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

时间:2019-05-14 16:5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

第一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大自然可不那么简单>>观后感

环境学院 0711180011 王秀娟

众所周知,地球孕育了人类,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自然环境,而且大自然形形色色的物种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然而纵观人类整个发展史,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类却把自己看作是大自然的主宰者,而不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经常陶醉于自己在同大自然斗争中所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之中,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人定胜天的自豪感。从冰天雪地的北极,到高耸入云的世界之巅, 迄今为止,整个地球几乎没有一处不留下人类的足迹。然而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我们却发现,我们所居住的自然环境在日益恶化,特别是 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在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今天,我们却面对着比以往更加严重的自然灾害, 土地沙漠化,植被面积的减少,全球气候变暖,各种恶劣自然现象出现,各动生物因为人类的破坏而灭绝的速度加快。所有这些都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们再不能正视我们与自然的关系,不能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那最后的结果就是人类与自然一起走向灭忙!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深刻的告诫我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的确,在千百万年的发展过程中,大自然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发展规律。今天我们所面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就是因为我们没有重视这一规律,甚至人为的破坏这一规律所造成的。庆幸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自然对人的惩罚,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开始着手改善对环境的破坏。党的十六大指出,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所谓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指人类要珍惜、节约资源,善待和保护环境,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而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认为首先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 要树立节俭之风,倍加珍惜、节约一切资源,建立节约型社会。在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上开展技术革新,实施节电、节水、节煤、节油、节地等一系列节能工程,珍惜、节约一切资源、能源。

二, 是唤醒全民的环境意识,人人关心、保护生态环境。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因为环境破坏、污染容易建设难。所以,保护、关心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生存的根基。为此,除继续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外,应突出做好唤醒、增强全民环境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让人人了解环境、认识环境,自觉关心、爱护环境。与此同时,动员全党、全民,植树造林,绿化荒滩、荒山、荒沟、荒岭;家前屋后、田边地头、河渠堤岸、道路两旁,凡一切空闲地方,都要植树栽花种草。这样,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呵护,让我们祖国天空变蓝、高山变绿、河水变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我们后辈子孙留下适宜生存、持续发展的家园。

地球只有一个,并不是自然不能与我们人类和谐相处,而是我们人类在无情的破坏自然,破坏环境,当地球不堪忍受时,就会以各种形式惩罚人类。所以,人类是自作自受。我们每个人都是地球的一分子,我们都有责任去保护环境。提高意识,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只有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河流、空气、矿山、森林、草原和海洋,才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我们自己更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持续发展的家园。

第二篇:浅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浅谈人与自然地和谐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生产力明显地提高,经济发展迅猛。但是,随即而来的是,对自然的破坏和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使得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近来,我国长江中下游七省发生严重旱情,近3500万人受灾,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难觅烟波浩渺,不见碧波荡漾,昔日的天泽水乡如今却成了一望无际的草原......,人类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俨然成为当今全球人类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自然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措施三个方面来浅谈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自然环境污染及其产生的原因

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类生产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加速推进了文明进步进程。都是,与之相伴而生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一些列后果。

现存在的自然环境问题,可以将其分为十类:

一、土地遭到破坏;

二、气候的恶性变化和能源的浪费;

三、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四、森林面积的减少;

五、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六、化学污染;

七、混乱的城市化;

八、海洋的过度开发和沿海地带的污染;

九、空气污染;

十、极地臭氧层空洞。以上十类问题,是人类与自然严重的矛盾表现。

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性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我们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简单来说,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必须保护环境,是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生态基础和根本保障。生态良性循环主要是指三个方面:一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持。对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除了具有提供食物、工业原料、药物以及科研、美学等直接和间接的使用价值外,还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尤其对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可能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因此,生物多样性的保持是生态良性循环的核心。二是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保护是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保护要求尽可能维持各个生态位的大气、水、土壤、温度、光照、无机和有机元素等物理、化学特征,尽可能维持或恢复各个生态位的生物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自然状态和谐的相互关系。三是自然环境的改善。自然环境的改善是生态良性循环的表现。随着工业文明的推进,自然环境的破坏呈全球性趋势,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尽快加以扭转,以使自然环境能够得到恢复和改善。

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也意识到了自然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相继做了一些列政策来保护环境,中国也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自然及其演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首先,自然界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创造了人,也改造了人。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人类的出现,都是自然发展、演化的结果。此外,自然环境还影响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如国家统一、语言分界、建筑、绘画等。最后,自然的变化一般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通常需要数百万年、数千万年甚至上亿年才能显现出来,相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的演变是一个慢变量。

“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人离不开自然界”,就现今人类社会而言,自然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自然固有其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人类只有不断地认识自然,提高自己的生产力水平,才可能在更大的时空尺度上接受自然的挑战。

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措施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必须解决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除了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外,(一)树立正确的观念,树立科学的自然观与社会发展观

首先,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一种真正的平等、和谐的统一,即提倡把人类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统一起来的自然观。实践已充分表明,过去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是典型的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不负责任的愚蠢行为,教训极其惨痛,代价极其昂贵。在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在再走过去的老路,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在综合发展的基础上,搞好胜生态经济建设,努力实现生态文明。我们并不反对人类对环境的利用,但认为这种利用应以承认、尊重环境和资源的价值为前提,并着眼于人类的长远发展,而不能超出自然的限度。

(二)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展和自然资源的关系方面。环境问题的实质,在于人类经济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以及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在我国,由于贫穷落后,为了生存和发家致富,一些群众往往就地砍伐森林或廉价出售当地的自然资源。因此,政府必须统筹安排,切实担负起开发与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同时,在生产方式上也存在着问题。现有的工业生产方式,大都是以消耗自然资源或是污染环境的运作模式, 是一个资源—产品—废弃物的过程。因此,要遵循客观规律,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生产方式,争取零消耗或是低消耗,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与能量的良性循环。

(三)全民动员,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

其一,加强生态文明观念的教育。生态文明观念的核心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塑,即必须认识到:人既是自然的主人,又是自然的存在物;人既利用自然,又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二,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生态道德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态道德意识,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解决生态保护的根本问题,才能为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三,加强生态法制教育。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人类的道德自觉,同时更需要社会法制的保障。

小结: 当前,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总趋势正从冲突走向和谐,环境保护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我们对此应报以谨慎的乐观态度,相信人类自身的智慧。在未来社会里,我们应选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持续发展。人生天地间,和谐相处是终极目的。在未来社会里,人类应该主动地、自觉地、积极地保护自然,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因为人也只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终究不是“人定胜天”的。人类可以充分认识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努力按自然规律改造自然,但永远不能征服自然。

注:《环境伦理学》余谋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三篇:陕西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函

陕西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函陕环宣函[2006]02号

关于继续征集

《陕西省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巡礼》大型画册稿件的紧急通知

各设区市环保局、杨陵示范区环保局:

根据省环保局“关于编辑出版《陕西省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巡礼》大型画册的通知”(陕环发【2005】83号)精神,我中心前期已在各绿色单位开展了采编工作,得到了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各绿色单位积极的配合,前期采编任务初步得到了完成。为了全面展现我省绿色文明示范工程的风貌和成就,现决定将省级命名的194家绿色单位全部纳编,编辑出版一套高质量的精美画册,编辑出版经费由省环保局补贴。

但由于目前所征集到的稿件远不能满足编辑出版一套高质量精美画册的要求,加之此画册要在“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出版。为此,请各市环保局接到通知后,务必抓紧时间将剩余单位的稿件予以征集,对前期征集的不能满足要求的稿件尽快重新组稿。

稿件要按照陕环发【2005】83号文件要求,文字稿 1

控制在1000字以内,要把握要点,突出特色,要有别于一般的工作总结。图片资料3-5张,要求图片清晰,内容贴切并要备注简要说明。所有稿件务必于2006年6月10日前报送省环保宣教中心。

附:稿件征集单位名单

地 址: 西安市小东门外伍道什字南街32号 联系人:韩丽荣杨松峰

电话: 029-8240***0

传真: 029-82492470

E-mail:shbxjzx@126.com

二〇〇六年五月二十二日

《陕西省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巡礼》大型画册

稿件征集单位名单

(111家)

西安市:(40家)

西安市实验小学西安市高级中学

西安市莲湖区少年宫西安市高新一小

长安一中

西安市第八中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师范附属小学

西安市高新二小

周至县二曲镇东街小学

户县大王东小学

紫薇城市花园

西安锦园小区

西安光机所社区

西安供电局社区

兄弟标准工业有限公司

西安高科塑业有限公司

西安开米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移动通讯有限责任公司

长庆幼儿园

户县光明乡东韩村

新城区实验幼儿园

宝鸡市(4家)

周至县第七中学西安思源职业学院西安工程科技学院西安后宰门小学西安东方小学户县南关小学西安市朱雀大街小学 西安群贤庄明珠花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区西安高科花园住宅小区 大金庆安压缩机有限公司西安利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西安海天天线科技有限公司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省委机关幼儿园 华山机械工业公司幼儿园 西安市第八医院

眉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凌云社区

金台区陈仓镇东岭村社区宝鸡中学

咸阳市(26家)

彬县新民镇胡家坡小学秦都区安村小学陕西科技大学礼泉县一中

陕西咸阳中学三原县南郊中学旬邑县太村中学乾县师范学校

永寿县监军中学秦都区职教中心旬邑县城关中学秦都区中华社区

长庆钻井公司礼泉物业部社区长庆石化分公司社区礼泉县城关镇东徐村秦都区钓台镇曹家寨村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咸阳偏转集团公司

咸阳国际机场西北轻工业学院附属中学中铁一局新运花园秦都区秦阳花园中铁二十局第六工程公司烟霞镇袁家村

市直机关幼儿园咸阳茂陵博物馆 渭南市(11家)

渭河学校蒲城职教中心

华阴县城关中学富平县薛镇职业中学合阳坊镇中学北塘实验小学

希望高级中学渭化花园

渭南朝阳惠园小区大荔县城关镇畅家村白水县北井头乡富卓村

铜川市:(1家)

长庆油田第一输油处宜君输油站

榆林市(9家)

榆林师范学校府谷中学神木县第四中学神木县希望小学靖边长庆集团新隆园小区靖边长庆第一净化厂中电国华神木发电有限公司佳县白云山景区

米脂县高渠沟乡高西沟村

延安市(2家)

延安卷烟厂志丹县张旗乡中心小学 汉中市:(7家)

汉中师范学校勉县城关第一小学 明珠小区洋县南街小学

南郑县大河坎艺苑小区汉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南郑县大河坎水厂

安康市:(4家)

安康市汉滨区第一中学宁陕中学

石泉中学平利县城关小学 商洛市:(6家)

商州区麻街初级中学山阳县漫川关镇中心学校 山阳县高坝店镇南家垤小学柞水县石瓮村

柞水县下梁镇沙坪行政村镇安县米粮镇丰河村 杨凌示范区(1家)

杨凌高新中学

主题词:环保稿件征集通知

陕西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2006年5月24日印发

第四篇:论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

摘要: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问题愈加突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个新概念。无论是“科学发展观”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涉及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问题。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

引言

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的发展问题,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产生了不同的人类文明。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这是一个由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这一演变过程既是辩证法发展逻辑的必然,也是现实的要求。人类所追求的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并不是没有对立的和谐,而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基础上共生共荣共进的和谐,这种和谐需要通过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来实现,是以人为本的和谐。善待地球,科学发展,就是要正确对待地球自然系统,特别是要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自然资源,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正文

一、肯定自然的发展阶段

几百年前的原始时期,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中对自然的肯定性一面占据了主要地位,以肯定自然的方式肯定自己的存在。在这一阶段尽管人类已具有自觉能动性的特殊存在,也使自然以适应人的生存和发展,但此时的人类主要依靠血肉之躯同自然环境抗争,其对自然的否定性是极其有限的,人在自然面前是渺小微弱的;“天意”支配着人意,人只能以低等的姿态逆来顺受,而人对自然的影响微乎其微。进入农业社会后,人类生产力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对自然力的利用大大加强,开始使用各种金属工具,大大加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同时,在对自我认识上,开始把自己同其它万物区别开来,提升了自己在万物中的地位,认为“为天下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但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都比较落后,人类没有也不可能创造更高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对自然界肯定性一面仍然占据支配地位的,农业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顺天和靠天保佑的文明,仍摆脱不了“自然关系站上风”,“人不仅受自然支配并且是自然的奴隶”的受支配、受制约的处境。

总之,在肯定自然阶段,人对自然的影响是极其有限,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能力都处于极低的水平,没有形成系统的发展理论,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和破坏没有超过自然的自我更行和修复能力,人与自然关系处于一种原始的“一自然为中心”低层次的和谐状态,人类屈服于自然。但正如被统治阶段对统治阶段的反抗一样,人类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大自然的反抗,尽管这多半是徒劳的。这种反抗源于人类所独有的自觉能动性,人类总是力图改造自然使自然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种人化自然的行为始终没有停止过。一旦人类的力量足够强大,就会冲破这种屈从关系,从而进入对自然的超越和否定阶段。

二、否定自然的发展阶段

人类文明发展到近代,人文主义唤醒了人类的主体意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拥有移山倒海的力量,这时的人类已不再是被动和渺小的,而是无比豪迈地喊出了“人定胜天”的口号,正如比尔·迈克基本在《自然的终结》一书中所说的,“我们再也不能认为我们自己是被巨大的力量抛来抛去的物种,现在,我们就是那些巨大的力量。飓风、雷暴和大雷雨已经不是上帝的行动而是我们的行动”。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人类进入对自然的否定阶段。特别是传统发展观的兴起,人类力图彻底摆脱自然的束缚,使自然臣服,以此消解人与自然的对立,人类已经把自己当成征服和驾驭自然的神,对自然肆意掠夺,资源被毫无节制的消耗,大自然成了人类排放废物的垃圾箱,人与自然的矛盾尖锐化。

近几年的发展状况敲响了警钟,保护资源和环境迫在眉睫。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18.2万亿元,年增长9.3%,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要看到我们的经济增长还是资源型、粗放型的增长,经济质量不高,长此下去难以为继。

一是资源消耗太大。从资源消耗总量看,2003年至2004年我国实现的GDP约占世界的4%,而为此消耗的各类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经折合后粗略估算为50亿吨。从资源消耗的增幅看,近年来,我国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等主要原材料消耗弹性系数(原材料增速与GDP增速之比)正呈扩大之势。2004年石油消费已跃居世界第二,发电量消耗占全球消耗的13%,此外,还有钢材消耗占全球的27%,水泥消耗占全球的40%,煤炭消耗占全球的31%。

二是资源利用效率太低。从资源利用效率看,我国资源产出率大大低于国际先进水平。2003年我国消费钢材2.6亿吨、煤炭15亿吨,水泥8.2亿吨,分别相当于世界产量的36%、30%和55%;消费原油2.6亿吨,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我们消耗了这样巨额资源,而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4%。以单位能源每千克油当量的使用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计,中国大约是0.7美元,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而日本同样能源使用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却高达10.5美元,为全球之冠,约相当于中国的15倍。

三是环境污染太重。我国废弃物排放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每年大约污染造成选择经济损失占GDP的3%~7%。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不仅反映出我国是用高能耗、高物耗和对环境的高损害来维系多年的经济高增长,同时,也告诉我们降低资源消耗、减小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大有文章可作,我们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总之,在否定自然阶段,“人类中心主义”取代了肯定自然阶段的“自然中心主义”,随着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观的兴起,出现了以人类为绝对利益中心的“绝对人类中心主义”,这是人类征服自然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自然全终结、人与自然矛盾全面凸显。虽然人类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但是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无知和妄自尊大必将遭到自然的严厉报复。因为人是能动性和受能性的统一,“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力量,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是受动的、受限制的存在物。”这种人和自然辩证法是不能违背的,否则必然要遭到惩罚,威胁到人类发展和生存的全球性、生态失衡和生存环境的恶化昭示了这一切。

三、对自然的否定之否定阶段

在人类对自然的否定阶段,人类盲目的行为结出了文明的“苦果”,从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到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再到比尔·迈克基本的《自然的终结》,都给沉醉在工业文明辉煌成果中的人们敲响了警钟,引起了人们对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人类开始重新审视人和自然的关系,在对以往的不可持续发展观及其后果进行深刻总结和彻底反思的基础上人类提出了一种全新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它的提出和确定,标志着人类在发展理念上的一次根本性革命。人类开始寻找一条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共荣共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此开始进入到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否定之否定阶段,即在强调人作为能动性和受动性统一的特殊存在的基础上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谋求建立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共进的新型和谐关系。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则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社会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这种发展观深刻反映了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情况,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是准确把握世界趋势,认真总结我们发展经验,深入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指导思想上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它弥补了可持续发展观理论视野的局限性,是对可持续发展的传承、完善和发展,编辑地涵盖着可持续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又包含许多理论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和谐”,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包括他人和自身)三者的和谐统一,为人与自然关系的解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之,人与自然关系从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进程表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否定之否定阶段的到来既是辩证法发展逻辑的必然,也是现实的要求。这种和谐不是对原始的“以自然为中心”的低层次和谐的简单复归,也不是工业文明的“绝对人类中心主义”,这是一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特征和基础的人和自然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阶段,人和自然的辩证发展历程呈现出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否定之否定阶段的完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呈现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并且实践方面通常是滞后于理论的构想,现在人类正处于向这一阶段的过渡时期。

在这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呈现出从肯定到否定,再到

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趋势。在人的发展第一个阶段,这时个人没有独立性,直接依附于一定的社会共同体,人们的联系和发展仅限于共同体内部,在这一阶段只是以肉体与自然相抗战,人类的发展是低层次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屈从自然的阶段,这是一种原始的低层次的和谐状态;在人类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一时期科学技术迅速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人的活动片面化,人与人交往频繁,人类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到征服自然的阶段,人与自然的矛盾激化了,造成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同时,人受物统治而异化成为单向度的片面发展的人,社会关系作为异己的力量支配着人,社会矛盾尖锐化;第三个阶段,社会关系不再是异己的力量支配人,而置于人类共同控制之下,人类将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成为具有自由个性的人,在这一个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全新的共存共荣共进的和谐关系,进入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否定之否定阶段。

以人为本的发展就是要通过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通过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自然、人、社会三者和谐发展的终极目标。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前提和归宿,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善待地球,科学发展,就是要正确对待地球自然系统,特别是要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自然资源,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深刻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对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

结论

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我们必须严肃对待,统筹人与自然、人与生态、人与环境、人与资源的发展,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平共处。这种和谐需要通过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永续的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马克思恩克斯选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 [美]比尔·迈克基本.自然的终结[M].宋晓春,马树林,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4]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秦廷国,论以人为本和人类中心主义问题[J].学习论坛,2007.[6]马克思恩克斯选集:第3卷[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上)[M].王之佳,柯金亮,等译.长春:吉林出版社,2005.[8]傅治平,和谐社会导论[J],人民出版社.

第五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自然界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现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生态与和谐相辅相成,没有生态,就不可能有完整意义上的和谐社会。面对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倡导生态文明是人类做出的一次理性抉择。

1深刻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曾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物质生产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全世界范围看,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物质生产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对地球资源的索取超出了合理的范围,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其严重后果就是全球气候变化,过渡开发土地,垦荒种田、滥伐森林,炸山开矿,环境污染等所产生的其他负面效应。近些年来暴雨、高温干旱、沙尘暴等极端气候频繁发生,也就是大自然向人类敲响的警钟。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正在急剧恶化。

2深入开展生态文明观念教育

目前,在我国突出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一方面,我国人均资源不足,人均耕地、淡水、森林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27%、12.80%,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人均拥有储量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实行主要依赖投资和增加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能源和其他资源消耗增长很快,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当前。甘肃省受盐渍化影响的土壤面积接近3万km2,荒漠化土壤面积达19.28万km2,全省2.60亿亩天然草原有90%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过度放牧依旧,草皮萎缩,黄沙裸露。因此,建设生态文明,不论对于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是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国连续多年又快又好的发展,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是罕见的。但是,我们不能忘了如此速度是以能源高消耗和污染多排放为代价的。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节能降耗,污染减排,这是环保部门的职责,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改革开放前期,我国经济总量小,社会物质匮乏。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速度看的更重,更多地追求总量的增长。所以,我们吃祖宗饭,砸子孙碗,要了金山银山,毁了绿水青山;经济腾飞,环保欠绩;现在,生态就是政绩,生态就是文明,政府部门要做生态文明的践行者、推动者,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文明教育。这是因为领导者的思想认识可以通过其决策和管理,使他们的思想认识转变为政府行为对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作用。使国家保护环境的目的在经济发展中得到体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3促进公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参与

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跃至世界第四,供求关系由长期短缺转变为一定程度的相对富裕,人民生活由解决温饱向全面小康迈进。在解决了这些紧迫问题,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后,我们不仅要继续保持发展的快、更要注重发展得好。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我国客观存在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差距大等基本国情,离生态文明、生态良好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今后的发展,一定要注重质的提升,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倡导生态文明,重构自然、社会与人有机进化的合理秩序,是我们思考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新视角、新境界。所以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基础的文明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全民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社会公民参与机制,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务之急。我们应结合我省实际,认真推进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区建设,大力推动以“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优美村镇”等为主要内容的“绿色文明”创建活动,鼓励企业、单位、家庭承担社会责任,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风尚,促进公民的生态意识,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本论文转载于论文之家:把握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又将“生态文明”写入报告。生态文明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主要包括:

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人与自然不应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应是和谐共处的关系。自然是人类生命的依托,自然的消亡必然导致人类的消亡,尊重生命、保护环境是人类自身发展和进步的需要,要把对自然的爱护提升为一种不同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宇宙情怀和内在精神信念,树立符合自然生态法则的文化价值需求。

二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观。人类的生产劳动要遵循生态系统是有限的、有弹性的和不可完全预测的原则,以环境容量为依据确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规模。要节约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从原料的开采、制造、使用直至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实现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少、对环境影响最小、再生循环利用率最高,形成生态化的产业体系,使生态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

三是科学合理绿色的消费观。人类的消费应当是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生活。我们提倡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反对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奢侈消费和污染环境的消费。通过公众的科学绿色的消费观带动绿色生产,形成良性互动。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首先,生态文明是对以往文明的反思和扬弃。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历史。工业革命后短短两三百年间,在西方文明为主导的发展思路之下,大规模的无序的人类活动打破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结构,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变

路径和方向,对人类生存安全构成了极其严峻的挑战。

其次,生态文明是对现有文明的整合与重塑。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融合的过程中的扩展与延伸,是社会文明的生态化表现。在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物质文明,既注重经济的高速发展,也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致力于消除经济活动对大自然自身稳定与和谐构成的威胁,逐步形成与生态相协调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精神文明,提倡尊重自然、认知自然价值,建立人自身全面发展的文化与氛围,从而营造和谐的精神家园;生态文明理念下的政治文明,尊重利益和需求的多元化,注重平衡各种关系,避免因资源分配不公以及权力的滥用而造成对生态的破坏。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途径

3.1 加强公民教育,培养生态文明意识

提升全体国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是中国生态现代化转型的关键制动。通过加强教育,让生态意识融入每个公民的思想深处,提高全社会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从而更好地支持生态文明发展。

3.2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当前,我们要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使整个经济发展模式更加科学化、生态化。(免费论文网)

一方面,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占48.7%,其中工业占43.1%,分别比1991年提高6.9和 6个百分点,一些消耗资源多、污染大的行业发展过快,而消耗资源较少、污染较轻的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2006年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5%,比 1991年提高5.8个百分点。因此,当前要在继续发展商贸服务、社区服务、旅游文化、住宅产业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综合运输、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扩大企业、公共事业机构和政府的服务外包业务,提高服务业社会化和市场化水平。同时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升高技术产业,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工业,加快改造传统制造业,提升其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注重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促使农业向加工业、商业延伸,形成加工、科技、服务、销售的产业链,逐步走向现代化农业,使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农业形成统一,最终实现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

3.3 转变增长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发展

由于长期实行主要依赖投资和增加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仅过度消耗了我国的能源资源,也破坏了我国的生态和环境。当前,我们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加

大对自主创新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的主体。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大力发展循环工业、生态工业,依托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黄金是招远市的传统支柱产业,近几年,面对矿山品位下降、产品成本上升的形势,从黄金探测、开采、浮选、冶炼、加工等各个环节进行技术创新,先后完成了干式充填采矿法、直接氰化冶炼工艺、精炼金等10余项技术创新项目。其中,酸化还原炼金新工艺,变火法炼金为湿法炼金获国家发明专利,被誉为“黄金冶炼技术上的一次革命”,黄金、白银直收率分别提高了1.1和3.4个百分点,冶炼周期由原来的15天缩短为16个小时。

3.4 重塑消费模式,力行生态文明理念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模仿发达国家以挥霍能源资源为特征的消费模式。而是要立足我国国情,正确引导消费结构升级,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科学合理绿色的消费模式。

一方面,从改变生产模式入手,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促进能源资源循环式利用,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形成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之间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大众传媒工具,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爱护生态、崇尚自然、适度消费、绿色消费,消除浪费性和污染性消费,形成“节约环保光荣、浪费污染可耻”的社会风尚,营造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提倡新的消费模式,能够帮助人们摆脱无止境的物质欲望追求,引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全面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从而切实地把党和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真正做到力行生态文明理念。

3.5 完善法律法规,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的实现,需要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当前,必须要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

一方面,建立综合决策体系,用宏观调控手段引导生态建设的积极性。逐步建立引导生态型项目开发的扶持性政策,防止和遏制破坏性经营的刚性约束政策,旨在快速恢复生态植被的资源补偿性政策,以及旨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的科技投入政策等等。另一方面,抓紧制定统一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法,构建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系列法律规范体系,将能源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统筹考虑,解决目前环保性法律和资源性法律相对分割、环境执法和资源管理相互脱节的问题,使能源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得到法律上具体而切实的保障。此外,要依法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从而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发展,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下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摘要: 立在能源消耗较高、生态环境破坏较大的基础之上,无论是维系人们基本生存的耕地、淡水,还是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都相对短缺。我......

    基于生态自然观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核作文 2014-2015-1《自然辩证法概论》考核作文 授课班级 7 姓名 周 博 学号 142281374 基于生态自然观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摘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生态......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动人序曲

    最近几年,生活在北方的人们有一个明显的感受:春天的沙尘天气少多了。据统计,近年我国沙尘暴发生频次总体呈减少趋势,由2001年的13次下降到~年的6次。生态专家认为,这既得益于“天......

    第五单元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五单元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十课 大自然的警告 教学目标: 了解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教学难点: 学会与动植物和谐相......

    围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加强环境保护执法监察

    围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加强环境保护执法监察中共XX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XXX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让天更蓝水更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设计郑庄中心小学 曲丙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它正遭到各种污染,环境污染已威胁到人类生存,我们要保护环境。知道......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是:肯定人是自然界的相对主体,人类的社会经济必须继续向前发展。同时,要清醒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努力做到在与自然......

    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 摘要: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已成为当今世界高度关注的议题之一。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