岩层走向为3100,倾向为2200,倾角350,则记录为NW3100/SW∠350或3100/SW∠350或2200∠350。
野外测量岩层产状时需要在岩层露头测量,不能在转石(滚石)上测量,因此要区分露头和滚石。区别露头和滚石,主要是多观察和追索并要善于判断。
测量岩层面的产状时,如果岩层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上当作层面以便进行测量
第二章
野外地质现象观察方法及内容
第一节 野外地质现象观察方法
在野外,地质现象一般采用穿越法和追索法或穿越法结合追索法进行观察。穿越法,就是沿着选定的调查线路,垂直岩层走向或主要构造线方向进行考察。用穿越的方法,便于查明岩层的产状、层序及其新老关系。如果在线路通过的地带,岩层呈有规律的重复出现,则必为褶皱构造,再根据岩层出露的层序及其新老关系判断是背斜还是向斜,然后进一步分析两翼岩层的产状和两翼与轴面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判断褶皱的形态类型。
追索法,就是平行岩层走向进行考察的方法。用追索方法考察,便于查明构造的延伸的方向及其变化情况。
穿越法和追索法是野外观察和研究地质构造现象的一种基本方法。在实践中一般以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根据不同的情况可穿插运用。
第二节 野外地质现象观察内容
了解某地区的地质概况,一般先选择几条大致垂直于该区主要构造方向作为踏勘路线,沿路线作地质观察、描述、记录。在踏勘线路中岩性、地质构造有变化、或出现矿化的地方要作重点详细观察、描述记录,该地点称地质观察点。观察点间的距离应大致相等,观察路线、点记录应及时整理、修改或补充。在正规地质队野外作业,这些记录均作原始资料存档,长期保存。
观察线、点记录要求:
1、时间、观察线、点编号、路线位置、方向,描述记录观察点岩性、产状、化石、地质构造等。
2、沿观察线路作徒手地质剖面图。
3、对特征地质现象要做文字描述,必要时做地质素描图或拍照。
4、每一个观察点均要采集标本 第三章 昆都仑水库地质概况
一、概况
昆都仑水库,位于包头市昆都仑区西北十公里阴山山脉大青山与乌拉山相接的峡谷中。昆都仑水库建于一九五八年,库容7850万立方米,长达469米的拦河大坝横亘峡谷中,截断石门之水,高峡出平湖,是融防洪、供水、水保、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水库建成运行四十多年来共拦截洪水100多次,完成工农业供水近9亿吨,为包头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自然地理及气候
本区属阴山山地地貌。乌拉山(昆都仑河以西)、大青山(昆都仑河以东)呈东西走向,延绵500公里,宽12—20公里,最高峰海拔2300多米。岩石主要由片麻岩、变粒岩等深变质岩组成,岩石较坚硬,受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形成陡峻的山峰,地形较为复杂。
区内河谷较为发育,其中以昆都仑河规模最大,并发育一级阶地。
区域属大陆性干旱—半旱气候,年均气温8.5℃,年最低气温-27.6℃,年最高气温40.4℃,年降水总量262.9毫米,蒸发量较降水量大10倍,年最大风速11.0米/秒,平均风速1.8米/秒,年日照时数2806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52%,全年沙尘天气12次。
三、实习区地质概况
(一)区域地质背景
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地块北缘阴山隆起的中部。内蒙地轴阴山台隆与河套断陷的交接部位。
区域主要出露地层为太古界,岩性为各类片麻岩、变粒岩等。区域构造线方向为近东西向展布, 受近东西分布的复式背斜构造所控制。区域内岩浆活动、构造变动、混合岩化、变质作用非常强烈。
(二)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乌拉山群(Ar wl),同位素最大年龄值为26亿年,由一套深变质岩系组成,岩性主要以各类片麻岩为主,原岩建造为基性一酸性火山岩和硬砂岩建造。自上而下为:
召林沟组、桃儿湾组、脑包山组和小溪沟组。
本区主要出露太古界乌拉山群第三岩组脑包山组。以混合岩化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榴石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条带状混合岩为主。
片麻岩,具片麻构造,鳞片纤状花岗变晶结构,矿物成分主要为斜长石、角闪石、石英、黑云母及辉石等。
第四系洪积层零星分布于沟谷中,与老地层呈角度不整合关系。
(三)构造
区内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复式褶皱轴走向近东西向,山前有东西向呼包深大断裂通过。
呼包深大断裂:断层性质为正断层,走向东西,倾向南,沿走向延伸达500KM左右。断层形成年代大约在晚第三纪以后,为新构造运动产物。五原——包头——呼市地区地震与该断裂构造有关。
(四)岩浆岩
区域内区的岩浆活动以太古期、早元古期和海西期、印支期较发育。太古期以规模较小的紫苏花岗岩、石英闪长岩为特点。早元古期以与片麻理方向平行分布的钾质伟晶岩脉为代表。海西期表现为规模较大的花岗岩和闪长岩侵人体的形成。
岩脉主要为花岗伟晶岩脉、钾长石脉、石英脉等小型侵入体。花岗伟晶岩呈肉红色,块状构造,伟晶结构,岩石主要由钾长石(微斜长石)、石英、白云母组成,有时含磁铁矿。
区内的变质作用、变形作用与岩浆作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有密切的联系, 彼此影响, 相互制约, 构成本区统一的地质事件和演化历史。根据变质岩的岩相学研究, 本区变质作用可划分为四个变质阶段, 即初期、主期、峰期和晚期变质阶段。
四、本区主要矿产
1、金矿床:位于本区西侧,赋存于太古界乌拉山群第三岩脑包山组,为硅化钾长石化蚀变岩型金矿床。区域内经历了区域变质作用后,又经受了强烈的混合岩化作用、热液交代作用,为金元素进一步富集提供了有利的外因条件,金矿成矿作用和乌拉山群含金岩系具有密切亲缘关系,在其富集成矿历史中,火山-沉积作用占重要地位,成矿作用具有层控特征。
2、伟晶岩矿床:与早元古期和海西期、印支期花岗岩有关。岩脉出露宽度为几厘米到几十~1米的小型侵入体。伟晶岩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微斜长石)、石英、白云母,有时含少量磁铁矿。区域内伟晶岩矿床主要有电气石、绿柱石伟晶岩及铌钽铁矿伟晶岩矿床。
报告格式
封面: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颜春军,罗晓峰,赵俊梅,尚海丽老师
一、实习目的、任务,二、实习概况
1、室内实习
观察岩石、矿物标本————————观察描述常见标本(相片)
2、野外实习
线路考察————————-------方法、内容(相片)
三、实习报告
1、区域地质背景
2、(实习区地质地貌)1)出露地层 2)地质构造 3)岩浆岩
4)地貌特征(山岭地貌、沟谷发育)
3、本区主要矿产
三、实习总结
第二篇:地质地貌认识实习报告写作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08级地质地貌认识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认识实习报告
包括实习的时间、地点、目的、任务、方法(不要前言两个字,写前言相关的内容),如
野外实习是高等院校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地质地理等实践性强的学科……(每段段首空两格,小四号,宋体)—— 第页 ——
第6章:矿产
(每段段首空两格,小四号,宋体,1.5倍行间距)
总结(四号,黑体,居中,另起一页,1.5倍行间距)
谈谈自己的收获,针对野外所见到的现象与课本上所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的对应关系,得到的启发,以及实习的不足及改进的建议(每段段首空两格,小四号,宋体,1.5倍行间距)
实习报告采用A4纸打印,页边距上下为2.54厘米,左右为2.8厘米,从
第2章开始,每章另起一页,封面页不加页码,从正文的第一页加页码,正文全部采用1.5倍行间距,小四号,宋体。在每一章标题上下各空一行,每章的标题用四号黑体,居中
第三篇: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916071054)20:25:19 实习报告的编写 实习报告的内容
实习报告编写的内容根据实习的内容。一般地实习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前言
这一部分是要对本次实习作一个概括的介绍,主要说明 1.实习的目的任务、要求、方法、过程 2.实习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
3.实习地区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交通状况、自然地理条件、重要的社会经济特征 4.实习地区的地质环境或地质背景 5.地貌的主要类型和特征等。
如有能力,适当地附以实习地区的或自然地理单元或行政区划位置或交通位置的简图,可以起到很直观的作用。第二部分:矿物和岩石。
叙述在野外见到的各种矿物的类型、形态、鉴定特征、成因、数量、风化状况、对岩石和土壤的影响等。
岩石同样要按三大类分别叙述它们的年代、地层、产状、矿物成分、结构与构造、与土壤的关系、地貌特征等内容。如有重要的矿产,也可以放在这一部分进行叙述。第三部分:地层。
地层要按照地质年代从老到新分别叙述。可以代、纪、世、期等来进行划分,若以阶、群、组、段等进行叙述更方便,要注意二者的对照和结合。特别要说明地层的连续和缺失的特点。岩石露头的产状、形态、出露地点、规模、厚度、岩性、与周围岩石的接触关系、生物化石等都要分别介绍。第四部分:地质构造。
首先应当介绍实习地区在大地构造中的地位和特点,使读者了解地质背景的基本构造轮廓和特征,再介绍不同地质构造的类型、数量、分布、相互关系等。然后分别介绍节理、断层、褶皱等主要地质构造。第五部分:区域地质历史。
根据以上矿物和岩石特点、地层的顺序、地层的岩性和产状、地层的接触关系、地质构造的性质和特点、岩浆活动、地貌特点等,恢复和重建本区的地质历史。分别说明地质历史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地质事件。这一部分内容逻辑性、说理性较强,要注意得出的结论要有根据和说服力。
第六部分:外动力地质作用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由于教材中是将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与它们所形成的地貌放在一起讲述的,所以实习报告中也将二者一起叙述。可以按照实习中所见到的地表流水、地下水、风及黄土等地质作用及其地貌分别叙述。重力地貌也放在此部分。一般地,外动力地质作用可以按照侵蚀、搬运、沉积三种主要方式介分别绍。当然也要根据不同对象有所侧重,第七部分:对本次实习进行概括的总结,还可以谈谈对野外实习的认识、体会、意见和建议等。
实习报告的写作要求
由于实习报告与一般的工作报告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在编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文风朴实
如前述,实习报告是是一种科技文章,不要求文章华丽、抒情。在报告中将野外实习所见到的地质现象如实地反映出来,能正确地表达自己对这些地质事件的看法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就很好了。所以语言要朴素,有什么说什么。2.实事求是
要忠实地记录实习内容,不能凭空臆造和无端猜想,也不要夸大。当然地质事件不能全都耳闻目睹,可以推理,但要有根据。依据要充分,逻辑性强,才能得出正确结论。3.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基础的地质地貌学内容多,体系庞大,这是造成学生学习该课程困难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在野外看到的各种地质现象的总结,可以有机地将课堂知识结合起来。如描写地貌部分,就涉及到地质学的岩石、地层、构造、地质历史、内外力地质作用等各分支内容。4.图文并茂
在实习报告中适当地插入各种图片,可以起到直观的、画龙点睛的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插图还可以使报告更加形式活泼、丰富多彩。图件的制作,也是综合运用知识和提高基本技能的过程。图件要规范,在制作插图时尽量采用现成的规范和图式,尤其是地理图和地质图,国家都有详细的统一标准。即使学生自己画的素描图、剖面图、路线图等,也尽可能美观一些。
5.格式统一
实习报告最好用统一格式书写,应当制订标准的封面,在封面上注明报告题目,作者姓名、专业、年级,写作日期,指导教师。
山东农业大学资环学院
《地质与地貌学》实习
题目:《地质与地貌学》实习报告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班
级
年
级
指导教师
日
期
【5月25号之前交,电子版,发到sdaubks@163.com,主题:班级?学号?姓名?】(916071054)20:25:19 实习报告的编写 实习报告的内容
实习报告编写的内容根据实习的内容。一般地实习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前言
这一部分是要对本次实习作一个概括的介绍,主要说明 1.实习的目的任务、要求、方法、过程 2.实习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
3.实习地区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交通状况、自然地理条件、重要的社会经济特征 4.实习地区的地质环境或地质背景 5.地貌的主要类型和特征等。
如有能力,适当地附以实习地区的或自然地理单元或行政区划位置或交通位置的简图,可以起到很直观的作用。第二部分:矿物和岩石。
叙述在野外见到的各种矿物的类型、形态、鉴定特征、成因、数量、风化状况、对岩石和土壤的影响等。
岩石同样要按三大类分别叙述它们的年代、地层、产状、矿物成分、结构与构造、与土壤的关系、地貌特征等内容。如有重要的矿产,也可以放在这一部分进行叙述。第三部分:地层。
地层要按照地质年代从老到新分别叙述。可以代、纪、世、期等来进行划分,若以阶、群、组、段等进行叙述更方便,要注意二者的对照和结合。特别要说明地层的连续和缺失的特点。岩石露头的产状、形态、出露地点、规模、厚度、岩性、与周围岩石的接触关系、生物化石等都要分别介绍。第四部分:地质构造。
首先应当介绍实习地区在大地构造中的地位和特点,使读者了解地质背景的基本构造轮廓和特征,再介绍不同地质构造的类型、数量、分布、相互关系等。然后分别介绍节理、断层、褶皱等主要地质构造。第五部分:区域地质历史。
根据以上矿物和岩石特点、地层的顺序、地层的岩性和产状、地层的接触关系、地质构造的性质和特点、岩浆活动、地貌特点等,恢复和重建本区的地质历史。分别说明地质历史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地质事件。这一部分内容逻辑性、说理性较强,要注意得出的结论要有根据和说服力。
第六部分:外动力地质作用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由于教材中是将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与它们所形成的地貌放在一起讲述的,所以实习报告中也将二者一起叙述。可以按照实习中所见到的地表流水、地下水、风及黄土等地质作用及其地貌分别叙述。重力地貌也放在此部分。一般地,外动力地质作用可以按照侵蚀、搬运、沉积三种主要方式介分别绍。当然也要根据不同对象有所侧重,第七部分:对本次实习进行概括的总结,还可以谈谈对野外实习的认识、体会、意见和建议等。
实习报告的写作要求
由于实习报告与一般的工作报告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在编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文风朴实
如前述,实习报告是是一种科技文章,不要求文章华丽、抒情。在报告中将野外实习所见到的地质现象如实地反映出来,能正确地表达自己对这些地质事件的看法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就很好了。所以语言要朴素,有什么说什么。2.实事求是
要忠实地记录实习内容,不能凭空臆造和无端猜想,也不要夸大。当然地质事件不能全都耳闻目睹,可以推理,但要有根据。依据要充分,逻辑性强,才能得出正确结论。3.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基础的地质地貌学内容多,体系庞大,这是造成学生学习该课程困难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在野外看到的各种地质现象的总结,可以有机地将课堂知识结合起来。如描写地貌部分,就涉及到地质学的岩石、地层、构造、地质历史、内外力地质作用等各分支内容。4.图文并茂
在实习报告中适当地插入各种图片,可以起到直观的、画龙点睛的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插图还可以使报告更加形式活泼、丰富多彩。图件的制作,也是综合运用知识和提高基本技能的过程。图件要规范,在制作插图时尽量采用现成的规范和图式,尤其是地理图和地质图,国家都有详细的统一标准。即使学生自己画的素描图、剖面图、路线图等,也尽可能美观一些。
5.格式统一
实习报告最好用统一格式书写,应当制订标准的封面,在封面上注明报告题目,作者姓名、专业、年级,写作日期,指导教师。
山东农业大学资环学院
《地质与地貌学》实习
题目:《地质与地貌学》实习报告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班
级
年
级
指导教师
日
期
【5月25号之前交,电子版,发到sdaubks@163.com,主题:班级?学号?姓名?】(916071054)20:25:19 实习报告的编写 实习报告的内容
实习报告编写的内容根据实习的内容。一般地实习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前言
这一部分是要对本次实习作一个概括的介绍,主要说明 1.实习的目的任务、要求、方法、过程 2.实习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
3.实习地区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交通状况、自然地理条件、重要的社会经济特征 4.实习地区的地质环境或地质背景 5.地貌的主要类型和特征等。
如有能力,适当地附以实习地区的或自然地理单元或行政区划位置或交通位置的简图,可以起到很直观的作用。第二部分:矿物和岩石。
叙述在野外见到的各种矿物的类型、形态、鉴定特征、成因、数量、风化状况、对岩石和土壤的影响等。
岩石同样要按三大类分别叙述它们的年代、地层、产状、矿物成分、结构与构造、与土壤的关系、地貌特征等内容。如有重要的矿产,也可以放在这一部分进行叙述。第三部分:地层。
地层要按照地质年代从老到新分别叙述。可以代、纪、世、期等来进行划分,若以阶、群、组、段等进行叙述更方便,要注意二者的对照和结合。特别要说明地层的连续和缺失的特点。岩石露头的产状、形态、出露地点、规模、厚度、岩性、与周围岩石的接触关系、生物化石等都要分别介绍。第四部分:地质构造。
首先应当介绍实习地区在大地构造中的地位和特点,使读者了解地质背景的基本构造轮廓和特征,再介绍不同地质构造的类型、数量、分布、相互关系等。然后分别介绍节理、断层、褶皱等主要地质构造。第五部分:区域地质历史。
根据以上矿物和岩石特点、地层的顺序、地层的岩性和产状、地层的接触关系、地质构造的性质和特点、岩浆活动、地貌特点等,恢复和重建本区的地质历史。分别说明地质历史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地质事件。这一部分内容逻辑性、说理性较强,要注意得出的结论要有根据和说服力。
第六部分:外动力地质作用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由于教材中是将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与它们所形成的地貌放在一起讲述的,所以实习报告中也将二者一起叙述。可以按照实习中所见到的地表流水、地下水、风及黄土等地质作用及其地貌分别叙述。重力地貌也放在此部分。一般地,外动力地质作用可以按照侵蚀、搬运、沉积三种主要方式介分别绍。当然也要根据不同对象有所侧重,第七部分:对本次实习进行概括的总结,还可以谈谈对野外实习的认识、体会、意见和建议等。
实习报告的写作要求
由于实习报告与一般的工作报告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在编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文风朴实 如前述,实习报告是是一种科技文章,不要求文章华丽、抒情。在报告中将野外实习所见到的地质现象如实地反映出来,能正确地表达自己对这些地质事件的看法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就很好了。所以语言要朴素,有什么说什么。2.实事求是
要忠实地记录实习内容,不能凭空臆造和无端猜想,也不要夸大。当然地质事件不能全都耳闻目睹,可以推理,但要有根据。依据要充分,逻辑性强,才能得出正确结论。3.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基础的地质地貌学内容多,体系庞大,这是造成学生学习该课程困难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在野外看到的各种地质现象的总结,可以有机地将课堂知识结合起来。如描写地貌部分,就涉及到地质学的岩石、地层、构造、地质历史、内外力地质作用等各分支内容。4.图文并茂
在实习报告中适当地插入各种图片,可以起到直观的、画龙点睛的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插图还可以使报告更加形式活泼、丰富多彩。图件的制作,也是综合运用知识和提高基本技能的过程。图件要规范,在制作插图时尽量采用现成的规范和图式,尤其是地理图和地质图,国家都有详细的统一标准。即使学生自己画的素描图、剖面图、路线图等,也尽可能美观一些。
5.格式统一
实习报告最好用统一格式书写,应当制订标准的封面,在封面上注明报告题目,作者姓名、专业、年级,写作日期,指导教师。
山东农业大学资环学院
《地质与地貌学》实习
题目:《地质与地貌学》实习报告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班
级
年
级
指导教师
日
期
【5月25号之前交,电子版,发到sdaubks@163.com,主题:班级?学号?姓名?】基本内容
岩浆岩的一种,属基性浅成岩。
与辉绿岩近似,具典型的辉绿结构,有时也被归入辉绿岩。和辉绿岩的区别是:岩石中有明显的斜长石斑晶。
辉绿玢岩为中性偏基性火成岩,是中性或基性岩浆侵入浅成,温度迅速下降,来不及充分结晶所致。
沉积岩是指成层堆积的松散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曾称水成岩。是组成地壳的三大岩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一。沉积物指陆地或水盆地中的松散碎屑物,如砾石、砂、粘土、灰泥和生物残骸等。主要是母岩风化的产物,其次是火山喷发物、有机物和宇宙物质等。沉积岩分布在地壳的表层。在陆地上出露的面积约占75%,火成岩和变质岩只有25%。但是在地壳中沉积岩的体积只占5%左右,其余两类岩石约占95%。沉积岩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页岩、砂岩和石灰岩,它们占沉积岩总数的95%。这三种岩石的分配比例随沉积区的地质构造和古地理位置不同而异。总的说,页岩最多,其次是砂岩,石灰岩数量最少。沉积岩地层中蕴藏着绝大部分矿产,如能源、非金属、金属和稀有元素矿产,其次还有化石群。化学成分
随沉积岩中的主要造岩矿物含量差异而不同。例如,泥质岩以粘土矿物为主要造岩矿物,而粘土矿物是铝-硅酸盐类矿物,因此泥质岩中SiO2及Al2O3的总含量常达70%以上。砂岩中石英、长石是主要的,一般以石英居多,因此SiO2及Al2O3含量可高达80%以上,其中SiO2可达60~95%。石灰岩、白云岩等硫酸盐岩,以方解石和白云石为造岩矿物,CaO或CaO+MgO含量大,SiO2,Al2O3等含量一般不足10%。表1是根据岩样的化学分析资料综合的泥质岩、砂岩和石灰岩的化学成分含量范围值。
常见沉积岩:
角砾岩、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及页岩、石灰岩
鲕状灰岩 oölitic lemestone 【组成与结构】主要成分为鲕粒状方解石,含量可占75%以上,其次为白云母,含量变化大,最高达20%,此外还有微量砂屑与生物残片等。鲕粒呈圆形、卵圆形,直径0.1~0.2mm,鲕粒胶结物以亮晶方解石为主。鲕状灰岩多为鲕粒结构,块状构造。
【物化性质】灰色、深灰色、黑灰色,密度为2.5g/cm,并且随鲕粒大小,分布与胶结
3情况其坚韧性将有变化,通常易破碎。鲕状灰岩含CaO于45%~50%之间,MgO略高,通常为2.5%,有时超过5%,抗压强度略高在100MPa左右。加酸起泡。
【功能与用途】鲕状灰岩因含MgO没有超过5%,对降低炉渣的熔点与黏度、增大其流动性有利,所以是优质熔剂灰岩,也是良好水泥灰岩原料。此外也用于造纸、塑料、玻璃等工业部门。
【鉴别特征】表面风化面上有明显鲕粒状结构;岩石比较易碎。【产地】北京昌平;河北怀来;辽宁辽阳;广西临桂。
单晶体为短柱状,横切面呈近正八边形,集合体为粒状。绿黑色或黑色。玻璃光泽。硬度5.5-6。有平行柱状的两组解理,解理夹角为87°。相对密度3.02-3.45,随着含Fe量增高而加大。[1]中文名 辉石 相对密度 3.02-3.45 性 质 绿黑色或黑色
闪长石
闪长石,为花岗石中的一个品种。一般为灰色或绿色,与基性岩过渡的种属,暗色矿物含量大于40%,则颜色较深,可呈深灰、灰黑色,可称为暗色闪长石;暗色矿物含量小于20%,可称浅色闪长石。石英含量达10%-20%时,称石英闪长石。与闪长石相同的还有钾长石、斜长石。他们都是花岗类岩石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岩石的特征。
石灰石编辑[shí huī shí]
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3)。石灰和石灰石大量用于建筑材料、工业原料。石灰石直接加工成石料和烧制成生石灰。生石灰吸潮或加水就成为熟石灰,主要成分是Ca(OH)2。熟石灰经调配成石灰浆、石灰膏等,用作涂装材料和砖瓦粘合剂。
中文名 碳酸钙
斜长石:性状编辑 单偏光镜下:薄片无色透明;正低突起;两组斜交完全解理。最高干涉色一级黄;平行消光;延性符号可正可负。二轴晶;正旋旋旋光性。
【鉴别】 1.白色或灰白色。2.硬度大于小刀。3.有聚片双晶。4.两组斜交完全解理。
第四篇:地质地貌实习心得
地质地貌实习心得
在2014年6月16日至6月26日期间,我们全体地理系2013级学生到了秦皇岛国家地质公园,进行了地质地貌野外实习。
这次实习我们学会了阅读并使用地质图,地形图;学会了使用地质罗盘确定测方位,测岩石产状要素,在地形图上定位等;学会了使用地质锤制作岩石标本;认识了野外地质地貌类型,岩石类型及矿物成分,地质地貌特征;了解了秦皇岛地区地质构成历史;让同学们学会了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掌握根据野外观测资料和收集的前人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学会了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研究精神,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财富。
此次实习学队伍由康春国老师,孙雅萍老师,邱红老师带领;13级地理系全体同学组成,主要以康老师和孙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们的记录实践为主进行野外实习。
这十天的野外实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毋庸置疑,这几天劳累而充实,艰险而团结,是人生一段非常难忘的经历。
通过此次的秦皇岛野外实习,它使我有了野外地质实习工作的经历,也从中总结出了野外地质实习的经验。使我极大地丰富了专业基础知识,为以后的专业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实习过程中通过讲解我们主要了解了三大岩石类型及其成分、结构和构造等知识;对断层的形成的研究以及地层的类别划分;地质构造例如断层、褶皱等;了解了许多地貌类型,如海岸地貌、风成地貌、坡地重力地貌等,抛开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终于可以亲眼观察到这些构造,而这些是从书本上永远也看不到摸不到的,这是实习的收获之一。我们还学会了罗盘的使用,并且通过罗盘测方位、岩层产状要素、在地形图上进行定位等。而且,我认为在实习过程中应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正所谓实践出真知。这次秦皇岛野外实习使我们巩固了已经学过的知识,同时为我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次野外实习绝对是一次精神与意志的双重较量。如果意志不坚定,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次实习是很难从头到尾彻彻底底坚持下来的。也可以说,能够顺利完成这次实习的人都是一个精神顽强,意志坚定者。同时我也学到了团队精神,所谓“众人拾柴火焰,众人划桨开大船”在本次实习中体现得淋淋尽致。
当然,不足还是存在的。实习中我感悟到,自己学的很多专业课都是在考试前死记硬背,临时突击,在很大的程度上缺乏独立思考。所以在野外的过程中,时常感觉到自己专业知识的匮乏。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一定会注重思考,将所学的知识真正的理解。另外我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以后要加强我的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本次实习拉近了同学们与老师们之间的感情,使彼此很愉快得相处。康老师和孙老师也能更加随意地言传身教,寓教于乐,使我们一路上谈笑不断,工作时一丝不苟,休息时身心放松,让人真正体会到原来地质工作也不是一件索然无味的工作,我们也从老师那学到了他们各自鲜明的特点,优点。从他们的言传身教,我们受益非浅。同时,两位老师在生活上也非常照顾我们,在此对两位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感谢你们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谆谆的教导,更感谢你们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这次秦皇岛野外实习使我们巩固了已经学过的知识,同时为我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014年的六月,因这次野外实习充实多彩,它将成为我一生中宝贵的财富!自然我也是非常期待下一次实习,希望在下一次实习中我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对于不足我希望能够加以改正,使自己变得更好。
第五篇: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
学
院:
农学院
专
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规划与利用)姓
名:
朱中考
学
号:
1109010118
年
级:
2011级
指导老师:
刘元生
年 1 月 10
2013日
目录
引言 „„„„„„„„„„„„„„„„„„„„„„„1页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2页
二、实习地点及时间 „„„„„„„„„„„„„„„„„2页
三、实习安排 „„„„„„„„„„„„„„„„„„„„2页
(一)人员 „„„„„„„„„„„„„„„„„„„„2页
(二)器材 „„„„„„„„„„„„„„„„„„„„2页
(三)路线 „„„„„„„„„„„„„„„„„„„„2页
四、各个实习地区实习的主要内容 „„„„„„„„„„„3页
(一)惠水实习内容 „„„„„„„„„„„„„„„„3页 1.惠水概况 „„„„„„„„„„„„„„„„„„„„3页 2.涟江盆地及盆缘地区 „„„„„„„„„„„„„„3页 3.涟江河的地质作用 „„„„„„„„„„„„„„„„6页 4.断裂构造 „„„„„„„„„„„„„„„„„„„„7页 5.沉积岩层理构造及层面构造 „„„„„„„„„„„„8页
6.惠水琴山逸响与涟漪河岩层地貌概况 „„„„„„„9页
(二)花溪到孟关一线实习内容 „„„„„„„„„„„11页 1.公路边上的白云岩„„„„„„„„„„„„„„„„11页 2.断层的基本类型„„„„„„„„„„„„„„„„„12页 3.砂岩和页岩„„„„„„„„„„„„„„„„„„„13页 4.高坡云顶草原„„„„„„„„„„„„„„„„„„13页 5.花溪孟关一线岩层地貌概况„„„„„„„„„„„„15页
(三)花溪平桥实习容 „„„„„„„„„„„„„„„16页 1.花溪概况 „„„„„„„„„„„„„„„„„„„16页 2.花溪区地貌、河流、气候概况„„„„„„„„„„„16页 3.花溪水库与贵大农院松岭坡„„„„„„„„„„„„17页 4.关于河流的概况„„„„„„„„„„„„„„„„„18页 5.花溪水库岩层概况„„„„„„„„„„„„„„„„19页
五、实习总结„„„„„„„„„„„„„„„„„„„20页
引言
地质地貌学发展史是人类在生产和探索奥秘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地球的组成和结构,地球及其生物界演变的规律,特别是地壳和岩石圈运动规律,并为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保护环境服务的历史。
而地质地貌学发展的结果是,它对农业生产、工程建设、矿产勘查、自然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接加快了其发展的脚步,有着实际的意义。如:河流地貌与海岸地貌学着重依赖于流体力学与沉积学;块体运动、风化作用、风力作用和土壤的研究要凭借大气科学、土壤物理学、土壤化学和土壤力学;某些地形类型的研究需要用地球物理学与火山学的原理和方法;人类对地形影响的研究要依靠地理学和人类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地质地貌学不光有用、能用,关键还有趣!就其中微不足道的名词,如“太古”、“元古”、“寒武纪”等等,便很富有沧桑感、神秘感及历史气息。如此,更不用说学好它,对专业技能的提高、完善,并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终极目标大有裨益了。
实现以上种种的前提便是行动,所以,在衔接2013年1月6日至8日的短暂时间里,以花溪为中心的区域里活跃着一群身影,我们的实习在必然加偶然中悄然开场„„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地质地貌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野外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此次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我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野外考察实习使我们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认识,锻炼了我们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学科的兴趣。
二、实习地点及时间
花溪到惠水一线(2013年1月6日)花溪到孟关高坡一线(2013年1月7日)花溪水库(2013 年1月8日)
三、实习安排
(一)实习人员:11级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全体94人。
(二)工具器材:地质锤、野外记录本、稀盐酸、铅笔等。
(三)路线
1.惠水(2013年1月6日):贵州大学南区—→惠水长田—→“琴山逸响”—→雅洋村—→涟江河。2.花溪到孟关一线(2013年1月7日):花溪清华中学校门口—→棉花关—→电杆厂—→麦乃寨—→麦乃村—→孟关—→高坡云顶草原。
3.花溪平桥(2013年1月8日):花溪水库—→花溪平桥—→贵大农院松林坡。
四、各个实习地区实习的主要内容
(一)惠水实习内容 1.惠水概况
惠水县位于贵州省中南部,北邻贵阳,西及安顺,县域东西宽72公里,南北长68公里,少数民族占58%。惠水自五代起设南宁州,宋代置“八番”地,明代建程番府,定番府,自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世居在这块土地上的汉,布依,苗,毛南,壮,彝,水,回等民族,经世代开发,将惠水建设成为贵州著名的稻粟之地,桔果之乡。惠水属喀斯特盆地地貌,涟江纵贯全境,涟江冲积平原面积90平方公里,土地肥沃,阡陌纵横,平畴绿野,生机盎然。惠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气候宜人 2.涟江盆地及盆缘地区
这部分地区包含长田——董朗一线涟江沿岸地区,本区在涟江盆地内。涟江河河床平缓,水面宽阔,水流平稳而河曲发育、侵蚀和堆积过程相对进行,形成了宽缓低平的以阶地为主的冲积坝子。各级阶地多为河流冲积的砂砾层,亚砂土和亚粘土层,土壤为高肥力的淡潮沙田、河潮土、黄潮沙泥田、黄潮泥田、大眼黄泥田和大眼泥田,排水不良的地区有表潜大鸭屎泥田、表潜紫泥田。涟江盆地南北两端及涟江两岸的下第三系地层出露地区,由于紫色砂页岩、紫色泥页岩和紫色角砾岩风化发育的残积,坡积物不同形成的土壤质地也不同,其间大部分土壤含有砾石较多,小面积发育成地带性黄壤。而在侵蚀强烈的山地,坡顶的土壤为含有大量半风化母质碎屑的羊肝石土,被开辟为稻田多为紫泥田。涟江盆地两侧及两端的长田、学庄、七里冲等沟谷中多是第四纪冰水堆积物,质地粘重,矿物质养分不高且常含有松散的砾石层。土壤主要表现为地带性土壤耕地含沙重,多为硅质黄壤,涟江盆地两侧的缓坡,自然土以硅铝质黄壤为主。
首先我们是在惠水境内长田公路边的山坡上观察,这里主要是石灰岩,这里是典型的石灰土类,是境内分布最多的土类。由于成土母质影响,呈碱性反应和中性反应,含钙素丰富,土质粘重,多为粘土或重壤土。土壤结构性好,但土层较薄,土被不连续,抗旱性差,宜柏木、乌桕、杜仲、油桐、生漆等生长,垦耕后的大土泥、岩泥适种性广,肥力高,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可获好收成。但岩石裸露,不方便耕作。
其次我们来到了涟江上游米丹寨左侧的“琴山逸响”,这个地方主要是页岩和砾岩的地段,在峡口处的山岩上可以清楚的看到民国35年惠水县长民权题的“琴山逸响”4个大字,字迹清晰,颇有气势。谷里林涛阵阵、松风徐徐,灌木的群落郁郁葱葱。怪石罗列露出水面,像老翁、像顽童、像少女、像珍禽异兽。一个个情态万千,栩栩如生,令人目不暇接。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仔细的去观察,不过老师在“琴山”间约1公里的幽谷中都有仔细的介绍和讲解,这里的页岩和砾岩是从第三系紫色砂页岩、砾岩发育而成,呈酸性反应或中性反应,质地较轻,通透性好,磷、钾等矿质养分较丰富,自然肥力较高,是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的良好土壤。垦耕后属中上等肥力土壤,宜种性很广。
再次我们来到了三都雅洋村,这里是一个大坝子,四周可以隐约的看见丘陵,河流两边土壤类型属于水稻土类,这种土壤是县内主要耕作土壤,占全县面积的9.35%,分布很广。主要是由各种自然土和旱作土经水耕熟化而成。由于成土母质、地貌耕作熟化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以潮泥田耕作历史为久,熟化程度最高,是水稻、油菜高产田。但靠河床边的主要是潮土和砂土,前者主要由近代河流冲积物开垦而成,全是旱作土,主要特征砂性重,肥效速,发苗快,但结构差,漏水漏肥;后者通透性强,通气良好,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占优势,可以促进有机质分解,有机质矿质化加快。且土壤疏松,易耕作。土壤毛管作用强,水分运行快,有“夜潮”现象。适耕期也长,易立苗;但养分含量低,保肥性能差,作物后期易脱肥早衰,因此在这里被种植了大量的油菜、小麦、烤烟等。
最后我们来到了涟江河,涟江河是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惠水县境内。总面积140.9平方千米。以涟江河流域的各水系、森林资源组成原生生态构成的河谷风光和峡谷风光为特色。上游流下污染物影响河水PH,这里河水呈弱碱性;由于河水冲刷作用下游岩石呈小鹅卵石,岩石光滑;上游没有受到河水的冲刷所以呈各种各样形状的大块石,棱角明显。河流两边山林呈喀斯特典型发育,所以河水含Mg、Fe离子高。若作生活用水,很容易产生水垢。四周的地貌主要是呈S型前进,土壤主要是紫色土类,是从第三系紫色砂页岩、砾岩发育而成,呈酸性反应或中性反应,质地较轻,通透性好,磷、钾等矿质养分较丰富,自然肥力较高,但容易水土流失,不过却是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的良好土壤。垦耕后属中上等肥力土壤,宜种性很广。
3.涟江河的地质作用
河谷:河水所流经的带状延伸的洼地。河谷内包括了各种类型的河谷地貌。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为谷底和谷坡两部分。谷底包括河床、河漫滩;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河流阶地发育。谷坡与谷底的交界处称谷坡麓,谷坡与原始山坡或地面的交界处,称为谷肩或谷缘。从纵剖面看,上游河谷狭窄多瀑布,中游展宽,发育河漫滩、阶地,下游河床坡度较小,多形成曲流和汊河,河口形成三角洲或三角湾。
一般河谷形态类型有:隘谷、峡谷、宽谷、复式河谷。与岩层产状关系可分为顺向河谷、次成谷、逆向谷、偶向谷。其他还有纵谷、横谷的地质构造分类,幼年谷、壮年谷、老年谷的腐蚀循环分类,以及古河谷、谷中谷等。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腐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河流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进海、进湖和支流进干流处,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但大部分都沉积在海洋和湖泊里。河谷沉积只占搬运物质的少部分,而且多是暂时性沉积,很轻易被再次腐蚀和搬运。
①腐蚀作用:河流的腐蚀作用包括机械腐蚀和化学腐蚀两种。河流腐蚀一方面向下冲洗切割河床,称为下蚀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动力以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的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侧向腐蚀,而河流化学腐蚀只是在可溶岩地区比较明显,没有机械腐蚀那么普遍。
②搬运作用:河水在活动过程中,搬运着河流自身腐蚀的和谷坡上崩塌、冲洗下来的物质。其中,大部分是机械碎屑物,少部分为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化合物。前者称为机械搬运,后者称为化学搬运。河流机械搬运量与河流的流量、流速有关,还与流域内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有关。
③沉积作用:当河床的坡度减小,或搬运物质增加,而引起流速变慢时,则使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河水挟带的碎屑物便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层状的冲积物,称为沉积作用。4.断裂构造
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断裂。基本类型是节理和断层。
①节理裂隙:
岩层发生了裂开但两盘岩石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变动。按其形成的力学性质,节理可分为张节理和剪切节理和劈理。节理常成组出现,如“x”-形的共轭节理。在京娘湖南侧、漳河北岸,可见到不同外形的节理构造。节理是各种裂隙中分布最广泛的裂隙,所有大型水电工程都会碰到。
②断层:
假如断裂两侧的岩石已发生了明显的相对位移,则称断层。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岩层在侧向压力作用下发生弯曲,但仍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这种地质构造形态叫褶皱。褶皱中单个的弯曲也称褶曲。褶皱的面向上弯曲﹐两侧相背倾斜﹐称为背形﹔褶皱面向下弯曲﹐两侧相向倾斜﹐称为向形。如组成褶皱的各岩层间的时代顺序清楚﹐则较老岩层位於核心的褶皱称为背斜﹔较新岩层位於核心的褶皱称为向斜。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单个褶皱大者可延伸数十公里﹐小者可见於手标本或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
“尖灭”指具有一定体积的物体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的现象。地层的尖灭指的是沉积层向着沉积盆地边沿,其厚度逐渐变薄直至没有沉积。超覆是海侵时随着沉积范围的扩大,上覆岩层的沉积范围大于下伏岩层的现象。
5.沉积岩层理构造及层面构造
层理是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沉积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外形或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而显示成层的现象。层理是沉积岩中最重要的一种构造特征,是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最主要标志。
水平层理:是由平直且与层面平行的一系列细层组成的层理。它是在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如河流的堤岸带、闭塞海湾、海和湖的深水带),从悬浮或溶液中缓慢沉积而成的。
斜层理:是由一系列与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的层理。细层的层理向同一方向倾斜并大致平行。它与上下层面斜交,上下层面互相平行。它是由单向水流所造成的,多见于河床或滨海三角洲沉积中。
交错层理:是由多组不同方向的斜层理互相交错重叠而成的,是由水流的运动方向频繁发生变化所造成的,多见于河流沉积层中。层面构造:指岩层层面上由于水流、风、生物活动等留下的痕迹,如波痕、泥裂、雨痕、流痕等。6.惠水琴山逸响与涟漪河岩层地貌概况
(二)花溪到孟关一线实习内容 1.公路边上的白云岩
在清华中学门口右侧、到棉花关和电杆厂的公路边主要分布的是白云岩和少数的石灰岩,土壤呈碱性,PH=7.6,石山上多生长月月青、油茶、野花椒等植被;
白云岩是一种沉积碳酸盐岩。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常混入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粘土矿物。呈灰白色,性脆,硬度小,用铁器易划出擦痕。遇稀盐酸缓慢起泡或不起泡,外貌与石灰岩很相似。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白云岩、成岩白云岩和后生白云岩;按结构可分为结晶白云岩、残余异化粒子白云岩、碎屑白云岩、微晶白云岩等。白云岩含镁较高,风化后形成白色石粉。较石灰岩坚韧。在冶金工业中可作熔剂和耐火材料,在化学工业中可制造钙镁磷肥、粒状化肥等。此外,也用作陶瓷、玻璃配料和建筑石材。这里长的植物大多数是酸性植物,可知这里土壤呈酸性。这里岩石有节理、横竖,越靠近表面裂缝越多,山体向东倾斜。2.断层的基本类型
花溪到孟关实习区地层:三叠纪的隆头组、改茶组、三桥组、二桥组和侏罗纪的自流井组。穿过区域为一向斜构造,其向斜轴向为近南北方向。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情况,可分为下面三种。正断层:指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正断层一般是由于岩体受到水平张应力及重力作用,使上盘沿断层面向下错动而成。一般规模不大,断层线比较平直,断层面倾角较陡,常大于45°。逆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逆断层一般是由于岩体受到水平方向强烈挤压力的作用,使上盘沿断面向上错动而成。断层线的方向常和岩层走向或褶皱轴的方向近于一致,和压应力作用的方向垂直;按倾角大小可分为冲断层、逆掩断层及辗掩断层。平推断层:由于岩体受水平扭应力作用,使两盘沿断层面发生相对水平位移的断层,其倾角很大,断层面近于直立,断层线比较平直。实际上,由于岩体的受力性质和所处的边界条件十分复杂,使断层构造非常复杂。3.砂岩和页岩
在麦乃寨和孟关的公路附近主要分布的是砂岩,属于典型的侏罗纪地带。其中麦乃寨以黄砂岩为主,土壤显酸性,四周多生长马尾松、铁毛苣等植被,而孟关主要是红砂岩,地貌类似丹霞地貌。而麦乃村则主要分布的是黑色的页岩。
砂岩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是由石粒经过水冲蚀沉淀于河床上,经千百年的堆积变得坚固而成,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绝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后因地球地壳运动,而形成今日的矿山。页岩也是一种沉积岩,成分复杂,但都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但其中混杂有石英、长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学物质,根据其混入物的成分,可分为:钙质页岩、铁质页岩、硅质页岩、炭质页岩、黑色页岩、油母页岩等其中铁质页岩可能成为铁矿石,油母页岩可以提炼石油,黑色页岩可以作为石油的指示地层。页岩形成于静水的环境中,泥沙经过长时间的沉积,所以经常存在于湖泊、河流三角洲地带,在海洋大陆架中也有页岩的形成,页岩中也经常包含有古代动植物的化石。有时也有动物的足迹化石,甚至古代雨滴的痕迹都可能在页岩中保存下来。
4.高坡云顶草原 高坡云顶草原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碳酸岩石出露分布广泛,岩溶极为发育,形态类型多样,峰林、峰丛、孤峰、石林、溶洞、溶丘、瀑布、暗流、伏流、洼地、漏斗、奇石和千姿百态的钙质一应俱全,形成贵州喀斯特地貌类型最为齐全的的亚热带岩溶景观博物馆。
高坡云顶草原特征
在草场边缘的山崖上发现许多岩壁上有大量的白色斑点或条带。经老师讲解,得知该地区岩石为沉积岩,层理构造明显,氧气随水分沿岩石岩隙进入岩体,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大部分岩体被氧化,从而形成了红棕色的砂岩,后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石英砂岩,那些白色的斑点和条带为未完全氧化的部分。
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形成条件和发育的主要因素
(1)岩石的透水性:水渗入可溶性岩石内部是加速岩石溶解和地质作用的重要因素.(2)地下水的运动: 地下水排水条件好,交替作用强,喀斯特发展速度快;地下水运动缓慢,则情况相反,溶解的碳酸钙不能及时带走,停滞的地下水很快成为饱和溶液而失去再溶蚀能力。(3)水的溶解能力:净水溶解能力是比较低的,当水中合有碳酸时,溶解能力加强。自然界碳酸的来源很多,主要来自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CO2)和雨水的化合,以及土壤层中各种生物化学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合。此外,气候和岩石成分、结构、产状、厚度等,对喀斯特的发育也有很大的影响。
(4)可溶性岩石:可溶性岩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异的喀斯特景观。
(5)岩石透水性: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活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明显。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猎冬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网。5.花溪孟关一线岩层地貌概况
(三)花溪平桥实习内容 1.花溪概况
花溪区位于贵阳市南部城区,辖3镇11乡,土地面积95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34.1%,总人口31.4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3%,城镇化水平36.5%,国民生产总值22亿元,是全省20个经济强县(区)之一。花溪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繁花似锦,有天河潭、十里河滩、青岩古镇、高坡、镇山、苗、布依风情和自然人文景观,是贵州省著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区,享有“高原明珠”美誉。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6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过花溪。陈毅元帅赋诗赞道:“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 2.花溪区地貌、河流、气候概况
花溪地处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主要分水岭在桐木岭近东西向一带。地势东高西低,中部槽谷较低,山脉水系的展布均受地质构造与地貌的控制,形成以低中山丘陵为主的丘原地貌,以分水岭为界,西南至东南部为中山峡谷及台地地势较高。全区土壤为红壤、红棕壤、石灰土、紫色土和冲击土,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适宜农业种植。植被属黔中山原湿润性灰岩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及马尾松林区。全区喀斯特面积达94%,石漠化面积占15.72%,水土流失面积29.76%。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石炭纪、二叠系、三叠系及侏罗系和第四纪地层。
平桥到花溪水库实习区地层:从上到下三叠纪松子坎组、安顺组、大冶组。在花溪水库坝前有一近南北向正断层。3.花溪水库与贵大农院松岭坡(1)花溪水库
石灰岩地区,跌水较多,负氧离子高,空气好,土壤肥力不够,阳光不足,典型的白云岩不光清地区。
石灰石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是这里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研究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石灰岩是一种比较坚硬的岩石,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这种岩石对于机械侵蚀和物理风化的抵抗力较强,但却容易被含有酸性的水所溶解,因为酸性溶液可以和石灰岩发生化学作用,使岩石受到溶蚀。如果我们把盐酸滴到石灰石上,立即会有许多白色泡沫不断冒出,好像沸腾一样。待一会儿。用水冲去泡沫,石灰石上便留下了明显的溶痕。用化学式表示: CaCO3+CO2+H2O=Ca(HCO3)2,喀斯特地形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地下岩溶洞
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蚀扩张而形成的的地下洞,规模大小不一,大的可以容纳千人以上;形态千奇百怪,溶洞中有很多奇异景观,如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等。小的连一个人都难以通过。溶洞是水的溶蚀作用、流水腐蚀以及重力作用的长期结果。(2)松岭坡
这里第四纪冲积物多的山坡,地层上一米左右都是黄壤,一米以下都是红壤,主要原因是移远海抬升为陆,经潮、热作用,也为第四纪红色粘土,土壤强烈风化。4.关于河流的概况
河流是陆地表面的一种自然水体,是流水与地表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大气降水或地下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表低洼处,在策略作用下经常地或周期性地沿低洼的地方流动,就形成了河流。河流沿途接纳支流,形成的干支流系统,就是水系。每一条河流或每一个水系的流域。两相邻流域之间地面高程最高点的连线,就是两个水系的分水岭。水流不间断地作用于河谷,而河谷又反过来约束水流。两者相互作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河流地貌。
心滩
花溪水库下游形成的心滩:花溪水库下游,花溪河逐渐变缓,水流的冲刷力减小,水流向河岸两侧侵蚀,河的中央有着大量泥沙沉积,常年累月,就形成了梭形的心滩,宽几米长十几米。
河漫滩
老师指给我们看了河漫滩。当河流洪水泛滥时,除河床外,谷地部分也被淹没,被淹的河底滩地就是河漫滩,平水期初露。当河流发育到一定阶段,旁蚀(测蚀)作用占主导地位,河谷不断展宽,为河漫滩发育奠定了基础。分布在河床两侧洪水时被淹没的平整地面,叫做河漫滩。
5.花溪水库岩层概况
书写实习报告:
我回到学校,我把做的笔记进行了分类、整理。仔细分析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并分析了把自己找的照片和自己我们的笔记逐一对应,通过上网搜查资料,查各种文献,把实习报告写完。
五、实习总结
“过程是简短的,收获是长远的”这句话再一次印证了一件事的发生、发展到结尾,野外实习经过了短短的两天半,很快就结束了。但我们从中却学到了不少东西,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习中更使我们提高了继续学习的热情。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地貌学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如做笔记应该用铅笔等等,学会基本的考察报告的写法,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过此次的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习我们不但欣赏了贵阳周围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地质地貌的类型和地质变化,而且学习并掌握了野外地质地貌实习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习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高坡云顶草原旅游开发有一些不合理现象,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由于长期垦殖,过度放牧及人类经济活动综合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贫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坏殆尽,只有进口处有赤松,栎类稀疏分布,山沟两侧几乎没有任何树木.因此如何充分利用高坡云顶草原天然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大丰收是开发者应慎重考虑的.目前花溪旅游开发刚刚拉开了序幕,我们相信开发者会充分合理利用花溪的天然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智慧,让自然保护区焕发出新的乐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和谐发展,造福人类.工具使用不合理,特别是在鉴定岩石时总觉得锤子试剂不知所踪。出外实习前应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如做笔记最好用铅笔。以上权当个人小小的建议。
而从我们带队老师身上,我学会了做一名地质工作者所具备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此我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最真挚的感谢,感谢他们的辛苦工作,感谢他们的谆谆教诲。这次实习真的很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