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查10年后中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中国人口发展面临挑战,人口问题专家彭希哲接受本报专访时认为: 出生性别比长期失衡以及出生率常年偏低将成未来十年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
据《羊城晚报》11月18日报道 彭希哲认为,在实施了30 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后,中国面临的与人口有关的挑战更加复杂和严峻。老龄化趋势已无法逆转,民工荒、婚姻挤压等矛盾也日益凸显。中国政府应当尽快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将总和生育率维持在1.8 左右的水平,以实现人口与社会经济和环境资源的长期均衡协调,避免过快的老龄化进程和人口总量在未来迅速下降。十年后,中国或有三千万男人被迫打光棍
羊城晚报:与人口发展相关的话题中,目前公众比较熟悉的一个词汇是“剩女”,您怎么看?
彭希哲:人口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感受在时间上可能不同。比如说,民工荒一出现马上就感受到了,但婚姻挤压现在还不明显,会在未来十年间凸现,而且主要不在城市。在偏远穷困的农村,问题严重的不是大龄未婚女性(剩女)的问题,而是男光棍的问题,是娶不起老婆、娶不到老婆的矛盾。由于这些地区与外界联系不紧密,研究者包括媒体看到的,可能跟实际情况有脱节。未来10年,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结构失衡的后果会逐渐凸显,这就是婚姻挤压。我国目前的出生性别比还是118,就是每出生一百个女孩,会出生118个男孩,这种状况已经存在了近30年。中国人一般在20岁到44岁结婚,现在这个年龄段的男性比女性多了1500万,这个比重在未来10年中会持续上升,结果是,也许会有将近3000万男性找不到老婆。
男光棍与剩女是不一样的,剩女的问题大多是个人主动选择的结果,而男光棍常常是被动的,是因为中国人口里少了几千万女性,必然有人不得不打光棍。
羊城晚报:近两年,民工荒也备受关注,有人认为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即将或已经到来。您怎么认为?
彭希哲:“刘易斯拐点”本身存在争议,我也基本持否定态度。“刘易斯拐点”有很多限定条件,许多条件我们现在都不符合。我们现在每年新增加劳动力人口在1300万到1400万,这个数字在未来还会逐年减少,主要是过去人口出生减少的结果。尽管这会导致劳动力供应的变化,但不会因此而产生这么严重的民工荒。
民工荒与我国经济布局的变化相关联,原来大量民工到东南沿海,现在随着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加上城市化进程的全面铺开和新农村建设,民工能去的地方越来越多。这实际上是很正常的经济现象,即使没有人口的变动而只是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会出现所谓的民工荒。
此外,大家较少关注高校扩招对民工这个特殊群体的影响。1999年,中国大陆高校招生160万,2011年招生680万,规模扩大了520万。想一想,如果进入这个年龄段的人口数是不变的,没有每年扩招几百万大学生的话,他们中间很大一部分都将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可能成为新的民工。现在这部分人的职业目标就会往白领方向走,这对年轻劳动力供给的总量和结构都会产生影响。所以我国的劳动就业市场会出现这么一个现象:大学毕业生从中长期看仍会就业困难,而民工会长期“荒”下去,能够变成民工的人越来越少而需求却持续存在。出生率,低于1.5将敲响劳动力缺口警钟
羊城晚报: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已经公布的主要数据,我国过去十年间人口增长5.84%,年均增长率为0.57%。这是怎样一个概念?
彭希哲:这里有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对0.57%这个数据本身准确性的判断。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漏报率是0.12%,如果这些数据都是准确的话,那么中国现在的出生率,比以前公布的官方数据低。由于现在“六普”的详细数据还没公布,因此对这些数据的准确性还不好作判断。
不过有一点很明确,经过30多年努力,现在中国的生育水平非常低,每一个家庭生育的小孩非常少。学术界比较认同的说法是,中国现在的生育率大概在1.5,就是每个育龄妇女平均生育1.5个子女。这个数字现在在印度是2.7,美国每个妇女生2.1个小孩。
这种影响最主要表现为老龄化问题,我们现在65岁以上老人的比重比发达国家低,但是增长速度非常惊人,而且老年人口总量非常巨大。根据这次人口普查,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是1亿7800万人。在2025年以后印度总人口会超过中国,但中国将是21世纪全球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当然,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羊城晚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6.6%。这又是一个什么概念?
彭希哲:1970年我国0到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40%,现在仅有16.6%。这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按照这个比例,现在0到14岁年龄段的人口总数只有两亿多一点,反过来推算,中国妇女在过去十几年的生育水平实际上很低,每个妇女生了多少个小孩?可能就在1.5个以下。这是一个容易引起巨大争议的问题,到底是这个数据错了,还是我们过去对生育水平的估计错了?第二个问题,如果这个数据是对的,未来劳动力市场就会面临一种严峻的态势,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放宽政策还是通过其他途径缓解未来劳动力供应减少的压力?
如果最终公布的数据仍然显示出生率在1.5以下,问题就很急迫了。
目前中国15到59岁人口(即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70%左右。如果按65岁为标准,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要超过75%。短期内不存在劳动力缺口,所以很难感受到未来十几年间将发生的劳动力短缺是一种什么状况。如果数据不精确,决策就会有很大的风险。
另外,对劳动力供求的讨论,往往是按照现在的退休年龄来计算的。提高领取养老金的最低年龄将会是中国未来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从整体上讲,中国未来劳动力总量即使会下降,也是足够用的。问题在于未来劳动力的结构中,年轻劳动力比重会下降,中老年劳动力比重会上升,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以及劳动力的素质,这些都会影响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年轻人,充分就业才不会变成社会负担 羊城晚报:有人说,对总和生育率的判断失误,将直接导致对老龄化程度和劳动力供应的误判,并且最终导致在生育政策调整上做出偏离实际、贻误后代的决策。有媒体提醒,中国未来将因为人口问题面临严峻挑战,而拥有适中生育率的印度和中东则将成为潜在的最大受益者。您怎么看?
彭希哲:这都是一种可能性。可以说中国是很幸运的,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期出生率都很高。这些年代出生的人在八十年代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如果当时中国没有改革开放、没有经济起飞,这么巨大的劳动力人口就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就业包袱。中国的改革开放恰好在这个时候创造了足够多的就业机会,也为中国过去三十年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支撑。另外,当时全球范围内正好面临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而主要的人口大国,比如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等,那个时候都还没有开始发展,中国把握了这个机遇。
年轻人多,同时要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就必须要就业,没有就业就会成为社会负担,而不是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印度的生育率还很高,存在潜在的巨量劳动力供给能力,具有成为新“世界工厂”的能力。但问题在于,印度的经济增长模式能不能像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那样,能够有效地吸收那么多的劳动力就业。如果印度的经济环境、发展战略能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印度未来十年二十年间的经济增长潜力将非常巨大,否则,大量的劳动力人口反而会成为巨大的人口负担。彭希哲认为,在实施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后,中国面临的与人口有关的挑战更加复杂和严峻。老龄化趋势已无法逆转,民工荒、婚姻挤压等矛盾也日益凸显。中国政府应当尽快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将总和生育率维持在1.8左右的水平,以实现人口与社会经济和环境资源的长期均衡协调,避免过快的老龄化进程和人口总量在未来迅速下降
第二篇:高考状元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男孩危机凸显
高考状元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男孩危机凸显
2013年6月17日,中国校友会网发布最新《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报告对1952-2012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的求学和职业等状况展开统计分析,这是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连续第7年独家发布高考状元调查研究报告。报告显示,1977年恢复高考36年来,高考状元流失海外严重,7成状元难觅职场踪迹。高考状元并非“全军覆没”,专业领域“职场状元”频现;学界状元职业成就最高,3人当选中国两院院士,1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经商从政不是状元所长,无人登上福布斯胡润中国富豪榜,尚未出现省部级以上官员。报告指出,“状元热”源于社会对知识和公平竞争的尊重,社会对状元未来职业成就有更高的期待;总体而言,恢复高考以来高考状元职业成就平平,状元的教育投资回报率未达社会预期。
恢复高考36年来,中国六星级和五星级大学最受高考状元青睐,8成状元扎堆就读北大清华;高额奖学金成高校争夺状元“杀手锏”,港台高校未对北大清华构成实质性威胁。令人惋惜的是,2000年以来浙大、武大和吉大等居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前十强高校,没能赢得中国最优秀考生的钟爱,已无高考状元报考。近十年来,高考状元追捧热门专业,经管专业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农学等冷门专业至今无状元问津。全国高考状元“阴盛阳衰”趋势明显,女状元比例高达51.84%,男性高考竞争力下降,男孩危机日益凸显;湖北男状元比例最高,福建女状元巾帼称雄。值得关注的是,全国有520所中学培养出高考状元,“国字号”或“省字号”名牌中学垄断各地区状元;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培养35名状元,雄居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顶尖中学排行榜榜首,勇夺中国“高考状元摇篮”美誉。高考状元性别大战,巾帼略胜须眉
报告显示,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2000-201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状元中,女状元略多于男状元,“半边天”的高考成就令人刮目相看。统计发现,女状元有522人,占总数的51.84%;男状元有485人,占总数的48.16%。其中,女状元从2000年最低的40.00%上升到2007年最高的62.79%,上升势头迅猛,男状元比例则从2007年的60.00%下降至2012年的49.38%,跌幅明显。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总体而言,2000年以来全国高考状元“阴盛阳衰”趋势明显,巾帼略胜须眉,男性高考竞争力下降,如果高考模式和科目未做大的改革,未来女状元可能将“独霸天下”。值得庆幸的是,男性在中国高考理科状元榜上仍坚守传统的霸主地位,男状元占64.26%,女状元仅占35.74%。全国高考文科状元中,却是另一番景象,可谓“一骑红尘妃子笑”,女性已经远超男性,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占66.98%,男性仅占33.02%。
中国校友会网2000-2012年中国高考状元性别构成情况
年份
2012
2011
2010 男状元比例 49.38% 54.32% 53.85% 女状元比例 50.62% 45.68% 46.15%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合计 48.15% 43.66% 37.21% 39.47% 44.00% 52.70% 54.41% 38.03% 55.84% 60.00% 48.16% 51.85% 56.34% 62.79% 60.53% 56.00% 47.30% 45.59% 61.97% 44.16% 40.00% 51.84%
高考状元男女比例倒挂,男孩危机凸显
分析指出,2000年以来,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男女比例严重失调,高考中女性优势地位逐年上升,男性优势地位逐渐丧失,与中国总人口男女比例相比,男女比例出现倒挂,“男孩危机”现象日益凸显。据2011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权威数据显示,中国大陆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男性比女性多3398万;全国男女人口比为105.20比100,呈下降趋势,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了1.54个百分点。而在出生人口性别比上,男多女少问题依然严峻,根据普查初步汇总的情况,出生人口的男女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06比100,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116.86提高了1.20个百分点。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由于我国长期存在“重男轻女”的落后观念,女性不仅在出生权上弱于男性,而且在教育权上更是不如男性。虽然有《义务教育法》等诸多法律保障,但女性尤其是在老少边穷落后地区的女性和进城务工家庭的女孩,其受教育权和受教育年限更是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9年高等教育大扩招以来,男女平等观念、教育公平理念受到广泛认可并不断得到落实,女性的受教育权在扩大、受教育年限在延长、受教育层次在提高,特别是同期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增长幅度远远高于男性,使得女性在多方面赶上并超越男性成为可能。人口总数中男多女少、高考状元中女多男少,使得男孩子无论是在“考场状元”的争夺上,还是在人生伴侣的争夺上,都出现了男性竞争力退化的危机。
湖北男状元比例最高,福建女状元巾帼称雄
报告显示,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2000-2012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湖北高考状元中男性比例最高,为71.43%;状元男性比例超过60%的地区仅有湖北、山西、安徽和山东等4省市。而在女性高考状元方面,福建女性状元比例最高,为70.27%,其中福建、河北、北京、黑龙江、江苏、天津、辽宁和上海等省市状元女性比例超过60%。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
究团队首席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分析指出,出现上述原因可能的影响因素很多,与各地区的文化传统和主流价值观有重要关系。比如福建人善于经商,男性相对不强调读书而是经商,于是女状元多;上海商业比较发达,是个小资城市,女性独立空间更大、更活跃,于是女状元多;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比较男性中心主义的地区,儒家强调读书,于是山东男状元多。江西也类似,江西也是一个强调读书传统的地区。
社会进步男女日趋平等,高考科目有利女状元拔尖
报告指出,2000年以来中国女性已逐步在高考竞争中“称雄”,“半边天”在高考状元群体中“一枝独秀”。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社会进步男女日趋平等、高考科目设置中语言类偏多、女性身心特征优势等是导致高考赛场上“阴盛阳衰”的三大原因:
其一是随着社会文化发展的日趋进步,男女的社会地位越来越平等。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社会和家庭给予了女性发展前所未有的支持和重视,女性在社会各行各业早已是“半边天”或“顶梁柱”。女性接受教育机会越来越多,参加高考的女生也越来越多,女性基数越大夺取高考状元的几率就越高。
其二是女性身心特征优势决定其在现行的中考、高考等标准化考试中处于有利位置。女性相比男性而言,心思更为细密、心理更为稳定、知识点记忆更为系统,且在语言方面见长,而男性多在空间推理和数理逻辑方面占优。与以往相比女性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大大增加,现行的高考模式、科目设置和内容都有利于女生在高考“战场”上发挥得更好,特别是语文、英语等语言类基础必考科目使得女性在高考中脱颖而出的机会更大。现行的基础教育考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更利于女性身心优势的发挥,相对而言则压抑男性的优势,文科状元中女性多、理科状元中男性多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其三是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和女权运动的出现,女性意识日益觉醒,开始表现出强烈的对事业成就的需要、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和在社会上出人头地的渴求。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专家、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王凌峰副教授指出,长期以来,“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观念导致社会各个领域重男轻女现象严重,女性在生存权、教育权和发展权等多方面受到不公正待遇或歧视,使得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总体不高,这种社会压力和角色定位激发了女性的潜能及对自身能力提升的渴望和动力,特别是在国家倡导教育公平和社会鼓励男女平等的情况下,女性不断努力,自信心不断提升,在高考中和职场上超越成为她们证明自己能力和才干的重要手段和绚丽舞台。
中国校友会网2000-2012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性别构成名次地区名称 湖北 山西 安徽 山东 男状元比例 71.43% 70.37% 64.10% 60.98% 女状元比例 28.57% 29.63% 35.90% 39.02%
29河南 甘肃 江西 广东 宁夏 内蒙古 新疆 重庆 海南 青海 浙江 广西 湖南 陕西 四川 贵州 吉林 云南 辽宁 上海 天津 黑龙江 江苏 北京 河北 福建 58.06% 56.67% 56.67% 55.68% 53.57% 53.13% 51.22% 50.00% 48.28% 47.83% 44.74% 44.44% 43.59% 43.33% 42.86% 41.94% 40.63% 40.54% 40.00% 40.00% 37.93% 37.50% 37.50% 34.48% 33.33% 29.73% 41.94% 43.33% 43.33% 44.32% 46.43% 46.88% 48.78% 50.00% 51.72% 52.17% 55.26% 55.56% 56.41% 56.67% 57.14% 58.06% 59.38% 59.46% 60.00% 60.00% 62.07% 62.50% 62.50% 65.52% 66.67% 70.27%
第三篇:河南树种生态调查 失衡的树种
河南树种生态调查 失衡的树种
来源:人民网
一些乡土树种正在消失,纯经济林的树种单一性和引进树种的生物入侵性,正在给中国森林生态带来隐患,维护森林生态的多样化变得十分迫切„„阅读提示想吃榆钱饭时才发现村子里只剩下两棵榆树,国道、高速公路两边全是速生杨树,城市的街道两旁不是法国梧桐就是雪松,开发荒山时栽种的大多是美国火炬树,大量的天然林被砍伐替换成单一的纯经济林„„在这种以种植草本植物的思维种植木本植物的浪潮中,一些乡土树种正在消失,纯经济林的树种单一性和引进树种的生物入侵性,也给中国森林生态带来大量隐患。令人欣慰的是,河南省林业厅最近两年连续出台多项措施以维护河南森林生态的多样化。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也特意在植树节前夕对河南植树造林工作提出了可贵的建议。这无疑让人们看到了希望。想吃榆钱一个村子却只剩下两棵榆树3月2日,徐泽文老人接到了女儿从上海打来的电话,一番问候之后,女儿给父亲派了一个任务——留心村里的榆树,榆钱儿长出来时,她要回来吃家乡的榆钱儿饭。女儿千里之外的念旧,让徐泽文很是欣慰,这位67岁的退休教师放下电话就出门找起榆树。睢县涧岗乡方庄,这是一个坐落在豫东平原上的普通村落。村子不大,徐泽文很快就转了一圈,结果大吃一惊——整个村庄居然只剩下两棵榆树了!在徐泽文的记忆中,因为能结出榆钱儿,榆树一直是村里百姓的“宠物”,尤其是在上个世纪的饥荒年代,榆钱儿更是一道能让人们渴盼一个冬天的大餐。没想到,时隔多年,曾经给他带来无限美味的榆树竟然都接连死掉了,干枯了。更让徐泽文吃惊的是,不光是榆树,村子里的楝树、椿树也不多了,槐树也在减少。邻近村子的田边地头近几年种上了很多柿树、苹果树,其他池塘沟边或大块的耕田里,几乎全是早几年种的泡桐和近几年新栽的杨树。环保人士冯永锋也发现了这一现象,他是环保组织自然大学的创建人,也是《光明日报》科技部的资深记者。最近两年,冯永锋一直在关注中国的森林生态,先后撰写过多篇关于森林生态的深度调查报道。3月7日下午,冯永锋专程从北京赶到河南南阳调查天然林的生态现状。他告诉记者,如果不加紧保护,中国几乎所有的天然林都将被替换成纯经济林,其直接后果是,中国将成为“一个没有大树的国家”,榆树、槐树等乡土树种逐渐消失,单一经济树种与引进的外来树种将给中国的森林带来一场生态灾难。树种调查 单一经济树种与外来树种并存冯永锋的担忧已经在云南出现过,近几年,这片神奇的土地多次因为砍树、种树成为全国的焦点。先是大量砍掉天然热带雨林栽育橡胶林,接着又发生了大量种植号称“抽水机”的桉树事件。这些事件也让更多的学者把目光投向云南、东北等自然森林聚集区,对于地处中原的河南省,一直很少有专家学者关注这里的森林生态。对此,国内著名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河南小组负责人崔晟指出,河南存在相同的问题。“你从一街两行的进口景观树,以及国道两旁整齐的速生杨树就可以得到印证。”崔晟说。据崔晟介绍,他曾经沿107国道、310国道以及连霍高速、京珠高速等主要干道河南段做调查,发现这些路段两旁的防护林几乎是清一色的速生杨树。3月8日,记者与崔晟一行专程赶到嵩山调查。发现嵩山深处的林木生态保持基本完好,但山脚下及外围的一些村落,到处可以看见村民栽种的大面积速生杨树。“这种杨树长得快,这几年杨树价钱高,种这个树划算。”玉皇沟外的杨家门村村民杨洪武说。郑州北郊黄河滩某育苗基地老板毛先生告诉记者,他去年向某地政府供应了树苗约10万棵,几乎全部为速生杨树,用于工程造林。杨树苗培育周期为一年,当年栽种,第二年就能外销。以平均市价每棵3元计算,毛先生去年出售10万棵树苗,总收入有30万元左右。记者随后又采访了郑州、禹州、柘城、扶沟等多家树种、苗木供应商,咨询近两年最好卖的树种,回答均是“杨树”。
“过去是南方种杉树,北方种杨树,现在全国到处都是种杨树,杨树几乎成为中国的国树,有人甚至要把杨树栽到海南岛上,太可怕了!”崔晟说。除了杨树这一单一经济树种,河南近几年还引进了一些外来树种。以郑州市2008年打造的两大造林重点工程为例,其中郑州市尖岗常庄水库水涵养林2008工程的树种招标名单显示,该工程共栽种树木45种,其中35种为龙柏、女贞、柳树、合欢等本土树种,种类占总数的78%,外来引进树种有美国火炬、红叶李、花石榴等10种,占22%。
招标书显示,引进树种所占比例并不高,但招标书中除了品种、规格、每亩株数外,并没有显示更多信息,比如每个树种的栽植面积。而据记者现场调查,新密市白寨镇工程中,栽种了大量的美国火炬。
河南省林业厅提供的《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文件显示,河南整体绿化树种仍然显得单调,结构单一,而且目前生物能源林树种苗木仍然短缺,比如黄连木、文冠果、乌桕等。单一之祸 杨树是否会步泡桐后尘?“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是茅盾先生名作《白杨礼赞》的开篇,白杨树被比作“树中的伟丈夫”,一时间,这种树风靡全国。但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这种伟岸的大树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在利益的诱惑下,有人将杨树栽到了鄱阳湖区,截至2006年年底,鄱阳湖区实际栽种杨树面积达19.83万亩。水分吸收量很大的杨树很快就给鄱阳湖这一国际重要湿地带来生态灾难,部分鱼类、鸟类等动物开始从湖区消失。2007年11月,江西省九江市不得不启动大规模行动,将鄱阳湖区的杨树全部移除。事实上,关于栽种单一树种的前车之鉴不在少数。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一种名为大袋蛾的害虫在河南、江苏、安徽等省农田泡桐林网中暴发,大袋蛾的幼虫蚕食叶片,严重时把叶片吃光,泡桐树、果树、农作物无一幸免。家住豫东宁陵县的高晓波对那场空前的虫灾记忆犹新:“太厉害了,所有桐树的树枝上都挂着‘布袋’,一个紧挨一个,里面就是个大袋蛾。不少树都成了光杆,跟火烧了似的。”这场大袋蛾灾难最终通过人海战术和向树根上浇注甲胺磷农药解决了。对此,河南省委党校经济学部环境经济学博士周纪昌指出,泡桐树的大面积单一化种植,是造成本次大袋蛾灾害的主要原因。“大面积种植一个树种会使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日渐减少并趋向单一,生态系统中物种越少,抗外来干扰的能力越弱,单一树种的种植面积超过一定的阈值,一旦暴发病虫害将非常难以控制,造成巨大的生态灾害和市场风险。如今,类似的灾难也可能会在杨树上出现。”对于大量栽种杨树的原因,周纪昌表示是利益使然,最近几年家庭装修大量使用了高密度人工板材,形成了巨大的市场前景,带动杨树价格一路上扬,目前市场价格高达每立方米1300~1400元,接近名贵木材如楸树和香椿树的价格。
“火炬”之争 观赏植物竟是入侵物种?与全国各地大面积种植杨树引发的树种单一危机相比,美国火炬等引进树种或许将给中国森林生态带来另一场灾难。这种美国引进的火炬树目前正在新密市白寨镇被大量栽种。虽然名为“树”,实际上是一种小乔木或者大灌木,1959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将其作为观赏植物引进栽培,从此,关于它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河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系教授、河南省植物学会理事长叶永忠阐述了他对火炬树的看法:“火炬树根系庞大,作为一种外来树种,它会挤占原有本土树种的生存空间,对生态存在着潜在的威胁。而且火炬树很少成树,更难成林,造价又高,相对于一些质优价廉的本土树种,在成本上占劣势。”不过,郑州市绿化委办公室副主任刘猛对此给出了解释:“火炬树的生命力特别强,那些荒山野岭种其他树根本成活不了,只能种植火炬树。如果种什么树都能活,老百姓早就种了,根本轮不着我们栽。”刘猛还向记者展示了去年栽种的火炬树的照片,据介绍它们的成活率高达90%以上。3月8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向本报提供了他们针对火炬树的专项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公路边的火炬树,已经表现出了其危害性的一面。火炬树发达的根蘖已侵入公路边农田,使农民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清除出现在农田的火炬树幼苗。在3年的时间里,火炬树的平均扩散距离为6.2~6.7米,完全符合国际上“3年扩散距离6米以上即可定义为入侵物种”的标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结论是,火炬树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和高扩散速率,可能会给本土灌丛群落带来破坏性的影响。专家建言 以“乡土”为主避免单一化令人欣慰的是,脆弱的森林生态已经引起河南省林业部门的关注。1月24日,副省长刘满仓表示,今年河南将投资6亿元,全面启动8个林业生态工程和4个林业产业工程,育苗、造林583万亩,重点用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据河南省林业厅植树造林处副处长袁其站介绍,最近两年,河南植树造林中选择树种时一般以乡土树种为主,根据工程建设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造林树种,大量使用侧柏、刺槐、女贞、黄连木、文冠果和油桐等树种,其中乡土树种占90%以上,引进树种占不到10%。3月7日,应本报邀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蒋高明特意针对河南的地理特点,给河南的植树造林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河南的地理特点决定,河南人工林建设尚有改进的大量空间。”蒋高明说,河南在植树造林工作中,应该尽量避免单一化,在树种选择上,避免强调速生和短期行为,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大量发展那些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大的传统本地物种,如东北的“硬杂木”、南方的楠木等。在区域布局上,造林的重点应放在西部山地或部分平原,恢复从北亚热带森林到温带的森林。在考虑速生获得木材的同时,充分考虑那些缓生而经久耐用的优良木材;逐步改变杨树“一统天下”的局面,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应有的功能。
蒋高明说:“从生态美学的角度看,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各地营造人工林以本地树种为主,绿化景观才会有特色。在制定人工造林目标时,应该遵守生态学规
第四篇:调查称城市单身男女比例为1.6比1
调查称城市单身男女比例为1.6:1
当下谈婚论嫁,最看重家庭背景的,是黑龙江人;最能接受“拜金女”的,是浙江人;而认为钱多最易导致伴侣出轨的,是江苏人„„昨日,《2010-2011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粉皮书》正式发布。这份由国内大型婚恋交友网站“世纪佳缘”发起、有社科机构参与的调研报告,适逢情人节发布,对那些寻找真爱的人来说,有了一个参照。此次参与调查的对象涵盖全国16个地区,北京、上海、广东三地相加占近三成,以23-35岁适婚年龄人群为主,基本代表当下70后、80后男女主流婚恋价值观。
调查显示,30岁成为步入婚姻的分水岭,城市人口比全国平均晚2年结婚,但传统“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仍是主流意识形态。“虽然如此,2010年全国整体婚恋状况中,一个明显特点是,单身人口的性别比例失衡日趋明显。”世纪佳缘CEO、情感专家龚海燕说。
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0》抽样调查显示,2009年19岁以下全国人口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18:100,城市人口的性别比为115:100,已严重偏离正常的男女性别比例。今后几年,随着这部分人逐渐进入婚恋交友的高峰,男性择偶更加困难。很多市民在给身边的单身女孩找对象,感觉似乎“剩女”颇多。可报告中说,20-34岁的单身人口,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的比例也逐渐增高。世纪佳缘公关总监任佳男认为,当下“剩男”问题远比“剩女”更严峻。全国人口中非婚男女比例在27岁是199:100,33岁时为293:100;而城市同龄人口中情况略好,在27-34岁间平均为162:100。
如今,“闪婚”、“闪离”已不是新鲜事儿,这种情形与近年来我国结婚率及离婚率均逐年上升一致。这份报告对最近10年全国的结婚人数进行剖析,结果发现,2001年至2005年结婚率处于小幅波动状态,一直维持在800万对上下,但2005年开始,结婚对数不断上升,到2009年底达1200多万对。
报告特别提到了国人结婚年龄推迟的现象。报告发现,2005年时,我国20至24岁的结婚人数占47%;到2009年时,20至24岁结婚人数已下降到37%,这个年龄段的领证比例显著下降。几乎同时,40岁以上的结婚人数,却由2005年的3.9%,增长到2009年的12.2%,5年间增长近一成。
江苏人认为
有钱最易导致出轨
关于地域对单身男女婚恋观的影响,这次调查也有所涉及,《报告粉皮书》为此发布了一个有趣的“地区之最”排行榜。记者注意到,上榜的16个省、市、自治区当中,找对象最看重家庭背景的,是黑龙江人,最不能忍受花心的也是黑龙江人;最看重身高、最不能忍受虚荣的都是河北人;对“拜金女”接受度最高的,是浙江人,或许这与浙江人有钱关系较大。
金钱与婚姻关系的重要性,或许江苏人看得更清楚。这项调查显示,认为经济原因最易导致伴侣出轨的,就是江苏人。
今年单身人口
预计达到1.8亿
报告中,世纪佳缘对今年的全国婚恋状况进行了预测,称处于18-34岁间的单身男女预计将达1.8亿人,其中,城市约6000万。
因为,去年是传统说法中的“寡妇年”,全国的结婚对数增长放缓。报告说,2008年时,全国登记结婚的有1098万对,2009年增长到1212万对,增长114万对;2010年登记结婚只有1250万对左右,仅增长38万对。所以,经过去年“寡妇年”的低迷表现,预计今年登记结婚的对数会有小幅反弹。
而今年有“2011.11.11”这个日子,众多单身男女将今年称作“光棍年”,因而也会有更多的单身人群期盼“脱光”。当下,单身人群中,男女比例失衡,择偶信息不对称,结识异性的渠道有限,阻碍着单身男女们的“脱光”愿望。但愿处于寻找伴侣征途中的单身男女们,会在这一年中找到他们坚信存在的真爱。
本报记者 于英杰
2010年男女婚恋地区排行榜十六大地区之最
最看重家庭背景的地区 黑龙江
最看重长相、身高的地区 河北
最看重经济收入的地区 重庆、广东
约会最喜欢看演出的地区 北京、上海
见面约会最喜欢户外运动的地区 广东
“拜金女”接受度最高的地区 浙江
认为经济原因最易导致出轨的地区 江苏
最不能忍受花心的地区 黑龙江
最不能忍受虚荣的地区 河北
最无法忍受没有上进心的地区 广东
最不能忍受缺乏责任感的地区 湖南、重庆
最不能忍受不孝顺的地区 山东、河北
最不能忍受无房无车的地区 北京、上海
最不能忍受不真诚的地区 四川
最不能接受“丁克族”的地区 福建
最不能接受精神出轨的地区 陕西
第五篇:调查显示中国地下水污染严重 农村人受害最直接
调查显示中国地下水污染严重 农村人受害最直接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9月08日09:48我来说两句(3724)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提要] 为满足不断增加的用水需求,中国地下水开采量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递增,由于地下水占到水资源总量1/3,全国近70%的人口饮用地下水,因此地下水也是重要的饮用水水源。但污染正加剧中国地下水危机,专家称全国有90%的地下水都遭受了不同程度污染,化肥、农药大量使用污染了农村地下水源,农村已成地下水污染直接受害者。环保人士警告:现在污染关乎的已不是我们下一代人强壮不强壮的问题,而是能不能保住下一代的问题”„[谈谈身边水污染]
尤其是深层的地下水一旦被污染,治理起来需要千年的时间,“但是,我们却没有管理地下水环境的法律,只有管理地表水的”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金微 实习生罗丹阳发自北京 68岁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牧民更登甲是一名大骨节病患者,长年忍受着病痛折磨。在当地,还有很多与像更登甲一样的大骨节病患者,大骨节病是一种典型的地方病,一般认为是与饮用水中富含较多腐蚀酸有关。
中国是地方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国家,地方病分布广,病种多,主要有地方性砷中毒、地方性氟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以及地方性甲状腺肿等,这些病在“老少边贫”地区以及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普遍。
据《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显示,截至2003年底,全国有氟斑牙患者3877万人,氟骨症患者284万人,地方性砷中毒患者9686人,大骨节病患者81人,潜在型克山病患者2.99万人,慢型克山病患者1.09万人。地方病与环境地质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地下水,如高氟、砷水是地氟、地砷病最主要、最直接的致病原因。
2008年,“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启动后,像更登甲这类的患者享受到了免费治疗。中央每年都会支付大量的资金对地方病进行防治,并在各地疾控中心成立地方病的防治科,地方病的防治在近几十年得到明显改善。
要根治地方病,就必须治地下水,但随着中国地下水面临越来越多的地表污染的威胁——“这是一种更大范围的污染,影响的人群更广泛,更难治理。”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
60%地下水污染严重
2009年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土资源部下属的中国地质调查局联合资助的《中国地下水科学的机遇与挑战》一书介绍,在过去几十年内,为满足不断增加的用水需求,中国的地下水开采量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递增。
今年7月,北京举办的2010国际地下水论坛上,与会专家发出警告:一些地区地下水储存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另外,许多地区地下水还遭到严重污染。与会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水文学者弗兰克·施瓦茨说:“水危机并不只在中国存在,但中国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的问题都更为严峻。”
由于地下水占到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3。全国有近70%的人口饮用地下水,因此地下水也是重要的饮用水水源。但水体污染正加剧中国的地下水危机,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相关专家在国际地下水论坛发言中提到,全国有90%的地下水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
马军说,目前最容易受到污染的是浅层的地下水,由于地表水的污染比较普遍,自然造成浅层地下水污染也比较普通。“在北方,地下水的超采比较严重,造成大面积地下水的漏掉。由于地下水比周边地区明显低,形成漏斗区,在压力作用下,周边的地表水进入这块区域,这使得地下水更容易受到污染。”
马军对于一些企业排污感到担忧,他指出一些企业往往采取渗排的办法,“加上北方很多地方是沙土,形成渗漏,还有些企业直接将污水打到地下去,这些对地下水的污染非常严重”。
农村受害最直接
除了其他污染源,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污染了农村的地下水源,更由于村民大多是用手压井直接抽取浅层的地下水,农村因此往往成为地下水污染最直接的受害者。
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揭露和防治淮河流域水污染的民间环保人士霍岱珊说,由于淮河出现各种化学和重金属的污染,淮河两岸不仅出现癌症的高发村,当地村民不孕不育的现象增多,而且后代还有不少畸形儿。这些多是金属和持久性化学物的污染所致,“现在污染关乎的已不是我们下一代人强壮不强壮的问题,而是能不能保住下一代的问题。”
绿色和平组织在今年3月份对湖南重金属企业污水排放的调查发现,当地毫无顾虑的污水排放触目惊心。如今,这些重金属如铅、镉、锰、砷和氟化物等污染物一旦排放到环境中,不仅污染当地村庄,而且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们的餐桌。
最近,这个组织公布的报告《“毒”隐于江——长江鱼体内有毒有害物质调查》显示,在取自长江上、中、下游不同城市的鲤鱼和鲶鱼体内,均测出了被称为“环境激素”的壬基酚和辛基酚。这两种物质可导致雌性性早熟等性发育和生殖系统问题,部分鱼体内还检测出了汞、铅和镉等重金属。
64%城市地下水严重污染
“水源不足、水源污染是中国城市饮用水水源面临的最直接问题。相比水源不足的问题,近年来,饮用水水源污染显得更加突出。”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教授介绍。
2005年,环保局对全国56个城市206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有机污染物监测显示:水源地受到132种有机污染物污染,其中103种属于国内或国外优先控制的污染物。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一主要研究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及其修复的专家介绍,据有关部门对118个城市2~7年的连续监测资料,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了严重污染,33%的城市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这位要求匿名的专家说:“地表环境污染加剧引发地下水污染,构成对人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威胁。”
而污染状况似乎尚未显示出好转的趋势。据2006年163个城市的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分析,在开展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的125个城市中,与2005年相比,主要监测点地下水水质呈恶化趋势的城市有21个,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东、中南等地区,水质基本稳定的城市有95个,水质呈好转趋势的城市有9个;在开展深层地下水水质监测的75个城市中,与2005年相比,主要监测点地下水水质呈恶化趋势的城市有12个,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水质基本稳定的城市有58个,水质呈好转趋势的城市有5个。
“根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公布的信息,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呈现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城市到农村的扩展趋势,污染程度日益严重。”上述要求匿名的专家说,城市的水源地也面临污染威胁。
马中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很多城市都会放弃原来的水源地,“我们的水源地规划只是根据现状来的,现在水源的整体状况在恶化。”
让马军担忧的是,由于地下水污染难以被清理,如重金属难以降解,尤其是深层的地下水一旦被污染,治理起来需要千年的时间。“但是,我们却没有管理地下水环境的法律,只有管理地表水的。”马中介绍。
目前,由于地下水与地表水分属国土资源部和水利部监管,地表水污染则是环保部门需要处理的问题。
镜鉴:史上最大饮用水中毒案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粘轶锋发自达卡 “我遭受砷中毒的影响已有7年。”在距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东南17公里索纳港乡,村民莫蒂拉尔脖子和身体的其他部位长满了白斑。
“我一直喝家门前那口压力井的水,但不久前政府检测说,水中砷含量严重超标,现在只敢拿它作洗涤用水了,”莫蒂拉尔不时地挠着身子,有些无奈地说,“经常感到乏力,没办法到远处打水。”
村子里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对于索纳港乡砷污染的情况,该乡公共工程部门的助理工程师纳兹姆·哈桑说:“1998年,政府对全乡25048口水井进行了水质检测,发现62%口井的水受到砷污染。”他说,索纳港乡井水的平均砷含量超过每升2毫克,是孟加拉国制定的每升0.05毫克标准的40倍,是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每升0.01毫克标准的200倍。
然而,索纳港乡只是孟加拉国砷中毒的地区之一。孟政府在今年6月30日结束的全国砷污染调查中发现,全国64个县中有62个县受到砷污染影响。
“在孟加拉国,目前有近6600万人的饮用水受砷污染,超过孟加拉国总人口的40%。”孟加拉国卫生部砷污染防治计划负责人贾法尔·乌拉对记者说。
世界卫生组织将这一事件称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中毒事件”。
据估计,在孟加拉国南部地区,每10个成人中就有一个因为砷中毒引起的癌症死亡,如膀胱和肺以及其他内部器官的癌症。“孟加拉超过1/5的死亡与砷中毒有关。”法新社称,其影响远远超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件。
乌拉介绍说,为了使居民远离肮脏、疾病丛生的地表水,使用上洁净的地下水,孟加拉国政府在国际援助机构的帮助下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全国各地打了数百万口深层管井,成功降低了孟加拉国人民患水生疾病的死亡人数。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使用这些深层管井的居民身上开始出现砷中毒症状。后经相关专家调查发现,孟加拉国土壤深层天然产生的砷含量过高。
乌拉说,孟政府对全国超过500万口压力井和管井的水质进行了检测,并在砷含量超标的井口涂上红色油漆,在水质安全的井口涂上绿色油漆,使居民能够了解水质状况。
在2004年,孟加拉国政府还出台了减轻砷污染国家政策。在孟加拉国新财年财政预算中,政府计划拨款约1亿美元用于为居民提供符合标准的生活用水。
而在索纳港乡,哈桑说,从1998年开始,乡政府为每10户家庭打一口符合饮用水安全标准的管井,到目前共打了500口安全管井,共有5000户家庭受益, 约占全乡家庭数的11.4%。(国际先驱导报)